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核算范围范文

会计核算范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核算范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核算范围

第1篇:会计核算范围范文

1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1 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现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是不健全的,因为事业单位是由国家直接进行管理,并不是民族企业,因此在运行上受到很多传统思想的影响,遵循的是拨多少钱做多少事,这样的事业单位依赖性太强,在实际运行中,会计的核算基础薄弱,财务管理上也存在很多的不合理现象,尽管事业单位对核算有制度,但是制度形同虚设,这样的制度与没有并没有区别,根本不能做到按规距办事,这就导致了会计核算仅仅只是理论上的,与实际上有着很大的差别,有一些单位没有严格的内控制度,财务核算是遵循传统的算法,根本没有按照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会计制度也不严谨,存在很多的漏洞,使人们有迹可循,让会计核算的规范化成为了摆设,这样的制度根本没有约束力,为财务核算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1.2 预算和执行上缺乏约束力

事业单位在预算和执行上缺乏约束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编制部门在对预算进行汇编时,只是将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基数上增长,但都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没有按照零基预算进行报表的编制,这样就使部门报表的准确性收到了影响;二是预算单位在资金的使用上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支出方面没有严格的支墩措施,有时会存在账目对不上的问题,收入和支出不一致,这时就会使超支的现象时常发生,浪费是十分严重的,如果长时间的存在超支现象,就会影响国家的预算,这样对国家的发展有着不力的影响;三是事业单位在资金的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是支出资金的管理上,因为资金的支出是为了公干,但是实际上指出的资金却并不只是为了公干,这样就使支出的资金去向不明,使基本项目与项目支出的界限模糊不清,这就是会计核算上的漏洞,现在这种现象是常见的,很多时候都是利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这样经费的使用情况就不明确,仅是在资金的平衡上进行弥补,却不重视制度上的约束,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四是事业单位在管理的过程中只是重视资金的下发,而不重视对资金的管理,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核算过程的监管,而不是只要将资金拨出、记账,会计人员的工作就结束了,这种思想是错误的,会计人员仅重视预算的审核,只要审核通过就完成任务了,这就是事业单位会计的思想,对实际的账目并不重视,因此,在审核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账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否则就是对项目资金的监管缺乏有效的监督。

1.3 会计核算不按照相关制度进行

事业单位已经颁布了会计制度,是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颁布的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的会计制度是不同的,但都是有一些事业单位就是按照企业制度对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这样的跨级核算是完全不正确的,在核算时还存在随意编制会计科目的现象,还有一些会计根本就不是专业的会计,仅起到兼职的作用,这样的会计对会计科目根本就不了解,就会存在账目乱编的现象,例如结余的处理,就会由于前一任会计处理的不全面或者计算方法存在问题,导致结余的数目不正确。还有就是对财务专项资金能的处理,如果不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拨款处理,就会导致财政拨款数量发生问题,例如,如果将本是在事业支出的资金记录在应交税金上,就会导致财政拨款减少,发生数目短缺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能够马虎,因为这是关系着财政的问题,国家的预算总结就会不准确,对国家的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

1.4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很多的政府部门缺乏监督的制度,内部的控制制度不健全,形同虚设,例如单位出纳与会计应该是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担任,但是很多的单位出纳与会计都是一个人,容易在账目方面出现问题,存在内部管理问题,这样的裙带关系是不允许产生的,容易产生违法现象。还有就是账目过多,管理上不统一,有些部门为了自己的利益视国家与法律不顾,滥收费的现象时常发生,导致民众对国家的印象大打折扣,不合理的利用国家的专项资金和单位的应交财政收入,对国家的建设造成问题,不合理的会计预算使会计核算制度成为了不法分子的取钱捷径。

2 对规范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

2.1 完善会计法规

会计核算想要合理化就要有合理的法规进行约束,只有相关的法律制度建立,令核算有了法律上的保障,才能够使核算更加的科学合法,将配套措施进行完善,这样的理念才是正确的,一定要健全会计法规,将混乱的会计制度进行合理的规范,这样使会计部门有法可依,将单位的负责人意识提高上去,加强员工的法制观念,及时对账目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弥补会计法规存在的漏洞,让会计法规更加完善。

2.2 强化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管理进行全民的变革,将支出分类,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对部门实行预算管理,建立单一账户体系,效仿国库的管理制度,让公共财政管理更加完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财务管理的内容将更加丰富,预算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管理方法就不得不发生一些变化。加强和深化预算管理,做到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全面监督预算执行过程、及时总结预算执行结果,是非常必要的。单位预算经上级单位批复后,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执行预算批复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上级单位批复的收支规模,及时调整预算。上级部门在核定预算时,根据当年的财力和整体事业发展需要,从全局考虑、统筹兼顾,单位上报的收支预算不一定如数批复。当批复的总体收支规模与上报预算有差别时,单位应及时调整各项收支预算,以确保经费收支任务能够完成,确保事业发展目标能够实现;二是对于批准的项目支出,要制定科学的项目进度,并对项目支出费用进行明细分解,保证项目实施进度有计划,经费支出有预算;三是办理日常收支和资金拨付业务,要严格按照预算和项目计划进度执行,并根据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支出明细预算。对确需调整总体收支预算规模的,应按规定报批。

2.3 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通过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行政事业单位腐败,杜绝胡花乱花和铺张浪费现象,达到提高财政资使用效益的目的。

2.3.1 会计核算中心是会计委派制的主要运行方式之一。属于会计核算中心的预算单位不再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所有会计和出纳的人事关系都转移到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等业务委托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办理。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财会人员不仅在人事、工资关系上脱离了被委派单位,而且工作上也不再受被委派单位的领导。由于只接受会计核算中心的领导,财会人员相对于被委派单位的独立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有利于发挥监督作用。

2.3.2 使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职能完全分离。各预算单位原先的会计职能被“剥离”出来,不再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只设报账员,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必须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办理。这种独立出来的会计,其服务于预算单位管理决策的功能被削弱,而其监督预算单位财务收支是否合理、合法的功能则增强。

2.3.3 会计核算中心实施集中管理和分户核算。各预算单位单独的银行账户被取消,代之以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基本账户,每一笔财务收支均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办理,从而处于监控之下。财会人员由于与被委派单位没有行政领导关系,往往敢于拒绝受理不合法、不合规的原始凭证,也敢于拒绝办理不合法、不合理的财务开支。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小金库,失去了存在的土壤,不合法、不合理的财务开支明显减少,从而有助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2.4 强化内部监控制度建设

