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专题化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转化;方法培养
在初中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懂,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下手。事实上,有不少问题,学生感觉解答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学生的思维形式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如何帮助学生消除这个障碍,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目前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而必须去解决的问题,所以本文就如何引导学生探索问题转化的方法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问题转化本质和学生障碍分析
问题转化是化归思想的主要体现,问题的转化就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分析法”:要求(证)“什么”,必须先知道“谁?”,而要知道“谁”,又要求(证)“什么”?如此反复思考,最终把问题转化为已知条件或定义、定理、公式、性质等,即把深层次问题转化为浅层次问题化未知为已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动为静、化抽象为具体等。问题转化是一种思维方法,就是将一个生疏、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熟知、简单的问题来处理。学生思维产生障碍的根源在于:一是审题能力、深层次分析问题能力欠缺;二是对实际问题,应对能力不够,不会把问题进行转化、变通;三是没有充分暴露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四是缺乏对数学本质问题的理解。
二、数学问题转化途径
复杂的问题如何转化为简单的问题,陌生的问题如何转化为熟悉的问题,象这样的每一个具体问题如何去实现这种转化?关键是如何寻找正确、合理的转化途径。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的一般有两种转化途径:联想转化与类比转化。
一是联想转化。平时我们经常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考察,把图形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或者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其实这是一种联想转化,因为我们可以找到它们的结合点,有一种特定的联系,问题的解答可以通过图形之间的联系得到解决。利用联想转化,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类比转化。初中数学,有许多概念或定理就是通过类比来学习的,类比,有纯知识的一种迁移叫类比,还有一种就是方法上的迁移也是类比,故名思义就是同类的比较学习或者说相似的知识可以有相同的本性。
合理的类比归纳有利于数学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问题也可以通过类比转化,如将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将简单的高次方程、分式方程、根式方程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或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利用类比转化,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培养,将纯知识的传授转化为方法策略的渗透和掌握。
三、问题转化能力的培养
其实很多数学试题注重了数学本质问题的考查与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学生数学问题转化能力强,则此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自然也就强了。通过对试题的分析,让我深刻感悟数学问题转化的重要性,学生学习知识与能力培养接轨的紧迫性。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转化能力?一是提供问题转化研究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每位学生在解题中的各种想法,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提供问题转化研究的氛围,在学生自身“再创造”的活动中构建数学知识,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主动学习的方式,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学生来说“做题”、“作业”、“问答”、“提问”都是思维训练的机会。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暴露学生错误的想法。思维的训练和发展是以暴露思维过程为前提的,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暴露的过程中得到锤炼和提高的。
另外是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方法。正向思维法——是从已知到结论的思考问题方法,是解决问题最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法——是背逆通常思考问题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多维发散法——多维发散法指在研究问题时,从某一信息出发,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命题变换,形成立体的思维网路,从而产生新问题、新信息的思维方法。在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时,我们可选择其中的部分思维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学会常用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真正把书读活,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我们教师真正把书教活,从教会知识转向发展智慧。平时加强对学生观察、分析、迁移、反思、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揭示数学本质问题,学会问题合理转化,加强方法引导,授之以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围绕焊接取业能力设置课程
(1)完善课程的综合和能力目标的整合
