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生物科学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生物科学素养包含的要素
1.掌握生物科?W的基本素质技能
在高中的生物学习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理解透彻,在此基础上再对真实的生物进行认知和掌握。当然,课本上的知识也包括现代生物的科学技能,比如:生物的种类等
知识。
2.培养学生正确的生物科学观念
在生物的学习和教学中,都要先确定正确的生物科学的理念,这样才能对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更好地应用在现实生活中。一般都是在高中才开始接触生物科学,所以高中的生物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很重要,要促进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积极性,保证他们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学到无限的知识。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肯定会对其有很大的好奇心,所以,要根据他们所好奇的东西进行激发引导,这样对于教学就会有很好的效果,从而为生物科学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3.认识到生物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现在高中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只是来应付考试,但并非如此,如果在学习中能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关注点就会在生活中也有所应用。当代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应用到生物科学的知识,如果只是学理论知识,而不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所以要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认识,保证他们能在生活中运用生物科学。
二、如何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1.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现在很多学校都提倡“翻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教学工作,但是这并不代表就不需要老师,老师在这种教学中也起很大的作用。生物的教学任务虽然不如数学、语文等学科的任务大,但是生物科学对学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加强生物老师的能力,不能让那些生物教师觉得学校不重视生物,那么他们就会出现消极怠工的心理,从而使学生对生物也没有兴趣。所以,要想提升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素养,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对老师方面的投资,聘请更加专业的生物老师进行教学工作。
2.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高中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但是生物中的乐趣是很多的,这就需要老师对教学进行设计,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果一个学生对这个学科感兴趣就会很容易学到很多知识,在快乐的环境中得到的知识是最多的。学校也应该开展一些关于生物的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去大自然对生物进行探索,然后通过实际的观察,得到更多的认识,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寻找知识的来源,逐渐去探索生物科学的奥秘。
3.注重课堂生物素养的培养
课堂是学生最佳的学习时间,所以要把握好上课的时间,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课后的作业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过量,因为学生还有别的学科,如果仅这一科就有很多作业的话,就会使学生出现烦躁的心理,同时影响上课的情绪。要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给学生传授无限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最重要的是在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地贯彻生物科学素养的问题,这样就会使学生印象深刻,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三、注重生物实验教学
关键词: 高中生物 生物实验 科学素养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目的发生相应的转变,现代教育不再强调教师给学生灌输多少知识,而是更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高中生物实验是学生探索知识的有力渠道,因而有效地利用高中生物实验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把握经典实验,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因此在日常实验教学中,应该以教材中的经典实验为基础,在实验过程中进行一些人文渗透,让学生学习科学家身上展现出来的科学文化素养。例如在进行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实验教学时,首先应该对孟德尔这个人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这一艰难过程。其次在教学中要合理运用这个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体会孟德尔进行试验探索的艰辛,学习孟德尔身上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及求真务实品质。这种特定的人文渗透教学有利于解决高中生身上的问题,让学生逐渐改掉高意志力不坚定的毛病,努力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养。此外,通过经典实验中人文教育的渗透,能够培养他们坚毅的品质,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以及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重视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严谨作风
实验本身就是一个严谨的探索过程,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经常犯错,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于实验过程不够严谨,往往由于粗心大意忽略掉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并且有的学生在对待高中生物实验时总是抱有一种得过且过的思想,导致实验过程中丝毫不重视,由此可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例如高中生物实验中最基础的细胞分裂这一实验内容,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注重观察实验过程,学会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实验的本质内涵。并且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表现,对于那些注意力不集中、行动上松松散散的学生要及时指正,让他们意识到实验过程的重要性。同时实验过程中要强调不能感性地理解实验,而要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做出理性的分析,从而真正对实验的本质有深入的了解。
三、优化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传统意义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往往是根据设置好的实验过程进行实验教学,导致学生对于实验过程缺乏深刻的认识。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就要在实验设计上进一步优化,以便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积极探索生物的奥秘。例如豌豆杂交实验,传统实验教学方式是教师课堂讲授,而学生对于实验具体过程缺乏了解,造成学生对豌豆的遗传规律很难有深刻的理解。其实豌豆杂交实验可以进一步优化实验过程,比如可以有效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相应的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对豌豆杂交实验有更直观的认识。这种优化实验过程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豌豆的遗传规律,便于他们学习相应的遗传学知识。此外,计算机模拟的过程要尝试让学生进行更多的探索研究,在寻找最佳模拟办法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四、拓展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高中生物实验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适地拓展实验内容,给学生指出新的探索方向,以便于让学生对生物实验的理解不拘泥于课本。