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学困生辅导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要树立学困生的信心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为了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时刻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首先要树立信心,对待“学困生”要以真诚爱生之情,以激起“学困生”的感情浪花,取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为他们打开心灵大门,以健康的情感医治“学困生”心灵的创伤,要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精神的污染,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真情感动他们。只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工作,持之以恒,让每个学困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的信心,锻炼他们的意志。使每个学困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相信他们就会很快地走出困境的。
二、课前辅导
课前辅导确实能给学困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因为课前辅导教的是其他同学没有教过的东西,它给学生的心理冲击与“先睹为快”是一致的。那些原先总是落后于同学的所谓“中下生”,在老师的帮助下终于可以走在其他同学前面,甚至于优等生的前面(尽管这种感觉不甚准确),他感到从未有过快乐。同样是被老师留下来,但此“留下来”非彼“留下来”。不同的心理,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效应。接受课前辅导的同学往往比较配合老师的教学,希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报答老师的特别厚爱;接受课后辅导的同学或提心吊胆,或敷衍应付,甚至于消极抵触。课前辅导容易使学困生体验到成功。课前辅导的核心是帮助成功,接受课前辅导的学生由于提前获得了他原本应第二天或第三天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而正是这些知识将使他在课堂上赢得表现的机会,回答出老师的提问,让同学们刮目相看。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便在自己胸中升腾而起。这对他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将会产生极大的积极作用。
课前辅导能帮助学困生找到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可以真正地、不受制约地因人施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引导他们自学,启发他们思考。因此,所有的学习方法指导都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加上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学生掌握这些方法也就相对容易。同时,经常化的的课前辅导,学生也会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
三、课中辅导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困生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听。要求学困生聚精会神地听讲,充分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
(2)注意看。要求学困生全神贯注地注视教师板书的内容。
(3)多练。在课堂上要鼓励学困生大胆发言,勤学多练,从而加深理解,提高听课效&
在课堂教学中,多数学困生不喜欢举手发言,其实有时也没有机会轮到他们发言,久而久之,对上课所学内容毫无兴趣,成为课堂学习的陪客,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让学困生发言。其次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选一些学困生到黑板上板演,主要是课后练一练以及练习中的基本题。开始几次他们往往会因为胆怯而出错,到后来会慢慢习惯,甚至抢着板演。课堂上将继续寻找时机多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在作业批改时,将会继续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激励他们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每次测试后将继续帮助他们分析,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不断的对学困生给予关注、帮助,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四、课后辅导
及时巩固,为了防止学生出现知识的断层,教师要对学困生进行及时的知识查陋补缺,坚持每节课下课后,立刻把学困生叫到黑板前,结合板书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方法等给这些学困生再重新讲解和梳理一次,同时了解他们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还有什么困惑,使学困生能及时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每个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都不相同,只有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并加以长期的训练和引导,才能形成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但学习方法要以基础知识为载体,学生基础知识的缺乏又导致学习方法难以形成,那么在辅导时以提高基础知识为主的同时,更要培养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行为习惯。我认为很多“学困生”应该从学习行为习惯抓起,从扎扎实实的抓好口算训练做起,不断激励他们让他们树立信心,从点滴开始,坚持不懈,相信学困生会有一些进步的。同时继续做好各知识点的错题收集与原因分析工作,尤其是补充习题和书上学生错得最多的地方,针对这种类型再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多练,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辅差更有实效性。
五、家庭辅导
一、基层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 基层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特征。学困生指那些智力正常,处于正常的教学环境下,在同类群体中数学学习水平较低,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初中数学教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基层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感觉难,看书不懂,答题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畏惧感,怕数学、烦数学。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越差就越不想学,学习上出现了恶性循环。进而产生了自卑感和应付心理,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欺骗教师和家长。
2)学习品质差。学习品质指学习的认真、踏实、勤奋、自觉的创造过程,学习品质是学习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不稳定的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不稳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上起伏波动较大。结果是态度消极,敷衍应付,成绩逐渐下降。