在课程设置中,虽用了一些传统的课程名称,如金属工艺学、熔焊原理、焊接结构、焊接工艺、焊条电弧焊实训和强化实训等专业课程,但是这些课程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是围绕焊接职业能力要求,xt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使之成为一体化模式课程教学。同时按企业的需求还相应开设了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为船舶定向生开设船舶识图等相关课程,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大大地拓展了该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企业的信息回访中证明,这一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整合是行之有效的。在素质与文化基础课程方面,应渗透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例如焊接专业开设“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常用文体写作”,为适应焊接专业发展需要开设了“计算机应用”课程等,还应有针对焊接专业特色设置数理化综合课程。开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道德与职业道德的联系与区别,职业道德的特点;焊接专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指导学生树立适应市场的就业观,了解就业政策与就业市场,了解求职择业的方法和技巧,了解不同类型单位的求职情况,怎样适应社会走向成功。
(2)“夯实基础”与“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统一
必须注意,职业能力是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表现,如果要培养学生的焊接技术的职业能力,既要注意揮接操作的显性的能力,还要注意培养那些根据母材选择焊材、选择工艺参数等的隐性的专业能力。此外,对焊接行业兴趣和情感都会影响完成岗位工作的效果。因此,显性能力和隐性能力共同构成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了培养学生的焊工职业能力,在焊接机械化、自动化增长强劲的今天,应夯实焊条电弧焊实训这一基础课程。其原因之一就是焊条电弧焊是其他手弧焊的基础,还由于这种焊法灵活、用处广泛,大多数的修补焊件都用此法。学生在企业中有时需要从事一些手弧焊工作,学习焊条电弧焊课程还可以使学生积累焊接运条手法和工作经验,使学生强化对焊接基本技术的认识,还可以拓宽学生就业面和岗位适应能力。原因之二,是焊条电弧焊是训练学生体能性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焊接工艺和焊接设备的调试能力的良好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促使学生成长为一个好的焊工的必要手段。焊条电弧焊焊接的工件的类型很多,根据国家焊工职业标准分级,结合焊条电弧焊课程的目的性,选择的焊接训练课程。课程定位于中级工以上的要求,在理论能力培养目标上“够用”为度,同时实训课程内容上与焊接专业理论课程相衔接,知识和技能项目上“实用”为先。可见夯实基础是“实用、够用”的前提和保证。根据企业人才需求特点和学生特点,完整地分析能力要求,设置对职业能力培养最有利的课程,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第一职业能力,并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2.确定取业院校课程内容为“一体化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以往的焊接专业课程设置,都是理论教学和操作技能培训在不同的阶段分别实施,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通过集中实习去完成实践活动。在一个技术工人完成一项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很难区分他用的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知识,二者相结合才反映为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学生在学校构建的知识和技能是分离的,而工作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是融合的,而学校的行为方式和企业工作中的行为方式不统一,就形成了学校开了很多课程,学生到了工厂却用不上,学的和用的两分离。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首先就是要结合工厂工作实际选择一体化教学课程。学习焊接理论的同时或讲完一段完整理论后,就立即应用这一理论指导实际操作,或是边将理论边进行实际操作演练,将完成焊件全过程的质量所需的能力,作为完成课程的考核标准。可见,在职业院校中,培养适应企业需要人才,确定课程内容为“一体化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适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师资队伍建设
1.教师应树立专业“一体化教学”思想
在职业学院教学改革大潮和政府政策指引下,激活教师对新技术、新方法的认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将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注重教师理念的更新。如果教师的理念落后了,那么教师就不可能主动地去探究课程内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积极地去完成专业能力的更新。这样一来,学校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只能停留在纸面,即使实施下来也会流于形式。改变教师观念的关键不单单是学,更重要的是实践。课程改革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照搬,必须在实践中探索符合国情和各自学院实际情的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提高自我,将观念转变为动力和行动。注重培养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号召教师打破传统的东西,围绕企业需求,大胆探究和实践,以最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加强培养复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
教师要实现教学要求和目的,就必须了解整个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以及教学过程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课程改革中打破了学科体系,学科是综合和相互渗透的。如果教师没有综合的专业能力,综合化了的课程仍然由各个学科的教师分别担任,这样的课程更新只是名义上的更新而已。职业教育曾提出:职业学校教师要实现“双师型”。所谓的“双师型”教师是指在一定专业领域具有理论和技能双项能力的教师。在专业教师达到“双师型”要求的基础上,xt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将理论和实践简单地分层叠加,而是必须了解职业的工作过程、工作情境和行为方式。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全部课程,按照工作过程,在教学中一体化地展开。因此,专业教师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双面发展,还要对职业过程全面了解,否则教师就不能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课程和课程实施策略,首先要实现教师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化。现代职业教育需要复合型专业教师。培养复合型教师,采用的方法是外培与内培相结合,自培和引进相结合,教学和教研相结合。要外派教师到大学或企业去学习和调研,及时和当前主流技术接轨,将主流技术引人教学。教师应非常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综合专业能力的提高。
