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小课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语文 听课方法 听课效率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能读和写的一群,而是不能学、无法抛弃弊习和不愿重新再学的人。”由此可见,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对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其效率问题自然显得十分重要。课堂教学的效率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但教师“教”的质量最终都是通过学生的“学”的质量得以体现的。事实证明,学生“学”的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听课”的质量。同样在一个教室中,同样是一名教师上课,但由于听课方法和能力的不同,学习效果却大不一样。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的笔记本简洁明了,但重点突出、难易有别,在课后检测中,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当之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听课方法得当,下面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我对高中生听课技巧的认识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怎样听课才叫会听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实际是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很多,善于从老师的讲解中抓住要点、重点,这才叫做会听。
1、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贯通,从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2、学会听重点。一堂课为45分钟,但老师讲课的精华只集中在其中的20分钟的讲课内容中,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很多,我们要学会抓住听课的重点。首先是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重点听自己预习时没弄懂的部分,争取通过教师的讲解,把疑难点解决。其次,要抓住教师讲课内容的重点。j要善于抓住教师讲课中关键的字、词、句,注意老师如何导入新课,如何小结,抓住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
3、要以理解为主,眼耳手脑齐动员。听课的关键在于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要眼耳手脑各种感官齐配合去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眼要盯着老师的板书和老师讲课时的表情动作,耳要听清楚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得准确,听出重点,听出弦外之音,听出老师讲课的意图;手要有选择地记,要记重点、难点和疑问;脑筋要开动,积极思考,抓住老师讲课的思路。听课要以理解为主,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去记忆所学的知识。那种未经思考和理解,死记硬背的知识是不长久的。
二、听课方法
1、听视并用法。大多数学生听课是一边听,一边看。听觉和视觉并用,比只听不抬头看的听课效果要好。听什么,昕老师对课文的分析,听老师的提问,昕老师的总结等;看什么,看老师的板书,看老师的挂图,看老师的演示等。老师的板书是整堂课的要点,它用简洁明了的词语或短句将知识要点写在黑板上,这些能帮助你整理归纳知识,也便于日后复习。听和看的内容应保持同一性,不能听此视彼,分散听课的注意力。听是接受声音信息,一看是接受图像信息。又听又看,在通过声音传递来记忆抽象的概念的同时,又可结合图象直观,来强化具体的知识印象。这种方法,以听为主,以看促昕,效果很好。
2、听思并用法。思考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在听课中,边听边思考也是一种有效的听课方法。边听边思,可以在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只听不思考,录音机式的听课,囫囵吞枣,谈不上真正掌握知识,更谈不上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一般可从这些方面思考:教材的重、难点在什么地方,老师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老师讲的自己是否真正懂了,老师讲的与自己想的有什么不同,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有何异同,以思促听,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3、五到听课法。“五到”就是指耳、眼、口、手、脑都要动起来,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多种身体部位全部参与听课活动。同时调动这些感官所获得的感受是一种综合的、立体的感受。耳到是指听老师讲,听同学发言、提问,不漏听、不错听。眼到是指看课本、看老师的表情、看板书、看优秀同学的反应。口到是指口说,包括复述、朗读、回答问题。手到是指做笔记、圈重点、批感想、做练习。脑到是指动脑筋,心力集中、积极思维。“五到听课法”要求听课者全神贯注,灵活地根据课堂情境和老师要求,适时调整听课方法。这种听课方法,是效率最高的听课方法之一。
4、要点记取法。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听课,觉得有必要听的就认真听;觉得对自己益处不大或自己早已懂了的,就不怎么用心听,而做自己的练习。老师讲课,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有时候是与教材无关的。作为学生不可能也没必要全盘接收。只记重点,只记难点,去掉无用信息是应该的、必要的。抓住要点听和记,比毫无重点地全部听和记,效果要好得多。
5、主动参与法。实践证明,凡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学习进步特别快、成绩好。课堂积极举手发言有哪些好处呢?一是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二是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课堂听课,一定要积极参与,主动地学,随老师的教学思路转,这样也可以保证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课效果好。
遗憾的是,一些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提问的意义,简单地理解为只是有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就完成了一次提问行为,而不考虑问题是否真正启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是否体现了追问和启发的精神,在许多看似“开满鲜花的语文课堂提问”背后充满了喧嚣甚至混乱。目前提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误区:1、课堂提问设计目的不明确,随心所欲,频繁问答。不能真正切中教材要害,触动学生思维“穴位”2、问题设计难以根据学生的思维兴奋点选择恰当的切入视角;问题的组合不能形成一个有条理的、不断深入的思维框架。3、教师的提问不是以探求学生的见解为导向,在问题与回答之间,缺乏必要的引导、交谈和推理,难以生成融入自我理解的有个性的答案。
课堂提问艺术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提问获得成功呢?
