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税法相关法律法规范文

税法相关法律法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税法相关法律法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税法相关法律法规

第1篇:税法相关法律法规范文

关键词:企业;税收筹划;风险;分析与防范

随着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现代企业的制度基本已经建立,而企业资金中税收占主要地位,纳税的金额越少,资金的可利用率也就越高,不然就会增加资金缴纳数额,也会使企业的经济负担增加。企业税收政策的主要形式是税收筹划,由于种种原因,同样也存在着不同的风险,为了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就需要对税收筹划强力控制。

一、企业税收筹划概述

企业税收筹划又叫做企业合理避税。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实现税收减免,通过投资经营、理财等形式保证企业的合理税收减免。其中具体包括降低税收、推迟交税、分批缴税等。为了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使用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能够提高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核心竞争力。但税收筹划工作依然存在着不够完善的因素,容易引发税收筹划风险。

二、现代企业税收筹划存下的风险

(一)税收政策灵活性导致的风险税收风险就是在征税的过程中,因为政策的变革、企业违反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的筹划方案,以及多种无法预估的的原因导致税收筹划的税源恶化、减弱税收调节能力,最终导致税收收入不能满足政府实现职能需要的一种可能性。因为税收筹划是在税收发生之前依据法律法规提前规定的计划,它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随着政策的变动及时的进行改革。政策变动对税收的影响是十分常见的,在政策改革之后企业的筹划工作或者企业在实际筹划中忽视了正在执行的相关税法,就会一定影响税收筹划的效果。

(二)税收执法缺乏监督力度现如今,在税收执法的监督过程中,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做的还是很优秀的,但是缺乏深度和广度。倒是同级的执法监督力度做的不够好,在监督主体、权利、客体、内容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目前为止很多责任追究仅限于口头警告或者缴纳处罚金,对执法失误人员的影响并不大,这就影响了执法责任的实施效果。

(三)缺乏完善的税收筹划方案企业税收筹划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实际发展情况还需要结合市场发展规律和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制定,就算企业筹划人员制定了详细的筹划方案,也很有可能因为实际的灵活性不够导致筹划效果不佳,影响到筹划方案的稳定性,以至于给企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四)筹划人员缺乏专业素质法律是税收筹划最不可触碰的底线,也是企业发展应该遵循的道德红线。比如:一些企业里有自身法律意识淡薄的职工,并且工作能力较弱,在选择优惠的时候,没有进行全面的考虑和分析,就极有可能出现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因此这种风险一旦发生,除了造成巨大的法律经济负担之外,还会使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变低、变差。

三、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在进行税收筹划工作的时候,企业务必要了解到:税收筹划本身就是一个有多样化风险的行为,略有不小心就会导致不可弥补的经济损失,甚至有可能触犯到法律法规,所以企业一定要树立起税收风险的意识。一个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活动的时候,可以借助网络上面的大数据分析此次筹划的风险性,在存在税务筹划风险的时候能够做到及时修改。并且税收筹划很容易受到社会经济形势和政策改革上大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往往都是负面的、不可逆的。所以在筹划前一定要先考虑经济大环境的变化趋势,做好充足的准备,尽全力将风险最小化。由于税法是灵活多变的,所以在进行税收筹划的同时,一定要根据最新的税法内容进行筹划,根据最新数据进行调整,不要触碰到法律红线,企业需要随机应变、积极的对筹划方案的细节进行调整,从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二)保障税收筹划的合法性在进行税收筹划活动之前,企业要很清楚的知道纳税是必须尽到的义务,我国有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的纳税活动,如若不遵守税法规定的要求,企业要承担很严重的后果,甚至企业要承担巨额罚款并影响企业纳税信用评级,同时企业的经营效果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企业纳税人必须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并时刻关注着税法的调整。坚决遵守国家法律,确保纳税工作的正常进行。努力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全面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在税收筹划的活动过程中,首先考虑税收筹划活动是否存在法律安全问题。税收法律不仅体系大、数量多,而且还随着时代经济形势的发展作出调整,所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一个专门的税收筹划数据库,把常用或者存在疑点的法律法规纳入其中,这样可以给税收筹划活动提供不少的便利。

(三)合理使用外部专业机构或人员意见和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税收环境日益改善,纳税人的纳税意识逐渐加强,税收筹划已进入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领域,因此出现了一些专业税收机构,这些机构针对税收筹划开展业务,可以通过使用外部专业税收机构,提升企业税收筹划效率,减少其带来的税务风险,达到提高企业更高经营效益的目的。

(四)提高筹划人员的技能素养影响税收减负的因素之一是税收筹划人员的技能素养不够,如果筹划人员缺乏一定程度的专业素质,或者存在违法行为,很容易造成企业的前途问题。所以,重视筹划人员的专业培养对于企业的意义重大,提高筹划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是筹划人员必须要有深刻的法律意识,努力学习并掌握与税法相关的法律知识,一个行之有效的筹划方案前提是合法;其次是筹划人员需要提高税收筹划的专业能力,在制定方案的时候眼光要放长远且具备大局意识,一切以大局为重,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最后,税收筹划人员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规避税收筹划风险的关键人物,所以提高筹划人员的专业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第2篇:税法相关法律法规范文

关键词:筹划 递延纳税 税收优惠

一、税务筹划的特点

税务筹划具有合法性、筹划性、目的性和专业性的特点

1.合法性,是指税务筹划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合法是税务筹划的前提,作为企业纳税人可以利用对税法知识的掌握和对实践技术的掌握,做出纳税最优化选择,从而降低税负,以减轻企业税务负担。

2.筹划性,是指企业纳税人在纳税行为发生前,对经济事项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安排,以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一般纳税义务具有滞后性,因此我们可以对纳税行为事先做出筹划,并提供可能性。

3.目的性,税务筹划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减轻税务负担,降低税负。因此,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技巧,在资金运用方面做到提前收款、延缓支付。可以使企业暂时占用一部分资金,以缓解付款压力。

4.专业性,是指税务筹划必须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进行,会计处理要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合理、合法,不违背税法的规定。

二、税务筹划的必要性

企业税务筹划,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为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减轻企业整体性税负、增加集团净收益,但是集团企业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应仔细确认和统一协调。如果税务筹划到位,可能使企业享受税收政策上的种种好处,减轻企业税务负担;相反,如果潜在税务问题没有解决,则可能带来日后的麻烦。因此,税务筹划是企业非常必要的一项工作。税务筹划是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纳税人在法律允许或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所取得的收益应属合法收益。

三、税务筹划的方法

税务筹划的的方法很多,实践中也是多种方法结合使用较多,现主要介绍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纳税期的递延法和利用会计处理方法供大家参考。

1.税收优惠政策。国家为了实现总体经济目标,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以支持和鼓励企业纳税人,因此,企业或个人可以想办法创造条件是自己符合税收优惠规定或通过挂靠在某些能享受优惠待遇的企业或产业,是自己符合优惠条件,从而享受优惠待遇。税务筹划主要有以下几个优惠要素:

(1)利用免税的方法。免税是指按照税法规定免除全部应纳税款,是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鼓励、扶持或照顾的特殊规定,免税是世界各国及各个税种普遍采用的一种税收优惠方式。比如一些特殊的行业、特定的经营地区或者特殊的人群等。免税是把税收的严肃性和必要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制定的措施。

(2)利用减税的方法。依据国家税法和有关会计法律法规规定,国家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减少应纳税额达到节税的税务筹划方法。比如一些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高新技术企业、农林牧渔等项目,给予减税政策。

