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保健护理论文范文

保健护理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健护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保健护理论文

第1篇:保健护理论文范文

(一)安庆城区历史文化建筑景观式保护的原则与方法

对安庆市区历史文化建筑开展景观式的保护,要在分析认识清现状的基础上按照规划和相关配套法规制定保护的具体原则和方法。具体来讲,景观式保护的原则与方法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对历史文化建筑本身只能进行微创手术式的返真修复,并増强其对历史文化信息的视觉传播新功能;修复要严格按照原来的形制、结构、材料、工艺进行要“修旧如旧”,为了増加历史文化信息的含量,可以在建筑内部安排相关的历史文化内容展示及其互动体验项目。另一方面,对其存身的周围环境,一是要切实遵守规划、保护法规的要求,严格执法,二是要尽可能地采用艺术化的造型手段,创造新旧之间过渡衔接的视觉面貌和观赏的空间环境。可以选用改变立面造型、色彩呼应、添加形体分割等艺术设计方法,避免采取拆除、降低高度、限制使用性质等措施。

(二)安庆城区历史文化建筑景观式保护的实践

在安庆,对历史文化建筑本身进行微创手术式的返真修复,并增强其对历史文化信息视觉传播功能的景观式保护实践已经开展。如,坐落于孝肃路和锡麟街交汇处的安庆天主堂,1871年动工,1893年落成。近年来,因主体建筑老旧化严重,曾经屡次修缮,现在看到的是2009年那次大修的成果。?在修缮中从保持建筑主体立面装饰的牌坊、宫廷式护栏、石鼓等形制、造型不变人手,从细节上保证了主体建筑耶稣圣心堂中西合璧的风格不变。仅仅修整了部分斑驳的墙面,小心地劍除了岁月的痕迹,使老建筑仿佛返回了百多年前的原真面貌。在修缮后的神甫楼二楼设立安庆天主教爱国主义展馆,通过图文集中展示建国以来,安庆天主堂爱国主义活动史料,包括重大活动、重要事件和典型人物的爱国事迹。修缮后的安庆天主堂在更具观赏性的同时,历史文化信息的传播功能也得以实现。大修后的安庆天主堂成为安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愈久弥新的“新景观”。美中不足的是修缮中也对原建筑的历时性和附属建筑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安庆师范学院菱湖校区有两处国保单位:国立安徽大学红楼和敬敷书院。1935年3月落成的红楼,两层砖木结构,建筑质量很好,一直使用至今。建筑外观墙不粉化、屋脊不塌,正门柱廊等西式建筑的造型形制、细节均保存完好。红楼的使用功能也一直没有大的变化,因而,内部结构也基本没变。因此,对红楼的景观式保护的具体工作,体现在对红楼周围环境的设计营造上。具体措施是在红楼的周边进行绿化并栽种香樟树。目的是要为红楼营造一个可以遮蔽周围现代景物的独立空间环境。经过多年的不断营造,今天可以看到,在红楼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广植的香樟树,已经形成了老红楼与校园新建筑之间的成片樟林间隔。簇拥影映着红楼的樟树林,为历史文化建筑与新建筑形成的现代环境提供了两者之间的清晰分界和过渡景物,并在多个观赏角度上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空间背景。红楼作为景观的效果被衬托突显。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暮春移建于现址的敬敷书院,1933年大修过一次现在看到的模样是2002年重建的。拆除时对进深、檐高、梁架、门窗等等进行了拍照、测量、放样。这些工作保证了重建后整体建筑的原真效果。但门楼由于没有历史资料对照,现在的样式有猜想的成分;外墙的粉饰、卵石的铺地,有些画蛇添足。为了解决书院与北面教学楼的视觉冲突,重建时保留了书院内外的古树,借用古树和书院外高耸的杉树,成功地遮蔽了周围的现代景象,塑造出亦幻亦真的历史场景。新的敬敷书院内部设立了安庆师范学院百年校史馆,展示着学院教书育人百年薪火相传的历史。重生的敬敷书院焕发出崭新的旧貌,增添了传播历史文化的新功能。如今,在安庆师范学院菱湖校区里,新旧建筑相映成趣。师生和游人徜徉其间可以享受到移步换景、时空切换的视觉乐趣;可以感受到学校百年育人、薪火不息的光和热。

二、安庆城区历史文化建筑景观式保护的意义

第2篇:保健护理论文范文

论文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拟就内涵、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予以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相关制度的出台有所裨益。 

一、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内涵分析

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第6条规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我们发现作品的定义是要求“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这些要求显然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进行界定有很大的难度。

我们知道大部分知识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但其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出新的知识。以民间文学艺术的历史题材创造出来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和原先的素材是分开的,具有确定的创作主体和特定的表达形式,但是这两者之间有时重叠性比较大,界限模糊,难以区分。这是我们探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进一步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规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刘春田认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指由某社会群体(而非个人)创作的流传于民间的歌谣、音乐、戏剧、故事、舞蹈、建筑、立体艺术、装饰艺术的文学艺术形式[1]。笔者认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指特定民族或区域的社会群体集体创作,通过口传心授、模仿等方式,在本区域内世代流传的、反映本地域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群体特征、自然环境等特有成分,又不断的为群体发展的文学艺术作品。列举式规定可吸收和借鉴《示范法条》的典型表现形式,具体表述为:1)故事、诗歌、谜语、谣谚、传说、寓言、神话以及其他口头或书面民间文学作品;2)民歌、戏曲、器乐以及其他以音乐形式表达的民间艺术作品;3)舞蹈、游戏、民俗活动以及其他以活动形式表达的民间艺术作品;4)皮影、剪纸、绘画、书法、服饰、器具、代表性建筑以及其他以有形形式表达的民间艺术作品。

