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智慧教育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教育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教育培训总结

第1篇:智慧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深刻理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论述,突出加深对农民教育培训战略地位的认识,“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

党的十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首位,首次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我党立足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激烈的形势,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而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我国13亿人口中,约有一半居住在乡村。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关于教育发展要求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从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加快转变的新阶段,现代农业发展迫切呼唤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需求,也是把我国从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由之路。

深刻理解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论述,突出明确农民教育培训的迫切需求,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党的十提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推进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与合理配置,把资金、技术、人才带入农村,把城市的先进生产要素、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引入农业,真正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要求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农业发展,首先是人的统筹与发展。农民是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其他资源要素必须通过农民才能发挥作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重点是农民、农户,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是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既要对转移农民进行职业教育,更要对务农农民进行教育培训,加快培育出一大批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其他资源和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聚集,促进农业生产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转变,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才能促进城镇化建设,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论述,突出加深对农民教育培训教学改革和办学模式创新紧迫性的认识,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民职业教育制度体系

党的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一系列部署。深刻理解十关于制度建设的重要论述,我们要深入思考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问题。农民职业教育与围墙式的职业教育不同,是一个独立的教育体系,我们要下决心把“送教下乡”固化成一套完整、有说服力的制度体系,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职业教育制度。同时要通过建立现代农业开放大学,形成从技能培训、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到本科以上层次教育有序衔接的、多层次的农民教育体系。

深刻理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突出把握农民教育培训内涵建设的重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民教育培训“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队伍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农广校要办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必须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基层农广校教师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面临着社会地位不高、待遇偏低、培训机会少、知识更新跟不上等问题。建设农广校教师队伍,首先必须注重师德建设,要把“一切为农民着想、为农民服好务”作为出发点和根本任务,不断增强使命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在业务能力建设上,要通过建立导师团制度和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开展优秀教学能手及优秀课件评比等活动,打造一支“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同时要大力宣传农民教育培训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深刻理解“教育公平”、“终身教育”的重要论述,突出把握农民教育培训的重点任务,争取在政策扶持上有新突破

党的十提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目前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农民仍然是弱势群体,农民教育依然是弱势教育。同志提出“要提高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必须先从农民抓起”,回良玉同志提出“要把培养新型农民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切实抓紧抓好”,韩长赋部长提出“今后必须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作为关系长远、关系根本的大事来抓,争取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培养造就出一亿左右的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民对不同层次教育培训的需求,是最大程度实现教育公平的体现,是对农民开展的终身教育。十提出的“教育公平”、“终身教育”,为我们争取农民接受职业教育、享受国家资助政策提供了政策依据。韩长赋部长提出“要强化政策争取,在进一步完善各类生产性扶持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产业发展扶持等方面加强政策创设。”我们要按照韩部长的要求,努力实现农民中职教育政策扶持上有新突破。

深刻理解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论述,突出加深对解决农民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重要性的认识,探索实施“智慧农民工程”

党的十报告把“三化同步”递进为“四化同步”,凸显了“信息化”的突出地位与特殊作用。当前,各种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日渐深入,农广校的成立是建立在广播、电视等“信息化”手段基础上,现在更需要将“信息化”做深做透。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资源优势,加强部门联合,强化教育资源、媒体资源、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通过实施“智慧农民工程”,使教学资源进入手机终端,进入农家书屋和乡村教学点,建立“乡村学堂”,实现农民学习的伴随性、检索性、互动性、娱乐性,帮助农民随时接受教育,全面提升农民素质。

深刻理解党的建设根本宗旨的重要论述,突出在思想上、作风上加深对农民教育培训认识新转变,持续推进“送教下乡”,把农民教育培训办到农民的家门口、办到农民的心坎上

党的十在党的建设方面强调“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学习领会十精神,我们要带着感情、满怀深情、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去,要把“方便农民、智慧农民、实惠农民”作为农广校的根本宗旨,把农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教育培训工作好坏的最高标准。在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着眼于提升农民的综合能力,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要善于从农民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农民的需求,调整教育培训方式和内容,深入推进“送教下乡”,把农民教育办到农民家门口、办到农民心坎上,为农村培养一大批留得下、用得上、扎住根的新型职业农民。

近年来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受到了中央和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全国农广校系统有关工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下一步农广校体系要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在巩固原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全面谋划、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的科学发展。

在工作目标上,仍然坚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个中心,勇于扛起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大旗。作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专门机构,农广校有平台、有手段、有支持,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韩部长“两个关系”的重要论断,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100个示范县的平台,以“阳光工程”、“百万中专生计划”等项目工程,以及广播、电视、网络大讲堂等各种媒体资源为手段,进一步加强研究、创新思路、狠抓落实。

在工作着力点上,仍然坚持办好“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两件大事,切实履行部党组交给农广校的职责任务。农民技能培训是针对某项知识和技能进行的短期的专门训练,是解决农民近期发展的实践性学习。农民职业教育是对农民进行的知识、技能和道德的长期的持续的素质培养,是解决个性长远发展的引导性学习,重点在于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是全面、系统化的教育。要坚持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并重的原则,扎实推进双证制(新型“绿色证书”和学历证书)。