三、以项目教学形成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全过程
1.1课程知识未能得到及时的更新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机械、电子等新技术也一直处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状态中。而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的学习的目的就是应用在日常的生活生产中,新技术不断出现,但未能及时加入到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这就使学生在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上学习的内容与企业应用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有着较大的出入。而真正具备机电方面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却极少会参与到专业课程内容的编写中。多方面的原因就导致了机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内容不能及时得到更新,技术知识落后,不适用于当前的社会。
1.2部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脱离
一方面,在机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选用的大部分都是高学历低经验的专职教育教学工作者,这部分机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教师自身就没有实践另一方面,虽选用的有具备实践经验的来自企业的专业课程教师,但学校中又没有与之所具备的实用机能相对接的课程,能让教师对实用性技能进行讲解,最终课堂教学内容还是以理论知识作为重点。理论与实际脱离,学生的学习动力受挫的同时也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水准的应用型人才。
1.3传统的教学结构已经不能适应
社会的发展机电一体化的专业技术在不断的革新中,而传统的学科结构大都不是围绕学生的就业方向和社会需求来设置的,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了主要以知识结构来设置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后,只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却不具备独自实际操作的能力。传统的机电一体化课程还存在着新技术没被纳入到教学结构中,而已有的教学结构中出现诸多的知识内容重复的问题。从上述描述的我国机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看出,当下,必须将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放在首位,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束缚,果断摒弃那些华而不实的理论知识,对机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进行改革,以期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有用的技术实用型人才。
2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2.1从教学内容上对课程进行改革
针对机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完善。专业课程自然要以专业知识技能的获取为中心,紧抓机电专业所具备的特点,以理论知识够用为标准,少讲多练,将知识和技能的学力融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中。同时加大实践教学的教学力度,将提升学生的独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并规范学生的实践操作,使之更接近企业对机电产品的生产标准。对于有内容交叉重复较多的课程,可以通过对几个课程内容脉络的梳理和整合,将之融入成一门条理性和综合性更强的课程。对常用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精讲,以实践操作为主,让学生在机电一体化的专业实践课程中通过自己的亲手操作融会贯通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对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而对于另外一些内容复杂且内容脉络繁杂的课程可进行科学的拆分,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容易掌握理解这部分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大实际操作课的课时。使理论和实际在这种高效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中更加紧密有机的结合起来。
2.2从教学方法上对课程进行改革
将教、学、做有机结合来进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教学。依照目前的机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来看,其教学方式依旧沿用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坐在原位听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没有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机会。大量的时间都被没有进入实用阶段的理论知识所占据,这样实际操作的时间就少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差。针对这种情况,在确定了新时期的新的教学目标后,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将教师教和同学紧密联系起来并进一步融入到由教师指导的实践操作中,以保证一个高效的学习效率和较好的教学质量。这种方法对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自主操作能力也大有裨益。与普通的专业学科相比,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学习的过程更为注重。原因在于学生有关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在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的。因此,在机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中,可以将合作学习的方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融入到机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合作学习为学生之间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创造了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总的来说,合作学习在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教学上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在一个平等交流的环境中,进行自主的、积极的思考,学会与人协作共同去解决问题。同时对于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作用。
