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行业作风整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突出机构改革
1、抓机构组建。按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积极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稽查执法和检验检测机构,推进监管工作重心下移,力量配置下移,强化基层执法力量,落实基层监管责任,着力构建食品药品安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
2、抓人员到位。按照中发〔2013〕9号和国发〔2013〕18号文件要求,整合食品监管职责,将食品安全监管、检验检测人员、编制配置等划转到同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充实基层行政监督、技术监督力量,不断提升监管工作的统一性、权威性。
3、抓监管保障。按照“权责对等、人财匹配”的原则,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改善监管执法装备,保障办公经费、办公场所、执法装备、检验设备等基本工作的需要。建立健全风险监测、检验检测和产品追溯等技术监督支撑体系。
二、强化日常监管
4、创新监管手段。综合运用行政许可、审评认证、日常巡查、监督检查、稽查打假、执法办案、监测抽验、召回退市、风险排查等多种监管手段,提升风险隐患与风险防控能力,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把好生产源头关、原料关、进货关,通过风险防控、全程跟踪,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实施有别管控,风险防控分析、分级分类监管,加大对销量大、隐患多、风险高等高危领域的巡查监控力度。
5、突出监管重点。一是抓好学校、工地食堂和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治,继续深入开展小餐饮业专项整治,加强校园及周边、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小作坊等聚集区的监管,严密排查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等制假售假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加快推进新修订药品GMP、GSP实施。加强对中药材、中药饮片生产经营,基本药物、特药、疫苗生产经营全过程监督检查。三是推进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加强高风险医疗器械产品监督检查。四是规范保健食品、化妆品备案工作,强化保化生产经营环节日常监督检查及风险监测工作,继续开展打击保健食品、化妆品违法生产、违法经营、违法宣传、违法添加专项整治行动,消除安全隐患。
6、强化稽查打假。针对当前食品药品制假售假日趋网络化、隐蔽化的趋势,加强稽查执法和稽查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充实基层稽查执法力量,提升全市食品药品稽查打假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稽查打假奖惩机制、问责机制、行刑两法衔接机制,切实加强日常稽查,深入开展重点稽查,组织实施专项稽查,加大案件查办和大案要案挂牌督办力度,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
三、开展专项整治
7、开展小餐饮业整治行动。按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要求,重点加强对学校周边、城中村、车站、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整治,重点对无证经营、无证上岗、门前灶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依法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不断提高小餐饮业持证率。进一步加强整治力量,加大整治力度,强化督查督办,实行重点突破,确保验收达标。
8、开展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虚假注册申报、违规生产、非法经营、夸大宣传、使用无证产品等五种行为。加大违法宣传销售,违规贮存运输,违规广告等领域的整治力度,强化对高风险医疗器械专项监督检查。
9、开展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专项整治行动。着力整治制假售假,非法加工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监督力度,重点检查中药材来源、中药饮片生产加工等问题,建立完整的生产、检验、销售记录,实现产品质量追溯机制。严厉查处违规购进、非法生产销售,出租(借)证照,虚开票据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四、加强技术监督
10、加强检验检测。根据监管任务要求,合理确定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快检、抽验计划,保障抽验覆盖面。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药物滥用监测,指导监督医疗机构及时收集、评价、报送工作。
11、强化风险监测。整合全市食品药品监测资源,健全全市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落实食品药品风险预警和风险监测任务。加强监测数据分析判断,提高发现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的能力。强化全市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的风险评估,充分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作用,落实快捷、畅通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预警制度,加强风险预警基础建设,努力提高预警能力,科学开展风险监测和预警。
12、完善应急处置。加强对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适时开展应急演练。广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能力。处理好投诉举报,完善群众来访接待制度,及时回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五、推进重点建设
13、推进基层监管机构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总局、省市局总体部署,结合全市机构改革进程情况,建立基层监管业务工作规范,统一机构名称,统一执法证件,统一业务标准,统一设备配置,统一着装要求,统一执法文书,统一规范管理,统一形象识别,提升监管效率和整体形象。
14、推进12331申诉举报系统建设。推进县级12331平台建设,建立县、所分流转办机制,发挥受咨询投诉、收集案件线索、接受群众监督等服务功能,扩大12331的知名度,提升技术服务支撑的能力和水平。
15、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示范乡镇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民生100工程”要求,建设食品药品安全示范乡镇6个,实现农村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秩序进一步好转、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放心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创造放心安全的农村食品药品安全消费环境,形成运转有序、效果明显的农村食品药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六、建立共治体系
16、推进行业自律。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完善民事赔偿制度,出台惩罚性赔偿措施,大幅度提高违法失信成本。运用实施“黑名单”制度,公开披露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联合有关部门对情节严重失信者实行清退和行业禁入,提高食品药品行业自律意识。深化示范创建工作,发挥典型引路和标杆的带动作用,支持和引导行业协会发展,发挥行业教育、管理、监督的作用。
17、推进部门联治。按照全市食品监管体制改革的总体安排部署,切实理清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责,实现无缝对接,不留死角和盲区。机构改革到位前,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好各自职责,确保各项工作不松、不断、不乱。机构改革到位后,要充分发挥食安委办牵头抓总的作用,强化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督查考核等职责,建立完善联席会议、信息抄报、联合执法、行刑衔接等协调机制,促进部门间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形成整体合力。
