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营销调研与分析》 过程性考核 课程设计 考核方式
1.问题的提出
《营销调研与分析》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重要课程。目前在经管类高职院校中,基本上都开设了该课程,只是课程名称有所差异,如:《市场调查》、《市场调研》、《市场调查与预测》、《实用市场调查》等。
我所在的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营销与策划专业,自2006年以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就已设立《营销调研与分析》课程,我已连续四年教学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教学模式改革尤为重要,直接表现在课程设计和考核方式上,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2.《营销调研与分析》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在摸索中不断前行,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课程建设与改革一次次成为焦点。但是,不容乐观的是,很多实践性课程始终未能从传统的“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中取得实质性突破,《营销调研与分析》课程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课程设计不科学
传统的课程设计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是主角,实践是配角,课堂讲授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侧重于对理论、概念、步骤、过程等的掌握,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形式与应试教育无异,学生只是单向信息和知识传输过程中的接受者,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传统的课程设计直接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兴趣,以致教学环节的学生主体缺位。
2.2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目前高职院校很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营销调研与分析》课程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为了应付教务部门的检查,过于看重理论与实训的比值,很多课程没有结合自身特点,盲目追求“理论:实训=1:1”,如,很多课程连概述部分的内容都要安排实训;(2)开展实训的条件不成熟,无论是校内实训室,还是校外实训基地,都存在“挂牌不营业”的情况。比如,很多校外实训基地教师们都没有去过,更不可能带学生去体现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了;(3)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历,聘请的行业、企业专家也是流于形式,这就很难教给学生真正的技能。
2.3考核方式单一
传统的考核方式多以知识为本位,考核只注重结果、形式单一,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背离“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不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主要表现为:(1)围绕理论知识出题,题目大多以识记为主,这种片面注重知识的考核容易使学生养成惰性思维——平时学不学无所谓,只要考前突击就可以应付考试。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时常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识记性的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导致考核的结果片面、不公平,甚至有些学生临阵磨枪也能得到高分;(2)试卷设计不合理,单一的试卷和标准答案,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灵活地考查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怎么样分析解决的能力;(3)现在很多课程盲目跟风,都采取笔试和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但操作流于形式,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所学,虽然这种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比单一的考核方式有了一定的改进,但只是最终一次性的考核结果,而忽略中间学习过程的考核;(4)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但在以往的考核过程中,平时成绩形式简单,没有根据课程特点设计平时成绩的构成要件,更多的是以平时一两次作业和考勤来评价,并没有体现过程性考核的特点。
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
3.1设计思路
改革的核心是创新,高职院校的课程不同于本科院校的课程,也不同于中专学校的课程。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是高职课程改革的方向。
课程设计离不开与行业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是紧密相连的,是为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服务的。围绕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邀请行业企业“行家里手、能工巧匠”参与课程体系建设,对相关行业企业岗位任职标准和工作任务进行逐层分析调研、论证,确定人才培养所必需的职业素质与岗位能力,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典型的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活动;以行业企业现行技术规范为参照,制定考核方案,设计突出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具有明显职业特征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构建职业能力递进、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与课程体系。
《营销调研与分析》课程设计正是基于上述思路展开的,该课程作为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群)的建设内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与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成立《营销调研与分析》课程建设委员会,并编写“国家骨干院校建设成果”《市场调研技术》教材。
3.2《营销调研与分析》课程设计
《营销调研与分析》课程的设计,将教材的十章内容划分为“4个专题+1个课程大实验”的形式:(1)4个专题将需要讲授的主要理论进行提炼和综合,理论学时共计32学时。针对每个专题按工作过程设计实训项目,实训学时24学时;(2)1个课程大实验是对整个学习内容的高度总结和实践,利用期末考试前两周共8学时完成。这样该课程的总学时64学时,理论:实训=1:1。
表 《营销调研与分析》课程设计内容
4.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考核
依据课程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考核,必须做相应的改革,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相一致。成绩考核要融通企业用人标准,成绩考核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大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8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平时成绩注重过程性考核,由4部分组成:考勤(30%)+作业(10%)+团队实训(50%)+个人课程大实验(10%)。
4.1日常考勤
每次课前进行点名,除去相关放假调课,期末时按30次考勤计算,每次考勤计3.3分,日常考勤以30%计入平时成绩。
4.2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共5次,主要是所学知识点的基本考核,按上交情况进行评分,全部上交的同学计100分,折合10%计入平时成绩。
4.3团队实训
班级分组,《营销调研与分析》课程划分为4大专题,每个专题配有一次团队实训,每次实训由团队成员共同完成,并在课堂进行汇报,由教师评分。最终将4次成绩的平均分,按50%计入平时成绩。
4.4课程大实验
课程大实验是对整个课程学习之后的综合性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工作态度,其成绩按10%计入平时成绩。
5.结语
实践证明,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和考核的改革和实施,我所带2009级营销与策划专业1、2、3班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非常投入和认真,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情况良好,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的情况极少出现,很少有学生在课堂玩手机、聊天的情况出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已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其中,用理论指导实践,期间如果碰到不懂的问题,还会主动请教老师、查阅书籍和网络资料,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被动过程变为一种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在改革和实施过程中,也碰到一些问题:理论与实训的分配、结合是否非常合理?团队实训过程中是否存在“出工不出力”的现象,使得一部分学生成绩被提高?实训课程是否都能邀请企业专家来指导?全过程的考核和多角度的考核,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这些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我将继续关注该方法的实施效果,并不断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唐凤秀.高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66-68.
[3]罗炜.高职教育下市场调查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42-43.
