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就业情况范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就业情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就业情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网络技术就业情况

第1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就业情况范文

关键词:中职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改革

由于课程定位、教师教学理念、实训设备等因素的影响,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在中职技能大赛举办之前无论从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学生学习就业情况等方面来看都开展地不好。但自从有了中职技能大赛,我校全方面地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以下从在中职技能大赛举办前后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情况进行阐述,来说明中职技能大赛对课程教学改革重要作用。

一、中职技能比赛举办前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情况

(一)课程定位

在中职技能比赛前,我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被定位成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较清晰全面、系统的了解,以及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并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操作的方法、懂得基本网络与病毒防治技术等。学生培养目标只是日常使用操作网络的能力及网络基本维护能力。

(二)课程内容

在中职技能比赛前,由于受实训条件和教师教学理念落后的制约,我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理论讲授为主,实训操作为辅。学生只是掌握一些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以及如何上网、网络病毒防治等一些基础计算机网络知识。教学内容较枯燥、单调,没有和社会需求接轨。

(三)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只能以讲授式教学法为主,展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为辅。教学方法的滞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也导致了教师的教学动力不强,形成了恶性循环。

(四)课程考核

由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所以对学生的考核方法只能是以出试卷理论考为主、日常作业和平时表现为辅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法没有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没有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五)实训环境

由于该门课程被定位成一门专业基础课,学校领导、老师都不是很重视,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的实训设备主要就是机房和多媒体教室,这些实训设备没有达到学生操作“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的要求。

(六)学生学习和就业的情况

由于上课的内容以理论为主,而且实训环境没有达到操作的要求,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学到的就业操作技能不够,所以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就业很困难,几乎没有对口就业的学生。

二、中职技能比赛举办后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情况

(一)课程定位的改革

在中职技能比赛后,我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被重新定位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培养目标是培养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使学生拥有局域网搭建与管理的综合能力,可以完成各种中小型企业局域网的方案设计、网络设备选择与配置、网络设备选择与配置、网络服务器的架设、管理与维护工作,从而使学生可以在各类中小企业与计算机公司、网络公司担任网络工程师、网络技术人员或网络管理员等,从事计算机网络安装、测试、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的维护与管理等相关技术工作。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的改革

从2008年至今,《企业网络搭建及应用》项目都在计算机竞赛项目里面,而且每年竞赛的内容都不断更新,本人也在2009年参加了中职骨干教师《网络技术》国家级培训。围绕着比赛考核内容和本人参加培训学习到的新知识和理念,《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如下:

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局域网技术。内容主要有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逻辑结构、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局域网传输介质、局域网连接设备、网络的连接方法和各类网络连接线的制作。

2.掌握二层、三层交换机设备配置。内容主要有掌握VLAN的基本概念及配置方法,掌握TRUNK协议的作用及配置方法,能够实现二层、三层交换间相同VLAN、不同VLAN之间相互通信,掌握生成树协议STP、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多生成树协议MSTP的配置方法,掌握三层交换机的DHCP服务和VRRP配置,掌握交换机设置安全配置,掌握IP访问列表配置。

3.掌握路由器设备配置。内容主要有掌握直连路由、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配置,掌握路由器设备的安全配置,掌握实现QOS的配置,掌握PPP、HDLC协议的配置,掌握广域网与NAT技术,掌握三层交换机路由能力的配置,掌握交换机与路由器间相互通信的配置。

4.掌握防火墙设备的配置。内容主要有了解防火墙的技术特点,掌握防DDOS攻击,掌握PPTP配置,掌握流量控制、VPN远程安全接入等配置方法。

5.掌握无线局域网技术的配置。内容主要有无线局域网的FATAP、FITAP,无线控制器、WEP、WPA加密,设置无线AP。

6.服务器的配置。内容主要有WINDOWS2003、2008和Linux服务器的安装,域名服务DNS、动态IP分配服务DHCP、IIS服务的配置及应用,WWW服务器、文件传输FTP服务器、邮件服务器、SAMBA服务器的配置及搭建,掌握网络打印机的安装和使用,掌握创建安全策略和防火墙设置,掌握组策略的管理。

由于教学内容较多、实训操作难度更高,为了学生能够更好、更扎实地掌握这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经我校计算机教研组全体教师的讨论,该门课程的教学时数由原来的一个学期变成两个学期。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内容的不同,必定教学方法也要进行一定的改革。进行改革后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企业网络搭建及应用的实际操作能力,并非之前的主要培养学生对网络基础知识的理解,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用于本门课程,根据多年技能比赛辅导以及实践教学的经验,总结出以下的教学方法:

1.分组教学法:按照现有网络实训设备,把学生分组,并每组选定一名组长。组长具体协助教师完成学习内容的组织和实施,如果小组在实训过程中遇到了问题,组长带着问题与任课教师沟通,并把解决方法传授给小组其他成员。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比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更顺畅,没有任何顾忌,所以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训为主理论为辅教学法:改变传统的理论为主的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全部在网络实训室授课,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二十几个技能实训案例。学生通过每节课操作实训达到掌握课程要求技能的目的。

3.探究讨论教学法:教师在某些课程的教学上,课前先把本节课的实训任务布置下去,让每个小组先讨论并进行操作,边操作边发现问题并通过老师最终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项目教学法: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根据大赛的出题形式,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要求,并根据实训场地的条件,把“企业网搭建”这个总项目分成“用户需求分析”、“网络规划设计”、“网络硬件设备安装与配置”、“服务器系统的搭建及配置”等分项目。学生通过完成这些项目,达到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掌握课程所教学的技能。

(四)课程考核的改革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中职技能大赛接轨,对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也必然要和中职技能大赛接轨。因此,本课程不能采用传统理论考核方法,而要采用我校提出的“133技能考核方法”。也就是平时技能练习占百分之二十,平时技能考核占百分之二十,期末技能考核占百分之六十。这种考核方法更能体现了学生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也更能激发学生动手实训的兴趣和动力。

