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路桥;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初探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路桥施工企业通过建立办公自动化平台与信息门户实现全员协作与沟通, 通过工程施工管理、项目组合管理、经营管理与企业资源计划实现企业综合管理与产业链整合, 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供应链整合, 通过知识管理与商业智能技术实现科学决策与绩效考核, 使企业形成一个围绕工程项目施工的全方位、完整周期、整合型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的项目施工管理决策能力, 提高企业对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的控制能力, 以及对设计、招投标、合同、变更、支付、资金、技术、风险的管理能力。
1 路桥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改进的方面
施工企业信息化走到今天, 纵观信息化的历史不难看出,在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中充斥着众多的对于信息化认识方面的盲点, 要解决好这些盲点, 必须对信息化的盲点有客观的认识和深入分析。
1.1 企业在运作信息化过程中, 几乎没有多少企业认识到制定信息化战略的目的与意义, 没有考虑企业未来的方向、企业未来的目标、企业各个施工项目的差异, 企业人员的素质与人员种类构成、同样也不会想到企业信息化应当如何搞, 往往头脑一热, 再经过软件企业的强力推销和市场推动, 一不经意就上了一个系统, 至于这个系统到底能够为企业作些什么却没有细想, 这样就造成了信息系统与企业未来目标的不统一、系统之间数据传递的不一致, 形成众多信息的独立体, 使信息系统无法实现一个真正全面共享、全面连通的有机体。而制定信息化战略的真正目的是避免信息系统的盲目上马, 而是通过对于路桥施工企业现状、未来的发展研究、人员素质等等一系列因素, 对症下药, 在解决企业非常紧迫的信息化局部系统的同时,着眼于企业目标制定整体信息网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机器、技术路线、软件商的选择、实施与咨询队伍的选择、信息化实现步骤等等一系列完整的规划, 使企业在未来的信息化运作过程中不至于走弯路。
1.2 信息化的采用, 必将引发施工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造, 管理流程的改造, 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去改变的, 你不想去改造它, 让一个计算机系统去全面适应传统的、手工的操作方式,这样不会给企业的管理带来太大的变革,充其量只是减少了作过程的错误、减少了报表统计的工作量, 让信息流动加速, 而其它的一切如果全无改变的话, 信息流动的加速并不会产生实际的使用效果去加速企业整体的运作, 这是因为它无法对于手工管理的松散与不系统带来质的飞跃, 这种信息化只是一种手工的替代品, 无法称之为数字化下的信息系统。所以我们必须关注业务流程的调整、组织的调整, 使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达到完整统一, 因为大部分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初期, 不能够也没有必要实现流程变革、组织变革, 因为这种变革只会使企业走向混乱、走向崩溃, 因为这种变革不应当以信息化过程为引发的起点。
1.3 信息化过程是漫长的, 不可能、也没有任何方法一蹴而就, 只能按照预先选择好的操作步骤和方法逐步去实现, 如果不甘心一步一个脚印, 那么信息化的下场将是非常凄惨的, 同时在操作每个步骤时, 必须非常关注每个步骤的需求范围, 不能够、也绝不可能把我们所设定的范畴随意放大, 如果放大将带来巨大开发困难和实施困难, 超越范畴实际的问题是现有软件无法使用, 必须经过客户化过程才可以使用, 这无形中增加了系统上线的时间、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不稳定性, 为实施的成功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这种困难会影响企业内部使用人员的信心, 也有可能会造成信息化过程中的失败, 同时也影响了企业信息化战略所确定的各个阶段的目标。
1.4 企业的不同, 决定了不同企业间人员素质的不同, 软件商、企业信息化人员以及企业领导层决不能过高地认为, 信息化只是一纸行政指令就可以摆平企业内部的部门、以及相关人员, 如果忽视了这一点, 会给信息化在实施过程中带来相当大的阻力。为了摆脱这种困难, 必须强化教育, 这种强化不是说教, 而是一种非常现实的、激昂的、危机性的教育, 让全体相关人员都意识到信息化实际上是企业走向长远的必然选择,同时还是每个员工就职能力的一次提高, 通过教育要摆脱他们心中的阴影, 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职工和部门领导的抵抗。
1.5 路桥施工企业的信息化人员都很年轻, 年轻的几乎让你感到他们没有太多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思路, 没有太多的人懂得信息化人员必须与工程施工实际相互结合, 这样造成了技术与业务的脱节; 与此同时又有许多项目部地处偏远, 并不太了解外面的技术已经日新月异, 还抱着原有的一些技术观念在看待事务; 而在企业工作中感觉最多的是, 企业信息化人员还有许多埋头于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JAVA 技术、SAP技术、网页编程技术, 这是让人最感到可怕的, 所以企业的信息化人员要想真正做好企业的信息化必须要下到子公司、下到项目部、下到采购部门、下到财务部门去虚心请教, 了解业务流程、了解管理结构、了解一些与管理相关的知识, 还要锻炼自己在工作中的管理能力, 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站到自己企业信息化的潮头, 才能够为企业信息化出谋划策。
所以, 要解决上述信息化过程中的盲点, 应该通过必要规划、宣传、教育、演讲、文化传播、知识传播、工作方法传播, 让企业的领导层、管理层, 企业的主管以及企业普通员工真正了解如何避免信息化中的盲点、不再重蹈前人在信息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失败与痛苦,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走向成功。与此同时为企业制定详尽的信息化战略, 让企业不再盲目, 不再害怕面对众多的软件公司、不在犯选择软件伙伴的错误、不再让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无计划、无规则、无方向, 让全体员工能够感觉到企业信息化带来的益处, 这种益处不单纯体现在为企业、同时体现在为每个员工自身发展所带来的益处。
2 路桥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2.1 信息化应该是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同步的过程, 尤其要重视软件建设。当只有良好的硬件配置, 而没有开发或购置相应的软件对主要业务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管理, 是达不到信息化建设的预期目的的, 硬件资源也会因得不到充分利用而形成无形的资源浪费。路桥施工企业的信息化, 是从解决企业的焦点问题开始, 有总体规划, 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方法, 有计划、有步骤、按次序、按重点地进行的过程。任何信息化不可能一次到位, 信息化建设应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 分步骤实施, 这就可避免盲目建设, 形成各分系统相对独立, 彼此数据不兼容的现象, 同时也可避免系统的重复建设, 使系统的综合性增强,降低建设费用, 提高利用效率。
2.2 路桥施工企业的信息化, 应是坚持传统流程与信息化流程相结合的信息化, 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下, 路桥施工企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型的流程和管理方法, 应用信息技术对原有的管理方式进行简单模拟, 并不能发挥信息化管理应有的作用, 不能从根本上挖掘企业潜力,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也就失去了信息化的意义。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是在传统流程的基础上, 按照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特点, 与信息化流程相结合, 对其进行重新设计, 以求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绩效标准上取得重大改善。因此, 路桥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 应特别注重管理模式创新和自身业务流程的改造, 通过信息化达到业务管理的优化、运营效率的提升。
2.3 信息化同时也应重视人的信息化, 由于职工对信息化的意识和态度, 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信息化的效果, 路桥施工企业自身条件有其相对的复杂性, 在信息化建设前, 根据本企业职工知识水平和素质状况, 对职工进行信息化知识培训, 使其充分了解信息化是必要的。
3 结束语
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想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其根本在于管理创新。这就要求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必须要不断的进行调整,创新管理。因此,在信息时代,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创新永远是公司发展的主题。没有管理创新,企业就难于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煤矿施工企业信息管理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企业信息化管理(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简称EIM):
是指对企业信息实施过程进行的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包含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变革过程管理、企业运作管理以及对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设备等信息化实施过程的管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三方面的实现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互相支持、彼此补充,达到融合又相互制约。企业信息管理属于企业战略管理范畴,其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精髓
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工具,是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的载体。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资源计划,其主要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外有效利用和整合资源;二是对内实行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精髓是信息集成,其核心要素是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深度挖掘。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把施工企业的投标、合同、设计、采购、质量、安全、进度、成本、预结算、竣工验收、施工技术资料汇总、内外部协调(各项目部、业主、监理、政府)等各个环节集成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同时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来寻找自己的潜在客户,有效地支撑企业的决策系统,达到降低库存、提高生产效能和质量、快速应变的目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煤矿施工企业信息管理的概念
