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范文

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

第1篇: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范文

一、信用卡信用风险

(一)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种类

信用卡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信用卡风险不但包括银行传统业务风险而且也具有特殊风险。银行业务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几个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信用风险,有数据统计资料显示,信用风险导致商业银行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数量占银行总损失数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以商业银行在办理信用卡业务过程中,首先要积极防范信用风险,可以采取识别、计量、控制等做法。

信用风险就是借款人利用信用卡得到一定数量的现金但由于自身经济能力下降、不能按期偿还所借钱款数量。一旦出现违约现象,银行将会由于不能得到预期收益而面临一定数量的损失。信用卡业务中的信用风险就是持卡人不讲信用或自身经济能力下降,到了规定时间不能如数偿还所借钱款、利息等的风险。在实际运行中,衡量持卡人的信用风险、发卡银行的信用风险水平及其控制能力等方面都设置了一定的指标。

通常情况下,发卡银行在发放信用卡过程中,主要业务包括营销、销售、风险控制、作业等几个部分,利用有效控制这四个方面都可以有效防范信用风险。风险控制主要有下面这些内容:

(1)严格审核新申请用户的资格,通过审核的用户才能获得信用卡。

(2)及时掌握持卡人的异常交易行为,明确异常交易是否存在,以此衡量持卡人的信用风险。

(3)一旦持卡人到期不能偿还借款,则需及时提醒借款人还款,实行追缴的做法。

(二)产生信用风险的原因

在研究出现信用卡信用风险的原因时,不但可以利用研究最近几年的信息经济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还可以研究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现象对信用风险的影响。

1、道德风险

在信用卡信贷过程中,银行和借款人分别掌握着不同信息,借款人面临的风险不会增大,一旦其取得成功则可以得到更多的收益。因此如果银行不能监督借款人的行为,那么借款人就可以将借款用作其他用途,有时可能投入较高风险的项目当中,严重影响了银行的预期收益。银行为了减小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可以利用提高逾期透支利率的做法。

2、逆向选择

第一,在利率较高的情况下,有的客户基于安全考虑退出了信贷市场,但依然会有一些客户不打算偿还借款,因此他们不会顾及高利率。第二,有的借款人为了获得较高收益,将借款投放于高收益高风险的项目当中,这种做法很可能导致银行不能按期收回贷款。

所以因为没有及时完善发卡程序,不能及时收集完善的客户信息,不能做好借款后的监督工作,导致大量存在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形成了信用卡业务中的信用风险。

二、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种类

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向个人或单位发行的,持有信用卡的人员可以开展购物或存取现金的活动。信用卡业务风险不但包括传统业务风险而且本身也具有特殊风险,主要有下面这些。

(一)不讲信用

信用风险就是持卡人在得到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后,本身经济能力下降不能按期偿还信用卡借款,有时也会存在道德因素故意透支信用卡。

(二)操作问题

信用卡操作风险指的是发卡银行不能进行严格的内部管理,不能监督内部员工的规范操作而引起的风险。商业银行在信用卡发卡方面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银行在考核内部员工时将发行信用卡数量作为唯一标准,因此员工为了完成发卡任务对不符合办卡条件的客户也发行信用卡,甚至帮助客户制作虚假申报材料,信用卡管理存在诸多隐患。再有,由于信用卡发卡人员不认真操作等原因也不利于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发展。

(三)欺诈现象

信用卡欺诈有着各种各样的方法,在预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过多,有数据显示,由于信用卡欺诈导致商业银行经济损失超过了二亿元。随着我国信息业的快速发展,人们拥有大量的手机与电脑,因此欺诈行为还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

(四)特约商户问题

特约商户风险,指的是特约商户操作人员不依据有关规定进行操作,有时由于工作疏忽没有及时核对持卡人姓名与身份证号,导致持卡人出现非法使用信用卡的情况。

(五)持卡人个人原因

持卡人本身不掌握丰富的信用卡知识,不具备安全意识,所以在使用信用卡过程中,不能认真对待利息与复利等问题,有的由于密码不能定期修改,丢失信用卡后也不及时持失,导致出现了财务损失。

三、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策略

(一)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的现代支付系统

积极吸取以前经验教训,可以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建立完善的与我国实际情况相一致的信用卡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支付系统,提前控制信用卡的欺诈行为,及时引进先进的信用卡风险技术管理措施。

(二)严格审核信用卡申请人资格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可以有效防范信用卡风险,商业银行可以学习发达国家的做法,建立信用卡个人风险评估与管理系统,根据我国国情,建立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积极预防各种信用卡风险。

(三)建立完善的信用卡法律法规

建立专门针对信用卡的法律法规,有利于完善我国法律内容。认真执行当前法律法规,积极保护信用卡持有人的合法权益,严格打击信用卡犯罪行为,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四)严格管理内部工作人员的业务操作

第一,商业银行要严格管理信用卡的发放,要求工作人员认真审核申请人的证件与材料,做到规范操作;第二,对内部工作人员开展业务风险防范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不得出?F违法操作行为;第三,落实商业银行特约商户准入制度,利用特约商户实名制、定期审核、教育制度等,积极防范特约商户的操作风险。

(五)开展信用教育,提高人们的风险意识

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人们忽视了个人信用问题,社会上存在着大量不讲诚信的行为,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要求人们做到诚实守信,开展广泛的信用卡知识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信用卡安全意识,严厉打击信用卡违法行为。

第2篇: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用卡业务 风险管理 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银行领域也经历了长足的发展,1985年,我国第一张信用卡正式发行,标志着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开端。30多年期间,我国的信用卡业务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是从发行银行、信用卡发行数量以及相关金额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极大的进展,信用卡的普及也带来了人们用卡意识的转变,借钱消费,已经由传统观念里不愿意去接受的行为转变为一种时尚和一种新的消费方式。信用卡业务也给银行的业务发展增添了新的力量。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同时也是商业银行业务的主要来源。

一、信用卡业务风险种类

但与此相伴随的,还有信用卡风险带来的种种问题。商业银行出于业务发展需要,盲目发展信用卡业务,降低审核标准,给后期的信用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隐患。信用消费容易形成呆账,导致银行的不良资产,给银行带来重大的损失。所谓风险,即不确定因素。信用卡风险是指信用卡的发行、管理主体在信用卡的业务管理、经营过程中发生非正常范围内经济损失的可能。信用卡的风险存在于信用卡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信用卡的使用、支付和结算等环节,牵扯到的行为主体也罗多,包括信用卡发行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使用的特约商户、信用卡持有人等。

