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草虫的村落课文范文

草虫的村落课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草虫的村落课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草虫的村落课文

第1篇:草虫的村落课文范文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状态,学生的行为受到教师的指导,没有受控于自己的主观意识。并且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注重让学生了解知识点,而忽略了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导致一些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一心二用,对重点知识不做笔记,在学习后不对自己进行一个习题检测,这一系列行为导致学生自学效率不高,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不能取得明显的学习效果,从而对自学失去学习动机。故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时刻知道反思自己,知道自己对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以便学生在自学时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认知水平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例如:教师在讲课文《草虫村落》时,这篇课文是以一种拟人的写作手法写的,通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生有蜗蟮匦闯隽顺孀用巧活的情景。教师在教这节课时,可以让学生记下读后的感悟,以便于下次阅读课文时还能根据笔记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师只要在平时坚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长此以往,教师一定能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运用游戏教学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小学生正处于一个主观意识阶段,学生的主要行动是通过大脑皮层的神经系统直接反射于大脑中,所以学生对语文这一科目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故教师在教学中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这一科目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自学,只有这样,自主学习过程才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游戏教学,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相关知识点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知识点,感受语文的妙趣,同时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但是教师在游戏教学中要合理地运用教学策略控制课堂秩序,调控学生情绪。

例如:教师在讲《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文时,可以提前制作一些小动物的卡片以及小动物爪印的卡片,将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寻找与自己相匹配的动物或者爪印。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愿意去自主学习。再比如,在学习《乌鸦喝水》时,可以鼓励大家对乌鸦喝水的故事进行改编,鼓励学生想象不一样的过程和结局,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设计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一些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会因为缺乏学习动机而在课外不去自主学习,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课外时去学会自主学习,但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要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不可太难,太难的学习任务很容易打击学生自信心,让学生自暴自弃。例如:教师在讲《草虫的村落》这一文章时,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学习任务,如:在作者看来,一起到草虫村落散散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其意义有哪些?请说说你的理解。通过这一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去自主学习。

第2篇:草虫的村落课文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有效提问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ome Thoughts on Building Primary Chinese Language Efficient Classroom

LUO Meiyan

(Sanyuan District Zhongcu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Sanming, Fujian 365008)

Abstract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primary language teaching objectives to the new requirement, that cultivate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thinking ability of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hines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Build effective classroom became the primary languag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way, that is, in the normal classroom activities in the 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students to ask questions of their potential to stimulate thinking, the brain is active in the state. The purpose of effective teaching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acquire knowledge of languages; it is also possible to apply knowledge into language skills, and access to training on thinking. In this thesis, explore the primary language classroom efficiency.

Key words primary Chinese; effective questioning; efficient classroom

1 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采用有效提问的教学方法

1.1 对于课堂提问精心设计找准切入点

为了能够让学生抓住语文教学的中心思想,教师可以抓住题眼进行提问。特别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抓住“题眼”、“诗眼”、“文眼”,然后向全文的分析逐渐延伸,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草虫的村落》的教学中,所采用的就是这种教学方式。题目的板书一改规规矩矩的书写形式,取而代之的是大号艺术体的“村落”和“草虫” 的图画。在这种文字和图像的引导下,同学们都产生了“?”“有哪些虫子?”“草虫的村落什么样?为什么称为村落?”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抓前后联系点进行提问,激活学生的思维