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范围、工作性质和任务特点,建立起一整套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从组织和制度上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实行内部控制。同时还要规范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运作程序、科学合理地设计业务流程,明确各个岗位和控制点监督控制的主要内容等。各事业单位应建立起全方位、全过程的财务监控体系,要将财务管理完全融入业务流程管理,优化改造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使之与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全面、动态对接,业务的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都要传送到财务管理子系统中,从而实现财务管理全过程跟踪管理,并借助于计算机系统实现自动控制功能,将大量的人力从琐碎的体力事务中解脱出来,重点关注例外事件的处理和管理系统的更新改造。

同时,各单位应规范财务工作流程,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按照各项法律法规及财政系统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种财务与会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和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实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推行规范的分级授权审批体系,同时实施相应的内部稽核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将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反映出来,并及时加以解决。另外,各单位应严格遵守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维护财经法纪,保护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的高效运行。

第2篇:会计核算范围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规范;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一、现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多是国有财政资金的拨款,受到传统制度的管制和约束。事业单位进行的资金的规划完全依赖于财政资金的多少。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薄弱,大部分的事业单位没有制定严格的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核算制度不科学也不严谨。即便是有,也没有按照规定制度进行操作,执行力度过低。在会计核算制度的执行上存在着很多的盲点,使得财务人员在会计核算上存在投机取巧的行为,影响会计核算制度的执行。有些事业单位根本没有建立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核算往往只体现为形式,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开展。

(二)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却反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相互之间缺乏相互制约和互相检查,导致了会计核算没有按照规则进行,会计信息的质量很难得到提高,甚至会产生违法、舞弊等现象。由于受到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的限制,事业单位会计部门之间常常存在着一个人担任多个会计职位,不相容的职位没有相互分开。而事业单位领导又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的经验知识,对于会计工作不能准确无误的进行检查,这样会计的监管就会产生问题,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严重。甚至有些单位不但不认真执行内部监督控制制度,还借工作之便进行专项资金的挪用,公款私用,给事业单位有效的会计核算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三)事业单位缺乏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

虽然在我国事业单位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之后,实现了财政资金的集中首付和集中管理,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分散管理的现状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但是,我国目前的预算管理制度仍旧不完善,在预算的编制或者执行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事业单位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使得所编制的财务报表缺乏可靠性和有效性,使财务预算的执行的难度也越来越困难。有的事业单位在资金的使用中,对于支出控制的力度不严格,超支和浪费的现象普遍的出现。并且在资金的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界定不清,没有做到专款专用。此外,由于事业单位由于预算监管制度也不完善,使得预算执行力度相当的薄弱。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规范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建设

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只有会计制度具有实用性、科学性、有效性才能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是事业单位的一项明智的决定。事业单位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于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会计制度,在能避免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混乱以及不规范的现象,有利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正常运行。

(二)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管理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管理制度是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管理要从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和工作性质等方面出发进行完善。对于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管理建设必须完善财务会计的运作流程,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科学的进行业务流程的设计,规划监督的各项内容,落实“收支两条线”的政策。根据国家规定的各种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各种财务核算制度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对人员在岗职责的规定、账务处理的程序、内部相应的牵制制度、财务审批的制度等等。对于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分级别进行授权。同时建立内部相应的稽核机制和监督机制,反应出实施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的方案。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机制

要全面推进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改革,合理划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明确其使用规定,实行部门的预算制度,建立国库的单一的账户制度,构架一个完善的政府采购的公共财政框架。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增加,则意味着财务管理的内容将会更加的丰富,而预算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一个中心的内容,财务预算将贯穿于整个财务工作之中。加强预算管理,进行科学的预算编制,严格的执行,对于预算执行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反馈实际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的解决。部门要根据上级的收支规模的批复进行预算的编制,对于批复的项目支出,要科学的制定项目的进度,保证项目的实施有计划、有预算。办理好日常收支和资金拨付业务,要严格按照预算的进度制定,并且根据执行情况,及时对于支出明细进行及时的调整。

(四)加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管理

加强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管理是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一项重要的举措。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各种的成本核算体制,便于掌握事业单位的实际消耗,并及时进行补给,避免事业单位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只有完善了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体制,才能对于事业单位经营水平和收益情况进行有效的考核,在遇见问题的时候能够采取相应的财税政策。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充分发挥资金效用的良性循环,促进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规范问题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24):121-123.

第3篇:会计核算范围范文

本文从企业会计核算的定义入手,从会计核算的特点、设计内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各角度进行分析,旨在为企业会计核算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分析,为后续企业会计管理提供经验。

[关键词]

会计核算;监督体系;会计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规范化发展也日渐提上日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创新企业管理方式,优化会计管理程序,是企业规范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会计核算是企业会计管理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围绕企业会计核算进行分析,从社会上对企业会计核算普遍关注的情况入手,提出改善措施。

1企业会计核算概述

了解企业会计核算,首先要了解中小企业的概念。所谓中小企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中小企业一般是指规模较小或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包括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自然人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是指对会计的规范和准则所涉及的会计核算组织体系、会计监督体系及其他涉及会计工作的有关方面进行设计。

1.1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设计所谓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设计,就是规范企业会计核算部分的各个步骤,严格管理,科学划分。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手段进行处理。更可以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具。

1.2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制度必须研究的重要问题。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企业的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安排有三种形式:独立的机构,独立的人员;没有独立的机构,但有独立的人员;既无独立的机构,又无独立的人员,委托有关中介机构记账。到底采用何种形式,有关人员在其中应当承担何种责任,企业应当在会计制度中予以明确。对中小企业来讲,应在充分考虑企业的规模、业务量大小的基础上,明确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职责安排。

1.3会计管理和监督制度的设计会计质量和监督制度依照《会计法》的规定,企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要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企业会计制度设计要规划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2会计核算的现状和会计核算的基本问题

2.1成本核算范围不全,不能提供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由于利益的驱使和专业上的不足,企业只关注生产制造过程的会计核算,忽视产品设计、开发和后续服务等环节的会计核算。由于成本核算范围不全,造成企业后续发展受到限制,制约了企业的生命力。目前,仍有很多企业停留在传统的成本核算上。2.2成本核算会计账目设置机构混乱、会计核算内容不全成本核算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明确的机构设置。核算应对各个核算步骤分别进行设置核算科目,并按照原材料的采购流程等分别进行核算,中小企业由于人力和资源限制,容易不设置明细账,使会计核算变为笼统的传统核算。

