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景区总体规划设计范文

景区总体规划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区总体规划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景区总体规划设计

第1篇:景区总体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总体规划;概念规划;设计

0.引言

我国计划经济发展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传统城市规划编制模式即: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这种模式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相对于现如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与形势,显然传城市规划模式已经力不从心,制约着城市规划发展和管理。而概念规划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规划类型,以其更加灵活、富有弹性、以目的为导向、淡化时间期限等特性,在中国的当下应运而生,因此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根据我国现行的规划设计分类,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到详细规划,概念规划设计在其各个层面均可体现。本文主要针对城市周边的组团,即城市分区层面的概念规划进行研究。

1.概念规划设计研究

1.1研究目的与适用对象

城市分区级概念规划,其研究目的是站在城市整体角度,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研究土地开发,挖掘用地及周边环境的核心竞争力,结合自身要素,形成适合项目的设计理念,以前瞻性的视角引导用地开发。

研究对象主要以城市的片区或城市组团为主,一般情况,这个级别的城市用地的功能定位、具体布局尚不明确,需要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明确的研究。

1.2规划原则

规划原则是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准则。其主要内容包括:

(1)前瞻性原则:是以未来的角度研判项目的发展,通过对自身各因素的分析,对规划用地的未来发展作出创新性判断。

(2)合理性原则:准确定位,合理布局,根据自身条件及特点对用地进行合理定位,建立相对明确的功能分区,合理设置各项功能。

(3)可操作性原则:充分了解并研究用地的现状情况,在保证统一规划设计的前提下,注重项目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以上原则是概念规划所注重的规划设计准则,其并非空洞无内涵,是我们完成规划设计的技术底线。

1.3成果表达

概念规划的成果,一般包含规划文本和规划图集。规划文本是对项目的前期研究分析、规划理念与目标、空间布局、各项设施建设、开发建议等详细阐述;而规划图集是规划意图的图面化、概念化表达,强化概念,弱化细节。

1.4运作形式与组织操作

概念规划设计运作形式一般都是邀请多家设计单位共同参与编制,最后通过专家评审出最优方案,其目的是多家设计单位可以提供多种的设计思路,实现设计理念的交叉互补。另外也可以只邀请一家编制单位对项目进行编制,甲方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

概念规划的组织操作,通常情况下是甲方下达设计任务书,编制单位根据设计任务书完成概念规划的成果。其中设计任务书中的设计内容和设计要求是项目能否达到其期望值的主要因素,组织编制单位需予以明确并体现一定的高度。

2.案例介绍――调兵山市锁龙沟发展总体规划

2.1项目概况

调兵山市,原称铁法市,位于辽宁省北部,铁岭和法库之间,行政辖属于铁岭市。它西依绵绵燕山,东瞰浩瀚的辽北平原,是融入东北各民族起源发展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发祥地之一,是一个多民族源流的集散地,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孕育了丰厚的特色文化,其中以金文化最具代表性。

自十七大以来,国家在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的创造力。调兵山市历史文化浓郁,自身特色明显,在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积极引导下,极力发展自身的文化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项目地位于调兵山市市区的西南侧,规划用地面积5平方公里。用地地处山区,属于石质低山丘陵地貌,规划范围内地形变化较大,地势总体上两侧高中间低。规划用地紧邻城区,区位及交通优势明显。

规划设计要求:充分研究现状条件,深入挖掘辽金文化特色,合理布局用地功能,完善道路交通体系,营造富有特色的空间环境。

2.2规划原则、理念及布局

2.2.1规划原则

生态自然原则:充分体现生态理念,以保护为前提,以建设辽金历史文化体验、自然山水娱乐休闲旅游渡假区为规划目标,尊重自然与人文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原有资源,使一切人工设计都融汇在自然环境之中。

特色原则:通过特色功能分区、景观环境塑造、慢行系统设计以及休闲空间的创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旅游度假区及宽松、温馨、幽雅的休闲空间,强化空间多样性与感染力。

合理原则:准确定位,合理布局,根据需要及特点对地块的用地性质进行合理定位,建立相对明确的功能分区,合理设置各项功能,满足游客的使用需求,做到结构明晰、用地合理,并为以后的发展需要留有余地。

可操作原则:加强规划设计的弹性,在保证统一规划设计的前提下便于分期实施和经营。提供合理、可行、便于操作的开发计划,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贯穿于规划设计和景观设计之中,便于循序渐进,滚动开发,适应市场的变化。

2.2.2规划理念

体现地缘特征,充分挖掘辽金文化的人文资源和当地良好的自然资源,强调山水和谐,天人合一的自然性,打造亦农亦游、亦居亦商的空间发展大格局,并在山谷中享受回归自然的、体验人文文化的休闲生活方式。

2.2.3空间布局规划

①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一带、两心、五区、十二景点”

一带:是指以现有的水系作为生态脉络贯穿整个景区,形成一条环境优美的滨水景观带。

两心:是指景区主入口的服务接待中心和滨临调兵山大街商业服务中心。

五区:是指根据现状用地特点,结合未来发展需要,规划形成五个功能区。分别是:

a居住生活区;b综合服务区;c户外活动区;d农业观光体验区;e金文化体验区。

十二景点:规划景点的布置,主要依托现有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在此基础上通过丰富的规划设计手法打造金文化历史体验感较强、互动性较好的旅游景点。

②功能分区:

居住生活区:是以原有居民点以及小树林拆迁安置而形成的居民生活区。

综合服务区:是以游客接待服务、金文化展示、商业服务为主的综合服务区。

户外活动区:是以戏雪场、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为主的功能区。

农业观光体验区:是以水果、蔬菜采摘、森林住宿体验为主要功能的区域。

金文化体验区:是以萧条孤馆、拓展中心、跑马场、渔猎等金文化体验为主的功能区。 用地规划:以现状分析为基础,结合功能结构对各类用地布局进行调整及配置,明确用地增长边界、用地性质、交通骨架、景观结构、功能分区。

3.结语

目前在我国城市如此快速发展建设的大背景下,概念性规划类型的出现,是形势所向、时代所需,在现阶段的规划设计中,其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必有其用武之地。同时概念性规划对我国的规划体系的完善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科]

【参考文献】

[1]倪娜.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概念性规划.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4.

