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食品安全教案范文

食品安全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品安全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食品安全教案

第1篇:食品安全教案范文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那么,同学们,当你平时享受那些花样繁多、种类齐全的儿童食品时,你是否想到了安全问题呢?以下是为大家推荐的食品安全主题教育活动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食品安全主题教育活动一

一、活动主题

尚德守法,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化水平。

二、活动时间

20xx年6月xx日至7月2日。

三、活动步骤

1、6月xx日:“食品安全周”启动,各学校要营造氛围,悬挂宣传标语,通过校讯通、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2、6月17日:各学校开展一次食品安全专题讲座或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向广大师生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3、6月18日至25日:各单位对辖区学校、幼儿园食堂、校园食品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措施进行一次自查,同时加强校门口流动摊点的治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特别要关注中高考、端午节期间的食品安全,杜绝一切安全隐患。

4、6月26日至7月2日:各单位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回头看并做好宣传周活动总结,并上报工作经验和相关活动影像资料。

四、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统一部署,按照文件精神和要求开展好本单位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2、各学校要以宣传周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我县学校食堂量化等级提升工作,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3、各学校要在宣传周期间利用各种形式集中宣传本校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典型经验,提升广大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4、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结束后,将本单位活动情况总结(加盖公章)和影像资料于6月28日前报教育局思政体卫股,同时将电子稿发至____。联系电话:__

食品安全主题教育活动二

一、班会目的

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教案,增加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学生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从小讲卫生、不买零食的好习惯。

二、班会准备

1、班会前一周,让学生对学校周围的小摊进行实际调查,并且通过各种途径调查什么样的食品才是安全的。

2、排演小品《爱买零食的他》。

3、分别从小摊上和大超市里购买一些食品。

4、准备一脸盆水以及洗手液、毛巾等物品。

三、班会程序

1、主持人宣布“食品安全与卫生”主题班会活动开始。

2、班主任:同学们!今天我们班举行以“食品安全与卫生”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各位同学已经经过自己的实际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了有关“食品安全与卫生”的知识。希望大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学到的知识带进今天的课堂,达到相互交流、提高安全自护的目的。

3、主持人请同学们汇报对学校周围小摊进行实际调查的结果。

学生谈到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烤羊肉串、烤年糕的桌子又黑又脏,食品上叮着苍蝇,有沾满了灰尘。②制棉花糖的机器都是污垢,还不时会有脏东西掉进去,卖主自身也很脏,根本不讲卫生。③袋装食品没有明确的产地、商标,有的已过保质期。

4、主持人小结:大家的眼睛可真亮!观察得非常仔细,调查得很全面,发现的问题还真不少。这样的食品我们同学吃了能不生病吗?下面我们来看小品《爱吃零食的他》。

5、小品表演《爱吃零食的他》

主要内容:上课时,一个男生突然肚子痛,送到医务室。经校医诊断是得了急性肠胃炎。经过了解,他早上上学时吃了小摊上的油炸鸡腿。

全班讨论:①这位男生得的是什么病?

②他为什么会生病?

6、主持人归纳:学校规定不能到小摊上去买零食吃,可有的同学偷偷地去买,不听老师的劝告,刚才的这位男生就是因为吃了小摊不卫生的食品而生病的。那么究竟什么的食品才是安全的呢?请同学拿出自己从大超市买的食品和我手里的小摊上的食品进行比较,看看安全的食品必须有哪些标识。

学生比较并且讨论:安全的食品要有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具体的地址和电话、保质期、食品的具体组成成分和重量等。

7、主持人:我们大家都知道病从口入,除了刚才同学们所讲的安全标识以外,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那么究竟怎样洗才能把手洗干净呢?请A同学为我们作示范,大家一起伸出手来试一试。

①先把双手放在水里浸湿。

②用洗手液将手心和手背都擦遍。

③搓搓手腕,搓搓手背,再搓搓手心。

④用清水将手上的泡泡洗干净。

⑤最后用干净的毛巾把收擦干。

8、班主任小结

刚才同学们都把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想法及时地和同学进行了交流。通过这次班会,我们大家都懂得了乱吃不卫生的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的道理。同学们也都表达今后不再乱买零食的决心。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如何去选购安全的食品,并练习了怎样洗手。希望每位同学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大脑更聪明。

食品安全主题教育活动三

设计理念 :

当今社会中,一日三餐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然而人们就因为一日三餐中,餐桌上那些我们人身体必有的东西一但有什么对人体有害的东西,轻则会食物中毒,重则会死亡。 因此必须指导学生学习一些有关食品安全等知识,使学生懂得安全的重要,在购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从而树立安全意识,从精神上远离安全隐患,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食品中毒事故案例的介绍,让学生通过讨论等形式,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对食品能够进行选择和鉴别,从而健康成长。

教学准备:

ppt,准备相应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在猪流感病毒肆虐全球的时候,在这个流感多发季节,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遏制病菌,防止流感病毒入侵呢?专家认为,猪流感的传播途径与季节性流感类似,通常是手触摸了感染猪流感病毒的物品,再通过口鼻进入体内,所以我们应该增强食品安全意识,防止病从口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那么,同学们,当你平时享受那些花样繁多、种类齐全的儿童食品时,你是否想到了安全问题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谈谈关于食品安全的这个话题。

二、得到启迪

(一)案例分析

1、自20xx年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余人,卫生部调查证实石家庄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

2、20xx年3月20日下午,鸡西市和平小学、园丁小学、师范附小3所小学一些学生,因食用鸿鹄营养送餐厅供应的盒饭出现食物中毒症状。经查,鸿鹄营养送餐厅擅自超《食品卫生许可证》核准的许可范围加工凉菜,生熟食品用具、工具混用,在加工过程中造成凉拌松花豆腐被变形杆菌污染,在分装和运输过程中凉拌松花豆腐又不同程度地污染了其他食物,引发了食物中毒。

3、20xx年3月30日上午,湖北十堰张湾区东风公司46厂大门右侧的小博士幼儿园突发儿童食物中毒事件。截至3月31日,已有135人出现中毒症状,包括儿童128名,教职工7人,其中10名儿童症状较重。当地卫生部门诊断为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a.学生交流

b.教师总结

c.学生讲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食品安全事故。

【分组汇报:主要是市场、超市、商场、饭店、街边小摊(学生谈到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烤羊肉串、烤肠的桌子又黑又脏,食品上叮着苍蝇,有沾满了灰尘。②制棉花糖的机器都是污垢,还不时会有脏东西掉进去,卖主自身也很脏,根本不讲卫生。③袋装食品没有明确的产地、商标,有的已过保质期。有的饭店厨房的卫生极差。】

三、了解食物中毒的特点

1、中毒者在相近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相同的可疑中毒食物。

2 、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较短。

3、中毒者的一般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

四、认识食物中毒的种类

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肉、鱼、蛋、乳类,凉菜、剩余饭菜等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以及霉变食物中毒。

2、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如河豚、贝类及鱼类引起的有毒动物引起的中毒以及由毒蘑菇,豆角,毒蕈、含氰甙植物及棉子油的游离棉酚等有毒植物引起的中毒。

3、化学性食物中毒:重金属、亚硝酸盐及农药中毒等。被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受有毒藻类污染的海产贝类等。

五、日常生活中如何加强食品安全意识

看来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国际民生的重大问题。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大家请看。(给学生看图片并讲解,还可以出示相应的政策),那么我们在食品安全方面都应该注意什么呢?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

2、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

3、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是否有腐败变质。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

4、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

5、尽量不吃剩饭菜。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6、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粒上有霉点),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

7、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防止用来喝水或误用而引起中毒。

8、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是喝白开水。

9、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

六、那么如果真的发生身体不适怎么办?

