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药品行业发展范文

医药品行业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药品行业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医药品行业发展范文

药品的储备和周转是医院可周转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管理好这块的流动资金,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说,加强医院的药品管理,确保药品的高质量,尽量减少药品的积压,提高药品销售和存储的管理水平,成立专门的药品价格核算管理方法是医院提高效益,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保障。

药品管理涉及的主要方向

一、会计核算的内涵。会计核算是会计从业人员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核算主体产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生成报告,为需要的人提供会计信息。这些信息披露主要供投资者、债权人和监管部门及社会观众了解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状态、经营成果和资金利用情况。

二、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首先要建立健全检查、监督和各个流程的具体制度,严格规定药品的采购、验收、库存等活动流程,尽量让所有的业务开展等自成体系,同时要减少业务成本,预防不必要的支出。

三、严格把关主要环节。对药品采购、销售、核算等易出现因主观原因造成的拿取回扣、更改账本等“错误”,要加大人员进行把关,实行职能分开制,或者进行二次核查,严格打击贪污受贿、私改数据等不法行为。

四、制定挽救措施。制度的建立虽然能够有效的控制不良现象的发生,但是也不得不预防不良现象的发生,如果有人顶风作案对医院造成了危害行为,为了尽量挽回损失,应设有挽救措施,在出现不良行为时立即进行补救,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和不良影响。

医院药品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

一、职务分工制度。医院药品管理业务中需要分工的岗位主要是药品采购的申请、药品的采购、验收和付货款以及药品的保管和清查。

二、药品付款控制制度。医院财务部应对发票、验收单、订购单和日常票据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进行定期的审核,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在符合相关制度的情况下顺利进行,对出现违规行为,及时上报领导并作出纠正。

三、药品验收制度。医院的药品主要来源有自制药品和外购药品,在进行药品质量、规格等验收时,应有专门的验收部门和验收人员实施审查,并开出验收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有关药品价格会计管制和财务审核政策的建立

一、主管部门限价政策。药品管理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对不规范的药品价格进行统一和调节,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准确估算药品厂商的生产成本之后,根据有关规定,确定同一功能功效或同一类药品的范围,确定可出售的最高价,同时,结合市场的价格调节机制,形成合理的价格管理体系,让百姓买得起药。

二、对医疗机构实施补偿政策。限制药品价格固然有助于药品行业的规范和有序,但是对于一些小的医院或医疗部门,自身盈利能力较弱的情况,为了统一行业的价格体系,政府职能部门应实施补偿政策,一面影响医院的正常发展,同时可以保证药品价格的合理和统一,有助于医院药品的会计核算和财务审计。

三、建立健全药品会计管理体系针对于医院药品这一特殊主体,再结合会计核算的专业知识,对于药品的管理原则可分为以下几类:金额管理、数量统计、计划采购、合理使用、定额管理、加速周转和供应保障等。核算内容有医院药品收入的核算、门诊病人药品收入汇总、住院处出院病人药品收入总汇、医院药品支出的核算等。药品储备成本的控制也是一项重点内容,具体包括缩短存货存储时间、加速药品周转等途径来提高医院资金的利用效率。

在账本操作上,医药品会计核算也涉及诸多方面:药品购入需要有计划、审批的过程,经过验收合格入库后的产品要在药品库存明细账、财务金额明细账中同步入账。在每一个会计期间到期后,医院的财务部门应对这一期间内的药品收入总额和收入来源形成详细的报告单,同时结合药品收入比、药品进销差价和药品的盈亏情况等进行分析和对比,以对近期的药品管理成效做出反应,对于不合规范的行为和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改革和监控,并完善管理制度和核算措施。

四、采用先进的存货管理方法降低存货成本 存货核算是药品核算的关键内容。通过对比药品核算历史中的几种方法来看,零售价法是一中较为可行的存货管理方法。零售价法用成本占零售价的百分比重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在用这种方法进行核算时,不论是期初存货还是临时购进的存货都按照成本和零售价进行记录,这样可以方便的对可供销售的存货成本和售价总额实施核算对比。零售价核算方法严格控制了药品的管理方法,对于规范药品存储中的成本核算体系具有很大的发展意义。