3)意识不强。这些学生一般只对结论感兴趣,但对通过观察、推导、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知识点的共同属性,抽象概括出数学规律,概念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不能引起重视,不愿参与探讨研究过程。这种心理防碍了学生形成知识系统结构,同时,没有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的结论终究不会形成牢固的知识概念。因而在使用知识时往往会出现“知识断层”现象。
2 教师对基层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影响。小学和初中教学方法上存在差异,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小学教师只管升学,初中教师注重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课外拓展的内容较少,教师涉及文科性的内容根本不提。使数学变得枯燥化,致使学困生学习没有兴趣。教师教学时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设计难度过高,学困生为了完成作业,抄袭成了家常便饭,教师又难以对学困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效率,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困生数量的增加。
二、基层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 提高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有适宜的外部条件的诱发引导才能顺利进行,这个外部条件通常就是数学教师的教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是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多数学生喜欢数学的重要原因,常常是由于喜欢自己的数学教师,而喜欢数学教师的原因,却往往是因为数学教师课讲得好,能引人入胜,师生感情又比较融洽,学生听课时兴致高,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以致获得数学学习的好成绩。相反,如果教师教学不得法,或师生感情不能融洽,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讨厌,从而失去兴趣和信心,则势必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或失败的后果。
2 师生平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时刻应以组织、教育和管理学生为己任,因此,对学困生在活动中要多留意、多观察、多关心、多鼓励,努力沟通师生情感,搭起相互信任的友爱桥梁,建立起和谐平等、融洽纯真的师生关系。掌握学困生的心态、心理障碍、思想负担、精神压力,以及教育启发的方式,耐心热情地替他们排忧解难,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荣辱牵动着老师的心理,向他们无私地奉献出真挚的爱,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善于发现闪光点,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鼓励他们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树立追求目标、激发学习的兴趣。
3 科学辅导,补足知识。基础知识差,跟不上教学进度,是学困生形成的普遍原因。针对这一点,数学教师要有耐心,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并采取科学方法进行辅导。首先,内容要精。对学困生知识的补习,关键是找准学生学习的具体困难,精选内容,突出重点,抓住要害,切记面面俱到。其次,阶梯要小。根据学困生的接受能力,所补知识阶梯要小,知识点要细。数学教师要有“宁可少一些,但要好一些;宁可慢一点,但要实一点;以少胜多少与慢中求效益”的思想。最后,练习要勤,适当反复。学困生一般有“一放即忘,一做就错”的弱点。在他们基本掌握知识后,仍需要不断总结和练习,对重要知识点有必要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多次检查复习。
〔关键词〕农牧区小学 语文学困生 成因 转化策略
农牧区小学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导致农牧区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学习特征共性中有一定的个性特征:知识面狭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字词巩固率不高、语文知识的积累很少;交流中有一定的语言障碍、很少听到他们的声音;学习伙伴少、比较孤独、有严重的自卑心理;不少语文学困生的家庭辅导教育几乎为空白。
一、农牧区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
1、家庭环境的影响。农牧区小学生家长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教育方式不够恰当。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娇生惯养,导致学生骄横跋扈,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有的家长野蛮粗暴,非打即罚,导致学生胆小怕事,缺乏上进心;还有的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对孩子关心较少,导致学生思想涣散,无心学习。
2、学校环境的影响。农牧区小学中,个别教师观念陈旧,不能公正平等地对待全体学生。尤其对待学困生态度冷漠,缺乏爱心。由于受教师考评制度的影响,不少教师采取了“重抓优秀学生、强抓中等学生、放弃学困生”的策略。学困生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导致成绩越来越差。
3、学生自身的因素。不少学困生成绩落后,主要是因为学习态度马虎、学习行为懒惰、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存在问题。这些学生虽然平时学习努力,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成绩就是上不去。长此以往,学习愈加困难,进而产生了自卑、厌学等心理,丧失了积极学习的自信心。
二、农牧区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虽然农牧区小学学困生的形成有许多因素,但只要找准问题的关键,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一定能逐渐转化学困生。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形成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有很大关系。因此,要加强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关心、热爱学生,这是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生动体现,也是小学教师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手段。教师还要树立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尖子生”同样重要,甚至是更为重要的理念。小学“学困生”是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更加需要教师的关心、帮助和爱护,教师对他们既不能急于求成,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也不能丧失信心,放任自流,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点儿关心、一点儿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由衷的关怀、信任和迫切的希望,由此而引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2、提高语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大部分学困生上课时无精打采,懒于动脑,课后不做作业。可想要提高学困生的成绩,首先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怎样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呢?