关键词:三维设计;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
1、引言
在当前制造业全球化协作分工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广泛、深入应用三维设计技术、工科高等院校加大三维创新设计方面的教育,是大势所趋,三维技术普及化已是必然的趋势。三维CAD技术是新一代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设计平台的基础,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在欧洲、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三维CAD技术不仅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高端制造业,而且在各类民用消费品设计和制造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工程语言从二维向三维转变、计算机辅助绘图向计算机辅助设计转变,数字化设计向虚拟设计、智能设计发展,用三维模型表达产品设计理念,不仅更为直观、高效,而基于包含了质量、材料和结构等物理、工程特性的三维功能模型,相比二维设计它能够实现真正的虚拟设计和优化设计。
2、立足现代工业生产实际,构建当代机械设计类课程体系
机械工程专业开设的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传统课程应立足现代工业生产实际,顺应目前企业产品开发普遍采用的以各种计算机软件为主要手段的现代设计方法的趋势,这些传统的课程应当做大刀阔斧的改革,基于三维设计为主线,构建当代机械设计类课程新体系。学生至少要掌握一种主流三维设计软件,一种运动和动力分析软件、一种有限元分析仿真软件。根据实际需要,目的明确,学以致用,计算机软件的掌握与应用,是机械设计类课程顺应时代潮流,保证课程先进性,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步骤。
3、课程改革内容
(1)从机械制图类课程着手引入三维绘图技术
机械制图类课程是机械工程学生的必修课程,该类课程具有结合工程实际紧密、实践性强的特点,制图类课程的改革,应该结合不断发展的现代设计方法和制造业的工程实际[1],面向专业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
机械类专业应建立以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为主线的“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计算机三维工程应用软件”等新课程体系,体现传统制图理论和专业与计算机技术工程应用的结合,以适应当前机械工业生产实际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新的制图类课程体系的建立,突出图学知识与专业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入了计算机三维工程应用软件课程,以突出三维设计为特色,培养学生三维设计意识和三维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后续的三维实体设计、计算机有限元分析以及数控制造技术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掌握至少一种主流的三维设计软件是必须的。目前,应用广泛的三维机械设计软件有Pro/E、UG和Solidworks等。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选择三维工程应用软件。Pro/Engineer操作软件是基于CAD/CAM/CAE一体化的三维造型软件。Pro/E软件以参数化著称,是现今主流的CAD/CAM/CAE软件之一,在国内产品设计领域占据重要位置,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可选择Pro/E软件学习。UG是一个交互式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它功能强大,可以轻松实现各种复杂实体及造型的建构,目前已经成为模具行业三维设计的一个主流应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可选择UG软件。机械电子专业学生可选择Solidworks软件学习,因其功能强大、操作简单方便、易学易用,SolidWorks 能够提供不同的设计方案、减少设计过程中的错误以及提高产品质量。在美国,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在内的著名大学已经把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列为制造专业的必修课。利用三维设计获得的数字化实体模型,可以进行产品的虚拟装配、干涉检验和运动分析等,从理论和结构设计底层彻底消除隐患,提高产品质量。
(2)以机械设计类课程及课程设计加强三维设计训练
美国各类工科院校都在积极摸索适合于本校使命和特点的课程改革模式,密歇根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在大三后开设3门设计课[2-3]:CAD/CAM,机械设计,毕业设计与技术交流。每个设计分3个阶段:提出概念性方案、工程计算与分析、正式设计和做出一个小产品,都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每个项目由4~5人小组共同完成,分别报告评分。不少题目是从当地(底特律)的几家汽车制造厂来的,完成后还请企业来评定。
我国的机械设计类课程及课程设计在教学模式上,应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主线安排课程的方法[4],按能力和实际应用需要来安排课程,将原来的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三维设计软件等多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经过调整、综合、改造成为工程机械设计基础综合课程,并且强调三维设计,三维设计是前一阶段的延续,与后阶段的毕业设计连接,三维设计的思想始终与现代产品设计相联系。本阶段除了主动引入[5]机械设计的计算机数值模拟课程,使用基于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如MATLAB、F0RTUN等)的数值计算方法和基于计算机有限元软件(如ADMAS、ANSYS等)的数值仿真方法进行产品整体方案的运动和动力分析、零件的有限元分析,更应强调三维设计,因三维设计是基于特征设计的全参数化的,可以由三位模型自动生成二维工程图纸,还可直接给分析系统如ANSYS等软件提供有效的设计数据。
(3)利用毕业设计提高三维设计能力与机械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是学生大学期间,毕业前的最后学习阶段,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毕业设计课题应力求来源于工程实际,设计从三维开始,面向现代工程实际中三维实体设计、计算机有限元分析以及先进的数控加工技术,毕业设计工程设计类成果直接或间接为社会服务。
4、重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实践
科技活动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突出了创新的主要特征,是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主要渠道。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具有大中型和普及性的特点,课外科技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活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三维数字建模大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大赛”等活动,可以不断提高学生三维设计能力、机械创新能力、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
5、结论
立足现代工业生产实际,以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与机械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当代机械设计类课程新体系,基于三维设计开展机械设计类课程建设和重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实践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型、发散型思维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机械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瑞琳,王文友,刘长军. 面向现代工程实际的制图类课程改革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9, 11(10): 64-65
[2]时铭显.面向21世纪的美国工程教育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18.
[3]张晋西,郭学琴,林昌华.开设高校创新设计课程构想[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 20(8): 147-149.