信用卡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由于在信用卡的管理过程中,银行与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较高,而银行的审核手续不可能极尽所有相关的信息,这样就容易导致信用卡风险的增大。信用卡的风险有不同的各类,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流动风险。所谓信用风险,来自于贷款单位和个人的信用问题,主要是由于借款单位或者个人不能在还款日如期归还,导致商业银行损失本金和利息的现象; 所谓欺诈风险,是指由于持卡的主观恶意所导致的风险,这种风险相比信用风险更难提前避免,而且损失金额往往更大。操作风险是伴随着商业银行的信用卡运营过程,风险主要来自管理环节和流通环节,主要是由于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和执行过程中的失误,监管的缺位等造成的。还有一种风险为宏观风险,它具有系统性和不可避免的特点,来自于整个的市场经济形势,无论商业银行有多么完美的风险管理技术,在系统性风险到来的时候,也是无能为力的。但是在危机爆发、经济衰退之时,良好的风险管理能使银行不至于毁于一旦。

二、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

相比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金融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还不健全,我国的信用风险防范意识低,管理队伍实力不强,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存在,导致我国现在的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存在着种种问题。

首先是我国的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建设落后,没有统一的专门的法律法规对信用卡业务进行规范,现在沿用的,仍然是1999年的中国人民银行的行业性规定,约束性不强,而且对于信用卡管理中的新问题无法全面规定和避免.另外,规范第三方服务机构责任的法规缺失,而且信用卡发展中,相关制度不完善,比如现行呆账核销制度不完善,在不良资产增加的情况下,不能有效的规避信用卡风险。

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个人信用约束方面的立法缺失,公民个人的征信系统的缺失,更加剧了该现象。个人征信数据系统建设和运行存在的问题使得商业银行在采集、查询个人信用信息、困难重重,征信系统的建设难以适应信用卡产业飞速发展的需要。

加强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加快商业银行的信用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这一套体系是综合的、全方位的,首先应当包括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国家的立法机关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的管理经验,尽快完善信用卡法律的制订,金融的监管机构要从金融发展和信用卡业务的实际出发,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并从制度和规定方面加以完善,织就一张完善的防御网,以防止信用卡业务发展中的监管漏洞,对不规范行为进行惩戒。在具体的业务层面,要规范信用卡的收单等直接相关的业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出于发展信用卡业务的需要,对银行卡的收单手续费规定较低。金融监管部门应完善信用卡业务中的第三方支付系统监管体系的建设,确保发卡机构的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需要测算发卡银行、收单商户的成本,修订并完善交换费率以交换费率单笔封顶的规范。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在信用体系建设中,应当建立一个强大的社会信息平台,对全社会的所有信用卡使用主体和潜在使用主体的信用记录收纳其中,建立联网机制,对相关主体,比如地方政府、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银监会、企业、公民个人的信用记录实现共享,更好地实现信用的监督,出台正式的征集管理条例,强化对公民个人的隐私权的保护,对信用卡业务的采集程度、采集范围等进行规范,使相关的机构需要时能够快捷、合法地获得相关的诚信记录。建立惩罚机制,如果不能及时报送相关的征信信息,或者征集信息的真实性差,不配合相关的信用查询的行业,加强处罚。

最后,作为商业银行本身,要夯实自身的基础,打好内功,使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的控制制度。站在整个银行的角度看风险管理,彻底打通以前以部门为界限的设计工作,把风险控制职能分解到相关部门,从而实现业务的全流程控制。加强对内控制度的监督,提高执行力,加强每项业务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和提高内部审计的强度和覆盖面。监督、评价部门应当独立于内控制度的建设、执行部门。

参考文献:

[1]马春峰.商业银行信用卜业务运作仁[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2]曹亮.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5

第3篇: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用卡;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F8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2)02-0105-03

Probe into Risk Management Issues of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Credit Cards

LAI Huang-ping

(The CPC Party School of Zhangzhou, Zhangzhou 363000, China)

Abstract: The credit card business is a relatively new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but also the coexistence of a high-risk and high-yield business. In recent years, the credit card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and has become a new profit growth point of commercial banks. However,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credit card business, its risk is gradually exposed to great harm to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 loss can not be ignored. Therefore, commercial banks how to effectively manage the risks of credit card busines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cards; risk management

信用卡业务是商业银行一项高风险、高收益的新兴业务。随着信用卡业务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其诸多问题与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其危害性大、涉及面广,而且风险发生的频率越高,造成的损失也越大。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重视信用卡业务风险,并对信用卡业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一、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的成因

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的形成既有制度带来的影响,也有虚拟经济自身的原因。

(一)信息的不对称性

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是指发卡银行与客户之间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是指发卡银行与相关部门之间、发卡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1. 发卡银行信息与持卡人信息不对称。各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抢占更大的市场,往往只重视发卡的数量与规模,对申请人的信用调查不严格,特别是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个人信用中介机构,发卡银行征信手段和渠道极为有限,往往在资信调查中只依靠自身的力量,大多根据申请人自己提供的信息进行核实、查证,无法完全、准确地掌握其真实资料,即使持卡人的经济状况发生改变,银行也无法及时获得真实信息,往往是在持卡人无法按期偿还透支时才被发现,但此时持卡人已经给发卡银行造成了信用卡风险的损失了。所以,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发卡银行无法及时、准确地判断申请人的信用价值,风险的产生就不可避免了。

2. 发卡银行与相关部门以及发卡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与外部相关部门还未建立起健全的合作机制。由于缺少信息共享机制,税务部门、公安部门等虽然掌握着许多有价值的信用信息,却无法实现信息的整合利用,特别是在发卡银行之间的风险信息还不能共享,无法共享各自的客户信用记录,也无法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申请人的债务情况,从而无法避免持卡人多头借贷产生的过度借贷风险。

(二)个人征信体系尚不健全

个人征信系统不完善是产生信用卡业务风险的一个很重要原因,也是制约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进一步良性发展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发卡银行还是通过人工操作进行信用卡征信审核和额度管理,这样必然导致可操作性差,动态跟踪管理功能弱化,即使是目前已经运作的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其数据也主要是来自各商业银行,所以数据无法及时更新,必然导致难以根据这些数据对个人信用状况做出判断。

此外,我国虽然已实现个人存款实名制,但是至今还没有建立对个人的身份、收入来源及资产、可用抵押的其他实物资产及历史信用状况等进行评估、调查、核实的规范制度,而且各发卡银行在对申请人的资信方面的调查目前尚缺少可采信的准确数据,给调查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信用卡业务风险的产生也就在所难免了。