为了能够让学生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小学生个性特点,让小学生在语境中提高感受力,使小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课文的内容。在教学中,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课文的内容由知识教学转为阅读教学,将抽象的语文内容更为直观地表达出来,以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课文的许多句子中,都表达了深邃的思想。一些句子甚至于可以直接表达主题。对于字面的意思细细品味,令人有一种耐人寻味之感。如果将这些句子按照上下文建立起关联,就能够准确抓住重点语句。要引导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有透彻的理解,就要将“文”与“道”的教学融为一体。在课文《唯一的听众》的教学中,需要通读全文。在教师的引导下,要将课文的前后内容进行对比,并建立起关联,使内容的逻辑更为清晰。比如,在课文的开头,提出了父亲和妹妹说自己是音乐,而后来却成为了具有成百上千观众的文艺晚会上的主角。学生就可以建立起质疑:这种变化是如何产生的?是谁引领我在音乐的道路上前进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以深邃的思想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 将课文内容赋予深邃的思想,并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模式,通过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思想情感。关于课文的主题以及作者深邃的思想,往往会体现在一些句子当中。只要对这些句子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其字面意思下隐藏着更为深层次的涵义,真是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在文中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对于这些重点语句进行归纳,提炼其中的思想并设计问题,就可以引导学生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桃花心木》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为了让学生对这句话加深印象,可以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这句话,并说出自己的体会。基于此,教师按照学生的思维形式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议论。比如,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能否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从生活实际的角度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寻找答案,不但可以更为透彻地理解这句话,而且还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即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更容易学会独立自主、自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反之,一个人如果长期处在确定性的生活环境中,就会形成较强的依赖性,不但生存能力差,甚至会被推向被社会淘汰的边缘。

2.2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内容

关于语文教学,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语文教学的亮点和味道都隐藏在关键的词句中,通过阅读并深入理解后,就会有所体会。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要有深度,并具有一定的引导性,避免简单的问答。否则,很难激发起学生的思维,甚至会起到压抑思维的副作用。教学提出问题要由浅入深并具有延续性和连贯性,即学生回答出第一个问题后,顺着思路提出第二个问题,问题逐步趋向深化。通过一个重点词语引发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一谈究竟,随着问题的逐渐深入,课文的内容和思想逐渐展开,学生对于语文教学内容就会有所领悟。《我的舞台》一文开头就引出“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其中的“神奇”就是题眼,以此为中心提出问题,“舞台给你们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文章,让他们讲述一下“吴霜在学习艺术的历程中,要经历哪些舞台?”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加之课堂氛围的感染力,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和思考并直奔重点。随着深入理解,还会相对应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开阔学生思维空间,使学生通过发挥想象力提起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掌声》的教学,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具有延展性的问题,如“为什么说英子是个忧郁的女孩子呢?”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感悟文本并对于“忧郁”的感悟层层深入。从故事情节中理解“忧郁”,可以使学生有更为深入的体会。学生做到了多元解读文本,全方位感受英子在同学的鼓励下变开朗,体现了这位老师精湛的阅读教学艺术和高效率的教学课堂。

3 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创设快乐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快乐的课堂氛围。当小学生沉浸在自己所想象的世界中的时候,就很容易快乐起来。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语文课文的情节设计形象空间,让学生的思维翅膀展开。带着想象力阅读,就会将一系列主观的思维融入到故事情节当中,并不断思考,沉浸在故事探讨的乐趣当中。以《鲁滨孙漂流记》教学为例。对于鲁滨孙的经历,教师可以将脉络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根据故事脉络阅读课文。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会整理好自己的思维,然后一个情节接着一个情节地阅读下去。不难看出,鲁滨孙是一个坚强不屈的人,在命运的面前毫不屈服。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并结合故事情节展开讨论以加深印象。当学生已经将身心完全沉浸在故事情节当中的时候,就会对于课文内容产生各种质疑,并且通过自己的能力将问题解决之后,一种愉悦感油然而生。

4 结论

综上所述,新的课程标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以新的定位,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高效课堂教学,将课堂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张辉.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4).

[2] 翟洪霞.课堂提问切入点选择的艺术[J].小学教学研究,2012(23):31-32.

[3] 黄有德.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1(9).