煤矿施工企业信息管理是指施工企业采用先进的管理概念,在其特有的“高、深、危、远、偏”等施工环境作业下,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以便对外界需求做出迅速反应,从而加强企业的生存、适应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推动施工企业的快速发展。
3 煤矿施工企业信息管理的内容
3.1建立信息代码系统
用文字来描述信息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必须赋予信息一组能反映其主要特征的代码,用以表征信息的实体或属性,以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
3.2明确施工企业管理中的信息流程
为了保证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使信息在施工管理的上下级之间、有关单位之间和外部环境之间流动,这称为“信息流”,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3.2.1管理系统的纵向信息流
包括由上层下达到基层,或由基层反映到上层的各种信息,既可以是命令、指示、通知等,也可以是报表、原始记录数据、统计资料和情况报告等。
3.2.2管理系统的横向信息流
包括同一层次、各工作部门之间的信息关系。有了横向信息流,各部门之间就能做到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目标。
3.2.3外部系统的信息流
包括其他有关单位及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关系。
3.3制定施工企业管理中的信息收集制度
包括信息来源、要收集的信息内容、标准、时间要求、传递途径、反馈的范围、责任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等有关内容。
3.4施工企业管理中的信息处理
一般包括信息的收集、加工、传输、存储、检索和输出六项内容。
4 信息管理在煤矿施工企业的具体应用
4.1企业网络信息系统的建立
4.1.1施工企业的所有信息应该集中于一个单一的数据库之中,也即企业数据中心。
4.1.2施工企业的所有经营流程全面在线完成,没有手工作业进程。
4.1.3施工企业所有业务数据均由系统处理,快速形成管理层所需商业智能。
4.2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
近几年,华新建工集团公司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施工方式及施工技术,提高了施工技术的整体水平。具体表现在:
4.2.1混凝土搅拌站计算机计量控制技术
该公司利用先进的工业计算机计量控制技术对混凝土搅拌站进行技术改造,实现配料、搅拌及检测等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和管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4.2.2超高层及高耸构筑物施工中的垂直度偏、扭监测
在超高层及高耸构筑物施工中的垂直度偏、扭监测中,可以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激光定位高新技术,不仅可以把观测结果准确、直观的显示在屏幕上,而且可以实施连续观测的动态管理,以及预测垂直度偏、扭的发展趋势。
4.2.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计算机自动测温技术
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应用微机自动测温新技术,利用计算机和传感器对混凝土浇捣和养护过程中的温度及应力变化进行动态跟踪监控,对混凝土不同层面和深度的温度、温差进行分析,通过迅速、快捷、准确的信息反馈,及时指导混凝土施工和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
4.2.4施工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系统规范
煤矿建设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工作,是施工企业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保证资料的主要组成部份,是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规范的资料归档管理,是衡量工程管理水平和工作绩效的重要尺度。
5 煤矿施工企业信息管理所体现的效益
煤矿施工企业信息管理所体现的效益,是通过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以及公司无形资产的升值中加以体现的。也就是说,信息管理的功效要从间接效益、综合效益等方面来考量,如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施工技术的改进、管理的规范、工程质量的提高、工期缩短、成本降低等。
以山东华新建工集团公司为例,该公司过去由于工程项目多、地域分布广、管理跨度大、分散作业和协调关系等诸多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2003年公司的年产值仅仅1.2亿元,二十几个施工项目部管理起来非常吃力。2005年集团公司建立企业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建立统一的信息网络系统,近年来公司加大信息网络管理方面投资,技术优化加速升级,公司各部门之间实现无纸化办公,各项目部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用,数据集成汇总,各项指令快速传达,公司成本大大降低,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2008年同样规模的高层管理团队,该公司的年产值达到6.9亿元,产值上升近6倍,2011年该公司的产值达到15.6亿元,比2003年产值增长13倍。
6 结束语
现代企业管理需要信息技术,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煤矿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就是考虑如何充分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搭建一个最具发展前景的企业现代化管理舞台。煤矿施工企业必须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管理,这样才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才能保证企业的有关人员及时获得各自所需的信息,为实现施工企业的动态管理服务,并为企业做出最优决策,取得良好经济效果和预测未来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
[1]用友软件服务有限公司,企业管理信息化[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王众托,信息化与管理改革[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成本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管理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nducts the research to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st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expounds how to understand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st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connecting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st management,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cost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in the hope that the internal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ost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improve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ost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Keywords: cost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目前随着我国的入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建筑施工行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不仅来自国内,还来自各方面均占有很大优势的国外同行,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信息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只有迅速提升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规范生产经营流程和管理、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实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就施工成本和信息化管理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分析,供大家参考。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和信息化
2.1.正确理解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和信息化
2.1.1如何理解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和信息化
(1)如何理解建筑施工成本管理
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应用于施工企业的管理部门及施工项目的各项管理,施工项目成本交给施工项目部管理,企业有对施工项目部的生产成本管理组织、指导、监督的责任。企业还需要对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监督和完善,利用技术、信息、资源来支持项目施工,使生产和管理成本降低。
(2)如何理解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就是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有效地收集、处理与经营管理相关的信息,综合企业流程,实现效益最大化目标的过程。将使日常处理工作自动化和高效率化,以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改变现今的服务观念。
2.1.2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与信息化的联系
