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特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这是泾川县飞云乡中心小学上课时的情景。经过近五年的新课改实验后,泾川县飞云乡中心小学在新课改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成为全县课堂教学改革的标杆之一。
健全机制促改革
2007年10月,泾川县飞云乡教育办主任杜永瑞首先让飞云乡中心小学六年级8个教学班的16名教师先行展开了课改实验。这是他与班子成员充分学习山东省杜郎口中学课改模式、结合西部农村小学实际在多次探讨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在他的推动下,学校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制定了《飞云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确定了“实验—推广—普及”的六字方针。同时,还成立了集体备课小组,每周确定集体备课时间,以科目为单位,对授课内容逐一进行集体研究、交流,取长补短,沟通信息,互相启发。
教育办组织成立了新课改督查小组,每周对实验教师教学情况至少督查2次,在每周职工例会上通报,就存在的问题给出建议,根据相应制度进行考核。
2008年3月,学校新课改工作在全校各年级全面推开。学校组织召开学生大会,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宣传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征求课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班级举办以新课改为主要内容的黑板报、墙报、习作园地、学生手抄报,营造课改氛围。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新课改的保证。泾川县飞云乡中心小学完善了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等规章制度,把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注重抓好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督查指导。组织教师观看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实录,并进行培训指导;每周组织文科、理科教研活动一次,备课组集体备课一次,要求骨干教师每学期必须上好公开课、观摩课,其他教师上好讲赛课、研究课;并通过评教议学、专题讲座、主题研讨、经验交流、结对帮扶、协作教学、行动研究、课题研究、课改论坛等各种形式,促使教师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新课改督查小组和邀请的县教育局教研员多次亲临课堂听课、评课、指导,帮助教师出谋划策,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经过上下配合、多方努力,教师的教学理念得以改变,业务素质得到提升,课改模式初具雏形,课程改革的共识全面形成,学校新课程改革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有教师这样理性地说:“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质上是对学生的不尊重,我们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像杜郎口者死、学杜郎口者活,我们必须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的特色!”
化解困难促提升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泾川县飞云乡中心小学的老师们也遇到了一系列困难,但都成功化解了。
如何方便教师研修以提升自己?如何使这种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得以高效运转、圆满完成?
为了给教师提供一个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学校面对经费紧张的现实情况,硬是挤出资金购置各类图书3000余册、备课电脑14台、装备集体办公室3间、多媒体教室3间,接通校园宽带,使各教学班连接了“班班通”设备。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对全班学生分组,并使小组合作学习科学高效,学校经过反复思索,提出每班分成7个左右的学习小组,每组由6—8人组成,每个小组每学科要培养3名学科尖兵,充当小老师,带动其他几名成员共同进步;学生得有分工、人人得有目标,班级学习、纪律、卫生等各项考核均按照小组的集体表现来进行评比,培养学生树立“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集体主义观念。
为了使学生的预习成果、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得以充分展示,学校鼓励学生就地取材,每人制作一块小黑板,把课前预习、课堂合作学习中的成果、问题和课堂作业都写在小黑板上,用来展示、讲解、交流、共享。
为了让学生经常性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和积极的参与热情,达到发展每一位学生、发展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使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达到提质增效的效果,学校制定了“评价单位是小组、评价小组看学困生、完成任务有积分、积分达到层次变升级、奖励标准依积分”的《合作学习小组激励评价方案》,设置了《合作学习小组评价积分表》,通过教师评价、个人自评、小组互评等形式,当堂评分、积分,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了以个别带动局部、以局部竞争带动整体,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大胆实践创特色
经过全体教师的多次探索实践、研讨交流,泾川县飞云乡中心小学富有本校特色的“327”开放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诞生了:“3”是指该模式的三大特点:课前预习、集中展示、当堂训练;“2”是指两大模块:预习课、展示反馈课;“7”是指课堂教学七个环节:预习展示、明确目标、合作学习、展示成果、质疑反馈、探究拓展、目标检测,这七个环节可在预习课及展示反馈课中穿行,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
在预习课中,教师根据三维目标的预习提纲,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合作、交流、查阅、搜集、整理、分享等方式完成预习任务,教师深入各小组观察、答疑、抽查、询问、点拨,同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整理知识要点,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课程资源,把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记录、整合,并带入展示环节集中解决。
在展示反馈课中,各学习小组把预习课中的学习成果、发现的问题用小黑板展示、讲解、质疑,本小组或其他小组成员随时补充、讨论;教师用小黑板或以口述的方式揭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并把预习过程中发现的个性、共性问题,以及教师预设问题分配到各小组;然后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围绕分配的学习任务开展积极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师走下台,学生登讲台,采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策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小组成员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向别人请教。
“327”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到学生心中,学生彻底从以前“听众”的状态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得有趣、快乐。
好多学生说:“以前学习真的感觉枯燥无味,现在老师跟我们坐在一起,如朋友一样谈天说地。”
前来参观学习的陕西省咸阳师范学院教授对学生大加称赞:“农村学生就是朴实,但课堂上情绪饱满,激情四溢,从他们身上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近年来,陕西省旬邑县、平凉市崆峒区、静宁县、灵台县等临近县的130多家单位3800多人次来校参观学习,有效地带动了县域内兄弟学校的新课改工作,全县新课改蔚然成风。
关键词: 中职英语 专业特色 教学改革
在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之际,职校推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采用“以专业为主文化为辅”的办学模式,着眼于社会需求,通过专业技能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英语作为中职文化课中最薄弱的一环,一直被认为是无用的科目。因此,作为文化基础课的英语必须重新定位,调整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创新,突出职业特色,实现文化课服务于专业课。
一、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现状
1.中职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
