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穷人的续写范文

穷人的续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穷人的续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穷人的续写范文

六),读《光辉的旗帜》读后感,让我感动的一件事,诵小穷人续写,的

盛夏的阳光真像火烫的辣椒水,坦荡荡的街上,没有一块荫凉地。雄壮巍峨的山峰被夏日的骄阳镀上了一层金色,更显得峻峭,壮观!穷人续写,的

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个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王立军与夫人小姐上门

秋雨洗刷过的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碧透。朵朵白云犹如起航的轻舟,在水面上慢悠悠地飘浮着。看他年纪不过二十来岁,脸色苍白,像没有睡好觉似的皮泡脸肿。他老是皱着眉头,不大说话。笑纹几乎在他的脸上是绝了迹似的。他穿着一个褪了色的蓝布大褂,好像永远是穿着这么一个一样。清瘦的下巴壳,亮耸的肩膀,显得很没生气。历史人物,再见了,母校,家乡

第2篇:穷人的续写范文

人,给老师的毕业赠言,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小穷人续写空

这时候,夕阳已经衔着山巅了,西面的半边天空,像起了大火球似的,燃烧着一片血红的晚霞。穷人续写空

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个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亮晶晶的春雨,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娃娃,在高空中云集,嬉戏而下,咿咿呀呀,欢蹦乱跳地扑进大地母亲的怀抱。缫丝姑娘迥然不同:蓝布棉袄,黑粗呢短大衣,草绿色长裤,脖子上的纱巾是白的,扎小辫的头绳是根黑毛线。的一封信,草船借箭缩写,“感

第3篇:穷人的续写范文

        一、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枯燥的数学具象化、拟人化

        数学和语文相比在情境设计方面比较枯燥,没有语文课堂那种情感的交织和情绪的表露。如何让孩子能爱上数学,把枯燥的数学深入到内心?利用小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在教学前,我对数学的一些概念展开想象,做好了充分的预设,在课堂上学生自然地流露出了极大的兴趣。如在学习简便计算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我让同学们把同分母的分数看成是一个家庭的成员,因为它们的妈妈(分母)是相同的,所以它们一家人要进一家门(括号),不是一家人的(异分母分数)要先在门外等待,等里面的算完了,才能和它进行计算。接下来,学生再对这种数学情境进行续写,自然地,学生也完成了后面一步的计算。他们通过续写还能更进一步地了解当再来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时,应该如何计算了。又如在学习简单正负数加减的时候,我让孩子们想像正数就是富人,负数就是穷人,富人在一起(正数相加),他们的财富是正增长的;穷人在一起(负数相加),他们的欠款是负增长的。而如果富人和穷人在一起(正数和负数相加),他们的财富一部分是可以抵消的,如果富人更有钱,就还有余(得数是正的);如果穷人欠款太多,则富人也变成了穷人(得数为负)。因此,我们要努力地学习,长大之后,让自己在成功之余,还能帮助更多的穷人。在这里我在引导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时,自然地融入了思想教育,帮助孩子们建立了有了困难互相援助的理念,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有效地生成了。

再如,认识正负数的时候,学生在移项时总是为了简便只移数字,而不带着符号,我形象比喻,正负数好比是男性和女性,它们是有身份的,要判断他们的性别往往是从正面来观察,就是从前面来观察,所以正负数的“性别”也是从它们的前面来判断的。如果它的前面是“+”号就是正数,“-”号就是负数,无论它们走到哪儿,都是带着身份的。通过这样一引导,孩子们就很容易接受一个数的正负性是从前面的符号来判断,从而在进行数字的移项时,孩子们能带着前面的符号移。

        二、充分利用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的趣味性

        多媒体的产生让课堂有了勃勃生机,在激趣上,只要充分运用好多媒体,学生的兴趣将会大大提高。如在教学解方程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符号的变换总是弄混,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新的课件,把“=”设计成一个魔术师的样子,它的两边是两个城市,数字是这两个城市的居民,如果有数字不爱自己的城市,要想移民,魔术师就会惩罚它,这个数字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正数和负数互相变化,因数和除数也互相变化。如果未知数前面是负号(穷人)或者是除号(拿着锄头),这个未知数就一定要先移民,改变自己的身份。而且移民过来的数字,它总是后来者,都只能排在本地原来数字的后面。经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看得哈哈大笑。在愉快的氛围中我还让孩子们自己设计数学小品进行表演,更进一步地让孩子们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在笑声中难点迎刃而解。

