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艺毕业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前些年专家们把设计分成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和空间设计,或叫二次元、三次元和四次元的设计。也有将设计分成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和商业设计三大类。还有将设计归纳为视觉、产品、空间、时间和时装设计等五个领域,把建筑、城市规划、室内装饰、工业设计、工艺美术、服装、电影电视、包装、陈列展示、室外装潢等许多设计领域系统地划分在不同的五个领域之中。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倾向于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自然-人-社会”作为设计类型划分的坐标点,按设计目的之不同,将设计大致划分成:为了传达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为了使用的设计--产业设计和为了居住的设计--环境设计三大类型。环境艺术设计是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区别于产品设计的是:环境设计创造的是人类的生存空间,而产品设计创造的是空间中的要素。协调“人-建筑-环境”(“人-建筑-环境”是1981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十四届会议主题。这里指的建筑与环境可以分别理解为人造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使其和谐统一,形成完整、美好、舒适宜人的人类活动空间,是环境设计的中心课题。环境设计的类型分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室外设计和公共艺术设计等。“安全、健康、便利、舒适”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城市环境的四个评价标准。环境艺术设计不是阳春白雪、茶余饭后享受的东西,而是一种社会生活需求,所以毕业设计教育不能光是上课听课,学生必须亲自从事设计,在实践课题中训练自己,通过四年时间学会扩展运用知识的能力。环境艺术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教学是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人才培养质量全面的、综合的检验,是对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设计思想,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毕业前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践训练。在毕业设计工作中,要认真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教育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多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二、目前艺术设计类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2014年以来作者所在学校启动了“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多样化改革”,根据艺术类专业特征,制定了凡事学生在市级以上展出独立完成的优秀作品;被企业、政府、机构等采用、收藏的艺术(设计、绘画)作品,并取得相关采用、收藏证明可以进行艺术毕业设计的多样化改革,根据作者长年的环艺毕业设计教学经验归纳仍有如下问题:
(一)毕业设计中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够,学生迫于就业、考研、公务员考试或其它就业考试花在毕业设计上的时间不够;
(二)环艺毕业设计的选题面窄,设计类型单一,很多选择室内设计中的家装设计,毕业生选择意愿不强;
(三)对设计市场的调查研究依赖于网络,缺乏真实市场的考察研究,指导教师则缺乏“双师型”教师;
(四)因缺乏对市场的熟悉所做施工图没有市场实用性与规范性,理论与实践脱离,大部分设计作品都是“虚拟”设计;
(五)毕业设计的检查、评分制度走形式、不客观、不规范,因有毕业设计没过的学生跳楼自杀(如2015年5月18日中南大学学生跳楼事件)而降低毕业设计严肃性,出现有的学生放松毕业设计要求依赖别人或网络代做毕业设计。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举措
(一)以指导教师为第一责任人,加强管理,规范流程制度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组织与管理工作直接在主管院长领导下,一般为校、系、专业教研室三级管理,校系对毕业设计的管理主要为宏观组织与管理,如制订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组织毕业设计检查、评估、考核和经验交流活动。毕业设计主要工作为系部有关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制度和工作部署,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拟订毕业设计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安排毕业设计教学任务,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直接管理与教学者为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在确定毕业设计任务书时要结合自身专业特征进行毕业设计课题公布,检查和督促毕业设计质量和工作进度。
(二)完善毕业设计课程指导体系
环艺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体系内容涵盖了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与所有基础与专业课程。在就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指导教师更有职责带领学生走进市场,结合实践完善课程教学模式,在市场调查研究中开题,避免学生毕业设计开题的盲目性、随意性,在阅览丰富后充分设计撰写好开题报告,参考优秀经典设计作品去分析观察挖掘环艺设计的特性,在开题报告中可以自定题目,也可以参考优秀经典作品题目,更可以根据市场考察后自己确定开题。指导教师审核学生的开题是否有市场前景、创新性,选题是否切入性强,初步设计思路是否明晰,设计方案是否可行,施工图、效果图能否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方案的构思是关键环节,根据方案最后效果的表达是否优化了空间结构与外部形态,在材质、色调、尺度方面搭配是否合理、材质运用是否得当,施工图的图层、线型、界面、节点等等是否规范标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一对一的辅导,有条件的采取“双师型”辅导,在成绩评定中客观、真实公平。我们采取了指导教师评、阅卷教师、答辩教师、教研室集体这几个步骤平分。科学严谨实用的毕业设计教学指导体系是教学保障,如毕业设计的图纸规范化,设计方案系统完整、艺术表达效果、设计的原创真实、设计元素、设计文化内涵都需要有一整套的体系。
(三)环境艺术毕业设计的应用型发挥
“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在就业竞争压力膨胀的年代,人们都希望学技找工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是应用技术型高校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型高校的毕业设计是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展示与总结,是探求科学研究的基本实践,是将艺术、技术融入实践中,培养人才的创业、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毕业设计开题之际指导教师必须带领学生进行市场调研,收集开题需要的详细现状信息,按照环境艺术设计的国家与地方标准进行设计,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新材料、新技术与工艺,开题报告要对选题进行详细的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包括应用前景)、国内外现状及水平进行阐述,要根据自己现有的专业基础对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与工程技术方案和准备采取的措施做好规划。指导教师要对学生开题报告的可行性、程序计划做全面的审查评价。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利用电脑辅助手段绘制施工图(不少于二十张)、效果图不少于六张并进行设计说明的撰写,设计方案在指导教师指导下不断完善包括设计的功能区的平面布置图设计、设计元素的利用、设计审美造型效果、材料色彩搭配等等细节做深入工作。
四、环艺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实效