例如在肺炎双球菌遗传物质的实验研究过程中,以往教师总是认为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学生有初步的了解就行,导致学生对实验本身所传递的知识和遗传物质缺乏深刻的理解。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尝试拓展实验内容,让学生通过肺炎双球菌实验更多地了解遗传的本质内涵,以及对于遗传物质的传递过程和转移过程有更直观的理解。此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关系到学生未来发展的前景,所以必须让他们明白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探索才能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总之,高中生物实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充分发挥生物实验教学的积极意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要让他们学习科学家身上具备的优良品质,以便于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合理地应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生物实验需要更多的探索,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树立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科学巅峰的精神,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当下我国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虽进步,但整体上还是比较落后,而最主要还在于我国严重缺乏具有科学素养的优秀生物人才。高中生通过对生物课程进行深入学习,尤其是生物实验,不仅能够发现自然万物神奇,还能有效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因此注重提升高中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科学素养,则能有效推动我国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
1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提升高中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1.1 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生物知识
理论来源于实践,而生物实验教学正是一门对高中生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每个生物实验教学中必定包含了一定生物知识,因此,通过生物实验能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生物知识点,并对相关科学原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1.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生物观察方法,比如按顺序观察、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观察等,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更使得他们掌握到最基本的生物实验科学方法与技能,进而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与此同时生物实验教学中,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进行实验设计教学时,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教材上一些实验设计进行评价,敢于对权威提出质疑,并修改完善实验设计方案。比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这个实验中,有氧组用NaOH溶液除去了通入空气中的CO2,但是空气中CO2除去是否彻底,教材上的实验装置并不能检测出来,在这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装置可以检测空气中的CO2是否除尽?”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可以想想到,在盛有NaOH溶液的?F形瓶和盛有酵母菌培养液的锥形瓶之间在添加一个盛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就可确定空气中的CO2是否除尽。这样能让学生对生物实验有更加理性的认识,从而真正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提升生物科学素养。
2 如何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提升高中生的科学素养
2.1 尽力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生物课堂中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将书本中的基础内容及时教授给学生,而事实上这种教学方式是不利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为了有效改变这种局面,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如何在实验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比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理论讲解时告诉学生还原糖的检测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由于学生没有见过,所以他们会好奇砖红色沉淀是什么样的呢?眼见为实,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获得直观的视觉体验,以满足其好奇心。这个实验中还原糖检测时需要水浴加热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否则无此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多做一组对照实验,来探究还原糖检测时水浴加热是否是该实验的必要条件。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这一生物科学素养,一举两得。
2.2 充分利用先进设备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事实上,高中很多生物实验怎么做,会出现怎样的实验结果,学生是不太清楚的,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提高课堂效率,可利用先进技术设备辅助实验教学,如可以借助显微镜,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将微观生物世界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比如洋葱的表皮细胞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单凭学生的肉眼是无法观察到的,需要借助显微镜进行教学,学生就能清楚的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除此之外,多种多样细胞观察,也要通过高倍显微镜才能完成,这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多种生物细胞结构,有利于学生对细胞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理解。
2.3 鼓励学生参与部分生物实验设计中
生物实验是一门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因此教师在进行部分生物实验教学的时候,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比如“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这一实验,可以让学生对某一遗传病进行调查,根据教材提示设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计算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根据家系图推测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调查结束后让学生尝试将调查结果整理成书面的调查报告。这样不仅可以促使他们具备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还能为以后的实验研究活动累积经验。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生物实验教学活动中,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这对高中生物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此外,教师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单独给学生布置生物实验任务。通常在生物实验中,一个实验有时需要两至四人共同完成。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为例,在这个实验中包含4个实验,即还原糖的检测、蛋白质的检测、脂肪的检测、淀粉的检测,在一个课时40分钟内要完成四个实验时间是很紧迫的,所以进行这个实验时,需要小组同学团结协作才能在规定时间完成。这个实验安排两位同学一个组,可以让一个人做还原糖检测和淀粉检测,另一个人做蛋白质检测和脂肪检测;或者一人负责取组织样液,另一位同学负责添加检测试剂,共同分享实验结果或共同完成实验。通过实验学生们相互协作,更加懂得团队合作的意义,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关键词:生物学史;生物教学;生物学史教育;整合;生物学素养