(三)银行间缺乏风险信息共享平台

由于我国目前银行间的风险信息尚未实现共享,而且风险管理标准也不统一,各发卡银行与相关部门还没有良好的风险合作机制,风险信息共享平台尚未建立,无法正确地测量、评估和管理信用卡风险敞口。这些都为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形成留下漏洞。

二、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信用卡业务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还不长,商业银行开展信用卡业务的经验还相对匮乏,所以,在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中也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降低发卡门槛,增大了潜在的风险

信用卡业务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虽不长,但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从百万张增至目前的上亿张。各发卡银行为了抢占市场、扩展业务,采用了多样化的扩张方式,导致被动办卡现象严重。在信用卡发展初期,办卡的手续复杂、对申请人的综合要求较高,而现在发卡的门槛不断降低,不仅手续简便,审核把关也不严格。各家发卡银行只重视发卡规模,不重视质量,没有严格把好客户授信关,甚至出现多头授信,最终引发持卡人信用风险,套现等利用信用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信用卡诈骗事件日益增加,导致发卡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其遭受的损失无法估量。

(二)发卡银行对信用卡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不高

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还没有建立,识别、计量、预警和控制各类风险的方法、手段也都不完善、不健全。各发卡银行在风险管理方式上仍采用直接管理方式,即采用审批授信的方式,尚未采用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而且是事后被动督导为主,没能做到事前主动引导与事后被动督导相结合。风险管理制度也存在问题,不注重激励,更多采取惩戒,特别是风险管理的单一过程,忽略了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这些现象表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水平偏低、手段落后。

(三)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规范信用卡业务,规避与管理信用卡的风险,并且不断加大对信用卡诈骗的惩治,不断完善信用卡业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促进了发展制度环境的规范和优化,但目前仍然存在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环境不够完善等问题,包括个人征信体系不健全、尚未普及居民的信用意识和用卡文化,没有建立健全的信用卡财务会计制度。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制约信用卡业务的进一步拓展与规范运作。

(四)尚未建立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机制

目前,信用卡透支利率是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为依据执行的,这个办法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按照此办法,对信用卡透支后尚未清偿的部分是以月为单位收取复利的。这种透支风险管理办法有漏洞,使得不法分子用恶意透支的方法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导致信用卡诈骗案件层出不穷,信用卡业务风险呈上升趋势,给发卡银行带来极大的损失。

(五)发卡银行信用卡风险控制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发卡银行在前期的系统、人员投入、客服、市场维护等方面的成本高,而其收益又具有滞后性,所以,各发卡银行大多采取以发卡量作为经营目标,并以此盲目扩大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这种只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必然导致信用卡风险的不断上升。加上我国信用卡审批缺少诚信体系基础,审批手续简便,并大多采用人工操作,缺乏准确性审核。这些都使信用卡业务管理风险的难度加大,影响了发卡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审批。

(六)缺乏有效制约特约商户违规操作的管理手段

目前,一些特约商户利用信用卡进行违规操作问题日益严重且极为普遍。而且,发卡银行大多对特约商户信用卡的套现等违规违法行为最终给银行造成的损失持迁就的态度,尚未建立一套强有力的措施予以制约,对套现行为惩治不力,而且无法完全识别伪卡、假卡。

三、商业银行加强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若干建议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信用卡业务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信用卡风险也日益显现。如何加强对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已经成为政府及各发卡银行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政府及各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

(一)建立一套适合国情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

虽然,目前我国发卡银行可以通过对个人征信系统的查询,了解个人信用情况,但是由于部门分割、信息共享机制缺乏,难以实现对户籍、职业、税务等重要信息的整合利用。所以,政府应积极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已建立的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把个人纳税、房产等重要信息纳入系统。同时,为了加大力度防范信用卡业务风险,要加强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交流合作,建立信用卡持卡人黑名单共享、信息查询和查询取证机制。总之,要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调查和评估制度,构筑所有发卡银行可以共享的高效率运行的信息平台。

(二)修订和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的信用卡风险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各有关部门、中央银行、发卡银行等机构的合作与协调配合,要有健全、完备的法律支持。目前,首先应修订《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修订后的新法必须能对信用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兼顾,能更多地考虑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消费者权益,对各方利益都能给予维护,监管漏洞能得到弥补,从而使信用卡业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有法可依。此外,为了调整各类消费信贷业务中的有关法律关系,应有针对性地制定能与现行法律法规衔接的专门性法律,以严格规范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

(三)中央银行应对透支利率给予适当的调整

中央银行对信用卡的透支利率应逐步放松管制,并在一定范围内浮动。目前可考虑适当降低透支利率。因为,透支利率的降低,能促进信用卡持卡人用卡消费,推动我国消费市场的发展,这对拉动内需将发挥极大的作用,以此鼓励持卡人正常持卡消费、善意透支,使持卡人养成良好的用卡消费习惯。此外,对恶意透支等信用卡违法行为应给予严惩,提高违约成本。

(四)完善授信政策

选择适合发展信用卡业务的目标客户群是发卡银行控制信用卡业务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各发卡银行已有的客户群是发卡银行信用卡客户的主要来源,而客户在选择发卡银行时也大多选择有业务往来的发卡银行申请办理信用卡。但随着信用卡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客户的选择性也较大,发卡银行只能根据自身的综合优势和以往客户的素质有针对性地锁定信用卡产品的目标客户,才能留住客源占有市场份额。所以,发卡银行在发卡之前,必须明确市场定位,明确目标客户群,才能有效避免盲目开发市场,避免大量无效卡的产生,特别是应该继续将信用卡客户定位于风险较易控制的高端客户,以此防范和控制信用卡业务风险。

(五)建立先进、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

建立先进的信用卡风险预警系统是发卡银行有效进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各发卡银行建立一套健全、完备的风险预警系统,加大对持卡人的监测力度,除了实时跟踪持卡人的交易行为外,还必须做到及时跟踪开卡后不断取现甚至频繁交易的异常动向。此外,为了能及时并在最小范围内对信用卡风险案件进行处理,还应建立风险案件预警,以避免信用卡风险的不断蔓延,将风险引发的损失最小化。同时,平时还要加强对信用卡持卡人的分析,分析他们用卡交易习惯和发生信用卡欺诈的特征,对持卡人的信用及用卡情况进行强化监测,并且要对持卡人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增强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培育良好的诚信观念。