(一)优质教学资源难以共享我国环艺专业起步较晚,最早是从20世纪50年代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专业发展起来的,后期又有中国美术学院和无锡轻工业学院等相关艺术院校开设室内装潢专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学体系。但目前优质的教学资源都集中在全国少数知名院校中,大部分院校的教学资源还相对落后,如何让优质的教学资源传递到每位学生的手上,成为现今传统教学体制下的难题。(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平台传统体制下的环艺专业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时间非常有限,课堂上教师现场教学首先要完成教学任务,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课堂上仅留下的一点时间,没有办法满足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充分交流。而利用互联网教学将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的弊端,通过互联网,学生在课堂上课之前可提前进行线上学习,在线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提前对预先学习的知识进行讨论,学生预先将在线上学习过程中不懂的知识点记录下来,等到课堂上带着问题针对性地有效学习。线下课堂以讨论问题为主,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沟通的能力。而课堂后再进行线上反馈,从线上—线下—线上这种模式,强化学生的主动性,巩固知识点,延长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时间,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搭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三)教学信息、市场咨询传递缓慢传统体制下的环艺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信息来源及市场咨询渠道比较单一。教学信息相对滞后,对市场现状缺乏了解,是目前我国环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例如,一些家具设计教材,教材中讲解的家具材料及家具制造工艺都早已被市场所淘汰,教材中由于没有及时更新,所以还一直沿用,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和市场实际需求严重脱节,毕业后的学生普遍感觉在校期间学习的内容落后于市场,满足不了设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必将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教学中要解决上述问题,一要及时调整跟进教材内容,不能长期不变,尤其是设计专业的教材更是如此。二要利用互联网,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大量教学资源和信息,并通过网站让学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四)实践教学空洞,缺少环境场景模拟环艺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师通常先对课程中的某个实践环节进行理论讲述,再进行实践操作和步骤讲解,但这个过程通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并不理想,主要因为缺少场景环境的真实模拟和认知体验,很多学生对实践环节普遍感到空洞乏味。例如,《景观建筑构造设计》课程中对于斗拱、雀替等古建筑部件的学习,如只给学生讲解理论和图纸,学生认知感不强,且空洞枯燥。若结合互联网媒介,教师在实地现场对斗拱、雀替部件进行现场讲解(包括细部构造、现场测量),并录制视频,随后教师将视频课件上传至网站,学生可以提前到网站上学习,学生看到视频中真实的古建筑部件,有了直观的视觉感受和清晰的现场演示步骤,使得原本需要讲述的大量文字内容通过视频录像演示,直观、清晰、明了。课堂上,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和疑点,帮助理解和消化,互联网的介入使得学生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二、互联网应用于环艺专业教学的优势及影响
(一)不受时间地域限制,随时随地学习互联网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互联网教学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随着无线网络信号的覆盖面越来越大,网络速度的不断提升,上网学习越来越便捷,越来越被广大的学生所接受和青睐,在线学习也逐渐成为一种习惯。互联网教学方式最大的特点除了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外,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还具有以下优势:第一,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时间相对集中,教师和学生集中在某一时间段进行教学。除集中授课的时间外,剩余的课外时间,特别是像乘车、等候等一些琐碎的时间,学习利用的可能性不大。而利用互联网教学,教师将课件、视频录像、试题、图库等教学资料上传至网站,平时学生可通过手机、ipad等媒介上网,随时随地地学习,这就将生活中大量琐碎的时间利用起来,延长了学习时间,使得学习更有效率。第二,具有重复学习的优势。教学视频可上传至网站,学生课后对教师课上讲授的知识点可打开视频重复学习,帮助学生复习,加强记忆。而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除在课堂上讲授外,课后学生遗忘知识点无法通过媒介帮助回忆。互联网具有强大的技术平台,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二)实地现场教学,录制视频教学课件,提高学习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学生有时认知不清,尤其是对于施工工艺和家具制造工艺流程等方面的知识点,由于专业性实践性较强,学生听完课后没有清晰的概念,甚至出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听完课以后更加混淆不清,在脑海中形成错误的概念。而由于第一次学习没有彻底弄清知识点,形成错误概念,导致学生在进行第二次学习时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更正第一次学习形成的错误概念,这就使得学习事半功倍,降低了学习效率。对于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室内装饰工程、景观建筑构造设计、家具制造工艺学等相关课程,此类课程动手实践性较强,以纯理论的方式教授此类课程显然不符合教学规律。但教师如能到施工工地或工厂厂房进行现场教学,并录制教学视频,后上传至网站,学生在线上看到教师在施工现场录制的视频课件,有了形象生动的视觉感受,对施工和工艺流程也有了直观清晰的概念。
三、互联网教学对环艺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
(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传统被动式教学无论是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还是新型的线上互联网教学模式,两种教学模式都有其优势的一面,比如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可面对面直接交流,这种教学模式互动性强,具有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并且教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亲和力,对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当面直接解答,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种教学模式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优质教学资源难以共享,实践教学课程效果不明显。而利用互联网教学模式具有覆盖面广,教学资源和市场咨询传播迅速,不受时间地域条件的限制。以上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都无法完全取代一方,即使是具备较多优势的互联网教学也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而最佳的教学方案是将两种教学模式进行结合,取长补短,以线上教学作为入口导入线下教学,将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和长处充分发挥,彻底打破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互联网让学生提前上网学习,学生在网上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问题和疑问,等到课堂上学生会带着上网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目的性地听教师讲解,解决网上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由于带着问题去听课,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自然会更加集中,学习的效果自然会更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促进了现有环艺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也必将全面推动环艺专业的教学改革进一步向前迈进。
四、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互联网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建设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互联网教学上进行了一定的教学实践探索。其主要网络教学实体为易居句容网(),在此教学网站中,设置了六大特色网络教学版块,分别为“装修建材”版块、“案例欣赏”版块、“装修服务”版块、“寻找装修”版块、“精品家园”版块以及“专业论坛”版块,这六大版块分别发挥着不同的特殊作用。“装修建材”版块主要为学生上网积累基础知识搭建网络平台;“案例欣赏”版块主要为学生在设计前进行设计前期调研搭建平台;“装修服务”版块主要为训练学生基本技能训练搭建平台;“寻找装修”版块为学生进行实际项目操作搭建平台;“精品家园”版块为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成果提供了成果展示平台;最后一个“专业论坛”版块,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公共平台。总体而言,它是一种教学与商业相结合的网络实战平台,以校内工作室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整合和利用各种专业与行业资源,为学生、教师、企业、客户四方搭建平台,进行“信息”的传递,通过咨询与实战,改变学习方法、扩展教学内容、扩大教学范围,最终形成产学研一体的独特的实践教学模式。