一、 前 言
(一)问题的提出
1. 国内外科学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大势所趋
近年来,国际科学教育界大力提倡进行“科学的历史、哲学和科学教育”(History, philosophy and science teaching,HPS),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在《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一书中提出:“把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育的首要目标,科学素养是针对所有的人,不是针对少数对科学感兴趣或有学习潜能的学生。科学素养包括按照文化和智能的发展史来看待科学探索” [1]。《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许多个人对科学传统做出了贡献。学习其中的某些典范人物可以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理解作为人类奋斗目标的科学,理解科学的本质及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跟随科学史的足迹可以发现,科学创新人物要打破当时被普遍接受的观念得出我们今天认为理所当然的结论是多么的困难。科学解释的历史观点说明,科学知识如何随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而且几乎始终是建立在先前知识的基础上[2]。美国“生物科学课程研究”(BSCS)开发的生物教材,穿插了大量科学史的资料,对生物学思想史、科学家探究过程进行了描述,学习科学史不仅是对科学思想本身的学习,也是使学生了解科学本质、培养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3]。
:26000多字
有中英文摘要、图、表、参考文献
400元
另:
附录1
高中生物科学史教育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2
前测测试题
附录3
后测测试题
附录4
案例:光合作用的发现
摘要:实验实验是学生学习生物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促使学生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笔者在本文就生物课程实施中如何以实验探究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谈几点意见。
关键词:生物教学 科学素养 提高 方法探究
科学素养一词源自英文“Science Literacy”,最早提出“科学素养”这一概念的是1958年美国学者赫德教授,他认为:“科学素养”是“对科学与科学应用于我们社会经验里的了解”。目前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新课程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将科学素养界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通过这三个方面的目标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主要有:科学知识、科学品质和科学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符合新时代人才素质的要求,是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充分体现。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著名化学家戴安帮曾精辟地指出:“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因此,科学素养的培养与实验教学息息相关。
一、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
九年制义务教育生物教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其目的在于加强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呢?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我首先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取以下不同的组织形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1.模拟实验:刚进中学的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好动,他们做实验时,注意力分散在实验仪器及用品上,不注意听讲、看老师的示范,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不细致。此时,我一般采取模拟方式进行实验。模拟实验教学方法的好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
2.分段实验: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再以分段实验的方式训练学生。分段实验不仅给学生提供独自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资料,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从而主动获得知识。
3.独立实验:经过一段时期分段实验的训练后,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操作实验。方法是实验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熟悉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实验所需的药品、材料。教师提出实验要求,讲清要点,然后再让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巡回指导,若发现带共性的问题,要让全班停下来,统一纠正后再继续实验,最后总结实验,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这样就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通过以上的组织训练后,学生能比较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能用解剖器解剖小动物;学会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初步具备了独立实验的能力。
4.开展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实验教学是不够的,还要尽可能的开展生物课外活动,让学生对植物、动物、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等进行调查、研究,使他们有机会自己设计完成实验。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观察现象,分析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
二、实验是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
传统教学中的一个重大弊端是学生的知识几乎全部是从书本文字信息中获取的,学生学习中缺少实验探究,讨论等实践活动,因而学生往往处于一种思维定势状态,对问题的理解和解释经常是借助于教材中现成的知识概念和知识理论,这正是造成他们科学素养低下的重要原因。
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元素,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实验有助于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去领悟、去体会、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结论的产生过程,让学生从客观实际中探求知识,让学生在收集信息,处理、整合信息中获得知识,实验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
因此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观察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例如按顺序观察,多角度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边观察边讨论等,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三、实验是倡导科学精神的有效手段
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科学精神,是一个人探求科学真理的执着品质,而科学精神只有在科学实践中才能真正养成,因此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科学实验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在科学实践中锻炼,学习和体验,使他们在实践中享受科学探索的乐趣,在实践中萌生科学精神。
四、实验是有助于学生养成求真务实的品格