(五)实训环境的改变

为了能够实施《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新的教学内容,学校投入45万建设网络实训室。网络实训室的构建参照中职技能比赛的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将更快接受老师教学的内容,也更快掌握实训技能。

(六)学生学习和就业的情况

课程教学的改革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有兴趣的学习课程内容,并在学生顶岗实习时能够学有所成,顺利就业。本课程通过近5年改革,学生的学习这门课程内容的兴趣有很大提高,学生的就业情况也变得很好。在这5年里,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对口就业上,每年都有一批学生到中国移动公司钦州分公司或者钦北防一些中、大型的电脑公司从事网络安装与调试的工作。为了能够实现“传帮带”,更好地引导学生就业和学习的目标,每年新生开学的时候,作者会安排上一年在中国移动公司钦州分公司就业的学长到学校向新入学的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传授在校学习和出去就业好的经验。通过这种“传帮带”,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结束语

中职技能大赛很好的导向了课程改革,改变了课程定位,更新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方法,改革了教学考核方法,优化了教学环境,最终实现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就业双提高。可以说,在中职学校教育发展史上,中职技能大赛对课程教学改革起到里程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淑芝,兰红,李书新.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强化信息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3(02).

第2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就业情况范文

关键词: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做一体化

1 引言

在当前形势下,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于实践能力强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非常多。然而,当前高等院校计算机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有待改善,课程设置仍然不太合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社会的需求,这就造成了许多高等院校培养出的人才的技能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不利于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基于此,一定要探索更加有效的高等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而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且具备极强的生命力。

2 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概述

(1)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坚持以“大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具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通过崭新的方式来处理教学或生活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大学生深刻理解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并且熟练应用到实践当中[1]。

(2)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在高等院校,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也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发展,能够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实现了课堂学习内容和社会需求的相结合,有利于提高高等院校的就业率。

3 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实践

(1) 建立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

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非常重视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因此,一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与此同时,当前的教材一般都更加重视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很难符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需要[2]。为了切实保证教学效果的提高,高等院校应该改变传统的专业教学课程方案,由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对于教学内容做出模块化的整合,对于要求大学生掌握的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分解,形成各种各样的实践训练案例,并将材料发给大学生,从而保证大学生可以按照计划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2) 建立完备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验室

大学生做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实验,首先要有适合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实验的专业机房环境。网络专业实验室包含硬件、软件和通信三个方面的内容,应采用主流厂商设备,定期更新,完善功能,应支持网络设备配置、网络安全分析、网络应用的构建等比较复杂的实验内容。大学生机房应安装服务器类网络操作系统。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实验的教学目的来看,网络专业实验室建设不仅是购买设备,硬件环境建设只占较小的一部分,还有配套的实验课程与教材、实验室管理系统等软环境的建设。

(3) 以能力为导向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验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实验的设计要针对网络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来设计实验,让大学生清楚是为了将来工作应具备的就业能力而做实验。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于教学目标所做的实验案例化分解,在不同的实验案例中,要涵盖不同的知识点[3]。实验案例应该通过专业技能为主线而串起来,同时,所有的案例都必须通过知识点的整合并能够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

(4) 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内容的更新

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内容的更新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局域网综合实验,让大学生自行设计网络拓扑、划分VLAN、规划IP,然后用实验室现有的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组建起来[4]。因为大学生用现有设备规划的网络是各不相同的,自主发挥的余地很大,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和探索的学习状态,目的明确,独立思考,能激发创造型思维,培养和锻炼大学生设计网络、调试网络、排除故障的综合能力。

(5) 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节大学生学习效果的监督检查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抽查各小组的进行情况,按阶段检查大学生的掌握情况,每隔一段时间随机抽取部分同学以检查之前的某个实验,让大学生扎实掌握每一个实验[5]。通过监督检查大学生实验,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大学生实验存在的问题,促使大学生改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于高等院校大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进行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方面工作的实践经验,并且查阅了国内外的大量相关文献,对此进行了探讨。在今后的工作中,仍然还需要相关专家学者持续不断地努力,来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创新精神,为社会输送更多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孟正大.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与平台,加强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S1).

[2]白日欣.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管理初探[J].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3).

[3]文益民,谭爱平.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3).

第3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就业情况范文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湖南长沙410127)

摘要:提出结合实际,调整专业建设思路,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阐述改革学生考核方式和评价模式,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 :网络技术:职业资格:项目化:课程体系

文章编号:1672-5913(2015)17-0064-04 中图分类号:G642

第一作者简介:鲁恩铭,男,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14760774@qq.com。

0 引言

随着3G网络、4G网络、物联网工程、云计算和云存储等技术的建设与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大量企事业单位通过网络开展工作,进行服务,互联网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商业价值倍增,企业对高技能型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生源近几年呈直线下降趋势。

2014年6月,第三方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的《2014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成为最不看好的黄牌专业之一。人才供需市场出现如此悬殊的矛盾,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岗位需求,专业定位和市场需求差距大,专业方向不够明确,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最终导致专业定位不准确,特色不鲜明,就业方向模糊。因此,如何让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如何使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更好地和市场需求接轨,如何更好地对计算机网络专业和课程体系进行建设,适应新的形势,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成为高职院校值得研究的问题。

1 结合实际,调整专业建设思路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专业的建设应该从职业资格的研究出发来分析职业岗位的要求,见表1。确定专业建设目标,并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学院自身发展的需要,确定专业建设方向,从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规格,并根据职业课程改革的要求,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注重职业能力培养;改革学生考核方式和评价模式,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教学情境与工作岗位的高度吻合,并最终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一致,教学模式从学科型体系向工作型体系转变。

2 研究职业资格,明确专业建设目标

高职网络专业人才属于技能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按照职业岗位的要求,我们对本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进行大力改革,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就业岗位竞争能力,培养符合市场需求、适应社会发展、深受企业欢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毕业生。