(3)利用退税、税收抵免与扣除政策。退税是指国家按规定对纳税人已纳税款的退还,即国家为鼓励纳税人从事或扩大某种经济活动而给予的税款退还。通常包括出口退税、再投资退税、复出口退税、溢征退税等多种形式。税收抵免和扣除是指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尽量争取抵免和扣除金额最大化。在同等条件下,抵免项目越多、金额越大,冲抵的应纳税项目与金额就越大,应纳税额就越小。

2.纳税期的递延。因为货币资金有时间价值,合理的进行纳税期限的递延,相当于享受无息贷款的利益。应纳税款期限越长,所获得的利益越大。如将折旧由直线折旧法改为加速折旧法,可以把前期的利润推迟到以后期间,就推迟了纳税的时间,即可获得延缓缴税的利益。因此,如果合理预计发生额的成本费用,缩短成本的摊销期限,可以达到合法延迟纳税的效果。

3.利用会计处理方法。如果财务会计规定与税法有冲突,根据法律的规定,财务会计规定应当服从税法的调整。如果税法做出规定,企业运作就要服从税法的要求;如果税法没有做出规定,纳税时要服从于会计法的规定。我国目前颁布了新的会计制度,这些新的会计制度如果没有与税法相冲突的,那么税务部门在检查企业纳税的情况下,如果找不到相应的财务政策,就需要服从财务会计规定。

4.纳税筹划的原则。纳税筹划是在不违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前提下进行的一种理财活动,企业应合法纳税、合理筹划。首先,合法性是税收筹划最基本的原则,因此,我们要熟悉国家的税收政策规定,根据相关的税收法规,对即将开展的经营事务,在税收政策范围内,进行比较、选择和优化,以最低的纳税成本来争取最大的经济收益。

其次,税收筹划可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减少现金流出。这已引起越来越多企业的高度重视,筹划的目的与财务管理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因此,在纳税筹划方案选择上应考虑成本效益,对方案分析比较,决定取舍。

第三,纳税筹划是在遵守国家税收政策、法规下进行的一种理财活动。而国家税收政策、法规是随着经济环境变化不断修正、完善和变动的。因此,当税收政策发生变动时,纳税筹划的方式也应及时进行调整。

四、结语

纳税筹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个企业的纳税筹划要想真正取得成功,除了掌握正确的纳税筹划方法外,还必须以税法和会计法为准则,纳税筹划是为了达到少缴税款或递延纳税目的的活动,但不是为了逃税或漏税,因此企业财务人员在具体操作时应慎重,切实遵循国家的税法及有关法律制度,以规避税收风险。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纳税法制化进程的加快,纳税筹划将逐步成为每一个企业的自觉行为,成为企业走向成熟、理性的标志。

参考文献:

第3篇:税法相关法律法规范文

关键词:纳税筹划;企业;运用;策略

合理合法的纳税筹划可以帮助企业与个人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减少纳税人的纳税金额,确保个人和企业财产不受损失,因此,对于纳税筹划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纳税筹划的概念

参与1935年的“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案的议员曾说过:“对于自己的事业,任何人都有权利进行合理的安排,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减少纳税,相关人员不能要求人们多交税。”法律界一致认同此议员的观点。纳税筹划是合理避税的一种说法,也被称为税收筹划,其规范化定义是:对理财及经营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并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取得节税的经济利益。该定义规定的纳税筹划必须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且采取的方法和行为要合理。其次,纳税筹划发生的时间是需要在投资理财和生产经营活动之前的,并且将使纳税人获得最大化的利益作为纳税筹划的目标,利益最大化既含有赋税最轻的含义,也具有将企业的价值发充分发挥到最大化的意思。

二、纳税筹划的内容和特点

(一)纳税筹划的内容节税筹划、避税筹划、转嫁筹划以及实现涉税零风险是纳税筹划所包含的重要内容。在不违法立法规定的基础上,纳税人合理利用减免税务以及税务起征点等优惠政策,合理安排经营,投资自己筹资等活动,最终实现了少缴税或不缴税的目标,这种行为就被称为节税筹划。如果纳税人不违反法律中的纳税条款,但是利用法律中的漏洞,通过非法、违反立法精神的手段从中获得利益的行为被称为避税筹划。需要注意的是,纳税筹划与偷税漏税是有本质差别的,偷税漏税是纳税人明知其行为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仍然故意进行的行为,而纳税筹划是没有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因此,为了保证国家利益,相关单位只能不断完善与纳税筹划相关的税法中的各项条款,弥补漏洞。将原本属于自己的义务与责任转嫁到别人身上的行为称为转嫁。纳税人如果为了达到减轻税收的目的而利用调整价格的手段将税务转嫁给他人,这种纳税方式称为转嫁筹划。与其他的纳税筹划方式相比,实现涉税零风险是指纳税申报正常、纳税人清楚纳税账目,且税款缴纳不存在问题的一种行为,其具有规范性的特征,虽然难以得到眼前利益,但可以促进个人与企业的发展。

(二)纳税筹划的特点合法性是纳税筹划的重要特点,一切经营活动的基础是合法性,企业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其活动的开展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范。所以,纳税筹划这种经营方法可以通过法律中的内容实现最大化的利益。其次,纳税筹划具有事前筹划性,因为纳税筹划是需要在纳税事件发生之前进行的一种行为活动,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来对税收进行规划的一种方法。与此同时,目的性也是纳税筹划的特征之一,纳税筹划将减少税务金额支付作为其主要的目标,在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企业的价值,这种明确的目标也保障了企业经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

三、纳税筹划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加纳税人的普法知识目前,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常出现纳税人忽略了纳税筹划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的重要前提,很多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筹划时更多的注重自身的利益,如果不进行改善将会导致纳税人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不断增加纳税筹划的合理应用,不断提升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纳税筹划的相关知识。例如,针对纳税筹划策略的设置,纳税人可以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的状况,详细的掌握纳税筹划的相关法律规范,确保避税和节税方法设置时的科学性。同时,纳税人为了达到避税和节税的目的需要查阅较多的纳税资料,纳税意识和对纳税普法知识的掌握程度将会不断提升。

(二)有利于减少纳税人的税收合理的纳税筹划可以有助于减少纳税人的税收,提升纳税的科学合理性,让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纳税筹划需要设计多种方案,并以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选择最佳的纳税筹划方案。由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会受到企业资金流动情况的影响,利用好纳税筹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可以支配的现金,尽量减少企业现金流动,可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扩大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规模。

(三)有利于完善税收法律制度国家税务方面的条款的完善和改进可以以税务筹划中纳税人的反馈为依据展开。纳税筹划以帮助纳税人减轻纳税负担为目的,通过利用税收法律中的漏洞来获利,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个人和企业的发展进程。针对国家税收中的优惠政策,纳税筹划也有一种相应的方案,这种方案的设定也是对国家税务政策的科学合理的反馈。因此,纳税筹划能够促进我国税务法律制度的完善,加快建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全面化的税收制度[3]。

四、我国企业在纳税筹划运用时存在的问题

(一)对纳税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纳税筹划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筹划决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情况,同时还需要相关人员详细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因此,纳税筹划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然而,目前很多企业对纳税筹划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相关的人员配置不够,阻碍了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例如,很多企业对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及税收政策的研究不足,对纳税筹划的含义没有充足的了解,在试图节税的过程中难免出现问题。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领域并不重视纳税筹划,相关人员缺乏纳税筹划意识,纳税筹划工作难以在企业进行普及,影响了纳税筹划的应用效益。