一、分层设计 化难为易
深与浅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尚不丰富,认知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符合中学生的实际接受状况.若问题的难度过大,学生则无从回答,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还抑制了学生智能的发挥.所以对一些过于艰深的问题,我们不妨作比较浅易的处理。例如,教《故乡》最后一段:“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下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话具有深刻的哲理,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可以从浅处进行提问:鲁迅行生所指的“路”,只是简单的地上路吗?(答案:当然不是.这路还包含人生之路,社会之路。)那么“路”和“希望”之问有何联系呢?(答案:路是靠人走出来的,希望也是靠人奋斗得来的.)那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呢?(答案;希望本是没有的,只我们为之奋斗,便有了希望。)这样,一个深奥的问题解决了,像这样的提问,我们称之为“深题浅问”,所谓“善问题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是也。
二、变直为曲 引人入胜
“为人贵直,为文贵曲”。语文教学也要避免直来直往地讲析与灌输,要让学生"跳一跳"而后摘到树上的果子.就课堂提问而言,要善于拐弯抹角,改头换面,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比如讲《祝福》一课时,在老师分析祥林嫂死后,鲁四老爷骂的哪句话时,问道:“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怎样的一个人?经过思考,学生仍然答不上来,老师可采取。
绕道法,暂且存疑,?从侧面问道:“同学们想一想,鲁四老爷在偏偏要在这个时候的后面理应说什么?”学生中有的可能说,“死了”,有的说“老了”,老师问“鲁四老爷为什么不说死了?”学生可能答道:“因为他忌讳极多,在祝福时是不允许提死亡一类的事情。”老师问:“那鲁四老爷为什么又不说‘老了’”?学生可能说“因为老了含有尊重死者的意思。”问到这里,鲁四老爷这个既不能犯忌讳,又不能丢了传统的老朽形象也就活脱脱地站了起来,至于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怎样一个人这个问题”也就不攻自破了。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动力是兴趣,那么曲问便是巧妙撩拨学生兴趣的艺术魔棒,通过它,产生了“错综见意,曲折生姿”的功效。
三、抓住契机 激活思维
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为完成预期的教学活动而达到教学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能够为课堂教学指明具体方向,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应明确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熟悉和了解教学目标的基本原则,只有教师准确的掌握教学目标,才能使语文教学实现方向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教学目标对提高语文教学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教学目标能够有效的引导和制约教学有效性,如果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就会不断提高有效教学效率。反之,将会降低有效教学效率;教学目标的激励作用,教学目标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同差异,以及学生不同的性格与个性,通过熟悉和了解学生这些特点,进而不断激励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学目标的调控作用,教学目标能够起到约束作用,以使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能够为同一个教学目标共同合作努力,学校应制定宏观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学生也应有自身的学习目标。
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中,主要是满足应试教育的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教学目标主要强调文化知识,却忽视学生的素质教育,通常情况下,教师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潜能无法更好的发挥出来。因此,传统的教学目标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逐渐接受并且适应新的教学目标,不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的合理化
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有效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语文教学内容的选取,是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做出的环节。伴随语文教学新课改的提出,对教师选取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教师对语文教材内容的理解,应具有创造性,不能机械的使用教材,应灵活的掌握教材,应当加入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师应依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不断挖掘教材的潜在内涵,以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以达到语文教学目标。
为有效挖掘教材内容,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语文基础,全面熟悉和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通过对语文教材深入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灵活的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明确教材内容的主体,找出重点、突破难点,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调整和优化教学方式
语文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方式,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科学、合理的语文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调整和优化教学方式,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实现科学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为语文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四、课堂的提问方式
课堂提问环节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会分析问题,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教学氛围,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提问环节,教师设计的问题起关键作用,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和科学性,能够引发学生的不断思考,教师应控制好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一致,如果问题难度较大,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对问题会产生恐惧;如果问题难度不大,学生也没有探讨的必要,语文课堂提问的目的主要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