为了及时掌握用人单位对网络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需求,我们对用人单位进行长期的调查和研究,先后走访长沙卓应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长沙极客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迈威信息技术公司、长沙欧柏泰克科技有限公司、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等20余家企业,与长沙卓应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湖南迈威信息技术公司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并先后到广东、江苏、浙江等地调查毕业生的顶岗实习情况和就业情况,成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请合作企业的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习实训指导,签订“联合办学,双向培养”协议,进行深度校企合作。

通过企业行业调研,我们确定高职新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主要岗位有计算机操作人员、网络管理人员、网络安全及硬件维护人员、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网站编辑人员、网站架构和开发人员、网站广告销售人员等。

根据这些职业岗位,我们分析高职网络专业所需的关键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研究职业资格,比照现有教学标准,找出需改进之处,形成基本思路。同时,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区的企业、行业发展现状和学院本身发展的需要,制定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岗位标准,最终科学定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具有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新型计算机网络的组建、管理、维护与网页制作、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与编辑,网络营销等职业技能,能够从事网络软硬件产品的安装、调试等技术服务与网页制作、网站建设、网站编辑及网站广告销售等工作的新型网络技术应用型人才。

3 基于工作岗位,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高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基于工作岗位,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基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我们确定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际工作过程有组网一管网一用网,依据3个工作过程,根据职业学院的特点,结合高职教育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要求,确定以“网络应用”核心能力为主线,组网一管网一用网为模块的“一主线、三模块”的课程体系架构思想;结合高职教育对学生的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的要求,确定核心职业能力课程,最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重构见表2。

针对每门核心职业课程,我们按照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项目课程为主体,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将工作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分解成项目和任务,以学习型的项目和任务为载体,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组织教学,将核心职业课程全部转化为项目化的课程,实现专业学习职业化、职业课程项目化、班级项目团队化,从而构建项目化的课程体系。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为例,项目化之后的项目课程目录结构如图1所示。

近两年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招生人数企稳回升,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并对部分核心职业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我们将在今后更加深入地推进“一主线、三模块”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不断探索和实践,使得该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

4 改革学生考核方式和评价模式,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要求考核方式和评价模式必须做出相对应的改革,建立以项目评价、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考核中心的考试观念,实施与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相匹配的考核方式。将以往以知识为主的期末试卷考核转为以项目实践为主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考核,体现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体现以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体现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评价模式。在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中,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为从事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5 共享教学资源,建好网络教学平台

建好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网教平台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优质公开教学视频、微课程、慕课、实验指导书、学生作品、毕业设计和毕业作品、课后习题等。由单向的教与学变为多向的教与学,教与学得到扩展;由传统的受局限的师生交流变为随时随地基于资源的、多元化的师生及学生之间的合作研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思维的多样化和能力的培养,更好地适应于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更好地适应翻转课堂;用图像化、微课程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本解决高职学院的学生对所学知识没兴趣、没看懂、没印象的问题。

6 结语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重大转型时期,给每个高职院校带来了巨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建设应该从研究职业资格出发,分析职业岗位和职业现状,然后基于工作岗位,确定专业建设方向,实施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改革学生考核方式和评价模式,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适时动态地调整专业建设方向,培养出合格的、顺应时展的、适应工作岗位的新型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百峰.试论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1(6): 120-121.

[2]滕荣华,谢晓燕.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J].科技广场,2011(3): 246-248.

[3]雷超阳,刘军华,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9(1): 114-115.

[4]陈佳,樊梦,苏树海,基于校企合作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研究J],科教文汇,2012(12): 54-55.

第4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就业情况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北部湾经济;课程设置

1前言

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计算机互联网起到了很大的推波助澜作用。社会呈现了需要大量的网络方向的人才进行“组网”、“用网”、“管网”的现象。虽然各高校及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招生的人数也逐年在增长,但仍然出现能够适应网络发展需要的高端应用型网络人才非常紧缺的现象。为此,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变革迫在眉睫。而人才培养中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成果的关键和直接体现,所以人才培养的改革要重点抓课程设置。本文结合北部湾经济发展现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简单的探讨。

2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

200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之后,广西的北部湾区域的经济就如火如荼进行着,方方面面的经济领域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些同时对人才的需求量也逐年增长。据统计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领域专业人才里2010年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就达到3万多,到2015年增长到4.5万左右,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需要占到了三分之一,在这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的时候,高职学院应该各方面联动起来,加快改革,培养出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人才。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

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每年也都有大量的毕业生,但很多毕业生毕业后就业困难的同时企业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究其原因,有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主要是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特色不突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致使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使得有的学生与社会脱节,到单位就业基本上是无从适应,无法胜任工作。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如下:(1)课程设置雷同较多,特色不彰显。几乎所有高职院校均开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里的课程设置上雷同率较高,各校的特色不突出,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差异不大,出现了有些岗位竞争大,有些岗位招不到人的现象。(2)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网络技术是日新月异,很多时候课程的设置总是在出现新的技术而相应开设,并没有做到有前瞻性,导致跟不上发展的步伐。(3)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成果不显著。网络技术的发展是飞速更新的,但都是万变不离其中。在课程设置中要合理把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使之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要能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原理和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更要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以应对时代的发展。(4)校企合作得不到很好落实。很多企业并没有按照预约给学生提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岗位,而是把顶岗实习生当作其廉价的劳动力,把他们安排到单调并没有技术要求的流水线上,从而并没有达到实习为了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目的。(5)校本教材开发的力度不够。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生源多元化,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如果没有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就做不到因生施教,教学成果就不显著。

