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范文

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

第1篇: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范文

关键词:传统绘画艺术 现代艺术设计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无论是从我国早期华夏文化的形成直至达到两汉文化的高峰,还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艺术设计方面我们也还是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艺术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构成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入。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绘画造型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分析这些影响,肯定某些积极的因素,将会有助于发展中国艺术设计。下面就从这个角度进行一定的剖析。

远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已在生活中孕育了绘画的胚胎,从已由仰韶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期所产生的彩陶艺术所描绘的鱼纹、人面纹及花叶纹等装饰图形,至明清时期的文人绘画,我们会发现从原始社会的图形符号一直到封建社会晚期的各类绘画艺术,总有一些永恒的主题,而在这些主题之中,“形”的表现往往是中国历史艺术家借以传情达意的一种外在形式,也就是古代画论所说的“以形传神”、“借物咏志”。中国画艺术家在表现某一种自然物象时,更多地是注重与“形”所蕴涵地精神意义,而不是对自然物象作物理形态的外形模写。正因如此,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自然物象的描绘中往往融入了更多的“理性”色彩,将自然物象之形抽象为一种图式化的符号语言。

第2篇: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范文

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现代设计;融合探析

中华文化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发展历史,传统艺术形式与内涵对新时代的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从现代设计视角来讲,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设计的多元化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不管历经多长时间,其依然是每位华夏儿女所拥有的珍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充分认识、了解与掌握中国传统艺术,真正实现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合理融合,对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艺术设计来说意义深远。

1 中国传统艺术的主要特征

1.1 创造性

勤劳的中国劳动人民历代都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辛勤劳动与生活,用双手不断改造着周围的生活环境,用智慧不断创造出珍贵的、鲜明的、充满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讲,每一位设计者都是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贡献者,经过历代中华儿女的不断传承与创造,现代人依然可以透过各种传统艺术感悟民族传统、感受艺术文化、感知历史脉络等。[1]因此,超强的创造性赋予了中国传统艺术勃勃生机与活力,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艺术文化更好、更快的发展。

1.2 美观性

美观性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突出特征,中华民族崇尚和谐与稳定,对一切美好与吉祥的事物都充满了向往。中国传统艺术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方面,都蕴含了对现实生活的歌颂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尤其是传统艺术通过对比、对称、均衡、协调等形式所展现出来的美感,更使中国传统艺术蕴含了强大的生命力并流传至今。

1.3 意境性

意境是中国传统艺术始终追求的境界,富有深刻的哲学思维与文化底蕴。儒学、道学与禅学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促使人们形成了独特自然、空灵虚静的品格。另外,中国传统艺术在历史年轮的推动下,也在不断地吐故纳新、纵贯古今,使中国传统艺术形成了大气、包容、恢宏、悠远的意境。

2 中国现代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过于西化

由于中国设计行业起步时间较晚,一些西方设计观念与模式进入中国以后,诸多设计者开始大肆模仿西方设计作品,片面认为走西化路线就等同于走国际化路线,甚至出现了盲目跟风或照抄照搬的现象。这种将西方设计理念与模式机械地套入中国设计作品的“直接拿来主义”,实际上是舍本逐末,不仅不利于中国现代设计行业的国际化发展,而且会大大削弱中国现代设计作品的市场竞争力。与中国现代设计相比,起步较早的西方设计确实更为成熟与先进,也非常值得中国现代设计者参考与借鉴,但只有避免彻底西化设计现象的发生,科学合理地汲取西方设计的精髓,才能真正实现西方设计为我所用以及与中国现代设计的有效融合,进而使中国的现代设计者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作品。

2.2 缺乏灵魂

中国传统艺术有着长达登年的历史积淀,并且内容极其博大精深,形成了独具中国韵味的艺术形式。古代文人墨客在创作时往往会融入自己的思想与感情,诞生了画师阎立本、郑板桥以及诗人李白、杜甫等著名人士。虽然现代设计者也善于将古人的作品应用到设计创作中,但是普遍缺乏真正的思想与感情。加之近年来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电脑设计也越来越普遍,这种新兴设计技术的出现,一方面使设计操作更加便捷,另一方面也导致抄袭现象越发泛滥,相互复制粘贴设计作品的现象十分常见。因此,纵览中国现代设计行业,缺乏灵魂的作品不在少数,精品更是少之又少,为中国现代设计注入灵魂成为重中之重。

3 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路径

3.1 中国传统意境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融合

中国传统艺术遵循审美三原则:一是立意,即以形取神,意念先行;二是创新,破旧立新,承先启后;三是活用,灵活生动,合理适用。意境不但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本质,而且还是中国现代设计的审美趋势。因此,将中国传统意境艺术融入现代设计中势在必行。具体而言,在现代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者在对社会和大自然进行观察的时候一定要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并将充满意境韵味的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应用其中,以此促进中国现代设计成为集意境、民族性、特色性与现代性韵味于一体的优秀设计的代表。

3.2 中国传统艺术语言在现代设计中的融合

设计也是一种语言形式,能被人理解与认同,中国传统艺术语言是现代设计的出发点。用现代设计审美理念对中国传统艺术语言进行改进、提炼与应用,促使现代设计作品既具时代特色,又有丰富的文化蕴意。比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设计,就巧妙地引用了彩陶艺术中的凤鸟图案,借用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彰显了浓厚的文化内涵,传递了现代设计的特色。[2]有着深厚积淀的中国传统艺术语言,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活力,将其融入现代设计作品中,能够产生独特的亲和力与文化气息,从而提升中国现代设计作品的价值与实力。

3.3 中国传统程式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融合

中国传统程式艺术是经过长期实践提炼而成的美学搭配,其用笔、调墨、勾线等程序都有特定的规矩,就像踮着脚尖的芭蕾舞者所展示出的优雅姿态一样,中国传统程式艺术也有自己独特的美感。一旦丢掉这种程式艺术,中国艺术就会失去相应的韵味。对现代设计而言,将中国传统程式艺术融入其中,大有裨益。具体而言,可以将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的素材进行提炼与排布,促使其互相搭配、穿插与映衬,并辅之以灵动流畅的线条,选择合宜的色彩,科学地组合绘画元素和设计元素等。当然,要实现中国传统程式艺术在现代设计中高质、高效的融合,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程式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思维及融合技能。只有不断尝试新颖的融合手段,才能大力拓展中国现代设计的未来发展空间。