[2]项冉,谭婧婧,时静.浅谈城市概念规划.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0.

[3]张睿斌,张远平.浅谈城市新中心区城市设计――以成都新都区新城中心概念规划为例.《四川建筑》,2010(3).

第2篇:景区总体规划设计范文

1、强化宣传促销,积极拓展旅游市场

我区地处江、浙、沪三大城市辐射圈的中心地带,区域位置非常优越,交通便捷,按照“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的宣传思路和“立足本地,主攻上海,拓展苏杭,走向世界”的市场定位,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的宣传,加强宣传促销,抢占市场。近几年来,景区针对旅游目标市场,积极组织人员去旅行社、进社区、走高校,通过广场促销,召开旅游推介会等各种形式,深入实地地宣传;其次,精心策划节庆活动,突出“创新、特色、品位、实效”,以人为本,贴近百姓,融入文化,亲近自然,精心打造一系列富有独特创意、群众广泛参与的旅游文化活动,成功地举办了2004年旅游节及金秋风情游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景区的对外影响力。其三,为树立景区新形象,拓展景区客源市场,近年来,我们不断增加景区宣传投入,制作景区形象片,积极借助媒体力量,利用网络平台,做足宣传文章。截止去年10月,网站点击率9375761次,同比增长95%,不断扩大景区影响,树立景区品牌形象。第四是通过整合景区资源,挖掘特色,推出一系列休闲旅游产品,如“七一红色游”、“巾帼风采游”,“生态之旅”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强化科学规划,打造精品旅游景点

为适应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科学合理的指导风景区开展工作,在1992年版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我委于2001年开始对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并于2003年初步完成了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下一步,将根据发展需要作局部调整后,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作为新一轮发展的科学依据。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景区性质、范围、功能分区、保护内容及保护措施,制定了相应的专项保护规划,确定保护重点和保护措施。同时我们根据景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分别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中国美院风景园林所分别编制完成了环湖景观概念规划、西湾渔庄、入口景观等景点的详细规划,并严格按照详细规划加以实施。

为确保总体规划的贯彻实施,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我们严格按照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严格执行景区建设项目“一书二证”制度,对景区内建设项目严格把关,确保了总体规划及各景点详细规划的严格实施。

3、强化环境保护,营造舒适旅游环境

风景名胜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为此我委积极做好风景名胜区及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不断加大对景区山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古树名木的保护,以保护风景名胜资源。同时加强对景区内各宾馆、饭店集污外排治理设施的常效管理,加大对水域监察力度,严格控制污染源。对景区路面保洁和垃圾清运实行社会化管理,加强监督管理,制订了《风景区保洁员考核管理办法》,形成重点区域重点管理和一般区域长效管理的机制,健全了保洁检查考核制度。为使环境保护工作更趋科学化、规范化,着手建立了ISO14004环境管理体系,强化景区的环保工作。同时加强景区环境建设,实施风景林定向培育,已收归国有山林900余亩,实施封山育林,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植绿护绿,绿化美化环境,营造风景林景观,塑造优美、清洁、有益身心健康、令游人留连忘返的旅游环境。

4、强化规范管理,提升景区整体形象

景区越是发展,管理越要跟上。在加强宣传促销的同时,必须强化管理,以保证市场的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近几年来,我们强练内功,狠抓内部管理,规范旅游秩序,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以提升景区整体形象。

一是出台制度,规范管理。我们对景区从业人员定期组织教育、培训及考核,制定文明服务规范和标准,不断提高景区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出台管理制度,制订了《员工管理制度》、《景点门楼考核办法》、《保洁员考核管理办法》、《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与景区内各单位及从业人员签订安全、卫生责任状,进一步完善内部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制度建设,规范了管理行为,增强了诚信服务理念,改善了服务态度,提高了服务质量,为景区保护与发展提供服务与保证,树立了良好的文明“窗口”形象。

第3篇:景区总体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森林公园 森林旅游 改造 WTO

1.森林公园的概念和作用

关于“森林公园”的概念,在1999年的《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标准,对“森林公园”作了科学的定义,“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和环境条件,可以开展森林旅游,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林地域”。随着当代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由此而兴起的“回归大自然”、“绿色觉醒”、“森林旅游”、“森林浴”等活动迅速发展起来。

1.1森林的杀菌功能。森林能分泌杀菌素如菇烯、酒精、有机酸、醚、醛、酮等。这些物质能杀死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据测定:南京市各公共场所空气含菌量为每立方米49700个,公园内为1372-6980个,郊区植物园为1046个,相差12-25倍。张家界森林公园的夫妻岩人工杉木林内含菌量仅244个。林道附近因游人影响为524个,而同时在公园内游人食宿中心测定为13918个。

1.2森林降低噪音。噪音低,是森林环境的又一特征,林木的存在能消除自然环境中的一些有碍人类健康的噪音。据研究:绿色植物通过吸收、反射和散射可降低1/4的音量,一般人体能够忍受

1.3森林的绿色心理效应。绿色的基调,结构复杂的森林,舒适的环境等对人的心理作用更是为人们所重视。据测定:游客在森林公园中游览,人体皮肤温度可降低1一2℃,脉搏恢复率可提高2一7倍,脉搏次数要明显减少4一8次,呼吸慢而均匀,血流减慢,心脏负担减轻。森林的绿色视觉环境,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多种效应,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绿视率”理论认为,在人的视野中,绿色达到25%时,就能消除眼睛和心理的疲劳。

2. 我国开发森林旅游资源的现状

2.1资源丰富。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旅游资源特别是森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森林本身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且为其他自然、人文和社会旅游资源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2.2类型多样。我国森林公园除了以森林作为基调景观外,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山岳型森林公园:以奇峰异石等山体景观为主的森林公园,如张家界、泰山等;

水域型森林公园:以江河湖泊等水面景观为主的森林公园,如千岛湖、南湾等;

海滨型森林公园:以海滨风光为主的森林公园,如秦皇岛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等;

城郊型森林公园: 地处城市郊区、以满足城镇市民游览休息为主的森林公园,如武汉市郊的青龙山森林公园、长春市郊的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等。