一、生活体验类课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及教育。为此我们设定生活体验课程,让随迁子女掌握一门生活技能,在生活体验课程中,培养爱劳动,自信,团结、善观察的良好品质,使之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我们开发出了面点制作、木工制作、阳光小铺、钩针编制、稼园种植、融入社区等课程。多面手课程:民以食为天,对于美食的诱惑每个人都是难以抗拒的,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制作美食技能,增加对传统美食文化的了解。我校开设了“多面手”课程,课程开设报名时,报名者便蜂拥而至,人数名额立马“满员”,乃至“超额”。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制作饺子、馄饨、包子、馒头、葱油饼、鲜肉月饼等点心,深得学生喜爱,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劳动能力。阳光小铺课程。诚信教育应不仅仅是对他们施行简单的准则规定,而更多的是在实践体验中感悟到诚信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创新开设“阳光小铺”课程。阳光小铺由班级轮流负责,货物有班级学生自己采购,货品柜上放有收银盒,无人看守,拿货、付款、找零全由同学们自主完成。如果有同学一时忘记带钱,可先提货后付款,这些都靠大家的自觉诚信。“阳光小铺”每天的营业时间为7:30-17:00,负责小铺管理班级的同学每天都会对当天的营业情况进行统计,并于第二天向全校师生公布。通过实践,我们惊喜地发现,这个自主式、无人看守的“阳光小铺”,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不诚信行为说‘不’,同学们在自行选购中快乐着,在诚实诚信中成长着,诚信品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此同时,“阳光小铺”还能间接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意识、服务意识与创业意识,可谓一举多得。“稼园”种植课程。通过调查,随迁子女对土地已产生了陌生感,渐渐变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如何提升劳动热情,培养认真负责、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因地制宜,在学校后操场开辟了这4块土地,作为种植园———“稼园”的基地。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聘请家长为指导教师,各班级成立“护绿小队”,每小队分工明确,1名小队长,3名浇水,3名除草捉虫,3名施肥,3名记录成长情况。“护绿小队”每天都要到植物园去,分工合作,精心照料植物。丰收季节,学校举行采摘仪式,师生共同收获,享受收获的喜悦。
二、阳光体育类课程
为了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努力让随迁子女掌握一门体育技能,拥有更加强健的体魄,培养其自信、自强、团结的良好品质,使之能够更健康的生活。我们开发出了花样跳绳、将棋、摔揉、风筝、腰鼓、空竹等校本德育课程。花样跳绳课程。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充实学生课间活动内容,我校开发了校本花样跳绳课程,聘请上海体育学院悦动跳绳队老师为指导,学校体育教师陶静负责,让每个学生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健康心理的养成,更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花样跳绳成为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曾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学校多次获得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花样跳绳一等奖以及区跳踢拍一等奖,花样跳绳社团并被评为上海市三星级社团,多次参加市、区级展示活动,获得好评。一位社团团员曾说:“花样跳绳,不仅让我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我现在更加的自信了,并且更懂与人沟通,与人相处了。”的确,花样跳绳社团的团员们经过社团活动,已从当初的胆小怯弱成长为如今的自信满满,相信他们会更加出色。将棋课程。将棋是日本的国棋,它有内涵丰富的礼仪规范,将棋课程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棋艺,而且懂得了国际礼仪,也为随迁子女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户,能够有机会参加国际交流,更让学生养成自信、冷静、善于思考的优良品质。将棋在我校预备年级全面铺开,初一、初二学生可以选择进入将棋俱乐部继续学习。近年来,我校先后多次接待日本将棋联盟访问活动,学生将棋比赛获市级奖项近百余项。学校也成为辐射上海市东部区域的沪东青少年将棋活动中心,并成功主办了2016年上海市“东辽阳杯”将棋邀请赛。通过这些符合学生实际的阳光体育校本课程的开设,随迁子女有了释放的自我空间,有了展示自我才能的舞台,增强了身体素质,培养了自信、自强、刻苦与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为更好地融入上海,更好地生活在上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人文艺术类课程
人文艺术素养对塑造随迁子女的阳光、自信、合作的品质有这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专门从学生实际情况出来,甄选架构了适合学情的校本德育人文艺术课程。如:麦秆画、水墨吹画、行进管乐、沪剧、毛笔字、拉丁舞、教育戏剧等。麦秆画课程。学校外聘杨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陈奇荣作为学校麦秆画指导老师,在民俗文化传承上有了多年的实践经验,并初步形成一批校本读物。通过麦秆画课程学习,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与艺术表现力逐步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明显有所提高。学校现为杨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试点校,上海非遗进校园十佳传习基地。多次在市区大型活动中成功展示,深受上级领导肯定与好评。学生多幅麦秆画作品在《新民晚报》等报刊发表,东方教育时报》等媒体多次予以报道。学生创作的麦秆画作品屡屡获奖,并被作为礼物赠送给了来自美国、日本等的国际友人,成为学校国际交流的“友谊使者”,也为随迁子女打开通往世界的一扇窗户。行进管乐课程。行进管乐课程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高大上的一门艺术课程,学生无基础,无乐器,但就是在这样情况下,学校的行进管乐课程取得的飞速的进步,学生从一无所知,到现在能够完整演奏欢乐颂,圣诞歌等曲目,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更在学习过程养成了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协作的好品质,在历次的展示过程中,提升了自信。
四、生命健康体验类课程
生命健康安全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特别是随迁子女的父母和自己相对来说,生命健康安全意识比较薄弱,为了提升其生命健康安全意思,学校专门开发适切的生命健康安全课程。如:心里导航、青春期教育、校外生命校外实践课程、健康安全技能宝典课程,并配备了专门生命健康安全体验教室。心里导航课程。我校做过一次大样本的调研结果显示:随迁子女融入的障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行为习惯;二是学习基础;三是家庭教育;四是心理。在这诸多融入障碍问题中,我们认为最核心的是心理融入障碍,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学生自信心不足,与他人沟通交流不畅,学习内部动机不强等。为此,我校自主开发的以《心理导航》为题,跨4个年级的校本教材作为必修课程在全校各年级开设,并且在《心理导航》项目研究基础上,着手研发《生存宝典》课程,包括启动与之相匹配的“触摸上海”文化体验教室等硬件建设,旨在将我校“心理融入”课题研究向纵深推进,进一步增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自尊自信自强的主人公意识,提升他们融入学校、融入社区、融入社会大文化情境的生存与发展能力。通过课程的开设,学生已逐步从自卑走向自信,从阴霾走向阳光。健康安全技能宝典课程。我校为区健康安全联盟校,为了促进随迁子女的健康安全意识,我们建造了生命安全健康体验室,并逐步开发针对学生实情的安全课程如:消防安全体验课程,交通安全体验课程,居家安全体验课程以及红十字和民防教育课程。期待通过这些课程能引导学生树立生命健康安全意识,并通过学生影响父母,真正做到双管齐下,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五、理想信念类课程
关键词:高职教育;项目教学;工作过程
