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开学见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零零零······“随着闹钟的响起,我也不情不愿地起了床。一想到这种日子还会有很多,心里就叫苦连天。但转念一想,可以到新的环境开始新的生活,又是一阵兴奋。可是又想到要离开生活了六年的小学,又有几分不舍······最终,我还是开开心心去了学校。
来到学校时,早已是人山人海。从外由内地望向学校,只见几座耸立着的教学楼和一大群的人。我迫不及待地想交学费,之后好好的参观学校······
转眼就中午了,我又一脸兴奋地来到学校,在班上很幸运的遇见了曾经的好朋友,然后我们又幸运的成为了同桌。
之后我们又认识了新的八个老师,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语文老师。语文老师很幽默,有点肥肥的,但是却显得她很慈祥。自从上了六年级的语文课,我仿佛患了”语文课恐惧症“,对语文课对持反对的看法。但是这个新的语文老师却总是笑眯眯的,让我感觉很放松,很快乐。
总而言之,新的学校,新的班级,新的老师和新的同学,都让我充满了好感。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度过一个快乐的学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开放性课堂;建构
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开放性的语文教学课堂是相对于过去的封闭式、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而言的一种教学课堂,教师要想真正地落实课堂教学,就必须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将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地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语文知识。
一、建构开放小学语文课堂的前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构建好开放课堂就必须要有所准备,否则,一切都是妄谈。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有准备地学习,做好课前预习,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师将要教学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在学习新知识时也不至于茫然无知,而是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跟着教师一起思考。
比如说,在学习《十六年的回忆》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运用不同的资料来搜集的生平事迹,充分了解是怎么为了革命事业四处奔走,最后英勇献身,舍生取义的,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的生平有了深入细致的了解,也就能在课堂上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感悟革命先烈们为了人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教师的教学目标也能够较好地完成。因此,开放课堂建构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要配合教师教学,学会自主学习。
二、建构开放小学语文课堂的基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阅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必须要让班上的学生学会阅读,并且不能仅仅满足浅层次的阅读。小学生大多数都对故事痴迷,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故事也是他们喜欢阅读的,但是他们的阅读层面还比^浅,许多小学生的阅读方式都是不对的,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往往是文章中一些精彩的故事情节,一些深层次的语文知识反倒被学生抛在一边了。
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培养学生学会有效的阅读。比如说,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粗略地读一读,在读的过程中将自己不认识的字词找出来,再对课文进行精读,可以让他们自己找一找在文中小女孩擦亮了几次火柴,每一次她都看见了什么。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学生基本上就掌握了这篇课文的精髓。教师随后还可以延伸课堂教学内容,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如果遇见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会怎么办或者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去了天国的小女孩和奶奶见面了又会是怎样的场景。在教学时,建构开放性课堂,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这样他们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开放课堂才可以建构。
三、把握小学语文开放课堂的度
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教材内容的编排教师可能就会发现每一个小单元都会有一个明确的学习主题。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的课文,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有始有终,一个单元的学习完结既是学习的终点,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同时这种教材的编排,也要求教师在建构开放的小学语文课堂时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能盲目地去追寻开放性课堂,而忽视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开放课堂的构建要与教材教学内容一致。
例如,学生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第六组内容时,就会发现这一组里的几篇课文,不论是《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还是《学会看病》讲述的主题都是父母之爱。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讨论和学习的内容都应当是与这方面的知识有关的,切不可从父母之爱将主题跑偏到同学之间的友情上了,否则,课堂教学的主题无法展现,学生也学不到真正的知识。
总的来说,开放课堂的建构,符合当前的教育发展需求,也适应小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在课堂上小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达出来,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都有较大的帮助,而且,这种开放课堂的构建,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刘霞.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与思考[J].新丝路(下旬),2016(7).
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快乐挂在脸上!
让勤奋体现在收获上!
让成长表现在细节上!
——xx的爸爸
章回,很多事情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希望你在新的学期里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你也许无法做到样样出色,但你至少要做到事事努力!
——xx的爸爸
在新学期来临之际,我对涛涛提出以下几点希望:
1、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
2、数学成绩更上层楼。
3、相信自己,千万不要被困难吓倒!
