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教师自我评价范文

小学教师自我评价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师自我评价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教师自我评价

第1篇:小学教师自我评价范文

一、 知识完成情况:

2.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真做数学练习和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6.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主要成绩:

我担任小学语文一年级的语文和思品教学工作,同时担任学校少先队总辅导员,工作充实而不乏挑战。教学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也是注重技巧的工作,于是我常常想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来研究。不仅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符合学情的教学预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即使反思并调整教学设计,尽量让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并学有所获。我还积极参与区市级教研活动,吸取前辈的教训和专家的指导,总结出自己的想法。新教师考核中,我所执教的《要下雨了》一课,受到了区进修学校老师的赞许。

三、不足方面:

a) 多数学生的理解能力差,计算及应用题的出错率高。

b) 动手操作能力欠缺,不善于合作和思考。

c) 知识的融会贯通及运用不是很灵活。

四、今后的主要措施:

a) 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善于合作,善于探索,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

b) 做好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练习,加大检查力度及改错意识。

第2篇:小学教师自我评价范文

【关键词】 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生活质量;评价研究;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395.6 G 4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6-0541-03

生存质量是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生存质量是指个体与对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包含了个体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个人信仰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1]。已有研究发现,生存质量除受到自身身体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外,更多的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一方面社会支持对应激起到缓冲作用,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2]。有调查发现,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安全感与心理幸福感等有显著性的关联[3];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存在广泛正相关[4]。社会支持作为一个作用于个体的外因,良好的主客观社会支持提高生存质量可能会通过其他内在因素的中介影响才能实现,而自我效能感可能是其中主要的因素。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由于自我效能感在人类自我调节中的中心地位, 其在身心健康领域的应用性研究也得到了普遍重视。

本研究拟探讨中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之间关系中是否起到中介作用,从而更好地为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生存质量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安徽省4个地区中小学教师443名作为对象,收回有效问卷405份,其中男性153人(37.8%),女性252人(62.2%);农村教师174人(43.0%),城市教师231人(57.0%);中学教师102人(25.2%),小学教师303人(74.8%)。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46岁。工作单位在县城及以上地区的属于城市教师。

1.2 研究工具

1.2.1 社会支持的评定 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共包含10个项目,分别涉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该量表总分重测信度为0.92,各条目一致性在0.89~0.94之间[5]。

1.2.2 自我效能感的评定 采用Schwarzer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中文修订版, 共10个项目,涉及个体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的自信心。GSES为单维量表,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越高。中文版的GSES 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87,重测信度为0.83,10个项目与总量表分之间的相关在0.60~0.77之间[6]。

1.2.3 生存质量的评定 采用汤旦林等编制的“TDL生命质量测定表”,包含16个项目,分别覆盖生命质量的5个主要方面,即身体方面、心理方面、社会方面、尽责能力及自我健康意识[6]。

1.2.4 中介作用检验 目前认可的检验是否存在完全或者部分中介作用的步骤一般为:首先,求中介变量在自变量上的回归;第二,求因变量在自变量上的回归;第三,求因变量在自变量和中介变量上的回归。在第1个回归方程中自变量显著影响中介变量;在第2个回归方程中自变量显著影响因变量;在第3个回归方程中,中介变量显著影响因变量,同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值)减弱。上述条件如都能满足的话,则存在中介变量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如在第3个方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减弱为不显著,则存在完全中介作用;如果影响仍为显著,则为部分中介作用[7]。

1.3 施测和数据分析 使用3个研究工具,在2次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期间对研究对象进行集体施测,所有数据收集在4 d内完成。使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主要数据分析方法有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人口统计学特征对中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生存质量的影响 本研究对可能影响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生存质量的人口学特征进行t检验,主要涉及性别、工作所在地、年龄、学校类型等方面。表1显示,在主观支持和生存质量总分上,男性和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的主观支持得分高于女性,而女性生存质量得分高于男性。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自我效能感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大于35岁的教师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自我效能感方面均显著高于年龄在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在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生存质量方面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由表2可知,中小学教师的社会支持、生存质量和自我效能感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说明社会支持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高。

2.3 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检验 先以社会支持3个因子分作为自变量,以自我效能感得分为因变量,考察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上的回归效应,结果见表3。回归方程显著,F(3,401)=7.869,P<0.01。其中主观支持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均对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其次,以社会支持作为自变量,以生存质量为因变量,考察生存质量在社会支持上的回归效应,结果见表4。回归方程显著,F(3,401)=6.059,P<0.01。其中主观支持分对生存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最后,以社会支持的3个因子分和自我效能感得分为自变量,以生存质量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回归方程显著,F(4,400)=14.847,P<0.01。其中自我效能感对生存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同时主观支持分仍对生存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但影响程度下降,由第2个方程中0.158降为0.114,而支持利用度的影响则减弱为不显著。通过3个方程的检验,根据前面的标准,可以得出如下判断:主观社会支持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受到自我效能感的部分中介作用,支持的利用度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受到自我效能感的完全中介作用。

