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数学组合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越来越注重团队的合作,合作意识以及合作能力已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在今天,每一项伟大的发明,都是人们团队合作共同努力而取得的。因此,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也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精神等[1]。
1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现状
1.1 小组合作学习留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往往在听公开课的时候,我会发现开课教师总喜欢改变学生的座位摆放方式,排成 4、5 个一组,或者排成波浪形,排成马蹄形等等,似乎改变学生的座位,把学生凑在一起就是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经常出现不管教学内容的难易,也不管有无合作学习的必要,教师就盲目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或者小组讨论。有的课堂看上去热热闹闹,学生讨论热烈,但到真正展示成果的时候,没有几个学生能够主动站出来代表小组发言。小组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实质性的合作[2]。
1.2 学生参与机会不均等,能力发展不均衡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极具个性特点。有的学生性格外向,思维活跃;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这就导致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总是那些活泼好动的学生掌握主动权,那些内向不易与人沟通的学生就渐渐逃避学习的责任,学习任务也由个别能力强的学生来代替完成了。这种情况导致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困惑和学习困难不能完全暴露出来,非但没有发展数学思维,甚至还剥夺了他们自主学习、自我感悟和提高的机会。而那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则经常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无所事事,全然忘记了自己也是班级中某一学习小组的一员。长此以往,正如经常听到的教师的感叹一样,“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会导致好的学生越来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同时由于分组不均,全班的均衡学习也被少数几个数学能力较强的小组间的学习所取代。
1.3 高中数学教师欠缺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和技能
首先大部分教师自己从小就是接受的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传统教育。其次参加工作以后,也很少有机会参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的培训。教师对如何编排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小组,在何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自身的角色把握等内容都有没有深刻的认识。所以很多高中数学教师都不敢轻易尝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即使有一部分组织过小组合作学习,其实际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总是不自觉的将学生束缚在自己编制好的思路里,不能开展实质性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3]。
2在高中数学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
2.1 让学生明确个人责任,提高个人的责任感
在最初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比较被动,他们对自己在小组中的重要作用没有深刻的了解。为避免出现能力强的学生代替其他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现象,我帮助每组学生进行了角色的分配,规定好了发言的顺序。明确了每个学生担任的角色所承担的责任,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都是无法替代的。同时分解学习任务,责任到人,督促学生在自己小组中做好自己应做的事。通过这些训练,渐渐引导学生渐渐将被动的小组合作学习变成主动的小组合作学习。
我们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团体合作,因此,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这种学习方式更关注集体。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是要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的。为了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采取随机提问和个别测试相结合的方法。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就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可能代表自己小组来阐述观点,为此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不然自己的表现就可能影响自己小组的评估。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时可以相互帮助,但是教师在检测的时候可以先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测验,再综合每个小组成员的成绩来考核该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这样的话,由集体荣誉感带来的压力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真参与到自己小组的合作学习中。
2.2 选择可探究的开放性的内容
一个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好坏,不是以它产生的结果具有多大的实用价值来衡量的,而在于该学习任务能否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能否让学生向更深层次挖掘出问题的本质,能否促进学生在问题上提出新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思维开放性的数学问题与传统的数学问题比较,有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特点,所以将这类问题用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上,能给学生提供更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让学生的不同思维不断碰撞,从而极大的促进学生的智力和创造能力,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中数学里还有一类问题往往存在隐性条件,使得问题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学生受已有经验的影响,导致思维定势,在解题过程中看不到隐性条件的设立,以致造成漏解错解的错误。而学生总认为造成自己遗漏隐性条件是因为自己粗心大意,并没有努力去改变自己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方式。因此,选择这类内容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思维上进行横向的比较和交流,从而形成严密的数学思维习惯。
2.3 选择和学生联系密切的内容
学生乐于合作的学习内容是他们感兴趣的、熟悉的、有利于他们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的问题。选择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于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结论