1、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2、饮水。立即喝下大量洁净水,稀释毒素。

3、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4、用塑料袋留好呕吐物或粪便,送医院检查,以便于诊断。

5、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起皱、心率加快等),应尽快将国毒病人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七、教师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都懂得了乱吃不卫生的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的道理。同学们也都表达今后不再乱买零食的决心。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如何去选购安全的食品,并练习了怎样洗手。希望每位同学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大脑更聪明。

全班同学一起朗诵《食疗歌》。

盐醋防毒消炎好,韭菜补肾暖膝腰。

萝卜化痰消胀气,芹菜能降血压高。

胡椒去寒又除湿,葱辣姜汤治感冒。

大蒜抑制肠胃炎,绿豆解暑最为妙。

梨子润肺化痰好,健胃补肾食红枣。

蕃茄补血美容颜,禽蛋益智营养高。

花生能降胆固醇,瓜豆消肿又利尿。

鱼虾能把乳汁补,动物肝脏明目好。

生津安神数乌梅,润肺乌发食核桃。

蜂蜜润肺化痰好,葡萄悦色人年少。

香蕉通便解胃火,苹果止泻营养高。

海带含钙又含碘,蘑菇抑制癌细胞。

第2篇:食品安全教案范文

关键词:食品营养与安全 免疫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TS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0-0063-03

免疫学是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一门古老而前沿的学科,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特点,免疫学的发展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指标之一[1]。食品科学作为典型的交叉学科,与医学、生命科学等相关领域密切相关。随着食品科学的发展,有关对食品安全检测、食品营养素、食品功能性成分、食品毒理、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食品科学特别是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的研究热点内容。因此,国内外食品科学发展较好的食品学院非常重视食品科学教学中基础生命科学知识的教学,其中,免疫学是最受重视的学科之一[2]。本文笔者不断的在免疫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与改革,现就如何从课程内容优化、诱导学习科研兴趣、改进实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体会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1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免疫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学科知识系统性强、逻辑缜密、更新迅速、与多个学科联系密切,要讲好这样一门学科,要求教师精心准备授课内容。首先,要吃透教材内容,并掌握大量的相关的背景资料和综合知识。笔者通过反复研读和比较不同版本的教材,包括轻工业出版社、宋宏新主编的《食品免疫学》,化学工业出版社、江南大学胥传来主编的《食品免疫学概论》、人民卫生出版社、金伯泉主编的《医学免疫学》,高等教学出版社、高晓明主编的《免疫学教程》,这些教材覆盖了免疫学的方方面面,且各有特色,通过对这些教材的反复钻研,系统理解各自的整体安排目的和各个章节内容特点,可以更好的利用好教材,并不受教材内容的局限,区分出主要和基本的东西,选取适合在食品安全专业讲授的教学内容。其次,在明确教学内容后,要选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这部分知识。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依据,精心进行课堂设计,针对性的采用问题、讨论、演示、归纳、实验等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习旧引新,每一章节讲解做到有重点、有层次、由简入深,尽量用最简洁、最易懂的语言将重点内容传授给学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 诱导学习兴趣,增强科研意识

通常那些对人类健康或科学进展有深远影响的问题都是学生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在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是如何解决这样一些科学问题,可促进学生获得的不同的科学研究思路的心理体验,这样通常能有效激发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免疫学领域的教学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实例其实很多,比如天花等瘟疫的历史及牛痘疫苗的发明,比如抗体的发现过程及应用,补体的发现,超敏反应的发现及有关人类健康的各种过敏性疾病等。这些科学问题都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接下来的科学理论本身相对枯燥,有时甚至会出现理解困难。通常情况下,用科学家小故事、历史上重大疫病的流行及解决办法、讲解实验过程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保持最初的学习兴趣,但还需要教师在后期理论上做有效的引导和讲解,不然学生也会在中途丧失兴趣。

另外,在展示免疫学骄人的历史成就,让学生知道免疫学领域有百年来有二十多位科学教获得诺贝尔奖,是单一学科中获奖次数最多的学生,使学生对免疫科学有崇敬之心[3]。但也要让学生明白,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虽然很多疫苗研制成功,有效控制或消灭的很多传染性疾病,如天花、麻疹、鼠疫、脊髓灰质炎、小儿白喉病,但至今仍有乙肝、艾滋病、结核病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期待着更好的预付与治疗方法。现今不断发现新的病原微生物,包括尚有没有发现的病原微生物,如何预防、诊断和治疗它们引起的疾病?化学的、生物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以食物为载体的食源性致病菌、化学有害成分通过摄食进入人体消化道,食源性疾病的致病机理、预防、控制与治疗措施是食品免疫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当今社会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巨大,相当一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另中国社会正逐步进入老年化,有关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因此,研究食品中的营养素、保健型功能因子,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其机理的探讨须在免疫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进行,从而达到对免疫增强食品研发的指导。特异、灵敏、快速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研究开发是食品安全检测研究的重点内容。等等尚需解决的问题的存在可以激发学生捍卫人类健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励其远大而崇高的志向,提高其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增强科研意识。

3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资源

多媒体教学可直观、生动、形象、动态展示教学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环,一个好的课件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课件不但要制作精美、准确,更要求生动、逼真、引人入胜。在课件制作中,不但要加入大量的精美的免疫学相关知识图片,还应合适的应用动画、声音与视频,并将相应的知识点系统的联系在一起[4]。比如,在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MHC分子对抗原分子的递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等较难理解的抽象内容,笔者就自行制作含动画、音效的流程图,让学生可以直观的理解这些相关的免疫知识,并结合相关视频,把抽象的内容讲述转变成直观的图片、动态的流程、音效的刺激,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便于增强记忆。

在网络社会的今天,新时代的教师更应通过网络学习交流别人的先进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笔者除全程听取本校有经验的免疫学教师授课以外,还利用网络资源,听取多个免疫学教学团队的免疫学精品课程,如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免疫学》、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免疫学》、山东大学《医学免疫学》。通过学习这些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教学经验,并应用于自己的课堂,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除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程学习以外,笔者还经常浏览专业的免疫学网站,并向学生推荐,让有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自行课外浏览。如中国免疫学信息网(http://),该网站上就具有丰富的资源,包括免疫学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很多免疫学会议的PPT和录音、国内外免疫学电子教案、免疫学书籍、免疫相关动画及电影,通过对最新的会议、论文的追踪,可以紧跟免疫科技前沿,探索生命奥秘。同时,笔者还加入国内的免疫学讨论QQ群(58527089),以便更方便、更及时地讨论、交流免疫学前沿热点知识和教育教学经验。

4 绘制思维导图,助学生建立网络式知识结构体系

免疫学是在人类抗感染免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免疫学知识与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关系密切,并向各个学科渗透,产生了许多免疫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因此,要透彻领会免疫学的精髓,必需将相关学科知识有机贯穿到免疫知识中去。同时,免疫学自身的专业知识横向面广、纵向面深,理论深奥、机理复杂,相互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络知识结构。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前后概念混淆不清,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够明确等现象,不能很好地把握课程的整体并形成清晰概括、系统全面、有机联系的网络。针对以上特点,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该将前后知识、相关学科知识系统地联系在一起,明确学科体系框架,整体构成一个网络式的知识结构,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课程复习时根据自己章节安排,加上自己理解,绘制各个章节的思维导图,展示学习和思考的内容,帮助归纳总结、分析记忆,建构网络式的知识体系。

