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节水措施和管理制度范文

节水措施和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节水措施和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节水措施和管理制度

第1篇:节水措施和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战略;物业管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X-3 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195-01

1 “绿色建筑”战略对物业管理单位的具体要求

为使绿色建筑行动落地,国家已经完成《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修订工作,新的绿色建筑标准,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新的评价标准,涉及到物业管理的主要章节“1 0 运营管理”,具体要求有:

1.1 控制项

1.1.1 应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绿化管理制度。

1.1.2 应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合理规划垃圾物流,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垃圾容器设置规范。

1.1.3 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水等污染物应达标排放。

1.1.4 节能、节水设施应工作正常,且符合设计要求。

1.1.5 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的自动监控系统应工作正常,且运行记录完整。

1.2 评分项

管理制度

1.2.1 物业管理机构获得有关管理体系认证,评价总分值为10分。

1.2.2 节能、节水、节材、绿化的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完善,且有效实施,评价总分值为8分

1.2.3 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使用,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评价总分值为6分。

1.2.4 栽种和移植的树木一次成活率大于90%,植物生长状态良好,评价总分值为6分。

1.2.5 垃圾收集站(点)及垃圾间不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评价总分值为6 分。

1.2.6 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评价总分值为10分。

2 物业管理企业的应对方案和管理要求

物业管理项目部成立后应组织学习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针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对“10 运营管理”章节做好以下工作:

2.1.1 物业管理机构应提交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并说明实施效果。节能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节能方案、节能管理模式和机制、分户分项计量收费等。节水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节水方案、分户分类计量收费、节水管理机制等。耗材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维护和物业耗材管理。绿化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苗木养护、用水计量和化学药品的使用制度等。

2.1.2 建筑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有家具、电器等大件垃圾,有纸张、塑料、玻璃、金属、布料等可回收利用垃圾;有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厨余垃圾;有含有重金属的电池、废弃灯管、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还有装修或维护过程中产生的渣土、砖石和混凝土碎块、金属、竹木材等废料。

2.1.3 除了本标准第10.1.2条已作出要求的固体污染物之外,建筑运行过程中还会产生各类废气和污水,可能造成多种有机和无机的化学污染,放射性等物理污染以及病原体等生物污染。此外,还应关注噪声、电磁辐射等物理污染(光污染已在第4.2.4条体现)。

2.1.4 绿色建筑设置的节能、节水设施,如热能回收设备、地源/水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太阳能热水设备、遮阳设备、雨水收集处理设备等,均应工作正常,才能使预期的目标得以实现。本标准中第5.2.13、5.2.14、5.2.15、5.2.16、6.2.12条等对相关设施虽有技术要求,但偏重于技术合理性,有必要考察其实际运行情况。

保存记录:节能、节水设施的竣工文件、运行记录,并现场核查设备系统的工作情况。

2.1.5 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系统是建筑物的主要用能设备。本条主要考察其实际工作正常,及其运行数据。

2.2 评分项管理制度

2.2.1 物业管理机构通过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的需要,可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少环保支出,降低成本的目的,减少由于污染事故或违反法律、法规所造成的环境风险。物业管理具有完善的管理措施,定期进行物业管理人员的培训。

2.2.2 节能、节水、节材、绿化的操作管理制度是指导操作管理人员工作的指南,应挂在各个操作现场的墙上,促使操作人员严格遵守,以有效保证工作的质量。

2.2.3 管理是运行节约能源、资源的重要手段,必须在管理业绩上与节能、节约资源情况挂钩。

2.2.4 在建筑物长期的运行过程中,用户和物业管理人员的意识与行为,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目标实现,因此需要坚持倡导绿色理念与绿色生活方式的教育宣传制度,培训各类人员正确使用绿色设施,形成良好的绿色行为与风气。

2.2.5 建筑物与居住区的公共设施设备系统运行正常,是绿色建筑实现各项目标的基础。机电设备系统的调试不仅限于新建建筑的试运行和竣工验收,而应是一项持续性、长期性的工作。

2.2.6 本条适用于采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各类民用建筑的运行评价。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央空调与通风系统已成为许多建筑中的一项重要设施。对于使用空调可能会造成疾病转播(如军团菌、非典等)的认识也不断提高,从而深刻意识到了清洗空调系统,不仅可节省系统运行能耗、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还可保证室内空气品质,降低疾病产生和传播的可能性。

2.2.7 使用非传统水源的场合,其水质的安全性十分重要。为保证合理使用非传统水源,实现节水目标,必须定期对使用的非传统水源的水质进行检测,并对其水质和用水量进行准确记录。所使用的非传统水源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的要求。非传统水源的水质检测间隔不应大于1个月,同时,应提供非传统水源的供水量记录。

2.2.8居住建筑智能化系统应满足《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的基本配置要求,主要评价内容为居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住宅信息通信系统、居住区建筑设备监控管理系统、居住区监控中心等。

2.2.9 信息化管理是实现绿色建筑物业管理定量化、精细化的重要手段,对保障建筑的安全、舒适、高效及节能环保的运行效果,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2.2.10 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是降低城市及社区环境污染、维护城市及社区生态平衡的一项重

2.2.11 对绿化区做好日常养护,保证新栽种和移植的树木有较高的一次成活率。发现危树、枯死树木应及时处理。

2.2.12 重视垃圾收集站点与垃圾间的景观美化及环境卫生问题,用以提升生活环境的品质。垃圾站(间)设冲洗和排水设施,并定期进行冲洗、消杀;存放垃圾能及时清运、并做到垃圾不散落、不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本条所指的垃圾站(间),还应包括生物降解垃圾处理房等类似功能间。