4、与同学之间相处更加融洽。
——xx的爸爸、妈妈
一个新的学期又已开始,我对瑞辉提出以下三点要求:
1、做事情要有头有尾,不能半途而废。
2、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认真的把它完成。
3、上课认真听讲,养成勤做笔记,不懂就问的习惯。
——xx的妈妈
新学期新气象,希望琪儿在新的学期里,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学好每门功课,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注意身体,早餐要吃好。愿琪儿在这关键的一年里更上一层楼!
——xx的妈妈
xx,你是一个乖巧的女孩。你具有较强的同情心和爱心,这是你的优点;但胆小 、马虎、不善于与别人交流,这是你的弱点。你每次的进步是爸、妈最欢悦的时候,而你每次的退步又是爸、妈最不愿看到的时候。在这新学期里,爸、妈愿你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有所提高,学业上有所进步。让所有的弱点和退步都成为历史,愿你能满怀信心、充满自信的去迎接明天的辉煌!
——xx的爸爸、妈妈
在新学期来临之际,希望珍珍的学习成绩比往年有更大的提高,对她的要求是:
1、在上课时要注意力集中、专心听讲,敢于提问,勇跃发言。
2、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在阅读及写作方面下苦功。
3、碰到上课听不懂的题目,下课后要及时向同学及老师请教。
4、按时完成作业,放学后及时回家,不在路上玩耍。
——xx的爸爸、妈妈
伴随着xx的脚步,新的学期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所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我希望良好的学习气氛,能使大钻在新学期有较大的突破。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在各方面均横发展,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也希望大钻在本学期各科成绩都能达到九十分以上。
——xx的爸爸、妈妈
还有一个月,准大学生们的大学生涯就要正式开始了。那么你们知道温州大学开学时间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温州大学开学时间2021安排一览,欢迎大家来阅读。
温州大学开学时间新生开学:8月25日 非新生开学9月5日
温州大学简介温州大学(WenzhouUniversity),简称“温大”,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是浙江省教育厅和温州市共建的浙江省重点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创业型人才培养温州模式创新实验区、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首批“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浙江省教师教育基地、浙江省省级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长三角高水平特色地方高校创新联盟发起成员,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温州大学由温州师范学院(创办于1956年)和原温州大学(创办于1984年)于2004年合并组建而成,历经“两校合并、七校融合”的沿革变迁,办学源头可追溯至1933年创建的温州师范学校。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茶山和学院路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973.44亩;校舍面积99.6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9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31.57万册;设有20个学院,开设在招46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有专任教师1199人。截至2020年11月,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6754人。
大一新生学习注意事项学习内容变多了:中学阶段,我们一般只学习十门左右的课程,而且有两年时间都把精力砸到高考科目上了,老师主要讲授一般性的基础知识。而大学四年需要学习的课程在40门以上,每一个学期学习的课程都不相同,内容多,学习任务远比中学重得多。大学一、二年级主要学习公共课程和基础课程,大学三年级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以及选修课,大学四年级重点学习专业课和进行毕业设计、做毕业论文。
自习变多了:中学里,经常有老师占用自习课,让同学们非常苦恼,大学里这种情况几乎不存在了。因为大学里课堂讲授相对减少,自学时间大量增加。同时,大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大学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有设备先进的实验室,有丰富多彩的课外科研活动。
需要指出的是,开放性问题的应用虽然为我们改进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但其本身却并不能保证这种可能性的实现,因为学习空间的开拓并不等于已经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目前的开放性问题教学还存在着如下问题:(1)为开放而开放,只注重开放性问题的趣味性而忽视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学科性;(2)对开放性问题教学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认识模糊,甚至认为无须明确目标;(3)用传统理念看待开放性问题,以传统教学方式去“讲授”开放性问题,学生的思维仍处于被动、封闭的状态。
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开放度适当、具有层次性的开放性问题,并进行有效教学?笔者在浙教版《数学》(八下)第六章第二节“菱形”的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尝试。
一、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
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接触过菱形,且刚学了平行四边形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笔者考虑利用矩形的定义引出菱形的定义,利用研究矩形性质的方法类比研究菱形的性质。问题的开放度是相对于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说的,开放性问题应当具有较强的探索性,但不一定是难题,还应当立足于教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基于此,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课前准备问题:请用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在课堂实践中,每个学生至少画出了1个平行四边形,最多的画了3个。题目的开放度大小适当,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一共收集了4个学生画的11个平行四边形,它们分别属于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三种类型。通过比较图1和与图2的不同,学生复习了一般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相关知识;通过比较图2和图3的不同,笔者引入了“菱形”的教学,并用类比矩形的研究方法展开了对菱形性质的研究。
