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技术管理与知识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教育技术;知识价值链
知识管理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它关于知识及与知识相关的资源和过程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技术可以为教育技术实现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的拓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一.知识管理与教育技术概述
20世纪90年代初,知识管理的概念首次出现在管理学领域。知识管理是对组织知识的生产、分配、交流、整合、内化、评价、改造的全过程管理,其目的在于实现知识共享,增加组织的知识总量,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从宏观角度来看,知识管理关注整体,是对一个组织系统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及相关资源的管理,任何一个管理过程都应考虑组织整体效益的实现。组织还应有与外部环境交换知识的通道,从而保证知识来源的丰富性。组织成员通过共同努力,更新组织的知识,提高组织的知识总量。知识管理的目标定位是实现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提升组织的竞争力。
知识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显隐知识的转换。在这一转换过程中,个人首先通过摹仿习得他人的隐性知识;接着将这一部分隐性知识经过思考表达出来后,外化成为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再与先前的显性知识组合,成为一个新的整体,在组织内共享;最后组织中的成员将其内化为个人所拥有的隐性知识。在实际的转换中,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即隐性知识社会化为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外化为显性知识、显性知识与显性知识重新组合、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这四个转换环节是知识转化理论的核心内容,并由此形成一个循环上升的知识增值系统。
从微观角度来说,知识管理的实质就是对知识价值链的管理,清除影响知识价值链形成的阻碍因素,加快价值链的形成速度,使组织的知识在运动中不断增值。通过对知识管理定义与管理过程的分析,知识价值链可以具体化为如图1所示的K9知识链。
在具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知识管理又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环节,即知识生成管理、知识应用管理、知识交流管理,由此又形成诸多知识管理工具。网络技术、人工能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在知识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较常见的专家系统、数据仓库等都在知识管理中得到了应用。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教育技术在发展中注重创造新的资源和过程,重视技术手段的运用,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既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也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同时,教育技术一直是抱着一种开放的态度来促成自身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每一次飞跃发展都能带动教育技术的进步,其他学科的理论创新也能引发教育技术的关注。知识管理对教育技术的发展意义也正是如此。教育技术关注较多的仍然是可以传播和表达的显性知识,未能对价值更大的隐性知识进行有效地开发与利用,也未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而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隐性知识比显.陛知识更能创造价值。从这点出发,教育技术可吸收和借鉴知识管理关于隐性知识的管理理念。
二、教育技术借鉴知识管理理念的可能性分析
如前所述,知识管理与教育技术虽然分属于不同的学科范畴,两者却存在着诸多相同或相似的方面,这就为教育技术借鉴知识管理的理念提供了可能。
1.知识管理与教育技术都具有整体观
知识管理与教育技术所需实现的都是组织的整体效益。知识管理关注的是提高组织的知识总量与核心竞争力,组织的知识储存量直接影响到组织的后续发展潜力。教育技术服务于整个教育系统,注重提高系统的绩效,并且一直致力于去寻找能够完成这一使命的方式方法。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等在教育技术领域中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即可说明这点。归结起来,两者有着共同的目标,即提高个人和组织的知识和学习,进而提升个人素质,组织智慧。
2.知识管理和教育技术都具有相同的知识观
知识管理通过对知识的一系列开发过程,实现和完善自身的管理理念,达成管理目标。教育技术则从关注信息转变为关注知识,通过对知识进行整体研究,实现教育组织中知识的发现与再创造。而两者最终都需创设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平台,增进组织成员的相互交流,同时需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促使知识流动系统的形成。
3.知识管理和教育技术都倡导人本主义的思想
以人为本的思想既存在于知识管理中,也存在于教育技术领域。知识管理认为只有组织中的人才能创造知识、更新知识、利用知识,因此对知识的管理最终须体现在对人的管理上。教育技术也一直强调人本主义思想,即不仅要关心学习者学习目标的实现,还要积极倡导为教育者提供一个再学习的平台。
4.知识管理与教育技术在技术手段上的相同点
两者在技术层面也有着共同之处,即两者都运用了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由这两种技术还衍生出来许多新型的交流和学习方式,如Blog、网络社区、电子邮件系统、知识资源库等。知识管理和教育技术可以相互借鉴彼此在应用这些技术手段时的经验和成果。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构建学习平台,营造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学习,提高教育组织的绩效。管理知识的过程实际上直接影响到学习者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教育功能的实现,吸收知识管理的理念,也是教育技术为完成这一任务而进行的一次努力。
三、利用知识管理,创新教育技术
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分类思想、知识转化理论、知识价值链的形成等理念,均可以引入到教育技术中来。通过借鉴这些理念,教育技术可以为学习者营造更为有利的学习环境。学习者或者教育者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面对面交流、网络社区等直接或间接共享到他人的经验、技能等,从而最终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教师的工作能力,进而提升整个教育系统的组织智慧。
1.知识分类思想对教育技术的意义
知识管理将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胜知识,而且更关注隐性知识。教育技术在多年的发展中一直致力于将显性知识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学习者,并为学习者所熟知和掌握。学习者对更加重要的隐性知识的学习则处于一种未知的状态。在面对面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或多或少能够通过一些亲身体验的方式学习到隐性知识。但是在非面对面的教学过程中,这种隐性知识的学习就被完全忽略知识分类思想提醒教育技术相关人员应该更加关注开发和利用隐性知识。
2.知识转化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启示
教育技术必须关注隐性知识对学习者的作用,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创设一种能让学习者感觉到这种知识的存在,并且学习和使用这种知识的环境。知识转化理论详细阐述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过程,并且强调隐性知识只有被转化成显性知识才能被认识,而显性知识在被学习者学习并内化为隐性知识后才能达到提升个人素质的目的。教育技术已经能够成功地将显性知识利用信息技术转化成各种产品,然后传递给学习者,学习者也能够利用这些产品来促进自身的学习。但是教育技术还未能创造出一种有效的机制去利用隐性知识。教育技术通过借鉴知识转化理论,思考利用隐性知识的途径,创设能促进隐性知识转化成能被学习者利用的显性知识的环境教育技术还应该具备合并显性知识和显眭知识的能力,以及鼓励学习者与教育者将自身的知识拿出来共享。
3.教育技术对k9知识价值链的借鉴
K9知识价值链的对象是知识,如前所述包含有九个过程。教育技术在AECT94定义中则划分为五个范畴——设讥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其对象界定为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相比之下,K9知识价值链更具有操作性,同时还揭示出知识在传递过程会不断地增值。教育技术可按照K9知识链的划分方法,将实际开发知识的过程细分为获取、开发、利用、管理、更新和评价知识。此外,教育技术还应该要创造出具有增容性的学习环境——能支持知识的螺旋上升,提高知识的总量和价值。
4.知识管理环节的划分对教育技术的启迪
知识管理通过总结k9知识价值链,得出知识管理包含四个过程:知识生成管理、知识积累管理、知识应用管理和知识交流管理。从这点出发,教育技术在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时,首先必须解决的是明确教育知识的来源:应该包括已经被认识到的可以拿来学习的知识、还掌握在少数教师、专家、学习者头脑中不能被传播的知识以及新创造的但还未纳入到教育领域中的知识。其次,应该运用一定的鼓励机制和技术手段识别、提取和组织这些知识,使之有序化、系统化。当拥有了大量的知识之后,教育技术可以利用教育资源库、专家系统等手段将这些知识积累起来,并进行管理。学习者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教育资源库获取大量的知识,同时又可以将自身独有的知识拿出来供所有人使用。知识通过交流和共享获得增值,这也为产生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了前提条件。
5.教育技术在技术层面上吸收知识管理的成熟经验