普高的不断扩张,造成职校生源逐年减少,不少中职学校为了求生存,降低入学门槛,学生的质量逐步下降,学生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占到了多数。其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来中等职业学校是学技术专业的,而不是来学文化课的,认为学习英语没有多大用处,学不学无关紧要,对专业课没有任何影响,甚至有不少学生排斥英语学习或完全放弃英语学习。由于学生的主观认识上出了偏差,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给英语教学带来很大难度,课堂教学难以组织。
2.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不少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师对“英语为专业服务”的教学理念不明确,认为英语课是一门基础课,不如专业课受重视。课堂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听的“填鸭式”方式。课堂内容大部分是照本宣科,单词识记、语法句法的讲解等,把专业英语的教学局限于基础英语教学的领域,缺乏以专业知识为依托的语言技能学习和训练。
3.教材选用不符合学生实际。
由于中职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结构各异,市场上各种版本的教材还没有一套完全适合中职生的教材。现行使用的教材大都是通用教材,属公共基础英语。虽力求面面俱到,但不能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和实际需要。另外,不同专业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也不一样,不同专业使用同一教材,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4.学习评价手段单一。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卷面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不同专业之间也采用同一试卷进行考核,这种评价方法过于单一,只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评价,忽视英语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结合。
二、改革策略
1.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很多中职生由于学业不理想,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听到的多为批评和指责,导致自我意向发生了偏差,极度自卑。因此,中职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不轻易作出坏评,设法让学生多体验成功感,建立自尊,培养积极情感。另外,中职英语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同时,需要在就业形势、职业需求、择业技巧、英文简历制作等方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把英语教学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使学生对今后的就业、未来职业需求有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意识到英语作为技能对专业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动机。
2.创设真实情境,用中学,学中用。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使学生的认知注意力高度集中,有效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中职教师可以把英语课堂搬进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所,将课程的教学任务与实训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训现场进行学练,实现教学实践一体化。如在计算机专业,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电脑微机室,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专业英语,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如让学生熟悉计算机上的操作指令page up/down(向上/下页翻),机器自检英文提示hard disk install failure(硬盘安装失败),网络协议的英文标识log on/off(登入/注销)等。
3.整合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强化教学效果。
多媒体集文本、图像、声频和视频等多种信息功能于一体,具有形象性、直观性、交互性和容量大的特点。它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英语虚拟环境,营造课堂氛围,强化教与学的效果,还有利于扩大教学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观看原声电影(The Sound of Music,The Lion King等),欣赏英文歌曲,或指导学生利用网上资源查找相关资料,通过E-mail或进英文聊天室与外国网友进行跨文化交际,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4.结合专业特色,改革教材。
教育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好的教材可以更好地发挥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中职教师在专业英语的选材上,应当突出专业特色和岗位功能。如文秘专业可以选择面试、商务接待、电话沟通、会务服务等素材,而数控、汽修等专业英语可以选择产品简介,技术指导、维修指南等方面的素材。这样不但帮助学生理解了素材信息,而且相应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操作技能,突出了英语为专业服务的功能,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5.实施多元评价。
中职英语学习评价应避免单一评价,实施多元评价的方法。这就要求评价内容多元,包括课堂学习效果检查、作业、角色扮演、英文演讲等形式;评价形式多元,包括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自评、互评、家长对学生评价、企业评价等多种形式。中职的特色决定了中职英语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有一定的岗位英语应用技能,如在条件许可下,教师可以把考场搬到企业或工厂,让学生指认设备上的英文标识,解读说明书,如“machine ready(机器准备完毕)、cancel(取消)”等,然后企业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作出相应的评价。
总之,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充分认识中职教育的特殊性。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专业特点,创新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只有这样,中职英语教学才能走出困境,使教学更具目标性、针对性和应用性。
参考文献:
[1]陆国珍.中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等职业教育,2006(8).
关键词:学为中心;方向;所导;所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70-01
W校提出了《"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的研究》的主课题,旨在构建"学为中心,互动共享"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需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让师生在自由、民主、和谐的情境中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共享学习的快乐。"学为中心,互动共享" 课堂教学中要不断优化互动共享式教学模式,以"悟"在先,教师"随"着学生的想法、学况、感受和差异而"引导"。它的"学"指学生有组织、有计划的主动性的模仿,在课余时间加以自身领悟的学习;"导"是指学生在悟的基础上,教师从中对学生进行引导、纠错。当学生竭力思考,而问题又未能得到解决的关键时刻,教师才给予指点和提示,使之豁然开朗,帮助学生达到他们自己所不能完成的学业任务。
从《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教学制定的教学目标不难看出三点基本精神:一是重视阅读情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二是从学习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具备最起码的阅读能力抓起(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阅读),而把理解程度的要求尽量降低到最低底线(如"了解词句的意思"、"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三是从一开始便注重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词语积累,同时提倡交流与合作。这也在告诉我们一节课到底教孩子什么,让他们得什么。基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对学校课题理念的认识,我确定的研究课题是"构建'学为中心,互动共享'低年级阅读课堂教学特色的实践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逐步习得方法,使师生共同发展成为最终目标。
下面就来谈谈个人在"学为中心"的低年级阅读课堂教学特色的初步实践做法。
1.为学而教,学有方向
