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仪器分析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仪器分析》课程内容多,原理较抽象,仪器结构复杂,在课程教授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形象地将课程所涉及的仪器、结构、原理等内容展示出来,给学生更多的表观感受。但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多是通过提问、课堂练习等形式进行师生间的交流,教师多是进行引导,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多是选择被动地接受,师生间的交流缺乏动力。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亦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是一种提出问题,并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而实现这种教学模式,在本校,对现阶段的《仪器分析》授课相对转变幅度较大,教师要相应转变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这无疑跨度较大;并且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需要准备的材料较多,反而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为实现以从“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的转变,本校也同样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作了相应的改进。如在对预防检验专业学生的教学时,在电化学基础这一章的讲授过程中,采用学生先自行搜集资料,并将整章内容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由1名学生通过多媒体进行讲授,最后再组织进行讨论。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则需要把握好节奏和时间,调整学生讲授内容,避免偏题、跑题等现象,教师更像一个宏观调控者,而学生则是主角。又如在药学班的课程讲授过程中,对于毛细管电泳这一章的学习,先是将其划分为几个问题,而后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进行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开始转变教学方式和方法,并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在授课时增加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元素,增强了师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获得全面提升。
2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仪器分析》实验是理论教学在实践中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实验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实验教学,任务不在“教”,而在“学”,即要让“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转变为“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学习知识”,从“教、授”向“学、创”进行转变。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本校主要选择了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3种性质的实验来供学生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理解、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通过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通过设计性实验,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在理论课教学开展一段时间后,开放实验室供学生参观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所学仪器有一个直接的感观认识,了解仪器的一些基本结构、性能,这样在理论课的讲授中就更加便于理解。
一般实验教学大体都是实行“实验预习-课堂实验-课后完成报告-教师评阅”的模式,仍然是“教、授”的模式,因此如何向“学、创”转变呢?在实验课授课时,由于需要锻炼操作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是主要目的,过多的讨论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在实验时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由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相应讲解。如:“生物缓冲溶液的配制及pH值的测定和调校”这一实验为设计性实验,在实验前需要学生查阅生物缓冲液配制方面和pH计使用相关的资料,拟定相应的实验方案,而后由教师评阅后,提出修改意见,最后根据学生设计出的实验方案,安排实验、准备材料。在实验授课时,则可由学生亲自阐述自己设计的方案,讲明需要注意的地方,同组的学生可以相互讨论,而后由授课教师讲评,再根据学生方案开展实验。整个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仪器分析》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随着时代的进步,分析仪器不断更新换代,性能、效能越来越高,但其基本原理是不变的,仪器的基本结构也不会发生变化。学习这门课程就是要掌握其不变的环节,用发展的、创新的眼光去看待仪器的更新。就医学院校的学生而言,学习好这门课程对于以后的专业学习以及实践都有很大的帮助,而如何教授好这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则是重中之重。在面向医学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本校已逐步开展了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全面提升”为目的的教学改革,将以“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逐步转变,对部分课程教学进行重新设计。对教师而言,需要密切关注仪器分析的发展方向和科研动态,补充能量,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对学生而言,要逐渐适应角色转变,在教师的引导下,开阔知识视野,掌握学科知识。
1《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现状
1.1验证性实验占大多数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能了解仪器的基本结构,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是验证、理解、巩固理论知识,验证性实验占大多数。实验过程中以教师的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学生只是机械操作,缺少实验技能的训练。所需的实验材料都由实验员准备到位,学生的思考余地很小,学习热情不高,主要表现为:实验预习不足,实验课前不熟悉实验方法和仪器结构;实验过程中只能重现教师的思维过程,注重模仿,应付了事;课程结束后有些同学实验数据记录不清甚至弄虚作假、拼凑数据。这些都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培养目标存在差异,不利于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1.2学生动手机会较少实验所用大型分析仪器均较贵重,同类设备台数较少,为了实现仪器的高效利用,一般采取多人一组共同操作一台仪器的方式,相对一人一组的基础化学实验学生的动手机会较少。此外现代大型分析仪器的自动化程度很高,需要手动操作的过程不多,而且一般在实验开设之前,实验员已把仪器设备预热好调整到最佳状态避免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学生进样后仪器自动出结果,只见识到仪器的新奇和先进,并非真正掌握仪器的分析方法。而一些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在观望,感觉仪器分析实验无所事事,但实验结束后却连如何开关机也不知道。这种走马观花式实验教学,师与生、教与学之间不能产生互动,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响应面法的学习和使用
响应面法可对所感兴趣的响应值进行建模和分析来优化该响应值,简便地将随机仿真和确定性仿真问题结合起来,应用非常广泛[5-9]。鉴于响应面法的特点,将其引入《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中。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验设计能力,符合国家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新要求。另一方面,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在参与实验设计的过程中,枯燥、乏味的科研将变得有趣。此外引入响应面法易于紧密联系工业生产,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在响应面法的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综合实验设计能力在使用响应面法进行实验设计前,学生必须对整个实验过程有明确的认识,包括学生选题-文献查阅-实验设计-实验验证-结果讨论。选题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设计。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验条件在拟定的几个课题中自由选题。学生根据实验题目,结合所学知识,查阅相关文献,写出实验设计方案,要求写出实验内容、实验方法、所需仪器与试剂及参考文献。教师指导过程中可指出其实验设计存在的不足并加以完善。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将实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得出结论。在整个实验设计过程中,弥补了以往《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仅靠教师讲解和演示的不足,学生通过亲历完整的实验过程,才能提高实验能力。从近3年来的实践效果(表1)来看,学生的综合实验设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2)引导响应面法的入门学习为了使学生能较快进入响应面法的入门学习,可采用多种学习方法。(1)参照软件使用教程进行学习,如Desingn-Expert使用教程。Design-Expert是全球顶尖级的试验设计软件,使用简单、功能完整、界面亲和力强。在已发表的有关响应面优化试验的论文中,Design-Expert是最广泛使用的软件。最常用的试验设计方法有Plackett–Burman(PB)、CentralCompositeDesign(CCD)、Box-BehnkenDesign(BBD)。使用教程中配有中文解释,非常方便学生自学。(2)结合实例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参考文献中相关实例进行学习,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得到提高。利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设计的例子很多,如利用响应面法研究Fenton试剂处理卫生填埋渗滤液过程中各种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响应面设计法优化腺苷发酵培养基,响应面法优化玉米秸秆蒸汽爆破预处理条件和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花生壳多酚等。