知识管理运用了诸多先进的技术手段。教育技术可以吸收这些技术在知识管理中应用的成熟经验,来促进自身技术能力的提高。教育技术和知识管理一样都很重视计算机网络技术——利用网络可以整合组织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创设组织成员的交流平台,还能利用其中的群件技术为学习者和教育者提供知识共享的基础通讯设备。知识管理应用的另一核心技术就是人工智能。教育技术已经在实践过程中尝试使用人工智能,如专家系统、机器学习等,但还处于起步阶段。教育技术可以尝试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使用人工智能。
知识管理为发现、分析和管理教育信息资源提供了一条综合的途径。教育技术可以吸收和借鉴知识管理的很多东西。何克抗教授在其主编的((教育技术学》一书中,甚至将知识管理视为教育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教育技术相关人员已经开始试着去研究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中应用知识管理的途径。
四、知识管理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现状
1.校园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
建构校园知识管理系统是知识社会对于教育技术提出的要求。教育技术通过构建校园知识管理系统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知识源和知识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校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和校园网工程后,为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途径,但由此也引发了赢息垃圾、信息冗余和信息无序化等新问题。教育技术利用技术手段建立校园知识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对校园中存在的信息如学生信息、教学信息、教育资源、头脑中的知识、知识行为、知识资产等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促进校园内知识的共享,同时也可以利用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集体智慧完成创新知识的目标。
2.远程教育中的知识管理研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借助互联网进行在线学习、在线培训已经成为远程教育的新特征。然而,在远程教育领域,存在着一对亟待解决的矛盾:一方面网络信息膨胀,另一方面学习者迫切需要精炼的知识。教育技术可以通过借鉴知识管理的理念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是知识管理可以为远程教育的核心——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理念和技术。资源库建设的目的是要达到教育资源配置的最佳化、教与学效果的最优化。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其实质就是一个知识流的过程,即知识如何以最佳方式和最好的效果从教育者传播到学习者的过程。另外,深度标引技术、知识挖掘技术、知识关联技术等知识管理技术也可以应用于资源库建设。
其次,远程教育的另一核心要素就是卜学习者和教育者。两者均可借助个人知识管理来提高个人的知识总量,完成学习和工作的目标。个人知识管理的实质在于帮助个人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信息,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知识,准确地表达知识,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个人的竞争力。在远程教育中,学习者和教育者是分离的,但是通过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可以让任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心得都能在自我思考的基础上外化为一个学习组织可以分享的知识,教育者也可以针对这些情况做出最为恰当的指导。
五、结论
知识管理对教育技术的发展究竟有多大的推动作用,到目前为止,是无法得出结论的。但是可以肯定地说,知识管理能够促进教育技术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深入。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预测教育技术今后将关注的焦点:关注整个教育系统。传统学校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等教育形式都应纳入到教育系统这个整体中来。教育技术应该从整体出发,探讨系统利用教育知识的方式。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应该能够使用公共的教育知识库,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教育系统的效益最优化。
实现对知识最大程度的开发。教育技术需同时关注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开发,通过创造学习环境,完成知识从获取到评价的一系列过程,实现知识共享与创新,帮助教育者和学习者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元数据;指标;知识;管理
1 项目背景情况
吉林经营分析系统作为面向企业运营的统一数据信息平台,它的元数据管理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元数据管理贯穿经营分析系统构建、运行和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是经营分析系统构建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同时,在数据仓库构建的整个过程中,如数据源分析、etl过程、数据库结构、数据模型、业务应用主题的组织和前端展示等,均需要相应的元数据的有力支撑。
①元数据概念。元数据,从定义上讲,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或者说是关于数据的结构化数据。现在元数据研究的重点主要是网络环境下数据的描述与数据管理问题。经营分析系统元数据管理包括经营分析系统表结构、程序的处理规则、指标定义等技术元数据、业务元数据、管理元数据的管理。②集团公司试点。集团公司制定《元数据管理规范v1.0》,鉴于吉林移动具有良好数据质量、技术和业务基础,委托吉林移动根据规范进行元数据管理试点建设,通过实际的探索,总结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其他省的元数据建设及规范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③省内需求。为更好地及时分析、查找、评估和解决省级经营分析系统各环节的数据质量问题,保证数据质量的稳定可靠,需要构建一套经营分析系统内部控制的管理体系,为数据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系统支撑。
为了保证经营分析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提高数据质量,要求构建以元数据管理为核心和基础的统一经营分析系统指标管理体系。
2 建设目标及要求
①元数据基础平台。吉林移动元数据试点项目的建设目标是构建一个体系结构独立,具备良好开放性和扩展性的元数据管理基础平台,具体要求如下:元数据管理系统的构建工作完全遵循集团公司cwm标准;提供元数据系统外部访问接口;在实施深度劈面,构建从源系统一直到olap分析、报表、kpi等方面的元数据管理系统,完成“数据流图”的构建过程。②指标管理体系。根据boss和bass内数据指标的标准定义及处理过程描述,指标间依赖、关联辅承关系,以及这些指标的业务应用情景,建立一个完整的指标管理体系和指标库,具体要求如下:统一定义指标的业务术语、业务口径和相应的统计逻辑等信息,使之成为指标定义的字典;建立指标的层次结构,保证指标间的关联关系;业务交流、业务学习、知识传承的平台,加强对业务指标的理解,减少歧义,增加业务人员对业务系统的信任;业务管理、业务开发和系统管理的素材库和依据;加强对报表的管理,提高统计结果的重用度,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满足表内、表间平衡关系和校验审核关系。
3 项目建设
①元数据基础平台。元数据管理基础平台是在metacenter的基础上进行本地化改造后完成,改造工作主要涉及metacenter的元数据获取,元数据展现,元数据外部访问接口3个方面。在元数据获取上,增加了datastage,essbase的自动元数据获取功能,以及对非自动获取的元数据提供一个批量的xml导人接口;在元数据展现上,增加影响分析及字段映射分析的图形界面;在元数据外部访问接口上,增加符合集团公司规范xmi及corba idl接口,以及供指标系统调用的url api接口。②指标管理平台。吉林移动元数据管理在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集团公司及cwm规范,并结合实际需求开发符合业务人员使用的指标管理平台,功能模块完整,结构清晰,系统间是一种松耦合的关系,符合扩展性及灵活性的建设要求。
4 效果与作用
①试点项目评审结果。吉林移动元数据管理系统在基于cwm模型的元数据管理方面,达到了国际移动通信领域的先进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②效果与作用。元数据管理系统已经在经营分析系统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核心作用:知识中心,需求管理平台,数据对象的准确描述,全局视图;日常维护支持,分析数据对象的变更影响,集成监控;数据质量控制,监控数据统计过程;前端应用支持,提供数据对象的语义层。
通过使用元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展示系统数据对象的全局视图,快速搜索、定位所需数据对象,保存数据对象的全局统一定义,跟踪每个数据对象的生命周期,分析数据对象的变更影响。元数据管理系统成为了经营分析系统数据质量的保证、信息集成的基础、知识管理的引擎。
【关键字】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它已经成为了国家的主要产业。但是,目前建筑市场较为混乱,而且建筑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大,所以,建筑企业一定要注重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中对工程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规划和设计,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管理。所以,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工作,一定要加强管理。
一、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问题
1、技术问题