总而言之,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传统艺术已成为用之不竭的重要宝库,不仅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而且大大拓展了现代设计者的灵感与思路。因此,中国现代设计者如果想创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作品,就必须不断挖掘与提炼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精髓,促使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有机融合,努力构建以中国传统艺术为根基的现代设计体系。

参考文献:

第3篇: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范文

关键词:传统绘画艺术 现代艺术设计 影响 结合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无论是从我国早期华夏文化的形成直至达到两汉文化的高峰,还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艺术设计方面我们也还是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艺术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构成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入。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绘画造型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分析这些影响,肯定某些积极的因素,将会有助于发展中国艺术设计。下面就从这个角度进行一定的剖析。

远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已在生活中孕育了绘画的胚胎,从已由仰韶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期所产生的彩陶艺术所描绘的鱼纹、人面纹及花叶纹等装饰图形,至明清时期的文人绘画,我们会发现从原始社会的图形符号一直到封建社会晚期的各类绘画艺术,总有一些永恒的主题,而在这些主题之中,“形”的表现往往是中国历史艺术家借以传情达意的一种外在形式,也就是古代画论所说的“以形传神”、“借物咏志”。中国画艺术家在表现某一种自然物象时,更多地是注重与“形”所蕴涵地精神意义,而不是对自然物象作物理形态的外形模写。正因如此,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自然物象的描绘中往往融入了更多的“理性”色彩,将自然物象之形抽象为一种图式化的符号语言。

现代艺术设计它不同于架上油画或版画,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集中概括的设计已逐渐成为主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现代艺术设计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细部,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各个不同的比例,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并运用象征手法,启发人们的联想。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载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在这些方面,中国绘画讲究构思上的“以一当十”、“以少用多”,构图上“计白当黑”等审美追求能为平面设计师提供大量的营养。这已经在我国艺术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如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创作了大量文化招贴。他认为,美的原则有三条: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这实际上强调的也是老庄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意境。他的许多作品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融合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又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肌理效果。“水―生命―文化”招贴图形作品,更构筑了一幅在中国特定大文化场景下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平面图形设计作品。2008年的深奥标志也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传统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的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

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我国篆刻艺术中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在我国的艺术设计作品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中也屡见不鲜。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等,特别是中国画,巧妙的运了用白底的匠心。民间剪纸和兰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现代招贴艺术的构图中得到印证。西方传统艺术,基于几何学空间观念,从模拟生活现象入手,借以展示作者的创作思想。中国艺术家则以“不似之似”、“脱形写神”为艺术追求的胜境。这些师法自然,来源于生活但又经过千锤百炼,概括而又多变的“程式”是一种经过高度提炼的美的精华,是沉淀了内容要求的形式之美。正因为如此,它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艺术家随着时代的要求,赋予它新的活力,常用而常新,这种程式化的处理在我国招贴画的装饰性形象处理上,也常得到应用,显示了夺目的光彩。齐白石曾提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著名论断,我们的一些招贴画,就“似与不似”的观点来考察,很多形象显然不是生活的简单模仿,而是由复杂到单纯,由繁杂到简洁的可贵提升。由于艺术设计的特征,决定了装饰色彩在设计画面上所起到的作用。装饰色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宋代苏轼曾画朱竹,有人责难他,难道有红色的竹子吗?他反问:难道有黑色的竹子么?意思是既然大家对“墨竹”习以为常,为什么不允许画朱竹呢?这说明传统美学观中对色彩的主观想象是允许的,而且是必要的。但这种主观想象不等于主观臆造,装饰色彩同样来源于生活实践,同样需要从客观事物中吸取营养。这正是包装画面所刻意追求的。“意足不求颜色似”说明了这种关系。人们常从彩蝶、霓虹、彩霞等自然色彩受到启发而创造出色彩绚丽的装饰效果。装饰色彩的主观性使某些联想,将自然景色“拟人化”。传统中国画中也经常把荷花画得红艳艳得,荷叶只用淋漓得水墨,面对这些形象,人们自然会觉得所画的水墨叶子是绿色的。在艺术设计作品上,常常也有这样的例证,一张蓝色的画面,上面画几束灿烂的焰火,这块蓝色自然会被人接受为深邃的蓝天。同样是蓝色的底色,画上几块白色的三角帆影,这块蓝色又会被人们视为无边的海洋。一张绿色的画纸上画一对嬉戏的小羊,这绿色就成了如茵的草坪。正因为只是单纯的底色,空间更大了,给人的联想更多了。

设计艺术的本质在于启发创造性思维,发挥创造力,创造性是设计过程最重要的部分,是决定设计事物生命力的强弱、优劣、成败的关键所在。艺术设计作品的成功在于设计人员对创造性思维的灵活运用。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只有将良好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技能素养进行不断实践和深化,对事物和生活才能有独特、创造性的见解,才能不断地向新领域挑战,产生好的创意和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第4篇: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范文

我们何以面对当今盛行的商业化设计风格,何以面对外来的设计文化,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走自己的民族设计之路?潘天寿先生在论及“民族化”问题时云:“问题关键在于画家的思想要立足于本国、本民族……花力气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人民生活中吸收养料,自然而然就会‘化’的。”我们要吸收消化,就必须有“根”,这个“根”就是来自生活,来自传统文化。

书法作为中国古典艺术,最具民族特色且艺术“纯度”极高。在此我想以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浅薄认识结合当前平面设计的现状来谈谈书法艺术之于平面设计的影响、作用和地位,并通过这种分析谈一谈我对设计中的“民族性”及“艺术性”的一些想法和思路。

现代平面设计自上世纪8 0年代传入中国以来,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是很落后的,许多人把落后的根源归结为平面设计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还比较短。的确,这是一个因素,但决不是根源之所在。我们的许多设计基本上还是照搬西方的东西,还停留在形式或概念上,除了外表徒有几个汉字外,几乎找不到任何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当然,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应该很好的学习和借鉴,但学习的目的是吸收,是为我所用,而不是被外来文化所淹没。我们在设计构思时,除了吸收国外的有益理念外,更要充分考虑其中的文化因子,要意识到所设计的不只是某一对象,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新的文化。