总之,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我越来越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有很好的的促进作用。通过与同伴的合作学习,学生的自主判断、自主承担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能够学会质疑、独立思考;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并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能力正是教师最愿意看到的,也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参考文献
[1] 刘涛. 新课改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偏差及其纠正策略[J].课程教材改革,2010(8))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探索组织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构的主导,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建立的是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要把促进螳生的发展作为一切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以人文关怀为终极目标。我结合新课改精神就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来谈谈教学工作的安排。
首选我们来谈一下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看法,应该承认的是现在学生的课业任务非常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使得学生们总想找到一个休闲娱乐的时间,由于脑中存在着这门课程在小学、初中时的印象,总认为这是一门娱乐课,不用什么脑子,玩玩就可以了。殊不知进入高中以后,不但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就连教学要求也提高了,要求同学们必须熟练的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有时必须反复的练习,有点枯燥乏味,这就是高一学生刚接触这门课程的感受,由此很多同学对这门课程失去了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兴趣,尽量把复杂难懂的理论转化成有趣的、通俗易懂的一个游戏。
例如,我们在讲解计算机的存储原理的时候就可以这样来讲,现在的学生都喜欢个性化,肯定非常希望拥有一个个性化的签名,如果你能通过简简单单打两个字母就可以出现一个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签名时,那你肯定感到非常的自豪。由这个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通过微软附件自带的造字程序,来画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标志时,就可以明白,文字显示在屏幕上时其实就是调用一幅已存储在计算机的图画。再给这图画分配一个代码时,我们就又能明白任何一个字存储在计算机中都是以三进制代码保存的,而这个二进制代码与我们的文字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通过这种方法来讲解的话,肯定要比单纯的讲解计算机存储原理时更吸引学生的目光,更能让他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因此我们在讲解课程内容时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经验与兴趣,才能让学生进一步的喜欢上这门课程。
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志。但是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能力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诱导、传授、诊治)下,经学生自己的亲自体验,并进行反复的有意识地训练逐渐培养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活动(体验)和思考(消化)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考,把接受式学习过程变成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创新过程。为此,我们的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强调理解而不是知识量,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而不是机械记忆和被劝模仿,鼓励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究意识、掌握基本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念。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信息日益更新的今天,方法和能力、态度和观念比知识更重要。
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中,应多给学生操作的时间,尤其是对软件的学习,只要掌握软件操作的总纲,明白软件是程序员们已经编写完成的程序,它所能完成的任务,所拥有的功能,以及怎样来实现这些功能、任务的步骤都是已经设定好的,我们只要根据它设定好的步骤一步步操作就可以了。尤其是现在流行的软件基本上都是基于窗口的,绝大部分的命令项一般都是在菜单栏的各项子菜单中,常用的一些命令项可在右击菜单、工具栏上找到。我们操作时,一般只要先选定操作对象,然后进行有关的操作,这些操作的命令项可从右击菜单、工具栏、菜单栏中去找,一般性的操作利用这种方法就可以解决了。我们千万不要把操作一步步的讲解给学生听,让他们来机械的模仿,要养成他们自己来探索的习惯,软件的更新换代太快了,只会机械的模仿,死记硬背的话,很快就会被淘汰掉的。我们在课堂只要大体的讲解一下总的操作方法,再给学生一个辅助学习的帮助文件,采用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让他们来研究怎样来完成这个任务。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参次不齐,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制,水平好的与水平差的相互协作,共同进步。在学习的同时,学会与人相处的艺术,这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尤其在当今的社会,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时代,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给学生权利让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自主体验,给学生困难让学生自主克服,给学生问题让学生自主找答案,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锻炼,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己前进,给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发展。甜酸苦辣,成功失败对学生都有帮助,要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去体验甜酸苦辣成功失败——这些对学生而言是一笔无法估价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新课程的理念很适合数学建模的教学,尽管现在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中并没有专题性的知识,但是很多高中数学实际应用型问题其实渗透的就是数学建模的运用,因此做数学问题其实是一种模式识别的过程,其深刻的思想方法即转化化归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建模本质就是数学问题的生活化包装,只要解决数学问题即可.数学模型方法是数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内容.用数学模型方法解题体现了数学解题中的转化和化归的思想,是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提出的“关系映射反演方法”(RMI方法)的具体应用.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认识识别模型,并亲身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不断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构建新的模型,将有助于提高对应用性问题的透视解决.