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确定的权利主张主体

民间文学艺术体现的智力创造成果是一个群体的,而不是任何特定的个体,它“最原始的创作者可能是某个人或某几个人,但是随着历史的推移,它逐步变成了某一地区、某一民族整体的作品,其作品所有权和著作权应该属于产生这些作品的群体,而不是任何特定的个体”[2],这会导致谁是真正的权利主张者的问题。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整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财富,“有些民族或群体认为属于本民族的作品或宗教仪式是神圣的,不愿为外人所知,若随意发表,不论其赢利与否都会严重损害该群体的精神利益”[3]。

(二)保护时间不易确定

现在各国是对于一定的知识产权予以一定年限的限制,但是民间文学艺术由于其自身价值形成的特殊性,简单地规定一个期限非但不能给予保护,这样会使相关的权利合法地被免费使用,原因就在于其在时间上的续展性和主体的不确定性。我们知道民间文学艺术是世代相传的,民间文学艺术所形成的价值是一个集体在漫长的时间跨度内形成的,每一历史单元都是文化的传播时期,也是再创作时期,因此很难认定它的保护期的起始点和终结点。

(三)保护存在很大局限性

首先,民间文学艺术就是一个民族的人创造出来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的,它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就是它的广泛性、开放性,民间文学艺术更多所体现的是其群体的文化特征,注重这种文化能否得到持续存在并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不被歪曲和随便利用。另外,运用知识产权来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核心就在于经济权利的确立、合理的商业利用及市场价值。民间文学艺术作为特定群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又无法行使专有权是令人遗憾的,特别是与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所提出的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乃至于传统知识和遗传基因等传统资源的初始意图不同。

(四)新作品与原作品的差别性

第一,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有集体性质,创作主体具有不特定性,但是运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进行再创作的作品其权利主体是明确特定的,他们根据其对民间文学艺术的理解,经过改编整理,创作出的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区别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体现出创作者的个性特征。第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形成于民间,具有长期性,而再创作作品是“作者在运用已有的民间文学艺术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产生必须依赖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4],它们是源与流的关系。第三,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在经历几代人的发展完善过程中,不断地注入新的内容,虽有创新,但还保留着原有风格特色,而再创作作品想要受《著作权法》保护,必须具备一定的独创性。因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与根据其进行再创作的作品的区分把握也是需要解决处理的一个问题。

三、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建议

(一)明确著作权的主体

针对主体不确定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民族聚居地或地方设置例如××民族理事会、研究会、××地区会所等形式,来研究整理本民族本地区的民族文学艺术作品,从而使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得以保护并发扬光大。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内容广泛、博大精深,根据其内容、表达形式、体现的特色等可以明确属于某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如某个民族特有的民间习俗、故事传说,像属于全体赫哲族群众的《想情郎》等,可以由该民族的理事会、研究会来代为行使整个民族对此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等权利,国家可以规定文化行政部门主管该项工作,各民族理事会可以将本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等经过整理,报经文化行政部门登记备案。

(二)明确改编者的权益

我们可以由国家文化行政部门负责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不受任何人的歪曲、篡改和丑化,鼓励改编整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但是改编者和整理者对其改编整理后形成的新作品必须注明来源出处,并且要向一定的部门支付一定的许可使用费。任何人都不得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据为己有,也不得反对他人对其重新进行改编和整理。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个人或组织,应尊重产生该作品的民族或群体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不得歪曲原作品,不得给产生该作品的群体造成精神伤害。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或经改编创作而形成的作品不得向外国人卖断著作权。同时私人、集体所有的非常重要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料和实物,坚决禁止出售或转让赠于给外国人。

(三)无期限保护

《著作权法》第2章第3节“权利的保护期”中规定了权利保护期为作者生前及死后50年,合作作品到最后死亡的作者的死后第50年的12月31日,这都有明确的期限。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它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的经人们改进,再创作流传数年,认定它的起始与终结不易,以至无法从事实上来确定它的最后一个创作者,来确定它的保护期限了。而且,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一个民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不能抛弃丢失它,更不能确定一个期限来保护它而其他时间任由他人任意践踏它。因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从事实上和民族感情上来说,它的保护期限都应该是无期限,无期限保护我们丰富多彩、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使用上采取许可使用和收费制度

让文化行政部门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它也可以将其部分权利下放由各民族理事会、研究会来许可,但是要向有关部门备案登记。另外,还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收费。明确属于某民族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使用费用由该民族理事会收取,提取其中少量部分上交国家文化行政部门,该许可使用费除支持理事会的基本运作外,主要用于宣传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组织专业人士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进行整理和研究,采取各种方式进行传播,使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它,还可以与地方政府等联手搞项目,像建旅游基地、度假村,让游人身临其境感受某个民族的民族风情等。

面对保护传统的民间文化这一公众性课题,一方面,要利用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在传统知识和知识产权相结合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应积极地在知识产权制度以外,运用多种法律诸如文物保护、旅游管理等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以及公共政策的扶持如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民间传统文化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等项措施,更重要的,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不仅是商业上的开发和利用的,而是以保持、尊重与弘扬为直接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7.

[2]李建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条文释义[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

[3]刘心稳.民间文艺作品:呼唤立法保护[J].时代潮,2003,(3).