2.3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提升教师实际操作技能
与一般的学科不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在于培养出一批能够进入到实际工作中的技能型人才。很显然,在我国一直沿用至今的传统教学观念并不符合机电一体化的专业教学。故而,教师应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把学生作为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学习的主体,做好教学过程中的讲解、引导和辅导工作。同时摒弃以往以专业理论为重的观念,积极投身到机电一体化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学习中,加深自己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了解的同时,可以更多的为学生传授真正的机电一体化操作经验,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关注机电一体化最前沿的技术的发展,及时根据现实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和技能。
3结束语
论文摘要: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更要提高其文化方面的素养。英语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提高学生的英美文化素养贯穿于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重视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实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从而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一、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化素养
大学英语是一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的教学大纲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法、词汇知识,还要注重英美文化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使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但是,传统的外语教学重视语言技能的传授却忽略了文化素养的培养。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所占比重较低,人们将大部分精力倾注在语言形式上,将课堂时间完全用在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语言技能训练上。结果在实际交往中,学生很自然地将汉语使用习惯带人跨文化语境,常会因缺乏文化方面的知识而犯错误,轻则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沟通,重则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专家、学者意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林意新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其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这里所指的综合应用能力不仅包括听、说、读、叮、译的能力,还包括社会文化能力和文化素养,即能够了解母语与目标语文化的差异。王永杰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法、词汇这样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重视并加强英美文化知识的传授,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张萍认为,加大英美文化教学力度是深化外语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唐美莲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学习英美文化对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积极作用,阐述了大学生具备一定英美文化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彭晓燕分析了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认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英美文化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提高其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张舍茹阐述了大学英语的教学“应使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浑然一体,使从只注重培养语言素质和文学欣赏能力向培养文化素养过渡,使文化规则成为交际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重要性,而后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子的缺省,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补救办法,如专题介绍法,讨论法,媒介视听法,自主阅读法等。
这些努力都对文化教学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忽视或轻视文化教学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的作用
笔者在多年的英语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发现,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如下作用:
(一)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英语语言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它生动、有趣、知识性强。由于我们的母语是汉语,所以我们学习与汉文化不同的英语时感到有不小的障碍。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对英语产生了畏惧心理,但是,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和巧妙运用,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而且能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中有这样一句话:if i am late again, the boss will raise cain.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如果我再迟到,老板就把‘该隐’叫起来了”。“迟到”和“叫起该隐”有什么联系呢?原来,该隐是《圣经》中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的长子,亚伯的哥哥。由于耶和华看中了亚伯的贡物,而没有看中他的,该隐为此妒忌,杀害了弟弟亚伯。该隐是个性情狂暴、容易发怒的人。在英语中,cain成为devil魔鬼)的同义词,常用raisecain表示“大发脾气”。因此,上面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我再迟到,老板就要大发雷霆了”。老师在讲解这个句子时,把相关的背景知识加以介绍,使学生增强理解的同时,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进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讲到simile(比喻)这种修辞格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一些与禽兽、颜色有关的联想在中西方两种文化中往往有不相同甚至很大差别的现象。如:在中国古时代,人们把龙( dragon)和凤(phoenix )作为皇权的象征,龙是象征吉利的动物,所以汉语中有“望子成龙”一说,而西方人则认为龙是凶残肆虐的怪物,应予以消灭。再比如,“虎”在中国人眼里是百兽之王,汉语中许多带“虎”字的词语就体现了这一喻义,如:虎子、龙潭虎穴、虎踞龙盘等。但是在英语里,“虎”的地位却被“狮”所取代,众多词语如lion一heart(勇士),the 1i-on’ s share(最大或最好的份额)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等都说明了“狮”在英美等西方)、眼中的地位类似中国人眼中的“虎”。
这些文化知识的讲解,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有利于提高授课效果。
(二)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其知识面
书本知识的获得固然必不可少,而包括文化背景知识在内的课外知识的介绍和了解也同样不可缺少。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是培育英语语言环境的沃土。向学生适时、适度地引入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能开阔其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英语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文学作品。《圣经》和莎士比亚戏剧是最杰出的代表,许多出自《圣经》和莎士比亚戏剧的成语和典故早已家喻户晓,如“wiseas solomon"(像所罗门一样地智慧过人)、" forceful as sam-son"(像参孙一样力气大)等。它们也是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英语又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语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英语又涌现出了许多新的词汇和表达,如cyberspace(网络空) , public price hearings(价格听证会)等,它们又形成了新的文化背景知识
(三)加深语篇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经过研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对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已经取得了共识。读者阅读时可以运用已有的背景知识去理解语篇所传递的信息,如果对语篇所涉及的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就不能真正读懂英语语篇的内涵,从而导致理解困难,甚至产生误解。所以,在语篇教学前,教师除了要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外,还要事先给他们提供理解语篇所需要的背景知识或提供提取这些背景知识的途径,扩大其知识面,引导他们准确地理解所读的语篇。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夏天”常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而在莎士比亚的一首十四行诗中却有这样的诗句,"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 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and more temperate. "(我能不能拿夏天同你作比?你啊比夏天来得可爱,和煦。)“夏天”在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中所表达的意思竟是如此迥异,这是由于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的。中国位于亚洲大陆,属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天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娇阳似火,炎热难熬。而英国位于北温带,又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夏天明媚温和,令人惬意。有了这种背景知识,对莎翁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我们就不难理解了。
(四)加深材料理解,提高听力水平
关键词:新课程;反思能力;培养策略
近几年,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不断生发涌现。在当前高中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更是有许多问题需要反思,如果中学语文教师不具备反思的能力和习惯,就会迷失方向。本文就培养中学语文教师反思能力的策略略作探讨。
一、更新理念策略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教师都有理论上的迷茫,实践上的困惑。而这份困惑和迷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理论理解的浅陋和偏离。
观照教学实际情况,我们发现“问题”的产生有其特定的背景。因为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模式都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或教育理念来支撑。正是在教育思想的一次次大讨论中,教师才在意识结构中产生新的理念。开始,这种认识往往是模糊的并不清晰,笼统的并不具体,肤浅的并不深刻。然而,就是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去审视自己的教学,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
要做到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必要的,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理论。通过学习与实践,形成自己对某种教育现象或问题的看法,逐渐掌握教育理论知识和原理,从而实现学生学习行为和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
二、改变行动策略