5 改进实验内容,使理论服务于专业实践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教学中起到同样重要的作用。开设免疫学课程目的是让本专业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今后的科学研究、食品研发、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提供指导。针对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的专业特点,考虑到课时的限制(时),我们建议在实验教学内容中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可开设免疫系统与免疫细胞的观察(2学时)、抗原抗体沉淀反应(琼脂双扩散实验,2学时)、抗原制备与动物免疫(3学时)、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2学时)等内容。此外,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实验在食品营养安全科研及检测工作中非常重要,是学生十分有必要掌握的一项实验技能,虽然此实验耗时较长(2天),但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免疫学实验课程可考虑增设本实验。同时,可根据仪器设备资源情况,采用现场讲授,演示实验的方式对免疫电泳、免疫PCR、流式细胞技术等进行讲解,让学生对这些技术有感性认识,为今后的相关实验设计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总之,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的免疫学课程应该体现该学科、本专业的特点,注重免疫基础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基本知识与前沿热点研究相结合,使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现学科的快速发展,并加强先进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培养出理论丰富、技能扎实、具有完整知识结构体系的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慰峰.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2,22(2):73-78.

[2]匡华,彭池方,徐丽广等.食品科学专业“免疫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3,4:174-175.

第3篇:食品安全教案范文

所谓渗透,就是在进行相关课程教学时,对教学中涉及有关食品安全知识的内容进行及时的、适当的知识加深、更新以及思维拓展.通过画龙点睛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既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食品安全教育,又不对紧张的教学时间安排造成新的冲击.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知识,强化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1.1有机物对食品的污染

食品的化学污染有可能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食品污染问题,如农药、添加剂、包装材料等都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教学过程可以根据相关内容,有针对性地渗透有机物对食品造成的污染,并告诉学生化学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危害.比如,在讲烯烃的化学性质———聚合反应时,可以插入包装材料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内容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作为包装材料,聚乙烯、聚丙烯比较安全,而聚氯乙烯单体———氯乙烯不仅具有麻醉作用,还具有致癌、致畸作用,以此说明如果食品包装材料选用不当,会造成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再比如,有些不法商人为了提高食品的色泽,吸引消费者,在食品中添加苏丹红.可以此例引出偶氮化合物的学习,并介绍一些天然食用色素如辣椒红素等.在有机化学中,类似的例子很多,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白有机化学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效果

.1.2食品污染的危害性

食品安全事件每天都在发生,它所形成的困惑已经将人类包围.然而,人们却忽视它的存在,并且将这种威胁置之度外,这与人们的错误观念和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以及对食品污染危害的认识有关.因此,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食品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防范,从而增加他们的忧患意识,消除食品污染带来的隐患.曾经震惊世界的日本公害事件“水俣病”,原因就是汞在水体中通过食物链逐渐富集,最后危及到人们的健康.把这个事件与乙炔水合反应结合起来,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乙炔水合反应的学习,另一方面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食品污染对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例如,2006年9月,上海300多人因食用猪肉、猪内脏,出现肌肉震颤、头晕、呕吐、心悸等中毒症状,后被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确认为瘦肉精中毒.如果在胺类化合物的学习中插入瘦肉精事件这一生活实例,讲述食品污染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害,更容易增强学生的食品忧患意识和食品安全防范意识.

1.3食品营养卫生知识

在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频爆发,同国民对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重视程度以及国家对国民的食品卫生教育程度不够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渗透.比如,苯并芘是一种由5个苯环构成的多环芳烃,是含碳染料及有机物热解的产物,具有强致癌性,在烧烤、燻制食品如烤鸭烤羊肉串中含量较多.对于苯并芘的危害可结合芳香烃的学习,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习惯,以减少致癌物对身体的侵害.在蛋白质一章的学习中,以阜阳空壳奶粉事件为例,让学生明确认识到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密不可分,如果食品的营养成分被破坏或营养成分缺乏,即使不受到任何污染,它同样会危及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通过这些知识的渗透,可以使学生杜绝陋习,改变不良的食用方式,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以防止学生在食用时或食用前的处理不当造成食品污染.

2进行专题知识讲座

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的食品安全知识,是有机化学与食品安全融合、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教育的有效途径,但这只是一些零星的、分散的知识,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识缺乏一种整体感.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由零星、分散走向整体、统一,在课程接近尾声的时候,应对同类食品污染物进行归纳总结,以专题讲座的方式和学生一起讨论有机化学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学生对该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此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提升食品安全防范能力.

食品的有机污染物很多,通过调研我们得知,有毒重金属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对食品的污染日益严重.由于重金属常以慢性中毒的隐蔽方式危害人类,因此常被消费者忽视.而在有机教学中,重金属往往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有机反应中,为了引起学生对重金属这一重要食品污染因子的重视,我们以曾昭琼主编的《有机化学》为教材,将涉及到的有毒重金属的有机反应进行总结.以此为平台,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专题讲座.相关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重金属汞的危害及相关有机反应;重金属铅的危害及相关有机反应;重金属镉的危害及相关有机反应;锰元素的危害及其相关有机反应;铬元素的危害及其相关有机反应;砷元素的危害及其相关有机反应等.通过专题讲座,学生关于重金属对食品安全的危害有了一整体的认识.由于我们在讲座中结合了大量的案例,学生反应强烈,在进行激烈讨论时认为有机化学就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如环境、食品安全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作为化学专业的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发展绿色化学,消除有机反应中的有害因子,改善我们的环境以及食品安全现状.

3课外讨论及小论文撰写

通过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渗透以及专题讲座的途径,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但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的限制,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危害性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同时,学生在上述途径中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处于“被动”的地位,如何让学生主动来认知食品安全知识,从更深层次认识到食品安全产生的危害性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我们认为,课外讨论及小论文撰写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能够弥补前两种途径的不足,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教育与有机化学教学的融合.

课外讨论和小论文的具体实施过程是: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有选择地布置课外讨论作业,可以是具体的题目,也可以是一个范围,让学生根据相关的内容进行课外讨论或撰写小论文.如2011年台湾版的三聚氰胺事件———塑化剂风波,我们将其融入酯类化合物的学习过程,因为塑化剂的化学本质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其中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为了使学生对塑化剂用途、危害有更多了解,我们让学生撰写与塑化剂相关内容的小论文,学生完成得很好.他们不仅通过文献资料对塑化剂的化学本质、种类、在工业上的用途、被用作起云剂的原因、对人类的潜在危害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总结,而且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有的学生在论文中提出:既然塑化剂是邻苯二甲酸酯,那我们在实验课上所制备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是不是也有起云剂的效果?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是否也可以?有的学生还设计出相关实验来揭秘商家加入塑化剂的目的.更有的学生从塑化剂偶然被发现,感觉到化学专业的学生担负着保障食品安全的重任,因为有机化学中涉及的波谱分析是现在质检中最常用的方法.在学习卤代烃融合塑料的相关内容时,要求学生收集资料,讨论塑料对食品安全影响.结果,同学们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进行了非常激烈的讨论,认为塑料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原因之一在于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在焚烧塑料时,易产生世纪之毒“二恶英”,只要吸入一点点,就可以造成各式各样的文明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过敏、不孕、癌症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塑料在800℃高温情况下销毁不会产生二恶英,提出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通过课外讨论和小论文撰写,对食品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起了学生将来从事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热情.因此,通过课题讨论,也间接培养了“专业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类似小论文撰写和课外讨论的内容还有苏丹红、三聚氰胺等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和危害,都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4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