二、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开放性问题可以让学生有较强的思维空间,由此可以引出新的问题和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学生动手操作不能局限于剪纸拼图。在这个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动手画图更能体现数学学习的学科特点。如在课前准备环节中画平行四边形,学生不一定能画全。教师引导学生从多种平行四边形中寻找异同,可以引出课题以及对菱形性质的研究。
学习了菱形定义及性质后,笔者安排了“说一说”环节:
例1 已知:如图4,四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BD交于点O。根据上述条件,直接说出你能得出的结论: 。
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合作交流,并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了如下结论:∠1=∠2,∠3=∠4,∠5=∠6,等等;AOD≌COD,AOB≌AOD,等等。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让说一说“如何更有序地组织上述结论”,并提示他们“找一找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菱形问题可以转化为自己熟悉的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问题。这样,学生就在问题研究中体会了分类研究的数学方法。
三、设计问题链
在教学中,教师要协助学生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定理、规则和处理方法,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形成一个良好的认知结构,从而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进行了如下教学:
(一)例题变式训练
课本中有这样一道例题:
例2 如图5,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BAC=30°,BD=6。求菱形的边长、对角线AC的长、面积。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菱形问题可以转化为我们熟悉的特殊三角形,体验到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将它化归为已解决的问题。这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教学之后,笔者通过变换例题的条件、结论,或改变条件的叙述方式,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
【变式1】菱形ABCD的边长为6cm,∠ABC=120°。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求这个菱形的对角线长和面积。
【变式2】菱形ABCD的周长为24,相邻两角的度数比为1∶2。(1)求菱形ABCD对角线的长;(2)求菱形ABCD的面积.
【变式3】已知:如图6,菱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且DEAB,AB=6。求:(1)对角线AC、BD的长;(2)菱形ABCD的面积。
这样的变式训练相当于对学生进行了集中的分类解题粗略训练。解题思维策略是解题途径的概括性认识,源于解题实际,而又有别于具体的方法和技巧。策略的功能在于减少盲目性、任意性,从而提高解题成功的概率。
(二)设计有层次的开放题
这里的层次性主要体现在解题方法上,一个好的开放性问题要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进行探索和尝试。如这样一道题目:
例3 在菱形ABCD中,AEBC于E,AFCD于F。求证:AE=AF。
这道题可以用“面积法”解答,也可以用“全等法”解答,还可以“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解答。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有探索的空间。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提倡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以此丰富他们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三)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开放性问题具有较强的探索性。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运用发散思维去寻求答案。如例3的教学,除了一题多解外,还可以用它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
【变式1】在菱形ABCD中,E为BC中点,F为CD中点。求证:AE=AF。
(一)学习者全面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最终要实现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劳动活动、劳动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已不满足生存需要和只涉足某一方面的知识,而是不断“充电”,渴望学习更多新文化。远程教育学习文化的多元性恰恰能契合学习者全面发展的要求,建设好远程教育学习文化,可以迎合学习者的需要,也能适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远程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参与远程教育的深入,学习者对开放大学学习文化提出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尤其是通过虚拟网络可能使用到的导学指南、学习资源、界面环境、社区环境、即时通连等,这就迫使开放大学必须进一步加快探索建设远程教育学习文化的方法路子。
(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把建设学习型社会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而远程教育的持续发展被认为是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学习型社会必然离不开学习文化的传播,远程教育要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就不得不重视学习文化的建设,必须努力培育全民学习的习惯。一方面,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以一种新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影响着教育者和学习者,进而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其学习文化的建设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远程教育学习文化的建设,反过来强化人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时尚方式,强化时时要学习、处处是课堂、人人能成才的学习观念,有利于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