第2篇:智慧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育培训档案;知识管理;数字化;构建

科研单位教育培训档案不仅能真实记录和反映员工在职期间接受教育培训的具体情况,为本单位制定人才发展战略提供实际依据,还能成为才人培养的一座潜在的巨大宝库。在当今知识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时代浪潮引领下,科研单位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将知识管理理念导入教育培训档案管理,令其重新升级“锻造”,便能激发其蕴藏的巨大潜力,为集体源源不断地提供知识营养,积累知识财富,哺育科研单位整体人才队伍,成为本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来源。

一、导入知识管理理念

创新是科研单位永恒的主题,而知识的存量、积累是科研单位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和创新的核心原动力。知识管理即是通过对知识的获取、创造、存储、分享、整合、利用、更新等过程将知识不断的反馈到知识系统中,形成持续积累的知识资源和智慧资本。科研单位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整合显性知识(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直接表达的知识,如设计方案、装置图表、技术规格书、模型、程序、公式等)并挖掘出隐性知识(非直接表达或难以明确表述的存在于人的思维大脑中的知识,如经验、心得、感悟、洞察力等),同时以开放、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知识主体的能动性,使员工个人与单位集体的知识都得到有效利用和积极发展,最终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知识系统循环上升的目的,推动科研单位的创新发展和人才队伍培养,使其具备优秀的竞争力。在知识管理的概念中,知识的沉淀、共享和学习是知识管理的基石,是组成“知识之轮”的三个重要环节,而科研单位教育培训档案则可为“知识之轮”的高效运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常情况下,教育培训档案分为员工培训档案、培训管理档案和培训知识档案三大类:员工培训档案是科研单位管理部门为员工建立的培训项目记录性材料,包含员工姓名、部门、培训时间、地点、名称、内容、学时、组织单位、主讲老师等相关信息;培训管理档案是指在培训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材料文件,如年度培训计划、建议书、评估报告、师资档案、培训证书、培训机构档案等;培训知识档案则是科研单位不断积累完善的知识数据档案,例如培训书籍、讲义、PPT、录像、DVD等各类信息数据。对应知识管理,科研单位收集、整理、建立教育培训档案的过程即是对知识的获取、沉淀与整合;利用信息化技术在单位内部建设运行教育培训系统平台即可形成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员工通过该系统共享、利用各类教育培训知识资源即实现了知识在组织内部的分享。此外,经过知识主体(管理者与员工)的主动收集、整理和再加工,还能深度挖掘出隐性的教育培训知识(例如以总结、交流等形式获取主讲人和参培人员的个体经验),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丰富本单位整体教育培训资源;同时,员工在利用共享培训资源进行知识的学习、消化后,经过工作实践又可将原获取的知识进行创新发展并再次反馈系统平台,使教育培训知识系统持续螺旋式上升。

二、数字化构建系统平台

以知识管理为导向的教育培训档案管理需要借助现代信息科技力量。科研单位可以结合具体工作实际,以分析知识需求为前提,以实现教育培训知识在本单位内最大分享和利用、创造出最大价值为目的,构建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数字化教育培训系统平台,从而形成有效的教育培训知识管理系统,帮助单位和个人获得更好的知识收益。以科研单位A为例,经过前期对员工教育知识需求的调研和梳理,结合内部管理要求,科研单位A将教育培训系统平台划分为了“培训管理”“培训资源库”“在线培训”三大模块:(一)“培训管理”模块。该模块下设员工培训登记、培训记录查询、培训证书库、师资档案库、历年培训计划、培训评估报告、个人培训记录等专栏,主要涵盖了员工培训档案与培训管理档案的内容。其中,师资档案库面向全体员工开放(录入了内外部讲师个人基本信息及教学的主要方向和特色),方便有学习需求的员工了解相关师资力量;个人培训记录专栏向员工个人开放,员工可全面掌握个人受教育培训的情况;其余专栏则面向管理人员,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动态监管——管理人员在员工培训登记专栏内以培训项目为单位录入本部门员工培训信息,并以附件形式上传培训教材、证书和签到表扫描件,经部门领导审核后生成《人员培训记录表》(含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学时、组织单位、主讲老师、参训员工姓名、记录人、考核方式、效果评价等信息);同时系统将各培训项目信息整合后自动生成以员工“个人”为单位的《员工培训记录总表》,不仅可以实时反映本单位教育培训的全面最新信息,还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处理功能,如汇总员工个人、科室部门、本单位的年度培训学时,或分析各类培训的比例以及各部门的培训情况比较……这些数据是培训评估报告的重要数据支撑,为来年制订培训计划提供了有效依据。(二)“培训资源库”模块。培训资源库是教育培训平台中知识共享的重要承载体之一,按教育培训种类规划为专业技能培训、质量培训、安全环保培训、资质培训、信息系统培训等专栏,同时按组织级别分为外部培训、院内培训、所内培训、科室培训、专业组培训,还根据科研单位A的实际需求增加了特色项目:工作经验交流专区。培训资源库配备搜索功能,员工可按感兴趣的培训项目、内容、组织部门、载体类型等关键词进行综合查询。库内教学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既有普通文档类教材,也有PPT、视频等新媒体类资源,其来源途径除靠各级培训管理部门的主动搜集还依靠广大员工的积极分享。例如,人力资源部门邀请某外单位专家来所开展专题讲座,经讲师允许,其授课PPT以及教学现场的录像视频作为本单位教育培训资源由组织部门上传至培训资源库(属性为外部培训、专业培训);与此同时,围绕该教学资源点,参加现场培训的许多员工自发上传了个人的听课笔记以及课后的教学问答交流记录、心得体验。又如,某项目组人员在该项目完成节点后进行内部工作小结和交流,梳理了项目总体进展,分析了项目推进中发生的具体问题,总结了应对问题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以及技术、管理方面的经验——这些既包含了显性的知识点(项目工作进程、问题、解决方案、成效等),又包含了许多隐性知识点(技术经验、项目管理经验等),会议记录人员经过挖掘、整理、加工将其转化成新的教育培训知识上传系统,与其他项目组成员共同交流分享。此外,普通员工还能针对工作中遇上的某项技术难点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工作经验交流专区中发起在线讨论,与其他共同关注此话题的员工展开深入探讨。(三)“在线培训”模块。此模块为培训组织部门提供了线上教学的新型培训方式。某些面向全体员工的宣贯类、职能管理类的培训,往往因为人员众多又比较分散难以一次性集中组织,而在线培训可以灵活解决上述问题。例如科研单位A按计划在内部召开年度安全教育培训,组织部门即在此模块下新建一项面向全体员工的专题安全教育培训流程(附注培训性质和具体要求),并将安全宣传视频、PPT等培训材料上传系统。该流程通过审批后由平台及时推送至全体员工个人,员工点击流程在线浏览安全教育材料按要求完成全部自学,系统即自动记录员工在线学习时间并生成相应的培训记录,同时向组织部门实时反馈本次培训的最新进展和总体情况,向未及时完成培训的员工个人发送培训提醒。