首先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学生如果喜欢你,他也会喜欢你所教的课,这就是爱屋及乌的缘故。所以我们老师要把课上的生动有趣,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平时就要多关心爱护他们,蹲下身来和他们交朋友。其次要让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要用放大镜去放大他们的优点,创造条件让学困生有机会感受到成功。要让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创造生活情境,从平时的生活中提取语文知识。
3、逐步要求,培养学困生的责任心。对于学困生的教育,要把热情关心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把爱的雨露洒向学困生心里的同时,要让他们认识到,对他们逐步提出的要求,正是对他们的信任,是一种深厚的爱、真正的爱。当然对学困生的逐步要求,要考虑到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过急、“恨铁不成钢“,而要严之有度,严中有别,对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对学困生的转化目标和期望,要切合个人的实际和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进步计划,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
4、家校结合,帮助学困生提高适应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取得家庭的协助,双管齐下的帮助学困生。教给家长学会欣赏孩子,提高孩子经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心理,尊重孩子的意愿,与孩子一起学习,做出榜样,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困惑与思考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对策与思考 关于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思考 基于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问题的思考 关于数学学困生转化的认识与思考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浅探 解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 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对策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办法探究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与转化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归因与转化对策探究 论“门槛效应”与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几点思考 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实践与思考 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实践与思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初中数学学困生普遍存在.转化学困生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课题.结合教学工作实践,分析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阐述了转化学困生的途径与方法,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效,以期与同行继续深入探索,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途径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初中阶段学困生几乎班班都有,尤其是数学学科的学困生更是多见.笔者长期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屡屡碰到各种各样的学困生,往往在日常教学中费尽心思,但收效甚微.作为现代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现实,转化学困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数学学科教育目标,以真正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科学素养。为此,多年来,教育界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关注学困生,做了许多调查研究、学习探索和具体帮扶。
1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
1.1学生的主观原因
(1)缺乏学习的意志
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而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初中数学与小学相比难度加深,教师辅导减少。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适应性差的学生,一遇到困难就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缺乏责任感
解题时,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不遵循一定的步骤,对作业练习等应付了事,缺乏竞争意识。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不愿认真学习、复习。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更加困难,丧失学习信心。
(3)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产生追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初中数学教材的结构的系统性、逻辑性比较强。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不能及时掌握知识,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就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
(4)基础与自学能力都比较差
学困生不能认真主动地学习分析教材,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知识,对学过的知识点不会用,也总结不出教材的知识结构,更不能找出数学知识的重、难点,不能为后续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1.2学生的客观原因。
(1)老师原因
数学老师的素质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的专业水平较差,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差错,那么就会造成上课刻板无趣,教学效率低下;如果教师在上课时经常歧视弱势群体,甚至讽刺学困生,那么学生会厌恶数学的学习;如果教师过度宣扬学习数学的难度,或者过分强调数学的重要性,也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敬畏感。
(2)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长的言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子女,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很多学生的爸爸、妈妈知识层次较低,他们无法管理学生的行为,只注重结果。这些家长有的不从自己孩子的实际出发,期望值过高,只知道一味地施加压力,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好,只会打或者骂,导致孩子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破罐破摔。
2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2.1 和谐平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时刻应以组织、教育和管理学生为己任,因此,对学困生在活动中要多留意、多观察、多关心、多鼓励,努力沟通师生情感,搭起相互信任的友爱桥梁,建立起和谐平等、融洽纯真的师生关系。掌握学困生的心态、心理障碍、思想负担、精神压力,以及教育启发的方式,耐心热情地替他们排忧解难,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荣辱牵动着老师的心理,老师的得失同样成为他们脸上“阴晴变化的招牌”,向他们无私地奉献出真挚的爱,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善于发现闪光点,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鼓励他们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树立追求目标、激发学习的兴趣。
2.2课堂上使用鼓励性语言,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的举手投足都会传递着某种情感信息,教师要多用亲切的目光关注他们,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当学困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总是认真倾听,面带微笑,眼光里流露出热情和期待。回答对了,要给以及时的表扬和肯定,说一些如:“对!”“好!”“Very good!”等类似激励的话。回答错了,也要讲一些类似于“别紧张!”“慢慢来!”“再好好想想!”等鼓励的话,而不是说那些伤害他们自尊、挫伤积极性的话。