第2篇:医药品行业发展范文

适合药企下手的非药行业和品类非常多。福来课题专家组根据目前快消品市场和医药企业发展状况,筛选出如下七大快消品品类,供药企跨界时参考。

一、茶饮类

源于加多宝红罐王老吉一炮走红,整个品类迅速兴起。中国凉茶市场每年的增长速度都在30%以上,行业人士预计未2-3年内凉茶的产量将突破1500万吨。

在来源于药食同源的凉茶上,医药企业有着天然的优势。在整个品类高速增长的前提下,还存在立足和占位的机会。一方面,凉茶作为一个大品类还没有进一步分化,大品类的分化是成就后来者的好机会。另一方面,整个行业只有红罐王老吉遥遥领先,何其正虽有突破,与王老吉仍然距离较远。这样一个大品类,做个第二也是了不起的品牌。

目前医药企业做凉茶,明显受王老吉影响。首先,产品外形大多延续王老吉的罐装形态,口感也多与王老吉相近,在感观上大家混作一团;其次,大部分延续“下火”诉求,甚至出现仁和的“怕上火”、“三九下火王”等雷人的产品名称。这类山寨感十足的产品,难逃败局;第三,即使有新诉求,也模糊不清,不能起到分化品类的作用。无论是顺牌凉茶的“顺气”,还是潘高寿提出“清润”,新诉求都让消费者有点摸不着头脑。定位,是寻找不同,甚至要站在成功者的对立面。谁率先做到了与王老吉不同,谁才有可能切分王老吉所把持的一家独大的凉茶市场。

除了凉茶,与健康有着天然联系的茶业,也是医药企业进军的方向。

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发展快速,消费情况呈现以下几大趋势。第一,消费量快速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上升空间。2009年,中国人均消费茶叶约为610克,但与英国、爱尔兰等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第二,在茶叶产品结构上,特种茶需求快速上涨。其中普洱茶产量增长了780%,乌龙茶增长了105.7%。第三,中低档茶叶仍占较高份额,但名优茶增长速度加快,市场看好。第四,消费方式上,以袋泡为主的便捷方式在上升。

目前我国高端便携茶饮市场中,立顿一家独大,占国内袋泡茶市场60%的份额。有报道称,中国7万家茶企业的年总产值,抵不上立顿一家。

广大的特种茶市场,正是袋泡茶品牌的空白之地。康师傅、娃哈哈等企业开始从冰红茶、绿茶转向乌龙、龙井等特种茶的争夺。天士力正是看到这一机遇,利用食品企业难以企及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设备,以高价位、高品质进入便携茶饮市场,推出纳米级普洱茶珍,三秒钟速溶引起市场高度关注。康恩贝也在向普洱茶发起攻势。

未来,中国巨大的高端便携茶饮市场,必将产生立顿一样的大品牌,就看谁能抢先一步,占据高地。

二、母婴产品

自2006年开始,中国进入了第四次的人口生育高峰,每年新增宝宝2000万左右,高峰期将会持续到2015年。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婴童产品消费大国。而且,这还意味着在未来10到20年内,国内婴儿用品都会有一个稳定且数量不断增长的目标消费群。“婴儿潮”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一方面,独生子女增多,家长们在选择婴儿用品时费尽心思。据婴童行业协会权威测算,中国婴童消费占到家庭总支出的30%。另一方面,三聚氰胺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之后,消费者对婴幼儿产品高质量、大品牌需求急剧上涨。

这种迫切需求下,医药企业更容易以科学、高端、严谨的形象获得消费者信赖,更容易制胜高端市场,国外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很多。目前占据高端奶粉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品牌,如雅培、惠氏、美赞臣、强生等都是医药企业的多元化产品。