五、激励学习法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帮助学生走出语文学习困境,逐渐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对于语文学习存在恐惧心理的学生,教师应积极的引导学生,使其克服恐惧心理,逐渐获得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在语文课堂中,能够按时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同学,教师应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六、导入学习法
导入学习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良好的开头能够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可以通过讲故事、猜成语、猜谜语等等,不断激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此外,也可以通过引入以往学过的知识,通过复习和巩固旧知识,进而不断深化新知识,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标。
七、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课堂有效性的提高,现阶段,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教育培训,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师自身的知识体系结构,培训内容应当多样化,例如,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等等,培训方式应由以往的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例如,可以通过专家讲座、教学探讨、交流会议等等,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八、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因此,为有效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师应转变课堂教学角色,应由以往的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形成小组,以不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不仅能使课堂有效性不断提高,还能够满足素质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教学
因此,我们努力寻找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生长点,实现现代语文课堂教学观,力争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探究的主要对象。“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通过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要素、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研究探讨,我们具体实现以下探究:
1.提升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并把它概括为可操作的语文教学模式,以在语文教学研究中诊断教学过程,预测教学效果,评价分析教学活动,指导和改进语文教学实践,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并为多样化教学和教学艺术开辟道路。
2.在构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改善语文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真正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会学习。
3.在构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形成教师良好的教学品质,改善语文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艺术,增强教育效果,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语文教学特色。
4.在构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基本规律,概括出“语文课堂教学理论框架”。
我们集体备课时,改变了以往的重备课本和教参,而轻学生和教法的现状。在学习和借鉴其它学校新作法的基础下,尝试着改变原来的教案模式,而是将教案与学案相结合,形成目前正在使用的导学案。对于导学案的使用,我们一般是提前一两天便发给学生,让他们能在课前预习好并完成。导学案中的内容既包括“自主学习”部分,要求学生自我独立完成;也有与同学“合作探究”部分;同时旁边还有“备注”。这是便于学生和备课组老师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加一些信息或内容。
这一备课模式的实践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课前预习更有方向性和可操作性,因为以前我们同样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但那项工作布置的太笼统,不好检查操作,学生的预习也就流于形式,这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所以采用导学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的预习变得有的放矢。提高预习效率。另一方面导学案的科学编制和合理使用,需要教师在深入文本,掌握学情的情况下,巧妙设计教学环节,精选问题练习,揣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在课前对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批改。这既可以对学生的预习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便于课堂中的重难点突破,从而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当然,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也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由开始的内容冗杂、面面俱到到目前的深入文本、重难点突出、贴近学情、选题精炼。这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首先是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从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声音中调动兴趣,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学习的效率,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竞争学习中找到了自我的价值,增加了学习的自信心。真正做到“兵教兵,兵练兵”,这同样也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时间给学生
(1)走出教师心里屏障 。十二年的教学工作,我已经习惯了以往的课堂教学形式,实施了高效课堂就意味着这一切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高校课堂我曾经抱有过怀疑的态度,但是经过本次语文远程培训之后,我发现:同样一节课,案例中老师上下来很轻松,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为什么呢?我不断反思,感觉到教师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要尽快转换角色,变主体为主导,逐步摸索,使自己能熟练驾驭、掌控高效课堂。
(2)学生的兴趣往往来源于老师的鼓励。“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这是赏识教育专家的一句名言,我很受用。当学生完成任务后,不管结果如何,都要对其给出一评价,当然要以鼓励为主,对知识给出必要的点评,从其过程中发现闪光点,需要无条件的表扬。学生尝到了学习中的喜悦,也就慢慢会热爱思考,热爱合作,热爱探究。这样,教师的教不就“高效”了吗?