生物科学史是对生物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作出的科学总结,是生物科学家思维的结晶。生物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在这些发现中给人们以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的启迪。在生物教学中,对一些经典的生物科学史:如疟疾的发现与治疗、光合作用的发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形成,我都花大篇幅对其科学实验过程和思路进行展示(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讨论、分析、身临其境地体验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研究方法,并适时引导学生大胆假设,去“重复”,去质疑,去改进,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重大科学发现都是一个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从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中得到启发,懂得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生物教学中注重科学发现程序的展示,挖掘科学知识隐含的科学方法,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获得科思维方法的熏陶和引导,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良好途径。我在教学中做了几个尝试:一是改变了“居高临下”的习惯性姿态与学生真诚地交流:二是实现角色变换,让学生由观众、听众转变为学习的主人,我让他们思考:“假如由你给其他同学讲授这方面知识,你会怎么样设计呢?”三是放弃严格死板的控制,让学生舒展天性,生动活泼地学习,过去上实验课都是教师准备好材料,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准讨论,注意观察老师的“操作”,“不能违规”,而现在实验课中从准备材料到小结,都是让学生参与全过程。
二、渗透STS教育,形成科学价值观。
STS教育是国际上教育发展的强大趋势之一,也是我国生物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它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有关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方面信息并适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如癌症、艾滋病、营养与健康等与个人、家庭、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如细胞工程对农业的促进作用、人类基因组计划、转基因食品、基因治疗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世界人口的增长应采取何种对策、计划生育的手段、措施与优化人口素质的关系、发展经济与环境恶化的矛盾怎样解决……引导学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讨论,在这些讨论中,既巩固和运用了所学的知识,又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的发展和生物技术对人类的作用和影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关注与生物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渐渐树立了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观点,树立了任何料学技术必须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价值观,从而形成科学价值观。在生物教学中,注意渗透STS教育,能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人文教育指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要学会做人,就必须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以记忆性的知识教学为主的沉闷的课堂教学,剥夺了学生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生活,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比如我在人体生理卫生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年龄特征,把学习和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结合起来。特别是青春期教育这一块知识,非常重要,但由于传统观念和传统意识的影响,往往难以下手,因此我采用开讲座的形式,并邀请本校生物组教研组长董惠珠老师在青春期心理这一块针对初中生心理讲解,事后了解一些学生时,她们都对于采用这种形式教学持欢迎态度。
三、开展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生物教学;创新;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禀特质。初中生由于青春期的身心剧变,自主意识和独立精神的加强,其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等特点,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结合学生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高其科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健康的成长。
生物学是一门渗透着多学科知识的综合科学,因此生物教学也不能仅仅局限在学生对生物界一些自然科学知识的认知和了解,更重要的在于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一、持续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马洛斯心理需求层次表明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教学中可以先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列成阅读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自己阅读学习,再带着疑问进入课程的讲授过程,从而实现传统的“知识灌输”型的讲课模式向“自主建构”型转变。同时,还应加强课外知识的延伸阅读,实现课本基础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
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和生活实践,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观察学生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而通过实验则能使学生动手和动脑结合。因此,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全面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从已有知识、经验中产生的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不是仅仅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在于知识的运用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创新,例如,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准备,以辩论会的模式来讨论当前世界资源和能源危机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是否将来可能引发世界大战。充分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想象、去创新,这才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最终目的。
四、努力促进科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生物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而生物学是一门综合了多个科目的科学,在教会学生生物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教会学生去融会贯通这些知识。例如,可以借助生殖系统相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在讲解光合作用的时候,可以阐述沙尘暴、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和危害,促进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方位地健康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文明成果的不断积淀,知识量和信息量急剧增长,中学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基础知识的传递,更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在增强基本技能运用和获取信息能力提高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和人生价值观。只有真正做到教学与生活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出全方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鸿生,任荣.初中学生身心发展与生物教学的思考[J].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09):95-96.
[2]陈霞丽.怎样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
[3]高树涛.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04):94-95.