党的十八要求扎实推进社会文化强国建设,全面提高公民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文化自觉的表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则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求开放大学远程教育承担起广泛育人的历史责任。远程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传播的广泛性和易受性使其具有了提升国民整体文化水平的功能,为了更好地发挥这项功能,远程教育更要重视学习文化的建设,以满足党和国家提出的时代要求。远程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可行路径之一,学习文化又是远程教育的根基,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必须建设远程教育学习文化。
二、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一)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文化的内涵
1.作为实体存在的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文化。远程教育并不局限于校园建筑里,但其学习文化却蕴藏于开放大学可见可感的校园文化中,包括校园里的资源环境和技术环境,富有历史传统的校训、校歌、校徽,与时俱进的校报、学报、教材和师资队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合理可行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等。这些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承载着一定的远程教育学习文化因素,促使来过、见过开放大学的人会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诱发出学习者全面发展的学习动机。实体存在的校园文化为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作为虚拟存在的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文化。远程教育学习文化除了以实体存在为依托之外,更重要的是借助媒体技术打造“数字化校园”而虚拟存在的,主要包括快捷方便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网上图书馆等。高质量、全方位、全天候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集教师导助、学生自学、教学资源于一体,既能为学生学习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能在潜移默化在培养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远程教育学习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囊括远程教与学的始终,而网上图书馆则是远程教育学习文化的直接体现,师生均可以在在电子阅览室浏览、下载、阅读信息。
(二)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文化的特征
1.稳态性与动态性并存。远程教育学习文化是开放大学文化积久沉淀下来的一部分,内含于开放大学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中。开放大学的精神文化一旦确立之后就不轻易改变,如校训、校歌、校徽,其中蕴含的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势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形成“遥控式”、“自助式”的自主学习文化,而这种学习文化的形成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形成的学习文化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具有鲜明的动态性。
2.多元性与专业性兼具。远程教育学习文化包括校园文化中蕴藏着学习因素的方方面面,具有极大的广度。远程教育学习文化的多元性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特点及需要,为远程教育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同时,远程教育学习文化又具有一定的深度,从“学习文化—教学文化—课程文化”这个逻辑框架中可以发现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满足了成年在职人士继续深造、自我发展的需要。
3.服务性与开放性同在。远程教育学习文化是为了满足全民教育的需要,践行“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的价值理念,实质上是一种导学服务文化,其服务性直接体现在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中。在这个网络体系中,师生是伙伴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设计者、策划者和协助者,为学生提供教导助学服务、资源服务和信息服务等。这种学习文化的服务性由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而衍生出了开放性,全社会成员都有权利接受远程教育服务。
三、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优化实体学习文化内容,打实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基石。
1.提炼校训校歌校徽,增强远程教育学习文化的向心力。国家开放大学尤其是地方学院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学校、社会的基础上,确立校训,并将其作为办学理念,树为学校的特色学习文化。为了使校训具体化,可以开展一系列活动,如校长演说,教职员工和学生谈感想,将校训做成石刻立在校门口等。校歌和校徽也能凝聚内向力,开放大学要根据自身学习文化的特色编谱校歌、设计校徽,让师生有自豪感而自愿唱起来、戴上来。
2.开办校报学报,拓宽远程教育学习文化的影响力。校报用于传播校园发展建设情况,学报用于刊载关于远程教育的前沿文章,它们不仅与微机室、多媒体课室、电子阅览室、会议室一样是学校学习文化的载体,而且更能凸显出开放大学和地方学院的特色,有利于激发和融合师生的思想。