1.增强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主要是指教学反思能力。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是否倾听了学生的观点、意见和建议,是否发现了教学预设之外的问题,面对预设之外的问题是否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程,是否将这些意外的问题作为课程资源……;同时,教师要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回忆性思考,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以及对教学的成功、失败进行处理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2.坚持记录教学反思,进行反思总结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在一个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完成某个中学语文教学任务,实现了新课程标准制定的三维目标之后,要以科学的理性态度和方法对语文教育教学的本质进行深刻的理解,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批判地考查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将教与学结合起来,从而对自己已有语文教学行为和已经养成的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考查,筛选并保持好的行为习惯,淘汰和改造坏的行为习惯。
通过记录教学反思,可以不断地积累教师专业发展的素材,反
思得失,寻找良策,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也达到了深化思维、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目的。
3.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努力构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共同提高”的专业发展模式
授课前,教师要通过集体备课将教学案真正一体化,达到学案的最优化。教师更要注意教后的再次备课。教师上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学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以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学习实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重点,进一步更新教师的价值观、教育观。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为幼儿终身发展服务”的教育理念。正确处理师幼关系、保教关系等。开展有实效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推进我市幼教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
1、继续关注民办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加强片区调研,以安阳学区为起点,继续深入一线进行教学专题调研,关注民办幼儿园的教学现状,采用整体调研与专题调研相结合、指导服务与送教示范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对民办幼儿园的调查研究,积极引导民办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2、以课题为载体加强学科中心组教师的培养:
以课题为载体,以学科中心组所在的18所幼儿园为实验体,成立实验园之间的协作互助组,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展示、案例研讨、技巧交流、课题研究、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途径,加强骨干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并针对农村、民办幼儿园进行展示活动。
3、尝试网络教研:
借助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csdrdy)网络平台,针对教师教研中存在问题、依托网络平台尝试网络教研,探讨网络教研方式、总结网络教研经验。
4、协助温州市教研室搞好各项教研工作:
开展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我市幼教质量。协助温州市教研室做好与上海幼教、台州、丽水幼教开展的手拉手结对活动及送教下乡、“新生代”课堂教学风采展示及幼儿教师教学培训活动,并举行瑞安市幼儿园教师优质课评比,推荐参加温州市优质课评比及论文评比工作,为骨干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素质。
三、本学期工作行事历:
周次
日期
活动内容
参加对象
预备
2.11~2.17
预备周
1
2.18~2.24
温州市教研员工作会议
教研员
幼教学科中心组组长会议
学科中心组组长
课题组会议
课题组成员
2
2.25~3.2
瑞安市学区幼教干部及幼儿园园长会议
园长、学区干部
3
3.3~3.9
幼教学科中心组活动
学科中心组成员
4
3.10~3.16
安阳学区民办幼儿园调研
安阳学区民办幼儿园
5
3.17~3.23
课题组活动
实验园
6
3.24~3.30
温州市“新生代”课堂教学风采展示活动
骨干教师
7
3.31~4.6
温州市园本教研示范园的专题研讨、论坛活动
示范园教师
清明节(4月4日—6日放假)
8
4.7~4.13
瑞安市幼儿园教师优质课评比
骨干教师
9
4.14~4.20
温州市教学论文评比
幼儿园教师
10
4.21~4.27
课题组活动
实验园
11
4.28~5.5
“五一”国际劳动节(5月1日—3日放假)
12
5.6~5.11
学科中心组同课异构活动
中心组教师
13
5.12~5.18
温州市与台州、丽水幼教开展手拉手结对活动
骨干教师
14
5.19~5.25
温州市实验基地、实验园成果展示活动
骨干教师
15
5.26~6.1
温州市幼儿园教师优质课评比
骨干教师
中小学幼教师论文(包括德育论文)评比
幼儿园教师
16
6.2~6.8
温州市与上海幼教开展手拉手结对活动
骨干教师
端午节(6月7日—9日放假)
17
6.9~6.15
温州市送教下乡活动
骨干教师
18
6.16~6.22
温州市幼儿教师教学培训活动
骨干教师
19
6.23~6.29
20
1.宽范围,让教师自己定专题。教科研训一体的培训模式是教师继续教育深入发展的一个有力保证,是服务基础教育,打造精品培训的有力保障。根据学校功能定位,我们一直在思索教师课余研究什么,怎么研究这一问题。经过调研和与广大教师商讨,我们认为教学研究应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就是要让科研围绕教书育人这条主线服务。从教师的兴趣爱好开始研究,从教师专业发展开始研究,从实地需要开始研究。范围自己定、专题自己选、形式自己挑,学校不统一定调子,不统一限范围,不搞一刀切。在具体操作中,不搞“高大全”研究,“小口径”进入,只求适合自己,发展自己,切紧本职工作就行。我们的教研范围有:培训管理问题、培训模式问题、学科教学、班主任培训、教师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管理、学生管理、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学校安全等;专题确定后,要求教师努力去实施,找回读书的感觉,充分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搞好管理、教学和研究,抓住本职工作,不顾此失彼,不搞花架子,在宽松的科研氛围中实现教学、科研两不误。