1.科学探究活动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科学探究活动一定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神秘感,才能改变学生认为“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的事情”这一认识。
一是要选取贴近生活的生命现象作为探究内容。比如调查班级(年级)学生有耳垂、无耳垂的情况,单眼皮和双眼皮的情况等,根据调查数据,学生会发现无耳垂和双眼皮的学生数较少,结合课本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学生会逐步理解、掌握基因显隐性的相关知识,也能解决“为什么父母是双眼皮,而自己是单眼皮”的困惑。像“探究食物的保鲜方法”“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比较不同水果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生命现象。二是要选取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探究内容。比如“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究酸雨对建筑物的影响”“探究转基因生物对生物界的影响”“调查、探究晚婚晚育的意义”“探究克隆的利与弊”等。通过这些学生感兴趣活动的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生物学问题的意识。
2.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善于做“积极的旁观者”
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收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教师要适时指导和点拨,做“积极的旁观者”。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交流与合作是科学探究的薄弱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对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中提出一些问题,要对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是否有探究价值进行把关,让学生学会评价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换言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极具创造性的过程,对实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这一目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是从操作的角度把研究的猜想与假设具体化、程序化,是科学探究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教师要积极配合学生制订出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探究计划,对学生提出的不可行的方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不要简单否定。比如在探究鱼鳍的作用时,有的学生提出用把背鳍割去的办法进行对比实验,教师在肯定方案的同时从关爱小动物、操作场面太血腥等伦理方面说服学生不要采用此方案。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对照实验的设计以及实验变量控制的唯一性。
3.加强科学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活动需要用到观察、实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归纳、收集资料等方法,这些科学方法的内容及应用贯穿整个初中生物教材,对它们必须认真理解、应用,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探究活动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要保证科学探究的科学高效,必须加强科学方法的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剖析、体会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渗透科学方法教育。比如介绍巴斯德对“肉汤在空气中放久了会变质”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是如何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和解决问题的,体会科学家不断深化对问题认识的科学探究过程。二是开展专题专项训练,进行科学方法演练。比如对蚂蚁觅食行为进行观察,对鼠妇的生活环境进行观察,对校园一块草地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学生进行显微镜使用进行专题培训,提高显微实验观察能力;利用网络寻找所需资料,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三是结合科学探究的实例,体会科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比如“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就综合运用了观察法、分析讨论法、实验变量控制法、比较法、数据统计等多种方法。
4.注重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初中是重要阶段,而科学探究活动是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应该注意探究活动的循序渐进。学生的探究活动需要经过模仿、练习、部分独立设计到独立设计阶段,最初可以让学生依据现成的探究方案进行,然后可以让学生针对给出的探究课题,自主设计探究方案,完成探究活动,最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生产生活实际,自己确定探究课题,自主设计,自主实施探究。
1运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传统的物理教学是老师照着书一字不漏地给学生灌入各种概念和规律,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这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如果老师能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老师的授课记忆犹新,而在教学过程中插入物理学史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例如老师在讲电磁感应时,可以介绍法拉第的故事:法拉第出生在贫穷铁匠家庭,由于家庭的贫穷不能上学,13岁开始便在一家书店当装订书的学徒。但生活的贫困并不能阻止他求知的欲望,他勤奋刻苦地学习,日复一日地做实验,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和光磁效应,成为19世纪电磁学领域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这种讲故事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电磁感应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又如:在学习放射性元素知识时,老师也可以讲述关于居里夫人的科学事迹:玛丽?居里在长期探索放射性元素过程中,受到了严重辐射而患上白血病,但她仍未放弃研究,因为她想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如何能够为全人类服务。她的女儿和女婿不畏危险,继承了她的事业,从事放射性同位素的研究。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兴趣,也为学生诠释了真正的科学精神。
2利用物理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物理不仅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实验学科,其实验是该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之前的教学模式中,物理实验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实验的设计、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全是老师直接给学生讲授,然后演示一遍给学生看,学生走马观花地看一遍,下课后全然什么都记不得。总结经验,物理实验教学应是吸引学生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工具。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分组合作,从实验的提出、实验的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的结果、实验的分析讨论,均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佳方式,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有了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之间主动交流,共同合作,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到实验的每个环节,不仅加深学生对各个理论知识的记忆,还让学生以科学家认识世界的方式去学习,学会了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团结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
3借助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学的一种崭新手段。特别像物理这类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一些难以理解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而多媒体教学以新鲜、活泼、生动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迅速准确地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解平抛运动中飞机投弹物理过程的叙述中,仅仅靠静止的插图和老师的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若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飞机的投弹过程,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直观,形象生动,老师讲解轻松,学生记忆深刻。
4联系生活物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常我们只会注重高中物理书上规范、严谨、高深的理论,高深的规律,确实,这些知识是培养学生科学方法、技能、思维的基础。但往往忽视了生活中的物理,应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从生活入手,观察身边发生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问题,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惯性定律时,可以通过分析学生们都亲身经历过的刹车现象来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匀速圆周运动时,通过分析自行车上的车轮、链条、齿轮的功能,并总结出圆周运动中的共轴和传递模。这样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生活、社会的相关性,培养了学生未来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5利用专题讲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