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税务机关绩效管理范文

税务机关绩效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税务机关绩效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税务机关绩效管理

第1篇:税务机关绩效管理范文

关键词:水务 绩效 考核

一、引言

福建某水务投资企业(下简称水务企业)是当地水务产业的投融资平台,主营业务为水务产业及其配套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和管理;截至到目前,共拥有多家全资子公司及控(参)项目公司。经过6年的发展,现水务已经形成了较清晰的几大主营业务板块:

(一)供水业务:独资供水公司一家,参股运营供水企业两家,已形成供水能力150万立方米/日。

(二)排水业务:已投运污水处理厂四座,在建污水处理厂两座,形成处理能力80万立方米/日。

(三)水务产业工程建设与规划咨询服务业务:可提供水务产业工程的咨询、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系统集成,系统调试运行和运营维护等全程,全方位的水务整体技术服务。

这些板块的企业业态各不相同,作为集团公司本部,对于各所属子公司(控股公司,如何建立起标准的管理和评价体系是实现集团管理的重要步骤。

二、水务集团绩效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目前,国资委对于国有企业的考核管理方法参考了《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中有关行业和规模的部分经营指标进行对标后,下达经营目标。该考核办法从经济角度衡量了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但水务集团所属的部分企业涉及重大民生领域,受政策等因素制约,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兼顾或承担部分社会责任,因此除了考察上述通用的经济指标以外,还需切实考察企业个性的运营指标、社会效益以及运转效率。对于集团下属企业不同的特点,需要考察的内容和要求也不尽相同。

三、水务集团所属企业绩效分析

(一)、水务集团绩效管理体系的内容

水务集团不仅承担了本市及周边城镇的供水服务。污水处理,承接政府战略性供水的建设及运营,同时还需不断完善自身造血功能,进行市场化的拓展,如工程建设(包含工程代建,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政府专营)等。根据水务集团营收规模和运营情况,集团下属子公司还可划分为生产经营型企业、投资管理型以及混合型企业。

(二)绩效考核的方法比选

关键绩效指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是指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指标,它是企业战略目标经过层层分解产生的具体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其目的是建立一种机制,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内部过程和活动,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力使企业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在关键绩效指标的选择中,应注意这样几个标准:

1.重要性,是指标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或岗位绩效的影响程度。如指标是否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指标是否与某个特定的业务重点相联系等等。

2.可操作性,是指标必须有明确的定义和考核方法,易于取得可靠和公正的绩效数据。如该指标是否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绩效,该指标是否可以定期衡量等等。

3.可控性,是指指标的责任主体是否可以通过有效的绩效行为影响绩效指标的实现。如指标是否在其责任主体职责范围内等。

4.关联性,是指指标之间必须是有机统一体,共同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如该指标与企业下一层的指标是否关联等等。

在对水务集团进行绩效分析时可以考虑从为经济指标、个性指标、重点工作。效能情况以及其他工作等5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经济指标:水务集团所属各企业均为独立法人,经济上独立,自收自支,在经营上可采用相对统一的经济指标作为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依据。如采用主营收入、净利润、成本费用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

个性指标:水务企业的行业形态不同,在形成经济指标的过程中,还需要采用一些过程性指标进行监控。如对于供水行业,产销差反映了生产和销售的差异,该指标越大,供水成本越高。水费回收率揭示了对于收入的完成情况,指标得数越高,收入情况越好。

重点工作:水务企业为完成政府所赋予的各项任务以及实现自身战略目标,需制定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并推进完成,因此重点工作也是反映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职责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

效能指标:水务的部分企业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服务,因此响应及时、运作高效率也是国有企业需追求的目标。效能指标按照评价的渠道还可细分为社会评价、系统内部协作评价以及集团办件情况评价。

其他指标:水务企业还需进行专项评价的内容,还包括资产管理、党风廉政等。

(三)企业绩效情况分析评价

在设置好所属企业的绩效目标后,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目标执行分析、评价及调整。针对水务集团所属子公司,每种类型选取2-3家不同业态的企业进行绩效分析。

由以上不同业态、不同类别的企业近2-3年的经营情况来看,供水企业成本在逐年增高,同时售水收入增长有限,利润不断下降。因此在绩效分析中,考察分析的重点应注意分析构成成本的各组成部分的历年变动情况。同时在分析技术指标还发现近年遏制了产销差上升的势头,但综合应收账款个性指标显示2013年12月后有下滑的趋势,说明还应加大催欠力度。同时供水企业资产规模较大,因此资产折旧所带来的成本可同口径剔除,不进入主营业务的绩效考察范围。

环保公司近年业务增长较快。主营收入及净利润大幅上升,净资产收益率远超出对标良好值及行业平均值。反映该公司近年经营状况较好,但比照净利润-成本费用利润率,在净利润增速放缓的同时成本费用利润率下降,预示企业经营成本的增长与利润不够匹配,企业经营需考虑新的利润增长点。

建设公司是一家以工程代建为主营的施工类企业。近年代建项目投资额下降较大,因此可计提的收入显著降低,同时管理成本(主要为人工支出)大幅度上升。因该公司无较大固定资产,故折旧可忽略,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现金流短缺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四)指标的KPI量化

对于企业年度计划和月度计划可因不同阶段需关注的不同指标来进行调整,但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大的指标应相应加大权重的设置以突出经营的重点。同时上述5个方面内容的指标可进一步设置二级子项以细化评价的维度。

四、总结与展望

绩效考核是一个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任何一种管理方法的应用、管理体系的建立都应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水务集团绩效考核体系综合运用过程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意历史数据的积累要发挥绩效考核结果对集团企业的信息反馈作用,需对该企业的历史经营情况进行数据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注意客观因素造成的突变,必要时可同口径分析。

(二)合理预测指标趋势

在进行绩效分析时,宜根据属地特点、政策环境等因素对经济指标的收入、成本等进行合理规划、预测,设定近期合理的利润目恕6杂诳凸垡蛩丶盎肪吃斐傻某杀驹黾印@润下降等可考虑一定期限的容忍,但应及时寻找,探索对策,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针对不同企业进行分析

充分考虑不同企业的特点,选择绩效要素。要素明确,才能有针对性地对集团内部的各个企业的实际绩效行为进行考核,判断其行为与集团所要求的目标间的拟合程度,并以此作为绩效的衡量标准与考核依据。

(四)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绩效工作标准

要使考核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必须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计划、实施、考核、考核结果的反馈及考核结果的处理和应用。

(五)注重绩效考评反馈

考核中,要保证考评部门与被考评企业的充分接触,及时告知考评建议;在适当的时候,对绩效较差的企业提出风险提示。

第2篇:税务机关绩效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我国企业要从维护自身整体、长远利益出发,摒弃避税、偷逃税等短期行为,转而进行科学的国际税务筹划,即利用国际税法规则,通过对自身的筹资、投资和营运等生产经营活动事先进行适当的安排和运筹,使企业既依法纳税,又能充分享有国际税法所规定的权利和优惠政策,以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国际税务筹划的客观基础

企业要进行国际税务筹划,首先要对各国的税制有较深认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税收差别是由税收管辖权、税率、课税对象、计税基础、税收优惠政策等几个方面组成的:

1.税收管辖权上的差别。各国税制上的税收管辖权主要有三种类型:居民管辖、公民管辖和所得来源管辖。各个国家或地区一般是根据自身的政治、经济情况和法律传统,选择及行使税收管辖权,其中多数国家是同时行使居民管辖权和所得来源管辖权的。由于各国家行使不同的税收管辖权,从而为国际税务筹划创造了机会。

2.税率上的差别。税率差别是指不同的国家,对于相同数量的应税收入或应税金额课以不同的税率。企业可以选择综合税率较低的国家来投资,也可以将税率高的国家所属机构的利润转移到税率低的国家。

3.课税对象和计税基础的差别。不同的国家税种的课税对象可能不同,不同国家对于每一课税对象所规定的范围和内容也可能不同,因此计税基础也会存在差异。企业可以利用不同的税收处理进行税务筹划。