2.基本方式与教学实施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首先自身需要有一定的方法,方法得当则学生之间必能产生良好的合作,因此方法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注重合作指导、合作技能培训.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的小组成员,教师需要关注其思想、方式及讨论方向,实现多方位的交流,要培养学生听、想、说的能力,提高学生总结、反思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态度.在合作方法上,教师多加强方法指导,教育学生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辨析、考虑问题,并欣赏别人的想法.只有充分发挥了良好的合作能力,以合作优势,确保这种模式的顺利进行和以及产生的良好课堂效率.
构建系列有相当针对性的现实应用问题供建模教学使用,当然问题一方面要体现建模过程的特点,即问题的数学化、抽象简化,建模求解,验模修改(循环迭代)的过程;另一方面要避免传统文字应用问题的通病――已将数学化过程甚至建模过程完成,问题不含多余干扰信息,条件不多不少,目标指向清楚,只需设出未知数列等式就可得到问题解.
3.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案例(分期付款小组合作学习)现在某人向建设银行申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20万元,期限为20年.假定在月初借款,从该月末开始每月以按揭形式还款.若他想节省一些利息支出,请问他应选择等额法还是递减法还款?说明理由.他每月应归还多少元钱?
知识本质:笔者把班级分成四组并派代表深入一线调查并与银行有关工作人员咨询,对获得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归纳、讨论并深刻思考,精心准备.在课上他们侃侃而谈对以上实际问题而言,了解银行术语、还法的计算,对问题做相应地数学化处理,通过模式识别转化成我们较为熟悉的问题――数列知识中等比数列求和与等差数列求和的运用.
数据分析:如何数学化呢?各小组了解到:
①我国目前公积金贷款6~30年的年利率是:4.05%,相应的月利率为3.375%.
②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还款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等额本息还款法;另一种是等额本金还款法.
各小组在与全班同学共同探讨中明确了等额法还款与递减法还款法各量之间的关系,经处理后的实际问题,转化为下列数学问题:
小组合作1:③按等额法还款数学模型
设贷款本金为A,r为月利率,还款总期数为m个月,则到m月末的本利和是:A(1+r)m.再设每月还款数为a,则到m月末的本利合计为:
关键词:高中数学 排列组合 素质教育 能力培养
笔者认为之所以学生“怕”学排列组合,主要还是因为排列组合的抽象性,那么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我们不妨将原题进行一下转换,让学生走进题目当中,成为“演员”,成为解决问题的决策者。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能让学生从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得到启发,逐步适应排列组合题的解题规律,从而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题目转换的等价性,可操作性。
下面笔者将就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难点通过两个特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1、占位子问题
例1:将编号为1、2、3、4、5的5个小球放进编号为1、2、3、4、5的5个盒子中,要求只有两个小球与其所在的盒子编号相同,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①仔细审题:在转换题目之前先让学生仔细审题,从特殊字眼小球和盒子都已“编号”着手,清楚这是一个“排列问题”,然后对题目进行等价转换。
②转换题目:在审题的基础上,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进入角色,我将题目转换为:
让学号为1、2、3、4、5的学生坐到编号为1、2、3、4、5的五张凳子上(已准备好放在讲台前),要求只有两个学生与其所坐的凳子编号相同,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③解决问题:这时我在选另一名学生来安排这5位学生坐位子(学生争着上台,积极性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班上其他同学也都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努力地“出谋划策”,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同学们有了统一的看法:先选定符合题目特殊条件“两个学生与其所坐的凳子编号相同”的两位同学,有C 种方法,让他们坐到与自己编号相同的凳子上,然后剩下的三位同学不坐编号相同的凳子有2种排法,最后根据乘法原理得到结果为2×C =20(种)。这样原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④学生小结:接着我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根据自己的分析方法对这一类问题提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课堂气氛又一次活跃起来)
⑤老师总结:对于这一类占位子问题,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特殊条件,先从特殊对象或者特殊位子入手,再考虑一般对象,从而最终解决问题。
2、分组问题
例2:从1、3、5、7、9和2、4、6、8两组数中分别选出3个和2个数组成五位数,问这样的五位数有几个?
