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朋友离别的文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歌词:
月亮冷冷地挂在天上
它也知道明天将是一场离别
我们升起火堆 唱起歌儿
跳起舞来
趁着酒意诉说这一生的悲与喜
海来阿木:
月亮你别再柔情似水
我的朋友你别再多愁善感
昨天已经过去
所有的伤心和烦恼已离去
你要相信明天的天空会更蔚蓝
合:
Iet ssa iet ssa mu bbo
Ne iet ssa iet ssa mu bbo
Iet ssa iet ssa mu bbo
Ngat qop bop iet ssa mu bbo
昨天已经过去
所有的伤心和烦恼已离去
你要相信明天的天空会更蔚蓝
阿呷拉古:
不知不觉地天就亮起来
我们唱睡了黑夜唱睡了星辰
在你踏上离别的火车那一刻
我只顾着流泪
忘了挥手忘了说再见
望一路珍重
合:
Iet ssa iet ssa mu bbo
Ne iet ssa iet ssa mu bbo
Iet ssa iet ssa mu bbo
Ngat qop bop iet ssa mu bbo
在你踏上离别的火车那一刻
我只顾着流泪
忘了挥手忘了说再见
望一路珍重
Iet ssa iet ssa mu bbo
Ne iet ssa iet ssa mu bbo
Iet ssa iet ssa mu bbo
Ngat qop bop iet ssa mu bbo
Iet ssa iet ssa mu bbo
Ne iet ssa iet ssa mu bbo
Iet ssa iet ssa mu bbo
Ngat qop bop iet ssa mu bbo
在你踏上离别的火车那一刻
我只顾着流泪
忘了挥手忘了说再见
望一路珍重
忘了挥手忘了说再见
望一路珍重
忘了挥手忘了说再见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283-01
一、说教材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这首诗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1.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从以下三个维度确定了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过程方法目标: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1.3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学目标我也制定出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2、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标的精神,结合古诗教学的特点,我采用了 入诗境,读诗文,解诗意,悟诗情,续诗韵,拓诗篇的教学程序,为贴近学生实际,采用情境式,启发式教学,层层深入引读法教学:
三、说学法
为落实新课标强调的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我是按照"读-思-悟-诵"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品悟情感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说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收集描写友情方面的名诗名句。
2.安西指的是现在哪个地方?
3.王维和元二在分别的时候可能说些什么?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说教学过程
5.1欣赏导入。(听歌曲《送别》,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离别的感受)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人们在离别时总特别地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设计思路]通过歌曲营造出诗歌的意境,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5.2指导自读
5.2.1学生自读古诗,认准字音(通过査字典汇报"朝""舍"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读音)
5.2.2评价自读情况(抓住学生的优点对字音、节奏、感情等方面作评价)
5.2.3师配乐朗诵,从学生的评价中引导他们如何去吟诗(陶醉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如果你陶醉了,并且用丰富的情感表现时,你就学会了吟诗)
5.2.4学生吟诗。
[设计思路] 配上古曲《阳关三叠》,教师饱含深情地吟颂,让学生懂得该如何去吟诗
三、揭示课题入诗境
3.1生介绍王维的生平并补充相关资料。
3.2生谈"奉使出塞"的理解。
3.3齐读诗题,生提问:
(1)元二是谁?
(2)谁送元二?
(3)安西在哪儿?是什么样的?