在当前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热潮中,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的课程改革和建设,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理论研究成果。但是,在课程教学实施层面,还存在缺少范例,任课教师经验不足等导致课程教学执行情况不够理想的问题。项目教学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以多样化的解决任务的策略展示学习成果,在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以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专业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为例,探讨项目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2008年12月底,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在北京举办“百所名高职、百家名企业”合作发展论坛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两周年专业改革成果展示会(简称“双百”论坛)。会议主题是举校企合作旗,百家知名企业同绘强国景;走工学结合路,百所示范高职共谱育人曲。为满足会议宣传的需要,保证会议信息及时,向社会公众展示示范院校建设两周年来的丰硕成果,需要设计与制作“双百”论坛会议专题网页,并在会议期间进行信息的实时与网页维护工作。
我院作为国家首批28所示范校建设单位之一,承担完成中央财政支持的“会议专题网页设计与维护”项目,由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承担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同时将该项目作为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项目。
1.2项目管理
1) 硬件环境。能够连接互联网;一台服务器,可直接使用PC机(教师机);若干台客户机,选用主流PC机即可。
2) 软件环境。开发环境采用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测试环境采用IIS服务器、IE浏览器;项目管理工具采用Microsoft Project。
3) 项目文档。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并规范项目管理,项目组需完成并维护如下文档。
(1) 工具类文档:Dreamweaver使用手册、Photo- shop使用手册、Flash使用手册。
(2) 项目管理类文档:项目计划书、功能说明书、维护手册、团队管理规范。
(3) 教学类文档:教师参考手册、学生参考手册、实训环境实施参考手册。
4) 角色职责。为顺利完成项目任务,采用分组实施,成立项目组,其中产品经理1名,项目经理1名,成员4名。
(1) 产品经理:收集、分析客户和业务需求,并区分其优先级;定义并维护项目的业务正确性;推动项目和解决问题的远景目标;负责客户期望值和沟通。
(2) 项目经理:兼任指导教师;负责监督、控制项目进度和工作质量;协调在项目进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认、验收项目各阶段的工作成果;指导实训学生完成各项任务。
(3) 项目成员:由实训学生组成,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完成分配的各项具体任务。
2项目目标
2.1产品目标
1) 设计与制作“双百”论坛会议专题网页;
2) 满足“双百”论坛会议宣传需要,维护及时,保证会议全程信息。
2.2教学目标
通过“双百”论坛会议专题网页的设计与维护,培养学生独立进行首页布局、栏目设置、色彩搭配的设计等能力,培养新闻类网页的与维护能力,使学生在实际项目实施中养成团队协作、认真负责的良好职业习惯。
3项目内容
会议专题网页设计与维护项目共分为五个阶段(见表1)。主要内容包括:网站结构(栏目设置)、会议标志设计、首页设计、二级页面设计、图文混排效果设计、多媒体应用(音乐、动画)。
4项目教学实施
4.1教学组织与过程
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项目的五个阶段划分为五部分。其中教学重点是第一、二、三阶段,教学难点是第二阶段(策划设计阶段)。根据课程项目教学的需要,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3~5人,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1) 制定文档,明确任务。指导教师(项目经理)承接任务,起草Dreamweaver使用手册、Photoshop使用手册、Flash使用手册等工具类文档;起草项目计划书、团队管理规范;编制教师参考手册、学生参考手册、实训环境实施参考手册等教学类文件。
2) 阅读任务文档。在项目启动前,学生准备项目相关内容,搜索、查询项目相关知识;阅读项目计划书、学生参考手册、团队管理规范及相关工具类文档;熟悉项目内容及应用环境。
3) 安排任务。指导教师(项目经理)根据需要对项目任务进行划分,形成任务书(如图2所示),下发给相关学生,并同时提供功能说明书。
同时,指导老师还要维护学生任务列表(表2),明确任务进度控制。
4) 明确任务要求,形成解决方案。学生按照划分的任务列表,明确本人工作任务详细要求;针对任务清单中的每项要求,形成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初步填写任务报告书(如图3所示)。
5) 创建参考样例,列出实施步骤。为了保证项目按时完成及完成质量,指导教师(项目经理)要为每一个任务创建一个参考样例,列出详细的实施步骤并预留合适的修改时间和空间,允许学生在样例的基础上有创意、有突破、有改进。
6) 完成任务,测试提交。学生根据确认的工作任务,按照详细的实施步骤独立完成任务书所列各项任务;并对每项任务进行测试,填写测试报告;修改完善后提交工作成果。
7) 确认、验收阶段工作成果。指导教师按照学生提交的工作成果,参照项目进度计划,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确认、验收学生的阶段工作成果,并给出评价。
4.2教学方法与手段
项目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区分任务和问题。传统的任务教学法,一般是按照提出任务、尝试完成任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顺序来组织教学。由于本项目的真实性,每一个任务之间具有严密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任务完成与问题解决统一起来,强调按时完成任务。对于涉及的技术问题,则在项目结束后,教师预留充足的时间进行项目总结和专题讲解。
二是要注意任务的时效性。通过严格的进度控制及预案保证每个任务按时完成。在教学中,对于部分小组或学生可能无法按照进度完成任务的情况,任课教师要及时为学生提供指导给出解决办法。
另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提供完整的任务清单、操作手册、技术文档等供学生下载使用;通过QQ、博客以及论坛等网络等技术手段实时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5项目教学效果
5.1实训学生评价
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训学生要每天撰写工作日志,最后撰写项目实训总结报告,总结项目实训过程中的收获、经验与教训,对学习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项目总结报告主要包括实训目标、实训时间、实训内容、实训记录、实训总结、自我评价、不足与改进等。
5.2合作企业评价
通过合作企业的全程参与,对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知识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的态度等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对采取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考核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和工程师在课程结束后,认为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引入实际项目的做法值得推广,尤其是在分组教学、基于任务清单组织教学等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质量控制意识、进度控制意识。
6结语
“双百”论坛会议专题网页设计与维护项目的教学设计方案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作为正式的网页,具有真实产品的目的性、商业性和时效性;
二是作为实训教学项目,具有教学的完整性、训练性和可操作性。通过项目教学实施,教学成果也被“双百”论坛会议举办方采用,并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授予“最佳服务(实训)效果奖”。希望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全成斌,杨士强,赵有健. 计算机工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8(4):100-102.
[2] 徐涵. 行为导向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10-12.
[3] 杨立峰,吴延昌. 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制订的思路与内容[J]. 计算机教育,2008(19):123-126.