第3篇:保健护理论文范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同时环境犯罪案件也不断增多。1997刑法典开创了我国环境保护的新局面。但我国的环境刑事立法仍存在环境犯罪种类偏少、刑罚力度不够等问题。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我国的环境刑事立法以适应环境犯罪的特殊性要求,将成为必然趋势。

关键词:环境环境犯罪环境刑法完善

197刑法典的进步方面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同时我国环境状况的持续恶化。于是打击环境犯罪,加强环境刑法保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我国于1997年修订了原有的《刑法》。1997刑法典中关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设制,突破了我国以往的环境犯罪立法模式——即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中都有惩治环境犯罪的规定的状况,明确了对各种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的处罚,标志着我国环境犯罪的刑事立法迈出了一大步。

笔者通过比较,总结出97刑法典以下几点显著的进步:

1.1体系更科学97刑法典设专章专节集中对各种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作了系统而科学的规定。这一修订突破了我国以往的环境犯罪立法模式——即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中都有惩治环境犯罪的规定的状况。这使得我国的环境犯罪刑事立法体系更科学更完善。

1.2拓展了环境犯罪的外延97刑法典将环境犯罪分为污染环境罪和破坏自然资源保护罪两类。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这一变化扩大了环境犯罪的范围,更为全面和科学。

1.3改变对环境犯罪刑罚的规定,加强了打击力度97刑法典提高了部分破坏环境和资源的犯罪的法定最高刑,同时对原属行政制裁的违反环境资源保护法的行为做了修改,将其纳入刑法惩治范围。

1.4提高了罚金刑在惩治环境犯罪中的地位97刑法典对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各罪名均规定有罚金刑,而且在对环境犯罪设定罚金刑时并没有对罚金的具体数额做限制性规定,而是给了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1.5增加了“单位犯罪”的规定97年刑法改变了1979年刑法中追究直接负责人责任的规定,不仅追究直接责任人员及主管人员的刑事责任,还对增加了单位刑事责任,给予单位一定形式的惩罚。这样有利于督促单位生产、经营合法化、减少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可能。

2我国现行的环境犯罪立法存在的缺陷

1997年新刑法关于环境犯罪的规定将我国环境犯罪刑事立法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在惩治环境犯罪和保护环境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从刑法修订到目前,经过几年的司法实践,刑法中关于污染环境犯罪规定的不足和缺陷日益暴露,笔者认为,我国现行的环境犯罪立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的缺陷:

2.1立法体例上的缺陷尽管现在关于环境犯罪客体的学说有很多,而且社会管理秩序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在我国理论界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随着现实的发展和对法律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已经不合适宜了,现在比较科学合理的学说应该是以环境权说,也就是环境犯罪的客体是环境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适宜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及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

2.2具体条文表述的缺陷97刑法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中一些具体罪的罪状叙述不明,可操作性不强。大多数条文中包含了大量“后果特别严重”、“数量较大”及类似表述。但实践中如何具体适用这些条件尚未有司法机关所做出的明确解释。

2.3刑罚上的缺陷依据我国刑法关于环境犯罪刑罚的规定,现有的环境刑法对环境犯罪的惩治力度偏轻,已经不适应现有的状况了。立法应该考虑适当的加重对环境犯罪的刑罚力度,增加刑法的威慑力。

3建议

现实呼唤更为完善的环境犯罪刑事法律来打击猖獗的环境犯罪,维护人类的环境权益和生存环境。笔者针对我国现阶段环境犯罪的刑事立法的缺陷,在结合我国的国情,借鉴国外环境犯罪刑事立法优点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环境犯罪刑事立法提出以下拙见:

3.1建立环境犯罪刑事立法的特色原则环境犯罪的刑事立法除了要遵循刑法的普遍原则外,还应拥有自身的特色原则。

第一、预防为主原则。环境刑法的制定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不能等到犯罪行为已经实施,危害已经发生了才起用刑法这道防线。笔者认为,预防为主的原则具体到环境犯罪刑事立法中可以有以下几个规定:增设资格刑、引进过失危险犯,适当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等等。

第二、协调性原则。在制定和适用环境犯罪刑事法律规范时可以将刑法同有关环境的行政法规相衔接,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这就要求我们完善现有的环境犯罪刑事立法模式,在现有的刑法之外,辅以相关的立法,司法解释和有关的补充规定。

第三、可操作性原则。笔者建议应该条文中“后果”、“数量”做出相对明确的界定标准,便于司法人员和执法人员的实践操作。

3.2立法体例上建立特别立法模式我国目前采用的是修订刑法典的形式。但随着现实发展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笔者认为,特别立法模式更为科学。制定专门的环境刑事法能系统地规定环境犯罪,使各个罪之间具有统一性、协调性,有统一的环境刑事法律原则做指导,有更科学的刑罚和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从而能更好的判定环境犯罪的罪与非罪,判定罪的性质、判处刑罚,打击环境犯罪。

3.3刑事程序法的修善目前我国对环境犯罪的刑事责任的追究适用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但适用现行刑事诉讼法在很多情况下难以有效地追究环境犯罪行为,致使环境刑法有时形同虚设。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现行刑事诉讼制度的诸多方面加以完善。例如,为避免因立法标准过严导致犯罪逃避制裁的现象发生,可以针对环境犯罪适当放宽立案的标准,把主观标准改为客观标准;针对环境犯罪的特性,应该对环境犯罪制定一套特殊的追诉时效等。

本文仅是在对环境犯罪相关基础理论和学说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和借鉴国外的环境犯罪的成功作法,结合我国的国情,就现阶段我国环境犯罪刑法的完善提供一些建议,相信以后随着众多学者对环境犯罪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我国的环境保护刑事立法会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郑昆山.论我国环境犯罪防制之道[J].东海法学研究.1995.(20):20-21.

[2]王秀梅.环境犯罪刑事立法[J].河北法学.1996.(1):20-22.

[3]杨春冼,向泽远.论环境与刑法[J].法律科学.1996.(1):15-16.

[4]赵赤,田信桥.论西方环境刑法的发展形态及其启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27):5-6.

