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药学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我国就业人员队伍结构呈现倒金字塔型的今天,国家教育部要求大力加强职业教育,根据对我校药剂专业毕业生近五年来就业走向的调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近年来药剂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已由过去医院药剂科这个单一主流走向逐步转变为制药企业、药品零售商店、医药公司、药品营销、基层医院药剂科这五大走向。针对目前的药剂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和我市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我们对即将开办的医高专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1在培养方向上应有正确的定位
在医高专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应以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药品生产、管理、营销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员为根本宗旨,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毕业去向的基层性等特点。我们首先应清醒认识到我们所要完成的“教育产品”是应用型药学人才,而不是具有高深理论知识的研究型“精英人才”。 应用型药学人才包括能解决药品开发、生产中工程技术问题的技术型人才、能解决药品质量控制和安全合理用药等问题的药师型人才、能进行科学决策、组织协调和管理的医药经营管理型人才。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用型药学人才就业的多途径和就业岗位的可变性决定了这类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必要的药学理论知识、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及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基于在培养方向上的正确定位,我们应该对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作出较大的改革,以避免人才培养模式与实际岗位、医药技术领域要求之间有较大差距。
2在课程设置上应以培养能力为核心
我校以往的药学专科教育模式与本科相似,无论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基本属于“本科压缩型”,理论课时间长、实践机会少,理论与实践有较大的脱节。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和对毕业生反馈意见的收集,并针对医高专的培养目标,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教学要求,改革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总体上应分为:1.公共课 2.专业基础课 3.专业理论课 4.实践教学 5.选修课这五大模块。首先公共课的设置应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文字处理、计算机应用能力及英语阅读能力。其次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以“适度、够用”为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化学实践操作技能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再者专业理论课的设置以“服从实践需要、突出应用性、关联性”为原则,删繁就简,突出重点,适当增加临床药理学、药事管理法规、药品市场营销等实用性课程的课时数。同时实践教学应该是改革的重点,它包括实验教学、现场教学、岗前培训以及实习实训这四个部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占有45%以上的较大比例,应当大幅度增加岗前培训的项目、课时数和考核力度,使学生熟悉不同岗位群的工作,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不同的岗位,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岗位进行正确选择。最后选修课程的设置应使学生具有美学知识、懂公关礼仪、能较好地与人沟通、具备较好的社交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在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上应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
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应包括实验教学、岗前培训这两大部分。健全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应当是未来药学系专业建设的重点。
3.1实验教学在基本技能培养上应着重强调基本操作的规范化训练,要求学生反复训练,掌握必备的实验操作技能。
在实验内容上应压缩验证性实验,开设实用性和综合性实验。实用性实验是指将实验操作过程在仿真的工作车间进行,通过这样的实验技能训练学生可以直接掌握工业化生产的操作技能,使学生一上岗就能用。综合性实验是指将中药提取、成分检识、药物制剂、药品检验等各个环节融合成一个综合性实验内容,以实现各学科知识间横向有机的结合,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大有益处。此外还应更新实验仪器设备,加强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和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的建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2要充分重视岗前培训,相应增加岗前培训的项目、课时数和考核力度。
关键词:内蒙古医科大学 医学图书馆 学科馆员 蒙医药学
学科馆员,又称学术联络人、联络馆员、学科专家、研究支持馆员、学科咨询馆员等,是指具有专业学科背景的参考咨询馆员,是在图书馆内既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又非常熟悉某个学科的各种文献资源,能够有针对性地为所选定的教学和研究目标提供有力帮助和信息服务的、复合型人才的学科专家群体。
自清华大学图书馆于1998年设立了学科馆员制度后,首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医学专科院校图书馆相继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
一、医学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原因