4.税收优惠的差别。许多国家为了吸引外国投资,对于国外投资者在征税上给予实行各种不同形式的优惠。如减免税、各种纳税扣除等。一国的税收优惠政策是跨国纳税人税务筹划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上述的分析可见,国际税务筹划的基础就是各国税制的差异。企业只有在全面掌握有关国家税收法规及其具体税制的基础上,兼考虑一些其它客观因素,才有可能制定出正确的税务筹划方案。

二、国际税务筹划的具体方法

依据国际税务筹划的基础和其它相关因素,可以大略总结出国际税务筹划的具体途径如下:

1.税收管辖权规避。企业应尽量避免同一个行使居民管辖或公民管辖的国家发生人身法律关系,或尽量避免同一个行使所得来源管辖权的国家发生联系。许多国家对企业的“常设机构”的利润是课税的,因此在短期跨国经营活动中,尽量不要成为东道国的“常设机构”,则可避免向东道国纳税。这种规避可以通过控制短期经营的时间或是通过改变在东道国机构的性质来实现。

2.利用税率差别。由于不同国家规定的税率存在差别,在进行国际税务筹划时,企业可以选择综合税率较低的国家来投资,也可以将税率高的国家所属机构的利润转移到税率低的国家。据统计,美国跨国公司持有资产总额25%部分分布在那些公司所得税率低于20%的国家或地区,在这些国家资产收益率普遍较高。

通常实践中转移应税收入的方法有几种:(1)企业可以利用信托方式转移财产。如果一个国家的所得税税率较高,该国企业就可以以全权信托的方式把自己的财产委托给设在境外的避税地的信托机构代为管理,通过创立这种国外信托,财产所有人以及信托的受益人就可以彻底摆脱就这笔财产所得向本国政府纳税的义务。同时,由于信托财产是委托避税地信托机构管理的,当地政府对信托财产所得一般也不征收或征收很少的所得税。(2)企业也可以通过向低税率国关联企业转移利润的方法利用转让定价手段在公司集团内部转移利润,使公司集团的利润尽可能多地在低税国关联企业中实现。实践中跨国公司在税务筹划中这种方法最为常见。

(3)通过组建内部保险公司来转移利润。具体做法是,在一个无税或低税的国家建立内部保险公司,然后母公司和子公司以支付保险费的方式把利润大量转出居住国,使公司集团的一部分利润长期滞留在避税地的内部保险公司账上。内部保险公司在当地不用该笔利润纳税,而这笔利润由于不汇回母公司,公司居住国也不对其课税。

3.在税务筹划中注意课税对象和计税基础的差别。在税务筹划中,要注意考虑所选择投资地的税种主要是所得税,根据投资地在存货计价与成本核算、固定资产折旧、各类准备基金的提取等方面税制规定的不同来进行筹划。

4.筹划时考虑税收优惠政策。利用税收优惠是税务筹划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国与国之间签订的国际税收协定中一般都有互相向对方国家的居民提供所得税尤其是预提所得税的优惠条款。在国际税务筹划时,在考虑税收优惠时,要注意税收优惠往往是在经济不发达、劳动力素质低的地区力度更大。所以不能只考虑税收优惠,忽略该地区基础设施制度落后所导致的高成本负担及政治和经营风险。

三、我国企业国际税务筹划对策

1.我国企业国际税务筹划现状。我国大部分企业税务筹划意识缺乏。我国企业的领导由于欠缺财务、税收知识,因此当提及减少纳税成本时,往往使用偷逃税款、找税务人员等方法,而不是通过自身的税务筹划合理合法地节税。而企业的财务人员也因而不能利用税收知识和会计水平为企业做税务筹划。同时,税务筹划主体在我国企业中,至今还不甚明确。会计人员只关注会计核算、会计报表,不关心税收成本比较及相关决策;而管理人员则认为税收筹划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这样就形成了税务筹划工作无人负责的情况。

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我国企业对于国际税务筹划的迫切需求。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的国际贸易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仅是出口事业蓬勃兴盛,跨国经营事业也必将取得更加令人瞩目的发展。因而我国企业必须提高国际税务筹划的水平,以适应自身发展的需求。

第3篇:税务机关绩效管理范文

关键词:物业管理 服务 以人为本 安全 效能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c)-0245-01

近年来,驻京某机关小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服务完善、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现代小区为目标,以规范化管理为手段,扎实工作、锐意进取,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1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办公生活条件

在物业管理服务工作中,他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在创建优美小区环境、改善办公生活条件上下功夫。

因地制宜,持续创建优美小区环境。绿化美化是小区面貌的最直观体现。以往由于小区建设时间较早,绿化整体规划工作相对滞后,导致植物季相不够分明,色相不够丰富,搭配不够合理。为有效改善小区绿化环境,他们根据小区总体规划布局,邀请北京市园林局专家,对小区绿化进行了规划设计。通过几年努力,他们在办公区中心广场建成了象征机关文化的绿化景观,在南侧小花园铺设了由奇趣山石和迎春、碧桃、木槿等植物点缀的林荫小道,在生活区主路两边和楼前屋后栽种了银杏、玉兰、桧柏、黄杨等花草树木,整个小区绿化层次分明、色相丰富,置身其中,令人赏心悦目。

主动作为,积极改善机关办公条件。由于机关办公大楼使用年限较长,部分设施设备陈旧老化,影响了正常使用。他们主动对破损的办公桌椅、门窗、吊顶、灯具、洁具进行维修,及时对部分办公场所及开水间、盥洗室等公共场所进行粉刷改造。经过维修改造,旧家具焕发出新活力,旧房屋换上了新面貌,不但美化了办公环境,而且也节约了更新办公家具的经费,得到了机关干部的普遍好评。

面向居民,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他们十分注重提高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积极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小区食堂,使用年限较长,部分供电线路、给排水管线老化;小区路面破损、坑洼不平,雨季易形成积水,不便出行等问题。对此,他们积极请示汇报,多方筹措经费,及时进行维修改造。改造后的食堂炊事灶具齐全、就餐环境优雅舒适;小区道路整修一新,出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 坚持多措并举,紧盯重点环节,切实打牢物业管理基础

近年来,他们坚持把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狠抓安全防事故工作,作为小区物业管理的重点环节。

健全制度,确保物业管理规范有序。为使制度具体到每个工作岗位、每个工作班组、每项奖惩规定,做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他们先后制定了《小区管理规定》、《物业管理服务规范》、《维修人员工作守则》等10余项规章制度,并印刷成册,发放到员工手中,增强了各级各类人员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使物业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轨道。

增强素质,提供物业服务管理人才支撑。针对员工渴望成才、学习热情高的实际,他们积极为员工学习成长提供有利条件,定期开展“一专多能”培训和专业技能学习。通过培训学习,许多员工成了既懂锅炉操作、维护,又懂基础电工,还会木工修理的“小能人”,培养出了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班组长骨干,打牢了物业管理的人才基础。

狠抓落实,把牢物业管理安全底线。瞄准物业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人员,抓预防、抓经常,确保了安全防事故工作在时间上不间断,要素上不减少,人员上无“死角”,范围上无“盲区”。严格按照《小区安全管理规定》,狠抓小区消防安全不放松,每年都与小区单位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定期检查小区内消防设施的完好情况;每逢重大节日和重要时期,提前对办公楼、地下室等重要场所及小区水、暖、电、气、锅炉、消防等设施设备进行综合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了小区安全。

3 坚持转变观念,优化方式方法,努力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效能

多方借力,拓宽保障渠道。他们按照“精心筹划,规范运作,合力解难”的工作思路,在小区供暖、消防、电梯维护、绿化、保洁、垃圾清运、化粪池及污水管线清理等方面依托专业力量,经济效益和服务保障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

积极主动,提供优质服务。针对维修工作时间紧、要求高的特点,他们采取服务和主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设立了24小时值班室。维修工接到住户电话后,在5~10分钟内赶到维修现场,并自备鞋套,迅速为住户解决问题,做到小修马上办,大修不过夜。定期对小区内的公共设施进行巡检,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前主动走访住户,向住户发放征求意见信和需要服务通知单,及时了解住户的需求,把服务工作想在前、做在前,为广大住户提供了优质便捷的服务。

积极引导,倡导节能理念。为推动资源节约活动深入开展,他们通过板报、橱窗、宣传栏等形式,大力进行节能减排知识宣传,积极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利用入户维修的时机,向大家推荐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小区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处理、定点存放,避免发生乱扔、乱倒、乱堆白色污染物及其它废弃物的现象。通过不懈努力,不仅使资源节约理念深入人心,而且使广大住户养成了讲卫生促环保的良好生活习惯。

加强协调,健全沟通机制。驻小区单位较多,住户情况复杂,物业管理服务工作需综合考虑各方面需求。对此,他们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促进和谐小区建设。在涉及小区建设管理等重要事项上,他们召集驻小区有关单位和相关人员召开协调会,积极征求各方意见,共同协商措施办法,较好地解决了小区内房屋维修、消防安全、环境卫生、车辆停放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林广志,甘元薪.物业管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12.