第4篇:保健护理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保护地黄瓜常见生理性病害的防治

 

一、低温障碍。黄瓜受低温影响发生寒害或冻害后,先在叶的大叶脉间出现黄白色斑,冻害加重后扩大而连片。或植株发根缓慢,或不发根,或者花芽不分化,整个植株生长瘦弱,甚至叶片枯死至全株枯死。

病因:黄瓜相对其它蔬菜耐寒力比较弱,0~10℃就会受害,低于3~5℃生理机能出现障碍,造成伤害。这是因为:低温时,根细胞原生质流动缓慢,根细胞原生质流行缓慢或停止,细胞渗透压降低,造成水分供求不平衡。另外,植株受低温侵袭后,细胞间隙的水分结冻,使细胞原生质的水分析出,冰块逐渐加大,致细胞脱水,或使细胞胀离而死。再之,植株体内在-2~-5℃时诱发植物细胞水结冻的细菌,它也是导致黄瓜发生寒害和冻害的因素之一。

防治方法:选用耐低温品种;低温锻炼,苗期经受一定的低温可提高抗寒力;在棚室上加盖双层草帘;熏烟或临时补温;低温后慢慢升温,不可操之过急,严重受害的植株要拔除重新定栽。

二、沤根。沤根是育苗期常见病害,发生沤根时,根部不发新根或不定根,根皮发锈,后腐烂,致地上部萎蔫,且容易拔起,地上部叶缘枯焦。严重时,成片干枯,似缺素症。

病因:主要是地温低于12℃,且持续时间较长,再加上浇水过量或遇连阴雨天气,苗床温度和地温过低,瓜苗出现萎蔫,萎蔫持续时间一长,就会发生沤根。沤根后地上部子叶或真叶呈黄绿色或乳黄色,叶缘开始枯焦,严重的整叶皱缩枯焦,生长极为缓慢。在子叶期出现沤根,子叶即枯焦;在某片真叶期发生沤根,这片真叶就会枯焦,因此从地上部瓜苗表现可以判断发生沤根的时间及原因。长期处于5~6℃低温,尤其是夜间的低温,致生长点停止生长,老叶边缘逐渐变褐,致瓜苗干枯而死。

防治方法:(1)畦面要平,严防大水漫灌。(2)加强育苗期的地温管理,避免苗床地温过低或过湿,正确掌握放风时间及通风量大小。(3)采用电热线育苗,控制苗床温度在16℃左右,一般不宜低于12℃,使幼苗茁壮生长。(4)发生轻微沤根后,要及时松土,提高地温,待新根长出后,再转入正常管理。

三、花打顶。早春、晚秋或冬季种植的黄瓜在苗期至结瓜初期,常出现植株顶端形不成心叶的“花抱头”现象,也叫花打顶,不仅延迟黄瓜生长发育,同时也会影响产量和质量。

病因:花打顶类型分烧根型、沤根型、营养障碍型和伤根型。定植穴内有机肥施用过量,定植后浇水不及时,棚室土壤干旱烧根形成烧根型花打顶。棚温低于10℃,土壤相对湿度高于75%,土壤潮湿,根系生长受抑形成沤根型花打顶。夜间温度低于10℃后一段时间,植株矮小,叶色变深绿色,叶面凹凸木平,出现营养障碍,造成营养障碍型花打顶。瓜苗或植株根系受伤后,养分吸收受抑,出现伤根型花打顶。

防治方法:防治烧根型花打顶应及时浇水,使土壤含水量达22%,空气相对湿度达65%,浇水后中耕。沤根型花打顶要停止浇水,及时中耕,提高地温,降低土壤含水量。夜温低造成花打顶应提高夜温,上半夜温度达到15℃,并保持4~5小时,下半夜保持在10℃。伤根型花打顶,中耕时少伤根,采用保秧护根措施,提高根系活力。

四、畸形瓜。黄瓜畸形瓜种类很多,有尖嘴瓜、大肚瓜、细腰瓜、曲形瓜等,这些瓜条直接影响销售,菜农损失严重。

病因:大棚内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小,密度过大,透光不良,瓜条膨大时肥水供应不足;植株长势弱,叶片小,黄叶,生长点受抑,根系受到损伤;植株生长后期表现衰老,或感染病虫害农业论文,或遇连阴天。

防治方法:加强水肥管理,增施有机肥料,防止植株早衰,采用高光效无滴棚膜,合理密植,及时防治病虫害。

五、苦味瓜。黄瓜中苦味素积累过多造成瓜条味苦无法食用。

病因:氮肥过多,磷、钾肥不足,特别是一次性施氮肥过多,易出现苦味瓜;黄瓜对氮、磷、钾的吸收基本遵循5∶2∶6的比例,否则会出现生育不平衡,造成徒长,或出现座果不齐,侧枝上易出现苦味瓜;气温过高,高于32℃以上,致同化能力减弱,损耗过多,营养失调;土壤过于干旱;阴天多,阳光少,地温低,水分养分吸收受抑,易形成苦味瓜;此外,与品种也有一定关系。

防治方法:配方施肥,使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及时浇水,防止干旱;控制温度,避免高温、低温出现;阴天光照不足时补充光照,可采用启墙涂白、挂反光膜、反光镜等措施;选用不易产生苦味瓜的品种。