1.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能满足医学院校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传统医学院校的专业侧重点为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医学、中蒙医学等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述学科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而增设了一些新兴医学相关学科,这就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院校师生、科研人员在教学、科研和医疗中,为了加深专业学科知识、完成课题研究或是提高自身素质,需要图书馆提供专一化、特色化、深层次的服务;附属医院是医学高校特有的资源,为了提高业务水平、了解本领域的最新进展,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也需要图书馆提供最新的信息。
2.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能弥补参考咨询工作的不足
现有的参考咨询的单一化、笼统化、被动化、书本位的服务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学科馆员服务与此相比有其自身的优点,学科馆员信息服务走出了图书馆,走进了用户群体;学科馆员与对口院系师生、科研人员、学术带头人通过面对面、QQ/MSN、E-mail、微博、手机短信等各种手段保持联系,系统了解其研究领域与方向后,对该专业馆藏资源清点、分析后制定出下一年度专业馆藏的订购计划;通过与院系负责人、主管教授的沟通,勾画出订单目录,为采访做准备;通过开展定期的用户培训,提高用户文献检索能力;依靠扎实的专业知识及信息化技术手段将本学科海量信息进行整合、集中、分析,找寻出未知的文献资源入口,节省时间,从而更有效地配合临床工作者和医学科研人员开展工作,成为有用信息的传播者;帮助科研人员定题,通过查新判断课题的新颖性和唯一性,使馆员也参与到决策咨询与科学研究中去;将服务内容与用户的整个学术交流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包括课题策划、内容分析、创新性论证、研究过程、、成果评价、知识产权等等,为此提供全程式的信息服务。
3.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使图书馆员发挥所长、施展才华,提高图书馆整体素质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使馆员所学专业学以致用,激发馆员的求知欲和工作热情,满足其成就感和荣誉感,赋予其时代感和使命感,督促其建立自身发展计划,做到终身学习,提高其自身素质。馆员素质的提高间接提升了图书馆的整体综合素质和地位,为图书馆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文献资源现状
内蒙古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了保护民族医学,加强内蒙古蒙医药基础数据平台及基础资源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将本校和蒙医药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了馆藏资源整合,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工作。具体如下:
1.文献资源建设范围、方法及馆藏
(1)范围
广泛收集蒙医药学文献资源,包括古典的蒙医疗法、蒙医药古籍文献、蒙医药发展史、古代蒙药本草图片、蒙医药电子资源、蒙医验方、蒙医方剂、蒙医传统方药、蒙医药专利等;并对各资源加工整理建立数据库。
(2)方法
在各二级学院、附属医院、兄弟院校、在职和退休教师征集的基础上,向社会各相关单位收购;同时与各出版单位建立永久的联系,及时准确了解蒙医药学文献及电子资源出版目录,做到发行后即购买;并做好宣传工作,鼓励社会人士捐赠。
(3)馆藏
蒙医药蒙汉版本文献约一万册,蒙医药及相关文献资料约两万册,储备了丰富的馆藏资源。
2.文献资源管理方法和数字化、网络化建设
(1)管理方法
对蒙医药学文献及电子资源进行集中管理,编制出详尽的内蒙古医科大学蒙文文献分类、编目细则;通过耶里巴系统,使用计算机对本馆的蒙医史、蒙医古籍、现代蒙医学论著、蒙医学期刊等蒙医药学文献进行验收、MARC著录、典藏、流通;进行蒙文和汉文蒙医药学文献的双语编目;构建高效的创新型和智能型的文献管理团队,即成立了传统文献资源建设部,其成员蒙汉文兼通、具有蒙医药学和情报学专业知识背景、专业技术业务过硬、精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从而实现了从采、编到藏的独立运行管理。
(2)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
建立了馆藏蒙医药文献全文数据库(蒙文)、传统医学文献全文数据库、蒙医药文献书目数据库、传统医学期刊书目数据库;用户通过本校图书馆馆藏书目检索,即可检索到所需的蒙医药学文献;对馆藏珍贵的蒙医药学文献、古籍通过数字化转换技术进行处理;将蒙医药相关文献数据库(汉文)(蒙文)以独立的网页在特色资源中显示,使用户快速、简便的检索到所需文献;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补充本馆蒙医药学资源的不足,实现蒙医药学文献信息的资源共享;积极筹备和开发蒙医药学特色库,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三、以蒙医药学专业为依托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设想
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院,成立于1958年,是全国西医院校中设置民族医学专业最早的系部之一,1980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国首批蒙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04年开始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民族医学(蒙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蒙医学科是重点学科,国家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建设特色学科,蒙医专业是级品牌专业,蒙医诊断学和蒙医疗术学为级精品课程和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目前该学科已成为全国少数民族医学教育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专业人才最多,办学层次最高,科研学术水平在国内外居于领先地位的特色优势学科。2007年内蒙古医科大学成为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蒙医药(本科)统编教材的主编单位和“十一五”大中专院校蒙古文规划教材的主编单位。学院全体教师始终坚持教学、科研、临床相结合,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现主持国家和部、自治区级重点科研课题37项,近年来积极与国内各中医药院校、部分西医院校及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日本山梨大学医学院、蒙古国健康医科大学等院校在人才引进、学者互访、人才培养、科研协作、医疗合作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联络交流。
