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第1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一、目的:

    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针对当前我国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弱点,进一步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二、要求:

    1、各班主任在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选材要尽量使心理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用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帮助解释,将身边的现象用心理学观点去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接受心理知识,并在方法上努力做到既实用又便于操作。讲话形式可采用演讲式、说话式、报告式、讨论式等。

    3、学习内容要及时记载,学校将每双周二晨会时间定为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并在班主任工作手册上作详细记载。

    三、内容:

    一年级:

    第一单元:我上学啦

    (1)阿姨再见   (2)我不哭     (3)老师像妈妈  

    (4)学校像花园 (5)我们爱学校 

    第二单元:我爱学习

    (6)让我告诉你 (7)我进步啦   (8)我戴上了红领巾

    (9)学习真快乐

    第三单元:这就是我

    (10)我给自己画个像 (11)我是“白天鹅”还是“丑小鸭 ” 

    (12)我爱我

    第四单元:妈妈,我能行

第2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 心理健康 教育 途径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功能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理解为团体心理辅导与学校教育特殊情景相结合的产物,应兼具科普、团体辅导和活动课的特点。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命名,包括了以上三个方面的特点,同时也明确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和技能与学校教育这一特殊情景相结合的性质,平衡了辅导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人格发展起到导向和辅助的作用。其功能可以总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针对轻度的心理障碍进行团体干预的功能,目标是心理障碍的缓解或消除;二是预防心理问题产生、维护心理健康的功能,目标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三是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充分发挥潜能的功能,目标是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心理咨询时间难以保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把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和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咨询结合起来,两项任务缺一不可。不少学校的兼职心理咨询教师每天忙于本职的日常工作,能用来搞心理咨询工作的时间日平均仅有1至2小时。有一名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学生找几次都找不到心理咨询老师,以后就不再找了。即便是专职教师,每天忙于上心理健康课,也很少有时间进行个别咨询。

2.心理健康课被其他课挤占

目前,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课时没有统一规定,各学校根据本校的情况自主安排,一般安排在校本课程时间或团队活动课时间。各学校安排心理健康课的起始学年和课时数也各有不同。全校各学年每周都上一次课的学校为数不多,大部分学校都是部分学年两周上一次课。在访谈中,心理健康课教师反映,即使这点时间也难以保证,常被其他主课排挤。

3.心理健康课教师队伍不稳定

很多小学校心理健康课教师主要由校医、身体欠佳或年龄偏大的教师担任,也有的是班主任、共青团书记、少先队辅导员、主管教导主任等兼任。即使是已经从事若干年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只要文化课教学需要就马上调整过去。加之提职、离岗、出国或调动等原因,心理健康课教师队伍流动性非常大。

三、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条件

1.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活动为主,对场地、设备等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有些学校设置了专门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使用的小班化教室,以保证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教室内的桌椅、环境等都进行特殊布置,以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2.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任课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素养,需要经常外出学习、交流,需要购买相关的图书、订阅相关的报刊,经常要制作一些订件,要开展科研活动等,这些都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措施,学校应当在经费上给予支持。

3.给心理健康心理活动课的任课教师比较大的自。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一门新课程,目前还在探索之中,需要任课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应当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任课教师比较大的自,允许他们大胆实验、开拓创新,这样,教师就可以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有效途径

1.利用童话、寓言故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童话、寓言故事通俗易懂,其中的人物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深受儿童喜爱。另外,童话、寓言故事能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和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用肯有代表意义的形象(如灰姑娘、天线宝宝等)传递给儿童,可以使儿童开阔视野,丰富情感。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价段学生的特点,选编培养学生同情心、毅力、乐观向上、诚实、独立等心理品质的国内外优秀童话、寓言故事,推荐给学生阅读,并鼓励学生每学期利用班队活动课和校园艺术节的机会,选取喜欢的童话故事自由组合进行编排和表演。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剧中的表演,来判断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2.利用录音、录像、碟片等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由于小学生天真活泼,乐于接受鼓励,乐于参加活动,能大胆地与教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还把心中的秘密告诉大家。

3.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教师要善于观察,在生活中汲取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课程中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计论、思考,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二)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其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活动”二字。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应当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手脚和大脑都动起来。

1.角色扮演训练法。角色扮演训练法,就是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调节、变换自己的角色,适应不同社会环境,学会社交技巧。

