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品课程汇报总结范文

精品课程汇报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精品课程汇报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精品课程汇报总结

第1篇:精品课程汇报总结范文

【关键词】 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实践教学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是国家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1]。《护理学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的重点基础课程,决定未来护理人才的方向[2],学院将《护理学基础》列为重点课程建设,根据学校建设精品课程的有关标准,我们对该课程进行了重点建设,课程建设包括对课程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的构建等,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系列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优化实践教学措施

1.1 改革课堂实验教学

(1)实验操作小班化。每位教师带教10~15名学生,首次操作从准备用物至结束,全程在教师指导进行。具体做法是:主讲教师讲解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演示操作步骤,学生模仿操作练习,教师巡视辅导,纠正不规范操作动作,实验课下课前抽查1~2名学生,评估掌握的程度及操作中存在的问题。(2)团队练习。主要用于学生课余练习,将各班分成5~6个学习小组,每组5~6人,设“学生小老师”1人,每组“学生小老师”由各班课余指导老师重点辅导及考核后,再有“学生小老师”带组内同学一起训练,并对其组员考核,部分实验操作课学生与主讲教师共同带教,共同考核。经过3届学生的实验,“学生小老师”由不愿参加到积极报名参加;学生考核学生,由不认可到认可。(3)模拟情景学习。在实验课中部分项目采用学生互为“病人”和“护士”,两人角色互换学习,按护理程序步骤进行护理操作,最后要让“病人”对“护士”的操作进行评价。(4)操作竞赛练习。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操作竞赛教学。按照知识、态度、技能目标质量评分标准和操作时间要求进行学生自评,然后学生讲评,最后教师小结。

1.2 设计尝试综合实践考核

(1)考核准备。教师统一讨论准备模拟病例,学生在监考老师处抽签模拟病例,组织组员进行病例讨论,要求对模拟病例按护理程序步骤提出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引起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制定护理目标和具体措施、措施的依据、实施的人员安排等。(2)考核过程。各组分别推荐或自荐一名学生进行5分钟的口头汇报,主要针对病例中的护理问题,制定的具体目标及措施。接着由监考老师对其进行评价提出的护理问题、护理目标是否正确、护理措施是否合理,同时还对汇报学生的仪表、仪态、语言表达、判断问题的思维等综合性能力进行评价。操作考核,技能考核的学生现场5分钟内完成准备操作用物后进行操作考核,未参加操作考核的组内其他学生笔试或口头回答与操作考核项目有关的问题。(3)考核后总结反馈。考核结果,成绩评定包括病例讨论后护理问题与目标是否正确,措施是否全面、汇报表达能力、仪表仪态、团队合作、操作技能考核、技能笔试等,各项分数综合,取平均分,作为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考核分数。整个过程结束教师反馈考核结果。

1.3 优化临床见习与实习前教学环节

(1)始业教育进医院。组织学生课间到医院参观门诊,病人就医环境,病区病人治疗、护理环境;授课到护理程序章节时,组织学生去病房,采集病史等。通过三届学生的尝试,学生反应较好,部分学生写出参观报告中谈到对所选专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改变了不喜欢护理专业的想法,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坚定其掌握基本技术的决心。(2)改革临床实习前实训。学生临床实习前,采取平时集训为主的形式,提前2个月左右,每周安排2次集训,集训期间采用实、“学生小老师”、指定辅导老师三方面负责制度,其形式培养自觉练习为主,但加强监督机制,如1~2周辅导老师及“学生小老师”分别或共同考核集训效果。

2 结果

通过三届学生的实验尝试,其《护理学基础实践》课程成绩逐年提高,将三届学生成绩比较,其年级平均分为05届85.22、06届88.63、07届90.06;及格、中等、良好、优秀率也有较明显的变化。及格分数比例05届有1学生,06、07届均没有,中等分数比例06届比05届有下降,其最突出的是优秀分数比例从13.67%提高到64.77%并且呈逐年提高。

3 体会

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并实施了新颖的综合实践考核,优化临床见习与实习前强化实训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在现在的基础上,在教学内容的更新及实践教学的现代化建设方面继续努力以使《护理学基础》省级精品课程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第2篇:精品课程汇报总结范文

关键词:油矿地质学;实践教学;专项技能训练;综合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38-03

实践教学是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1]。近年来,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高校在实践教学、实验经费投入、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面对新形势,高校如何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是当今的热门话题。为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矿地质学》课程组对实践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与实践,从教学条件、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效果显著[3,4]。《油矿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的重要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自1953年建校以来,一直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重点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我校的传统和特色课程之一[5]。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油气田地下地质研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了解所学知识在油田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油矿地质学》课程设计三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即专项技能训练、课程综合训练、油田现场实习。其中,专项技能训练主要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课程综合训练主要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研究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油田现场实习主要增强学生对油田生产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油田生产实践融会贯通。