而当我们去深入剖析当前的许多设计作品时不难发现,我们的作品缺乏的是文化内涵,缺少的是民族特色,这也正是我国平面设计落后的根源之所在。文化内涵是任何优秀设计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艺术作品的生命之所在,失去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就失去了生命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之所以受到大众的青睐并得到各国设计师的好评,其中的原由也就不言而喻了。假如不把传统文化作为设计灵感的源泉,不立足于本土文化,很难想象能设计出这样优秀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设计是在一定的文化参与和制约下展开和完成的。脱离了文化内涵,设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中国印”的成功又是因为它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艺术,从中可领悟平面设计从传统书法篆刻中吸收营养也是中国平面设计发展的一条途径。

书法与现代设计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艺术范畴。古老的书法艺术已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而现代设计在中国仅有二三十年的光阴,对于现代设计而言,继承民族书法艺术,吸收书法艺术中的文化内涵也是一种创新。书法艺术之于平面设计,不仅体现在平面设计中的直接应用,更重要的是在于对设计者的个人设计审美、艺术素养、人文精神的影响。

同样,艺术的“民族性”也不只是中国民族艺术形式的解构、组装和拼贴,更重要的是一个艺术家的民族文化底蕴。设计的民族性,设计的艺术性,是设计者浓浓的民族文化修养、深厚的艺术修养的自然流露,书法艺术承载了中国传统艺术精华和浓厚的本土人文精神,所以,对于一个有志于承前启后,追求“民族性”、“艺术性”的平面设计师来说,书法艺术作为个人修养有着举足轻重,非同一般的作用。

一、书法线条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力

书法的线,是具有特殊艺术内涵的专业范畴。它的线条运动过程中的长短、方圆、粗细、浓淡、干湿、垂直、敏斜、圆转、扭曲的线有着不同的质感和形式感,有着丰富的审美和精神内涵。书法的线条可以尽抒感情,起承转止,舒张放达,皆有分寸,皆有情感,书法中的“线”的表现能力将人的情感发挥到了极致。当然设计中的线条的内涵不可能达到书法线条这样的丰富、细腻。但线条在设计作品的运用中同样也可以表达出审美倾向。例如“线”在平面设计中直线给人以单纯、明快的感觉;曲线具有柔和、流畅的特征;斜线会有一种速度感;垂直线表现稳固、崇高,促人向上;水平线开阔、平和,一马平川,折线刚硬、刺激;自由曲线随意轻松,发人想象等等。当然,这只是一种概括。

什么样的线条具有运动感、节奏感,并具有情感取向;什么样的线条却如同书法中所谓的“死蛇缠树”般粗俗软弱、呆板痴滞。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理解、欣赏“线”的内涵,或者说通过书法的学习扩展我们对“线”的理解。

我们对书法“线”的理解决不是为把它照搬到平面设计中来,而是通过书法的修养,更好、更深入地体会“线”作为一种艺术符号,它的丰富表现能力以及它所负载的微妙而缤纷复杂的审美情感,使我们在平面设计中能更好地运用“线”这一设计元素,并以此类推,扩展到对“点”和“面”的认识和理解。

二、汉字形态在平面设计中的解构性

书法艺术虽然不能简而言之为汉字的美化,但基本脱离实用还是近代的事。早在秦汉时期书法就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技术水平的进步,活字印刷技术的普及,以至于到目前现代化的印刷出版,书法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纯艺术”。

在古代,官方的文件、布告皆由擅书之人书写,是很讲究的,书写书体时,就像我们在设计中要考虑字体一样。好在现在我们不用这么麻烦,有了统一的标准字体,有了形式、风格多样的字体库,似乎可以随手拈来。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是有许多的苦恼,字体太多,选择常常凭个人的爱好习惯。其实,在设计中所用字体应取决于作品所要表达的风格和内容,或者,我们要运用一些具有个性风格的字体来突出设计的风格。所有的这些,都要求我们对字体,对汉字的结体规律有较深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在设计中挑选字体,解构汉字,运用汉字。要从更深层次理解汉字的结字规律以及它更深层次的内涵,只有通过对书法的研习才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其实,中国传统的平面设计从一开始就和书法艺术紧密结合在一起,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店铺前悬挂的招牌,认为是当时广告设计的雏形;而很早就出现的“公文告示”可以被视作招贴设计的萌芽。现藏北京图书馆的宋代《欧阳文忠公集》是用颜体楷书在封面的左上角题写书名的,尽显端严庄重。这些具有朴素设计意识的“作品”主要是以书法为主要手段来实现的。而书法字体和书籍装帧设计则更有“血缘”关系,传统的印刷字体也是传统意义上设计运用的典范。中国雕版印刷术起源,有说受后汉《熹平石经》的启发,美籍苏格兰人著《中国印刷术源流史》认为始于封泥及印章的影响。宋代的活字印刷刻书,都是由“善书之士”誊 写上版的,主要是以欧、柳、颜体书刻,而以欧体字为最好。

可以这么说,设计中的汉字字体是参考书法的书法。虽然我们可能不能把各种设计字体与各种风格的书体对号入座,但从中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还是很容易的。

文字的图形化在设计中越来越得到运用,许多设计者提出了“文字就是图形”的口号。即文字在现代的平面设计中不再只是一种功能说明,它本身就是一种图形,即追求设计文字的图形化。

我们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中可以看到设计者对“世”字的图案化设计,形象的用汉字“世”字表现了三个人的动态,达到了很好的视觉效果。

在文字的图形化进程中,英文字占有很大的优势,这跟英文字的造型结构特点相关。首先英文字母的造型非常丰富,如“A”就是一个三角形,“H”长方形,“M”正方形,“O”椭圆,“S”弦形等等;其次就是字母结构简单,而且每个单词又有长短变化,这使得英文字容易变化、组合。汉字虽然每一个字的笔画结构丰富,但整个字却都是方形,而且字的笔画多,解构变化困难。这使许多设计者对汉字的变化缺少应变能力,这也是目前设计者面临的最大困惑。

变化的笔画、变化的字体、变化的字里行间,构成的作品却是和谐统一,并形成独特的格调和艺术魅力。书法之美千千万万,设计风格亦千千万万。作为设计者,我们又能创作多少种美、多少种风格供客户选择呢?事情往往是我们很多的设计拘泥于自己的设计习惯和设计风格,甚至形成了自己的偏见,审美思维狭窄,审美视野偏执,自以为自己的设计作品是独一无二的方案,全然不顾他人的审美要求和社会评价,常常是一厢情愿而弄巧成拙。