现在,中国孕婴行业产业链尚未形成,中国孕婴行业正处于成长阶段,尤其是快速增长的细分品类。正是本土医药企业进入市场,树立品牌的机遇。

我国已经迎来80后女性生育,这类女性对生活品质要求高。一方面,她们对怀孕、哺乳期各种产品也更希望人性化,细节化,已经不满足原有的孕产期产品。比如,哺乳期内衣、催乳产品、吸乳器具、孕期和月子洗护用品、妊娠纹防护产品等等方面,都功能细化过程中出现的产品。另一方面,这类女性对产品质量有较高要求,对品牌需求更加急切。但是,目前这类产品多数没有领军品牌,更没有形成全面覆的知名产品线。比如防辐射服,品牌众多,价格天差地别,大部分消费者仍然心存疑虑。

这种状况下,行业必然走向整合,不但会诞生各品类专业品牌,还会成就像强生一样的系列品牌。

现在,和黄中国医药科技与美国有机及保健食品企业HainCelestial联手在中国及亚洲市场开展婴儿食品销售业务,又启动了“孕妇关爱计划”大型活动,大举进入妇婴市场;修正药业开发的配方奶粉、冻干牛初乳也已经上市。

母婴用品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发挥能量,产品仍有巨大的深度开发潜力。医药企业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在相对空白的细分品类上抢先进入。婴幼儿奶粉市场竞争激烈,大品牌云集,断奶饮食谁来关照?营养磨牙食物,谁占第一?婴幼儿肌肤有强生呵护,爱美的年轻妈妈们的肌肤问题谁来专业解决?家庭都有了急用医药箱,谁给娇嫩的宝宝提供专业家庭护理?这些正在快速成长,且还没有形成老大的品类,正是制药企业未来的争夺之地。

三、功能糖果

欧美各国、日本及韩国都十分重视开发功能类糖果产品,因为它既提高了糖果的附加值和利润率,又能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糖果的追求。自2003年以来,功能类糖果已经成为糖果市场发展最快的品类。随着消费者对糖果功能的升级需求,功能糖果必将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据多位业界专家预测,功能类糖果在未来五年将会超过传统型糖果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糖果业刚刚开始向功能糖果迈进,行业发展和品牌建设都不成熟。首先,产品品类少,而且多集中于高端渠道,没有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其次,领导品牌缺位,消费者能叫上名字的也就只有雅客V9;第三,功能诉求难以唤起消费者共鸣,比如“3粒等于一杯牛奶”、“给眼睛解渴”等功能诉求,被很多消费者质疑。

推出功能性产品正是医药企业的优势,在医药品牌的支撑下,向功能糖果转化,要比普通糖果企业向功能发展,更有可信度。

首先,医药企业很多产品都是潜在的功能糖果。老产品中的广西金嗓子,江中草珊瑚含片等,新一代的果维康,都可以算作功能糖果的一种。事实上,很多OTC含片类产品,比如甘草片、板蓝根含片、维生素补充剂等,都可以发展成为功能糖果。目前,已有医药企业开始进入功能糖果品类,已经推出片仔癀润喉糖、慢严舒柠好爽糖、江中亮嗓等产品,但大部分都还在清咽利喉上做文章,产品功能需要进一步扩充分化。

其次,制药企业具有开发功能糖果的能力。糖果企业难以跨越的门槛,医药企业却轻而易举。功能糖果第一品牌的“雅客V9”就是通过与世界顶级研发机构进行合作,模仿德国维生素糖二宝而推出的产品。医药企业不但可以通过专利转化、调整配方等方式快速转化产品,在生产设备方面也具有糖果企业难以企及的优势。

但是,医药企业做糖果,功效性与生俱来显而易见,关键是要在时尚、休闲上下足功夫。比如果维康将维生素与果味糖果结合,很快受到青睐。

四、保健食品

医药企业与保健品行业有着天然的联系,医药企业的品牌和技术优势都可以顺利转化对接,现在,四大维生素原料巨头石药、东药、江山、华药,已经全部挺进保健品领域。保健品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呈现公司多,产品多,品牌多,竞争激烈的局面。保健食品如此之多,还有空白品类吗?有!而且正是医药企业的优势所在。