随着建筑规模的扩大,建筑行业的任务也在不断的加重,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问题。在一些施工单位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有的工程在施工前没有进行规划和设计,缺少施工方案,在施工中一边施工一边修改,出现工程设计的超标准、超投资,使建设工程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施工图纸,而且还要提高施工的安全系数,一些施工单位就找出以前的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凭借钢筋的比例来提高工程的安全。在施工中,不按照防火和抗震结构进行施工,造成一系列的隐患,而且还减短了建筑的使用寿命,使工程的质量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2、质量管理方面
施工的质量管理关系到工程的安全问题。在建筑工程中普遍都是从农村来的打工者,文化程度都相对较低,而且在上岗之前根本就没有进行培训,导致对施工安全的意识薄弱,在施工中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施工现场出现材料随意堆放和施工道路堵塞的现象,而且对施工现场进行封闭管理,对现场的防火措施不做到位等一系列的现象,都给工程的造成了隐患。此外,一些政府部门对建筑行业的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缺少管理和监督,还有建筑工程中的设备、材料等不配套,给施工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素质较低不能对工程中的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等,这些现象都制约着工程的质量。
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1、技术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
在施工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工作等统称为技术管理,主要指在情爱施工的过程中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施工技术的各个要素和各个基数活动等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在工程中进行着计划、组织、指挥等工作。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主要指施工前的图纸编制和审视、编制施工组织到施工过程的质量检验在到工程竣工的质量验收等各项技术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技术管理在施工中的重要作用。
2、重视技术管理
(1)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所以,在建筑工程中一定要加强技术的要求,并要求企业加大对工程的技术力量和管理,从而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设备。
(2)建筑工程多种多样,其建筑的规模也不同,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还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天气等。而且工程中的技术交叉和综合技术应用一系列因素都制约着工程的顺利开展,所以,在工程中一定要加强技术管理,从而保证工程有序的进行,使工程达到预期质量和要求,完成工程目标并减少工程的成本。
(3)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一些新技术和材料等的应用,使工程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从而促使建筑工程要不断地加强技术管理。
3、加强技术管理的措施
(1)组织技术学习和培训。在建筑企业中要不断的提高管理水平和施工人员素质,定期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施工技术,从而才能保证工程的工期和质量。在工程中可以更好地预见性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处理,把质量问题扼杀在摇篮中,从而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
(2)技术规程和标准。施工技术的标准一般分为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对于企业来讲一定设定一个比国家和专业标准高的建筑标准,从而,提高建筑水平和企业的竞争力。在具体的工程中,必须按照合同的规定采用标准的技术进行施工,如果不按照规定,那工程的施工秩序就会混乱。技术规程指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方法、程序、技术要领和施工安全等具体的规定,有助于加强技术管理。
(3)建立原始记录和技术档案。原始记录主要包括建筑材料、设备、施工的其它用品和工程质量的检验、测定以及图纸会审记录和较低记录等等,还有对技术的设定和变更、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和处理等,原始记录为工程的实际情况提供了真实的凭证。技术档案包括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措施等,在工程施工前,企业应该请专业人员进行图纸的保管、借阅、归档等管理工作。这有助于企业掌握整个工程的具体流程,从而更好地进行技术管理。
(4)落实责任管理。在建筑工程企业中要建立健全的技术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在工程施工前,组织全体的技术干部等进行施工技术、验收规范的学习,并明确工程中的各个项目的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要求,然后进行组织施工、检查和质量验收等。在工程中出现了问题就找相关的部门进行问题解决,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
三、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问题,必须确保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而且还要建立可行的质量管理制度,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建筑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上的质量保证体系学习和建立自己的质量制度,制定质量标准和技术目标,使质量制度具有协调性、指令性、系统性等,从而,保证各个项目的质量安全。
2、提高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
(1)从工程的施工技术看,工程的质量问题与技术的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技术管理不仅是对人员的素质管理,而且还是对设备、信息等技术的管理。只有施工技术得到了提高,才会提高工程的质量。在工程中,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就要求施工企业对施工技术进行严格的把关,选择符合工程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等应用到工程中,从而提高技术水平。
(2)从管理看,管理在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求企业在工程中要加强管理,采用对工程的全过程质量管理,设计管理方案,一、根据工程的基本情况和常出现问题的环节等设定质量目标和具体的施工方案。二、根据工程的质量目标和施工内容来编写施工组织,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设计施工内容,同时设计施工方案。三、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工程的质量检查,并对施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把施工中的质量检测经验进行记录,或者是制定成工程质量管理标准,给以后的质量管理提供经验,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
3、不断加强施工队伍的素质
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人员的素质较低,就会给工作带来阻力,所以,一定要加强人员的素质教育,对员工进行质量安全教育,加强技术学习和培训,让员工都明确工程质量的重要性,按照规范进行工作等,从而提高整体的素质,加强质量管理。
四、总结:
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是具备综合性、科学性等多方面的管理。在施工工程中对每个环节的人员都要对技术知识、安全作业和职责等作出高要求,对工程中一系列工作和材料设备等都设定高标准的要求,从而,加强企业的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提高建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贾延鸿.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J].民营科技,2011,(08).
[2]施昶渝.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控制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1,(08).
[3]邓全超.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0).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钬激光
1临床资料
本组46(男29,女17)例,年龄18~74岁,平均41.5岁. 输尿管上段结石15例,中段8例,下段23例. 其中包裹合并息肉31例,输尿管狭窄8例,双侧输尿管结石伴急性肾功能不全2例. 46例中,曾施行ESWL治疗无效或残石者38例,治疗次数最多者达8次. 结石直径6~28 mm,平均16 mm. 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其中重度肾积水9例. 硬膜外麻醉46例. 取膀胱截石位,逆行置入Fr89.8号WOLF硬性输尿管镜,抵达结石部位后置入光纤击碎结石,合并息肉时先切除息肉. 合并输尿管狭窄者,将光纤头直接接触狭窄部位的瘢痕组织,将狭窄环多点切割直达正常组织,消除狭窄. 钬激光能量1.0~1.5 J/10~15 Hz,将结石逐步击碎,小的碎石块可以直接被水冲出,较大的碎石块则用取石钳取出. 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45 min. 本组病例全部留置双J管1~3 wk. 术后1 wk内复查KUB平片,明确碎石效果及双J管位置. 2例肾盂残石于1 wk后行ESWL治愈. 结果输尿管上段结石排净13例(排净率87%),中下段结石排净31例(排净率100%). 44例一次碎石成功,碎石失败2例,全部为结石上移至肾盂. 并发输尿管穿孔5例,均在确保安全情况下继续完成手术,无术中转开放手术. 全部病例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肉眼或镜下血尿,经止血对症处理后治愈.