建筑施工企业要以成本管理为核心
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成本反映了施工企业在施工活动过程中的经济效果,通过对施工工程成本的计算、复核和分析,从而反映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的水平,也就是说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建筑企业信息管理的重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通过成本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完整科学管理工作,为企业的施工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了成本的相关信息。并且还能反映出施工及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并且通过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工作方式,降低施工工程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实现成本管理的动态控制
以前,施工企业只能依靠管理人员人工去完成所要求的大规模数据的计算、收集并整理,工作效率非常低,工作量较大,根本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控制。而目前,利用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进行成本信息化管理,使企业每个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得以相互连接、有机结合,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且进行有效的资料处理,从而改变业务运作时间长、产生的信息产生误差大和滞后状况,从而能实现动态成本控制管理,使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动态控制得以最终实现。
2.1.3成本管理要求信息化的高效率
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进行信息化的目的就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经营效益。在进行成本管理中,信息化是一种工作方式的改变,还会带会工作方法的变化,是对企业生产组织的一种变革和企业员工知识结构与能力的升提,它的运作也需要成本的投入。因此,建筑企业成本管理需要进行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就必须要做出必要投入,企业的短期效益将无法与此长期目标进行相比,企业决策对准确的信息化定位,将直接影响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化的高效性。
信息化是带动企业升级和各项工作创新的突破口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行业方面的特点和管理现状,进行选择信息化的层次,选择有利于提高自身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高效性的信息化方案,从而才能避免出现使施工企业出现劳民伤财的现象。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营成本管理上,只有通过科学统筹安排,才能确保信息化与成本管理相互促进、相互结合,以最低的代价、最短的时间去实现高效的信息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提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竞争力。
2.2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建设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 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范围广、层次深、信息量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就其本身的特点而言,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一是生产建筑产品的生产系统;二是指挥、控制与管理这个生产系统的管理系统;三是反映生产与管理系统状况的信息系统。建筑施工企业计算机管理系统不仅包括整个建筑施工企业从事生产和管理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而且反映整个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流”。对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进行计划安排、组织、指挥、控制及优化管理。因此,搞好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必须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一步一个脚印。总之,信息化建设工作应当从两头抓起,一手抓管理信息化建设,一手抓项目信息化建设。从建筑施工企业整个生产和经营现状来看,由于工程项目作业流动性较大,人员的计算机及应用软件水平较低、信息量大,涉及的范围广、层次深,使用计算机管理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也要求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能适应于企业本身经营和管理的要求。而抓好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项目信息化的建设是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两大关键线路。
一、建筑施工行业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提高信息交流的速度
在建筑施工行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利用信息网络作为信息交流的载体,使信息交流的速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相应的减轻了建筑施工项目各方管理人员的负担,使工程的进展情况能够被随时查询,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预期工作效率的实现。而且还能够提供完整而准确的历史信息,为参建各方浏览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实现了项目信息的共享以及协同工作
信息管理工作要在公共的平台上进行管理,不仅有利于建筑项目参建各方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而且还有利于各部门、各层级的信息沟通和协调。
能够及时的采集项目信息
建筑施工行业管理信息化能够适应项目管理大量使用信息的要求,对各项目的管理活动的信息每天都要进行采集,可以实现对建筑施工项目中各管理环节进行及时、全面的监督,以提高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
对项目的全部信息能够做到存储与分析
实现建筑施工行业管理信息化,可以做到将与项目有关的全部信息以系统化、全面化的方法储存起来,甚至于还可以将既往的项目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为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在将来的施工中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
可以提高建筑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
由于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且技术含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越来越大。建设施工行业管理信息化给项目风险的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项目风险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难点
1、企业缺乏高级级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
当前,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缺乏,尤其缺乏掌握深厚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的高级人才。很多企业的信息部门只有几个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而学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职工也许对计算机软硬件本身比较熟悉,能够承担起维护单位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任务,但他们往往对管理知识比较欠缺,不能协助企业深人分析企业面临的管理问题以及应该建立怎样的信息系统来解决企亚管理问题。而我国近年培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很少,实践经验匾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真正的该领域的高级人才应该是深人掌握管理理论,同时深人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他们能够深刻理解企业的管理模型,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帮助企业分析与设计适合特定企业的信息系统模型。
计算机在重复计算、机械记忆、快速通讯、标准化过程控制等方面有着人脑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对于非标准化过程控制, 模糊判断, 自然语言处理及含有文化、艺术成分的管理问题,计算机还不是理想的工具。市场上有些行业如金融、电讯、运输等具有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数字化、紧耦合的特点,这些行业的核心业务信息化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纯技术、纯逻辑层面,很少夹杂非技术因素,在核心业务与计算机结合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筑施工行业难以与其相提并论,更不能盲目照搬这类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3、企业没有认识到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复杂性
要成功的建立建筑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还需要了解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是买软件安装,然后学习使用这么简单的过程。首先信息系统是一个大而复杂的系统,涉及企业很多部门、人员的工作,甚至涉及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造和管理模式的变革,而企业这种管理模式的变革本身就蕴涵一定的风险。另外,信息系统的建立周期长,短则数月,大的系统往往长达数年.企业管理层不了解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容易贸然实施而导致失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加强建筑施工行业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注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企业要认识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与普通的计算机技术人才的不同,注意培养或引进高级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拥有了自己的高级人才之后,将来无论购买与实施成熟的商品化管理软件,还是自主地与软件公司合作为企业定制开发信息系统,这些人才都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需要注意,我们不能等或靠社会上的软件公司推出成熟的商品化软件之后再进行信息化建设,企业必须通过培养与引进高级人才,在条件适当的时机,自主自觉地推进信息化建设。