鉴于我校蒙医药学专业的独特优势,蒙医药学科的发展前景,以及蒙医药学文献资源服务体系的建设现状,以蒙医药学科馆员的建立为试点,进而推动我校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以期为我校蒙医药事业、医学事业、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晶.从科研需求角度谈学科馆员职能侧重及素质培养.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28(2):74~75
[2]张淑田.当前高校图书馆员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对策.河南图书馆学刊,2001,21(5):81~82
药学生不是医学生,他们的知识以化学为主,而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疾病的发展了解相对少一些,但这些都是与每个人联系最密切,生活中经常听到碰到的问题。因此每次课的病例很重要,应该带有启发性,它的使用可以吸引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之对学习内容产生悬念和期待,另外也起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作用。讲解“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时,首先问大家:“见过喝农药的吗?都有什么症状?”学生很积极热情地回答,从而引出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表现及机制,以及用什么药物抢救,用药的注意事项等。讲解中枢兴奋药时则提问“大家高考前喝过咖啡吗?为什么喝咖啡可以提神?”讲抗生素时可提问“咽喉痛过吗?腹泻过吗?都吃什么药?知道为什么吗?”我相信这样的课堂学习效果一定很好。
2结合实际对教材和大纲进行适变
我院学生近年来的就业很多是在药品销售流通环节,而这些销售企业很多都是销售非处方药,如维生素类、钙剂、铁剂、抗感冒药、消化系统药、呼吸系统药等。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内容常常是作为学生自学的内容,而学生在就业岗位上接触机会较少一些的处方药物却在教学过程中用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例如:抗心力衰竭药、抗心律失常药、抗精神失常等,学生在药品零售岗位上几乎不可能接触到这些药物。而对于非处方类药物接触较多,但所学内容很少,难以满足他们去指导顾客购药和用药的需求。健胃消食药、止咳药、抗感冒药多为复方制剂,而教学中多不讲复方制剂,课堂教学和实际的药物知识,缺乏连贯性、针对性。针对于教学内容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应与时俱进。教师要经常到医院、药店进行调查,了解用药动态,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有些内容教材上不可能全有,可让学生走出课堂亲手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行药名教学时,要学生调查了解某一药物有多少个商品名,通过调查不仅可加深学生对商品名的印象,也养成记药品通用名的习惯。
3充分利用网络,保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惊人,药理学也不例外。由于新药研制周期极大缩短,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新药层出不穷,药物的商品名称也是目不暇接。药物品种不断增加和更新,而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有些新药或某些老药的新用途,在临床上已经得到认可并广泛应用,但是教材却没有收集;而一些在临床上已经淘汰或者几乎不用的药物教材还没有及时删除,甚至是教学的重点。随便走进一所医院或一个药房,可能其中有50%以上的药物不在药理学教材之内!对于从业者而言,药理学知识必须时刻保持更新才能不至于落后。这就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给临床工作带来麻烦和困难。教学应该与时俱进,教师要经常到医院、药店进行调查,了解用药动态,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药理学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不断了解世界新药研制开发的最新信息,追踪临床新药应用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拓展新知识。
4适当学习中药知识,提升自身能力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西医学基础课程, 也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必修医学课程。为了加深学生对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根据中医院校微生物学课程学时短、学生基础医学知识薄弱的特点,我们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中医中药的新进展,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综合分析、勇于创新的能力,为祖国中医药事业在新时代的发展,为中医药未来教育的开拓创新做出了初步的探索。
1 密切联系中医药专业特色,充实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
现代微生物学教科书往往强调微生物的发现和应用。但在世界医学史上, 人痘预防天花, 汤飞凡教授培养成功的沙眼衣原体等,都证明了中医药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悠久。这些医学上的光辉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祖国医学科学的古老和灿烂,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中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潜移默化的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励学生自发地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中医与西医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医学系统,但某些中医理论与微生物学理论具有统一性。如中医“邪正发病学说”、“阴阳对立统一学说”与医学微生物学微生态平衡、免疫功能稳定平衡方面存在着一致性,它们都是把各自体系内各种构成要素之间动态变化的平衡与非平衡关系及其状态作为判断其是否正常的主要依据和标准[1]。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将正常菌群、条件性感染的关系与中医药学研究结合起来, 依据微生态学和免疫学原理,从人体内环境和微观物质变化的角度, 以人体微生态及免疫功能的平衡和非平衡的关系加以阐释,从微观层面揭示“邪正”发病学的物质基础及其变化规律, 逐步提高学生对“阴阳对立统一学说”及“邪正发病学说”等中医理论的认识水平,促进中医药与现代多学科研究的结合与发展, 引领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发掘祖国的中医药宝库。