[4] 徐国庆.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9-11.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 Teaching on Web Design and Making Course
WU Yan-chang, ZHANG Mai-ling
(Pingdingshan Industri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Pingdingshan 467001, China)
关键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C#程序设计;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3-0171-02
0 引言
《C#程序设计》是微软.NET平台下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是学生.NET就业方向的重要课程,在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建设情况直接影响到软件专业的建设质量。根据“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专业建设思路,以及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笔者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对该课程进行开发建设,使学生对知识的构建过程和在工作过程中的行动实现融合,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1 课程设计思路
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基本理论是在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德国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整体化工作任务课程分析法(BAG)”的中国化。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强调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方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工作过程。课程设计的核心内容首先是“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然后分解为若干个学习领域,最后在类似于实际工作场景的学习情境中以课业的形式实现。因此,该课程在课程知识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按工作过程对知识进行重组,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构建合适的学习情境。
2 典型工作任务确定
根据软件技术专业对应的岗位及岗位群,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共同完成对工作任务分析,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典型工作任务,这项工作主要分为两步:
(1)企业“工作任务”调研。通过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座谈,收集不同类型软件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认真分析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课程开发人员与企业、行业专家一起探讨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确定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本学习领域所对应.NET 程序员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主要包括具备开发工具使用能力、面向对象编程能力、Windows界面设计能力、C#语言使用能力、数据库操作能力、文件操作能力、阅读程序设计文档的能力和.NET 程序员的职业素养。
(2)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和生产流程,对企业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立足于“工作过程”,确定本学习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包括开发面向对象的应用程序、开发文件读写程序、开发 Windows 图形界面程序、开发数据库访问程序等内容。
3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设置
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以及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典型工作任务来确定,非所有的职业活动或真实的工作任务都适合教学。对职业活动或真实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得出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并对这些任务进行再加工,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设计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本课程按照.NET程序员岗位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基于程序员工作过程,针对不同工作环节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来进行相应内容的设置。
内容设置情况如图1所示。
4 学习情境设计
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归纳行动领域,并实现向学习领域的转换,构建出课程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组成要素,是课程方案的具体化。通过学习情境的构建,学生既可以学到该学习领域的理论知识,又可以锻炼综合职业能力。在学习情境的构建中,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每个学习情境对应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二是各学习情境之间满足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学习规律。
通过将企业.NET程序员岗位中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性任务,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规律,从典型的工作任务中提炼设计了5个学习情境和22个工作任务,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中穿插基本技能训练来组织学习,以完成各工作任务为目标,使学习内容既符合软件开发实际,又能充分结合教学内容需要。学生通过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既掌握课程的相关知识,又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5个学习情境:情境一主要是让学生对开发环境有一个全面的接触和认识;情境二、情景三是通过小型的工作任务来完成对C#基础知识的了解,情境四则通过相对综合的任务将Windows窗口编程和文件读写操作进行综合运用,让学生既能体会到“完成工作”的乐趣,同时涵盖了所有的知识点;情境五则是一个数据库开发系统的设计,设计流程完全依照软件公司开发数据库系统的工作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传统的学科课程包含的知识总量是一样的,只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更符合职业学习的规律。学习情境设计如表1所示。
C#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实践教学也存在实践认知规律,只有将实践认知规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形成了以行动导向为基础、以项目引导和任务驱动为手段、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教法的教学模式。在设计该课程时,还充分考虑了程序员应具备的诚信执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对程序开发专业人才的需求。
5 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是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设计的发展方向,其以工作过程为引领,以工作任务为驱动,按照程序员工作岗位行动领域设计学习领域,注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时,即具备了零距离完成程序员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章慧云,黄晓伟,章建群.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应用与维修开发实践[J].煤炭技术,2011(4).