3.建强师资队伍,提升远程教育学习文化的可信力。师资队伍强弱直接影响学习文化的成效,开放大学要重视在信息社会如何建强师资队伍。开放大学要对“远教型”教师、远教技术、远教技能、教学方式、特色课程、特色教学等方面进行研究,努力打造具有前瞻性、开放性和先导性的教师个性文化,使其成为学习文化的有力支点,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师个性化学习文化。同时,“远教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设计、开发、制作教学资源,与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办好导学、助学角色,为学生提供教学咨询、信息交流与答疑反馈等服务。
4.提供资源服务,提高远程教育学习文化的吸引力。总体上来说,远程教育的资源服务主要是通过虚拟网络提供的,但幕后是需要教职工操作的,而且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实体学习文化,如滚动开设的课程、模块化设计的专业、VCD光盘和多媒体视听阅览室、计算机网络阅览室、模拟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等,这些都是加强学习文化建设所应考虑的。
5.重视学生文化研究,确保远程教育学习文化的针对性。这里的学生文化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教育的对象是人,人进行学习的动机是不同的,参与远程教育学习的学生多为职场人士,他们的动机大体为改善生存和发展条件、提升能力和完善自我。开放大学应根据这些动机建设学习文化,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景。学习态度受学生情感因素影响,在学习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开放大学要充分了解、认知远程教育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远程教育的学生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主,这个突出特点决定了远程教育学习文化建设更要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对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开放大学“重点在于引导他们自己控制和管理学习过程,掌握根据真实的学习水平和独特的学习方式去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根据计算机的反馈自主地决定进度,主动地去探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的方法。”
(二)加强虚拟学习文化建设,增强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效度。
1.打造师生交互平台,促进开放大学远程教育虚拟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开放大学要加强校园网建设,以奠定远程教育虚拟学习文化的基础。一方面要将实体学习文化如校训校歌校徽、校报学报等融入网络,形成电子学习资源,另一方面也自建交互平台,共享学习信息和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在线提交作业和提问,教师能在线批改和答疑,师生运用校园网进行信息检索、教学和学习,养成进入网络就进行学习的良好习惯。
2.整合利用教学资源,形成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独特的“学习文化超市”。开放大学势必要重视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以丰富远程教育虚拟学习文化的内容。学校要出台一些管理措施以加强对教学资源的管理使用,鼓励教师整合、设计、策划、开发符合学生职业技能发展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学校和教职工齐心合力,打造触屏可学的远程教育学习文化超市。
3.重视网上图书馆建设,形成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强大的资源宝库。学习文化的建设不可能撇开图书馆不管,远程教育要落实方便快捷的特点,更应为学生提供到位的图书馆服务。开放大学可以与一些网络图书馆,如超星数字图书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字资源系统、维普数字期刊、清华同方数据库系统等签约,便于学生即使在家也能访问其电子图书资料,获取所需数据。
小学语文情景教学实践探究情境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它指的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从情与境、情与景、情与理的辩证关系出发,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出近乎真实的场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学生的情感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在本篇文章中,教师以情境教学为基础,在课文中有目的的引入教学场景,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促使学生身心发展。
一、情境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当中的作用
(一)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小学语文课程通常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老师作为课堂主体,而学生则成为了课堂的客体,长期处于被动听课状态下,而情境教学则改变了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方法,将情境模式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为小学生学习语文营造一种情境。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就能够很容易理解知识,并且将小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影子》当中,老师可以设置一个与小学生影子相关的游戏,通过游戏小学生可以对《影子》这篇课文有一个深入了解,与此同时,还能够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情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
小学生仍旧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对各项事物的理解能力上仍存在着一些不足,通过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们置身于情境当中,还能够使学生对抽象知识有一个真实感受,从而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当中,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在学习当中可能仍旧无法对课文里的知识有一个准确把握。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将班级里的学生扮演成不同动物角色,并根据小动物脚丫的特征来制作模型,从而加深小学生对语文课文知识的理解。