众所周知,我国食品安全状况非常严峻.严峻的食品安全状况和国民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低下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改善目前的食品安全状况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水平.但是,在我国由于长期缺失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与普及,造成了国民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缺乏,食品安全意识比较薄弱,从而导致了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提高民众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对民众宣教食品安全知识.该课题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渗透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平台,将了解和掌握的食品安全知识进行宣传,让更多的民众来关注食品安全,从而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基于此,我们组织学生在节假日开展了食品安全知识宣讲社会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成效.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使同学们积极将课堂上了解到的以及自己通过文献资料收集而来的食品安全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在宣讲过程中实现学以致用,使有机化学教学与食品安全知识有机融合;另一方面,使更多的民众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民众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为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做出贡献.

5总结

第4篇:食品安全教案范文

民以食为天。不论何时何地,食品安全从来都是民生大事。为解决食品监管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国家下大决心改革监管体制,将各部门涉及食品安全的职能进行有效整合,由新组建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目前,我县食品监管体制改革已经基本完成,执法模式由多头变为集中,监管职能和责任得到了切实的强化和落实,一张牢固、无缝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正在逐步建成。

然而,正是由于过去分段监管体制所形成的网与网之间的缝隙太大,诟病太多,让各自监管网络中的都存在的破洞——监管盲区——受到忽略。现在网与网之间的缝隙已经消除,我们再不能无视这些监管盲区对监管网络的破坏,因为由这些监管盲区引发的食品安全责任,将全部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独力承担。在流通环节,对食品仓储贮存的监管就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盲区。

一、为什么要对食品仓储贮存环节进行监管

前段时间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多个品牌巧克力惊现活蛆”事件应该很多人听说过:消费者在剥开巧克力后,居然发现巧克力上粘着似蛆的虫子在蠕动。涉事品牌都是国际或国内的著名名牌,产品距保质期也还有一定时间。还曾经有朋友夏天购买酸奶时,却发现虽在保质期内,酸奶却已腐坏变质。其实,上述问题的元凶就是食品经营者在仓储贮存环节出了问题。包括巧克力、乳制品、果冻、火腿肠在内的许多食品都对贮存环境有温度、光照、通风等条件的限制,不满足贮存要求,即使没有超过标示的保质期,仍然可能发生变质现象。消费者一旦误食了此类食品,极易发生食品中毒现象。所以《食品安全法》第四十条明文规定: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第四十一条规定: 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上述规定都是为了确保食品仓储、贮存环节的食品安全而确立的强制性要求,我们在实际监管执法过程中必须遵照执行。

二、怎样对食品仓储贮存环节进行监管

虽然食品仓储贮存环节如此重要,我们也有监管执法的依据,但经营者天然有逐利的趋向,或者不购置必须的设备、设施,或者即使有相应的设备,也出于节约成本考虑而故意不用。作为执法机关,由于缺乏可具体操作的法规条款和模式,所以此类违法行为在既往的管理过程中往往被忽视。我认为,做好流通领域食品仓储贮存环节监管工作,首先要找准对象,分为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的仓储场所、从事食品仓储行为且同时从事食品销售的仓储场所、专门从事食品仓储行为的场所等三类(前两类是辖区内的大中型批发商和大型超市,后一类是专门为不选定人员提供仓储服务的经营者),都是我们的重点监管对象,然后把握方法实施有效监管。

1、严把主体准入关。从行政许可入手是治源之策。在食品安全监管实践中,食品流通许可赋予经营者以食品流通流域的准入资格,把好了准入关,能为今后的监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工作实际中,一是强化书式审查,主要是对食品批发经营食品超市必须提供仓储基本情况,包括仓库位置、建筑类型及面积、库存食品主要种类、仓库负责人和所有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信息,看当事人申报的设备、设施清单是否与其勾选的经营范围相适应;二是加强现场核查。在核发食品流通许可证时,对照标准,逐项细致地对该仓储场所是否适合食品仓储加以核查。如:仓储场所应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合理距离,防止食品污染;货架须有离墙离地间距;应有相应的照明、通风、防尘、防蝇、防鼠、防虫设备或者设施;场所内的散装食品应与预包装食品分区存放,贮存低温、恒温、冷藏食品还应具备冷藏箱(柜)等设施并有温度显示装置;冷冻食品储存冷库应符合食品卫生场所要求,并有足够的容量和适当的制冷设备,保证冷库温度达到一定低温; 在核发《食品流通许可证》时,对食品经营者仓储信息进行采集记录,采集内容包括:经营主体基本情况、仓库位置、建筑类型及面积、库存食品主要种类、仓库负责人和所有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等信息。

然而由于暂时还没有强制核查仓储场所的标准,容易导致各地执行标准宽严不一,容易让经营者误解为各自为政、故意刁难。因此请市局向省局建议,参照食品生产和餐饮行业的检查规范,出台一个统一的、易操作的许可标准,供基层执法人员在实际审查、核查过程中遵照执行。

2、坚持巡查保安全。在食品安全监管实践中,食品流通许可只是赋予经营者以食品流通流域的准入资格,后期还必须依靠执法人员通过持续有力的日常监管来发现和纠正经营者的违法违章行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人员少、任务重,必须抓住重点对象和重点季节,才能事半功倍,取得良好效果。重点对象包括大的批发商和大型超市,因为涉及数量大、影响范围广,重点季节则是高温、梅雨等食品容易腐坏变质的季节。在重点季节对重点对象的仓储场所和销售现场根据《食品安全法》进行检查,对照现场内食品标注的贮存条件与实际场地条件进行核实,并对检查情况予以记录,留下我们的监管痕迹。

三、发现经营者贮存、销售食品不满足应有贮存条件的处理

在行政许可环节发现,可告知其补正,在补正后经现场核查合格后予以许可,也可不予受理或不予许可。如果在日常监管中发现,则可制作现场笔录、固定影像证据并对当事人进行询问,证据确凿后依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之第(四)款“未按规定要求贮存、销售食品或者清理库存食品”之规定,第一次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如再次发现,即可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四、一点体会

第5篇:食品安全教案范文

一、工作原则

1.全程预防、全程控制:在学校食堂餐饮和小卖部消费等环节中发生食源性疾患,造成学校师生食物中毒或其他食品安全事故时启动《应急预案》。

2、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学校要按照“校长统一领导、分管校长具体负责、各部门协调配合”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落实各自职责。

3、科学决策、群防群控:各学校要建立组织,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要加强学校日常监测、坚持群防群控,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可能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4、及时反应、快速行动:学校对所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要作出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事故发展和势态蔓延,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认真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救治、处理及整改工作。

二、事故分级

按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食品安全事故分为四级。

1、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

(1)事故危害范围跨越省级行政辖区,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

(2)超出我省处置范围的,需要报请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部门负责处置的。

2、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1)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市级行政区域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3)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

