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一学生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知识量大。
2、学科内容深,学科知识的抽象概括性强,需要掌握大量的科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
3、综合性、系统性强,要理解或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
高中生每天要学的内容很多,如果不分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就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本来能学好的东西也学不好,这就需要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每天运用计划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磨炼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时间浪费。
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不同,学习计划也应该因人而异,但在制定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黄金时间来记忆
同学们应该抓住记忆效果最佳的时间段来安排记忆,提高效率。一般而言,早上6:00—7:00头脑清醒,记忆效果比较好,上午、下午都有课程安排学习比较紧张,中午休息30—50分钟可以缓解疲劳,以便下午有充沛的精力学习。而每天如果不能保证7—8小时睡眠,记忆效果也会降低。
尊重自己生物钟
由于生理条件和生活环境、习惯的不同,人们的生活节律和最佳感觉也往往不尽相同。有的人的学习最佳时间在上午,有的人在下午,还有的同学感觉晚上学习效率最高。在了解了自己的最佳学习时段之后,按照它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和休息。将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佳感觉时间去做,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要有时间限制
为了提高效率,在制定计划时,要适当给自己“压力”,对每一科目的预习和复习要做到三限制:即限定时间、限定速度、限定准确率。这种目标明确,有压力的学习,可以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复习效率。同时,每学习完一部分时,都有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会更充满信心地复习下去。
对照计划反省
计划一旦制定,就要雷打不动地完成,如有完不成的,也应立即在次日加倍补上。如:反省自己,当天的计划完成了没有,明天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如果完成的好时可奖励自己一次;如果完成的不好时可惩罚自己一次。这样做,既有约束力又有可操作性,每天都会感到在进步。一段时间后,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计划做出进一步完善,使其更好地促进学习。
动机是一种多维度、多层面的心理现象,并具有随环境、领域变化而变化的特点。高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样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笔者所在学校全面推动生涯规划教育一年多以来,开展了不少关于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研究。
第一,生涯规划教育激发学生未来梦想,并以目标设置激起学生内在需求,从而点燃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在中国传统的应试背景下的高中学习,学生的生涯被割裂分开,学生往往只关注当前的学业发展,认为高中学习仅仅是为了高考,为了考个好大学,甚至只是为了给父母考出个高分。因此很多学生会有这样的困惑“我为什么要学?”“我在为谁学?”“我不知道我要学什么?”等。这些往往导致学生的学习没有自我、没用目标,完全被动接受,根本谈不上学习的自主性,更谈不上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导致学习严重缺乏内在动力。
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是人们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人们预先规定的、合乎自己需要的“诱因”,是激励人们的有形的、可以测量的成功标准。因此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化为动机,使人的行动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
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重在引领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规划未来,树立人生的目标和理想。当学生思考并为自己树立未来发展的目标时,他就会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现在的学习不单是为了分数为了考学,更重要的是为了未来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职业、爱好等),从而驱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需求。
笔者所在的学校,从高一至高三都开展了生涯规划教育,不同年级有不同侧重点,但都有围绕着“梦想”来开展的一系列需要不断清晰自我发展目标的相关活动。如高一年级的教育主题是“激发梦想”,引导学生自我认知、职业认知、了解发展趋向选择(文理分科指导),以此激发学生确立发展目标及理想,帮助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学习,初步建立三年的学业发展目标。高二年级的教育主题是“追求梦想”,引导学生对发展目标尤其是对学业进行进一步的目标管理,通过各种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专业选择及职业发展,提升生涯成熟度。高三年级的教育主题是“放飞梦想”,引导学生进一步明晰高考目标、调整心态、提升自我素养,为实现梦想而准备,并结合大学专业报考,调整发展方向,学会责任与担当等。
通过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长远的目标,培养学生在长远目标的引导下,计划并评估现在的学习和生活状态的能力,使学生的行动从当下取向转向未来取向,加强了学生的行动目的性和计划性,促进了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当学生认识到现在的学习行为与实现自己的最终人生目标直接挂钩时,学生就会明白自己对现在的学习是负有重要责任的,从而培养学生对自身学习行为的约束和调节能力,并使学生从由父母的期望、教师的表扬、竞争的奖励等驱动的最初的外在的学习动机向由人生理想和积极的价值观等驱动的内在的学习动机进行转化,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生涯规划教育通过体验式学习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认为,学习者的自我能力信念是影响其学习成就的重要因素。发展积极的自我能力信念是培养内部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潜能,他们可能还没有更多出色的表现,但是他们一旦有机会发现自己,就能增强自信,焕发精神,快速成长。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认识自我的特点,去寻找和发掘自己的兴趣,激发自我的潜能,并主动地塑造自我的优势,这些都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各种体验式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探索自我,从而培养和发掘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价值观等。例如,学生社团活动能充分地发掘和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笔者所在学校也将社团建设及社团活动纳入生涯规划教育中,通过鼓励学生创办及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这些专业化的社团与学生的职业选择、学科兴趣、专业爱好互相联系,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交往能力和职业技能等,无形中也提升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促进良好学习动机的形成。
另外,笔者所在学校还通过创设许多体验式学习环境来帮助学生进行生涯探索。例如,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寒暑假的社区服务、职业影随活动和高二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为主,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构建可以亲身体验的实践平台,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中。而学习又是具有情境适应性的,即知识适应它所应用的环境、目的和任务。当学生发现自己在校所学的将是可以应用于生活(社会)某一方面的知识或技能,那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促进其自发、自觉、自主地学习。