正确认识信息技术
在信息化建设成为一种大趋势时,要理性的对待,计算机管理技术不是万能的,而计算机管理的范围也是有限的。计算机的管理过程只是一个模拟人脑的过程,虽然具备很多人脑无法比拟的特性,但是也存在着大量无法实现的弊端。在这种情况下,建筑施工行业进行信息化管理,就要将计算机与人脑互相取长补短,使二者有机的结合。建筑施工行业核心业务目前主要依赖传统的建筑机械设备、密集的工人和资金。不否认计算机对建筑施工行业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在短期内难以与金融、电讯等其他行业相媲美。
采用适合行业特点的管理信息化推进策略
建筑施工行业标准化管理基础较弱,个性化特点强。管理无定式,市场上暂时还没有完全成熟、适合国内所有施工企业的系统;核心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难以复制,需要定制或二次开发,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难度与投入,难以一步到位。因此要注重信息系统开放性,采取循序渐进、持续改进的方式,逐步建立完善管理业务信息系统。还要注意管理信息化本质上是一场管理变革,它的推行宜采用温和、渐进的方式, 尽量避免激烈的、休克式的推进方式,更不要追求表面的一步到位。
总结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把蛋糕做大,把企业做强。在推动信息化的同时,企业要把信息化建设列为技术进步的首要内容,特别是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时,要充分考虑信息化的要求,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玉胜,李涛。 建筑施工行业管理信息化的难点及对策[J]. 中华民居. 2011(06)
[2] 李良松。 对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思考[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3)
[3] 续安平。 建筑施工中存在问题及其管理对策[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5)
[4] 李其海。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信息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1(08)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志码】B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有快、有慢,程度不同,但建成以“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实现上下信息畅通和有效数据共享是建筑企业共同的发展趋势。安全管理信息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必然要素。安全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在重新整合业务和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资源和环境等,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实现内部办公、项目管理、现场操作等多种功能的发展和应用,以提高企业和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带来经济与社会效益,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智力支持。施工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公司内部管理网络进行改造,搭建公司的数据资源平台和信息系统的集成化框架,建立起符合公司总体规划的内部安全管理网络,完成信息化集成的基础性和全局性工作,完成部分安全硬件建设和安全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运行,使安全信息系统能够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是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关键。通过信息系统实时掌握和掌控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状况,实现及时发现消除违章、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高效办公和解决问题是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应用。在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建设中运用门禁系统、远程监控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测系统、消防自动报警系统、扬尘自动喷雾系统、施工升降机智能控制系统、网络办公系统、资料录入无纸化办公系统,不断提高公司的安全信息管理水平,将及时发现的安全问题和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利于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全面协调,是企业施工安全生产的保障。下面列举几点信息化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实例,供大家探讨。
一、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
1.推行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施工劳务等建筑施工企业应实行劳务人员实名制,大力推行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在施工现场配备专职或兼职劳务用工管理人员,负责登记劳务人员的基本身份信息、技能状况、从业经历、考勤记录、诚信信息、工资结算与支付以及安全教育培训记录等情况。施工劳务企业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劳务人员实名制资料,并委派专人或独立部门实施管理,在承包工程项目时应将劳务人员的相关实名制资料报施工总承包企业核实、查验。施工总承包企业也应配备现场专职劳务用工管理人员监督施工劳务企业实名制管理情况,对劳务实名登记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业绩档案等信息进行核实,并留存相关资料。进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施工作业人员必须在项目劳资管理员处进行实名制登记,递交相关实名登记资料,办理门禁进出登记卡,刷卡进出施工现场,无门禁卡严禁进出施工现场。通过刷卡进出和实名制登记制度规范建筑施工企业劳务用工管理,建立务工人员的安全业绩档案,有效地对务工人员进行动态监控,了解务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安全业绩、工资支付等情况。施工总承包单位、工程承包单位应当投入必要的费用,建立门禁打卡系统,并与企业进行联网,纳入企业管理考核内容。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和监督机构应实行监管,并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劳务用工管理,落实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各项要求。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应根据本地区、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好实名制管理的宣贯、推广及施工现场的检查、督导工作。积极推行信息化管理方式,将劳务人员的实名登记信息内容纳入信息化管理范畴,逐步实现不同项目、企业、地域劳务人员信息的共享和互通,建立广泛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建筑务工人员的用工体系。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推进劳务人员的诚信信息和安全业绩管理,对发生违法、违规、违章记录行为以及引发的责任人,记录其不良行为并予以通报,或采取其他方式对务工人员进行限制等措施,以提高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形成良好的施工作业用工环境。2.施工企业管理关键岗位人员实名制管理。(1)施工企业关键岗位实名制人员:1)企业负责人:法人代表、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2)各类注册执业人员: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3)现场专业人员: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员、安全员、施工员、监理员、材料员、资料员、见证员、取样员、标准员、机械员、劳资管理员。4)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人员。5)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检测岗位人员。6)不在上述范围内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从业人员。(2)结合业务登记实名制信息。a.单位办理资质等业务时登记。办理资质新设立、升级、增项、延续、变更及施工图审查、招投标、施工许可、竣工备案等业务时完成实名制信息登记。b.个人办理资格业务时登记。注册人员在办理初始注册、延续注册、增项注册、变更注册、继续教育等业务时,完成实名制信息登记。现场专业人员在办理岗位证书、继续教育、延期登记、变更等业务时,完成实名制信息登记。安全管理三类人员在办理A、B、C证首次申请、延期、变更、继续教育等业务时,完成实名制信息登记。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检测岗位人员在办理岗位证书、继续教育、延期登记、变更等业务时,完成实名制信息登记。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在办理首次申请、延期、变更、遗失补办时要完成实名制信息登记。(3)实名制登记信息内容。基本信息:身份证、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岗位资格证书、注册证书、工作经历和业绩、个人证件照(近照)、个人签名等信息。(4)IFA广域网考勤系统。IFA广域网考勤系统(人脸识别系统):建筑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项目部下列人员:项目经理(注册建造师)、技术负责人、安全总监、质量总监、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监理总监(注册监理工程师)、总监代表、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及项目部施工特殊工种作业操作人员,进行人脸识别登记,实行广域网络考勤(IFA),由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监督机构或建筑施工企业监督实施考核。