2.2.13 垃圾分类收集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分类处理或重新变成资源,减少垃圾的处理量,减少运输和处理过程中的成本。除要求垃圾分类收集率外,还分别对可回收垃圾、可生物降解垃圾(有机厨余垃圾)提出了明确要求。需要说明的是,对有害垃圾必须单独收集、单独运输、单独处理,这是《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 27-2012的强制性要求。

第2篇:节水措施和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abstract: in january 2012, according to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issued "the opinion about the strictes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has made a full deployment to related work and the specific arrangement. in this pap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work light to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keywords: implement, the most stringen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system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和生态之基础,目前我们国家正在面临水资源短缺、污染等严峻问题,并且随着该趋势的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8%,全国一半以上的城市都在不同程度地缺水,因此,大力发展水利设施的改革,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势在必行的,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的供水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根据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委1号文件的指导精神,我们要通过严密的制度和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相关措施:

一.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加强管理,严格控制用水量。首先,要加快水利设施的建设,对水资源的开发项目要合理规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最大限度的节水。其次,要严格落实用水的许可制度和限额使用制度,对水资源的总使用量和各单元用水的定额进行统一合理的规划,政府出台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着力于对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提高。另外,还要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要加大。首先,对于水资源、工程以及生态环境的管理工作要不断强化,根据水功能划分具体区域,饮用水水源地要落实保护区、限制排污区,实行严格的排污管理制度。其次,抓好饮用水源地区的巡查和检测工作,保证饮用水源的安全性。另外,强化对排污区域的监督管理,各部门、企业等要积极配合政府有关单位的监督管理,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以求保护好城乡水环境,改善水利工程区域环境状况,从而更好的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对取水行为实行有偿使用制度,运用水权市场将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于重点水利工程的建设要抓好,同时对于一些重点地区要建设应急的备用水源工程,保障水源,为居民用水的安全提供有利的保证。根据水资源配置管理政策的规定,对居民的生活用水等合理要求要优先保证,对于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用水要求要科学调配。所有取水方都要依法根据试用取水量缴纳取水费。另外,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还要建立控制红线,对用水的总量实行严格的控制管理,对计划性的用水要强化考核。与此同时,对于违法使用地下水的业主要依法惩处,如无取水许可证、自备水源井等行为,相关部门要坚决予以封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四.对水政水资源的基础工作要加强管理,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首先,要建立健全水行政监察管理制度,要充分考虑其适应性、周密性以及可操作性,为贯彻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做好铺垫。其次,通过制定合理的用水指标体系,对浪费用水行为进行坚决制止。工业上,建设配套节水设施,制定合理的节水方案,对于高耗水的项目要严格限制建设;农业上,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对于冶金、电力、化工等高耗水行业要加强节水技术的改造,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另外,对于需取水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水资源论证,并撰写报告书,经主管部门审查通过才可以执行,否则不予批准。

五.相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以保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实行。首先,对水法律的宣传工作要加大力度,提高人们的水法律意识,营造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氛围。其次,要加强执法队伍

建设,严格落实“三必”方针,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具体工作中,对涉水项目的取水许可、论证方案等要严格监督,同时依法收缴各项费用,对于违法破坏水资源的行为,要依法予以处罚,为支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安全的水资源保障。另外,对违法取水的行为要加大查处力度。通过定期和突击抽查的方式,严厉查处违法取水行为,情节严重者依法交送司法机关处理。将执法责任落实到个人,认真落实监察职能,并通过实行媒体公开曝光等措施增强对违法行为的震慑,从而使水法律法规的权威得到有力的维护,为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保障。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的恶劣形势已经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迫在眉睫。该举措是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瓶颈制约的良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保障,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

结束语: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科学发展观在水资源管理领域得到落实的体现,是应对水资源严峻形势、解决水资源复杂问题的根本。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为人们提供安全的用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是水务部门一项长期的任务和职责,也是我们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和使命。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贯彻实施,勇于开拓创新,以求开创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保护好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陈雷《求是》2012/14

第3篇:节水措施和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应对措施

长江流域水安全关乎全国大局,在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过程中,要做好相应的分析工作。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确保管理的合理性,实现对长江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应用。

1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思路分析

依据现代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形式情况来看,管理的总体思路如下:上游加强对水电站的等蓄水工程的管理工作;中游的管理的重点是两湖、汉江水量分批以及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管理;下游要抓好大型引调水工程的管理。长江刘宇水资源管理目标如下:将确保流域用水安全作为主要目标,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合理的应用水资源管理制度,同时合理的应用行政、法律、经济等各项手段,对水流域管理法规法规和管理制定等各项内容进行完善[1]。依据长江水流水资源管理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逐步实现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合理管理。

2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形式

2.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长江上游地区水利工程陆续建成,这些工程使水资源的多种功能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在服务经济发展的同时,使长江中下游的水文情势得到了改变,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需要通过科学的调度方式,完成对中下游、左右岸之间的关系的确定。中游地区水库建设使鄱阳湖水系和洞庭湖水系发生了改变,要做好相应的调整工作,这也导致两湖局部地区水资源工序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下游地区具有较强的引江能力,这有可能会引起用水安全问题,在具体分析过程中,要加强对该项内容的重视。

2.2流域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加剧

现阶段,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程度较低,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水资源开发,已经导致了部分湖泊湿地发生了较为眼中的萎缩情况,甚至引起了一些支流出现干涸现象,这将会引起严重的生态问题[2]。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布局情况的不断改变,以及水资源开发程度的提升,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变得更为严重。

2.3生态环境建设对水资源管理的新要求

国家经济转型、生态文明建设,对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水资源管理过程中,对新形式进行分析,要对新要求落实,做好水资源管理定位,促进生态文明建设[3]。水资源管理中,要推动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统一调度,确保在经济转型期间,合理用水需求。

