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动化应用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机械制造技术的虚拟化应用机械制造技术中,虚拟技术主要是运用了计算机系统的仿真能力来模拟实际的操作系统,运用模拟技术来完成产品生产等相关制造环节。根据机械制造技术的虚拟仿真能力对产品实行检验,对制作水平和方法进行探讨,结合实际情况在加工过程中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安全,严格规划产品的制造工艺,尽量不让产品在生产时出现纰漏的状况,防治发生安全问题,提高生产总质量。
1.2机械制造技术的绿色化应用机械制造的绿色化其中包含了很多方面,有产品的绿色生产、产品的绿色设计、采用绿色设备、使用绿色包装、采用绿色管理等。机械制造技术的绿色化不仅大大增强了能源和原材料的使用程度,还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副产品对环境的污染破坏。
2.1机械制造的自动化信息系统自动化技术主要包含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产品数据管理体系等等。计算机辅助设计通常是指设计人员根据计算机的图形设备实行的机械设计工作。计算机辅助制造通常是指充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其投入到生产制作的环节中去,这之中的核心技术是计算机数值控制技术,又称作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是给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起到了相互连接的作用,使工艺编程效率和工艺设计效果更加完善,合乎标准。产品数据管理主要针对于设计制造时形成的相关数据信息的管理。以上几点结合到一块就成为了自动化技术。
2.2机械制造的自动化物资供输系统机械制造业主要是对一些材料经过加工的一种生产领域,想要使生产线能够制造出产品,就需要不断提供生产所需的材料,从而给持续生产带来一定的保障。机械生产时不但需要源源不断的生产材料,还要把加工完毕的成品运送到正常放置的地点,保障生产带的通畅。因此自动化物流供输系统是自动化生产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环节。
2.3机械制造的自动化生产系统自动化的加工系统可以避免生产中的重复劳动,可以自动的、持续的循环作业,有效的减少了工人的工作量。再加之自动化系统可以很好的提升生产标准,不易出现生产错误,使产品的总体品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大的改善了作业情况,总而言之,自动化的整体制造体系在制造过程中具有相当显著的效果。
2.4机械制造的自动化设备装配系统设备装配系统在机械制造中占有相当主要位置,这种自动化设备装配体系可以把一定状态和一定质量标准的机械零配件达到指定的设计要求,分别为组装、搬运、试验、调试、验收等环节,而这些也就很好的构成了一个相当完善的自动生产制造的生产线。这种装配体系在如今现代化机械制造里是一项缺一不可的应用,它有效的降低了人工重复且繁琐的装配作业,节省了工人的体力,并且如果是工人一直处于长期的工作状态时,就很容易产生失误,而自动化的装配系统却不会,它会严格的按照设定程序进行运转,大大改善了作业质量和工作效果。
2.5机械制造的自动化检测系统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科学方面的发展日渐提升,机械制造时会出现很多新型科技成果和高端仪器生产设施等,这就需要具备优秀的工作人员来进行作业,过去的检测技术根本达不到现今科技的检测水平,而且,自动化检测技术在未来将会广泛使用,所以,必须要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对新型设备设施要多进行培训,确保其能够做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如今使用较为广泛的检测技术有:具备多判断系统的智能设备诊断技术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电流信号、时序的识别检测技术。
3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
3.1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智能化制造系统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可以实现简单的智能动作,其中包含了分析、判断、构思、推理等。智能化的重点是智能系统,这种系统有着非常高的适应性和友好性。在机械设计和制造时,大都是选择模块化的方式进行,提高自身的柔性,它的优点重点就在于它的良好性能和安全性能,而且还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不具有污染危害,能够很好的对资源进行回收。
3.2机械制造的敏捷化机械制造的敏捷化主要是以企业的信誉度和竞争力为首要条件,通过构成的虚拟公司,进行分工合作,大大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对于用户提出的条件能够很快的做出应对措施。敏捷制造主要是为了达成较为迅速的反应能力,需要以虚拟制造的技术为核心部分,以虚拟制造技术为首要技术。敏捷制造属于现代机械集成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是现代机械集成制造系统由信息集成发展向企业集成跨越的必经之路,敏捷制造的发展影响着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
4结束语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应用