一、注重课内专项技能训练

专项技能训练为油矿地质学课内设置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程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特别是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训练内容由七个相互独立的单元组成,包括井斜水平投影图的编绘、岩心录井图的编绘、地层对比、油层对比、断层面图的编绘、地下油层构造图的编绘、油田构造剖面图的编绘,包含了油田实际生产和研究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油矿地质基本技能。对于这一环节,主要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教学活动安排在制图室内进行,教师提供训练(课内作业)素材并提出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现场操作。由于作业材料为油田实际的第一手资料(测井图和地质资料),这就需要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在做作业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涉及课程内容以及操作方法中的问题。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过程采用教师指导、学生分工协作的方式完成。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4~5人。组长按专项内容轮流担任,组长协调各组员的工作。要求每个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实际资料分析与编图工作,同时学生之间要互相检查和验证自己的分析结果,使每个小组最终能够提交准确的分析成果与完善的地质图件。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考核过程中,主要考核学生个人完成的地质数据(资料)分析的准确性(占实践教学成绩的70%)以及最终所提供图件的地质合理性与规范性(30%)。

二、深化课程综合训练

课程综合训练(即“油矿地质大作业”)为单独设置的实践环节,主要采用研究式教学方式。与课内专项技能训练有所差别的是,课程综合训练要求学生对实际工作区进行综合地质研究,包括地层对比、构造分析、沉积储层分析、油气层分析、储量计算与评价等,并编制相关图件(如地层对比图、顶面构造图、砂体等厚图、沉积相图、有效厚度等值线图、油藏剖面图等)、编写研究报告,制作汇报多媒体、进行口头答辩。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取学生分工协作的方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4~5人。小组组长负责任务的安排与协调工作,整个小组团结协作,在教师指导下对工区进行油藏地质综合研究,完成整个地质分析和图件编制,并编写出系统的地质研究报告和汇报多媒体;最终,由各小组推举一位或两位成员进行成果汇报并进行集体答辩。这一方式可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素质的训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团队观念和协作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成绩考核包括两个部分,其一,为教师根据各小组提交的分析数据、总结报告、成果汇报与答辩情况评定小组成绩,这一成绩占总成绩的70%;其二,各小组组员根据每个人对作业的贡献以无记名互评的方式评定各组员的分数,这一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三、强化油田现场实习

为配合《油矿地质学》课程理论教学,增加学生对油田开发生产流程、油气田地下地质资料录取、油气藏地质研究各环节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建立了长期友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目前,大港油田油矿地质实习基地已被列入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行列。在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训练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油田生产实际,通过油田现场实习,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工程实践意识和能力。实习内容包括录井过程认识、岩心描述训练、不同类型的井别、注采井网、地球物理资料录取、综合地质研究认识等。最后,每个学生根据参观和实践的内容,编写实结报告。教师根据实结报告评定成绩。

课程结束后,课程组所有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总结教学经验,修正和补充教学内容,交流教学方法,互相取长补短,不断改善教学效果。同时,召集学生进行教学反馈,对专项技能训练、课程综合训练及油田现场实习中残存的问题以及期末考试的试卷进行详细讲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客观地认识到自己课程学习中的问题,这已成为我校《油矿地质学》课程的特色教学方法,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通过课程建设,不断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了一套理论教学(油矿地质理论与方法讲授)—专项操作训练(油矿地质基本动手能力训练)—课程综合训练(油矿地质综合能力培养)—油田现场实习(油田生产环节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为综合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创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平台。课程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好评。2006、2008和2010年,该课程分别被评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精品课程、北京市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2010年大港油田油矿地质实习基地被评为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配套的实习教材已由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由我校教师负责编写的油矿地质作业指导书已列入普通高校石油规划教材行列,课程团队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石油、石化领域人才培养创建优质教学平台。

致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孙思敏、李海燕、徐朝晖、刘钰铭、李宇鹏等老师在油矿地质学课程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刘辉军,李文军,方波,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2):130-132.

[2]刚健,张国琛.强化实验教学内涵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室科学,2008,(6):51-53.

[3]周乃新,姚郁,杨桅.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创建特色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38-140.

[4]李潍莲,陈冬霞,吴欣松,等.加强“石油地质学”实践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地质教育,2009,15(1):101-103.

[5]吴胜和,徐怀民,吴欣松,等.“油矿地质学”课程建设与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2010,16(1):32-35

第3篇:精品课程汇报总结范文

新的起点,必须要保持长期一贯的敬业奉献精神,坚持和发扬勇于吃苦、做事干练、悉心全面、有张有持,在总结提炼中有所创新的养成性工作习惯;坚持团结合作、踏实做事、正直做人、相互补台的做事做人原则;立足本职、兼顾全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工作之道。基于这样一种心态,基本圆满地完成了工作目标和交办的其它临时性工作,无和的行为。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负责对新进教师进行有关教学管理制度文件的学习指导,并对新教师学习情况进行验收。

2、组织了系部教学档案的检查工作,对检查情况进行了汇报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

3、针对信息类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关于信息类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相关分析》,力图从全局的角度、行业的视角,在对比分析中立足学院实际,把握我院专业建设的关键要素;

4、先后组织了16院级教学专项研究立项及成果的补报和厅级10门精品课程、6个教改试点专业的申报工作;