2讨论
本组复杂输尿管结石所指的是炎肉包裹性结石、嵌顿性结石、结石远段输尿管有明显狭窄之结石、输尿管巨大结石或多发结石,这些结石均为经2次甚至多次ESWL治疗无效者. 此类结石均须采用腔内碎石或开放手术治疗[1-2].
在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治疗中,结石漂移进肾盂常常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本组资料表明输尿管上段结石失败率最高(排净率87%),主要原因为结石或结石碎块向上漂移进入肾盂或肾盏. 对于嵌顿于输尿管膀胱壁段内的结石,输尿管镜进入输尿管一般较困难,如在输尿管口可见到结石,即直接用钬激光将结石击碎后取出;如看不见结石而置镜很困难,可用钬激光适当切开输尿管口以松解结石,但不宜超过0.5 cm,以免破坏输尿管口抗返流机制,手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以预防狭窄.
钬激光创伤小,一般不主张放置输尿管支架管,并观察到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且减少了患者术后的症状[4]. 本院所进行的112例输尿管结石手术大部分均未放置支架管,未有不良反应. 但本组均为复杂性结石,这些结石患者均于术后留置双J管,于术后3 wk拔除. 如输尿管壁穿孔,可直视下先放置斑马导丝、沿其放置双J管,术后常规静脉注射速尿20 mg, 2次/d,3 wk后拔除,本组5例输尿管穿孔的患者均痊愈,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Yip KH, Lee F, Tam PC. Holmium laser lithotripsy for ureteal calculi:An outpatient procedure[J]. J Endourol, 1998,12:241-246.
[2] Wollin TA, Razvi HA, Denstedt JD. Identifying stone composition using infrared analysis of filtered urine after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J]. J Endourol, 1999,13:499-503.
【关键词】城建施工;技术管理控制;施工设备;混凝土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对城建施工的技术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对城建施工技术的管理必须要相应的进行控制。对于城建施工企业来说,对施工技术的管理主要是通过以对系统的管理作为中心,对施工技术中所有的技术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控制。为了进一步的完善建筑施工中对安全的保证,对城建施工技术的管理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建工程效益与质量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挑战。在城建工程中,施工技术是施工管理的核心所在,所以成为建筑企业和城建单位关注的重点,城建工程已经经历了很长一段之间的发展,目前已经认识到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是整体工程质量的保障性工作,不仅对企业发展存在重要意义,同时对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就城建施工技术管理控制进行了探讨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借鉴参考。
一、城建施工技术管理控制概述
城市建设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化建设的水平,与此同时其还与建筑行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直接相关,可见城市建设工程在我国的重要性。在城建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施工技术是其核心所在,一直都是建筑企业以及相关城建单位关注的重点。城建工程发展到了今天,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作为保证工程整体质量的一项工作,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甚至民生工程建设都存在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在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中,系统性与规范性成为工作中重点强调的问题。在我国,城市建设尚未在建筑高度上寻求突破,但是建筑工程的创新度与复杂度已经得到了强调,在这种条件下,为了能够与建筑结构日渐多元化相适应,施工技术更加强调规范性、灵活性以及可拓展性。下图为施工单位施工技术管理结构图。
二、城建工程施工设备与工具管理
1、机械设备的常规管理。在城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管理是技术管理与控制中的重要环节,要想使城建工程施工得到顺利的发展,就要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高效、规范的管理,同时高效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对于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的保证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目前的城建工程施工设备管理应该与城建工程施工特点相结合,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机械设备管理应该与目前的城建工程规模相结合,与现阶段的施工实际情况与技术要求相适应展开规划与实施;其次,技术设备工具应该保证可靠性与安全性,同时尽最大能力保证低碳、环保,保证施工技术设备的高品质,同时要保证施工中的机械设备应该与工程施工进度变化相适应,并积极做出技术性的调整;第三,与施工技术指标相结合选择一些经济适用的机械设备。
2、与施工场地和人员相配合。专用与通用技术设备在选购与使用过程中应该合理安排与规划技术人员的配比,在此基础上保证施工过程中所有施工人员得到最佳的配比,保证所有技术人员都能参与到机械设备的管理与操控工作中,同时与实际施工情况相结合对技术人员的配比进行协调,对机械设备的使用率进行保证,对施工场地进行合理安排,以此为前提保证满足机械设备的使用环境,确保施工道路畅通无阻。
三、城建施工过程中加强混凝土技术的管理控制
城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的技术复杂程度很明显要比其他技术环节高,加上这一环节中混凝土的使用量很大,还会受到施工环境和施工周期的影响,所以这一环节的技术管理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比。在配制混凝土的过程中应该与设计规程、工程需要的混凝土耐久度相结合对各种原材料进行配比,并注意严格配比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每种原材料的配比方法,对每次试配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录,确定混凝土配比度与实际施工状况相符合,进而使混凝土配制与施工设计要求相符合。每种材料的计划使用量得到确定之后,在混凝土现浇施工过程中将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和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目的在于对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各种原材料的强度继续拧进一步的确定,从而可以对混凝土配制的质量进行更好的控制。
2、严格控制混凝土现浇。混凝土材料在搅拌的过程中应该得到严格的控制,对混凝土现浇工作的重要作用进行明确,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混凝土现浇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在这一环节操作过程中,应该与施工计划相结合按照相应的浇筑标准进行操作,以避免施工过程离析问题的出现,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麻面、蜂窝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现浇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混凝土自由倾落的高度,将其保持在2m之下,同时在竖向浇筑之前,要在底部填筑水泥砂浆,其厚度保持在5―10cm,以此保证混凝土现浇的整体性。
3、混凝土的养护。当完成混凝土现浇工作之后,要注意调节混凝土的温度,在浇筑之后12h之内进行浇水处理,与混凝土浇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浇水进行调整与养护。在全面养护工作完成之后,要表面混凝土表面生热扩散想象的出现,防止出现裂缝现象。这时很容易会受到天气状况的影响,如果阳光直射或者雨雪天气过长,应该注意及时进行养护,避免因为日光暴晒、雨水侵袭等因素对混凝土现浇的质量产生影响。
四、加强城建施工技术的质量管理
在城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科学的组织管理工作是其施工技术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的关键所在。施工现场的施工工艺非常复杂,施工质量很容易会受到一些常见问题的影响,无组织、无秩序的现场工作是不能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施工现场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保证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以及技术管理部门应该对工程施工的状态进行动态跟踪,同时与施工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严格的施工技术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控制,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施工过程都能处于一种受控的状态中。此外,还要严格审查工序质量验评报告,如果发现有不合格的地方坚决不能签字,也不对下一道施工程序的开工令进行下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城市化建设的大环境中,城建施工中应该将施工设备管理放进工作重点之中,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进行进一步的加强,进而使施工技术质量得到保证,最终使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对城建工程施工质量及工程效益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城建工程施工过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施工技术的规划和管理工作要求更加严格。
参考文献:
[1]庞仕奕. 浅析公路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12).