三、科学管理,充分实现教育培训档案的知识利用

(一)制度和组织保障。充分实现教育培训档案的知识利用离不开科学管理与必要的制度、组织保障。科研单位应结合实际工作建立一整套知识管理制度或具体的教育培训知识管理细则,设立教育培训知识管理的归口部门、管理负责人、各级管理员、联络员、审核员岗位并明确其具体职责,规范教育培训知识的产生、收集、积累途径、具备的要素和内容、审核、评定以及具体使用等。同时,教育培训系统平台的建设与维护也需要有力保障,一方面由系统管理员进行权限设置、运行监控、数据库备份、防火墙布置、病毒查杀等系统维护工作,保证该系统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需由特定管理人员收集各方使用反馈意见,根据实践和具体情况对平台进行持续的优化和完善。(二)有效的激励主观能动性。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基石,知识拥有者和知识需求者通过互动与交流实现集体知识的增值。员工对知识共享的积极态度在科研单位教育培训系统的知识积累与利用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了鼓励和引导每一位员工积极参与本单位知识的创造和积累活动,科研单位在为知识管理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外,还应制定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实施一系列知识共享奖励举措,例如建立员工知识贡献积分奖励制度:凡在教育培训系统平台中分享个人知识经验的员工均可获得初始分值,再根据该知识经验的共享反馈情况及评定结果累积分值,科研单位对年度内积分排名靠前或对集体有突出知识贡献的员工进行评优奖励,还可将知识共享积分纳入年度员工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单位内部营造出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科研单位以知识管理为导向数字化构建教育培训档案,通过科学规划建立并有效运行教育培训系统平台,既能使传统的教育培训档案实现高效的动态化实时管理,又能充分挖掘科研单位内外部教育培训知识资源,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在集体内部分享、再创造,实现科研单位知识财富的持续积累,使教育培训档案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促进科研单位的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

【论文参考】

[1]刘璇,张朋柱.知识管理在科研网络及企业中的应用研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第3篇:智慧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1.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从他主发展到自主发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不但为行动指明方向,而且也指导行动过程,有什么样的理念相应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行动。“技术理性”是一种追求合理性、规范性、有效性、功能性、理想性和条件性的人类智慧和能力,是一种扎根于人类物质需求及人对自然界永恒依赖的实践理性和技术精神。[1] 因此,在“技术理性”统治下,教学被视为合乎法则的、规范的技术操作过程,教学的开展得益于教师通过丰富客观知识的掌握与娴熟教学技能的习得把教科书中的知识以简明、有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而教师则被看作是有知识技能缺陷的、需要改造的教育工具。为了使教师规范、有效开展教学,教育行政部门通常采用统一、规范自上而下的模式,对教师进行必备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以使教师学会如何有效地把学科知识更系统、更直接地传递给学生,目的是培养“效率型教师”。“技术理性”理念指导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没有看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复杂性与动态生成性,忽视了教育教学活动中复杂情境特征的洞察、关键事件的把握,教师仅仅有客观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更需要教师在具体情境中主观做出行动的一种机智,同时它注重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了教师自身生命价值的实现。由此不难看出,“技术理性”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无论从发展的内容、形式,还是动力源泉与最终的目的,都是一种忽视主体自觉性、主动性的发展理念。