五、总结
【关键词】双元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研究
自20世纪50年代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首开环艺专业以来,各高校竞相开设,使该专业成为设计学科中的显学。以就业为导向,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培养贴近生产管理一线的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高职教育的特征决定了其目标不是为了升学,而是为了就业。“双元制”培养有效的实现了高职院校毕业生走向就业的“零过渡”,成为专业教育改革中值得借鉴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我专业在2011年4月与无锡中兴一品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达成合作协议,建立艺术系第一个由企业方投入专业建设经费与奖学金的校企冠名班——中兴一品班(环艺113)。
本文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教学与实践两方面进行研究,该模式可以为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产学研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Berufsbildenden Schule 简称 BBS)进行,并且这种教育模式又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签订用人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的合作性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过程中项目工作法的运用,无论在学生与项目方之间、教师与项目方之间,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都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合作关系,合作各方都获得了平等的机会,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竞争机制,对教育产品——学生的质量和就业输出都有益。企业方可以为环艺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学习场所;盛世名居装饰设计工程公司也可以借助做好品牌宣传工作,增强公司社会影响力;我校的师生又可成为其公司的“潜在客户”,如果能把更多的学生培养成才,不仅可以造福社会,还也可以为其公司起到储备人才的作用。
二、“双元制”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在本文中,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成为双元制模式展开的主要载体和形式。以下是项目式教学主要教学过程。
项目式教学主要教学过程
1、第一阶段:设计成果,专家点评。每组学生向项目方提交一套关于最终设计方案的图册和PPT报告书。教师组织举办由多方人员参加的设计成果会,每个设计方案进行现场展示和汇报。项目方从方案的设计创意 可行性、设计图册的综合效果、完整程度等方面给出具体评价。
2、第二阶段:项目总结与课程考核。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写出项目总结,具体说明个人在此项目中担当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教师对学生参与项目情况进行考核,以小组成果为准并结合个人总结和真实表现,给出差异性成绩。
主要教学手段与形式
1、以竞赛的方式开展校企合作。企业举办设计竞赛,以项目目标来设置竞赛内容。其优点是操作性强,覆盖面广,对企业而言可以集中收集创意方案;缺点是学生围绕竞赛开展独立设计,相互间交流甚少,教师的指导也相对分散,企业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参与度很低,并且此种形式功利性太强,可持续性不够,其中也没有太多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使学生在设计方法和设计创意方面所受到的训练不足。
2、教师带项目进课堂。专业教师将个人项目带进自己的专业课教学之中,以课程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优点是,教师在指导时针对性强,也比较集中;缺点是实际操作中师生的互动局限于一一对应关系,企业在教学环节中基本不起作用,因此容易忽略教学过程而过于追求实践结果。
3、学生进企业工作室参与项目。学校提供专门的工作室,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都围绕工作室项目展开,有点类似小型的设计公司。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深入课堂。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中兴一品派出企业在设计、施工、营销等方面一线的技术人员为学生讲课,将工程中的实际项目带入课堂,同时通过认识实习,周六周日暑寒假的见习及参与家博会等活动提高学生企业活动的参与度。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元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优势
根据上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元制”培养理论模式的思路,学校与企业之间按照既定的培养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这种实践教学是放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学生除了掌握必需的实践技能外,还具有真实性、复杂性、综合性的经历和体验。
四、“双元制”培养模式的主要保障措施
就本专业的双元制项目合作而言,我们在2011年4月,双方共同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成立有公司和学院人员共同组成的“中兴一品冠名班”管理委员会,负责日常事务管理,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和保障条例并在双方协议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和完善。切实保障校企合作深度开展。以下是相关内容简介。
关键词:标准化;统一化
教学模式项目化就是把所有课程教学模式均以案例为依托,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导向,打破知识序列,以项目的形式进行重组,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际项目的能力。然而在项目教学实践中,所有项目的选择与定位,以及各个项目所针对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都以岗位需求为引领,真正使学生再岗位中体验学习,培养学生能胜任工作中的各个岗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管理模式和项目进程等均以公司的管理模式为依托,使学生在公司工作流程中体验学习,毕业后直接融入到企业中去,迅速适应工作环境。
既然课程的设置、能力的训练、教学的管理均借鉴公司的运作模式,那么项目教学执行情况又怎样控制,又怎样能把各个学科技能训练很好的整合在一起,让学生的技能与岗位能力需求零距离的接轨。为什么上万平的工程项目上千人的施工,现场运作还会整齐划一呢,那就是公司有项目执行的任务书,它就是项目执行的风标,它使项目执行有了法律依据,它使工作执行起来有条不紊,所以项目才能保质保量按期完成。那么项目教学中的各个项目能力训练情况和各个学科整合情况也可以借鉴项目任务书这个风标。项目任务书具体内容、实施方案阐述如下:
一、基本信息:
首先标明本学期核心课与辅助课的课程名称、任课教师由谁担任,以及授课对象。拿第三学期环艺专业为例具体说明(详见表一)
核心课
核心课教师
辅助课
辅助课教师
授课对象
居室设计
某某
3d max、auto cad、景观设计
某某
环艺10级
表一 基本信息
二、能力目标:
首先说明本学期训练项目对应的岗位所需能力目标和所对接的岗位。其次是说明每月项目训练所完成的岗位能力目标。最后阐明辅助课与核心课的岗位能力关系。拿第三学期环艺专业为例具体说明(详见表二、图一)
岗位能力目标
核心岗位
家装设计师
相关岗位
业务员、谈单员、制图员
岗位能力
能够独立完成居室空间的设计与表现,具备3D制图能力,CAD施工图设计及规范制图能力,并对居室空间的设计与施工有一定的了解。
每月小项目及整合项目完成的能力目标
第一个月
(小项目1)
能对家居平面进行合理布局及平面方案讲解能力
第二个月
(小项目2)
能设计家装天花开关电器及立面施工图
第三个月
(小项目3)
能设计表现家装的效果图,具有材料选择和色彩搭配的能力
第四个月
(整合项目4)
能设计别墅装修的全套图纸,并具备植物,配饰,景观设计能力
表二 项目设置与岗位能力目标
三、项目设置:
定出核心课与辅助课每月所共同完成小项目及期末整合项目。项目设置需要说明一是可以每月完成一个小项目;也可以前三个月做铺垫,最后完成一个整合项目。二是核心课与辅助课前三个月项目不一致时,各科必须围绕同一岗位能力进行训练。但最后一个月,整合作业各科必须围绕同一项目进行教学设计。
四、列出学期项目核心课与辅助课教学内容进度一览表:
进度表中分别定出核心课与辅助课每月、每周所完成教学计划和作品上交数量和质量标准。
五、考核方式:
出勤10%:以教学日志上的考核记录,按月统计,期末总结。缺勤超过四分之一学时的重修。提问10%:课堂提问分课前复习、上次课内容的提问、课上对重要知识点的提问、以及课上小作业的成绩。月作业20%:每月一次大作业,把本月所学内容结合实际案例绘制手绘、电脑表现的效果图。过程考试20%:安排在课堂上一次过程考试,用以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的效果。期末整合项目作品答辩成绩40%:口语表达主要以阐述期末整合大作业为主要内容,用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逻辑思维组织能力。作品展示主要是期末整合大作业,学生独立完成,出展板。按照过程进展的情况,以及完成的质量给分。
项目
出勤
提问
月作业
过程考试
作品展
答辩
成绩
10%
10%
20%
20%
30%
10%
表三 项目监控分值组成