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医药学校学生专业课程多,学业繁重,而微生物学学时短,内容庞杂,容易混淆,难以记忆。有些学生上课忙于记笔记,课后死记硬背;有些人忽视微生物课程的重要性,纯粹为了应付考试而被动学习。因此,我们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式,注重素质教育,结合中医药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推行启发式教学,即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2]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1 “问题法”的应用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教学是提问的艺术,如果被提问者不断思考“好”的问题,就可以被教师引导着自己发现真理。课前提出问题引出新内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课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如在消毒、灭菌一章先提问“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有哪些?” 并结合中医药发展史,介绍中国古代的雄黄散水调剂涂抹五心等多种消毒、防疫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提问“我国能否发掘中草药消毒剂制剂?”引起学生对中医药研究新趋势的关注,加深对消毒防腐剂的认识。
2.2 教学中应用“形象法”,抽象的内容易于理解
医学微生物学形态、机能方面的内容繁多,比较枯燥,较难理解。我们除了运用形象比喻的方法以外,还利用计算机制作了大量的幻灯片,添加多种多样的图片、多媒体动画和录像等素材,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的信息量,丰富了教学内容,更解决了抽象内容形象化的问题,促进和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强化了教学效果。如讲到结核分枝杆菌时,形容它“又懒又馋,顽固多变”,生动的描述出细菌的生物学特性。细菌的遗传变异等难以理解的章节则多用动画的形式表现,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2.3 应用“比较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对于微生物学某些容易混淆的重要内容,如细菌的芽孢和真菌的孢子,细菌的内毒素和外毒素等,引导学生列表比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掌握,培养他们综合分析的能力。
2.4 “举事例”引起讨论
由于微生物学内容繁杂,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故学生往往难以理清头绪,系统全面的把握要点。据此,我们引用临床病例及历史资料等,启发学生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如讲到霍乱时,先介绍“某地发现数名无痛性腹泻患者,并伴有喷射性呕吐,初为黄色稀便,迅速变为米泔水样便,病人面颊凹陷,皮肤弹性差。”请学生讨论如何进行微生物学诊断,需要和哪些微生物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鉴别。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利用实验教学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增强基本技能的培训,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
医学微生物学需要借助显微镜和多种实验来讲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我们根据中医药院校微生物学实验课时相对少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如在做细菌接种实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备培养基,熟悉药物配制的环节,并用他们接种培养的细菌进行后续的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并且培养起他们强烈的工作责任心。
3.2 贴近中医药专业,改善实验内容
我们结合中医药的特点,增加了中药抗微生物等部分的实验内容,一方面巩固微生物学细菌生长的理论知识,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涉猎体外研究中医药抗菌作用的实验方法,为培养新型中医药人才做好了准备,为今后中医药在新时期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3 促进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微生物实验所使用的细菌都是活的培养物,同一批学生的实验结果常常出现差异,导致有的学生难以判断,无所适从。抓住这种现象,我们培养学生用好奇的眼光观察结果,以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判断、记录结果,以“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态度分析结果。如革兰氏染色实验,引导学生在染色过程中观察每一步添加工作液后细菌涂片的颜色,并分析实验现象的原因,请各小组进行讨论,充分激发同学们对微生物世界好奇与探索的热情,自主分析问题,主动寻求答案的精神。
4 结合中医药及微生物学的新应用、新近展,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其创新精神
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介绍学科的一些新近展,紧跟科研的最前沿,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启迪思路,并培养了其不拘泥于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敢于怀疑和批判,敢于提出新认识和观点的创新精神。如在讲授病毒的防治部分时,介绍2003年SARS疫情中大显神威的中医药抗感染,提出中西药有机结合治疗模式的趋势;介绍微生物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启发学生利用微生物的新技术和研究成果进行中药资源的开发和研究。
医学微生物学虽然建立在西医理论基础之上,但与中医药有着交融的方面。根据中医药现代化的要求,必然借鉴其他学科的科研成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体系。中医药院校的医学微生物学课程需要紧密贴近中医药专业的发展趋势,将微生物学和中医药学科理论结合在一起,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他们多角度、全方位地吸收和学习医学知识,探索未知世界的创新精神。21世纪中医药人才的素质培养受到众多教育学者的关注,当前我国医疗方面中西医结合的呼声愈来愈高,如何培养新型的中医药人才仍然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李庆生, 生命科学与中医药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 200~207, 240~246, 256 ~258.
[2]宋波, 周春辉,侯力,等. PBL 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3 ,25 (1) :79.