3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合理措施

3.1构建水资源规划体系

以《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等规划成果作为基础,完成对流域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等各项工作,完成支流与干流及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的合理编制工作,并且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定流域水量调度方案,以及相应的应急方案,并且要构建完善水域水资源规划体系。

3.2完善管理体系

(1)评估现有水资源管理制度。在评估现有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并且要尽快对管理体系中的内容进行详细细化,不仅要对提出的内容进行落实,并且要做好相应的规范工作。(2)对水资源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规范与完善。例如,水电站等蓄水工程的计划和调度方案审批制度,年度用水计划制度、延续取水后评价制度等。并且,需要在该基础上,工程一套完善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从而规范和强化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3.3构建水资源配置和调度管理体系

依据长江流域的实际情况,制定用水控制指标,然后与各省级政府,或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些协商,再报给国务院或水利部门批准,然后执行。合理分解流域总控制量指标,然后由各个升级依据流域分配的实际指标情况,再逐渐将用水总指标分解落实到下以及行政区,如果在问题分析过程中,发现用数量超过地区指标,应当进行取水限批,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水资源的质和量都是一个变化过程,尤其是水资源量,年际变化较大。除此之外,一些取水户会依据自身生产的实际需求情况,进行取水,在该过程中,可能需要对用数量进行上调,因此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做好相应的统一管理工作,从而确保区域、流域、用水户用书的安全性[4]。年度用水计划的制定与审批是统一调度流域水资源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要具体工作中,要依据行业在用水特点上的差别,制定复合边度编制技术要求的用水计划,并且在该过程中要结合现代预报技术,审批年度用水计划编织技术,同时与现代预报技术进行合理结合,制定一个合理的年度取水计划。流域结构在具体工作中,要依据管理权限,开展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确保取水的合理性。流域水资源配置系统由多个部分共同工程,水战等蓄水工程所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工程部分,其在长江流域水资源配置系统中占有的地位极其重要。水电站等蓄水工程在具体应用过程具有调节径流特性,能够使径流的时空分发生改变。除此之外,水电站等蓄水工程调度运行方式相对于设计条件确定,会对各个水站蓄防水次序、库区、下游等水户造成影响,同时由于水电站的投资主体存在差异性,没有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由此可见,做好水资源管理意义重大,要构建水利水工程初期蓄水、运行和正常运行期调度方法审查和监督管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主要支流、干流和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应急和调度方案。长江是我国战略水源地,是我国“四横三纵”水资源配置格局中的一个关键构成部分。在具体问题分析过程中,由于跨流域调度水工程设计区域广,受水区丰枯与水源区遭遇的情况十分复杂,因此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跨流域水工程调度与水资源配置管理制度的制度的研究与制定,实现对水源区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保护,从而促进调水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但是从目前我国的设计情况来看,并未为出台跨流域调水管理相关规定。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流引调水工程的数量较多,饮水量巨大,做好供水安全保障有着巨大意义。从多年来沿江取水的实际情况来看,咸潮上溯影响和枯水年、枯季期间安全供水问题十分突出。因此,要加强对引水调工程年度计划管理技术上,加强对中下游引水调水工程调度系数和应急调度管理方案的合理制定,同时应当适时启动中下游调水工程调度方案,从而应当长江中下游干流供水安全问题。

3.4构建流域节水体系

3.4.1提高节水意识

随着我国工业。城镇化进程脚步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长江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变得更加突出。要落实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新高度,对节能、节地等关系进行统筹,对税务管理体质改革进行深化,并且要创新节水机制,全面加强对节水宣传,使社会的节水意识能够得到全面提升[5]。

3.4.2依据企业特点,促进企业节水

水资源论证与取水管理中,依据用水户行业自身特点,对节水技术和节水成本进行调研,通过合理的手段,鼓励企业采用节水措施。加强对区域用水、行业的用水水平的研究与分析,对于用水超值指标要求企业,对其再次取水要申请不予批注。

3.4.3通过经济手段,加强节水

通过分析,探索水权转让制度,鼓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取节水措施,对于采用节水措施节省的水量,通过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平台,实现对水量的科学管理管理,通过该平台,使节水企业在履行自身的社会职责的同时,取得相应的收益。开展流域节水型企业、家庭、社区评比工作,从资源费用中获取一定的资金,将资金用于硬件以及奖励上,提高人们的在节水上的积极性。

4结束语

合理的进行水资源配置,实现了对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随着水资源开发程度、利用效率、利用水平的提升,促进了节水型社会的构建,确保了城乡用水安全性,同时对于改善湖泊,保护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俊.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人民长江,2012,21:6~10+20.

[2]王方清,王孟,吴国平,涂建峰.长江流域水功能区纳污红线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J].人民长江,2013,22:1~4.

[3]刘雅鸣.深入贯彻实施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着力推进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J].人民长江,2013,10:1~4+14.

[4]袁群.国外流域水污染治理经验对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启示[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04:1~4.

第4篇:节水措施和管理制度范文

论文关键词:榆林市工业企业,节水“三同时”制度,推广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是不可缺少、不可代替的特殊资源。世界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与水的供应相适应,不能无限制地采水用水,不能超越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当今世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利用,本来短缺的淡水资源日益紧张。

节约用水就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协调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关系的行动。因此,在节水过程中,我们要从我国的节水现状和国情、水情出发,首先要深入分析掌握现状节水达到的水平和现行节水措施所产生的节水作用,分析现状节水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和工作难点,分析节水潜力和突破点,在此基础上,应分地区、分部门、分行业、分类型,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具体条件,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为中心,分析提出不同阶段要达到的节水水平和应该采取的工程及非工程节水措施,实现以节水为中心的水资源优化配套和高效利用,并且应特别注意节水与开源,节水与社会、经济、环境的总体平衡,保障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节水“三同时”制度是从源头控制的节水手段