4北部湾经济发展状态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思考

北部湾经济如火中天地进行着,给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提供的岗位也越来越多,主要有计算机销售与技术支持、数据录入办公文秘、局域网维护与管理、多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软件编程等。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对学生进行能力、技巧和操作方法上进行优化与整合,为学生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和服务北部湾经济发展打好基础。本文就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以下几点个人见解。(1)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用人单位的需要,并在课程中体现出来。课程设置之前,高校要到多家企业进行调研,意在了解用人单位提供给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岗位都有哪些,这些岗位都需要的什么样能力和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多听听就业指导中心的意见,动用所有有用资源来获得最有价值的参考,才能制定出最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2)课程涵盖面要广。既要包括基础的综合的基础素养能力,又要包括专业的“建网”、“用网”、“管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企业现代文化的逐渐形成,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是既要有综合基础素质能力又要有专业操作能力。综合基础素养主要通过开设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来培养,从而达到让学生获得较丰富的基础素质,以便应对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网络发展需要。专业的“建网”、“用网”、“管网”在课程设置上最好开设网络编程、网络安全、系统集成、网络施工方面的课程,使得学生逐渐深入掌握网络知识,并具备网络各方面的应用能力。(3)加强校企合作开发适应经济发展专业教材。加强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时让企业人员参与其中并多参考业内主流企业的认证标准和培训资源。使得编写的教材既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也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课程设置就得到了很好的落到实处。(4)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的比例一定要合理。部分高职院校觉得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而忽略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高职院校也不能向本校及以上学校一样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结构的完整性。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理论教学要适度、要精。使得学生既能懂得操作的依据和原理又能应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未来出现的未知知识和未知技术。高职院校的学生受企业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强,毕业就能走上工作岗位,节约了企业的岗前培训成本。因此实践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占的比重相对与理论课程要重些。(5)课程考核要参考计算机网络业内龙头企业(如CISCO、华为、SUN,CIW等)国际IT认证的中级考试标准。有些课程考核可以采取考证方式进行,教师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时可以根据这些认证的考试大纲制定相应教学大纲,相应的知识内容渗透到平时教学中。

5结论

本文对广西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作了简单的分析和探讨。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因为它既关系着学生的前途,又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大计。

参考文献:

[1]谷辉先.谈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改革[J].都市家教月刊,2009(6).

第5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就业情况范文

关键词:动态能力集;基础数据集合;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过程导向

“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职业院校永恒的工作核心,对于推进高职院校科学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又一次对职业教育提出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动态能力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我院在内涵建设、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核心思想是:将培养目标岗位化、岗位能力课程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其中依据行业需求,不同年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岗位、岗位能力、课程内容选择上均是动态变化。

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自2001年创建以来.始终坚持高职教育应用型、职业性特点。通过专业调研把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定位于网络工程与服务领域,网络工程师(中级)岗位为培养目标。依托“动态能力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实施采用项目化、角色化教学模式,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又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引导。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根据“动态能力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点与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工作分两个阶段:基础数据集合构建阶段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阶段。

1.建立专业“动态能力集”基础数据集合

首先紧紧围绕“解决实际岗位问题”这一核心目标展开全面专业调研,先后收集了近千家企业的招聘信息,深入访谈调研全国近百家企业和近千名的一线工作人员.并经过反复多次分析与研究,形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动态能力集”基础数据集合。

(1)专业工作岗位基础集合。网络工程师、系统工程师、网络系统设计师、网络存储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技术工程师。(2)专业职业层次基础集合。初级(管理员)、中级(工程师)、高级(专家)。(3)专业岗位能力基础集合。专业工作岗位基础集合、专业职业层次基础集合形成二维坐标体系.得出一组不同层次工作岗位集合:以实际工作内容为依据,形成每个坐标点岗位能力基础集合。(4)专业工作任务基础集合。经过仔细梳理岗位能力要求内涵.构建出专业工作任务基础集合。(5)专业课程基础集合。根据实际工作调研.进行总结和概括.形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作过程步骤.目前计算机网络服务类岗位工作过程为:建网一管网―,用网。

依据工作过程.对工作任务基础集合进行提炼、组合,形成一门门体系完整的技能型课程,构筑专业课程基础集合。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阶段

首先进行实时调研.并对调研信息进行细致分析.形成人才培养方案筛选条件集。然后根据此集合要求抽取相应岗位子集、能力子集、工作任务子集、年级课程子集,形成适合实时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下面以2010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为例加以说明。

(1)实时调研,调整基础数据集合。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研室教师采用问卷调查、咨询探讨、资料收集等手段,到相关企业、行业、毕业生就业单位进行调查,调研了当前及后两年社会对网络工程与服务人才需求情况。一方面根据调研信息汇总结果,动态调整基础数据集合,另一面调研信息分析结果形成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筛选条件集。(2)抽取子集。根据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筛选条件集要求从专业基础数据集合中依次抽取2010级岗位子集、岗位能力子集、工作任务子集。(3)形成方案。最后根据工作过程.输出2010级课程子集.从而形成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与反馈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阶段,将每门课程任务化、项目化、实时化,选择校内虚拟项目驱动、校内工学交替、校外顶岗实习等方式实施,达到教学模式集成化、教学过程工作化、教学环境企业化、职业能力标准化、学习渠道多样化,充分体现“做、学、教”一体化教学理念,培养过程的职业性与实践胜得以贯彻。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注意收集各种信息,及时反馈,及时调整专业各基础数据集合.为下一年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做准备。

第6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就业情况范文

CDIO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工程教育模式,参考产品、过程或系统的设计运转过程,为工程教育构建科学的教学环境,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将实践应用和理论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应用CDIO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教学体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 明确CDIO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目标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结合社会需求和教学经验,高职院校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的要点应当是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保证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时,能够有能力应对工作中的问题。但是,一直以来,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这类学科型课程的教学,普遍采用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两者结合的教学方式,这并不能对学生的工作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且在中后期的教学中,由于没有明确定位学生的工作方向和能力需求,无法展开有效的针对性培养措施,同时,对于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很难做到平衡处理。这就导致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能良好关联,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对此,高职院校需要应用CDIO的工程教育模式,结合近几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实际情况,根据用人单位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能力要求,合理制订教学计划,科学构建教学模式,有效应用教学措施,综合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成为具备专业技术和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人才,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的有效性。