(二)缺乏专业的纳税筹划人员纳税筹划工作在企业中的有效应用会受到纳税筹划人才缺乏的影响。站在企业的整体角度上,企业的绝大部分的财务和经营互动都涉及纳税筹划工作,由于纳税筹划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纳税筹划工作需要从全局的角度开展。站在具体业务的角度来看,纳税筹划工作以减轻企业纳税负担为目的,是一种财务优化行为,可以规避企业的税务风险,不断提升企业的经营利润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专业的纳税筹划人员参与了纳税筹划环节的操作与实施过程,具有专业的财务理论和税收知识。然而我国很多企业缺乏培训和引进纳税筹划人才的机制和政策,影响了纳税筹划工作的运用水平。

(三)企业没有从全局角度把握纳税筹划工作我国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工作时,很少会考虑长时间的纳税效果,过度重视缴减税效益而忽视了相应的成本,长此以往将会导致企业的减税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因此,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需要考虑效益性和长期性的基本原则。例如,由于纳税筹划方案有成效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企业不能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是应该从全局出发,避免发生错失最佳纳税筹划方案的现象[4]。

五、纳税筹划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策略

(一)工资薪资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纳税筹划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时,需要加强针对普通员工的税务筹划工作。企业应该以员工的收入为依据,明确税务扣除的准确比例与金额,合理辨别非缴税收入和应缴税收入,确保纳税筹划工作的合理性。纳税筹划的合理分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的缴纳:企业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正常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减少企业员工的薪资水平,使员工薪资低于法律规定的应缴税标准,进而降低了企业应该缴纳的税款的金额,还保障了员工的利益,为员工和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发放通信补贴的形式来进行纳税筹划。企业以报销或是现金的方式发放通信补贴,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扣除相关标准费用后再进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征用,按照税前标准扣除公务费用。如此一来,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员工的个人缴纳费用,降低企业缴纳金额。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福利代替现金的方式减少纳税的金额,从而有利于企业得到更多的利益。再比如,企业可以通过为员工发放旅游津贴、为员工提供住所以及为员工提供餐补的方式减少现金的发放,达到减少纳税金额的目的,而且也增加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针对个体工商户的个人所得税的合理纳税筹划工作可以争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减少费用支出。首先,由于个体工商户的经营场所与家居场所普遍一致,因此可以通过在家庭收入中合理纳入经营所得的收入的方式,使经营利润在国家应缴纳的税费标准以下,减少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其次,个体工商户还可以适当减少计费项目。个体工商户的营业额达到一定值后计算其征缴费用,对于刚刚注册的个体工商户,为了减少纳税金额增加的现象,可以适当减少上报收入。与此同时,为了避免由于一次性支付金额过大而带来的纳税负担,个体工商户可以将物品支付分成多次,多次取得发票。

(三)采用优惠方式进行的纳税筹划我国根据宏观调控的需求,对某些行业和产业进行优惠政策扶持。我国的某些符合民族自治特点的企业可以相应的减免税收,以此来鼓励和支持这些产业的发展。我国针对高新技术发展区域也提出了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可以减免15%的税收,保障了这些企业的顺利发展。在纳税筹划工作开展时,企业可以采用优惠的方式,将地点设置为优惠政策扶持力度较大的区域,或是在国家相关标准之下设置企业发展的条件,确定企业发展方向的策略,从而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确保企业能够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5]。

第4篇:税法相关法律法规范文

关键词:出版社 稿酬 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是出版社企业制改革成熟和理性化运营的重要标志,是其财务管理工作全面有效的外在体现,是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的有效途径。所谓税收筹划是指在不违反税收基本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企业通过统筹安排、精准核算选择最优化的税收方案,以追求企业经济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有关投融资运营活动的实现筹划行为。

一、出版社税收筹划的有效性

(一)税收筹划合法合规性

企业化运作的出版社税收筹划是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下的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行为,并不是简单地以减少纳税额为目的。与逃税不同的是它并没有触犯税法规定也不会面临相关法律制裁;与避税不同的是它利用税法的不完整性,采用调整变通的手段利用税法的漏洞来达到规避或者减轻税负的目的,并没有从根本上违反税法设立者的意愿。新《企业所得税法》将“一般反逃避税条款”作为兜底的补充性条款,其主要目的在于打击和遏制税收规避以及其他反避税措施所未涉及到的其他行为。因此,税收筹划只有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开展实施才能展现其效果,并且随着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相关政策导向性转移,其需要进行因地制宜的改变才能保持其效果有效性。

(二)人员素质是税收筹划成功的前提性保障

出版社税收筹划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是拥有一批专业素质硬、熟悉相关财税政策的综合性财务工作者,不仅仅需要具备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意识,还需要了解熟悉并保持其持续学习相关领域知识的能力如法律、税收、财务、金融、会计等等。另外出版社的财务人员和经营管理者还应具备良好的与同行业其他机构沟通合作的能力,能够相互学习借鉴保证其较高的技术水准,以保证筹划方案的合理化、规范化,达到降低税收筹划风险的目的。

二、出版社稿酬税收筹划实务分析

(一)稿酬所得的内涵与核算

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而获取的收入所得,纳入个人所得税范畴,一般由出版社负责代扣代缴,适用的税率为20%,同时加上减征30%的优惠。需要具体说明:作品是指包括文字、图片、乐谱等能以图书、报刊方式出版、发表的作品;个人作品则包括本人的著作、翻译的作品等。有关出版已逝作者的作品,需要对遗作继承者计算其相对应的稿酬,并且按照稿酬所得项目科目核算纳税额度。最后,“稿酬所得”必须是“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而取得的所得,而不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的翻译、审稿、书画所得则直接划为劳务报酬所得。

(二)专著转为系列丛书的税收筹划

1.著作具有可分解为系列丛书的先决条件,况且对著作的发行量无不良影响,能够产生促进作用最好。另外,著作的分解不能对其学术价值或者社会影响力及其销量产生不良影响,否则就会产生得不偿失的后果。2.有效结合著作组筹划方法其取得的效果会更加明显。3.由于此方法利用的是稿酬所得不高于4000元可以减除800元的费用,如此产生的实际抵扣标准将会超过20%,因此利用著作系列化筹划取得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为每本书的人均稿酬小于4000元。

案例一:某大学心理学方面知名王教授根据实际会诊经验准备出版一本如何疏导心理压力的专著,经核算预计可得稿酬为15000元。王教授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一种是以一本书的形式出版,此时,王教授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为:15000×(1-20%)×20%×(1-30%)=1680元;另外一种是王教授可以选择一系列丛书的形式发表著作,此作品可以划分为5本系列丛书,此时,王教授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15000÷5=3000

(三)适当增加文章署名以著作组形式的税收筹划

现实生活中,一些著作的完成需要进行广泛的调研和大量数据信息资料的整理过程,单靠一人完成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并且有可能因问题考虑不周全、思维方式单一化而影响著作社会接受度,况且著作的出版一般而言需要众多专家学者集思广益来完成得。此方法以上一种方法一种利用低于4000元的稿酬减除800元相当于实际抵扣率超出20%来展开税收筹划。