(3)对导学案的设计,老师要严谨细致。最近,我校组织到冷水滩马平中学观摩学习,我仔细看了他们的导学案,我认为教师对于导学案的内容、知识的安排和组织顺序,都要深思熟虑,反复琢磨,问题的难易也要适当。课上内容要环环相扣,跌宕起伏,问题过易过难,学生都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造成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因此,对课堂问题的把握要使用特殊疑问句的方式效果更好。
(4)还时间给学生,尊重每位学生。还时间给学生,尊重每位学生,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学会放手,给他们设置不同层次问题,让他们自主思考,给每位学生机会,并且必要时采用选定发言人的手段,照顾到薄弱生的提高。只有学生有时间去自主学习,每一位学生都去自主学习了,那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了。
二、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深入课堂
(1)融洽、和谐、机会平等的学习氛围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学生上课往往会观察老师的态度,老师微笑可亲,学生就高兴,就愿意融入进课堂中。所以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学生。我喜欢幽默,教师良好的幽默感,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教师的幽默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总之,融洽、和谐、机会平等的学习氛围,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2)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以学生的自习课时间和其他时间内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前预习,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我们语文课堂正是通过学生预习新课、解决新课中的大部分简单问题,把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放在课下课前提前解决,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推行,觉得效率还是不错得。如我在带领学生学清照的《武陵春》前,就让大家先预习,多查资料,当学生通过“讲师团”的形式讲解时,我诧异了,学生不但对本文内容讲解的非常透切,还对词的写作背景讲解的有条不紊,其他学生回答问题时,也胸有成竹。
(3)要让学生深入语文课堂,自主但不自由,合作但又不缺乏独立思考,探究又不流于形式。本期来,我们学校实行了“学生讲师团”教学模式,让学生当“老师”,这样激发了学生“讲课”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听课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真的化“压力”为“魅力”,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课堂活跃了,学生有兴趣了,课堂就高效了。
三、充分发挥现有的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现在每个农村中学都有多媒体,多媒体教学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它具有的优势也是众所周知的。如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多媒体教学加大了课堂内信息的容量,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的运用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 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提高了课堂效率。
1 明确提问的要求
1.1 提问要有思考价值。提问的难易要适度,要根据具体内容,结合具体对象,进行具体策划,提出的问题要有趣味性和触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自己寻找答案。语言交流是一种相互活动,这种活动是双向的、相互联系的言语行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带有实际意义的内容和语言来激发他们的思考,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提倡创新式、启发式的提问。
1.2 提问要掌握好时机。教师提问时只有分阶段、分时机提问,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中学生好奇心较强,对新事物感兴趣,但有时目的不太明确,所以有些问题可以在学前提问,即在讲授课文之前,问一些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或者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使他们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学习。有些问题要在学中提问,即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提问,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比较难的语言现象。有些问题要在学后提问,讲授结束后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印象,巩固知识。
1.3 提问方式要多样化。教师提问时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只要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任何方式都可以采用。可以提问单个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可以举行辩论赛等等。使学生活跃在各种问题之中,促进课堂教学。
2 注意提问的原则与技巧
2.1 教师要先提出问题,并迅速地望着每个学生的眼睛,促其准备回答,然后再指定回答的人,这会确保所有学生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如果教师先叫学生的名字,然后再说出问题,剩下的学生就会心不在焉。提出问题后,要留时间给学生思考,这样就会使学生有机会收集并组织信息,进行合理的归纳总结,形成有条理的答案。问题的类型、难易程度及回答问题的学生的水平决定留的思考时间的长短。如果是展示性问题、较容易的问题,或者是回答问题的学生程度较好,则留较短的时间思考;如果是参考性问题、问题较难,或者是回答问题的学生程度较差,则可以留较长的时间。
2.2 要提问学生能够回答的问题,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太难的问题使学生处于紧张状态,损伤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久而久之,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不再积极主动地回答,而是尽量回避,这样就打击了中学生渴求知识的热情。太容易的问题学生又不屑于回答,觉得问题太乏味,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或者觉得自己都学会了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过易的问题没有启发性,学生回答时不动脑筋,思维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这样的问题不能正确评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按学生的不同程度安排和均匀分配问题。学生的智力、知识水平有高有低,接受能力、反应速度有快有慢,所以要按学生的不同程度合理地提出并安排问题。让比较聪明的和自信的学生回答稍难一些的问题;让缺乏自信的、需要鼓励和帮助的学生回答稍容易的问题。这样,程度好的学生会对英语越来越感兴趣,认为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习;程度差的学生会对英语的学习越来越有信心,更加努力学习英语。另外,问题要在班级中均匀分配。提问学生时教师要顾及学生颜面,不能每次都叫同样的学生,每次都提问前面的几个学生等等。要考虑到各个角落的学生。有的教师提问很有规律,比如横向或纵向或从第一个或从最后一个学生问起等等,时间久了,学生掌握了规律,能猜出来下一个问题谁回答,这样剩下的学生就不认真听了。所以教师一定要均匀分配问题,要让学生都有机会锻炼能力,施展才干。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自主 创新
在众多科目中,语文好学,但要学好它却不是易事。而实际上学生在语文这门学科上花的课外时间是少之又少。他们平时掌握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大多仅是靠语文课堂上的45分钟得来的。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管窥之见。
一、提供方法指导,让学生会上语文课