[2] 马斌,冯明卿,张旭芳.基于工作过程的程序设计类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10(14).
[3] 蒲 萍,郑伦卉,肖永莉.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实务课程改革探讨[J].财会通讯,2011(3).
关键词:八年级历史;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71-1为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校八年级历史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在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同时,需要根据学校生源情况、学校未来发展需要以及着眼于培养具有创作性人格特征的学生的需要,设计规划八年级历史公民教育活动课程。
八年级抗战史的学习,为笔者提供了一个活动创设契机,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战史时“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进一步弘扬世界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表现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不畏强敌、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事业进行不懈努力。”结合南京地方史,笔者逐步开展以“”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教育活动:结合“国旗下讲话”、班会课等营造探究氛围;组织学生探访集体屠杀地点;探访幸存者;开展历史知识竞赛;邀请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经盛鸿老师开设以为主题的知识讲座;开展图文并茂的历史小报评比;“中学生历史剧创作与表演大赛”……以为中心形成12.13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课程。历史公民教育活动课程日益体现出目的明确、系列化、不断走向精品化的特点,成为学校八年级课程体系中的一大亮点。
一、八年级历史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八年级历史公民教育活动课程实施分准备阶段、成果展示阶段、总结阶段。
(一)准备阶段
1.严密规划:凡事预则立,必须重视计划性。9月新学期开始之际笔者就开始规划本学年本学段的历史公民教育活动课程。
2.活动的宣传与发动。规划制定后在各班进行宣传,张贴活动设计方案;利用运动会、期中考试、秋游等空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彰显,自行制作宣传海报,自我学习与创作,自行组织表演……在整个过程中班级同学团结协作,各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提升,学习历史的氛围逐步形成,探究历史的激情兴趣喷涌而出。
3.制定标准,进行预赛。历史小报先进行班级选拔,必须紧密贴合12.13主题活动的主题,图文并茂,注重形象直观性与反思性,体现创新性。
历史知识竞赛班级在平时教学与测试中进行选拔由班级推荐5人参加年级的决赛。
历史剧的创作与表演:剧本创作要立足历史,带有一定的公民教育,将历史剧的创作表演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鼓励创新,如加入一些改编的情节和现实的讽喻等,尤其可反映90后一代的困惑与心声,但不可流于荒诞。评价标准涉及主题、表演、创新性、道具准备、感染力(现场互动气氛)、时间的把握等等方面。
(二)成果展示阶段
历史小报评选优秀者制作成展板学校橱窗展示;历史知识竞赛决赛中评选优秀者予以表彰;历史剧创作表演大赛以晚会汇报演出的形式举行决赛,评选出优秀者以及最佳表演者进行现场表彰;学科讲座根据学生需要探究的问题邀请专家开设。
(三)总结阶段
由于历史学科活动的延续性,笔者特别重视多方面的总结工作,通常总结分参与学生层面、观看者层面、整个活动过程性总结等等。学生的总结侧重于他们的体会感想,最触动他们内心的地方。其中历史剧创作表演大赛最引人注目,留下的印象自然最深刻。
二、对八年级历史活动课程的思考
1.学生期待这样的学科活动性课程。每次活动后笔者都感动甚至钦佩的是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单纯与激情化身的天使,某班同学为了排练倒地的镜头而头部受伤缝针;某班的同学数易其稿,手写的稿子密密麻麻几十张;某班同学全身心投入角色,流下了真实的眼泪……这些只是所有孩子们热情和智慧的一个缩影。
2.活动性课程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活动中展现了学生的智慧,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协调与交流等诸多能力,这在学科课堂教学上是学不到的,给我们老师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在这样的“活动课程”中学生的成长超乎我们的期待与想象!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关键词:展示设计;教学改革;案例教学;项目工程
《展示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在国内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院于1999年开设《展示设计》课程以来,已有十余年的时间。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前沿性与特殊性,决定了展示设计知识理论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学科间的交叉也越来越多,因此,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重点改革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更深一步教学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展示设计》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在当今展示设计发展过程中,不同学科和领域与展示设计相交融,对展示设计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丰富的作用,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点。展示设计教学目标主要应该把握两个方向:一是系统地学习展示设计的一般理论和设计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尊重和应用传统,从中把握展示设计的一般规律;二是准确把握当今设计新动向、设计新思潮、社会需求等,积极、及时、准确地吸取相关学科发展的新成果,确保展示设计课程的时代性。因此,在教学中不仅重视基础理论的教学,更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展示的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二、《展示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相续举办,国内市场更加国际化,市场和社会对展示设计专业有了新的要求。如何使学生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挑战和把握机遇,已成为展示设计课程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依据教材内容,教学重点不突出
教材内容较为全面,教师往往依据教材内容讲授知识点,造成了很多知识的不必要重复。例如,展示空间设计部分,在《室内设计初步》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室内空间的系统知识,其中就包括展示设计的空间部分。
(二)学生实践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设计及制作方案的能力,对于展示设计的材料、 施工工艺等方面的教学都得不到重视。展示设计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设计系统,从概念到方案,从方案到施工,从平面到空间,从装饰到陈设,每个环节都要接触不同的内容。由于学校与企业联系甚少,学生对理论知识缺乏具象的认知,因此对理论知识理解模糊,大部分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普遍存在缺乏实际案例的设计与施工经历。
(三)学生的个体作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展示设计项目中,由于牵涉项目多、分工细,需要多人、多部门合作,因此训练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尤其重要。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作业往往由个人单独完成,同学间协作不够,缺乏团队精神。
(四)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欠佳
效果图表达真实感不够,空间比例不协调,施工图图纸表达不够规范,不能掌握编写设计说明的方法,版式设计不美观,展板及文本的编排形式及内容不明确,不知道如何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如何与甲方沟通,甚至忽视沟通的重要性。
(五)考核方法单一,学生作业多为应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仅依靠一张试卷或几张作业,主要考查学生作业的最后效果,缺乏对过程的监督,学生作业往往是在临近交作业时仓促完成,质量不高,学生的能力也未能充分发掘。
三、《展示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方法
(一)明确课程定位
本课程以理论知识介绍为基础,具备基本的设计实践能力为目标。具体来说就是懂得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懂得展示设计的一般规律及设计方法,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项目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职业能力。
