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小班化教学的思考范文

农村小班化教学的思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小班化教学的思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小班化教学的思考

第1篇:农村小班化教学的思考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4—0060—01

一、农村推行小班化教学是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

随着出生人口的日趋下降和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教育必然会面临城市学生数急剧增加和农村学生减少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是选择“撤班并校”还是坚持在农村实施小班化教学?从各国教育发展的现状看来,选择后者的居多。例如从美国改革的经验看来,小班化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够缩小不同处境的学生间的成绩差距,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问题。

二、农村推行小班化教学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以确立,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形式。到上世纪末,我国基本完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在工作重点从规模向质量转移的过程中,应当看到我们在“普九”过程中存在的质量缺陷,尤其是在农村和贫困偏远地区更是这样。可以说在农村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较之城市更为迫切和困难。在此背景下,小班化教育无疑为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因为小班教育的教育观念、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课程设置、师生关系和学生发展目标等各种因素均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

其次,在农村推行小班化教育,便于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的个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小班教学的空间优势为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实践的可能性,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大大高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更富于合作和竞争精神,更有责任心,拥有比那些仅作为听众角色的大班学生更为丰富的体验。

再次,小班化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培养健康的情感。教师对每一个学生更了解,更倾向于以鼓励和表扬为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强化对学生的学力和人格的培育以及情感的陶冶。

三、农村推行小班化教学是推进新课改的迫切要求

新课程改革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新课程提倡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相比较,小班化教育与其大部分是一致的,而且新课改的很多理想目标只有在实行小班化教育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实现,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教师、教育管理者、学生乃至家长对新课改的理解和支持程度较城市低,对新课改的适应能力也较差。引进小班化教育,为农村教育对新课改的消化和适应提供了操作性模式。

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实践证明,班级规模越大,师生之间情感纽带就越弱;班内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就越大,教师对班级的管理也就越难;班级规模越大,学生交往的频率就越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就不容易进行。相反,小班额的情况是:由于人数的减少,学生受教育的时间、条件得到改善,师生交往的频率加大,交往机会增多,师生之间更加了解,感情更加密切。同时,班级规模的大小还直接影响到课堂上的座位排列。比如,50个学生的大班教学只能是秧田式座位排列,它更适合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而对于学生情感、交往乃至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则有很大局限。

四、农村推行小班化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2篇:农村小班化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西部农村 小学教育 小班化教学

一、小班化教学是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满足于以适应工业化大生产时代的粗放型劳动力,而是以培养既全面发展又具有独特个性的综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追求高品质的精致教育。传统的标准化和同步化的大班级授课制显现的诸多弊端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小班化教学适应21世纪对教育的要求,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精致教育的迫切需求,是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一些国家开展了小班化教学的研究,班级教学小型化成为这些经济发达国家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新趋势。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统计显示到2002年,欧美小学平均班额在21人左右,中学为23人左右。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委员会指出,班级规模的缩小对提高学生学习成就有重要的积极影响。[1]

我国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上海市教委在1997年以10所小学为试点,以小学一年级新生为对象进行小班化教学的可行性研究,至2000年9月,全市已有280所学校参与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2] 此后北京、青岛、南京等城市相继推行小班化教学改革实验。有媒体报道,青岛市85%以上中小学将在2015年完全实现人数不超过40人的现代化小班教学。“小班化教学”是当前我国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也是追求教育公平的重要载体,是当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二、西部农村小学实行小班化教学的可能性

1.生源量减少――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由于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我国西部农村学龄人数、班级规模和学校规模一直呈萎缩趋势。

(1)农村学龄儿童减少。据资料显示,中西部六省区0~14岁年龄段的儿童数量均普遍减少,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持续降低。例如河南省由2001年的25.94%下降到2005年的21.14%,陕西省由25%下降到19.76%。[3] 有专家预测,我国小学适龄人口规模2050年将减少到1.02亿人,相对2000年减少幅度为24%。[4]

(2)农村生源不断流向城镇。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随父母进城就读的流动儿童数量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资料显示,2005年约有2533万6~14岁流动儿童随务工父母进入城市就读。[5] 伴随着中国大规模人口迁移和农民工进城务工,流动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多势必导致农村学龄儿童的相对减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农村父母将孩子送入城镇学校上学,以追求更高质量的教育。越来越多的“教育移民”必然使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人数不断减少,目前我国农村已形成了大量人数只有28人的自然小班。[6]

2.课程改革――教育政策的契机

我国正深入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带来了发展机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明确提出要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小班化教学,说明小班化教学是我国教学改革的基本发展趋势之一。小班化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又具有独特个性的综合型人才为目的,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追求教育均等的教育原则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相统一,有利于推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和深化小学教学改革。此外,近年来国家教育政策向农村及边远地区倾斜,农村地区的师资及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为推进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3.教育人才的增多――人力资源的保障

近年我国高校不断扩招,每年大学毕业的学生人数有增无减,庞大的毕业生就业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对这些人才加以培训与引导,则完全可以用于填补小班化教学对师资的要求,同时又能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三、西部农村小学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必要性