2 基于CDIO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模式

基于CDIO构建专业教学模式可分成两个部分。

其一,对于工程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立。在过去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常常直接参考本科院校的教学方案,但是高职院校教学周期短,如果过多的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就会导致实践教学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由于没有得到充分的能力培养,很难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对各方面的问题,无法达到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在建立教学体系时,需要注意体系中各个部分的时间安排,尽量做到在达到教学效果的同时保证时间的充分利用。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工程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立需要注意紧密结合实践与理论。要想将学生培养成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型人才,不但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

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中,应用CDIO模式,需要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化知识理解。专业知识教学中要适当穿插实践教学,在调剂单调的理论教学的同时,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深化知识理解。在实践教学中,可以设立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悟知识应用,达到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综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在工程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调整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分配,不能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而盲目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这无疑会导致理论教学的不完善,学生在理论基础未打牢的情况下,很难在实践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无法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工程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立,应当在实践教学中,适当融合学生在后期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新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二,专业教学中工程型平台的建立。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中,不仅要建立科学的工程实践性教学体系,还要为学建立工程型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应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高职院校需要改变课程安排,在CDIO模式下,以往的多课程同步教学的方式是不适用的,应当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进行分类,按照不同课程的联系进行教学顺序的安排,做到知识的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建立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的专业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从多个方面建立工程型平台,让学生能够根据学习进度,选择相应平台进行实践,提高自身知识掌握熟练度,锻炼专业技能的灵活应用。对于工程型平台的建立,学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增设科技创新论坛,举办电子科技大赛,举行计算机网络技术主题活动等,让学生参与这些平台的过程中,充分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在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此外,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实验场所、网络部门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选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综合建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程型平台。

3 基于CDIO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措施

第一,应用CDIO模式,结合工程实践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CDIO模式中,工程实践教学理念,是将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引入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理论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工程实践教学理念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定位不再是教师负责教授知识,学生负责学习知识,而是将教师定位成工程项目的负责人,而学生则作为工程项目中的工作人员,两者共同努力,完成工程项目。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不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还能帮助学生熟练应用专业技能,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时间的最大化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时主要有三个工作方向,分别是网站开发与维护、网络维护与管理以及网络工程建设和系统集成。这三个工作方向之间有很大的相似性,都需要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进行全面培养,应用工程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例如,在《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的课程教学中,应用CDIO工程实践教学,可以把学生信息系统的设计作为教学实例,同时关联理论与实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锻炼自身的职业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要求,合理制定教学方案,划分教学分区。教学中,可以引入案例分析、模拟实践以及思维殿堂等教学措施,综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协作意识、实践能力。

第二,应用CDIO模式,采取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以及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学习能力,快速掌握相应的学习技巧和工作技能。采取互动教学,教师可以分饰两角,既能给学生设定工作要求,又能解答学生相应技术问题。例如,在《网络故障检测与分析》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应用实验机房,将之模拟成工作场所。教师需要首先将课程内容中网络故障的典型种类罗列出来,针对不同故障,分别设计教学案例。然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互动教学,让学生模拟工作人员,尝试解决教师提出的网络故障问题,对于案例中难度较大的部分,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学生正确思考,让学生在模拟案例的处理过程中,熟悉网络故障检测与分析的实际步骤,锻炼学生相关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三,应用CDIO模式,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意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学生的文化创意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生网页设计能力的培养有很大意义。应用CDIO模式,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其他专业范畴的有用知识。网页设计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思维以及文化创意思维,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修关于图像处理和动画设计的课程,不但能够让学生的文化创意思维得到一定的提高,还能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例如,在《网页设计》的课程教学中,应用CDIO模式,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工程项目元素,为学生设立一定的教学情境,在情境项目中,合理进行任务安排,引导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网页设计的学习。从单页面设计到多页面设计,再到网页设计,教学的各个阶段都要融入对学生文化创意思维的培养,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第四,应用CDIO模式,通过分组教学,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一个人的力量通常是不够的,需要团队成员互相协作,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高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在高中的学习中也缺乏锻炼团队合作能力的机会,所以,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中,对于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CDIO模式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团队,制定团队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连丽如,在《网页设计》的教学中,网页设计任务操作复杂,一般是无法由单个学生独立完成的,应用CDIO模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团队,每个团队作为一个模拟的公司,需要完成设计自己公司网站的任务。同时,教师还能为学生设定一定的公司背景,让学生根据设定设计网站,学生团队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公司的各方面情况,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工作能力和团队能力的培养有很大作用。

第7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就业情况范文

关键词:考核模式;知识+技能;高等职业教育;岗位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9-4524-03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Examination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upported by "Knowledge + Skill" ―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Course as an Example

CHEN Zhi-yuan, LUO Gang

(Hen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Zhengzhou 450000,China)

Abstract: Mos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xamination is close examination, which can not fully reflect the ability situation of student, and also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drawbacks such as the content of assessment valuing knowledge more than capacity, the performance of assessment stressing on the result instead of process and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inactivation. The voc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cours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occupation education examination mode supported by "knowledge +skill".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cours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occupation education examination mode supported by "knowledge + skill".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ompetence- orientation and implement the "post modularization" mode; assessments methods highlight diversity, relevance, vividness, comprehensive test and evaluation of student ability ; establishes and improves the assessment results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mechanisms; establishes the proposi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positions capacity" requirements.