[2] 史柏年,郭伟和.社区治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6.

[3] 谢凯.小区物业管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1.

[4] 张作祥.物业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

第4篇:税务机关绩效管理范文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 提高经济效益 增加处理水量 稳定进水水量 稳定进水水质 优化工艺 过程管理

前言:

采用CASS工艺。众所周知,此工艺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以下简称:SBR工艺)的一种改进版。与传统的SBR工艺相比,CASS工艺最大的特点在于增加了一个生物选择区,使系统选择出良好的絮凝性生物,尤其是能节省脱氮、除磷系统的经营费用。同时,该工艺可根据进水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出水水质的相关要求灵活调整运行周期和曝气时间,在生化池中设置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气区,可形成厌氧、缺氧和好氧交替运行状态,实现脱氮除磷的功能,运转灵活,操作简单,运行可靠,便于管理,能有效防止污泥膨胀,适应水量变化和水质变化的能力较强。该工艺能灵活调整运行时间,优化工艺参数以及节能降耗,能更好地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本人将结合在A污水处理厂的几年工作经验与体会对“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管理――增加处理水量进行有意义的浅谈。

正文:

“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管理,即在保证出水水质持续稳定达标的前提下,尽量增加处理水量、稳定运行工艺并不断优化工艺参数,降低吨水电耗以及气水比,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运行成本,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目的的一系列过程管理。就污水处理厂的经济效益而言,其根本做法就是增加处理水费的收入,因此可以通过增加处理水量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依据A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况,我将展开如下探讨:

一、欲提高经济效益 需要增加处理水量 可通过稳定进水水量 使提升泵房液位显示进水水量充足 确保生化系统尽可能超负荷运行

泵房液位较低时,不足以满足该厂的处理需要,处理水量无法达到满负荷运行,经济效益不明显。反之,当提升泵房液位充足时,该厂能够超负荷运行,能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欲提高经济效益,需要稳定进水水量,使提升泵房液位显示进水水量充足,以确保生化系统超负荷运行。

二、欲提高经济效益 需要增加处理水量 可通过稳定进水水质 尽可能做到减少曝气时间 增加运行周期数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A镇的工业迅速发展,部分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部分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还不够健全,因此排入A厂提升泵站的进水浓度不稳定,甚至有时候会超过A厂设计进水水质的某些指标。为保证A厂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的标准排放,该厂必须降低污泥负荷,延长曝气时间,增加气水比,减少运行周期,减少处理水量,故经济效益不明显。

x

因此,如果进水水质超出设计标准,需要降低污泥负荷,延长曝气时间,减少处理水量,减少运行周期数,且吨水电耗较高,气水比较高;反之,如果进水水质低于设计标准,可适当地提高污泥负荷,缩短曝气时间,增加处理水量,增加运行周期数,吨水电耗相应地降低,气水比也降低。所以欲提高经济效益,需要稳定进水水质,尽可能做到减少曝气时间,增加运行周期数,继而增加处理水量。

三、欲提高经济效益 需要增加处理水量 可通过优化工艺过程管理 缩短沉淀时间 增加运行周期数

由于A污水处理厂是CASS工艺,其特点是“进水、曝气、沉淀、滗水”均在同一个生化池中完成。目前该厂的单池沉淀时间为60分钟。如果能进一步优化工艺过程管理,缩短沉淀时间,增加运行周期数,这样就可以多处理水量。

经过查阅每天的化验室数据,各生化池的SV30平均是30%,即生化池在曝气结束后,沉淀30分钟,其生化池的污泥可沉降至生化池的

四、欲提高经济效益 需要增加处理水量 可通过提高运行人员的积极性 使每一位运行人员时刻以保证水质以及积极处理水量为行动指南

21世纪就是人才的世纪,人才将成为制约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我作为一线管理人员,深深领会到“一个企业把人选好了,领导就省心”。因此,要充分提高运行人员的积极性,培养高素质、高责任心的上岗人员,以岗带面,一岗多能,时刻以保证水质以及增加水量为行动指南,努力增加全厂的经济效益。

本文结合在A污水处理厂的工作经验与体会对“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管理――增加处理水量”进行了实际性的分析。提出了该厂在保证出水水质的前提下,通过稳定进水水量、稳定进水水质、优化工艺过程管理、提高运行人员的积极性等方面的过程管理来增加处理水量,进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堂镇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工程编号:06-019-06-Y,2006年8月;

[2]常杪,林挺.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BOT项目建设现状分析[J].环境经济,2006;

[3]邹新,史晓燕,李秀峰等.城镇污水处理模式探讨和建议[J]. 环境科学,2010,28(3):341-343;

[4]周雹,谭振江.中、小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优选工艺[J].中国给水排水,2000年第 10期;

第5篇:税务机关绩效管理范文

(广东省财政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摘要:行政事业性资产绩效与政府公共服务质量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两者统一于手段与目的的辩证关系。现实中,行政事业性资产规模扩张迅速,但资产管理缺乏绩效导向,与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相脱节,重用轻管、损失浪费等问题凸显。本文认为提高行政事业性资产运行效率,必须创新资产管理评价标准,将资产绩效与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质量相联系,以资产绩效管理为手段,才能有效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关键词 :行政事业性资产;资产绩效管理;公共服务质量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公益性、公共性、非经营性和非营利性等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性资产规模扩张迅速,但资产使用与管理效率却未同步跟上,重用轻管、效率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尽管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强化资产管理力度,但因资产评价标准不科学,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资产效率不高、配置苦乐不均等现象并未得到明显改观。未来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须改变评价标准和方法,以资产绩效管理为手段,达到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目的,推动服务性政府建设。

一、行政事业性资产绩效取决于资产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质量

我国目前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评价参照企业资产的评价模式,主要考虑资产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等指标,由于偏离行政事业性资产的性质和目标,资产评价管理不科学,无法反映真正的资产绩效,无法发挥提高行政事业性资产效率的作用。

1.资产绩效是使用资产提供服务的结果表现

绩效实际是某种行为实现的结果表现程度,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类实践行为的结果度量,是产生了真实效用的实践活动成果,具备实效性。绩效评价是一种对于实践活动结果的价值评判,有正负大小之分,体现出一种时序或阶段上的比较。行政事业性资产绩效是行政事业单位这个主体管理与使用资产动态的过程与利用资产提供服务后的效果。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决定其必须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和手段。因此,行政事业性资产绩效须以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资产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行为结果进行度量。

2.行政事业性资产绩效决定于使用资产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质量高低

资产绩效与社会服务呈正相关关系,资产绩效高,资产能够得到有效使用,则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服务。无论是金融资产、实物资产还是无形资产,行政事业性资产并不依靠其产生的净现金流入,而是取决于其提供社会服务的能力。一旦行政事业性资产丧失了提供公共服务的潜力,也就偏离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特质,就需退出行政事业性资产的行列,所以保证和延长行政事业性资产服务能力,最大限度发挥资产的服务潜力正是资产绩效的标志和目的。

资产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社会服务绩效,社会服务绩效是本,资产绩效是末,做好资产绩效管理,以资产为载体的社会服务绩效自然能体现出来。资产绩效管理本质上是一项管理制度,是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将责任内化的制度。强调资产绩效也是为了推动资产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满足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从财政的角度看,资产绩效是公共财政的一部分,与资金绩效、资源绩效紧密联系,共同推动财政绩效的提升。

二、推行资产绩效管理是推动责任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现实需要

推行资产绩效管理不仅仅是一项管理技术的运用,更是一项管理制度的创新,这项新的管理制度对于推动政府转型、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效率意义重大。