3 讨论

研究表明,男性主观支持的得分高于女性,这与杨昌辉[8]对大中小学教师研究得出的女性教师的社会支持利用度高于男性的结果略有不同。本次研究只是针对中小学教师,男性教师在可能存在的工作和家庭冲突中,往往能更好地去从事职业工作;而女教师不仅需要面对工作上的压力,同时还要更多地承担照顾家庭的任务,可能这种状况使得她们能感受到的支持较少。本研究发现,女性的生存质量得分显著高于男性。虽然女教师面对的家庭和工作冲突可能更多,但是中小学教师在角色定势中往往更适合女性,女教师所能体验到的生存状态可能优于男教师。

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自我效能感的得分均是农村教师显著高于城市教师,社会支持总分的差异主要是来自于主观支持。这可能与2个群体在各自生活环境的社会地位不同有关。在农村,作为工资相对有保障的中小学教师,生活压力较小,受到的尊重、支持较多,自身的价值感相应会较高;而在城市,中小学教师的这种优势显现不出来,相反还有很多教育改革以及升学等方面的压力,这势必影响感受到的主观支持和自我效能感的表现。

年龄大于35岁的教师在主观支持和自我效能感方面均显著高于年龄在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社会支持总分上的差异也主要来自于主观支持的不同。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一方面事业刚刚起步,有的还处于对教师的职业的适应期,所能感受的被尊重或重视的程度肯定不如年长的教师。同时由于教龄的增加,年长的教师生活阅历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形成较为科学的教育理念,能更有效地处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这使得其对自己较有信心。本研究结果与李永鑫等[9]的调查一致。

中小学教师的社会支持、生存质量和自我效能感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自我效能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程度最高,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自我效能感与生存质量之间有更为直接的关系。本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受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也就是说,社会支持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是间接的,需要通过自我效能感才能发挥作用。说明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生存质量,不仅要为这个群体提供主客观的社会支持,在物质上提高教师的待遇,在整个社会提倡一种尊师重教的风气,深化教育改革,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通过教育引导以及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促使中小学教师对自己充满信心,对自己能力判断也更积极。需要说明的是,自我效能感在主观社会支持对生存质量的关系中只是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这就意味着,可能在社会支持对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过程中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4 参考文献

[1] WHO.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tnstrument.Geneva,WHO,1993.

[2] GRGIN LK, LACKOVIC-GRGIN K,DEKOVIC M,et al. Social support and self-esteem in unemployed university graduates. Adolescence, 1996,31(123):701-707.

[3] 王艳芝,龚蓉,王欣. 幼儿教师领悟社会支持、生存质量、安全感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 (4):342-343.

[4] 黄俭强,陈琪尔,舒小芳. 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8):725-726.

[5]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定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29.

[6]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编辑委员会. 行为医学量表手册.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98-99,187-188.

[7] BARON RM, KENNY DA.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 Person Soc Psychol,1986,51(6):1 173-1 182.

[8] 杨昌辉.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8):35-38.

第3篇:小学教师自我评价范文

关键词:职业倦怠 教师 研究

教师担当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角色,其素质水平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神圣的历史使命赋予我们的重任。随着社会发展加速,组织变革加剧,人们承受更多的职业不稳定感与心理压力,职业倦怠成了教育研究者关注的教师心理健康的重点,但是目前国内实证研究不是很丰富,国内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出现职业倦怠的中小学教师也不在少数,本文主要研究增城市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

一、职业倦怠的界定

Job burnout的普遍译法是工作倦怠、职业倦怠、工作耗竭等,国内大多使用“工作倦怠”一词。今天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的是由Maslach与Jackson (1996)对其作出的一个操作性的定义,即工作倦怠是由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以及个人成就感的降低(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等构成的一种生理上、心理上多维度的综合性症状,它通常会发生在与其他人进行直接接触的人身上。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中,Maslach等人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①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是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②非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涉及个体对他人的评估,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③低个人成就感(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这涉及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目前,这一模型在职业倦怠研究领域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和验证,并被证明具有较好的跨文化的信度和效度。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职业,由于职业倦怠而引起的高流失率和消极行为的增多,引起了整个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现象也较多见于我国教师队伍中。如果产生了职业倦怠,那么教师的流失率和消极的行为也将会是很高的,本文在当前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增城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在一些变量上的差异,以期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缓解职业倦怠提供建议,并为今后寻求恰当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