庙宇型森林公园: 以寺庙观庵等古建筑和宗教文化为主的森林公园,如篙山、楼观台森林公园等。

除上述之外的其他类型的森林公园,如敦煌沙漠国家森林公园、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陨石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2.3分布不均。我国森林公园的分布明显存在着东南多、西北少的特点,若从甘肃兰州划一东北一西南走向的45度斜线,斜线西北只有20个森林公园,约占8%;而斜线东南却有230多个,占92%。

2.4人才缺乏。一是缺乏专业人才,二是现有人员素质过低。资源是开发建设森林公园的基础,反之利用开发建设取得经济效益而用于各种动植物资源、生态平衡、环境的保护和发展。科学地建立生产和旅游区域,进行有机的统一经营管理,处理好开发与保护关系,同时森林公园的开发与林区群众的关系.森林公园在开发建设中,难免要同当地群众的切身利益发生冲突。加强同林区群众的联系,促进林区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加快外部信息向山区的传递,促进当地林副产品的畅销。

3.关于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和改造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在总体规划设计中,要注意:

(1)现有自然与人工景物的整饰;(2)人工造景,(3)旅游线路,(4)服务设施;(5)景观资源保护;(6)组织机构与人员编制;(7)投资概算;(8)效益预估。

总体规划设计通常分景区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工作层次。总体规划完成后,其基本成果应符合下列要求:简称:“一书、六图、九表”。即:

一书: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六图:风景资源现状图;风景区划图,总体及重点景区规划图;旅游线路图;景观和环境保护规划图; 红(道路)、绿(风景林和植物景观)、蓝(河湖水系)、紫(景点和景物)、黑(洪电),压走廊)五线规划图。

九表:森林资源统计表,风景资源调查表,公园人员编制表,公园投资概算汇总表,公园分期工程投资概算表,旅游收入结算表等。

森林公园改造要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兼含灌木、草本植物,创造起伏不平的地形地貌、林分的层次结构、色彩的随季节变化、光线的明暗,构成多种多样的景观要素为原则。在设计上要求做到:要大量种植树木,品种要多样化,要突出一个“绿”字。在格调上要既有高山、大川、瀑布的壮观美,也要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秀丽美,造成一个深邃幽静的环境。要充分利用森林公园区域的名胜古迹纪念圣地,以对游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要设置景观小品,如:亭、榭、台、池等,以备游人观赏休息。在森林公园的主景区,可播放一些格调高雅,旋律优美的音乐,不仅可以舒缓游人的紧张情绪,降低血压,还能促进树木生长,花卉竞放。

4.创造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

植物景观是森林公园的主要景观之一,也是森林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形成绚丽多采的垂节性景观。林下结合景区主题,创造植物景观衬托景区意境。森林公园不同的景区有着不同的主题,有以植物景观为主题的,也有自然景观或人景观为主题的。在以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为主题的景区中,利用植物景观R托主题,不仅是公园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同时在景观效果上也会起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寓境。在对森林公园植物景观在树种选择上首先要重视利用考虑乡土树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树种。这不仅可以很好地保证规划设计效果(乡土树一种适应性强),而且还可更好地发挥森林公园的特色。如福建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时,在植物景观规划方面,利用可反映福建东南沿海特色树种的榕树作基调树种。森林是陆地最大最完整的生态体系,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森林环境与城市环境相比,形成了鲜明巨大的反差,具有环境幽静、空气清新、风景优美等特点,具有消除疲劳、清心明目、调节身心、延年益寿等多种功能。以森林公园为大自然代表开展的森林旅游极大地迎合和满足了人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这是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5.森林公园道路类型和等级的确定要求

森林公园的交通运输包括三种:对外交通、入内交通和内部交通。外部道路主要靠交通部门,车行道路分为干线和支线,是森林公园道路网的骨干,解决游客运输和物资供应运输。

5.1干线森林公园与国家或地方公路之间的连接道路。作为森林公园道路,要把路线两侧设计成带状的绿化带。以种植花草为主,并以两旁的自然风景为背景,显示出万绿丝中一点红的景观。

5.2支线森林公园通往经营区、各功能分区、景区的道路。考虑客运、货运、护林防火需要,简易公路的改建或新建的公路,按林区二级公路或按交通部山岭重丘四级公路标准规划,但路面为水泥混凝土,平整无尘。

5.3步行道森林公园连接景点、景物,供游人步行游览的道路,包括步行小径与登山石级。步行道顺山形地势,曲直自然,一般按1-3m进行规划设计。

6.森林公园营建中存在的问题

6.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限制.森林公园的建设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社会经济的各发展阶段对森林公园建设有着巨大的影响,决定了我国森林公园建设的多层次与多样化。

6.2忽视自然,未与自然相融合对自然不够重视,在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的原生本底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变,改变山川地貌的形状,旅游带来的垃圾以及接待区域产生的污染水未得到较好的处理等等。

6.3 生物生境破坏严重.生物生存环境被破坏,人为的设施改变了栖息地的景观格局,使栖息地破碎化,面积减少,数量增多,总体上降低了生物多样性。

7.我国森林公园建设的策略

7.1 明确森林公园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森林公园的建设方向应该是“生态园”。不要把森林公园当作城市公园和人工庭园来建。

7.2 科学地确定森林公园建设的核心与内容森林公园作为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7.3 健全森林公园支持保障体系.特别是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森林公园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促进和规范森林公园建设与管理。

参考资料:

[1]李沁. 张剑英. 谈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及其完善问题 。山西林业科技。1994年03期(网络检索-清华同方,途经-主题检索)

[2]陈戈. 夏正楷. 俞晖. 森林公园的概念、类型与功能 林业资源管理2001年03期(同上)

997年05期(同上)

第4篇:景区总体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野三坡,旅游资源,新民居建设

 

涞水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省市大力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这一有利时机,把农村新民居建设做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科学决策,涞水的新民居建设须和野三坡旅游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景区农民开发旅游改造老房子的强烈愿望。

调查中发现,随着野三坡旅游设施的逐步完善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地的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旅游服务业,通过开办农家院,让旅客住农家旅馆,吃农家饭,当地的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近几年涌现出了刘家河、苟各庄、上庄、大龙门、下庄等20多个农家游专业村。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目前农民居住现状、卫生设施、厨房设施、通讯条件等相对落后,老房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村干部反映当初农民盖房没有规划,不临街的房子大多是70年代以前建的旧房,同时路窄进不去车。广大农民更是强烈要求拆旧建新,彻底改善农家院的接待条件。三坡镇刘家河村依山傍水,距离百里峡这一王牌景点仅一公里,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为这个只有152户的山村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旅游相关的营生,经营家庭旅馆开办农家院的村民占到三成以上,群众反映就是因为房子旧条件差,游客不愿住,影响了收入。农村新民居建设为破解困扰群众的这一难题提供了契机。