第3篇:草虫的村落课文范文

一、步下讲台,让教师离学生更近

语文课上,许多语文教师习惯地站讲台,方便板书;居高临下,监督学生学习,唯恐学生有一点“松弛”。一节课下来,知识点如布雷区,极少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学生学得气喘吁吁,教师教得热汗淋淋,可效果却差强人意。笔者认为,离学生越近,学生的专注度更高,师生互动也越好。

如,教师在讲解知识或提出问题时,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实存在,在心理上形成一种亲近感,继而促成互动。同时,语言表达上也要注重与学生拉近距离,多用商量的口气,在促进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少问“为什么”,多问“你是怎么想的?你知道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你能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吗?”在学生答题不正确或不全面时,适时酝酿辩论的机会,鼓励其他学生就实质性的问题进行质疑,正确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唯有教师放下身段走近学生,离学生更近,才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面带微笑,让教师与学生更亲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像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用微笑通往学生心灵,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和谐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某老师在教学古诗《赠汪伦》时,他声情并茂地描绘、再现李白与汪伦道别时那种可感可视的情景。同学们个个听得津津有味,仿佛那千年前的话别历历在目、声声入耳。课堂上一位同学却睡着了。“老师,他睡着了。”同桌把他推醒了。“哦――”同学们一片惊讶,目光齐刷刷地盯向他。老师微笑着对哪位同学说:“你是不是偷喝了汪伦赠给李白的酒,醉了?”“呵呵――”同学们爆发出一片兴奋、愉悦的笑声。睡着的同学也笑了,尽管有点难为情。老师的这一微笑,重新架起了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桥梁,学生学得更快乐、更投入了,学习效率也高了。

三、走近现实,让学科跟生活牵手

“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语文教育要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生活与语文的关系是源头与活水的关系。唯有贴近生活的源泉,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的效果将会更高效。

某老师教《草虫的村落》一文时,利用农村学生贴近自然、对昆虫比较熟悉的特点,先让大家回忆在生活中看到过哪些昆虫,介绍自己喜欢的昆虫的特点。第一时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抛出问题:“草虫平时是如何分工合作的?它们各有什么职业?”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读后再讨论收获。教师用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激活学生对草虫的兴趣,课堂气氛也活跃,思维也被激活了,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寓学于乐,收效甚佳。

四、玩学结合,让学习与快乐同行

语文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过程,其实也是玩与学的过程。正如陶行知所言:“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语文教学,其实不妨引导学生玩一玩。

某老师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采用了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首先安排了小品环节,让一名学生扮演太监宣读嘉奖詹天佑的圣旨,接着屏幕出示民众锣鼓喧天喜庆的热闹场景,引导学生思考皇帝为何嘉奖詹天佑,随之而深入理解文本。这个小品导趣环节的设计,唤醒了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的强烈欲望,萌生了与文本对话的期待,使他们处于“课未始,兴已浓”的良好状态。愉快的学习过程,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变苦学为乐学,课堂效率自然会提高。

五、鼓励评价,让师与生良性互动

评价是课堂互动的一种手段。有时候,一句简简单单的话,一个细小的动作,都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

第4篇:草虫的村落课文范文

一、感悟学习词语的用法

词语是句子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点。如何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是每位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教学《草虫的村落》时,学生对文中的“意味深长”较难理解。因此,教学时我先让学生了解词义,再让他们联系实际生活想一想,谁和谁之间会“意味深长”地对视。学生悟出来了,是夫妻间。所以,课文中那只娇小的黑甲虫是那只不怕困难的黑甲虫游侠的妻子。我还让学生拓宽思路想一想,除了对视,还可以“意味深长”地干什么。学生有的说可以意味深长地说;有的说可以意味深长地笑;还有的说可以意味深长地看等。

二、感悟学习句子的写法

句子是课文的基本构件,是课文主题的基本载体,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对那些用词准确、描写生动、句式典型的句子进行仿写,这是引导他们积累词语、锤炼句子的最佳方式。

如《山中访友》中有这样一句:“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教学时,我先告诉学生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作者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接着,我让学生进行练笔:作者在山中还走访了哪些朋友?学生写道:你好,可爱的黄莺,你婉转地叫着,是邀我与你一起唱歌吗?你好,美丽的蝴蝶,你围着我翩翩起舞,是想我和你一起跳舞吗?你好,茁壮的小树,你挥动手臂,是要我与你一起跳舞吗?你好,挺拔的水杉,你沙沙地唱着歌,是想请我为你伴奏吗?