学生利用课外查阅的资料自答。
3.4课件展示渭城与安西之间的地理位置,通过流程图了解现实中二者之间的空间距离(两者相隔三千多公里)。
[设计思路] 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从地域上的距离和差异感受离别感伤,让学生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
四、激发想象,细读品味
4.1课件出示古时"安西"的图片:
(1)学生描绘图片内容(荒山野岭、满眼的沙漠……)
师介绍:渭城与安西路途如此遥远,按当时元二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去,元二也要整整半年多的时间,而且所到达目的地是穷荒绝域。
要求
生以王维的身份,从好友的角度想象送别时的话语,小组内相互交流,再向师汇报
[设计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两地生活的差异,以元二的好友自居,通过对比激发学生丰富想象,用言语感受并充分表达难分难舍的情绪,为下文朗读作好感情铺垫。
4.2由对朋友的关怀直接进入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学习。
(1)学生想象饯行宴席上频频举杯,殷勤话别的场面:
(2)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指导学生读出离别时的感伤和不舍之情。
[设计思路] 教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酒。 "朝廷下达的命令,难以违抗。这是一杯离别的酒,伤感的酒,无奈的酒,祝福的酒,诗人王维祝福元二一路平安,在安西生活如意。这还是一杯……的酒,让学生带着他们的感受,一遍一遍,反复地朗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句。层进式步步引读,使学生透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这似乎平淡的表层看到了它深层蕴涵的深挚情谊。
4.3课件展示送别时的自然环境:
(1)学生描述看到的景物(蒙蒙的细雨过后……)
(2)师生共吟前两句。
(3)师相机指导:多美的景物啊!两个即将离别的人看到眼前的美景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3)生诵读古诗,感悟诗境。
[设计思路]教师在这儿又采取层进式的引读,学生反复诵读景色的优美,目的在于借助这些景物与难分难舍的情绪形成强烈的对比,古人听到《折杨柳》曲,会触动离绪,而今天看到满目的青青杨柳怎不伤感别离?也是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的层层渲染,无疑对诗旨的解读又推进了一步。
4.4古诗今唱。当学生诵读能很好的把握情感时,要求学生试用以前学过的古诗乐谱把这首诗唱出来。
[设计思路] 教师再次采用层进式的引读,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学生齐唱
4.5师生即兴舞诗。
[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充分挖掘教材的有利资源,填充"空白"的过程本身就是让学生驰骋想象,激越创造性思维的实际操作行为。
五、课外拓展
未曾年轻也就苍老的我们,在书海上睁着浑浊不堪的双眼,迷迷糊糊走到了初三的尽头。阳光依旧明媚,甚至火辣,我们乌黑的双眸却似渐渐清晰,清醒背后是对离别的措手不及。?
古语有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又云:“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人们总是热衷于相聚时的欢欣却在离别时备感凄凉。其实离别也不失为一种享受,因为它能将曾经不经意所错失的温暖,一一重现。?
和蔼的数学老师吃力地挪动胖胖的身子,毕业前的最后几节课不知为何一切都慢了下来。奋笔疾书、交头接耳一切不再,有的只是离别前的肃穆,少了几分庄重,多了几分无奈。洁白的粉笔灰顺着阳光缓缓飘落,老师的汗水定格般闪烁夏日的阳光。他一遍遍地问我们:“懂了吗?”然后擦掉,重来。又是一阵没落夕阳的笔灰,搭载着三年执著奉献的爱,在充满了感动的空气中纷纷扬扬。伴随着下课铃声的,是他有些沙哑的无奈。多么希望这节课没有尽头。不善言辞的他,给了我们无疑是最动人的感召——离别是感动的享受。?
虽然老班明令禁止,可同学录还是以
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地下”传播,只为在最后的日子里用最简单的文字让记忆活动在纸张中。无意中浏览的同学录上,有的只是脱去了往日浮华外表的真实心声,每个人都努力将自己的影子留在小小的稿纸上,用三年的无间相处,灌输真挚的思想与内心。在这里,没有嘲笑和讥讽,没有自卑与高傲,只有一个又一个不舍的真实的朋友——离别是真挚的享受。?
凶了我们三年的老班,终于抑制不住盈眶的泪水,我们这才明白,外表强悍的她,也有心灵最柔软的地方,那个地方栖息着六十个水晶般纯洁而快乐的孩子。她依旧风风火火地布置班务,却多了几分不舍——离别是珍惜的享受。?
那曾经撒落在角落里的爱与精彩,在离别中悄悄袭来,离别触手可及却让我们喜爱。我们认为已失去的一切,可我们在离别中享受,在享受中离别,这似水年华的曾经。??
?