(六)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针对目前信用卡发卡规模不断增大、而信用卡业务风险也在不断上升的情况,各发卡银行应该制定切合实际的、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应充分认识到风险最小化不是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目标,而应该是可接受的风险级别下的收益最大化。此外,发卡规模应考虑发卡行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市场情况、客户状况等综合情况。通过制定合理的信用风险管理策略,并能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进行及时适当的调整,把风险控制贯穿于信用卡产品设计、授信政策、审批发卡、交易监控、催收以及客户服务的全过程,使信用卡业务收益能完全覆盖风险损失,并能实现盈利空间最大化。

(七)加大催收力度

催收工作也是控制信用卡业务风险的重要一环。为了保证信用卡业务风险最小化,使信用卡业务在我国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催收工作,不断加大催收力度。各发卡银行应建立配套的、完备的催收机制和流程,不断充实催收人员,有效地遏制不良透支行为。在催收工作中,应做仔细的分析,把合理透支和恶意透支严格进行区分,针对拖欠最低还款额的客户,必须实施追索措施,消除风险损失,而且可以适当地对其减免费用。

(八)规范竞争行为

在信用卡的风险防控方面,银行同业公会应主动采取措施,避免风险。应对各发卡银行制定统一的行业竞争标准和规范,以解决目前市场无序竞争的状况。这样既避免了各发卡银行盲目降低发卡门槛,引发恶意竞争,使发卡银行的整体盈利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下降。所以,银行同业公会应在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九)银监部门应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加强监督检查

银监部门应对发卡银行的信用卡业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规范发卡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并且经常、及时、正确地通报整个银行业的市场状况、盈利情况、资产风险等相关信息,正确引导发卡银行信用卡业务健康、合规、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刚.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华东师范大 学学报,2007,(1).

[2]弋涛.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3).

第4篇: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用卡风险;信息不对称;法律支持体系 

对我国银行业而言,信用卡还是一项比较新兴的业务,对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管理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着今后国内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相对于银行的其他业务,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既有共同点又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首先,信用卡交易涉及银行、特约商户、持卡人三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复杂;其次,信用卡交易是一种虚拟交易,信用卡金额支付是通过电子数据划拨或压单完成;再次,信用卡业务流程复杂,涉及环节众多,风险存在于信用卡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过程。因此,需要认真研究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特殊性,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控制管理其风险。

1 信用卡风险的类别

从来源上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首先是来源于持卡人的风险,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一是持卡人恶意透支。恶意透支是最常见的、隐蔽性最强的信用卡犯罪手段,因而对发卡行的资金安全危害也极大。二是持卡人谎称未收到货物。这是持卡人充分利用信用卡的责任条款,在收到货物后提出异议,称没有进行交易或者没有收到货物。三是先挂失,然后在极短时间大量使用挂失卡。一些持卡人假装信用卡丢失,到商业银行办理挂失手续,利用办理挂失手续到商业银行止付这一很短时间差,大量透支使用,而银行误以为是窃取信用卡者透支,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损失。四是利用信用卡透支金额发放高利贷。持卡人利用多张贷记卡大额透支,发放高利贷,从而达到长期无成本占用银行资金谋取暴利的目的。

其次是来源于商家的风险,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不法雇员欺诈。在现实中,雇员能接触到顾客的卡信息,甚至持卡离开顾客的视线时使用客户信用卡消费,并将非法使用出现的发票自行扣压,致使客户受到损失。二是不法商家欺诈。不法商家通过与知名商店相近的域名或者邮件引导消费者登录自己的网址。消费者难以识别互联网商家的真伪,很容易轻易提交支付信息。特约商店老板自己伪造客户购货发票,然后拿假发票向银行索取款项。

再次是来源于第三方的风险,主要有六种表现形式:一是盗窃。盗窃者会大量而快速地交易,直到合法持卡人挂失并且该卡被银行冻结。二是复制。在宾馆、饭店这类场所,授权环节通常会离开持卡人的视线,这就使不道德的职员有机会利用小型读卡设备获得磁条信息。三是ATM欺诈。发生于ATM设备的欺诈通常是因为密码被窃取或者被伪造,甚至是暴力抢劫。通常欺诈者会在ATM插卡槽中置入微型读卡设备,并在隐蔽处安装微型摄像头记录持卡人输入密码的动作。四是伪造。犯罪分子先获取客户的信用卡资料,如盗取,或在键盘输入设备里非法安装接收设备获取,或计算机黑客通过攻击网上银行系统获取,再伪造信用卡进行诈骗。五是身份冒用。这既包括盗用消费者身份,也包括剽窃商户身份。个人身份信息如社会保险号码、信用卡号码、家庭地址、电话等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而网上罪犯可以破入虚拟叫款机,窃取商户的网络标信之后模拟商户行为。六是虚假申报。犯罪分子以虚假的身份证明.及资信材料办理信用卡申请,或谎报卡片丢失,然后实施欺诈消费或取现,使银行蒙受损失。

最后是来源于商业银行的风险。商业银行内部存在不法工作人员,他们往往会利用职权在内部作案。如擅自打制信用卡或盗窃已打制好的信用卡,冒充客户提取现金或持卡消费;或擅自超越权限,套取大额现金;或通过更改电脑客户资料和存款余额,盗取现金等等。

2 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信用卡风险的形成既有来自虚拟经济本身的原因,也有外在制度带来的影响。前者主要源自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目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性,缺乏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信用卡的资信调查工作仅能依靠发卡银行自身的力量解决,持卡人信息与银行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

第一是发卡银行和客户之间信用信息不对称。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建立起来,缺少一个全国性的、中立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在个人信用资讯的获得和传递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发卡银行往往根据申请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工作收入、家庭支出、银行账户和借贷记录来衡量其信用价值。

第二是发卡银行与相关部门之间、发卡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这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与外部相关者的合作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我国的税务、公安等相关部门掌握着大量有价值的信用信息,但由于部门分割、缺少信息共享机制而使得信息的整合利用难以实现。此外,如果各商业银行能够共享各自的客户信用记录,就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申请人的负债情况,减少借款者多头借贷带来的过度借贷风险。然而现状却是发卡行之间的风险信息非共享,风险管理标准也不统一。

第三是信息不对称状况下不同授信额度的制度设计缺陷。在信用卡营销的过程中,发卡行一般会运用市场细分策略对不同的客户授予不同的授信额度,这样的制度设计在信息不对称状况下将会完全失败。信息不对称使得劣质客户不用花费多少代价就能冒充优质客户而不被发现,优质客户却无法证明自己的信用状况,被劣质客户轻易赶走。