“三同时”制度为我国首创。它最先出现在环境保护领域,是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

1972年6月,在国务院批转的《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关于官厅水库污染情况和解决意见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工厂建设和‘三废’利用工程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要求。

1973年,经国务院批转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中规定:“一切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企业,防治污染项目,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从此,“三同时”成为我国最早的环境管理制度。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对“三同时”制度从法律上加以确认。随后,为确保“三同时”制度的有效执行,国家又规定了一系列的行政法令和规章。如:1981年5月由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国家经委、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联合下达的《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把“三同时”制度具体化,并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1983年12月,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又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设计规定》,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制度的功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基建项目管理日臻完善,“三同时”制度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新内容,涉及到如安全监督、地质灾害防治、水土保持、消防等诸多领域。

“三同时”制度的推广,是在总结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实践经验,逐步在节能、节水、安全等领域推广的一种行之有效地管理制度。它确立和完善了“源头控制”战略指导下的预防优先、防治结合的制度功能,依据防与治的共生互动与平衡互补关系及实现条件,将“末端控制”战略指导下的事后补救式的被动性制度,转化为体现“源头控制”战略的事先抑制式主动性制度,实践证明是一种事半功倍且十分有效地制度创新。

综上所述,节水“三同时”是指城市节约用水要做到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与节水措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从而达到“四到位”,即取水用水单位必须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理制度到位。

近年来,我国在节水型试点城市推行节水“三同时”制度实践表明,对于促进当地节约、高效用水,充分挖掘企业节水潜力,促进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调整,提高水循环利用率,保证当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明显的效果。

3.在榆林市试行节水“三同时”制度的现实必要性

榆林市水资源总量为32.3亿立方米,仅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7.3%,人均拥有水量879立方米,分别占全省及全国人均占有水量的65.9%和43%,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判别标准,属于重度缺水地区。根据《榆林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榆林市能源化工基地发展规划》分析,到2010年,全市年水需求量为12.5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6.5亿立方米,城乡居民生活和农业用水6亿立方米,供应量可达12.3亿立方米,可基本满足需求;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区域内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预计到2020年总需水量为24亿立方米,将是目前用水量的4倍,水资源供需缺口大。除了要加快实施黄河调水等大型水利工程以外,节水已成为保障榆林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4.榆林市工业企业节水“三同时”制度的制定

榆林市建设节水型社会过程中,市节水办就根据榆林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确定了“五个一”目标,即:明确一项制度,设计一套流程,完成一个实例,总结一些经验,造成一定影响。

明确一项制度就是要明晰节水“三同时”作为一项独立制度的存在,由政府有关部门以合适的形式确立此项制度;设计一套流程就是对建设项目(新、改、扩建工程)节水“三同时”制度的审批程序进行符合园区以及我市市情的设计,明确各管理机构的责权、审批材料,办理时限等内容;完成一个实例是指在制度确立、流程确定的基础上,结合园区内项目落户的实际情况,力争至少树立一个贯彻节水“三同时”制度的典型;总结一些经验就是在专题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分析研究,实施完成后,回头总结提炼,为此项制度在全市的推广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第5篇:节水措施和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有效措施

一、我国小型农田水利灌溉节水中存在的问题

1.节水技术使用范围小,投入缺乏全面性

首先,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的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通常会将水资源作为提高产量的关键性因素,一旦农作物的产出质量及数量难以达到既定标准,就会造成经济收入的大量减少,生活质量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而相关农田水利工程的技术人员也没有对农民进行技术疏导及宣传,使农民对节水技术的认知层面较为肤浅,具有一定的方向偏失性,这就使得节水技术在投入时困难重重。

其次,我国部分地区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在经济及技术发展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落后性,因此在这种限制性因素下的资金投入是不具有任何发展作用的,农田水利的灌溉节水技术难以更新及应用,使得这部分区域的水资源浪费问题仍然存在。

第三,部分地区在进行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制度的建立不够具体及全面,这种缺失性就造成了节水技术在运行环节流程错乱,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灌溉节水技术的投入。第四,由于我国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技术的起步较晚,因此目前成处于实践探索及经验积累阶段,部分地区政府的监督及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而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较差,这就使得我国农田水利灌溉节水的落实受到的限制性因素较多,不利于发展目标的实现。

2.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缺乏相关资金

首先,我国在节水方面的法律制度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缺失性,不能够全面、有效的解决环保矛盾,虽然我国推行了部分与环保结婚随相关的规章制度,但是由于受到实际情况的影响及制约,导致管理水平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节水在管理过程中漏洞问题逐渐凸显。

其次,由于小型农田的水利灌溉节水技术是符合时展需求的新技术,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政府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应用资金有限,这就使得我国的节水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对技术的开发及更新程度不高。

第三,一方面由于我国小型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技术仍旧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因此相关技术人才比较匮乏,虽然外国的技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是我国的人才去外国进行技术学习及交流的机会比较少,另一方面由于农田水利发展及实际情况不同,使得外国节水技术无法直接应用到我国的农田节水工作中。第四,由于我国政府对节水技术的资金投入少,技术人员数量不高的特点,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技术的推行区域无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节水技术进行优化及调整利用,这就造成了这部分地区的节水技术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实践运用、落实效果不明显。

二、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有效措施

1.加强喷灌节水技术措施

所谓喷灌技术是使用喷头将水流变细的灌溉技术。在小型农田中,常用的喷灌设备可分为移动式喷灌、半移动式喷灌以及固定式喷灌三种。其中,移动式喷灌设备的喷射管件及其连接设备可以直接进行移动。而半移动式喷灌设备只有喷射系统可以进行移动。固定式喷灌设备采用的是整体式水利系统,其密封性较好,但它的整体部件是不能进行移动的。喷灌技术的技术原理是水泵制造水压差,通过外接管线进行水的输送,当水被输送到农田后,再通过喷头将水流变细,均匀地洒水灌溉农田。