(三)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本身就是对学生思维进行锻炼,通过学习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内容可以对小学生进行引导,使小学生能够了解课本中主人公的思维方式,从而有助于小学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使小学生能够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正确处理事情。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2课《失物招领》一课为例,在讲解这篇课文前,老师可以让小学生对课文里面的内容进行了解,并排练成一个小品或是话剧,通过演出小品和话剧,学生可以了解课文主人公拾金不昧的优秀品质,并且能够在以后的生活当中养成这种良好行为。通过这种情境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并且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情境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当中的运用
(一)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
想要成功的构建教学情境,需要注意两点: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教师懂的情况下才可以正确带领学生;其次教学情境构建需要综合具体的学科教学内容、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知识积累情况等等,同时要时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保证课堂教学情境的合理性以及实施有效性。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当中,老师首先需要对课文的主体进行把握,了解到学习课文目的是要使学生养成一种感恩的良好品质之后,老师将在教学当中将学生们自己做出的一些感恩事例讲出来,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们养成一种感恩的心态。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
语文课程的学习对学生与老师来说至关重要,老师在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为一些活动主体,要使一切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符合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如心理素质、兴趣爱好、年龄性格以及知识水平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只依靠一本书和一个讲台很难使知识渗透到学生当中,这种做法会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显得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此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以及学习成绩的提高都产生了阻碍。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符合学生的情境,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充分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在学生真正适应情境教学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其学习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快乐的节日》当中,老师首先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并了解学生的具体特征,老师可以以六一儿童节为例进行情境教学,另外,老师可以举办一些比赛,让学生们说出自己在每年六一儿童节当中所做的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正确把握课堂内容,并且还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们对语文课堂充满兴趣,并积极投入到小学语文学习当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方法是十分有利的,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教师在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意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情境设置,以此来避免对学生造成误导。总之,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正确的使用情境法进行教学,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情境教学的巨大效益,并最终帮助教师实现其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窦连心.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赤子,2014,(3):114.
[2]邱平.探索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12,(10):79-80.
[3]张立英.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都市家教,2012,(2):201.
一、培养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
少年儿童由于自身认知基础的限制,对未知事物都有一种好奇心。教师要抓住这一认知规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质疑。例如,学习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七颗钻石》时,教师课前可引导学生回顾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并从中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作一下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想一想故事的内涵,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一些关于“爱心”的故事,使学生保持思维活跃,带着问题学习,从小培养探究问题、周密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