3响应面法在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在实验课程中,可根据专业特点拟定一系列课题供学生自主选择。以葛根淀粉-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和表征为例来分析响应面法在《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课程试验设计,数学模型优化和验证等过程。
3.1课程试验设计对课程试验进行合理设计在《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在以前的课程教学中,学生通常按照老师指定的步骤完成样品制备,再进行仪器分析,其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为了学习仪器而进行分析检测,不易产生深刻体会。实际上《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综合性强,所使用的大型仪器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甚至进入工作岗位后都将用到,整个实验课程是小型的科研实验,而不是简单的仪器综合罗列。响应面试验设计因素和水平的确定方法有单因素试验、爬坡试验、两水平因子设计试验等。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根据相关文献,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葛根淀粉-壳聚糖复合膜的试验因素和水平,选择葛根淀粉含量、壳聚糖含量和甘油含量等因素,采用软件中centralcompositedesign(CCD)设计试验方案,即葛根淀粉含量为1%、1.5%、2%、2.5%和3%,壳聚糖含量0.5%、1%、1.5%、2%和2.5%,甘油含量为15%、20%、25%、30%和35%。将各因素及其水平值依次输入系统,得到试验方案,如表2所示。采用万能试验机测定膜的拉伸强度,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透光率并计算透明度,采用拟杯子法测试膜的水蒸气透过率,记录每组组合的试验结果。
3.2数学模型优化和验证点击Analysis的拉伸强度(Analyzed)按钮后,可查看相应的分析结果。课程试验中学生对所得理论最佳条件进行验证,选择制备条件为淀粉含量2%、壳聚糖含量为1.5%,甘油含量25%的条件下,平行做3组验证试验,测得各项性能的实际值如表3所示。可见基于响应面法所得葛根淀粉-壳聚糖复合膜制备方程模型适用性强、优化试验工艺条件准确可靠,在其他的工厂生产中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根据响应面分析结果,实验教学中从机理角度解释了复合膜中葛根淀粉、壳聚糖、甘油三者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最后将最佳条件制得的样品进行进一步表征分析,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复合膜的化学组成和官能团进行分析,采用热分析仪对复合膜的热稳定性进行分析,采用比表面及孔结构测定仪对复合膜的表面孔径及其结构进行分析。在测定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相关仪器的基本性能和应用范围,整个实验课程目的明确,与科研实验密切联系。
4采用响应面法的实验教学改革小结
4.1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几年的教改结果表明,采用响应面法解决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预习时的“理论对理论”问题。学生根据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大大缩减了教师课程上枯燥说教的时间,又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将响应面法应用于《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学生根据兴趣设计题目,通过设计将整个实验内容更清晰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提高了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基本科研素质。
4.2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响应面法实验设计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过多次重复实验才能得到实验结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实行开放实验,允许学生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学生通过前期预实验初步掌握并不断巩固实验技术,缓解了大型分析测试仪器不足的矛盾,这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分析测试技术。整个实验过程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重在科研能力的训练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实验教学改革中将开放式实验教学和科技训练相结合,形式灵活,不受课时限制,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新教学手段。
新疆医科大学从2005年开始对分析测试中心进行了大力度的投入和改革, 对中心提出了 “以人为本,提高综合素质, 产学研相结合”的方针,要求中心定位于为教学和科研服务,面向全校开放。经过近6年的建设,特别是随着日元贷款项目的实施和省部共建项目的开展,我院分析测试中心的仪器逐步完善,经过多年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和自身特点,中心在2008年针对各个层次分别以任意选修课、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研究生现代分析测试应用技术等课程形式,逐年逐步进行开设,并尝试性地将问题解决(PBL)教学法引入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即发挥了测试中心在教学服务中的作用,同时又让学生在实际使用分析仪器的过程中,学习分析仪器的原理、结构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应用分析仪器进行物质成分分析和结构分析的能力。经过三年的积累,中心对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对以往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经验,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全面发展。
一、教学形式改革
传统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内容是依托于理论课的教学,每章或每个授课内容之后安排一个相应的实验. 一个班学生在同一时间做相同的实验,具体做实验时,不知所措,实验报告互相抄袭应付了事。但是,学生通过实验课学到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这些,他们应该通过实验课的完成,掌握实验的设计方法,了解实际的科研过程,建立起一定的科研思想,这种能力和思想的进一步培养,才能适应对高等药学人才的培养要求。
随着研究生“现代仪器实验技术”的开设,本中心建立了一套系统化、实效型的实践教学新体系,以传统手段与现代仪器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以问题解决(PBL)的教学方式进行实验技能的培训。采用挂图进行简单理论的讲授;结合仪器讲解仪器结构和操作技术,以认知仪器组成、掌握操作技能、建立仪器技术的方法学、技术应用等为主要教学内容,中心首次将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改进为以10~12人为一组的小组化教学方式,每班分组后,进入测试中心的几个技术组;各技术组有相应的1名教师负责实验指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手操作,操作时尽量使每个实验小组的人数降到2-3人;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技术组间的轮转。每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都有机会与教师直接沟通,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与问题,通过实验掌握操作技术获取相应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掌握仪器分析的方法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实验技能,同时增进师生间的交流,达到教学目的。充分发挥了测试中心的现代分析仪器在高校培养人才中的作用。
1.2实验项目创新