1.有利于提高社会服务效率,推动责任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在财政支出中,一部分以流量资金形式直接用于社会领域的建设支出,还有一部分以存量形式化为了行政事业性资产,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过去,由于缺乏资产绩效管理,资产占有多少与提供公共服务质量之间缺乏约束性的考核,各单位极力争取和持有更多资产。对事业单位来说,尤其是医疗卫生和学校,配置资产的多寡和先进水平是影响公共教育均等化和医疗卫生均等化的重要因素。加强对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提升资产绩效,有利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责任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如广东省佛山市某区一个镇级医院,2010年度申请250万元,用于购置DR、全自动血凝仪、血细胞和数字胃肠机等设备,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技术能力。但购人高标准设备后,使用新设备的检查费标准大幅提高。从经济收益看,资产效益确实明显增长,但该镇居民并没有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公共医疗服务,反而加剧了“看病贵”问题。如推行资产绩效管理,将资产绩效与公共医疗服务质量相联系,该镇医院就会充分考虑设备价格、性能与居民公共医疗服务需求满足之间的关系,在不显著增加居民看病费用基础上提供更好的公共医疗服务。

2.有利于发挥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由要我绩效到我要绩效的转变

在现有资产配置和管理制度下,一个单位能够配置的资产取决于其能够争取到的预算指标,资产持有与资产使用的结果没有必然联系,资产的效率效益考核也是就资产论资产,通过资产的财务指标、创造的收益等进行衡量。因此,多配置资产、多占有资产并不会带来任何责任和压力。于是各单位在资产配置时极力多争取指标,配置后加强管理和提升利用率不存在丝毫压力和动力,造成资产闲置、浪费严重。甚至一些事业单位多配资产或高标准配置资产,不仅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反而成为单位谋取不当利益的渠道和工具。

3.有利于倒逼行政事业单位提高资金使用缋效,破解财力切割固化难题

在预算分配和管理中,正因为多占用财政资金资源没有额外的付出和成本,反倒是能够带来更多的部门利益。因此,一些部门单位通过对资产的多配置多占用来切割和固化本已有限的财政资金。通过推行资产绩效管理,使资产绩效与资产运行目标一致,就能打破财政分配过程中固化的利益链条,强化行政事业单位持有资产的责任,打破既有通过资产配置获取部门利益的格局,改变传统资产监管碎片化、软弱化的状况。如珠三角某市城区环卫局申请预算1146万元,用于购买垃圾运输车辆及垃圾箱、垃圾房等,从设备购置看,性能先进,价格不菲,但预算粗糙,没有对垃圾箱、垃圾房的配置进行规划,投入虽大,但垃圾处理能力并未得到明显提升,如推行资产绩效管理,将垃圾设备投入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相挂钩,就能强化环卫部门的工作职责,该区大量的财政投入就能让辖区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公共卫生服务。

三、资产绩效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资产规模扩张迅速,增值收益数量不清,管理较弱

截至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总资产已超过12万亿元,因资产处置和出租出借等活动,每年资产增值收益不菲。但因缺乏规范行政事业性资产增值收益的制度机制,资产存量和增值收益并没有带来社会服务的提升。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缺乏管理意识,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规范不足,资产长期挂账、账实不符等现象较为普遍,资产管理水平和资产绩效较低。

2.资产配置苦乐不均,产生的马太效应影响社会服务均等化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地区、级次、部门、单位之间的差异,资产配置水平差距较大,人均资产相差悬殊,单位之间苦乐不均。例如某市政府的一个单位共7人,人均占用办公用房面积达324平方米;除办公用房外,还有闲置房产227平方米,经营出租房产面积185平方米,每年经营收益达几十万元。行政事业性资产配置不均,资产缺乏约束,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互相攀比,盲目扩大资产规模,重复购置或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性能,超编、超标配置使用资产。既耗费大量财政资金,又降低了资产的实际利用率,影响社会服务质量。以体育场馆资产管理为例,很多地方都新建不少大型体育场馆,但大赛过后,基本闲置,虽然有些地方也利用场馆举办商业性活动,但收入归行政事业单位所有,且收支缺乏透明性,容易形成资产流失。反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各地老百姓的健身需求很大,但运动场地却极为短缺。从资产绩效角度看,公共体育场馆严重浪费,资产绩效不高,影响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

3.资产监管碎片化、软弱化,事后监管为主

在资产监管方面,由于行政事业性资产是一种委托关系,对其监督管理实际上是由财政部门监管各单位,各个单位监管其下属机构资产的格局,这种资产监管格局往往呈现软弱化、运动化特征,财政部门监管不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情况,而上级主管部门与下属单位利益共占的思维,也使得对下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监管乏力。由于主管部门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对资产的监管较为粗放。资产使用部门(各行政事业单位)无偿取得资产使用权,成为资产寻租的最大受益者,由于资产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加上资产使用与资产评估不科学,无法对资产的使用、收益、分配给出准确界定,更无法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资产收益实现合理分配。

4.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间接导致资产流失

由于我国对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采取的是分级管理制度,无法实现资产跨地区、跨部门和跨单位共享,资产利用率不高现象较为普遍。例如对某中央行政单位房产使用状况调查显示,被调查的106个在京行政单位拥有的2056.6万平方米产权房产中,有0.4%的房产处于闲置状态,面积达9.1万平方米。资产利用率低,使得部门资产处于闲置状态。在资产使用环节,一些单位管理不善,损坏和丢失现象时有发生;在资产处置环节,资产流失的渠道更为复杂,存在低价出售、无偿出借、无偿担保等问题,资产流失屡见不鲜。

四、以资产绩效管理制度实现资产绩效内化,推动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随着公共财政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以及社会公众对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绩效的关注度上升,在已经深入开展的财政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基础上,推动资产绩效管理已经是大势所趋。通过推进资产绩效管理,使资产绩效内化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行为,从而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既是推动政府转型,也是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

1.建立和健全资产绩效管理与使用规章制度,从制度上完善与规范资产的使用效率

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与使用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约束资产管理与使用绩效。一是细分资产类别,并对不同类别资产管理与使用设定具体的绩效目标。可以参照英国审计委员会行政事业性资产分类标准:一类是直接服务资产。主要是直接提供特定服务的资产,如学校、火葬场等。第二类是出租资产,有关机构可以作为投资进入公开市场交易并获得商业回报,包括支持经济、社会活动的资产,如就业市场、社区服务站等。第三类是闲置资产,包括各类与公共服务发展及满足公共需求无关的资产。基于上述分类,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与使用资产过程中,对未列入行政办公之用的公建物业实行社会管理;对公益性物业实行部门管理;对纯粹行政办公用的物业授权各行政部门使用和管理;对空置物业通过拍卖、租赁、抵押等方式进行运营,实行资本化管理,从而实现资产的高效再配置。二是建立财政资金、资产和资源的联动机制,设定综合的绩效要求。行政事业性单位有时是资金、资产和资源同时使用,完成某项任务,如果单一考核资产绩效并不全面,要对资产、资金和资源共同运行产生的结果进行综合考察,加权三者的使用效率。因此,需建立资金、资源和资产三者联动机制的绩效考核规定,更好地反映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有效服务的情况。三是对政府采购的无形资产要单列制度。如购买软件的管理与使用,由于无形资产很容易出现复制行为,保护无形资产所有人权利就成为资产管理和使用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2.构建资产绩效的社会服务评价体系,由资产使用者公开评价资产绩效

一是资产安全性评价指标。行政事业性资产公共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和社会服务性,使得其安全性、完整性更为重要。资产安全包括公共资金投入使用的安全和最终形成资产的安全,资产完整则包括投入资产不被挪用不被流失。资产只有安全使用,才能保证资产完整和不被流失。资产完整也就产生安全,二者相辅相成。资产的安全性指标是反映资产是否流失、资产绩效大小的基础指标,通过这类指标可以评价资产占有使用单位是否维护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是资产采购质量评价指标。资产采购质量状况是指公共资产的可用性、资产结构布局的科学性以及不同资产的配套性。高质量的资产是公共部门高效率的前提,也是资产优化配置与使用的保证。优质的资产应该具备以下特征:①具有完整的使用价值,能独立发挥其使用功能,这是优质资产的基础;②实物资产的新旧程度;③各类资产结构优化,科学配置。如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之间的结构优化,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之间的结构优化,直接用于公共管理、公共事业的资产和间接由公共部门占用的辅助、福利等资产之间的优化等。