2.3更新教育观念,优先实现面向学困生
《数学课程标准》 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尽管升学客观存在,尽管升学必然导致“淘汰”,但数学教育教学的目标决不是“淘汰”,要实现数学教育教学目标,数学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优先面向数学学困生,以此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4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一方面,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学困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另一方面,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总结
综上所述,学困生有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的知识基础及不同的学习态度、个性特点,要转化他们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各位同仁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施与不同的教育教学对策,并多给学困生一份关爱,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将使学困生昂首跨入先进行列之中。参考文献[1]王彦民.初中数学差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31(08)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英语教学中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班级管理过程中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如何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在新课改中如何做好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浅析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浅析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中职班主任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高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浅论初中教师如何做好学困生的思想转化工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如何做好小学"学困生"转化工作 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每个班级里的学困生是长期困扰学校教育与课堂教学中的重大课题,教学中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每位科任教师来说都是任重而道远,当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不例外。本文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发表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其中的每个学生也包括学困生,他们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由于生理、心理、教育行为、环境等诸多原因出现知识的断层,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目的。随着年级的增高,这类学生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迫在眉睫。本文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发表一些看法。
一、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学习方法,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从以下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讲数学故事。数学故事有些可以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有些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如在学生学习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时,给学生讲数学家高斯念小学曾做过的一道计算题1+2+3+……+99+100=?。当时,他的数学教师会认为学生们会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这复杂的应用题。出乎教师的意料,高斯花了不到1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你知道数学家高斯是怎样做的吗?”学生们一听能和伟大的数学高斯比赛,兴趣就来了。结合所学知识与数学故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举例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举一些和生活相关的数学生活现象,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在上六年级数学第二册“比例”应用这一课时时,我向学生们抛出“谁能测知我校旗杆的高度”后,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来。特别是学困生,也比往常活跃,想出各种“怪招”。有的说,把旗杆放倒量一量;有的说,把升旗绳剪短量一量:有的说,问一问校长;……说法很多。对于这些说法我都没有否定,而是让学生们来评价。接着再问“还有其他方法吗,”比如说联系影子和物体长度成正比,学生一下子想到了利用影子来求得旗杆的高度。当课程进展到此时,学生当然也包括学困生会惊讶比例的用途省时省力,体会数学的妙。
(3)、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学生是比较感性的,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会爱屋及乌。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关爱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表扬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往往是缺少关爱,对此,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会加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二、鼓励大胆提问,在辅导上多下功夫
(1)、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学困生虽然知识缺失多,存在的问题多,他们“帐多不愁”最不喜欢提问,或许不敢提问或不会提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倡句号少一点,问号多一点。教学中,要提倡学生不懂就问,问者最光荣。不管问题有多么简单,只要自己不懂就可问,没人有资格嘲笑你。这样消除了学困生的胆怯心理,为他们提问扫清了路障。多年的教学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有一个女生,在五年级期中数学考了35分,对于这一分数,一般教师都会说她期末肯定考不及格。这时要鼓励她不懂就问,如:怎样用量角器,怎样通分,怎样找最小公倍数等,凡是她在练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她都会问且执意要我出题给她练习。经过下学期的努力,她终于以65分的成绩打破了不及格“预言”,创造了属于她自己的奇迹。从这位学生身上,我更加坚定了使用“鼓励学生不懂就问的教学策略。”
(2)、辅导上要多下功夫。
首先,要重视学法指导,不让新知变疑点。对学困生的辅导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提倡“笨鸟先飞”。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样也能达到目的。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学困生作业当中存在的错误及时给予辅导,重点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专门为他们设计一个纠错本,将错误的作业再做一遍,学会对知识方法的归纳整理,不让新知识再累积疑点,提倡当天问题当天清,决不留下后遗症。其次,教学时手拉手,向前走——“疑问消除法”。
三、提倡赏识教育,从学困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使其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歌德曾说:“人类最大的灾难就是瞧不起自己。”自信是成功的起点,是前进的力量。“赏识教育法的创造者周弘曾说:“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学困生何尝又不希望有这样的机会而受到赏识呢?作为教师,要用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认真审视他们的优势,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帮助其建立自信。有可能就是无意中的一句话就会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何尝不用赏识教育来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呢?