二、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的主要被试来自增城市中小学教师,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为80%。

被试的基本情况是:男教师71人,女教师129人,小学教师17人,初中教师137人,高中教师44人,中职教师2人,分别占总数的8.5%、68.5%、22%,1%。

(二)工具

根据教师职业倦怠量表(educator burnout invento-ry,EBI)选取其中相关的因素,编制了适应本地区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共13道题,分别代表:疲惫、反应、空虚、知识及更新能力、注意力、成就感、工作胜任能力、工作厌倦、离职倾向、失眠、工作效率、头痛和颈椎等13个因素。

(三)数据管理与分析

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的录入与管理。

三、结果分析

(一)教师职业倦怠整体情况初步分析

根据回收的问卷统计得出有123人出现疲惫不堪的情况,占总人数的61.5%, 77人没有出现疲惫不堪的情况,占总人数的38.5%;有32人时常出现反应冷漠,占总人数的16%,168人没有出现反应冷漠,占总人数的84%;有53人感到明显的空虚感,占总人数的26.5%,147人没有感到明显的空虚感,占总人数的73.5%;有66人感到知识好像被掏空了,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占总人数的33%,134人没有感到如此,占总人数的67%;有70人感到注意力不能集中,占总人数的35%,130人没有出现,占总人数的65%;有92人感到个人成就感降低,自我评价下降,占总人数的46%,108人没有出现,占总人数的54%;有38人常常怀疑自己,感觉无法胜任工作,占总人数的19%,162人没有出现,占总人数的81%;有76人开始对工作厌倦,占总人数的38%,124人没有感到厌倦,占总人数的62%;有67人出现离职倾向,占总人数的33.5%,133人没有出现离职倾向,占总人数的66.5%;有185人能适应知识的更新,占总人数的92.5%,15人不能适应知识的更新,占总人数的7.5%;有40人出现失眠、焦虑、烦躁的现象,占总人数的20%,160人没有出现,占总人数的80%;有65人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工作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占总人数的32.5%,135人没有出现此情况,占总人数的67.5%;有28人被头痛、颈椎病、背部疾病困扰,占总人数的14%,172人没有出现,占总人数的86%。

(二)教师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分析

在性别上,只有在空虚维度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F=7.726,Sig

四、讨论

第4篇:小学教师自我评价范文

本人工作方面:做事勤奋诚恳,自信上进,喜欢交往,致学以用。在学习方面:专业基础扎实,虚心,好学钻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善于学习新兴技术和新的方法。心理方面:自我调节能力较好,有耐受。个人亲和力较好,善于沟通和交流。

对于医学,我有着深厚的感情。学医五年,我被这一门学科深深地迷住了,细读医理,不禁酣畅雀跃,精研医案,往往拍案叫绝,掩卷沉思,常感豁然开朗之妙,临床印证,时有立竿见影之功。

在追求知识的同时,我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在别人眼中,我工作勤恳,为人坦诚,思想活跃,吃苦耐劳,维护集体利益,有敬业精神,与人为善,尊重他人。我深深懂得有高尚的道德观和完美人格的重要性,我也深信自己能做得更好。

临床医学是一个高尚的专业,需要我们加倍努力去探索和发展,我深知:只有拥有一技之长,精通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在社会立足。在大学里我全身心的投入对这个专业的学习中。真诚的希望贵单位能给我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我将继续努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让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为临床医学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这篇关于求职自我评价范文的文章,希望给正在阅读本文的你带来帮助!

17年求职自我评价范文

财务总监求职的自我评价

求职应聘自我评价范文

应聘求职简历的自我评价模板

2019小学教师求职自我评价

求职个人简历自我评价范文

求职简历自我评价写作技巧

2016会计求职简历自我评价

会计实习求职自我评价

求职简历自我评价模板6篇

关于求职简历的自我评价

行政秘书求职自我评价范文

学生求职简历自我评价

第5篇:小学教师自我评价范文

关键词:生命教育;数学教学;有度反思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教学方式必须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因此,为了进一步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教师要逐渐在课堂中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以往的“知识课堂”转化为“生命课堂”,在课堂中充分贯彻有度生命教育,实现有度教学课堂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接,将生命融入有度教育中。在本文中,笔者就针对生命教育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如何有度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进行了探讨。

一、教师应通过自身示范来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

小学生的反思意识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必须在教师的良好示范下逐渐形成。教师在反思意识上的示范不仅仅是向学生展示一些成功的案例或结论,更重要的是应将反思过程直观、形象地体现在数学课堂中的具体解题过程中,其中包括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问题解决目标、与解题思路相关的知识点、以往与此问题相关的解答经验、是否存在标准解题方式之外的解题方式等。通过这一系列问题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从而形成自己的反思意识。