18、推进群防群治。完善社会公众有序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度,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建立快查快处机制,落实有奖举报制度。在农村行政村和城镇社区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员机制,把监管触角延伸到乡村社区。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法制宣传力度,鼓励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加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开展多种形式的公众互动活动,提高全民食品药品安全意识。
七、加强宣传引导
19、加强科普宣传。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市场、进企业活动,继续推进“食品安全宣传周”、“药品安全宣传月”等活动,普及安全常识,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消费信心,汇聚维护食品药品安全大环境的正能量。
20、加强法制宣传。以食品药品法律法规纳入全省“六五”普法为契机,重点抓好新修订《食品安全法》、《刑法修正案(八)》、“两高”办理食品安全刑事案件《解释》、最高法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若干规定》、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规宣传贯彻工作,引导诚信守法。
21、加强舆论引导。建立健全舆情监测、研判和引导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升突发事件响应和处置能力。按照“有利于维护群众利益、有利于妥善处置事件、有利于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原则,及时权威信息,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八、完善保障机制
22、不断推进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作为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的立足之本,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做到亮证执法、程序合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进一步完善重大案件报告和集体讨论、案件合议和处罚内审制度,健全完善行政复议相关工作制度。通过制定标准、健全制度、完善程序,对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进行有效规范。完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对行政执法、行政审批、行政处罚、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等关键岗位的监督制约,对违反法定程序不作为和乱作为行为,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3、着力提升队伍素质。按照机构改革要求,推进监管队伍的迅速融合,做到监管职能的有序衔接和平稳过渡,结合监管实际和队伍现状,以基层监管队伍为重点,加大培训力度,着力提升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全面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严明监管纪律,落实好各项工作规范,提高监管效率。建立并落实好执法岗位工作责任制、失职(错误)追究制,公开举报电话、畅通内外监督。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和用人机制,营造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
关键词: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01
医疗行业是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行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随着国家卫计委《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的,一场卫生系统的行业作风建设革命再一次掀起。卫生系统作为国家民生工程的重要部分,行业作风一直备受社会关注。部分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红包”、开单提成,开大处方、滥检查、乱涨价、乱收费等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卫生系统作风建设,塑造良好的服务形象,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强化纪律观念。一是严守政治纪律。加强全系统政治纪律教育,督促党员干部严守党纪党规,恪守政治信仰,坚定政治立场。二是明确工作重点。深入开展纠风工作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树立卫生行业的良好形象。统筹抓好反腐倡廉长期性工作和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综合运用发展、改革、管理的办法,全面加强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三是严格监督检查。加强对密切联系群众有关规定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执行国家“九不准”的监督检查,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发生。
2.转变工作作风。夯实全系统员工思想道德基础,加大岗位廉政教育力度,分层分类施教,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继续抓好《廉政准则》等制度的落实。积极改进干部工作作风,严格执行《关于改进干部工作作风的“九个不准”及行政问责制度》,从严整治党员干部吃请受礼、索拿卡要、敷衍塞责、违规检查、打牌赌博等五大突出问题。要把监督行业作风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强化日常监督,对违反规定的要责令整改,对情节严重的要严肃处理并予以通报。
3.改进医德医风。以 “三好一满意”等活动为契机,在丰富活动内涵、突出整改提高、构建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并进一步扩大活动覆盖面,提升服务标准和质量水平。一是不断优化门急诊环境和服务流程,积极推行预约诊疗、便民门诊,深入开展志愿者服务,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切实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二是推行整顿规范药品、医疗器械市场流通秩序专项治理活动进一步深入,进一步规范医疗设备购置管理,各医疗卫生单位严格执行药事管理委员会票决制、药事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制。三是推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大力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最高费用控制,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严格医疗技术准入监管,确保医疗质量安全。四是深化院务公开,切实做好医疗服务项目及价格、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等信息的公开,严格实行医药费用查询制和费用清单制,提高收费的透明度。五是健全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出院患者回访制度,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全面提高群众满意度。六是严厉打击在分配制度方面将医生收入与开单、开药挂钩的现象,推行按工作量、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核算收入的分配机制。七是严厉打击卫生系统私收费、乱收费、搭车收费等行为,系统内部推行物价检查,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害。
4.监督关键环节。一是加大纪律法制的警示教育力度。深入开展《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等宣传教育活动,运用本地本系统典型案例,加强警示教育。二是加强处方权监管和统方管理。严格落实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不当处方院内公示和点评制度,推行非常规用药销售量在前5位的“三淘汰”制度。三是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既对医疗卫生机构违法违纪人员严肃处理,又认真落实医药购销廉洁协议制度和不良记录制度,坚决打击行贿者。