作为一个设计者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即了解到什么是好的设计,什么是好的书法,什么是传达目的的设计。一个纯粹的书家,可以做闲云游士,然而作为一个设计者却应更具儒家精神,“知不可为而为之。”永远作为一个引导者、启发者,孜孜不倦,循序渐进。

三、书法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途径

作为一个现代设计者应该“上下而求索”。“上索”于中国悠悠几千年的文化、哲学和艺术,下索于当代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设计技术,加之于自身慧根和悟性的糅合,并考证于当今的潮流世态,从而设计出既具有民族性、艺术性,又具世界性、时代性,且符合实际应用需要的作品来。

书法艺术风格的演变史,实际上也就是一部中国几千年社会时代风格的演变史。作为为社会大众服务的设计者,对社会时代风格的演变,对时代的发展趋势的把握、对时代审美、思潮的认识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书法艺术的分析和理解,把握每一个时代,每一种社会状态书法的时代风格,“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尚势,明尚态”,这些时代风格是与当时社会的发展状态、意识形态等密切相关的。通过这种分析和思考,我们在当今的设计中有时也应该从栖栖惶惶中,从随波逐流中抽身出来,站得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想得更深入一些,当今的时代风格应该怎样。有去学习别人,在一种后来者的不自信中、浮躁叫嚷着“国际化”,因为有一些人缺失“民族化”的自信。我们叫喊着与世界接轨,走向世界,似乎我们还没有信心独立作为世界一员存在。作为一个设计者,我们应该自信地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

也许在“国际化”的浪潮中我们的确无法把握住“民族性”的时代风格,但通过这样反复的实践和思考,总有一天我们能看清“民族性”的时代方向,从而把握时代性。

形式的吸引在当今的视觉传达设计中已被奉为第一要旨。但形式的华丽、虚幻、不知所云,造成了内容的平庸、空洞,华而不实。我想作为一个设计者,一个有着社会责任感的设计者,在设计中不仅要传达一种视觉美,更要传达一种精神美,一种人文精神。我们在追求形式美之前首先要注重我们所要传达的主体内容的完整、正确、充足、真实。不但要吸引人的注意,还要让观者观后“意味无穷”、“回味无穷”。

第5篇: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范文

青花瓷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青花瓷器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是闲为它具有丰富的装饰技法和独特的中华民族风格,青花白瓷,清丽脱俗、典雅大方;给人以清新明快、肃穆端庄之感。

传统青花主要是通过线条的粗细、疏密、点线等笔法来表现各种艺术意境,一笔之下有刚柔、虚实、浓淡、轻重的变化,运笔之中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等。传统青花勾线、分水、布局特点:遒劲的线条,湿润的分水,疏密有致的布局在作品中得到运用,我们知道,青花勾线也就是中国画里的白描,比较工整细;它的分水,就是泼墨大写意风格。

传统青花艺术在不同的时代呈现了不同的面貌。元代青花不但料色丰富,而且在器型及花纹装饰上也相当工整细致,有其一定的特色。到明代,青花讲究表现工艺,所绘花鸟草虫、山水人物小品,构图简洁清丽,寥寥数笔,生趣盎然。青花色调也很净丽青翠,另有一番民间简朴清新的情趣,清代的青花瓷在明代青花卓越成就的基础上,继续有所发展和提高。特别是康、雍、乾三朝,在瓷器造型、釉彩、花绘等方面,都获得了新的成就。在装饰风格上,更多地吸取了民间木刻版画的表现手法,对所表现的形象作概括、夸张的加工,用刚劲、细致的笔法勾线,再以多种深浅色渲染,看上去爽朗明快,青花经历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发展的历史,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面貌,无论是官窑青花瓷,还是民用青花瓷,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有着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也确立了传统青花的清新、典雅朴素的文化品格。

现代陶瓷艺术向着随意自由、富有想象力、具有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现代陶艺纯属艺术家个体面对心灵的艺术创造,有其个人情感在里面。现代陶瓷艺术往往追求的是“创新”。它具有从古老的陶瓷母体中脱离而形成独立的纯艺术特征。而传统青花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已经成为我们历史的一部分,它在今天和未来都将以各种形式介入我们的艺术活动。

二、传统青花与现代陶瓷艺术如何结合

1、民间青花与现代陶瓷造型结合

民间青花与现代陶瓷造型结合强调了把传统带入到现代语境中,在青花瓷中将水墨画和民间的姊妹艺术的一些表现手法移植,将水墨中极具抽象意味的墨趣,将其他一些手法的部分作为装饰语言的主体,在青花瓷中得到充分的展现。正是这种互补的结合,使瓷作更富有一种文化感,更具有一种文化品位和东方情调。也就是说在传统青花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发展,使青花更具有创作者的个性。

景德镇陶瓷学院秦锡磷教授,其作品造型新颖大方,画面生动自然,色彩清新明快,手法挥洒自如,格调秀雅脱俗,兼有民间艺术的意趣和文人艺术的高雅,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东方艺术特色。他的作品是传统青花艺术和现代陶瓷造型完美结合的典范。

2、传统青花作为符号化语言在现代陶艺中的作用

在现代艺术表现中,传统语言和图式往往作为一种特定意义的符号被运用到作品中,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景德镇陶瓷学院黄焕义教授许多陶艺作品中的局部青花装饰纹饰有来自官窑的,有民窑、各朝各代都有,作者根据个人的审美需要与陶艺造型上的需要,对传统青花瓷纹饰采用撷取方法,有时在原形上加工处理,有时在传统青花瓷纹式中加入新的元素符号,为他所有,但又不失传统青花的韵味,他的大部分作品中青花装饰的典雅、晶莹与造型的纯朴、粗犷构成粗与细、亮与涩、动与静、古与今的审美特征。

3、青花与其它手法综合装饰的形式

以上两位陶瓷艺术大师的成功也证明了传统青花与现代陶瓷艺术的结合具有可取性,看新闻说一件将中国剪纸与陶瓷的传统青花工艺结合起来独创的《12生肖盘》陶瓷艺术精品在绳金塔民俗博物馆亮相,吸引了众多游人观看,这说明传统青花和现代陶瓷艺术相结合得很完美。不仅中国的陶瓷艺术家是这样的喜欢青花,连国外的陶瓷艺术家们也同样对青花充满青睐,美国的艺术家借鉴了我们景德镇的传统青花,如“二战”前后制造的艺术瓷盘,并未受当时画坛盛行的抽象派影响,而是继续模仿英国瓷的彩绘贵族庭院人物画以及中国瓷的清代青花山水画。现在也有很多艺术家在吸取彩陶、民间青花及写意图画的基础上,使传统青花显示青春时代的活力。国内外的艺术家们把西洋画构图和青花的淡雅格调结合起来,看来比较有中西合璧的感觉,就像是“混血儿”。