三是资产使用效率评价指标。行政事业部门资产运行效率是绩效考核的核心内容之一,它重点考核资产在管理和公共事业发展中的利用是否有效率。包括:①资产在用与闲置情况。“重占有轻使用”的情况在公共部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形成后长期闲置,或基本处于闲置不用的状况,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非常普遍。②单项资产利用率。单项资产利用率是最能详尽说明公共部门资产利用效率的指标。在实际操作时,可以通过抽样抽查的方式予以考核。③资产共享情况。为了消除不同公共部门资产购置上的重复,应该鼓励公共部门之间共享资源,特别是大型设备的使用。

3.实行资产使用与管理者责任追究机制

通过资产绩效管理制度引入专家智能对资产使用绩效进行科学评价,专家在资产绩效管理中不是评价资产本身情况,而是评价行政事业单位占有资产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之间的配比关系,并查找这些单位在资产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以及改进措施有没有到位,从管理的改进态度和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综合评价资产绩效,通过提高资产管理水平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同时,建立资产绩效问责制度,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对资产绩效差、社会服务水平低的行政事业单位,按照问责制度规定进行责任评价,并执行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将资产绩效评价结果与资产配置和调剂有机结合,通过资产绩效管理制度,落实行政事业性资产使用责任,从源头上减少其多配多占资产的利益冲动,从而提升资产绩效和社会公共服务质量。

4.全面建立资产管理与使用的信息化记录,全程监控部分行政事业资产的收入上缴

第6篇:税务机关绩效管理范文

关键词:内部财务 企业经济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控制目标,不过关于财务控制则是遵循固有方式与程序,从而促使企业及内部机构与人员更好地进行财务预算,并实现财务预算最终目的。企业可持续发展与财务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只有具备更高的财务管理水平,才可以充分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一、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概论及必要性

(一)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概论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财产所有权及经营权两者是分开的,企业所有者及经营者所追求的目标往往不大一致,经营者总是会为了去追求切身利益而使用各类手段,从而损害了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国内企业现阶段财务管理状况方面,应该持续扩展企业财务管理实践工作,充分提升国内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以便于有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财务活动涉及了企业运营各个方面,企业的各个部门及资金可以说都会存在关系,各个部门均是需要接受财务管理部门指导以及监督与约束,以便于提升资金的合理化应用,提升资金使用率。所以财务管理实践工作的持续强化能够充分确保投资人员利益及经济效益提升。

(二)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发展至一定程度时,进行内部财务管理水平提升能够促使生产运营成本获得合理控制,更能够促使企业总体经济效益得到有效评估及规划。稳定且成熟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能够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内企业在经营中,务必要使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并借鉴一些较为健全完善的机制来改革与深化内部财务管理模式,在实行过程中持续修订且健全。并且,实行科学有效的财务决策管理机制,以便于对财务相关状况实行模式化管理,不断强化市场调研及科学编制企业短时间内或者是中长期财务规划,这些策略均可以合理提升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成效。

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现状

(一)内部财务管理控制意识较弱

受到以往传统式理论的影响,诸多企业经营者认为会计系统只是信息系统,财务控制也只是财务信息提供于企业的目的。有些企业尽管认识到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及控制的重要性,但是却未能在具体化工作中得到落实,再加上设置财务人员岗位时往往不重视科学合理性,致使很多基层单位财务机构并未达到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这样就不能充分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二)规章制度松懈及控制力缺失

国家关于财务会计方面有着相应法规制度的约束,企业也因此设置了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各类规章制度,但是往往是在这些规章执行中不能实现所预期的成果。有些企业实行财务管理及控制时不依据相关制度规章进行各个环节控制,或者是根本就没有控制策略,都会制约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水平提升,更是阻碍着企业可持续发展进程。

(三)财务信息沟通阻塞

企业各类活动均关系着各类沟通及信息,诸多企业仅仅设置了会计部门,根本没有财务管理部门,甚至有些负责人往往认为会计及财务相同,投资应该是会计部门应该负责的,会计部门承担着筹资及分配收益等业务,不重视相关业务使用不同方式,而且存在较大时间跨度,盲目一起管理不仅仅是导致企业财务信息质量降低,更是会导致财务管理强度不够或者有时给财务负责人员提供可乘之机,从而出现一些虚假会计信息,不能全方位地展开企业内部财务控制。

(四)内部财务监控系统不健全

关于内部审计方面并未有较为健全的制度,内部审计人员选择审计对象时往往会有着较强的主观意愿,从而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这也就制约了财务控制发展及完善,阻碍着企业全方位落实财务控制制度。并且,没有健全的业绩考核体制,很多时候都是对企业的负责人当年效益展开一定程度的考核,这样极易出现企业所属单位不重视长远利益,从而形成了短时间经营行为或者是出现极不准确的业绩考核标准,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强化内部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策略

(一)转变财务管理理念

企业内部不能持续使用旧思想及老套路,不能总是停留在事后财务核算,这样会严重阻碍企业可持续发展。所以务必要合理转变财务管理理念,经过正确核算来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监督及决策功能,规范化控制企业各类经营行为,通过科学财务分析及结合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所以应注重内部财务管理,并树立科学市场观念、用财务管理有效促进企业管理及利润观念,能够准确地预测市场财务状况,从各个细节处控制利润。

(二)健全财务管理机制

企业应该依据自身具体情况来编制较为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充分明确财务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和职责分工等方面,以便于确保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展开。财务管理机制能够提供较好的会计方式及业务程序和监控策略,对企业各类经营活动展开全方位监控,能够充分规范企业管理及错差防弊,以便于充分提升财务管理目标实现速度。财务管理机制是企业制度的关键构成,不断健全与创新有利于企业综合素质提升,以便于提高企业总体效益。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企业应该充分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以便于有效提升企业资金实力,有助于企业营销扩大。落实应收账款管理可以充分降低坏账损失和应收账款管理成本,这样合理提升了应收账款投资效益。财务管理应该合理强化及业务部门间充分沟通协作,依据企业自身情况编制科学合理的信息政策,从而有效加强企业资金结算及回收,并且严格利息制约方式,提升回收款力度。

(四)注重企业资源管理

从当下的具体情况来讲,资金应用一般是集中于采购方面,充分提升资金分配及运用效率,以便于合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关于采购环节资金的合理分配,也就是在购买一些生产所需设备装置及材料时,价格的高低会直接关系着成本高低,若是采购成本较高就会出现生产成本提升,最终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并且,企业资金分配也还关乎合作方资源应用及职员管理,这些都是与资金息息相关。

(五)建立完善的财务监控体系

企业应该构建完善的内部财务监控体系,对于企业的资产及债务和现金回流及投资回收等相关方面展开严格管理及监督,有效管理担保及信用证开证额度,从而充分降低企业负债现象。企业财务部门务必要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并编制各类财务制度来强化各个级别检查力度,经过强化财务核算程序及相关内容,充分健全完善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运营管理中内部财务管理才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财务管理属于经济类管理工作,负责企业各类财务活动组织,并且对财务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处理。企业管理务必要紧抓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充分处理企业中财务管理等方面问题,以便于有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徐颖婷.浅析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J].中国集体经济,2015(3).

[2] 郭西文.探讨如何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时代金融,2015(20).