对于上述畸形瓜、苦味瓜,发现后立即摘除,然后加强管理,促进植株生长发育。

六、化瓜。瓜条长到2~5厘米长,停止生长,萎蔫站。

病因:保护地黄瓜栽培化瓜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1)品种结实能力差。黄瓜为异花授粉作物,保护地由于育苗和生育前期昼夜温差大,形成雌花多,雄花很少,当时昆虫尚未活动,缺乏授粉媒介,又不进行人工授粉。主要靠单性结实,单性结实弱的品种就容易化瓜。(2)高温。保护地内白天的温度高于32℃,夜间温度高于18℃,就会导致黄瓜光合作用受阻,呼吸作用增强,从而造成营养不良而化瓜,有时还出现畸形瓜。结瓜初期茎叶生长迅速,瓜条生长缓慢,如果此时连续2~3天晚上出现20℃高温,营养成分会大量输向茎叶,使瓜秧徒长而导致化瓜。(3)低温冷害。春季气温回升,棚室内温度起伏较大,如果忽视了对低温冷害的防御,就会导致黄瓜根系因低温冷害的影响而降低了吸收能力,使瓜条营养供应不足而化瓜。(4)二氧化碳浓度低。黄瓜对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变化非常敏感,如果二氧化碳浓度过低,就容易化瓜。(5)密度不合理、肥水管理不当。密度过大,肥水供应不足,根系争夺养分,茎叶争夺空间,透光、透风差,光合效率低,消耗增加;氮素营养过剩,使黄瓜发生徒长等多方面因素引起化瓜。(6)根瓜采收不及时。(7)病虫侵害。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角斑病等病害直接侵害叶片而影响光合作用,蚜虫、白粉虱危害也会引起化瓜。

防治方法:(1)选择适宜品种,掌握适当密度。另外,可通过人工授粉、放蜂等措施提高座果率。据试验,进行人工授粉刺激子房膨大,可使化瓜率下降70%左右。(2)嫁接育苗,培育壮苗。(3)调节温湿度,改善光照条件。加强放风管理,把温度控制在适宜于黄瓜正常生长发育的范围内。冷天可小放风,晴暖天大放风。采用透光率高的无滴防老薄膜,尽量延长光照时间,并注意清洁膜面以利透光,晚上用日光灯等光源进行人工补光。(4)合理施肥浇水。在根瓜坐住之前,不要浇速效氮肥。缓苗后若植株生长正常,不再浇水进行蹲苗,直到根瓜长至手指粗时再浇水和叶面喷肥,并及时通风排湿。叶面喷肥可采用1%磷酸二氢钾+1%葡萄糖+1%尿素或0.3%红糖+0.2%碳酸二氢钾+0.3%尿素液。(5)及时调整植株。保留根瓜节以上的带雌花的侧枝,并在其雌花以上留1~2片叶摘心,其它侧枝和卷须要及时除去。还应及时通风,保证二氧化碳的浓度。(6)加强病虫害防治。(7)适时采收。黄瓜的根瓜生长期较长,应及时采收,以免坠秧,对不正常瓜,如“大肚瓜”、“尖嘴瓜”等应尽早摘除,以免影响正常瓜的生长。

七、叶片卷曲。植株上部叶片多发生上卷,颜色呈褐色。

病因:棚室内温度过高,植株上部叶片遭受高温烧伤。

防治方法:发现症状后及时检查棚室内温度,通风降温,把温度控制在25℃左右。

八、药害。叶片出现五颜六色的斑点,局部组织焦枯,穿孔或脱落,或致叶黄化、退绿或变厚畸形。

病因:药害主要是由于浓度过大、用药时间和方法不当、过敏农药等因素所致。代森锰锌及一些含铜的药剂在高温时用药或用药后遇到高温,都会产生药害;烟雾剂如果放到植株行间点燃释放,容易出现“烟”害使叶片褪绿焦枯;多效唑不仅可以使黄瓜茎蔓的生长受到抑制,而且也会使瓜条变粗变短。

第5篇:保健护理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 农村环境 法律问题 环境立法 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农村环境主要是指以广大农民的聚居地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的自然及社会条件的总和,包括,大气、土壤、水体以及地面植被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在日益提高,但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幅员辽阔、人口稀少,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相比于发展迅速的城市来说,环境污染的空间还相对富余,因此,农村环境逐渐成为城市环境污染之后的另一个区域。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加大了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一些大中型企业的发展也逐渐伸向了农村,使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严重挑战。

我国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农村水体土壤污染严重

由于国家对新农村发展的推动,农药、化肥以及地膜的使用逐渐加剧,使农村的水体和土壤受到严重污染。化肥、农药的使用可以对减少虫害、提高作物产量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化肥、农药用量的不断增加也造成了严重的问题。首先,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地质量下降,不得不依赖更大量的化肥。其次,农药、化肥中所含的有害物质污染土壤和作物,使产品品质低劣,市场竞争能力差。农药、化肥同时还大量杀死无辜的动物、鸟类、昆虫,破坏生态平衡。大量废弃的农膜遗留在土壤中,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也妨碍作物的生长。而且这些“白色污染”很难被消除,因为农膜在50年之内都无法被分解。

(二)农村的废弃物处理不当造成的污染

随着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造成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加之不恰当处理就会对农村的环境造成危害。我国的人畜粪便、日常生活垃圾和使用污水被认为是目前农村三类主要废弃物污染源。据有关调查,农村人畜的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平均还不到5%,农村生活剩余的垃圾和污水都没能进行统一有效管理,农民自己的生活垃圾和污水随处倾倒,流向路边地头、沟渠池塘以及被蒸发到空气中,严重污染着土地、大气、水源和庄稼,严重破坏了农村生态平衡。

(三)滥砍滥伐造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在农村,有很多农民只看到眼前利益,把大量的树木森林砍伐使之变成耕地,他们没有认识到森林是农业的生态屏障。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越来越低,已经不足15%,除去大片林区,广大农村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则更低,。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由于地面植被被大量砍伐使我国的水土流失,水资源严重浪费。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渐趋荒漠化,有的只能弃耕,使一些地区的环境不在适合农民的生活居住。我国经济发展规模扩大、人口逐渐增多,饮用水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而实际可用的水量却逐年减少。可见滥砍滥伐造成的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了,如果不加以制止后果不堪设想。