1.小班化教学促进西部农村小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小班化”不仅仅是指缩小班级规模,其基本内涵是指通过缩小师生比,树立个性化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追求面向全体的全面发展,使个体在教学活动中接受最充分的优质教育。这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相符合,二者是相互统一的。因此,小班化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效模式,对促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有着重要意义。

2.小班化教学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方面,我国当前的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促使农村生源流向城市,造成大量闲置的农村教育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城市教育资源又难以承载过重的生源负担,导致出现教育质量下降的教育困境。这与我国《 义务教育法 》所提出的“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是相违背的。小班化教学通过变革农村课堂教学,对农村教育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使学生获得更大限度的优质教育和关注,使农村学生留得住、学得好、获得全面发展。通过小班化教学切实提高农村教学质量,迎头赶上城镇教学水平,并最终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3.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班化教学不是人数减少的“小班额教学”,而是以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个性发展为目的的优质教育。为此,农村小学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要善于在教学中全方位了解学生,掌握心理学、美学等更多知识;在与学生互动时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操控能力;实施评价时需要教师有良好的科学发展观和学生观;在教学组织中更需要有创新的能力。因此,通过小班化教学的推进,可以促进西部农村教师不断地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4.小班化教学推动农村小学的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是实现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综观我国农村小学新课程改革,由于基层的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对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理解不够深刻,教师培训低效,课程资源缺乏,课程文化缺失,导致对新课程改革的支持力度不够大,适应能力较差,效果并不乐观。小班化教学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因材施教、教育均等、主体教育等教育原则,都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内涵相吻合。因此,小班化教学作为一种可操作的教育模式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有效的实施机制,将能有力地推动西部农村小学的新课程改革。

四、西部农村小学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困难

“小班化教育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对教育有了较高要求,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考虑育人效益的背景下产生的。”[7] 广大西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水平低、地理位置偏、教育观念落后等原因,实施小班化教学存在诸多困难与问题。

1.教育经费短缺

教育的发展依赖于教育经费的充分保证。但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经费总量仍不够充裕,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另外,我国目前重城市、轻农村的城乡分治模式导致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在结构上严重失衡,城市和农村无论在教育经费的分配上,还是师资力量的配备上均存在很大差距。而小班化教学需要教育投入作保障,需要具备师资、校舍和设施等方面的客观条件,因此教育经费短缺以及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制约着农村小班化教学的发展。

2.教育理念落后,小班化有“形”无“神”

正确的观念是行动的有效指挥和保证。但是目前西部农村小学教师仍以传统的教学观念为主导,一些地方虽有“小班化教学”,但教师并未真正从理念到相适应的教学技能实现深刻转型,“穿新鞋,走老路”,仍以大班化的思维和形式实施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只具其“形”,而未能体现小班化教学的“神”,使小班化教学只是流于形式。

3.课堂教学以“教”为主,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由于教师并未完全确立尊重学生差异、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以灌输式教学为主,书本知识和技能仍然占据教学目标的第一位,忽视学生的情感与意志培养;教学方法僵化陈旧,缺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和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与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宗旨南辕北辙,难以取得成效。

4.教学评价单一,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班化教学强调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其评价观追求多元化,所以对学生的评价应全方面多层次,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过程性评价中。而目前我国农村小学传统的评价模式根深蒂固,片面地追求学生成绩和学校升学率仍然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能力的培养,不重视个性化教育,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西部农村小学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措施

1.加大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

首先,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教育在全国教育经费中的分配比例。由于小学小班化教育属于基础教育改革,所以政府应积极承担小班化教学的主要经费,发挥其在教育投入中的主渠道作用。其次,为保证小班化教育经费利用的规范化、合理化,政府应加强拨款体制的法律化。

2.树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

首先,教师必须首先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只有树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念,才能改变教学行为,形成与小班化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技能。可以从开展关于小班化教学的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活动入手,为教师提供更多教育界内部的学术交流平台和探讨机会,及时地展示实践的成果以促进教学改革;通过观摩活动的方式,使教师在充分领略小班化教学独特魅力的同时,认识到实施小班化教学是教学改革的趋势,对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现代化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次,向家长宣传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从而激发家长配合学校工作的积极性,保证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开展。

3.实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策略

(1)活动教学策略。改变以往僵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各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例如质疑验证、小组竞赛、角色互换、小组辩论、情景扮演、实际操作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以乐趣性和灵活性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主体性。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也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肯动脑、爱动手、勤发问。

(2)合作教学策略。改变传统僵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在积极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合作学习活动,采用多样的座位组合形式,在缩短学生人际交往距离的同时增加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乐趣性,使集体教育的魅力得到发挥。

4.优化教学评价,实现全面发展

小班化教学评价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更注重学生情感、意志品质、个性特征、审美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1)分项考核与评分形式。改变教师对学生科目学习“一刀切”的评价模式,分别对科目内容的几个独立项目进行考核与评分,使学生有机会在自己擅长的项目中得到高分,满足其自我肯定以及获得成功喜悦的心理需求。同时细化的教学评价使学生直接明了地认识到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对自身形成客观的评价。

(2)学生多维度自主评价考试的形式。把自交给学生,对每次考试的考核分为多个维度,例如考试态度、细心程度、知识掌握程度、收获心得等自主评价,以此反观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对待学习独立自主的自我审查和自我监督的意识与能力。

(3)“积极关注”的评价模式。打破传统的分数评价模式,及时关注学生积极、优秀的一面,满足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需求。

小班化教学是符合教学改革趋势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西部农村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小班”优势,真正实现小班化教学,对全面推进西部农村小学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程洋.小班化教学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2).