5.严惩违纪行为。对卫生系统违纪违法案件,不论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务高低,不论是否是业务骨干,发现一起,查办一起,绝不手软。突出查处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案件和医疗服务中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
6.加强纪检队伍建设。纪委在行业作风建设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纪检干部要做加强自身建设的表率,带头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带头践行光荣使命,带头遵守各项纪律。纪检监察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加强能力建设,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有效防治腐败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作风建设,恪尽职守,严于律已,维护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
7.落实责任机制。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关键是要落实行业作风建设的责任主体,重点是要进一步健全党政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建立健全各单位、各部门各负其责的责任机制,建立健全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一是抓责任内容的扩展。将行业作风建设要求与医院日常工作要求紧密结合,将行业作风建设工作纳入领导追责的范畴。二是要抓责任追究的落实。在严格检查考核的基础上,坚持追上究下不松尺度,追前究后不留情面,全面衡量不漏对象。通过责任追究的落实,促进责任制工作的落实。
8.加强宣传教育。可采取树正面典型、抓反面典型的办法,正反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事例教育相结合,也可借鉴全国各地出现的正反面典型案例做系统行业作风建设的教材。通过宣传教育,在全系统员工心中时刻筑牢抵御腐蚀的防线。
总之,行业的作风天天与群众见面,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服务行为、技术水平的状况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使得社会对卫生行业的要求比其他行业更高[2]。卫生系统的行业作风建设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要在全系统内部不断进行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的教育,使全系统员工能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扎实的工作和良好的作风,才能取得系统行业作风建设的满意成效。
参考文献:
按照全市卫生工作会议和全县卫生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省、市下达各项卫生监督责任目标和专项治理任务,突出重点,加强管理,狠抓落实。
(一)强化食品消费环节餐饮卫生监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2009年以来,结合各项食品安全整治行动,在巩固去年餐饮业专项整治基础上,加大执法力度共出动监督员128人次,车辆40辆次,重点对全县辖区内宾馆、饭店、学校食堂和农家乐等餐饮经营单位和超市的卫生许可证、卫生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和食品存放库房卫生进行监督捡查与整治,监督捡查87个经营单位,查处违法案件18起,处罚金额为1200元,出具卫生监督意见书10份,责令限期改正4户,查出并销毁过期霉变食品60公斤。
根据健康相关产品抽检的通知要求,积极协调疾控部门,作好生活饮用水、餐饮用具等的抽检工作,抽检总数25件,合格22件,不合格3件,合格率81。全面推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目前达到量化管理条件并纳入量化管理的餐饮单位共46户,其中a级单位2户、b级单位14户、c级单位30户。努力作好“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十一”黄金周重大节假日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及重要贵宾接待任务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全年共计重要贵宾接待任务食品卫生安全保障16次,人员25000余人,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保障措施,没有任何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圆满完成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任务,农村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卫生安全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对辖区内学校食堂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最大限度地清除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隐患,防止学生肠道传染病和学校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确保了广大师生的饮食卫生安全。
(二)、加强卫生监督,切实保障农民工身体健。为加强检筑工地卫生监督管理,切实保障农民工健康权益,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和突击检查的方式对辖区内建筑工地食堂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主要的检查内容:是否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食堂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有效健康证;生活饮用水是否安全;内环境卫生条件是否清洁良好;三防设施是否齐备;食品存放及加工是否生熟分开;是否配备冰箱冷藏设施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都出具卫生监督意见书,要求限期整改。
(三)狠抓医疗服务市场监管,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根据全国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的统一部署和后续要求,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平台,进一步规范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疫情报告管理、院内感染控制、规范医疗废物处置。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全县医疗服务市场秩序,加强传染病防治执法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风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年内出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48人次,出动监督车14辆次,对27家医疗机构进行了监督检查,对外出租承包科室1家;超范围行医2家;其它违法行为6家;药房行医4家:游医4家:作出警告2家;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7家,查处非法行医6起,罚款0.8万元,没收药品3件、价值0.3万元。严格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法规规定,严禁自采自供血液,强化质量监控,杜绝医疗机构因临床用血造成艾滋病、乙肝等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加大对医疗广告的审核与监督力度,保持打击非法医疗广告的高压态势,对全县范围内的医疗广告进行专项整治,共检查4户医疗机构,未发现虚假、违法广告行为。依照《临沧市传染病防治重点监督检查方案》并具体组织实施,全面完成传染病防治执法检查任务。
(四)以开展公共场所和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管为抓手,努力提高公共卫生水平。根据省卫生厅开展2009年公共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要求积极组织卫生监督员对辖区内公共场所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出动执法监督车11辆次,监督员37人次,检公共场所77户,其中宾馆旅店38户,娱乐场所11户,美容美发店28户。检查中发现卫生许可证过期3户,无卫生许可证1户,卫生许可证持证率95;对查出的问题,责令要求限期整改,并跟踪督促落实。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对辖区内4户饮用水企业及18名从业人员的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厂房的卫生防护设施和卫生条件等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每季度对辖区内的供水单位水质进行抽检;并对血校、宾馆酒店的二次供水进行抽检,抽检22户,不合格5户,合格率77,不合格原因主要是细菌总数超标,大肠菌群超标。