第6篇: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范文

关键词:现代服装设计;传统服饰艺术形态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099-01

自古以来,人们就利用各种材料制作蔽体御寒的服装,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变迁。在古罗马时期就制定法律来加以规范不同阶级的着装。两千多年来,各个时代涌现无数瑰丽的服装形态,他们是人类对美的本能追求。

形态在设计中主要指:视觉形态、也包括触觉形态、听觉形态等。现代设计越来越重视对形态的研究。服装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既具有二维的平面设计,又具有三维、四维的形态研究。我们就现代意义中的“时装”(fashion)与传统意义上的服装艺术形态,将二者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进行研究和比较。

一、出发点与表现形式的差异

(一)关于设计:现代服装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它涉及一系列心理学的研究,是诸多问题的归纳和求解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思维过程。比如产品的风格定位,消费人群分析,产品制作和生产成本……该过程涉及制作工艺合理性和市场的规律性,是在市场环境制约下的决策活动:即在投放市场之前,对新型产品的模拟和规划,并以产品为媒介传达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是一项极具想象力且从无到有的创造活动,它追求理性和感性的结合,并跨越客观现实和未来。设计活动将产品的构成元素进行分析和重组,创造更理想的新型产品形态,以此关怀和改善人的命运。设计追求更高的美感形式,并确立时尚流行中的新秩序。

设计是一种把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他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计划、构思的形成:在拉丁语中,计划的第一层含义是设想,计划包括对使用对象的一系列技术支持。

(2)视觉传达方式:即把计划、构思、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利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视觉化的传达必须是在确定了设想的基础上提供图案、文本的说明及具体的实施蓝图。

(3)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 即视觉化的传达在具体实施步骤中运用的方式方法。

(二)关于艺术:“艺术”在西文中的本义为“人工造作”。认识论认为:艺术是自然在人的头脑里的“反映”,是一种意识形态;实践论认为:艺术是人对自然的加工改造,是一种劳动生产,所以艺术有“第二自然”之称。人类劳动是为了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一切艺术都要有一个创造主体和一个创造对象,因此,它既要有人的条件,又要有物的条件。人的条件包括艺术家的自然资源、人生经历和文化素养;物的条件包括社会类型、时代精神、民族特色、现实状况……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加工改造的对象,此外还要加上改造的工具和媒介。所以艺术既离不开人,也离不开物,和美感一样,都是主客观的统一体。

(三)服装的形式美感和功能性:现今的“服装”中高级定制和成衣,两者都必须具备明确的设计概念。工业,信息产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使生活方式更加多样化。服装作为一项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之一,又是社会地位、个人品位、气质形象的体现。从人们的心理需求来看,实用、方便、舒适、健康成为国际范围内的择装标准,因此功能性和美感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有时还要根据个体差异和地域差异将二者重新衡量。可见,现代服装设计中的理性因素不言而喻。而传统意义上的服装不具备批量生产的特性,只是在总体形制上有划分社会阶级的严格要求,从个体的角度看依然是独一无二的“作品”,且更像是一种手工艺品,具有很强的装饰性,风格多样且繁琐累赘,永远是形式第一功能第二。

二、现代和传统服饰艺术的形态差异

(一)时代影响审美认知:时代的发展,成衣设计师的活跃,传媒的推波助澜,面料开发和缝制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重心的偏移,各类设计艺术之间的影响等诸多因素都造成服装设计也走上了一条简约的康庄大道,同时对于“服饰美”的界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服饰只是当时社会人文和历史环境的缩影,人们寄情于物,对于服饰美感的认知也相对流于表面。

(二)装饰手法的差异:受制度的限制,通常一个时代拥有一种相对独立的服饰美学,而且这种美学普遍呈现出过重的装饰情节――“多而密”,极尽奢华繁复之能事。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装饰往往从属于其功能性,在保障穿着的舒适和从事社会活动较为便利的条件下进行装饰,装饰的细节仅为了突出个人风格,能从视觉上加强形象气质即可。

(三)服饰色彩的变迁:从色彩学的角度上看,传统服饰艺术的色彩纯度较高且层次丰富,大量的对比色、互补色交叉运用,用以诠释社会地位和繁复绚丽的装饰美感。而现代意义的服装设计是简洁而含蓄的,黑白灰等无彩色和众多低纯度色彩是现代服装设计中大量采用的基本色,由于其便于穿着,易于搭配,基本色的款式也被看做是销量的保证。现代人认为美无处不在,看重设计形态的直觉或心理的表达,对多元化审美的接受程度较高。

(四)服饰形态的构成: 现代服装设计需要同时考虑服装功能性和美感,因此从面料选择,剪裁廓型,图案风格类别,到服装内部工艺……每一个元素都进行推敲和研究,务求将二者兼顾。装饰变成众多设计元素中的一部分,点、线、面、体等构成学原理被广泛运用到服装设计中来。

(五)现代服装设计的多元化风格:现代同一时期服装的风格、款式、细节百花争妍,非常多样化,例如朋克、波普、雅皮……人们完全接受了美的多元化且乐此不疲。款式和色彩上强调搭配,人们将复杂的色彩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划分出体系,再根据自身的发色、眼球颜色、肤色通过冷暖来将自己划归到一个季节,以此为据来选择服装,从而达到最佳的视觉审美效果。

第7篇: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范文

关键词:现代影视动画;传统艺术语言;融合

传统艺术语言不仅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逐渐融合与发展的文化精华,而且它能够充分地反映出中国的人文精神、民族文化、民俗心理,是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艺术语言散发着独有的魅力。它不仅具备着自身独有的神韵,而且能够让人们产生美的感受。现如今,传统艺术语言在各种各样的文化中均有体现,尤其是在现代影视动画中的运用越来越突出。现代影视动画的发展非常迅速,不断创新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能够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震撼。但是,如何才能将现代影视动画和传统艺术语言两者很好的融合?将两者融合的重要性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成为业界讨论和关注的焦点。下面,本文将通过举例证明和事实论证的方式谈谈现代影视动画与传统艺术语言的融合。