案例二:某教育领域专家李教授准备出版一本学前教育的专著,经协商讨论出版社允诺书籍出版后支付稿酬7800元。在此著作完成过程中,同在教育系统工作的儿子和女儿在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文字矫正方面给予很多的帮助,况且选择新视角补充添加了三分之一的内容。如此,李教授(一家)应纳税所得额可以有三种选择:第一种,如果此著作只署李教授一人的名字,其应纳税所得额:7800×(1-20%)×20%×(1-30%)=873.6元;第二种,如果此著作出版时署上其儿子或者女儿其中一个人的名字,则两人负担的稿酬应纳税所得税相同,均为7800÷2=3900

(四)合理利用加印与再版税收政策差异施展税收筹划

按照《个人所得税》相关内容规定,同一作品加印需合并其稿酬进行一次性计征所得税,但若选择在两处或者两处以上的刊物出版、发表或者再版同一作品,则会根据各处的所得分别计征所得税。

案例三:某当前科幻小说家刘某创作一部悬疑类中篇小说,报社紧抓时机安排在其早报开辟专栏进行连载,并且按照报纸的发行量支付稿费。由于市场反应较好,读者需求旺盛,早报的销售量与日俱增,报社准备选择加印或者出书的形式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无论报社的方案选择如何,支付给刘某的稿费共计7000元(如不出书或者加印只支付3500元),所获取的净收入没有变化。但是从税收筹划的角度分析,报社选择加印还是出书对刘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1.报社鉴于出书手续比较繁琐,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就会选择加印的方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若刘某并没有关注相关的税收筹划选择同意报社的加印方案的选择,著作加印按照核算稿酬的方式一次计征所得税,此时刘某应纳税额:7000×(1-20%)×20%×(1-30%)=784元,此时获取的实际收入为7000-784=6216元;2.如果刘某对稿费的收税筹划比较关注就会选择与报社进行协商已选择出书的方案,报社则会选择在其所管辖的期刊物增加一期出版其悬疑科幻小说,此时刘某的小说连载和出书会分别核算稿费视同再版进行所得税的分别计征,在此情况下的应纳税额=(3500-800)×20%×(1-30%)+(3500-800)×20%×(1-30%)=756,实际收入为7000-756=6244元。简单比较可知,出书方案可使刘某应纳税额减少28元,即与加印方案相比,刘某选择出书方式可以增加28元的收入。

此种税收筹划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需要作品具有很好的市场反应效果,才能产生加印或者出书的需求,另外出书方案虽然可以增加个人的收入,但是其手续繁琐和时间周期相对较长容易产生错失最好市场时机的后果。

(五)相关费用转移减少计税总额筹划

按照税法相关规定,个人取得的稿酬只是在特定限额范围内进行相关费用的减除,应纳税额的计算是在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乘以固定的税率,并且与应纳税所得额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在现有扣除标准下,降低应纳税所得额的唯一有效办法就是尽量多扣减一定的费用,可以达到减少应纳税额的目的。

案例四:某知名经济学家孙教授出版一本有关农业经济的著作,书籍出版后可获取稿费20万元,组织相关人员到农村实地调研需要花费60000元。从稿费税收筹划的角度分析,孙教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案中进行择优考虑:第一种:孙教授选择自己承担实地考察调研费用,出版社只需全额支付稿费,在此情况下的应纳税额:200000×(1-20%)×20%×(1-30%)=22400元,实际获取的净收入为200000-60000-22400=117600元;第二种:孙教授与出版社协商,有出版社负责实地调研费用,限定其使用额度为60000元,只需要支付稿费140000元,此时的应纳税额:140000×(1-20%)×20%×(1-30%)=15680元,实际净收入为140000-15680=124320元。通过比较两种方案,可以得知采用第二种方案可以节约6720元(124320-117600)的稿费所得税。

(六)著作组成员兼职审稿形式的税收筹划

第5篇:税法相关法律法规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纳税筹划 税种 优惠政策 开发

一、概述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

对于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的定义,它是指房地产企业为了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根据相关税收法律条例的漏洞,来进行合理的避税。房地产企业可以根据国家的各个税种规定的差别之中,找到企业纳税筹划的机会和空间。

二、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的可行性

由于我国房地产企业有很重的税收负担,政府的税收制度也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法律政策也存在其缺陷,而且,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是不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的,所以房地产企业的纳税筹划就变得具有可行性。

三、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一)纳税种类多,税收负担重

我们都知道,房地产企业是有很大的投资金额的,而且经营周期也比较长,开发成本也很高。除此之外,房地产开发商从取得土地、开发房地产、经营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都会牵扯到缴纳税收的问题。房地产的建设环节,需要缴纳耕地占用税、营业税以及作为营业税的附加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在房产使用环节中,营业税会因房产的租赁而有所变化;房产的交易环节中,此时的营业税主要在不动产的销售过程中征收,同时还需要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单位及个人转让建筑以及其附着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时候,所取得的增值税,另外还有印花税等等。

房地产企业的税种的税率一般为,土地增值税:三级超税率累进税率的30%至60%;企业所得税:25%;营业税:5%等等。

(二)有相关的房地产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在房地产繁多的税种中,国家都有相关的优惠政策,所以这对进行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如果房地产企业能做好这方面的纳税筹划,必定可以为企业税收减轻很多负担,提高自身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为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这也是国家和企业的一种“双赢”。

四、房地产企业对主要税种的一些纳税筹划

(一)营业税

我们都知道,营业税的税基是来自销售收入的,所以,改变销售模式是对营业税纳税的一种很好的筹划。比如:

1、先成立物业公司

在房地产销售房屋的时候,通常会代替收取一些费用,比如有:水电初装费、物业费、设置配套费等等。如果在房地产销售房屋之前,先成立一个物业公司,由新成立的物业公司来收取这一部分费用,这样以来,这些代收的费用就不是属于房地产企业的相关价外费了,也就不需要再缴纳营业税了。

2、进行收入分散

在销售一些精装修房屋时,把销售合同在合理的范围内拆散为装修合同和房屋出租合同两个,让另设的装修公司来签订装修合同。用这种方法进行纳税规划时,要综合考虑装修公司自己实际承担的税收。

(二)土地增值税

2006年,国税发的87号文件已经实施,原来的预征制度已经转变成了严格的清算制,所以做好土地增值税的纳税筹划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重点。具体有以下方法:

1、利用税收政策

房地产企业若是根据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权衡增值额等增加带来的收益以及放弃起征点的优惠而增加的税负,来选择适当的开发方案,这样就能避免因增值率高于起征点所造成的税负增大。

2、财务管理

房地产企业应当明确财务管理的内容,为降低房地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而做好企业的精细化财务管理,一方面,可以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得到优化,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减少了财务的支出。另外一方面,这样也能降低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可让经济增益实现最大化。精细化管理企业财务,需要密切的与企业其他各部门有效联系,财务人员也要广泛参与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保证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及时性和准确性,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进行财务管理,让企业的财务管理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3、采用代建方式

可以采用代建的方式,来实施一些代建工程,企业收取一定的劳务费,这种方法不仅不用缴纳代垫资金,而且只是对劳务费营业税的征收只按照建筑业3%的税率。这种代建行为,房地产企业有关资产的产权并没有发生转移,所以不需要计征土地增值税。

4、合作建房

房地产企业拥有土地使用权,可以找合作方合股,用货币资金,成立合营企业,来达到合作建房的目的。房屋建成后,双方可以采用风险共担并且利润共享的合作分配方式,此种情况,这种共担风险以无形资产投入投资入股的方式将不会征收营业税。倘若合作完毕,房屋建成后按照比例进行分房,也就没有发生所有权的转移,也不用征收土地增值税。如果自己用来对外出租,则要对租金收入收取营业税。如果合作建房后,要对外销售,则不能免除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