(四)一些新型企业造成的污染

十指出,对新型农村的建设要围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其他文明建设一起发展。但是,目前国家为了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一味的强调以工业致富农村,致使乡镇企业在农村大力发展起来,但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凸现出来,由于乡镇企业主要是化工、建材等重工业,大部分都是重污染行业,而且这些行业技术含量较低,经营分布比较广,使得农村环境污染面覆盖较大且不容易治理。另一方面,我国农村为了加快致富的步伐都开始搞一些副业,比如禽畜养殖等,并且规模越来越大,这样造成的污染也大大加深,在农村,人口分布密度较大,禽畜粪便的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和土壤地表造成很大杀伤,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二、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公众参与率比较低

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地位处于弱化的状态,特别是处在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农村环境保护还仅仅依赖于政府的推动。中国虽然已经完成了第三个“五年”普法教育,但是农村人们的接受能力毕竟有限,更何况是环境法,知之者就少之又少,公众只是的跟随政府的脚步,当政府进行农村环境进行决策时,公众就会被组织起来集体参与;在政府没有环保政策时,便很少有公众参与。由于这种参与是在政府倡导下进行的,公众并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立场。农户们不能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也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公众的环保意识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对于不断发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依然不强。公众在面对环境问题时,往往缺乏社会责任感,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不高,这也导致我国环保项目开展的成效也打了一定的折扣。

(二)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不健全

从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看,我国还缺少专门性的法律来规范农村环境的保护,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远远达不到要求,有些甚至还仅仅只是停留在概念上,根本没有可执行性。农村环境形势已经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污染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向农村转移,危及农村饮用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但是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仍然达不到要求,这已经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和财产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农村环境保护还有很多方面没有涉及到,一些城市法规条例根本不适用农村,而适用农村环境的法律又不够完整且滞后,目前,我国农村的各项环境保护的政策都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以农药的检测体系为例,不仅检测的能力落后,就连检测的标准和覆盖面也很低,而且对农药残留超标监管力度远不能适应国际上对农药残留监测工作的要求,还有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农村城镇化以及乡镇企业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问题等等,当前的法律都没有相应的规定。

(三)农村环境保护执法系统混乱

由于农村大部分远离城市,环境保护的执法情况不能得到保证,而且农村环境保护职能和职权及各部门的分工不明确。另外我国涉农环境保护事项范围广泛,而国家关于涉农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又太有限,因此,对于涉农环境保护事项,农业部和国家环保总局“都管”或者“都不管”也是有根据的,这种职权分工上的不明确导致两部门争相管理对自己有利的行政事务,而对于自己不利的行政事务则相互推诿。还有就是地方官员为了政绩都把主要环境执法力度都放到城市里面,从而忽略了农村环境的执法,例如对于乡镇企业的污染防治事项,生态保护执法等,往往是城市严农村松,甚至农村根本就得不到执法,这都导致了农村环境执法过程中出现难以操作的事实。

三、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立法建议

通过上对我国目前农村环境污染情况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越来越严重。为了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立法建设已经势在必行。

(一)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环境立法是关键,环境立法是环境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但目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还相对比较薄弱,这就给农村环境保护的进行带来了很大阻碍。所以,当前最重要的是认真贯彻政府的要求,努力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定村镇污水、垃圾处理及设施建设的规划,逐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机制的投入和运行机制,对重要饮水水源地、重要河流、水库等环境敏感地带,制定并颁布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技术标准,制定农村环境质量、人体健康危害和突发污染事故相关预案,另外还应当尽快制定针对乡镇企业等新型行业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最重要的是无论制定法律,还是法规都应当充分面向公众,让每一个公众参与进来,这样所谓的法律体系才能发挥作用。考虑到农村成员的文化水平及法律意识比较低,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应该浅显易懂,以便每一个公众都能了解学习,这样也有利于执法部门的执法。

(二)强化农村环境执法与监督检查

构建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必须完善环境保护监督机制。环保执法愈深入,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就愈发凸现。所以我们应该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公布各县、区农村环境状况;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严格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等环境管理制度。研究建设农村环境健康危害监测网络,开展污染物与健康危害风险评估工作,提高污染事故鉴定和处置能力。不仅要利用法律的手段进行强制监督,还应当进行正确的政策领导,使农民自觉的进行正确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节约环境执法成本,还可以提高环境执法的效率。最后还要发动各方面的监督力量,做到强化环境执法与群众监督、人大政协监督、社会舆论监督有机结合。

第6篇:保健护理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生态河道;生态系统;历史文化保护型河道;浙江省

浙江省濒临东海,水网密布,河道总长度为6万多km。独特的浙江水乡风貌为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传统河道建设主要侧重于考虑工程的安全和人类需求,较少考虑河道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河道生态环境问题仍比较严重,河道环境质量现状仍不容乐观。笔者综合应用环境科学、生态水工学、美学等相关理论,试图研究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态河道的构建体系,以指导浙江省历史文化型河道建设,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传承河道水文化。

1现状分析

抽取浙江省文化历史保护型河道进行调研,其中包括杭州余杭塘河、古新河、沿山河、古荡新河;嘉兴杭州塘、平湖塘、苏州塘、长水塘、老环城河、九里溪;宁波西塘河;温州温瑞塘河、石坦河;以及衢州、台州、丽水等22条河道,了解河道水域面积、水系分布、水生态状况、人文水景观资源、驳岸情况。