新时期教师的发展应该是实践智慧取向的发展理念。实践智慧是应对具体实践情境的人类智慧和能力,它的获取主要源自教师自身实践过程中的不断反思与总结,是教师实践经验的提升,而非理论知识的简单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场所回归到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做出具体的行动,在行动中自觉主动地追求作为教师职业人的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自我超越方式。在实践智慧的指导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和愿望具有内在性,是出于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是主体发自内心的欲望,不是外界强加的结果;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主要来源于自身,而非外在;发展内容具有个体性,教师发展的是个体内在的潜能,并不仅仅是为了达到外在的标准;发展的形式实现多样化,增加了校本研修、叙事、案例分析等多种发展途径,摆脱了统一培训、集体观摩的传统形式,教师可以选择契合自身的发展方式满足自己发展的需要。因此,实践智慧强调的是教师自觉主动的发展。

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从客观的知识、技能到实践智慧

“技术理性”是一种追求规范、可操作的理性精神。在“技术理性”的指导下,具体的教学成为“学科内容的知识与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与技术的合理运用”[2],它关注的是什么知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是有用的,那么教师就应该掌握相应的知识,由此形成一种“技能熟练”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丰富学科知识,简单移植教育理论,照搬一些教育专家理念的过程,衡量专业发展的程度是简单看其专业知识是否丰富与技能是否娴熟。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被严重窄化了,成为单纯的知识技能历练,忽视了教师作为“人”的情感、智慧等因素的实现。但实际上,教育教学实践是纷繁复杂的,教师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是必要的,但仅有知识技能是不够的,更要求教师的教学艺术与智慧。正如范梅南教授所说:“事实和价值对于如何进行教育性行动是很重要的,但在具体的教育时机中它们都无法告诉我们怎样去做。”[3] 因此,面对具体的教育时机,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合理的判断能力,加上直觉和灵感,能够进行契合情境的即兴创作。同时,教育教学也是教师的一种生存方式、生活状态、追求幸福的源泉,一味地被动地接受客观知识和技能只能培养一些“技术熟练者”,作为完整人的“智慧型教师”就永远不会诞生。

教师实践智慧的彰显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出路。实践性知识与教育机智是构成教师实践智慧的主要要素,教师掌握的不再是客观的知识,而是带有个体性、情境性、反思性、主观性的实践性知识,它是实践智慧的知识基础,是教师在实践中“知道如何去做的实践之知”[4],是自己建构的关于实践且指向实践的知识,与纯粹的理论知识相比更具亲和力,更切合教学实际,容易操作。实践性知识的养成不但为教师应对工作中的复杂情境提供了武器,更有助于彰显教师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创造性,不断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形成自主发展的能力。教师的技能也不再是模仿、学习客观的技能,而是范梅南教授讲到的一种教育机智,即教师面对突变的教育教学情境,瞬间知道怎么做的一种教育教学能力,它是实践智慧的核心,主要依靠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总结来养成与提升。教育机智的生成有助于教师及时洞察和发现情境中的问题和事件,以便合理地辨别、判断,抓住教育时机,采取有效行动,能够让教师在面对突发性的情境事件时能够从容、自信地面对,能够果断地采取措施,而不至于畏畏缩缩,错失教育时机而遭遇情境尴尬。以上两者都遵循实践固有的逻辑,是一种实践理论化,只有实现这一转变,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才能真正找到其专业知识、技能的生长点,拓展专业发展的空间。[5]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从外在、单一化到内在、多样化

“技术理性”指导下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是外在的、单一的。主要是由行政主导、专家培训等外部力量来推动的,表现为:(1)统一在教育培训机构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学科知识等,然后进行考试;(2)统一在中小学听示范课,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6] 据调查表明:现阶段有50%以上教师的学习方式是参加各种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或进修学校、专家等举办的培训。[7] 这种统一、自上而下的培训模式,关注的是教师“应该”掌握什么,而非教师“想要”掌握什么,严重忽略了教师主体的实际需要,忽视了教师现实生存的场域。所以,部分教师参加完培训,证书也拿到手了,而对教育理论还是缺乏基本了解,所形成的是教师“所倡导的理论”,而非“所采用的理论”,对教师实际的教学行为并不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对此也不感兴趣。而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只是新教师短暂的适应职业的需要,不利于教师长久发展,模仿终究不能做出智慧的行动,智慧的行动源于自身实践经验的反思与积累。因此,两种方式前者理论灌输、脱离实际,后者机械呆板、缺乏反思,并不能真正适应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实践智慧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则不然,它是内在的、多样化的。它指教师自觉主动投身于教育教学中寻求学习、提升自己的机会,是出于教师自己内心的愿望,而非外界强加的结果。教师可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反思、总结,促成自身的发展与成长,通过行动前的反思、行动中的反思、对行动的反思来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凝练智慧。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发中实现发展,在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科教学能力,充实精神世界。教师也可以在研究中促成发展,通过研究,教师提高了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成为沟通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易于真正抓住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缩小理论与实践的隔阂。教师也可以通过构建实践共同体,形成教师文化来实现自身的发展,等等。这使得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式、途径更加开放、丰富多样,发展愿望变得越来越主动,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也体验到职业内在的欢乐,充实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