        三、实际操作,激发兴趣

第4篇:穷人的续写范文

这就要求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训练,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中之重。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这与学生在写作时受思维定势的束缚有关,很多学生由于课外阅读有限,平时生活中不注意观察思考,因此看到作文题目首先会联想学过的课文,写作的思维也会围绕课文内容稍加改动,很少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因此,要改变这种现象,主要在于拓展学生的思路,要引导学生以某一特定的事务为主,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讨论,全方位引出问题,展开思路。拓展思维方式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多角度选材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教师在布置题目时,给学生以启发,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诠释题目,从自己最熟悉的角度去组织材料,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最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写《我第一次......》,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围绕题目选取自己印象深刻的经历来写作。人生有很多第一次,既然是第一次,总是以做的不够成功,不够好为主要内容,这样的内容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吸取教训,以后做得越来越好。但是也可以写自己的小成功,比如:第一次登上领奖台,这样的第一次经历是催人奋进的,得出的结论可以是我们看到自己的努力有了成就,可以更加的努力,去争取更大的成功。经过几次这样的引导,学生就会养成围绕题目选择自己最有感想的事件去组织材料写作,就会丰富文章内容,避免雷同。

二、同一个题目中心,多方面选材

对于文章的中心的作文题目,学生在习作时最容易出现雷同。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根据题目的中心思想,引导学生摆脱思维的空间束缚,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文章来。例如:《在学雷锋活动中》这个题目,一般来说,这个题目的中心就是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学生很容易就囿于做好人好事这个狭窄的范围内,简单写几个类似的事例应付了事。教师在指导时,可这样引导学生。

(1)可以采用反衬的手法,选取一些自私自利,不考虑他人感受的反面例子,来衬托乐于助人这种积极的社会现象;

(2)从社会需要热心肠这种思维发散开去,积极提倡做一个乐于助人的自己,以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为目的,而不是简单的表面的去学雷锋;

(3)可以拓宽一下思路,从帮助别人克服困难,到帮助别人改变思想,帮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雷锋;也就是把这个题目涉及的很多相关意义讲解出来,启发学生去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我班的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到:“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太高兴了!我恨不得一下飞到学校。”一个“飞”字传神的把开学时那种喜悦和兴奋的心情真实的流露出来,这就是创新。这些都需要我们去一点一滴的引导去发现,小到字、词、句,大到段、篇、章,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经过长时间耐心细致地指导和培养,写出创新文章不再是难事了。结合教材指导学生进行有自己个性的创作主要形式有。

(1)就课文中的某一个情节扩展成短文。例如,《我的战友》一文中有这样两句话:“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教学时,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由的表情,推想的内心活动,把这两句话扩写成一段内容具体的话。

(2)续写文章的结尾,充分发挥想象力,体现个性。如续写《穷人》一课的结尾,让学生想象桑娜拉开帐子以后应该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结尾,让学生想象来到天堂的小女孩;;续写《凡卡》一课的结尾,让学生就凡卡梦见了爷爷这一事件展开描写。

(3)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改变人称、改变叙述的顺序、改变体裁等多种形式的写作练习。

第5篇:穷人的续写范文

一、 从观察中积累个性素材

采用集体和分散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通过观察,使学生积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题材,使学生“需之切”“乐其业”,让他们通过观察积蓄表达的愿望,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迫切地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及时地表达出来。

一次语文课上,同学们正在埋头完成课堂练习。我发现坐在窗户旁边的几个学生眼睛总是不时地瞟向窗外,原来是小树林里不知什么时候飞来了一群他们从没有见过的小鸟。这对于见惯了麻雀的他们来说无疑非常吸引人。当我回过神时,发现更多学生的目光已经投向了窗口。看来作业是无法安心地完成了,于是我说:“你们想出去看看小鸟吗?”“想!”学生们响亮地回答。“那好,你们悄悄地走出教室,去看看这些小鸟你们认不认识?想想它们为什么会忽然出现在我们的校园里?它们来干什么?你为什么想出去看它们?”就这样,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观察小鸟了。他们看得很仔细,一直到小鸟飞离校园,才心满意足地回到了教室,还不时地谈论着什么。于是,我便趁热打铁,把课堂练习改成小练笔。先说后写,并且自己拟题,体裁不限,字数不能超过一百字,努力用最精炼的语言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虽然只是一次短暂的观察训练,但同学们写的内容很多,有的显然已经超过了我规定的一百字上限。其中,有记述这件事情的《语文课上的‘小插曲’》,有的写观察日记《小鸟》,还有的写想象作文《小鸟,你从哪里来?》……