(三)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是收入所得税与准予扣除的项目金额之差,再乘以所得税率便可以计算出企业所得税,其中涉及到的企业收入、成本和有关费用等已经在前文有所阐述,所以不再详细说明了。

(四)土地征用和拆迁费以及政府性规费

在这方面,一般情况下,房地产企业是无法控制这部分费用的,所以房地产企业筹划也不存在筹划的空间。配套费、白蚁防治费、规划费等这些是政府强制性费用,也没有纳税筹划的空间。

(五)开发间接费

这其中包括进行组织、管理和开发时所需要的费用,比如工资、折旧费、修理费、职工福利费、水电费、广告费、办公费等等,这些都可以进行企业的纳税筹划。

在这里,分析探讨一下广告费,房地产企业必定要通过做一些宣传广告,来促进所建房屋的销售,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如果当年取得了销售收入,那么广告费最多可以扣除掉销售收入总和的15%,但是房屋的建造周期是比较长的,而且在产生广告费用的当年也不能保证一定会有营业收入,所以这就意味着,这些广告费用是不能进行税前扣除,所以会增加企业税收的负担。所以,房地产企业应该在对广告费用的产生期间,事前做好筹划安排。

五、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中常用的一些技术

(一)延期纳税的方法

纳税人可以按照税法相关规定将应该缴纳的税款推迟到某个一定的期限缴纳,这样做虽然不能减少相应的税额,但是可以使纳税人无偿的使用这笔款项,并且不用支付利息,也就相当于降低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二)利用税率差异

由于房地产企业有很多不同的税种,这些不同的税种之间税率不同,就算是同种税种,它的税率也会有所差别。征税的深度是由税率的高低来体现的,企业的税收负担轻重也由它来反映出来,所以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各种税种之间的税率差异,来进行纳税筹划,降低企业税收负担。

(三)优化股权结构

作为房地产企业,股权多元化是未来的基本努力方向,如果可以吸引来自各个方面的优势来为公司所利用,就可以更好地促进公司的发展,分散控股股东的一些股权,缩小这些持股差距,减少公司股价的暴涨暴跌,从而提高公司的业绩。

通过前面对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的探索和研究,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是个不容易做好的工作,但是做好了却可以为企业带来很大的利益,减轻税负。当然,房地产企业的纳税筹划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房地产企业应当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对筹划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避免疏忽。对企业的纳税筹划人员也应该提高要求,全面掌握纳税筹划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只有企业做好了纳税筹划工作的相应防范措施,再严格按照相关税法和法律法规等,才能真正做到为企业的税收减负,才能长期发展。

长期以来房地产企业的工作经验表明,各个房地产企业已经很努力在降低经营成本了,但是其涉及的税种多,税负重,所以做好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使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高鲲.关于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的思考[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2,9(2):66-68

[2]王艳丽.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J].会计之友,2012,10(8):78-80

第6篇:税法相关法律法规范文

关键词:税收资金;互联网;国企;可持续发展;政策支持;环保;绿色信贷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70

1政府对中小型环保企业的扶持政策

(1)2010年1月7日,国家税务总局经商财政部下发了《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办法》,该文件规定国内外自研发机构或者中心采购国产设备。

(2)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结合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出台了一项文件为《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又简称为“绿色信贷”。

(3)自2009年中旬到2011年初,国家就推出了全额退还增值税政策。

(4)2011年我国发展改革委员会和环境保护部《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其中包括140多项产品。

(5)《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对于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项目都给予了非常优惠的税收减免政策。部分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的出台,更是扶持了环保企业,遏制了“两高一低”产业,为中小型环保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已在税收方面给予较大支持,相比于其他行业的发展,这应该是最大程度的支持,因为税收是国家一笔很大的财政收入。

(6)除了优惠税收政策,政府对环保企业还实施了资金投入的政策。在“十三五”到来之际,中国的环保产业更是独领。“九五”期间,我国的环保投资按比例来说已不算少,虽然未达到400亿元。而在“十三五”期间环保产业年增速将超20%并且总社会投资有望达到17万亿元。但是相比较于今天的数据,可见,政府对于环保事业,环保企业,乃至中小型环保企业的逐步重视程度不断加深。

中小型环保企业的科学创新,技术实力的不断提高,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政府财政和税收的支持。产品的升级,环保型发展道路的开辟,使得企业的基础环保设施更加完善而面对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今后发展态势,政府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以及地区发展实况等对相关政策进行不断完善和修改,鼓励中小环保企业多使用环保设备,减轻它们的经济压力,帮助企业的成长和壮大,帮助我国新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其他企业都朝着环保型企业转型,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2武汉金纬创新工贸有限公司面临的问题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各主要经济体的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进入了收缩的状态。我国部分地区和行业的中小企业更是出现了停产倒闭的现象且数量不断增多,吸纳就业减少,企业融资困难,而以武汉金纬创新工贸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急需一股强大的力量注入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重拾信心。而武汉金纬创新工贸有限公司在融资困难,技术设备短缺,技术革新落后等等方面更是受到重创。武汉金纬创新工贸有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大的瓶颈便是企业运营资金和环保技术支持方面。从武汉金纬创新工贸有限公司近些年的发展来看,在公司发展初期,由于环保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成本较高的原因,遇到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旦资金链断裂,不仅给供货造成困难,而且员工的工资也无法正常发放。为了更好的生产出环保的产品,同时也为了环保地处理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公司购置了不少国际先进的仪器设备,再加上每年的维护维修费用,那将是一笔不小的金额,也给公司运作上带来不小的困难。与此同时,公司还承担着比较重的税负,压缩了公司的利润,也不利于这样的小型环保企业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利用政府的扶助政策更好地发展,成为了它们在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3中小型环保企业该如何借助政府政策

这些年来,中国当局一直努力寻找机会,结合实际,设立了种类繁多的基金和专项资金,以便于更好地为中小型环保企业发展提供帮助。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国家还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而随着相关法律的出台,政府还专门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用于中小企业的创业,技术方面的创新,鼓励专业化发展及开拓国际市场等。

中小企业对于《中小企业促进法》应有详细的分析和了解,依托政府的扶持来促进自己的发展,而作为中小环保企业要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政策。

举例来说,武汉金纬创新工贸有限公司依靠政府优惠政策引进国际尖端生产设备,再扩大生产,柔性版不干胶印刷机5台套,模切机、分切机10台套,其中酒店耗材系列提供了健康环保、品质一流的产品。举例来说,公司新品食盒采用绿色环保木质材料,选用白杨木,食盒透气,不串味,可以多次使用。同时,公司的保鲜膜生产,都使用PVC和PE这些环保材料,PVC保鲜膜主要用于水果蔬菜、冷冻生鲜类,PE保鲜膜适用于熟食,油脂性食品,肉类,可以微波加热。PE保鲜膜在生产时没有加入塑化剂,加热时不会产生氯化氢气体,即使燃烧也只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环保健康,并且透明度和光泽度高,防雾性与复原性好。国家对中小环保企业的扶持使得企业能在一定范围内缩小成本,有更多的资金来发展自身产业,优化公司的结构。金纬创新工贸有限公司将进一步顺应政府环保政策发展,在世界环保的潮流中进一步发展。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项资金投资,另一种是产业政策投资。近几年国家出台的中小企业优惠政策有:鼓励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税收优惠;支持第三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和金融政策;下岗职工创办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中小福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中小企业适用的其他通用税收优惠政策等。

除了借助政府的政策外,中小型企业还可以借助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来使自身企业得以强大,每个企业的发展与环保企业遇到的问题大相径庭,只有增强与周边中小型企业的合作,才能实现人力物力资源的最大化,在此不多加描述,主要讨论物力资源的发展和合作。对于企业之间的合作,重点就在于你的不可替代性,对于这一点,因为国家对环保企业的支持,及时资源没有重点获得,但却也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的大众认知度,认可度高。我们可以和新兴企业合作,一来我们可以获得他的资源,二来他们也可以提高在当地的知名度。还有一方面,企业发展本身具有一定风险性,我们可以与一些失败的大型企业合作,此时他们需要合作,而我们需要他们的一些资源,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能够成为大型企业一定有其成功的地方,当然,在进行合作之前一定要对该企业进行考察,了解优势和劣势,优势合作。

环保型企业依靠政府扶持政策发展,一个最直接的就是获得政府专项的环保资金,那么如何获得政府资金呢?