三、感悟学习段落的写法

一些描写精彩生动,或与学生写作结合紧密、有代表意义的结构段落,尤其是一些典型的段落结构、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精彩段落,都可以让学生用来以读悟写。

如《穷人》中有关环境描写的段落就是对环境描写的极好例子。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环境描写,让他们思考这些环境描写对刻画桑娜与渔夫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学生从中感悟到了桑娜家的穷苦,桑娜一家的勤劳、善良,并进行仿写。学生写道: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湛蓝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悠悠的白云,山中的树木也格外有精神,鸟儿在树枝间欢快地唱着歌,动物们也走出了家门,伸了伸懒腰,去寻找可口的早餐了。农家的屋顶上一缕缕炊烟袅袅升起。一幅多么和谐美好的画面呀!

四、感悟学习谋篇的方法

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的,其谋篇布局都有其精妙之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课文谋篇布局的方法进行习作训练。

第5篇:草虫的村落课文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审美能力;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4-0031-01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能力亦称艺术鉴赏力,是指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现实社会生活及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然而,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他们的审美大多只是一种直觉,对美的事物的欣赏处在一种初级阶段。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创设审美阅读情境,优化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感受美、表达美,激发学生对美的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汉语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无疑是最有魅力的语言。而体会这种语言的美,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循序渐进、点滴渗透。教师可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营造阅读氛围,让学生感受文本的美。这种情境美,将学生带入文本特定的生活世界中,不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也为他们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基础。在教学《伯牙绝弦》一文时,我结合课文内容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一唱三叹中感受经典的韵律美、意境美;在教学现代诗《中华少年》时,我跟学生一起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诵,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深刻地感受中华少年的自豪感与使命感。这样优美的情境能培养学生鉴赏语言美的能力。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体裁不同,语言特点也不同。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文章特点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懂得什么叫做美。

二、交流分享――表达美

发现了美,还要能表达美。朗读是一种很好的表达美的途径。声情并茂的朗读能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许多课文描写的内容具体形象、表达的感情细腻真挚,可谓文质兼美。教学这些课文,只凭教师的讲解是不足以让学生领略文章的美的。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才能唤起学生对课文美的形象感受,从而撩拨学生心灵的琴弦,让他们和作者产生共鸣。低年级学生可以进行有表情朗读、声音模拟等训练,高年级学生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自读、引读、议读等。如,教学《观潮》一课的重点部分“潮来时”,首先,给学生自悟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接着,指名读、小组读,让读得不好的学生再读;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听听老师怎么读,注意老师读时的眼神、体态、手势的变化;最后,让学生模仿观潮的沸腾人群,跳着、叫着、挥舞着手进行朗读。这样有感情的朗读,使他们能够充分地感受潮来之时“浩浩荡荡”“人声鼎沸”“山崩地裂”的壮观场面,从而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情境。不难发现,只要在朗读时把情感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中,体会文本的情境,就能把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变为自己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声情并茂的音韵美。

三、发挥想象――创造美

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引导学生感受美、品味美、鉴赏美、表达美,而且要求学生学会创造美,以达到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目的。创造美是美育的目的所在,也是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古人说得好:学以致用。学生只有按照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方法发现美、表达美, 他们才能具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才能自己去创造美。而想象是创造的基石,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文艺,也就没有了审美。

在教学《草虫的村落》一课时,我结合本组课文的单元主题――走进大自然,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设置小练笔环节:“作者丰富的想象使课文中的小甲虫有情有义。请你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这样,使学生学会创造美。因此,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感受和欣赏,而是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创造的愿望,让他们为美的对象所感动,并产生一种创造美的精神力量。