田川的感悟,不仅仅属于他自己。每个人,或许都能从他的感悟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征集内容:
1.以文章方式讲述自己与铁路、火车的故事。(1000字左右)
2.省略
昨天和女友匆匆的在上海分别,她回北京,我返杭州,同在虹桥站,她向左走,我向右走,而离别的那种绵长的滋味和等待就在彼此回头的瞬间开始变得愈加清晰。50分钟后,我回到了已经工作了半年的城市,而2个小时之后的她已经开始感受那小雪依然的首都。
我会想她在做什么,此刻的她在想什么?我会沿着西湖走在我们曾经留下的足迹上,想起这个城市的角角落落属于我们的回忆。远处外婆家的食客们还是早早地排在那里,如果她在,一定还会点3元一份的麻婆豆腐。还有绿茶餐厅,她最喜欢这家的烤肉。
“双城记”真的那么可怕吗?记得她曾笑着说杭州简直成了她的第二故乡,她甚至已经认清了大部分路的名字,有的时候当我在导航的时候,她已经面带不屑地让我跟着她走了。
我想如果要给离别的味道加上一个关键词的话,那一定就是“回忆”。可能是一个表情,可能是一个地方,可能是一道菜。我模糊记得《红楼梦》中的林姑娘是颇为不喜欢“欢聚”的,在她眼里“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其实这话很有道理,只是人生如果一直那么波澜不惊也就变得索然无味了。
我一直很怕现在的高速列车将离别的滋味冲淡,因为再远的距离也会变得并不遥远。拿女友的话来说,如果没有高铁,没有飞机,她很难坚持这段“双城”的恋爱。小时候,父亲在外地当兵,每过一段时间我都要和母亲坐上绿皮火车去部队探望,路途不远,却要在车上耗费半天,那时候觉得一切都是那么遥远,甚至在城市中望见远处的山,都在想山的那一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距离,可爱又可怕。可怕的是它总会让人夜不能寐牵肠挂肚,辗转反侧只待天明;可爱的是距离让我们的情感变得丰富。第二天就要去火车站接远道而来的亲人和朋友了,那种愉快而略带紧张的等待相信大家都有体会。站在火车站或者飞机场,心都会变得异常柔软:接站的,送站的,分别和相聚,你会觉得人的情感是那么温暖而动人。久未归家的打工者回来了,考上大学的孩子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了,两地分居的情侣相聚了,每一个即将上车和下车的人背后都有更多人的关注和守望。现在的车站基本不售站台票了,可能更多是为了方便管理,我在想另外一个原因是不是距离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像以前那般带着“膜拜”的感受了?
读查一路的美文是一种享受。篇幅简短,却给人沉甸甸的感觉。这是因为他的美文笔触细腻,表现深刻,诉说一种情怀就能动人,揭示一种哲理就能悦人。品味查一路的美文,你能感受到其作品鲜明的时代气息、非凡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表达技巧。
【作家简介】
查一路,安徽怀宁人,生于1968年,研究生毕业,高校副教授,《读者》杂志签约作家,搜狐网“中国时事评论员”,千龙网“特约撰稿人”。迄今为止,在《散文》《青年文学》《读者》《大公报》《台湾日报》等海内外数百家华文报刊发表作品2000余篇。数百篇文章被收入百余种图书,获各种文学奖项多次。出版随笔集3本,其中《一条裙子的励志版本》一书,获“2009年冰心儿童图书奖”。有作品收入中学课外阅读教材,多篇文章作为中、高考阅读材料。
【美文】
身后的目光
妻子要出差了,我把她送到门边,说了声:“走好啊!”不久,收到妻子发来的短信:“你太令我失望了。”我相当意外,我做错了什么呢?
电话打过去,妻子说:“刚出门,你就把门砰的一声关上了,这声音让人听了,心里不舒服。”
想一想,也能理解她。我应该目送她离开,一直到看不见为止。离家的人,总希望自己的背影,把身后送别的目光牵得很长,而一声门响,如何不让离人失意?