六、点评标准:
一是点评项目:每学期分别为月作业、过程考试、期末整合作业进行点评。二是点评要求;每个月项目结束前一周进行,点评过程中,对学生本月所学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知识重难点有针对性的提问,提问中要求同学之间有互动,相互提问,促进学习气氛,老师当场给出成绩。三是分值要求:20%过程考试分值要求语言表达为5分、知识掌握是否准确为7分、图纸绘制为5分、仪表仪态为3分。40%期末整合分值要求语言表达为10分、知识掌握是否准确为15分、图纸绘制为10分、仪表仪态为5分。注意的是现场打分,满分100分,优秀90分,优良80分,良70分,及格60分以上,不及格60分以下。
七、教学方法与特色
关键词:多形式 全过程 多元 反馈 循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029
近年来,全国各高职院校响应教育部文件号召,都在进行如火如荼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节点,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尤其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方面的改革取得很大成效,而教学评价在实践操作中多数沿用传统模式,或者有所变化但过于统一,针对性不强,合理性不够,导致教学评价没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尤其是艺术设计类专业。
为此,就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系专业改革六年来,在教学质量评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这些问题也是同样在改革摸索中的多数高职院校的共同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1.1 评价指标体系方面
现行的评价指标不能体现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特点;不能区分课程类型,所有课程均用同一评价体系的“万能表”;不能完全体现项目式教学的目标评价。这样,教学评价指标与项目式教学目标的要求有出入,就不可能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质量。教学评价这一引导教学改革的“风向标”、“指挥棒”的作用就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1.2 评价组织的导向方面
系部一般在学期中期进行教学检查和学生座谈会,学院在邻近学期结束时组织一次终结性定量评价。这些数据对于教师来说神秘莫测。教师不能适时得到信息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纠正。麦可思公司要等学生毕业后才能开展调查评价,信息反馈明显滞后。还因部分学生对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不足,出于应付、报复等心理,难以保证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因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对评价结果的应用受到质疑,所以评价的鉴定、激励等功能不容易实现。
另外,传统的教学评价重在评价教师的基本素质,不能满足高职教学特色―教师引导、学生主体,不能体现对学生参与程度和教学效果的考查,尤其艺术设计类的教学效果,更不能简单评价。针对上述问题,经过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系教师团队的多年研究,在教学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专门的摸索、实施、验证和调整,形成了一套适合艺术设计类专业较为完善的教学评价系统。即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形式、全过程、多元评价,并不断反馈信息和循环评价。
2 完善的教学评价系统
在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以往艺术设计类教师评价系统,强调了以下四个方面:
2.1 多形式评价
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分三个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应该按照教学要求和能力目标来设计三种不同形式的评价方法。任何形式的评价方法都要严格执行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
专业基础课程的评价方法可以沿用传统评价方法多一点,如教学资料检查、系部与督导不定期听课、学生座谈会、毕业问卷调查、毕业后回访等。专业主干课程的评价就要严格按照项目式教学要求和目标进行,除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外,还要考查教师是否按项目化课程进行教学,教学模块是否切实可行,教师的主导角色是否发挥到位,学生的主体角色有无突显,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达到何种程度等。
最重要的是专业实践课程,这类课程综合性较强,考核的内容也最多,也是最能显示学生学习效果的课程。所以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评价,除了前面两类课程的全部评价方法都适用外,还应该考察教学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职业素养都能显露出来,技能水平达到何种行业水平,也可以由督导检验评价。
2.2 全过程评价
教学评价不是简单的开课前的检查结论,也不是一两次的听课结果,同样不是课程结束后的学生评教结果,更不是毕业后的麦可思调查表数据。教学评价应该是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准备-实施-完成-应用反馈的全过程评价。任何一个或几个过程都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艺术设计类教学效果。
2.3 多元评价
任何一种教学评价,都应该是多角度评价,首先是教师的自我评价,其次是学生、所在系部和学院督导的评价,四方面评价综合分析,才能得出较为公正的评价结论。表1为无锡工艺学院环艺系经过几年验证和和修改后,较为有效的教师评价计分表。
以前,系部的评价结果多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参考数据,组织的学生座谈会、毕业问卷等调查结论,只是作为系部分配课程时的参考。这些都应该及时反馈给教师,并拿出来与其它评价结果综合分析研究,帮助教师改进不足,提高教学效果。
而督导在教学评价中明显督多于导,应该针对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规律和专业教师的特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以提高教学效果,做到全过程“督要严格,评要中肯,导要得法,帮要诚恳”,关键在于后两条的切实实施,不但使教师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还能不断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
另外,还要考虑课程特点,考虑到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对教学评价的影响。
2.4 建立评价反馈机制
每一次教学评价的目标不只是为了评价教师的工作,而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只有将多方面信息反馈给各个教师,让教师结合自我评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去改进和调整自身的问题。而且,系部和督导应该适当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如此循环下去,才能唤起教师积极主动进行教学改革的意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
这一点上一定要相信教师的职业道德,相信每一个教师都想成为一个好教师,但是,不是每个教师都能看到自身的问题。美国许多大学为使教学评价很好地发挥促进功能,专门成立了“教学支持中心”,有些学校的“教学支持中心”在教师需要的时候,会帮助来访教师详细分析各方面评价信息,有针对性的去提高自己,形成良性、公平的竞争环境,激发教师产生正确的工作动机和积极的情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进教学工作,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也正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2.5 建立评价循环体系
在教师得到教学评价信息后,经过自我评价和教研室等多方面帮助后,重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系部和督导组成员要有针对性的就所调整后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循环体系。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分别就不同的课程设置针对性更强的教学评价表,并将教学评价内容纳入课程标准。评价标准必须符合三方面要求,即: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符合专业教学目标、符合项目化课程教学目标。
另外,评价指标要对所有教师和学生公开,才能更加完善课程改革,也有助于用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引导课程建设的方向、教师教学改进的方向、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向。另外,构建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时还要考虑到评估项目的导向性、全面性及其权重的合理构成,同时还要体现出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探索与研究并重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蔡敏.美国高校教学评价及其启示[J].教育科学,2007,(6).