为学而教,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实施教的行为。为学而教的直接意义是学习,但没有"教"的"学",只能是一种原始本能驱动下的自生自长,"学"需要在"教"的引导下从自发走向自主与自觉。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学校生活中"教"的核心任务。所以,为学而教,就是为学习而教,为学会学习而教。学习目标是课堂学习的"方向盘"。课堂的目标是具有属性的,在传统课堂中,课堂的目标属于教师,而不属于学生。实际上,课堂目标不应该仅属于教师,学生有权利知道"我为什么要学"、"我要学什么"。在目标的定位上,教师要多从学生的"学"来考虑--学生应该学到什么。
2.学为中心,学有所导
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指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学与教的关系中,教师服从于学的,服务于学的,学生的学是中心,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课堂是以学生的"悟"在先,教师"随"着学生的想法、学况、感受和差异而"引导"的一种教学模式。
比如在精读《大禹治水》教学中,教者引导学生自己来找关键词,运用多种形式品味重点词句。如在课文第一段就让学生自己通过找关键词语"无家可归",来了解大禹治水的原因以及体会洪水的凶猛,并让学生用上书上的句子来理解关键词,从而学会联系课文中的句子来理解词语的意思;有了第一自然段寻找关键词的教学指导之后,在教学第二第二自然段则可以"放"的更多,尝试让学生自己来找大禹治水行动中的关键词"察看"和"引导",并交流围绕"察看"大禹他是怎么做的?围绕"引导" 大禹他又是怎么做的?在学生交流过程中通过"千辛万苦" 让学生想象大禹在治水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适当的进行说话拓展练习;透过"挖通"和"劈开"明白禹治水的方法,感受治水的艰辛和不易。这样由找关键词入手,进一步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得意、得言、得法。总之,力求在朗读中展开生与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合,实现学生的自主感悟,让低年级阅读课堂"灵动"起来。
3.学而有序,学有所获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中学音乐 课堂教学;特色模式;构建
一、引导模式,发挥教师点拨启发作用
音乐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不仅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还要求学生对音乐有良好的感知,这样才能形成健康的课堂教学环境。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教师需要对班级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制订个性化教育措施。在具体施教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教师引导并非要搞“一言堂”,而是要辅助学生学习,为学生做好指导服务工作。特别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方法,让学生尽快走进音乐天地,在音乐感知中启迪,在音乐运用中成长。
中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呈现多元化,有特别喜欢的,也有特别不喜欢的,教师要对学生心理做好调查分析,找到学生不喜欢音乐的原因,制订针对性更强的引导措施,重新唤起学生音乐兴趣。在学习歌曲《银杯》时,教师先让学生跟随多媒体视频学唱歌曲,一部分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歌曲演唱要领,可以自己哼唱了。教师点名让学生独唱,结果有几个学生,只会唱一两句。教师对这些学生并没有进行太多的批评,而是让他们找一些合适的工具,作为打击乐器,为其他学生演唱进行伴奏。这些学生兴致特别高,在教师引导下,很快也找到合适的节奏,伴奏非常用心。教师让不会唱歌的学生给其他同学伴奏,极大调动了这些学生的热情,并从伴奏中熟悉了曲调,相信他们也会慢慢提升音乐兴趣的。
二、体验模式,提升学生音乐感知能力
所谓体验模式,是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进行音乐感知体验形成的固定形式。教师要对音乐内涵进行诠释演绎,为学生作示范,带领学生进入音乐境界之中。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有多种方式,跟随教师试唱只是最初的形式,让学生跟随多媒体视频学唱,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教师一对一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进行课堂表演,都是非常好的音乐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维度接触音乐,对音乐产生敏感。这样的体验过程才是有效的,学生收获才是真实的。
音乐课堂教学需要学生有参与的积极性,并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音乐体验。在学习《唱脸谱》时,教师利用故事形式对音乐内涵进行解读,学生明白了京剧可以通过脸谱来判断角色,而且对各种京剧角色特征进行认知。教师先让学生对音乐中的各种脸谱进行辨别,然后让学生选择角色进行模仿,可以是声音模仿,也可以是身段动作的模仿。学生经过实际体验,自然对国粹京剧有了一定体验感知。教师让学生亲自进行京剧角色体验,就是要给学生创造参与教学实践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三、创造模式,激活学生音乐思维创新
1.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化繁为简,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提升。在学习《青春舞曲》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展开小组之间试唱竞赛,每一个小组派出代表试唱,教师给打出分数,最后小组累计得分进行排名。学生都有好胜心,参与热情很高,课堂异常活跃,学生学习激情被点燃。
2.小组改编歌曲模式
以小组为单位改编熟悉的歌曲歌词,这是学生音乐创作的最初体验。学生对音乐感知敏感度越高,其思维创造力就越强。积极开展创编活动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中实现美育、德育,为全面提升素质奠定坚实基础。
在学习《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时,学生都表现出很高的学习兴趣,很快就掌握了歌词和曲调,可音乐曲调比较难掌握,学生大多唱不准。特别是有高腔的地方,学生唱不了。教师让学生自己想法解决,学生演唱时,有人到高腔顶不上去的地方,找同学帮忙,也有人利用渐行渐远的方式回避高音,还有学生用多媒体音频将自己带过去。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课堂教学
认真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将之“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是今后一定时期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本文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基础课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提高认识,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课堂教学是基础课教学本身的内在要求。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课堂教学是由基础课的课程性质决定的
基础课既是一门理论知识课,又是一门思想教育课。作为理论课,基础课必须体现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在当代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发展的新境界,而且创造性地发展了,是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因此,教学要体现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最新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到教学之中。
作为思想教育课,基础课必须面对现实,解决学员的思想问题,提高学员的认识能力和思想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一系列独创性的重大理论观点,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基础课教学要体现思想教育性,增强时代感,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彻到教学之中。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课堂教学是本质特征的要求
的教学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其本质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1.是实践的理论。早在1845年,马克思就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段镌刻在马克思墓碑上的铭文,突出地表现了学说的本质特征。它来源于实践,能动地指导实践,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它既坚持了基本原理,又注重结合中国实际,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及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反映了我国社会进步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有着鲜明的实践特色。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课堂教学是实践性的要求。