二、让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包括自然、生活、社会等各方面,让他们在观察中亲身体验,做到有所感悟,有所发现。例如,在学习《凡卡》一课之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互相采访,了解各自的童年生活和家庭情况,了解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中国少年儿童美满幸福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带着这些感性认识走进课文,走进凡卡的童年生活世界,可以唤起学生的同情心,激起他们对祖国、家庭和父母的无限热爱之情。在教学《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之前,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到微机室参观,实地了解一下多媒体的功能,让学生带着感性认识走进课文,就更容易理解这类科普性文章的内容。
三、培养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策划,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个性心理特征,设置不同的活动,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大胆质疑,用不同的方法扫清词句障碍,体会课文内容,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不同的志趣爱好,设置绘画、生态资源调查、数字神探、佳句评价、环保宣传等五个活动小组,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组合,给每一个小组出示活动要求。
如生态资源调查组,我要求他们:(1)充分感悟课文内容,从客观叙述中获取有关自然资源与生态情况的信息;(2)能采用实物与文字结合的方法具体说明课文内容;(3)实地考察学校周围地质环境、矿产资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现状,获得第一手资料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环保宣传组要与前四组紧密配合,并集中他们的探索成果,结合水土流失给人民造成灾难的实际,办一期环保小报,并在遭受环境破坏的地方设计警示标语牌。
这下,学生可就热火朝天地忙开了,精读课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参观访问、准备资料,一个个干劲十足,有条不紊。在接下来的成果展示课上,绘画组展示的一幅幅体现人们保护自然、保护地球的生动画面,体现了小画家们纯真的童心。生态资源调查组慷慨激昂的讲演描述了人们对环境的污染,对矿产资源无节制地开采所带来的地质灾害,植被破坏所导致的水土流失,非法猎捕导致生态失衡等,给学生幼小的心灵敲响了警钟。数学组以准确的数据计算告诉大家,人类除了地球,再也不可能奢望有第二个生存环境。佳句评析组列举了课文中精辟的句段,告诉大家要珍爱地球,保护地球。环保宣传组更是战果辉煌,用“你扔下的是垃圾,我拾起来的是美德”等标语唤起学生从小树立保护家园的环保意识。
这样的教学不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而且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论文关键词 高校 学生 法律援助 诊所教育
一、研究背景
法律援助,是指国家以制度化、法律化的形式,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免费的法律帮助。广义上的法律援助主体并不限于政府,社会各界在现有的法律制度之下均可提供相应的法律援助。国务院于2003年7月21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第8条规定:“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利用自身资源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在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后,我国已经形成了政府与社会混合型的法律援助运作模式。
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起步晚,援助力量薄弱,法律援助供求严重失衡,因此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支撑。而高校法律援助组织的出现一方面对于缓解供求矛盾、补充政府法律援助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这对于高校的法学教育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可以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实务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然而,在现阶段,高校法律援助机构的发展还远不成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障碍,由于缺乏制度化的机制来规范,法律援助的效果也受到影响。但可以预见的是,高校法律援助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让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对于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高校法律援助机构的现状
高校的法律援助活动与诊所式法律教育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的。诊所式法律教育,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民权运动,其特点在于仿效医学院利用诊所培养实习医生的形式,由诊所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法律实际运用。诊所式法律教育一方面让学生参与法律援助服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责任感;另一方面,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出现和普及也为高校学生开展法律援助铺平了道路。
诊所式法律教育在我国的起步则相对较晚,直到21世纪初才引进这种法学教育模式。2000年9月,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分别开设了诊所法律课程,并依托其开展法律援助活动。截至2012年12月,我国已有151个高校的法学院或法学系开设了诊所法律教育课程,这为高校学生开展法律援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以武汉地区的高校为例,武汉大学1992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高校法律援助机构:“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2000年成立了“法律援助与保护中心”;中南民族大学于2004年12月成立了诊所法律教育中心,并依托该中心开展法律援助活动;华中科技大学法律援助中心于2010年成立后与社区居委会有机结合,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活动。
(一)武汉大学的法律援助