2.3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和人工成本归集对象的核算范围不清在企业的核算内容上,很多企业对于众多资产种类没有进行分门核算。一些可能给企业带来特殊效益的资源,企业会计人员未对其进行准确的计量,给企业造成了损失。企业对人工成本归集对象的核算范围也不清楚。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忽略了生产过程的庞大和复杂特性,简单地将成本归集对象的核算范围限定在一线生产的工人上,对于企业的研发设计人员、技术人员没有列入人工成本,这导致了成本信息没有如实地对人工资本的消耗进行反映。

2.4核算方法不合理目前,从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来看,大部分企业选用的是分步法和品种法两种核算方法,而对于分批法则很少采用。首先,很多企业并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大清楚各种核算方法的适用范围。其次,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企业的会计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复杂性没有进行充分详细的考虑,对于各种成本费用归集没有做到准确与完整。

2.5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企业规模受到限制,就如中小企业来说,他业务相对单一,业务范围相对较小,在财务核算的流程上很难严格执行,成本核算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而较大一些的企业多是国有企业转制而来,其会计人员虽然相对有比较丰富的经验,资历比较深厚,但是对现代会计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接受较慢,难以及时跟上会计制度的改革步伐。而新进会计人员虽然年轻,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快,但是会计从业经验比较缺乏,综合以上种种,企业会计人员的从业能力水平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状态。

2.6企业会计成本指导思想整体不够科学企业活动离不开科学的知道思想。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具有科学的可持续性发展企业的指导思想也日渐匮乏。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都离不开产前、产中、产后构成的链条。企业的生产周期逐渐缩短,使得制造成本在企业成本构成中的比重开始降低,而非制造成本,例如研发成本以及营销成本所占的比重开始上升。

3会计核算的有效改善措施

(1)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促进中小企业的全面健康发展。建立与我国中小企业相适应的会计制度。要解决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靠一两家企业自我完善和会计人员努力是很难实现的。只有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实现科学化管理,克服自身的弱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规范化的问题。(2)科学规范企业会计机构设置,责任分工明确。根据企业规模科学设置会计机构岗位,避免责任交叉,使责任落实到个人。科学统筹管理,建立企业领导责任制,跟踪监督、科学评价管理,并定期总结经验,完善机构设置,简化机构流程。(3)定期培训会计从业人员,增强职业道德和行业认同感。定期对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增强企业认同度。参与拓展训练,锻炼团队意识,通过培训学习,增强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增强社会认同度、职业责任感。使爱岗敬业不再成为一句空话。(4)增加现有企业会计工作者提升专业技能机会,严格控制新进会计人员职业资格。规范会计人事管理制度,严格考核在岗会计人员,定期做专业培训,定期总结经验教训,交流工作心得。对新进会计人员要严格把握专业关,聘用会计专业人才,连续引进人才,直至形成阶梯式人才队伍。完善企业会计工作,使工作进入正轨,具有长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敏.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8).

[2]赵莲鸿.浅析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财务与会计,2012(5).

[3]张冬敏.论当前时期下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2(2).

第4篇:会计核算范围范文

 

一、土地储备资金进行会计核算现状

 

(一)信息统一性较低

 

首先,财政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收入支出核算口径不一致的现象存在,给统一口径进行土地储备金管理带来了难度。财政部门对于土地储备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管理,而在《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中,对于土地储备机构的土地出让收入该如何纳入管理进行了回避。这必然导致不同口径的计算过程中带来巨大的会计差异。割裂性的会计核算方式也使得财政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有关土地出让收入的计量存在巨大差异,难以在同一参考体系中进行比较和核算,为国家整体宏观调控带来了一定难度与风险。也没有办法满足国家对土地进行监控管理的基本需求。例如,某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土地出让金收入处理时该地财政部门采取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处理时遵循的会计假设不同,造成信息最终存在较大差异,难以进行信息共享,也给该地财政部门了解一手信息带来一定难度。

 

(二)难以反映对土地储备的所有活动

 

国家出台《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的目的是对我国土地储备项目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把握我国土地储备状况。但是,当前由于《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存在的问题,导致土地储备资金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难以对土地储备的所有活动进行综合反映。首先,根据这一会计核算办法中的规定,在进行土地出让金收入的会计核算时,土地储备机构既不需要对土地出让收入进行会计核算,也不需要对由此产生的应收土地出让款进行会计核算,而只是通过最后将土地出让金上交国库时通过财政预算的会计核算进行反映。也就是说,土地储备机构在进行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时并没有办法全面有效反映土地储备的供求阶段,而只是简单反映土地储备在进行土地采购和开发及最终交付使用的会计核算。

 

(三)对政策全面实行困难

 

当前虽然我国出台了《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但是由于我国本身在进行土地储备时存在一些客观难题,造成我国土地储备机构难以全面有效执行《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这给我国全面把控土地储备资金带来了一些困扰。首先,我国部分土地储备机构对于土地储备资金收入的利息难以有效分摊。这主要是于会计核算办法中对于利息收入的分摊规定不够全面造成的,造成不同的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利息分摊手段各不相同。除此之外,对于土地储备机构而言,其自身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部门拨款和其自身银行存款产生的利息收入,因此虽然《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体现了我国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土地储备资金管理的基本会计信息要求,但是却没有办法与土地储备机构进行信息共享,必然给土地储备机构的日常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也使得土地储备机构进行会计核算时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最终造成难以全面有效执行《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的局面。

 

二、改善我国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现状的对策

 

(一)完善我国《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办法》扩宽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范围

 

当前,我国《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办法》虽然已经对于土地储备机构的会计核算项目进行了一定限制和规定,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而这些不足和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范围较小,难以全面进行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因此需要完善我国《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办法》,逐步扩宽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的范围。这就需要将当期未纳入核算范围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和支出纳入会计核算中,这样就可以防止因为将土地出让金收入和支出纳入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核算中,造成土地储备过程中采购土地、开发土地和最终销售交付土地出现分离,难以完整反映每一土地储备项目的基本会计信息状况发展。这样也便于我国财政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进行财务会计信息的有效共享和交换,统一会计核算口径必然会促使土地储备资金的信息可靠性上升,使得财政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有关土地出让收入的计量过程中原先存在的差异得以消除,降低了之前国家通过土地储备进行宏观调控带来的风险和难度,也使得国家政府部门可以更好地对于土地项目进行监督管理控制。