(五)摸清底数,努力提高职业病防治监督执法水平。通过加强工作协调,加大执法力度,全面摸清职业卫生底数情况,目前全县有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产矿企业共30户,接触各类职业危害因素总人数1500人。按照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2009年职业卫生重点监督检查,建立职业卫生审查制度,在县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组织下,与安监、劳动社会保障等部门进行协调,组织开展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危害预评价,深入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活动,作好以“工作、健康、和谐”为主题的职业病防治宣传周活动,并解答群众现场咨询1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达400多份。
(六)积极有效的开展卫生监督稽查,不断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行为。按照《云南省卫生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试行)的精神和要求,结合省、市级卫生责任目标下达的要求,我所认真开展自检自查,进一步深入稽查考核,对卫生行政许可、卫生行政执法、执法文书制作、卫生监督队伍行风等情况进行了评议与考核,随着卫生行政执法评议卫生监督稽查工作的有效开展,目前我县卫生监督员中尚未发现违法执法现象,做到建立规章制度,规范内部运行管理机制,严把许可准入关,执法程序合法,适用法律准确,执法文书规范。
二、党风廉政、行风建设、思想政治、综治创建工作质量明显。
我县卫生监督所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着力加强党风廉政、行业作风、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建设。对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密联系全市卫生监督体系改革实际,查找在思想上、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把加强业务管理和行风建设、党风廉政与行风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周密计划,统筹安排。我县卫生监督所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年内未接到人民全众对卫生监督员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的举报投诉。年内1次对管理相对人进行问卷调查,四项综合满意度达100。
三、下部工作打算
进一步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卫生监督执法执法工作深入开展,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努力作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严格执行标准,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卫生监管的作用,确确保监管手段和措施落实到位。
二、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措施。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增强领导班子廉洁自律意识,狠抓党风建设,严肃查纠各类损害患者利益的行为。
三、深入贯彻新医改政策精神。加快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争今年内县、乡、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满足城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四、坚持依法行政,严格卫生执法。强化医疗机构监管和卫生监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诊疗和食品卫生安全。
五、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加大疾病和各类传染病防控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加强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建设,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最大限度预防和杜绝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及时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切实当好人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一、夯实基层基础,巩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成果
1.强化卫生监督机构基础建设。积极争取政策,落实各项卫生监督保障措施,完善卫生监督机构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进一步巩固卫生监督体系评估工作成果,确保各项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高效开展。
2.积极开展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认真落实卫生部《关于做好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指导意见》精神,全面强化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建设,积极开展卫生监督协管服务。不断加强对各镇(区)卫生监督分所和人员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卫生监督体系。继续推进卫生监督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三进工程”。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培训,真正实现卫生监督工作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形成级级有人抓,层层有人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联动的卫生监督网络,彻底消除了卫生监督盲区。
3.扩充和提升卫生监督信息化应用。以“数字卫监”工程为基础,继续推进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以满足移动执法应用为基础,以权力透明运行为要旨,以实现全区卫生监督基本现代化为追求,全面实现监管网络化、服务现代化、办公自动化“三大功能”,不断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升全区卫生监督水平和公众服务水平。运用现代信息化监管手段,完善管理相对人信用档案,加强卫生监督与餐饮食品安全监管诚信体系建设。
4.加强绩效考评等基础管理。深入研究和落实绩效工资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基于基础业绩与效率的管理机制,强化内在管理,发挥绩效管理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依托“数字卫监”等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绩效管理智能化、软件化。积极探索对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和卫生监督员履职情况、工作效率、质量水平、管理能力等进行综合智能化考核和科学评价,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强化效能建设,全面提升卫生监督执法水平
5.强化理论技能培训。实施卫生监督人才培养工程,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卫生监督员继续教育。依托卫生部卫生监督员网络培训平台为基础,以餐饮食品安全、传染病与公共场所监管、医疗执法、饮用水安全、学校卫生、放射卫生、信息管理等为主要内容,加大对基层复合型人才及卫生监督员全员培训的力度,强化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三基培训,提高全区卫生监督员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业务素质,全面提升卫生监督队伍的理论技能。