一、现代影视动画与传统艺术语言的概念

(一)现代影视动画的概念

现代影视动画顾名思义是现代的影视三维动画,即将原本一些不会活动的物体,经过一些特效技术的合成能够使其活动,然后再根据一段段动画制作成影像。现代影视动画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包括影视特效创意、前期的拍摄、影视3D动画的制作、特效后期合成、影视剧特效动画等。现代影视动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门类,而且也是工业社会中人类为了寻求精神解脱的一种产物,它的艺术表现形式非常丰富。随着计算机的产生并迅速发展,已经逐步渗透到现代影视动画领域,加上一些制作软件的增加,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现代影视动画的制作技术和影视拍摄的局限性。现代影视动画能够将很简单的影视动画特效转换到复杂的影视动画的场景设置,从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影视动画想要表现的效果。

(二)传统艺术语言的概念

艺术语言又称为艺术语汇,是指各种各样的艺术体裁用来传达审美情感、表达内心情绪、塑造艺术形象时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传统艺术语言具有独特的传统性和古典性,有着独有的传统艺术美。艺术语言是艺术作品表现形式的一种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艺术作品的特定内容只有借助于艺术语言才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没有艺术语言,就不可能存在艺术作品,艺术语言是各类艺术作品存在的基础。各个门类的艺术,在长期的艺术发展中,必定会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例如,电影通过画面和画面的相互组接,构成电影形象;绘画通过线条、形状、色彩、色调等艺术语言来构成绘画形象,等等。艺术语言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写实的、夸张的、隐喻的、象征的等。熟练地掌握并且能够灵活的运用该艺术门类的艺术语言是了解艺术的最基本要求。

二、传统艺术语言在现代影视动画中的运用

(一)传统艺术语言在欧美影视动画中的运用

传统艺术语言不仅是一种思想和精神上的传承,而且通过对它的灵活运用,还能让人产生自豪感和归属感。尽管时代的发展非常迅猛,但传统艺术语言的精髓和内涵永远具有闪光点。传统艺术语言在世界范围内的影视动画中均有体现,欧美国家在很久以前便在影视动画中融入了传统的艺术语言。如在迪斯尼动画电影作品《花木兰》中,运用传统的画面和画面组接的方式以及传统的镜头转接等方式将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传统的艺术语言在不同程度上已经在现代影视动画中融合运用,不论是从精神内涵上看还是从影视动画的视觉审美上看,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和视觉上的冲击力。

(二)传统艺术语言在世界影视动画中的运用

传统艺术语言在世界影视动画中的运用非常突出,许多世界影视动画中融入了传统艺术语言。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影视动画界在作品的形式上和内容上进行创新,并且加入了很多新鲜的元素。传统艺术语言在世界影视动画中的运用不仅能够为世界的影视动画添入新鲜的血液,还能将现代技术与传统艺术进行融会贯通,从而推动全世界影视动画的发展与进步。比如传统艺术语言中的情感观念在影视动画中的体现,动画片《铁臂阿童木》中就运用到了传统的情感观念,在该片中,或多或少可以看到中国明清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影子。动画片《铁臂阿童木》正式运用了人们传统的情感观念,从而在该片上取得成功。在多元化发展的当今社会里,各个国家的文化不断融合,包括艺术的表现手法、表现形式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艺术重合。不断地将传统艺术语言以不同的形式融合到现代影视当中,这样才能适应不断激烈的行业竞争。三、在现代影视动画中运用传统艺术语言的重要性

现代影视动画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从《白雪公主》到《狮子王》,再到今天的各种类型的动画片,如三维、二维动画片等。这些现代影视动画中充满了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观众呈现出了异彩纷呈的影视动画巨作。现代影视动画以它的渗透性和感染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而影视动画也成为电影中的一个发展潮流和趋势。之所以现代影视动画的发展如此之迅速,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艺术语言的运用是分不开的。现代影视动画通过传统艺术语言中独特的视角和方式来诠释和表现影视动画的主题,让影视动画具备一种由内而外的美。不仅能够让观众的心灵产生震撼,还能传播出传统语言艺术里独特的价值观念。

(一)运用传统艺术语言有利于创作出个性创新的影视动画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时代的到来,动画的表现手段带给影视动画更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将传统艺术语言应用在影视动画中,已经成为影视动画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影视动画中运用传统艺术语言,有利于创作出个性创新的影视动画。正因为现代动画技术的不断发展,个性创新对于影视动画而言才是成功的关键。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影视动画制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就算一部影视动画的制作再精细,如果没有创新,这部作品也不能称为好作品。传统艺术语言中审美情感、表达内心情绪、塑造艺术形象时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能够为现代影视动画所用,而且有利于创作出个性创新的影视动画作品。传统艺术语言能够改变现代的制作方式,利用流畅、变通、独特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影视动画的制作。同时,传统艺术语言能够让影视动画的制作人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从而产生新的非凡的想象能力。传统艺术语言丰富多样,所以在影视动画中运用到独特的艺术语言,有利于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影视作品。现如今的影视作品很难拥有自身独特的个性特点,所以充分利用传统的艺术语言,扬长避短,用 适合影视作品的独特语言方式来达到个性创新的效果。

(二)运用传统艺术语言能够提升影视动画作品的文化内涵

传统艺术语言是传统艺术中的精髓,传统艺术语言中的文化思想内涵有助于提升影视动画作品的传统文化内涵,从而提升影视动画作品的整体审美价值。语言不仅能够让人们进行思想的传达与情感的交流,而且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人们出于交流的需要,创造出了口头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创造了文字语言。这两者成为人类的自然语言。除此之外,人类还创造出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语言,那便是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有着自身独特的审美法则和文化内涵,任何一门艺术都有着独特的艺术语言。只有将艺术语言中精神的创造和文化的内涵用到作品的制作中,才能将审美意象完整的表达出来。在影视作品的制作中,运用传统艺术语言的精华,将艺术语言的文化内涵进行恰到好处的运用,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

四、现代影视动画与传统艺术语言的融合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国影视动画曾经运用传统的艺术语言和与众不同的艺术形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正因为此,诞生了一系列非常优秀的影视动画作品。如今,要想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影视动画之路,必须要从艺术语言的运用人手。影视动画的制作离不开艺术语言这种艺术形式,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可以从很多方面人手。