2.滴灌的使用

滴灌对于我国干旱缺水地区的农田来说,可以达到非常好的灌溉效果。它利用塑料管道通过半径约5毫米毛管上的孔或滴头把水送到农作物的根部,实现了农作物的局部灌溉。这种滴灌还可以配合施肥一起进行,不仅有效地实现了农田的节约用水,还提高了农田的肥效。对我国干旱缺水地区的小型农田来说,这种灌溉方式最为有效。此种灌溉方法既提高了水利用率,又实现了农作物增产的效果。滴灌的使用使得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措施得以有效的改善。

3.采用低压管灌溉措施

在进行灌溉过程中采用塑料软管或塑料软管等材料作为低压管道代替农田渠道,不仅成本较低,并且在采用这种灌溉方法时利用低压原理进行灌溉,对灌溉过程中节省水资源也起到一定的作。首先,这些材料自身具备不吸水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灌溉明渠吸水的现象;其次,而低压管道材料采用塑料等材质能够有效降低水分蒸发量,而该材料不同于钢化玻璃水槽,不仅耐用并且具备低成本的特点,能够为农民也工程企业减少资金输出,提高经济效益;第三,这种灌溉方式改变了传统灌溉技术中使用高压电的情况,使用低压电时不仅减少对电力资源的浪费,并且节省一定的成本,并且在采用低压时使水流变小,大大提高节约水资源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节能性。

4.加强对节水技术的研究及投入,完善法律及管理制度

第一,加强我国在技术人才方面的培养力度,提高我国节水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并完善我国灌溉节水技术的研究队伍和体系,加强对我国农田灌溉技术的管理和实施;第二,加强对各个地区农民的技术宣传,提高农民的自我意识和环保思想,为农民提供保障,确保节水技术的顺利投入和开展;第三,我国中央政府和相关法律部门要提高我国环保节能相关法律的完善程度,并制定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我国农田灌溉节水工作的监管力度;第四,批量安排我国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并结合我国农田特点进行研究,完善我国节水技术,保证农田水利工程能够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第6篇:节水措施和管理制度范文

水是生命之源,是城市的命脉,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水资源供应日趋紧张的今天,如何有效的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水资源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节水工作已被各级政府列入“可持续发展战略”工作来抓,也成为企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节能降耗的工作重点,我园也把这项工作作为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近几年来,特别是20__年以来,我园领导十分重视节水工作,把节约用水用电工作列入公园中心工作的议事日程,还专门成立节约用水用电领导小组,在南宁市计划供水节约用水办公室的指导下,积极采取措施,深挖节水潜力,科学用水,合理用水,定期分析,查漏堵漏,加强内部用水节水管理,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水的浪费,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近年来我园节水工作的主要成绩

我园全年用水由20__年以前的24.4万立方米减少至20__年的18.8万立方米,年用水量比20__年节约5.6万立方米,20__年市政府“136”工程项目南湖广场竣工交付使用后全年用水量为25.6万立方米,比20__年超用6.8万立方米,针对此情况我园于20__年初对南湖广场的绿化用水管网和两座公厕的冲水阀进行改造,使全年用水量下降至21.9万立方米,比20__年节约3.7万立方米;20__年我园又对南湖广场(二期)仍未改造的绿化用水管网和旧园区四座公厕的冲水阀进行改造,全年用水量又下降至11.08万立方米,比20__年节约10.8万立方米,将近节约一半的用水量,与20__年以前比,我园每年可节约用水13.43万立方米,节约水费开支18万多元。这是我园节水工作的一个突破。

二、创建节水型单位的基本做法

(一)、建立健全节水管理机制,加强开展创建节水型单位的领导。

我园主管领导始终把节水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为了加强领导,我园成立了以公园副职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节水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由公园办公室主任和公园物业管理公司经理担任,成员有公园物业管理公司办公室人员及水电管理人员,共同负责制定全园节水工作的规划与计划,由公园物业管理公司具体组织实施。

(二)、实行管理承包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

为了切实做好节水工作,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职工积极参与并提出节水可行性建议,从20__年起,我园每年与作为水电管理部门的公园物业管理公司签订工作目标责任制,核定水电开支定额,直接与工资奖金挂钩,节约部分按一定比例提成,超支部分按一定比例扣罚。通过实行承包责任制,我园每年的用水量逐渐减少。同时我们还实行对水电管理及节约用水用电提出可行性建议的职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近几年来,共收到可行性节水节能建议10多条,对节约用水、减少浪费起到了很大作用。

(三)、健全节水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节水管理。

为了加强节水管理,我们制定了《计划水电管理制度》、《节约用水用电办公会议制度》、《水电工岗位责任制度》、《水电计量管理制度》、《水电管理例行巡查制度》。规定值班巡查人员,每周至少对公园辖区范围内的供水设施、设备全面检查一至二次,主要检查管道、闸阀、水龙头等是否正常运行和有无漏水、损坏以及有无违章私自接用水等情况。定期抄报水表,认真核算水费台帐记录。

(四)、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节水改造和维护工作。

1、改造公厕冲水洁具75套,把原来长流水翻斗冲厕改装为全自动分档节水冲厕器,这种节水冲厕器,不需任何外接能源,便后自动冲水,自动关闭,比原长流水翻斗冲厕可节水70—90%。

2、对职工生活区和旧园区部分年久失修的地下供水管进行了更换,以及对南湖南广场地下绿化供水管道的改造,在湖边新建三座抽水泵房抽取南湖水作为南湖广场的绿化用水。通过公厕冲洁具和供水管道的改造,每年可节约自来水16.6万立方米以上,节约水费22万多元。