5、组织了公共课教改情况研讨交流会,之前对承担公共课的系部、其他各系以不同的方式对公共课施教进行了调研工作指导,为保证此项工作富有成效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之后对公共课研讨交流情况以会议纪要和简报的方式进行汇报和交流;

6、审核了41个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并写成初步审核情况汇报,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建议,在12月15日的专题会议上进行了汇报交流,提出了针对不同人才培养需要的专业培养方案的框架设想;

7、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航标,为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和经验,一方面,与高教所联合筹备、策划“高职教育论坛”,已举办三期,第四期正在组织中;另一方面,组织实施全院指导性教育理论、教学信息、教改经验等各类专题学习8次;

8、三次参与组织了院级和省级优秀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堂和网站的评审推荐工作;6次参与年年研究生人才引进的听评课工作;

9、正在准备年8个教学专项课题的结题验收工作和年年教学专项课题指南的初步拟订工作;

10、还分别到上海和南京参加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和专业建设学习班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现场推进会,会后分别以内参资料和会议纪要的方式向有关领导和教师进行了专题汇报。

三、学术研究与成果

1、调入学院后,年月尝试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年度课题申报。以《高等职业教育双证制及其校本实施策略研究》为研究课题,尽管没有结果,但是为今后相关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年月在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教育学类核心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87-1784、国内统一刊号cn54-1190/g,)《中国教育月刊》上发表题为《高职院校现代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初探》论文,并或论文一等奖。

3、圆满完成了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并得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外审专家的好评,希望能将课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深入研究并加以应用。

第4篇:精品课程汇报总结范文

对于一些前沿性的问题,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课后大量查找文献,做成小专题汇报的形式,统一收上来由教师检查后,在课余时间点评、分析。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学能力,还可以增强师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可针对一些较好的小专题汇报,在课堂上抽一些时间由学生本人讲解,由教师对讲解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在讲解过程中打破了教师所形成的固定、单一的思维方式,对教学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遗传学的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把理论原理应用于实践,真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所组织的课外活动要选择一些可操作性强、又紧密联系遗传学课程的内容来进行。例如,当讲到“F2代衰退现象”时,鼓励学生到本院的植物房中种植商品粮的玉米种子,了解F2代的衰退及疯狂分离现象,使学生在感性认知上理解为什么玉米要进行每年制种。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创新型教学模式

传统的遗传学教学学生主体性缺失现象严重,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理念,最大限度的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具体教学中我们深深体会到理论教学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本学科的理念,因此遗传学教学中我们开展了“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获得者简介介绍”活动,每班由15名同学自愿报名,自行查阅相关资料后制成幻灯片的形式,在每次上课前6分钟左右向全班同学做简要概括。通过了解诺贝尔奖得主的典型研究经历,培养同学们尊重真理和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方式,收集、整理各种教学资源,建立了“遗传学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主要方式有:①及时下载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充实到资源库中,并经常更新,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也便于课堂中随时调用,还可供学生自学,开阔视野,激发学习热情。②进行学术交流或访问时,收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拍摄储存,实时加到教学资源库中,以充实教学内容。③教师在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及时地收集目前该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并加入到教学资源库中,传授给学生,以激发他们研究、探索的欲望,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育。通过“遗传学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的更新与扩展,还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质和自学能力。我们每章都会列出一些阅读材料、所用专业网址及思考题,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3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

遗传学实验是我院生物技术及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必备的一项专业实验技能,它在遗传学课程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5]。我们对于遗传学实验教学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尝试,认为本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开设基础性实验,还要开设设计性和综合创新性实验,形成了基础性、设计性及综合创新性不断深入的实验教学模式。基础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基本试验技能,我们主要开设“减数分裂涂抹制片”、“果蝇唾腺染色体制备与观察”和“诱变剂及植物多倍体诱发和鉴定”等,通过掌握经典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以提高同学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由教师提供所需的实验材料和条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自行设计,拟定实验方案和具体步骤,独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并对实验结果记录分析,实验结束后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最后,由实验教师评选出最优实验方案并进行通报表扬,我们主要开设人群中几种性状的调查研究。实践结果发现,学生在设计性实验过程中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查阅资料,各小组都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综合创新性实验我们的做法是让同学们加入到教师的课题研究小组,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另外,我们实施全天候开放性实验教学,设有开放性实验室,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支配时间来完成实验,提高了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例如“果蝇大杂交综合实验”主要包括“果蝇培养基的制备”、“果蝇形态结构观察与饲养”“、果蝇唾腺染色体制备与观察”“、伴性遗传”等内容。这些实验均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安排,只要在学期期末前完成全部实验内容即可。通过遗传学实验的锻炼,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4改革考试内容,突出考查学生的应用分析能力