2.勤交流,经常组织活动。为了使教师的科研落在实处,科室每月进行一次交流,学校每两月进行一次科研交流。教师交流,不搞长篇大论,有感想就说,有打算就谈,相互提醒,相互勉励。学校侧重点是为教师解决问题,如时间、参考书、打印机以及必要的经费等。同时,学校每学期再组织一次集中科研辅导,请专家和同行作好专题引路。交流,实际是一个督促的过程,防止一些教师列了专题不行动;有了想法不研究,有了经验不总结。通过交流,提高自我认识,改变观念,让教师行动起来。
3.活奖励,让教师有成就感。为了鼓励教师积极研讨,我们出台了《教师教育科研奖励办法》,活奖励,不死抠。教师只要动笔去写,就给肯定和支持。分研究发表(论文、时评、随笔、新闻等)、征文获奖、市县经验交流三个方面。只要真正动了笔,触及了思想,进行了创造,按层次和质量我们都给予奖励。规定:凡教师在国家级刊物每篇奖200元;省级每篇奖160元;市级每篇奖120元;县级每篇奖80元;其他如时评、随笔、案例、教案等也都按质进行奖励。每月统计一次,每期累计再进行一次评比奖励;教师参与编书、出独著再给予重奖。
4.广参与,领导以身作则。我校领导除学校管理、教师管理等研究方向外,也都参与了本人所学专业或讲授专题的研究工作,如《教师如何进行校本研修》《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等专题研究都取得了好的成绩。在教育科研交流活动中,领导也都能放下架子,沉下去倾听,与教师一起交谈自己的想法、研究方向及进展情况。由于从领导到教师,每个人都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因而,教师发表文章,领导不署名,不搞虚夸,务实创新。近两年来,我校领导在《学习报》《自学考试报》《陕西电大学报》《中国教师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关于学校管理、教师发展等多篇论文,起到了引领作用。
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由校长办公室牵头,由教导处、教研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教师“青蓝工程”培养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协调与管理。
制度保障。学校制定《“青蓝工程”培训方案》,建立《青年教师校本培训成长工程培训记录本》,同时结合绩效工资改革,修订相关考核制度。
经费保障。学校在教师培养的费用上毫不吝啬,将教师培养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为了确保教师培养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多渠道筹措经费,保障教师培养工作必需的经费开支。
时间保障。为了保障培训学习,学校规定每周三为集中学习时间。每两周集中进行教研组活动,每周进行备课组活动,不定期举行教师观摩、研讨,时间另外安排。教师课余可以自主学习,通过报刊、书籍和网络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为了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水平,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制定“青蓝工程”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促使青年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师德修养水平;理解并初步掌握课程标准:形成教育教学能力:提高青年教师对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文化的认同度,尽快融入学校的教育文化,缩短青年教师的角色转换期。
制定“聚焦课堂教学,创新班级管理”论坛活动制度。学校制定“青蓝工程”论坛活动制度,规定每年组织以“聚焦课堂教学,创新班级管理”为主题的论坛活动,参加对象为教龄五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学校第一届青年教师论坛围绕如下两个主题:一是以助学稿为研究载体,聚焦课堂教学,突出“先学后教。精读实练”和“小组合作,培养自主”等课改理念:二是以礼孝教育为研究载体,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创新班级管理模式,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等德育理念。各位青年教师畅所欲言,有的讲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有的讲教学中的心得。论坛结束之后,学校把青年教师的论坛文稿整理成册,颁发给每位青年教师,意在让每位青年教师取长补短、扬长补短、变短为长。不少青年教师经常会拿出来翻阅,认可这样的交流形式,因为这不仅可以交流工作中对教育教学的困惑。还能学习其他同龄教师的宝贵经验,有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论坛活动还评出一二三等奖。学校购买大量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作为奖品颁发给各位青年教师。面对这样的精神食粮,青年教师都说比任何实物都来得更有意义。
确立青年教师教研论文征集评比活动的制度。学校制定“青蓝工程”论文征集活动制度,规定每学年每位青年教师必须上交教育教学论文,由学校组织评比并推荐优秀论文。参加市教研室论文评选,或推荐《慈溪教育科研》《宁波教育科研》等杂志发表。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论文写作水平,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专门聘任每门学科的教研组长、骨干教师、高级教师为论文指导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的论文写作。每年一届的青年教师论文大赛,极大激发青年教师撰写论文的积极性,青年教师的论文在慈溪市获奖的比率大幅度增加。
开展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引领青年教师成长。根据平时的观察、青年教师座谈会和教师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等多种形式,了解青年教师的发展现状,了解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阻碍因素,以每位青年教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抓手,分类、分层和分步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学校专门为青年教师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观察和记录他们专业成长的历程,借以促进青年教师专业的个性化发展。青年教师由于刚刚参加工作,很多方面要从头学起,比如如何有效完成教学工作、如何合理实现班主任工作、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和同事关系等。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显得很繁琐,促使很多青年教师疲于应付各种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和心情来参与教科研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只从制度角度给青年教师太大的压力,而是要从榜样角度给青年教师更多的动力。