二、总体规划,统一标准,体现特色。

示范村确定以后,首要任务是制订规划,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特别强调,新民居建设规划不但要符合省委提出的“三新六有”建设标准,还要符合野三坡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紧密结合村情,高标准规划,并严格按规划设计施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县城乡规划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测绘、勘查、制图、汇总等几个小组,深入乡村逐村作业,广泛征求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充分借鉴河北省燕赵新民居建设方案的户型、风格和外观等设计方案,县里还从保定聘请有资质的多维规划设计院专家协助指导。规划别注重野三坡风景与当地民俗相结合,与开办农家院相结合。为了给风景区添新风景、新亮点,每个村集中建设,统一标准,县新民居建设办公室按规划设计和“三新六有”标准统一验收,使新民居建设和野三坡旅游风景区相得益彰,互为衬托。

三、因村制宜,分类创建。

在2009年的4个省级示范村新民居建设中,我县根据不同村的情况实行因村制宜,分类实施。三坡镇刘家河、松树口两个村,地处通往百里峡景区的旅游公路两侧,该村村民要求建别墅式小楼的愿望强烈,所以县里在旅游路旁集中规划120多亩新址用于村民集中建设新居,统一三层标准,三档一排,分户施工。施工前由村委会出资统一办电,铺设上下水管道、修建入户道路、规划出绿化用地,为了达到旅游景区污水排放的要求,两个村还联合投资建污水处理厂一座,村委会的优质服务,给各农户新民居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施工过程中县规划局、建设局、环保局等单位严格按规划设计和建设标准给予质量监督。建成后按照“三新六有”标准县委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联合验收。免费论文参考网。

苟各庄村地处百里峡景区之内,由于该村农户参与旅游服务时间长,在2009年之前村内就陆续盖起了212栋2—3层小楼。该村被定为示范村后,村委会经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要让这些设施条件差、服务功能不全、接待旅客质量低下的旧楼改变面貌。一是整体刷新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全部重新装修。二是健全功能、完善上下水通道安装太阳能洗浴设施,宽带入户。现在这个村的旧楼全部焕然一新,家家是冲水卫生间,厨房换上了新厨具,家庭旅馆换上席梦思,有的还使用上了沼气。另外,苟各庄村委会还为没有盖上楼房的30多户在村对面山角下规划一块35亩新址,让这些有能力建新居的农户统一标准在此建设新居。

通过新民居建设不仅提升农家游服务档次和水平,还为野三坡景区增添亮点和新的风景。免费论文参考网。

四、展望未来前景广阔。

通过2009年一年的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实验证明,涞水县委县政府把农村新民居建设与野三坡旅游紧密结合的做法完全符合县情实际,顺应了广大农民的心愿。现在景区各村干部群众对建设新民居的热情非常高涨。2010年我们将继续把新民居建设做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按上级要求狠抓不放。免费论文参考网。2010年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已经确定,还是把重点放在野三坡景区之内,放在为旅游提供服务多、贡献大的村。通过新民居建设真正使更多的农家院提高档次和质量,让更多农民得到实惠,通过改善居住条件、优质服务游客,达到生活舒适、增加收入的目的。

第5篇:景区总体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生态理念;风景区;规划设计;方法

自然风景区不仅以优美、宁静、洁净的生态环境吸引游客。而且往往在维持区域生态和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适当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同时,对自然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和规划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状况和生态作用,以维持和优化自然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功能为原则。新时期,如何为风景区后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先期的规划和控制,如何结合当地文化实现风景区的特色等等,这些问题都将是我们在新世纪风景区规划中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生态规划设计理论的应用现状

一、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分析

随着生态学的发展,景观生态学理论逐渐完善并且对大范围景观规划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景观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应注重将生态科学技术和景观美学原则相结合,创造出完美的景观作品。 尽管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生态思想已经被融入到规划构架中。但是,由于以能量流和物质流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和以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的景观规划之间缺乏连接的共同点,直接把生态学应用到景观规划具有很大困难[1]。80年代以来,以研究景观要素(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关联及景观整体结构、功能和变化为主的景观生态学则弥补了生态学的这一缺陷,从而得以迅速发展起来。园林景观生态学专注于土地或景观,利用空间和生态系统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特定的美学效果。另外,景观生态学是在完整的格局内操作,并且在不需要完全了解外部细节的情况下理解整体或所有系统。这种整体和跨领域的研究方式克服了传统上郊区和都市景观的差异性,提供了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二、生态设计原理

1、人与自然的共生合作的关系

自然生态系统的周而复始,为维持人类生存和满足其需要提供各种服务。这些服务包括:空气和水的净化;废弃物的降解和脱毒;土壤和土壤肥力的创造和再生;作物和自然植被的授粉传媒;大部分潜在农业虫害的控制;种子的扩散和养分的输送;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人类从中获取农业和工业等的关键元素;保护人类不受紫外线的伤害;局部调节气候;缓和极端气温;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提供美感和智慧启迪,以提升人文精神。

2、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

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保护和节约资源是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城市公园的设计首先强调保护不可再生资源,自然遗产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不在万不得已时不予以使用。建设保护型生态公园对于当地自然资源的保护以及生态城市的建设是相当有利的。其次,尽可能减少各种资源的使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2]。设计中合理地利用光、风及水等自然因素,可以大大减少能源的使用。同时,新技术的采用往往可以数以倍计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三、风景区规划设计方法——分区模式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 旅游热潮席卷全国, 风景区作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 其规划设计也逐渐起步并发展起来。但是, 由于国内风景区从整体规划到细部景观设计较大地受到资金投入与经营效益的影响, 忽略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保护与有效利用, 许多风景区在建设初期为了招徕游客, 兴建高档服务设施, 开山修路, 修建索道缆车, 严重破坏了风景区的自然景观资源。因此, 将风景区进行合理分区, 根据不同分区确定开发力度十分必要[3]。下面我们主要以某地风景区规划设计为例详细进行分析。