4.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从功利性价值到内在价值

“技术理性”是扎根于人类物质需求的一种理性精神,追求的目的是人类物欲的无限满足。因此,其导引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目的必定是带有功利性的、以追求外在价值为主要目的。教育部门视教师的发展旨归为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率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把自身发展仅看做是追求物质利益的一种方式,谋生的一种手段。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处于教育教学活动之外,“目的是在活动之外的,活动就变成了手段,因而会造成不择手段地去追求它之外的目的”[8],教育教学活动成为教师追求外部功利性价值的手段,导致教师专业发展失去内部的动力源泉,而真正的教师专业发展是内部的、持续的、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仅靠外在的价值目的是难以维持的。这就需要让教师认识到专业发展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物质上的富裕,体验自身价值实现的幸福感,感受生命的意义才能获得持久的动力。“技术理性”指导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正是忽视了这一点,只看到外在价值,而忽视了作为“人”自身生命价值的实现,造成人欲望的无限制膨胀。

实践智慧取向适应了教师专业发展应注重自我生命价值实现的需求。亚里士多德曾指出:“实践智慧考虑的是对人整个生活有益的事,即人的幸福,它的践行本身就是目的,实践智慧是生命的实践智慧,生命是实践智慧的基础,失去对生命本身的关注也就无所谓实践智慧,它真正关注到了专业发展对教师自身生命价值实现的重要性。”海德格尔曾说“人应该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康德认为“人永远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叶澜教授也讲到“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9],即教育活动是以教师生命影响学生生命,以教师生命去点燃、润泽学生生命的实践活动。由此,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理应关注教师自身生命的丰富与充盈,自身生命价值、意义的彰显才能让教师真正体验到自己内在的满足感与幸福感,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如果偏离了关注教师生命本身的目的,那么教师专业发展也就失去它的应有之意,便也是异化的发展。

当然,“技术理性”指导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确实在特定的时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强调规范、高效,因此,在师资短缺的情况下,对于统一、大规模教师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随着人们对教育教学本质认识的深化,教育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性活动,而非技术性活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确定的因素层出不穷,各种“意外”随时考验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促使教师寻求真正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之路,“技术理性”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注定要被超越,取而代之的是实践智慧取向的专业发展。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110034)

参考文献:

[1]赵建军.超越“技术理性批判”[J].哲学研究,2006(5).

[2]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J].教育研究,2001(12).

[3][加]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金生■.教育哲学是实践哲学[J].教育研究,1995(1).

[5][6]陈向明.实践性知识: 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7]苏红,章建石,朱生玉.教师学习投入状况及特征[J].教育科学研究,2007(5).

第4篇:智慧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经过认真筹备,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了。培训班前,听了相关情况介绍,感觉这次培训班时间长、规模大、准备充分,感到非常高兴。首先,我代表市总工会对培训班的开班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学员表示诚挚的欢迎!

近年来,区总工会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按照“两个普遍”的要求,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在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协调劳动关系、健全维权机制、困难职工帮扶、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市工会工作的开展创造了经验。特别是区高度重视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依托优势资源创办了全市首家“工会干部培训基地”,形成了有特色的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模式,为全市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带了个好头。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是关乎工会事业发展的大事要事,加强和改进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离不开学习教育培训;认清形势、把握大局,离不开学习教育培训;提高素质、增长本领,离不开学习教育培训;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离不开学习教育培训。当前,工会工作的领域更宽、范围更广、任务更重,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尤其重要,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大兴学习之风,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作为一种内在的需要,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借此机会,我提三点希望和要求。

一是通过学习交流,进一步提高中心意识。“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为工人阶级发挥主力军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也为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要深刻认识“十二五”时期的新特点、新要求,坚持科学发展主题,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切实把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各级党委政府的科学部署上来,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抓住新时期工会工作的重点,不断激发职工群众的创造活力。要广泛开展以“当好主力军,创新建功‘十二五’”为主题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等群众性劳动竞赛活动,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技术培训、技能比赛活动,培养造就高素质职工队伍,把服务强市名城建设、服务企业转型升级、服务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做得更主动、更贴近、更富有实效。

二是通过学习交流,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十二五”规划的推进实施、各级党委对工会做好群众工作的新要求、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要求等,都给工会组织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各级工会组织要进一步开阔视野、开阔思路、开阔眼界,总结推广基层开展工作的新鲜经验,不断提高运用民主协商、活动推动、项目带动、示范引导等理念和手段开展工会工作的能力;要多用职工身边发生的事情、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鲜活的语言,不断提高与职工沟通交流、说服教育职工的能力;要深入研究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新形势下做好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尽可能通过平等沟通、协商协调、教育引导等办法参与社会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在推进依法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依法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两个普遍”中做表率、当标兵。