第6篇:草虫的村落课文范文

一、通过创新实践,增强阅读教学实践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有足够认识,从而围绕这一核心思想让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具体来讲,教师需要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进行提高和锻炼,让学生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展示更多个人特点、优势和色彩。教师若想使阅读教学的实践性得到增强,需要避免将阅读教学内容、主}设计过于大和空泛,在教师对阅读教学进行创新实践时,需要将更多实际的、有内涵内容的题目、任务融入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可以真正地对有讨论价值的内容进行探究学习与合作讨论,使创新实践的阅读教学可以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

二、从预习入手,增强阅读教学实践性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前,需要对阅读教学实践性方面的内容有所认识。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其目的便是使学生可以将语文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联系,从而更好地将课堂中学习到的语文知识进行应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从预习入手,采取一定策略增强实践性,并提高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对《小狮子爱尔莎》一课进行讲解,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对动物的喜爱,对此类故事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预习指导。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通篇阅读,学生便可以对文章所要表述的内容有所掌握,并在心中产生困惑:为什么小狮子在抓伤驴子后作者很生气?为什么作者要将爱尔莎送回大自然?学生产生疑惑的同时,也产生了较多的学习兴趣,之后便会主动对文章进行阅读,并通过自己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和模拟实践,理解文章主旨,进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对文章进行阅读理解。

三、通过丰富的指导方法督促学生进行更多实践

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利用各种各样的指导方法督促学生进行实践,进而增强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性,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应用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通过丰富的指导方法可以使学生对阅读教学活动产生更多参与的积极性,将更多精力和注意力集中于阅读教学,促进阅读教学实践性的增强。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形成批注、记笔记等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感悟、疑惑等内容进行记录,之后,学生通过简单的翻阅便可以回忆起当时的阅读情境,并能够针对自己的疑惑向教师进行提问,提高阅读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及课堂效率,学生还可以将在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更好地应用,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实践性也可以得到提高。

四、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

所谓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性,便是指学生对阅读教学中所学的知识、技能等进行应用实践,而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朗读及阅览的技巧和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朗读训练,从而使阅读教学的实践性得到增强,学生可以更好地应用这一能力。基于以上内容,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如对学生自主探究与口语交际方面的能力进行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可以使学生各个学科的学习水平有所上升,将阅读教学中学习到的知识及技巧进行更好地应用和实践。

例如,教师在对《草虫的村落》进行讲解时,学生可以从文章的阅读中感受到“村落”的奇妙和其中愉悦的氛围。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作者对小虫的整个旅程进行分析,让学生对作者的观察及想象有更多的了解和体会,在此之后,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模仿作者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通过口头表达、作文表达等方式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展示给其他学生。在此过程中,学生对阅读教学中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实践探究,从而使学生想象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得到锻炼,在增强实践性的同时使学生获得更多收获。

五、结语

第7篇:草虫的村落课文范文

一、解读课题,画龙还需点睛笔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或概括课文内容,或反映主旨思想,或表明观点态度,或凸现人物特点。有的文本,抓住课题,“提领一顿,百毛皆顺”。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题目深有含义,“自己的花”蕴藏了一种奇丽的风景,“是让别人看的”,一个“让”,点明一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我们应充分朗读课题,做到“三读”:一读课题,读准读通,二读课题,重读“花”,想象花的美丽,三读课题,重读“自己”和“别人”这一组反义词,推测这是一种“让”的境界,从而引导学生关注题目的作用,猜测课文内容,领悟课文要表达的境界。再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题目就是文本要表明的观点,直接揭示了“真理”和“一百个问号”这两个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善于发问是因,获得真理是果。而这本身也是一种“科学精神”,扣紧单元主题。