2.是科学的理论。它正确反映了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经受了实践的检验,但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真理发展的道路。坚持的科学性,就要求我们不能把基础当作凝固不变的教条,而要在坚持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发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教学是坚持的科学性、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内在要求。
3.是革命的理论。的革命性集中表现在它的阶级性上,它代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改造自然和社会服务。坚持的革命性,就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创新的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的创新,在新形势下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课堂教学是的革命性的内在要求。
二、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切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一)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课堂教学调整教学内容。
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总的说,就是以基本原理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红线,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基本原理的有机联系,从继承和发展相统一的角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基本原理的结合点。
具体说,第一,绪论部分,突出的本质特征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进一步说明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充满活力的理论体系,从总体上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实质的具体体现。第二,唯物论部分,突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理论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和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典范。第三,辩证法部分,突出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的辩证法。第四,认识论部分,突出实践的观点和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原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源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的科学理论。第五,唯物史观部分,突出生产力观点、文化观点和人民群众观点,突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原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第六,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典范。
(二)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1.用通俗的语言增强学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形式上讲,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不易被学员直接感知和理解,而科学的理论只有被学员真正感知、理解、接受、认同,才能在他们心中扎根结果,才能成为他们的自觉追求和自愿行为。所以在课堂讲授中,要针对学员的文化水平、理解程度和思维方式,采用深入浅出、简单明了的语言,用通俗易懂的平民话语代替艰深晦涩的理论文字,用简明扼要的观点代替逻辑的思辨。
2.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学员的感染力
学员对理论的理解和接受,来源于对理论的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之所以产生,来源于具体生动的事例。因此,在课堂讲授中,要选用学员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具体生动的事例。讲改革开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不能只讲过去30多年人均GDP、出口创汇、财政收入翻几番等这些与学员距离较远、关系间接的数字。要紧密联系实际,从学员实际生活所发生的巨大进步中挑选事例,比如从具体收入的增加,住房、家具、通讯、医疗、教育、交通、社保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条件改善说起,用具体生动形象的美好憧憬激励学员,从而增强他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激情。
3.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学员思想的渗透力。
(1)变“说教式”为理论联系实际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联系实际的理论。在教学内容中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理论联系实际方法的具体要求:一是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赖以产生的历史和现实根据;二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理论武器,直面现实,正确分析、科学回答现实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对学员中普遍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热点问题进行“冷”分析,对难点问题进行“深”分析,做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回答。
(2)变正面讲授为“问题”剖析法。不要空对空,纯理论,更不要回避问题,回避现实问题的理论必然苍白乏力。我们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创设问题的情境的基础上,分析我们党肩负的新任务、面对的新挑战、面临的新问题,激发学员的好奇心,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引起学员的有意注意和理性思考,进而运用的基本原理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做出科学的回答,使教学过程成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员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变单向注入式为学员积极参与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回答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学员关心的问题,也是教学内容必然涉及而在课堂教学中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员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可采取讨论、演讲、辩论、典型案例分析等方式调动学员参与课堂,从而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
总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员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项工作定会不断取得新成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低段英语课堂 ;活动型; 个体—群体活动 ;群体—个体活动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目前的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教育的误区。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没有相应的互动,老师一味地教,学生机械地学,课堂缺乏生气,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我校是一所从一年级起就开设英语学科的外国语学校,在秉承南京外国语学校“结构—情景—交际”的优秀英语教学模式下,根据低段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与规律,在学校开办近八年的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挖潜、给力做好各年段英语课堂的特色研究,提出并进行着低年级段英语课堂诗歌游戏“活”起来---活动型教学特色、中年级英语课堂结构情境“动”起来---互动型教学特色和高年级英语课堂生活交际“用”起来--应用型教学特色的教学研究。各年段教学之间既相互联系逐级提高,又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下面拟就低段英语课堂诗歌游戏“活”起来---活动型教学特色的“活动”二字谈谈活动步骤和运用框架。