人到中年,内心变得脆弱。读龙应台的《目送》,竟然读出了几许伤感。她在文中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身后的目光,距离只有一小段,却是最令人愁肠百结的空间。中年,人生有了点秋凉的感觉,有许多词在心里变得沉甸甸的。比如,离别,纵然不是时空上的“若干年后”与“千里之外”,几天的别,几里路的别,也都有足够的分量。
母亲来了,又要回她居住的城市去,送她到车站。当她转过身去,我才看到了她的衰老和无奈,却无法宽慰老人家深埋在内心的苍凉。看着车子启动,离去,在视线中消失。我能用什么去宽慰母亲的心?我只能送给她我送别的目光,她只能把我送别的目光带走,带到所在的城市,慢慢忆起,慢慢回味。
儿子上高中住校了。他要经过一个操场去他的宿舍,挥手告别,我突然意识到,他已是只离巢的鸟儿了。今后上大学、工作,我们会聚少离多,我和他的缘分,就是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站在那里,我心中有太多的不舍……
朋友、熟人、同事、亲人等与自己有缘的人,在大多数的时间里,注定要离开,背影成了一枚枚纪念章。对离别的人,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是,把送别的目光真挚地送给他。离别,是注定的。不用追,追也追不上飞奔的车轮。我们可以做的,就是用他身后的目光告诉他――我心中有多么眷恋。
(摘自《广州日报》)
师: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黄鹤楼送别》(生齐读课题)。“送别”是什么意思?
生:送朋友离开。
师:你有没有送过好朋友离开?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我有一个好朋友老家在浙江,去年他回老家,我为他送行,当时我很伤心。
师:好朋友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离开,大家都会很难过。现代通讯技术发达,想老朋友了,可以打个电话。交通发达,可以坐火车、飞机和朋友见面。但是在古代,好朋友离别后,常常天各一方,经常是几年、十几年,甚至是一辈子都不能再见面。唐代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好朋友时,写了一首诗表达这种离别之情,想读吗?
生(齐答):想。
【评析】
让学生回忆送别朋友时的感受,唤起情感体验。再营造情景,让学生明白古代友人离别的感伤,营造了浓浓的离别之情,为下文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诵读古诗,感受情感
师:请同学们读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生齐读题目)
师:“之”指什么?
生:去,到。
师:“广陵”指什么地方?
生:扬州。
师:把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生:李白在黄鹤楼上送孟浩然去扬州。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黄鹤楼上,李白送孟浩然去扬州。
生:孟浩然去扬州了,李白在黄鹤楼上为他送行。
师:说得好,汉语是丰富多彩的,一个意思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表达。
【评析】语文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语感。“一个意思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表达”,看似随意,却大有深意,说不定能转变学生的言语方式,丰富语言的表达,可谓教育无痕。
师:谁来读古诗?
(生朗读古诗)
师:读得真好,你是在哪儿停顿的?(画出停顿号)
师:老师也来读一读,读得好要给老师掌声。
(生鼓掌)
师:谁再来读一读?
(生有节奏地读古诗)
师:“天际流”就是向天边流去。可以读得慢一点。我们一起朗读古诗。
(生齐读古诗)
【评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并采取范读的方式,然后指名读、齐读。既考虑到学生个体,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师:李白的这首诗是一首好诗,人人爱读。书上是用什么成语形容的呢?
生:脍炙人口。
师:“脍”和“炙”都有一个月字旁,许多月字旁的字都与肉有关,如肌、脸等。“脍”指把肉放在锅里煮,“炙”指把肉放在火上烤。你吃过烧烤吗?
生:我吃过烤羊肉串,烤羊腿。
师:味道怎么样?
生:香辣味儿,很好吃。
师:人人都爱吃烤肉。那么,“脍炙人口”的本意是什么?
生:美味人人爱吃。
师:课文中李白的诗“脍炙人口”,就是说――
生:好的诗人人都爱读。
【评析】“你吃过烧烤吗?”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生活中吃烧烤的滋味,理解“脍炙人口”的本意。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联系课文内容,学生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书中“脍炙人口”的意思。这样的词语教学是立体的,是源于文本情境的,具有丰富性和回归性。
三、读文解词,领悟情感
师:有人将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编了一个故事,想不想读?