我想,正是因为教给了学生观察的方法,把“自”还给了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表达心中的“真意”,并且鼓励学生从多方面来立意,才会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呈现创造性思维。

二、 从想象中激发创新精神

想象是创造力的翅膀,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有了想象,学生的思路就开阔,思维就灵活,语言就丰富,写作时就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在习作教学中,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写出个性习作的关键。

1. 假设法。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用到情景教学法,老师努力创设文章中的场景,让学生身心投入地体会文章的内容。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如,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片段:

出示挂图:图上一个小皮球打着旋儿飞上了阳台,阳台上摆着几盆盛开的鲜花。皮球正好砸在那盆花上,花盆晃了晃,倒了。这时老师可以做出如下假设:

(1) 假设阳台下是庭院,一楼住户正好在晾衣服……

(2) 假设阳台下是通道,居民们正在路上匆匆行走……

(3) 假设阳台下是花圃……

根据这三种假设情况,帮助学生联想,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依据这几种不同的假设情况,写出了不同立意、不同构思的好文章。

2. 续写法。平时,我们在习

作教学中关注得比较多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广阔性,而常常忽视对学生的思维深度的训练。针对小学生思维发展不完善的特点,训练他们的思维深度,可以通过续写文章的方法。在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的内容都留有空白,此类文章是进行想象思维训练的好素材。有的课文的结尾言尽而意无穷,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续写下去,既巩固了课文所学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如《月光曲》一文结尾写道:“贝多芬直奔回客店,把月光曲记录了下来。”教师可启发学生想象贝多芬在记录曲子时,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记录过程中,他的神情是怎样的,有哪些动作。又如《凡卡》一文上完后,我布置这样一道课后练笔:“当凡卡的信寄出以后……”我设计了以下的问题来作提示:

(1) 凡卡是怎样醒来的?(冻醒、饿醒、打醒……)

(2) 凡卡醒来后有什么遭遇?

(3) 凡卡的醒说明了什么?

随后我批改练笔时,发现十多个不同的结局都烘托了一个主题: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穷人的孩子得不到自由、快乐。通过续写,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度。

三、 从多问中培养求异思维

第6篇:穷人的续写范文

一、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创新氛围

课堂教学中,兴趣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从而使学生拓展思维,丰富想象。我们知道,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使自己的思维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活跃起来。表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活载体。如我在教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一文时指导学生表演,不仅指导学生演出双方的动作、神态,还要把各自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有位学生表演“小嘎子”,根据课文,“小嘎子”狡猾善辩:“我小嘎子摔跤从来就是靠脑子,不像你胖墩儿一身的肥肉,我怎么可能输给你呢?”“胖墩儿”越听越生气,他们便抓抓扭扭地“打”起来了。学生的动作恰到好处,形象逼真,其他学生看得捧腹大笑,个个争着要上台表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表演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设置课堂悬念,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靠创新思维的激发,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教材中无限的想象空间,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活跃思维。教材中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文章似乎未写完,余韵袅袅,给人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想象续写,使“结局”变得明晰而完整。注重续写结尾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如《穷人》一课,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敬佩桑娜、渔夫乐于助人的品格这一心理,设计以“西蒙的孩子来到新的家”为题的想象作文,启发学生想象西蒙死后,她的孩子在桑娜家生活的情形,展开讨论,让学生给西蒙的孩子补写一个完整而美好的结局。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验想得很多、很合理,这样的课文还有很多,如《凡卡》,学生可以续写凡卡以后的生活;想象《尊严》里哈默的奋斗经历等。简单的课文,稍加转化,就成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凭借。

三、放飞学生想象,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升华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今天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潜力巨大。面对这么多高素质的学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材,努力挖掘教材各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因素,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例如,我在教学《丑小鸭》这篇文章时,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情节、结尾,放飞自己的想象,续编这个经典的故事。有的学生写道:“天鹅妈妈也在焦急的寻找自己的孩子,‘丑小鸭’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妈妈给她取了一个可爱的名字叫‘小公主’。夜晚,‘小公主’向姐妹们讲述自己的经历,天鹅妈妈心疼地抚摸着这个可怜的孩子,并告诉孩子们,如若你是天鹅,你终会飞向天空,拥抱蓝天,经历苦难,你会更加坚强。”有个学生这样写:“有一天,小天鹅和自己的姐妹们来到湖边散步,遇到了鸭子妈妈,鸭子姐姐,鸭子哥哥,那些哥哥姐姐好像不认识她一样,他们看着她洁白的羽毛、漂亮的身姿羡慕极了,这个美丽的白天鹅是那样的尊贵高雅。当小天鹅告诉他们,她就是以前的人人讨厌的‘丑小鸭’时,鸭妈妈和她的孩子们都惊呆了,望着飞向蓝天的小天鹅,他们懊悔极了。今后一定不要以貌取人,要善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人的尊严。”