二、活动型教学特色的界定
70年代N.S.Prabhu在印度邦加罗尔进行强交际法观点的教学实验,他把学习内容编成一个个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交际任务的活动去学习。时过多年强交际观点失势了,而当时完成交际任务的活动却日益发达兴旺。从国外文献看,不论叫task-based还是activities approach,都离开不了活动,活动又以完成一定任务为目的。活动的作用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用目的语言交际的环境,学生在模拟的情境里学习交际,在完成任务的中使模拟交际显得更为逼真,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灵活应变的能力,还能帮助他们从相互影响中互相学习。当然活动的心理机制,在于能打破学生运用英语的紧张心理,激发其兴趣,吸引他们积极参加,参加后又能使他们自然发挥创造潜力并提高其语用能力。
南外仙林在办学初期在《英语教学达标模式》中这么界定“活动型”一词:
“1--3年级主要以活动型课型为主,也就是说,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歌谣、表演、比赛等方法进行教学,以达到:
1. 学生有浓厚的学习英语的兴趣。
2. 学生具有地道的语音、语调。
3. 学生具有地道的日常英语表达能力。
4. 学生有学习英语的好习惯。”[2
虽然当年是以1-3年级、4-6年级来划分学段的,但其“以活动型课型为主”的模式达标要求对我们三级年段中的低段教学仍然十分重要。其一 “活动型”比较适合模式定义者的初衷。其二,“活动”总是与低段孩子的身心密切相关。其三,寓英语学习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活动,便于孩子Learning in doing或 learning by doing .最后从逻辑顺承方面看,“活动型---交互型---应用型”上升比较自然合理。“活动型---交互型---应用型”这三者本身相互交织,只是低段强调或侧重寓活动于语言学习中,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或融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压力,让学生学有所得,为中高段教学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和身心基础。
三、活动的步骤
活动的步骤是指活动的操作过程。大多数活动都是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的操作形式,有时候也可以一节课都进行活动。活动可以根据我校“结构—情景—交际”的模式、课堂任务和教师风格的需要,放在课堂的任何环节里。一般一个活动可分为三步:引入、操作和归纳。
(一)引入
指活动开始前的说“戏”。即向全班学生简要说明活动的目的、要求、方法(内容、特点、角色、情境、语言材料等)。当要求明确、示范到位后,立刻进入操作部分。
(二)操作
这是活动的主体部分。师生的共同任务是尽可能让活动进行下去,不要中断,即使不合计划也不要紧,只要用到了该用的结构语言(目的语)即可。因此学生要大胆地讲做,老师要有效地管理。管理的大头工作是提供帮助。(1)提供语言。虽然在引入部分语言源已经有所呈现,但在活动中学生生成的应急语言材料老师还得及时供给。(2)巡视观察。对不能完成活动的学生或超前完成活动的学生要予以帮助,使他们继续活动,不致于给全班活动带来影响。(3)完善活动。处理偶发事故,修缮活动计划。(4)角色定位。教师的管理角色是:半参与者+半顾问,不是监察。
(三)归纳
活动按计划完成,自然结束。与结束相关的是要进行归纳:(1)指出活动中在英语方面的收获,让学生有成就感。(2)提出共同语言错误,但纠错方式可以多元,只要能达到纠错效果即可。(3)指出下一步目标。
四、活动的类别
语言是个人说的话,英语学习过程受到个体特点的制约,故要求多做个体操练。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实行20人规模的小班英语教学,加之现代电教媒体的繁荣更新,英语课堂已由班级集体化向个体化发展。本文拟把低段英语课堂活动分为两大形式予以阐释,其一:个体—群体活动,其二:群体—个体活动。
[关键词]特色教学;书画课堂;国画传承
五大连池市第一中学一直坚持不懈地构建“优质+特色”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合格+特长”学生的目标,摒弃陈旧的学习方法,极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大力挖掘和发展创建特色美术书画教学,并逐步在美术教学中开展国画工笔重彩的特色教学,学校重视并开展书画活动,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金,为书画者提供诸多书画工具,提高书画氛围。
一、特色教学自由思想,使学生的梦想缤纷绽放
中国绘画在世界的艺术之林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体系和强烈的民族风格。一个民族是需要审美和审美文化的,美术是欣赏美、创造美的教育,国画的教学承载着民族审美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使命。国画以笔墨为载体,积淀了深厚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是传承祖国文化的艺术瑰宝和宏扬国学艺术的重要途径。所以,中国画作为我国优秀文化走进学生课堂有其必然性,通过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了解并会画国画。
国画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无论是在绘画技法、绘画题材及绘画工具上都有着独特的东方韵味和民族特性。在本质、语言形式、审美个性等方面与西画有着很大的区别,中国画不仅是绘画语言形式,更是具有深厚人文精神内涵和中国哲学观的文化形式。所以,中国画教学中除了绘画技法的学习以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对文化的审美认识也相当重要。在大部分高校的国画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于绘画基础理论和绘画技能的培养,对于文化素养和审美认知、审美情趣的培养不太注重,这就造成部分学生学习国画产生障碍。学生理解不了国画的内涵,只是单纯从技法上学习,创作出来的作品过分强调技法语言和形式语言,作品刻板生涩、表面化、图式化,审美内涵和思想层次的表达较为欠缺,缺乏一种内在的、恒久的审美价值。所以,国画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与兴趣培养。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教学中理应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知识和体验主动理解作品,评论作品,欣赏优秀的作品,使广大师生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例如,在教完《国画》这一单元之后,教师在教室举办一个小型的画展,并邀请书画家走进课堂为同学们评论分析作品,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画花卉和动植物的技法,对此进行分析点评,深入到传统的中国国画华夏传承精神,进而对一朵花一只鸟的寓意和背景都加以研究,把美术教学从技能技巧的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的层面。在课堂上,书画家现场做画,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还可以更好地进行师生互动。
教师不应以自己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品。学生天真活泼,有着独特的感受能力、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他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他们作画无拘无束,绘画作品从内容、构图到用色往往不拘一格,稚气十足。这些特点使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自由表达内心的感受。作为教师,对用笔的技法等不应做过多的约束和要求,要让学生自主实践,大胆作画,启发引导学生摆脱前人的思维模式,推陈出新,创作出充满活力和时代感的优秀水墨作品。
美术课本中关于中国画方面的内容比较浅显,教师可以尝试加深国画教学的深度含义,在一个学期的教学之后,可以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不同阶段的课程。中国画教学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教学中应不断创造和改进,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优缺点,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教学中应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引领学生贴近生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生活情感,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感受国画表现带来的快乐,使学生真正喜欢国画,让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
书画活动室负责教师为此倾注心血,利用每周一第八节课的书画活动时间进行集中指导。学校非常重视美术教学活动,制作了诸多书画工具,选择教学内容时特别重视优秀的中国传统美术、民间美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体现民族特色,也包含一些经典的中国国画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邀请当地的艺术家为学生讲解示范作品,从基本技法训练入手,专业化地进行讲解,悉心点拨,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品,在书画协会、市委、市政府组织的书画活动中展示自己的书画特长。