3、严格节水制度的落实。加强对供水用水设施、设备和器具的管理和维修、保养工作,防止跑水、冒水、滴水、漏水,水电管理人员每周坚持轮流值班制度,对各种用水设施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公园节约用水领导小组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节水办公会议,总结季度节水工作,并对下一季度的节水工作做出计划安排,水电主管部门坚持每月至少召开一次节水工作分析会和做好每季度用水统计分析报表,向公园节水工作领导小组汇报。

4、加强建筑工地用水管理,严格按照供水部门的规定执行,有效减少工地浪费用水现象。

5、做好节水宣传工作。我园属于开放性公园,公共用水设施较多,结合对景区公共场所的供水设施的使用管理,我们加强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的宣传力度,在职工生活区和景区公厕张贴节水宣传标

语和在每季度出版一期简报对职工进行节水宣传教育,使每个人认识到节水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大家明白搞好节水工作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大事,从而增强节约用水意识,提高“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的自觉性,不断促进创建节水型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三、各项考核指标自查得分

1、水表计量率,自评得分为4分。

2、居民生活用水户表率100%,自评得分为5分。

3、单位用水设施损失率,自评得分为8分。

4、卫生洁具设备漏水率,自评得分为7.5分。

5、锅炉冷凝水回收(我单位无燃煤锅炉),此项空缺。

6、主要领导负责节水工作建立办公会议制度,自评得分为4分。

7、有节水主管部门和专职(兼职)节水管理人员,自评得分为4分。

8、有健全的节水管理网络和明确的岗位责任制,自评得分为4分。

9、有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的具体管理制度,自评得分为4分。

10、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完整规范,按时完成统计报表并进行分析,自评得分为4分。

11、用水情况清楚,定期巡回检查问题及时解决,自评得分为4分。

12、有近期完整的管网图,自评得分为4分。

13、实行定额管理,节奖超罚,自评得分为4分。

14、制订完成节水十年规划,自评得分为1分。

15、经常性开展节水宣传教育,自评得分为1.5分。

16、有水计量管理制度,自评得分为4分。

17、有完整的近期招标和年度节水计划,自评得分为4分。

18、完成节水招标和年度节水计划,自评得分为4分。

19、用水设备管理器具有定期检修制,自评得分为4分。

20、已使用的节水设备管理好运行正常,自评得分为4分。

四、今后节水工作方向及措施

近几年来,在我园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公园节水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经过全体职工的不懈努力,我园的节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我们认识到节水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通过认真总结,明确了今后节水方向及措施。

(一)、坚持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水的方针政策和落实《南宁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坚持科学发展观,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公园经济发展和职工群众生活的全过程,积极推行节约用水措施,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节水管理水平。

(二)、对现有的供水管网和用水设施继续加强维护管理。

(三)、继续做好节水宣传工作,增强职工节水意识,充分调动职工节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强化管理,严格考核,长抓不懈,努力降低用水成本,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第7篇:节水措施和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小型水利工程 加强管理 节水灌溉

[中图分类号] S6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288-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分布于全国范围,地位尤其重要,吉林省松原地区有多个小型的水利工程项目,对于这些小型水利工程的综合管理以及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是促进松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之一。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这些小型的水利工程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水利工程严重老化,年久失修且渗漏现象较严重,农业田节水灌溉技术比较落后、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工程管理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完善等多个方面。由于灌溉方式的不规范,水土流失现象由此出现比较严重,对造成水利工程的产生破坏。因此,采取一定必要的措施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同时提高农业田节水灌溉技术,这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以及节水灌溉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型水利工程比较老化,失修严重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有限性,松原该地区的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还是比较简陋的,在建设初期就存在着标准低、配套不齐全、质量比较差、设备以及技术落后等诸多问题,甚至有的水利工程项目在验收的时候根本就达不到标准要求。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很多水利工程已经达到使用年限,有的严重失修,很多设备器材都需要更新,其实际使用价值也已经大大降低,水利工程的运作效果得不到保证。

2.小型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比较落后

2011年,中央文件要求“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下决心加大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不断创新节水机制和节水模式”,但是目前,松原地区的小型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在实际运作中仍然是不完善的,一方面是节水灌溉技术的落后,现阶段实施的节水灌溉技术根本无法满足项目工程的相关要求。另一方面是人们节水意识的落后,根本没有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大意义。所以,节水灌溉技术在实施的过程中得不到妥善的运用,这些现象已经不能适应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形式对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要求了。

3.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国家对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不断加大了建设资金的投入,但是很大一部分资金都是用于大型或中型的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只有一小部分资金被用于小型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所以在松原地区的诸多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明显存在着投入资金不足的现象,建设资金的不足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水利工程项目的综合管理以及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其实际操作将大大影响水利工程项目的正常稳定地运行,并且也将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小型水利工程的相关要求。

二、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以及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相关措施

1.建立完善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制度

1.1在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过程中,要制定完善的、系统的管理制度,进行科学地、合理的管理,根据松原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以及当地实际的水利工程特点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1.2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部门做出相应的要求,按照相关规定对小型水利工程项目进行日常检查与维修,及时修复漏洞和更新设备,实施责任落实到人制度,使水利工程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效能。

1.3要建立完整的节水灌溉体系,尤其是农业方面的节水灌溉体系,使工程管理制度与节水灌溉系统相互适应,相互作用,促使节水灌溉与工程管理协调发展,以适应松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转型要求,促进小型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与稳步发展。

2.农田节水灌溉技术

2.1管道输水技术

相对而言,管道输水技术较为简单,也是传统节水的一种方式。它是利用管道将水引入田间,减少暴露运水下水的蒸发以及渗漏。目前常用管道有金属、塑料(软硬均有)、混凝土这几种材料。