[2]果佳丽. 关于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的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3).
[3]许,汪浩. 跨国公司对中外合资企业控制关键点的实证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2005,(6).
关键词 学术机构知识库 激励模式 激励均衡性
分类号 G250
1 基于知识管理的学术机构知识库激励影响因素调研
1.1 调查样本的选取与问卷回收
为了探寻有效的学术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简称IR)激励措施,本研究进行了“基于知识管理的IR激励模式”调研。调研方式包括发放调查问卷和具体项目跟踪。
考虑到目前IR的构建一般是由图书馆来主持,并得到了研究机构相关部门的支持,因此,将调查对象分为两部分:一是高校和研究所(含已构建IR的单位)的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二是高校和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本研究向100所211工程高校发放问卷200份,其中图书馆70份,教师130份;向公共图书馆发放10份,研究所的图书馆30份,研究所科研人员50份,共发放问卷29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62.07%,其中有效问卷为166份,有效回收率为57.24%。
1.2 调查数据分析
本研究分别对“工作人员提交智力成果到IR中的影响因素”和“工作人员参与IR使用的激励因素”进行了调查。
1.2.1 工作人员提交智力成果到IR的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影响工作人员向IR提交智力成果的因素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看,这14项影响因素都是相对重要的,与调查前的研究分析完全相符。调查显示,“不重要”的选项最高仅7.83%,3个因素的“不重要”选项为0,即使是“一般”的选项,也只有一个因素达到33.13%,从总体来看,所有14个因素的重要性程度的百分比都集中在“较重要”以上的区间段。
调查结果也显示,这些影响因素体现出IR工作人员不同层次的需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影响工作人员提交智力成果到IR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与工作人员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排前3位的因素(在表1中的序号为1、2、3),都与IR参与人员的自我价值实现相关。“备份的安全性”居“非常重要”因素的第一位,占95.18%。表面上看与“自我实现的需要”无关,但是,“备份安全性”保护的是知识成果,而这正是IR参与人员自我价值实现的标志性因素之一,因此,对知识成果“备份安全性”的高度重视,恰恰如实反映了IR参与人员对自身价值实现的看重。相比之下,“提交成本”在“非常重要”这一项仅占12.65%。这表明:IR参与人员“个人价值的实现”确实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影响工作人员提交智力成果到IR中的“重要”因素与工作人员的“被尊重的需要”密切相关。排第4和第5的两个因素,“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确认”和“成果能够被同行业、社会所认同”,充分体现了IR参与人员有强烈的被尊重的需求。
・影响工作人员提交智力成果到IR中的“重要”因素还与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的实现”密切相关。对帮助IR参与人员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够通过IR检索到他人研究成果”与“是否是工作考核要求必须做的”两个因素,排在了第6和第7位。这说明IR参与人员把帮助他们完成工作任务的条件也列入了重要因素的行列。此外,表1中序号为7、9、12、13、14等与工作的方便程度、投入成本等相关的因素都被认为是“重要”因素。
・“单位给您的经济激励”被排在了倒数第二位,这说明IR参与人员对“价值交流”的需求超过了对物质和强制性措施的依赖,对IR参与人员来说,物质激励要让位于精神与价值的激励。
1.2.2 工作人员参与IR使用的激励因素分析工作人员参与IR使用的激励因素调查数据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学术机构工作人员使用IR激励因素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没有一个超过半数,但是“不重要”的选项仅有两个因素有人选择,加起来都不到2%,就连“一般”的选项也只有两个因素超过10%,最高也不过17.47%。这些数据充分反映本研究前期研究有很强的针对性,准确地把握了IR激励因素。
“非常重要”的选项中,最高的是“构建共享的知识氛围”,占45.78%;其次是“学术地位提升带来职位的晋升”,占43.98%;第三是“尊重科研人员的劳动”,占39.16%。这些因素主要为IR团队的研究氛围和劳动价值的被尊重方面。在“重要”的选项中,“有科学的考核标准”最高,占81.33%;其次是“有持续的激励制度”,占62.05%;第三是“保障知识产权的归属”和“支持研究团队的培养”,均为60.84%。这些因素主要为公平、持续的业绩考核与保障机制方面。“较重要”的选项中,前三位分别是“经济激励:福利”、“知识共享是考核指标之一”、“经济激励:工资报酬”,分别占34.34%、31.94%和31.33%。这些因素主要为物质回报与成果推广方面。
上述数据表明:团队的建设、劳动的被尊重、被肯定是IR工作人员首要看重的激励因素,其次就是稳定、持续、公平的评价体系,再次才是金钱等物质激励。这说明IR工作人员非常看重自身价值的实现、重视公平、淡泊名利的特点。总的来说,这些激励因素呈现明显的强弱层次性,由强到弱依次是:整体公平激励因素,学术工作人员自身价值的实现与被尊重的激励因素,学术工作人员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工作环境激励因素,荣誉与金钱等利益激励因素。
1.3 数据调查分析结论
在本次调研所提炼的影响因素和激励因素中,没有被认为是不重要的因素,这些因素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反映了IR知识管理中员工激励的核心问题。同时,表1和表2数据的高度一致,也表明本次调研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总的来说,上述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第一,影响IR参与人员提交知识成果的因素与学术机构工作人员使用IR的激励因素都表现为:自我价值实现和被尊重的因素重要程度高于经济因素。
第二,影响IR参与人员提交知识成果的因素中有超过半数的人选择“非常重要”因素,而在学术机构工作人员使用IR的激励因素中却无一过半数人选择“非常重要”因素。这表明,目前IR的激励因素中还没有出现核心的被大家认可的“非常重要”因素,而且在调研的90%以上的激励因素被认为是“重要”因素也表明IR的激励因素的均衡性,我们不能采取单一的激励模式,而需要多种激励方法的有机结合,才能对工作人员参与知识转移起到足够的激励作用。
第三,本调研数据的分析为我们展示了IR参与人员提交知识成果的影响因素和学术机构工作人员使用IR的激励因素的重要性分布,前者反映的是IR参与人员提交知识成果的动机,后者反映的是他们对学术机构激励因素的评价,因此这就为进一步探讨“基于知
识管理的IR的激励模式”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 基于知识管理的学术机构知识库的激励模式
2.1 学术机构的激励因素分析
按照现代心理学的激励理论,使人产生动机的因素就是激励因素,包括内在激励因素和外在激励因素。在上述两个调查题目中,前者侧重于内在激励因素,后者侧重于外在激励因素。
根据表1及其分析可知,内在因素的重要程度依次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工作业绩的需要,物质利益需要。需要说明的是,其中“其他人是否把智力成果备份到IR”考察调研对象是否以别人的行为作为自己选择的依据,各选项中,选择“一般”的占33.13%;“非常重要”的第二,占30.72%;而“重要”和“较重要”的加起来,占33.94%;大约各占三分之一。这表明,近三分之二的lR参与人员提交智力成果有很强的互相依赖性。这一调查数据准确反映了IR建设需要工作人员广泛参与知识共享的特点,提交知识成果的整体状态本身就是IR人员内在需求之一。因此,IR激励模式只有采取均衡的多元激励和整体提升的策略,才能有效地激励。
从表2数据分析可知,外在因素重要程度依次为:公平的工作平台、稳定的激励机制、发展的研究团队、公平的晋升机制、尊重、良好的工作环境、交流、荣誉、考核、奖酬、培训。进一步概括后,依次是:公平、稳定、持续的组织制度平台;充分满足工作人员尊重需要、工作业绩需要和友谊需要的良好工作环境;基本的激励措施。
总的来说,学术机构的激励因素既有内在激励因素,又有外在激励因素,而且内在要素之间呈现明显的层次性,外在因素之间呈现明显的均衡性。学术机构激励因素的这个重要特点决定了IR激励模式在激励理论模型的选择上不可能是单一的内在激励理论或单一的外在激励理论,而只能是综合的激励理论模型。
2.2 IR激励模式的构建
2.2.1 IR激励理论模型的选择 综合激励理论模型主要有罗伯特・豪斯(Robert J.House)的期望理论模型与波特和劳勒(Potter和Lawlor)综合激励模型。综合激励理论模型的共同特点是:重视考察整个行为过程中各个因素的共同激励作用,尤其重视绩效、奖酬、满意三者的关系。
综合激励理论认为,奖酬是与工作绩效相匹配的,奖酬的公平性是提高工作人员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工作人员的公平感和满意感会提高奖酬的效价,从而实现工作人员个人努力的期待,并达到激励工作人员的目的。虽然本调查发现IR参与人员对物质激励的关注程度远不如对自我实现的需要高,但进一步研究发现,IR员工的这一调查结论恰恰是他们追求公平合理的奖酬的结果,并没有超出综合激励理论的适用范围。