[2]邹硕.小班化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3]范先佐,郭清扬.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成效、问题及对策――基于中西部地区6省区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研究,2009(1).

[4]陈衍忠.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0.

[5]范先佐.“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4).

第3篇:农村小班化教学的思考范文

近年来,由于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口日益增多,使得大部分农村的学生也随父母进城就读;加上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绝大多数农民在意识上也理解到了“少生、优生”的重要性。这样就导致农村学校的多数班级不足30人,也就是所谓的小班。另外,就目前农村的整体情况来看,无论是农村学校的设施设备还是资源上都比较适合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提高了资源上生均占有率。农村学校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优势来实现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二、小班化教学与大额班级教学相比较,主要有下列优势

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我们教育教学行为的归宿点是“人的发展”。小班化教学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在小班化教育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情感的规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来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自尊心和成就感等不断得到满足。班级的人数减少,使得农村教师可以从繁琐的批改和辅导学生中节省出一些时间来潜心研究教法、研究学生。

2.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兴趣的培养。班级学生少,教室显得宽敞、清洁,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可以利用教室空间,在教室里设置图书角、器材箱、科技角等,营造班级文化,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班中,平均每个学生分得的师生沟通时间都会增多,这在增近师生关系上是相当有益的,互相接触的时间越长,了解得也就越透彻。在教学中不光是老师要了解学生,也是学生在了解老师,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4.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困生的提高和发展

第4篇:农村小班化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 键 词】小班化教育;学生问卷;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2-0018-03

一、调查的目的

本问卷调查主要对象是甘肃省农村和城郊基础薄弱生源较少的初中在自然减员小班化教学的一些基本情况;为今后这些学校开展小班化教学提供可借鉴的数据,提供帮助。

二、调查方式

课题组选择甘肃省城市郊区和农村初中具有代表性学校两所集中问卷调查,其他问卷分散进行,问卷来自不同地区城郊和农村初中十几所初中。

三、调查过程

依据现实情况,制定出小班化学生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小班化认识情况、学习情况、课堂活动参与情况、评价情况五大方面设计了30道题,包括26个选择题和4道解答题。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学生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被试230名,主要分别在兰州市郊区、民勤县各一所学校,还有一些分散调查问卷。

从被试的数据都属于郊区和农村薄弱学校,抽测的男生比例要高于女生,这个数据主要和学生的性别比例有关系。抽测的学生都是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离家在4~5千米,为了方便学习有一大半学生住校。小班额人数最多34人,最少人数11人。因此,这样的设计和被试取样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二)小班化认识了解情况

这一问题主要设计的是简答题,从问卷上看出他们对小班化教学还不太了解,只是简单停留在:1.人数较少,老师比较容易管理;2.小班额气氛不好,大班额人数太多;3.小班额老师更好辅导学生,人数少不能很好探讨问题;4.人数多不利于老师管理。这样一些简单的问题,大部分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小班化得优点,学生没有从中自己学习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小班化的优点,只是站在老师的角度思考问题,还有想法:是不是学生人数少了,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怀疑。

(三)学习情况

在此次调查问卷中小班化学习情况主要设计的类容:学习方式、学习兴趣、师生交流、学习态度、问题处理等方面。

学习方式:并没有特别的改进,还基本停留在教师教学生跟着学的模式,也就是传统模式,一些新的学习模式没有能应用到实际学习中。

学习兴趣:兴趣是要慢慢培养的,而被测得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教师指导的层面,在教师的督促下学习,自己没有兴趣。这也是目前农村学校比较欠缺的,相比较城市还要差一点。

师生交流:从被试题目的数据可以看出师生交流一般,很少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占到了差不多一大半。其次是对学生的关注度不高,这也是影响师生交流的很重要原因。其次对学习主体认识上还存在问题,没有能够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重要性。

学习态度、问题处理:学习态度良好,但对问题的处理解决是被动的,被动接受知识,还在执行教师灌输或者填鸭式获取知识的形式,这样接受的知识僵硬,不能灵活应用。

(四)课堂、活动参与情况

在小班化学习和活动参与中,我们设计了相关调查项目,学生普遍喜欢在学习中采取小组合作,人数少这样保证参加人员能最大限度得到教师指导,频率较高,每节课基本都会有小组合作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回答的概率也就比较高,教师和学生容易达成默契感,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现自我,发表独立的见解,个性得到张扬。