2.2喷灌技术

这种技术指的是利用水压将水运送至目标区域,在喷头作用下让水柱变为细小的水滴,均匀洒向灌溉地段。这是一种半机械化的先进灌溉模式,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种灌溉已经逐步实现了机械化,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技术节水增产效果明显,成本也相对较低。

2.3膜下软管灌溉技术

是常压微灌溉技术的改造,属于新型灌溉技术。该技术无需任何动力,成本低,节水效果与喷灌相近,增产效果处在滴管与喷灌之间,运行费用合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2.4膜上下灌

将田间垄沟底部用地膜覆盖,让灌溉水从上面流过,利用地膜上的小孔让水慢慢渗透至土壤。这类型技术目前在我国新疆地区应用广泛,这种技术能够显著节省水资源,并对土壤起到较好的保墒增温效果。

2.5膜下滴灌技术

该技术是目前最成功的灌溉模式之一,它是将滴管技术与腹膜种植技术相结合的新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显著节省水资源,并对土壤起到较好的保墒增温效果。同传统滴灌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节水效果明显,成本低,投入产出比例较大等优点。

3.加大对小型水利工程资金和技术的投入

在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与运行中,资金与技术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有效运行,必须要加大政府资金与科学技术的投入。加强质量管理,确保高质量工程,做到专款专用,杜绝浪费。此外,科学技术的投入也是不容忽视的,结合新型的科研成果,提高节水灌溉技术,充分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小型水利工程的运行状态,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需求。

结语

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以及节水灌溉技术的提高已成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进一步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提高节水灌溉技术,节约用水,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松原地区水利工作的重点,也是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陆文聪,余安.浙江省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科技论坛,2011(11)

[2]张楠,王凤玲,樊宏孝.节水灌溉技术在冯家山水库灌区的应用与发展思路[J].陕西水利,2011(02)

第8篇:节水措施和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农业用水;管理;优化

农业历来是用水大户,目前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已经实施了节水战略,而尤以美国、以色列等国,在有效利用水资源方面,已经有了许多比较成功的经验。我国农业用水占社会总用水量的70%左右,因此提高农业用水管理水平是实现节水目标的重要措施。

1 加强农业用水管理的必要性

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发展农业节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的首要途径,同时也是建设战略现代农业的需要。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紧密结合是可持续农业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而根据水资源状况和农业需水规律所实施的用水管理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一环。具体而言,农业用水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水资源时空调节、充分利用自然降水、高效利用灌溉水、以及提高植物自身水分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为此,必须采取包括工程、农艺及管理等综合节水措施,这将对我国农业实现节约用水的目标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加强农业用水管理的几点建议

2.1 明确农业用水管理的总体思路

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建管并重”的基本思想,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为目标,明确农业用水管理的总体思路。具体而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着力加强和完善现有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管理体制;推进灌区高效农业节水管理深入发展;提升灌区水利信息现代化配置和管理水平;研究实践水利管理单位公益与市场经营服务有效结合。以此为基础,在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构建管理节水型社会、建立水价形成机制和有效管理制度等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和探索,敢于实践,走出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管理现代化之路。

2.2 完善用水管理制度

在新《水法》框架下,制定一系列农业水资源需求配套管理办法,出台相关地方管理办法和地方性法规,同时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一方面,建立健全总量控制下的取水、排污许可制度,逐步建立分级管理、职责明确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统一管理水量和水质、地表水和地下水、城乡水务、取水许可证发放、水资源费征收等。另一方面,结合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推行和村务公开制度的建设,以村和灌区为单位,采用用水户直接选举的办法,逐级选举产生用水者协会。并在水管单位的指导下,建立公开透明、公众参与的水资源民主管理机制,使群众在促进用水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3 完善农业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建设

利用价格杠杆进行调节,是现阶段调动农民自主参与灌溉管理改革、提高用水管理水平、提高农民节水意识的重要手段。因此,要针对不同形式和特点的灌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灌溉水量计量和水费改革的试点工作。一是井灌区计量方式改革。安装传统机械式水表的同时,将水费征收方式由原来的按用电量收取改为按用水量收取的方式,并实行一费制,农民缴费更直接、更明了,有效地提高灌溉交费和节水意识。二是地表水灌区计量方式改革。可以在地表水灌区研制安装灌溉泵点超声波流量计,实现超声波自动记录用水量,实现了地表水灌区防渗明渠输水模式的精准测量。

2.4 实施农业供水社会化

当前水管单位体制改革仅仅着眼于水管单位的内部管理体制方面,改革只能解决末级渠系以下水费的征收和工程的管养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存在的矛盾。根据《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在完成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性的基础上,“要努力探索多样化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逐步实行社会化和市场化”。具体实施层面,可以参照以下几种模式:①将从事农业供水的经营性水管单位改制为多元投资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吸纳社会资本,实现产权多元化,提高资产运行效率;②允许、鼓励资产规模较大、集约化程度较高、管理规范的供水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跨地区组建企业集团,形成有效竞争机制,实现规模经营;③农业供水公司作为公用事业型企业,可以采取“相关利益人治理模式”,即政府作为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表,确保农业供水公司在以供定需的前提下,农业抗旱、排涝、农村人畜饮水等关系社会稳定、公众利益方面优先考虑。

综上所述,水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生产不可缺少的要求,我国水资源的严重匮乏与严重浪费、低效率配置的矛盾必须尽快解决,否则势必影响我国社会整体发展战略。而农业用水管理必须依托整个社会改革环境,设计水权激励机制,完善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的各项制度,继续完善当前行之有效的各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为促进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第9篇:节水措施和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 成效 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394-01

水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水和谐理念,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主体的人水和谐文化伦理形态,是生态文明的重要部分和基础内容。近年来,西吉县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实现了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跨越,为西吉县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1 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