在工作人员使用IR的激励因素分析调查的数据中,直接涉及奖酬的因素有9项,对应表2序号1、2、3、8、10、11、12、13、14;间接涉及奖酬的因素有6项,对应表2序号4、5、6、7、9、15。也就是说,全部的因素都和奖酬直接或间接相关。间接因素中,主要是公平的因素。如果公平保证了,就能保证工作人员所得的物质激励部分或者说工资部分与他的劳动付出相匹配。根据内在激励理论中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当然会把自我价值的实现列入最重要的因素中去。这就是物质激励之所以在调查中显示为排名倒数第二的真正原因。因此,可以确认,奖酬也是学术机构工作人员最关注的激励因素。
综上所述,从内在激励的角度看,IR参与人员的需求激励因素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基本判断;从外在激励因素看,奖酬因素是决定性的因素,它与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以及工作人员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等都密切相关。因此,可以确定综合激励理论模型作为学术机构激励模式的基本理论模型。同时,由于IR参与人员对奖酬要素重要性评价与企业等其他组织不同,还应当充分参考学术机构自身的特点,遵循激励的基本规律,建构符合学术机构特点的激励模式。2.2.2 IR激励模式构成
由于IR激励模式涉及的内在因素主要表现为个体可控制和向调整的内生性需求,外在因素主要表现为外在施加于员工的激励因素,而且它们都有内在的层次结构,各因素之间因重要程度也有差别,因此,组织应当根据内在激励因素的层次,全面分析与之匹配的外在激励因素,围绕“激励人、关心人、成就人”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个体得到激励,就会努力促使自我价值实现,提高工作绩效,从而实现组织的发展。对组织来说,工作人员通过努力实现工作绩效,为组织做出贡献,因此必须要有公平合理的奖酬来对工作人员的努力表示认同和肯定,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不间断地提升工作绩效。因此,不断激励的结果最终必然是个体和组织的双赢。这个以“内、外激励因素――努力――绩效――奖酬――人的发展和组织发展”为主链条的基本激励理论图式就形成了,如图1所示:
该IR激励模式以综合激励理论模型为基本理论框架,以学术机构激励因素调研数据为实证依据,以全面性、以人为本、层次性和双赢为激励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以公平的制度平台、和谐的工作环境、基本的激励方法为主要模块,以广义的奖酬体系为核心激励要素,全方位关心工作人员、帮助工作人员实现自我价值,并进而促进学术机构的和谐与发展。我们把这个IR激励模式表述为:学术机构紧紧围绕“促进学术交流、开放获取、提升学术影响力”这个核心目标,通过打造公平的制度平台、和谐的工作环境、基本的激励措施,全面地关心人、激励人,实现人的发展和组织的发展(见图2)。
2.3 IR激励模式的特点
・突出激励因素的连动性与层次性。激励以“诱因、需求、动机、行为”的连动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管理行为,这个连动行为主要是组织发起的,但是它又不能离开员工而存在。因此,图2中把调研分析出的“实现自我价值,尊重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工作业绩的需求,物质利益需要”按层次列出来,这些需求的满足最终的结果就是实现个体价值,也即实现人的发展。与此相应的“基本的激励”部分则按照调查所得出的激励因素――晋升、尊重、荣誉、考核、福利、工资、培训――的重要性程度排列图的右侧部分。
・突出综合激励理论模型中奖酬为核心的激励触发原理。IR激励模式中的基本的激励所涉及的所有激励手段都和广义的奖酬相关,而且具有层次性。
【关键词】质量;检验;组织
近年来国内建筑业得到迅猛发展,人们对建筑要求也从外观魅力及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上升为建筑技术和施工质量层面,由于建筑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工程适用性和投资效果,并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因而在建筑施工中必须加强对建筑质量的控制,以免因质量原因对建筑业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充分体现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建筑工程质量及其特点
建设工程本身特性和生产特点决定建筑工程质量,建筑工程施工产品具有产品固定性及生产流动性、产品多样性及生产单件性、产品社会性及生产外部约束性等,其具体特点可分为:生产影响因素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受设计、施工耗材、施工工艺以及人员素质和生产工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且其成品生成不同于工业产品生产有固定的流水作业线和规范的工艺要求等,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和生产的流动性决定了产品质量波动较大的特点;质量隐蔽性。建筑工程施工中工序交接较多,同时隐蔽工程及中间产品较多,该特点导致建筑产品质量在形成过程中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若在生产过程中不及时进行质量检查,进行事先和事中控制,到事后则只能进行表观检查而难以发现质量问题,即使发现问题则进行整改也相对困难;终检局限性。建设工程产品不能像一般工业品靠终检来判断产品质量,更不能向其他工业品可通过拆卸、解体来进行内在质量检查,因而可以说建筑产品质量检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对其进行质量检查应从施工工序着手进行过程控制,而应避免事后凭经验直觉判断;制约因素较多。任何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均受工期和造价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工期长造价高则利于保证质量,而刻意控制造价、缩短工期则会降低施工质量,因而在施工中应正确处理造价、工期和质量间的关系,切实实现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三者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质量管理控制的技术与措施
(1)施工前的技术与措施。建立质保体系。当前建筑行业实施的资质管理和各类专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是保证参建人员素质的重要管理措施,人员素质也是质量控制的首要前提,参建人员文化水平、技术等级、决策及管理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施工质量,因而在施工中应优选高素质人员组建管理团队,并建立切实可行的质保体系;认真审核图纸。施工图纸是建筑施工的主要依据,也是工程技术的共同语言,因而图纸会审对保证施工质量异常重要,在会审时应充分了解设计意图、设计特点及施工要求,审核图纸中是否存在遗漏、差错或矛盾,表达方法是否清晰并符合标准,并结合图纸将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难点及材料使用难点提出,通过各相关方会审以达成共识,在满足质量和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并缩短工期;精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因而要确保工程能够顺利实施则应科学组织,精心施工,首先应做好人材机的综合平衡以满足合理的技术间歇时间要求,采用科学合理的流水划分并安排施工进度,遵守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围护的施工原则,选用技术性能良好且经济型施工机械,实现既满足施工要求又经济合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保障措施,尤其对“四新”应用应编制具体的施工方案及质量、安全保障措施,科学组织和安排施工计划,做到各工序间合理衔接,既能保证正常施工又可提供合理的质量保证的技术时间,同时应制定合理的材料供应、劳动力投入及机械设备使用计划以实现连续施工;做好材料检验。施工用材质量是保证整体工程质量的基础,施工材料不符合要求则工程质量不可能符合标准,因而应严格控制材料检查验收以免不合格材料应用于施工中,首先应掌握材料质量、价格及供货能力等信息以优选供货厂家,并加强材料运输、仓储等环节管理,避免其损失、变质,并应注重材料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不合格材料。(2)施工中质量控制。做好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即结合工程特点采取的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法,在交底中应将该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标准、工序搭接等向相关人员交代清楚,便于其在施工中能够掌握和执行,并对加强企业管理、提升经济和社会效益发挥作用;设置质量控制点。施工中应结合工程重要程度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确定质量控制点,首先应对施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并进一步分析设置的质控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导致的质量隐患进行分析,并相应的提出解决措施,以实现质量控制点成为质量控制的有力保障;严控工程验收。在设计阶段则应尽量避免选用或推荐质量无保证的材料和构配件,并应坚持施工技术标准,杜绝建设方提出的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要求,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和规范要求进行质量验收,仔细查看其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推广新型材料。四新的出现可进一步完善建筑物的功能及使用寿命,诸多四新技术可对工程技术和质量带来了发展和提高,但针对于不符合区域特征或技术尚未成熟、未经工程实践检验的四新则应避免盲目引进,以免其对工程质量带来负面影响,而应以科学谨慎的态度对其进行周密的考察、论证和严密、科学的试验验证,之后方可进行具体实施;控制施工进度。