第7篇:税务机关绩效管理范文

摘 要 纳税筹划是我国财税领域的新型管理手段,不断被推广与应用于广大企事业单位中,尤其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出良好的筹划效果。中小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时,应该充分认识会计政策与纳税筹划之间的关系,进而制定出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和详细的经营策略。通过对会计政策科学合理地分析,能够提出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纳税筹划措施。本文就这一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会计政策 纳税筹划

所谓纳税筹划,就是企事业单位在遵循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在纳税过程中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来获得一定节税收益的企业财务管理方法。在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形势下,纳税筹划正逐步成为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政策与纳税筹划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会计实务具备的多样性,经合理确定会计政策之后,能够为纳税筹划带来足够的实施空间。中小企业应按照自身的经营特点以及业务内容,加强对会计政策与纳税筹划关系的认识,为企业带来一定的节税收益,从而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

一、中小企业在制定会计政策中纳税筹划的现实意义

(一)纳税筹划的目的

纳税筹划不同于偷税、漏税。而是以税法为依据,做出缴纳税负最低的选择。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主要纳税人的中小企业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必然努力寻求可以降低成本的各种措施,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纳税筹划的目的在于减少纳税成本,谋求最大的税收利益。

(二)会计政策对企业经营利益的影响

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对企业各项行为有着规范行为,会计系统所具备的意义就不只局限于财务信息的记录与传递方面,制定并贯彻不同的会计政策都会对企业经营效益的体现产生深远的影响。会计政策是企业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中应该坚持的经济原则以及对会计事务的处理策略。在当前国内实施的会计政策中,有些是企事业单位必须坚持的,并未受到纳税筹划的影响,例如会计期间的划分、记账货币、会计报告内容以及格式等;还有些为可选择的,如存货计价方法、收益、费用确认方法等。对于企业会计政策的制定,应该在会计法规强大指引作用下,有效结合中小企业具体状况,合理确定可适当体现企业财务情形和经营效益的特定会计原则、方法以及程序,这样就完成了会计政策的制定过程。

(三)认识会计政策与纳税筹划关系对中小企业的必要性

因为中小企业会计实务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所以在会计政策制定过程中就为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和实施的空间。还有,在我国税收法律法规体系还未完善的形势下,中小企业就可坚持追求税后收益最大化的纳税筹划原则,来进行会计政策制定。为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分析并认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政策与纳税筹划的关系。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政策与纳税筹划关系的研究

(一)一同受制于成本效益的原则

会计政策应该包含相关处理业务成本和信息引发的收益;纳税筹划也会将筹划所需费用(方案设计费用、学习与培训费用等)与贯彻纳税筹划方案得到收益进行对比,进而分析中小企业的成本效益。

(二)整体目标的一致性

会计政策的制定目的就是能够让中小企业更能够科学而客观地体现其财务情况、资金流动、经营效益等,加大信息相关性,有利于发挥在发展方向的决策,最终达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纳税筹划在坚持节税效益最大化与遵循国家调控政策的基础上,最终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由此可见,二者在整体任务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三)会计政策的选择是进行纳税筹划的有效措施之一

在中小企业会计政策有关内容中,对税收约束方式通常包含以下方面:凭借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可以完成递延纳税的目的,从而体现出资金的时间价值;降低中小企业的纳税所得资金,以此获得一定的节税效益;能够得到国家税收政策的优惠,最终实现税后效益的最大化。在进行纳税筹划过程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会计方法有存货计价法、阶段投资核算法、成本费用摊销法等。

(四)纳税筹划是会计政策经济效果的体现

以现象而言,会计政策应属于会计技术领域,而实质上它具有体现经济效果的特征。这个效果就是不同的会计政策将会对中小企业经济效益带来不同的影响作用,还应包含对纳税筹划工作以及投资方向的影响作用。

(五)会计政策的选择结果直接关系着中小企业纳税筹划

就宏观层面而言,会计能够发挥反应企业财务信息状况以及控制财务管理的功能,因而会计政策的选择结果将会生成具有差异性的财务报告,体现出不同的经济事实,这些就会对我国的宏观政策以及税收政策造成影响;关于微观层面,中小企业的纳税筹划往往会受到自身会计业务的制约,其制定的税务政策与相关调整措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以往遵循会计政策的影响。

(六)二者共同影响中小企业的财务决策

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政策与纳税筹划能够对财务决策造成影响,应用某些会计处理措施,能够为企业决策指明方向。为更好地进行纳税筹划,中小企业可以来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向,借以获得纳税政策的优惠与支持。

(七)二者是同一个动态过程

就会计政策而言,不管是在初始制定方面,还是随环境因素改变而应用全新会计政策,都动态地体现了其变更过程;纳税筹划也往往在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下,进行不断革新,来适应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

三、中小企业在应用会计政策开展纳税筹划应完善的财务管理内容

在充分认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政策与纳税筹划关系的基础上,就可以综合应用会计政策来开展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其过程为一项复杂的、技术含量较高的财务管理活动,最好从下列多个方面着手,来完善中小企业纳税筹划的方案设计:

(一)提升会计管理人员的纳税素质

全面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纳税素质,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纳税筹划当中存在的多种问题。企业应定期开展国家税收政策、纳税筹划、财务管理等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活动,坚持终身教育的理念,让职工切实了解纳税筹划工作的最终目的以及现实意义,严禁他们将纳税筹划当成偷税、漏税行为,使得他们在具备丰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开展纳税筹划,有选择地遵循会计政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保持与税务机构良好的沟通交流

中小企业在开展纳税筹划工作中,应该请税务机构工作人员对本企业纳税筹划方案的合法性、科学性以及能够获得节税效益进行评判,采纳其提出的一些建议,从而规避不规范经营引发的风险隐患,坚持科学、合法、正确的纳税理念。

(三)增强审计监督力度

对我国中小企业进行外部审计的目的就是作为企业能够合理运用会计政策进行纳税筹划的外在保障,从而在发挥审计意见具备法律效用的同时,还能健全企业外部约束机制。

四、结论

当前我国不少中小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纳税筹划仍滞留在低层次上,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应充分研究会计政策与纳税筹划之间的关系,在自身所处的环境、发展阶段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纳税筹划的风险,提高整体纳税筹划观念,选择最优化的会计政策组合,使纳税筹划朝规范化和高层次方向发展。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虢凤英.浅议新所得税法下的纳税与财务筹划.企业技术开发.2013(3).

[2]康志强.浅谈医院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商情.2013(7).

[3]张家珍.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时机涉及的纳税筹划问题.中国经贸.2013(2)

第8篇:税务机关绩效管理范文

[关键词]物业企业;科技管理;安全与质量;服务水平

[DOI]10.13939/ki.zgsc.2016.41.075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科技应用已逐步走进了平常百姓的工作与生活,社会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在新观念的冲击下,实现服务水平提升是物业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特别是近几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业主们对物业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传统的物业服务理念与管理方法已无法满足新时期业主对物业服务的需求。引入高科技项目,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与方法,进行物业管理创新是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主流。因此,借助科技管理,创新物业管理方式,引进物业管理先进手段,变革物业服务模式,创新物业服务方法刻不容缓。

1 科技管理下的物业服务需求

1.1 科技管理的内涵

所谓的科技管理就是采用管理方面的相关科学决策和指导方法来优化整合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管理行为。科技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管理效应。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得到了广泛推广和普及,同时也促使科技管理逐步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相应地管理效率也得到极大的提升。

1.2 科技管理下的物业服务内涵

科技进步带来思想与观念的变革。在互联网等科技管理理念下,传统的物业管理手段适应时代要求持续变革,相应地物业服务内涵得到了进一步拓展。科技管理的引入,有利于更好地控制物业服务基础员工的工作数量、质量以及效率,同时减少了包括管理人员在内的员工的数量。科技管理带来了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提升,提高了物业管理的经营效益。对于某个物业小区的经理而言,经理充当物业小区“当家人”的作用。引入科技管理,具体就是根据物业小区特点,按照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的要求,维持项目物业基础服务持续稳定地开展,在服务好业主的前提下,依托先进的科技管理手段,做好物业服务的延伸,拓宽物业管理项目,不断满足业主的服务需求。物业小区项目有了科技管理手段,就能使物业工作者摆脱烦琐的事务,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一些定制的或者衍生出来的服务来满足物业服务企业的特定需求,通过业主个性化服务需求,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物业服务业的内涵也必须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变化,否则物业企业将会面临被市场抛弃的风险,无法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满足客户需求并非是免费的午餐,但服务必须有特色。当然在初期推广相关服务之时,进行免费试点服务是企业服务营销的关键,但最终个性化服务需要明码标价,以诚实信用的物业增值服务,拓宽物业服务领域,增加企业经营与管理效益。