考试是作为评价学生学习遗传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考试,任课教师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比如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检测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由此可见,通过考试不但能检测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传统的遗传学考试题型客观题所占分值较大,虽然这些题型具有公正、严格的一面,但这些题型的特点是书本上就能直接找到,这样会诱导学生死记硬背,仅仅测试了学生的记忆能力,无法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高层次的认知能力。为此,我们加大了问答、综合分析应用等主观性试题的分值,试题涵盖实际应用及社会关注的热点等内容。例如考题“如果发现了某村庄人群比其他村庄有较高比例的兔唇型新生儿,这是由于遗传因素还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如何判断?”这些试题在书本上没有固定的答案,只有通过所理解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回答,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另外,考试并不是评价教学的唯一手段,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综合评价。教师应把所教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来评价,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评价,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成绩。

5结束语

第5篇:精品课程汇报总结范文

一、翻转澡堂教学模式的起源、内涵及研究现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2007年春,该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为帮助缺席的学生补习课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了教学过程,并把视频上传至网络。在后来的教学中,这两位教师让学生在家先看教学视频,然后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讲解。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广大学生及家长的好评。

2011年,萨尔曼・可汗在TED大会上的演讲报告中正式提出“翻转课堂”的说法。同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自此,翻转课堂逐渐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热点。

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的教学目标通常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实现,而知识内化的教学目标则依靠学生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在课下完成此教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完全颠覆了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主要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传授的任务,知识内化则经教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在课堂中完成,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目前,翻转课堂在美国很受欢迎。

二、在高职阶段“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根据翻转课堂的内涵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系统化教学设计理论,笔者对经济学教学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该教学模型主要由课前和课堂两部分组成。

(一)课前设计模块

1.教学视频的选取及制作。在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一般由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来完成。教学视频可以由课程主讲教师亲自录制或者使用网络上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上涌现了一批高校、组织或者个人进行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有关经济学教学的有:哈佛公开课、可汗学院课程、中国国家精品课程、大学公开课、大学资源网等。教师在优质开放教育资源中,寻找与自己教学内容相符的视频资源作为课程教学内容,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节省了人力、物力,也使学生接触到高水准教师的最新教学内容。笔者曾在经济学教学中将中国国家精品课程中厦门大学郭晔老师的《生活中的经济学》作为课程学习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试听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兴趣。

2.课前针对性练习。对于学生课前的学习,教师要合理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前练习,学生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以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同时,教师应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辅助学生教学。学生看完教学录像之后,对录像中的收获和疑问进行记录,并通过留言板、聊天室等网络交流工具与教师进行互动沟通。教师了解学生课前的收获,发现学生的疑难之处,进而在课堂中能够有针对性地讲解。

(二)课堂活动设计模块

1.确定问题。教师需要根据所讲授的课程内容和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课前练习中提出的疑问,总结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学生根据理解与兴趣选择相应的探究题目。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择探究题目。根据学生所选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其中,选择同一个问题者将组成一个小组,小组规模控制在5人以内。然后,根据问题的难易、类型进行小组内部的协作分工设计。

2.协作学习。在经济学翻转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强协作交互学习的设计。教师需要随时捕捉学生的动态并及时加以指导,小组中每个人都可以参与活动,允许和鼓励学生以低风险、无威胁的方式有意义地参与,教师需要为参与者提供和同伴交流并随时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的机会。最后由教师组织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加深学生对当堂经济学内容的理解。

第6篇:精品课程汇报总结范文

回顾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的工作,人事处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在全处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现将我处工作情况简要总结:

人事科

(一)招聘工作:

结合我院教改及师资队伍现状,制订了《制定xx—xx学年度人才引进方案》,通过前程无忧、中国研究生人才网、各高校就业网等渠道招聘信息;选择东北五校、山大、山师、山建筑、海大等部分重点高校参加其校园招聘会或举办专场招聘会;有选择的参加了济南、青岛人才市场招聘会。

认真完善招聘流程,一是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简历,及时审阅、筛选简历,对符合要求的简历尽快送用人部门再审核;二是及时组织试讲,尽量减少因时间过长导致的人才流失;三是建立较为完善的招聘工作记录,如各部门收取简历总数、同意试讲/面试人数、合格人员名单等信息均建立了较为详细的档案,以便查询和分析。

截止xx-3-4,我院共收到简历5386份,同意并通知试讲727人,到校试讲276人,同意录用79人,已签协议51人。招聘任务完成过半。

(二)新进人员接收工作:

为完成学院本年度人才引进计划,做好新进人员接收工作,本学期主要完成了学院引进人才信息上报;大中专毕业生接收、改派、二次派遣、落户及外地在职人员的引进;全院劳工合同的新签、续订、招工表劳工合同的整理归档四个方面的工作。截止xx-12-29,已办理完毕32位省内外各高校应届毕业生协议书。

(三)档案管理工作:

为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人事科在完善纸质档案的同时,进一步建立了教职工个人电子档案。同时,通过多次与学院网络中心沟通交流,人事管理软件开发工作基本结束,基本信息登陆完毕即可使用。

(四)其他日常工作:

坚持周一工作例会及每周工作总结、汇报制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及理论、政策水平,明确了工作分工,增强了工作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收到很好的效果。组织了暑假管理干部培训班,收到较好效果。完成了行政部门科室设置及科长考察、任命工作。对个别违纪人员分别作出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及解除合同等处理工作。此外,在新进教职工接收、调动、请销假与离职管理、科室间协调等方面,人事科各位老师也做了大量工作,基本按要求完成了工作。