第三,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满足学生内在自主发展的需要,加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高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充满矛盾和挑战的年龄,也是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属于舒伯生涯发展理论中的生涯探索期。但高中生在这个阶段的认知能力已经成熟,自我意识进一步觉醒,他们对世界和人生已经有最强烈的思考动力,由此产生更为强烈的独立愿望,开始了解未来对自己的重要意义,形成面向未来的自主发展新态度。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有更强的自我意识,特别需要明晰自我,探寻自我的优势和掌控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或者说高中学生的自主性发展需求比任何一个年龄阶段都要更为强烈。
自我决定论认为,自主性是个体与生俱来的三种基本心理需求(自主、胜任感、归属感)之一。自主性就是个体是参照其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对自身行为进行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通过行为经验自我表达,而不是受外部压力等的控制。不同领域的自主能够显著正向预测个体在该领域的良好适应和发展。因此只有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发展空间,学生才可能按着自身的需要,依照自身的兴趣及个性等进行主动的学习和探索,从而发展和完善自我。
生涯规划教育关注人的成长,以学生为本,转变和提升教育理念,提供多元化的、积极的学习和发展的经验,帮助高中学生形成对特定任务的学习效能感、意义感和兴趣,从而能够形成对自己未来的期待和追求。即鼓励学生作为自主的学习行动者,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内在的自主性,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笔者所在学校开展的生涯规划教育就是集多方资源力量,帮助学生创设各种学习和体验的环境,帮助学生探索自我,了解外部世界,激发梦想,从而激发学生内在发展的动力,让每个学生都主动探寻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想要追求的目标,自主做出规划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及人生负责任。将主动权、选择权以及责任都交给学生,帮助学生做一个理性的人,有担当的人。例如,通过多样化的校本选修课程和各种特色的学生社团以及各种生涯体验活动,为学生提供结合自身喜好和能力来进行自主选择的空间,以及对所学知识和经验进行主动探索的机会,进而完成生涯探索及初步的生涯决策(如文理分科及专业报考等)。这些都是基于学生对自我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基于自己内在动力所做出的选择,而不是外在的要求,这无疑极大地满足了高中阶段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并进而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期待,并可以由自主性产生自控性,帮助学生增强责任感意识,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或障碍,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第四,生涯规划教育构建金字塔型育人模式,形成联动力量,为学生创设生涯支持系统,满足学生的关联需要,进而巩固学生的学习动机。
社会心理学的学习动机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情。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而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生涯规划教育不应该只是心理教师、生涯教师的秘密花园,而应该是全体教师的职责。同时生涯规划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联动,由此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的生涯发展做出努力。而金字塔型的育人模式是值得生涯规划教育借鉴使用的。因为金字塔型育人模式旨在帮助教育资源的公平使用,并积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及需求进行分层干预教育,不同的教育资源可以重点用于关注及帮助不同的学生,并最终建立对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成效进行有效评估的系统。
笔者所在学校正是在金字塔模式的理念下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特别是聚合多方人力资源关注及支持学生的学业及生涯发展,尤其整合了生涯规划教育的家-校-社区的资源,形成联动力量。学校方面是启动了全员参与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家庭方面,是调动了学生家长及亲友的资源力量;社会方面是启动了学校校友资源以及社区及高校等资源力量。生涯规划教育正是通过这样的联动力量为学生构建强有力的生涯支持系统。
又因为关系大于教育,所以笔者所在学校建立了生涯导师制度,每个学科教师都要参与到学生的生涯指导中。学科教师除了要把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到自身的课堂教学外,每位教师还要着重关注和辅导与自己建立导师关系的几个学生,和他们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给予他们生活学业等方面的关心和指导,也即达成金字塔模式的普及性教育及个别针对性辅导。当一个支持性的教师以平等者的身份关心学生,帮助他们成为成功的学习者,并建立起学习共同体,满足学生的关联需要时,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作用,由此巩固及增强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
笔者所在学校在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也积极参与到各种研究性学习课题中。在关于学校生涯规划教育的课题调查研究中,有数据表明高一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自我探索,高一有74.3%的学生表示对自我认识充分,85.7%的学生支持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77.6%的学生认为生涯规划教育对自己的生涯规划有帮助,特别是通过全面的探索自我的兴趣、能力、特长与性格优势等来确立自我身份认同,树立自信。这说明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与自我管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能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论文摘要:高教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趋向呈现多样化选择态势,加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出现了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了冲击,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发挥好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设计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校园文化,对提升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已完成了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令人担忧。如何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和激励功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习动力,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已成为新一轮高教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校园中所有成员共同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校园文化是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先进的校园文化对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结构及种类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
1.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包括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个方面。学习需要是指全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从需要的作用上来看,学习需要即为学习内驱力,奥苏伯尔把内驱力分成了三个方面,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并指出三种内驱力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在动机结构中占的比重是不同的,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学习期待是指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它是一个构成学习动机结构的基本要素。学习期待从作用上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2.学习动机的种类。学习动机的作用是非常复杂的,根据不同的观测点,我们可以把动机分为:高尚的、正确的动机与低级的、错误的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及一般动机和具体动机。
三、高校校园文化对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作用