(五)评价

评价是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设计了三个测试题和一道简答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被试结果90%以上可以得到教师的评价;评价方式答案是多样的,这和个体的差异有联系。上课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调查结果有很大比例学生选择怕说错。“解答题老师的评价合理吗?”回答100%都是合理的回答。“经常得到老师的评价吗?”回答差不多也都是得到老师的评价。从这些回答中可以看出老师评价的简单化,评价的单一化,不能个体化,不能综合化。教师的评价有,不科学、学生惧怕回答错误、害怕当面出丑,长此以往,学生会变得越来越不愿意和老师交流,即使懂了或者能回答上问题,也都不愿意回答,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越拉多大。

(六)在校学生情绪状况

小班额情况之下,学生在文体活动中参与度较高,基本可以达到85%以上,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沟通交流的次数、时间、频率较高。以一班30个人为例:一堂课教师提出平均8个问题,那么大概就有20~25人参与,学生分组讨论得以实现,教师有时间分别给学生以指导。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建立了良好融洽的关系。

五、调查结果与建议

(一)结论

1. 从调查的班级和学生数据上具有代表性,具体数据见前面的表格。调查结果显示甘肃省农村地区,最近几年来农村生源逐年在不断下降,师生比相对提高,小班化教学成了今后教学发展的普遍模式,也是今后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

2. 被抽测的学生在校的精神面貌状况良好,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在多次的活动中参与度高,培养了良好的兴趣爱好,充分展现了自我,张扬了个性,喜欢和同学交流,在班级中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工作。在课堂中与老师配合不好,没有良好的信任度,形不成独到的思想见解,大部分还是等待接受老师说出结论。在学习中自我展示很少,课堂中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接受知识被动,知识面比较狭窄;虽然也有一定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讨论也只是形式而已,不彻底,合作精神体现不够。

3. 资源利用的优势,首先是师生比的扩大,教师有更多时间辅导学生,学生也要积极配合,自觉主动与老师联系,解决问题;其次是其他各种资源的使用率增加,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学习中、实践中锻炼自己,尽情展现自我。

4. 被测的数显示,有许多学生还没有适应小班化学习的情况,这些主要反映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还有就是观念没有转变。这些主要与老师、家长、社会有很大联系。

(二)措施建议

1. 保留好学习方法,改进学习模式适应小班化模式。

第5篇:农村小班化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 小班化 物理演示实验 优势

以前由于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学生人数多,因此造成实验课是农村学校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实验不能正常进行,分组实验只好做成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最终变成教师的口头讲解实验。许多演示实验做的可见范围有限,收不到良好效果,演示实验几乎流于教学形式。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仅记住一些实验现象,失去学习物理的乐趣,违背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

随着农村学生人数减少,很多学校开始尝试小班化教学模式,小班化教学模式不仅是形式上的改革,而且是理念上的更新,核心问题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很大分量,从记忆角度看,结合演示实验讲解的物理规律远比用单纯语言讲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深刻得多。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曾经说:“对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往往是千百万语说不清,一看实验便分明。”如何让物理实验适应小班化教学,我结合平时教学和自身实际情况对演示实验做了一些尝试。

一、“小班化”演示实验可以近在眼前

由于演示实验只需要一套实验器材,因此绝大多数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还是很重视演示实验的。但演示实验有两个困难:其一是教师做学生看,一点兴趣都无;其二便是可见性差,常常只有靠近的几个学生能看到,离远些的学生想看也看不到、看不清。“小班化”能很好地克服这些困难,班级人数少了,位置宽松,在需要仔细看的演示实验中,我让学生离开座位围到讲台四周,近距离看演示实验。

二、“小班化”演示实验可以轻松愉快

“小班化”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学习物理。如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我把敲击发声后的音叉碰触水面,利用水面的波动显示音叉振动。由于学生都围在水槽边,不仅能清楚地看见水面的波动,而且有一些水珠溅到学生脸庞上,顿时引起一阵惊呼声、欢笑声……这样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难道不是我们追求的吗?

三、“小班化”演示实验可以形象生动

“小班化”演示实验可以让物理知识变得更形象、更生动。我尝试对演示实验做些小小改变,让物理实验更适应小班化教学。如在做液化放热实验中,对两份等量的冷水分别加100℃的开水和100℃的水蒸气,后者多了水蒸气液化放热所以水温更高。以前都是用温度计测量,前者一般为三十几摄氏度,后者可达六七十摄氏度,用真实温度数据说明问题。但演示实验的数据未免枯燥,并且有说教的感觉。现在班级人数少了,我对这个实验做了小小的改变。测量完温度后,我索性拎起两只容器,走到学生面前,让每位学生用左右手触摸容器,感觉差异很大,学生睁大双眼,面露惊奇的神情。那样生动的表情、深刻的体验又怎么会是温度数据可以做到的呢?