通过调查与分析,目前问题主要表现为:(1)人文水景观资源虽然丰富,但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的开发利用。以水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城镇大多时过境迁。如衢州的鹿溪渠,嘉兴的杭州塘,台州的始丰溪等,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保护体系,缺乏对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加以整合利用。(2)河道水域生物群落单一,缺乏生物多样性。按照《欧盟水框架指令》河流生态要素的标准“对以上河道进行生态评估,评优河道只有2条。(3)景观工程方面,传统方式造价高。在随机调查的22条河道中,有19条河道在规划、设计和施工中所用的材料为现浇混凝土、浆砌或干砌石块、抛石等硬质不透水材料,施工及养护成本较高。(4)缺少生态河道建设的相关规范。加强河道生态建设,制定一个在河道建设中加强生态保护的技术规范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规范应涉及面广泛、内容全面,符合科学性、操作性、经济性要求,并且满足工程建设的地方标准。

2构建生态河道管理体系的措施

2.1保护性措施

由于城市发展、旅游开发等,大量河道被侵占,河渠硬化,其完整性和真实性不断遭到破坏。作为文化遗产的城镇河道不仅仅包括古城镇、古街巷、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也应该包括历史上因河道发展而形成的船闸、河埠头、桥梁、堰等水利设施。对于这些已有的历史人文景观,应作为古代水文化的载体,通过综合整治加以维护与保护。

在设计时要注重对传统村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貌的保护,考虑具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尽量使用当地材料和物种,体现河道治理的地方特色。如美国圣安东尼奥河改造注重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将国家历史公园中的四个历史街区相互联系起来。在南段德埃斯帕达水坝附近,修复北美最古老的水渠,作为文化和教育场所。对于南部河段的4处建于18世纪的教会遗址,规划将教会遗址现有的道路系统与滨河步行道相连接,以避免局部过分突出。

2.2生物措施

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利用生物措施,通过生态工程与生态恢复方法,可以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促进整个河道生态系统的完善。主要措施有:(1)构建河道上中下游生境异质性。河流上中下游由多种异质性很强的生态因子描述的生境,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流域生境多样化条件,这种条件对于生物群落的性质、优势种和群落密度以及微生物的作用都产生重大影响。(2)营造水陆交错带的生物栖息地。在河道治理规划中,构建深潭和浅滩,营造多样性水域栖息地环境,使之具有不同的水深、流场和流速,适于不同生物发育和生长需求。(3)构建生态驳岸时,要考虑生物栖息地的要求,采用自然材质制成的柔性结构,或者采用新的结构型式,如石笼、鱼巢砖、生态砖等。岸坡砌护尽可能采用透气透水透孔的天然材料,使得植物生长,为鱼类、两栖类、昆虫、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的栖息提供从水域到陆地的连续空间。

2.3低成本景观工程性措施

提倡“低成本”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如何权衡短期投资和长期收益,如何不以牺牲形式美感、功能使用、自然生态为代价。在设计时尽量避免使用高耗能、高污染的钢筋、水泥等硬体传统材料,采用透水性好,施工养护成本低的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改善河道的生态条件。

2.4制定生态河道建设的相关规范

对于历史文化型河道,地方要加强立法,各地都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以建立新型长效的生态河道管理体系。

3整治案例

3.1项目概况

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镇,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处于仙霞岭腹地,由浔里、枫溪、花桥三个自然村构成。廿八都镇历史上是军事要冲,是商贸集镇,留有丰富的古建筑和多彩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穿镇而过的廿八都溪在境内流程10km,流域面积73km,承担沿河地区雨水排放以及地下水补充的功能(现状图见图l~3)。

3.2生态河道规划

组景序列是体现中国传统景观欣赏与表达模式的重要文化形式。本案延续“枫溪八景”这一文脉,借鉴传统中国画长卷做法,根据现状把枫溪沿河景观分成6部分:山光潭、珠波桥、百花涧、青溪坊、秋霞圃、枫影滩。分别以山、路、水、村居、田园、植物景观为名,构成全景山水长卷式的山水村居田园画卷,突出枫溪之美。具体措施如下:

3.2.1保护性措施廿八都古建筑种类多、数量大,其风格融浙、皖、闽、赣干一体,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如枫溪村的水安亭桥,原为木结构跨桥,清康熙五年毁于洪水,同治三年建成石拱桥,桥上原有亭阁18问,现尚存14间,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浔里村的清文昌阁,也是保留下来的重要古亭阁。除此之外,还有枫溪桥、河埠头等古建筑物,在枫溪河水道设计中都应给予保护,现对传统村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貌特色。另外,从依存古镇空问构成来分析,枫溪如腰带,其急缓开合的动态恰和古镇人文景观耦合,构成古镇景观意象(规划图见图4~6)。

3.2.2景观工程与生物措施结合(1)构建上中下游的生境异质性,上游有潭,主静,文昌阁高耸潭西。下游为滩,主动,关帝庙动峙滩头。中间两弯是村落居处,缓急适中。由此,营造出水陆交错带的生物栖息地,丰富水域生物多样性。(2)在中游清溪坊两湾处,保护当地条石砌石驳岸,加砌水下种植池,种植水生植物。在岸坡防护工程上,选用具有良好反滤和垫层结构的条石块石和当地自然材质制成的柔性结构,为植物生长及鱼类、两栖类动物和昆虫的栖息与繁殖创造条件。(3)在下游枫影滩处,利用具有透水性能的卵石、砾石等构成河床材料,为生物提供栖息地。

第7篇:保健护理论文范文

护理学专业课程

开设课程:

1、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

2、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预防医学、精神护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礼仪、护理科研。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临床综合实习、社区实习、论文撰写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6周。

护理学专业就业前景

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

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

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我国近年来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改变,家庭结构却呈现出小型化趋势。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疾病谱发生了改变,慢性病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人们在重视身心健康的同时,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社区医疗保健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第8篇:保健护理论文范文