只要我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资源,创设适当的环境,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通过这样一个续写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在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四、实践辅助转化,促进创造再现

第7篇:穷人的续写范文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极为丰富,融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于一炉,用语言文字将真情善良进行表达,阐述,让学生开卷有益。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美育尤为重要!

由于美育和语文教育的息息相关,并且美育又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如何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在美的旋律中愉快的接受教育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当学生有了审美兴趣,才能主动接受审美的教育,我们才能向学生实施美育。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的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呢?首先教师要加强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做到品质高尚、心灵美好。我们必须热爱生活、热爱学生,乐观向上,充满爱心,必须有对人生,对工作火热的激情,做到内心充满阳光“只有教师本身具备这种品质。才能够先自己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然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只有教师美好心灵的阳光比学生的明亮的多,才有可能照亮学生的心灵。才能调动学生的审美积极性。使学生用一颗美的心灵感受美,认识美,爱上美。使心灵深处真正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2、在感知中体会美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感知开始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作者感知社会感知大自然的结果。因此我们在读书时,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觉的积极性来唤起学生感知审美的能力,那样给学生一双感受美的眼睛,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如果讲授老舍的《草原》一文时,因为学生中绝大部分没有去过草原,所以为了唤起学生对美的感知与唤醒其热爱大自然与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聆听配乐朗读,欣赏草原美丽风光,唱一唱草原歌曲。从听觉和视觉上引导学生进入美境和丰富其感受。

3、在理解中引发对美的感情共鸣

语文是语言文字的王国,它通过语言文字向读者传达,语言文字像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能感受语言文字背后的更美的内容。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去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进入作者的内容世界并与之产生共鸣。鲁迅先形象地说:“是弹琴人么,别人心上也须有弦索,才会出声。是发声器么,别人也须有发声器才会共鸣。”对此,我在教学中也深有感触。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我就引导学生讨论和赏析朱自清简洁语言的背后所蕴含的深深的爱。他写道“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平实的语言,深切的关怀。“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真实的内心表白。通过讨论和赏析,朗读体会,此时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相默契,同时培养学生理解美的能力。

4、在审美创造中达到理解与情操的升华

从审美感知到审美理解,最终在审美创造中达到思想与情操的升华,这是审美的最终目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是为祖国培养一代新人的,也必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语文美育中的审美创造就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经过课内外的审美教育或美的熏陶,逐步增强了审美判断能力,审美联想能力,形成个人独特的审美能力,我们再科学地指导他们观察和体验自然社会世界的基础上,热情地鼓励他们写成小练笔或习作,亲自来创造美,从而体味写作的美妙。例如讲完《穷人》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发挥想象力,把桑娜一家之后的故事向大家说一说,大部分学生都能涌跃发言,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然后进行小练笔,续编故事《穷人》。

第8篇:穷人的续写范文

孩子是天使,他们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只要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他们便可以飞跃太空,到达一个全新的美丽世界。可是,遗憾的是,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长,孩子们的想象力却被消磨得失去了光彩。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一再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打破传统教学的牢笼,像放飞鸟儿一样,把孩子们想象的翅膀送上蓝天,让他们自由自在的飞翔。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呢?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我得到了几点经验、体会。

一、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很多时候,作者无论用怎样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都会产生很大的差别。甚至有很多学生是无法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的。因为,对于思维发展程度不同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领悟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果加上生动的视觉表象,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样就能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让他们深入的去体会,深刻的去挖掘。比如在学习《黄河颂》时,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来展示有关黄河的图片,“黄河鸟瞰”、“黄河渡口”、“黄河的滚滚波涛”……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受黄河母亲般的情怀,了解黄河的历史贡献,掌握黄河的自然特点,同时深刻体会黄河所代表的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些图片会为学生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学生想象所必须的感性认识。这样就可以打通学生的感觉通道,拓宽知识领域,形成想象能力。