(五)认真完成了院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师资科

(一) 教师培训工作:

本学期师资科工作以教师培训工作为重点,逐渐探索符合学院实际的教师培训工作。

1、进行骨干教师精品课程培训

在骨干教师培训上,探索尝试,组织参加了骨干教师精品课程培训。共有16名教师参加,教师反馈效果极好,相关总结已交学院。

2、组织新教师参加省岗前培训

本学期省岗前培训工作于8月22日-8月 27 日进行,我院共参加教师100人,89人取得合格证书。

(二) 教师考核工作、辅导员考核工作

为做好教师考核工作,本学期对现实行的教师考核办法执行情况进行了多方面征求意见建议,了解了教师的考核办法执行现状,教师考核办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收到较好效果。

同时对重新修订的辅导员考核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总结。

对外聘教师和校内兼课教师亦进行了综合评议。

(三)教师资格认定等工作。本年度经过审查,共有82名教师获得高校教师资格。顺利完成其他职业资格的审核报名工作。

(四)教师进修。完成了教师在职进修的审核和管理工作,xx年共组织23名教职工进行了在职进修,收到较好效果。

(五)教师的转正定级工作和教育人才考核工作。

本学期进行专业技术职务初级确认24人。包括教师、实验、图书资料、工程四个系列。其中助教16人、助师4人、助工5人和助管1人

本学期按规定适时进行专业技术职务中级职称确认工作,共确认26人,均为讲师。

本学期完成上级年度考核334人

(六)职称评审工作。xx年1月4日我院召开xx年度职称评审工作会议。共46人参加职称评审,通过37人。此项工作正在备案整理中。

(七)外联工作。完成3位台籍教师及6位外籍教师的出入境管理、专家证办理等外事工作。

(八)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一)完成了收集、核实各部门考勤及相关资料(假条、新进及离职员工信息表、后勤各种情况报表)核发全院教职工工资的工作;

(二)完成了专兼职教师的课时费发放工作(包括上课课时费、公选课时费、重修课时费、实验课时费等)。

(三)完成了全院教职工个人所得税从网上申报工作;

第7篇:精品课程汇报总结范文

关键词: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宏观经济学;教学探索

一、课程分析

经济学是经济管理学科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研究的是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部分,主要在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研究资源利用问题,这是一门了解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学科。宏观经济学的流派较多,政策主张也不同。中国主流的宏观经济学教材大多是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从需求管理出发去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国内外很有多经典的经济学教材,但国内高等院校较多的使用的经济学教材是高鸿业先生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分微观与宏观部分。以高鸿业先生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为例,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围绕国民收入展开,研究如何在不同的假定条件下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如何稳定地以较合适的速度增长。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GDP构成,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失业与通货膨胀,以及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经济增长等。给宏观经济的运行提供测度指标,通过指标反映总体经济运行的优良。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中,我们是个与国外不发生经济往来的封闭经济,我们不再考虑单个的个体经济单位,而是假设市场只有三部门:家庭、企业和政府,有三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宏观研究的就是这三大经济部门在这三大类市场的交互作用,围绕这三个市场,一步步的放松假设条件,研究国民收入到底是如何决定的。后期再引入国际经济部门,加入开放经济,国民收入在开放经济下又是如何决定的。整个知识体系完整,逻辑性较强,教材中会大量的借助图表、公式和数理模型来解释理论,说明现象。国内其他的经济学教材大多会以高鸿业先生的《西方经济学》为蓝本,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理论和案例等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学情的学生。

二、学情分析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本科录取分数线里相对较低,学校所提供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与公办本科院校相比较都会有差距,提供的教育也远不能让现在的大学生满意。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民办本科院校自身的努力与改革,人们对大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都有了重新的定位与认识。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可能在追求理论知识的道路上没有一本二本的学生那么强烈,因为学校本身的定位就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我们院校的学生活泼不死板、动手能力强,他们有着自身的优点和长处,高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发展,也不能成就一个人的一生。因此,在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中,关键是看学校与教师在其学习生涯中如何引导。

(一)基础知识不扎实且良莠不齐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有着普遍的特征,特别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偏文科性质的,英语和数学等基础都相对薄弱。所以在学习带有图形、公式又偏理论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时就相对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宏观经济学一般在大一的下学期或者大二的上学期,在学完微观经济学之后开设。而宏观经济学知识体系相对抽象,涉及的理论模型也较多,对数学的要求就相对较高,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普遍数学基础差,由此也让学生有畏难情绪,进而有厌学现象,导致教学达不到理想效果。