1.1 防洪工程体系逐渐完善,减灾预警能力稳步提升

目前,西吉县已建成水库59座,其中中型水库有咀头、马莲、等7座,小(一)型水库有鱼儿河等16座,小(二)型水库有北沟等36座,淤地坝88座,水保骨干坝105座,总库容达3.8亿m3,现有效库容为1.82亿m3,年蓄水能力达1.14亿m3,有效灌溉面积1.187万hm2,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03万hm2,同时还解决了5.51万人及2万头大牲畜用水问题。

全县还开展山洪灾害预警非工程措施建设,提高突发性山洪灾害应对能力。通过多年来的建设,西吉县防洪体系初步建成,水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1.2 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多年来,西吉县坚持“生态立县”的战略不动摇,采取“政府搭台,各部门合唱一台戏”的举措,全县开展了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61条,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36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约60%,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治理区基本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目标。

1.3 水环境治理力度增强,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西吉县是个以农业为主,小型加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并举的多产业区域。由于葫芦河干流有粉条、淀粉加工企业的废水和县城居民生活污水的汇入,夏寨水库受污染严重,水质全年为劣Ⅴ类,同时影响到坝下地下水水质。针对全县重点水污染源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县上出台政策关停多家高耗水、高污染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积极推进排污企业生产技术改造,大力推广淀粉废水休闲地灌溉,使废水没有进入主要河流和水库。同时,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加快建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使全县地表水水环境质量逐年好转。

1.4 节水措施得到推广,节水技术逐步提高

在农业灌溉方面,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全县范围内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至2014年全县已建成了夏寨、将台、马莲等各类水库灌区20处,扬水灌区12处,机井灌溉片13处,柴配移动小高抽灌片15处98台(套)。设计灌溉面积1.353万hm2,实际灌溉面积1.187万hm2,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03万hm2。

在工业节水方面,西吉县工业企业采取节水新工艺,推进企业循环用水系统、工业园区用水循环系统建设;提高企业水循环利用水平,鼓励工业利用再生水,建立严格的工业用水考核制度。

1.5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西吉县作为宁夏南部水资源严重紧缺区域,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四项制度”建设要求,积极落实国家和区政府的水资源管理法规和制度,推进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县水务局结合自身水管理情况制定了《工程运行管理制度》、《防汛抗旱工作制度》、《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使基层水务管理工作达到了用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格局。全县水资源管理的制度体系建设正在推进与落实,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奠定了政策支撑和法制保障。

1.6 治水文化地域特色明显,水教育与宣传初见成效

西吉县在长期的治水过程中,得到国家大力支持,按照“以重点支流为骨架,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治理思路,在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中,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和亮点工程,也探索出先进的技术与经验,彰显出当地人民的聪明才智,将新时期治水思路在西北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中得到诠释,形成了本地区的一项治水文化。

在水教育宣传上,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活动,发放节水资料与节水图标,宣传节约用水,提高了全民节水意识、水危机意识、水忧患意识、水资源节约意识、水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对优美水环境的生活追求。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城市防洪排涝设施不完善,缺乏控制性骨干工程

西吉县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部分城区防洪标准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目前,西吉县城区河段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其余河道为20年一遇。另外西吉县未进行山前排洪渠建设,城区抵御突发性山洪灾害的能力较弱。城市排水系统落后,目前仅为1年一遇。排水系统均为雨污合流,未进行雨污分流改造。

西吉县水库众多,但缺少控制性水库工程。经过多年运行,大部分水库淤积严重,部分水库功能削弱甚至消失,水库泄水建筑物清理和维护不够,下泄能力受到影响,给水库防洪带来严峻的挑战。

2.2 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依然严峻,河湖生态主体功能有待加强

西吉县辖区内的河流多为季节性山洪河道,河道比降大,具有洪水来势猛、大水过后河道水位骤减、水流短期内回归主槽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特点,且年均径流呈减少趋势,河道生态基流保证难度较大。葫芦河出现断流,河流生态功能基本丧失,致使水循环系统遭到破坏,河湖连通体系生态功能丧失,依靠河流补给的湿地面积萎缩,水质变差,整个水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

近几年随基础设施建设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人为滥采乱挖、河道设障、倾倒垃圾、侵占河道的现象非常突出,也造成河道淤积现象严重。城市多数河流存在岸坡的区域侵蚀、坍塌现象,也有部分沟道被建筑垃圾填埋,河道多处被建设用地侵占,有的已完全丧失天然河流形态特征,脏、乱、差的环境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县内河流干支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采砂现象,毁坏河床底质,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影响防洪、毁坏堤防,且破坏河床下的蓄水层,导致地表河水大量渗漏到地下,造成河水干涸,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加之西吉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措施单一、不能连续治理、技术力量薄弱、设计不规范,河湖生态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3 河流水质差,城乡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西吉县部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与城市建设速度不匹配,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部分乡镇生产生活污水没有实现达标排放。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处理设施和技术落后,淀粉加工厂废水达标排放率低。

农村水环境污染点多面广,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薄弱,制度不健全,环境监管力量薄弱,部分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得不到有效保护,畜禽粪便、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较低;村镇建设缺乏规划和环保要求,点源与面源污染、生活与工业污染交织共存,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城中村、交通要道出口、乡镇所在地等生产、生活垃圾乱堆乱倒,已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重点。

2.4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仍需进一步落实,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亟待建立

西吉县在完善水资源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相关体制建制的约束,水管理体制改革尚不彻底,水资源管理的工作深度不够,水务管理体制未能做到取、供、排水的统一管理,为确保既有的生态成果,实现生态建设的持续性,促进社会公平和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确保国家生态安全,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和生态长效的补偿机制有待加快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