2.游戏法。将游戏寓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娱乐中领悟心理体验,克服自卑、自私、嫉妒等不良心理,养成真诚、宽容、谦让、合作、自律等良好心理品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3.情境创设法。通过问题的创设,使学生置身其中,如身临其境,形成情感互动、感悟体验的氛围,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3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教育 心理健康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面对急剧变化和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生态环境日趋复杂,身心健康发展所受的负面影响日益增大,致使他们心里问题不断产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情况令人担忧。因此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

(一)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从各方面的调查表明,由于种种因素,目前儿童心理现状令人担忧。学校应义不容辞的担负起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帮助青少年排解各种心理问题的历史责任,同时,也从更深层次去促进学生的成长。众所周知,健康还包括道德健康。从学生品德心理形成的过程去看,心理素质是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中心,其中道德认识的形成是品德形成的思想基础,而学生本体的思想品德的进展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是在心理发展的基础上明白做人的真谛,掌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本领的。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目前,教育改革的主流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也可以说它是整体优化教育。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教育实践活动表明,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搞好学习的前提。

(三)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如健康的心态,就积极自我调整的能力,不怕苦难挫折和挑战,责任心,进取心,爱心,社会适应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现在开始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不仅是教育的要求,更是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健康。

二、小学生心理成因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曾对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5个地区的16472名小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6.4%,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4.2%。这组数字虽不能说是触目惊心,但已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了。小学生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心理现状,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一)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鉴于心理教育的施行受诸多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简单。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是直接导致小学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的心理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是孩子心目中的“神”、人生路上的“灯”,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在小学生的眼里都是可资模仿、借鉴的榜样。

(二)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当今的小学生都担负着“振兴家庭”的重任,父母祖辈都把自己未实现的梦寄托在孩子身上,编织着“伟大”的“圆梦”计划。他们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另一方面,在孩子的学业上又加大了砝码,星期六令其上辅导班,星期天为其请家教,教辅用书、过关练习一大套,做完课内做课外。家长在生活上百般呵护,在学业上高度关注,大有“子女成绩好,大人品位高”之境界。

(三)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区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小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社区建立了大人的健身场地,缺乏孩子们的“健心”场所。大教育观尚未在社区有效树立。

三、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消极倾向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进一步认识,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消极倾向。

(一)形式化倾向

有相当多的小学错误地认为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仅是形式,升学、应试才是根本。学校虽然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和研究,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但由于忽视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最终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二)课程化倾向

有些小学把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为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要求学生机械记忆,甚至还考试。其后果不但没有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反使学生承受更多的身心负担。还有一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小学德育的一部分,把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混为一谈。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完善其人格,仅靠传统的学校德育是不行的。

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感到小学生心理教育的途径应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光靠一两个途径想做好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是不可能的,必须全面启动、全员参与。学校的各个部门、各种教育渠道都应有心理教育的成分,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该关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做好自身承担的心理教育工作。

(一)学校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构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经营”运作机制

2、加强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师“育心”专项培训

3、开展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心育”常规活动和课程

(二)家庭方面要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第4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Research on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the rural elementary school

He Jiajia

【Abstract】Because the information in the rural elementary school is very obstructive, the condition there is very poor, the education teaching is weak and the traditional idea is ineradicable,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slower a step, which must be paid high attention to by our teaching staff. Therefore, to put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to the school education system is imminent.

【Keywords】Rural elementary schoolMental health education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方位发展和逐步深入,人的心理素质这一层面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

在这种形式的推动下,大多数学校里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所体现的行为习惯有所改善,而部分农村小学却因为信息的闭塞、教育教学的薄弱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处环境的落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又慢了一拍!这必须要引起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首先,让我们先来重新审视一下这些在我们平时教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现象之一:学生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你就打!不会就使劲留他!没问题!而老师也感到这个家长真是“通情达理,对老师信任,跟老师配合”。

现象之二:老师对学生说:“今天晚上的家庭作业谁要完不成,明天早晨你就别进教室了!”第二天早晨,果真有的学生被拒之门外,有的明知“进不了门”,干脆呆在家里不来了或逃学了。

现象之三:老师对考试考糟了的学生说:“你怎么这么笨!真是没救了!全班的成绩都被你一个人拉下来了!”这个学生低着头,忍受着教师的指责和全班同学投来的“怨怒”的目光。