校园文化对学生学习动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价值导向。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学校倡导的价值观对学生价值取向有很强的导向作用,通过对这种价值观念的传播和灌输,使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意识到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目标导向。学校结合办学实际确定的办学目标,以及在学校办学目标引领下个人的发展目标,是学生行动的强大诱因,使学生有了努力方向。正确的人生目标会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有所作为。
3.风气导向。学校的风气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如果学校的学习学术风气浓厚,学生就会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反之学校不良风气盛行,势必会分散和影响学生的精力。
四、基于校园文化功能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路径选择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交费上学与就业市场化全面推行,“大学毕业面临失业”已在大学校园内广泛流传,“学习无用论”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抬头,如何基于校园文化的功能来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以期构建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先进校园文化,笔者对建设路径进行了粗浅的探索。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校园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校园文化建设,更能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的思想引导力和精神凝聚力,以便让师生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和价值认同。
2.进一步优化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是无意识教育的形象教材,对激发学习动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对学校的整体规划要符合学校的性质、发展底蕴,并有机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其次,对学校的建筑、绿化、道路、桥梁要精心设计布置,为其注入灵性,使其更具人文气息,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第三,要加强校园媒体建设。网络是当代大学生熟悉和容易接受的传播媒介,通过对网络的监控和引导,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网络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育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高校建设以人为本的民主与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一方面,完善的制度为学生公平竞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制度保障的评价激励体系,对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采用适当的奖惩等措施可以将大学生心中的学习愿望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
4.大力弘扬校园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由校园的学风、教风和校风体现出来的师生共享的价值观念、道德和行为规范、文化传统、校园舆论和师生认同意识,核心是凝聚着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精神追求,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能催人奋进,开拓创新,是一种无形的巨大推动力量。建设高尚的精神文化,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共同愿景,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加强宣传和教育,使每一位教职员工对学校的发展目标接受和拥护,成为学校的共同愿景,以共同愿景感召每一个个体,同时,要引导大家在学校大愿景下结合自身特点,为自己的发展进行规划,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第二,开展校史教育,充分挖掘学校的办学成果及优秀校友,以优秀的成果感召人,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及成才的自信心。第三,加强教风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努力培养各领域中的大师级人物。教师是大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其教学的方法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渊博知识和严谨治学态度的教师会引起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5.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有效载体,寓教于乐,形成强大的拉力。第一,大力开展榜样教育。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他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其中,替代性强化就是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开展榜样教育的方式:(1)广泛开展评奖评优,大力挖掘和树立校园英雄,以身边的典型教育学生,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2)开设精英论坛,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精英成才的路径,引起学生学习先进的强烈愿望。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满足大学生兴趣多样性的需求,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兴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活动中体会成就感,提升自信心,从而有效促进学习活动的开展。第三,全面推进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奥苏伯尔指出成就动机的三个组成部分,分别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并强调青年期,人们的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求知需要,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满足大学生求知的有效载体,通过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大学生的探索欲望。
参考文献
[1]姚申建,崔全会.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与内涵[J].教育研究,2006(3).
[2]彭文亮.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J].消费导刊,2008(2).
[3]林崇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胡秀英.高校先进校园文化建构中的德育功能[J].求索,2004(5).
[5]王德勋.试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及实施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5).
【关键词】新课标;对策;学习方法
新课改后初、高中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层次不同。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初中化W作为学生的启蒙学科,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生产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而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趋向系统化、理论化,要求学生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一、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现状
初中化学较好的高一学生也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初中化学考90多分,为什么高中化学学习越来越吃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化学概念模糊和未建立微粒观