二、解读语言,卓逸不群任翕张

语言有温度,风格见真知。作家不同,风格不同,老舍的语言不事雕琢,幽默风趣,京味浓郁,从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中可见一斑。文体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如议论文,因其论述事理提出主张的特性,语言具有简洁概括、严谨准确的共性,偶尔使用修辞,又有生动形象的特色。这些不同特色的语言,为学生习得语言提供了不同的范式,为学生在实践中把握语文应用的规律展现了广泛的天地。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季羡林先生的语言独具魅力,“朴实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走过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多么朴实无华率性真诚的词句,却蕴含着一种境界,无私奉献深入民族骨髓的境界。同时,又不失典雅清新之调,或联想丰富,如“花的海洋”引人遐想,或引用典故,“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或辞藻修饰,只靠两个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就足以描述视野中的绮丽景色。再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一文,萧红的语言清新明丽,稚拙鲜活,充满诗意浪漫。“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明晃晃”一词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课文中这样的词很多,说蜜蜂是“胖乎乎、圆滚滚”的,说狗尾草“毛嘟嘟”的,说天空,是“蓝悠悠”的,富有感彩,充满童真童趣。“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在她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自己做主,自由快乐。

三、解读篇章,文似看山不喜平

认真研读新课标,我们得知低年段注重词句教学,中年段注重段落教学,高年段则注重篇章教学。“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1],这是语文循序渐进学习的要求。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行文思路清晰但各有不同,《山中访友》按照游览顺序,依次写出所访之友;《山雨》按时间顺序,重点写出山雨到来时的盛况;《草虫的村落》中作者化身为一只小虫,移步换景中写出所见所闻;《索溪峪的“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先概括后具体,通过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几个并列的方面突出索溪峪的美景。再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因为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二篇议论文,课文篇章的布局和段落的布局都很清晰,适合迁移。篇章方面,课文按“提出观点―事例论证―总结观点”行文。课文的题目就是观点,主要通过三个事例论证了只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段落方面,三个事例的大意都是这样:谁从什么现象中提出问题,通过反复的实验,发现了什么真理。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课文所举事例的构段方式一致,都按照“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获得真理”来行文,每一步所体现的科学精神也是一一对应的,即“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发现真理”,这也是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四、解读词句,一字一词未宜忽

语言有温度,字词亦知冷暖。课文中的一字、一词、一句,都有一定的思想内涵。我们要引领学生透过字词去发现词句背后的奥妙、揣摩作者的用意、感受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用南帆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沉入词语”。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有一些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字词,如“敏感”“敏锐”,以及“反复的实验和研究”“许多实验”“反复的观察实验”,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科学精神,与课题有什么关系,需要深挖。特别是几个“反复”的使用,简洁概括,却不见实验的过程,这也值得深思。再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一文,其实在“得与舍”“情感与道德”之间做了一个阐释,坚守道德就是得。课文先写“得”,“得鱼”“得意”,再写“舍”,“舍鱼”“不舍”,将“得鱼―争辩―舍鱼”这样的叙事思路和“得意―急切―沮丧―不舍”这样的心情起伏融为一体,最后写“启示”,“启示”有两重含义,一个是要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抵得住不正当的诱惑;一个是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勇气。这是“得理”,更是“得益”。其中,“是留还是放”的争辩是叙事部分的焦点。儿子要留,是出于情感,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一种情感放纵;父亲要放,是出于道德,是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一种道德坚守。“情感与道德”的抉择实际上也曾是父亲面临的问题,一面是爱鱼心切爱子情深,一面是让儿子受到严格的教育,所以才会有那意蕴深长的一“盯”。

五、解读表达,言意共生潜有境

新课标开宗明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1]怎样践行语言文字的运用呢?崔峦老师曾说:“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2]