现代仪器分析的特点是全部实验几乎都要采用大型精密仪器。而目前所看到的许多仪器分析实验教材,其内容相当多是按旧仪器的工作状态来编写的,很难与中心现有的仪器完全相符,致使很多成型的实验素材,不能很好的应用于实验教学。因此,根据中心实验仪器的配备,不断总结实验内容,根据仪器分析和药学及相关专业的发展现状,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 把新仪器、新方法、新知识引入实验教学中去,这样就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中心现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及目前应用较多的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原理和实验技术,我们开设了以光谱类仪器和色谱类两大类仪器为主的技能培训,光谱类开设了紫外、红外、荧光、核磁共振技术培训,色谱实验中开设了高效液相、气相色谱、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培训共计7个项目。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尽量安排与专业性质有关的实际样品测定。如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及核磁共振波谱解析,对于加强学生对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理解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解谱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再如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含量,包括标准品的配备、样品的处理、方法的建立和验证、结果的分析讨论等各步骤都应让学生全程参与,下一次轮转学习荧光光谱仪是采用荧光光度法进行测定,不同方法间横向对比,分析其优缺点和适用性,使学生综合的接受知识。色谱类实验则在学生原有的理论基础上要求学生会对仪器结构、色谱柱、检测器和测定对象进行比较,会看色谱图和保留时间,会计算分离度,初步学会所用的GC-2010气相色谱仪、Waters 2690高效液相色谱仪。通过一系列的讲解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师资力量培养
良好的仪器设备,有利于得出准确的实验数据;而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心坚持分年度、按计划将教师送往内地单位学习现代仪器分析的最前沿技术,积极参加仪器厂家组织的仪器培训,使中心教师能更加全面的掌握各类仪器的基本原理、操作技术、应用技术和维修维护。我们实行一台仪器一位教师负责的制度。由于每位教师都是针对一种仪器长期给学生讲解,故对自己负责的仪器都非常精专,当仪器出现问题时也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经过2-3年的技能培训再进行仪器轮转,可以使每位教师都能够对各种仪器熟知和掌握,达到既精于各种仪器,同时又能重点突出。
中心还组织全体人员积极配合大学生科研计划积极申报课题,通过课题计划实施,培养具有科研能力,具有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科研素养。#p#分页标题#e#
1.4课程考核模式
在开课模式、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均有所改革的前提下,我们对实验课程的考核方法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以往的成绩以实验报告为主要评分依据,报告写得越完美得分越高,这也是导致学生互相抄袭的另一原因。而中心对现代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考核以操作成绩和报告成绩相结合进行最终评定。
由教师给出实验方向,同学组成设计实验小组,根据以往所学实验知识,自己设计实验剂量及实验方法等,写出具体实验项目计划书,经教师审批,切实可行通过,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我们制定了评分细则,将分值分解到各个细目中,如称量、溶液配制等具体细节分别给予赋分,操作规范化、原始数据的记录、数据处理、结果分析与讨论等。这样学生在每一步都会认真仔细,如果标准曲线未达到实验要求,即可预约时间来实验室补做实验。这样的计分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培养自己动手实验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懂得实验中团队协作的重要,分工合作,遇到问题一起想办法,协调沟通,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小结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教学重点也应该适时改变,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教学改革的立足点。为此,我们将不断完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各个方面,通过在全校范围开设现代仪器分析培训课程,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扩大学生知识面, 通过实验室开放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培养学生科研能力,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来源于国家级、省部级的项目,尝试这些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科研思维能力、实验操作技能。真正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使之能够更好的体现我校的教学宗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战略思想。
参考文献:
1、汪尔康.21世纪的分析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11-13.
2、吴育廉.柯行.浅谈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改革. 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 23 , (5 ) :10-11
关键词 药学 仪器分析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strumental analysis is applied widely and practiced strongly. This course has many questions easily occurred in teaching such as the single teaching method, the content of disjunction, the large capacity of class, less instruments and more students, which restrain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In this paper, our core is to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actical ability and the specialization quality training of students. So we make reformation and exploration on practical teaching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course for pharmaceutical specialty.
Key words Pharmacy; Instrumental analysis; teaching reform
药品是关系到人的生命的特殊商品,其质量是关键。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药品质量控制,对药品采取准确有效的分析手段进行检测以控制其质量,杜绝假药劣药流向市场,是保障消费者用药安全至关重要的环节。①仪器分析是现今分析化学的主要内容,作为现代的分析测试手段,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专属性强、试用量少等优点,②目前已成为药物质量控制与分析、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与药物治疗监测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仪器分析在药学专业课程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与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和药物化学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也成为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重要的必修课之一。学生对仪器分析理论的掌握,可对药学相关课程的学习及药学学科领域的探索奠定扎实的基础。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依据药学专业的学科背景和学生学习特点,对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1 突出专业教学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仪器分析课程内容较繁杂,涉及知识面广,但其分析方法自成体系,相对独立,课程内容上需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由于药学专业的教学特点,仪器分析需要利用分析测试方法来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状态和结构,侧重于仪器方法的应用与实践。在授课的32学时中,合理地安排包括电位法、光谱法、色谱法、质谱法等共计十四章的学习内容,其中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为讲授重点,有利于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
2 充分运用多媒体,化学相关软件辅助教学
仪器分析学习的方法原理抽象,仪器设备结构复杂,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因此可以开展多媒体教学,以便提高教学效果,④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多媒体可解决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增大授课信息量。如果将平时授课过程中无法在黑板上展示的实验装置、电路图、光路图等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辅以动画、声音等演示,可提高学生学习速度,并增加课堂信息量。第二,采用动画和视频演示方式,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下学习,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三,加入师生互动环节,通过提问可活跃课堂气氛。第四,仪器分析课程所涉及到的仪器大都价格昂贵,因此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操作的机会,通过观看实验过程或计算机模拟操作,可以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现代社会,计算机的发展衍生出各种化学软件,它们对分析数据结果归纳和计算起到了相当大的帮助作用。⑤现有的软件工具十分专业,如表示晶体结构式的Diamond,绘制分子式的Chemoffice,绘制器件图形的Solid-Works,绘制曲线谱图的Origin等软件都应用广泛。今天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在教授学生专业分析方法的同时,应普及一些用法简单、应用广泛的基本化学软件。这样既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对于学习和工作有利的科学资源,也能够培养让学生受益终身的能力。