二、创设相关的情境,让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

在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的实现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真正的理解领悟知识,这就要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创造一种想象的空间。那这种空间就是艺术的创造情境。真实的情境再现会激发学生的神思,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从而更深透的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比如在学习《石壕吏》时,我让学生在课前根据诗歌内容创作了一幕“有吏夜捉人”的情景剧。学生们用自己的理解与想象将这幕悲剧表演得惟妙惟肖。老妇人的哭诉竟然使“观众”流下了同情的泪水。这样,同学们更深刻的理解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更深透地领会到作者对人民的一腔悲悯之情。这样,上课的时候我就省去了很多苍白的解释与说教,而学生本身也领略到了想象的魅力。

三、补充情节、续写故事,丰富学生的想象

我们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清代学者李渔说:“和盘托出,不若想象无穷。”想象可以使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想象可以使故事情节向多个方向发展;想象可以使文章所蕴含的情感价值观丰富多彩。因此,我们在讲课时应该少一些分析讲解,而应该适当的给学生留一些空白,让他们自己去补充,自己去续写。比如在上阅读课时,学习《父爱》这篇文章。海利为了能跻身上流社会,不惜卖掉母亲遗留下的、而现在父亲靠它为生、供他生活读书的小提琴。文章的结尾,海利意识到自己辜负了父亲的一片爱心,他在女朋友一家人和父亲面前说了一番忏悔的话。海利的话结束之后会发生什么呢?我让学生来续写故事的结尾。有学生说:“海利告诉大家,他不会再为了跻身上流社会而卖了小提琴了,他要和父亲一起好好珍藏这把小提琴,并且像父亲一样,脚踏实地地去生活。”有学生说:“海利告诉女朋友,他只是个穷人的孩子,他目前不能让她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是他会努力给女朋友一生的幸福。可是爱慕虚荣的女朋友还是离开了他。”还有学生说:“海利的诚实与孝心感动了女朋友,她告诉海利,她不在乎贫穷与富有,她只希望能和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生活在一起”……就这样,海利的形象更加鲜明了,父爱的力量更加伟大了,女朋友的个性也更加多样化了。想象把同一个人物形象打造成了千面。

四、纵横联系,沟通想象

想象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来源于丰富的情感体验。比如,学习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诗人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感受呢?这首诗中的“雨”同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雨”所表现的意境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呢?学生的结论是:两首诗都表现了一种愁绪。一种是思乡,是羁旅之愁。另一首是送别,是离别之愁。我接着问:“天街小雨润如酥”又是怎样的意境呢?朱自清的《春》中,“春雨图”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就在这样纵向与横向的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阅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不同的、相同的意境互相沟通,不断交流,让学生多多积累,储存能量,以便让想象的翅膀飞上更广阔的蓝天。

五、表情朗读,激活想象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读与想象的结合。如果没有想象,“其义”会“自见”吗?“自见”的途径是想象,动力是感情。可见,读书有感情投入对激活整个大脑系统,发展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会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那样的想象似有源头活水来。如朱自清的《春》,朗读时用轻快的语调来读,表达作者盼望春天早点到来的急切心情。全文都用优美的笔调描绘春天的美景,能让学生想象到多姿多彩的春天。再如《风筝》,这篇文章表现“我”对小兄弟的后悔、难过之情。在“我”毁坏小兄弟的风筝这一段,朗读时要读出愤怒、生气的语气,想象出“我”的凶狠,小兄弟的可怜、甚至是害怕的表情。有感情的朗读,把分想、联想、串想结合起来,何乐而不为?

第9篇:穷人的续写范文

关键词:读写结合;本色语文;循序渐进;模仿写;创意写;扩展写;详细写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1-0014-02

语文课不仅要学习课文内容,更要学习语言文字、课文的表达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那么,怎样在语言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让“本色语文”回归课堂呢?读写结合是大家普遍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什么?是提高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也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教学的“独担之任”。阅读教学既要教会学生读书,还要教会学生习作。阅读课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文章内容上,不能停留在这篇文章写了什么,还要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是怎样表达的。读写结合正体现了语文课程的这种特点。

然而,我们在进行读写训练时,应避免唯训练而训练的误区。训练离不开学生的认知结构,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离不开学生的发展需求。读写结合的训练要有明确的指向和循序渐进的艺术,我们在讲授文质兼美的课文时,应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科学地进行运用性训练。下面,我将结合具体课例来谈谈读写结合的基本策略。

一、在典型处模仿写

朱熹曾说:“古人作文作诗,都是模仿前人而作文之。”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模仿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写作的起点,是读与写的兴趣结合点。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有着巧妙独特的结构,别具一格的典型写法,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领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在典型处模仿着写。