一、形成学困生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
(1)意志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
大多数学困生对学习懒惰、无兴趣,学习上严重缺失自信心,缺失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坚持学习的毅力,不勤于动手、动脑,作业马虎。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是被老师逼迫他们学习。这样被动接受的学习,他们逐渐形成一种“应付”心理,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他们玩时很积极,肯动脑动手,但从来不会去考虑每天学到了什么,也不在乎成绩如何。
(2)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灵活。
多数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差,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回答问题时不积极,遇到老师提问时,往往答非所问。学到的知识零散、无序,无法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导致理解能力差,学习方法变得越来越机械化、呆板。随着学习任务的深入和知识难点的叠加,认知基础变得越来越薄弱,他们也就逐步落成了学困生。
2、家庭学校的外在因素
(1)家庭教育因素
①、家庭教育“缺位”。由受农村基础教育“后遗症”的影响,多数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对孩子的学习辅导显得力不从心;有的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对他们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②、家庭教育“错位”。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家长给孩子改善了生活条件,但却忽略了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民工潮”促使农村小学涌现出大量的“留守少年儿童”,他们被“遗留”给“留守老人”管教,而留守老人们自身文化水平较低,无力辅导他们的学习。久而久之,造成这些学生对学习懒散,缺乏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
(2)、学校教育因素
①、教师教育方法不当。由于“应试教育”未能从真正意义上运行到“素质教育”的转轨上来,导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单一,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无视学生发展的客观实际,对学生提出过高且不切实际的要求。
有些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低、教学水平低,教学无活力,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厌学。有些教师在没有深入了解学生不同年龄、班级、家庭与社会环境以及不同的习惯而形成的认知结构差异的情形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考虑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统一进度,统一要求,致使个别学生跟不上,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学困生将会变得越来越多。
②、教师教育方式不力。由于现阶段农村家庭经济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家长过于宠爱孩子。学生在进入学校前就养成了爱吃零食等不良习惯,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心里只急切盼望下课。这些学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诸多负担。
由于教师不了解他们的学科知识的认知结构,当面对一个问题时,教师多次讲解后仍不明白,往往束手无策,不能及时地诊断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导致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有的教师疏于管理,对他们缺乏引导,甚至有的教师经常歧视他们,讽刺谩骂,严重刺伤了学生自尊心,致使学生萌生“逆反心理”,讨厌教师,厌恶学习,促使他们逐渐养成厌学陋习。久而久之,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他们在学习上遗留的问题越来越多。
二、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1、强化管理,建立学困生档案。
教师要通过实际调查后对学困生建立档案,分析成因,开展谈心和辅导活动。从思想、学习方法、情感意志到学科基础知识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辅导,并将学生变化情况如实记入档案,不断调整完善学困生辅导策略。
2、真情感化,关爱学困生生活。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用去真心关爱学生,那么学生一定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期望。教师所充当的角色不是选优弃劣,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那么多关心学困生,不要歧视嘲讽他们,是每个老师至少都能做到的一点。我们可以多关注学困生到底是属于哪一类型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学习困难。教师要倾注更多的爱,时刻把他们放在心中,有意无意表现出对他们日常生活的关心,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3、习惯养成,教会学困生学习。
孟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教会学生仅仅会做几道题,让学生“会学”,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因此,我十分注重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例如“观察法”、“对比法”、“提前预习法”、“课后复习法”……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能自主去探索、发现,从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学习方法,总结学习经验,养成良好的预习、作业等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灵活的思维,逐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4、激励评价,促进学困生发展。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由于个体的差异,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接受、反应、应变、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以及他们观察事物的立场和角度的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就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全面、准确的评价。衡量他们的进步,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进而使他们产生一种刻苦钻研的契机,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力量,达到促进学困生发展的目的。
5、家校协作,关注学困生成长。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在目前的农村小学,学生大都来自普通农村家庭,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教育观念比较淡薄,而且,很多家长迫于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孩子的学习无人照管。由于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环境的不同,在每一个班级里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数学学困生, 成为目前教育界的一个难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作业马马虎虎,不善于思考,不能按时有质量的完成作业,学习效果差。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厌学,影响了学生个人的发展以及班级整体数学水平的提高。因此,研究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所谓“学困生”是指学习困难的学生。“数学学困生”是指数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认知水平、情感意志等方面与同龄学生存在一定距离的学生。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伴随学生群体存在,往往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也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大概有:客观方面,学习基础、家庭原因、学校周边环境、班风校风、教师本身的影响等;主观上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依赖心理强、逆反心理严重、学习习惯差等都是制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的重要因素。“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即对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使其在学习上得到好的转变。“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即教师弄清学生学困的原因后,采取合理的教育方法,有针对性的予以培养。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现代教育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这些都为研究工作的展开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2)调查分析法:通过对我班学困生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中了解本班学困生的心理,从而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及措施。