概念教学是很多老师都会采用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学过程中很多同学都不会理解化学的概念。例如化学计量是很多同学在学习高一化学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特别很多学生对“物质的量”理解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把单位mol和物质的量混淆,不能理解“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的概念,把其处理为“一堆”,而是认为是“一个一个”。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中重要的概念,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作用。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计算这部分,很多同学在初中化学中未形成“微粒观”,不知道物质微观下还有哪些粒子,不能准确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的实质,以至于在后面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出现很大的问题。
2.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差
高一化学经常会有大量综合性的理解性的考题,不再是初中化学那种更多只要记住就会的题。例如有些的图示计算题、实验综合题中实验流程图的考查等,就需要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审题能力,还需要综合分析能力、快速发现题眼的能力。而初中化学更侧重于知识的识记,对解题能力要求不高。由此可见,进入高一化学学习的学生还不具备这样的解题能力。
二、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现状的成因
通过分析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现状,究其原因很多。比如有的是初中化学只有一年的学习时间,难度不大,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学习,掌握不牢。对于一些经过系统有步骤方法的学习的学生对化学学习还是不适应。其主要原因如下:
1.学生的基础知识欠缺
初中化学课程主要安排在初三一学年,加上中考,学业紧张,所以很多老师更多的是针对考点进行讲解练习,以至于很多学生初三化学没有入门,更多的是记忆。特别是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更多的是微观上研究物质,这对于初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仅仅是宏观上,不能很好的从微观上进行理解性的掌握。
2.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够
高一新生的化学知识零散,没有系统,表面化,不知道“为什么”,也缺乏学习高中化学知识应具有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这就要求了学生要有课前预习,课后总结归纳知识点和规律的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化学学习的进度安排不合理
初高中教师因为教学内容的难易和课时安排等各方面的问题,在化学教学上还是存在很大差异,而这些差异又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课时少,内容多,所以教学进度快。这样很大一部分学生前面知识都没有弄清楚,再学习新内容,很容易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改善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现状的策略
高一化学的学习对于以后化学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而且高一学生化学的低效的问题应该结合其综合特征进行处理。其策略如下:
1.提高教师个人专业素养
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大多数学校的教师,彼此对对方教学要求了解甚少,造成初、高中教师各自为政,互不交流的尴尬局面。使得教师在教材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方面先天缺失。这就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对初中教材进行学习,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上能够有利于衔接。这样在后面的教学中可以促使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建立相关化学概念。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增强学生解自信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非常重要。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小结巩固的习惯,能够将零碎的、知识量多的知识进行总结。学生认为化学难学的原因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受初中化学学习方法的影响,还是以记背为主,很少去分析思考知识的实质。很多学生还未形成微粒观,不能去理解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实质。所以教师可以将微粒观设计在教学中,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加深对微粒观的理解。化学的实验是许多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在教学中穿插些化学史,激励学生去探索化学的魅力。
四、结语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其将初中知识更好地过渡到高中知识中,对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断地提高学习水平,并为今后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但是空有一身抱负是不行的,还要有一身的本领才行。现在社会最缺的就是人才,虽然不见得每个大学生都是人才,但是经过无数次考试才得以成为大学生的我们确实真的有我们自己的本事,只要运用得当,就可以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在学校期间我就经常出去实习,增加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了在以后工作后不被淘汰,就得这样。找到了实习的地方,我就开始实习了。
这次我去的地方是工厂,生产第一线,让我了解什么才叫艰苦。
时光如流水,转眼即逝,实习结束后给我的报告是:
①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②在工程材料主要成形加工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
③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④这次实习,让我们明白做事要认真小心细致,不得有半点马虎。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坚强不屈的本质,不到最后一秒决不放弃的毅力!
⑤培养和锻炼了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⑥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老师对我们的纪律要求非常严格,制订了学生实习守则,同时加强清理机床场地、遵守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要求,对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很快我们就要步入社会,面临就业了,就业单位不会像老师那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地把要做的工作告诉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实习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反思,勤时自勉,有所收获,使这次实习达到了他的真正目的。
(黑龙江东方学院外国语学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摘要:为了了解黑龙江省高校跨文化教学和翻译教学的情况,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由于观察不可能从量化角度审视到人类内心世界,所以,我们采用了问卷形式,试图发掘教师和学生潜意识中的跨文化认知情况。我们参阅了其他研究,设计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以大致相同的内容和不同的视角得到了他们不愿意通过面对面的形式来回答的问题的答案。
关键词 :跨文化学习;翻译教学;调查报告;黑龙江省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040—0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项目编号:12E120。
收稿日期:2014—01—26
作者简介:奚晓丹(1978— ),女,河北昌黎人。黑龙江东方学院外国语学部,副教授, 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一、问卷调查结果与思考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总结
我们发现,经过大约1~2年的学习,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有了一定的增强,但仍然处于过于宏观和不够细致的阶段。主要的原因如下:
1.学生对西方人的实际人际关系并不了解,对于英语文化的掌握仍然不够,对跨文化表达差异没有实质性的把握。
2.中国现代化进程导致了学生对全球化思维模式的顺应,即同化现象的产生。
3.学生已经意识到中外文化的差异。
4.中国人好客及照顾面子的思想模式仍存在。如在接受礼物时,学生仍然认为不应该当面打开。在我国,礼物太小或者过于便宜被认为是不够尊敬的。因此,“送大礼”或者送“具有足够分量”的礼物才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