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在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为及时、准确了解施工现场操作过程,实时发现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管理的缺陷和施工环境影响情况,以及施工项目中重大危险源管理情况,时刻掌握施工场地治安状况等。施工企业建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在施工现场根据需要在各个角度设置远程监控系统,并成立信息化办公室,配备专职信息管理员,实时监控现场违章作业行为、防护措施、作业人员情况、项目工地人员进出,以及对重大事故隐患、治安状况实现网络远程跟踪、监测和控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和网络技术实行企业安全管理,将企业监控日常在线情况作为企业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公司随时通过抽查视频在线率,不定期抽查项目监控,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相关问题及时通知到项目负责人或安全负责人进行整改,同时可以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建立对讲功能网络,通过电子地图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快速导航,采用手机3G或WiFi上网实现移动执法。
三、远程视频会议
视频会议系统,是通过现有的各种电信通讯传输媒体,将人物的静、动态图像、语音、文字、图片等多种资料分送到各个用户的计算机上,使得在地理上分散的用户可以共聚一处,通过图形、声音等多种方式交流信息,增加双方对内容的理解能力。因建筑施工企业人员分散,通过建立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将多方音视频交互、电子白板、文件共享、动态PPT、协同浏览、媒体播放、桌面共享、文件传输、文字交流、远程控制、会议录制与控制等方式实现远程视频会议,实现办公不限地域区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在短时间内召集相关人员或全体员工,进行会议、培训、安全学习,既节约会议经费、时间,同时管理层还可及时与员工面对面地信息交流和沟通,使处于不同地方的人就像在同一房间内沟通,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效果。
四、动态管理系统
针对安全执法中存在的时效性不足、程序繁琐、效率低下等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动态化管理系统予以改进:(1)建立各方参与、交互式的工程信息系统。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搭建一个互动式的数字化工程信息平台,可与企业互动,并充分调动企业安全管理的信息,为实施施工安全动态执法提供基本保障。系统的搭建以“项目”为管理单元,分为项目信息、施工过程信息、监管信息三部分,他们之间通过数据交换实现协同工作。一方面企业根据系统设置的界面主动录入关键工序信息,另一方面监督机构执法建立在企业填报施工数据信息的基础上,执法内容更具针对性。施工过程信息记录、强制性条文审查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诚信系统等有关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建立可供追溯的数据库,不仅节约行政资源,提高执法效率,还起到固定证据的作业。(2)实施“节点式”抽查执法。实施“节点式”执法的目的是要转变以往对项目无目的、随机检查的模式。执法人员首先根据交互式的信息系统初步了解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特点,对建筑工程在施工全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人员伤亡甚至群死群伤的关键工序设置安全节点。其次,信息系统根据企业填报内容自动记录施工过程信息,当施工进度到达安全节点时,监管信息系统可自动提醒结合视频监控对工程节点的设置主要参考超过一定的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3)实施现场移动执法。施工现场移动执法是指运用先进的互联网、3G、GPS、数据交换等技术手段,集成执法文书管理系统、实时联机操作,以实现执法人员在现场实时上传执法信息,打印执法文书的一种执法手段。实现执法人员在现场实时上传执法信息,提高现场执法的时效性和威慑力。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活跃的生产力要素,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深深地扎根于建筑业这块沃土之中。它的理念、理论和实践都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将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安全和生命更以时刻鸣响的警钟不断敲击着人们的心灵深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也成为新时期建筑业永恒的课题。安全管理成为建筑业发展升级,成就辉煌,结出硕果的一门必修课。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给世界经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化工作正在逐步由局部的技术辅工作发展成为全局性工作,特别是对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知识含量、技术含量、管理水平,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信息化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成为我们在搞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现“中国梦”建设的强有力的推动。
参考文献:
[1]周尚永,张健,朱艳.科技兴安-实现本质安全的必然之路[J].建筑安全,2013,(12):59-60.
[2]黄爱莲.依托信息化管理构筑建机安全生产屏障[J].建筑安全,2013,(12):61-62.
[3]连保廉,朱奋发.建筑施工安全动态执法分析.建筑安全[J].2013,(10):18-20.
[4]合建市[2014]112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建设劳务管理工作指导意见.
Key words: financi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ERP information system;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4-0051-02
0 引言
当前,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都存在财务管理不力、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网络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使得管理流程进一步简化,实现了对财会业务的集中管控。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如何向信息化管理模式转换,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为了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的转换,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及时更新理念,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信息技术。应该重视企业业务与网络信息技术的整合,而不是单纯的用计算机硬件存取财务数据。ERP信息化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部署ERP系统后,管理者就可以及时了解到企业的运营状况,所有报表和数据都是即时共享。从而加快了企业产品交期,提高了客户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1 建筑施工企业传统财务管理方式的缺陷
①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不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不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财务信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不高。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逐步完善,企业之间的市场争夺愈演愈烈,这样的财务管理就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②资金控制不力。现阶段,集团公司的资金分配模式是“集团总部各子公司各项目”。由于资金运作存在诸多中间环节,集团总部无法直接了解资金链终端的资金运作情况,对资金的管理与决策没有终端数据作依据,这不利于资金安全、稳定地运作。
③会计电算化难以适应环境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计算机技术逐渐在财务核算领域普及开来,计算机为财务工作者分担了一大部分工作量,使得人从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得以解脱。但是会计电算化仅仅是运用计算机硬件完成传统会计流程,而不是对流程的创新再造,所以说除了硬件的改变,会计工作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④存在信息孤岛,集团控制力差。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不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财务信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不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这样的财务管理就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建筑集团,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撑,集团总部很难实时掌控子公司的业务,久而久之,总部会逐渐失去对子公司的控制能力。
⑤信息处理实效差。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在信息的处理上比较缓慢,信息的质量不高,实效性较差,不能及时地反映信息变化。
⑥信息真实性不佳。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真实性是财务信息的根本,是企业决策的依据,如果出现不真实的信息,就会影响企业决策,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2 建筑施工企业实施ERP 管理的技术优势
①能准确地把握市场变化。先进的 ERP 是以市场为导向,面向经营和销售,可提供丰富的企业产品数据,从而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及时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
②具有提供重构方案的能力。设计ERP系统时,设计者就兼顾了企业内部的业务需要,基于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和应用需求,对企业内部资源以最佳的组合方案自动进行分配,为企业重构创造条件。