(3)行动研究法:我们将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寻找提高学困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情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途径、方法、措施,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研究过程中,我们从学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了解了学困生不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的原因,在课堂内外探索提升学困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方法。首先从自身行为上真正转变教学观念,预防并减少学困生的产生,有针对性地帮助学困生改变学习的态度,让他们走出畏惧数学的阴影。要为学生创造自由、安全、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学习。并根据实践研究,针对实际情况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是公平享受教育权利的人。教育活动的目的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要转换学困生,教师首先要尊重、关爱学困生,深入的了解学困生的“困”所在,不歧视不放弃,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用“爱”教育感化他们,优化学困生的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用爱心、耐心、信心和恒心教育、引导他们,发挥家校联合的优势,让他们逐步摆脱学困,爱上数学、学会数学、会学数学。
1、倾之师爱,关注数学学困学生。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教师的爱能唤醒学生的精神世界,能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加深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让学困生对自己充分信赖。自成立了《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活动研究小组以来,我们以“师爱”为魂,把“爱”作为转化学困生的源动力,并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诲人不倦、严格要求,多多关注学困学生为工作重点,从学困生的行为、习惯、态度、方法等各个方面给予帮助和关爱,无形中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性格逐渐变得开朗起来,促进了学困生的转化。
2、学困生由于数学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差,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时可能也想进步,但是缺少克服困难的决心,所以进步起来依旧困难。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抓住课堂,优化课堂结构,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留给他们说和做的实践和机会,教会他们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帮助他们逐渐走出学习数学的困境,积极主动的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小主人,从而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3、循序渐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需要一定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心平气和,因材施教,尊重学困学生,营造一个相对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提高学困生的参与意识,注重培养学困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开始对他们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先端正学习态度,教育他们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然后从基础抓起,重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计算能力的提高,逐步培养他们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正视学习中的困难,做到简单题目不犯错误,比较难的题目敢于挑战。目前,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好转,能积极、认真的完成数学作业,抄袭作业现象已经杜绝,计算能力有所提高,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初步养成。
4、表扬激励,唤起学习的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激励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比平常高出3~4倍。”恰当的表扬和鼓励,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其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5、加强辅导,重视基础。
学困生学习成绩差、跟不上教学任务的根本原因是基础知识差。基础打不好,学习新知识肯定跟不上,时间一长就成了恶性循环,导致不会的知识越积越多。因此,帮助学困生把基础知识打牢,提高其基本技能,才是转化学困生的保障措施。教师除了在课堂上照顾他们,从基础抓起,在课后还加强辅导,举一反三,及时查漏补缺。另外,在班级里还可以发挥优等生的作用,开展“同伴互助“活动,积极促进学困生转化。
由于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再加上其他各种原因,导致数学的学困生越来越多,这部分学生的智力绝大部分属于正常范围之内。他们之所以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很大程度上是小学基础差,进入初中后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思想分散,上课喜欢做小动作,作业不做等,成绩跟不上,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产生了消极心理,进而丧失了数学学习动力的结果。如果不加强对这部分学困生的教育,势必将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发展,以致影响整个教育总体成绩。大量事实证明,学生一旦成为学困生,如果教师、学校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他们就会厌倦校园的学习生活,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甚至自暴自弃,最终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积极探寻初中学困生的主要表现和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辅导策略,从而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力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以后,在数学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自身因素。如智商低,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能完成作业,学习习惯不良等原因造成的;其二是客观因素。父母外出打工,监控不到位,爷爷和奶奶无能为力。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溺爱,任其所以,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没有持之以恒的养成教育,缺乏上进心。