四、“小班化”演示实验可以趣味横生

“小班化”演示实验可以增强学习趣味性。演示实验往往是教师做、学生看,学生没有参与,容易失去兴趣,一些实验不妨改成对比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学习浮力产生的原因时,我截取了2个塑料瓶的上部分,一个有瓶盖旋着,另一个没有瓶盖旋着,再让两位学生拿着这两个容器同时做“浮不起的乒乓球”小实验。小小的乒乓球放在倒置的塑料瓶口处,给容器内加水,只见前者的乒乓球迅速浮起,后者的乒乓球稳稳沉在下面,下面的学生哗然一片,“怎么可能呢?乒乓球怎么会沉在水下?不是有浮力吗?”等疑问声一片。两位做实验的学生也是面面相觑,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有学生怀疑乒乓球有问题,经过检查后当然无功而返。最后细心的同学发现瓶盖的秘密,经过我的解释才恍然大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如此正常与反常现象的对比,焉能不引起学生兴趣?

五、“小班化”演示实验可以活力无限

第6篇:农村小班化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自然小班化;尝试;师生关系;探索

一、小班化教学的自然形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学生不断涌入城区,给农村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形成了自然小班现象。现在小学生的家长较从前,文化程度都提高很多,包括农村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及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也自然成了众多家长为孩子择校的重要指标。城市小学的硬件设施是农村小学无法比拟的,在家长的心目中城市学校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有能力的家长都匆忙让孩子转到城区去读书了,如何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呢?优异的教学质量是硬性指标。

二、小班化教学的尝试与探索

(一)组织形式的变更

我现在在农村小学从事英语教育,我们学校每个班都是30个人左右,我现任三年级和五年级的英语老师。在三年级我就做了尝试,首先我打破了传统的“秧田式”的组织形式,我们三年级这个班有三十个人,我按照男女生比例把它分成了五小组,每组6人,以半圆形为组织形式。半圆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是以教室的讲台为中心,将学生课桌椅排成半圆形状,与马蹄式、双翼式相似。它的优点是:留出的空间大,教师可以站在中间让每个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增加师生互动和学生交往的密度和频度,增强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交际。也可以开展一些活动量较大的教学活动(如表演等)。另外,我将他们分成了5个小组,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负责本组的大小事宜。组长不但要管好本组的纪律,还要起到带头的作用,激励组员积极大胆地举手发言。

(二)五彩的教学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过:“在儿童教育中要做到‘五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双手、嘴、头脑、时间、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嘴巴说出他们想要说的东西,而不要禁锢他们的思想。要让他们不畏惧说,乐于接受纠正,并积极继续尝试。要让学生在五彩的教学中体验乐趣与成就。因此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在“聊天”中培养听、说能力

2.让读、写能力的训练亮出色彩

3.表演的创新化

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日益呈现

英语学习是一个艰辛努力的过程,因此更需要以积极的心理情感氛围去支撑,而学生良好的情感氛围大都源于英语教师的调动以及学习过程的追求。实践证明,班级规模越大,师生之间情感纽带就越弱;教师对班级的管理也就越难;学生交往的频率就越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就不容易进行。相反小班额的情况是:由于人数的减少,学生受教育的时间、条件得到改善,师生交往的频率加大,交往机会增多,师生之间更加了解,感情更加密切。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英语课堂活动的机会,进行双边活动,活跃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即使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也会在融洽的氛围之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其次,可以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团体合作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激发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两者相结合,可以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间的双向交往”模式,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既便于学生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又能缩短师生间、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增加师生互动和学生交往的密度和频度,增强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交际。

参考文献:

第7篇:农村小班化教学的思考范文

一、农村初中小班化数学作业布置的新优势

在农村初中小班化数学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比传统课堂更直接便捷,课堂中利用作业情况实施讨论交流的机会更多,这为新授课环境下合理设计学生作业提供了优势:首先,作业布置更具针对性。由于小班化便捷的施教环境,师生之间互动增强,教师能灵活把握小范围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实况,更清晰地认识掌握他们的身心特征和思想状况,随时根据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问题设置作业,做好因材施教。其次,作业布置更便于交流反馈和互动点拨。小班化数学课堂使得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机会增多了,为学生提供了主动求教的新氛围,他们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更乐于向教师表达;同时,教师积极捕捉学生作业操练等有关信息,将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意愿,从而带领他们适时做好作业的互动微调、反馈小结,并在有效点拨中引导他们做好补缺补漏工作,促进数学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二、农村初中小班化数学作业布置的原则

1.注重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是小班化作业布置的首要原则。为获得有效的训练效果,首先要求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布置数学作业。农村初中小班化数学新的教学环境势必要求教师更注重学生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只有教师充分明确了课后作业所应达到的训练目标要求,并借助布置适当的作业,引导学生通过适量操练获取良好的作业效果,才能更好地检测课堂教学情况、反馈学生学习状况,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质。

2.重视典型性原则

典型性是小班化作业布置的重要原则。在小班化数学课堂环境中,教师布置作业切记不可冗繁杂多,务必具有典型性,必须科学创设、精心选择作业内容,注重典型例题的灵活性、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情况的指导;还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初中学生的学情,布置适量的典型作业以减轻学生负担,利用内容贴切、难度适中的训练提高他们完成作业的质量,提高其学习能力。