6.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结合卫生监督工作实际,突出卫生法律法规、公共卫生监督、医疗市场监管、移动执法装备现场操作应用、监督信息录入等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卫生监督岗位练兵活动,进一步提高卫生监督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效率。
7.强化队伍作风建设。全面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充分发扬“公正、廉洁、创新、奉献”的卫监精神,时刻叫响“在岗、在行、在状态”,切实践行“服务发展、保障民生、促进健康、共建和谐”的服务宗旨,积极丰富卫生监督文化内涵、继续开展卫生监督员行政法律法规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着力培养全体卫生监督人员执法为民意识、敬业奉献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不断展示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卫生监督形象。
8.发挥卫生监督稽查职能。深入发挥内部稽查和外部监督机制,制定年度稽查工作计划,加大日常稽查、专项稽查及层级稽查频度与力度,侧重对许可管理、卫生监督员管理、文书质量、案件承办能力等事项开展层级稽查和效果评价,确保卫生监督队伍执法公平公正,形象良好。
9.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强化卫生许可发证质量,全面优化许可工作流程,做好餐饮服务、公共场所等行政许可事项。加强投诉举报和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置、信息报告和定期分析工作,不断提高处置效率和水平,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
10.实施相对人培训工作。继续寻求有效的合作平台,强化管理相对人的培训,开办相对人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班,实现经营者从思想理念、法律责任、经营行为及业务技能等方面建立起良好的诚信经营和规范服务的行为,从根源上避免卫生违法行为,实现减少卫生违法行为,有效保障百姓健康安全的服务目标。
三、切实履行职责,继续加强餐饮食品安全保障
11.巩固放心餐具项目成果,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深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增强餐饮单位执行《食品安全法》的自律意识,以深入实施“放心餐具”工程为抓手,在餐饮业全面推行各项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全面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扎实开展系列整治活动,保障百姓饮食健康安全。
12.落实餐饮安全长效监管。完善诚信体系,继续开展餐饮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创建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建立餐饮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公示制,推行新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量化分级率达到100%。深化餐饮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继续开展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餐饮专项集中执法活动,严防重大食物中毒发生。
四、创新工作机制,重点加强公共卫生监管
13.全面履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职责。认真贯彻《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加大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力度,稳步推进就餐场所、足浴场所卫生许可制度。大力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住宿业、游泳场所量化分级率达到100%,沐浴业(含足浴)、美容美发业达到80%以上。深化足浴行业专项整顿行动,规范住宿行业卫生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提高监督覆盖率。
14.加强健康相关产品管理。加强对住宿业公共用具、游泳池水等监督抽检。加强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管,加大监督检查和抽检,对不合格产品依法查处并予以公布,严格落实长效管理。
15.加强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全面规范传染病防治监管,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开展以疫情报告、医疗废物处置管理、消毒产品使用、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治专项整治工作,实行重心下移,重点强化一级医院及以下医疗机构医废处置及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16.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认真落实2013年国家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方案。完善供水单位和供水设施情况的基本信息档案,加强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含自建水厂)经常性卫生监督,组织开展出厂水、末梢水水质监测。加强二次供水单位与清洗消毒单位监督检查,督促二次供水单位每年对水箱进行清洗消毒,并对水质进行检测。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完善饮用水污染事件处置措施和程序,积极防范和科学处置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
17.加强职业卫生及医疗机构放射卫生监管。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加强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许可及防护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和放射人员健康监护的监督管理。
五、强化医疗监管,切实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
18.加强医疗市场卫生监督。开展以打击非法医疗广告、生活美容场所涉嫌医疗美容及打击无证行医为重点的医疗监督执法专项行动,及时查处群众举报,做好大案要案查处,切实加大执法力度。构建打击非法行医监测监控体系,规范医疗服务监督哨点监测,加强对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监督检查,依法取缔黑诊所、游医,继续保持严厉打击非法行医高压态势。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落实打击非法行医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卫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配合机制。
六、突出条块联动,加大卫生监督专项检查力度
一是继续深化治理教育乱收费。会同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对市属(包括区县)13所中小学校春季开学收费情况进行了重点抽查。从检查情况来看,各学校均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监督举报电话以及符合政策规定享受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免杂费工作进行了公示,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是对全市中介机构的业务范围、从业人员、法人资格、办公地点等进行了调查摸底,召开了社会中介机构行业主管部门工作座谈会,狠抓了社会中介机构整顿规范管理工作,查找出了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提出了今后努力方向。
三是深入推进治理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工作。各级卫生部门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监管办法,规范采购行为,减少流通环节,确保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不断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认真落实处方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不当处方院内公示点评制度,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经常预警机制,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制度,行业作风有了新起色。