Key words: Examination Mode;Knowledge + Skill;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Post ability

1 概述

近年来,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些新的教育理念逐渐形成, 例如素质教育理论、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工学结合教育理论等。与这些理论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培养目标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注重职业的岗位能力培养;二是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 三是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使得高等职业教育能够主动地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要求,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教育改革实践与理论的不断发展,也促使考核模式的改革。《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改革考试方式,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其功能主要是评价、督促、反馈和导向,高等职业教育的考核的主要功能也是这样的。只有从考核内容、考核形式、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出一套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核功能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的考核模式,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的目的。该文以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为例,深入探讨以“知识+技能”为支撑的职业教育考核方式的改革。

2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概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应用课程。本课程能够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网络系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学生掌握网络技术及其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学生具有正确分析和解决网络设计、建设和运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以“知识+技能”为支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贯彻“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实践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工作过程为框架,面向岗位建设课程”的理念,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完成来进行。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数据通信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通信协议、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网络安全、网络应用等相关知识,具备局域网规划与建设、广域网接入、网络服务器安装配置与管理、常见计算机及网络问题解决的基本技能,同时为后续的网络集成与综合布线、路由器与交换机配置、网络应用开发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现阶段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

3.1考核方式的简单化

考试的基本功能是评价,如果想要对老师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仅仅靠一次的期末考试是远远不够的,而在很多高职院校,这样的情况切切实实地存在。除了因为部分老师没有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外,更多地是由于教务管理部门没有考核改革的理念或勇气,从而造成现行的考核模式很难做到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也难以构建起与高职教育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相适应的考核模式。教务管理者总是喜欢用分数说话,从而导致了考试的导向功能没有真正地发挥出来,相反在有些方面还起到了误导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以提高学生网络基础理论技能和基础实践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局域网和广域网的设计、组建、应用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等相关技术和技能。该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在调研中发现,对该门课程的考核,很多高职院校依然采用的是期末试卷理论考核这样的简单方式,这也将造成对老师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不公平。

3.2考核内容重知识轻能力

即使是高等职业教育,现在的考核内容依然是以知识考核为主,同时又偏重于原理性的记忆性知识。经过调研发现,作为高职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还是期末闭卷考试,通过简单的填空、选择、简答等题型,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知识的记忆能力发展是必需的,而知识的记忆能力只是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一个方面,知识的记忆能力强,不能代表这个学生的能力强。死记硬背会导致思考、判断的依赖性,导致想象力的匮乏。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是根据市场对高职网络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特点,培养学生掌握数据通信技术、OSI/RM和TCP/IP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LAN)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广域网(WAN)技术、Internet技术、网络规划以及管理与安全技术,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一般局域网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网络设备安装以及简单的网络管理与维护等技能。工程的设计、施工等技术性操作能力是不能够通过简单的知识的记忆来提高的,对这门课程的考核,也不能只是重知识而轻能力。

3.3 考核成绩重结果轻过程

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而言,既要考核学生对知识方面掌握程度,又要考核其操作技术的能力。操作技术能力是一个动态的知识形成过程,其形成过程是知识的积累、创新、交流、转化、应用的过程。而目前考核过多关注总结性考核,并使之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唯一考核,考核的目的就是简单地给出分数、排出名次。这种总结性考核的做法直接导致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应试教育”倾向。因此,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应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应仅关注最终考核结果。

4 以“知识+技能”为支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考核模式的构建

4.1改革考核内容,以能力为导向

对高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而言,应当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制度,重视实践能力考核,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核评价体系。命题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照课程体系,对课程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等进行细化,然后根据细化分类的结果确定教和学的方法,最后确定课程效果的考核方法和考核大纲。考核内容既要能够反映学生基本理论,更要反映学生的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使考核真正能够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纵观现在各个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期末考试试卷,依然是过于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能力。例如对“OSI/ISO参考模型”知识点的考核,很多都是在考核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内容的表述,这个只能体现学生的死记硬背能力。目前,鲜有考核对该知识点的技能性运用能力。“OSI/ISO参考模型”或者“TCP/IP参考模型”是网络故障排除能力的知识基础,将对该知识点的掌握转化为网络故障排除的技能,更加能够体现学生的岗位能力,相应的考核内容也要有所变化,从记忆能力考核转化为对该知识点的技能运用能力。

4.2 全面测试与评价,注重考核过程

根据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特点,应当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和生动性,不只限于笔试,也可以采取口试、实验实训、参与项目、实地调查等多种考核形式,也可以考核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等多角度考核。

课堂评价也是一种重要的考核方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通过面谈、正式作业、项目调查、书面报告、讨论问题和写作论文等方式考查和评价学生能力。考核评价要贯穿到整个的教学、学习周期中,课堂提问、分组讨论结果、项目实施过程、项目参与的积极性、课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等都可以作为考核评价的内容,这样的评价结果也更加客观真实。

4.3 加强考核管理,建立考核体制

建立健全考核结果评价和反馈机制。考核成绩要结合课程总结性考核和平时考核进行综合评价,并逐步加大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建立考核结果分析机制,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建立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渠道和沟通机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平时的积累过程,例如对IP地址相关知识掌握不好,就难以对网络进行规划、设计,对OSI参考模型理解不透彻,就难以利用其对网络故障进行分析,诸如此类,充分说明了该门课程更应当加强平时的考核管理。

5 以“知识+技能”为支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实践

在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控制技术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针对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结构的特点,考虑实施以“知识+技能”为支撑的“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考核模式实践探索。通过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分析, 将考核目标划分为网络分析能力、网络规划能力、网络维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并确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核就包括这5种能力。这几项能力和网络技术专业的岗位能力环环相扣,充分发挥了考核的就业导向作用。

6 结束语

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能够充分反映以“知识+技能”为支撑“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培养模式,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增加学生就业机会,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考核结果也可以作为企业录用学生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康乃美,蔡炽昌.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汪晓莺.德国职业教育考试模式的变革与发展[J].教育评论,2006(I).

[3] 刘彦华,武玉英.谈高职高专考试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J].软件工程师,2009.