以实际地理位置为背景的电力设备分布图,不仅能在设备管理上为用户增加设备空间位置的信息,而且通过实时信息能准确地反映配电网的实时工作状况。因此,GIS已成为配电网自动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数据组织
地理空间数据是指以空间位置为参考的数据,地图是空间数据的一种表达方式,空间位置通常是用空间实体与某中参数坐标系统的关系来表达。
各种地理空间实体,如居民区、街道、市政管线、电话亭、电力线路等,在计算机中的表达一般抽象为点、线、面这3种最基本的实体,任何空间实体都可以用点、线、面,再加上说明和记号来表示。
这种空间数据的组织能满足配电网自动化的要求,根据实际地理位置布置设备、线路,展示配电网的实际分布,采用层的概念组织图形和管理基础数据,自由分层,层次之间又可以灵活的自由组合。
与空间图形数据对应的还有属性数据,既对图形相关要素的描述信息,如配电线路的长度、电缆型号、线路编号、额定电流、配变型号、编号、名称、安装位置、投运时间、检修情况和实验报告等。
这些属性数据的用途为结合图形进行档案资料的查询提供具体信息。对已经在管理信息系统(MIS)中录入和使用的部分属性数据,可通过共享途径直接获取,末录入的则必须在GIS中进行录入和编辑。
属性数据可存于任何关系型数据库中,如:SQLSERVER,SYBASE,ORACLE等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不能管理具有地理属性的空间数据,所以大多以文件形式存储。从数据的多用户、访问安全性以及数据操作的高效性来讲,这种储存形式力不从心。各大GIS公司相继推出这类产品。如:ESRI公司的SDE(空间数据库引擎),通过SDE把地理空间数据加到商业关系型数据库:MAPINFO公司的SPATIALWARE上,可以将地理数据存储到RDBMS中,ORACLE81SPATIAL使得ORACLE81数据库具有空间数据的管理能力。
二、配电网GIS的建立
目前开发配电网GIS有两种趋势,一种是把GIS作为整个配电网自动化的基础平台,另一种是把GIS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与SCADA等其他系统共同完成整个配电网自动化的功能。笔者认为第二种方案比较可行。原因是目前大部分地区SCADA系统的功能已经完成,并且投入运行,作为新增加的GIS只要通过数据库的关联,就能实现信息的共享,而且又能保证各个子系统的独立性,使整个系统的可维护性增强。同时减少了开发GIS子系统的工作量,免去了资金的重复投入。
三、配电网自动化中GIS实现的功能及其特点
GIS在配电网自动化中的应用可以分为离线和在线两个方面。
3.1离线应用方面主要包括:
A.图形的操作:在以地理图为背景的配电网分布图上,可以分层显示变电站、线路、变压器、开关到电杆以及到用户的地理位置。由于这些图形均为矢量图,可完成无级放大、缩小和漫游,并且地理的比例尺及视野可以任意设定。
B:空间数据测量:测量两点、多点之间的距离和任意定义区域的面积。通过鼠标定位,既可得出该点的坐标,可完成配电线长度的测量,也可以统计供电区域的面积。
C:设备档案管理:管理所有的配电系统设备档案和用户档案,根据要求进行各种查询统计。主要根据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关系,进行双项查询。条件查询(从数据库查询图形,按设备的属性数据库查找设备地理位置,对典型设备可以进行查询、显示、列表、统计)和空间查询(从图形查询属性数据,在图形上对任意设备进行定点查询和多边形小区查询,并且显示、列表和统计)
D:设备检修管理:根据检修管理指标,自动地进行校核,自动列出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提醒工作人员安排设备检修工作,并提出设备检修计划。
E:用户报装辅助决策:通过直接在地图上部设报装用户位置,系统根据报装容量,电流强度等自动的搜索设定范围内(范围值可以在界面上灵活设置)满足要求的变压器,选择不同的变压器系统自动在图上画出最佳的架设路径,并给出具体的长度。
F:开操作票:把开操作票的任务放在GIS界面上完成,直观、简单地在地图上用鼠标电击选取操作对象,就能把操作对象的名称及其当前状态填入相应的操作票表单中,再在标准动作库及术语库中选择操作目标结果,就能方便、准确地开操作票。
G:模拟操作:可以做计划内停电检修前的预演。分为拉开关、停线段、停馈线等不同方式,根据不同的操作自动搜寻停电范围,预演操作结果,确认后打印停电通知单。
3.2在线应用
在线方面应用主要包括:
A:反映配电网的运行状况:读取SCADA系统实时状态量,通过网络拓扑着色,反映配电网实时运行状况。对于模拟量,通过动态图层进行数据的动态更新,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对于事故,推出报警画面(含地理信息),显示故障停电的线路及停电区域,做出事故记录。
B:在线操作:在地理接线图上可直接对开关进行遥控,对设备进行各种挂牌和解牌操作。
C:负荷管理:根据地图上负荷控制点的位置,结合独立运行的负荷监控实时系统,以用户的负荷控制终端的基本数据为数据,实现各种查询和分析功能,用图表方式显示结果。根据负荷点的地理分布及其各种实测数据,进行区域负荷密度分析,制定负荷专题图,通过不同时期的对比,辅助电网规划。
D:停电管理:他是配网自动化中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打来的故障投诉电话弥补配电自动化信息采集的不足,根据用户停电投诉电话中故障地点的数量和位置,进行故障定位,确定隔离程序;并且分析故障停电的范围,排除可能的故障点顺序。根据维修队伍的当前位置,给出到达故障地点的最佳调度路径,可以迅速、准确地找到并隔离故障点,恢复供电。
E:与用户抄表与自动记费系统接口:远方抄表与自动记费系统向GIS传送用户地址、用户的名称以及用电负荷等信息,GIS可以显示抄表区域和区域的负荷情况,使数据更加直观。
四、系统的开发
应根据GIS在配网自动化中的应用功能进行模块划分,由于GIS数据量大,维护工作比一般管理系统复杂,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另一面,根据供电企业部门的职能划分,对GIS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对建立整个配网GIS来说,根据功能大致可分为3个自系统。