四是继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继续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违法广告等专项整治工作,严肃查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中的失职、渎职行为。
今年以来,全市卫生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卫生厅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新思维,转变作风,务实进取,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为民办实事、扶贫攻坚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今年,省委省政府将重性精神病人救治救助和改扩建精神卫生机构、市委市政府将38所乡镇卫生院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市到户到人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将贫困村卫生室建设纳入扶贫攻坚内容。2014年卫生部门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项目5个,新建21万平方米,总投资6.8亿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21亿元,地方配套5.59亿元,2014年计划完成投资3.13亿元。市卫生局将此项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争取将其纳入了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党委政府的综合绩效考核内容,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度一督查。目前,各项任务已全面完成。全市共完成重性精神病人救治救助269例,任务完成率100%,完成溆浦县精神卫生机构建设,新增精神病救治床位70张;建设了38所乡镇卫生院、112个贫困村卫生室,新增培训112名合格乡村医生,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达100%。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额3.4832亿元(预计到12月底,下同),完成投资计划的111.18%。其中市一医院门急诊医技综合楼及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大楼(续建)已在装修,完成投资1.12亿元;市妇保院住院、门诊楼已在装修,完成投资额1.2亿元;市五医院住院大楼(新建)正在负二楼建设,完成投资5040万元;市三医院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大楼正在基础施工,完成投资额3080万元;县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及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基础施工,完成投资额3512万元。此外,还完成了47个乡镇卫生院公转房和242个村卫生室建设。
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一是新农合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2014年全市参合农民392.15万人,参合率98.39%,人均筹资380元。2014年1-10月份,全市住院补助人次471239人次,补助支出84481.14万元,门诊统筹补助人次2795236人,补助支出9213.11万元,补助受益面87.8%,政策范围内住院和门诊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5%和65%。全市统筹基金使用率78.04%,低于基金红线5.3个百分点。芷江县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推行门诊看病10元模式,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看病,10元以下据实交费,10元以上交费10元,农合基金每人次补助20元,超出部分由医疗机构承担,结余部分奖励给医疗机构。该模式的推行,改变了老百姓就医观念,减轻了就医负担,该县乡村门诊248648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64051人次,乡镇住院13484人次,比去年同期减少1544人次,全县门诊次均费用29元,比去年同期降低9.1元。二是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进一步巩固。全市基本药物采购总金额1.13亿元,配送到位率97.68%。中方县对村卫生室的补偿由人均1.8万元/年提高到2.13万元/年;洪江市财政拿出20万元为村医购买医疗风险金,将村医的零差率补助由按服务人口补助调整为按业务量补助,有效调动了村医积极性;芷江县积极探索县、乡、村医疗机构转诊机制,县直医疗单位与乡镇卫生院签订转诊互助协议,按参合农民住院总额的5%补助乡、村医疗机构,推进“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就医模式,也使乡村医疗机构得到有效补偿。该县县级住院15066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3935人次;县外住院人次与去年同期持平;四家县直医疗机构共补助乡村医疗机构200余万元。三是加快发展社会办医。今年共设置审批3家民营医院,其中二级综合医院1家,二级专科医院2家,共开放床位950张,总投资3.2亿元。
3、卫生惠民措施成效明显。按照省卫生厅安排,结合我市实际,今年全市卫生系统确定了8项卫生惠民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共救助救治269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争取到15家省内三级医院支援我市17家县医院;完成50名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将血友病等32个病种纳入新农合重大疾病救治保障范畴,1-10月份农村重大疾病累计救治4199人次,补助4290.33万元;完成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57.33人、乳腺癌检查2000人,均100%完成任务数;市一医院和市三医院预约挂号系统专家预约率达65%;发现并免费治疗新涂阳肺结核病人1831例、为889例艾滋病患者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为20200名贫困地区儿童免费发放营养包。
4、公共卫生工作继续加强。一是狠抓急性传染病防控。为有效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手足口病疫情,市政府、市卫生局多次召开会议进行部署,组织开展了多轮次督查。麻疹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报告47例,报告病例数由年初全省第一降至目前第八位,无死亡病例;未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报告手足口病10752例,无死亡病例。扎实做好免疫规划工作,报告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二是有序开展救灾防病工作。入汛以来,我市共发生六次暴雨洪水,全市13个县市区663个乡镇242.13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7.09亿元,其中卫生系统损失1500余万元。全市卫生系统迅速开展救灾防病和灾后重建工作,全市未发生洪灾相关疾病的暴发和流行,实现了“灾后零伤亡”和“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积极向省卫生厅汇报灾情,争取到救灾物资1500件。三是切实加强妇幼卫生工作。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为84.74%、80.64%,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0.95%、3.25%;全市孕产妇死亡率17.99/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60‰,均控制在省里指标范围内。努力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在全国妇幼健康技能竞赛赛区选拔赛中,我市荣获团体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四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截止9月,全市城乡居民累计建档4063601份,建档率85%;开展老年人健康体检406747人,登记在管高血压患者183181人、糖尿病患者52470人、精神病患者13781人。