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导语明确要继续学习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人物描写的五种基本表达方法:言、行、心、神、貌。这个单元又将给学生带来怎样的人物表达特色呢?我们仔细解读,梳理了本单元有关人物塑造的表达特色。具体来说,《少年闰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环境描写,四种奇特的元素:亮丽明艳的色彩――深蓝、金黄、碧绿;悠远辽阔的空间――天空、沙地、一望无际;机智勇武的少年;狡猾凶猛的猹,构成鲁迅最怀念的画面。以至三十年后,他仍对闰土充满着温暖的记忆。接着重点写了三件事,有详有略,并且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表现闰土的特点。捕鸟,表现闰土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看瓜刺猹,反映闰土的机智勇敢;捡贝壳、看跳鱼儿,表明闰土的生活丰富多彩。《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按照先果后因的结构,也有详有略地写了四件事,但始终贯穿着“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基本主题。《一面》是典型的一事一人,多处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由远及近、由粗到细,逼真传神,有“一面”胜似数面之感。《有的人》则通过对比,凸显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写照。

文本解读,解决了阅读教学“教什么”的问题,一如“阅读教学”的根,只为成就美丽的语文人生,成就精彩的语文课堂,只为那一树树的花开。

参考文献

第8篇:草虫的村落课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在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今天,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所在。毋庸置疑,学生的学习能力肯定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在后天教育过程中进行悉心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体包括想象力、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理解力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全力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目前,有关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成果推陈出新、日新月异。下面笔者将在借鉴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浅显地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些策略。

一、阅读,丰富想象力的舞_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内容。小学生要想进行富有成效的阅读,除了要具有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外,还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能力。学生只有在灵活运用深厚语言文字功底的基础上,再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才能透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草虫的村落》这一课的时候,教师是这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课文中这样写道:“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师:同学们,请在理解词语“驻足痴望”意思的基础上,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一下“驻足痴望”是一种怎样的情景?请你为我们表演一下这个动作吧!教师巧妙灵活地借助教材中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透彻理解这些阅读内容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二、插图,培养观察力的抓手

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要想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除了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外,还必须仔细认真地观察课本教材中的插图。观察力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能力。学生只有在反复细致的阅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利用敏锐的观察力去观察课本插图才能透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利用课本插图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比尾巴》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巧妙利用课本栩栩如生的插图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教师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课本插图,准确地说一说: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伞?学生通过仔细认真地观察课本中的卡通画插图,他们就会很快发现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教师恰如其分地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在全神贯注地观察这些插图的过程中,润物无声地培养了他们敏锐的观察力。

三、探究,训练思维能力的体操

自主探究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生要想解决与课文相关的各种问题,除了要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外,还必须积极主动地动脑筋进行探究学习。思维能力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能力。学生只有在认真聆听教师细致讲解的基础上,再运用灵活的思维能力才能深入探究学习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训练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是通过巧妙地引导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教师启发道:“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同学们,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把“老桥”比作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呢?学生在深入探究后,一致认为:作者把“老桥”比作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是在赞扬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学生在教师耐心细致的引导下,不断挖掘自身思维潜力进行探究性学习,潜移默化地训练了他们灵活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教材中的阅读教学内容,以辅助学生透彻理解阅读内容为目的,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借助教材中的课本插图画面,以辅助学生细致理解课文内容为目的,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凭借立足教材内容的各种问题,以辅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为目的,广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方法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总之,教师只有将知识与方法并重,学生才能才识与能力共长。换言之,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引领学生掌握相关的语言基础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培养各种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小玲.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速读(旬刊),2016(6).

第9篇:草虫的村落课文范文

关键词:主题情境 语文课程 人文魅力 控制细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202-01

小学生认知各类语文课题期间,始终偏重于直观和形象思维模式,为了顺利调动起该类群体深入性的学习欲望,大幅度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创设妥善化主题情境显得尤为必要。至于该类主题情境如何规划布置,才能将新时代下我国小学语文课题魅力加以全方位推广宣传,具体内容将如下所示:

1 持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欲望,强化个体主题情境体验实效

想要切实改善教学实效,第一要务便是提升学生在主题情境创设中的参与度,而这一切目标的达成,通常以个体学习兴趣为保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游戏、录像播放等途径,进行相关主题情境创设,令学生快速介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上,凭借前后语文课题中知识点提取衔接,构建起健全样式的技能和素质规范体系。不过需要加以强调的是,在进行这部分主题情境创设环节中,不管内容或是形式都要满足学生猎奇心理,最为有效的办法便是进行生活化要素贯穿融入。

如,在进行《圆明园的毁灭》课题教学环节中,为了令学生深刻感知到圆明园这类建筑设施的艺术价值,树立起中华振兴的坚定使命和责任意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资料,令学生亲眼目睹当时帝国主义诸多卑劣行径,进一步引发学生进行自我完善并悉心感受各类语文课题独特的人文魅力。

2 实时性优化调整情境教学目标并提升其达成度

须知目标设置的愈加完善明确,贯彻落实的效果就更为理想。须知在传统教学环境下,包括课文阅读、写作等活动,都是依靠教师指令逐步规划布置的,至于学生诸多感官需求却未曾得到全方位满足,只是长期深陷于被动境遇之中进行各类语文知识点强行背诵记忆。相比之下,经过特定主题情境创设和目标融入过后,教师要做的,便是结合最新技术设施和丰富实践经验,将课题魅力加以生动化演绎呈现,最终促进该类学科教育实效的持续提升结果。

笔者在此主要以小学四年级上册《迷人的张家界》课题为例,其核心教学指标便是引导学生愈加清晰真切地感知张家界雄厚的自然景致,尽管说该类文章修辞手法多样,如若针对内部句子和段落进行逐层校验解析,将难以顺利地在小学生思维之中搭建起可靠的张家界感知情境。因此,教师在日后推广应用多媒体技术过程中,需要想方设法丰富各类景色演示形式,令他们感官得到合理刺激基础上,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内涵并顺利完成不同阶段教师预设的规范指标。

3 及时营造出和谐愉悦的师生交流氛围

基于传统应试教育文化影响,许多小学生都是被动地在语文课堂上听讲,主体性未能得到全方位激活培养,相比之下,新课改方针主张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包括课题内容和主题情境的设计工作等,如此才能确保学生在教师的精确化指导作用下独立挖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强化小学生的语文思维创新能效。事实证明,想要切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预先I造起妥善的课堂氛围,至此过后,师生便同步扮演情境之中各类角色,一切行为活动都能够在适当规范作用下变得自由一些,为日后各类课题讲解进程加快和质量改善,奠定基础。

同样拿《迷人的张家界》这类课题为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纷纷扮演导游这类角色,自己则扮演游客,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教师预设的问题,锻炼出可靠的语文实践应用技能;与此同时,还可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化口语表达实力,尽快令教师摆脱以往单方面教学的束缚效应,至此顺利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

4 竭尽全力加快主题情境和小学语文课堂各类教学活动的交接融合进程

目前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愈加深刻,尤其经过相关主题情境设计布置之后,便可以辅助学生愈加深刻的领悟课文中蕴藏的情感内涵。

如,在进行小学六年级上册的《草虫的村落》文章阅读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播放草丛间常见的细小动植物纪录片,一旦说学生思维产生模糊迹象时便可针对特定细节进行放大处理,保证学生眼中观察到的事物都是清晰透彻的,为今后他们丰富想象力和高超写作技能拓展,提供较为丰富的指导性素材。

具体来讲,针对小学语文课堂进行合理的主题情境创建,激发更多学生自主深入性感悟语文课程的独特魅力,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够达成的,日后还需要相关指导教师不断总结经验并完善既有教学规划方案。

5 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主题情境生动和灵活化设计布置之后,能够令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根本层次的改善。而在此期间,作为专业化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意到各类细节处理的妥善性,即主张凭借足够新颖的理念和实践模式,令课堂得到全方位激活改造,使得学生在介入并体验相关主题情境基础上,合理化锻炼发展自身的听说读写等基础性语文技能并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爱君.创设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上),2015,28(04):179-188.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