(4)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故、造成伤害人数50人以上的;

(5)省级政府认定的其他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3、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市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给师生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的;

(3)南通市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较大食品安全事故。

4、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县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乡镇,给公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30以上、100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3)*市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上述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合本数。

三、救助体系

1、市局根据*市食品安全事故委员会的要求,成立教育系统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应急处置工作。总指挥由局长或分管副局长担任,成员根据食品安全事故性质和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确定,由局财务审计科牵头,局相关科室和市勤工俭学办公室等负责同志组成。主要职责有:

(1)启动市教育系统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领导、组织、协调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3)负责事故应急处置事项的决策;

(4)负责上报与事故相关的重要信息;

(5)审议批准学校应急处置工作报告等;

(6)向市政府及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报告事故救援情况。

2、各学校根据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成立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成员由分管领导、学校校医和相关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有:

(1)贯彻市教育系统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指示,统一指挥、组织实施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认真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控制事故,防止蔓延扩大;

(3)尽力解决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必要时决定采取有关控制措施;

(4)迅速向当地政府、卫生机构等报告,同时上报事故发展情况和应急处理工作情况;

(5)根据市教育系统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向新闻单位或提供事故有关信息要真实可靠,必要时接受媒体的专访;

(6)完成市教育系统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3、应急指挥部相关信息

(1)市教育局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办公室地址:*市教育局财务审计科(市行政中心1313室)。邮编:*

电话:*

传真:*

*

(2)*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地址:*市金沙镇金通路93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邮编:*

电话:*

传真:*

四、运行体系

1、监测

各学校要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事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建立通畅的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通过日常监测和抽检,及时研究分析本校食品安全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体系。

2、预警

学校食品安全小组各成员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学校卫生、食堂餐饮和小卖部消费等环节的日常监管,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信息资料档案。对学校所发生可能导致重大、较大、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的预警信息进行及时分析上报,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报告

学校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系统,按照市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主动监测,及时报告。

4、报告范围

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食品安全事故均属报告范围。

5、报告时限

特别重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当地乡镇政府、卫生机构及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各有关部门应在知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1小时内向*市政府、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作出初次报告,初次报告必须在特别重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2小时内;同时要根据事故处理的进程或上级要求随时作出阶段报告。事故处理结束后,学校要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总结报告,各有关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汇报。初次报告是开展有效救治的关键,对可能引发特别重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趋势的事件,均按初次报告时限要求执行。

6、报告程序

(1)初次报告:应尽可能详细报告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危害程度、受灾人数、主要临床症状及报告单位联系人和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尽可能报告的信息有事故简要经过以及直接经济损失估算等。

(2)阶段报告:即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阶段报告应根据事故处理的进程或者上级要求随时上报。

(3)总结报告

总结报告在事故处理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作出。总结报告包括对事故的发生、引发事故原因的分析、事故鉴定结论、提出处理意见及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同时提出对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有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7、举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市教育局投诉举报食品安全事故、隐患,对学校及相关人员不按照有关规定履行食品安全事故监管职责的行为有权进行投诉举报。市局接到投诉举报后,应及时组织对投诉举报事项进行调查处理。

8、通报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之间应及时通报。

通报方式:

(1)市局接到学校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及时向市卫生监督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报告。

(2)市卫生监督所等单位接到报告后,经确认后向*市政府报告,对有蔓延趋势的还应向相关南通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通报,加强预警预防工作。

五、应急响应

1、分级响应

特别重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在国家和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由南通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组织实施。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由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和市教育局组织实施。事故升级或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的,及时报请上一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2、应急响应措施

特别重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市政府在省、南通市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按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有关工作。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市政府立即成立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按照南通市应急指挥部的要求和部署,组织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市政府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响应的升级与降级:当食品安全事故随时间发展进一步加剧,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向上级应急指挥部或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及时提升预警和响应级别;对事故危害已迅速消除,并不会进一步扩散的,应当向上级应急指挥部报告,相应降低响应级别或者撤销预警。

4、紧急处置

当事态出现急剧恶化的情况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制定紧急处置方案,经报请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同意后,迅速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5、响应的终结

食品安全事故、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市局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经现场检测评价确无危害和风险后,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市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宣布应急响应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市局应急指挥部对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单位、责任单位的整改工作继续进行监督,及时跟踪整改情况;汇总应急处理工作情况报告,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并通报处理结果。

六、后期处理

1、善后处理

各学校要按照所发生事故等级做好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和受影响师生,恢复正常教学秩序,保持社会稳定。

保险机构要及时开展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受理和参保受害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按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

2、总结报告

食品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各校事故应急小组应总结分析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报送市局和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七、应急保障

1、信息保障

市局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建立食品安全事故的专项信息报告制度,负责信息的收集、上报、处理和传递等工作。特别重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相关信息,严格按照信息归口、统一对外的原则,经市应急指挥部授权后,由市局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向社会及媒体。

2、医疗保障

学校要建立校医务室,成立食品安全事故救治小组,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要在第一时间做好现场的护救和稳定工作,同时上报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和市教育局。市局对学校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的,立即启动应急救援措施,会同卫生部门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3、资金保障

各镇财政部门按照《关于印发全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通政办发[2006]91号)和分级负担的原则,负责安排本镇学校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和应急救援工作所需的经费,保证及时足额到位,并对经费使用情况实施监督。各学校也要从有限的公用经费中安排一定的经费做好学校食品安全事故的基础性工作,确保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凡遇重大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则由市教育局向市政府专题汇报,申请专项补助经费。

4、演习演练

市局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将会同市有关部门组织全市性学校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检验和强化应急准备、协调应急响应能力,并对学校演习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各学校要根据自身特点,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形式,组织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不断提高全校师生食品安全事故防范意识,时刻绷紧“食品安全,生命至上”这根弦。

第6篇:食品安全教案范文

一、工作目标

——学校食堂符合《浙江省学校食堂食品卫生许可条件》或《浙江省乡村小学食堂卫生许可条件》,学校食堂全部达到C级以上标准,其中A级达到20家,B级达到80家。责任单位:相关学校。

——今年年底前学校副食品店100%达到“放心店”工程示范商店标准要求,配送面达80%。责任单位:相关学校。

——*年9月份开始全市学校食堂粮、油、面粉、豆制品、肉、蛋、蔬菜等大宗物品实施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覆盖面达100%,学校与供应单位(业主)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达100%;全面实行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验收和台帐建立等制度。责任单位:相关学校。

——学校要制定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工作预案,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和培训,提高实战能力,做到“心中有数,程序熟练,处置妥当”。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普遍建立。责任单位:相关学校。

——学校以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因地制宜开展“八个一”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食品安全知识讲座;每学期安排一节食品安全教育课;每班每学期出一期食品安全黑板报;每个学生有一本食品安全科普读物;每学年组织一次“食品安全知识带回家”活动;每个学生就食品安全给亲友写一封信;每学年组织一次食品安全征文活动;学校食堂设立一块食品安全温馨提示牌。学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面达100%。责任单位:全市学校。