现代艺术家尤甚。艺术家们往往同时在绘画、雕塑、设计等各方面成就斐然,从文艺复兴的米开朗基罗到后印象派的劳特雷克,再到现代艺术的毕加索、杜尚、安迪•沃霍尔,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往往跨越了所谓FineArts的范畴,实现了“大美术”的概念。整体来看,西方现代美术教育中较为注重材料的解构和创作观念的展现,对艺术基本技巧的纯熟并不给予更多关注,学生往往被要求对某种“物”或“观念”进行解构,进行自己的各种艺术实验,并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材料和表达方式,从而形成独特的路径来完成自己的艺术作品。这种作品可能以某种传统的纯艺术的方式呈现,也有可能以更加“现代”的“大美术”形式呈现,这取决于学生自己的表达需求。教师作为引领者,只对学生作品进行建议和点评,不直接进入作品制作过程本身。中国的高校美术教育系统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受到当时苏联美术教育系统的影响,艺术门类间区分明显,重视基本技巧的训练,对纯艺术与实用美术的区分相当明确。以油画专业为例,往往经历一到两年的基础训练过程(其中包括大课时的素描及色彩练习),然后是从油画静物、油画头像、油画半身像、油画全身像到油画人体的反复训练,并以油画创作作为最终成果进行总结,与之相对应的国画、版画、雕塑等专业的课程设置也是遵循这一原则。毫无疑问,这样的教育系统培养出的学生是富有技巧的,并使写实主义绘画在中国占据了完全的主流地位,但同时也存在视野狭窄和适应性差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后,这种情况得到改变,高校中的设计类课程逐渐增多,设计专业成为美术教育中的最大份额,以适应社会对于大量设计人才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变迁,美术学专业课程结构发生了改变:各高校增加了类似三大构成、装饰基础、设计基础之类的课程,对实用美术和现代艺术构成有了基本的介绍;增设了类似于绘画材料研究、综合绘画等课程,以对现当代美术中的重要命题进行探索,丰富学生的表现手法;设计学科的学生则在进行相应的基础训练后以平面设计、环艺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进行划分并实施对应的教学过程。整体看来,高校美术教育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向“大美术”的方向进行转变,但相比于西方美术教育系统,中国美术教育仍然倾向于传统美术界限的划分,而全盘接受西方既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中国的高校美术教育系统有其自身优势。
二“视觉时代”的来临已是不争的事实
与以前的时代相比,当代人更习惯以视觉信息获得对事物的认知,我们所生活的时代中“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被逐渐打破——“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美术教育应当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情感表达,提高其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高校美术教育要顺应“视觉时代”的要求,实现“大美术”,就必须进行综合的改革,这种改革不能直接移植西方经验,而要以现有的美术教育系统为基础。“大美术”的主张并非抹杀美术各种门类间的区别,而是主张以更加开放和兼容并蓄的态度对待各种门类间的融合和互相作用。这种融合可能是在国画专业中加入更多的设计因素,使用更加丰富的材料,甚至是改变装裱展示的方式;或者是在设计专业中加入民族绘画因素,使其具有中国味道;也可能是更加深入的融合方式——综合材料表现绘画的制作。尽管融合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但都要求我们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进行课程的设置,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解决之道就在于学分制的开展和公选课更大规模的开设。由于专业学习时间的限制,学生一般在各种艺术门类中选择一项作为自己的学习内容,对其他门类课程所学相当有限。要求任课教师实现“大美术”的授课方式,要求国画教师同样了解油画专业知识,并对现代美术和设计学知识有所认知,毫无疑问存在实际困难,因为这要求高校教师具有更为广阔的知识面和更加完整的知识结构,这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做到。高校教师教育水平较高,但普遍是对某一种特定艺术门类有较深入的理解,而对其他艺术门类往往是浮光掠影似的了解。目前高校中普遍开展学分制,但以不完全的学分制为主,专业课程主要由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实践课程、毕业论文及毕业创作几个板块组成。选修课的开设占课程总量的比例较低,所占学分比例同样偏低,同时也存在开设不足、偏重理论课程等问题,学生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门类的深入学习。实现完全的学分制,降低专业必修课的比例,提高专业选修课的比例,是实现目前高校美术教育“大美术”的可行之道。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在进行了必要的基础课程学习后(这些基础课程应当是更加整合的),学生选择一个艺术门类进行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如国画、油画、版画等专业),同时允许学生跨门类和跨专业进行选课,通过上交作品的考核判断其掌握程度,高校承认每门课程的学分,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基本学分即可达到毕业标准。其中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应当主要集中于第一学年,专业必修及选修课程集中于第二、第三学年,第四学年则是专业提高课程、毕业创作及论文写作。高校教师在学期初确定欲开设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身专业需求和发展方向进行选课,学校进行综合及统筹安排,保证开设科目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样既能保证学生选课的更大自由,又不至于使教师难以负担。
【关键词】After Effects(缩写为AE);教学;影视后期;合成;属性(property
0 引言
数字媒体行业是以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行业,它以数字化的影视、图像、声音和动画为媒介,包含了传播、广告、电子、通讯、动画、信息等多个领域。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采用数字媒体技术,企业对数字媒体应用的人才需求也开始逐步升温。AE作为数码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也是社会认可度最高、应用范围最广的影视后期制作软件。
《After effects》是应用计算机进行影视、动画特效制作的一种技术性课程,综合性极强,在教学过程中会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到的有关摄影技术、色彩学、照明技术、非线性编辑(如premiere)、动画技术(如3DS MAX、MAYA、FLSH)、图形图像处理(如PS、AI)等课程中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结合影视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进行影视节目的创作与包装。
1 AE教学需巩固必要软件基础知识,注重知识解析
在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是不可忽视的。学生对知识的保持能力弱,迁移能力较差,尤其是软件课程,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尤为重要。在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部分教师过度加大教学实践力度,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这样一来,往往会造成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AE的学习必须在执行任务之前巩固基础知识。由于AE知识点多,参数(或称为属性property)设置复杂,笔者在进行影视后期的教学时,通常会对每个工具所涉及的知识点、任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参数的意义,否则靠死记硬背很快就会忘记。如在讲特效时常涉及到数学知识、物理知识、自然现象等知识点要及时补上学生所忘记或没尝过的知识点,让学生从理论层面加以了解和掌握,之后再用特效中的的属性(property)加以描述。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遇到类似情况时能迎刃而解,进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对于知识的解析,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以及逻辑能力,当在做某项任务时,能够将涉及到的知识点详细准确地进行解析、归纳和总结,这也是学生有能力完成任务制作的重要保证。
2 After Effects课程中应用理实一体式教学
我校《AE》课程自实行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以来,通过在授课过程中的实践和课后的探索,该门课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已基本成熟,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有效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考虑一下几点:
(1)一定要把二维、三维软件和合成的软件结合起来,还要把素描、色彩、构成、分镜头、摄影等基础课程结合起来。例如:AE教学要与Adobe公司的PHOTOSHOP(也称PS)、Illustrator(也称AI)和flash等二维软件结合;还要与Autodesk公司的Maya或3DS MAX三维软件结合起来。二维软件是用来制作素材用的,而素材的来源可以是通过数码相机(视频素材要来源于数码摄像机)获得的。当然可以用PS、AI、FLASH软件来制作二维素材,After Effects在导入PS和AI文件时,保留层信息。Maya或3DS MAX是用来制作三维图形的,其中建模、材质、灯光、绑定、动画都要与AE结合起来讲。必要时还要复习PS、AI、3DS MAX,并用它们来制作素材。AE 是基于层的软件,设计的思路和PS、AI同出一辙,因为学生已经有了PS、AI的基础知识,教师要多利用学生熟悉的软件启发学生,找到两者之间的共同点,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手绘是从事视觉形象设计、动漫设计、建筑、美术、园林、环艺、摄影等专业学习的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在效果图的学习过程中,临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与环节。它是衡量学生手绘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对学生毕业,就业都具有很大的影响。与其相对应的是电脑效果图。手绘在影视后期的学习中也是是必须的,美术功底对学生的学习还是很重要,手绘可以随时随地的表现人的创意,有利于培养人的创意灵感。教师在给学生上影视后期课程的时候,必要时要让学生手绘一些效果,把创意通过手绘表达出来,最后可用PS、AI等软件设计出来用于后期合成中使用。
(3)注意讲解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要把三大构成的理论知识,平面构成:文字、图形、色彩同为构成平面设计的三大要素,以其各自的特点在平面设计中担当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立体构成: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色彩构成:你可以理解为我们首先看到的色彩,然后是色彩应用的平面招贴,最后才是空间内的立体构成,比如,你做一幅海报,首先是你应用的色彩,然后是画面的构成,最后是你做出来的这个东西在空间内所属于的位置。还有计算机图形学,必要的编程知识(如AE表达式是以Javascript语言[一种用于网站开发的高级通用标准程序语言]为基础,Javascript包括一套丰富的语言工具来创建更复杂的表达式。当然包括最基本的数学三角函数的运算,解析几何的相关知识)。影视理论、摄影基础,甚至一些动力学等一些较难的东西都要融入影视后期的教学当中。把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形成综合的知识体系网,为专业化的学习打基础。
(4)加强动手实践,侧重滤镜、插件等容易学、见效快的内容。目前不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如果等待渲染很长时间也没有看到效果,或者效果不明显,他们容易转移兴趣。而AE的滤镜、插件功能极其强大,学生容易被这些五彩缤纷的特效所吸引,自然渴望尝试实现。同时,这些特效往往也是一个视频能否吸引观众的重要元素。因此,教师可以侧重演示滤镜等见效较快的内容,并不断下载专业的特效插件,不断开拓学生的眼光和想象力。再次,在版本的选择上,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选择较高的中文版软件。中职高职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对英文版的软件比较排斥,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有些教师贪图新产品,一味追求最高版本,这样的版本既不够稳定,也容易受到硬件的限制。例如,目前AE的最高版本CS6.0最小要求4G内存、1280*900的分辨率屏幕,显示卡GTX级的。而中职高职机房中大多数计算机难以达到这样的配置,即使勉强安装上去,速度也跟不上,浪费学生的时间。当然,教师也不能裹足不前,一直停留在较老的版本,与社会实际应用脱节过大,耽误了学生。
【参考文献】
[1]彭超,等.Affter Effects CS4完全学习手册[S].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02.
[2]刘正旭.3DS MAX2009建筑模型制作实例精讲[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3]孙华.After Effects CS4影视特效与电视包装实例精讲[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4]王建辉.图形创意[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论文摘要: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理论课程是一门包括住宅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与陈设、展示设计等重要内容的传统理论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针对高职专科学院人才培养的要求及市场对人才的要求,结合本院室内设计专业多年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经验,本文对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要求及方法、内容作一些探讨。
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理论课程是根据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产生的一个传统的教学体系,是艺术设计理论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的根基,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势必成为设计教育之举足轻重的专业。但是由于理论课程传统、单一话存在于以下很多的问题:
1.室内设计专业在我国是一个年轻的复合学科,即不是纯艺术也不是纯技术,而是涉及美术学、美学、艺术设计学、建筑学、材料学、工程学、人体工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既需要艺术的设计,又需要技术的手段,两者缺一不可。
2.我国的室内设计专业大多数起源于工业造型设计专业,先天不足,太偏重于加工技术,偏工科技术型,而艺术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起源于室内设计、美术、环艺、工业设计专业,侧重于艺术型,而国际先进发达国家的室内设计专业大多数是起源于建筑学专业、注重建筑与室内的整体学科关系、文理交叉、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更为科学、合理。
3.理论与实践脱节,我国的高等教育的专科、本科硕士直到博士都有,目前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是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将设计转化为产品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4.职业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理论课程教学发展体现在教材老化、内容贫乏、课程设置不合理,实验实训设备陈旧与缺乏,教学手段单一,忽视个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和室内设计的需求有差距。
因此需要对室内设计专业传统理论课程教学不断进行调整、完善、充实、改革、提高。
一、坚持以专科起步、积极探索室内设计理论课程教育发展规律,加强学历教育的同时,面向社会、服务企业、多形式多层次的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一)根据理论教学需求,科学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制定和完善教学大纲
室内设计专业理论课程是一个传统专业,在教学和专业建设上,有很多传统的格式。因此,在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实习实训等内容上,需要更多的结合专业方向及培养目标,紧紧围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作为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宗旨,根据市场要求和高职教育的要求,对有关课程进行调整、整合,对课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对专业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改革、创新。
(二)根据室内设计行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
室内设计理论课程目标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的指导下,以适应中小型装饰企业的工程技术岗位的需要,按装饰行业标准和装饰企业的要求,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国家建设法规和行业标准,掌握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生具备以下水准:1.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有深厚的理论基础。2.具有相当的实际经验,能够进入市场就能独立的进行设计和相关的施工指导。3.具有相关的营销能力,能够很好的和客户沟通。4.掌握市场行情,包括材料以及装修行业的具体动态。
二、室内设计理论课程教研教改具体措施
(一)项目牵引,课程以项目为驱动,结合理论课程进行兴趣式教学。