(二)过于强调动手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这种氛围中,很多学生,甚至教师都会有错误的认知,认为理论学习并不重要,过于重视实践技能。事实上,宏观经济学,是融合了多门学科一门基础理论课程,看起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实用性也不强,这就让很多学生认为学这些理论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又由于民办院校办学时间不长,教师普遍年轻化,好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走向讲台上课,缺乏实践背景和教学经验,对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容易理论脱离实践,课程学完了,学生只记得孤立的理论概念,更是觉得理论无趣,增加厌学情绪,这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在每次经济学开课之前,笔者都会先利用微观经济学里选择和资源配置的知识点,去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对学校的认识,对专业的选择,对自己学习的目的及以后的工作目标等。通过这样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的案例,在强化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对学情有了基本了解。例如,2016级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说,我喜欢计算机,但是我的数学太差了,就没敢选计算机专业,而选择了与计算机有点关联的电子商务专业,但是不知道原来学习电子商务专业也要学习数学,还要学习比数学看着还难的经济学;也有学生说到对以后学习的目的,是选择毕业就工作还是继续深造,有的同学会选择考研,既然考研,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大部分都会考经济学,那作为教师就需要适时地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积极主动思考。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在教学中定的基调就是如何把理论联系实际。亦师亦友,多与学生沟通,每个学生都很优秀。

(二)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

目前,在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模式中,以传统教学为主,教师主讲,学生主听。宏观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理论基础较强的课程,讨论和实践的内容少,又加上学生的数学基础有限,所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会降低。又由于课程课时安排的较少,在规定的学时内,必要的理论讲解是必须要有的。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的积极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不能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忽略经济学对逻辑分析和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因此,老师首要的重点是需要开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学生不能只是被动的接受已有的经济结论,而应该主动将学习到的经济学理论同现实的问题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关注一周的宏观经济热点问题,5~6人一组,每组设组长,由组长负责这组成员的分工协作,然后由团队制作成PPT在班级汇报,时间8分钟左右。宏观经济学课程一周一次课,所以每周由团队集体商讨这周汇报的主要热点问题,不限制内容,但汇报的主题要和所学理论知识能联系起来。在汇报结束后,教师做点评,并就有关问题的掌握情况发问整个团队,提高他们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也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另外一种内容的PPT汇报,是要求学生在课后去查阅和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书籍,把读后感制作成PPT汇报,再或者是对某一社会经济现象的思考制作成PPT汇报,至于内容的选择,教师不做太多干预,由学生自主决定,最后团队汇报构成平时成绩的考核重点。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得到了提升,首先,这种分享式的汇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多关注到宏观经济热点问题,把理论联系实际;其次,学生通过分组作业,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更加注重团队精神;再次,学生PPT的制作能力得到提升,上台汇报的同学在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如果课程时间允许,也可以组织学生对热点问题进行辩论,既开扩学生的经济视野,也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总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最大限度扩充延展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模式的改进策略

在宏观经济学的讲授中,教师应该要让学生明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有接下来的理论讲解,理论铺垫是为了什么?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宏观经济学与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铺垫作用体现在哪里,与相关专业课程有多大的关联度?要让学生的知识框架是完整的,知道不同理论模块之间的联系是什么,能够让学生脑海中有一个大致的网络架构,而不是零散的理论堆砌。在教学内容上,以经济学思维培养为核心,以提升职业发展能力为主线,注重经济学思维方法,以适用性、实用性和应用性为主,注重经济学原理与生活生产实例的完美融合。明确宏观经济学主要是解决经济萧条、失业、通货膨胀的问题,在初级宏观经济学课程中主要是研究经济增长的问题,研究经济增长问题从短期和长期两个层面展开,短期内研究经济增长主要是学习收入-支出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四个模型,长期内研究经济增长主要是生产函数的问题,要实现的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根据专业不同,教学内容的选取也应该有所区别。

(四)注重运用案例教学法

宏观经济学虽然看上去理论较强,但是又与社会经济现象紧密联系。因为,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都是经济学家根据西方市场经济中发达国家多年的实践积累总结出来的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任课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各个理论模块的现实意义,多关注社会经济现象,积极搜集相关案例并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像近期地产行业由火爆转入平静、网红经济等热门经济话题,学生感兴趣,也能带动学习的氛围并展开讨论。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学生多去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关注国内外时事政治对经济发展的引导等。因此,任课教师在备课时,对于要讲解的内容,先应思考该理论可以解读哪些经济现象和典型案例,突出宏观经济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五)依托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在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可以依托学校和安徽省的精品课程建设,建立一支优秀的宏观经济学教学团队,在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进行研讨,搜集案例,改革教学方法,增加经济学实验室教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另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等辅助教学工具。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平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任课教师也可以积极利用这些辅助教学手段。当代大学生对手机等网络资源越来越依赖,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沟通渠道,可以整合资源建立网络精品课程,建立沟通学习沟通平台,或者课程学习微信群、QQ群等,可以在这些平台上沟通交流自己的教学心得,可以解惑答疑,增加了学习效果的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友谊。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卢明名.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

[3]龙飞扬.《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探讨———基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1)

[4]黄敬华.应用技能型本科院校《宏观经济学》教改探索[J].现代企业,2016(6)

[5]占金刚,詹满琳,黄伟新.应用型本科院校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探讨[J].钦州学院学报,2016(5)

第8篇:精品课程汇报总结范文

关键词:基于任务的方法商务英语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H319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51-01