第5篇:智慧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世界已经开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所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教师必须首先牢固树立信息化、全球化的思想,积极参加培训学习,紧跟时代脉搏,做一个E环境下的新型教师。通过此次培训,我收获很多,体会深刻。具体想就有关网络学习浅谈几点体会:

1、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质量

大家知道,经济发展状况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影响教育的规模,一般地,教育受经济的影响是从二个方面展开的。一是从教育设施上,教育技术和设施的改良,提高了教育的效益。二是从教育的规模上,麦克风和音响可以让几百人聚集在一起上课。但是,这种教育模式实践证明是不可取的。网络学习可看做是一种在教育领域内扩大劳动规模的典型形式,劳动力因素(教师)被网络所替代,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是多余的,相反,作为指导者的教师或设备维护者,其作用也在逐步提升。

2、自我决定学习时间和地点

网络学习不是让学生,而是让课堂从一个地方转向另一个地方。这种学习方式下是适应了成人的特点,它为学员节省了很多时间。比如,我们现在的培训就可以通过网上课件自由回家抽时间进行网络学习。

3、按需进修

网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成人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选择性地学习。在网络社会中,人的学历已不显得多么重要,替代的是人的学术水平和真实本领。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不断地了解新技术,掌握新技术,网络社会需要的是有多个学位、多张资质证书的人才。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远程教育培训,我各方面的收获颇丰,培训总结。现总结如下:

第6篇:智慧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随着全球以工业4.0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兴起及我国“两化”的深度融合,我国亟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用以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与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目前我国众多职业院校正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数字校园与智慧校园,全面加速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2015年5月10日,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在北京举行全国启动仪式,总理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优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之举。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进一步指出:技术技能筑牢强国基石,职业教育成就出彩人生,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将其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综合改革的突出位置、优先支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是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又一重大举措。2016年3月,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要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来进一步深化改革,指出“‘互联网+’是对‘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支撑,要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2016年 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8年底,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的目标。

二、职业教育需要“互联网+”

教育是以人的长远发展为目的,没有出现互联网之前,人类就有了数千年的教育活动,教育与人已经形成了关系牢固的伴生关系。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不同于传统学术教育的区别在于它与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岗位能力的技术技能特性,而学术教育更强调的是教育的科学性以及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二者都是以人为工作对象和主体的,都有着较为严密的组织结构。职业教育强调的是与企业的融合,即要求职业教育所包含的职业教育理论、职业技能、职业精神、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与企业的零距离。校企合作育人是职业教育的根本途径,企业的责任是提供典型工程案例;W校的责任是对学生进行基本职业理论知识、基本职业技能教育、职业道德与精神、思想道德情操的培养。

“互联网+”有利于人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完善。互联网改变了教育的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成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新媒介,使原来特定时空进行的教学转变为自由的、不受时空限制的个体行为。有了“互联网+”的教育更加关注“互动”,互动性的教学体验使教学过程更加智能化。“互联网+”对于职业教育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学校通过互联网,可以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成本较低,时间与空间上也非常便利;另一方面,鉴于当前我国多数企业由于产业转型升级期,以及一些经营困难企业,不可能主动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而利用“互联网+”可以减少培养教育人的成本,可将企业的实际工程案例通过互联网形式,直接传递给学生,进而学生可在虚拟真实的环境中掌握实践技能、增加工程经验。

三、“互联网+”需要职业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前职业教育培训领域已成为投资者争相抢占的市场,无论是何种教育领域,在线教育的大潮席卷而来,具有不可阻挡之势,众多传统教育行业开始向在线教育拓展。2015年是在线教育井喷的一年,在线教育已成为众多教育培训机构投资抢占的重点,而且竞争十分激烈,但竞争越激烈代表着需求越多,服务也将越来越好,受益的始终是接受教育和培训者,如培训行业的领先机构新东方、好未来、中国在线教育等在传统中找发展,在作线下面授和线上网校的左右互搏中开拓市场,充分借助“互联网+”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6年4月,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全面总结了2015年中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了中国深化教育改革进程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展望了2016年中国教育发展形势。报告指出:职业/技能培训领域最被互联网教育看好,互联网教育的最大市场是在职业教育,无论是B2B还是B2C,对此都有大量刚性需求,这主要是因为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多样化以及线上、线下的紧密结合。除了收费性质的职业教育以外,职业教育慕课开始发展,许多企业开始关注慕课建设,通过建立自己的企业慕课来培养员工的工作技能。

四、“互联网+”促进了职业教育改革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逐步深化,以技术带动职业教育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管理可视化、管理智能化、管理科学化的智慧化校园管理体系逐渐形成,极大优化了职业教育的业务流程,不仅提高了职业院校管理能力和水平,而且降低了资源消耗,真正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教学主体和管理理念,并对传统职业教育体制产生倒逼作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社会的到来,职业学校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产生地,不再具有权威性,社会中的每个个体可以很方便地借助于互联网平台获取他们想获得的知识,因此出现了多样化的社会知识供给,这给传统意义上比较独立的职业院校带来了挑战。

从学校层面来看,“互联网+”强调的是教育内部变化的重要性,而不是有了互联网技术就意味着先进。职业院校需要切实以学生发展为本,按照互联网技术所提供的新的可能性,遵从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灵活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主动的在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技术、教育管理以及学校组织等多方面进行变革。