针对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学生普遍对理论课程没有兴趣和急于学习电脑课程、急于走入社会学习实际操作经验的特点。在进行室内设计理论课程教学时首先确定实际项目。如:进行“住宅室内设计与陈设”课程教学,本门课程是学习住宅室内设计的基础课程,理论性很强。针对现在学生普遍对理论没有兴趣的情况或不能耐心学习的情况,结合同学们想学习实际的经验的情况。我们在教学之前首先确定“实际项目”。如在教授室内空间布局时,我们把东莞某小区的二楼样板间作为项目,要求同学们合理分割空间,同时去现场量尺、核对设计等等步骤。再返回到课堂,结合理论知识以同学们自己分割的空间指出问题所在,这样即解决了理论教学任务又满足同学们走入市场的要求。极大的增加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建立课程信息反馈机制,由不同的同学担任每一门课程的信息反馈员
由于室内设计专业属于阶段性授课,在进行室内设计理论课程阶段性教学时,要分时段分情况的对同学们进行咨询,同时要求同学以不记名的方式把本阶段的学习和老师教授情况反馈给信息反馈员,老师及时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方式。广纳众言,进行科学分析论证,为教学改革准备一手材料。
(三)建立相关的教学基地,进行实地教学活动
传统的室内设计理论教学基本都在教室里面完成,这样教学就变得死板,理论就无法结合实践,学生就在死记硬背中对课程失去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学院附近建立相关的实习、实训基地,把传统的教室教学搬到实训基地进行。比如:在进行“家具设计与陈设”学习时,我们将设计好的家具通过实训基地直接分组自己创作,这样既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实践经验,能够很好很快的掌握家具的构造。这种教学方法即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也加深了教学的效果。
(四)建立一支创新、敬业、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结构合理的的 “双师型”师资队伍
一是加强教研组的作用,经常进行老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把老师各自掌握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时增加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互相学习专业知识,增强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寒暑假期间教师也要走入市场,近距离的接触市场,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时刻保持在室内设计的最前沿。首先保证老师教授给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知识不落伍不脱离实践。二是做好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要求教师们认真做到为人师表、严于律己、爱岗敬业,将自己的事业与学院发展紧密联系,形成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以及凝聚、和谐、协作、互助的良好团队精神。认真做好专业教师的定位,制订激励、约束政策,形成竞争机制,积极引导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使他们既是合格的教师,又是室内设计相关行业的专家。
三、开阔教学领域,加大室内设计学生学习的范围,让同学们看到理论学习的好处和用处
(一)彻底改革传统的单一教材加讲义的教学模式,紧扣培养目标,重点抓每一位教师、每门课程的讲义及教案的设计与编写。积极的鼓励室内设计理论专业教师把原有的室内设计理论教材结合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进行整合,“自编教材”让同学们视野更加开阔,让教学更加的开放。同时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室内设计理论课程的院级精品课程的设置。
(二)组织参加工作而且工作业绩突出的毕业生定期回来,和在校的同学进行交流。让这些同学和在校的同学讲解理论基础的重要性,以及以后工作应用中的作用,让同学带同学的方式增强同学们学习理论课程的积极性。
(三)和本地区的室内设计协会保持长期的联系,建立相关的机构,构建“双证”教学体系 。
让同学们了解本专业的一些行业信息以及分类级别信息,配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宣传组织工作,为学生在毕业前考取相关职业等级证书创造了便利条件。本专业可以考取室内设计师证,让同学们了解考试的相关内容,如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级别以及资质证书的考试,加强理论课程的学习。
四、工作室式的室内设计专业理论教学方式
(一)打破传统的系——专业教研室——教师的管理体系,由专业教师牵头系和学院支持,设置室内设计工作室,直接面向市场。把室内设计理论课程和社会实践最直接的结合起来,把同学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由老师指导同学们合作设计一些实际项目,应用到实际的工程。
(二)通过工作室引进相关的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方位多渠道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有相关的实践经验,教学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三)建立相关的工作室,同时也可以为毕业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实习和工作环境。保留理论基础扎实的同学,鼓励在校同学学习室内理论课程。同时利用创收所得,根据理论教学业需求完善教学设施,不断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张世礼.《中国室内设计研究散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关 键 词:设计公司 设计管理
1、引言
在市场化经济越来越深入的当今,各行各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设计公司作为一种进入门槛较低、技术与资金的投入也并不很大的服务型企业,它们不得不面临的越来越多的困境:设计服务价格越来越透明;客户对设计的要求越来越挑剔;获取业务的渠道越来越少。笔者根据自身在温州多年从事设计工作以及设计教育工作的角度,谈谈温州小微型设计公司的生存现状与发展途径。
2、小微型设计公司面临的困境
2.1、规模小、数量多
设计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设计公司的工作就是为客户提供这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成果。作为一种服务型企业,成立小微型的设计公司或设计工作室从单纯的技术与资金投入角度上来看,成本是很低廉的,所以往往一两个志同道合的设计师就可以成立一个设计工作室,导致市场上各种设计公司遍地开花。根据笔者的观察,在温州多数拥有一定技术水平的设计师在原设计公司无法提供合适的物质报酬的情况下都会选择跳槽,当其他设计公司也无法提供心理期望值的报酬时往往都成立自己的设计工作室,这就造成当前温州小微型设计公司众多的市场格局。由于公司规模较小,核心竞争力较弱,导致公司运营的抵御风险能力非常差,公司的运营往往主要靠一两个主要客户来维系,客户或者设计项目的很小波动能给设计公司造成致命的打击。
2.2、管理意识薄弱
设计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相对其他行业来讲专业程度也较高,小微型设计公司的成立与运行往往都是围绕某一两个设计师展开的,而这些设计师大多都是学美术出身,多少带有点“艺术家”的气质,对于公司的管理意识和事物管理知识相对欠缺。这类公司的管理层他们更加注重对设计质量的管理,而忽略了设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设计项目进程中的设计组织、设计项目、设计沟通以及设计知识等方面的综合性设计管理。这一类设计公司延续了创业阶段的特征,过分依赖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往往组织营销能力缺失。
正是由于管理者的这种身份背景导致他们往往只关注设计作品的好坏,注重设计任务的效率,而将公司的管理与考核制度的建设退居二线。正是由于当前小微型设计公司各类制度的不健全,导致设计考核机制流于形式,公司员工的日常工作缺乏主动性和计划性。另外,一方面小微型设计公司岗位职责不清晰,公司管理事务繁杂,管理层疲于应付各类琐碎的具体事务。另一方,由于员工缺乏明确的考核目标,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导致员工日常工作缺乏动力,不能充分发挥创造力。
2.3、恶性竞争严重
由于小微型设计公司的生存的巨大压力,大部分小微型设计公司只有通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设计价格与其他设计公司展开恶性竞争。当前温州很多的小微型设计公司为了争取业务,甚至将价格压至几近无利的情况。笔者曾接触的几家设计工作室的负责人坦言,只要有业务,价格好商量。正是这种愈演愈烈的恶性竞争直接导致设计公司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出来的作品谈何品质?这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公司盲目接案、仓促提案,结果作品质量低下,客户越来越不满意、越来越不重视设计师的劳动成果,设计公司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恶劣,反过来设计公司迫于经营压力又盲目接案。
随着设计行业的服务价格越来越透明越来越低,这些小微型设计公司微利甚至无利地为客户服务,但还是摆脱不了客户还是越来越少的局面。而另一方面,客户也在抱怨找不到合适的设计公司,为了能获得更好的设计成果而换了一家又一家的设计公司。
另外,还有一些打字社、制作公司也都号称自己是设计公司,承接设计任务,这些“设计公司”的服务品质可想而知,对设计市场造成非常不好的印象。
2.4、人员流动频繁
当前小微型设计公司的大部分员工都为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从事设计工作的心理无非就是两点:一是为了生活,获取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薪资报酬,来支付房租、购物或其他日常消费的支出;二是为了学习,除了获得合理的报酬外,另外非常主要的原因就是能否在工作中学习到新知识,能否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有所帮助,而小微型的设计公司往往又很难能完全满足设计师的这两点需求。当这两种需求完全被忽视的情况下,大部分的设计师最后都会选择跳槽这种方式来寻找新的期望。