1、动物生境网络

构建的动物生境网络能重点改善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根据规划标准,采用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来建立动物生境网络。依据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和动物的生活习性,将存有生物数量较多的面积较大的湿地斑块作为动物的核心栖息地,即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来源。将土地类型、地形坡度和水分条件作为动物活动的阻力因子来建立阻力表面,并且根据土地和水对动物生存的影响,分析得到生态安全格局的缓冲区、源间连接、辐射道以及战略点,最后根据生态安全格局得到野生动物生境网络的初步规划方案。

2、居民生产管理网络

根据规划标准,居住生产网络规划的关键是合理居住和生产活动的空间布局,确定适合进行居住以及工农业生产的具体区域。按照调整产业结构的发展战略,大部分的工业企业将被逐步关闭或搬迁出风景区,因此生产布局只需重点考虑农业用地。通过分析现状土地利用类型与坡度之间的关系,将坡度作为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因子。坡度25°的地方需退耕还林。将地质、坡度、坡向、水源、交通以及生态环境作为居住适宜性评价的因子。基于居住适宜性评价,居住采用组团式布局而不是沿着河谷任意蔓延,这样可以在组团之间留下建设生态廊道的空间。

3、风景游赏网络

规划构建的风景游赏网络以白洋淀水域为主干,将重要景区、景点、有开发价值的遗迹以及景色优美的村庄串联起来。根据规划标准,关键是确定非机动休闲游道的具体路线,并处理好游道、河流以及公路之间关系。由于风景资源主要分布在白洋淀中部,结合游赏体验、地形条件以及安全性方面的考虑,规划将沿着白洋淀的游道主要布置在白洋淀的中部。游道、河流和公路之间的关系是:游道介于公路与河流之间,并尽量远离公路以避开机动交通对游赏活动的威胁和干扰;游道距河流时近时远,这样既能丰富游人的游赏体验,也能适当减小游道与游赏活动对湿地生态的影响。在狭窄的地段,游道可以与公路并行,但要设置安全隔离带。

四、建议及意见

风景区景观生态设计作为风景区规划设计的重要一环已经在设计界受到了重视, 近年来许多风景区设计工作对生态思想和方法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并得出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然而, 我国广袤的土地上风景区折自然条件, 生态系统都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对于具体的设计方法不能一概而论。本文在生态设计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 对风景区景观生态设计方法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1、保持生物多样性, 本土性, 原始性。有效保护和利用本土生物, 合理栽植本土植物不仅降低建设成本, 更能体现地区特色, 并且要尽可能选用有经济价值的植物, 在改善自然资源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2、对重要景观资源和原始生态系统, 通过生态设计手段进行保护。在风景区的设计开发过程中, 原有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十分重要。重要的景点不仅是风景区内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 也是珍贵的旅游资源。

3、景观设计在最小限度地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同时, 要为人们提供安全的环境。

总之,风景区内旅游设施规模控制是风景区总体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而风景区规划设计原则乃是我国风景区规划和管理工作者长期积累经验的总结,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风景区正在规划设计,希望本文通过交流,能对推动我国风景区总体规划能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沈清基,安超,刘昌寿.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特征及规划建设的基本原理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11,(3):48-57.

[2]张明,刘曦.新时期中国旅游产业走向分析与展望[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3-25.

[3]刘鸾君,李涛.滨水景观塑造与民族文化特色演绎—以河池市“一江两岸”规划设计为例[J].规划师,2010,(10):67-68

作者简介:

第6篇:景区总体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字:城市;风景区;城市风景区;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K9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中提出:城市风景区一般是指同城市毗邻,或接近市区并和市区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可供游览观赏的地区[1]。城市风景区一般位于城市边缘区和城市影响区内,其除了具有风景区是一般特征外,与城市具有紧密的联系[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风景区与城市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如何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城市总体规划和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前期研究必不可少的内容。

本文将通过对兴义市城市与马岭河峡谷――万峰湖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马岭河万峰湖风景名胜区)的关系研究,确定其协调发展的途径与方法,为类似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规划提供参考。

1背景介绍

马岭河万峰湖风景名胜区于1994年经国务院审定公布为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和安龙县境内。马岭河万峰湖风景名胜区以高原岩溶地貌为基本特征,资源类型丰富以峡谷、峰林、湖泊为主要特色,兼有名胜古迹和民俗风情。

兴义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是黔西南州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是黔、桂、滇三省结合部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

2马岭河峡谷――万峰湖风景名胜区与兴义城市的关系

兴义市中心城区的城市空间布局为“一轴一带,四心十组团”。其中一轴:城市综合发展轴;一带:马岭河漂流风光带;四心:四个城市级中心;十组团:黄草―木贾―坪东组团、兴泰―下五屯―万峰林组团、桔山组团、丰都组团、洒金组团、马岭组团、顶效组团、郑屯组团、鲁屯组团和万屯组团[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兴义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马岭河万峰湖风景名胜区范围为北起车榔温泉,南至盘江湾,西起三江口,东至天生桥电站低坝,总面积为450km2[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马岭河峡谷――万峰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

图1 马岭河峡谷――万峰湖风景名胜区与兴义市的关系分析图

马岭河万峰湖风景名胜区中的马岭河峡谷是兴义市的最低点,呈狭长状,在空间上将兴义城市的两个片区分割。从上图可以看出,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与风景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其在空间上,土地使用上,存在诸多矛盾。其主要矛盾总结如下:

(1)城市用地和风景区界限的交叉;

(2)城市道路建设对风景区的分割;

(3)城市污染对风景区水质的影响;

(4)风景区限制了城市两个片区的联系;

(5)风景区限制城市的发展方向。

3协调发展要点

3.1城市与风景区界限的对接

城市北部马岭组团和顶效组团与风景区的范围界限不明确(图1),为防止城市向风景区无限延伸发展,调景区界限与城市界限平行。兴义城市南部,由于城市的发展受到地形的限制,向南发展的趋势明显,城市范围已有不少与风景区范围重合。考虑西峰林是风景区的核心资源,峰林前的田园如果遭到破坏,将破坏整个西峰林的田园峰林景观,所以城市界限应向上调整,让出西峰林的重要资源的区域,同时风景区将资源价值较低的区域划分到城市用地中(如图2)。