(1)作为一个企业的决策人或者管理者,除了会在企业产品,关注市场,更要学会怎样和政府打交道,例如支持政府各项决定,协助政府配合工作,按时纳税等等。

(2)了解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通过多种途径考虑自己是否符合扶持的申请条件。

(3)做好准备工作。申请前要对自己的企业有一个深入的分析,比如目前的优劣势在哪,各项技术,人员是否合格,企业需要的各类证件是否达到标准,环评是否过关。并且准确分析自己的企业的发展前景。

(4)进入申请审核程序。一定要按程序办事,主动和政府沟通,让政府了解该企业的真实状况并且努力展示出自己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广阔。

在评估企业方面,企业可在准备申请前咨询相关评估机构对企业进行专业分析,以便更好地获取相关信息,从而使申请成功通过。与咨询公司合作是更有效的利用政府出台的各项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咨询公司能帮助企业在初期的申报材料中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帮助企业找出主要问题,提高申报的成功率。咨询公司还有另外一个作用,推动企业内部发展,促进对各种信息的理解。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在技术设备方面,应当积极投资环保设备,以更好地获取减免优惠。另外环保型企业更应该充分利用政府对于环保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抓住机遇,向前发展。

中小型环保企业应当积极地去参与政府各项环保项目的工作中,企业项目的成功立项,将会使得企业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获得一个重要的机遇。对企业发展建设,建立知名度,提高在环保行业的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4对政府环保辅助政策的展望

谈到政府未来对中小型环保企业辅助政策的展望,其一是调用互联网丰富的资源。要说现在最热门的行业,一定是互联网行业了。据数据表明,在过去的两年里,几乎很多行业都是或多或少的亏损,但以互联网为首的各周边行业,却已迅猛之姿,在各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快速发展,许多企业或个人都通过这辆顺风车获得不少资金和收入,乃至资源。所以,同样作为新兴产业的环保行业,何不在其饱和之间,充分调用其可用性和丰富的资源,以目前国情来看,国家很可能给环保行业调用互联网的庞大资源。其二是与国企进行深入合作。我们都知道现在个行业的竞争非常的激烈,虽然说可以促进各行业百花争鸣,但是也都担负着巨大的风险,但若是行业的合作链和合作伙伴与政府紧紧相连,那么在日近紧张的竞争中不仅可以获得一席席位,可以在竞争中争取更多的资源,规避投资风险。

虽然如今中小型环保企业发展道路依旧艰难,但它们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借助政府优惠政策,将获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十七大新闻材料――中央电视台[Z].

[2]十新闻材料――中央电视台[Z].

[3]税法相关图书[Z].

[4]环保专项资金管理法相关资料[Z].

[5]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2010年版)[Z].

第7篇:税法相关法律法规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营改增”;税收筹划;方法;对策

一、中小企业税收筹划概述

中小企业税收筹划主要是指中小企业为实现降低税负和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对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税收行为所进行的统一的规划、协调和安排。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税收筹划具有全局性、合法合规性、风险收益性、专业性和前瞻性等基本特点。

二、“营改增”后中小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必要性

自2016年5月份“营改增”全面试点推开以来,中小企业的税收环境和税费负担较之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而使得其进行税收筹划十分必要,主要表现在:一是纳税环境的改变使得中小企业必须进行税收筹划。“营改增”之后,大数据技术和金税三期的结合,将中小企业的纳税申报数据纳入了税务大数据联网核查的数据库,从而大幅降低了部分中小企业通过违规违法手段偷逃税款行为的发生,环境的改变促使中小企业不得不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来减税。二是税费增加的可能性促使中小企业必须进行税收筹划。“营改增”政策实施的初衷是为了有效衔接增值税的抵扣链条,降低企业税负,但是在实务中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散、小、低”的特征,加上其内部税务管理的不规范性,多数企业能否取得足够的合规的增值税进项税抵扣发票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进而对其税负高低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营改增”后税费增加的可能性促使中小企业有必要进行税收筹划。三是“营改增”对中小企业收入、利润的影响促使其有必要进行税收筹划。增值税与营业税相比,其显著特点就是价外税的特性,因此“营改增”之后中小企业的收入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而对于一些产品服务议价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其产品服务定价若保持不变,则实际的不含税产品服务定价会受税率影响而降低,从而挤占了利润空间。这些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中小企业的投融资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进行税收筹划。

三、“营改增”后中小企业常用的税收筹划方法分析

“营改增”之后,中小企业可用的税收筹划方法主要有递延纳税筹划、税收优惠政策筹划、扣除技术筹划和发票管理筹划四大类,具体分析如下:

(一)递延纳税筹划

按照财务管理时间价值的观点来看,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因此在税收筹划过程中若能实现延期纳税,则相当于企业获取了一笔无息资金。鉴于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中可根据税法相关规定来推迟缴纳应纳税额,以获取税金的时间价值。

(二)税收优惠政策筹划

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为了鼓励特定区域或者特定行业发展而提供的一些税收减免政策,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利用政策享受一定税收减免来降低税负。“营改增”后中小企业可以利用相关的优惠政策来实现税收筹划目标。

(三)扣除技术筹划

扣除技术筹划主要是指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把企业的扣除额增高或者进行时期变动以达到节税目的的方法,在实务中常用的手段有缩小税基和尽可能增大各项成本费用等手段来对纳税金额进行科学合理调整,以减轻税负。

(四)发票管理筹划

“营改增”后,中小企业一般纳税人税费负担能否减轻的关键在于其在各项经济活动中能否取得足额的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发票,因此进行发票管理筹划成为“营改增”之后中小企业一般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的一项重要方式。

四、“营改增”后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具体策略

结合上文“营改增”之后中小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必要性及其常用方法分析,笔者认为“营改增”之后,中小企业可从以下角度采取措施来进行税收筹划:

(一)进行税收筹划风险管控

“营改增”之后,中小企业的税收筹划空间增大,但与此同时筹划风险也随之增大,因此进行税收筹划风险管控十分必要。进行税收筹划风险的管控关键在于两点:一是筹划必须满足合法合规要求,即在进行税收筹划方案设计时既要满足国家的政策导向,同时又要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二是需明确税收筹划的目标,即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明确进行税收筹划虽然是为了减轻税负,但是不能单纯为了节税而节税,应当与企业的整体战略和利益的最大化结合起来进行筹划。