二、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反思机会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若能够根据每一道题的解题过程来进行自我反思及评价,在此基础上总结各种经验教训,那么,学生思维就会变得更加严谨,并逐渐向理性思维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不断为学生创造反思机会,有度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自我反思,比如自己是如何挖掘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的;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思考方式与解题技巧;在解题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障碍,分别是如何解决的;通过解题过程吸取了什么经验与教训等。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层层剖析,会逐渐形成监控自己思维活动的意识与习惯。

1.将讨论与总结有度相结合

学生对于问题解决的体验在大多数时候是具有一定时效性的,若不能在问题解决之后的短时间内进行总结,对于此问题的思考和体验则会渐渐消退,从而失去自我反思的最佳时期,这对于学生数学课堂反思能力的培养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2.通过数学日记的方式进行有度反思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数学日记的方式来锻炼自己的有度反思能力。例如,每次考试结束后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有度反思,在此基础上可以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并找出自己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有度反思的方式来寻求更好的改进方式,实现自我提升。

三、教师应有度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反思

任何教学的目的都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掌握自学能力,在脱离书本与讲台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因此,数学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我评价机会,在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针对一些大胆发表自我评价言论的学生给予相应的鼓励,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从而促进反思能力的提升。

1.有度为学生创造自我评价的机会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是一个具有活力的群体,他们有着这个年龄应有的激情、灵感,与教师共同组成课堂主体,在课堂上共同交流讨论,赋予数学课堂更多的乐趣和色彩。例如,当教学过程遇到一些具有多种解题方案的题目时,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围绕多个角度来进行思考,寻找出最合适的解题方案,在此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提升自我创造性,使后续的有度自我评价具有更高的客观性。

2.有度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评价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每当学生回答完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往往习惯于针对学生的答案给出一个对或错的定论,一旦学生的回答有误被教师批评,很容易引起后续学习过程中积极性的降低,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会阻碍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使学生失去自我评价的机会,长期下去,学生会逐渐习惯于这种依赖于教师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失去了个性色彩。因此,教师应有度指导学生如何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并根据自我评价结果来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

总而言之,生命教育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是小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良好实践场所。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反思机会和空间,提升对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视度,通过各种手段与方式来加强学生反思意思和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形成积极创新和探索的精神。

参考文献:

第6篇:小学教师自我评价范文

〔关键词〕ERG理论;中小学教师;心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21-0007-03

1996年,联合国的心理学专家就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现在这种痛苦已经在各个群体中体现出来了,但解决才刚刚开始。”有关研究显示,中小学教师是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人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将会进入心理的和谐状态,教师需要满足的缺失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找到合适的途径,解决教师面临的心理问题,是心理学家一直研究的热点,ERG理论从需要满足的角度提供了一种解决的途径。

一、ERG理论概述

ERG理论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克雷顿·奥尔德弗(Clayton Adherer)提出的一种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它包括三种核心需要,即生存(existence)的需要、相互关系(relatedness)的需要和成长发展(growth)的需要[1]。(1)生存需要。即人们基本的物质生存需要,衣、食、住以及工作组织为使其满足这些需要而提供的手段,相当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2)相互关系需要。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工作中的或工作以外与其他人的接触和交往得到满足。它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情感需要和一部分尊重需要。(3)成长需要。这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发展个人的潜力和才能方可得到满足。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和一部分尊重的需要。

二、基于ERG理论的中小学教师心理调适与维护策略

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以及实行多年的应试教育环境下,中小学教师长期承受着竞争压力,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较低,缺乏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不具备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2]。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一部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存在职业倦怠现象。

(一)生存需要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的收入一直在不断调整,相对以前得到了不少提高,但与其他行业同等能力水平的人员相比,教师的收入仍然滞后,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工资收入低成为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职业期望。由于基本的物质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受到影响,而男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又显著低于女教师[4]。这可能和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 “男主外,女主内”有关,男教师要养家糊口,收入要高于伴侣的压力较大,所以男教师更为关注待遇问题,承担着更多的心理压力。

ERG 理论认为,较低层需要得到满足就会寻求较高层需要的满足。生存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所以在这一需要得到满足后,个体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作为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合理需求,尽可能提高教师物质层面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解决教师面临的生活困难,如建设教师安居房、周转房,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等,让教师不再为了生存需要而费尽心思,这是缓解教师心理压力、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途径。