小微型设计公司中较之其他行业人才流动的频率更为频繁的现状,造成了劳资双方脆弱和紧张的劳工关系,导致了设计公司和员工之间相互不信任,伤害了设计公司培养人才的积极性,这种机制又严重伤害了员工的工作热情。正是因为这种脆弱的薪酬制度和培养制度,导致从业人员流失,人员流动频繁,很多设计公司里很少有能在同一公司工作三年以上的“老”员工。
3、小微型设计公司的生存发展之道
3.1、政府引导,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温州90%以上经济产业仍属于传统的轻工产业,急需有广告业、设计业等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支持,而在温州,乃至整个浙南闽北地区都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创意产业基地。在当前严峻的经济环境下,温州的企业都在思考如何转念、促转型,这就为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无限的舞台。设计行业作为创意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如何根据地方特色发展创意产业需要政府引导支持。因此,温州市政府大力支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特别是近几年温州陆续涌现了几家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创意园,如由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和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联手打造的浙江创意园“学院路7#LOFT”,就吸引了数十家设计公司入驻,包括苏门答腊视觉艺术工作室、思珀整合传播有限公司、雅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还有去年开业的“一棵树”艺术中心,吸引了涉及环艺、空间、平面广告等多家设计师工作室入驻,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定创意集群效应。
3.2 加强管理,提高设计效率
多数小微型设计公司的创始人和合伙人原先都为优秀的设计师,正是因为设计师的背景让这些管理者多少带有点“艺术家”的气质,但当设计公司以获取商业利益的组织形式存在时,管理者应当放下“艺术家”的身段,适应市场规律,学习与使用管理方法,对设计组织和设计项目进行有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才是小微型设计公司的生存发展之道。
设计组织的管理是公司运行的基础,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要有合理的规章制度,一方面可以激励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约束与管理团队,规范工作流程。对员工的激励可以采用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方式。精神激励可以让人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如表扬、嘉奖、成就感等;物质激励则是给予员工实在的物质上激励,如薪酬、福利、晋升等。二是营造自由、轻松的工作环境,由于设计行为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设计师往往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下更能充分激发灵感,在设计公司的管理中应当充分考虑这一工作特性,灵活使用管理机制,避免死板的工作规则。有些设计公司的工作氛围非常压抑,上班期间不准上网、听歌等,让人觉得很压抑,这样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可想而知了。而另外还有一些设计公司工作氛围则太松散了,歌声此起彼伏、QQ闲聊、上网购物,这样的工作环境大家是“开心”了,但工作效率同样不会很高。如何灵活把握这个“度”,就是管理层“管理的艺术”了。
另外,还需要对设计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科学严谨的流程控制与管理可以保障设计项目的成功实施。对设计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设计项目的流程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设计效率,提高设计质量。小微型的设计公司要想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服务品质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整个设计流程从前期沟通开始,到后面的设计提案阶段再到项目执行实施阶段以及最后的项目评估总结阶段,整个设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二是设计项目流程中的沟通管理,包括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以及设计公司内部的沟通。由于设计行为是一项多专业相交叉的创造性活动,与客户之间可能会因专业背景、知识结构以及对设计的理解不同,难免产生不同的见解或意见,甚至会发生明显的分歧,如何站在为客户着想的角度,引导客户接受正确的设计风格,这就需要借助管理的手段对设计沟通进行有效的管理。
3.3 正确定位,走专业化道路
在激烈的设计市场竞争中,小微型设计公司既没有品牌优势又没有技术优势,如何突出重围维持公司运营并实现盈利,唯一的出路就是细分设计市场,以更加专注的姿态,走专业化道路。笔者在温州的设计行业中发现往往规模越小的设计公司,他们的业务范围越广,如L设计工作室,这家位于某住宅区的工作室几乎包揽了从品牌形象设计、画册设计、海报设计、网站设计、商业摄影等所有与平面相关的所有领域,这类设计公司其实说白了就是“有钱就做”,但他们真的能胜任平面设计领域的所有设计吗?答案可想而知。小微型设计公司应当找准自身的专长和兴趣点,主动缩小业务范围,专注某个设计领域的思考与研究,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小微型设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位于浙江创意园中的温州苏门答腊视觉艺术工作室就是专注于品牌形象的设计,用作品案例说话,以服务质量服人,在近十年的发展中已经成为温州本土最专业、最有实力的设计公司之一。
3.4 校企联动,立体化培养人才
设计公司以提供创造性的设计服务来获取利益的商业模式,注定了设计人才的培养决定了设计公司发展的命脉。培养设计人才应该从学校培养和设计公司培养两方面着手。
据笔者观察大部分高校设计类的毕业生进入设计公司之后,对他们的评价听到最多的就是认为这些“学院派”理论有余实践不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在学校学习中受到的理论教育较多,实际动手操作的较少;另一方面有些学校虽然进行课程改革、工学结合,但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缺少直接面对市场的设计实践经验。因此,在学校教育方面一要大幅度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创新教学方法,进行案例教学法,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强化学生“实际、实用、实践”能力的锻炼,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会用、能用、管用”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设计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鼓励与引导专业教师进入设计公司挂职锻炼,承接设计相关的横向课题,更新设计知识、强化实践能力。另外,还要聘请一部分在社会享有一定知名度的成功设计师走上讲台,让高等设计教育的知识与市场接轨。
此外,设计公司对设计人才的培养也与公司的发展息息相关,设计师的效率直接与公司的利益相关。能快速、准确地完成设计任务,以及完备的设计师培养制度都有助于小微型设计公司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传承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凝聚力和忠诚度。从设计公司的角度来看,培养设计人才应当从以下两点着手。一是技术层面的培训,每一个设计公司都有自己特色的业务流程制度,设计公司需要对新入职的员工在技术层面进行业务培训,包括业务流程、制作标准、工艺标准等内容。二是专业层面的再学习,设计行业的流行趋势千变万化,如何在保证紧跟设计潮流的前提下又不失独特的自我风格,就需要设计师在工作不断总结不断学习。设计师的培养既要走出去又要请进来,走出去就是组织员工多出去市场考察,多去看一些设计展览,更新设计知识,提高专业素养;请进来就是请一些资深设计师进行经验分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4、结语
设计行业的变革在未来几年将持续深化,因此小微型设计公司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如何生存和发展是个值得长期探讨的课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微型设计公司只有在管理体制、人才培养、业务定位等多方面不断深化改革,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下去。
本文为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课题《温州小微型设计公司生存现状及发展的实证研究》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魏来,中国设计企业的生存状态[J],设计管理,2010.02: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