3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网络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的时空限制,也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这也将成为21世纪主流的教学方式。⑥网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网络教学实现方式多种多样:如多媒体课件、WEB教材、视频广播、BBS论坛等。
其中Blackboard 网络教学平台(BB平台)是由美国毕博与赛尔网络公司共同开发的一种集文字、声音和图像为一体,集成网络教与学的环境,专门用于补充课堂教学、加强虚拟学习环境并提供师生互动的网络教学平台。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团队进行了基于此平台的网络课程建设,主要(下转第134页)(上接第90页)按照教学安排、课程信息、互动交流、作业与讨论等几个方面进行,受到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4 与药物分析课程有机结合
仪器分析与药物分析两门课程在内容和实验上深度交叉,药物分析甚至可以看成是仪器分析的实际应用和衍生。⑦仪器分析方法在药物分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最新版药典中许多分析方法都是基于仪器分析方法提出的。特别是随着中药材成分、中药制剂、生物制剂和药代动力学等新型药物分析的不断涌现,以往的化学分析方法已不能满足该类药品的分析要求。鉴于此,我们应将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具体操作和药物分析课程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互为补充。
在药物分析的授课过程中增加新型仪器分析方法的介绍,并针对各类药物分析的方法进行深入讲解,充分实现仪器分析和药物分析的有机融合,增强学生对学科交叉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必将实现两门课程的最佳教学效果。开设以仪器分析为教学手段、药物分析为教学目标的综合性实验课程,这必将有利于复合型、创新性药学人才的培养。
5 双语教学的搭配使用
仪器分析是一门体现较强应用性的学科,由于国外新仪器、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其使用频率不断提高,且这些仪器及技术的说明书或应用软件几乎采用英文,若要掌握它们,就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能力,于是开展仪器分析双语教学势在必行。⑧我们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双语教学的开展应该由浅入深,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讨,如果能从双语教学的实际出发,不断加强师资培养,更新教学手段,因材施教,那么就有可能开辟出一条新路子适用于仪器分析双语教学。
6 重视实验课教学,提高学生操作水平
实验课程是仪器分析授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使学生了解各种仪器结构、熟悉方法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等最重要的途径,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仪器分析教学的重中之重便是实验课程。如何针对药学专业的特点,使学生适应仪器分析学科发展的需要,加强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的能力,这将是我们任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思索的问题。
注释
① 付志锋,周全.药学专业仪器分析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1):42-43.
② 丁晓红,郭文峰.药学仪器分析实践教学优化探讨[J].齐鲁药事,2011.30(10):616-617.
③ 管潇,张惠静,张梦军,郭嘉伟,曹文轩,肖正华.药学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8.14(8):597-599.
④ 毕承路,李卫华,刘玉海.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7 (12):139-141.
⑤ 费旭,王秀英,田晶,徐龙权,于玲,寇自农.化学相关软件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51:275-276.
⑥ 张丽媛,于润众,姚笛,王颖,李颖.《仪器分析》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J].科技创业家,2013.11:163.
关键词:教学;说课;仪器分析;定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23-0033-03
一、说教材
1. 教材内容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选自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第6轮规划教材之一《分析化学》的第十九章第三节。教材内容丰富,具有权威性。本次课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包括相对重量校正因子的测定,归一化法,外标法和内标法。
2.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次课承接上节课“气相色谱仪的一般流程和定性分析方法”,以概论部分“色谱流出曲线基本术语和概念”为知识基础,对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一一进行了详细介绍,从而为具体的实验设计和定量计算做好准备。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对样品组分的定量分析是主要工作,“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和工作中的定量分析和计算。
3.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①知识目标:掌握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外标法的定量分析方法;理解各种定量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归纳总结、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定量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能力。③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积极主动、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 教学重点与难点
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能够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课堂教学。[1,2]①教学重点:定量分析方法以及适用范围;确定依据:定量分析是对气相色谱数据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要得到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必须使用可靠的定量分析方法;学生实验"气相色谱对霍相正气水中乙醇含量的分析测定"要根据内标定量分析方法对实验进行设计,对数据结果进行处理和计算;“高效液相色谱”这一章中,定量分析方法教学内容和本节基本相同,学生实验“芩连片中黄芩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也要用到外标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②教学难点:重量校正因子的理解、各种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及灵活运用。确定依据为:重量校正因子的含义较为抽象。每一种定量分析方法由于原理不同而有着各自的特点,因此难点在于使学生充分理解校正因子以及各种定量分析方法原理,在此基础上,根据分析工作的实际要求灵活选择合适的定量分析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大二下学期的基础必修课。学生在大二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和一些分析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验训练,对分析化学这门课程的特点和要求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通过本学期仪器分析“色谱概论”章节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色谱分析方法的基本知识。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认识到仪器分析课程的重要性,因此对新的知识领域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大二期间基本上还是以基础课的学习为主,课程任务比较繁重,而仪器分析课程内容较为琐碎,讲述性内容较多,学生普遍缺乏总结概括的能力,对所学的前后内容不能做到较好地融会贯通,课堂所学知识不能较好地运用到实验设计和操作当中。因此,在教学中,需注重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归纳总结,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践。
三、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
本节内容采用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讨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3,4]以启发式教学作为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因材、因人施教,科学组织教学内容,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维活动,使教学方法富有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活力,使学生在丰富多彩和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得到知识的熏陶。