关注小现象、小问题和小策略研究,引导青年教师放低视角、叩问细节。一是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德育“小课题研究”。德育“小课题”是以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团队老师、德育管理者、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围绕“育人为本,立德为先”的主题,突出一线德育的特点,侧重实践探索的课题。德育“小课题”属于个人专项课题,相对于其他的教育科研课题来讲,侧重实践探索,具有起点低、入手快的特点。学校鼓励教师关注身边的德育细节。让个别优秀的青年教师申报德育“小课题研究”,促使其在实践中较快地提高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水平。近几年来,在学校鼓励与支持下,多名教师积极申报宁波市德育“小课题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更多青年教师,特别是年轻的班主任,也都自觉和主动地加入德育“小课题研究”。二是鼓励优秀青年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关注教育界的热点。教育一直在进行着改革,新的理念要求青年教师不断研究、探索,这样才不会被改革的潮流所抛弃。“翻转课堂”、“微课”、“微课程”等新名词接踵而至,一线的教师又有多少人了解、关注呢?接受新事物、新理念,更需要青年教师去充当先锋。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活动
自主学习培训。学校图书馆先后购置大量教育书籍。为每一位青年教师每年订阅150元与教学有关的报纸杂志,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认真学习一本教育理论刊物并撰写读书报告。学校开放教师阅览室,鼓励教师有效利用业余时间展开自学,阅读教育教学刊物、教育专著、中外名著,上网浏览各种信息、查阅各种教学资料,引领教师由“外培”转向“内培”,促进教师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撰写学习心得、反思笔记,把学习和教育科研活动相结合。
外出考察“取经”。培训分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集中培训主要是理论讲座、专题报告、研究讨论等。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教师专业化、职业道德规范和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教育科研能力等。分散培训主要是自主观看优秀课录像等,通过集中点评、交流,以及行为跟进课的课例分析与研究,利用集体的智慧,开发教师创新的思想,促进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方面的提高。学校每年划拨一定数量的经费,安排不同层次的青年教师外出访问、考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有效的管理方法,推动青年教师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全面提高。
专题研讨活动。学校经常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讲座、班主任工作等专题研讨活动,高水平、高效率的讲座让青年教师获益匪浅,让他们深刻地意识到。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有热情和干劲,更要有智慧和巧劲,要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渗入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方法,更要顺应学生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善于抓住一切教育契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在审阅数学论文过程中发现很多论文内容简单,或是一两个习题证明或是将教材内容,他人论文组合改编,简单重复,更有甚者直接抄袭。很多从事数学教育工作人士认为数学教育论文难写,事实上他们还没有掌握撰写数学论文的规律。
数学论文分两种,一种称为纯数学论文,另一种为数学教学论文。很多从事数学教育工作者很难拥有大量时间从事纯数学研究,而职称聘任制又需要公开,这样一来很多人将自己工作经验加以总结转而写一些数学教研论文。 数学教研论文是对课程论,教学法,教育思想,教材及教育对象心理加以研究。但无论哪一种数学论文都要遵从论文格式及写作规律。
1 撰写数学论文应具有原则
1.1 创新性
作为发表研究结果的一种文体,应反映作者本人所提供的新的事实,新的方法,新的见解。论文选题不新颖,实验没有值的报道的成果,即使有高超写作技巧,也不可能妙笔生花,硬写出新东西来。基础性研究最忌低水平重复,如受试对象,处理因素,观测指标,结果与前人雷同,毫无新意,这样论文不值得发表。
1.2 科学性
科技论文的生命在于它的科学性。没有科学性论文毫无价值,而且可能把别人引入歧途,造成有害结果。撰写论文应具备:(1)反映事实的真实性;(2)选题材料的客观性;(3)分析判定的合理性;(4)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1.3 规范性
规范性是论文在表现形式上的重要特点。科技论文已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论文格式,大体上由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摘要(应用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具有意义等);索引关键词;引言;研究方法,讨论,结果等部分组成。这种规范化的程序是无数科学家经验总结。它的优越性在于:(1)符合认识规律;(2)简洁明快,较少篇幅容纳较多信息;(3)方便读者阅读。
2 撰写数学论文忌讳
2.1 大题小作
论文不是书,如论文题目选的过大,那么泛论,浅论就在所难免。数学教育论文基本特征:有数学内容,讲数学教育问题,具有论文形态,不贪大,不求空,具有新见解。这样作者应将课题选的小一些,写出特色。
2.2 关门写稿
一本学术杂志中的论文,单独拿出来看自然是独立完整的。就杂志的整个体系来看就会有一些联系,它们或是构成一个小专题或是使讨论不断深入。这样作者就要对你准备投稿刊物有所了解,以免无的放矢。不能缺乏事实凭空捏造,夸大结论。首先应该知道别人做了些什么,写了些什么,避免在自己的 论文中重复。同时可以借鉴别人成果,在他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避免做无用功。
2.3 形式思维混乱
科学发展到今天,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在世界范围内已趋向统一。论文要求规范化,标准化。有的论文东拼西抄,前后矛盾,这样的论文很难教人读懂。所以撰写论文应遵守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正确使用逻辑推理方法尤为重要。
3 关于数学论文选题
数学论文选题是找“热门”还是“冷门”?“热门”课题从事研究的人员众多,发展迅速。如果作者所在单位基础雄厚,在这个领域占有相当地位,当然要从这一领域深入研究或向相关领域扩展。如果自己在这方面基础差,起步晚又没有找到新的突破,就不宜跟在别人后面搞低水平重复。选择“冷门”,知识的空白处及学科交叉点为研究目标为较好的选择。无论选“冷门”还是“热门”,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需要性 选题应从社会需要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
(2)创新性 选题应是国内外还没有人研究过或是没有充分研究过的问题。
(3)科学性 选题应有最基本的科学事实作依据。
(4)可行性 选题应充分考虑从事研究的主客观条件,研究方案切实可行。
4 关于数学论文文风
4.1 语言表达确切
从选词,造句,段落,篇章,标点符号都应正确无误。
4.2 语言表达清晰简洁
语句通顺,脉络清楚,行文流畅,语言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