本专业已经成功组织多届本科学生到附属医院药学部见习参观,学生均表示收获很大,不仅教学方式直观,方便辨识、容易理解、印象深刻,而且还能拓宽视野,接触到课堂上较少涉及的内容,比如药房的管理制度、工作实际状况等。就今年的见习情况而言,分别于6 月份分批组织11 级中药本科学生到附院药学部见习参观。每批学生13~14 人,每一批次均由专业教师带队,通过学校车队将见习学生送到附院之后,由附院药学部带教老师接管,根据预先分组,分别由带教老师带队参观中药房、西药房、中心药房、药库、静脉配置中心、制剂室进行参观,并由所到科室负责人讲解,历时3 小时左右。
2.医院药学部见习的必要性
附院药学部不同于一般的药房,而是集职能、业务、科研、教学为一体的药学技术服务部门;所秉持的理念是以保障临床药品供应为基础,以临床合理用药为中心,以临床药学和科学研究为支撑所承担的功能包括医院药品供应、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药事管理、临床用药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血药浓度监测、药物临床试验、医院制剂生产、药品质量检验、新药开发及药学教学等,所设部门包括门诊西药房、中药房、住院药房、药品供应室、医院制剂与药品检验室、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及临床药学室。组织中药专业学生到医院药学部见习不仅可以获得传统药房见习的收获,还能进一步拓宽视野,学习药学部的不断进取、不断发展的进取精神,了解药学部在巩固传统临床药品供应功能基础上,以合理用药、科研发展的价值取向,掌握药学部工作内容和各项管理制度。
2.1 了解机构设置,认识医院药学工作的内容
到本校附属医院药学部见习参观,药学部的老师先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药学部的概况,让学生对见习部门有整体了解,包括医院药学部的工作内容、部门设置、人员要求等。然后学生分组,由__工作人员带领分别到中药房、西药房、中心药房、药库、静脉配置中心、制剂室再进行参观,每到一处,均由所到科室负责人讲解。由此,学生对相应科室工作职责、内容、注意事项等均有较深刻的印象,对于医院药学工作的开展有具体的了解。
2.2 加强对药物的辨识
药物的辨识对于中药学专业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在校内学习中药鉴定学,主要是认识了药材的真伪鉴别,学习中药炮制学并到饮片企业参观了饮片加工过程,再通过医院药房的饮片鉴别,进一步了解了炮制品的鉴别特征及应用情况。如中药大黄,中药鉴定学讲到根茎的星点是主要鉴别要点,但是作为饮片来讲,用根的大黄则看不到星点。石斛根据不同的来源,饮片形态有差别,价格差别也较大。最近新的改变是,中药房逐步开展小包装饮片以及配方颗粒作为调配处方的药物。小包装饮片有5g、10g、15g 等规格,每种规格的袋子颜色不一以示区分,袋子背面透明以便辨识。这些内容是教科书上较少提及的,但却是实际工作中应用的。
2.3 了解调剂工作
中药调剂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剂人员根据医师处方,按照配方程序和原则,及时、准确地调配和发售药剂。这在中药房的工作中又分为中药饮片调剂和中成药的调剂。通过药房老师的讲解,学生能了解的内容包括有关中医处方的知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调配,调剂工作制度,常规毒麻药的调剂与管理,中药斗谱排列原则及中药的配伍变化等基本知识,并了解中药调剂新的发展方向和动态。整个调剂工作的审方、调配、复核、发药等流程经由参观过程中看到的药房人员常规工作中体现出来,能让学生体会到这一工作的责任重大。不仅在中药房,西药房以及针对住院患者的中心药房的参观同样能有较多的收获。如目前本院西药房采用自动捡药机进行调配处方,调配时间大大缩短,捡药后,随机打印出医嘱便于病人服药;而中心药房也采用了药物自动分装机进行调配,病人每次服用量都记录在透明包装袋上,方便、快捷,效率大大提高,1 个小时能完成以往一天的处方调配任务。这些新型调配设备的应用,对于学生眼界的拓宽也起到较好作用。
2.4 了解药物的存放与保管
在药房、药库参观时,工作人员对药品摆放要求,药品布局,药物低温保存的要求,高危药品的保管等进行较为细致的介绍,这与GSP 关于药品存放的规范要求直接相关,进一步地强化了见习生的责任感和规范学习积极性。
2.5 了解医院药学部的其他工作内涵
药学部的工作不仅仅是药房,还担负着院内制剂、静脉药品配置、临床药学工作等的开展。院内制剂科室的参观,主要能够了解到院内制剂生产、包装、检测等程序;静脉配置中心是本院新建的,设施先进,符合GMP 的要求,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能进一步加深对层流,布局等的洁净方面措施应用。临床药学的工作主要通过药学部工作人员的讲解让学生对于药品不良反应检测、指导临床用药等工作进行了解。
2.6 学习为患者着想的人文情怀与精益求精的科研进取精神
药学部在药品调剂过程中不断优化流程,采用了医院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全方位的药品调剂和服务。门诊西药房改变了传统的后台调配、前台复核发药的柜台服务模式,于2013 年引进了全自动发药机,实现了实时发药与预配发药相结合的模式,不仅降低了发药差错率,还节省了患者的平均候药时间;增设用药咨询窗口,由临床药师免费为患者答疑解难、宣传用药知识,既减少了患者对配药药师的咨询干扰,使药师能够更好地集中精力配药,也能提高患者的咨询效率,改善患者对就医用药服务的满意度。中药房也于2013 年开始采用中药小包装饮片取代传统戥称的散装中药饮片,不仅改善了调配环境,也大幅度地降低了患者的候药时间。这些制度、流程、设备的创新与引进,都体现出药学部时刻为患者着想的人文情怀以及精益求精的科研进取精神,而这正是中药专业学习的重要内涵与价值取向。
3. 相关建议
医院药学部见习是中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培养方式,是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的良好平台,可以在中药专业教育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关键作用。在具体的见习过程还需要认真准备,精心安排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1 思想上高度重视见习教学
见习教学是重要的实践教学方式,组织良好的见习获得能够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注意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很多见习活动都流于形式,最终只是走了一个过场,完成了一个教学环节,获得了相关的学分,而并没有取得见习实践应有的效果。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思想上对见习实践重视不够,认为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是一个旅游参观的环节,是一个不用认真准备的环节,或是一个不用考试的环节。这些认识都将导致见习实践流于形式。