第7篇:智慧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引言

前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2014年初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表示,围绕“2014中国智慧旅游年”主题,我国将加快推动智慧旅游的建设,运用市场化机制,推动智慧旅游技术平台建设;以5A级景区为重点,推进智慧旅游景区试点;继续推进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以有效应对因旅游业爆发性增长带给旅游景区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

千山风景区作为鞍山旅游的标志性景区,在鞍山智慧旅游发展模式的建设中,理应走在前头,而且由于景区智慧旅游的特殊重要意义在于它最直接地影响到旅游者的体验质量,而各地在探索智慧旅游发展模式的过程中,主要也是在景区试点,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操作模式可以借鉴,本文在认识到上述趋势及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千山风景区智慧旅游的操作模式和方案设计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期望通过全面系统且有特色的研究,为鞍山市及相似景区发展智慧旅游提供一些支持和借鉴。

一、智慧旅游概念

“智慧”在字典中的定义为:对事物能够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而智慧景区产生的背景是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革命的发展,以新一代信息体系技术革命浪潮中出现的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以及其搭建的系统平台为基础,利用落后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提升景区的技术管理能力。智慧景区作为智慧旅游的集中表现之一,与智慧饭店、智慧旅行社等其他智慧旅游行业一起构成智慧旅游的产业层是智慧旅游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体现。旅游工作的本质就是创造智慧,而智慧旅游中的智慧就是可以根据用户历史数据、用户个性、用户地理位置、团购信息等推荐用户进行某项活动,景区是旅游资源的集中承载者,代表着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而智慧景区的基本出发点是提升游客满意度改善景区与游客的关系。

二、千山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千山有三张国家级名片,依次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千山是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温泉旅游度假区。这三张国家级名片,不仅为千山的旅游产业奠定了基础,更彰显千山鲜明的特色。对促进千山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和效益。现今千山风景区存在的问题包括:1、季节性明显,千山地处东北地区、有明显的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四季分明,而因此也为风景区带来了明显的淡旺季之分, 从千山风景区票务处统计可以看出,千山旅游呈现出明显的淡、旺季之分,3月到11月为旅游旺季,12月1日至次年3月1日属于旅游淡季,千山风景区旅游季节性很强。从每年11月份开始,旅游人数就开始明显下降,千山风景区每年接待游客80%以上都集中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冬季则为明显的淡季。而在节假日,特别是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都是千山风景区游客数量达到最高的月份,虽然带来了经济效益,但同时也给千山的接待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地压力。2、信息发展慢。鞍山市作为三线城市,城市发展速度较一线二线城市相对过慢,再然鞍山作为重工业化城市,旅游业较之其他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的城市相对较慢,由于经济实力等原因,鞍山市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未完全跟上,人性化服务并没有体现出,而且千山景区发展较为单一,种类少,相似性强。最后在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的引导、扶持和服务作用并未完全体现出来。

三、对千山发展智慧景区的建议

(一)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应用,突出智慧化

突出智慧,也就是说对技术设备智慧化的应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计算机网络等已有的数字化基础上,加上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结合千山自身发展状况进行有效结合,针对淡旺季出现的问题从而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方案,开辟新渠道,对旅游产业进行创新。

(二)引进人才,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才队伍

通过聘请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提升整体素质。完善培训制度,充分利用现有的旅游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对旅游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三)从游客和景区管理的需求出发,突出人性化

摒弃传统景区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游客满意度的观念转变思想,重视游客体验,从而获得无形资产,也就是“口碑营销”观念。

(四)加强宣传力度,打造旅游品牌

优化城市发展,通过物联网、移动通信、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g等对千山景区进行宣传,现在微信成为大众必不可少的通讯软件,利用微信平台开发特色千山旅游,结合线下已有的APP软件进行合作,多方面宣传千山景区。

四、结语

第8篇:智慧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一、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各级认真贯彻落实xx对安全工作的部署要求,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注重安全管理基本制度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学习教育培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整体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全年实现疫情防控零感染和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

(一)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原则,不断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逐步完善。一是建立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结合xx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成立各级安委会,构建了“---”三级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结合施工任务实际,成立安全生产督察小组,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二是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年初,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梳理xx项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各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确保安全生产指标全面落实到位。xx安全总监到位率100%。

(二)狠抓教育培训,提高安全队伍素质。深入抓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着力夯实安全管理基础。一是分类制定培训计划。年初针对xx实际,区分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公司级和部门级安全教育培训、新员工入职培训、从业资格证书取证培训等4种类型,分类制定学习计划,确保教育培训全员参与,全员教育。二是教育培训形式多样。灵活采取交班会、安委会、专题教育、现地参观见学等多种方式,先后组织安全教育培训xx次,累计培训xx人次,涉及法律法规、上级文件、规章制度、典型案例等多板块,全员安全意识稳步提升。三是高度重视取证培训。为满足施工生产任务需求,提高安全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全年共组织三类人员考试,xx人参加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试,xx人取得考核合格证书,过率达xx,实现安全生产关键岗位持证率100%目标。