一位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学生要会上语文课,在课堂上就要会听,而学生成绩的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课堂短短的45分钟的听课效率。听课效率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课的关键在于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要眼耳手脑各种感官齐配合去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眼要盯着老师的板书和老师讲课时的表情动作,耳要听清楚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得准确,听出重点,听出弦外之音,听出老师讲课的意图;手要有选择地记,要记重点、难点和疑问;脑筋要开动,积极思考,抓住老师讲课的思路。听课要以理解为主,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去记忆所学的知识。那种未经思考和理解,死记硬背的知识是不长久的。
实践证明,凡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学习进步特别快、成绩好。课堂积极举手发言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二是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语文课堂,一定要让学生多发言,积极参与,主动地学,随老师的教学思路转。这样也可以保证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课效果好。
二、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新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唤醒学生自主意识。实践证明:学生的个性特征、创新思维和创造才能必须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要创造自由的教学环境,必须提倡充分的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始终记住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与学生的活动是相互的,正确对待学生的创造欲,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他们的所知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讨论甚至争辩,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秩序,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发表独立见解的积极性,在参与中动手、动口、动脑,增长智慧和能力。
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可以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这样学生既可以增加信息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参与阅读实践活动。
三、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如用小故事引入,或借助录音、录像等手段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教师在课堂上还应针对不同的重难点,相应地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程度低与能力强的同学都得到成功鼓励,从而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对学好语文充满信心。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在引导学生理清文路、捕捉要点、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教师要有目的地设置疑问,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扩大视野,增进积累,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其次,教师还要在课堂上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把人生的看法、社会现象的评判、生活的喜忧、家庭的悲欢等充分表达出来。如乞丐现象,上门推销,超前消费,绿色食品等等,学生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这样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堂是他们学习的乐园。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采用多元化教学,激活语文课堂
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问答式、讨论式、座谈式、演讲式、辩论式、表演式、游戏式等多种教学形式。各种形式又可以灵活多样,如问答式可采用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等形式;演讲式可以分组演讲,也可以进行演讲比赛。总之,各种形式的运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广泛参与。
一、更新教育理念,发展学生主体
语文教师要有为理想教学结果而教的观念和高效率教学的观念,认识到教学投入和教学产出的关系,追求教学的高效性,力求使教学时间最少,教学精力最少,而达到的教学效果最优,教学效率最高。着眼于此,首先,要求语文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语文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语文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语文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如在《菱角的喜剧》一课中,对于在“菱角的喜剧”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这个核心问题,教师不需要自己概括给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步步为营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以课文的行进线索为自己的思考线索,通过自主思考,借助小组合作,不但积累思考经验,一步步地明确“复杂性、多样性总是贯穿于一切事物之间”的道理。
二、重视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障。学生课前的独立阅读,可以使他们获得开启理解教材的钥匙,也有利于学生把握教材的疑难点。学生在听课时能自觉参与课堂,提出他们在预习中的质疑,教师教学中就能有的放矢、突出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教材。
由于课前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意识地指导,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之达到思之有序,行之有法,习而得之,终生受益。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这些相应的能力。例如在古文单元教学中,尝试改变过去教师逐词逐句的讲解、学生一味在书上密密麻麻记笔记的方法,而是在课前先提出自学内容,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预习,课堂上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彼此交流自己的预习所得,最后教师统一引导学生预习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并在课堂上因势利导,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不但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语文的热情。
三、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是师生进行教学过程的主阵地,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指导学生必要的预习外,教师更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宝玉挨打》作为《红楼梦》的重要篇章,课文的节选部分出场人物众多,如何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明确材料架构,从大量的人物中选取主要的人物来进行分析研究,成为我首先考虑的问题。经过讨论将宝玉挨打这一中心事件,我把体会作者一波三折的情节设计思路作为本课的重点。为保障学生在课上能够用更短时间从更深的层次上对内容有所把握,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阅读宝玉挨打的内容,预设打前交代起因与宝玉挨打后众人的反应两部分内容,给学生锁定需要完成的阅读目标,要求学生阅读并注意近距离反应以王夫人、贾母为代表,远距离反应以薛宝钗、林黛玉的细节描写,从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把握。课堂设计中,我对授课内容进行了选择,将其主要集中在4个问题上,在第一个思考引发宝玉挨打的事件是什么;第二个思考贾政神色变化的描写;第三个思考宝玉挨打片断中也有偶然性的情节;第四个分析贾政“恨”儿子的根本原因。对于这四个问题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并要求其给出一定的书面解答,教师在穿插巡阅的过程中,一方面督促学生认真思考,一方面通过“一对一”交流的方式对学习结果进行掌控,在自主研读结束后,教师可以以小组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流,从而掌握本课所学内容。