3.2 建立制度化的见习教学
当前本专业所组织的附院药学部见习都是依靠任课教师的个人关系来联系和组织,这一方面对任课教师以及见习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极高,只有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才能主动联系,也才能达成接受见习的共识;另一方面这种靠个人关系联系的方式存在极高的脆弱性。任课教师,或者接收单位任何的责任感稍微弱些都将导致见习实践的流产,而且认识变动也可能导致见习活动难以为继。这需要在制度层面上将这种见习实践活动固定下来,成为一种双方组织层面上达成共识,并以制度加以保障的常规性活动。
3.3 精心组织并认真评价见习教学
医院药学部见习实践的教学最终还要依靠精心组织和认真评价来落实和改进。在具体的组织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见习目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与参与各方达成共识。具体来讲,一是任课教师必须清楚地设定见习目的与内容,并将相关内容具体化、操作化;二是任课教师将相关内容与医院药学部充分沟通,征询对方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修订并完善见习内容、见习指导以及见习评价标准;三是将见习目的、内容、指导、评价标准下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根据相关内容查阅资料,掌握基本文献内容,整理出自己的疑惑以及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内容。其次要精心安排见习过程。本专业的具体组织过程中,为了确保见习效果,每批次安排的学生都在15 人左右,并且还进一步分成两组由药学部的工作人员分别带队见习参观。这样每组的人数控制在7 人左右,以保证见习老师讲解时每个学生均能较好地听清楚,而且也能保证学生与见习老师更好地互动,进而确保见习效果,同时不致于给部门正常工作带来较多的干扰。最后是认真评价见习活动。具体包括任课教师与见习老师一起对参与见习的学生进行评价,返校之后还将组织见习学生对见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并提出完善的建议,以促进见习教学的更新和完善。
4. 小结
关键词:高职医药专业;医药应用数学;教材
高等数学是高职医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长期以来,这门课程一直沿用省编《数学》教材第二、三册,这套教材由于其通适性故而缺少了针对性。这不仅在教学内容上与专业要求不相适应,而且医药专业的特点更无任何体现,以致出现学与用的脱节。内容繁多,而讲授课时有限;教师不好讲,学生也不易学;还有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对医药专业学生来讲意义不大,而医药专业有些急需的数学知识却没时间讲。故此,高职医药专业高等数学教材内容已不适应目前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需要进行改革。尤其我们了解到,目前国内并未见相关医药类高等数学教材。因此,从2007年开始,我们成立了《医药应用数学》教材改革小组,根据高职医药专业学习高等数学的实际需要和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多次对医药类相关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的座谈、调研,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试验。先后在省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有关教改论文多篇,编制对应的医药应用数学课程培养方案,并经过在校内三轮教学实践,反映效果良好。体现了“够用、实用、在基础课就闻到药味”的特点,该教材现已被苏州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与原教材相比较,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实际上也是我们在编写《医药应用数学》教材中所遵循的一般原则。
一、构建数学基础,以职业实际需求为准,突出工具作用
高职课程应体现其职业性,对于高职数学,我们理解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初等数学学习之后,为学生适应后续课程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二是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所以医药应用数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必修适用于各专业学生,选修部分是为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专业模块的数学需求以及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需要,为专业学习服务。医药应用数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必需、够用、实用的数学基础,是工具,而“工具”的基本要求就是“轻便”。因此,新编教材就要突出“简明”二字,除注意高等数学的内在联系外,结合医药类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需要,尽可能地精选教学内容,力达简洁易懂。
二、注重师范性,并尽量降低学习高等数学的“难”度
一方面,高等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而学生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不易学;另一方面,教学内容多而授课时数少,更加重了这种“难”的程度。因而在教材的编写中应努力化“难”为易,充分吸取近些年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实际经验,对难懂的抽象的概念在引入时增加引例,然后概括总结,由具体到一般,并加强与中学知识内容的联系;对某些定理的证明改用实例验证;对难点较集中的内容尽量将难点分散开,既要降低“难”度,又要保证掌握高等数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三、学以致用,加强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学习高等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其数学的应用能力,在高职学校显得尤为重要。但以往的教材过分强调技巧的运用,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涉及较少,教师在讲授时更是避重就轻。结果往往是学生理论也知道,但遇到实际问题不知该如何下手。为此,新编教材中尽可能地列举一些数学在医药专业中运用的例子,体验数学与医药学科的联系,尤其重视对学生进行与其专业知识相匹配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避免学习中的枯燥无味,一举两得。