有的学生受到环境的不良影响或遇到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教师和家长缺乏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心理疏导,在经历多次失败或挫折后,逐步丧失信心而成为学困生。再者是由于评价标准的绝对统一而造成的。学困生是教育体系的产物,每个人的智力发展不平衡,有先有后,每个学生所接触的社会环境不一样,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就千差万别,每个人的兴趣不同,追求的目标也就不同,当然会导致他们学习成绩的差别,可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却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他们,学困生自然会产生,学困生问题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大问题。数学学困生是学困生中的最大的一个群体,是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也是数学教育研究中的非常棘手的课题。为此,一线教师、学者对数学学困生有非常多的探索,但由于学生情况和教学环境不同,解决方法不尽相同。因此,根据数学学困生的现状,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采取一系列转化措施,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难的困境。
我们教师应充分关注学困生的学困现象,分析产生学困现象的因素,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地采取措施,掌握学生的思想特点,用爱心和耐心来做好思想鼓动工作。
一、与学困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
关心和爱护学困生,这是做好学困生思想工作的重要前提,爱护学困生是打开他们的心扉的金钥匙。学困生需要温暖,更需要信任和关爱,所以教育要讲究艺术,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耐心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不能把他们当作无药可治的病人,任何一个学困生都可以找到闪光点,对他们的缺点,要树立本性可移的信念,用炽热的爱,去点燃他们心灵中的火把: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
二、用爱心与学困生情感交流
有个故事可以启发我们: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铁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进入心灵的频道是人际沟通的金钥匙。
平时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态,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疏导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只要他们哪怕有一点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使其树立自信心与上进心。
三、提高课堂艺术,激发兴趣
采用生动灵活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在学中乐,学中仿,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习能动性培养起来,建立起主动性,效率自然得以提高,学困生由于心理上害怕说不好而不敢开口,尽量将以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这样学困生开口的习惯就会慢慢的养成。时间长了,学困生参与意识大大地加强。习惯成自然,消除了畏惧心理,就能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四、帮助学困生制定计划和目标
学困生有了学习兴趣,老师应帮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由于他们基础较差,课后还应及时的督促,鼓励他们进行复习和巩固。学困生主要是没有奋斗目标,才对学习产生厌倦,在对每位学困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了阶段性学习目标和长期性学习目标,让他们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如果有一点点成功,老师应给予肯定,分享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五、增进家校配合,共同督促
对于学困生来说,要想较快进步自然要付出的更多,多利用家访和电访等手段,经常与家长联系,了解他们的情况,向家长提出在校期间由老师督促,在家学习靠家长督促。只有学校和家长能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才能取得很好效果。
六、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帮助学困生提高
让学习好的同学与学困生结成对子,互相帮助促进,既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又密切了同学间的关系。这样,有助于养成学困生的良好的心态。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长期而又复杂的,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并坚信我们的努力不会白费,即使我们的转化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不气馁,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了解沟通,建立关系,打好基础
每个学困生的形成都有各自的原因,只有调查了解,摸清情况,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采取针对性措施,对症下药医好顽疾。
1.全面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如,学生的家庭情况、父母的工作情况、学生的兴趣、习惯、品行、交往情况等,并对此做好记录,以便因人制宜制订措施。
2.促膝谈心,消除师生隔阂,打开心灵之窗
经常和学困生谈话,建立感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消除数学学习中的畏难情绪,使他们亲师乐学。
3.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之星,转化一个学困生就是给一个家庭带来希望,因此,多和家长沟通,用成功的事例引导家长爱护孩子,并和家长共同制订适合的转化方案。
4.争取学校、社会的力量支持
在学校多搞一些有益的活动,如,听青少年成才报告会、爱心教育报告会、法制报告会等,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多和学困生常去的社区建立联系,防止他们沉湎于网吧或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这样有利于学困生转化的巩固。
二、建立激励机制,常用激励语言,善用爱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1.建立激励机制
平时可以和学困生订立一个小小约定,达到某项目标给予及时奖励,及时兑现表彰,强化学生的成就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课堂上多用激励性语言,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多鼓励,少批评。
2.加倍关爱学困生,排解其心理压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
学困生常因学习差而饱受批评和歧视,有较强的自卑感和较大的心理压力。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兴趣爱好等给予关心、支持、帮助,提高他们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用爱心唤醒其内心深处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潜在的学习动机。
3.提倡赏识教育,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困生对数学有厌学和畏难情绪是常见现象,解决学习中的障碍,消除畏难情绪成为转化学困生的又一关键步骤。曾经有一个同事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各组成员给自己的组起一个催人奋进的名称,什么“喜洋洋组”“百花盛开组”“所向无敌组”等,把各小组的进步表现写成材料张贴在墙上,让师生共同欣赏,还开辟个人风采专栏、悄悄话专栏等。这样做的结果是,为班级争光成为全体师生的共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大增。赏识教育法的创造者周弘曾说:“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越来越坏。”试想,有谁不希望有人赏识自己呢?学困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为此,数学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用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去找,并对其给予肯定激励,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建立自信。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让我们用赏识、爱心来促进学困生进步吧!