3 信用卡风险防范对策及建议

首先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发达国家从事个人信用业务历史悠久,从管理模式、法律环境到具体操作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建立了成熟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及个人信用风险转嫁等制度。但我们在借鉴的同时还应结合我国国情,我们的个人信用市场起步较晚,许多方面还很不成熟,所以不能简单的套用外国模式,而应建立我们自己的个人信用制度。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中针对个人信用卡风险,建立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是关键。

第5篇: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信用卡业务发展对于提升银行整体实力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在信用卡发展过程中应当对发展现状有着清晰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信用卡业务发展趋势分析促进信用卡业务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且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总体上呈现出发卡数量增加、发卡速度加快等较好的特点,但是与此同时持卡消费额较低、信用卡消费总额较小、信用卡交易次数较少、信用卡特约商户普及率低等信用卡业务固有缺陷也仍然存在。通常来说,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分为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的引入期,其业务整体上处于唤醒和了解信用卡产品概念的阶段,而在成长期许多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其信用卡业务会有着较快发展,而成熟期的信用卡业务的销售速度会不断加快,更多的发卡机构也会进入信用卡市场参与信用卡市场竞争,导致信用卡业务竞争的不断加剧。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较大程度上处于成长期,同时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处于成熟期,即我国的大众市场刚刚开始对信用卡业务进行接纳。从市场结构来看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一个清晰的信用卡高中端市场划分。与此同时我国许多商业银行也尚未形成一个基于不同持卡人的清晰的客户结构。目前几个较大的商业银行在信用卡业务的不同领域中各自存在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同时在某些单项信用卡业务中形成了银行自身的的特色和优势,但是相互比较之下这些信用卡业务特色并不突出,优势并不是非常明显,这既是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现状。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展趋势

在我国商业银行运行过程中信用卡业务的有效发展是提升商业银行综合实力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商业银行在发展信用卡业务时应当对信用卡受理环境改善、信用卡业务与国际接轨、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信用卡业务营销模式完善、信用卡业务客户管理水平提升等发展趋势有着清晰的了解。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1.信用卡受理环境改善

信用卡受理环境改善是我国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改善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信用卡受理环境的改善对于促进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进入良性循环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大力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并通过鼓励大众对于银行卡进行有效使用更好地接受银行卡业务,在促进银行卡业务规模有效扩大的同时使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能够更快的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虽然银行卡受理环境的改善是一项系统性的庞大工程,但是因为其是银行卡业务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商业银行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注重与其他组织和机构进行有效协调与联系,在各司其职、密切分工的前提下有效形成一个既相互合作又有序竞争的信用卡业务市场。从鼓励商业银行银行卡受理环境改善的角度出发建立高效合理的银行卡业务的利益分配机制,从而更好地调动各方的力量进入银行卡业务市场的建设中,使我国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信用卡受理环境不断改善。

2.信用卡业务与国际接轨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与国际接轨是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在许多业务上开始追赶先进国家水平并且许多业务开始与国际接轨。在这之中银行卡业务即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有效地提升银行卡业务市场的公平性、合理性和有序性,并且能够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的专业化和市场化,同时能够有效地保证银行卡业务全面规范地发展。除此之外,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与国际接轨还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通过银行卡业务创新增强商业银行整体的竞争力,有效保护持卡人利益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与金融稳定,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3.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

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重要趋势。通常来说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自己业务操作失误造成的。除此之外,一些商业银行在信用卡业务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建立与业务发展配套的内控措施,片面追求发卡量和信用卡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使得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存在着较大风险。因此在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信用卡内控制度的有效建设,建立专门风险测控部门,同时对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的风险进行高效化、科学化管理。另外,在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建立标准化的信用卡业务流程,有效提高信用卡业务各环节的风险管理,注重合理采用责任制,更好地在制度层面减少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有效降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控制成本。

4.信用卡业务营销模式完善

信用卡业务营销模式完善对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趋势的影响是整体性的。众所周知,信用卡业务是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业务。作为现代电子支付手段,信用卡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因此商业银行在信用卡推广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信用卡业务完善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信用卡业务营销模式的有效创新。例如在信用卡业务营销模式完善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发卡系统运行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发卡效率的提升,在信用卡发行过程中能够更快的给客户办卡,将会直接提高业务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除此之外,在信用卡业务营销模式的完善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建立现代化、信息化、电子化的客户服务中心,从而促进信用卡业务营销信息的有效反馈并促进业务营销模式的有效完善。

5.信用卡业务客户管理水平提升

信用卡业务客户管理水平提升对于提升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展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在信用卡业务客户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坚持信用卡业务及时的推陈出新,同时注重坚持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并根据信用卡客户的需求来制定业务目标。除此之外,在信用卡业务客户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注重不断更新服务观念,改进和完善服务水平,有效提高服务效率。例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信用卡客户价值进行分析,通过市场细分对不同客户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不断加强和完善与信用卡客户的关系,在设计新服务模式的前提下促进信用卡业务质量的有效提升,最终促进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得到不断的扩大。

三、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这一过程中银行卡业务的有效开展对于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日益重要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银行卡业务时应当对银行卡业务的现状有着清晰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银行信用卡发展趋势的有效分析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宏亮,穆文全.信用卡风险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9.

第6篇: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金融改革 商业银行 信用卡 风险控制 信息技术

1 个人信用卡发展概述

信用卡进入中国基本上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时进行的,但其后信用卡在中国的发展就一直落后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从1995年到2000年五年的时间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市场开始产生,并步入市场的初步启动阶段。2000年中国加入WTO后,面对中国信用卡市场开放趋势的加速和外资金融机构的潜在竞争,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在信用卡业务上的投入,中国信用卡市场开始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

2002年以来,我国信用卡市场的竞争开始加剧,除了国内发卡行的增加外,中国信用卡市场也开始面对外资金融机构的间接竞争。外资银行在耐心等待中国信用卡市场全面开放的同时,也未雨绸缪地积极与中资银行开展信用卡业务合作。目前已有“美国系”、“欧洲系”、“澳洲系”以及“大中华系”的众多银行频繁地和中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商讨信用卡业务合作。一些已经获得个人外币金融服务执照的外资金融机构正在收购中国国内银行的少数股权,希望以合作方式把其在信用卡审批、结算、积分计划等方面的经验转让到中资银行,共同发展信用卡业务,中国信用卡市场的竞争主体更加多元化起来。