上节课结束后,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程内容做好预习,并利用网络资源,以“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药”为关键词查阅文献资料,初步了解文献中所用到的定量分析方法,并作为教师举例和学生讨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充分联想旧知识,由旧达新,以新固旧,做好知识的衔接和过渡。指导学生对几种定量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归纳,总结出每一种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以及适用的对象和范围。以“气相色谱对霍相正气水中乙醇含量的分析”为具体的实验内容,进行简单的课堂练习,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当堂消化所学的内容,再结合学生课前查阅的科学文献,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要求课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施讨论,进行具体的实验设计,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并做好实验课的预习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1. 课题引入
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学过的旧知识,教师给学生展示一张完整的色谱图,并提出疑问“应用气相色谱仪得到色谱图,色谱峰的峰面积是定量参数,可由仪器软件自动计算得到。那么如何根据峰面积的大小对目标组分进行定量分析呢?”,引发学生思考。解答后可知,峰面积和组分的量成正比关系,根据比例系数引出定量分析中校正因子的概念,使学生明白测定校正因子对于定量分析和计算的目的。教师通过设置疑问,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维引入课堂。[5]
【关键词】地方院校 仪器分析 食品检测 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60-02
目前,地方院校转型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地方院校要实现转型发展,需要进行理念转型、学科专业转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和课程转型,其中最难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是课程转型。现阶段地方院校的课程以学科本位为主,难以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应用型大学食品检测专业仪器分析课程也是如此。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仪器分析现有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目前大多院校仪器分析实践教学仅仅依靠演示性实验教学,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使仪器分析知识仅停留在理论学习阶段,这与企业要求毕业生能快速熟练掌握各种分析仪器相矛盾。加之各高校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很难监控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期末考试,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养成。而模块化课程是能力本位的体现,具有优化课程体系、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学安排灵活,有利于拓展学生个性等特点。为此,本文试通过对该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研究,为实现食品检测专业转型发展提供参考,这对解决越来越多的食品检测专业人才就业及专业自身发展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说来,应用型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模块化教学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
一、实现教学体系一体化
仪器分析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该课程并非48学时教学就能掌握,需要在前期课程如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向学生灌输分析仪器的概念及作用,激发学生学习仪器分析的兴趣;在后续课程如食品分析、现代食品检测技术、食品综合分析实训等课程中不断扩增仪器分析相关知识,强化仪器分析在食品检测中的重要性;更应在实习实训课程中进一步强化分析仪器操作。构建以仪器分析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体系,是实现课程模块化的重要保障。以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为例。该校食品检测专业仪器分析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如图1所示。
通过该教学体系,可形成以仪器分析为核心、食品检测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仪器分析课程模块化教学提供重要保障。无论是在前期基础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光谱学知识)、有机化学(光谱学、色谱学和质谱知识)、食品生物化学(荧光分析、含量测定等),还是在后续课程――仪器分析、食品分析、现代食品检测技术、食品检验检疫学、食品综合分析实训、食品专业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践环节中的毕业论文中,都应深度强化仪器分析的重要性,加强应用,以有效地实现仪器分析教学体系一体化教学。
二、实现教学内容模块化
如何更有效地整合仪器分析教学内容,构建成符合模块化教学要求的教学内容,使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统一,形成模块化教学教案,是教好该课程的重点亦是难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尊重本课程系统性、科学性的基础上,可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初步形成基础理论(28学时,8个模块)、实验实训(16学时,5个模块)和综合应用(4学时,4模块)三大模块内容,可有效地针对普通本科学生特点,整合课程内容和资源,满足地方院校教学要求。
三、实现教学过程模块化
上好每一节课是每一位大学教师必修的一门课程,好的教学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以教师和课本为主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难以满足模块化教学的要求。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听课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为15-30分钟。然目前大学均以40分钟一节为标准,且通常两节或三节连排,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容易犯困。教学试验发现: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约20分钟的教学片段,各片段均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再结合电子双板教学,能有效解决学生听课疲劳问题。因此,研究如何制作符合模块化教学要求的教学片段以解除学生听课疲劳,是实现课程模块化教学的重中之重。仪器分析课程特别适合教学片段的模块化教学。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笔者结合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教学实际,将基础理论内容的8个模块又细分为10-20分钟不等的70个教学课件,并将20个教学课件录制为微课视频,从而实现教学过程模块化,大大缓解了学生听课疲劳,有效地提高了听课效率。
四、实现考核模块化
模块化教学更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师生互动过程,不应该仅通过期末考试来进行考核,应结合多种考核指标与手段如“教学做评”一体化考核,针对课程模块化教学的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模块化考核,按综合评定方法给分,使学生不仅重视期末考试,也关注学习过程,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总之,研究更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是实现课程模块化教学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实际,将该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个部分,并对这三个部分进行更细的模块化考核,详细见表1。通过该考核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促进科研融入教学
为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抽象的仪器分析方法,将师生科研与仪器分析相关的实例融入模块化教学,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对实验实训模块化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讲述或重现师长的创新实验和毕业论文更能激发学生对仪器分析的学习兴趣,亦可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思维,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研究如何有效地将科研融入教学,是实现模块化教学的重要手段。笔者将多年来从事科研用到的分析仪器作为实例进行讲解,更重点讲解所带学生的科研成果,以师兄师姐的科研成果作为实例讲解,给学生更亲近的感觉,消除了学生对仪器分析的陌生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加强校企联合教学
产学研合作是应用技术大学最显著的教育模式,构建基于“互惠、互利、共赢”的校企所长效合作模式是实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企业、研究所等有大量先进的分析仪器却无人使用,而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食品检测专业共20多周的实习和毕业环节,为仪器分析教学贯穿校企所合作提供了可能。研究如何有效地将课程教学融入校企合作,也是实现模块化教学的重要手段。