——凡能纳入城镇自来水管网的学校要主动向当地政府提出申请,必须在20*年底前改用自来水;只能使用自备水源供水的学校,必须落实专人负责做好消毒工作,并经市疾控中心检测合格后,方可作为供水水源;进入校园的桶装饮用水必须有“QS”质量安全标识,学校要向供应单位(业主)索取证照和检测报告,同时学校与供应单位(业主)签订桶装饮用水卫生安全承诺书。责任单位:相关学校。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改善学校食品安全条件,坚决遏制学校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全面实施中小学食品配送工程为契机,规范学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验收和台帐建立等制度,进一步提高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岗位责任追究,“从采购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保障措施,打造“平安校园”,促进平安*、和谐*建设。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5月10日——5月20日)

深入调研,实施与创安、创卫联动机制,各校要围绕市局提出的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目标,以食品安全放心工程为载体,制订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学校实施方案,市局已成立领导机构,各学校也要建立相应组织,落实工作责任;要积极开展有效的食品安全知识和创安、创卫联动宣传教育活动。

(二)全面实施阶段(5月25日——6月5日)

全面启动创安、创卫联动,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各项工作措施,初步实现食品安全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目标。

(三)总结完善阶段(6月10日——6月20日)

各校对照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目标,总结创建工作综合自评。

(四)迎检提高阶段(6月21日——7月15日)

进一步对照完善,迎接省级有关部门的验收。

四、组织领导

市教育局成立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科室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食品安全示范学校创建办公室,办公室具体负责示范学校创建的综合组织协调工作。各校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专人负责,狠抓创建工作的落实。

五、工作要求

一要提高认识。各校要从建设“新农村教育”的高度深刻认识食品安全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形成齐抓共管、分工负责、上下联动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第7篇:食品安全教案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教育 化学与生活 新课程

实施新课后,化学教材的设置更加的贴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中就包含了大量的食品安全知识。教材的安排使食品安全知识比以往更加的集中、规范。但教师在教学时,难免按照以往旧教材的授课方法,对这部分内容不够重视。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分析食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食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中课堂上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食品安全教育

近几年来,由于初中毕业生的逐渐减少以及职业中学的发展,使得部分地区的高中招生面临一定的困难。一流学校“抢”优质生源,二流三流学校甚至连生源都保证不了。在这样激烈的竞争形式下,高中学校为了占有招生的优势,必须使一切为高考服务。而食品安全知识在高考中几乎没有,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食品安全知识无人问津。

高中各科目在新课改以后,教材内容的涵盖面要比以往的旧教材更丰富,知识容量要比以往更大。比如新课改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科目,光课本就有必修1、2和选修1~6共8本。这种课程结构丰富了化学课程的多样性,有利于实现学生基于自己潜能和学习性向的课程选择。在必修1中,基本就涵盖了旧教材的大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很多老师在教学时还是按照以往旧教材的深度讲,这样就导致课本内容都上不完,更没有时间教授食品安全方面的内容。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课本中,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选修1的前两章。其中第一章的关注营养平衡以及第二章的促进身心健康只是食品安全知识中的很少的一部分,且其中的食品安全知识分布不是很系统。

更令人惋惜的是,新课程的本意是让化学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但仔细分析进入新课改地区的高考,在选择选修课本时,很少把把选修1列入高考考试范围之列。

从上表可以看出,2010高考新课改地区都有广东、宁夏、江苏、辽宁、天津、安徽、福建、浙江,北京、湖南、黑龙江、海南、山东、吉林13个省市。其中把人教版选修1列入高考范围的仅有北京、天津两地。既然其他地区没有将选修1列入高考的考查范围,那么他们在教学中会不会涉及选修1的相关内容呢?我们得大大的画一个问号。

2.高考中食品安全知识所占比重很小

在中学范围内,由于食品安全知识真正从理论层次考查的话,大都比较复杂。因为中学阶段涉及到的食品安全知识大都是比较简单的记忆型的知识,这样的知识点如果放到高考试题中,得分太过于简单,很难有区分度,所以大部分涉及食品安全的高考试题只是在题干中做引题之用,题目真正考查的知识和能力大都并不是食品安全知识本身。

从表2中分析可知,只有极少数地区的高考中含有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而且在2010年的新课程全国卷和四川卷中,食品安全知识只是在题干中作引题的作用,题目真正考查的能力和技能实际上并不是食品安全知识。

相比较而言,江苏在2008~2010三年中都有食品安全知识的考察,但是分析其所考查的知识点,基本都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如食品添加剂三年内都被作为了考察的对象。

二、针对问题解决的方法

1.加大食品安全知识在高考中的考察力度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倡导素质教育,而且现在很多大学都可以自主招生。但是高考在大多数学生、老师和家长心中还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如果想要他们对食品安全知识有足够的重视,应该让他们因为重视高考而重视食品安全知识。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1是以社会生活中与化学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为主题,在主题的统领下选取相关的化学知识,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而突显了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充分体现的STS教育的基本理念。而前两章中有一定的食品安全知识,国家可以把前两章列为各省市的高考必考内容。在高考中可以适当的有一定的分值设置或作为题干引题也可以,而且可以结合实际,适当的联系一下时事,如2010年的地沟油、2009年的三聚氰胺……

当然高考命题者也应该在设置考查食品安全方面的题目时下一番功夫,题目的设置不但能考察食品安全知识,而且每年都有所不同,有一定的区分度,最好还能联系一下时事。这样连续考查几年后,就可以建立一个食品安全知识高考的试题库,并且逐渐完善规范。

2.开发食品安全知识校本课程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更新,对新课程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并积极开展了教学方法的改进与研究。化学选修1前两章中的食品安全知识比较片面,不够系统,我们可以在充分参照化学选修1的基础上,再结合各地区各自的特点,开发一本符合各地区自身实际的校本课程。这样不但能够传授一定的食品安全知识,而且与各地区的实际融为一体,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比如,某地区有各种各样的蘑菇,那么我们在研制教材时,可以详细的介绍一下蘑菇的营养价值,以及怎样辨别那些蘑菇可以食用,哪些蘑菇是有毒的;再比如,内蒙古很多地方都有加工牛奶的企业,那么我们可以在校本教材中详细介绍一下这些企业是怎样检测牛奶中的三聚氰胺的……

三、结语

与美国和日本相比,我国的食品安全教育还非常的滞后,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其有足够的重视,尤其是青少年的教育。虽然化学选修1中的食品安全知识不是很完善,但毕竟为中学教育的相关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只要我们对食品安全知识有足够的重视,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收到可喜的收获。

参考文献:

[1]王磊.化学教育,2010,(4).

[2]龚正元.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4).