1 引言

能用目标语(target language)进行流利准确的表达是外语学习者的主要目标之一。外语教学的研究者们和许多一线教学工作者们也发现语言教学,尤其是口语教学的最好办法就是将学习材料融入背景中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创造一个自然的环境来激发真实的语言运用。基于任务的教学法则应运而生,成为目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

2 基于任务的教学理论研究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开始探索一种新的互动模式来更快更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水平,而任务就成为被首先考虑到的具有意义的活动。任务通常与实际生活中的语言应用十分相似,而任务是否成功完成则通过考察完成的成果来进行评估。

1.1“任务”的定义

关于“任务”,许多学者诸如Prabhu、Breen、Candlin、Nunan、和Long等都试图对其下定义。例如Nunan(1989)[1]把任务定义为“课堂行为,学习者用目标语理解、操作、创造和互动,同时把焦点放在意义上而不是形式上。”Peter Skehan(1998)[2]也曾把“任务”的主要内容归纳为:意义是首要因素,存在某一交际问题待解决,有某一与现实对等的关系存在,任务的完成与否作为优先考虑因素,依据结果对任务进行评价。

1.2基于任务的教学方法的优点

(1)学习者可以对语言自由控制,在不同阶段自由运用语言资源而非仅停留在预选条目上。(2)更自然的学习背景来自于与学习者相关的个性化的学习经验,而非统一模式。(3)学习者可以更全面的接触目的语的各个方面,包括词组、搭配等语言模式。(4)语言探索来自学生需求,而这种需求来自于课程需要,而非老师或教材的指定。(5)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1.3基于任务的教学方法原则与模式

Willis(1996)[3]基于任务的教学方法提出五条原则:

(1)必须运用有价值的真实的语言。(2)必须有语言的运用。(3)任务必须刺激学习者运用语言。(4)在完成任务的各个环节中必须突出语言。(5)在任务完成的不同阶段语言都必须处首要位置。

结合Willis(1996)[3]的研究发现,我们可以把基于任务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

(1)任务前(Pre-task):

教师设定课堂主题,突出有用词汇和短语,并且帮助学习者理解任务要求和做准备工作。

(2)任务环节(Task Cycle):

①任务(Task):学生分组完成任务,教师在远处监控。②计划(Planning):学生准备向全班同学汇报完成任务的情况,他们的决定以及发现。③报告(Report):各组同学向全班同学做汇报,交换书面报告并对比结果。

(3)任务后(Post-task):

①分析(Analysis):学生检查并讨论课文或录音文本的特点。②练习(Practice):在分析过程中或分析后,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相关单词、词组和句式的练习。

3 基于任务的教学方法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3.1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哑巴英语”在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中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也成为了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教师的最大挑战之一。而阻碍英语口语能力发展的因素很多,可以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3.1.1应试型教辅材料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考试的引导,中国的英语教材难度逐年加大,所以课堂上老师通常注重语言难点的讲解,而较少的时间被用来让学生内化语言输入并用所掌握的语言进行交流。

3.1.2传统的教学方法

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误导英语学习者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整个过程。由于受传统语言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和教师都已习惯“语法——翻译”教学法,在注重英语综合技能的今天,对于听说的关注相对来说仍然较少。

3.1.3传统文化的影响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在英语学习中,中国学生仍然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通常羞于在公共场合张开说话,表达自己的见解。

3.1.4社会对英语所需不大

作为外语,英语通常都只是学校的一个课程而已,走上社会,特别在一些中小城市,应用英语的场合较少,因而就缺少了学习交流的动力。

3.2商务英语对口语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务英语作为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在经济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也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因此,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商务英语口语水平成为高职教师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为此,我校外语系以10级商务英语班级为试点,进行了商务英语口语精品课程的设计,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3.3实验过程

3.3.1前期准备

2010年学生初入学,我校外语系就提出设计商务英语精品课程项目,项目实施对象是10级商务英语班级23名同学。项目涉及8个板块,每个板块包括两个主题,基本包括了商务领域的各个方面。该项目围绕的一个主题就是“福喜进出口公司”(阿福和阿喜是无锡文化的代表之一)。该公司为虚拟的公司,主要经营项目是与无锡文化相关的物品的进出口服务。

3.3.2实施过程

(1)角色分配。因为该项目建立的理论基础是基于任务的教学模式,所以在设计这个项目的时候,就把这个虚拟的公司当成一个成长的企业,它的每一步成长都关系到每个人。因此每一位同学都在企业中担任了一个角色,各司其职。在项目实验室里有一张树形图,标注出了每个人在公司的职位及责任。除了在公司的固定职位外,当设计具体问题时,部分同学还会客串顾客等角色。

(2)任务类型。项目的各个板块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所以在分配任务时,也采用了不同的方式。

①头脑风暴法:例如,在讲到公司索赔项目时,教师就首先以头脑风暴的方式,要求学生列举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这些问题提出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每个问题的自身特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种头脑风暴的方式,前提是学生在课前也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从而使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相关词汇和短语,以及一些专业术语的表达。