现象之四:老师对反驳自己的学生说:“你这是什么态度?竟敢和老师顶嘴?你还想不想念书了?!”在老师的呵斥中,学生满腹委屈但不再讲话。

现象之五:一位学生因作业没完成,被老师体罚了一天,家长要找老师论理,学生还极力阻拦不让家长去学校。

这些真实事件,在农村小学,真可谓见怪不怪,虽然在口头上也提倡素质教育,提倡用爱心和耐心去关爱学生。但在应试教育严重的情况下,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如厌学、考试焦虑、学校恐怖、自卑感、受挫感、丧失自信、缺乏兴趣、忧郁、压抑、胆怯、畏难、自我形象降低……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小事情”,其实不平常,它们造成了我们看不见的伤害却是更深的伤害――心理伤害,破坏了儿童的健康的心理状态。而这个问题恰恰就是长期被我们广大教育者尤其是农村小学的教育工作者所忽视的问题。

2.我们只有深挖其原因,才能彻底改变农村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2.1农村的信息比较闭塞,家长的文化水平整体较低。在农村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诸如“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这些名词更是闻听未闻,也无人对此提出什么要求,而在家长群体中和一定范围的社会舆论中被普遍接受的论点是:“师如父母,教师对学生没有坏心,打两下也没关系”,“对老师的语言、方法态度不能苛求,这样对自己的孩子没好处”,“教师对学生的惩罚是必要的,那是对学生负责任的再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而家长和舆论却从不考虑这“打两下”、“批评”、“惩罚”是否已对学生的心理构成了伤害?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教师也就开始“打两下”、“批评”、“惩罚”……对于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什么是心理伤害,什么是心理障碍等也就懒得问津了。

2.2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也有一些教师,朦朦胧胧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却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与己关系不大,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那不是自己该研究和能研究的,而是专家学者的事。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让我们懂得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实在是迫在眉睫。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具有战略性意义。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助手,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一个人的全面素质的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学生成长发展载体。据有关统计资料表现,87%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不是智商与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心理状态的问题,也就是说,87%的学生学习困难,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处于不健康状态。这也足以说明了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其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它的新观念、新手段还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法实效,真正取得“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教师在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突破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变化。既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教师也接受了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使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得更好。

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发展性目标,即发展学心理状态;另一个是防治性目标,即预防学生的心理障碍,矫正心理偏差,使学生达到心理健康。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围绕发展性目标和防治性目标来开展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以健康发展,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预防学生的心理障碍,矫正心理偏差,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第5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

小学时期具有很多的发展可能性,个人的许多心理品质也是在这个时期培植起来的。因此,在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方式,应是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各学科教育为主要载体,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学科教学、班队活动等各项工作中,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一、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途径。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但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任何一种进入课堂的心理健康教育,都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主要突出活动,但又不是纯粹的活动,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如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只停留在说教,或灌输理论知识,而不是让学生去亲身体验,都不能收到实效。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结合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因为学科教学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而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和机会。

1.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成功快乐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一个对学习毫无兴趣的学生,往往会变成学习困难。这类学生一般都有一种自卑心理,往往远离老师和集体,怕受到指责和嘲笑,教师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只是一味地严厉批评,就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的讲课不听、不看,不完成作业,长期的累积“欠帐”,使他们与教学之间的要求差距越来越大,从而自暴自弃,步入“灰色”人生。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困生的某一闪光点,鼓励他,帮助他,使他对学习产生兴趣。课上要多给他们机会,使之愿意参与学习,并尝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学习成功带来的愉悦、胜利感,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使他们产生新的需要和更浓的学习兴趣。还要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毫无兴趣的学生低标准,低起点,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此外教师要开展好适合个性的各种活动,以便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这些竞赛可以组织有个性特长的学生广泛参与,特别应注意的是为那些学困生设计个性特长比赛,发挥他们的优势,从而让他们体验成功,促使兴趣的形成、发展、稳固。

2.适时引导,因材施教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塑造心灵的复杂工程,教师则是这项工程的工程师和雕塑家,而小学生因为性别、表现及个性等不同特点,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并且要采用多种形式,少说教、多渗透,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教育,促进健康心理形成。