(本题我是先让学生计算,有很多同学得出的结论是P ×P )
①仔细审题:先由学生审题,明确组成五位数是一个排列问题,但是由于这五个数来自两个不同的组,因此是一个“分组排列问题”,然后对题目进行等价转换。
②转换题目:在学生充分审题后,我让学生自己对题目进行等价转换,有一位同学A将题目转换如下:
从班级的第一组(12人)和第二组(10人)中分别选3位和2位同学分别去参加苏州市举办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竞赛,问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③解决问题:接着我就让同学A来提出选人的方案
同学A说:先从第一组的12个人中选出3人参加其中的3科竞赛,有P ×P 种选法;再从第二组的10人中选出2人参加其中2科竞赛有P ×P 种选法;最后由乘法原理得出结论为(P ×P )×(P ×P )(种)。(这时同学B表示反对)
同学B说:如果第一组的3个人先选了3门科目,那么第二组的2人就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第二步应该是P ×P .(同学们都表示同意,但是同学C说太蘩)
同学C说:可以先分别从两组中把5个人选出来,然后将这5个人在5门学科中排列,他列出的计算式是C ×C ×P (种)。(再次通过互相讨论,都表示赞赏)
这样原题的解答结果就“浮现”出来C ×C ×P (种)。
④老师总结:针对这样的“分组排列”题,我们多采用“先选后排”的方法:先将需要排列的对象选定,再对它们进行排列。
关键词: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高中数学教育有了新的方向。教学大纲更多地强调学生在参加数学活动时,不应只局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而是要发挥主体能力,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并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开展合作学习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应先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助,这种方式也被广大教学者所认可,尤其是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有较好的实践效果,在现代高中教学中,应开展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二、合作学习的意义
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美国教育家埃利斯也曾说过,如果当代教育还是不以合作学习为主的话,它也应成为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别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已经成为现代高中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措施。在新课程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而师生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和策划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教学质量,让老师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合作学习之策略
1.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
老师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时,一定要认真把握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之间的关系。如果问题设计得过于简单,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相反,如果问题已经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太多,学生也难免会出现为难情绪。因此,老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全面考虑内容的合理性,紧密结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实践,一共有四种方法可以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帮助。①收集、处理信息,例如让学生收集、处理各种数据和图形;②对于学生经常犯的错误,比如函数与不等式、解析几何、函数与方程,应加强引导;③注重开展专题复习,比如立体几何专题、集合专题、函数与方程专题;④做好探究性学习。
2. 有效监控,及时指导
合作学习具有娱乐性,但不是放任的自由学习,老师不是活动的边缘体,而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策划者。为了更好地完成合作学习,需要老师的组织策划能力符合一定的要求,也就是说,老师在合作学习中,一定要起到积极的推动和组织作用。需要老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平等、互助的交流。此外,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及时关注各个小组的变化。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积极获取学生的相关学习信息,分析学生的思维走向和心理情况,为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3. 合作建模
(1)创设情景。创设情景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老师可根据本次课堂内容,积极解决问题,并设置与实际有关的问题情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数学知识,找出问题关键,发挥想象,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考新的解决方法。
(2)明确任务。为了保证整个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有序的,学生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人都参与进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到东西。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才可以摆脱小组学习的盲目性,体现小组学习的积极作用。
(3)自主探索。首先,老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亲自体验,用真实的态度去认识、质疑和思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能让学生形成一个良性的思维习惯。最后,这些学生也将亲身体验自然内化为稳固的知识系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4)合作交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互相表达和倾听,不仅要让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更好地表达出来,还应了解别人的想法,尊重别人的想法,这有利于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让学生能提高理性认识。
4. 顺利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科学的评价