施工进度计划包括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及各个时间段的进度计划,在编制计划时则应做到综合平衡、连续施工,并应保证其均衡灵活,要实现该目标则应保证各个专业间的协调配合,确保其按照工序流程实施协作,避免由于配合失误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同时应准确进行已完工程量的统计报量;强化监理职责。施工中监理方应结合工程特点将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作为质量控制要点,并将其纳入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便于对其重点控制,监理人员在实施监理职能时则应对建筑材料等进行严格审查,对材料及构配件的验收进行严格把关。(3)施工后质量控制。成品保护。在建筑项目施工后期施工成品保护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因而在施工中施工企业应协调好施工主次以免专业间发生冲突,并对已完项目逐一进行验收并及时进行封闭保护,实施封锁性施工,并应结合施工安排实施退出施工法,必要时则应购置保护用品以进行成品保护;严控质量验收。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分为整体验收和分布验收等,整体验收是在分部验收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进行质量认定的重要内容,分部工程验收则是以分项工程验收为基础,因而应一级控一级,最终实现整体质量标准;同时应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并严格审查各项检测资料、试验报告及材料构配件的三证等,确保将质量合格的建筑产品交付使用,并应双方确定可行的质量保修计划。健全制度。在工程实施前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和质量控制体系,便于在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并将每个分项工程均责任到人且保证其具有可追溯性并严格按照国家或地方质量验收标准进行质量验收的责任、程序和方法进行控制,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三检制的执行,对验收不合格的部位严禁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三、结语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应从点到面,并应从全过程、全方位进行质量控制,应以人员素质提高和管理为切入点,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及材料质量,并做好质量验收和成品保护工作方可切实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 考 文 献
[1]王宗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防治对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王恩华.建筑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在中职班级德育工作中,“管”和“育”都是重要的手段之一,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本文以中职学生为例,探讨了基于“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下中职班主任管理策略,以期能以“管育并重”的德育教育模式,实现中职德育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
中职生 班主任 管育并重 班级管理
在中职班级德育工作中,“管”和“育”都是重要的手段之一。“管”,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可以行使的权力所在,意在加强学生管理,以遵守学校明文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定,保证各项活动的良好秩序。“育”,指班主任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寓道德观念与道德价值于各项教育管理中,意在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品质。“管”为“育”提供条件,“育”又是“管”的深化,两者关系密切,不可分割。纵观目前的中职班主任德育模式,“重管轻育”的模式导致的德育工作“简单化”“粗暴化”的现象比比皆是,对中职德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效应。笔者认为,中职学校不仅要培养技术过关的技术人才,更要培养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技术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现状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交往育人,以情感人
虽然,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需要,中职教育得到了迅猛增长,但由于招生体制的原因,进入到中职院校的学生很多都是被普高筛选后的落榜生,有些学生不但文化基础差,还存在一定的行为偏差,迫于管理的压力,学校往往都会用严格的制度来制约学生的不良行为。而班主任又是各项规章制度的坚实执行者,这就迫使他们往往会以严厉、不苟言笑的形象与学生交往,以维护学校和班级的各项教学秩序。当被管理的学生出现不服从管理的现象时,班主任也往往会采取强制措施,这种班主任过于依赖制度管理而造成德育工作的简单化、粗暴化的现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中职学生内心成长和交往的需要。
学生生活在社会环境中,与周围环境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学生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最有效的“育”,是融入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生活环境的一部分,从而去积极影响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中职班主任须要摆脱以往和学生交往固有的僵化模式,不断拓宽交流的路径,实现和学生友好、平等以及敞开心扉的良性互动的交流。同时,学生难免会在学习中、生活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与困惑,班主任应竭尽全力为学生答疑解惑,增进了解,实实在在的提供帮助,这样的方式远比一般的说教更具实效,更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建立彼此间的信任和感情。
二、理性育人,以理服人
在中职学校传统的“重管轻育”的德育模式下,班主任的“育”大多依靠说教来完成,这个“说教”往往带有强迫,要学生作什么的意思,这对正处在青春期的中职学生而言,内心容易产生抵触,口服心不服。同时,出于对学生的安全保护,班主任都希望能够第一时间了解班级内部和学生的各种信息,而在学生看来,这是他们的私人隐私,往往不愿意向班主任过多透露自己的内心隐私。如此一来班主任过多的关心通常被误认为是对学生隐私的干涉。因此,班主任应当正确认识“管”的作用,做到理性育人,适当留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否则反而会适得其反,只有尊重学生,不,才能做到以理服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中职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社会阅历浅的缘故,再加上家庭、学校、社会等给予的压力,与普高学生来起来更容易犯错。作为班主任,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不能一味的加以指责和处罚,而应该从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循循善诱,先了解其犯错的原因,找到其问题的根本所在,在此基础上,用心去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化解问题,让学生彻底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又为什么错了,应当如何纠正,及时帮助学生走出困境,避免下次再犯类似错误。只有以理性育人,才能更显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关键作用,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三、创新方法,活动育人
“育”不能单纯的依赖于无休无止的说教,要知道,现在的中职学生都是90后、00后的独生子女,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地处长江三角洲,为首批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很多学生家境都较为优越,倍受家长们的溺爱,其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烈,进入中职学校后,对自己身上所要承担的责任并不了解。所以中职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应当设计好各种各样的德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里扮演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责任,进而让学生明白自身的角色与责任。