(二)人际关系需要

教师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包括上下级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等。人际关系是人类的一种正常的情感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以分享快乐幸福,也可以宣泄不良的情绪,并获得情感上的支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李晶等(2003)认为,具有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教师检出率为8.6%(16/187);与学生、同事、领导间的关系自我评价至少有一项不满意的教师检出率为15.51%(29/187);人际关系自我评价不满意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容易出现强迫、抑郁、偏执、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敌对等心理卫生问题[5]。

教师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繁忙的工作使得他们很少与其他行业的人员进行交往。学生考完试之后,学校要按分数进行排名,而且学生的成绩也是考核教师教学的主要因素,使得教师之间长期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现有的职称评定制度又使教师为了竞争一个职称名额而费尽心机,引发同事之间的激烈冲突。而由于教师的工作很难精确地进行量化,绩效工资考核的实行,进一步激化了同事之间的矛盾。以上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人际关系。

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要实行民主化管理,领导首先要注重决策公平公正,制度严格又不失人文关怀。一旦学校制度在教代会通过就要严格执行,奖罚分明,促使教师形成良性的竞争。对于教师生活工作上遇到的困难,学校领导要及时关注并积极帮助解决,使教师感受到温暖。其次,学校领导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领导和教师之间不仅仅是上下级的关系,彼此要相互尊重,形成一种平等的同事关系、朋友关系。领导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应是民主、和谐的,不是学校领导的一言堂和对教师的一味指责与批评。再次,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让教师能够从内心真正接受考核标准。学校也要适当地组织各类集体活动,丰富教师的生活,如校内职工运动会、家校合作交流会以及各类交流研讨会;和外校外单位结对子并积极开展活动等,让教师走出封闭的环境,打开自我,在活动中与人积极交往,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后,学校还要适当地开展人际交往方面的讲座,让教师了解人际交往的策略,纠正自己人际交往的缺点,调整人际交往的方式,顺畅地进行人际交往。

(三)成长需要

教师是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只有不断学习,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的成长需要既有外在的社会需求也有内在的发展需求,其中内在的发展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刻苦专研,完善自我,不断反思,获得专业的提升与发展。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能之外,还应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1. 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

成长的过程需要教师自己不断地潜心钻研业务,也需要有人给予引导,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比如,学校实行“结对子”,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促使青年教师更快地成长。学校提供机会让教师外出参加示范观摩课、骨干教师培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等活动。通过这些外力作用,激发教师内在的潜力,使其业务水平得到持续发展。

2. 提供心理发展的机会

陈兰娜(2004)对 2292 名教师的心理检测表明, 51.2%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 其中32.8%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属于“中度心理障碍”, 2.49%的教师已经构成“心理疾病”[6]。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普遍缺乏心理健康知识,表现在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不懂得心理调适与维护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遇到问题不能合理解决,引发内心的矛盾冲突。完美主义情结也导致部分教师不能容忍自己失败,对自己和学生要求苛刻、力求完美,一旦目标不能实现,心理很容易失衡。

所以,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档案袋,形成有效缓解教师压力机制,如邀请心理专家或利用本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开设讲座。教师出现心理问题后要及时寻求专业心理援助,从而不断自我完善与发展。教师有健康的心理才会有好的工作状态,得到好的工作业绩,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出现师源性心理问题。

3. 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教师从工作中所获得的成就感体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根据教师的能力提供任职和升迁的途径。对具有良好师德和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教师,不要吝啬给予其更多的荣誉。让学校去行政化应成为改革的根本,绩效制度的制定要向一线教师倾斜,让教师得到实惠和尊重。学校要以制度为保障激励教师,以教研推动教师成长,给他们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和施展才华的舞台。

4. 职业生涯规划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教师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提高自身素质,更快更好地成长。学校可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教师分层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制定教师成长档案袋实施方案,有计划地实行教师培养计划,安排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另外,教师自我定位要准确,应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通过努力逐步实现目标,并能够根据环境及自身的发展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ERG理论认为,当一种需要得到的满足越少,这种需要就越为人们所渴望;当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教师对于自身物质的需要就更为关注。单纯地要求教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这是违背需要满足原则的。教师不是神而是平凡之人,生存需要是教师的一种正常需要。所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待遇是必要的,当降低了教师对这一需要的渴望之后,专业成长才成为可能。

ERG理论的 “受挫—回归”理论认为,当一个人在更高等级的需要层次受挫时,那么作为替代,某一较低层次的需要可能会有所增加。如,当个体社会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可能会增强他对得到更多金钱或更好的工作条件的愿望和需求。同时,几种需要并不具有层级性,基本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并不一定就会出现高一层次的需要。

所以仅仅提高教师物质待遇与社会地位还不够。如果教师在人际关系及成长发展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受挫时,会更趋向于对生存需要的追求,更多的追求物质待遇。因此,我们在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的同时,要关注教师人际关系的需要和成长发展的需要,积极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制定教师成长发展的规划。当教师人际关系需要和成长发展需要得到很好满足时,往往会降低生存的需要。这也是为什么在目前物质待遇不高的条件下,仍然会有一部分教师能够充满热情地工作,兢兢业业,成为优秀的教师,甚至是名师。

当教师的需要都得到了较好的满足之后,就会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创造出更好的业绩。

参考文献:

[1]现代激励理论与应用[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19.