 

(二)通过明确土地储备机构对于利息扣除及税费扣除的方法改善会计信息质量

 

当前,由于我国颁布实施的《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办法》中只对土地储备机构的土地储备资金收入利息分摊进行了简单介绍,而未进行详细说明,造成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利息处理时仍然存在巨大差异,而税费扣除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因此,想要全面提高土地储备机构的会计核算信息质量,一定需要明确土地储备机构对于利息扣除和税费扣除的方法,最终达到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首先,对于土地储备机构发生的为了收购储备土地的贷款利息支出应通过分摊方式计入储备土地的成本项目中,不可直接在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当期费用扣除。同时,对于利息支出的分摊时点也需要进行有关明确,其分摊时点应为土地购入直至土地开采结束交付供出。其次,对于某一土地储备机构存在多个通过外部贷款融资方式取得的土地储备项目后分多次将土地交付的情况,应先将已经交付的土地应承担的利息和后交付的土地应承担的利息进行相应比例的配比分摊,减少相同地段相同面积土地因交付时间短期不同而造成的巨大成本差异。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于土地储备机构可以扣除的税费进行明确规定,既可以减小机构的纳税风险,也可以使得机构进行会计项目扣除时有规则可循。

 

(三)提高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部门的核算能力有效执行《核算办法》

 

虽然《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仍然存在着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是目前为止这一会计核算办法仍然指引着我国土地储备机构进行会计信息核算管理。因此,有必要提高土地储备机构会计核算部门的会计核算能力,有效执行当前的《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首先,土地储备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核算机制,严格执行《核算办法》,其次对于土地储备机构出现的难以判断如何处理的会计核算项目可以通过请示上级主管部门的方式探讨处理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聘请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来对土地储备机构存在问题进行了解,降低土地储备机构风险。

第5篇:会计核算范围范文

关键词:新医改环境;医院;会计核算;策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在医院的整体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加大,会计核算的管理工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会计数据的错误,使医院的经济受到影响。在新的医改环境下,传统的医院会计核算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医院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做出适当的调整,关于具体的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策略,本文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一、新医改环境下的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作用

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医院内部经济运行重要保障。医院通过会计核算工作来监督医院的经营情况,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医院的自身发展相平衡,保持医院运营节奏的协调性,完成医院的自我约束。医院在经营中存在一定的风险,经济活动的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经济上的损失,因此,除了对风险进行预测及控制外,还要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方式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管理等会计核算活动。同时,医院若想保持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必须有一个健全的医院会计核算制度,采用科学的会计审核方法,正确处理医院的财务信息以及医院的经营情况[1]。医院的所有经济活动都是为了实现医院的经营目标,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促进医院各个经营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为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依据。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会计核算工作也将顺应发展的要求,走向信息化的道路,在医院的发展结构治理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新医改环境下的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策略

(一)正确对待医院会计核算工作

医院会计核算工作是医院医疗活动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对于医院的经济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并不是由外部相关审计法规强制性制定的,而是由医院内部的管理层制定的一种会计核算工作,辅助医院进行有效的财务控制。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提高医院会计审核机构和队伍的建设

医院的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比较单一,在新医改环境的工作要求下,必须对医院会计核算工作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进行提高,吸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投资。同时,要制定严格的考核机制,提高对队伍的管理,即使培训新的专业知识,提高相关人员的自身素质水平[2]。

(三)对医院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改革

首先,只有把医院会计核算机构独立出来,才能够发挥会计核算的监督、评价、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医院会计核算机构与医院其他职能部门应该是互相独立的,要由直接的负责人领导,独立行使会计核算部门的权利,对医院领导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报告。其次,在医院会计核算的工作过程中,要多征求各个相关部门的意见,及时发现医院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问题,分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并实施。

(四)完善医院会计核算工作模式

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目的是协同医院管理层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增长,为医院管理层的决策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医院会计核算工作必须要向前延伸,对医院管理层的行为进行全程监控,建立医院监督管理制度,核实管理人员的行为是否符合有关规定[3]。同时,对医院已经建立的相关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查看其是否符合行业标准,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是否真正地贯彻执行,进一步审核相关制度的有效性。

(五)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业务领域进行拓展

医院会计核算工作必须不断拓展自身的业务范围,才能够适应新医改环境下的医院内部审计要求。医院会计核算的工作人员应该敢于创新,不断进取,积极开展医院经济效益的创新审计方式、经济责任核算、内部控制制度核算等。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强化领导干部的内部管理,对领导干部的权利范围进行有效制约,从经济发展的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现象,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解决管理上的问题,调动医院整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六)提出新的医院会计核算方式

目前,我们要提出新的医院会计核算方式,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随着网络技术在医院系统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逐渐完善,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方式也应该由传统的手动控制转向计算机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会计核算人员应该利用现代化的核算方式,积极参与会计核算辅助应用软件的研发,加速建立合理的计算机核算监督制度,提高对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利用共享网络平台,实现对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完成对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控制。

三、结论

在新的医改环境下,势必会对医院的经济管理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保证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符合当前的新医改条件,是我们目前制定医院会计核算制度的基础。将现在的医院会计核算工作向新医改方案逐渐靠拢,推动我国医院会计制度的发展,为医院的改革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韩晓莉.新医改环境下医院的收入核算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31):54-55.

[2]张苏燕.新医改环境下医院财务管理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23):245.

第6篇:会计核算范围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会计核算;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化推向了,使它充斥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因此,会计核算的信息化要求的呼声越来越高,实行会计核算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会计核算发展的必然趋势[1]。在信息化的视角下,传统会计核算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从而要根据信息化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

一、信息化对会计核算的促进作用

1.信息化丰富了传统会计核算模式

信息化丰富了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主要表现在:第一,以传统会计核算基本原理为指导,以会计科目为核算内容,核算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能会计信息;第二,在保留传统会计核算内容的基础上,在总账核算、明细核算和会计报表等方面大大丰富了传统核算模式。以总账核算为例,传统会计核算模式只能采用一种会计核算形式,而在信息化视角下总账核算可以采用: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汇总表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共六种会计核算形式,并可同时使用。

2.信息化丰富了会计核算的内容

在信息化视角下,会计核算的内容随会计科目设置程度和关联程度相关,一般而言,会计科目设置的具体表现是科目编码,当前,我国的科目编码一般在四级以上,级数越多,核算的内容越多,核算的越深入,此外,信息化将传统会计报表的一维、二维结构升级为多维核算的结构,并采用棋盘式报表体系通过计算机完成高速的复杂报表的填制,促进了报表指标的全面化、深度化。