图2 马岭河峡谷――万峰湖风景名胜区与兴义市协调发展图

3.2城市基础设施合理选线

城市交通干线、过境交通、城市管线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会造成城市风景区植被的破坏,影响风景区动物的生长、繁衍;给风景区带来视觉污染和噪音污染;降低风景区景观环境质量和人文价值;应尽可能避免其穿越、分隔、围合风景名胜区[3]。

拟建项目环城高速和黄桶―兴义―河口铁路的选线穿过马岭河万峰湖风景名胜区的西峰林景区。考虑风景名胜区资源完整性保护以及风景名胜区自然环境的保护,上述拟建项目的选线应避让风景名胜区,向靠近城市的一侧调整(图2)。

3.3城市用地布局优化

根据《贵州省兴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纲要》的相关内容,兴泰―下午屯――万峰林组团中与靠近风景区或与风景区交叉的城市用地规划为城市发展备用地。由于城市发展用地已向风景名胜区靠近,城市作为风景名胜区的最重要的旅游服务基地,考虑今后旅游服务产业的发展,将靠近风景区的城市发展备用地规划为旅游服务设施用地(图2)。

3.4城市污染治理

马岭河峡谷是兴义市的地势最低点,是兴义市的各类排水的最终汇集地。城市建设、居民生活生产等产生的城市各类污染物的治理已成为马岭河万峰湖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城市与风景区的环境治理标准有所差异,为保护好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对风景区有较大影响的城市区域应该采用风景区的环境治理标准。特别是水环境污染治理,应结合排水系统规划建设,在中心城区形成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加强污水厂的建设。

3.5城景风貌协调

城市与风景区相邻地段风貌协调,对城市和风景区的风貌建设都有促进作用。兴泰―下午屯――万峰林组团与风景名胜区西峰林景区之间,城市风貌应与风景名胜区环境相协调,城市建筑形式尊重地方传统形式、建筑尺度与山水尺度;在城景过渡地带保持一定规模的城景协调区,区内应注重控制建筑的密度、体量、形式、色彩等。城景结合部则应结合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进行景观整治,利用景观视觉原理来确定其景观控制范围。

3.6维护城市生态格局

马岭河万峰湖风景名胜区与兴义市联系紧密,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完整的生态系统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城市整体生态环境格局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马岭河峡谷作为城市的河谷型生态廊道,连接城区内外孤立的生态斑块,把城郊良好的自然环境渗透到城区,促进城区与自然的交流,形成城乡生态一体化。第二,马岭河峡谷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保护了城市的野生生境,促进物种的空间运动和基因交换,有助于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同时缓解了城市污染,提高城市空气质量,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丰富了城市景观,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马岭河峡谷景区本身可作为城市的避灾绿地,对维护城市安全起重要作用[4]。

3.7风景区让位水源工程

由于季节性降水失衡、喀斯特地质保水性差、缺乏工程蓄水等原因,导致了兴义市是经常受到干旱的困扰,严重的影响了城镇用水的供给、周边农田灌溉及城市工业的发展;马岭河是唯一一条贯穿兴义市域范围,距离兴义市区较近,适宜修建水库,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大型河流;所以在马岭河上游(清水河长廊景区)选址修建马岭河水库。

目前马岭水库已通过专题论证,考虑到景区风景资源价值不高,为了更好的保护水源,确保城镇居民饮用水源安全,风景区应将该景区划为生态保育区,停止相应的游览活动,主要以水源涵养、保护、生态恢复为主(如图2)。

3.8风景区划定协调发展区

兴义城市定位为贵州西南部100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和黔桂滇三省交界的物流中心、文化生态旅游中心,加强兴义城市自身建设和对外联系是完成兴义城市发展目标的必然[兴义市发展和规划局,《兴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马岭河峡谷将兴义城市东西片区分隔,限制了兴义城市的发展。为协调风景区和城市的发展,需在马岭河峡谷上划定协调发展区。

由于受到地形的限制,未来兴义城市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向东北和向南发展。北部发展主要是顶效片区的发展,必须穿越马岭河峡谷。协调发展区的选址需遵守两个条件:一是与城市规划区及中心城区的关系密切。二是减少对风景资源及生态敏感区的影响。协调发展区的选址应考虑在风景区风景资源较分散以及资源价值不高的区域;同时为了有效的保护资源的完整性和资源的环境,协调发展区应避开生态敏感的区域。通过分析,城市协调发展区确定为两个,分别以马岭河1号桥为界,将马岭河水库大坝至马岭河1号桥段和马岭河4号桥至段划为协调发展区[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兴义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分析如下表:

表1各区段选址条件对比表

协调发展区的功能主要是协调好兴义城市发展与风景名胜区的关系,在此区域内不开展游赏活动,除部分土地可用于城市发展通道用地,大部分土地仍然保留原有的用地结构,土地利用形式以维持原有土地利用形态和部分资源的传统利用方式为主[5](如图2)。

3.景区发挥综合效益

马岭河万峰湖风景名胜区具有神奇俊秀的自然景观、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应加大对风景区区资源的利用,丰富西峰林峰林内部及万峰湖水上活动等游赏项目,加强风景区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增加风景区游人容量,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景区旅游,通过游客到风景区光游览的机会及风景区的知名度所产生的品牌效应搭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平台”,带动地方旅游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发挥风景区的经济效益。

兴义城市发展定位为100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的相关内容,兴义城市规模将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将不断增加[兴义市发展和规划局,《兴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风景区与兴义城市距离近,交通便利,风景区将成为市民节假日出游的首选目的地。马岭河万峰湖风景区作为国家级风景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在发展对外旅游服务功能的同时,应发挥风景区的社会效益,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

4结论与建议

本文分别从兴义城市的角度和马岭河万峰湖风景名胜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城景协调发展的9条措施。第1条是针对风景区和城市提出的协调措施;第2、3、4、5条是主要针对城市提出的协调措施;第6、7、8、9条主要针对风景区提出的协调措施。这些都是我们在风景区规划设计中能够掌控的,同时期望我们风景园林工作者与其他专业的工作者能在实践中理解并应用协调发展的理念,在保护城市风景区的同时促进城市风景区与城市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东方鼎电子有限公司.中国大百科全书(光盘1.1版)[EB].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2]贾建中,邓武功.城市风景区研究(一)――发展历程与特点[J].中国园林,2007(12):09-14.