(二)“营改增”后中小企业增值税的纳税筹划策略

“营改增”之后中小企业的税收筹划空间增大主要体现在纳税人身份和进项税抵扣率两个方面:(1)纳税人身份选择筹划。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身份所适用的税率和税收管理办法具有较大差异,小规模纳税人税率低,但是不能进行增值税的进项税抵扣,一般纳税人税率高,但是可以进行增值税进项税的抵扣,因此在成立新企业或者符合财税〔2018〕33号文的规定,企业符合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条件时,中小企业可通过测算税负无差别平衡点来对纳税人身份进行选择来进行税收筹划:(2)一般纳税人进项税抵扣筹划。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到,中小企业一般纳税人在“营改增”之后其税负高低的关键在于增值税进项税抵扣金额的高低。因此在实务中,中小企业一般纳税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措施来进行进项税的抵扣筹划:一是对供应商进行筛选,即在进行采购过程中,中小企业应当尽量筛选具有一般纳税人身份的供应商作为其原材料和劳务的供应商,以提高企业的进项税抵扣率,降低增值税税负;二是通过加速存量资产更新速度的方式来进行节税,即按照现行税收政策法规的要求,企业的增量资产可以进行进项税抵扣,因此有固定资产更新改造需要的中小企业一般纳税人可通过加速存量资产更新速度的方式来增加进项税抵扣,以实现节税和延期纳税。

(三)中小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策略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影响所得税的因素较多,例如职工薪酬政策、福利费支出比例、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式以及业务招待费支出比例等,在实际工作中中小企业容易采取和操作的筹划方法主要可以从固定资产折旧和职工薪酬两个方面入手,例如针对固定资产折旧,现行税法只对折旧的最低年限进行了规定,因此对于经营亏损的中小企业,可选择折旧年限较长的策略,使折旧的抵税效果尽可能的推迟到税前弥补亏损以扩大折旧的抵税效果。财税〔2018〕54号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企业新购购进的、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设备、器具可以一次性扣除。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利润空间大可选择一次性扣除,否则选择原折旧方法。对于小型微利企业有利用好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23号规定中的自2017到2019年应纳税额低于50万元,减半征税政策。

第8篇:税法相关法律法规范文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

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经济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以及民生等问题。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在小型企业当中的作用越发明显。《小企业会计准则》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与背景之下制定并实施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主要是针对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实际状况所制定的控制手段,其对于小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对此,研究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有着显著意义。

一、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

小企业在我国市场当中的作用和地位不言而喻,但是小企业往往缺乏针对性的控制和帮助,所以《小企业会计准则》油然而生。针对小企业所设计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主要目的是帮助小企业处理会计工作当中所呈现的各种问题,例如小企业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大企业的过程中会计职能和工作内容的改变与转变方式等。但是,经过多年的应用,《小企业会计准则》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范围界定清晰,执行仍存在问题。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及实施当中最重要的问题便是应用的范围以及是否适用。当前《小企业会计准则》当中所规定的适用范围是在我国境内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所建设并且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规定的小型企业。但是,需要排除三种企业,第一种是债券与股票在市场当中有公开交易的小企业;第二种是金融机构或具备金融性质的小企业;第三种是企业集团之下的子公司或母公司。从以上所描述的检定范围来看,当前对于小企业的划分更加注重定量的标准。当前《小企业会计准则》当中呈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个体工商户是否适用。在以前的旧制度之下,个体工商户的适用范围是个体工商会计制度,这也就导致规模相对较为类似的企业可能会存在两者都能应用的状况。但是,根据以往四部委企业划型标准当中的标准,个体工商户也能够参照小企业的规定进行实时。对此,小企业的会计准则也就能够应用于个体工商户,进而处理信息横向等可比性问题;(2)个人独资以及合伙企业的适用性问题。以往《小企业会计准则》当中明文规定,适用范围并不包含个人独资以及合伙企业。这也就导致这两种企业处于比个体工商户更加困难的局面,没有适用的会计制度或准则。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有效的处理了这一问题,使得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够使用这两种企业。

2.和税法存在分离与协调空间。

《小企业会计准则》原本所制定的制度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缺陷,简化了一些核算的程序,在和税法协调的基础上,基本都是以尽量相同为主,例如不要求计提资产减值、长期股权投资应用成本法核算以及收入确认基本应用税法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依靠税务部门的管理提高小企业的会计准则实行效果。笔者认为,《小企业会计准则》当中有些可能与税法有协调性,例如准则当中对长期股权的投资是应用成本法进行核算,从而使明确收益的方式更加简单,同时也保持与税务之间一致的特点。但是,相关研究显示,小企业实际上与该业务相关联的并不多,同时该准则也无法指出不适用的企业应当如何开展相关工作;其次,收入明确基本应用和税法相同的条件与方法,这也促使核算过程中能够降低对小企业会计职业的评判复杂度,促使其提供的信息更加真实可靠。层但是,笔者认为,对于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的范围以及计提方式上应当与税法协调,但是当前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并未涉及协调内容。除此之外,《小企业会计准则》当中部门内容可能并不合理。例如,资产计提减值不被要去。虽然这一种方式能够简单化核算流程,可能仅仅是在以报税为目标的小企业当中较为适用。但是,这一种方式必然会导致会计工作只能够成为纳税计算的工具,这也导致和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相悖,同时也并不符合会计信息的相关要求。

二、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的应对策略

1.小企业会计准则应用范围的思考。

1.1以强制性过渡到自愿性。

在2005年所指定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当中,虽然准则自身有一定的缺陷,但是依然能够为小企业的核算提供简化流程。然而,经过本文上述的分析可以发现,对于行为惯性以及转换成本等因素,执行状况并不理想。笔者认为,既然各个部委通过近2年的调研制定了全新的企业划型标准,那么就应该联合其他多个部门遵守并推广该标准,会计准则便是其中之一。与此同时,为了杜绝因执行制度而导致的尴尬状况,笔者认为首要任务便是联合各个部门以强制性手段要求符合小企业标准的企业实行相应的小企业准则。实际方式可以是以下几个方面:(1)和工商部门取得配合,在企业领取营业执照的同时,按照标准划分企业类型,并在营业执照上标准企业类型,尤其是是否为小企业;(2)税务部门与财务部门配合,在营业执照上所提示的企业类型,实行相应的规章制度,例如小企业便需要实行《小企业会计准则》;(3)财政部门强化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全面性,辅助其真正落实该制度;(4)财政部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实施经验,对小企业所执行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当中可能潜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公告的方式对准则进行不断的完善和调整,确保准则的应用实效性;(5)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状况平稳之后,对该准则的实施从强制性转变为自愿性,也就是小企业能够按照自身的发展状况自愿选择是否继续应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同样也可以选择应用《企业会计准则》。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促使政府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约束性,还能够促使我国几乎所有小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体现更高的制度性,为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路径。

1.2微型企业采用简化版的《小企业会计准则》。

在2011年,新企业的划型标准当中新增加了微型企业。同时,在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当中也增加了小型微利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由此可见,相关部门也在逐渐重视小企业当中的一个独特群体“微型企业”。笔者认为,对于微型企业而言,应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可能并不适用,所以应当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当中开设针对微型企业的简化版规程,基恩人降低微型企业的会计核算风险与成本,并将其当做是扶持微型企业在会计工作方面的手段。

2.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实现协调和分离相结合。

针对上述问题的描述,小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提供的信息目标并不完全相同,两者之间应当是相互分离、相互协调的。笔者认为,在当前小企业会计准则当中对原本制度进行协调的基础上,仍然有相互协调与分离的空间:(1)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与方法仍然可以和税法进行协调。当前准则上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范围低于税法的要求,笔者认为这一方面能够和税法保持一致,进而实现更加准确的纳税规程;(2)取消完全取消资产减值的计提,针对小企业经常性的资产,例如应收存货、账款、固定资产等无法全面遵循税法的规定,为了促使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有效,符合相应的规定要求,应当对上述所描述的资产规定提供易操作的减值计提方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企业会计准则》主要是针对利息计算、资金公积核算以及资产核算等方面实行的细致管理,通过合理的应用必然能够有效地优化小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与此同时,小企业始终是我国的经济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伴随着的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体系的转型,《小企业会计准则》依然会呈现更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小企业的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确保小企业能够在市场当中持续、稳定发展,为我国的整体经济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崔茹梦,李利姣.新经济环境下《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4,26(17):116-116.