3.信息化丰富了会计核算的范围

会计核算的范围一般包括核算尺度标准和指标的选择。信息化丰富了会计核算的范围,表现在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不仅包括传统的核算尺度标准,还包括其它数据库、实物量尺度、人力资源信息等存储非货币信息数据表,应用这些来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2]。以大型跨国公司为例,其会计核算可设置多套账薄,根据不同的记账本位币核算,以满足经营管理及对外报告的需要。此外,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采用棋盘式对照表的核算方式解决了传统核算模式不能全面、总体反映会计主体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的问题。

4.信息化促进了会计核算的灵活性

会计核算灵活性的主要表现是能否进行随机核算。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促进了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主要是因为传统会计核算模式只能进行实时核算,不能进行随机核算,灵活性很差。而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可同时采用实时核算和随机核算的双核算模式,可以满足经济管理随机性需求,从而大大促进了会计核算的灵活性。

二、信息化视角下会计核算方法选择原则

会计核算工作中,不同的业务种类会有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相同的业务种类也会有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这些核算方法各有优势和不足。传统会计核算中,会计核算的方法选择依据是信息提供的决策有用性和成本效益性,其中,成本效益性主要是指会计核算的工作量不能太大,核算内容产生的管理效益要大于或等于处理核算内容的成本。因此,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就要根据个人经验选择既能满足会计核算要求,又相对简便的核算方法,方法选择主观随意性很大,无法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而在信息化视角下,会计核算过程通过计算机自动完成,因此,可以忽略成本效益,同时,开放的、动态变化的信息要求规范会计信息,间接促进了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化。综上,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3]:

1.核算方法的规范原则

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其会计信息具有开放、智能、实时特征,因此,与之相对应的核算方法也要遵循规范原则,核算方法的规范原则有利于实现会计信息真正的可比,不断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实现单位会计信息与不同管理单位和业务单位的实时处理,提高了协作和监督管理能力;有利于加速会计核算相关软件与系统开发的标准化、规范化及其应用;有利于保证会计核算的客观真实性,减少选择核算方法的主观性,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2.核算方法的准确原则

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核算的准确性已经成为选择核算方法的重要依据,只有在核算方法准确性的前提下进行的会计核算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其核算过程通过计算机自动完成,核算的工作量已不再是必须考虑的因素,而且,信息的高度共享使信息获得更容易,选择核算方法时不必纠结在精确的结果和复杂的过程,而仅考虑结果的精确性。

3.核算方法的及时原则

实时性已经成为信息化的显著特征,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也不例外,对会计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核算信息的、交换、应用都离不了实时特征,要实现实时化、动态化,其核算方法的选择也要考虑动态、及时原则。

4.核算方法的开拓原则

会计技术的不断进步、会计核算方法的不断发展,会计人员不断开拓核算方法并应用在会计核算之中,因此,会计核算方法也要具备一定的开拓性,与时俱进,提高核算的质量和效率。

三、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方法选择

1.选择实际成本法进行存货计价

信息化视角下,在进行存货计价时,选择实际成本法完全替代计划成本法。其原因主要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普遍应用,促使会计核算数据处理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数据处理体现出高度集中和自动处理,在这一方面,实际成本法的优势明显,此外,信息化促进了会计核算信息处理的高效性和准确性,这是传统计划成本法所不能完全实现的。因此,企业应根据信息化发展的程度,对存货的计价方法作适当调整,选择实际成本法进行存货计价。

2.选择代数分配法进行辅助生产成本分配

通常,手工会计核算总采用的是直接成本分配法进行产品的成本分配,核算的程序简单,但存在一定的假设性,而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采用的代数分配法进行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可实现会计信息化,不管被分配产品的类别或数目,未知因素等干扰,均可采用代数分配法。因此,在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选择代数分配法进行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是方法最简洁、结果最精确的分配方法。

3.选择记账凭证账务程序核算方法进行会计程序核算

传统会计程序核算的方法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程序核算方法”、“科目汇总表账务程序核算方法”、“汇总记账凭证账务程序核算方法”、“多栏式日记账账务程序方法”等,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的业务种类进行选择。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基础为会计信息的目标,与传统会计以处理会计信息工作量较大为基础不同,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目的为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各种会计信息,因此,传统会计程序核算方法已没有实际应用意义,基于此,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选择记账凭证账务程序核算方法进行会计程序核算。

4.选择规范记账凭证分类法进行会计核算

不同的记账凭证分类方法,会产生不同的会计核算程序,不同类型的记账凭证,会产生不同的会计核算内容。通常,企业会根据自身的经济业务类型和规模确定本单位的记账凭证类型,以满足自身的会计核算要求。手工会计核算方式中,大、中型企业的记账凭证一般有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三种类型,小型企业一般为通用记账凭证一种。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要求记账凭证的种类越来越细,不同种类记账凭证的汇总组合可以多维度地反映企业内部不同部门或项目的经营成果,更加深入地把握企业的运营规律,因此,选择正确的记账凭证规范分类方法,科学地选择会计记账凭证类型,有利于进行凭证的汇总和记账,有利于提高计算机的自动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有利于保证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因此,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应选择规范的记账凭证分类方法。

四、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信息化成为时展的主旋律,在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已经成为会计核算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信息化对会计核算的促进作用,信息化视角下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规范、准确、及时、开拓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化视角下的存货计价方法、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成本核算方法、记账凭证分类方法等会计核算方法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卫娟.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化[J].科技资讯,2005(22):170-171.

[2]谢立新.论会计核算的信息化[J].财会研究,2008(27):195-196.