二、传承华夏融于血脉,方知炎黄精神生生不息
作为我国的文化精粹,国画属于我国文化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元素。国画作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部分,其繁荣与振兴为我国文化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与国画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学习好中国画,首先,必须应打好扎实的传统文化基础;其次,在国画教学上应安排合理的教学体制,制造浓厚的教学氛围,提高中国画教学质量。因此,进一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国画教学中的作用,从多方面多角度共同努力,促进国画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从而促进国画教学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正确认识中国画,了解国画精神。国画讲究笔墨情趣,强调意境,以笔墨传神达意。中国画中,“笔”指的是笔法,“墨”指的是墨法。善于运用笔墨,既可状物(描摹物象)、传神,又可以达意和抒情。中国画十分重视对物象本质的表现,造型一般注重从对象本身的结构特点出发,要求画面具有“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形式。中国画从题材上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表现技法上分工笔、写意等类别。唐朝的张彦远认为中国画是可以“兴教化,助人伦,测幽微,穷神变”的,这的确是中国画尤其是中国写意画可以做到的。
认识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笔、墨、纸、砚在我国被称为“文房四宝”,也是古代书房里的必备物品。中国画中使用的笔主要指毛笔,是用动物的毛发或羽毛制成的,按笔毛的软硬可分为软毫、硬毫和兼毫三种。毛笔笔锋长短、笔肚粗细的差异,都会产生不同的笔墨效果。墨分松烟墨和油烟墨两大类,而现在为了方便,大多数人都使用墨汁。中国画用纸品种很多,其中以安徽宣纸久负盛名,在小学的中国画教学活动中,以生宣作为主要教学材料。学生应认识毛笔、水、墨和宣纸这些特殊工具材料的独特性能,通过选择不同的用笔用墨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各种事物,产生不同的笔墨情韵。
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对美的看法和成人有所不同,再加上学生造型能力普遍较弱,决定了教学中不适宜从梅、兰、竹、菊或山水、人物等传统的教学题材及角度开始,初期应以蔬果静物为教学题材比较适宜,如西瓜、白菜、蘑菇、辣椒、花瓶等。因为静物的造型相对简单,组合性较强,同时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降低了学习难度。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造型基础后可导入动物的教学,但不是传统的花鸟画题材,而是和简笔画中的动物形象进行有机的结合,如熊猫、狮子,甚至卡通动物形象,如米老鼠、喜羊羊等皆可入画,通过这些学生熟悉的动物,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代作家贾平凹在其《通渭人家》中曾说:“一文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内容描写到通渭人对书画艺术的热爱,这离不开当地环境的影响。” 悠久的中国历史因书画艺术而灿烂辉煌,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人类文化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书画是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早在《步辇图》之前,国画就已文明世界很久,而在此之后《溪山行旅图》《清明上河图》有幸被后世所荣赞。当宁夏大麦地的大量独立岩画群被发现,世界都为这比甲骨文还要早几千年的杰作所震撼。
三、腹有书香气自华,体验过程是教学之本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教育教学应该有新的要求,美术课不是简单教会学生欣赏美术作品,而应让学生在感受美术作品时能思考美术活动给我们带来的力量,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性思维来从事艺术性活动,进而改善我们的生活或者影响他人。这些也要求我们的美术教学必须拥有新的思维方法,不仅仅让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感受创作一幅美术作品时作者的思想和作品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认识美术课堂教学的新方向,对教学目的和教学结果的看法有更为系统的认识。新的课程设置标准应该视学生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为出发点,让学生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运用多种方法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在此基础上,学生更容易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能胜任书画教育任务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书画特色教学实验的重要保障,充分认识到创建特色学校是确保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和生长点。
1.书画教学过程
特色书画教学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开展下去,越来越多的学生亲身学习到各种类型的绘画技法,并在课堂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真切地领略到美术这门学科的巨大魅力。
(1)内容形成序列
重视书画内容的课堂教学,将日常的美术课程和“特色教学活动课”作为主阵地,整理各种课堂材料,着重研究。第一,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营造轻松愉悦的美术教学氛围,以多种渠道和方式欣赏各类美术优秀作品,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激发学习兴趣。第二,调整课本内容。根据本土、本校和学生的各方面实际,认真学习必学内容,取舍选学内容,增补特色的工艺制作内容,如“工笔重彩,写意”“书法和篆刻的常识”“剪纸和泥塑”等。第三,注重作业形式的革新。让学生走出图画本的狭小空间,放开手脚,在规范化使用工具的前提下,自主制作完成作业,使学生对美术的各个门类以及制作工具和步骤了然于胸。作业的批改追求实效,既评等级,又加评语,有利于学生的领悟和修改。第四,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的认知规律,从中年级到高年级初步形成书画教学活动课程内容的序列,避免活动内容的无序和重复。在美术教学的大框架下,合理开发一些师生喜闻乐见的工艺美术课程,按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编排,形成系统,提高效率。第五,注重学生国画的笔墨练习。以线描画为基石,锤炼线条,打好水墨画基础。以线为主的笔墨效果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线描画是儿童较为喜欢的,它也讲究用笔,突出线条的浓淡粗细变化,而水墨画是以线条为主的笔墨艺术,练习线描画可以为学好水墨画打好扎实的基本功,线描画线条的抽象韵味很自然地融入到中国传统绘画之中,使水墨画对线条的表现超出形象之外,获得独立的艺术审美价值。把进行水墨画教学的过程与线描画教学联合起来,把学生在线描画课堂上掌握到运笔的浓淡粗细变化援引到水墨画教学之中,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在水墨画中对线条的表现能力,使学生的画水墨画的能力达到质的飞跃。第六,以临摹为手段,掌握基本表现手法;以写生为途径,培养创造能力。临摹著名画家的作品,能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有较高的起步。在临摹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多观察、勤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分析画家是怎样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艺术表现的。临摹也要有法有变,初始临摹,教师要示范重点,要求学生边临摹边思考,找规律,加深理解;后期临摹,要在欣赏中初步体会画家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想法,培养儿童举一反三的创造能力,画出与画家不同的作品。
(2)体现个性差异
书画教学活动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个学生的艺术发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只要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或乐于实践的,都可以作为书画教学活动的内容。
(3)体现班级特色
根据班级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挖掘具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实施中,通过整合形成一个可供参考的课程内容“菜单”。课程内容的设置具有灵活性,供各班开展书画教学活动时参考,并在活动中不断生成、修改和完善。
2.结合实际灵活安排课时
按照课程设置的要求,书画教学活动每周为两课时。考虑到课时计划和活动实施的实际,必须灵活安排课时。
(1)长课时与短课时相结合
各年级学科课时不尽相同,因此部分年级安排两课时,部分年级安排一课时,以长课为主、短课为辅。
(2)长线活动与短线活动相结合