A:系统编辑,系统自维护,主要完成配电网图形的编辑和数据库的维护。
B:实时运行子系统,能够对配电设备进行各种操作,并实时反映操作结果。
C:浏览,查询子系统,查看当前电网状况,完成各种查询、统计和分析。
随着平台及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GIS的应用越来越来深入,广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三遥”技术,GIS
引言
电力系统包括发电、送电、变电、配电以及相应的通信、安全自动、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等设施。电力系统的根本任务,是在国家发展计划的统筹规划下,合理开发利用动力资源,用最少的支出(含投资和运行成本)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与人民生活提供充足、可靠和质量合格的电能。
一、配网自动化系统功能要求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经验告诉我们,系统建设的成败不在于采用的技术的先进程度,而是在于配电自动化的实用性问题。配电网属于电力输送的末端,配电线路的重要性不能和输电线路相比,但是设备数量众多。实用的新型配电监控自动化系统在技术要求上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l、功能实用化。论文大全。鉴于目前配电高级应用功能并不实用,供电部门一般在相关应用上采取审慎的态度,在建设初期中一般只进行最基本的网络拓扑功能的建设,就是到工程结束,也仅仅实现网络拓扑、潮流计算、负荷预测、安全经济运行分析及可视化展现等功能,将建设重点放在了尽量实现最大范围的配电设备监控,减轻运维工作量和系统的复杂程度。论文大全。
2、故障处理不苛求。现有配电自动化系统中没有过多的考虑线路故障的自动恢复功能。由于目前的配电模型很难搭建完整,线路现状有时也不允许供电网络的自动重构,而且在一些情况下网络的自动重构可能还会引起更大的故障,但在新建设的线路上则提出必须按照可以进行自动重构的功能要求来规划建设。论文参考。
二、系统总体设计
2.1总体原则与目标
新型实用化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综合当地配网结构、设备状况、社会用电需求和可靠性指标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坚持以“经济实用、技术先进、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合理利用、适当改造、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为指导原则。
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个完善的、先进的、可持续发展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能够实现配网线路故障的快速定位、隔离和恢复供电,缩短配电线路故障停电时间,为配网运行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配网运行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客户服务水平,切实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
2.2系统软件配置
2.2.1配网运行监视
实现配电网络的实时运行监视。把10kV馈线沿线设备(主要指开关设备)的开关位置信号、故障指示器信号等遥信量信息,以及电压、电流、功率、电能、供电质量等遥测量信息汇总到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或有人机交互界面的配电子站),对配电网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如发生故障,能够根据遥信、遥测信息综合分析,诊断出故障区段范围,指导工作人员尽快到达故障地点,实施必要故障处理措施。
2.2.2馈线自动化
馈线自动化是指利用自动化装置及系统,监视馈线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线路故障,迅速诊断出故障区域并将故障区间隔离,及时恢复对非故障区域的供电。实现馈线自动化的前提条件是监控对象必须具备“遥信、遥测、遥控”的三遥技术条件,能够实施远方遥控动作。论文大全。论文参考。
2.2.3配网分析软件
实现基本的网络拓扑、潮流计算等功能,并将这些功能融合进基本的配电网的操作,如负荷转供、线路闭环监视等,并实现基本的调度作业管理及供电质量统计分析等,以加强调度操作的智能化,方便调度人员的操作,强化安全运行、经济运行。
2.2.4实时信息
主要实现配网实时信息的有效,方便管理、维护人员及时注意相关设备状况,查询、浏览各类历史及统计数据等。
三、配网运行管理系统
3.1配网运行管理与信息整合
按照IEC61970/IEC61968中规定的CIM/CIS的标准要求,以设备统一编码为基础,对供电局的相关系统,如营销系统、配网自动化、负控系统、配变监测系统、计量遥测系统、GIS系统、配网生产MIS系统、95598客服等系统数据进行集成。配电SCADA、计量、负控等系统的实时、历史数据可以根据设备所属关系在集成应用系统地理图上统一显示。论文参考。
3.2配网运行集成分析
1、多类客户停电分析
在配网运行管理系统上实现了对于用户停电的全部管理,包括预安排停电、SCADA设备故障信息、用户保障信息、错锋线路信息,通过GIS系统配变与营销系统的关联,查询用户信息,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用户停电的分析、统计,停电用户短信通知以及停电影响用户的分析。
2、停电管理
停电管理应该具有停电显示、停电模拟、停电分析、复电情况分析、辅助停电方案、统计分析预测故障等功能模块。