第8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就业情况范文

教学明显滞后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科学与其它科学的相互结合与渗透,相继出现了新的计算机科学的分支,况且计算机科学技术本身就是电子与数学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这些科学分支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等分支分别从计算机软件技术当中分离出来,高等院校相继成立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按照教育科学的规律,专业学科的形成是需要一个漫长的经历,需要在此过程中反复实践、不断探索,计算机的教育分化非常迅速,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形成完善、科学合理的学科教学体系是不现实的。尤其在职工培训中,虽然根据对计算机网络专业教育的实际需要制定了网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但这些方案的职业特点课程并不突出,职业技能的训练缺乏,实用性差,对学习者职业素质的整体培养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影响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及至对职工的普及性的培养质量。培训内容不合理。

计算机科学技术最主要的特点是各个学科技术的相互渗透与结合,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各个学科分支之间也有相互无法分割的联系,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计算机应用专业之间的交叉领域课程非常多,岗位职业能力也有相同的方面,例如网站的开发与设计,从网络专业的角度出发,网站的开发与设计是网络技术专业的重要的核心岗位职业能力,但职工培训中内容浅显,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师资力量不足。近年来,我国职工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虽然已经纳入了职工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校学生人迅速增加,受训人数越来越多,但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也会相应地更新,这就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教师资源。由于经济收入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职工培训计算机教师的质量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优秀的计算机网络专家都工作在外资企业、国内著名IT企业、或者本科院校,很难吸引这些人才。而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又急需具有企业经验的优秀的网络专家。最近几年随着IT行业就业压力的增加,师资情况有所改善,但师资问题一直是制约高职院校网络专业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

2加强职工培训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的对策

构建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时应该紧密围绕网络技术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网络专业面向的岗位群,获得网络专业的核心岗位职业能力,再根据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去设置基本能力课程。课程建设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毕业生是否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决定了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实现的价值,构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基本指导思想如下:根据市场的需求设置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首先要做就业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对人才职业技能岗位能力的需求情况,有三种渠道可以获取准确的市场需求情况。一是企业资深专家的建议,可通过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形式将企业专家的实践经验和对岗位能力的见解引入到课程体系中。二是通过职业中介机构,这些中介机构在用人单位和就业者之间搭建了桥梁,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市场的用人情况。三是派出以学科带头人为首的专职教师队伍做市场调研,分析岗位群,收集市场对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课程设置与行业标准、企业认证相互结合。课程体系结构的设置、岗位职业能力的制定应当依托行业标准,比较权威的行业标准是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颁布的职业标准,它的权威性不容质疑,在制定课程体系结构时可以引入其中的部分行业标准,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家劳动部门在制定行业标准时没有功利的因素存在,它的市场观念比较薄弱,而且在行业标准制定之后,其随着市场变化的应变性方面做的不足,这一点在制定网络专业课程体系时应予以充分的考虑。

课程体系结构的建设、岗位职业能力的制定同时也应该引入企业认证的教育理念。比较著名的网络专业的企业认证有思科认证、华为认证两种,其中在国际、国内最具有影响力的是思科认证,它几乎成为了网络技术专业认证的权威,它的主体认证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CCNA、CCNP、CCIE,而获得CCIE认证证书的人员通常被誉为网络博士,高职院校在制定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师资、学生的素质情况将这三个认证层次的内容引入到课程体系中。教学模式多样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实践性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根据课程特点,在网络专业教学中,应该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主体,为了构建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需要大量的课程资源,我们又引入了优秀的企业教育资源,即思科教育资源平台。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

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理论基础在基本能力课程中已经完成,所以它的所有授课任务均可以在实训基地中进行。教师以案例为中心,设计出多个教学情境来,然后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教学情境中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完成能力的培养,在设计这些教学情境时,教师要做到情景内容覆盖整个课程的核心内容,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完全融合,使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学会从经验到能力的过渡,而不是先学知识,再从知识到能力的过渡。提高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既具备了岗位职业能力又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优秀企业教育资源嵌入模式。思科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网络设备供应商,它在主流技术与主流设备的占有率达到了80%,在市场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同时,思科公司非常注重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1998年,在复旦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思科网络技术学院。迄今为止,在中国已经成立了200余所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思科公司也在世界各地实施网络教育项目,为此,思科公司花费巨资建设网络技术教育平台,设立思科网络技术认证制度,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开发和专业建设时都借助了这个丰富的资源及优秀的教学平台。

第9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就业情况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网络;课程整合;课程体系

2002年我院开始进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实践、完善、优化,形成了“平台+岗位”的课程体系和相应的实施方案,改革成果显著,“基于IT类职业岗位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院级重点专业,积极开展了基于“平台+岗位”的课程改革工作。在课程体系上以专业技术(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了一套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从专业教育为主转向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主,从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强调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对口、专业知识与岗位应用对口、实践技能与专业岗位对口,经过课程的重组与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突出岗位技术(技能)的培养,重点培养两个主岗位(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系统维护员)和两个辅助岗位(数据库管理员、电子商务员),强调课程与职业岗位对接,相应设置了岗位系列课程。

本人根据多年岗位系列课程教学的切身体验和实践,就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的网络管理员岗位系列课程的设置、整合与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

岗位系列课程的模式及设置

岗位系列课程模式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平台+岗位”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就业需要——确定岗位——确定能力(技能、技术)”的基本原则。每个职业岗位能力可以分为个人能力(责任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关键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和技术(技能)能力。[1]岗位系列课程模式是把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任务,设计成一个贯穿学业全过程的链状课程,即岗位系列课程。以问题为中心的科目课程培养职业需要的基本技能和关键能力,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课程或训练课程培养职业需要的专门技术能力。[1]岗位系列课程是根据某一职业岗位或某类相近岗位工作能力要求而设置的一组课程,该课程组中的职业技能课、职业技术课及职业岗位综合实训课之间的联系如图1所示。

网络管理员岗位系列课程设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的高级网络技术人才,使学生既具备现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同时掌握网络组建、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技能),又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2]主要从事各行各业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与维修;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配置、管理和维护;从事计算机网站的开发、管理和维护等岗位工作。网络管理员作为该专业的主岗位,其相应的课程设置如图2所示。在课程设置上,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按照“学习网络”、“使用网络 ”、“组建网络 ”、“管理网络”的学习过程设置课程,使学生逐步深入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其他应用能力的培养。