[2].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界定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5(11):228-228.

[3]刘涛.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旬刊,2015,22(36):551-552.

[4]吕爽,王淑芹.浅析《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港澳经济,2016,17(11):82-83.

第9篇:税法相关法律法规范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 会计实务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于2007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施,推动了中国会计事业加速发展,并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产生了重大影响。新准则从过去的关注企业损益情况观点改变为侧重于资产负债表理论观,会计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对新准则的目标定位、理论体系选择进行分析后,并分析了新准则对企业实务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关建议,为更好地实施新准则体系提供参考。

一、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实务的影响

记账凭证汇总表的基本要求:记账凭借汇总表必须包括以下内容:填表的日期、会计科目、填表人的姓名、填表金额数、填表人的签名或盖章等。同时,会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企业的实际状况确定汇总的周期。

1、企业总账和明细账的记录需依据记账凭证汇总表的相关要求进行

企业之所以实行记总账活动,其原因在于:基于企业经济业务呈现零散局面,使得相应的凭证难以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的实际财务收支状况,通过记总账能够合理规划企业的财务收支状况和业务经营状况,使企业领导层更好的了解企业的经济情况,以便企业领导层对经济管理活动行使监督职能。同时,企业应以实事求是原则为指导实施记账活动,在记账过程中切实保证账务的精细化、清晰化、准确化。为防止漏账和重账现象的发生,需要将登记完的凭证以标记清楚,确保查账者能够一目了然。除此之外,会计人员应使用蓝笔登记凭证,使用红笔调整凭证。

2、对账和结账

一方面是对账。其是指会计核算过程中,为增强账簿记录的准确性、可靠性,需要会计人员仔细检查和核对账簿中的有关数据。目前,对账活动围绕三方面内容进行:账面凭证和账簿之间的核对、账面和实际状况之间的核对及各个账簿之间的核对;另一方面是结账。其是指在检查和核对完账簿中的有关数据后,在确保检查和核算数据准确、无遗漏的情况下,计算出账户的余额。通过实施结账活动有助于企业领导层更全面、客观的把握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企业会计人员在结账过程中应注意四点:结帐时应当根据不同的账户记录,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结账如何划线;账户余额的填写方法;能否用红字结账。

3、账目登记

在企业中部分财务人员不能够准确把握总账和明细账的相互关系和不同之处,以至于在账面登记过程中出现一大批漏洞,其主要体现在:一是借方、贷方登记不全面;二是明细账登记脱离凭证;三是月末,明细账与账簿之间未及时做好结余工作,以至于总账余额和明细账余额不一致;四是会计人员从业素质低下,不能够满足账面登记工作的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保证账面登记活动正常高效运行,需要加大对会计实务操作人员自身会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再教育,同时,企业会计实务操作人员必须严格依据细致性、认真性原则为指导,切实保证每一位会计实务操作人员均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开展会计事务操作。

4、资产减值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减值准备一直是企业调整利润的手段

在实践中,企业利用通过当年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来年冲回的会计操作手段制造扭亏为盈的假象,或者通过多计提、缓冲回的方式来提高利润空间,这样,上市公司可以摘掉ST 帽子或者规避退市风险,企业可以让上级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看到企业的业绩稳步上升或者是大幅攀升。为抑制企业调节利润,并且认为价值较大的非流动资产,计提减值损失后,价值恢复的可能性极小或者不存在,发生的减值视为永久性减值,新准则规定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就不得转回,只能在处置时转出。这样“隐藏利润”就没有机会浮出水面。

二、企业会计实务改进对策

1、会计处理中资产评估增值所得税。从理论基础表面角度看,会计处理中资产评估增值所得税具有合理性,但也存在着一系列实质性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发起人的股本不能够及时到位,使得投资者陷入不公平待遇环境中;二是针对于错乱的纳税主体问题,纳税的义务人员和资产评估增值的受益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三是资产评估增值概念模糊不清;四是企业对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及存货的评估增值,对年度纳税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为规避上述问题,需要纳税主体准确把握资产评估增值概念,严格依据国家统一规定实行对各项资产的评估增值活动,以保证这些资产纳税活动的科学性、合理性。

2、会计实务操作财务处理中的工程报废损失账的处理。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业在会计实务操作财务处理中的工程报废损失账的处理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未能够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原则制度予以确认,同时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申报和审批,以至于难以获取到税务机关的批准。因此这就需要企业以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规定为指导,及时提交到税务机关,以供其及时审批扣除资产损失。据税务总局相关规定,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到税务机关申报和审批,过期视为无效。

3、对于应对应收、预付款中的成本费用性质款项来说,当其成本费用发生后,企业会计人员需将相关的合同规定、证明辞、协议书等凭证交予企业领导核实、审批,待核实无误获得批准后,企业会计人员直接将这部分成本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以此将能够避免不做账、挂账等违法现象的发生。笔者指出,发票是会计实务操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会计凭证,是税务证明交易合法的保证,还是确认交易内容及金融的重要依据,但不是成本费用入账的唯一会计凭证。实际上,协议书、合同、证明辞等均能够作为成本费用入账的会计凭证,辅助企业会计人员实施账务处理活动。根据国家税法相关条例之规定,对于某一笔无发票凭证的成本费用,应将其作为企业所得的纳税调整。当企业会计人员实现对成本费用按照企业所得的纳税调整后,账面将无法记录该款项的余额,极易被会计人员所遗忘。为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需要企业会计人员建立备查簿实施备查活动,即每一笔账务处理活动均需在备查薄中详细记录,为日后进行账面核算、索要发票、调整企业所得纳税提供重要依据。这样的账务处理方法不仅有助于企业会计人员合理调整企业所得税纳税,而且还有利于增强税收征管机构对企业所得税汇清算核查的准确性。

4、加强对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监管。在新准则实施过程中,企业行为的不规范、市场交易的不真实,都将使会计信息不可靠。从内部监管来看,以执行新准则为契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严格执行新的审计准则,防范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提高企业整体质量水平,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从外部监管来看,加强政府和社会中介机构对企业的监管,也加强政府和社会中介机构对自身监管管理水平的评价,加强证券监管的程序化、规范化和公开化,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对于企业不轨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5、主动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修订,不断增强中国监管的话语权。2010 年 4 月,财政部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明确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的方向。在实现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的背景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和修订对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披露可能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密切关注这一问题,主动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工作,积极反馈意见和要求。

参考文献:

[1]陈亚琴.浅谈我国会计准则的完善与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2(25)

[2]孙玉菊.浅谈我国企业会计实务的几大问题[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2)

[3]盛岚.关于会计准则对我国会计改革的探讨[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05)

[4]郭玉.近代我国会计制度的变革及新企业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制度的差异分析[J].中国外资.2012(1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