第8篇:食品安全教案范文

关键词:湖南镉大米;食品安全;经济法价值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但从近几年的新闻报道来看,老百姓餐桌上的食品安全却已经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近几日,在食品安全问题方面,关注度最高的非“湖南镉大米”莫属。没想到,食品安全的问题竟然已经发展到入侵中国人主粮的地步,可想而知事件的波及范围和舆论影响力有多大。食品安全问题固然受到重视,但风头一过,大家还是一如既往,对事件的反思十分不到位。本文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以“湖南镉大米”为例,在经济法的视角下看待食品安全问题。

一、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可能原因

常言道,“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任何问题的产生和导致,都具有其多样化的原因。正是通过对这些原因的梳理和分析,才能为从源头整治问题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效的现实途径。接下来,笔者将通过所关注事件的相关报道,以点带面式地阐释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1.作为源头的大自然环境遭受污染

在《湖南:正排查镉超标大米来源》一文报道中,有这样的表述:由于矿产开采,湖南有个别地方存在重金属污染,目前已有重度污染土地,改为建筑用地不再种粮。在此,通过我们所学生物学中的食物链知识可知,作为一级消费者的植物可以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无机物转化为自身的营养成分而生长,而重金属在其中沉淀。加之食物链的拉长,一级一级地逐步累加,可想而知,毒性也在进一步加大。因此,从大环境的角度来看,污染问题是导致当下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

2.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完善

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为主导,《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食品卫生监督程序》等国家立法机关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食品安全的行政规章,专门规章为主体,以诸如《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中国加入或批准的食品安全方面的国际条约等法律,法规中有关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为补充构成的集合法律形态。

尽管法律法规众多,但是在整体上还是缺乏体系的构建。在市场准入,竞争秩序的维护,产品质量的规制等方面都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在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缺乏科学的问题食品召回体系。但值得欣慰的是,由于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尽管我国似乎缺少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机构和风险信息交流平台,但互联网和人们的口耳相传在冥冥之中使得信息的散布面惊人加大,也使得可预期的受害人群尽量降低。

3.生产者或经营者的商业伦理败坏,价值观扭曲

每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产生后果的严重性似乎成为了衡量生产者和经营者道德沦丧程度的标杆。但无论民众以何种标准衡量生产者和经营者的道德,我们可以唯一确信的是:生产者或经营者的商业伦理败坏,价值观扭曲。我们运用经济学上的“理性人”假设假设生产者和商人都是理性人,他们均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表面上看,这种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似乎只要在良好模式的引导下,便可催生出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却是:中国人盲目相信这个理论,但却忽视了大环境的改造。在没有良好的社会氛围影响下,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容易导致对规则的弃之不顾,进而是对伦理的忽视,最终引发价值观的扭曲。

4.的裙带利益关系导致监管不力

在《镉米元凶:土壤污染欠债暴发,治理需天价》一文报道中,我们可知多年前关于湖南大米镉超标的预警已频频响起,但官方没有予以重视。既然湖南镉大米最初可以追溯到2008年的一份《地质报告》,那么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为什么官方没有予以重视?这其中又有何缘由呢?湖南是全国最大的水稻产区,年产达2600多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3%,自古以来就有“湖广熟,天下足”之美誉。是否正因为湖南作为产粮大省的这一特殊重要地位,使得官方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如果给予充分重视的话,那么管理和治理的费用不容小觑,同时如果真的想动用大量资金处理该问题,那么其中的审批等复杂的利益关系又难以理清。问题的暴露,问题的调查,问题的公布,这些环节都让人深深嗅到了其中不同利益群体的纠葛,这同时又是一场民众要求政府“信息公开”的较量。

二、食品安全问题所反映的三大问题

食品安全事件所反应的问题远远不止三个,这里所阐述的三大问题是笔者从“湖南镉大米”事件爆发以来,通过在时间轴上标记的相关报道,用最粗浅直白的语言所概括出来的。笔者相信,更多更高水平的学者对于食品安全事件所反映问题的分类肯定更为细致明确。

1.信息不畅

众所周知,信息在市场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这里所说的“信息不畅”,特指的是食品的流通环节,即消费者天生处于一个信息获取弱势者的地位,而这样的信息极度不对称将导致市场失灵。

在《北京市场九成大米产自东北》一文的报道中,有这样的表述:一眼就能从包装上识别出产地的大米并不多,还有些产品包装袋上的生产商有好几个地址,也分不清到底是哪里产的。由此可知,即使消费者在媒体的曝光后知道某种食品出了安全问题,由于信息获取地位的低下,信息的极度不对称,他们仍然无法有效地保护自己免受其害。同时,这侧面也反应出一个问题:消费者对于自身权益的保护仍需加强,他们需要采取措施去尽量加重自己的砝码,使得信息天平的倾斜程度不太过分,如成立公益组织致力于食品药品监管局的信息公开工作等但这样的工作需要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人士进行。

2.监管不力

食品安全监管是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对从事食品生产和流通的企业行使监管职能,在微观层面展开的对食品市场自身活动的一种干预。包括市场准入制度,日常监管活动以及对质量违法行为的查处等。政府通过对食品进行从原料到加工,储存直至最终消费环节的全过程监督和管理,控制并预防整个食品链上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与隐患,全方位的确保食品的安全。

“监管不力”的问题在前文中已有所阐述,在此,笔者想要另外阐释的问题是:监管不力的机构对责任的推诿推卸问题——对自身的“监管不力”未能做到好好检讨反省,却是试图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将自己的责任最小化。

“湖南镉大米”事件爆发后,某些学者又“愤慨”地“指责”:现行米镉标准即大米镉含量标准过严,使不该成为“镉米”的大米,成了“镉米”!如果将标准放宽至国际标准,那么中国的“镉米”数量将寥寥无几!似乎对于责任的推诿,推卸比起对问题的处理解决来得更为重要。而偏偏这样的责任推卸却是经不起推敲的。

3.补救不足

在“补救不足”的方面,笔者想着重提出两点:一是对不安全食品去向,即下游的合理担忧问题;二是对被公众忽视利益受害群体的人文关怀问题。

“湖南镉大米”事件爆发以来,公众舆论所倾向保护的利益群体显然是消费者,但是在公众忽视的角落,是否有着这么一群人的利益也在遭受着侵害?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甚至不知道镉是何物却深受其害。这就是日日夜夜与重金属土地有着“肌肤之亲”的农民。198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出具全球意义的12种危害物质,镉被列为首位。而镉是可以通过长时间大面积的接触而透过皮肤进入人体的,现在所确定“镉大米”的来源是吸收了原本便富含重金属的土地中的镉。那么,在此事件中的生产者——农民,是否深受其害?我们的社会舆论是否应该关注这部分弱势群体,他们不知道镉的存在,却身体受损却全然不知。

三、食品安全问题中的经济法价值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中所体现出的经济法价值的探索,首先,必不可少的是:我们需要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性质有明确的界定。食品安全问题必然属于公共安全事件,必然涉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相互协调。而经济法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市场缺陷和市场障碍问题,进而协调个体营利性和社会公益性之间的矛盾。

漆多俊教授认为:经济法的价值,也具有秩序,效率,公平,正义等价值,它的价值链的中心环节也是效率与公平;它固有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社会本位,当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它还要兼顾国际社会利益。经济法的中心价值环节应是:社会总体经济效率和社会总体(实质)经济公平。而从泛化的价值缩小到食品安全问题上经济法的价值,不得不提及《食品安全法》。以人为本是经济法理念的核心要素,属于经济法的内在价值,是经济法理念的核心,《食品安全法》正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制定本法的,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切也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问题中的经济法价值落脚点仍是在于公共利益。笔者认为:当下的中国对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有着盲目的迷信,同时对利己主义最终将导致利他主义的理论也盲目自信,而对孔子的儒家思想却是一味地排斥。正如经济法在食品安全问题中的落脚点终究是公众利益一般,我们不能奢求经济学上的“理性人”能完全理性而不越边界,我们不能奢求他们在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社会的合理有效运行。我们不能听之任之,我们应该强调儒家思想上的“德”,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把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形成一种不容侵犯的观念。

参考文献

[1]焦春霞.经济法视角下的食品安全监管[D].山东:威海分校, 2012-5-24.

[2]占年标.经济法视域下我国视频安全立法的思考[J].保定学院学报,2012,25(1).

[3]王志涛.论《食品安全法》的经济法属性[J].法制与社会,2010 (8,上).