5.学生有明确的恭维语言差异的分辨能力。
6.文化负迁移现象严重。如无法给出“既能说出真话,又得体或者准确”的答案。
7.教科书提供了过于宏观的例子,而学生没有实际的跨文化交际的经历,因此,出现“假交际”现象。
(二)对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的思考
1.教师的跨文化交际素质亟待提高
教师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及素质极大地影响着教学。调查发现,目前教师中有将近80%的人不能够与英语本族语者进行无障碍交流。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的文化背景的语言表达有着较大的差异,而在实际交际中,英语本族语者的文化背景以及他们想了解中国文化的欲望导致他们向我们的教师提出不同的问题,并期待得到有效的、可以理解的答案。而在实际交际中,无论是那些到国外短期学习的教师,还是在国内接待外国人的教师都遇到了很多似乎不可逾越的语言障碍。
2.教材问题突出
经过我们调查,绝大多数编写教材的人并没有长期的国外生活经历,也没有进行过实际的研究。所以,教材的条条框框和理论上的研究成果根本无助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将那些理论性强的研究成果作为教材使用,导致本科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公共外语的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3.考试方式问题突出
在跨文化交际的考试中,因为学生没有实际经验,所以,必须死记教材上的所谓“原则”,其结果就是每次都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考试不及格。教师也不得不采取提分的方式来使他们的分数达到一定的及格率,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每次考试过后,学生就会将所有死记硬背的条条框框迅速忘却。
4.课时问题突出
将一定的课时分划给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对基本语言能力本身的忽视。由于语言能力差,学生们很难在实际交际场合达到交际的目的。现在很多高校都配有外国教师,而外国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基本是“他们不爱讲话”,“课堂上是一言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学生根本无法与教师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基本语言能力差,跨文化交际能力自然无从谈起。所以,外国教师只能通过“独白”的形式艰难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负移入、误移入分析
(一)负移入
负移入是指教师在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原因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并且导致不良甚至是负面的结果。这种结果可以从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中直接反映出来。
例如,很多教师都认为讲英语的西方人具有谈话直率的特点,而中国人一般会采用婉转、不直截了当的谈话方式,进而给学生传授的内容也是如此。可事实上,上述判断具有极大的误导性,因为讲英语的西方人并非全都如此。又如,中国学生一般都认为美国人办事准时,然而事实上,很多美国人也有拖拉现象。
(二)误移入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我们的教师往往对于西方文化有着独特的倾向性。绝大多数英语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西方文化与语言帝国主义的“洗脑”。由于对自身的文化认识不足,加之有着偏好西方的意识,教师往往会在课堂上不由自主地宣传西方的长处,对比中国文化的所谓短处。这就造成了误移入。
三、翻译教学的状况
目前,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 翻译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于精读课和英语翻译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过度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翻译课程设置,也没有专门的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安排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倾向,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大学英语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提出了改进意见,也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例如,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对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进行重新修订、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增设翻译课等。为了改变大学英语翻译课不受重视的状况,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中增加了句子内部汉译英的项目,这一改革措施对促进翻译教学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此外,由于一些高校压缩大学英语教学课时,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从客观上无法保证将翻译能力培养融入总体教学过程中。最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工作量较大,学校又不断强调科研工作,教师往往在批改学生的翻译作业时只提供标准答案,没有试着去进一步启发学生就翻译答案的非唯一性进行思考。
适当介入英汉两种文化的对比,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有助于翻译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知识的讲授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符号,语言反映它所代表的文化。翻译是一个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传递文化内容的过程,译者作为两种文化的传播者,其任务是使原作者和译文读者互相沟通。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在课时等方面都非常有限。因此,在翻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实用性的原则,适时、适量地导入一些文化知识,结合英汉语言对比进行本质上的跨文化比较,从而提高翻译教学的效果。
[
参考文献]
[1]陈国勤.社会文化因素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6).
[2]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冯俊英.大学英语学习中的文化错误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2).
关键词: 高三总复习 英语学困生 转化
读书改变命运,高考成就未来,在这样一个竞争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相信能力和实力的时代,高考对于12年寒窗的莘莘学子来说意义非凡,它意味着一次机遇,磨炼和充实自己的机遇,它是一个平台,是一个公平竞争和展现自我的平台。一般的情况下,能够通过高考的检验进入大学的殿堂,人生可以走得更精彩。然而,像我们这种地处城乡结合区的高中,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出现了一部分在英语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即英语学困生,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主动,成绩优异,并且他们也渴望在大学里的进一步学习。这些在英语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在面对高考时,就如同一群折翼的小鸟,徘徊、挣扎、无助。因此作为一名高三的英语教师,在高三总复习时,能让他们重拾信心,树立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促进他们最大化地发展,助他们在更广阔的天际翱翔是我们为人师者的乐事、美事。
然而,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发现,就英语学困生的辅导,陷入了这样的怪圈――就差补差,越补越差,现实的结果与师生的初衷背道而驰。我结合英语教学和补差实践,给出转化英语学困生的几点微薄建议。
一、望闻问切,知根解底
望闻问切,中医诊断的基石。通过观气色,听声息,问症状,摸脉象,判断病情,对症下药。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不尽相同,补差没有一套一成不变的万金药,需要通过教师对其观察,与其交流,知其心理,解其病根,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就我们高三阶段所面对的英语学困生,简而言之,造成他们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部分学生由于最初接触英语时或是兴趣没被调动起来,或是学习方法不恰当,学生由最开始的不特别擅长,逐渐演变为不喜欢,随后就变为为英语学习困难。还有一部分学生,其本身学习的目的性不强,学习很随性,他们能理解的或所偏好的就学,而对于排斥的学科或是排斥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不学或是不主动学,对英语学习亦是如此。还有这样一部分学生,英语学习遇到困难或“不在状态”就轻易放弃,为寻求平衡,把精力都放在他们能理解或是掌握的学科上,这就出现了严重的英语偏科现象。