首先是有针对性的医疗营养品。目前,绝大多数保健食品都集中在日常保健、营养健康的概念上,加之国家对保健品功能有限的分类限制,我国针对症状的医疗营养品较为缺乏,比如术后、烧烫伤、过敏、骨折,及各种疾病等。消费者对此有着强烈的需求。江中制药针对术后康复的“初元”,一经上市,即得到广泛的欢迎。

其次是经典传统药膳。“药食同源”对中国老百姓来说已经无需教育,传统药膳有着根深蒂固的市场。连餐饮店都可以靠一两个所谓“祖传秘法”、“古法精制”,让很多人慕名而至。传统药膳的便携品、礼盒装、半成品等都有广阔的市场。老本行的医药企业怎容错过,中医老字号岂能袖手!

第三是高端原料品。以医药背景保证高品质,以货真价高的高端原料品发力高端保健品、礼品市场。国嘉集团中嘉国际“一物兼牌”冬虫夏草、四川新荷花“新荷花牌”厚朴、安徽协和成“协和成牌”牡丹皮等都属此类,其市场不可小觑。

第四是普通食品。保健食品是产品包装上标明“小蓝帽”标志的,而这里说的普通食品指没有标明保健食品标志的食品。这种食品借助制药企业的金字招牌,尤其是在深受假冒伪劣侵害的品类市场里,深受消费者欢迎。比如同仁堂健康药业把传统的燕窝加工成随时服用的即食产品,一年就实现了过亿元的销售;东阿阿胶根据历史资料和自主研究创新,开发出滋补食品——桃花姬阿胶糕,迅速得到消费者认可。

五、功能性日化用品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日化消费品市场之一。2009年我国日化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2004~2009五年间,日化市场销售额年复合增速为10.6%。而行业发展空间仍然广阔。我国人均日化产品年消费金额为149元(约22美元),这一水平相当于巴西的1/8,香港的1/10,美国的1/12和日本的1/18。如果我国人均年消费额达到世界平均水平70美元,则存在220%的成长空间。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日化行业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日化产品已经进入细分市场,向功能化大步迈进。而医药技术的应用正是功能日化不断推陈出新的基础动力。

霸王靠中药发达,出了问题又赶快认定了个“中药世家”的“招牌”护身;索芙特、力士等都在“汉方”上下功夫;舒肤佳与中华医学会健康教育协会联合活动,“药”味悄然提升……这个处于医药和日化之间的广阔市场,不只日化企业有份,正宗的中医世家、医药企业也要赶快抢占自己的份额。

以“药”的专业性,从日化手中抢夺市场,医药企业可能大展身手。在宝洁和联合利华盘踞的洗护发行业,滇虹康王靠着“去头屑,有药才有效”字,硬是砍下了一块市场;九鑫集团的“满婷”日化系列产品,稳站国内“除螨”功能日化用品市场的龙头地位,成为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佳洁士、高露洁估计怎么也没想到,加了“白药”的天价牙膏,以让人惊叹的速度,成为功效牙膏第一,直升行业排名第五。

由于日化用品功能宣传深入,加之消费者对于药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将医药产品附于日化载体,消费者更易接受,市场范围也更大。

医药企业做日化,关键是找好承载功能的“载体产品”。比如,云南白药集团曾开发出针对牙龈出血的云南白药易可贴,但患者用起来不方便,销路不好。同样的功效,针对同样的病症,改为以牙膏为载体的白药牙膏,迅速得到消费者认可。

中国药妆市场年均20%的增长率以及明显高于普通药品的利润空间,吸引了众多医药企业。但是有一个通病是,中国包括同仁堂在内的药妆品牌,在产品内涵和形象上,做得都不足,说药妆不是药妆,说普通化妆品不是普通化妆品,差异化不大,价值感不足,没有成为有美容“问题”的消费者真正所需。据统计,薇姿等知名外资药妆品牌在药房一个专柜的销售额就可高达每月30万元,而本土品牌的这一数据仅为两三千元。