作为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应当采用多元化方式开展德育工作,把管和育有机的联结起来。例如在施行学生德育衡量制度的时侯,班主任应当细心观察各位学生的具体表现,全面了解、掌握学生信息,并针对可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品德教育。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也要做到与学生友好、平等以及敞开心扉的良性互动的交流,不断拓宽交流的路径,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合作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随着德育实践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学生彼此间必定会不断加强交流和合作,这些意识就会不断强化,最终内化为学生的固有品质。
综上所述,管与育是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两大法宝,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德育工作也应在教育模式上有所改进,采取“管育并重”的德育教育模式,才能不仅实现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又能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中国石油管道公司中原输油气分公司山东德州253000
摘要 长输管道建设在我国建筑工程建设中占有着很重要的位置,虽然我国长水管道地面建设施工技术已经有了较长的发展时间,但是我国的长输管道地面建设施工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各项技术还属于发展阶段还不够成熟,尤其是管道的防腐技术以及管道的焊接技术,因为技术不够成熟必定会影响施工的质量。本文就是对长输管道地面建设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促进我国或长输管道工程建设发展。
关键词 长输管道;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长输管道工程建设主要是为了使得物质的产地以及储存库和物质需求单位能够有效的连接,主要的运输物质有石油和天然气等。长输管道最大的特点就是长,很多长输管道工程建设都会跨越省份,甚至会跨越江河、海域等等,长输管道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运输行业。我国对于长输管道建设起源于一九七零年,至今为止已经有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我国的长输管道建设部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并且不断的对其进行总结,长输管道施工技术也得到不断的发展。
1 长输管道施工特点
长输管道工程建设最大的特点就是长,长输管道与市政排水管道有着很大的差异,无论是工程建设的规模还是工程建设的质量标准都要远远高于普通的管道建设。长输管道工程建设区域覆盖面积很广,这样也就导致工程建设会处于多种环境中,而且长输管道工程建设的越长这种现象也就会越明显。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区域的自然环境、气候环境也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长输管道工程建设存在很多的困难。这对于我国长输管道施工技术而言是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巨大的发展契机。工程建设方案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同时对于安全施工和技术规范操作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2 长输管道地面建设施工技术
2.1 钢材和钢管技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长输管道工程建设中应用的管材,主要选用的是螺旋埋弧焊管,其主要的作用就是运输石油和天然气。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在一九九零年高压长输管道在我国长输管道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管道的刚度和强度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还有效的减少了对于钢材的消耗,使得我国长输管道可承受的压力增强,可以说为我国更长距离、大口径以及高压的长输管道工程建设打好了坚实的基础。管线钢随着长输管道工程建设需求的不断扩大,其具有的各项指标也在不断的增长。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我国典型长输管道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此时我国相应的科研部门研发了针状铁素体管线钢,这种钢材具有的综合性能更加的良好,而且应用范围更加的广泛。科技的脚步是不会停止不前的,我国目前正在努力的研发X100-X120钢级的管线钢,会不断的促进我国长输管道地面建设的发展[1]。
2.2 管道防腐技术管道因为所处的环境十分的复杂,所以管道必须要具有十分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不然长输管道工程建设的质量和使用年限必定会受到极其不良的影响,我国对此问题也给与了很高的重视。我国以往应用的是石油沥青材料对管道进行防腐处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西方国家应用聚乙烯材料或者是煤焦油瓷漆等防腐材料对长输管道进行防腐处理。长输管道工程建设由起源到今日,我国对于长输管道的防腐处理主要是以三层PE 结构,也有很少一部分应用环氧粉末防腐结构。
2.3 焊接技术管道的焊接是我国长输管道地面建设施工技术中最为基础的施工技术,对于长输管道工程建设的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管道焊接的效率不高就会导致工程建设的进度受到影响,管道焊接的技术不规范,就会导致管道连接不紧密,对于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我国对于长输管道工程建设应用的焊接技术主要有四个发展阶段,手工电弧焊上向焊、手工电弧焊下向焊、半自动焊和自动焊。为了使得我国长输管道工程建设质量不断提升,必须要对焊接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良。
3 质量管理
3.1 施工技术管理对于我国长输管道工程建设,施工技术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用先进的、科学的、合理的施工技术不仅能够加快工程建设效率,同时还能够提升工程建设质量。长输管道工程建设,施工较为复杂,施工的工序也很多,而且各个环节应用的施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必须要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全方位的做好施工技术准备工作,同时还要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环境对施工技术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不会受到任何不良影响。
3.2 施工材料控制施工应用的材料对于工程建设的质量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对于工程建设材料的选择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工程建设的成本、以及应用的施工技术等等,对于施工材料的选择要将这些因素都考虑到,确定最佳的材料应用方案。对于材料的选购必须要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不会存在劣质的材料应用到工程建设中,不然会对工程建设的质量造成影响,后期的返工工作是十分麻烦的。对于材料的储存也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不可随意放置,要根据型号、列别进行安放,防治材料的质量因储存不当受到影响,对于一些易燃易爆的材料需要特殊的处理[2]。
3.3 施工过程控制施工过程控制是长输管道工程建设施工质量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质量管理人员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程度,工作态度上不能存在任何松懈。要确定工程建设是否按照既定的规划进行建设,各个环节施工技术的应用是否符合相应的技术规范要求。因为工程施工过程,是工程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质量管理工作最为复杂、难度性最高的内容。因为施工环节众多,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必定对整个工程的建设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长输管道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宏观的布局,其中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众多资源,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施工技术的应用需要严格的要求,并且不断的加强监督力度,任何影响的不利因素都要考虑到,并且做出预防措施,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达到既定的标准。
4 结语
长输管道工程建设由起源至今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历史,我国长输管道工程建设也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绩,但是我国长输管道施工技术还需要不断的更新和改良,这样才能够为长输管道工程建设做好技术保障。同时因为长输管道是我国十分重要的运输行业,其建设质量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对其质量管理必须要不断的提升重视程度,相信我国长输管道工程建设必定会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