我国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评价就是为了了解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也是激励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教师改善教学模式的依据。因此,教师不能用绝对权威的立场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必须要将眼光放在最后的学习上,而且要关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的学习过程。我们不仅要关注个人,还要关注整体;不仅要注意学生答案的正确性,还要注意学生在表达、倾听的过程中所表现的态度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投入更多的感情、精力,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逐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5.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的主体性对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当前,合作交流学习还存在以下两种不良情况:①热闹有余,成效不足。②分组采用优差搭配,甚至有人把优差配成一帮一。要开展合作学习,就必须让学生成为主体。要进行交流学习,就先要发动大家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还应将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如何让优生更好地发展,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一些影响优生发展的做法不太可取。而帮助学困生,我认为,主要应由教师来负责。合作交流必然是爱好、水平相近的个体的组合。因此,合作交流学习中,应以3~6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为宜。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更有利于教师的分类指导和管理,更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手段。
参考文献:
[1]吴效锋.课程怎样教[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2]詹加清.高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实施;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出现过许多次如下的假象:学生能配合老师的教学,课堂气氛也空前地好,上完课后感觉课上得挺顺利,效果应该不错,然而结果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课后作业质量极其差.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通过课堂练习反馈来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过程,课堂上学生也没有通过有效、充分的练习来巩固新知,所以学生吸收知识得不到较好的效果.那如何去做?利用典型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多方位引导学生思考,在其基础之上拓展延伸,加大课堂容量的方法较好,这就需要老师的精心组织和实施.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进学习方法,认真钻研教材,结合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只有这样实施的课堂练习,才能使学生乐于创新,善于突破,敢于探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认为课堂练习的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只有设计好题目,才能有效进行课堂练习
1.难度适当,练习适量
在课堂上既要巩固练习已学知识,又要传授新知识.然而一堂课的容量是有限的,所以课堂练习的分量和课堂练习的难易程度都有其不同的要求,如果题目分量又少,内容又浅,学生非常快速地就完成了自己布置的课堂练习,这样就无法起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如果是题目过多过难,导致学生无法完成课堂练习,就一定会打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严重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学时间.因此,课堂练习的设计练习要适量,难度要适当.
2.一课一练,巩固知识
数学课没有哪节课是不需要课堂练习的,这是因为数学知识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严密的逻辑性以及高度的抽象性,只有课堂教学联系课堂练习,不管是对有关内容的局部的、单向的反馈性练习,还是巩固性基本练习、提高性对比练习,只有让学生不断地在课堂练习中度过,才能进一步揭示知识间的现象与本质、对立与统一、补充与发展、联系与区别,才能促进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定律进一步掌握、巩固、理解,以及吸收成为自己的知识.
3.目标明确,抓住重点
课堂练习设计前,应将本课练习的目的、知识的重难点熟记于心,在这样的情况下设计出来的课堂练习才会达到训练的目的,突出本课重点内容,不然,就只能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握不到重点,达不到巩固新知识的要求.因此,课堂练习设计无法脱离知识的重难点.
二、遵循一定原则,会让课堂练习更有效
课堂练习的内容是决定课堂练习效果的前提.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前,应挖掘教材的智能因素,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精心设计题目,并且还要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课堂练习须得具备以下原则:
1.多样性原则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设计练习时要做到练习的评价多元、形式多样、题型多样,使学生不断活跃思维,不断受到感官刺激,以期提高练习效率.这是因为呆板、单调的练习不会让学生们喜欢,这会淡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感到枯燥乏味,使其注意力分散.
2.阶梯性原则
设计练习要依据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让学生的课堂练习的难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综合练习主要是使新知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升,把相关的新旧知识结合起来一起练.基本练习主要练习能显而易见得到答案的题目,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针对性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认识.
三、通过课堂练习,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只有学生主体参与,课堂练习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所以老师应该努力地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教师要从练习的评价、练习的形式、练习的内容等方面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练习之中.
1.练习的评价具有人文性
课堂练习中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激励与引领,同时也是对与错的一种评判.你要相信,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有你“虽然你的结果与答案有差别,但是你的解题思路别具一格,坚持下去,前程似锦”“再想想看,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一定行”等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性、沁入心田的话语;当学生征服课堂练习中一个又一个难关时,有你发自内心的鼓励与表扬,学生能不被你征服吗?