3.关注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是小班化作业布置的基本要求。在小班化数学课堂中,学生人数相对较少,为教师全面认识学生、细致把握每个学生学习情况提供了可能。所以,教师布置学生作业,必须深入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分层、分步设计学生作业,在具有梯度性的作业布置中带领后进生与优秀生、中等生一起训练、进步、发展,让他们都能在适合自己学习程度的作业训练中验证课堂学习成果,从而实现小班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均衡。

三、农村初中小班化数学作业布置的设计

1.自主作业设计

(1)自主选择作业数量。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是富有差异性的。在初中小班化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要完成的作业量,是比较可行的。例如,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解4-5道题就掌握了方法,而有的学生解10道以上才能掌握方法。其中效率更高的学生就可以将精力投入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上,提高作业效率。

(2)自主选择作业难度。不同学生的思维模式、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不尽相同。在小班化数学中,数学教师应当因材施教,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内容,尤其要注意不能单纯而简单地规定哪部分学生做哪些题,这样只会伤害后进生的学习信心,反而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积极性。反之,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难度,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解出了难题,能够增强学习他们的自信心。在此,教师应当理解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变化的,不应当人为地划分界限,应结合对象、教材、时间设计作业,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从成功中获得快乐。所以,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让学生选择,也可以根据相同的作业内容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提高的机会。如,在平时练习中,所使用的《初中数学学习评价手册》上的“探索与思考”题,与前面的基础题目相比难度明显增加,笔者将其当作选做题布置给学生,只要有学生认真完成了,不论对错,都会给予积极表扬。

(3)自主选择作业完成方式。以往,教师对作业的要求停留在学生片面独立思考上,而合作意识的培养却没有被摆上台面。在小班化数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完成方式,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也可以考虑寻求父母、长辈和朋友的帮助。例如,笔者激励学生写一些数学小感想、数学周记,并在同学之间交流和共享,就是一个有益的做法。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其带着兴趣、激情投入到作业中,进而获得思维的拓展。还有,针对课本上的课题学习内容,笔者通常会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方式。如有的学生开展了“丢弃了多少塑料袋”小调查,积极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或让父母帮忙,或与同学朋友合作进行调查,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探究性作业设计

在初中数学小班化数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探索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他们通过思考和探索,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教师在作业中融入探究理念,让学生找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行表达、交流、调查、分析、合作等探究性活动,都有利于促进作业目标的顺利实现。所以,在探究性作业设计活动中,教师应注重作业内容的启发性,形式的丰富性,过程的灵活性,以及结果的实用性。特别应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个性,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作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思维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获得学习的兴趣和激情,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做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生学习完全平方与平方差的几何证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部分提示,然后指引他们自主设计探究情况,并想办法推导出公式。

3.阅读作业设计

许多学生不知道阅读数学书籍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要掌握了数学公式和定理,再配合习题进行训练就能够学好数学了,这是错误的认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出现返生的现象,而课后适当的阅读作业恰好是解决这一状况的重要方法。

在小班化数学课堂中,教师针对阅读作业设计,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阅读技巧,不仅能为学生学习数学打好基础,而且能为下一步知识学习提供动力。例如,教师推荐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开展《数学与文史》、《趣味数学300题》、《有趣的数学》等课外书籍的阅读学习,并对学生设置了阅读作业要求,让他们从以下方面加强锻炼:(1)阅读文章的逻辑能力和中心思想的领会能力;(2)抓住重点的能力;(3)理解文章基本思想的能力;(4)查找线索的能力;(5)养成接受知识的独立见解和批判能力;(6)遇到阅读障碍时,有信心和毅力克服的能力。在此,教师结合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布置阅读作业,让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通过阅读深化对数学例题的理解,增强解题能力,巩固数学学习效果。

4.应用作业设计

“做中学”的理论一直强调应用性作业练习,通过应用性作业训练能够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并因此获得拓展,是巩固知识、发散思维、拓宽视野、开发潜力的重要途径。因为学习数学并不是为了学数学而学,而是为了用数学而学。从这一点出发,应首先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们既要对教材中的应用因素展开进一步挖掘,又要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学习素材。例如,测量一栋建筑物的高度,这里运用到了比例线段知识;企业投资收益最大化,这里运用到了函数的最大值知识等;对学校12岁年龄段女生的平均身高进行统计,对年级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进行统计等,这里就要用到统计学知识。由此,在合适的时机,教师让学生训练这一类作业,处理与自己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产生问题情境,不仅能促使他们产生求知欲,扩大知识范围,还能让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至于脱离生活、脱离社会,增强实践能力,改变对数学学习枯燥无味的看法。

第8篇:农村小班化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小班化;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32-2

随着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规模小、人数少、设施全、质量高、组织简单的小班化教学模式正慢慢地渗透到每个学校,而如何有效实施小班化教学就成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头戏,体育小班化分层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突破口。

我校在2009年实行小班化教学,是六合区第一家实行小班化教学的农村中学,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作为一名普通的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谈不上什么高深的经验和理论体系,只能对自己所教的体育这名学科谈点小班化教学的感受。