首先,可以从文学剧本里的艺术语言着手。在影视动画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影视动画从各种各样的文学剧本里的艺术语言取材。根据各地的文化特征将文学剧本里的艺术语言与影视动画进行融合,使得作品在选择题材时没有局限性,能够向各种各样不同的文化和风格发展。例如,影视动画作品《埃及王子》就是取材于《圣经旧约》中的“出埃及记”,同时融入了《圣经旧约》中的艺术语言。《阿拉丁》取材于阿拉伯国家的《一千零一夜》中的关于神灯的一个故事,在《阿拉丁》的后期制作中,同样运用到了传统艺术语言中一些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正因为此,现代影视动画才能吸引如此多的观众。

其次,从场景的设置上融入传统艺术语言。场景的设置在影视动画作品的制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融入传统艺术语言的场景设置能够凸显出场景设计的重要性,而且故事的文化背景和人物的造型设计也离不开场景的设置。所有细微的设计必须要根据大的场景而变,这样才能符合整部影视作品的风格。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影视动画中场景设置的基本法则,即形式追随功能,场景追随影片。在场景设置中融入传统艺术语言,有利于营造出更深层次的艺术韵味。例如,影视动画作品《九色鹿》中的设计就在场景设置中融入了传统艺术语言,它不仅灵活地运用了我国敦煌壁画中的极具古典风味的风格,而且这种独特的场景能够让观众在视觉上产生冲击。所以,在现代影视动画中融入传统艺术语言,从不同的方面人手,才能创作出极具文化内涵和视觉冲击的影视动画作品。

第8篇: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范文

一、现代媒体普及还需时间,传统媒体魅力依旧不减

从学校方面来看,我市很多小学都是农村学校,资金的短缺、设施的陈旧都影响了现代媒体在课堂中的普及。有的学校甚至只有一间多媒体教室,艺术老师不可能每节艺术课都带学生去那里上,最多蜻蜓点水似的每学期去几次,而且还要和学校其他课的老师做好协调工作。再从教师本身看,随着艺术新课程大面积的普及,全能型艺术教师师资的薄弱,音乐、美术单科型的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部分学校还要求一个教师包下整个年级的艺术课,既要上音乐又要上美术,那样就使得这部分教师在工作之余必须花大量时间在提高自身艺术综合水平上。我市很多音乐、美术教师都利用双休日时间参加了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小学艺术教师师资培训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一味追求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性地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师每天花一大块时间用于多媒体的学习制作,这是不切实际,很难落实到位的。鉴于以上因素,教师更应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来充实课堂。

传统媒体的运用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书本、挂图、模型、投影、实物等,教师是可以信手拈来,灵活运用的。例如在上一年级艺术教材中《猜猜我是谁》一课时,我运用了磁带和录音机播放各种动物的声音猜动物名称,这样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单纯“听”上。又如在上《我喜欢的玩具》这一课时,实物展示交流肯定要比多媒体来的更合适。玩具是小朋友最亲密的伙伴,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拥有那么一两件甚至更多,老师可以发挥这一有利条件,让学生自带玩具到课堂。学生在触摸玩具质地、欣赏玩具造型色彩等方面的感受会更加真实、细腻。再如运用粉笔这一传统媒体,艺术老师可以现场范画来组织教学,既省事又省力,又会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可能有人会说,作画步骤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分镜头展示啊。但如果教师能边讲边画,并针对课堂与学生的需要,灵活控制笔下出示信息的量,随时进行删减修改,与学生的互动就更能体现了,也便于学生一起参与,所以说传统媒体的魅力在现今的艺术课堂中仍不容忽视。在现代媒体尚未普及之时,艺术教师更应发挥好传统媒体的作用,让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新旧媒体相得益彰,活跃小学艺术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很难集中,容易被周围的一点点小动静所分心。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学,设计与学生贴近、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节。如果教师在这些教学环节中还能适当地使用多种媒体,就更能激发学生兴趣,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艺术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是通过课堂组织形式来完成的。如何在课堂组织的各个环节中合理利用各种媒体呢?以下是我在艺术教学中就多种媒体协同参与进行教学的一些实例:

1.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一堂课中的首次“交锋”,也是教师搞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能力。组织教学环节除了师生问好等一般礼仪外,艺术课还可以根据学科自身的特点,从视、听觉方面入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根据课的需要,有时我会利用录音机播放一段合适的音乐,与学生在律动中交流问候;有时我会利用自己制作的道具表演小小魔术将学生从课间活动手里争取过来;还有的时候,可以利用投影仪来做游戏。在上一年级《我有十个好朋友》前,我利用投影做出了一只小孔雀的手影来与学生打招呼:“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小孔雀,真高兴能来一(1)班与你们做朋友,你们欢迎我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过来了,为本课画手形的练习设置了伏笔。利用多种媒体协同组合后,就能让学生从课的一开始就产生浓厚兴趣,展开想象,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艺术世界中。

2.导入新课

一堂课的学习能否吸引学生,使学生有继续往下学习的欲望,导入新课也是十分关键的环节。艺术教师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中,可以有效利用多种媒体,使导入更精彩、更生动。例如在上小学艺术第一册教材中《月亮和星星》一课时,因为本课的主角是月亮和星星,它们与学生相对来说比较遥远,认知也比较模糊。怎样让学生与它们来一次亲密接触呢?我在课前先将火箭的发射过程、地球的卫星图片、月亮的清晰图片和星星的图片一一编入课件程序中。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就问小朋友们,你们认识杨立伟叔叔吗?你们想坐上杨立伟叔叔的飞船去宇宙探密吗?瞧,火箭马上就要发射了,我们赶紧坐好吧!小朋友被深深地吸引了,他们坐得端端正正,小眼睛里充满了期待。这时,老师只要轻轻一按鼠标,火箭发射的生动场景便即刻呈现在学生眼前,增强了情景预设的逼真性。接着提示学生火箭已经来到了太空,让我们回头看看美丽的地球,课件立刻展示出地球的卫星图片,学生一下子感觉:“呀!我们真的来到了神秘浩瀚的宇宙了!”学生的注意力仍被牢牢地吸引,同时想继续遨游宇宙的的强烈愿望也被激发。此时,再将月球、星星的图片展示在学生眼前,再开始本课的新授学习就显新颖、自然了。这些不能不归功于现代媒体的参与,它使学生在意境上、在思想上得到了直观的、感性的、全身心的体验,对艺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急切的心情。