3、倒闸方案与调度操作票
系统具有自动和手动生成倒闸操作票的功能。调度员判断故障地点后,通过系统自动生成故障隔离/倒闸建议。调度员也可手动生成倒闸操作票,通过设定倒闸前及倒闸后的状态,根据安全规则推导出倒闸步骤。对于己生成的倒闸步骤,可以根据安全规则及设备的过负荷状态分步校验,由倒闸方案生成调度操作票。
4、供电可靠性分析
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必须采取大量有针对性的技术、管理、电网建设等措施,可靠性相关的信息种类多、来源广、时效性强,及时、准确地获取、统计供电可靠性数据难度很大。通过集成系统可以实时获取电网运行监控系统如配网Scada、负控等的电网停电信息,依托配网GIS及配网生产MIS系统中的电网基础数据,及时、准确、可靠、一致的分析、统计电网可靠性指标数据。
3.3统计分析及辅助决策
整个配网运行管理系统中各类业务产生的信息大量而且复杂,如何在这些信息中找到业务和工作的改进方向是辅助决策应用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综合查询,预制多个查询条件和过滤器使用户能够方便的找到各个业务集成后的信息。
通过主题信息分类,定期执行预先定义的统计分析并存储结果报表,可以有效提高统计分析的效率。
开发活动的统计报表,进行提供向下挖掘钻取的方法,使统计报表能够层层钻取深入分析原因所在。
结论
为供电企业的一个重要的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覆盖了供电企业生产的各个方面。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对于实现配电运行的透明化,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以及对于配电网的规划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新型实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必将对供电企业提高社会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东,丁振华,滕乐天.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7)
[2] 刘东.配电自动化系统试验.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3] 姚建国、周大平、沈兵兵等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4:30(8)
[4] 李澎森等.配电技术概况及发展趋势.高电压技术。2008.01:34
[5] 海涛,陈勇.配网自动化的认识与实践.电力设备,2004.5(10):64-68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电压无功,自动化,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和各类企业对供电质量和可靠性的要求日益提高,从改善电能质量和节约人力方面比较电压无功优化自动控制装置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已逐步取代原来通过值班员手动调节档位和投切电容器来调整电压的方式,在维系电力系统稳定中的作用已充分展示出来。论文参考,自动化。电压无功优化自动控制装置由大量的数据采集、数据计算、数据传输、数据控制、程序执行元件组成,通过一系列自动化技术将其功能整合在一起,因此,了解电压无功优化自动控制中的自动化原理对于研究电压无功优化自动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着重分析了电压无功优化控制中的自动化技术。
一、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
(一)调压方式
无功优化控制系统设计在设置母线电压限定范围后,自动对高峰负荷时段、低谷负荷时段的电压值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在合格范围内的电压满足逆调压方式。论文参考,自动化。当电压超出额定范围时,则与同级和上级变电所的电压进行比较,然后判断出应该调节同级还是上级变电所的主变档位。
(二)调整策略
电压无功优化自动控制包含两个方面,分别是电压优化和无功优化:
1、电压优化
当母线电压超上限时,首先下调主变的档位,当不能满足要求时才切除电容器;当母线电压超下限时,首先投入电容器,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再上调主变档位,总之要确保电容器最合理的投入。
2、无功优化
当系统电压保持在限定范围内后,通过系统的自动控制,决定各级变电所电容器的先后投入,使得无功功率的流向最平衡,最能提高功率因数。
二、自动化数据采集、计算和传输
作为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全面的数据采集是整个控制过程最关键的一部,其采集数据的精度和安全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精度和安全。论文参考,自动化。一个完善的无功优化自动控制系统应该能实时自动的从调度中心、各监控站采集电网电压、功率、主变档位、电容器运行状态等数据并能确保当遥测遥信值不变时不与SCADA系统进行数据传输,减少系统资源占用。
在采集到实时数据后,过往的自动控制系统都是通过“专家系统”对数学模型进行简化和分解,然后利用潮流计算和专家系统等方法进行求解。随着自动化技术的高速发展,自动控制系统能够突破优化计算难于寻找工程解的难题,采用模糊控制的算法,充分考虑谐波,功率因数摆动,电压波动和事故闭锁等因素,通过一系列精密芯片的配合计算出使电网电能损耗最小的变压器档位、电容器投入量和电网最优运行电压以供控制部件执行。