[3]邓武功,贾建中.城市风景区研究(二)――发展历程与特点[J].中国园林,2008(1):75-80.

[4] 俞孔坚, 叶正, 李迪华,段铁武. 论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以中山市为例[J].城市规划,1998(4):15-16

[5]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第7篇:景区总体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瀛湖 规划设计 安康

一、规划项目概况

该用地东西长约288.5米,实际建房用地长为240米,南北宽为50米,现状用地内基本无建筑,入口处有两幢建筑需拆迁,最低高程为330.0米,为可耕种坡地,这条新开辟的街道位于流水客运与货运码头之间,街道正对瀛湖,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交通 便捷,地理位置优越。

二、规划设计原则

1.用自然美的手法塑造景观,体现人工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仿古民居一条街街景规划方案以创造一个美好而令人愉快的公共环境为目标,充分尊重地方特色和风貌,把地方建筑及地域风格元素合理地在街景中表达出来,按照 现代 美学原则进行设计,使街景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同时具有时代特征,调动一切极积因素,准确把握外部空间尺度与比例关系,使环境与公共活动达到高度一致。

河湖水系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载体,没有水系的点缀和丰富的水面与景观相映衬,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就不会充分体现。133229.Com具体来说:一是要充分利用水资源,蓝天、白云山水相映,天人合一。二是要充分利用天然地理条件,仿古民居街道连接客货码头,天然的地理优势形成便捷的交通,它的建成不仅成为立于流水镇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而且成为浮出于湖面上的绿色临江走廊。三是充分利用绿地资源,在宏观上把握绿地的整体效果。在中观上要突出重点,以仿明古居为基调,具有流水特色的建筑群落。微观上要注重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观赏树种与经济树种相结合,充分考虑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特征的 规律 ,山石,水体相结合,共同构筑街景的自然美、环境美,创造出人性化、生态化、 艺术 化的人居环境。通过小品的材质,造型,色彩,图案等变化体现一种自然、休闲的风格,营造生动清丽的水系景观风景线。

2.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人与自然的结合。

规划方案以满足居民及游客的活动为重要原则,确保细节设计的合理性,充分尊重人的行为与基本要求,使街道的空间整体结构和建筑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和行为要求,要充分考虑各种景点、景物的相互渗透,处处体现悠然的情调与勃勃生机,并使人中有景、景中有人,给人以源于自然、融于自然、又回归自然的感受。一是要满足人的合适感,绿荫下,说古道今,吹拉弹唱;堤上休闲、晨运、清水台边老人、小孩、男女青年、一群群,一对对悠然自得。二是要满足人们心理安全感,通过设围栏,防滑花岗岩和灯光处理满足居民心理安全感受的需要。

3.充分把握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合理布局。

方案根据流水镇的地方风格和基地的具体物质要素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特别是原有的客运货运码头,最大可能保留并加以扩展,流水镇街景规划方案以“土方就地平衡”为原则进行竖向设计,组织景观。

由于规划基地为可耕种坡地,坡地高程在334.0米-340.0米之间,方案设计时,根据用地情况规划设计为台阶式上下两排建筑,靠近瀛湖街道线型上栽弯取直,街道规划宽度为11.5米,其中包含2.5米垂钩台,3米绿化带和6米人行道,靠近集镇街道宽度为11.5其中包含2米绿化带,人行道宽度分别为5.5米各4.5米,两条街均为步行街,上下两条街之间的台阶高3.6米,靠近集镇压的街道为双石街(即街道两则均为门面),靠近瀛湖的街道与单面街建筑的二层楼地面相连接,即增加了活动面积又统一了空间效果。在靠近湖面沿线设置了三个观景亭,即有利于游人观景又成为流水仿古街景的点缀。

三、规划设计构思

由于仿古民居一条街连接流水镇客运,货运码头, 交通 便捷,街道正对瀛湖,处于天然的山水之间,交通便捷,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条绿色临江走廊按“三线一体”的思路进行总体设计,即临湖街道为垂钓养性线,步行街为观景线,内廊为购物、餐饮线。休闲、观景一体化。再配以小品、花划、树木进行点缀。成为具有流水特色的建筑群体,与瀛湖二岛紧密相连,交相辉映的仿明清建筑。

1.山形水系的建设

依照规划区域的地形条件,通过适度的土方调整,形成了北侧为天然人工湖,南侧为特具民俗风情的建筑群落。 自然 形成了农家街半抱湖水的格局,以此来构成街景的景观框架,以此来作为街景功能分区,空间序列组织和景观环境设计的基础。

瀛湖是街景的主要景区,由于湖水位置较深,沿湖垂钓台以北至观景亭的水深尽量控制在5米以内,为保证安全,在垂钓台,观景廊两侧均设防护栏杆。三个观景亭是连接湖面与道路的重要建筑,它的存在,自然的将整个建筑群落融入山水、人工天然、一气呵成,台阶以下,道路均为步行街,并设绿化带,丰富了平面景观和空间组合。

2.功能分区的组织

规划区内功能组织充分尊重城镇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充分利用基地的现状条件进行合理规划,对不同类型活动的需要进行合理安排。规划主要分为民俗生活区和观景游览区。

3.色彩与序列设计

规划景点是一个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有机融合的统一体,规划设计时强调各自的特征,并在和谐统一前提下追求对立与变化,产生强列的视觉冲击。自然要素的色彩主要表现为蓝色、绿色和部分石材颜色,而人工要素则以灰青、白、粟等,显然大片的自然颜色成为景点的背景色,而人工构筑体的色彩是自然色映衬下的合谐色彩。

景点的主轴线为入口码头一民俗风情大道一绿化垂钓台一观景亭,保证了景点的整体效果和良好的大局观,强调了景点与镇景观的有机交融与互补,为细部设计提供了一个尺度合理的框架。

4.绿化设计

道路中的绿化带均为草坪铺地,在此基础上设置半园型连续图案和线条优美的丝带状图案,配以青山绿化,更显天然、人工的合谐与统一,并插建桂花等树木,更显小镇幽香径远,为体现亲和性和环境节约性,路灯为目标灯,间距为40米。

参考 文献 :

[1]安康县县志.

[2]安康是总体规划.

[3]安康汉滨区流水镇 旅游 规划.