[2]杜丽娟.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138-140.

[3]杨玉春. 中小学教师待遇问题调研报告[J].当代教育科学,2009,(5):17-21.

[4]魏淑华,宋广文. 教师职业认同与离职意向: 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探新, 2012,(6):564-569.

[5]李晶,刘根义,隋桂英,翟敏,宋煜炜. 中小学教师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 济宁医学院 学报.2003,(3):8-9.

第7篇:小学教师自我评价范文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而教师是教育改革与进步的关键。因此,近些年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一直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然而,通过与河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讲教师和相关领导的访谈,笔者了解到当前的培训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培训评价存在问题。因此,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展开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评价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良性发展。

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河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评价现状调查问卷》通过查阅评价理论相关文献,以及与培训主讲教师访谈后编制而成。问卷的被试是参加过河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教师。问卷第一部分是对问卷被试的基本信息调查,第二部分是调查题目部分。第二部分又分为3个小模块,3个模块根据评价类型分为诊断性评价调查、形成性评价调查、总结性评价调查。每一个模块由5~6道测试题组成,采用事实性问题和态度性问题混合的形式。在问卷的提问与回答方式方面也混合采用二元选择式和里克特五级量表形式。

问卷面向石家庄、保定、唐山、邯郸、邢台等地区的参训教师进行发放,共发放350份,收回310份,问卷回收率为88.6%;有效问卷300份,问卷有效率为96.8%;采用Excel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调查结果分析

2.1参加培训教师的基本信息情况

通过对300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女教师比男教师略多,分别占总人数的53%和47%;教师的最高学历以本科为主,达到总人数的83%。教师年龄处于31~40岁和教龄处于儿~20年之间的人数比例分别为57%和53%,表明当前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以教龄为10年以上的中年教师为主,而30岁以下、教龄少于10年的青年教师正逐渐成为被培训的主要人群。

从参加培训教师所任教学科方面来看,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达到总人数的45%,数学教师达N2o%,语文教师达到13%,而其他一些学科的教师人数均占总人数比例的10%以下,部分学科甚至没有教师参加培训。

2.2培训的诊断性评价现状

本次调查通过5个二元选择式题目对培训的诊断性评价现状进行调查。5个题目分别调查培训前期是否对参训教师进行过参加培训的意愿、参加培训的动机、告知培训的学习目标、告知培训的评价标准、测试现有教育技术水平等5个方面的评价。调查发现,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诊断性评价阶段比较重视告知学习者培训的学习目标和培训的评价标准以及学习者参加培训意愿的评价,但是忽略了对参训教师学习动机和现有教育技术水平的评价。

2.3培训的形成性评价现状

河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形成性评价现状也通过5个二元选择式题目对其进行调查。5个题目分别调查培训过程中是否对参训教师进行过学习积极性、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习情况的自我评价、对培训教师和培训过程的意见、对培训的满意度等5个方面的评价。调查发现,70%以上参加培训的教师对培训的形成性评价是比较满意的。

2.4培训的总结性评价现状

调查发现,河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N67%的总结性评价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分析方法,而且主要采用上交学习作品的评价形式。50%以上参加培训教师认为培训最后的评价内容与培训内容比较匹配,培训最后的评价标准是比较合理的。

3培训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不同学科教师参训人数的不均衡性较明显

通过调查,发现参训教师多为信息技术教师,其次是数学、语文等主要科目的教师,而化学、政治、历史等学科的参训教师人数较少甚至没有。可见主科教师的参训人数明显多于其他学科,理科教师的参训人数多于文科,各学科教师参训人数的不均衡性较明显。因此,在今后的培训中应该重视让各个学科的教师都有参加培训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我国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

3.2培训缺乏对教师学习动机和现有能力的评价

培训的诊断性评价忽略了对参训教师的学习动机和现有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评价。学习动机和现有教育技术能力都是培训过程中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在今后的培训中应该通过诊断性评价对参训教师的学习动机和现有教育技术水平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让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3.3忽略学员个体间的差异性成为培训评价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评价主要存在5个方面的问题(见表1)。

第8篇:小学教师自我评价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影响因素;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1-0062-03