武汉大学是我国最早一批成立法律援助机构的高校之一,其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自1992年成立以来,不断加强自身发展优势,在武汉群众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二十余年来,中心面向全国为社会弱者义务提供法律服务,许多自身权益受到侵害而又无法得到法律保护的社会弱势群体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依法讨回了公道,走出了绝望和无助的困境。截至2012年12月,中心已接待咨询约50000余人次,回复信件近21000余件,电话咨询约38000余次,通过中心的网站提供法律意见1000余次,诉讼案件达18650余起,胜诉率达78%。现在的社会弱者权利与保护中心已经不依托于武汉大学,成为一个独立运作的社会团体,其发展模式在我国高校学生法律援助中独具一格,特色鲜明。
(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法律援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美国福特基金会、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于2000年5月成立了法律援助与保护中心。作为学校服务社会的窗口,中心的日常工作主要是为社会提供法律咨询和案件。截至2012年12月,中心共接待来访者9000余人次,回复电话、信件2000余件次,写作法律文书3000余份,各类案件1200余件,其中包括创中国民间法律援助标的额之最的阳新县8岁儿童石某某高压电电击人身损害赔偿案;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湖北某船厂150余名职工房屋纠纷集团诉讼案等重大案件,受益人群遍布全国各省市。中心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实现了尽最大努力,为最需要法律服务的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以实现维护社会正义,促进社会稳定的目标。
(三)中南民族大学的法律援助
中南民族大学于2004年12月成立了诊所法律教育中心,它与中南民族大学法律援助中心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开展法律援助活动。通过法律援助维护少数民族的权利是中南民族大学法律诊所的特色之一。中心截至2012年12月已接受咨询2000余次,承办案件70余起,到社区服务8次,社会调查2次。其中办理的案件以劳务纠纷、合同纠纷、相邻权纠纷等案件居多。目前,中心已经与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洪山区人民法院一起,就“少数民族及其他少数人语言法务翻译诊所援助教学法探索”课题进行调研,并已经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四)华中科技大学的法律援助
华中科技大学的法律援助中心于2010年成立,起步相对较晚,其最大的特色是依托于社区居委会开展法律服务,服务对象也仅限于该社区居民。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设立诊所式法律教育课程,与华中科技大学社区居民委员会相互合作、相互配合,遴选课业优秀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居委会为据点,为寻求法律帮助的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写作法律文书等服务。该中心自2010年成立以来案件及接受咨询40余次,其中20余起为家庭和财产纠纷。该校法律援助中心运作资金主要是由该校法学院与居委会共同负担。由于资金短缺等限制,该中心遭遇了不能扩大受众、进行更深入的法律援助的尴尬。
三、高校法律援助机构存在的问题
尽管高校学生开展法律援助在补充法律援助资源,扶助弱势群体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高校援助机构在诉讼中存在局限性
第一,目前我国将高校法律援助机构定位为政府法律援助机构的补充,却没有在立法上得到确认和支持,这一状况使得某些高校法律援助机构遭遇诉讼时身份不明的尴尬和运作不畅通等问题。
第二,高校学生在提供法律援助时并不具有律师身份,他们只能是以一般公民的身份来办理具体案件,因此学生的调查取证权受到一定限制。由此可见,提供法律援助的学生,要想像律师一样开展法律实践,无论在法律规定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是不可能做到的。这种状况势必会影响高校法律援助机构与社会的广泛接触,对法律援助活动的顺利开展形成巨大的障碍。
(二)对高校法律援助机构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高校法律援助机构的成立具有特殊性,其依托的是高等院校,因而其首先要受高等院校的领导。其次,由于司法行政部门统一领导全国法律援助工作,故高校法律援助机构又应受司法行政部门的领导和监督。这种双重管理模式有可能造成因管理权限不明确而带来的管理缺失或管理冲突。其负面效应在于,一方面使高校法律援助机构运作缺乏合理规制,导致无序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管理和监督的不明确,会导致高校法律援助机构缺乏社会支持,而生存艰难。
(三)高校法律援助机构缺乏资金支持
高校法律援助机构遭遇到的最大问题便是资金不足问题。这一问题在不同的高校存在的程度有所不同。有些高校,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院校可以获得外来援助,但是相关基金会对于受资助的高校法援组识的审查非常严格,因而获得资助的高校比较少。其他高校法律援助机构的经费来源主要通过以下渠道:学校团委、院、系资助(如中南民族大学获得学校专项拨款);社团会费;商家赞助(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通过拉外援的方式曾得商家赞助);各种基金会资助;律师事务所资助;社区组织临时性赞助(如华中科技大学法律援助中心主要依托于社区居委会);律师赞助等等。经费不足使得高校法律援助机构负担不起进行案件所需要的各种费用,不得已放弃了一些原本可以办理的援助案件,这直接影响了高校法律援助事业的健康、长足发展。
四、高校法律援助机构的完善
(一)完善法律援助立法
法律援助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在完善的制度基础上。就我国目前而言,法律援助缺乏系统明确的法律法规。除《法律援助条例》之外,关于法律援助的规定一般散见于《刑事诉讼法》、《律师法》以及相关的法规和行政规章中。尤其是在民间法律援助方面,我国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对民间法律援助组织进行规范。因此,这就需要完善我国法律援助立法,为高校法律援助确立法律依据。
首先,应对高校法律援助组织的地位予以确认。像武汉大学的社会弱者权利与保护中心这样成功注册的案例并不多见。只有立法确认高校法律援助组织的合法主体身份,进行统一注册登记管理,才是高校法律援助组织迈向规范化的第一步。
其次,开展法律援助的高校学生的资格问题应当明确。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从法律职业化教育的角度出发,承认提供法律援助的学生的“准律师”身份,使其在真正地从事法律职业之前,充分地参与法律实践,同时也为法律援助的高效性提供制度保障。
(二)建立高校与司法行政部门双层管理体制
高校法律援助机构作为高校内设机构,应当在日常工作、人事安排、行政管理等方面接受本校职能部门的领导,以便正常运转,获得支持。作为法律援助制度的一部分,高校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与司法行政部门加强沟通,在人员资格、场地、工作范围等问题上服从其管理,接受其业务指导和监督,从而保证高校法律援助机构的服务质量,杜绝低质量的法律援助机构出现。
(三)开拓多样化的经费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