短线活动时间短,一课时或几课时,以短线活动为主;长线活动时间长、跨度大,以长线活动为辅;长短线活动相结合。
(3)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教师在辅导示范时段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学生查阅资料、临摹、写生、创作等实践活动可作为一个时段,在课后进行;总结展示可在课堂或课后进行。
3.逐步推进,科学规划实施
不贪大、不求快,稳妥、有计划地从点到线再到面,在全校各班级逐步推进。
(1)抓点
制定书画教学活动方案,制定出分年级的课程内容菜单。确定五、六年级六个班为点的实验班,按计划进行初步实验,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边探索、边总结。
(2)求深
根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来的成功经验,进一步细化、内化,使书画教学活动校本化。邀请书画专家进行指导,整理出具有鲜明特色的书画教学活动校本课程。各班级在学校的指导和管理下,进行书画教学活动课程内容的二度开发。
4.组织培训,提高指导能力
具有一支业务能力强、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是顺利开展书画教学活动的关键。我校根据教师的业务特长,精心挑选指导教师;组织教师加强理论学习,邀请专家指导,理清工作思路;安排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看现场,观摩活动;搞好课题研究。
同时,还要组织好校本培训。组织汇报课和研讨课,使教师了解书画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和基本模式,对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备课,教师互相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以赛代训,组织作品展评、书画教学活动方案评比、书画教学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展示等活动;组织课改沙龙,由实践层面升华到理论层面,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5.搭建平台,注重实践体验
(1)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在书写、绘画、制作、剪贴等多样化的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重视学生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沟通,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问题,并得出结论,让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小论文、书画作品、小制作、剪刻、版画等不同形式展示出来,通过校报、校刊、画廊、教室墙报等阵地展示成果。通过交流分享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并从中获得体验。
(2)用好写生本
写生本在学生的不断实践中诞生了。学生人人都备有写生本,在写生实践活动中用。尊重学生的主体需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个性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同年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写生本作为学生表达、交流的载体,不管是稚嫩还是粗糙,都反映了学生成长的轨迹,闪现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火花。学生利用写生本,审美与能力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情感也得到体验和升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6.成果收获启示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艺术的熏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这是学校培养学生的一个基本目标。近年来,我校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正是以这样一个目标为动力,开展着各类丰富多彩的书画活动,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书画比赛。
四、翰墨飘香润心灵,书画艺术育新人
书画艺术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以人为本,积极营造课堂教学和校园环境的浓厚书画氛围,打造特色的书画教育课堂,丰富书画艺术活动,建设多彩课堂文化,让学生受到真、善、美的艺术熏陶和感染,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让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陶冶情操的知识乐园。相信只要我们能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并不断丰富其内涵,就能营造和谐快乐、健康向上、有特色、有品位的书画课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在学习实践中亲身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从中掌握了诸多的书画知识和技巧。这些必将给他们的人生带来深远的意义,使他们一生受益。学习国画,不仅可以增强表现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因为绘画能使学生学会观察方法和绘图技能,同时绘画还为学生的就业拓宽门路。
书画教学活动让学生走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学生在愉悦的艺术生活中去感悟,在亲近自然的过程去体验,在触摸社会的经历中去感受。学生像画家那样去观察、去实践,带着写生本,带着问题,走向田野,走进村庄,走进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尽情享受学习、成长的快乐。教师也在新课程中显示了无穷的教育智慧,成为学生鲜活生命发展的奠基者,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侯君波.妙在似与不似之间[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效率 高效 历史教学
历史学是反映过去的客观事实,而这种客观事实既不能重演也不能通过实践去感知,因此,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教的枯燥单调,学生学的乏味无趣,达不到预期效果,提高不了课堂教学效率。综合主客观因素,导致课堂教学难以进行,如何改进和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迫在眉睫。笔者就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以便与广大同仁共勉。
首先,应明确“效率”的含义,即单位时间内有效完成的目标率,凡是效率问题,都与时间挂钩,凡是效率问题,都与目标达成率紧密相关,兼而有之,一堂课45分钟,优质优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最大限度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因此就有必要立足现实,反思当前的课堂教学:一、讲风过盛,很多课堂就是教师的一言堂,好像不大讲,大有不叫“课堂’之说;二、学生没有动口表达与动手操作实践的训练,课堂远离生活,教学枯燥无味,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作为人,本身就具有的活生生个人经验和体验,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三、教师不能很好的吃透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大,目标的达成率低。简而言之,课堂教学耗时,低效,伤学生,费教师。我们构建高效课堂,就从课堂教学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模式上,应遵循:预习自学课前――高效课堂课内――反思提升课后三阶段:
一预习自习阶段。导语宜轻、快。例如我在讲解中学历史,导语是:2007年4月,总理答记者问时说:“如果说安倍首相去年10月访问中国是一次破冰之旅,我希望我4月份对日本的访问将成为一次融冰之旅。”那么,中日两国政府关系上的这层“冰”从何而来?由此联系到,导入新课。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第4课“”……可谓简洁明了,导入后,点头学习目标,立即出示自学提纲,这是关键,宜实,易操作,制定时应注意一下几点:(1)问题具体化,如阅读第几页第几行,回答或者划出什么问题;(2)述语易操作,把笼统的“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认识”……要变成课堂落实的具体指令,如圈,点,标注,筛选,批注……(3)有时间要求,让学生明确这是限时课堂,避免课堂的随意性,化课堂为考场,明确高效首先是时间观念,本阶段时间约占10分钟。
二疑究阶段。本阶段进入自学,与探究阶段,学生明白了学什么,怎么学之后,就是疑究阶段,教师巡回指导,使每个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并及时发现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凡是学生能自主解决的教师坚决不讲,凡是能学会的不讲。如果在教学中遇到真正有疑难的问题,教师可采取,生生质疑,同桌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采取教师与学生结合的师生质疑,同桌不行的,采取小组,小组不行的,大组进行,仍不能解决的,就积累下来,为下一步的点拨做准备,这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敢于表达自己主张见解与合作探究的精神,这样学生即学的主动,又提高了学习效率,课堂精讲也有了基础,何乐而不为呢?本阶段约占时间25分钟。