[4]胡巧云.论经济法视野下社会中间层组织与食品安全监管[D].浙江:宁波大学, 2010-1-11.

[5]张锋,李长健.论我国食品安全规制模式的整合与创新:基于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双重视角[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第9篇:食品安全教案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科技伦理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065-02

食品添加剂被提出、认识、具体研究的历史还不长,它通常被认为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具有工业角度的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历史也不长。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实际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过程却值得追溯。然而消费者在正视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同时,也对各种食品添加剂有所顾虑。近年出现了一系列似乎和食品添加剂有一定的关系的如吊白块、毒大米、苏丹红事件等都给国人敲响了警钟。引发了我国人民对食品安全性问题的新一轮思考的2008年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引起了中国社会的极大震动和广泛关注。

一、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目前,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分类意见并不统一。叶永茂称,国内外的食品添加剂常用的超过7000种,有证可查的则达到23000余种,其中香料约占85%。汪丁丁认为他提出的关于食品添加剂最常用的约有500—800种并不认可,他认为有2200种左右。在美国,受管理的食品添加剂有1955种,允许商业使用的有2322种。欧洲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1500—2000种之间,韩国则在1200种左右。在我国,已经制定的食品添加剂GB和行业标准有231种,批准使用营养强化剂65种。关于允许商业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官方公布有明确数字:2001年为1538种;2004年为1857种,其中包括食用香料1049种;2006年为2236种,其中包括食用香料1419种。

国际上按照食品添加剂的来源统一制定了食品添加剂的通行标准,宋迎昌据此引用,将其分为天然提取物(如姜黄素、辣椒红素、甜菜红等)、用发酵等方法制取的物质(如红曲色素、红曲米、柠檬酸等)、纯化学合成物(如觅菜红、山梨酸钾胭、脂红苯甲酸钠等)三类。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按照食品添加剂的功能同样对其分类有所规定,李保明据此引用,将其分为础剂、防腐剂、乳化剂、着色剂、护色剂、漂白剂、抗结剂、被膜剂、消泡剂、膨松剂、增味剂、酶制剂、甜味剂、增稠剂、抗氧化剂、胶姆糖基、酸度调节剂、面粉处理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稳定凝固剂等22类。

二、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一)科技伦理视角下的重新解读

现代意义上的食品添加剂既是化学产物,也是科技发展的产物。邵继勇认为,目前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研究主要是在科学技术层面比较深入,在科学伦理研究却起步较晚,尤其是哲学、伦理学层面非常薄弱。而我国食品安全伦理的基础体系,应将重点放在安全与健康、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方面。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科技伦理学研究就已经起步,甘小平认为,应当在科技伦理方面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哲学范畴的研究。事实上,如上海人民出版社在2001年出版的《科技伦理学》(徐少锦),江西人民出版社在2005年出版的《自然的伦理尊严》(李培超)、《生物安全》(刘谦和朱鑫泉),和具有龙头引导意义的邱仁宗教授的《生命伦理学》一书中对食品添加剂的伦理研究,都突显了科技伦理学著作的生命伦理问题。作为国内生命伦理学的元老之一,邱仁宗教授在文中提出了效用原则、尊重原则、不伤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等生命的基本原则,他的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是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参考的基本原则,也是食品添加剂伦理体系的构建的指导方针。

(二)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思考

为了定义食品添加剂的广泛含义、介绍其具体应用情况、规划当下食品添加剂的未来走向,陈永红、胡慧媛在《对食品添加剂引发的安全问题的思考》一文中,利用文献综述了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从现实出发追本溯源指出如何应对相应的问题采取正确的对策措施。

邹志飞、刘志江、徐少锦等则从如何合理区分食品添加剂的种类、解读食品添加剂的含义、明确不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以及适当引导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等四个方面分别撰文,试图提供正确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准确认识食品添加剂,约束食品加工者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

通常认为,防腐保鲜类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应该作为进出口食品监管中的关注重点。于水莲、甘小平等提出,为禁止违反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进口食品进入国内,确保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符合进口国(地区)标准,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参考根据。

三、简析当今我国科技伦理视角下的食品安全问题

李卫华、郑健认为曾经的食品免疫制度是对食品企业道德监管责任的缺失。原本为了避免重复检查、减轻企业负担而施行的食品免疫制度却导致了始料未及的后果。首先,它误导了消费者,使得他们以为“免检”产品即可放心;其次,没有负担就没有动力,部分居心不良的企业,企图一劳永逸;再者,为企业发放的“免检”标志,使企业在未来三年内弄虚作假成为可能。

消费者信息不对称、销售商诚信丧失已然成为新的食品安全问题导火索。陈勇、林德宏认为,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地位悬殊,加之部分销售商诚信缺失、故意夸大产品功能,甚至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公开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借高科技之名行欺骗之实。消费者对所供应的商品没有足够了解和认识,这个群于食品供应链的最底层,仅能通过自己的购买经验、主观想象和销售商的广而告之来决定消费;而对自己销售的食品性能、特点的掌控是销售商的绝对优势。

罗国杰说,科技本身是无法选择应用主体和应用目的的,而科技应用产生的两面性是指其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影响。当然,我们不能将科技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消极作用归责于科技本身,毕竟只有应用者才能决定应用目的。所以我们说科技应用者的目的不能等价于科技创新者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理性面对我国食品行业中出现的科技伦理道德严重缺失的现象。

部分食品行业的科技工作者沦丧职业道德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王慧芳认为,食品行业的个别科技工作者违背自身职业道德,单纯为谋取个人私利,以至于丧失做人良知、违背法律法规在食品中添加一些的有害物质,弃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于不顾。科技工作者切忌把对功名利禄作为追求目标,否则必然导致其道德责任感的淡薄,危害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四、关于食品加工业科技伦理构建的再思考

在科技伦理视角下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再思考,是构建食品加工业科技伦理的必然要求,是我国食品行业稳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现阶段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哲学反思。

对食品安全管理体制进行深度改革、完善运作机制、建立可行的食品安全保障标准体系、监督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等是叶永茂教授所一直坚持的。无独有偶,张长元、郑风田等则更具体地提出了我国现今阶段应该在监管体系的权责明晰、应急处理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和信用体系的评估与维护等方面来促进并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

张永建认为应该从供应链的角度对食品安全进行管理控制,这是一个匠心独具的科技伦理视角,不仅有理论价值,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他在对科学家及其科学共同体在研发和使用食品技术过程中的科技伦理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其应遵守的伦理规范和应承担的伦理责任,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可行的对策。

参考文献:

[1]丁松林.食品安全与道德规范[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12):18.

[2]邵继勇.食品安全与国际贸易[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王慧芳,陈勇.三鹿奶粉事件引起的思考[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7):13.

[4]郑健.食品添加剂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20):126.

[5]叶永茂.食品添加剂及其安全问题[J].药品评价,2005,(2):81-90.

[6]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社,1989.

[7]付静.科技伦理学[M].重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8]董成惠.从信息不对称看消费者知情权[J].海南大学学报,2006,(1):12.

[9]王桂华.完善我国乳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10]谢敏,永达.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2,(1):64

[11]任爱玲.科学家伦理责任的哲学思考[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12):37.

[12]马文彬、孙向军.科技与伦理的思考[J].道德与文明,2000,(2):21

[13]凌关庭.天然食品添加剂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