2 信用卡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个人信用卡风险越来越大

根据权威调查,从全国信用卡发卡规模来看,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发卡银行在信用卡市场纷纷“跑马圈地”,抢占市场,无形之中忽视了业务推进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前期盲目追求发卡量,肯定会导致一些恶果,如:金融风险开始显现;发卡市场恶性价格竞争,持卡人循环信用利用率过低;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备性不足,信用卡产业风险形势日趋严峻;信用卡营销模式存在诸多隐患。

2.2 个人信用卡风险的隐藏性

真正的信用卡风险反而是隐藏于合法、合规行为之中,是一种对信用卡的滥发以及民众承受风险能力的高估,从而引发社会风险。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韩国为了刺激消费,政府主导强推信用卡消费。短短的几年时间里韩国个人债务占GDP的比重急剧上升为73%,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美国。这样激进的操作方式,爆发大量的信用卡坏账乃至最后形成全面的负债危机并不意外。这样的危机并非由盗刷、欺诈等犯罪行为导致,更多的还是政府、银行、企业、个人对风险的判断出了问题,并不存在犯罪的故意。

信用卡发卡数已达1.8亿的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坏账率开始显著上升,截至2008年6月,中国信用卡信贷总额6931.73亿元。随着大量的卡发给“80后”的“高消费、低收入”人群,中国的信用卡不良率开始恶化,据估计2009年信用卡不良率上升至3%的水平。

3 信用卡的风险防控措施

3.1 创新信用卡的风险管理体系

坚持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将信用卡授信、风险管理纳入全行统一授信、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了信用卡授信审批和风险管控环节与全行风险管理体系的统一。贯彻风险管理前、中、后台适度分离的原则,不断创新优化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措施。将统一的风险管理框架与专业的信用卡风险管理理念相结合,将集中的风险控制要求与分散的客户需求相结合,根据信用卡客户众多、风险分散的特点,依托强大的风险管理系统,实现风险防控与市场发展、客户服务的完美统一。

3.2 信用卡授信模式的精确化

依靠自身领先的科技力量和海量的数据基础、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为便捷的金融支持服务。通过不断创新授信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手段,实现了信用卡授信由被动授信向主动授信、模糊授信向精确授信的跃迁,有效解决了优质客户定位、“授信给谁”和差别化风险控制的三大问题。信用卡授信业务通过系统处理,进一步强化了系统对信用风险的硬控制作用。

3.3 全方位的安全防范机制

建立一套涵盖信用卡贷前、贷中、贷后的全流程风险管理系统,信用卡风险管理实现了向信息集成化、决策智能化、管理精细化方向的转变。贷前通过对内外部数据及信息的挖掘与分析,积极应用内部评级评分和申请反欺诈模型,提高风险客户的识别效率,有效防范伪冒、欺诈办卡;贷中逐步构建了监控数据全面采集、监控模型实时筛选、监控大屏动态展现、高风险任务自动干预的全球一体化监控模式,有效防范交易欺诈,保障客户用卡安全。此外,工商银行借助网站、媒体等渠道,积极向客户宣传安全用卡知识,联合公安司法部门打击银行卡犯罪,营造安全的用卡环境。

3.4 “以人为本”的风险管理理念

依托大数据时代背景,充分挖掘应用内外部数据和信息,实现对持卡人用卡行为的动态跟踪,及时对额度进行调整,有效满足持卡人用卡需求,并开发了个性化分期还款等功能,提升个性化服务水平,充分践行“以人为本”的风险管理理念。

4 加快信用卡业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第7篇: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用卡 管理 银行

一、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的现状

(一)客户群体对信用卡认知度低

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过程中受消费观念的制约,只有少部分消费者能够区别信用卡的优点和功能。大部分消费者对于信用卡的安全措施与保障不够了解,长期的消费观念“一手交钱一手交钱”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信用卡消费打破这一观念,让部分消费者保守持观望心态,无法彻身处地的亲身体会。

(二)发卡量高但激活率低

在对信用卡的使用统计调查中发现很多持卡者并没有激活信用卡,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国内很多银行为了抢占资源,往往开出很多优惠宣传的活动,这些优惠只需要办卡便可以得到,导致了很多伪激活卡的出现;其二,信用卡激活程序和方法过于复杂,导致一部分持卡人没有选择马上使用。

二、我国银行信用卡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银行“圈地”现象严重,申卡门槛低

目前国内银行之间为提高本行的信用卡投放量推出的各种优惠与增值服务,国内各大银行的信用卡种类繁多,吸引消费者办理信用卡,导致信用卡市场鱼龙混杂,让消费者眼花缭乱根本无法正确理智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信用卡。无视办卡人还款能力办理高信用额度信用卡,当信用额度超出使用者的还款能力,呆账与烂账出现的概率更为频繁。这种“圈地”现象加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

(二)信用卡产品过度同质化

由于很多种信用卡的上市,虽然种类多可供广大消费者选择。但是,各种信用卡的本质却都是一样的,该有的功能都有,缺乏个性,同质化严重,这样很影响信用卡的质量。就现在而论,现在很多的银行都大量投放,种类繁多,而一些银行都只在乎高端的客户,没有层次分明也没有体现各阶级平等。很多银行金融机构都盲目的跟随老的营销手段、经营策略,不能狗推出新的功能,也缺乏市场上的细分,无法适合所有人的需求。

(三)信用卡犯罪屡禁不止

随着信用卡投放数量逐渐增多,覆盖与使用范围更广阔,调查却发现越来越多的信用卡问题不断出现,信用卡风险问题愈演愈烈,给国内已经办理了信用卡的消费者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其中,信用卡诈骗、冒刷、盗用的犯罪逐渐增多,影响了消费者对所持信用卡的信心。

(四)监管不严,相关机制有待改善

目前国内出现的一些信用卡犯罪行为,虽然有相关的法律约束,但是更多的是一些投机犯罪,打了法律的球。针对新兴的朝阳金融产品信用卡,国内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没有做到严打严惩杜绝犯罪的效果。信用卡犯罪是对我国国内银行内部管理的冲击也是对国内信用卡方面的法律法律的检验。明显看出我国国内目前针对信用卡犯罪的法律相关法律法规已经明显滞后,法律效力较低,起不到很好的约束作用。

三、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对策

(一)银行方面

第一、建立有效内控机制,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在现在信用卡不良率的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要重视风险防范和齐发展的关系,不能单单只重视发卡的数量而忽略了发卡的质量,在办卡时要严格的审核办卡者的信用情况和经济情况,避免应还不起而引起的坏账,不能单纯去接受客户自己所提供的质料和信息,要严格审查和核实客户的真实情况,掌握更加可靠的客户情况,避免由于审查不严而造成的风险问题。同时,银行业应该引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做到跟准确的识别,防范和控制各种风险。