(1)挖掘教材内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现行的思品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都蕴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画龙点睛,使学生从中有所感、有所悟。

(2)设计多种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对小学生来说易于接受、乐于参加,因此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是最有效的形式。教师可以设计巧妙的游戏、讲故事或角色扮演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另外,通过提供素材、情境,让学生表演小品、模拟角色、互访互问,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理熏陶。

三、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要积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认真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种教育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调节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如少先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班会活动等。活动内容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就会有更多机会与自己的“心”接触,就有可能自我反省,自我化解,自我教育,这种教育形式比听一次心理讲座、上一节心理辅导课的效果好得多。

四、在班级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是学校中最基本的活动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作为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所不可缺少的社会心理环境,班级及其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加强班级建设,积极探索在新课程环境下的班级管理模式,并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开展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学校要通过加强班级建设,提高班级发展水平,增强其组织化程度和凝聚力水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创设健康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集体风气等方式去影响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对学校和班级产生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班主任要把班级管理的权力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学会理解、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独立,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五、在咨询辅导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第6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谈两点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一、创设快乐、宜人的教育教学生活环境。

给孩子一片翱翔的天空,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肥沃的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展示自我的空间,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处成长的乐园,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生活。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和谐、民主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心灵相互沟通。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健康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精神情感升化。

第7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辅导缘由:

该生老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苦闷与抑郁,总感到前途渺茫,对一切都不顺心,老是想哭,但又哭不出来,即使遇到喜事,也毫无喜悦的心情,过去很有兴趣去看电影,听音乐,但后来就索然无味.长期将自己关在房子里面,不敢和其他人接触.对家人的关心没有任何反映,尤其害怕她的哥哥,不相信任何人.在学校不喜欢和老师、同学接触,喜欢独来独往。

成因分析:

(1)家庭因素。

这是造成该生内向问题的障碍的主要因素。其父亲参与赌博,欠下多笔债款,家庭负担非常重,使他们更缺少时间和心情去照顾孩子;再次,其哥哥一向被认为是家里最有出色的孩子,父母的重心自然移到哥哥的身上,她哥哥也长期借口叫她干这干那,一不顺心便殴打她。由此该生感到家庭冷落自己,她增加了自卑的感觉,感到自己是家庭当中的一个没有用的人。

(2)学校因素。

她在学校中找不到可信任的老师和同学,心中的话无从倾吐,老师不能找到帮助她的根本原因,反而对她的行为感到莫明其妙,对她加以训斥和批评。导致该生畏惧心理和自卑心理发展到学校里,这包括对老师的教育方式感到不满。另外,与同学间的关系不良,班里没有人与她交朋友,这也导致她缺乏温暖的主要原因, 青少年阶段最需要的是同龄人的关心和帮助,但她正缺乏了这样的对象。故此,她老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苦闷与抑郁,总感到前途渺茫,对一切都不顺心,老是想哭,但又哭不出来。

解决策略与经过:

可通过谈话帮助患者提高认识,了解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危害,逐步培养起对家庭,对社会的信任感。再次,使她了解自己情况,使其对辅导产生信心,鼓励该生积极配合辅导。增强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用以下方法进行辅导:(1)家庭探访,与家人保持联系,更深入地了解家庭背景.结合家庭的教育,对她进行必要的帮助。(2) 随时观察她的上课情况,有意及无意地让她知道她是被关心和被注意着的。(3)利用同伴的力量,结交益友,让她感受学校的温暖。(4)鼓励她应该建立对社会,家庭的责任感,多体贴父母及家人,不能把父母对哥哥的关心看成是对自己的不公平,要让她知道关心她的人是很多的。(5)教育她哥哥要疼爱自己的妹妹。(6)建议父母亲带她看专业的心理医生。摸平她留在心理底层的童年阴影。

辅导结果

通过辅导该生对家人的关心没有任何反映,尤其害怕她的哥哥,不相信任何人等现象基本消失。

辅导感悟: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学校要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

1.1 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建有文化长廊,布置好名人名句,名师观点等,多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身心,美化生活,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

1.2 校园物质建设。学校应打造一流主环境建设,教学楼以崭新、整洁、明亮、美丽为主题,学校的活动场所应当是洁净卫生,充满绿色和生机的场合。学校周围应多种名花异草,茂林修竹,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小学生的情操。