系统在数据传输上使用只与内存交互数据而不存取硬盘的内存数据库技术,既提高了数据的存取速度,又节省了硬盘使用。为了提高传输效率,系统还会根据传输数据的类型和要求的不同,自动采用不同的传输协议:使用TCP/IP协议传输大量的重要数据,使用UDP协议传输少量的广播数据。在数据传输准确度方面,子站在接受到数据后会自动向主站发送反校信号,以验证所受数据的准确性。
三、系统的自动控制
电压无功优化控制的基本过程如下:首先是主站控制系统进行电压无功计算,然后把计算得到的各级变电所的功率因数、电压的区域无功定值结果通过光纤通道传达至各级变电所的电压无功控制系统。各级变电所的控制系统周期性的把本站的功率因数、电压和接收到的定值结果比较,以判断是否越限。
为了保证电网损耗最低,主站的控制系统要不断跟紧电网运行方式的变化,随时计算出最新的区域无功定值结果并传达至各级变电所的电压无功控制系统。由于主站的控制系统计算最初的区域无功定值时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会造成各级变电所从启动控制系统至接收到第一个信号间有一个时间段,系统定义这段时间内的定值是按照本地系统运行的。论文参考,自动化。
当主站系统遇到特殊情况(如有影响电网拓扑结构的遥信变位发生)时,能够即时撤销子站控制系统当前正在执行的区域无功定值。子站控制系统即以本地无功定值运行,待再次受到主站重新计算的定值时才转以新定值运行。论文参考,自动化。子站控制系统实时监视主站的定值下传通道是否正常,通信异常时,立即改为执行本地定值,直至通道恢复正常。论文参考,自动化。
四、系统自动化的安全保证
目前国内的一些系统仅仅只做到了一层闭环控制,安全可靠性根本无法保证。而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最新的系统则是采用主站和子站同时的双层实时闭环反馈控制结构。实验证明由于采用了双层实时闭环反馈控制结构,当运行中发生用户定义的需要闭锁的异常事件时,控制系统能够立即执行闭锁,符合电网结构和调度运行特点,适合各种大小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能更有利地保证提高电网的电能质量,其具体的安全策略如下:
自动估算电网电压,使电容器平稳投切,避免出现振荡;自动估算电压调节后的无功变化量,使主变档位平稳调整,避免出现振荡。
当需要调节的变电所的主变并联运行时,为了避免出现其中一台主变频繁调节的情况,首先调节据动率较高的那台主变的档位。应对于主变和电容器出现的异常情况,系统能够自动减少主变档位调整次数,使设备寿命增加,电网安全得到保证。当遭遇设备异常时,系统自动闭锁,而且必须人工手动来解除封锁。具体的异常情况有:电容器或主变档位异常变位;系统需要采集的数据异常;系统数据不刷新。特别的当发生10kV单相接地时,系统自动闭锁电容器的投切。为避免采集到的数据不准确,系统采用同时判断遥测数据和遥信数据的方式,提高了采集数据的准度。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电压无功优化控制系统的浅要介绍,分析了其包含的自动化技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科技的发展,也展现了电力行业专业人才的卓越才能。本文对电压无功优化控制系统从设计思想,系统构成方面进行的论述,可作电力专业的教辅材料,也可供电压无功优化控制装置设计和运行参考。
参考文献
[1]郑爱霞,张建华,李铭,李来福,吴强.地区电网电压无功优化控制系统设计及
英文名称:Techniques of Automation and Applications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院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科学院自动化所;黑龙江省自动化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7241
国内刊号:23-1474/TP
邮发代号:14-3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
一、OA简述
办公实际就是文件的制作、修改、传递、签定、保存、销毁、存档的过程。那么随着文件的这一流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设备。随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办公自动化网络的建设也得到了大力推广。
传统的办公模式主要以纸介质为主,在信息革命的浪潮中,显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如何实现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和办公的无纸化逐步得到了人们的重视。Internet/Intranet的迅猛发展,为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团队的协同运作提供了技术的保证,同时也预示着网络化办公时代来临。
现有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大型信息管理系统中,单位业务流程重组或者是文件流转功能都是核心功能。同时我们也认为,单位办公主要是一个文件流转的过程,所有的办公事务都可以抽象成一个数据库表单。
传统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大型MIS系统在处理企业管理流程中大多采用单位业务流程重组(BKR),其核心思想就是要先优化单位业务管理流程,再根据优化后的流程建设单位信息系统。论文格式。这样不仅在系统建设中工作量巨大,同时面临来自单位内部重重的阻碍。
二、系统结构设计
现在的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说百家争鸣,各有所长,但是一般的B/S结构系统都做得比较固定,也就是针对某个单位而开发的,有诸多的限制和代码固化,不利于灵活的OA定制和客户化!而且很多OA系统都具有相同的功能,只是表现手法和操作流程有所不同罢了,所以,他们的基本是一致的,是有共性的,是可以统一的。