2.练习的内容具有趣味性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强化、内驱、维持和定向的作用.高中数学老师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就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总之,活化知识结构,经常性地变换方式,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强化课堂效率,提倡讲练结合,也有利于保证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一、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数学问题讨论中的应用
问题探究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在课程改革下,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组织学生在彼此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进而也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出相应的贡献。
例如,在教学《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确保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进行自主证明,如,“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组织学生将其转化为证明题,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进行自主证明,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动手证明能力的提高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有助于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
二、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数学习题练习中的应用
习题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所以,在习题解答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以往为了做题而做题的现象,要鼓励学生在小组成员彼此交换意见中拓展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进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例如,已知直线l过点P(3,2),且与x轴、y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B两点,求ABO的面积的最小值及此时直线l的方程。仔细分析该题可以得出,该题具有多种解答方法,所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主思考出多种不同的解答方法,如,先设出方程,再通过求SABO来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灵活运用能力,而且也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而确保高效数学课堂顺利实现。
总之,在课程改革下,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有效地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以确保学生在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中提高学习的乐趣,进而也为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关键词: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研究的问题中,从而使得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为了更好的完成老师的任务,便组成小组等团队学习的形式,在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分配后进行互助学习,进而更好的理解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一、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技能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往往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经常自己在讲台前讲得天花乱坠,但是缺乏对学生的关注,有些W生只是盲目的听,或者做笔记,很少去真正的思考知识点,对知识点和相关类似题目理解不深,缺乏归纳整理,学生做数学题经常达不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有些学生数学基础差,缺乏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提问往往提问一些数学成绩好的学生,这样一来,成绩差的学生就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最后一点热情。小组合作学习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提前安排好学习任务,每个小组要选出小组长负责组织学习,小组采取围坐方式,让学生们通过组内合作,将问题的答案总结的更全面,更严谨。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要学会,还要讲出来,成绩好的学生在给本组学生的讲解过程中,对问题的理解更透彻,本组成员都能从学习过程中受益,对于学生的展示,教师要给予评价和鼓励。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走一遍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知道自己那个阶段应该干什么,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方便师生,生生之间的无隔阂交流,为更好的学习知识做好铺垫。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是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堂形式上看,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学生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知识的推导过程,更好地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了较深层次的理解,更能将知识点理解地深刻。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过程中,学生活动是课堂的中心,教师对于小组的展示,要认真的思考,了解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为什么学生这么想?为什么学生不理解?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模式对教师的要求看似轻松,实则更强调了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不在是讲授者,而是组织者、设计者、分析者的角色,如何将学生们通过讨论得到的问题更形象深刻的解释清楚,或者如何将学生的错误,展示给其他学生都是对教师的一大考验。因此教师要对每一节课前布置的小组探究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一些问题更是要反复的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和其他教师多交流切磋,不断的来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驾驭课堂,对学生们通过讨论得出的问题从容不迫的给予系统的解答。同时教师也可以积极参加培训,听专家讲课,这样能够对教材的内容,学科的整体特点把握的更准确。
三、科学合理分组以及多样性奖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