1.3 学校“”的建设。学校要打造一个良好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的建设,提升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使小学生信任学校,喜欢学校,让学校成为他们学习成长和感到温暖快乐的地方。

1.4 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成绩,能力,隐私,做学生的学习楷模,让学生有亲师感。引导学生学习,交往,明白是非。使学生懂得为人处世,为祖国为集体争光的思想。

1.5 一位学生。我们教师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行为和生活。平时要多走进学生的生活,用儿童的目光,结合正确的认知,多了解学生的生活,走进儿童的心理世界,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生生活加以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烦恼。帮助他们形式良好的心理品质。

1.6 平对待每一位学生。“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每个人的思想,智力,成长都是有差异的,我们教师更要用正确的眼光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的亲信的人,让学生感到老师的爱,感爱老师的辛劳就是为了他们,让他们健康成长。

2.展个别心理辅导

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包括人格辅导、学习辅导、生存辅导三方面。让学生感受爱,接受爱的情绪体验,在和同伙,老师交往时懂得基本的交往原则,对尊重、合作、帮助等良好交往品质有初步的体验,有初步的真、善、美的感受能力,能以此来衡量别人和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形式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主意识等。更要向家长宣传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向学生家长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和操作方法,使他们配合学校的心理教育。并通过家访,了解小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小学生的科学方法。

第8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心理健康;结合;渗透

在教学中深深的感受到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对一个人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之中。”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小学各学科的教学活动是学校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是学生生命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学生的许多心理品质是在课堂环境、课堂生活中形成的。有着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尤其是作文教学)更是学科渗透的强项科目。

我是工作在一线的一名语文教师。在我的教学中,我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尝试着对我的学生们进行着心理健康教育。下面就我的工作实践把我的体会和取得的点滴经验做一浅谈。

一、目标的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指的是除了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外”,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识字写字、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心理教育课程中的智能和创造性训练,即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而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正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是小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言为心声”,作文应该是小作者心理的“反光镜”,作文教学归根到底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二、内容的结合

要强化写实作文中观察与记忆力的培养。学生写实作文的通病是对所表述的事物因为观察不仔细,不善于记忆,往往言之无物,写不具体。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适当地安排“观察作文课”,让学生到社会和大自然中,在观察作文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观察不仅是写作,也是任何一种专业活动都不可少的能力,并且在观察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与速度等方面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还可以安排“听记作文”、“复述作文”等,训练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和技巧。

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想象力的发挥特别与环境气氛有关,过于严肃和紧张的课堂气氛会压抑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适当减少命题作文,增加“扩写”、“续写”、“改写”、“看图作文”(自己画画写作文、自己找画写作文)、“童话作文”、“假设作文”、“寓言作文”等有利于发展想象力,有利于创意表达的作文训练。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愉快、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思想的领域中自由的飞翔,激起更多具有创意的思想观念。

小学生的人际关系较为简单和单纯,主要包括同学之间、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孩子与家长的关系。如果因为他们简单和单纯而忽视了教育和引导,也会影响他们与同学、老师与家长的交流,影响学习和生活。在作文教学中,可适当安排《我与某某同学》、《我与老师》、《我与爸爸(或妈妈)》等作文题进行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教育学生要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体谅父母并学习对待同学、老师、父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三、过程与方法的结合

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自主式”教学。

“自主式”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是当今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自主,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决策、能力特征,还是一种人文精神。正是由于尊重、关爱、信任学生,才使学生对作文课兴趣盎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开掘出创新潜质。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性之所至,情之所动,尽情地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真诚地袒露他们的童心、童趣。

下面我以执教的1节高年级作文课《我生气了,怎么办?》为例,试谈作文指导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与方法。

1.启动真情

导语的设计是“你最喜欢写什么作文?”进行选题,理清思路,让学生试着表达,从而导入“生气了,怎么办?”这个课题。接着用半节课时间让学生充分倾吐、述说。先在小组里说说哪一件事使自己生气,生气时的表现(神态表情与行为),然后全班交流,教师诱发学生倾吐真情实感,组织交流,认真倾听,接纳学生各种真心话。