例如:学习《泉水》第2~5自然段时,学生体会到这四个自然段的结构相似,每一段都是写泉水流经哪儿,看到什么,说了什么。这些段落句子优美,值得积累。在学文的基础上,我出示小黑板,让学生仿写:①泉水流经山下的公园,一位小姑娘正在欢快地跳舞。泉水说:“_________________。”②泉水流到山下的田野,________。泉水说:“________________。”③泉水流到___________(什么地方),_________________(遇到了谁),泉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环节促使学生在语言模仿的创编活动中,不仅引发积累,而且获得深层的理解和感受。积累并运用、迁移这些句型,能帮助学生规范语言,提高语言驾驭能力。这种练笔看似简单,却是学生习得语言的起点,我们应让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

再如,教学《巨人的花园》一课,文中有一些生动活泼并富有情感的描写,如:“鸟儿不肯到花园里唱歌,树木也忘了开花。偶尔一朵美丽的花探出头来……”我抓住这些句子,让学生细细品味,领悟比拟写法的好处,并让学生仿写几句。学生在品味课文的基础上,激发了要把事物写得更生动的愿望。学生们这样写道:“春天到了,小草伸了伸懒腰,一股劲从土里钻出来。”“秋天来了,稻子成熟了,金黄的稻子笑弯了腰。”“云弟弟伤心地哭了,泪水滴落下来。”学生们写得多么美、多么有趣呀!这样的练笔,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了思维的独创性,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在情境中创意写

在激发学生想象力进行仿写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及时提升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感受精美课文中引人入胜的语言意蕴。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读通读透课文,对其中优美句子进行精心品味,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

例如:《荷花》一文,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首先让学生练习读好“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这段话。然后相机出示不同姿态的荷花图片,让学生配乐欣赏。“你看到了什么姿态的荷花?说一说。”学生回答后,师提高要求:“能不能将你们说的内容放到课文的句子中,成为一段内容连贯的话?”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填空作业: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__________,很美;看看那一朵___________,也很美。本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联系生活经验,对荷花的姿势了然于胸,这样描绘起来才合理恰当。学生作业列举:有的躲在绿叶间偷偷绽开笑脸;有的紧靠着另一朵荷花,仿佛在说悄悄话;有的歪着脑袋,大概在欣赏同伴的美丽身姿;有的低垂着头,好像做了错事的孩子……

三、在空白处扩展写

有些课文在叙述描写上留有余地,这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同时也是很好的读写结合点。我们在教学中要借助教材,巧妙地指导学生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在这些“空白”处加以补充。这样,对全面完整地把握内容,披文入情,具有重要意义。

如《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我引导学生抓住“‘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这一句朗读体验。女孩这一叫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很多围观的人,大家赞叹着,议论着。让我们也走进其中,看看人群里都有谁?观察他们的神情举止,听听他们都在说什么?把你听到的写下来吧。这样的空白补充写话,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实现了阅读空白的召唤,是课堂练笔的有效手段。

又如《穷人》一文中有多处省略号,我在教学桑娜抱回两个孤儿后矛盾的心理活动时,抓住作者在这里使用的七个省略号,引导学生想象并写出主人公此时此刻忐忑不安的心情。学生在补白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省略号的作用,而且真切地感受到桑娜矛盾、自责的内心活动以及帮助别人的坚定决心,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感悟,同时也学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表达方式。

四、在简略处详细写

有些课文,语言简洁,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如《慈母情深》一文,学到“我”攥着钱跑出了妈妈工作的车间,此时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心里有无数的话想对母亲说,可惜课文并没有写出来,只用了一个省略号。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默默地对母亲说:“妈,________;妈,_______;妈,____________。”此时学生情感的闸门已被打开,到了情发于笔端的状态,这时设计一个练笔既达到了课堂练笔之功,又达到了“用手写我心,用手书我情”之效。

又如《女娲补天》一课中,我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天哪,太可怕了!”让学生大胆想象, 抓住总起句进行扩写:天哪,太___了!______,__________,……有学生这样写到:“天哪,太可怕了!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很多人被埋在了地底下,太惨了!”还有学生写“天哪,太累了!……”通过这样的仿写,既锻炼了学生抓住生活中的某一感受来写具体、写生动,同时也渗透了想象习作中的一些写法。

五、在文章结尾处续写

续写是读写结合训练的较高阶段,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在积累了仿写、扩写的经验后,可以扩大学习空间,进行续写的练习。根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