生(齐答):想。
师: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与同桌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师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很通畅。
师: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暮春”是什么意思?
(生沉默)
师:我们先想想“暮”是什么意思,再想想“暮春”是什么意思?
生:“暮”是傍晚的意思,“暮春”大概是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
师:你真聪明。那么书上哪个词写出了暮春的景象?
生:“繁花似锦”。
师:什么意思?
生:许多色彩缤纷的鲜花,好像多彩的锦缎。形容春天花开得非常艳丽。
师:对,暮春是鲜花开得最茂盛的时候。花开得最茂盛,但花开花谢,过两天花就要谢了。那么与暮春相对的是什么?
生:早春。
师:有一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色。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
(学生齐背诵《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师:“草色遥看近却无”就是指小草刚刚发芽,这就是早春的景象。
【评析】教者对“暮春”这个词的教学可谓独具匠心。首先,从字面去理解;其次,联系课文中对“暮春”的描写,让“暮春”一词与“繁花似锦”发生联系,让词伴随形象深深印入学生脑海;同时,教师说,“暮春是鲜花开得最茂盛的时候……花开花谢,过两天花就要谢了”,渗透着辩证思维;最后,通过语言呈现与“暮春”相对的早春景色,更加深化了学生对“暮春”的理解。
师:谁来读第二小节?
(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并引读第二小节)
师:是啊!多情自古伤离别。书上有个词形容了这种离别之情,是什么?
生:依依惜别。
师:“依依惜别”是什么意思?
生:舍不得分别。
师:“依依”就是留恋的样子。书上还有一个“依依”,你找到了吗?
生:岸边杨柳依依。
师:这里的“依依”是什么意思?
生:柳树的枝条在随风轻柔地飘动。
师:看,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句中意思就不同,我们要注意分辨。
【评析】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能挖掘出课文潜在的学习资源,通过对比,学生对“依依惜别”和“杨柳依依”两个词语的意思便心领神会了。
师:谁来读第三小节?
(学生朗读,教师指导)
师:“永世不绝”的意思是什么?
生:永远不会断绝。
师:从唐朝到现在一千多年过去了,而这样的友谊到今天我们还在传诵。这种朋友之情天长地久,只要想着朋友,心心相印,朋友仿佛就在身边一样。有一句诗就是写的这种情谊,是什么?
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师:你有知己吗?
生:我有一个知己。
师:你怎么知道他是你的知己?
生:我从他脸上就能看出他的心事,我有心事他也能看得出来。我平常总是帮助他,我有困难他也能帮助我。
师:对,心心相印才叫知己。文中的知己指谁?
生:李白和孟浩然是一对知己。
【评析】对于“知己”一词的理解,教师如层层剥笋般一步步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心心相印的人才能称得上知己,也为学生深入感悟李白和孟浩然的深厚友谊、体会离别之情打下基础。
师:我们一起合作读第四小节。
师:“伫立”和“凝视”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好长时间地站立,深情专注地看着。
师:他看到了什么?
生:船的影子。
师:很长时间过去了,后来船肯定是看不见了,李白为什么还不走呢?
生:他舍不得好朋友孟浩然离开,这离别之情让李白控制不住自己。
师(深情地):老朋友离开了,可能再也见不到了,事实上他们以后真的再也没有见面,只留下这千古传诵的友谊源远流长。让我们深情地朗读最后一节和诗。
(生齐读最后一节)
【评析】“船肯定是看不见了,李白为什么还不走呢?”这个问题的巧妙在于,从词入手,巧设疑问,让学生感悟朋友之间真诚而深挚的友谊。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一个来回”,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阅读能力。
师:读完了课文,同学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内容)
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的情景。
师:课文还写了什么?
生:李白还情不自禁地吟诵了一首诗。
师:再加上时间、地点等要素归纳。
生: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并吟诵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抒发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评析】语文能力不外乎两方面:“内化和外现”。“归纳和提炼”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是语文内化的重要手段,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而语言的外现是指表达能力,上述教学中,教者就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果能在日常的教学中坚持这样做下去,学生的语言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四、观图赏乐,深化情感
师:表达这样浓郁的情感,诗人想到的是一首诗,像李白;有的人写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像这篇文章的作者;有的人画了一幅朋友离别的画,想不想看看这幅画?