2 科技管理下的物业服务水平优化策略

2.1 提高综合意识,拓展增值服务

物业服务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涵盖了诸多常见的物业管理基础服务内容,具体包括:公共设施与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管理;公共场所的清洁与绿化管理;消防管理与公共设施的维护;房屋建筑图纸以及业主档案等资料的管理;社区的安全防护等。但是随着业主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业主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物业服务。随着快节奏生活的来临,业主们有更多的服务需求,也产生了多样性的物业服务需求,相应地对于物业服务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除了常规的基础物业服务内容之外,物业服务企业应抓住机遇,利用科技管理方式,拓展服务范围,通过为个性化业主提供一些必要的增值服务来更好地实现物业的保值增值作用,同时这些额外的增值服务收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物业服务资金不足的困难,更好地维护和保养物业的设备设施,通过有效地管理,保障设备设施有效运行,在另一个层面上有利于延长物业的使用寿命。然而,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物业增值体系,部分物业企业服务观念淡薄,不想先服务小区与业主,而是注重于向业主们提出提升物业费的要求,忽视了服务质量的提升。由于混淆了物业服务的初衷,颠倒了物业服务的次序,影响了物业企业增值服务的发展。因此,为了拓展物业企业的增值服务,就必须在建立全面提升物业企业管理人员综合意识的基础上来进行考虑。

从整体来观察,当前我国物业企业中的增值体系普遍都没有建立。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企业物业服务质量差强人意,无法得到业主的认同。部分物业企业无法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要求来开展物业小区范围内设备设施管理工作,物业小区设备设施,尤其是电梯问题,影响了业主的正常生活。物业小区的清洁工作做不到位,也影响了小区居住环境等。其二,部分物业服务无法满足业主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业主需求得不到满足。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升,业主们对于物业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多,除了清洁、保安、机电服务、房屋维修等基本管理内容之外,大部分小区仍然无法满足业主对健身、保健、娱乐等个性化的物业服务需求。现实情况是大型小区及其附近缺乏必要的健康医疗中心,业主看病、身体健康无法保障等。其三,物业服务中缺乏富有文化气息和艺术特色的服务内容,业主缺乏归属感。“老死不相往来”是物业小区普遍的常态,邻里之间缺少一定的沟通与交流,缺少业主交流对话的平台。使得相应的物业服务管理显得过于单调、乏味,进而会影响物业服务的效果。从整体上考虑物业服务发展情况之后,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拓展增值性物业服务的具体策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基于我国政府部门所颁布的《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等相关物业服务中的有关要求来合理开展物业服务,并要充分重视房屋维修、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小区安全防范、环境保洁、绿化园艺等最为基本的物业服务内容,同时还要定期加强物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和考核工作,以便可以全面提升劳务人员的物业服务水平。其次,需要根据物业的特殊情况来为业主提供针对性的物业管理服务。特色是品牌生存的关键,否则就无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物业企业也不例外。为了提升物业企业的服务水平,需要结合物业企业的具置来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比如,针对那些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业主,可以直接将物业管理公司缴费终端设置在有关的建筑单元中,使业主不再需要去绕路缴纳物业服务费。最后,要结合业主的实际需求来为其提供个性化的特色服务。比如,可以根据小区的业主调查来确定是否在小区内设立一些小型便民超市和日常文具店等,以便可以充分满足物业小区业主的个性化物业服务需求。

2.2 加强安全观念,构建智能安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物业安全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安全防范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物业的管理需要。因此,创新物业服务模式,提升其物业服务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传统的物业服务中,安全问题是一大难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缺乏科学的安全物业管理思维;相应的安全管理过于保守;无法真正对物业小区进行规范、安全的监控;物业小区安全防范设施设备落伍。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业管理环境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在新形势下,将科技管理方面的有关理念贯穿于头脑中,需要着重侧重安全防范和物业设备及小区水、电方面的安全防护工作,在物业小区内构建一套智能安防系统,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来防范某些预先事件的发生。通过科技管理,更好地防范物业小区水、电跑、漏,消除设备安全隐患。

为了提升小区物业服务水平,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等先进科技理念来加快推进数字化住宅和智慧小区的快速发展,同时该种安全服务模式讲求物业服务企业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来创新物业安全服务。比如,针对安防方面的物业服务对策而言,可以通过积极引进先进的物业服务科技产品,及时更新必要的物业防范设备。采用先进的车辆识别系统、门禁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刷卡计费和安全监控系统等手段来提升物业服务的安全性;而在水电物业的安全防护方面,可以引进先进的水电设备及故障报警系统来及时发现和解决水电安全防护方面存在的各种质量缺陷。

另外,除了需要注重科技管理来做好安全防范、设备设施管理及水、电安全监护等方面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借助科学的物业安全观来指导物业进行安全管理操作,具体策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要加大物业安全管理意识的宣传力度。为了使企业员工充分意识到物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物业安全观,在此基础上做好各个方面的安全物业安全防范工作。其二,制定相应的物业安全防范制度及操作规程,通过制度的建立来全面落实科学管理,使物业安全管理得到顺利实施,为物业小区安全提供重要保障,有利于更好地发现、预防和解决治安方面的有关问题,杜绝意外事故的出现。其三,加强对物业小区业主的安全意识教育,提升业主整体的安全意识,具体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讲座来使业主形成科学、完善的安全意识,从而使业主在日常生活中自行做到安全使用电梯,合理使用物业设施,避免、减少安全事故发生,达到确保业主安全的目的。

2.3 深化质量思维,全面实现优质服务

鉴于现代人们的生活对物业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除了需要变革传统物业服务模式之外,还需要加快深化服务质量意识,通过贯彻全面质量管理等先进的质量思维和意识,引进ISO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在物业小区进行质量体系的推行,密切结合物业服务实际,改进、完善物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物业服务水平,为业主提供优质的物业服务。而就深化物业服务具体的质量思维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努力:其一,从全局角度来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引申到物业,就是以“业主为关注焦点”。物业企业需要充分意识到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相关内容与重要性,并从整体上来进行整体规划和目标设计,同时需要做好各个独立物业服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力度,定期进行业绩交流等来及时了解和掌握各个物业服务部门的发展情况,同时在物业企业内部制定科学、合理的物业管理质量责任制,以此将质量意识作为企业员工工作的核心要素,维护业主的权益。其二,要积极促进全员参与到物业质量管理环节中来。为了提升服务质量管理的质量与效率,除了企业管理者和策划者从管理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外,还需要物业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以全面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积极作用。仅仅借助员工激励策略或者管理层的参与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培训,通过培训强化基层物业服务人员对于管理方法的理解和认识,提升他们的质量管理能力。其三,要以业主为中心,充分了解和掌握不同业主的个性化需求,力求与每个业主建立良好的关系,借助业主的各种服务需求、合理诉求来促进物业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物业企业应定期走访业主,了解业主们的物业服务诉求,听取业主的意见,采纳业主良好的建议,以此来作为制订物业小区的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有了明确工作目标,那么提高物业服务质量也会顺理成章。

3 结 论

随着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管理信息化已经逐步成为一种社会发展潮流,科技管理在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中的合理引入,将有助于加快传统物业服务理念的更新、升级,从而达到提升新时期物业服务水平的目的。物业小区引入科技管理,将在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技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业主们也乐于接受来自科技发展的新的服务形式,在一定程度提升我国物业服务行业地位。

参考文献:

[1]陆志军.用科学的安全观指导物业安全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2):52-53.

[2]刘敏.物业服务企业服务创新初探[J].沈阳干部学刊,2015,17(1):26-27.

[3]陶秀群.浅议物业服务工程管理信息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8):134-135.