3.学习新课

学习新课的环节是一个容量大、形式多、手法活的教学过程。它包含对重、难点的剖析,而重、难点都是比较枯燥无味的知识技能,如果不想办法将枯燥的教学激活,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教学效率也难以提高。教师利用好现代、传统媒体的组合进行艺术教学,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使呆板、抽象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形象。在上小学艺术第三册《时间像小马车》新授部分时,对各知识点的讲授我做了如下设计:在学习声音远近不同特点时,我利用打击乐器双响筒,让学生闭上小眼睛听双响筒模拟出来的马蹄声来感受小马车的远近程度。这个环节利用打击乐器是很合适的,因为它的节奏感比真实的马蹄声的音响资料来得更强烈,老师操作也比较简单,而且能起到控制作用,可以根据学生听觉的需要随时变动。当学生对声音近强远弱有了一定体验后,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马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FLASH,配合声音再给学生一次视、听觉多感官体验,加深音乐知识点的掌握,同时还可以间接地学习美术绘画因素中“近大远小”的知识。在本课学习新歌时,老师可启用事先编入软件中的MIDI音乐,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改变伴奏音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和音色,以增加新鲜因素,提高学生学唱的兴趣。这种现代媒体的利用比较适合由单科美术转型到综合型艺术的教师们。能灵活运用新、旧媒体的艺术老师,也一定能变课堂平常为神奇、变教学呆板为活跃,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艺术学习服务。

三、传统观念要转变,整合发展是方向

采用何种媒体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不同教学方式的选择,实际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老师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在新课程还没有出台的时候我们音乐、美术教学就已经是公认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学科。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课程的推广,艺术教学手段将变得更加现代化、更加多姿多彩。现代媒体在艺术教学中与传统媒体相比有其明显的特点,但对于艺术教学本身来说,不存在一种媒体和教学手段优于其他媒体和教学手段。我们艺术教师更不能抱有极端和偏执的思想,一枝粉笔教到底、一架钢琴弹到尾和电脑在手万事无忧的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现代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进入课堂是提倡的,也是艺术新课程发展的一种需要,但这并不是说传统媒体被否定了,即使在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在艺术课堂中也还在大量使用幻灯机、投影仪、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媒体。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各种教学媒体都有各自的功能、特点和优势,教学本身、学生实际、教学效率才是选择何种媒体的关键。这就要求艺术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把现代媒体和传统媒体结合起来,考虑他们的有效性,发挥它们的互补作用,加以整合,让它们更好地为艺术新课程的发展而服务,为广大学生艺术综合素养的提高而服务。

第9篇: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范文

【关键词】传统书法艺术 现代平面设计 兼容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10-01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不断追求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对于现代平面设计的追求也有了极大的提升。现代平面设计源自于西方,虽然在我国已经经历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的发展,但是与西方先进设计思想理念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代平面设计与传统书法艺术没有协调发展,甚至出现了冲突的现象。我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传统书法艺术发展十分成熟,只有协调好与现代平面设计的关系,做到二者兼容,才能有效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二、传统书法与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现状及意义

传统书法艺术是一种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形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最能够代表中华民族特色的标志之一。传统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性,能够充分体现出作者的个性和性格,但是随着人们的思维不断的开阔,传统书法艺术也逐渐地被应用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模式化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了。平面设计有许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而且与传统书法艺术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追求更为个性化和民族化的表现形式,单纯的现代平面设计手法已不能充分满足需求,这就需要将传统书法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艺术有机结合。

通过将传统书法艺术与平面设计的结合,可以使平面设计作品更加形象化和个性化,传统书法艺术可以深化平面设计思想,能够帮助平面设计作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处于较高的水平,在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平面设计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

三、传统书法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作用

传统书法艺术一方面可以提高平面设计作品的艺术性,使其具有更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传统书法艺术在我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并且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书法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表现符号,其还蕴含着一定的哲学思想和特定意义,使书法艺术更为传神和生动。在文化发展日益繁荣的今天,将传统书法艺术融入现代平面设计中,可以增强设计产品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拓宽平面设计的思路,带来新的创作灵感。采用书法艺术可以丰富设计作品的字体形式,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美感度,使其更为灵活和生动。

传统书法艺术另一方面可以彰显出设计作品的民族特征和内涵。我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责任重大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努力。作为一门外来艺术形式,现代平面设计在世界上主导着设计的主流方向,在我国,我们在吸收其优秀精华的同时,还要注意改变其不适合我国市场的部分,并用我国的传统文化去弥补其不足,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需求。只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才能在世界上站稳脚跟,才能将我国的丰富文化底蕴发扬光大。

四、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关系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传统书法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对二者的关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传统书法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是设计的不同形式,只不过是不同风格的设计方式而已。而且二者均为对美的艺术形式的追求,只不过书法艺术与平面设计通过点线结合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归根结底,二者都是将设计变得更具有美感和艺术性,使观众能够更加容易地接受和理解设计产品。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不应将传统书法艺术和现代平面设计两种艺术形式进行硬性的结合,而是应进行有机结合。两种艺术形式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表现上的硬性结合并不能掩盖住文化不同源的事实。单纯硬性结合只能加剧二者之间的碰撞和冲突,使二者的发展都受到一定的阻碍。所以,设计者应该注重两种艺术形式背后的文化关联,一旦建立起相关的文化关联,实现二者的融合也就变得相对简单了。

在两种艺术形式不断融合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不应拘泥于单独的某种形式和模式。传统书法艺术和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的融合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及时制定出适合时展需求的措施。唯有进行不断地创新和改革,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二者兼容。二者要互相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地吸收对方的优点为自我完善和发展服务,要相互借鉴和分享成功的经验,才能协调二者的发展步调,增强二者的兼容性。在此过程中,传统书法艺术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重视,增强了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点,书法艺术创作者也可以从中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将自己的劳动成果不断地商品化,促进多方面的共同发展。

五、结束语

传统书法艺术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我们有责任将其传承并发扬光大。将传统书法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进行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增加设计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还能够激发人们的民族意识,为设计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占有一席之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夏东荣;汉字成为书法艺术的中国文化因素[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罗元;浅议书法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唐浩超,胡迪; 传统书法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兼容问题简析[J];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