他们也想过补差,但经过简单尝试,不成功,就放弃了,然后沦为长期英语学习困难生。究其原因,功利性太强,急功近利,补差一个星期或是一个月没有进步,就半途而废,这就需要通过老师对其观察,与其交流,知其心理,解其病根,让他们要有面临困难的心理准备,以及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帮助他们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和应对措施。
二、运用之妙,存忽一心
心者,思想也。哀莫大于心死,如果一个病人没有生存的意识,给他吃什么药都没有用,所以补差应先补思想。在高三补差过程中,师者用心,生者上心。因此对于每一个英语学困生,在着手补差之前,教师应把英语重要性的观念根植于其心灵深处,让学生明白就高考而言,只有各科都均衡发展,没有明显的短板,学生才能在高考中占据有利位置,从而进入成功的殿堂。教师也要始终保持积极而饱满的情绪,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英语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并与学生交流情感,摸清学生的爱好、学习习惯、掉队的原因,了解他们英语学习困难的根结,加以开导。抓学困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建立学困成长档案,跟进每一个学困生的成长过程,客观地分析他们每一次的进步和失意,不断激发其上进心,巩固其决心,提高其信心。同时督促他们注意在学习中摸索和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应试技巧,使其转换为愿学、会学,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
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习有法,却无定法”,学习策略因人而异。根据英语学科特点,在高三复习时对英语学困生多指路子,少给结论,即高三对英语学困生的辅导亦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以单词为中心
高中英语的关键在于单词,对于英语学困生而言,掌握好《考试说明》上的词汇表尤为重要。词汇表上的许多名词可归类为阅读词汇,这类词知道意思,会拼写即可。但动词、介词、连词及其他常用词则必须做到四会。无论什么考试,基础的东西都是最重要的。要把基础词汇、基本句型弄扎实,牢固记忆单词是难点,不断重复并在听、说、读、写中强化是牢固记忆的关键。再者应准备两个pocketbook,一用于记录基本内容与知识,二作为错题集,这些内容的复习不必占用大块时间,利用睡前或是醒来五分钟,排队时或是消遣时反复看,直至掌握。知识越多,越不好分开,记忆遗忘的速度会越快,因此在把内容整理到pocketbook上时,应注意知识分类,注明错误类型。
2.抓练习和时间两个基本点
在练习时,以练习阅读为主,阅读好了,就为做好各个题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要把阅读作为全部总复习的主要内容。在练习阅读时,要注意每天保证一定的量。要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听的练习要持之以恒,2012年的四川卷英语依然不考听力,但建议以听力促单词的记忆和阅读的理解。每天练听力10―20分钟,精听泛听相结合。泛听对培养语感是很有好处的。写的练习要在写的实践中提高,每天写几句,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渐渐地就会接近高考的要求。练习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自己写随笔,教师修改,可以找带答案的写作练习试笔,也可以有空抄抄英语的小文章。抄文章和背诵文章都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写的能力。
英语科时间的投入是英语学困生提高成绩的保障。除了课堂上集中精力,课后大量练习,学生还应该把握好早上的时间和一天中的零碎时间。每天早上,抽出半小时左右朗读课本或是优美的段落,并记忆基础知识点。再充分利用每天的零碎时间对知识进行回忆巩固,比如,每天起床或是睡觉前的时间,上学放学路上,排队或等车时间。有效地利用时间有助于提高效率,不会产生疲劳感。
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木桶原理(Cannikin Law),与木桶的最大容量有关的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是最短的一块,只有在各方面素质都均衡发展的前提下,人生价值才能得到最大体现。让学生明白当今社会多需要复合型人才,对于自己擅长的学科要再接再厉,发挥特长,对于弱势科目,努力做到弱科不弱,这样无论是面对高考还是人生以后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以上是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借鉴优秀教师的思想,针对如何转化英语学困生的几点微薄建议,当然这个问题本身也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问题。因此,只有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让学生不断地摸索和总结,才能真正地转化英语学困生。
关键词:基础生物化学实验 教学方法 改革措施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a)-0144-03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科学及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性实验课,随着现代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化学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其他实验性学科和专业的基础和先导课程[1,2]。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是师生共同探讨学习的一门实验学科,是扩张充实生物化学实验学者的知识面之一,能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的理解能力、对实验的动手操作、思维扩散以及观察讨论团结和实践总结领悟能力[3,4]。许多高校将基础生物化学实验作为单独的课程进行开设,然而在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该文就长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改革措施。
1 地方高校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的现状分析
1.1 教学内容陈旧,综合性实验较少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分离、纯化、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3]。由于教学大纲陈旧,没有及时更新实验项目,教学内容主要以经典的、基础的生物化学实验为主,如:糖类的性质实验-糖类的还原作用、氨基酸的纸层析分离、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及等电点的检测、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考马斯亮兰法、总氮量的测定-凯氏定氮法、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果胶的制备、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等,一些前沿的、当下常用的实验技术,如:酶联免疫法、Western印迹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学生接触较少。由于综合性实验需要一定的经费和仪器、实验时间相对较长、需要实验老师更多投入,地方高校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综合性实验开设的比例相对较少。
1.2 经费投入有限,先进仪器设备缺乏
地方高校教学经费有限,对实验课的投入相对较少,使许多实验大打折扣,甚至无法开展。特别是一些仪器设备数量较少或缺乏,如:移液器、高速冷冻离心机、电泳仪、分光光度计、超低温保存冰箱、凝胶成像系统和高效液相色谱等。而上课的人数较多,多人共用一台仪器,或只有老师和部分同学能操作仪器,学生不得不在相应时间内几个人一组完成一组实验数据,而分小组进行实验的结果是,总有学生当观众,久而久之,部分同学就不愿意动手操作。
1.3 “傻瓜式”实验,学生自主思考空间有局限
传统的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是:课前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实验药品、材料及仪器,上课时由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并由老师进行示范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操作实验,实验结束后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学生称之为“傻瓜式”实验,因为学生不用准备药品及材料,不用考虑实验的成功与失败,不用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只需要按老师说的实验步骤进行就可以,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有局限。由于做实验的学生比较多,实验中老师和学生一对一进行讨论的机会较少,学生的疑问往往得不到解答,对于实验中有没有更好改进实验的办法,师生之间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