1.1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中未能得到广泛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具有经济实用、创伤小、无痛苦、见效快、易接受等特点。其操作如拔罐法、刮痧法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在民间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常见有家庭自备火罐、刮痧板等。但随着公民法制意识的增强,2006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规定护士执行中医护理技术时必须遵医嘱。在医院,护士必须在有医嘱的前提下方能对患者进行操作。但是一方面由于中医治疗起效慢的特点,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医存在偏见,对其认可程度低,认为这只是一种辅助治疗的手法;另一方面,很多医生更倾向于对症治疗且立竿见影的西医技术,这些因素都极大程度地动摇了人们学习发展中医护理技术的积极性,制约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发展。

1.2整体护理缺乏中医特色中医护理的理论来源于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并与自然环境、社会密切相关。中医学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强调人是一个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强调人体与自然界及社会的关系,进行辨证施护。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获取病情、个体状况、心理、社会环境等信息,应用中医八纲辨证的方法加以分析、归纳,确立患者的证型及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出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导。《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指出,提高中医护理技术,以发展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据中医护理防重于治、注重养生的思想,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突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但在临床工作中往往因症候难辨,导致护理措施单一而流于形式。

1.3中医护理科研开展滞后中医护理虽有几千年历史沉淀,但由于在传统中医临床实践中一直医护不分家,直到建国后中医护理学才获得独立发展的机会,故其真正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只有几十年的历史,而且有些技术一直沿袭原有的传承,缺乏创新。护理科研人员的一个薄弱环节,表现在科研项目少、缺乏深层次的前瞻性的大样本的随机的对照研究。有学者研究了2005年1月~2008年12月发表的有关护理研究的论文,共有62133篇,其中,关于中医护理研究方面的论文只有390篇,占所有护理论文总数的0.63%。开展中医护理科研的课题少,科学性欠严密,缺乏创新性,真正有价值、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的课题较少,相关论文也大多是对一些已经开展的中医护理操作进行总结性的研究,缺乏创新项目及专科项目,因此需要进一步挖掘中医护理的潜力,提高中医护理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

2解决中医护理临床实践问题的对策

2.1重视中医护理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相关规定,使全院护理人员每年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学时,培训时以临床常用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医基础理论为重点,因人施教,分层次训练,力求人人掌握、人人能操作。学习过程中采取中帮西、西学中的学习方法,互相取长补短。以中医护校的护理为主,从理论到临床指导西医护校毕业的护士,正确运用中医护理技术,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为目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并且通过自学和请教老中医的方法,提高业务水平。鼓励护士通过自考、函授等继续教育方式,取得中医护理专科、本科学历。对护士实行按学历水平、工作经验、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分层次上岗,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充分调动每一位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此外,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酌情开展治疗项目的奖惩机制。如本院以科室为单位,根据各专科不同特色,开展相应的专科中医护理,设置一定的指标,每季度总结对比各科室中医操作的数量及疗效,对超额完成任务的科室给予一定的奖励,未达标者则予适当的处罚。

2.2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让更多的人走进中医,理解中医,接受中医的治疗与护理,宣教是关键。在老百姓中宣传和提倡“未病先防”“药膳同源”“内外兼养”的养生、保健知识和观念,让老百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医药文化,真切地感受到中医药的方便与实惠,真正为老百姓服务。如本院在电梯内以及电梯口放置中医养生知识宣传专栏,病区走廊以及各住院部相通的天桥两侧墙上建立中医文化墙,各病区护士站内放置中医养生宣传册,院内中医师定期赴老年大学进行养生讲座等,消除患者对中医操作的不信任感,以取得其支持和配合。对于临床中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适应证者,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医生沟通、协调,与医生达成一致意见,取得医嘱后,为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操作。如本科室针对便秘的患者采取大黄粉敷神阙穴,针对眩晕的患者采取王不留行籽按压耳穴,针对失眠患者采取中药艾叶泡脚,效果显著。而在其他科室,也都开展了相应的中医护理操作,如肛肠科的中药灌肠法,消化内科的艾灸法等,对症施护,效果显著。

2.3推动中医护理与整体护理的融合中医护理的开展,使整体护理内涵更丰富,有助于整体护理模式的建设,也推动了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围绕“以患者为中心”,创建具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对中医界的护理人员来说是新的课题和挑战。借鉴现行的现代整体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实施“四诊-辨证-施护-评价”的有中医特色的护理程序,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将患者的生理、心理、饮食、环境、社会因素等,视作一个整体,通过细心地观察患者的情志、气色、舌苔、脉象等外在的变化,认真听取其主诉,结合具体情况,从而制订出相应的护理方案。

2.4增强中医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首先要把中医护理科研纳入护理管理的议事日程,加大继续教育力度,从根本上改变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其次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护理人员通过网络查询及检索,收集最新的中医护理学数据和护理学信息资料,高水平、高起点地确定中医护理科研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3展望

第9篇:保健护理论文范文

不知不觉我们已在产科呆了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来,使我充分扎实的学到了不少专业知识。妇产科不同于其他科室,它的专业功底是很雄厚的,只有真正的去努力学会吃透,才算得上是精益求精。

在带教王老师的指导下,每个星期我们都获得了理论的灌输,如:专科的知识要点,注意事项,护理操作。从而使我更深入地理论联系到实践中去,比方说,给婴儿洗澡时应注意什么,虽然还轮不到我们为婴儿洗澡,但我可从中学习,此外在产房的时候,为病人消毒皮肤,之中我有不足的地方,但我更愿意汲取教训,努力更正,争取做好。

通过妇产科实习,巩固妇产科的理论知识,熟悉妊娠、分娩、产后的正常过程及其护理,异常过程及患病妇女的护理、计划生育和妇女保健指导内容等,同时要了解国内外新技术、新疗法的进展情况,如互动式亲情沐浴、导乐分娩、婴儿抚触、婴儿游泳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技术,开展护理科研,撰写论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产科的实习工作虽然忙,但忙有所得。不管任何科室,我都会努力积极地去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