一、体育小班化分层教学模式探究

1.体育小班化分层教学编组。

体育小班化分层教学编组不能跟文化科雷同,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往往都是体育教学中的学困生,而文化科成绩较差的同学则成为了体育课堂上的优等生,致使我们体育教师为体育小班化教学编组伤透脑筋,如何协同文化科教师的编组策略而又使体育课堂更好地进行分层教学呢?笔者按下述分类,在体育课教学时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A类学生:选择文化科成绩比较优秀的班级里干部与体育成绩也相当优秀的学生为A类学生;也选文化科成绩一般的而体育成绩相当优秀的学生为A类学生;在没有人选时我们还考虑选文化科学困生,而体育成绩相当优秀、组织能力比较好的为A类学生。

B类学生:选择文化科成绩相当优秀的、体育成绩一般的为B类学生;选择文化科成绩一般的、体育成绩一般的为B类学生;选择文化科成绩比较差的,体育成绩一般的为B类学生;选择文化科成绩相当好的、体育成绩相当差的为B类学生。

C类学生:选择文化科成绩相当优秀的、体育成绩相当差的为C类学生;选择文化科成绩一般的、体育成绩相当差的为C类学生;选择文化科成绩相当差的、体育成绩也相当差的为C类学生。

切忌:学生的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生的进步我们将改变学生的编组。

2.体育小班化分层教学目标的设定。

目标设定方面我们把本学期的目标定为总目标与分层目标,同样的我们也把每个课时的目标分为总目标与分层目标。总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而言,而分层目标是针对A类,B类,C类而设定。我们把A类设定为熟练掌握技术技能,并能很好地运用,更好地去追求探索新领域,还能指导和帮助C类学生,起着带头组织作用;我们把B类设定为基本掌握目标所要求达成的技术技能并也能自如地运用;我们把C类学生设定为在教师与A类学生的帮助下能够简单地达成部分目标,并能简单地运用。

以本学期总体目标为例。A类学生:培养A类学生对各种体育活动爱学、好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卫生习惯,提高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发展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成长,使跳、跑、投等各种技能技术得到锻炼与加强,使A类学生学习和进一步掌握体育与保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发展体育与保健的综合能力打好基础,并能在课外中寻找问题解决的能力,使A类学生具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并且遵守纪律、团结互助、活泼勇敢、积极向上等优良品质。B类学生:培养B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进一步在教学中对各种体育活动爱学、好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卫生习惯,提高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发展身体素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使跳、跑、投等各种技能技术得到锻炼与加强,使B类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有关体育、卫生与保健的常识,学习和进一步掌握体育与保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发展体育与保健的综合能力打好基础,使B类学生能够养成遵守纪律、团结互助、活泼勇敢、积极向上等优良品质。C类学生:培养C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能在同学与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对各种体育活动爱学、好学,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卫生习惯,提高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发展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成长,使跳、跑、投等各种技能技术得到锻炼与加强,使C类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有关体育、卫生与保健的常识,学习和进一步掌握体育与保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发展体育与保健的综合能力打好基础,使C类学生在A类学生的帮助下在教师的督促下能够养成遵守纪律、团结互助、活泼勇敢、积极向上等优良品质。

3.体育小班化分层教学课堂上的分层。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两层分化的严重局面,于是新课程提出:为了每一个孩子健康的成长,课堂教学又出现教师抓两头、中间轻的现象。而如今小班化分层教学正概括性地照顾到每一位孩子的成长,让好的同学更好,让一般的同学向优生靠拢,把较差的同学转化为中等生,解决了多年来一直停滞不前的后进生。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把A类学生教会,让A类学生成为所有学生当中的模范,成为佼佼者。让所有的学生服从于A类学生的组织,才能更好地让每一位学生更容易地学到知识;在课堂上我们还要积极调动B类学生的情绪,用激励的语言、巧妙的提问激发B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自然地在教师的提示下积极探索,勇于尝试的达成目标;在课堂上我们要让A类学生带动C类学生学习,教会C类学生所不会的东西以至完成简单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强化目标意识,做到课前让学生明确各层次的学习目标,课后检验是否达标。另一方面要把握课堂提问策略,让各类学生有输出信息的均等机会。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点、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生的优势,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在巩固练习时,检查差生的理解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在课堂设计上,要根据目标教学模式的要求,有机地与分层教学联系起来。

4.A类学生的培养。

A类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在工作学习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常深得老师器重,但是一旦遇到挫折,他们极易产生感情的波动,痛苦、忧郁。而在体育小班化分层教学中,A类学生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A类学生好就直接带动课堂组织上,学生的学习成倍地增长,也使学生得以服从于教师更好的教学,是教师的得力助手。而对体育小班化分层教学中的A类学生的培养本人是从以下几点做起的:

(1)威信的建立。

A类学生想成为班级里的佼佼者,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还得从威信入手。首先在课前我们为A类学生对本课的教学目标给予指导,让他们熟练地掌握目标,并对本课环节的重点部位给予讲明,以及学生都应达到的重点给予明确,并提出A类学生该做些什么?其次,在课堂上我们以A类学生为首,让A类学生做肯定性发言(其他学生不明白时)并给予明确的表扬与激励,在教学中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A类学生对其他两类学生的跟踪指导,使A类学生在班级里确立自己的威信。再次,课后及时地给予A类学生反馈,总结在本课教学中你的优秀之处与不足之处,并对不足部分给予明确的指示与目标。