1.4 实验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按实验项目进行,每个实验3~6个学时,学校按学时给老师算工作量,许多老师为了在规定学时上完实验课,一是尽量安排简单、容易操作的实验,减少综合性实验;二是对于实验时间较长或处理时间较长的实验,侧提前准备实验,学生只操作实验的部分内容,进而影响实验的效果。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和很多实验课程都单列成单独的课程,实验课的安排经常出现冲突,许多实验都安排在晚上和周末,导致很多同学和老师都有厌倦情绪,教学及学习的主动性较差。这样造成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安排了较多实验,但综合性的、真正由学生完成的实验却寥寥无几。
1.5 考核方式僵化,不能调动老师及学生的积极性
对学生成绩评定主要考核内容包括实验态度、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3个部分,其中实验态度占实验总成绩的20%,实验报告占40%,期末考试占40%。实验态度,主要考察完成实验预习报告情况,以及实验课学生迟到、早退及旷课情况。实验报告成绩根据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实验结果和实验现象的正确性,以及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处理办法等进行综合评定。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理论知识及对仪器操作规范性。考核的主要依据主要是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东西,导致实验课平时多数学生抄袭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考试背背理论和仪器操作步骤就可以过关,这样不认真进行实验操作也能得高分,忽略了对实验操作过程的考核,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教师的考核主要是完成教学时数、上交相关教学材料,对教学效果的好坏没有考核和评价。教师认真负责与否、教学效果好与坏,最后算的工作量都是一样,严重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因为只要有改革,必然要求付出更多。上交的教学材料也较多,如:上一门实验课要上交教学进度计划、实验试做记录、学生预习报告、学生实验报告、实验室运行记录、实验运行记录、考核方案、试卷审核表、空白试卷、学生考试试卷、成绩册、成绩登记表和试卷分析表等,如此多的材料让老师自顾不暇,哪还有心思搞改革、创新。
2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建议及措施
2.1 结合教师科研,加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以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为前提的,一个不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老师是不可能带领他的学生走上科研和创新之路的[4]。因此,生物化学教师,只有努力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并将科研内容引入基础生物化学实验,及时更新实验内容,在实验内容选取时,应多选用实用性强、综合性强的实验,才有可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甚至学校可以规定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综合性实验的比例不低于多少,对于综合性实验可以加大工作量的折算系数。以综合性实验增加实验的探究性,调动学生的兴趣。
2.2 增加实验经费的投入
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实践基地,实验室的建设是专业课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4]。所以,学校应逐步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仪器设备和用具的配置,保证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这样不仅有利于基础生化实验课程的建设,也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空间。
2.3 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勇于创新,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不断把自己的、他人的、世界的最新科研成果融进普通生物化学实验课中,改变过去那种“照葫芦划瓢”的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以培养学生做学问做研究为主的新模式,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中培育出学生科研创新的素质[5,6]。如:部分实验项目可以安排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准备药品及材料,并独立完成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
2.4 合理安排实验教学时间,多种渠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应保证实验室和教师的数量,尽量减少实验组学生的人数,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操作实验,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自思考的能力。打破传统的每一个实验在固定时间集中进行的设置,让实验老师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尽量参与实验全部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由被动变为主动。鼓励学生多参与实验课相关活动,如:参与实验相关的讲座、参与教师相关科研项目、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生科研项目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生物化学相关的实验,最后完成科研任务,体会实验带给学生的苦与乐,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科学的含义,让学生从心底里改变对实验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实验浓厚的兴趣,从而由衷地热爱实验[7,8]。
2.5 合理考核,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应注重实验过程的考核和综合性实验能力的考核。为了使考核更加科学合理,激发学生的积极作用,将考核方式改为综合考查学生实验能力。实验总成绩中,实验考勤占10%、预习提问占10%、实验操作占30%、实验报告占20%、期末开发性综合实验占30%。其中实验操作成绩在每次实验完成之后马上给予评定,实验报告着重考查学生的结果分析与讨论、心得体会,检查学生能否根据学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对实验结果、实验方法和技术等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开发性综合实验为选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的题目,学生自选题目,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准备药品及材料,并独立完成实验及结果分析,根据对实验的完成情况进行成绩评定。这种方法使得学生在平时实验课上严格要求自己,重视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建立一套公正、合理、科学的实验教学评估体系,包括实验人员管理与考核体系、教师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学生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课程上采取评比竞争,让教师感到有一定的压力,从而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和进取心。
3 结语
生物化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快速发展的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每时都在不断涌现,要建立能适应时展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就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生物、化学教师不断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提炼出新的教学理念,并能够积极与大众分享,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能力素质,为国家培养出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欣,赵玉红,周浩,等.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3):161-165.
[2] 李宁,陈明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15(5):227-228.
[3] 王进波,齐莉莉.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生命的化学,2016,36(3):413-416.
[4] 倪志华,周艳芬,张瑞英,等.基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生物化学实验考评体系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30-231.
[5] 吴功庆,易运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广州化工,2015,43(4):231-232.
[6] 刘慧慧,迟长凤,吕振明.开放式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7):379-380.