第7篇:会计核算范围范文

关键词:会计核算中心 管理系统 措施 分析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为各大企业的又快又好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给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就目前形式来看,我国现行的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系统结构还不够完善,且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益突出,长此恶性循环下去,势必将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一、加速推进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制度改革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致使传统的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会计核算单位的发展需求。故而,现阶段内,企业迫切需要不断健全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制度,完善的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制度为实现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系统的高效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此,首先要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岗位职责,明确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会计核算中心实现制度化建设,进而,有效地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安全性以及高效性;其次是不断完善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系统的各项业务流程,这就需要加强自身的会计核算中心管理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力的保障各项业务流程顺利的执行,为会计核算核算中心管理的规范化运转提供基础保障。

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系统中应建立会计核算工作的管理制度,包括对会计核算中报账员的培训和指导,明确报账员的工作范围和内容,加强对财务专用章的制定和管理,统一为各核算单位配制专项统一名头的财务专用章,专章专用,明确财务用章的使用范围,实行章、印分人管理的制度,统一为各单位开设账户,根据单位的特殊要求进行特殊处理,实行财务专用章由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系统内保存,单位责任章由报账员保存,使用专用需要几方共同完成的制度,保证单位财务用章的安全性。采用会计核算帐套原则与资金管理配合使用,如资金管理要单独核算,即在会计帐套上独立建账,由双方确认后账户可以正式启用。建立备用金使用制度,在会计核算中心只核定正常预算内的资金范围,单间大宗现金需另行支取。

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构建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网络平台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上更为显著。目前,伴随着信息高速的发展,直接加速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并且,就目前状况来看,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为各大企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现会计核算中心信息化管理,构建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网络平台,不仅有效地保证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以及高效性,而且还为会计核算单位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并且,实现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系统软件的选用与应用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构建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网络平台为会计职工们的沟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借助网络平台还可以有效的实现同行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推进彼此之间的共赢局面。

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的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是确保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系统的在业务中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故而,应建立起完善的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这就需要在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之上,不断创新与完善,通过分析、总结以及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与知识,立足于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观之上,明确不同的岗位职责以及职责范围,各为其政,各施其职,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建立反馈系统,定期的向各单位反馈信息,力求实现会计核算管理的透明度、公平性以及合理性。

重视与会计核算中心的沟通衔接,及时掌握实施内部控制所需相关信息。会计核算中心应认真履行核算监督职责,努力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准确性,并着重反馈和控制预算的执行信息,通过核对各部门预算指标情况,对预算指标实行即时控制,杜绝超预算用款。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认真建立各类备查账,并与核算中心进行核对,回馈意见和建议。有条件的单位可实现与核算中心信息系统的联网,便于及时获取信息,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

四、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监督管理是高效实施会计核算各项工作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国会计核算单位还未建立起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因此,强化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内部控制高效的发挥其作用,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首先是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方案,为其监督管理提供有力的指导方向,进而,有效的确保内部控制部门的独立性以及权威性;其次是建立责权制,使其共同承担责任与权力;再次是实施责权制,将责任与权力下达到个人或者各部分手中,使其自主进行,企业按照结果来进行或奖或罚;最后是实行责权利与奖罚制相结合的制度,将责权与奖罚有效地挂钩,力求坚决执行“有过必罚,有功必奖”,充分调动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进而,实现会计核算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

发挥监督管理部门职能部门作用,把内部控制检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财政部门是会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组织和指导,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建设作为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完善。审计部门是内部控制实施的重要监督机构,应定期不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进行专门审计。

五、加强对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构建起一支坚固的工作人员队伍

坚固的会计核算工作人员队伍是实现会计核算单位又好又快发展的后备资源,是保证亏啊及核算中心管理系统开展工作的根本。全面培养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即包括专业的会计核算管理知识、熟练的财务会计核算技能以及高调的思想觉悟,这就需要会计单位定期的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会计核算知识以及技能培养,同时,通过举办某些有关会计核算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进一步促进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为顺利开展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的各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强化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有关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重视多种形式的会计继续教育。只有建设好一支业务过硬、严以律已、思想业务素质好的财务人员队伍,才能贯彻实施好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有效发挥财务监管作用,从而杜绝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六、小结

综合上述可知,现阶段内,我国会计核算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会计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现阶段,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系统以迫在眉睫,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系统不仅仅需要充分运用现代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并且,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渗入到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中,力求实现会计核算中心的信息化管理,构建高效的网络平台,使其会计核算中心管理涉及到企业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为实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高效性、及时性以及完整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其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焦惠惠.关于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思考[J].现代商业, 2010(33)

[2]曹红霞,胡冷夫,陈欣.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利弊探讨[J].时代金融, 2011(03)

[3]周玉伟. 在会计集中核算体制下开展经济责任审计[J]. 科技创新导报,2010(32)

[4]张欢.浅谈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 2010(33)

[5]王冬梅.会计集中核算的弊端与对策探讨[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8(01)

第8篇:会计核算范围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会计核算;协调性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1-000203-02

前言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着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工作不协调的问题,尤其是在部门预算中的资金支出部分,与会计核算中的信息总结相差较大,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工作相协调一致发展,从而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进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

一、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存在的问题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实施的时间较短,没有完全形成一定的体系,所以,有关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预算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进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中出现许多问题[1]。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预算以外的资金,很多资金的支出并没有在预算的范围之内,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的时候,有一些资金支出是要规避正常的监督管理的,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它经常存在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中,因为这种不在预算之内的资金运作不受到任何条件的束缚,因此,这就产生了会计核算中与部门预算中的资金不协调一致的情况,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效益带来损失。第二,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中,预算人员工作的细致程度不够细腻,其中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工作量比较多是一部分原因,预算的工作量大,预算的工作时间比较短,所以部门预算管理进行的比较粗糙,一些预算也并没有按照现有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预算,很多内容都是预算人员的主观臆断,进而导致了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不协调。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核算制度为解决部门预算改革中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措施,但是会计核算本身工作中也存在相应的问题,首先,并没有明确的会计核算方法,在会记核算中有两项支出的总结,分别是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但是在具体的会计结算,并没有对这两项进行严格划分,也没有相应的数据作为指引,所以在具体的会计核算中,常常出现项目支出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一致的情况,比如在项目支出的会计核算范围本身包括经费的支出和拨出经费,但有的时候,这两项支出却都在专项支出下进行,使得会计核算与会计制度出现不一致的地方。而且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对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约束力差,在实际会计核算中并没有和会计制度相适应,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政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并没有落实到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设计存在误区偏差,以至于会计核算的环节中常常出现脱节的现象[2]。

(三)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间不协调

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当中,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关系并不协调,首先,部门预算改革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作的具体反映,而会计核算是对自己运作情况的监督,但是在实际的会计核算当中,根据会计制度进行的会计核算,并没有完全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作,比如所在基础建设资金的核算工作当中,部门预算单独地对它进行核算工作,而并没有从资金上进行全面的会计核算,所以二者之间并不协调,而且,部门预算工作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有许多不相一致的情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解决,再次,在进行部门预算时,必须要有准确的会计记录作为根据,但是由于会计核算和预算改革不相协调的问题使得部门预算工作无法使用到会计核算,进而进一步增加了部门预算工作的难度[3]。