③能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结构。ERP管理系统囊括了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在人员、资金、信息资源管理中融入了先进的价值管理理念,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功能,并且整个管理模式更加灵活。另外,该系统能与多种管理模式(如JIT、MRP)兼容,在管理功能的拓展方面具有一些优势。
④ERP 具有最新的计算机技术。ERP系统本就是IT行业衍生出的一种信息管理系统,因此该系统也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IT技术。
⑤精细化管理模式能够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结构的透明度。数据共享是ERP系统的基本功能。通过数据共享功能,从同一地方录入的财务数据能够在多个地方检索和使用,有效地规避信息孤岛现象,在不超出员工权限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共享。登录ERP系统后,与ISO9000一样,对每一个数据的变更,就必须要以全局的观点去考虑问题,数据的透明化,杜绝黑箱操作中的种种弊病,为公司提供精细化的管理,提高企业的透明度。
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ERP系统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计划层及员工提供计划运作手段的管理平台。该系统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和管理思想于一身,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满足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另外,ERP系统也可以从企业经营角度和各个职能部门透析其功效,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和多部门的在线沟通协作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实施ERP系统流程
本文结合福建建工公司对财务管理实行ERP信息化系统改造进行分析研究。
3.1 系统流程设计 建筑施工企业基于ERP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起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系统数据库,用以完成各种报表的输出。系统的数据流图如图1。
3.2 系统功能设计 本文主要研究了建筑企业如何实施基于ERP信息化管理的问题,考虑到建筑施工工程地点分散的特性,提出利用不同的网络结构、应用整合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系统对各个项目进行管理,达到信息及时共享、物资设备及时综合利用,提高的项目的管理、控制水平。本文更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项目情况,实践并证实建筑公司实现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该课题的实践性与可行性。本项目是按照用户需求与建筑行业的正常管理模式相结合,会用崭新的模型计量技术进行计算工程量,并对工程量进行估算、对项目和分包项目进行行招投标、合同期协商、工程进度控制、对成本进行预算、分析和控制,而且通过与ERP系统的结合,使整个公司的运作都可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管理,达到较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根据前期的用户需求分析和调研,通过对项目施工全过程中成本管理的研究,把本系统分为用户登录子系统、工程管理子系统、分项工程子系统、日常业务子系统、信息查询子系统、信息统计子系统、报表打印子系统、系统设置子系统和帮助子系统九个模块。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如图2。
3.3 实施 ERP 系统后的效益分析 企业成功实施 ERP 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带来经济效益。
①企业活动的模拟与预测性。根据制造原理可以推算出将各时区的物料需求和能力需求;根据成本核算方法不仅可以推算出相应物料的成本,还可以推算出不同时区的资金需求。因此,通过ERP系统的制造原理与成本核算方法不仅能有效地预测将来企业的活动,而且还可以在ERP系统的帮助下快速、自动地模拟各种因素对企业运行影响的结果,从中选取最佳方案。
②企业运作的透明与可控性。运用ERP系统的企业,组织、活动、记录、考评、计量、行动等都将在ERP系统的指导、控制下运行。企业所有部门、职员可以通过ERP系统随时了解到受权信息,也可以及时将各部门活动结果输入ERP系统。企业的运作既是透明的,也是可控的。
③实施 ERP 系统能够减少人的工作量,使人真正从繁重的数据处理任务中得以解脱,有更多时间加强业务学习或者做其它更有意义的工作。总的来讲,ERP系统能为企业带来以下经济效益:1)库存减少30%~50%,库存周转率提高50%。2)延期交货减少80%,企业准时交货率。平均提高50%,误期率平均降低35%。3)采购提前期缩短 50%,缩短了采购时间和节省采购费用由原来的平均10天降低为平均5天。4)停工待料减少60%。5)制造成本减少12%。在不降低管理水平的前提下管理人员精简10%,生产能力提高10%~15%。实施ERP后企业年绩效比重增长迅速如图2所示。
ERP应用已经获得了国际性企业的认可,近年来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已显示出了它的巨大发展潜能。建筑企业 ERP系统实施后,从经济效益看,该系统的成功投运,有助于提高年销售合同兑现率、加速了资金周转。提高作业率、降低消耗、提高了效率、规范管理、优化生产过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从社会效益看,实现了建筑企业整体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提高了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供电企业 信息化 会计管理策略
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更新了传统会计方法,为会计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大方便,满足了现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1]。本以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出现的问题为依据,提出加强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办法。
一、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出现的问题
供电企业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企业类型,推行管理信息化的时间比较早,但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也是近几年刚推出的方法。供电企业虽已具备某部分会计软件、硬件的条件。但根据目前会计信息在供电企业实际应用的情况看,会计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供电企业对会计信息管理认识不足
现阶段,我国会计信息化管理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很多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全面、彻底,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管理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管理的概念不够理解,处于模糊不清的认识层面。多数企业盲目的以为有了会计电算化系统,也就具备了会计信息化管理的结构,思想上所认识的范围比较狭窄。二是有些企业在对会计信息化管理的适用方面考虑不到位,多数企业对自身的行业在会计实务上的要求不清楚,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而是一味的模仿其他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导致实务处理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三是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的战略功效认识不清,在开始创建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之时,企业单纯的把它当成是日常会计信息记录及业务核算的工具,没有根据战略需求把会计信息化模块上升到应用的层次,导致会计信息管理模块没有发挥应有效应,未能体现其特有价值。
(二)会计信息共享程度较低
在供电企业内部出现比较明显的是信息不能对称情况,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创建会计信息化高效的传递及共享模块。一方面,有些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管理被限制在会计部门这个狭小的空间内,被严重孤立到企业管理信息化层面之外。会计部门处理获取的信息不及时,信息的披露不恰当、不高效,导致企业其余各个部门不能及时收到想要的会计信息,从而出现没有直接顺畅的交流平台,进一步延迟了信息在内部的传递速率,特别是管理层次较多的企业更加不利[2]。另一方面,有些企业虽然设了很多分支机构,有的也实行扩地区经营的模式。由于企业各不相同的机构会计核算的繁简程度不一样,开展会计信息化的必要性也不相同,致使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模块出现一定的差异。企业内部的会计软件不一定具有通用性,在数据库记录上也没有创建统一的规格,各个模块之间的可比性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会计信息化的传输速度。
(三)没有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管理体系
现价段,从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角度来说,会计信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没有规范的标准,各个部门及员工的责任不够清晰,没有布置安全性能较高的会计信息使用及管理的措施。企业内部的软硬件操作系统没有规范的制度,有些制度的建立只是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指导功效。会计信息化管理在组织结构及人员分配上不够合理,供电企业在引进会计信息化系统之后依然任命原有的会计人员进行操作,没有充分认识到新系统在人员素质及技能方面的要求。这些原有的人员已经熟练了传统的会计管理方法,需要大量的时间改变思维定式对他们的影响,也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学习新的技能。供电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动态监控模式,即使所采用的信息化提升了信息处理的速率,却由于其不留痕迹加大会计信息被修改的机会。对信息化企业进行监控是非常有必要的,有部分企业对动态监控不重视,监督审计人员把监控的重点放在事情发生之后,很容易出现信息无法控制的危险。
(四)没有做好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及防范风险工作
会计信息化管理离不开技术与网络的支持,因此网络安全性是保障会计信息化管理稳定工作的基础。有些供电企业在这方面没有很好的落实;有些企业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不够重视,马马虎虎过关。平常的维护间隔时间较长,也没有聘请专的技术人员对软硬件的处理进行升级,只是把这些工作交给操作人员观察是否存在异常。有些企业在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层面没有完整的谋划,那些必要的防止病毒技术没有进行详细的备注,没有对操作人员运用的计算机加以行为监控,没有安装查杀病毒及追踪的程序等,这一系列的基础工作准备不到位,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如果出现安全问题,不能及时进行控制,安全隐患很大。