三点拨与反思阶段。此阶段主要是针对究疑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点化、归纳,揭示解决问题的规律,归纳知识的结构体系,我们在高效课堂的探索中提倡“三讲与三不讲”,即训练结束后,要力求当堂展示学生的作业,做好当堂评价,要注意后进生的作业,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当堂清练,及时反馈,巩固了课堂,教师也迅速有效的掌握了自己的教学实际效果,这样便于改善教学对策,更能减负增效。这就是当堂训练阶段,这是落实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阶段,因此本环节教师要精选习题,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巩固与反馈,训练时间不少于5分钟,题型以本课基础知识为主,适当加一些能力技巧题,训练方式灵活多变,需要记忆的知识要让学生背诵,需要动手操作的习题应让学生多做多练,总的来说,文科需要多读多记,理科需要多做多练,训练题应有梯度,典型适量,多层次有变式,要当堂完成,落实方式可采用测试,演板,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紧张高效进行,教师要及时巡视解决疑难,对当堂完成的联系即兴批阅15人以上,鼓励完成任务的学生做能力技巧题,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本课学习情况,训练结束后,要力求当堂展示学生的作业,做好当堂评价,要注意后进生的作业,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当堂清练,及时反馈,巩固了课堂,教师也迅速有效的掌握了自己的教学实际效果,这样便于改进教学方法,更能减负增效,此阶段约占时间5分钟。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高效课堂更是提高教育教学关键,但是自习课也不例外,高效的自习课要求学生制定一个详尽的学习计划;在自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内部相互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习惯;当天尽量解决自己学习中困惑。
课堂加自习,是新宁中学构建高效课堂关键所在,抓住两者就抓住一切,无论二者哪一种都是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前提,以教师引导探究为主导,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教学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教与学的过程,使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坚信只要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我校高效课堂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张大均:《教学心理学》
行动取向“一以贯之”
课堂优质化本质是学校和教师对课堂由外控向自觉转变的历程。沙坪坝区把“不断增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课堂文化自觉”作为价值取向,大力实施课堂优质化行动,以实现“上好每一堂课”的目标。确立这一行动取向,基于三点考虑。
(一)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2009年,为摸清新课程改革以来全区课堂教学“家底”,沙坪坝区持续6个月,分16个调研组,选择9个学科219堂课为样本,使用自主研发的工具进行了调研。通过对课堂观察、教师自评、学生评价三个方面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课堂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研制、教学难点预测、合作学习效果、学生质疑机会、教师教学智慧等方面存在问题。此外,部分“非考试学科”课时还存在被挤占或教学不到位的现象。这些问题和现象的产生,归根结底是学校和教师“愿不愿”、“能不能”的问题。因此,提高学校管理者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教学胜任力迫在眉睫。
(二)政策形势需要适应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可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终还是要靠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但在绩效工资实施背景下,学校原有利益格局被打破,“大锅饭”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开始滋生。如何找到“公平与效率”新的平衡点,防止消极懈怠现象的蔓延,是摆在沙坪坝区面前的主要矛盾。为此,沙坪坝区认识到,必须加快转变管理职能,充分发挥资源配置、规划引领、评价导向等作用,切实增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主动性。
(三)管理方式必须转型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文化管理学指出,通过共同价值观的培育,能够在系统内部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氛围,使全体成员的身心融入到系统中来,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约束,从而实现组织和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先生说,“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区域教育管理必须从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加快转型步伐,才能不断增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文化自觉,从而加快实现课堂优质化目标。
行动步骤“二级推进”
课堂优质化表现为课堂从规范走向特色的过程。课堂的系统性、差异性和成长性,决定了区域课堂行动必须坚持规范和特色“两手抓”。沙坪坝区采取先促成规范、再创建特色的“二级推进”步骤,稳妥推进课堂优质化行动。
(一)课堂优质化内涵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所以,课堂优质化理应包括规范化和特色化两个过程。与之相对应,课堂优质化行动也应该从科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沙坪坝区先抓规范,旨在让全区所有中小学教师的课都能遵循课程标准要求,不至于偏离正常航道;后抓特色,则是为了防止扼杀学校与教师的创造性,避免“千课一面”。沿着这条“先促规范、后创特色”的道路走下去,以整体规范“织锦”,以特色发展“添花”,形成百花齐放的课堂生态。当然,课堂优质化之路没有止境,课堂教学改革也没有穷期。课堂教学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二)课堂规范化行动
在课堂规范化行动中,沙坪坝区注重了三个方面。一是审慎制定课堂教学规范。沙坪坝区集聚教育行政、研修机构、中小学校三方力量,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研制出课堂教学规范,并利用规范全面矫正教学失范行为。以小学课堂规范为例,包括1个共计15条的课堂通用规范和10个学科的补充规范。二是不断改进教学质量评价。沙坪坝区修订《中学教学增值性评价方案》,制发《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引导学校主动纠正不规范的教学行为。以《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为例,方案包括“各学科学业水平监控与评价”、“学校教学管理监控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监控与评价”3个子方案;仅“学校教学管理监控与评价方案”,就涉及规范常态课的45个评价点。三是弹性执行教学管理规范。虽然区里下发了不少规范文件,但沙坪坝区特别强调,除规范性“红线”外,学校和教师如果认为某些条文不适合自己,可向区教委主管科室和学校教导处递交修正的条款,经认可后不受区或校规范的限制。
(三)课堂特色化行动
在确保课堂全面规范基础上,沙坪坝区采取三条途径推进课堂特色化行动。一是学校文化浸润。沙坪坝区一大批中小学在过去几年的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初步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文化。沙坪坝区引导学校将特色文化与课堂教学上下贯通,努力生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堂文化。二是教师特长放大。教研员和学校管理者注重发现教师的教学优势,与教师一起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并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帮助教师不断放大教学特长,加快形成教学风格。三是教学要素优化。学校教研组、学科备课组对教师讲解、问题设计、小组建设等某一个或几个要素加以创新,绽放出独特的魅力,也能形成课堂特色。在课堂优质化行动中,部分中小学和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涌现出“魅力课堂”“四商课堂”“共生课堂”“三助式教学”“成长课堂”“快乐课堂”“微笑课堂”等颇具影响的课堂样本。
行动内容“三维并进”
课堂优质化是课堂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系统优化,包括课程、课堂、教师的优质发展。课程解决“教什么”,课堂解决“怎么教”,教师解决“谁来教”。只有三者齐头并进,才能有效促进课堂优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