二、解决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不协调问题的对策

(一)解决部门预算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强对部门预算的重视,对预算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结合各事业单位的审计的具体情况特点来设置合理的预算改革机制,在预算改革中,对不同的资金支出加以分类管理,分化各类支出到各下属部门,及时完善各项预算改革制度,当预算改革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及时请专业性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从而减少行政事业单位的损失,对部门预算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选择,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在预算改革工作中的严肃性,在事业单位进行招聘的时候,招聘具有专业化知识的各部门预算工作人员,加强对预算工作人员的培训,使预算工作人员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对预算工作人员设置合理的考核体系,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使部门预算工作能够促进行政事业的发展[4]。

(二)解决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相关学习,了解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制度内涵,加强会计的专业化知识,对于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研究,适当地对会计制度进行调整,相关会计核算部门要定期地进行沟通交流,快速发现会计核算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并加以解决,加强对会计核算的监督力度,尤其是对有关资金的监督核算力度,还要完善相应的会计核算体制,加强对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定期对会计核算人员进行培训考核,防止会计核算从业人员监守自盗,现象的发生[5]。

(三)加强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协调一致

政府部门要发挥相应的政府职能,不断更新与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相关的有关法律政策,对现有的不适应新时展的法律相应地进行修改,根据国家制定并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进行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有了法律作为相应的保障手段,部门预算改革更加正规地进行,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会计系统的调整力度,分清相关的责任制,使会计系统更加科学正规,对不合理的规则加以改变,及时修改与会计核算中相关的条例,因此,要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将出现的资金支出考虑到预算的范围之内,从而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管理,而行政事业单位不是营利性机构,对资金的支出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防止出现财政赤字的情况,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要提高从事相关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化能力,从而促进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发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建立一种相应的奖励处罚的机制,将工作人员的年终奖金、平时奖金同考核制度相统一,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人力资源管理和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工作协调统一起来。

(四)加强监督管理

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中,我国事业单位内现有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有许多缺陷,无法完全满足部门预算改革制度的需要,因此,发展并完善我国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监督机制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事业单位资金的安全性,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加强监督管理改革制度,在具体实施策略上加强监督管理工作的落实,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公平公正公开性,增加会计制度向公众的透明性,加大对违规违纪现象的处理力度,约束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加大对部门预算改革的监督审查力度,并且要充分发挥全体人员乃至全社会的监督管理作用[6]。

三、结论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针对事业单位内各部门的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部门预算改革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还是有许多问题的,而且二者之间并没有协调发展起来,如何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的协调发展,成为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通过对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性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表现,不断改进相应的对策,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中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工作的协调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加晔.浅析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协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5:56+67.

[2]周宇程.试析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与新制度下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J].财经界(学术版),2014,18:212.

[3]黄爱莲.基于预算执行周期会计核算的我国政府预算会计改革探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12:60-61.

[4]李伟.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协调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1:90-91.

[5]邹德俊.基于预算制度改革的行政单位会计核算[J].现代经济信息,2014,20:267+269.

第9篇:会计核算范围范文

一、税收会计核算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现行税收征管改革的深入,特别是近年来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行税收会计核算日渐凸现出与税收发展的不适应,严重地滞后于税收征管改革,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税收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不明确

按照我国现行对会计体系的分类方法,把会计分为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两类。一种观点认为,税收会计是预算会计体系的组成部分;另一种观点认为,税收会计并非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税收会计与预算会计是并列的关系。对于这一问题,国家有关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中没有明确说明,甚至在1997年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中出台的一系列预算会计准则和制度中也只字未提税收会计,给人的感觉似乎税收会计不属于预算会计。因此,从上个世纪后期开始,税收会计总是独立于预算会计之外,其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始终不明确。正是这种模糊定位使对税收会计的研究无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和深度,制约了税收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二)税收会计核算内容存在局限性

从税收会计的定义来看,税收会计核算的对象始终围绕着税收资金运动,实质上就是围绕着税收收入的实现、征解、入库、减免和提退进行核算的,而对税收成本这一问题却视而不见。目前,因我国对税收成本缺乏一个科学、规范、系统的核算体系,社会上对我国税收成本率的高低说法不一。有的人士分析,目前我国的征税成本率高达5%~6%;有的人士则认为。我国的税收征收成本率大约为4.7%左右。而目前发达国家的税收征收成本率一般在1%~2%之间,低的如美国为0.6%,日本为0.8%;高的如加拿大为1.6%,法国为1.9%。相比之下,不论就高还是就低,我国的税收成本都是一个突出问题,这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强调增产降耗的今天,已经成为税务机关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三)税收会计核算功能趋于统计化

从现行税收会计核算科目设置和核算内容来看.历次税收会计核算改革或会计报表的调整,都是根据税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核算内容越改越复杂.核算指标和核算体系越来越庞大,也使得税收会计核算的信息化举步维艰。目前,全国尚没有一套成熟的税收会计核算软件,其原因就在于对税收会计核算功能的定位不准,从目前的核算功能看,很多是属于统计范畴的,会计与统计不分,所需的统计指标用会计核算的方式反映和获取,势必加大会计核算难度,也不利于税收会计职能的发挥。

(四)现行税收会计制度的设计过于复杂

会计制度的设计是围绕会计目标,依据基本会计法律法规来进行的。现行税收会计制度设计除了要遵循一般会计法律法规之外,还要结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来设计。由于这个特殊性的存在,使得税收会计核算制度既要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又要兼顾税收管理本身的业务需求。从现行税收会计制度的设计情况看,存在着会计核算单位设置层次过多、会计科目设计繁杂、核算程序不统一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会计核算单位设置层次过多。税收会计设置了上解单位、混合业务单位、双重业务单位和入库单位四种不同的会计核算单位,四种核算单位核算范围不尽相同,除了入库单位完整地反映了税收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之外,其他三种核算单位只是部分反映了税收资金的运动过程。这种多层次的会计核算单位的设置,虽然与税收征管机构的设置比较接近,但从会计核算体系上看并不科学,造成了对同一核算对象多次重复核算问题。