三、重视学困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并以此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
数学学习不是营造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因此,要把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并据此建立新的知识大厦。
学困生常常在所学的知识中有断层,已有的知识经验也各不相同,我们需要针对性地加以弥补,否则新的知识大厦将无以构建。如,初二时,部分学困生在学习分式时竟说一点也听不懂,经调查得知他们对分解因式部分的知识一无所知,无奈,我只好利用自习课给他们补分解因式这一课。更想不到的是学困生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时,提问小学中学习的反比例关系时极少有人知晓。为此,我又为他们补这一断层。通过不断修补断层,并及时据此构建新的学习内容,学生的知识链条日趋完整,在各种测试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由此可见,修补学困生的知识断层,关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能较好地消除学困生学习中的障碍,使他们的学习取得较大进步。
四、鼓励提问,勤于辅导
1.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勇于回答问题
学习中有一著名的边界理论,即知识越多,已知与未知的边界越大,想问的问题也越多;知识越少,则已知与未知的边界越小,想问的问题也越少。学困生属于小边界类型,他们不知道如何提问,也不想去提问,又有一种账多不愁的心境,即不会的东西太多,以此不去提问,心安理得。殊不知解决问题是求学之道,因此,教师要有效地设置问题,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2.勤于辅导
辅导要勤,要及时,辅导要遵循学习的遗忘规律,合理及时,防止所学的新知识变成旧问题。辅导不拘形式、时间和地点,在一切可能的时间,以一切有效的方式均可进行,防止学生惰性的出现。另外,要注意学习方法的辅导,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平时备一个错题集,将常犯的错误归纳整理,考前要翻看复习。
3.结对帮扶,建立互助小组
同学之间结对帮扶更直接、更方便,更易沟通。在安排座位时,可把一对一帮扶结对的同学安排成同桌,这样既有利于同学帮扶,又可防止两极分化。
五、对学困生采用特殊的政策
初带学困生,很不适应,方法常会落入俗套,用以往的手段、措施来教学,结果往往是失望、焦虑、生气随之而来。出现这样的问题在于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对学困生没有特殊的政策。
1.作业特殊
因为学困生只能完成最基础的作业,所以,作业量应少,难度应小,要求应低,批改宜优先,宜面对面,宜当堂批改,及时纠正。
2.课堂特殊
学困生课堂参与程度不高,教师对他们应降低要求,创造条件和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优先回答问题,及时总结表扬,回答错了也不可批评责骂。只要有勇气回答问题就是好学生,保护学困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上黑板优先,批改优先,充分体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尽可能让他们经历成功的体验,以此锻炼他们的勇气,强化成就意识。
3.评价特殊
数学学习中对学困生应以鼓励为主,看他们的长处、优点、进步,并加以夸大,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这样,他们就会充满希望,学习就会更有动力。
六、培养坚强意志,巩固持久学习动机
意志薄弱是学困生的弱点,他们的学习动机不持久,因此,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尤为重要。
1.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常给学困生讲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如,陈景润如何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欧拉在遭遇火灾、双目失明的条件下靠顽强的意志背出烧毁的数学手稿,华罗庚年轻时不顾路人的冷嘲热讽,坚持数学学习,终成一代数学大师的故事,以此激励学困生学习。
2.设置困难情境,坚定学困生克服困难的决心
适当设置困难情境,让学生在付出一番努力后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以古诗“世上无难事,在乎人为之。不为易亦难,为之难亦易”激励他们在困难面前不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