综上,本文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方式、师生科研以及校企合作六个方面对仪器分析课程模块化教学进行探索,可基本实现地方院校食品检测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模块化教学,该模块化教学方法可推广到其他课程,为地方院校转型为应用型大学的课程模块化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建中.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模块化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
[2]冯里,刘刚,贺丹娜.药学类专业群《药理学》课程模块化建设探索与实践[J].才智,2013(22)
[3]汪善锋,陈军,陈明,等.高职《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20)
[4]赵娣芳,丁明,李明华,等.《粉体工程技术》课程模块化建设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37)
[5]周含笑,许招会,王`,等.《波谱解析》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东化工,2011(11)
[6]蔡锦源,熊建文.增强独立学院食品类专业学生就业适应力的策略探讨[J].广西教育,2015(1)
[7]蔡锦源,熊建文,张英.独立学院食品类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探讨[J].广州化工,2013(23)
[8]黄文富,周龙,马华菊.高职院校环境类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探讨[J].广州化工,2015(1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5C530);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6JGB514、2015JGA428、2013JGB449);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1504)
关键词:项目化课程;分析检验仪器设备维护与保养;课程改革;工作过程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078-02
近年来,高职院校中广泛推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课程开发模式。2007年以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一直致力于项目化课程开发模式的探索,并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对其他课程的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针对2009级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我们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新课程体系,并对专业课程标准进行论证和建设。下面,对《分析检验仪器设备维护与保养》这门新课的开发建设进行探讨。
课程的开发背景
纵观国内各高职院校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均未单独开设《分析检验仪器设备维护与保养》。仅在《仪器分析》或《仪器分析测试技术》等相关课程中涉及一点仪器的维护与保养常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故障分析。
另外,在我院多次召开的专家座谈会上,企业专家普遍反映学生缺少大型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技能,不熟悉一些常规的校验工作,对仪器的简单故障分析与排除缺少实践能力。由此可见,课程开发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2009级本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中(见表1)首次提出开设《分析检验仪器设备维护与保养》课程。
课程教学内容的确立
通过召开由企业专家(分别来自仪器制造企业和化工医药企业)、教育专家、一线教师组成的座谈会,分析出课程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任务是化验员对各类分析检验仪器进行维护与保养。相应的职业行动能力包括:能按照相关检定规程对新采购和使用中的仪器进行校验,能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并能进行简单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另外,依据长三角地区化工、医药企业中普遍使用的分析仪器类别,确立了课程的教学内容(详见表2)。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分别对酸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以及红外光谱仪等进行一般性能指标的校验、日常维护与保养以及简单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教学整体设计的架构
在本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首先依据市场调研,确立了课程教学目标。经专家论证,明确了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就是行动领域的学习情境。而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组织过程,采用了按“入门项目”、“主导项目”、“自主项目”架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块。其中,仪器的结构与维护保养难度也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按照酸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的顺序层层递进。每个项目均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各项目相对独立,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同时,在课时安排过程中,将课内和课外课时优化设计。如“资讯”环节,教师仅在第一个项目中,在机房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查阅,提高学生检索资料的能力;而在后续项目中,“资讯”环节则均作为开放课,学生自行在课外完成。教师只需对学生检索的结果(文献、书摘、笔记等)进行监控。同时,通过合理利用课外课时,避免了项目化课程课时数过于庞大的不足,充分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课程单元教学的实施
在项目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始终遵循了“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原则。例如,在实施第一个项目“酸度计的维护和保养”中,学生面对拆卸后的电计,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看着这些电路主板、集成模块和细小的电子元器件,学生感到既陌生又熟悉。经过点拨,大家回忆出电脑主板中也有类似的元器件。甚至一些熟悉电脑主板的学生,采用类推的方法,可将电计内部电能消耗内部计量的基本构件简要说明出来。在学生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教师将内部结构中核心部分逐一补充讲解,令学生印象深刻。
在项目化课程的单元教学中,必须坚持让学生自主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总会出现困惑和疑问,其中,部分问题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自行解决,而有些问题则需要教师的细心解答。
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
项目化课程的教学评价问题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如今的行动体系教学法,鼓励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积极实践。而在实践过程中,两位指导教师需要面对三十几位学生,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因此,评价表的科学设计尤为重要。评价细则上要求粗细搭配,合理组合。对一些规范操作以及项目实施结果的评价,需要稍细一点。而对于一些整体性评价,则可设计粗一点。
对于反馈机制而言,主要利用四个途径:一是学生每次完成项目后,需要整理项目总结。学生一般会如实反映一些真实的感受和具体的反馈意见。二是利用教研室内部教师相互听课、彼此交流获得一些反馈意见。三是系部督导员抽查听课,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点评,提出相应意见和建议。四是学院教学督导室随机听课,也会发现一些教学过程的问题,以此有利于教学改进。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建设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整合有益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参阅和练习。为了保证这些资源能够真实贴近企业实践,我们邀请仪器制造企业和行业分析检验专家共同建设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各种仪器的检定操作规程、仪器使用说明书、校本教材、试题库等。而且,几位分析仪器生产厂家的工程师以及行业中分析检验专家都热心地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原始素材,并对校本教材与试题库的建设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在根本上保证了资源建设的质量。
总之,在本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学院积累了“1234”的课程开发实践经验。具体而言,贯彻一个理念: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执行两项分析:岗位分析,行动分析;优化三项设计:内容设计,模式设计,评价设计;综合四项反馈:学生反馈,同行反馈,系部、学院督导反馈。我们相信,只有认真做好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的“1234”四环节,才能真正保障我们的课程成为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内涵、原理与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8,(19):5-11.
[2]丁敬敏,陈炳和,王生雨.基于职教特征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9):16-21.
[3]谢婷,丁敬敏,贺琼,赵欢迎.工作过程系统化《无机化工产品品质检验》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1):29-30.