我的基础思想是开发一个底层的通用型OA平台,在此平台下实现OA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的底层操作,这样,当针对某个企业或者政府部门开发OA系统时,只需在此基础上稍加修改,就可以成为一套具有很强针对性的OA系统,这样方便该系统的二次开发,也方便于针对不通性质部门单位的OA系统的定制。底层通用型管理模块是整个OA系统的基础,而应用层模块是面对客户的,它是界面和业务逻辑的结合体,针对不同部门将有所不通,这种结构将很好的解决一套OA的多种定制功能,便于二次开发。
三、通用型管理模块功能简单划分
针对于这个底层模块,它并不需要实现实际的功能,它主要是负责完成应用层交付的任务和与底层数据库交换数据,所以它的功能是比较抽象的、统一的和可扩展的。虽然如此,还是将这个模块按不同的功能细分,因为办公系统有些模块之间联系并不紧密,比如公文管理系统与公共信息系统,邮件管理系统与办公设备管理系统之间的联系就不是那么紧密,甚至可以完全分开。底层管理模块针对于这些情况,主要分为功能子模块:
1.公文管理
公文管理主要负责公文的发送与接受工作,发送流程按照流程定制来完成,所以还包括流程定制功能。这三大块是OA的核心部分,实现也最为复杂,特别是流程定制功能,是一个非常灵活的模块,它决定了该OA系统的效率和可用性。
2.表单管理
表单管理是一个辅模块,基本上在其他所有模块都有可能用大它的功能,它主要是实现表单模板的定制,表单的存储,打印等功能。在一个企业,表单是很重要的一个东西,它在办公过程中出现的频率紧次于公文,所以这个模块也非常重要,并且表单的定制与打印是一个技术难点。
3.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功能是对准备归档的公文文件、指示、资料等的一个合理存储与查阅功能,针对于复杂的分类和查阅权限,实现合理存取,管理得基本功能。论文格式。
4.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员工资料管理,员工薪资管理,员工考勤管理,员工权限管理,部门机构管理,部门任命管理等等单位内部人事管理的所有功能,本子模块将以底层视角反应员工得管理,包括职务和所属性质都将按统一模式规划,便于应用层定制模块。
这四大功能子模块都是OA系统得基础,在此之上可以创建更多的功能和辅助,可以使得OA的定制变得轻松而丰富。
通过以上的综合分析,该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将分为三期完成,第一期是基础类库的开发,第二期是底层管理模块的开发,第三期是应用层定制。论文格式。每一期都是下一期的基础,但可以独立使用,只有三期完成,才算完成整套OA系统。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配电网;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管理系统;馈线自动化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eform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to the first four problems and to see, power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to reasonable structure, powe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mainly switch) comply with the basis of the requirement of automation, add careful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planning, be able to implement, otherwise, it will cause rework and waste, cannot be unworkable.
Keywords: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Distribution network; The power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 Feeder automation
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配网规模和结构出现实质性的变化。不断提高配网的运行及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是客观实际的需要,这种需要使配网管理系统的建设势在必行。由于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不同,配电自动化的结构和应用也自然不同,因此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可行性、实用性和先进性,逐步扩展和完善,成为配电自动化的关键因素。结合具体城市实际情况,进一步设计出先进、通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对整个国内的城市与农村的电网改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配电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电网严重缺电,发生“重发、轻供、不管用”的局面,致使配电网极端落后。表现在网络混乱,装备陈旧,供电可靠性低下。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的供电可靠率及相应年户停电时间为99. 9986%和10 min (纽约市),美国全国平均58min,日本全国平均9min。我国全国平均年停电时间长达30 h,差距太大。不但如此,目前突出矛盾是发电厂窝电,老百姓用不上电,卡脖子地方主要是配电网,表现在,
( 1)网络结构不合理,降低了供电可靠性;