四、引入多媒体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以计算机或网络为载体的多媒体走进校园引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将使广大师生梦寐以求的富有诗情画意、充满灵感、张扬个性色彩的语文教学由理想成为现实。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能呈现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感性材料,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如在讲北宋柳永的《望海潮》一课中,我制作优美的图片课件让学生欣赏,一是鸟语花香的江南胜地杭州的美景,配以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二是展现汹涌澎湃的钱塘江大潮,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内涵,又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力,使学生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新课标下的课堂改革使我们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异常繁荣的局面。但作为一线教师,在不断地听课上课之余,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我发现,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在热热闹闹的课堂背后,还存在着一些貌合神离的现象,貌似实施了新课标,其实没有实效性: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精疲力竭,学生却听得头昏脑胀;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花样翻新,“表演课”、“讨论课”、“汇报课”等等屡见不鲜。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自主探究,气氛异常活跃,但是,在热闹的背后,让人担忧的是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老大难问题并未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这样的教学,从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教师也感到尽心尽力了,但实效性却不能不让人担忧;有的课堂一味追求生成而影响到预设目标的实现,从而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化;甚至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一味的追求教学的精彩而抛却了诚信,对学生进行“忽悠”。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呢?课堂四十分钟学生究竟学了多少?我们课堂教学的效率究竟如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认为当前我们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应致力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一、提高课堂实效要强化课前预习
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是打开学生自学能力的桥梁,就如同战前的侦察,打仗不侦察往往会出现不必要的牺牲,学习不预习也会造成不必要的牺牲,牺牲的是时间和精力。预习了才知道难点、重点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心中有数,听讲才能主动,才能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老师只有指导好课前预习,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我们应帮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因为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我在日常教学中一直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准备一本字典。在上新课之前,先让学生自己动手预习,看准字形,查找字音,朗读过程中,不添字,不减字,不颠倒重复字词,严格要求自己反复诵读,达到文畅气顺的地步,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课前预习采取比赛的形式进行检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逐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教师在课堂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得以充分发挥。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我们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吃透文本,把文本作为载体,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深钻教材,认真备课。其次开展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等活动,通过学习交流,增强大家的集体意识,群策群力,探索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共同提高课堂效率。再次,制作教具、课件、集体备课,作好一切课前准备,全力保证教学过程的实效性。
二、提高课堂实效要优化教学环节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最佳途径。在短短的一节课中什么都要面面俱到,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有些课文比较长,如果逐字逐句地去教,也不一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把握每篇课文的重点,对于那些不重要的部分可以一带而过,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朗读、去分析。把教学中花在琐碎的谈话,没有价值的提问等活动中的大量时间省下来,把握教学的节奏与容量,使教学时间安排得科学、合理,保证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能认认真真地读书,主动积极地思考、实实在在地训练。为了给学生充足的参与时间,还要切切实实地把老师的活动时间压下来,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参与,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阅读思考。实践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才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果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只有新奇趣味,而没有掌握知识,作业无法独立、正确、高效地完成,那么这堂课将被评判为失败的课。现在有一些教师,因为讲课不透彻,学生不能真正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在课后要做大量的补救工作,学生累,老师也累。我们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而不是背不动的书包和数不清的作业。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授之以鱼”,更为重要的是“授之以渔”。教师应选择最好的,最适合学生教学方案,实现学生在自己基础上最大程度的提高。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就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通过情境创设,阅读指导,课堂讨论,课堂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让他们敢于说,乐于说,让课堂充满笑声,充满活力。达到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当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合作、探究,保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三、提高课堂实效要整合教育手段
在教学中,广泛引进和采用各种新的有效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验室教学等,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印象。多媒体教学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形象地、逼真地展现出来,用绚丽的色彩,生动形象的动感画面,把学生带进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四、提高课堂实效要提升教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