2005年4月教育部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近年来,教育技术领域里的很多专家学者通过努力地研究和探索,围绕培训,已经形成了培训大纲、培训教材、培训模式、培训平台、培训评价方法、培训资源光盘、模拟考试系统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已经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然而,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尚无成功的经验可供参考,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论体系亟待完善。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有很多基本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正因为如此,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才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目的,首先在于保证国家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基本要求,其次是从机制上确保培训质量,促进培训质量效益的不断提高。[1]毫无疑问,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将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论体系的完善做出重要的贡献,必将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一 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的主要因素

1 标准

标准规定了培训质量应该达到的程度或水平,它是培训工作的依据,是衡量培训效果的尺度,也是对培训学员进行考核的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从四个能力素质维度进行了规定,一是意识与态度;二是知识与技能;三是应用与创新;四是社会责任。[2] 标准提供了一套包括“培训、考核和认证”在内的完整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机制,从而为尽快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与素质提供有力的支持。[3]

2 培训教师团队

培训教师团队是培训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主体,是培训活动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其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培训方法对保证培训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一支信息素养高、专业能力突出、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团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因为培训内容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组织与实施;培训教材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理解并运用;培训方法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探索与创新;培训管理需要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支持和参与。[4]

培训团队教师的组建可能通过教师联聘的方法,精心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包括培训师资队伍和培训管理队伍。成立培训教研室,教学主任1人,教学秘书1人,要明确主讲教师职责,助教职责,辅导老师职责。教学主任职责:全面负责教研室的培训工作;定期检查和督促培训计划的实施和完成情况;开展评教评学活动,经常进行检查性听课,并收集学员意见,掌握每位主讲教师的教学效果;负责备课、试讲等教学活动;负责培训效果的分析和总结等。教学秘书职责:负责检查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勤情况,定期检查培训任务的完成情况,收集学员意见并进行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主讲老师职责:必须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对分配的教学任务不得推诿,并按各项培训制度的规定认真完成;在培训过程中要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学员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答。

3 培训前期调研

通过前期的调研工作可以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更贴近中小学教师教学第一线。目前国内主要的培训机构是高等师范院校组织培训工作,部分培训方案不是调查研究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因此在制订培训方案前培训机构组织教师团队进行培训调研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前期调研对整个培训工作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培训后管理

目前,由于缺失对受训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后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支持、教学监督和教学评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绩效。[5]培训学员出现培训时“激动”、回家时“摇动”、返校后“不动”的现状。采用怎么的方式对参加培训后回到教学岗位的教师进行统一管理,以真正促进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话题。

5 资金保障

教育技术培训不同于其他培训,它涉及到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培训。高技术,高投入,费用很高。建立健全以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首先政府要加大投入,拨出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支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

二 构建基于评价和培训过程为核心的质量保障体系

国家标准GB6583对质量保障(quality assurance,QA)的定义是“为使人们确信某一产品或服务质量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需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全部活动”。

我校从2005年起对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进行研究和实践,在充分认识该体系的意义、分析国内外培训质量监控与评价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培训质量形成全过程相关因素的系统思考,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建立了一套基于评价和培训过程为核心的培训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有力地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该体系包含培训过程的三个子系统、一个质量评价系统、一个培训支持条件系统。这些要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形成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6]

1 培训前的目标和制度体系

培训前期调研作为一种体制要坚持下去,通过调研获得的数据和信息是制订培训方案和内容的重要依据。前期调研工作必须以培训内容及培训对象作为调研的主要内容,同时征求教师对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教师团队组成、培训方式及培训手段上的基本要求。

学员学习需要分析是培训前的重要工作,因为培训的主体是中小学教师,只有在充分认识他们的学习风格及学习需要,了解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制定的培训方案和内容才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制定培训目标与模式既要针对现实又要超越现实,使培训目标具有前瞻性、实用性、任务性,以问题为本,视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培训内容,把现实问题研究和教育实践指导引入理论培训中,实行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学校可利用已有信息技术资源,通过能者为师、专题受训、行动研究、教学反思、远程教育等培训模式,采取师生互动、头脑风暴、小组活动、自主活动、自我评价、课外延伸等活动方式,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育技术和学校实际的最佳结合,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2 培训过程质量保障系统

针对培训信息反馈相对滞后,问题反映出来后往往只能在下一轮培训中才能加以调整的培训现状,该体系要求实时全程培训质量监控与评价,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决策和处理。培训过程不再是仅由最终结果来控制,而是随时对培训过程进行控制,这样对培训问题响应和处理的周期能够大大缩短。如可以通过对培训内容进行调整,改进培训方法等多种手段保证培训质量。

培训指导委员会、教研室、教学主任通过和学员座谈的方式、查看教师撰写的培训日志等方式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要求,及时进行调整培训方案,以期达到培训的目标。