( 2)配电线路上不设开关,一有问题便拉整条线路,或使用落后的油开关,负荷电流都不敢拉,每三年就要更换,有名无实;
( 3)供电半径过大,导线截面太小,使电压合格率很低;
( 4)无功补偿不完善,有的虽装了补偿电容器,但人工简单操作,在高峰投,低谷切,功率因数提不高;杆上公用变一般都未装补偿电容器,线损率居高不下;
( 5)配电变压器损耗大,容量不足,高峰过载烧坏屡见不鲜;
( 6)进户线老化,截面积小,适应不了用电增长要求,经常出事故。
为此,国家投巨资于城网 农网改造,以便提高配电网供电能力和安全经济运行水平。
2、改造配电网,规划要先行
以往由于缺乏投资,负荷上来,就近拉一条线路,临时对付,造成网络结构混乱,不符合“供用电规则” 要求。现在改造配电网不能简单化地加大导线截面或改为电缆、增大配变容量。广东某市为提高供电可靠性,也为改善市容,投巨资将架空线改为地埋电缆,实施了几条线路后发现,简单地将架空线改为电缆,提高可靠性效果不大,后来停工,重新抓规划,从改造网络结构入手。
现在应该借城网改造的东风首先规划好配电网络,使配电网逐步改造成现代化的合理的结构。网络规划中有以下4个问题值得考虑:
( 1)采用环网结构,即手拉手方式或对供方式,比较简单易行,提高可靠性指标到N-1。
例如福建省晋江市10 kV配电网原来都是简单辐射形结构,由大约10个变电站的10 kV出线直接向用户(直接或T接方式)供电,不但线路长,供电半径大,而且可靠性差。现在开始逐步改为手拉手结构,如联东-联西线便是一边接龙湖变,另一边接英林变,中间断开,一边发生故障可以倒到另一边供电,规划中其它线路将逐步改造成这种手拉手方式。手拉手方式就是环网结构,其可靠性可以达到N-1。江苏省苏州市西区大多是环网供电,规划做得比较好,自动化实施效果也好。
另外一种是变形的环网结构,将A、B、C三个电源点形成三角形手拉手,可靠性也是N-19但负荷转移率比一般环网降低一半。
对于可靠性要求高的,一般采用双回线加备自投方案,可靠性指标也只能达到N-1,但投资翻一番。国外有一种新式4- 6结构,由A、B、C、D 4个电源点,6条手拉手线路组成,当任两个元件发生故障时仍能保证正常供电。其可靠性指标可达N-2,负荷转移率降为三分之一。这种结构比较适合于新规划地区,而老城网改造难以实现。
( 2)环网结构可以用美式环网柜实现,也可用我国开闭所方式实现。
例如,上海浦东工业园区便采用4路自动化环网柜,一路进线,一路出线,另两路向用户(大用户)供电,或作为支线供电,设备体积不大(高1200ⅹ宽2600ⅹ深1000 mm),一般安装在人行道~绿化带~停车场或大楼间的角落,不征地,不盖房,本身价格虽贵些,平均每路开关约4万元,但总的经济效果较好。当然环网柜方式对新的开发区或大面积住宅区较易实现,对老城网、老市区有一定困难。但若改变观念,也不是不可接受的,如南京市北京西路道路改造时就采用了环网柜,厦门在某新住宅区也使用环网柜,现在这两供电局已与外商合作组装环网柜,计划推广使用。
开闭所方式在我国一直沿用,苏州西区(新区)将开闭所设在大用户配电房隔壁或附近,开闭所由大用户提供,效果较好。但若是开闭所需征地建房就很不经济,如山西某市规划10 kV开闭所,土建费与开关设备费接近,征地还有困难。
山西另一城网规划也用开闭所,但采取与厢式变结合的新方式,无需征地建房,应该说,这是一种新思路,建立在新技术(厢式变)之上的因地制宜的好方案。
( 3)大型开闭所方案不可取。
厦门湖里开发区、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都是建大型开闭所,从变电所送电到开闭所,再配电到各用户,配出线路达十余条,大型开闭所占地建房费相当可观,这是若干年前的规划。但是,上述山西某市新规划还是大开闭所方案,要征地0. 25亩,土建费45万元,每个开闭所均投资百万元以上,可见就不是好方案。如果将这集中式大开闭所改为分散式小开闭所,在负荷旁边就近设开闭所,一般4路开关就够,而这小开闭所可采用厢式变结构或环网柜,比较合理。
( 4)据了解,目前配电网有不少单位仍全部采用断路器,而不是采用新型负荷开关,不难看出其投资是相当可观的。若进出线改用负荷开关,到大用户线也采用负荷开关,到就近配变采用熔断器,便可大幅度降低投资。目前国外熔断器熔断定值精度很高。
综上所述,配网规划应建立在国内、外最新技术平台之上,采用最新装备,选用无油化、长寿命、免维护的设备。
结语
配电自动化要在配电网结构合理,配电设备(主要是开关)符合自动化要求的基础上,再加周密的配电自动化规划,方能实施,否则会造成返工和浪费,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比方苏南某供电局几年前抓配电自动化,就简单地买了几台自动重合器和自动分段器,花了百余万元,结果只当普通开关用,后来才意识到应先做好自动化规划才行。
参考文献
1.罗伟 中压电网规划及其应用[期刊论文]-价值工程 2010(12)
2.杨仕成.熊枫 浅谈电力配网的管理[期刊论文]-中国集体经济 2009(31)
3.沈澜.曾旭东 配电网规划接线方案研究[期刊论文]-四川电力技术 2008(6)
4.戚尧 城市配电网络规划研究[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 2008(4)
5.杨武盖 面向实用效果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期刊论文]-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3)
6.顾天天 浅谈电力配网的管理[期刊论文]-科技广场 2008(4)
7.陈瑞林 县级配网自动化系统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寒冬凛冽,飞雪千里,在东大3个月的时光转瞬即逝。相信同学们对自动化学院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心中对自动化的核心,自动化的应用,如何学好自动化,自动化的未来发展,以及自动化学子们的就业前景等等还有些困惑。为了消除同学们心中的困惑,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SCI检索、EI检索多达几十余篇的陈夕松教授出席本次科学讲坛。
大家掌声欢迎!