二、加强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办法
(一)强化供电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人对于一件事情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下一步的发展。供电企业想要加强会计信息化的有效落实,必须重新认识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模块,取缔片面的认识和思想。必须强化企业内部对会计信息化的学习,重点是认识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的不同之处,从而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先进性。促进全体人员树立科学的会计信息化管理目标,克服滞留在会计电算化的层面不再前进。供电企业必须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着重考虑引进会计信息软件的适用程度,以企业的经营情况及业务类型选取合适的会计信息软件模式,不要盲目引进成功企业的软件模块,忽视该软件的基础适用程度,防止出现必须重新引进系统的繁琐步骤。强化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战略认识,抛弃传统的以记录与核算为基础的会计信息化思想,把会计信息化设定为企业为了发展而加以落实的目标,重视会计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经营目标上的积极作用。
(二)改善会计信息的共享机制
一方面,供电企业必须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的紧密联系,可以开展一系列的管理工作,设定相关的信息链接点,从而把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内部的营销、管理等不同层面进行整合。根据会计系统自身的核算效率,从而确保在管理系统中会计信息得以快速传递,定期进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保障信息具备顺畅的沟通平台。另一方面,供电企业最好把上下机构之间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统一,以总公司为核心机构,各个分支的会计信息软件要和总公司相互一致。如果业务规模很小的机构可以根据其实际的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主要项目必须设置可比,确保方便的接收信息,避免由于信息格式的调整出现的麻烦问题。
(三)健全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供电企业管理层必须设定科学的管理工作规范,确保信息系统内部各个管理部门及员工可以清晰明确自己的责任及权利,建立健全不同的会计信息核算业务的操作要求,建立严格的会计信息输出、使用、查询制度,强化对管理人员的指导作用。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管理人员素质及技能的建设,可以对原有的会计人员加以技能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信息化岗位的技能需求,积极学习新型的操作技巧可以聘请高水平、高技能的人才,保障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迈进。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的监控模块,把审计监督与财务管理层次的工作进行合理的整合。明确信息化管理时期控制的重点层面,建立相应的监控方法,采用动态监控的机制,保障做好事前、事中的有效控制工作。
(四)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管理
供电企业高效的会计系统安全管理可以提升企业信息系统掌控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抵挡网络风险引发的危害。必须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机制,设定专业的技术管理机构,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期给企业的会计信息软硬件展开安全检查[3]。加强操作人员日常使用的责任管理机制,可以对操作人员的机器进行监控,避免操作人员采用会计信息网络进行工作之外的事情。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模块,以分析网络风险为基础,明确重点需要防范的范围,推出与之对应的风险防治及处理方法。在平常的病毒查杀清理之时,技术人员也要定期进行程序的复查工作,及时处理非法访问的网站,时刻准备好应对病毒侵扰及黑客的措施。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供电企业引进会计操作系统及软件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会计管理的效率。由于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及利用情况的限制,供电企业信息化也没有得到应用的效应。中以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出现的问题为探索对象,分析出加强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办法。
参考献:
[1]秦美萍.基于集约化、信息化背景下加强供电公司会计管理工作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21):250
[2]刘静.浅析供电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完善[J].现代商业,2012,(17):206―207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将信息技术引入到企业财务管理当中,改变传统手工记账的财务管理模式,在合理的管理办法下,给予财务管理信息化一定的保障,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重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可以有效调动施工企业财务人员的信息潜能,使企业财务活动效率得到提高,将企业权益做到最大化。其一,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提高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施工企业的各工程项目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资料,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手工做账以及核算,如有计算错误,则需要重新填写,抄写过程中也较易出现错误,劳动任务比较繁重,实行财务管理信息化,财务人员可将财务数据及信息资料及时录入到信息系统当中,如有错误可反复多次修改,还可以快捷方便地应用软件制作各种会计报表并进行会计核算,错误率较小,使财务数据增强了可靠性。其二,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加强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成本控制是极其重要的环节,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有力支持,可以使财务部门及时了解企业大额成本的支出,像施工材料请购、审批、采购、库存等全程都会有信息记录,并能够及时清晰地了解到相关信息,同时还可以形成有效的监控,使成本费用管理与控制加强,从而有效控制各项成本费用指标。其三,严格控制施工企业的资金。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有效统筹并预测企业资金的使用,降低采购部门同财务部门的往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财务人员通过信息数据便可以全面了解施工企业各工程项目的采购计划、材料费用、人工成本、施工进度等问题,并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及时做好项目资金的筹集与付款计划,全面降低财务与项目实际脱节而产生的漏洞。
二、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1.缺乏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
我国施工企业管理者普遍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缺乏认识,认为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重大的管理工程,会涉及到企业各方面管理的变革,只满足现状,缺乏创新,因此对于财务管理软件为基础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投入严重不足,使得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缓慢。
2.财务信息的共享性差
施工企业传统的会计部门与施工企业各项目管理部门都是独立的,通常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其他内部系统没有业务来往,只是自成本体,由于企业各部门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愿提供相关信息资源,使得施工企业各门部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
3.财务管理软件落后
目前,多数施工企业财务软件都是做账与核算工具,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会计信息资料,很少能够通过软件完成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资金管理等工作,企业规模也导致了企业软件开发能力偏低,购买技术完善的软件造价又比较昂贵,也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4.财务管理系统安全性低
很多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都存在着安全隐患,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信息安全性偏低,极易导致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及各种资料丢失或被盗、被篡改、被破坏等情况发生。
三、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效策略研究
1.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对于企业的管理,管理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将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当中,树立信息化理财的理念。企业必须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准确、迅速且全面地搜集并分析、利用能够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资源,既能够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还能够对资金动向进行监控,使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提升,使企业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2.运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规范企业管理运作