教师培训质量学员测评,培训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模拟试题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和能力的提高程度。培训期间的每个晚上安排有学员的自由上机练习或专题研讨,安排2-3个专门教师进行辅导或教授主持。对当天培训的内容进行强化,如发现多数学员对某个问题有疑问,培训日志进行记录并告诉第二天培训老师进行适当补救。案例分析、成果汇报等活动通过录像,微格教室等设备帮助学员发现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提高教学水平。

3 培训后质量保障系统

培训结束后,通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远程支持系统给学员提供智力支持与咨询服务。主讲教师的E-mail、QQ号码等都告诉学员,学员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远程协助、电子邮件或QQ等方式取得学习团队的联系和帮助。

4 培训质量评价系统

评价让更多的人成为评价的主体,建立学员、教师、管理者、培训指导委员会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通过问卷、班级培训日志、学员座谈等形式监测培训的有效性。

评价主要采用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是依据一定的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的旨在促进评价对象不断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它注重评价对象本身的发展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使评价对象在不断的自我发展中实现教学目标和自身价值。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员的全面发展,除了对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价,还对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发展的评价。(2)关注学员的个体差异。(3)强调评价的过程性。(4)强调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从单向转向多向,建立学员之间、小组之间、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5)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如考试成绩、小组作品、成果汇报、出勤情况等等。[7]

5 培训支持系统

各级培训基地在设施、设备、资源、师资、管理等方面都应达到相关培训基地建设标准。结合当地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平、应用水平以及应用条件,对所建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作必要的删除、合并、扩展以完成本模块的真实任务。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教育主管部门、培训机构、学员和学校各个要素的相互支持和配合,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因此,该体系还需要不断的完善与发展,才能保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才能推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孙忠生,郭述平.构建培训质量保障体系,提升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3:41.

[2] 何克抗.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158-163.

[3] 何克抗.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05,4:39.

[4] 柳礼泉,陈宇翔.精品课程建设与一流教师队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7,3:78.

[5] 孙祯祥,刘建新.教师培训后管理问题-以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管理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8,8:79-80.

第9篇:小学教师自我评价范文

关键词:自主学习;理念;小学生;课堂;对策

自主学习理念是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动力之一,而对于小学生而言,独立地形成自主学习理念还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广大的小学教育工作者从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出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利用有效的小学课堂的构建来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教师在自主学习的理念下进行小学课堂的设计与实施的重要性越发突显,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价值的。

利用自主学习理念进行小学课堂的构建是现代教学的创新之举,因此教师需要勇于对传统的教学活动进行否定,利用新的教学思想与观念去设计小学课堂,使之有利于自主学习理念的传播与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

一、打破传统的小学课堂模式

打破传统的小学课堂模式,需要教师对自己的地位与职能进行重新的认识。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的引导胜过一切,学生要对教师的授课思路作为其学习思路,一切以教师为准。但是自从新课程标准出台与实施之后,在小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是学生的引导者,为学生进行基本学科理论的引出,使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对学科知识进行探索。如在进行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进行阅读,之后提出几个不懂的问题或者是发现文章的出彩之处,与老师、同学进行有效的交流,通过问题的讨论明确文章的主旨,通过出彩之处的交流来提高自身语文知识的积累。这样的课堂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的进步。

二、打破传统的小学课堂评价标准

教师要对小学课堂的教学评价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进行基于自主学习理念的小学课堂的构建之时,教师要打破传统的评价标准。在传统的小学课堂中教师的评价就是所有的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肯定的评价,学生会找到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对其进行否定的评价,学生会产生失败感。利用自主学习理念进行小学课堂评价标准的规范,就要推动小学课堂评价向多元化的发向发展。在小学课堂中除了教师可以进行评价,学生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如在小学语文的作文课中教师给定学生一个作文题目,使学生进行作文写作思路的思考与分析。在学生进行完作文思路的展示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对自己所提出的作文思路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还可以请同学们进行讨论,共同对其作文思路进行分析。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自评与同学的互评中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更好地进行自我提高。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都是课堂评价的对象,因此他们具有平等的机会去进行自主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会在这样的课堂中得以建立,并融入日常学习过程当中去。

三、打破传统的小学课堂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传统的小学课堂中,师生的关系较为严肃,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很少,私下的交流也局限在正常的礼仪交流范围之内。但是基于自主学习理念的小学课堂的构建需要一个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融入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去,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或者竞赛的方式来组织学生进行汉字的结构与意思的记忆。在与学生进行互动之时,教师可以作为朋友,扮演一位学习者,让学生对其进行考核,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更会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与教师进行更默契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