第二、突破传统营销策略,加强个性化服务。目前,信用卡的衍生产品日益增多,各种各样的产品慢慢的向信息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单一的产品一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想要更好的发展必须要不断的创新,大胆的进行设想,要打破常规的思想与策略才能做到最好,才能更好的发展。在营销方式中银行要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给予最专业,最优质的服务策略。在营销策略上,必须要以更专业,更精准,更效率为原则,密切贴近客户,找到新的机会,以服务作为自己的特色,建立自己的优势。

第三、创新思路,注重品牌建设。大部分人不喜欢外表普通的卡片,偏爱个性精致的卡片。所以必须要在消费者心中定位一个强大的品牌外貌。信用卡的外貌在消费者心中也是占很大比重的。比如,银行卡就有很多的的个性设计,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一个品牌的好坏影响着这种信用卡的使用率,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信用卡有各种款式繁多。

(二)社会监管层

第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社会监管力度。信用卡的社会监管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对所有信用卡参与者,持卡人、发卡行、管理机构的整个监管;其二是对信用卡犯罪的惩处手段。另外,信用卡犯罪的类型上有所差别其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和持卡人损失程度也不同,而目前最迫切的是将信用卡犯罪的类型区分到不同的管理类型,从而达到有效、直观、迅速的实施解决手段和补救措施。这些都需要国内信用监管机构的完善才能做到。

第二、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创建良好的信用环境。信用卡的保障必须要有个人征信体系的健康的市场环境,但是这种体系还有很大的问题。因为,我们国家的人员对这方面的意识也比较淡薄,也缺乏对这方面的监督和管理。所以,我们必须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完善相关的监督制度和管理制度,这一步也非常的重要。虽然公众的诚信需要慢慢的培养,但是如果想加大市场的健康就必须要这样做,只有提高了我国整体的诚信意识才能加强我国个人征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川.中国信用卡风险及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信用卡,2012(10).

第8篇: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银行;信用卡;风险;防范

1银行信用卡的风险特点

1.1透支风险

透支风险在信用卡风险中透支风险尤以恶意透支为严重,这些持卡人无视信用卡章程规定,欺银行不是国家权力机关不能绳之以法,利用银行信用卡结算,传递时间差冒险做案,侥幸逃窜,消遥法外,盲目自乐。

1.2诈骗风险

一般来讲客户在办理信用卡时总是很直观地与储蓄存折、存单相比较。确实信用卡与存单、存折有许多功能相似之处,但又有与其相比更多的优点和更大的风险。存单、存折万一丢失,客户只要到办理存款的银行办理挂失即可阻止风险,而信用卡不慎丢失客户挂失后发卡银行则要上报总行迅速通知到全国成千上万个受理点和物约商户止付。然而由于使用信用卡出示的身份证有效期二十年之久,其年限跨度之大,使繁忙的银行和商户工作人员往往难以辨认身份证照片真伪,且冒用者只要在签字上略施小计便可蒙混过关巧取豪夺而后溜之,致使挂失后风险仍然存在。

1.3征信风险

由于目前对于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导致银行在办理信用卡授信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同一申请人可以在不同的银行间多头授信,并缺少对过度授信的有效监测手段,为个别信用不良者恶意透支开了绿灯,形成过度授信,导致授信风险。同时,由于信用卡业务竞争中,放松了对持卡人的信用调查,对于信用卡申请者的个人资信审查也越来越流于形式,致使新推出的可透支信用卡在发卡量迅速上升的同时,恶意透支的持卡者的数量也在急剧上升,增加了信用卡业务产生坏账的风险。

1.4个人风险

个人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卡持有人安全用卡意识不强,信用卡丢失后不及时挂失;密码设置过于简单或使用生日、电话号码作为密码,丢失后很容易被破译或被熟悉的人掌握等。捡拾他人信用卡后取款的情形占到信用卡诈骗案件总数的一半以上的情况,充分说明持卡人安全用卡的意识有待加强。

2防范银行信用卡风险的措施

2.1强化立法控制

发达国家对于银行卡交易的高度依赖是建立在高度成熟和完善的信用体系和法制基础之上的,我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并健全法制。一是加快信用卡运行规则的立法,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二是加快打击信用卡犯罪的立法现行刑法中只是对于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等四种情况进行处罚,但是根据近几年来信用卡犯罪的新特点,还应该把骗领信用卡非法盗取他人信用卡信息等行为纳入刑事处罚的范畴,进一步净化信用卡的用卡环境。

2.2完善内控监督

信用卡风险产生的其根本在于操作不规范,风险管理技术手段落后。因此,必须加强风险防范基础管理,有效降低信用卡经营风险。(1)完善标准化的业务流程,严格制度操作。一方面,按照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和信用卡章程及制度规定,严格业务流程,规范操作程序,注重加强对受理申请人证件审查,避免违法或者人为的违规操作。另一方面,随着跨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及各商业银行和银联系统的逐步集中,对技术标准中不能适应发展要求的与业务规范不一致,影响业务开展的制度规定进行完善,规范标准,提高可操作性。(2)建立多级控制体系,在落实岗位责任,完善信用卡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实行风险防范责任制,明确分解各业务环节风险责任,加大考核奖惩力度,严格内部管理,使每一个业务人员和每一个操作环节都受到有效的控制和制约,防止见错不纠或放纵。(3)建立健全信用卡签发审查和使用监督制度。要加强对申请人的收入状况的审查,加强对担保人或担保单位的信誉状况及偿还能力的审查。信用卡发行者要对申请持卡人进行人工调查或发卡行建立数据库。发卡行严格控制信用卡透支用途、最长期限、最高额度和利率档次等规定,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持卡人规定不同的透支额度,而且各个持卡人的透支额度可以因职业、教育水平和信誉状况不同而不同,规定持卡人一次消费的最高额度依持卡人的信用状况而动态确定,出现透支应及时收取本息。2.3健全风险转化机制