第9篇:税务机关绩效管理范文

同时,胜任力模型这一概念在国外公共部门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其主要用于公务员的选拔配置、培训开发、考核考评等诸多领域,其中以美国、加拿大、英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最为成功。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对胜任力的研究开始兴起,对政府机关公务员的胜任力也开始越来越多的讨论。作为基层国税机关,如何将税务干部队伍建设与现代管理理念相结合,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不断提高基层税务干部胜任其工作职责的能力,从而创造性的贯彻执行上级的决策部署,从根本上实现税务干部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无疑是税收管理的一个既重要又全新的课题。本文就如何结合胜任力理念进行税务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一些肤浅的思考。

一、胜任力的内涵

所谓胜任力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有优异成绩者所具备的任何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人特质。这些个人特质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知识,是指对某一职业领域有用信息的组织和利用。

②技能,是指将事情做好的能力。

③社会角色,是指一个人在他人面前表现出的形象。

④自我概念,是指对自己身份的认识或知觉。

⑤人格特质,是指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及典型的行为方式。

⑥动机/需要,是指决定一个人外显行为的自然而稳定的思想。

上述胜任特征常用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来描述。知识、技能属于表层的胜任特征,漂浮在水上,很易发现;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和动机/需要,属于深层的胜任特征,隐藏在水下,且越往水下,越难发现。深层特征是决定人们的行为及表现的关键因素。

胜任力的概念提出后,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胜任力研究成为全球的焦点。对胜任力的广泛、深入研究为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新思路。人力资源管理向以胜任力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员工有胜任力成为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对胜任力的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被视为管理领域的战略性武器。

二、层税务干部胜任力存在的问题

(一)从胜任力表层特征看税务干部胜任力存在的问题。

从知识、技能等胜任力表层特征来看,近几年来,国税系统大力实施大教育大培训的战略思路,着力于培养一批征收、管理、稽查和计算机等方面较为专业的税务人才,以适应税收管理工作的需要。但是从基层税务干部的整体业务状况来看,较大一部分人员的知识、技能与税收工作的需要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存在问题如下:

1、年龄结构出现断层。现有基层税务干部的大部分是在八十年代初统一进入税务机关的。这部分人员经历了很多的改革和变化,职业发展前景基本确定,大多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九十年代以后进入税务局的干部人数很少,一般从大厅和基础管理业务开始做起,因此较难形成有规模的税收管理体系来承担一代人的责任,基本上预示了一种管理断层。税务人力资源发展的持续性危机已经引起了管理层的关注。近几年虽然着力于补充新鲜血液,但政府机关的层级管理制度和竞级体系使这些年轻的税务干部职务地位一时难以有根本改变,也有可能慢慢减弱其工作的激情和热情。

2、知识结构落后。原始学历在大中专以上的干部所占比例较低,尽管通过多年来的再教育使大部分干部的学历都有了提高,但是其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特别是懂计算机、财会、英语、法律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很大一部分干部在税收征管信息化、精细化的要求下已经不能胜任其本职工作,个人资质出现危机。另外,由于不同年龄结构的税务干部对深化学习的认识不同,造成了知识更新速度和程度的明显不平衡趋势。与税务干部知识水平发展缓慢相对应的,是企业财务人员的学识学历水平呈逐年增长趋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正形成知识能力的倒置,税务干部胜任力受到明显挑战。

3、执行能力欠缺。税务机关是国家赋予执行税法权力的重要部门,随着税收工作的地位日益上升,国税部门的执行力也在稳步提高。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执行、虚执行、乱执行和难执行等行政执行力不强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干部理解上级政策不全面、落实税收政策不到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有的税收业务技能、专业知识不新不精,工作方法、工作技巧不灵活;有的工作作风不扎实,抓落实的措施和力度不够,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高,等等。执行力不强是一些干部胜任力欠缺的重要体现。

(二)从胜任力深层特征看税务干部胜任力存在的问题。

从价值观、态度、自我认知、动机等深层次胜任特征来看,

基层税务机关担负着重要的工作职责,大部分干部能够以使命感、责任感来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和进行社会角色定位,从而在主观上积极适应不断发展的岗位职责的需要,完成日益繁复的工作任务。但由于长期以来税务机关工作的稳定性和优越感,缺少竞争压力,也使一部分基层税务干部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工作动机,从而表现出不平衡的胜任力状况。

1、思想观念陈旧。相当一部分税务干部囿于陈旧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思维定势,面对近年来税收工作诸多改革和新形势、新任务,表现出非常复杂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有些干部信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处世哲学,不敢、不愿或不善于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开创工作新局面。有些干部对“应当干什么、应该怎么干”认识模糊,陷于“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境地。还有一部分干部精神萎靡,工作动力不足,面对差距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思想认识不高、观念滞后是基层税务干部胜任力不高的主观原因。

2、工作动力不强。作为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税务机关工作的稳定性和优越感使基层税务干部很少感受到市场环境变迁带来的竞争压力。而一直以来只有入口没有出口的管理机制;耽于表层的绩效考核;干好干坏差不多的奖惩;数量有限的职位升迁。。。这些管理体制上的弊病也足以使基层税务干部的工作动力日益不足。而征管体制的不断调整也让他们经常看不到自己工作的显著效果,推着干、等着干成为一些税务干部心照不宣的默会,因而工作主动性、创造性不强。

3、责任感、使命感缺失。受社会发展过程中信仰危机的影响,一些基层税务干部表现出对待工作非常消极的态度。他们对税收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缺少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因而很难融于组织共同愿景的实现,而更多寻求个人价值体系的建立和如何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信仰危机、价值观的混乱、责任感使命感的缺失,就极可能造成个别税务干部在税收管理中自由裁决权的滥用甚至谋取私利,从而引发干部在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行为,税务干部的胜任力甚至道德形象因而受到社会的置疑。

三、建胜任力模型,促进基层税务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

(一)构建基层税务干部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就是用行为方式来定义和描述员工完成工作职责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巧、品质和工作能力。根据现有研究成果,胜任力模型应具有三个重要特征:1、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甚至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业绩。2、与工作情景相关联,具有动态性;3、能够区分优秀业绩者与普通业绩者。

近年来的胜任力研究显示,行为事件访谈法在胜任特征要素的揭示上成效令人关注,具有借鉴意义。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构建税务干部胜任力模型的具体步骤应当包括:

1、确定绩效标准。主要是以开创性开展工作的效果、纳税人满意度等作为参考依据。

2、选择效标样本。即根据已确定的绩效标准,选择优秀组和普通组。即已达到绩效标准的组和没有达到绩效标准的组。

3、获取效标样本有关的胜任特征数据资料。获取方法可采用行为事件访谈、360度评定、问卷调查、直接观察等。

4、分析数据资料并建立胜任特征模型。通过分析,鉴别出能区分优秀者和普通者的胜任特征。

5、验证胜任特征模型。随机选取第二组效标样本,运用胜任特征模型考察绩效优秀者与绩效一般者在评价结果上是否可以显著区分。

通过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可以对基层税务干部的胜任要素,诸如税收专业知识、复合型知识、工作技能、责任感、影响力、成就取向、价值倾向、关系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按其在不同岗位的重要程度进行比较确认,以指导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

(二)胜任力模型在基层税务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1、通过胜任力模型可以明确税收岗位职责。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可以为税收岗位工作说明书中的任职资格、能力要素等提供科学的内容,能详细描述其岗位税务干部所应具备的各项能力素质。组织可以在参考员工的能力素质是否与工作说明书的任职要求相符的同时,科学地进行“人”与“岗”的最佳调配。

2胜任力模型可以为成功选聘新员工提供依据。在基层税务干部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均出现持续性危机之时,新员工的成功选聘成为税务机关一项极为重要的管理职能。当税务机关进行人才选聘时,可以参考胜任力模型作为了解应聘者素质的“标杆”,从而了解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否适合组织需要。同时对于新员工与招聘岗位的匹配程度作出评价,并提出将来的使用和调配建议。这样不仅能为税务机关成功选聘人才,同时也为有效降低人才流失率做好铺垫。

3、胜任力模型为税务干部的教育培训提供参考。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核心。人力资源必须要靠不断的培训才能在发展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并为新的发展创造条件。准确把握培训需求,是税务机关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培训的前提。而目前基层税务部门的培训还大多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性培训,对于税务干部素质工程建设缺乏长远规划。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可以评定各层次人员现有的能力水平和素质状况,同时确认与理想状态的差距,并且可以根据这些“差距”来制定可持续的、长期的战略培训规划,为税务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机制。

4、胜任力模型为税务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支持。税务干部的有效选拔和任用对整个税收管理工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胜任力模型可以为这项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胜任力模型可以为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提供大体框架。也只有能进入这个框架的人选才有可能成为候选人。通过胜任力模型能有效地建立选拔标准体系,提高选拔人才的准确性,减少用人上的失误,从而克服传统选拔干部方法上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增强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