【关键词】 企业医院;临床科室;成本效益
医院是设置住院床位以收治病人的医疗机构,其基本功能是医疗、教学、预防、康复和科学研究,其中医疗是主要功能,而实现其功能的直接单元是临床科室,临床科室的效益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效益,因此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管理是医院经营管理者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研究医院临床科室成本―效益分析的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所属综合性医院如何面对市场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加强经营管理尤为重要。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高,人们在充分享受着先进医疗技术服务的同时,沉重的医疗费用负担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医疗需求与医疗供给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为了解决医患矛盾,2009年国家出台了新的医改方案,最大限度地为患者提供了医疗保险,同时要求医院医药分家,降低医疗费用。为了维持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充分利用医疗资源的内在激励机制和成本约束机制,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尤其重要。临床科室是医院效益的主体,其医疗服务成本不易控制、衡量变化快,其分摊测算相当复杂。因此,能够建立反映临床科室成本效益的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三位一体的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科学分析、指标预测和可行性论证尤为重要。以此来探讨医院临床科室是如何开展成本效益分析管理的,可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效益的目的,从而提高临床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加强医院临床科室成本―效益管理的措施
我国医院成本效益观念就是要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医院“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医院争取更多的经济效益,通过计算医疗服务和收入的货币价值去决定临床过程的成本和效益。由于控制医药成本,规范内部管理,改善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医院要本着科学合理的治疗原则,精心策划、科学测算、认真分析。
(一)精确临床科室统计核算,规范单病种核算,加强医疗项目核算
1.科室统计核算。医院临床科室是直接使用和消耗成本的单位,因此,开展临床科室统计核算有利于健全成本管理责任制。通过统计工作量、统计领用材料消耗品等进行收入成本测算,分析成本超支原因,进行成本的动态控制,能有效地对科室的经济效益进行核算与评价。
2.单病种核算。医院的医疗服务是针对每一种疾病而提供的,因此,以每一病种作为成本核算单位,建立单病种诊疗的标准成本,能反映每一病种治疗的效率和费用的高低。研究确定各个病种的设备使用情况及材料的消耗量,通过财务部门测算单病种医疗项目占平均总费用的比例,计算出来的价格既要让老百姓享受到价低质优的服务,又要保证医院正常运转;同时将其与不同时期、不同医院对比,能反映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益;与实际病种成本对比分析,找出造成差异的原因,为以单病种费用为基础的付费方式提供成本数据,将有利于进行医院成本控制监督。
3.医疗项目核算。即直接将成本分摊到具体的临床中的单个医疗项目,这样的成本核算更准确,成本责任更明确,成本管理更具体,是医院成本核算的最终目标。通过系列经济业务指标,累积临床路径,进行成本核算;通过手术方式、住院床日、变动成本(人员经费、日常费用、科室成本、均次费用)等详细资料,科学合理地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避免卫生资源浪费,有利于医院降低医疗成本,解决医患矛盾。
(二)临床科室成本要以实行全成本核算进行管理
全成本核算是一种全员参与、全要素、全过程控制的全面系统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它有利于实现医院优质、高效、低耗的经营目标。
临床科室全成本核算是全员成本管理,全要素成本管理和全过程成本管理三位一体的结合。
1.全员成本管理是要密切配合,构建以成本管理机构为中心的成本控制网络,自上而下地树立成本意识和成本效益观念,激发员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主动性、创造性。
2.全要素成本管理是将人力成本、固定资产和管理成本等都纳入成本核算内容,使成本核算数据更完全、准确、及时,费用归集和分摊方法更合理,使成本指标真实地反映医院全部运营耗费情况,有效地控制成本,进行效益分析。
3.全过程成本管理是对经营全过程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事前控制,事中揭示成本差异以及事后控制,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成本管理框架体系,才能达到节约卫生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的目的。医院要将事后成本控制形式下的计发奖金管理模式向全过程成本管理拓展,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医院临床科室成本―效益分析的具体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是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价值的一种方法,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将成本费用分析法运用于管理部门的计划决策之中,以寻求在投资决策上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常用于评估需要量化社会效益的公共事业项目的价值。由于医院成本的复杂性,在医院内部建立一套综合评价科室成本效益指标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为了提高临床的服务水平,提升医院的整体水平,医院经营管理部门要对一项投资如引进系列大型医疗设备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首先,确定购买新产品或一个商业机会中的成本、投入临床运用时产生的效益、节省的费用,然后根据最近几年的病源和流量,分析预期的收益、回收成本的时间,预测未来对医疗水平的提升因素,从而给医院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具体的方法主要有:净现值法、现值指标法和内含报酬率法。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能有效地进行项目投资的成本效益分析,进一步加强经营管理。
四、未来医院加强临床成本―效益分析管理的趋势
目前,医院临床成本―效益分析虽然有了一定的研究与实践,但还没有全方位、多层次地展开。有的医院虽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但只是一些表面的指标,没有自成一体的系列指标体系,临床科室成本效益评价方法单一,今后有待进一步探索,把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统计学的分析方法科学有效地用到临床科室成本效益分析中去,加强核算,精细管理,使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使医院效益最大化,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一、研究背景