2.自我感悟

当学生真实地在作文课上说出了以前不敢说的真话(这些真话里大部分是不良情绪的表现),教师不说教,不强行灌输,不用简单的道德判断方法做裁判员,而是通过指导、引导、诱导、辅导,让他们去感悟、领悟。我出的冲刺题是:“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智慧,想出比原来解气时更高明的一两种新方法?”小学生往往这样,平静下来,在教师的鼓励下,通过反思与同学的讨论,调节了情绪,疏导了心理问题,于是解气的好办法多了:找人倾吐、拳击枕头(或布娃娃)、宽容搞运动、写日记遗忘、看电视听广播、看幽默笑话书、欣赏风景、听音乐……

3.自由写作

第2节课,让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感悟,自由选择“我生气的原因,生气时的表现,想出了解气的好办法”三个片段中的一个片段,选择适合自己的思维特点的方式写作,可以以文为主配插图,也可以写图为主配解说词,让学生用半节课时间独立地迅速地把自己的感悟与情感写下来,然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教师示范

在学生充分交流作文草稿后,教师写自己生气及化解的“下水”文亮给学生,让学生评说,与学生进行情感与文章的交流,师生互动,启发学生进一步修改草稿,写好全文。

上述实例仅仅是作文课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结合学生情绪调节的过程与方法。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规定的小学中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内容,具体教法、学法也是不同的,有变化的,但是无论内容怎样变,都要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过程,从而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和学会表达,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与心理健康水平。

第9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091-01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仅靠个别咨询的方式实现,必须更多的凭借集体辅导形式来达成既定目标,而集体辅导的常态化渠道就是学科教学。通过学科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则称为“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学科渗透”,才能真正落到实处[1]。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从根本上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首先要服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即要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根据国家教委1992年颁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基本要求》的精神,现阶段中小学健康教育总目标应该是:增进儿童青少年的卫生知识,明了健康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儿童青少年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意识,使儿童青少年逐步建立、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具体目标为:(1)增进与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活力,能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学习生活中享受幸福,减少和避免对于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2)根据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提高其心理发展与平衡的能力,增强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提高其学习、工作的效率[2]。(3)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4)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掌握各学科的学习技能,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在一种融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开展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迁既给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对未来的建设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着眼于培养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通过青少年中发生的严重事件的分析表明,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由于心理因素引发的,是属于偶发行为。如果我们有健全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机构,能及时帮助个体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恢复正常,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违纪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有利于维护校园和社会的正常秩序,也有利于学生的幸福。

2.开展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在心理和心理-生理活动现象领域内进行的。”就是说,人的思想、品德、知识、美感等的形成和发展都有赖于心理素质的发展状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为接受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

3.开展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地生活和顺利成长的需要。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基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人类个体出生后,必须经过一系列发展阶段才能走向成熟。小学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各方面的适应状况如何,不仅涉及当前的学习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影响到他进入中学和成人后的种种适应。另一方面小学生维护自我心理健康的能力十分有限,维护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和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

1.创设心理环境,使学生乐学会学。忽视学生的需要,忽视良好课堂心理氛围的营造,靠教师单向的传授,只会增加学习能力较差同学的挫败感。因此在课堂中,为了达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效率,我们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创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轻松的心理氛围,如:态度的和蔼、称呼的亲切、师生的合作、幽默的语言、专注的倾听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健康愉快的情绪得以保持,自主性得到发展,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例如在语文作业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是取得心理教育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精心设计不同的分层作业,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心理自卑的学生找到自信。如布置《老师,我想对你说》、《妈妈,您听我说》这样的作文,可以使学生通过写作来合理表达宣泄自己的情绪,更好地排解心理不适和心理困扰;还可以利用课外阅读训练,帮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领悟人世间的真、善、美,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启迪他们稚嫩的心灵。

2.必须牢牢占据学科教学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占据学生和教师时空最多的场合,受教者知识的获得、智能的培养、心理的发展绝大部分是在这一特定时空中完成的,如果忽略了这一时空,就等于放弃了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场所。同时,各科教学本身就包蕴了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无论是工具课、人文课,还是自然课、技能课都有许多显性的或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可利用。如果将这一宝贵资源白白流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显然是不完整的[3]。因此,我们在课程渗透研究层面,根据不同学科具体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目标要求。

总之,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课程化和学科渗透相结合,普遍性和个别性相结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只有从多种渠道,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塑造健康人格,适应社会,发挥潜能。

参考文献

[1]陈燕华.浅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2: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