第9篇:精品课程汇报总结范文

一、引言

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系统是高职院校液压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采用何种教学手段和评价体系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知识是燕山大学机电液一体化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师们一直以来致力探索的问题。

2008年,燕山大学被列入国内首批CDIO教育改革的高校名单,2010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被列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名单。以此为契机,机电控制工程系的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系统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在后续的建设及教学体系改革过程中,遵循CDIO大纲及标准,将课堂讲解、研究讨论、项目实施、汇报竞赛等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于基础理论的启发性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大纲,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课堂上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启发式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高他们对寻求问题答案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结合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系统课程具体教学情况,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发现和创造新问题,举一反三,以便熟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比如在讲授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章节内容过程中,可以这样设置问题情境:如果将人体看作一台液压驱动的机器人,那么人体的血液、心脏、眼睛、大脑、手臂和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组成有什么相似点?引导学生思考并且进行即时提问和讨论。最后,授课教师帮助学生深入总结讨论的结果,即人体的心脏相当于一台液压泵,提供压力油;血液相当于液压传动介质,进行能量传递;眼睛相当于位移传感器、进行位置检测;大脑相当于控制器,接收、处理和发送指令;手臂就是被控制的执行器。针对液压伺服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可以这样设置问题情境:一个正常人和一个盲人去完成同一个动作时有什么区别?这就是液压伺服控制系统中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的区别,控制精度是不同的,因为盲人没有了“位置传感器”,无法实现闭环控制,因此大脑无法得知手臂和目标还有多大的距离误差。从这样有趣而形象的问题设置情景中学生也会提高好奇心和听课的集中力。授课教师将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组成基础知识形象化,也便于学生进行深入理解和记忆,这种启发性教学模式得到了机械工程学院本科生的一致好评。

三、基于工程问题的研究性探讨教学模式

将授课教师的科研项目中的基本概念和问题引入专门设置的讨论课课堂,同样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启发式教学规律。授课教师将一个工程实际问题进行简化后,分组布置大作业,每个小组完成不同的问题任务。比如可以针对某一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按照不同工况分组,讨论课上让学生对比分析各种工况下系统控制特性的异同点,组与组之间进行互相沟通交流;或者按照统一工况下不同系统参数下系统的控制特性影响规律,也可以上述两者情况综合实施,以便横向、纵向多角度对比和探讨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特点。教师布置大作业,要求学生从参考文献查阅、分析存在的问题、系统仿真调试和分析、实验模拟验证,到最后的研究报告撰写,讨论课上的方案探讨,每一个环节都要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求解问题的强烈欲望。机电控制工程系从2011年开始通过这种大作业、小项目多种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机电控制工程系的教学质量已经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

四、基于三级项目的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

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系统国家级精品课程在网络平台建设上已经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手段,除了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的理论教学和工程实际的讨论课教学模式外,还增加了基于三级项目的实践教学环节。所谓“项目”是指具有明确任务目标的、有明确起止时间的、之前从未做过的课题工作。在理论教学和讨论课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加项目设计的全过程,将某一个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依托实验室中多功能电液伺服控制教学实验台,该课程分别设置了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电液速度伺服控制系统和电液力伺服控制系统三种阀控缸控制策略课题及液压控制系统方针与测试四种课题。具体如下:三级项目在实施前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内容包括仿真软件的掌握、液压控制系统硬件的使用注意事项、液压万用表设备的使用要求等,帮助学生熟悉液压试验台的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项。

在项目组织形式方面,采用分组方式进行,分组时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5名学生组成一组,每组组长一名,负责组织本组同学的任务分配,包括项目课题的前期调研、系统设计、建模及仿真分析,以及最后研究报告的撰写、PPT讲解答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授课教师或研究生对本科生进行液压系统安全、实验台用电及操作规程等相应的培训,并指导学生掌握Matlab/Simulink、AMESim等仿真软件,包括程序编程、信号的控制和采集、数据的处理等方法。在汇报答辩环节,学生要对本组的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汇报,并指出在三级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师生均参与项目成果的评价工作,从平时表现、实践操作、项目研究、知识掌握与运用、团队合作能力、讲解表达能力等多角度进行综合考察。该课程三级项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进一步深化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外,又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五、基于能力矩阵的指导和评价体系

由于学生个体的能力具有差异性,因此不能以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简单衡量学生能力的差异性。在本文上述的三种教学任务中,授课教师均可以采用能力矩阵来对学生的能力和掌握知识水平进行了解,以便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探讨式教学和三级项目的任务布置。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性,建立以“能力矩阵”为核心考核评价体系,其特点是:提供了一个本课程的通用能力矩阵,将本课程大纲要求相应的能力目标按照A+、A-、B+、B-、C+和C-六个等级,分别表示了解、记忆、应用、分析、创造、评估六个等级,以便将教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与具体能力等级对应便于学生对掌握知识的有所预见和评价。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便于根据学生的能力等级,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导和帮助,对学生而言,让他们在能力矩阵的指引下,知道自己所处的能力阶段,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学习任务,最后还可以对自己的成绩进行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