(二)划定课程内容的侧重点
依据时展、社会需求以及就业后面临的工作方向,划定课程内容的侧重点。例如,以最为常见的商业展示为主要专题教学,由浅入深、分层次、分阶段的进行教学。达到以点带面,重点突出的教学目标。
(三)推行“案例教学法”,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不能让学生对展示设计有真正的实践体会,更加缺乏职业能力。在课程中增加案例教学,带领学生走进设计室、项目工地,体会真实的展示设计环境,感受空间、认识材料与施工工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设计工作室
设计工作室以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为基础,以骨干教师为核心,以设计方案与施工为目的,由具备一定研究、设计、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专业工作室教学团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及社会需求进入专业工作室学习,学生全程直接参与设计与施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2.构建以“工程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框架
为了能让学生对实际工作中的设计项目有整体性的把握,掌握项目实施的流程,熟悉项目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就项目中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共同分析讨论,教师最后进行总结。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提高,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推销自己设计作品的能力。
根据工程项目设计的需要,学生应学习掌握以下内容与步骤:
(1)设计任务书的解读与分析,与甲方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能力。
(2)对现场的勘测、记录,对相关项目进行市场调查与研究。
(3)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充分运用各种创意思维方式和方法,形成符合设计任务要求的创意构思。
(4)在创意构思成熟后,运用图形语言,绘制草图,将创意构思视觉化表达,根据需要制作模型或实物小样,经过反复讨论、评价,形成最后的设计方案。
(5)根据国家相关制度法规,对设计方案预算报价。
(6)利用三维设计软件对设计方案模拟表达,供方案讲解使用。
(7)设计方案在获得甲方签字确认后,进行施工图设计,将方案具体化。
(8)配合施工单位、协助监理公司和甲方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监督,选定各种材料的样式、质感和色彩。
3.以“现场实践”为教学手段
教师带领进行现场实践,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材料及施工工艺的现场讲解与点评,指导学生进行材料设计和施工训练。
(四)考核方法的转变
在考核模式的改革上,改变单一的考核模式。根据展示设计的实际能力要求和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取过程性考核考试形式,注重平时表现、思考和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考核内容和方式以全面进行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为目的,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设计表达能力与实践职业能力。
四、结束语
近两年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探讨和研究,不断提出新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我们把课程改革内容付诸于教学实践,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教学原则设计,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由于课程内容更精简更接近实际,教学方法更易于学生接受,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当然,这些措施仍然需要改进,教学改革的探索仍在继续。
参考文献:
[1]凌士义.展示设计[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关键词】“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标准;教学实践;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5-0052-02
【作者简介】1.张广敬,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徐州,221004)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2.张梦瑶,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徐州,221004)教师,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工商管理。
课程标准是实施专业培养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开发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物流设施与设备”教学设计和实践分析
表1(见下页)是笔者根据修订的“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标准进行的一次实训课教学的教学设计。
从该教学设计不难看出,教者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试图通过现场教学、情境教学、讨论性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将手动液压搬运车和手动液压堆高车综合操作技能、技巧和使用注意事项等有机组合起来,不仅真正实践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思想,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而且采用多元评价模式,将专业素养、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等因素进行了综合考查。
二、课程标准的开发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新课标在物流设施与设备整体结构的把握上,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所有的知识分为三大模块:一是整体认知(对应项目一);二是功能性设施与设备应用(对应项目二到项目九);三是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对应项目十)。另一方面,在功能性设施与设备方面,根据物流的功能分为运输、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仓储等几个项目。这种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与物流的功能相对应,便于学生更加完整和系统地掌握物流设施与设备方面的相关技能和知识,有利于提高W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新课标在内容和要求的把握方面更加注重学生“应知应会”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往,有的学校在物流设备的教学中过多强调设备的技术性能和参数。比如:在讲到汽车的结构时,过多强调对发动机的原理和性能、轮船的性能以及起重设备的绳索补偿原理等内容的讲解,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背离了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
第三,新课标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专业岗位开展的就业教育,学生不通过大量的校内外实践和锻炼很难满足社会的需要。基于此,新课标的五条教学建议中有四条涉及实践性教学。通过这种设计,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近几年,各职业院校开始投入资金进行物流专业实践开发,但信息时代各方面更新都比较快,仅按照“物流设施和设备”课程进行实训器材引进,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实践需求。另外,对于一些学校而言,该课程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比较困难,无法为学生提供将学习和工作紧密结合的场所,也就很难发挥实践课程的教学作用。新课程标准的开发结合当下物流市场人才的需求、现代职教教学理念以及互联网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和网络化教学的建议,在保证进行实践性教学的同时,解决了资金不足、场地不够等问题,有利于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
三、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物流设施与设备”教学的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教师自身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将教学观念合理化、实践化。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强,缺少足够的经验,往往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影响教学效率。