(三)强化隐患排查,构建风险双控机制。坚持把检查整改作为安全预防工作的重要内容,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认真梳理重要部位、关键环节的风险因素,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对重点部位、重点内容从人防、物防、技防等多方面入手完善安全风险管控的体系,提升对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能力。全年共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xx余次,累计排查改安全隐患xx处,下发整改通知单xx余份,确保了安全生产有序推进。

(四)筑牢安全基础,扎实开展专项工作。一是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认真贯彻落实xx决策部署,结合公司实际,编制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制度和推进机制,紧盯危险化学品安全、消防安全、道路运输、城市建设安全4个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整治行动持续推进。二是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6月份,结合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紧紧围绕“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为主题,通过编制员工安全知识手册、施工现场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手册、安全宣传手册等口袋书,组织安全应知应会考试、安全知识竞赛、消防演练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三是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7月份,组织各级围绕“绿水青山,节能增效”和“绿色低碳,全面小康”主题,制作宣传画和短视频,普及节能知识,不断提升广大干部职工节能环保意识。

(五)试点先行,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按照统一部署,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动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一是全力推进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按照统一部署,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督导各单位修订、完善安全生产制度xx项,完成安全生产现状初始状态评审工作,达标创建工作稳步推进。二是高标准落实安全标准化建设。以xx为试点,推行安全文明施工“七化”建设,xx在业主组织的安全文明样板区活动评比中,被评定为“安全文明样板工区示范区”,为全xx安全标准化达标建设发挥了标杆示范作用。

二、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安全生产意识薄弱。新的《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规政策修订更新密集、安全管理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公司员工学习不够全面,部分人的安全风险意识薄弱,事故防范能力不足。

二是安管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多项目同时开展暴露出公司现有安全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不足以及各级安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现有持证人员缺乏一定的现场经验,在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三是隐患排查治理不够精细。机关对风险隐患认识不足,不能准确全面的排查出问题隐患,对排查出的隐患不能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个别项目部“安全风险公告栏” 未设置,“风险责任清单”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三、安全生产工作安排

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要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深化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要求,明确各岗位安全职责,理顺涉及多个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责,明晰安全职责边界。明确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推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二要细化责任体系清单。全面推行“安全责任清单制”管理,实时动态调整“四个”清单,逐级细化分解安全任务目标,做到全员参与、全面履职、全力落实,实现责任书签订率100%目标。1月底前,要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三要正规运行秩序。要结合“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等活动,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培训工作,定期组织“三体系”和HSE管理体系内审、管理评审和外部监督审核,不断规范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行为。

第9篇:智慧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通过两个方面对军校士官任职教育进行了了解,这两个方面是:军校任职教育的概念以及军校任职教育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军校士官任职教育的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演示法教学。从而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在任职教育下军校士官教育应采用适合的方法。

1 军校士官任职教育认识

1.1 军校任职教育概念

军校任职教育是我们所熟悉的军事职业教育的一种类型,而军事职业教育实际是在战争的发展条件下逐步成熟起来的。任职教育又不仅仅包含职业教育的内容,它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可以说是两者的逐步融合。任职教育是指以解决岗位任职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的的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军事岗位所需要的应用型军事人才。

1.2 军校任职教育的特点

1.2.1 具有职业性的特点

军校士官在进行相关任职教育培训时,必须掌握适应相应任职岗位所需要的军事理论知识和专门技能,回到部队岗位后可以融学习、工作、研究于一体;士官在完成任职教育后,能够独立实现向部队提供针对性的任职岗位服务。也就是说,军校士官的任职教育是具有职业性的。

1.2.2 具有实践性特点

军校任职教育不仅仅要求士官掌握军事专业基础理论,更注重的是能够在实践中得以很好的应用,所以在实施任职教育时,必须注重培养士官解决任职岗位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注重不同岗位对士官的不同要求。军校在组织实施士官相关任职教育时,要从实际出发。相对学历教育而言,军校任职教育的实施要突出面向岗位的应用特色,即不同的任职岗位必须采取或实施不同的任职教育。

1.2.3 具有全面性特点

经过学历教育培训的士官学员具有一定文化素质,但这种单一的素质无法满足部队岗位的需要。而任职教育正是弥补了这一点,任职教育的全面性主要体现在军官的军政素质、岗位需要、作战要求等多方面的结合。这种全面的结合主要是以作战要求为牵引、任职岗位需要为基础、士官军政素质为基本条件而形成的。

2 军校士官任职教育的教学方法

2.1 研讨式教学

应用研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适应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学方法。强调在教员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员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员对培训对象任职岗位面临的问题或关心的实际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分类归纳,把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出层次。研讨式教学的环节大致包括: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得出结论。它提供了学员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了学员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了学员的自主学习生的自主学习的层次。

2.2 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是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主要通过教员的指导,帮助学员对案例进行研究,对设计的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式教学能够实现教学相长,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师也是学员。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员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从学员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案例式教学能够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教学中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学员大脑兴奋不断转移,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员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案例式教学生动具体、直观易学。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能够集思广益。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员在课堂上也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由于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

2.3 演示法教学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