四、注重背景和数学思想的渗透,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总有其现实或数学内部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材中对新概念的引入,我们特别突出了它的现实背景、数学理论发展的背景,以使教材显得亲切,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水到渠成而不强加于人。教材每一章前都有意识安排相关数学知识介绍和数学家的介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历史的发展、数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五、吸收教学新成果,并逐步更新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教材总是越编越厚,过分追求多而全,很少考虑对不适用的内容进行删除。我们认为,目前教材改革的难点就在此。怎样改?要增加内容必然要先减内容,对某些不适合医药专业的内容要大胆地删和改,教材和课程标准都应该从实际需要出发,如果用处不大,理论再好也仅仅是理论而已。我们的做法是,对有些教学内容采用“轻”处理。对一些现代数学方法,如模糊数学方法、数学建模、数学实验活动等逐步吸收到教材内容上来。
论文关键词:中药学 方剂学 课程改革 临床实践
论文摘要:作为中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方剂学主要阐明常用方剂的组方原理、配伍规律等理论及临床应用。方剂学课程为中医学不同层次的人才提供了临床实践必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学生成才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近年来方剂学课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许多地方仍需经过改革来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本文首先描述了方剂学课程教学的现状,然后探究了方剂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以期与专业内人士共同探究,充分发挥方剂学课程的应有作用。
方剂学课程对中医学不同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作为中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在于阐明常用方剂的组方原理、配伍规律等理论及临床应用技巧。可以说,方剂学课程为中医学不同层次的人才提供了临床实践必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学生成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然而,近年来方剂学课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许多地方仍需经过改革来进一步完善。下文在描述方剂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基础上,探究了方剂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思路。
一、方剂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方剂学课程教学与中医专业的其他学科教学是混同的,不排除当前仍存在国内部分高校的方剂学课程无学大纲和专用教材的现象。
以我校的方剂学课程教学为例,其教学要求 是把握85首常见常用方剂的主治、功用、组成、加减运用及配伍意义,引导学生理解组方原理,培养学生运用成方和临床组方的能力。相对于中医专业的教学要求,此要求并无实质性差别,缺乏针对性和具体性。在此背景下,有相当部分学生意识不到方剂学课程的重要性,不仅方剂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严重不足,而且选方用药、辩证立法的能力十分欠缺,甚至有的学生对临床经典明方的主治与功效还不清楚,导致有的处方有方无法,表现在方与法之间逻辑性不强甚至相互矛盾,有的处方有法无方,表现在药物组成杂乱无章或者基本属于堆砌同类药物的行为。学生大多数也是为了考试而学,整个方剂学课程教学的质量令人担忧。
出现此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方剂学课程教学大纲未体现出专业特征,教和学都缺乏相应的指导。所以,要想实现通过一定数量的成方学习来让学生掌握组方配伍或者依照患者病情需要灵活调整成方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的课程内容改革。
二、方剂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思路
1.制定明确而又具体的教学目标
明确而又具体的教学目标是方剂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第一步。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能够从事中药生产、分析、鉴定、销售管理(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材等)、新药研发、临床科学用药等方面的合格人才。该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药事管理、药品销售、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药物研发、新药推广等方面,直接从事临床中医治疗工作的毕业生所占比例较低。所以,学生在校期间更加重视中药新药研发、方剂配伍等方面的知识学习。方剂学课程教学目标应该基于学生需要,通过一定量方剂的教学,让学生把握方剂的组方原理、配伍规律及方法,培养其基本的方剂分析能力,为其今后工作所需做好准备。
2.抓住重点调整教学思路