(二)加强工学结合
开发“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专业岗位的需求。因此,在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为实现高职院校的区域服务目标,应该针对物流管理岗位需求,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与物流企业进行交流,实现生产和学习的良好合作。
(三)优化教学条件
如今高职院校的设备条件,很少能符合教学标准。一方面由于资金匮乏,另一方面也因为校领导不重视,学生实践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学校必须优化条件为学生提供校外实际训练场所和校内模拟仓库。对于产品的出库、入库或库存商品的存储和配送等内容,要能够结合专业知识,采用演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唯有优化学校的教学条件,才能使课程标准在“物流设施与设备”教学中发挥最佳效用。
【关键词】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实践课程;教学模式
第三方物流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发展,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第三方物流,而且第三方物流的占有率与物流产业的水平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第三方物流知识因此也成为各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内容,特别是针对实践类的课程更是如此。开设这类实践课程的目的在于充分了解第三方物流的原理、操作,使学生掌握现代第三方物流管理的理论、发展趋势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务操作能力。为此,实践教学设计水平的提高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现结合我校的第三方物流实训平台对该类课程进行规划设计。
本文以北京络捷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第三方物流系统作为设计背景,模拟第三方物流公司在物流运作全过程中的所有步骤。以期学生通过实践充分了解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的业务需求和特点及其核心运作和管理的目标——三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及其资源的调配与整合。
1.实训内容简介
模拟从物流信息系统初始化到整个物流业务活动结束的过程中,企业信息系统操作人员所进行的操作。主要包括下列几类岗位和系统模块,总计安排116 课时。
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员需进行系统初始化工作,在系统中输入企业的基础资料,包括站点、人员、车辆、库房、设备等信息。
客户管理商务人员——物流企业的商务部门主要负责项目客户的开发、谈判、签约和信息维护,要实现信息化,需在系统中维护客户合同信息、货品信息、计费标准应等。
供应商管理——分供方管理人员在系统中录入并维护分供方的信息;比如,车辆人员等
订单管理——客服人员在第三方物流系统中将订单管理作为一个单独模块。主要负责运营过程中与客户的沟通,接受客户指令转化为作业计划单,接受客户查询,处理突发事件等。
仓储作业管理——仓储管理员在系统中为每单作业计划(包括出库、入库、移库、盘点等)指定储位、作业设备和人力,以便指令人力进行准确操作,并在操作完成后向系统反馈实际操作结果。
运输管理和配送管理——运输和配送人员针对每笔运单指令,合理安排路由和运力,以求高效的完成运输和配送作业。同时信息管理员则应对运单进行签收、查询等,有时还需接受客户的查询。
商务结算——财务人员要审核服务合同中的价格条款,确认客户的计费标准,在运营中则需定期生成应收应付,统计作业量等。
综合实训——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实训练习。在实训基地中将实训岗位设为:客服(订单录入)、理货员、搬运工、保管员、分拣员、补货员、包装员、加工员、调度员、驾驶员等。
2.实训目标
该实训设计主要以国内外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JIT配送模式为核心模型,突出3PL企业面向其大型公司在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领域的服务模式。按照国际标准定义业务规范和操作流程,可以通过角色的定制分配,模拟商务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统计报表、商务结算、全球客户服务等核心业务环节的执行过程,让学生进行充分练习从客户需求、商务解析、货物入库、在库、出库、配送作业操作、车辆调度处理等流程的实际演练,理解物流各个环节的操作原理和逻辑关系。通过每个业务环节的过程演示,以加深用户对物流管理流程、系统设计思想和企业业务模式的理解。通过第三方物流的实训练习,学生可以理解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操作流程,熟练掌握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业务操作方法。通过实训演练,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员工和物流专业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的各种资源和整个运输、仓储过程,实现对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全面集成和统一管理。
3.实训系统功能
第三方物流系统是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实际的业务需求和特点,围绕三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运作的,其资源的调配与整合是该系统的核心运作和管理目标。通过第三方物流软件信息系统的应用,将物流网络与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实现信息流的高速与准确传递,保证企业快速反应与处理能力,利用资金流的管理与控制,提供系统内在推动力并提供经营分析和考核数据,通过分析与监控工具结合管理方法为物流体系资源配备提出依据并保证体系良性运作。第三方物流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基础信息管理、订单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商务结算管理、统计分析管理、客户网上服务管理。综合实现并能够满足整个第三方物流各个执行环节的业务运作和管理决策的需要,各系统能独立使用,又能集成使用。
第三方物流系统的各个子模块:
4.第三方物流实训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总体思路:本课程应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项目,包括订单处理、出入库作业、仓储管理、运输配送作业。让学生掌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般经营方式和服务内容。从订单的接收开始,以实物流程为主线,兼顾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处理,使系统使用者明晰的理清整个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流程。
5.实训技能岗位设置
6.课时和内容安排
总课时为116课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单个业务的模拟;第二阶段,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整个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流程的实训。
第一阶段: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各个业务模块进行模拟。了解系统的功能、构成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第二阶段:将实训学生分组,并分配不同角色模拟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业务运作,如在实训基地中,实训岗位可设为:系统管理员、客服(订单录入)、理货员、搬运工、保管员、分拣员、补货员、包装员、加工员、运输配送调度员、驾驶员。
课时安排一览表:
7.考核、评价
根据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管理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1、项目规划过程。2、实施过程; 3、是否具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对工作认真踏实, 一丝不苟; 采取的方法:自评、互评、教师评相结合的方法。并选出完成任务最佳者, 并对能提出最佳方案者给予加分表扬。
8.实训总结
必要的实训总结,有利于改正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利于发现教学弊端,提升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主要应包括实训题目、实训过程描述、问题描述、解决方法描述等必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管红波.基于实践的物流实训课程设计[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1).
[2]刘晓晶,吴海燕.案例教学法与创新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3).
[3]丁红英.浅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高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