现在进入提问环节,大家对自动化还有任何疑惑都可以在这里提出来。
关键词:连续冷轧机过程控制系统,控制功能,非控制功能
1. 引言目前,全连续冷轧是目前主流的钢铁冷轧加工工艺。通常,连轧机组的带钢入口速度在100米/分~250米/分的水平,出口速度为700米/分~1800米/分,所以在对过程自动化在整个冷连轧机组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地位和分工,分析过程自动化系统特点和应具有的功能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高效的过程自动化系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 冷连轧工艺过程和控制过程典型的酸洗冷连轧工艺过程如图2.1所示,并给出了轧机组的完整控制流程。论文大全。 机组设备主要由开卷机、焊机、入套、酸洗槽,矫直机,出套,张力棍、五机架、和卷取机组成。
。论文大全。
图2.1冷连轧工艺控制流程图
冷连轧的最大特点是省却了频繁的穿带和甩尾操作,因此大大地增加了纯轧制时间和生产能力。连轧机组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控制和调节是人力所不能及,必须依赖于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才能实现全连轧生产。而实现连续轧制生产必须构建一个能够精确的设定,材料跟踪和实时控制的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
3. 连轧机的过程自动化系统的任务和结构3.1任务从图2.1可以看出,过程自动化系统(二级)的功能分为两大部分: 1. 数据交换和数据管理和2. 工厂控制以及工厂监控操作的人机界面.系统任务是:1.可重复生产的设定点预测;2.生产支持;3.质量保证;4.用户参数确定;5.所有工艺参数归档,为工艺人员提供工艺支持。
3.2 配置方案图 3.1:多辊连轧机的过程自动化系统
如图3.1所示,操作系统是微软的WINDOWS2000 Server,中心数据库是ORACLE WIN2003, 网络采用了快速以太网, 骨干网的拓普结构,server-client架构. 数据存储采用了磁盘阵列. RAID1 管理模式 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兼顾经济性,采用了冷备服务器的方案.开发语言为C++.net.
3.3 软件方案 根据过程控制系统的功能,可以得到其软件控制系统由各个功能模块有序地彼此协调地构成。见图3.2.其中最主要的模块是: 材料跟踪,轧制道次计算和动态变规格, 这三者起到了协调和核心的作用。论文大全。各个模块的功能解释如下:
1. 材料跟踪模块:精确地感知带钢在轧机中的瞬时位置与适时地启动相应的程序工作,如设定值计算,收集生产数据,显示材料流动和输出生产记录,协调每个钢卷的生产流程。材料跟踪从钢卷应答开始,至钢卷离开出口段称重结束。
2. 道次计算模块:根据钢卷数据选择标准轧制规范,准备模型参数和进行工艺控制参数的设定计算,并适时地把设定值传送到基础自动化系统。这些参数的预测是连轧机过程自动化系统的核心任务,通常实现参数预测必须建立准确的轧钢参数预测智能模型基础上。道次计算模块由轧制指导,设定值计算,设定值输出,测量值收集,测量值处理,自学习和自适应7个子模块组成。
3. 动态变规格模块: 作用是带钢还在以一定速度运行时规格变换的轧制过程。工艺要求轧机在极短时间内平稳连续地实行两种不同轧制规程的过渡,使过渡段厚度不合格长度减到最小,同时在规格变化前后轧制正常。动态变规格模块必须在轧制力变化不超出范围的情况下,计算出变规格焊缝在过渡段上的最佳位置和过渡段的特征参数,使轧制动态切换的过程和过渡段的位移成比例地完成。
4. 结束语
结合连续冷轧工艺对过程控制系统提出了控制要求,具体分析了过程控制的主要任务:材料跟踪,道次计算和动态变规格,并给出了过程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由于轧钢的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强耦合的过程,尤其是在连轧机组的运行中,必须依赖计算机控制系统, 按照功能和需求构建的过程控制系统可靠性高、易维护、操作灵活、控制精度高、软件系统完善, 在全球多条连轧机组的实际应用效果证明控制指标是世界一流的,达到产品质量的稳定和高水平,保证机组发挥最大的能效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孙一康,带钢冷连轧计算机控制.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2] 张大志等,基于遗传算法的冷连轧参数优化设计系统. 上海金属[J]2000(11):25-30
[3] 周继成著. 人工神经网络---第六代计算机实现.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