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盲目的分组,如果有的组基础差的学生较多是无法进行对问题的讨论,如果有些组成绩好的学生多,本身对问题理解起来没有什么难度,也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因此,学生的分组显得尤为重要,要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分组之前要求教师对班上每一位同学的特点大致了解,每一组好、中、差的学生要相当,从而保证每组成员都能完成学习任务,让每组中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成绩的进步。对于学生的奖励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教师要制定一套合理的小组评价制度,如何算优秀小组,可以具体的通过建立的评价制度来以积分的形式计算,教师要不断地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督查,对于最终评选出来的优秀小组,进步较快小组除了给予课上口头表扬以外,还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例如:可以准备一些流动红旗,颁发给优秀小组和进步较快小组,也可以在班级宣传栏和板报中大力表彰。运用一定的激励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使得高中生数学学习的热情高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同时还培养了生生、师生之间的感情以及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如果抓住了这一契机,不断的去探索以及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势必会摒弃传统落后的高中数学课堂的模式,真正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身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真正的变为课堂的主人,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为此,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小组学习技能,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保障科学合理分组和给予多样性奖励,只有这样,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发挥的淋漓尽致,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
参考文献: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其价值
所谓合作,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在行动上互相配合的过程. 而小组合作学习是近些年来,为了完善班级授课制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建立在社会心理学基础之上,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之下,学生和学生结成合作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如今,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而山东省即墨二十八中“和谐互助”的教育模式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种教学方式的益处. 它通过“学生教学生”、“学生练学生”,最终实现了学生之间的双赢,并充分体现了学生自学探究,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精讲多练,当堂巩固的和谐教学理念,便于教师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即墨二十八中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益处发挥得淋漓尽致,而留给我们的思考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利用这种教学方式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二、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组织形式,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一种包容、开放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小组成员都得到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激励,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在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上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划分小组,开展师徒培训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没有两条同样的河流. 同样的,世界上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 每个初中生都有自身的特点,他们中有的人数学能力好,有的较弱;有的人思维能力强,有的稍微差些. 所以数学教师必须意识到初中生之间的个别差异.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先划分好小组. 分组原则:两人结对,“门当户对”,关注弱势群体,体现“扶贫”策略.
1. 小组的划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将他们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大类. 然后,把全班学生按照优秀—一般,良好—较差的座位调好,两个人中有一个成绩好点的,作为师傅;成绩差点的,就是徒弟. 这种分配方式缩小了师徒间的差距,既均衡资源,又避免资源浪费. 实施二人小组师徒搭配是实施小组合作教学策略的前提. 可以使学生之间优化组合,互帮互助,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2. 师徒培训
由于学生之间有个别差异,所以教师还应该进行师徒培训,明确师父与徒弟的职责,以此减少师徒之间的摩擦,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
如:师傅的主要责任是教会徒弟学习的方法,督促、管理和帮助徒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徒弟掌握基本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师傅在教会徒弟的同时,不但巩固、深化了自己的所学知识,提炼了优良的学习方法,而且提高了师傅的自主学习能力. 徒弟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教师、师傅的要求,逐步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上课能够积极地发言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使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锻炼.
教师对师傅不仅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更要注重对师傅“讲课”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做名副其实的“小老师”,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教育徒弟:应满怀感恩之心,虚心接受师傅的辅导,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不懂就问.
(二)合理利用“五步”法
1. 交流预习
教师在作业中要布置课程预习作业,提前让学生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上课时解惑. 在上课的前3分钟,让师徒合作检查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并提出疑问.
2. 探究问题,明确合作学习方向
首先,教师可以在全班讲解例题,然后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具有典型性的问题分配给每个小组. 在组内,师父和徒弟一起做题,等各自做好题目之后,彼此交换,互相监督. 如果徒弟遇到不会的问题,师傅就负责把徒弟教会,如果师傅也不会,可先向其他师傅请教,再教会自己的徒弟,如果师傅们都不会,最后由老师讲解. 课上回答问题时,两人起立,徒弟先答题,如果有遗漏的地方,师父要及时补充、点评或发表感言. 在这样的过程中,师父与徒弟都可以查缺补漏,同时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 分层提高,体验合作学习的喜悦
合作学习小组是一个小集体,每个成员都应该有相互合作的精神,达到共同进步. 当然,要在短时间内让所有学生达到同步提高是不可能的.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小组成员互相帮助,让师父帮助徒弟一起解答题目,让各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比如,以教授“中心对称图形”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师父教会徒弟关于“中心对称”的概念,然后让师父先做题目,让徒弟吸收概念,以这种方式来实现学生的分层提高.
4. 总结归纳,教师及时提供帮助
在课程将要终结之时,数学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新学知识. 教师与学生要一起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学生先小组交流,再集体交流,教师进行补充,纠正或点评. 对优秀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树立典型. 如:当师徒都举手,并且徒弟答对了,可以朝他们伸两个大拇指或掌声鼓励. 并可评出本节课的“黄金搭档”、“钻石组合”等.
5. 巩固反馈,采用激励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