2.会计核算科目设置较多、较繁。由于税收工作的特殊性,经常要求税收会计对同一个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反映,以满足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不同管理需要,使得税收会计明细科目的设置非常复杂。主要是明细科目层次多。例如,反映“欠缴税金”的科目,既要按纳税户设置明细,以满足分户管理的需要,又要按税种设置明细,以满足分税种管理的需要,有的还要按征收单位或征收人员设置,以满足考核各单位或各征收人员的工作质量的需要。税收会计明细科目的这种复杂性在其他专业会计中较为少见。

3.会计核算凭证的取得缺乏客观性。税收会计核算的主要凭证--税票,既是完税证明,又是预算收入凭证,还是统计核算凭证;同样-份税票,它的不同联次具有不同的作用,有的是在途税金核算凭证,有的是入库税金核算凭证。几乎所有的税收会计核算凭证均由税务机关统一制定、统一印制,绝大部分凭证由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机关统一制定并集中印制,少部分由地(市)、县级税务机关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机关规定的格式自行印制,这种主要核算凭证由一个部门制定和印制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会计核算客观性的条件。

4.会计明细账设置量过大,且大量使用多栏式。一个基层税务机关所管的纳税户常常有几百户,多的达几千户,税种一般有十几种,每个纳税户都要缴纳几种税,这需要设置大量的明细账才能全面反映。所以,有多少纳税户就有多少明细账.并且为尽量减少明细账的设置,大部分明细账都采用多栏格式,其账簿的长度均超出其他专业会计所能承受的水平,会计核算的形式重于核算实质,使税收会计核算日趋复杂化。

二、影响现行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因素分析

(一)税收征管模式对现行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影响

现行的税收征管模式是1994年新税制实施后逐步建立的,2000年以后进行了完善,形成了目前“以纳税申报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征管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税收征收管理的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随着国家“金税工程”一期、二期和三期的建设,在全国逐步实现了“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目标。2004年安徽省通过CTAIS(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征管数据的省级集中,征管数据的省级集中彻底改变了原有税收会计核算模式,使直接从事税款的征收和入库业务的税务机关无法行使会计主体职能,省级国税机关成为会计主体,担负税收会计核算职责。这对建立在直接从事税款的征收和入库业务基础上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将产生一定影响。

(二)现行预算体制和税银库一体化对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影响

在现行财政预算体制下,税收的主要职能是收入职能,它要求税务机关能准确核算各预算科目(税种)和预算级次(中央与地方的分成比例)的收入情况,它并不关注税收资金在征收过程中所处的形态.它关注的是从税收资金的形成到划入国库成为财政资金的时间越短越好,随着税银库一体化的实现,这一时间将会大大缩短,开票即入库。除了欠税等税收资金之外,税收资金在税务机关账上停留的时间将更加短暂,这对核算税收资金的占用形态以及资金来源也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基本思路

本文认为,总体思路应是:围绕税收资金运动过程,建立从税收资金产生到入库、收入与支出相对应的核算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取核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总,总括地反映税收资金的运行、税收成本支出规模和征管效益分析的过程。

(一)在核算内容上,应主要从进行税收收入的核算,逐步过渡到对税收成本收益的核算

应对税收会计进行重新定义,确立新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改革核算内容,明确划分范围。在对税收收入的核算上,立足于宏观税收收入的核算,注重分征收单位和税种来源的核算,取消分户核算,进一步减轻税收会计的核算压力。在支出核算上,确立一个基本核算单位,支出项目分别从人员经费、征收费用两方面进行核算。

(二)在核算层级上,税收联合征管软件上线后,实现以省为单位的数据集中

这个集中的意义主要在于进一步降低税收成本,对于税收会计核算来说,目前安徽省实行的“集中核算、分级管理”的核算模式,统计的意义大于会计,便于统计而不便于会计核算,特别是不便于进行税收成本核算,因此,目前会计核算层级上,层次不宜过多,应以税收经费独立核算单位为税收会计核算单位.便于进行税收收入与税收成本的核算,便于核算和衡量一个地区税收征管的效能。

(三)在核算依据上,税收会计核算凭证逐步实现无纸化

随着纳税申报网络化的实现,依据电子数据处理税款的上解、入库等各项业务将是税务部门的主要业务,因此申报表、税票等纸质核算凭证已失去目前核算凭证的原有功能,将逐步退出会计核算并最终将被各种电子转账等凭证所取代。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电子缴税完税凭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55号)规定,当实行税银联网电子缴税系统后,税收会计核算税款征收情况的原始凭证可使用电子数据。作为书面资料的电子数据和纸质资料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进行档案管理。

(四)在核算手段上,要逐步确立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加快开发全国统一的税收会计核算软件

一是以规范税收会计核算业务为基础推进软硬件建设。注意防止税收会计核算业务与软硬件建设出现“两张皮”的问题,在确立会计核算主体单位的基础上整合核算流程,以优化组织机构为前提,优化业务设置,使各项税收会计核算业务和工作流程适应计算机处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等各方面的业务操作,软件的设计开发必须不断适应税收会计发展的需要。二是提高整个系统的标准化建设水平。以完善的会计科目设置、代码标准,数据标准、接口标准为基础,实现与综合征管系统(CTAIS)的连接,按照平台统一、一次录入、数据一致,信息共享、综合利用的原则,分步实施,实现会计核算软件平台的标准化:按照统一组织管理的原则,统一数据采集的口径,规范业务流程,提高数据信息共享度和有效使用率,实现税收会计核算的标准化。

四、税收会计核算亟待改革的问题--税收成本效益问题

(一)确立有别于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

从核算内容上看,税收资金在性质上也有别于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和财政预算资金,税收资金脱胎于企业生产资金,是企业生产资金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增值的部分,税收资金又终止于财政预算资金,税收资金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特殊存在形态。同时,在税收资金的征收、入库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又是财政预算资金的组成部分。这种独特的核算内容决定了税收会计必须实行有别于现行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的核算形式,建立独立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

(二)建立税收成本效益指标评价体系

考虑税收成本收益问题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不断降低税收成本,取得最大的税收收益。因此.要建立税收成本效益指标评价体系,通过一系列的评价控制指标以及对这些指标的核算,达到不断降低税收成本的目的。

(三)建立税收成本预算制度、考核制度与监管机制

要把税收征收成本的高低作为评价税务机关工作成效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准,要树立成本观念,注重成本核算,讲求效率。只有考核税收成本,强化税收成本管理,才能有效地降低税收成本,提高征管效率。

(四)对实行成本核算、降低税收成本的正确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