5、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提升。一是严格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管理。市卫生局出台了相关提升医疗质量的指导意见,各级医疗机构积极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市一医院有临床路径病种33种,市三医院31种(15种达标)。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对全市优护工程进行现场评估。强化医疗单位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对违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15家医疗机构进行了处罚。组织市临床用药质量控制中心对各县市区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及部分二级民营医院进行不合理用药的检查,对问题较多的医院进行督办谈话,责令整改。大力推进无偿献血工作,保持了全市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全市未发生因用血而发生的医疗安全事故。二是全面推进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将“平安医院”建设纳入了市委司法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专项活动内容,联合公安、司法多部门印发了《市维护医疗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目前未发生重大违法涉医案件。建立公安、卫生、维稳等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有效处置各种医疗纠纷346起,未发生因医疗纠纷引起的重大。三是扎实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制定扶持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技术、中药饮片和医院中药制剂纳入城乡医保支付范围,对全部使用中医药治疗的门诊慢性病和住院参保人员,其医药费用报销比例至少提高5%。加强督导考核,将“中医药门诊占总门诊人次比例”列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考核指标;在乡镇卫生院评审中,将中医药科室建设和中医药服务提供列为重要指标。强化能力建设,6家县级中医院通过二甲评审,38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了中医馆,80%的乡镇卫生院、57%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6、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推进简政放权,将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和二级以下(不含专科医院)医疗机构设置许可2项行政许可下放到县市区,暂停外籍医师及医疗团体来华短期执业许可。落实“一站式审批”,卫生行政审批事项(医疗机构设置许可除外)一律由窗口受理、告知、审批、登记。加大执法力度,公共场所、学校卫生、传染病防治及生活饮用水、职业卫生与放射卫生、医疗执业等监督覆盖率100%,共立案处罚228家问题单位。认真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共采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品1079份,其中化学样品599份;微生物样品780份,合格率89.66%。
7、医疗卫生方面损害群众利益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整治医疗秩序不规范行为。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医院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出诊医师中副主任医师职称超过60%;推行同级医疗机构之间医学检验结果、医学影像资料互认制度,市一医院、五医院、中医院整改后同级医院检查互认比例均超过40%,其中市五医院由整改前的5%上升到100%;市直医院门诊患者核磁共振检查阳性率≥50%,住院患者≥7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60%。整治医药购销不正当交易行为。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共2534人上交5910专户86165.28元,拒收退收红包礼金85人次7.25万元。共查处7个乡镇卫生院、27个村卫生室执行零差率不到位行为。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共查处非法行医案件62起,取缔无证诊所(含游医)60家,移送公安部门案件3起,行政拘留12名医闹人员。整治套取骗取新农合基金行为。查处新农合违纪违规案件53起,挽回基金损失58.21万元,核减定点医疗机构违规费用48.15万元。整治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监测医疗广告2480条次,限期整改、停播涉嫌不实内容医疗广告36条次,立案查处各类医疗违法广告案件14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萎缩。今年以来,不少乡镇卫生院反映就诊病人和业务收入明显下降,如会同坪村卫生院月均业务收入较去年下降7万元左右,中方县花桥卫生院每月收入较去年下降2万元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使卫生院临床用药严重不足。目录设置不科学。一些群众常用惯用的药如清凉油、风油精、速效伤风胶囊不在目录范围。采购配送难到位。如中方县反映国家和省级基本药物品种700多种,但省级采购平台仅343个可采品种;会同县坪村镇卫生院今年1月向多家医药公司报送40多个基本药物计划,仅到位10余种;芷江县药品配送品种从过去的388个下降至今年的不足100个,药品实际配送率从去年的83.82%下降至今年的不足50%。加上个体诊所、民营医院、大药房、县级以上医院未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群众获得非基本药物非常容易,且部分药品比卫生院零差价销售的药品更便宜,加重了病人的流出。二是新农合基金制度引导病人流向基层就医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一些地方乡镇卫生院使用的新农合基金仅占基金总量的20%左右,未能有效引导病人流向基层。三是服务能力不足使卫生院得不到病人的信任。人才缺乏、设备落后、基础设施不足,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和群众的需求有较大差距。四是医疗事故风险防控机制未建立。基层抗事故风险能力不足,加之当前医患矛盾突出,基层主动放弃高风险医疗业务。这些原因使乡镇卫生院功能萎缩,一些以前能开展的产科、下腹部手术均已不再开展,导致住院病人流向县级医院、门诊病人流向个体诊所、慢性病人到药房自购药品,卫生院发展越来越受限。
2、新农合运行中存在不规范行为。一是次均费用、住院率增长较快。1-10月,全市新农合综合次均费用为2979元,较去年同期上涨7.5%,其中市、县、乡级次均费用为7099元、2860元、997元,分别较去年上涨6.9%、5.7%、5.5%;全市住院率12%(折合全年为14.40%),高于去年的13.74%,目前溆浦、、辰溪、新晃分别达到13.34%、12.4%、12.92%、11.99%。二是医疗机构服务行为不规范。入院指针把握不严,小病大治、挂床等套取骗取新农合基金的现象突出,分解收费的现象较为严重,不合理检查、不合理收费、不合理用药的问题普遍存在等。
3、公立医院改革尚未启动。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改的难点,也是明年医改的主战场。目前全省已有12个县市共26家医院开展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但因财力不足等多种原因,我市尚未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公立医院改革较为滞后。
4、群众反映强烈的医疗卫生卫生行业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医疗服务中挂号难、候诊难、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治疗、违规收费、开单提成、药品回扣、收受红包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医药费用控制仍显被动,服务态度不好,服务流程不畅等问题依然存在,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三、2015年工作打算