岗位系列课程内容的整合和目标说明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对原先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了整合与改革,进一步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岗位系列课程设置。同时针对岗位系列课程的各课程之间关系密切、逻辑性强的特点,知识应具有递进性,内容应前后衔接合理,以便组织教学。对教学内容要求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1)课程内容整合的思路。把《计算机网络技术》、《Internet应用》、《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三门课程整合成《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作为一门职业技能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充分体现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很多已体现在人们熟悉的网络应用中(Internet应用),网络服务器环境已有条件在一般机房里搭建,将这三门课综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在“学中用和用中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的难度,并真正达到学有实效。(2)主要教学内容。本课程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数据通信基础、局域网基础与网络互联、Internet的基础知识及应用、基于Windows Server 网络操作系统的AD安装、网络命令、IP地址的简单设置、用户账户的管理、资源共享、网络安全等。(3)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网络与通信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分类及各类网络的特点,了解Internet的相关知识、技术特点及应用。简单的网络连接和共享资源的使用方法,熟悉一种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2000Server)的使用和一般的网络管理方法,能够在网络上创建和配置Web站台、FTP站点。

企业网组建与管理(1)选择课程的思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遍应用,中、小型计算机网络的组建和维护,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应具备的重要技能。所以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选择开设《企业网组建与管理》课。(2)主要教学内容。本课程涉及组网基础、组网工程、组网设备、网络服务、网络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和网络维护,这些内容包括组网前期的准备、组网中期的实现和组网后期的管理维护。本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企业网组建与管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具备企业网的安装、调试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课程的实训和实践,适当地加大实训和实践课时,同时要设立专门的实训室,配置必要的实训设备和专业实训人员,为学生提供比较好的实训与实践环境。(3)课程教学目标。学会并掌握基于WindowsServer平台的Intranet网络的构建与管理,常见的局域网环境搭建与管理;学生应对局域网的基础知识、工作原理及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了解组网工程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的局域网组网技术,熟悉当前流行的网络架构和典型的局域网设备和组件产品;能够运用所学的计算机网络原理和组网技术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规划、设计并组建及维护中、小型局域网络。让学生在前续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在系统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能根据用户网络的需求分析和计算机软硬件工程开发的技术规范,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提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解决方案并具有将网络硬、软件系统综合集成为完整的网络体系(网络应用环境)的技能。能运用简单网管协议(SNMP)、TCP/IP协议、服务器等软、硬件环境提供网络管理和服务。掌握网络安全、网络防火墙、广域网的接入、网络运行管理、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环境的搭建等技术。培养学生搭建配置和管理基于平台的局域网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局域网组建的基本知识,学会IIS环境的配置及服务软件的工作原理、FTP站点和WEB站点的架构和访问、DNS的解析配置、邮件服务器的架构、即时信息服务的架构、基于ISA Server的服务器的配置。

网络组建与管理实训通过实训,让学生了解网络组建过程与管理技术,掌握网络组建与管理的方法,通过实际工程技术项目亲自组建、配置与管理,积累实际项目解决的经验,为学生今后参加网络组建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选择课程的思路。本课程主要目的是提高该专业学生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该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网络与通讯的主要技术和网络管理方法。《网络组建与管理实训课》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专业的一门岗位综合实训课。本课程讲授和实践计算机局域网的配置和互联、基于局域网架构网络服务。(2)实训内容(模块)包括:网络互连(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Cisco网络互连之静态路由;Cisco网络互连之动态路由;远程管理之Telnet;标准访问控制列表;扩展访问控制列表;Vlan划分及Vlan间路由(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CDP(思科路由发现)。(3)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建原则、组建方法,掌握网络管理的先进技术,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软硬件产品的技术特点和实际应用情况,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熟练组建网络配置设备。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的安装、调试和运用能力,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组建与管理方面的实际工作和进一步学习研究打下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岗位系列课程的实验、实训室建设

为了完成以上课程的教学目标,至少建设以下两个实验、实训室。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本实训室主要为《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课程提供实验环境。可供学生完成以下实验任务:(1)Internet技术和应用;(2)网卡的安装;(3)RJ45网线的制作和检测;(4)双机互联;(5)Windows对等网络的组建和应用;(6)小型局域网的互联;(7)Internet的接入技术;(8)Windows 2000Server的安装及管理。

网络组建与管理实训室本实训室主要通过与神州数码网络公司合作搭建实验实训的真实环境,建设计算机网络的专业教室,为《企业网组建与管理》、《网络组建与管理实训》两门课程提供所需软、硬件环境。主要可供学生完成《企业网组建与管理》课的实验模块、《网络组建与管理实训》课的综合实训模块。(1)实验模块:IP子网规划;设备间设备设计;路由器配置;DNS服务器的配置;DHCP服务器的配置;DNS服务器的配置;FTP服务器的配置;邮件服务配置;终端服务配置;校园网拓扑设计;网络安全管理。(2)实训模块:网络互连(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Cisco网络互连之静态路由;Cisco网络互连之动态路由;远程管理之Telnet;标准访问控制列表;扩展访问控制列表;Vlan划分及Vlan间路由(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CDP(思科路由发现)。把网络管理软件Solar winds融于上述实训的各模块中,使得实训更加综合,更加有趣,更加实用。

多年来,学院致力于基于“平台+岗位”的IT职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探讨。如网络技术本身具有“高、精、尖、快”的特点,[3]如何保持高职教材和岗位系列课程建设相协调是岗位系列课程建设所面临问题。岗位系列课程是由内容相关的若干课程组成,任何课程内容的变化都需要岗位系列课程中其他课程内容的调整,否则体现不出针对性、先进性和应用性等特点。总之,实践实训环境如何进一步满足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要也应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崇本.基于“平台+岗位”的IT职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