(2)自信心的培养。

A类学生的自信代表了其他学生的发展,只有A类学生有把握地组织与教好每一位同学,才能促进目标的达成。首先我们要发展A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摸索、探究未知世界,建立自信心。再次,我们要多给学生一个机会、一点耐心,无论平时还是在课堂上,让他们明确自己在同学与教师间的地位。再者,我们还要给A类学生多一份关心与交流,让他们明确教师在时刻地关注着他。

(3)能力的培养。

A类学生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是每个学生信任与学习的对象,更多学生的知识陆陆续续地来源于A类学生,所有说A类学生必须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究的能力,分析与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推理与归纳的能力等。只有拥有了众多能力才能长久立于课堂上不败,对课堂起着促进作用。对此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对A类学生设定长久的计划与目标,让他们在课堂上,在同学们眼中,在教师的鼓励与指导下成长。

5.体育小班化分层教学评价机制的设立。

《体育新课程标准》一再强调从多层次、多纬度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从内容上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认知水平进行评价,还要对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进行评价。从形式上我们要对学生进行个人的评价、集体的评价而且还要加强教师的评价。从方法上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定量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全程评价。而体育小班化分层教学评价不仅要继承“体育新课标”里所提到的评价机制还要实施分层评价:对A类学生我们采用高标准、严要求、肯定性评价为主的评价策略,在评价过程中起着确立地位,树立自信心的作用;对B类学生我们以揭示其不足,指明其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作用;对C类学生则多采用表扬式,鼓励式,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树立自信,看到进步,尝试成功的喜悦。

各层次学生类别不同,其情感发生也不同,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采用相应的评价机制,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一员更要多方面地关心每一位同学,让自己熟知每一位同学的成长特点,做到备课备学生,备到学生的每一处,评价评学生,评到学生的每一点发展。

二、体育小班化分层教学实施结果

在实施体育小班化分层教学之后,学生对技术、技能的掌握情况从低级向高级转化的趋势在上升,熟练掌握的现象成上升趋势。C类学生明显减少,B类学生慢慢转化为A类学生。这些足以证明体育小班化分层教学将成为21世纪的新型教学模式,而且应该也必须得以普及与推广。我们体育教师也应该进一步地为求高质量、高素质的学生而服务,开拓视野,勇于尝试与创新!

[参考文献]

第9篇:农村小班化教学的思考范文

随着教育办学条件的不断优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中学适龄学生数量大幅减少,实行小班化教学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小班化教学实施以来,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利用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下面谈一谈笔者对于目前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准确定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基础目标和能力目标并重

小班化教学,由于学生数量一般在三十人左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他们的基础与学习能力有差异,这要求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有所侧重,基础目标和能力目标并举。根据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各不相同,需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争取每天都要有进步。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即基础目标和能力目标并重,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并重,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重。基础目标、显性目标、短期目标都可以与每章每节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分层教学,区别对待。具体在备课中应考虑本节课的基础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不仅要求夯实基础,同时对能力欠缺的学生降低要求,让其感受到自己点滴的进步。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应该引导其在抓实基础的同时,提高综合能力,在数学学科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合理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化单一的教师讲授为综合性的学习活动

小班化教学让教师不再执著于一直固守的讲台,而能够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的特点,走近每一个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可以更多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

课堂教学合理变革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带来的乐趣;教师要将传统的课堂讲授变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交流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这样设计:传统的课堂,学生人数众多,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点的罗列,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体验与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变传统的例题讲解模式,将例题、课后思考题处理为学习交流活动,充分使学生自主、独立、交流学习,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享受彼此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探究活动,寻找学生活动的载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走上讲台,演示数学实验,归纳总结自己的重大发现。

三、灵活采用教学方法:选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手段

常用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有:小组合作讨论、数学实验探究、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局限性,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扬长避短,优化组合。合理选择教学方法首先要明确课标要求,即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师生实际等进行选择;其次要多了解和熟悉有关的教学方法,交叉或结合进行。比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时,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四个小组,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确定好调查的主题,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数据调查、整理、分析的活动中,感受数据的形成过程,学会分析、比较数据,然后组织全班所有学生进行交流,这样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得小班化教学效果更为有效。有时虽然小班教学讨论的时候没有大班那样“热火朝天”,但讨论结果证实讨论更为有效,教师可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一个学生建议。

四、作业设计与评价:通过有效作业设计与点评,提高课堂训练的有效性

必要的课堂作业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步骤,有针对性地采取查漏补缺。在检验课堂学习效果时,教师首先必须根据课堂教学重难点,设计好当堂练习,题型设计多样,难易度适中且有一定的梯度,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于小班化教学学生人数少的特点,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可以更多一些“深耕细作”,可以采用传统批改和面批相结合的批改方式,在面批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采取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有利于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