对于方剂学课程中关于经典方剂的配伍方法、配伍结构、配伍变化的内容以及反映治法的代表方、基本方都属于重点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要在课堂教学中剖析深刻、详尽说明,让学生充分理解。但是,以往方剂学重点在于阐述单个方剂,重视方剂个性方面的理论,而忽略基于整体角度归纳、总结不同类型、不同方法方剂的配伍规律及方法,导致学生难以意识到不同方剂之间的逻辑性关联,忽略了方剂的共性之处。现有大部分教材章节内容实质上即为由不同要素所构成的方剂集合体,导致教学内容之间缺乏逻辑关系,甚至出现雷同和重复,整体方剂学课程体系欠缺规律性、逻辑性,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循着既定的思路掌握所学内容,所以死记硬背,产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的反感情绪,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方剂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基于宏观角度把握全部教学内容,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和思路组织教学,在教学思路上作一定的更新和改善。
3.充实与革新教学内容
方剂学大部分参考教材选用的方剂通常是数十年未做更新的,但是实际上随着现代临床研究的日新月异,一些名方、经方的治疗效果相对于以往的更具优势,而这些最新研究成果并未融入教材之中,导致教学内容落后于学科发展实践,制约了人才的成长空间。对此,教
师应该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平衡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对以往的方剂学经典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强化对类方的归纳和总结,抓住类方所共有的配伍规律,确保教学内容的精炼、有序、富有逻辑,使学生通过学习类方和基本方的配伍规律及方法,达到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阅读国内外最新研究文献、访问专业性学术网站等方式获取方剂学方面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方剂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4.优化教学设计过程
在既定教材体系下,优化教学设计过程十分重要,如明确单元教学目标、采用灵活化教学方式等。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地方包括:第一,布置自学任务。自学任务一定要体现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动手的环节,例如调查分析中药汤剂与中成药使用率、古方中成药开况等;第二,推荐学习参考书。应该选择最新出版的、教材内容逻辑性、系统性较强的版本,例如王北婴、李仪奎主编《中药新药研制开发技术与方法》、谢鸣主编的《中医方剂现代研究》等。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是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钻研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中药学专业的方剂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应该保持与时俱进,强化逻辑性,强化与学生学习需要的吻合。相信随着方剂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化改革,课程教学效果必然得以改善,也必定将会为我国中医人才的培养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少丹,苑述刚,阮时宝.对中药学专业《方剂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5):123—124.
[2]熊洪艳,奏 竹,张 胜.方剂学教学改革探讨[J].中医杂志,2007(4):368—369.
1、有专门的法医学专业,这个专业属于理科,你就填报法医学专业就可以。
2、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的法医学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能在公安、政法机关从事法医学检案鉴定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3、法医专业毕业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学以及法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法医学的基本技术和案例分析的思维方法。
(来源:文章屋网 )
学医建议不要选什么专业
1、生物医学
首先,各位要注意生物医学专业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并不相同,前者是正儿八经的医学类专业,而后者则是工科专业,且属于基础医学类。同时,该专业就业前景并不是很好,毕业后想成为医生较难,大多数毕业生更适合科研工作。因此,如果学历不高,就业形势是比较严峻的,学生至少要有博士学历,才有相对多的选择,如科研、高校教师等。
2、药学
目前很多人都认为药学专业是一个“坑”,因为虽然是医学专业,但基本是做不了医生的。该专业本科毕业后多数人都会选择医药代表这种工作,而研究生专业方向更多,但大多毕业后也都是从事科研、学术类工作,学历要求高前景也很一般。
3、医学技术类
医学技术类是医学专业中的一大类,包括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学等等,其中经常被家长、考生与口腔医学混淆的莫过于——口腔医学技术。不过虽然只是多了两个字,但却大不一样。前者是当下最热门的学医专业之一,而后者则是相对冷门的医学专业。从医学技术类专业毕业后,即使能进入医院工作,但想要成为医生同样很难,更多的人只能去到一些工厂,做一些技师工作。
学医选什么专业好
1.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顾名思义就是在病房床边的医学,它其实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像内外妇儿等多个学科都在临床医学的范畴内。可以说,大致上除了基础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医学等之外,在医院直接给病人看病的都属于临床医学。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的,只要自己能够坚守本心,真心踏实的喜欢自己报考的专业,对自己所做的行业负责任,报考这个专业未来不仅受人尊敬,而且发展前景也不错。
2.口腔医学
因为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就医也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一些比较重和急的病症。人们更加重视身体全面健康的理念,因此口腔医学逐渐发展了起来。所以说这可以说是一个新兴的医学专业,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