生(齐答):想。
师:(播放多媒体)你能不能说说图画的内容?老师加一个要求:必须用上这些词语中的一个或者几个。(烟雾迷蒙、繁花似锦、杨柳依依、沙鸥点点、伫立、远眺、凝视、按捺不住、脍炙人口等)
生:暮春三月,长江边繁花似锦、烟雾迷蒙,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临空,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他们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李白久久地凝视着远方,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吟诵出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像李白一样吟诵这首诗。
(生深情地齐读古诗)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歌唱家为这首诗唱的歌。(播放吴涤清《烟花三月》)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来源:文章屋网 )
2、累了将心靠岸,永远相依伴的港湾。如今离别摆在眼前,将你我模糊双眼。天地之宽,但愿相隔如邻,消魂一挥手,从此共享婵娟。
3、酒不过一杯接一杯,心不过醉了又再醉。
4、纷纷扰扰三十年,浑浑噩噩已半生。得得失失终不醒,唯有杯酒最知心。
5、如果现在我一个人在家,我可能会喝喝酒,睡睡觉,暂时忘掉我苦恼的一切。那可能会是个好梦。
6、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7、无论是喝酒还是吸烟,我只是为了等待一个人的出现,那一个让我戒烟戒酒的人。
8、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9、学会了抽烟喝酒,学不会天长地久。
清晨,我站在窗前,听着清脆的鸟叫,望着火红的朝霞,想起了你我一起走过的日子。
那段日子,我们一起笑,一起哭,敲击着快乐的节拍,演奏着幸福的旋律。
那段日子,我们一起玩,一起疯,用梦想去拥抱初升的太阳。
那段日子,我们一起跑,一起跳,用行动诉说着那纯洁的友谊。
那段日子,记载着我们的欢笑与悲哀。这些回忆,将永远留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是你,我的同桌——石头,给了我一段美好的回忆,最真挚的友谊。
你眸似清水,面如桃花,殷红的嘴唇像石榴花一样鲜艳。
早晨,你我携手奔向校园;傍晚,你我又结伴放学回家。校园里有你的地方就一定会有我的身影。你我一个水杯喝水,一个饭碗吃饭,东西从没有分过你我。我们一起玩过的游戏,我们一起画过的图画,我们一起写过的文章,我们一起用过的东西,我们一起去过的地方,都将成为我永久的回忆。
还记着吗?四川地震时,我们都哭了。哭过之后,我们用行动来表达对灾区的爱。我们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捐给灾区,为灾区献一份爱心。放学后,我们相聚在家后的小树下,轻轻地翘起脚,在树枝上挂上二个漂亮的黄丝带,闭上眼睛,默默的为灾区祈福。黄丝带迎风飘扬,小树下播种着我们的爱心。
你还记着吗?你我曾经一起跑去公园玩,那幽雅的长亭下,传出我们朗朗的读书声,荷花见证着我们的友谊;趴在草坪上,坐在古树下,用画笔描绘出幸福,树木见证我们的友谊;走在湖岸边,漫步到林荫下,欢笑见证我们的友谊。
毕业那天,我们又哭了。拭去眼泪,给对方一个微笑,微笑的背后是离别的痛苦。站在人生的岔口时,我们不愿相信,一对挚友就这么被分离。大家手牵着手,走完小学的最后一段路。离别时,你我梗咽的说不出话来,泪水洒在友谊的路上,用两张卡片来诉说我们的友谊,浅浅的几句话,深深的朋友情。
石头,你是上帝赐予我最美的礼物。5年的友谊路中,我的生活中融入了你,你的生活中也蕴涵着我。同学几年,我们把友谊的种子播种在心灵中,用泪水浇灌,有笑声呵护,幸福见证着我们的友谊。但暂时的分离并不能把我们拆散,友谊地久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