因此,日化企业做功能,要加强“药”味,要卖功能;制药企业则反之,让产品更像日化产品,卖感觉、卖美丽、卖时尚,彰显亲和,追求快乐和时尚。在产品内涵上,药味要足,在产品形象和传播上,时尚要足。要突破心智屏障,跳出医药经营定势局限,走出药房,迈向更广阔的市场。

现在,进入日化的医药企业多数集结在洗护、药妆等品类。事实上,各种专用的洗衣粉、洗衣液、肥皂、洗衣机清洁剂、果蔬洗剂、厨卫用品等,都有待在功效上提升,可以深挖的价值、可以做大的品类品种实在是太多了。

六、个人护理用品

挖掘一个小细节,就能够成就一个大品类。让医药更深层次的渗入生活,很多普通寻常的产品,有“药”就会变不一样。

强生发明了邦迪,让生活中的小创伤能够得到简单方便的护理,迅速成为强生的明星产品;云南白药一句“有药好得更快些”,让邦迪措手不及,不得不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拱手相让;庞大的近视人群给隐形眼镜、日常护理、适度调节等产品带来了广泛的市场。比如强生的“美瞳”品牌已经成为彩色隐形眼镜的代名词。

消费需求的提高,促生个人护理产品品类不断细分,不断升级,每一个新品类都有待品牌产品去占领。

在女性护理产品上,医药企业更具说服力。比如,益母草卫生巾以添加益母草颗粒,缓解疼痛、活血调经等特性,赋予女性用品更多功能,立即俘获了很多女性消费者。但目前,益母草卫生巾有产品无品牌,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是医药企业整合资源,进军快消品的良机。

口腔护理日益受到重视,产生了白牙素、牙贴、消炎牙膏、护龈牙膏、口清新、漱口水、牙线、牙间刷、舌刮器、牙线棒等一系列的细分产品。云南白药、片仔癀等都已进军牙膏,事实上,只要能延续企业优势,每个细分品类都有大市场。如能再整合产品线,有可能成就中国的口腔护理专业品牌。

另外,长期伏案工作者颈肩问题越来越显著,对舒缓喷雾、调节器具等都有迫切需求,也是医药企业大展身手之处。

市场无限,因为消费者需求无限,营销者的创造力也因此无限。市场中的问题就是企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消费者的抱怨就是有识企业创新的商机。世界上不缺少机遇,而是缺少发现机遇的眼睛!

七、优势资源领域

对医药企业来说,优势资源品类有两种。一种是依靠所在地的地理地政资源,开发新产品。比如很多地域特产,本身具有较高知名度,品牌却处于空白状态,企业抢先整合,容易成就品类领先地位;另一种是,借助企业技术、生产、渠道、地政等资源,进入新领域,但这种选择还要以市场需求决定,不能陷入有什么卖什么,沦入自说自话的境地。

宛西制药所在地西峡,是全国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1/3。宛西制药紧紧抓住这个资源,采用专利菇类酿制技术,开发出仲景香菇酱,创新了香菇酱品类。“300粒香菇,21种营养”等鲜明诉求,延续“药材好,药才好”的品质制胜理念。引起了市场高度关注,产品一炮打响。

一方水土一方人,特产是一种稀缺资源。五常大米、天津鸭梨、新疆哈密瓜等本身就是金字招牌。但是,这些特产大部分没有形成品牌,鱼龙混杂,现在又正值厨房餐桌品牌崛起之时,将会涌现一大批特产品牌。具有地域优势的企业,完全可以整合当地特产资源,开发新品牌、新品类。

依靠优势资源跨界,企业要处理好的最大问题就是品牌延伸。因为依托资源发展新品类,有时很难与原有品牌价值对接。

利用生产条件的便利或者利用中医药异病同药的原理开发新产品没错,但一定要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如何推广产品。直接用著名的痔疮膏品牌命名眼霜的马应龙,哈药六厂的纯中纯水,都难以产生良性的品牌联想,前景堪忧。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