1、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是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按照国家和省里安排,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管理机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人事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二是推行新农合大病保险,提高大病保障能力。三是推进基层综合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见》,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保障基层用药需求。优化新农合补偿方案,用基金杠杆引导病人向基层流动。完善基层编制管理、补偿机制、人事分配等方面综合改革,巩固基层医改成效。四是加快发展社会资本办医。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逐步提升社会资本办医份额。
2、全力做好疾病防控等公共卫生工作。以埃博拉、登革热、手足口、人禽流感等传染病为重点,认真落实防控措施。全面推进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探索免疫规划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各类疫苗接种率真实达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健康教育进万家活动”要求,推进健康教育各项工作。抓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努力使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活动性肺结核和艾滋病患者免费药物治疗等政策落到实处。抓好妇幼工作。严控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两项死亡率,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做好为农村婴幼儿免费提供营养包和农村妇女免费“两癌”检查项目。加强卫生监督工作。抓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加强公共场所和学校卫生监督,开展医疗市场和采供血市场集中整治,严厉打击无证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严肃查处违法行为,整顿和规范医疗秩序。
3、扎实推进卫生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市三医院建设项目(续建)、市五医院建设项目(续建项目)、市妇幼保健院公共卫生服务大楼(新建)三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完成投资8500万元。抓好县人民医院、县妇保院、通道县民族中医院、29所乡镇卫生院、48个乡镇卫生院公转房和498个村卫生室建设。
4、切实抓好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提升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水平。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加强护士岗位管理,推进老年护理工作。完善三级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加强医院质量监测评价系统和平台监测。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疗废物管理。继续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推进无偿献血工作,推进血站核酸检测工作,确保血液质量安全。推进创建“平安医院”活动,推动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第三方机制和医疗责任保险机制建设。
一、积极推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围绕建立食品综合监管的刚性约束机制,强化食品安全综合评价,抓好食品安全责任目标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品种的整治;探索食品企业信用监管机制和模式,建立完善企业信用档案和部门监管档案,实现信用信息、部门监管信息的共享和互通;依法组织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对新闻媒体曝光和群众投诉举报的食品安全问题,组织力量进行明察暗访,推动食品安全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二、全力以赴打好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攻坚战。建立健全生产企业月巡查制度,强化药品GMP、GSP认证以及跟踪工作,完善向生产企业派驻监督员工作;全面检查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依法查处和取缔各种形式的无证经营、挂靠经营、出租、出借许可证和“走空票”、“体外循环”等违法经营活动。进一步完善药品零售企业驻店药师的管理办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足“有报必接,有接必查、有查必果”,继续保持药品、医疗器械打假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切实加强规范化建设。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所有设计药品和医疗器械审批、审查、转报的行政审批项目以及和群众直接接触的业务工作全部纳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受理,并对服务内容、审批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等公开,实行“一站式”阳光服务,由窗口统一办理各项许可、审批事项,本着“速度和效率提高,但标准不降,质量更优”的原则,结合实际,对各许可、审批项目的时限进行重新设定,比上级规定的时限平均压缩30%-75%以上,对特需、特殊项目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办理结果及时通过市局网站公开结果。建立和完善药品监督执法责任制,做到监督检查、受理举报、调查取证、决定处罚、文书制作、办案程序“六个规范”,实现执法队伍素质、依法行政水平、依法办案水平“三个提高”。积极开展行政执法回访和执法监察活动,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围绕打造“执政为民、科学公正、文明诚信、高效廉洁”的行业精神,全面启动以“机关文化、廉政文化、专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三化”建设,在全系统大力倡导“明晰、积极、主动、创新”的“八字工作法”,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坚持廉洁从政、秉公执法。坚决执行国家局出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人员八条禁令》和《廉政建设五项制度》。严禁借故刁难、拖延、有意不作为或乱作为,严禁索拿卡要、谋取私利,严禁参与药品生产经营活动,违者一律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做到为民、便民、利民,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以来,我局领导十分重视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纪检组长任常务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任组员,全面负责局效能建设工作,并在监察室成立了局效能办,具体负责效能建设工作的部署、督查和考核。我局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下发了局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方案,1月20日召开全局大会进行动员部署。明确我局机关效能建设活动的目标任务,紧密结合年度工作任务,强化思想教育,突出建章立制,规范行政行为,严格考核奖惩,突出解决机关存在的突出问题,以达到增强干部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争创人民满意单位为目的,努力建设用心想事,踏实干事,规范办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
二、落实责任,加强监督。我局明确局长为全局效能建设第一责任人,各科室负责人为本科室效能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日常工作坚持效能建设和业务工作两手抓,把效能建设作为年度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平时局效能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督查,确保每个阶段工作落到实处。
三、注重结合,力求实效。加强效能建设是转变机关作风,推进机关全面建设的重大举措。我局在效能建设活动中,坚持做到结合实际,不走过场,从点滴做起,从工作抓起,从内部管起,从解决问题入手,从效能看结果。力求机关作风有明显改进;干部职工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机关整体建设有明显进步。具体工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