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下属核心子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既要根据财务管理系统需求规划,还要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基础进行规划设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将统一、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作为基础,使企业内部应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并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作为支持,将企业财务人员集中管理作为前提,建设企业财务结算中心,通过信息系统集中财务管理并加强资金监控,运用系统集成,使企业内部形成统一的财务管理。
3.将财务软件与施工企业管理实际有效结合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不仅需要建立高效、规范的信息系统,还要统一规划,引进先进的技术来支持。财务管理需要软件,软件又要有财务管理。由于市场上的财务软件很难与自身企业实际需求相适应,施工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研究并开发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这也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施工企业可与软件公司联系,并加强交流,将需求告知专业软件设计公司,在改进或更新财务管理软件,将施工企业的,招投标预算、成本管理、成本控制、集资融资、施工材料采购、库存、施工人员控制等与施工企业息息相关的各项财务内容融入到财务管理软件当中,形成有效的财务管理。
4.引入专业人才,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建设
关键词:施工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创新、健康发展、意义
引言
随着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建筑行业如火如荼地不断发展,企业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但是,这也使得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度增大,需要施工企业不断的自主创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博得一席之地。我们知道,一个企业要全面创新发展,企业文化创新就十分必要。企业文化最早是由美国提出的,近几年随着我国不断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多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而随着社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经营范围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给企业自身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越来越多的企业盲目效仿国外企业文化建设,忽略自身实际。导致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理念脱节,与社会市场需求脱钩,严重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因此,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对于企业的管理及发展都有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
1企业文化的涵义及特点概述
1.1企业文化的涵义
企业文化首先由美国提出,又可以称为组织文化,是企业发展建设的精神支柱。它能够在企业和员工之间进行有效的传播和分享,是企业公认的有利于企业建设的基本信念。同时,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直接体现,也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及组织行为。总体来说,企业文化就是一个由价值观、信念、符号、管理制度、经营文化等综合一体的组织文化形式。
1.2企业文化的特点
首先,企业文化是一个集符号、信念、价值等为一体的组织行为。换而言之就是一种隐形存在的文化价值,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其次,企业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受社会市场需求、时展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并且,作为企业管理的精神支柱,企业文化也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再者,企业文化是一个集企业建设、员工培养、发展目标等于一体的组织行为。要求职工文化意识与企业发展意识相结合,引导员工将个人努力目标有效的融入到企业发展目标中,最大程度的促进企业管理的健康发展,其具有很强系统性。最后,企业文化建设归根是对人进行文化建设,通过尊重和关怀对员工进行激励,以此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所以,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人本化特点。
1.3企业文化的功能
由企业文化的特点可知,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人本化特点。人本化的管理理念,可以让员工感受很强的自我归属感和价值感,从而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提升员工的责任心。通过对员工激励及尊重员工的自身建设可以有效的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能为员工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有助于员工之间和谐交流,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源源不尽的动力。再者,企业的规章制度以及规范也属于企业文化的一个范畴,这也就体现出企业文化的建设对员工进行有效管理的影响。同时,企业文化还是企业外在形象的表现,好的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都积累着丰富的隐性资源。
2企业文化创新对于施工企业管理的影响
2.1企业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建设的精神支柱,也是企业管理的正确引导者。企业发展及成长道路不同,文化的建设也就不同。而企业文化建设是实现企业发展与市场环境相统一的渠道,这就需要相关企业不断进行企业文化创新,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积极革新自我企业文化,不断与市场需求和时展接轨,避免出现程式化、理想化、僵硬化的管理问题。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企业的自身发展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企业为保证在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进行与国际接轨、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文化创新,进而带动企业管理、建设、技术、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提高自我核心竞争力。
2.2企业文化创新对施工企业管理创新的意义
2.2.1提高施工企业管理的创新力
从企业文化的特点可知,企业文化具有隐形性。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树立员工的工作价值观念。同时,企业的规章制度也属于企业文化中的一种。那么,在现今建筑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施工企业就要有效借助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激励、规范,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同时,施工企业要借助企业文化创新将员工的价值目标与企业的发展方向结合起来,从而促使员工积极为企业未来发展出谋划策,通过提高企业文化创新能力带动施工企业管理的创新。
2.2.2为施工企业管理创新指引方向
通过分析企业文化的特点可知,企业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施工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定位,较为清楚地表现施工企业发展现状。同时,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为企业自身发展树立正确方向。所以,鉴于企业文化与时俱进的特点,企业文化的创新可以较好的为施工企业管理创新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
2.2.3促进施工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的外在形象。优秀的企业文化创新可以较好地吸引高质量的人才,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创新。且人本化的企业文化创新理念可以较好的尊重员工的心理建设,刚柔并进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工作责任感。那么,鉴于施工企业的特点,施工技术人员对工作的负责态度对于施工质量的影响很大,而人本化的企业文化可以较好的获取员工的认同,使员工更加自觉地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促进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通过提高企业文化创新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软实力,对提高企业管理的核心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
3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企业建设的精神支柱,也是企业管理的正确引导者。企业文化创新也是企业在现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得以生存的根本保障。那么,施工企业要得以发展、壮大,就必须不断进行企业文化创新,不断与市场需求和时展接轨。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积极革新自我企业文化,为企业管理创新注入新鲜的血液,提供充足的动力,指明正确的方向。并通过以人为本的文化创新理念来调动企业的一切资源为企业管理创新服务带来活力,带动企业管理、建设、技术、制等方面的创新,提高自我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原惠群,张昭华.中小型企业文化创新的途径[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0(03)
[2]谭陈翔,袁醒.论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影响[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6)
[3]王建设,刘志峰.企业文化创新促进企业稳定发展[J].政工研究动态. 2009(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