(1)严格信用卡担保制度。信用卡担保是信用卡业务中重要的一环。要逐步缩小信用担保、增大抵押担保的比例。资金担保一般属有价证券担保,应列表外科目核算,存单抵押应是本行开列的存单,由营业网点专夹保管,不得给予挂失和提前支取。(2)建立信用卡呆帐准备金机制。由于信用卡是集消费与信贷于一体的结算工具,有些透支发生逾期或呆帐损失是难以避免的,因而应按上年度末信用卡吸存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呆帐准备金,实行专户管理,以便风险发生后,可按规定数报批列支弥补。(3)建立信用卡保险机制。积极向保险公司投保,由社会来分担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是银行信用卡管理的重要方式。一方面,让持卡人参加保险,使信用卡挂失后短期内的风险由社会承担,并规定保险与信用卡有效期同步,一旦信用卡遗失、被盗或被冒领而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按比例赔偿另一方面发卡机构与保险公司协商,确定责任范围,按规定缴纳一定的保险费,当发生风险损失时,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

2.4养成安全用卡的良好习惯

信用卡持有人应避免信用卡密码设置过于简单化,以生日、电话号码等易被人掌握或猜测的数字作为密码;在ATM提款时要注意周围有无异常人或物,输入密码时用手在键盘上方进行必要的遮挡,防止密码被偷窥;一旦发生ATM吞卡情况,不要轻信机器旁边张贴的信息,而要及时与开户银行联系,寻求帮助;在刷卡消费时,信用卡不要离开自己的视线等。

参考文献

[1]张德芬.论信用卡法律关系的独立性与牵连性[J].河北法学,2005,4:59.

[2]宋小桃,王宏芹.关于银行持卡人权益保护的法律思考[J].经济论坛,2005,10:64-65.

第9篇: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用卡坏账 信用卡业务 信用制度 风险控制

一、信用卡坏账情况

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信用卡坏账风险从2009年开始一路上升,从2009年1季度的3%,上升至2009年3季度的3.3%。虽然第四季度略有好转,降至3.1%,但2010年坏账增加态势重新抬头。

央行近日的第一季度支付业务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信用卡坏账增加11.08亿元,不良率较2009年第四季度上升0.4个百分点至3.5%。其中股份制银行信用卡的不良率大幅上升至5.1%,高于国有银行的2%。

一季度,信用卡授信总额1.48万亿元,同比增长42.9%,较2009年第四季度增加1160.02亿元,增长8.5%。期末应偿信贷总额2485.83亿元,同比增长49.9%,较2009年第四季度增加28.25亿元,增长1.1%。

与此同时,信用卡的坏账也在继续膨胀。一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8.04亿元,较2009年第四季度增加11.08亿元,增长14.4%;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的3.5%,较2009年第四季度上升0.4个百分点。

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不良率明显高于国有银行。一季度,国有商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为2.0%,较2009年第四季度上升0.2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为5.1%,较2009年第四季度上升0.7个百分点;其他金融机构为1.5%,较2009年第四季度上升0.3个百分点。

二、信用卡风险来源

1.持卡人

主要有:持卡人还款能力不足;持卡人恶意透支;持卡人先挂失利用生效的段在实践恶意透支;持卡人谎称没有收到货物,不承认交易生效。

2.商家

一是不法雇员欺诈。在现实中,雇员能接触到顾客的卡信息,甚至持卡离开顾客的视线时使用客户信用卡消费,并将非法使用出现的发票自行扣压,致使客户受到损失。二是不法商家欺诈。不法商家通过与知名商店相近的域名或者邮件引导消费者登录自己的网址。消费者难以识别互联网商家的真伪,很容易轻易提交支付信息。特约商店老板自己伪造客户购货发票,然后拿假发票向银行索取款项。

3.第三方

包括盗窃,复制信用卡,ATM机欺诈,虚伪申报等等。如,窃取他人身份信息,申请信用卡,之后使用,并不偿还。再如,申请后申报丢失,然后实施欺诈消费或取现。

三、风险控制策略

股份制银行信用卡5.1%坏账率暂时不用担心,但是随形势和业务的发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1.收紧新卡的审批和发放。信用卡业务在中国的历史很短,初期发放很混乱,各个银行为了抢占市场,采用了各种手段大范围开卡,在审批和发放过程中,管理宽松,漏洞很多,使得很多没有还款能力的人也持有信用卡,由于审批-开卡-消费-坏账过程之后性的原因,坏账在近期才有抬头的趋势。控制该风险的方法如下:

(1) 提高信用卡办理业务员的素质。改变对业务员原有的考核机制。一直以来,各大银行均以发卡量对业务员进行考核,该制度造成了业务员用尽一切办法进行开卡,废卡坏卡量巨大。改变原有考核制度,对“首刷”量进行考核以及对引入质优持卡人的业务进行奖励。可有效避免该情况的发生。

(2) 办理过程中,严格审批可以证明还款能力的有效文件,如收入证明,资产证明,社会关系等。信用卡发放初期,有很多业务员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和名片,根本无法真实反应信用卡申请人的经济能力。

(3) 控制新卡额度,对于没有信用卡使用记录者以及没有信用记录者,首次开卡额度可控制在一万元以下,资质良好以及还款信用良好者,可在一定时间内逐次提高其可使用额度。

2.信用卡使用过程中的服务跟进

(1) 加大催款力度,如适当扩大人工催款规模,对于还款记录不好的信用卡使用者,可提供提前提醒业务,保证其按时还款。

(2) 对按时还款的客户提供适当的奖励,如,增加积分,或者邮寄小礼物,使其长久保持良好的还款习惯。

(3) 对于信用不良的客户,可制定相应标准,减少信用度以降低坏账风险。

3.恶意信用卡透支方式及情况越来越复杂,同时信用卡欺诈,犯罪呈增长趋势,除了进行数据的监控外,银行可引入调查机制,对额度较大,情况较特殊的案例进行调查,必要情况下,可按照相应法律法规进行民事或刑事追诉。

4.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发达国家从事个人信用业务历史悠久,从管理模式、法律环境到具体操作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建立了成熟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及个人信用风险转嫁等制度。但我们在借鉴的同时还应结合我国国情,我们的个人信用市场起步较晚,许多方面还很不成熟,所以不能简单的套用外国模式,而应建立我们自己的个人信用制度。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中针对个人信用卡风险,建立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是关键。

5.加强合作。发卡银行与相关部门之间、发卡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这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与外部相关者的合作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我国的税务、公安等相关部门掌握着大量有价值的信用信息,但由于部门分割、缺少信息共享机制而使得信息的整合利用难以实现。此外,如果各商业银行能够共享各自的客户信用记录,就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申请人的负债情况,减少借款者多头借贷带来的过度借贷风险。然而现状却是发卡行之间的风险信息非共享,风险管理标准也不统一。

6.政府部门须尽快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信用卡的发放以及使用行为,使持卡人及银行的权益都得到保护。只有有法可依,行为才会规范,管理才会更加有力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