(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
摘 要 在对小鼠进行反复多次化疗的同时给予扶正升白膏穴位涂敷,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提示:穴敷扶正升白膏不仅能在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时使用,而且可以在化疗的同时使用,以防止白细胞下降太快或减少过多,其机制是以保护骨髓造血细胞,减轻骨髓有核细胞的损失为基础的。本法尚能减轻脾脏和胸腺的萎缩,因此可减轻化疗对免疫器官的伤害,从而为穴涂扶正升白膏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主题词 化疗反应/穴位疗法 白细胞减少/穴位疗法 胸腺/药物作用 脾/药物作用 穴位贴敷法
我们通过对化疗后白细胞下降患者和对环磷酰胺(CY)大剂量(150 mg/kg)一次腹腔注射造成白细胞减少的小鼠应用自制的扶正升白膏穴敷,均收到显著的扶正升白效果,且证明治疗机理是相近的。那么能否在化疗的同时采用穴涂扶正升白膏,以预防白细胞下降过多或减轻化疗药物对免疫器官的损伤呢?为此我们又观察了该疗法对反复多次化疗小鼠造血及免疫系统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选择及分组
选用普通级雄性昆明种(KM)小鼠,体重为20±1 g,笼养3天适应环境后,临时标记后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由高到低排序,删除两级小鼠保留24只,依据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A、B两组,每组12只,随机确定A为CY加穴敷扶正升白膏(治疗)组,B为CY对照组。
1.2 治疗处理及模型制备
(1)对各组小鼠用推子剃除背部"大椎"和脊柱两侧"膈俞"至"肾俞"处的鼠毛。
(2)按60 mg/kg的剂量于第1,3,5,7,10天对每只小鼠腹腔注射CY 1次。CY用生理盐水配制成5 mg/ml。
(3)从第1次注CY后立刻开始,每天上午8点,在A组小鼠剃毛处的"大椎"、"膈俞"、"脾俞"、"胃俞"、"肾俞"等处,涂敷扶正升白膏(人参、当归、丁香、肉桂、冰片等药物研极细末,姜汁调糊),B组在相同部位涂敷淀粉糊,下午2点将药膏擦去,连续11次。
1.3 检测指标及方法
(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各组小鼠从分组开始,每天在涂敷前,固定专人割尾静脉采血20 μl,加入0.38 ml的白细胞稀释液中,摇匀,静置3 min,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连续12次。
(2)*"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各组小鼠于第12天测白细胞分类计数。
(3)*"股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各组小鼠于第12天摘眼球放血处死后,取一根股骨用4号注射针头吸取3%醋酸溶液10 ml冲洗股骨内全部有核细胞于溶液内,继用显微镜计数全骨腔内有核细胞总数。
(4)*"骨髓细胞分类计数:各组小鼠于第12天处死后,用胸骨镊压挤出骨髓,沾一小滴鼠血清混匀,作骨髓涂片,经甲醇固定,用瑞氏染色分类计数。
(5)*"脾脏系数:第12天小鼠称重处死后,摘取脾脏,即刻称重并计算脾脏系数(脾重/体重=mg/g)。
(6)*"胸腺系数:第12天小鼠称重处死后,摘取胸腺,即刻称重并计算胸腺系数(胸腺重/体重=mg/g)。
2 结果及分析
2.1 小鼠多次化疗期间穴敷扶正升白膏对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影响(见表1)
表1数据显示,A、B两组在同一时间进行白细胞计数差异比较,治疗组白细胞下降较少,与对照组相比除第5天和第10天差异不太显著(P>0.05)外,其余各天均有显著(P
2.2 小鼠多次化疗期间穴敷扶正升白膏对外周血白细胞分类的影响(见表2)
由表2可见,治疗组与对照组白细胞分类计数经t检验,均为P>0.05,提示各类白细胞没有差异。参照正常组动物白细胞的分类,发现反复多次化疗中性粒系百分比相应增多,淋巴相对减少,治疗组仅稍优于对照组。
2.3 小鼠多次化疗期间涂敷扶正升白膏对股骨髓有核细胞总数及骨髓细胞分类的影响(见表3)
表3所示为最后一次注CY的第3天检测的数据,根据文献[1],动态的分析骨髓细胞注CY后的变化,此时骨髓细胞尚未大量增生,治疗组骨髓有核细胞较对照组多(P
2.4 小鼠多次化疗期间涂敷扶正升白膏对脾脏和胸腺系统的影响(见表4)
脾脏系数,治疗组>对照组(P
胸腺系数,同样呈现治疗组>对照组(P
3 讨论
临床上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在白细胞减少的同时,多表现为脾肾两虚、气血双亏的临床症状。我们根据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主藏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等理论,拟调理脾胃,补肾填髓,益气生血,扶正固本的治疗原则,选用脾俞、胃俞、足三里以调理脾胃,和胃止呕,使脾胃功能强健,水谷精微化源充足,气血得以补益;取肾俞温肾益肾,补骨生髓,以利精血之化生;取血会膈俞,以补血和血;取督脉与六阳经之交会穴大椎宣通诸阳经气,增强机体功能。扶正升白膏由人参、当归、丁香、肉桂、冰片等药物组成,诸药合用可达补益气血,温补脾肾,透达经络之目的。
本研究结果提示:①穴敷扶正升白膏不仅能在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时使用,而且可以在化疗的同时使用,从而起到防止化疗时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太快或减少过多的作用。②本方法的升白或减轻白细胞下降的机制是以保护骨髓造血细胞,减轻骨髓有核细胞的损失为基础的。③化疗的同时使用本法能够减轻脾脏和胸腺的萎缩,因此可以减轻化疗对免疫器官的伤害。
该结果佐证了临床研究的结论,说明穴敷扶正升白膏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患者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的治疗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