游客旅游体验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旅游的回头率,也会对周边的人群产生积极或消极的首因效应,这都必将影响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而旅游体验质量的高低,除了取决于旅游核心吸引物外,旅游服务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旅游体验的质量高低。因此,住宿、餐饮、交通、购物、娱乐和导游服务等方面的服务质量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出来。城市是现代旅游发展的载体和支撑点。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及基本设施建设的完善,城市兼有双重功能,既是旅游目的地,又是旅游客源地,并出现了城市游憩综合体的发展突出特征。城市RBD是以新的形态将游憩和旅游商业功能结合起来,作为一种新的功能区呈现在城市中。城市RBD在为旅游者提供旅游、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的同时,也向游憩者展现了现代的城市文化,以及城市生活风采。此外,随着游憩者闲暇时间的增加以及消费能力的提升,游憩休闲活动作为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受到更多消费者青睐,城市RBD因而成为外来游客以及本地居民重要的休闲地。因此,城市RBD的发展也成为打造城市休闲旅游目的一个切入点。消费群体在城市RBD的集聚为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游憩者的需要得到满足,城市居民社会福利、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城市RBD这一新的城市空间要素,极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有潜力的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这就为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我国城市RBD的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昆明作为著名的休闲城市,城市RBD的建设和开发必须首先满足大众的游憩体验,加大对游览观光、餐饮购物、休憩娱乐等多类型、多方面游憩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和游憩服务质量的提升。因而在旅游体验背景下,如何通过提升发展城市RBD的游憩服务质量进而提升城市旅游品质,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旅游服务感知模型构建
(一)旅游服务感知模型的基本原理
旅游服务质量是指旅游者通过比较其接受的服务水平与期望目标得出的对某一特定服务的感知。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住宿、餐饮、交通、购物、娱乐、通讯和导游服务等。
(二)旅游服务质量单要素感知模型的引入
本文采用李克特5分式量表,根据问卷打分,建立旅游服务质量单要素评价模型。
式中,Xj表示第j项服务的评分结果,mi表示该影响因素在李克特量表下的评分(1―5分),n表示选择该评分mi的人数,N表示填写问卷的总人数。
三、昆明城市游憩商业区游憩服务质量实证分析
(一)昆明城市游憩商业区样本点的选取及问卷发放
本文从城市RBD概念出发,依据城市RBD的功能、分类,选取昆明比较典型的文化巷-文林街、金碧坊-南屏街、昆都3处作为实证分析的对象几条主要的街区进行本次的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分三个时间段(16年3月、16年6月、16年11月),共发放问卷400份,问卷发放途径分为网络问卷(100份)、文化巷-文林街(100份)、金碧坊-南屏街(100份)、昆都(100份)。回收352份,回收率88%,其中有效问卷325份,有效率81%。利用SPSS18.0、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汇总、统计分析。
(二)游憩服务质量对游憩满意度影响分析
1.游憩服务质量感知单因素分析
根据旅游服务质量单要素感知模型的分量计算公式,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得到下面游憩服务质量分量均值统计表。
通过对各分项游憩服务质量的总体分析可以看出:购物、娱乐、交通、餐饮、住宿、游憩、通讯各分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均值在3分以下,表明现阶段3处样本对象的各项服务质量仍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憩者对该街区的总体满意度。各项分量的标准差相对较低,也可以说明游憩者对各项服务的感知程度大致趋于一致。
对各个分量进行单独分析:一方面,交通、餐饮、住宿、游憩三项的指标均值较大,证明游憩者对以上三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较高,笔者认为得出以上数据结论的原因是,3处样本对象所处位置在一环以为,离昆明市内主干道东风西路很近,可达交通线路丰富、交通工具多样,并且周边的酒店之中豪华型、经济型等各类酒店体量较大,酒店标准化服务已经形成,可以满足各类人群的休憩、住宿需求,因此在交通、餐饮、住宿三个方面的服务质量满意度较高;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7项游憩服务分量之间的差别相对较小,这也从侧面反映出3处样本对象的服务特色并没有发挥出来,游憩服务趋同,差异化很小。
2.游憩服务质量感知―满意度回归分析
对样本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到在购物、娱乐等7项旅游服务质量分量中,物、娱乐、餐饮(0.582、0.532、0.566)三项服务质量与游憩者的总体满意度的相关性较大,并呈现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昆明3处城市游憩商业区的游客总体满意度的很大程度上受到以上7项旅游服务质量高低的影响,尤其是购物、娱乐、餐饮三项服务质量,他们与总体满意度同向变化。为了更好的探寻服务质量感知度对昆明城市游憩商业区游憩满意度的影响。我们以满意度为因变量,以7项旅游服务质量分量作为影响满意度的自变量,利用SPSS软件进行向前线性回归分析,购物、餐饮、信息三项的t检验的p值都
四、昆明城市游憩商业区游憩服务质量感知分析
根据上文对昆明3处城市游憩商业区的游憩服务质量感知―满意度回归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分析。
(一)城市游憩功能服务要素不突出
相关性分析中与总体满意度最相关的前三项分别为购物、娱乐、餐饮服务;而在回归分析中,根据向前回归分析,对变量进行剔除后的三项总体满意度解释变量为购物、餐饮、信息服务。通过这两者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购物与餐饮仍是昆明3处游憩商业区的主要功能体现。
一方面说明,昆明城市游憩商业区中的商业要素较为完善,购物与餐饮设施发展较为迅速,并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与口碑效应,更为游憩消费者所熟知、认可,相关城市规划单位可以继续加强购物与餐饮设施的开发,巩固其现有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表明,三处游憩商业区其核心服务功能――游憩服务功能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3处游憩商业区的发展更多的是侧重现代化都市发展,商业与娱乐、休闲、文化未能协调发展,并未注重深度游憩需求。这也就造成了游憩消费者对几处街区的游憩感知度的评价较低。
(二)服务特色不明显
从游憩服务质量感知单因素模型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3处游憩商业区的服务评价均值相差不大,游憩消费者对各项服务质量的评价标准差很小,感知度趋同。这表明购物等7项游憩服务分量中未能有某项服务质量很好的满足游憩消费者的需求,给游客留下较深的印象。这点在很多的城市RBD都有所体现,大多数城市RBD更多注重基本的餐饮、购物等要素的硬件设施发展,而更多的服务特色及服务的文化没有进行深度的挖掘。
(三)各要素部门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较高
根据对从业人员服务质量的评价打分,餐饮(4.32)、购物(4.16)、社区(2.87)、信息咨询(3.06)、公共秩序(3.56)可以看出,游憩者对3处游憩商业区的就餐、购物的从业人员服务质量评分较高,这说明单从单纯的从业人员服务质量上看,3处游憩商业区基本符合大众的要求,远远高于7项总体服务质量。结合上述两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游憩者对三处游憩商业区的服务质量的评价,并不单单是指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二是综合“吃、住、行、游、购、娱”各个要素,各个方面的综合性的“广义服务质量”,因此,对提升3处昆明城市游憩商业区游憩服务质量路径的探索,不能呢个仅仅局限在从业人员的服务素质的提升,而是从旅游的角度,进行“广义大服务”的整体提升。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