[4]小城镇建设.

第8篇:景区总体规划设计范文

一、高起点规划,着力提高乡村品位

为提升中国最美乡村的建设品位,该县不断加大投入,以科学的态度、超前的思维,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进行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规划。按每个自然村不低于3000元的标准落实专项规划经费;聘请深圳大学、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等国内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和专家作指导;制定《行政村总体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使新农村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划编制工作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即注重与古村落保护相结合,注重与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注重与生态环境相结合。规范农民建房,在统一徽派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建设规划部门还设计出五种不同的式样供农民自主选用,既统一了风格又避免了单调。

二、高标准建设,着力打造景区精品

按照打造景区精品、营造良好旅游环境的要求,该县以项目为抓手,高标准推进试点村和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在全面实施“三清六改四普及”工作的同时,大力推进“四大建设”。一是加快景区新农村建设点的道路硬化、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包括改造路基、改善路面、硬化公路、路旁绿化、改造村内主次干道等。二是加速景区周边环境的美化。对主要公路沿线地区和景区景点周边地区进行洁化,如迁移坟墓、搬迁粪坑、拆除烟囱等;对主要公路沿线建筑和景区景点建筑进行徽派改造;关闭迈尔泰木业公司等100多家木材加工企业和46家高耗能高污染工矿企业;全面禁伐天然阔叶林,大面积进行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目前,共封山育林180万亩,新造林3万亩,高速公路绿化35公里。三是对景区景点村环境实行集中整治。在景区景点村中开展以“清扫垃圾、抑制扬尘、清理河道、降低噪音”为重点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村村建设垃圾池、设置垃圾桶、配备保洁员。另外,县财政每年还向各行政村划拨5000元卫生费,建立起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由县联合执法总队牵头,各部门联手加大执法力度,对景区景点乱摆摊、乱设点、乱设广告招牌及乱停乱放等违章行为进行综合整治。四是实施“花开百村”工程。按照一村一品,一线一景观打造花海的思路,在试点村公路沿线、景区景点、景观村庄周边、农民房前屋后,广泛种植梨树、桃树、李树等经济和观赏植物,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栽种油菜,目前,“油菜花”已成为婺源重要的旅游景观。

第9篇:景区总体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照明

个人一直以为,城市的的夜景比城市的白天更加漂亮,城市的夜景大家看到的更多的是美丽的灯光和用灯光勾勒的城市的轮廓,城市的夜景看不到白天城市的杂乱与嘈杂,看到的只有幽静与美丽,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是对城市夜间环境形态作出的合理组织,是城市美学在夜晚中的体现。之所以把城市夜景观从城市景观中提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是因为城市夜晚的景观与白天的大不相同,规划设计者必须熟知这些变化,哪怕是极微妙的一点,如果运用得当,也会创造出令人感动的城市夜空间效果。如下图柳州市夜景图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从城市空间在白天的特征这一角度来考虑,还要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改变日光下形态很差的空间及相互间没有关联的存在形式。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以灯光为主要表现手段(如泛光照明等)和表现主体(如灯光雕塑等)的夜晚视觉艺术环境,包括环境如建筑物、绿地、花园、雕塑、广告、广场、街道、桥梁)、技术(如通信、音响、控制、水雾、虚拟现实等)、管理(如光污染管理、交通管制、噪声管理等)等物质和非物质元素,由灯光的观赏空间、空间系统、色彩系统、亮度系统和供电与控制系统组成,具有照明技术、艺术效果、景观类型三方面含义,是社会物质文明达到一定高度后,人们对城市景观多样化的必然要求,是城市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通过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主要夜景观的照明设计、城市建筑灯光的规划设计等几方面的谈谈柳州市夜景观的规划设计。

1.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

在分析了柳州市的现状后认为,与城市建设的巨大成就相比,夜间照明发展相对滞后,城市整体景观在夜空下无法展现。为了提升整体城市形象,带动夜间旅游消费,促进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应率先对城市的重点地区编制城市照明详细规划。结合城市规划,充分考虑到景区的属性、特征、重点和元素(建筑、设施、环境及人文因素)的相互关系,根据属性确立要创造的气氛,根据特征创造特色,根据重点确定主景,根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确定配景、底景等创造整体效果。

规划涉及的范围包括:人民广场,龙城路,飞鹅路商业区及鱼峰山周围商业区,红光大桥至文昌大桥之间的柳江两侧。这些地方以商业服务、文化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主,良好的夜景灯光能聚集人气,为现代都市丰富多彩的夜生活提供优美宜人的环境。文惠桥至红光大桥沿江、壶东大桥至红光大桥的河北环岛、江滨公园至红光大桥,都按照统一的规划来设计完整的灯光效果。通过沿路、沿江、建筑、山体、水体灯光的设计,达到城市景观昼与夜的均衡发展,展现惟一的与不可重复的“世界第一大盆景”的龙城夜景。

2.主要夜景观的照明设计

预计须更换及新建道路照明灯200余盏,为30幢主要节点建筑、50幢次要建筑提供照明。人民广场,江滨公园,龙城路,滨江路,河南的鱼峰山、马鞍山、驾鹤山、灯台山、蟠龙山等,都按照统一的规划来设计完整的灯光效果。人民广场、龙城路区域的夜间景观照明定位为“现代都市风貌展示区”;河北“U”形半岛的中心滨水地带定位为“滨江历史风貌展现区”,飞鹅驾鹤片区定位为“滨江都市风貌展示区”,河南五峰定位“自然山水风貌展现区”,不同区域构成城、山、水一体相映生辉的照明景观环境。文惠桥东至文昌桥一带用灯光和人工抽水建成景观瀑布的同时,将打造一条全新的景观路,像北京的后海一样,有酒吧、娱乐场所的商业休闲区,展示柳州的城市面貌,提升柳州的城市品味。

3.对于城市建筑灯光的规划设计

建筑是城市空间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即使到了夜晚也是如此。处理好建筑的夜景观会丰富和完善城市整体识别,从而达到烘托城市形象的目的。城市中建筑单体的夜景观一定要充分表达建筑性格,并根据建筑的特点确定灯光布局。

规划确定柳州市城市照明主色调为橙黄色与绿色,其他色光作为夜间景观照明的辅色及点缀色,注重协调城市整体光色冷暖色调的对比。

4.节能环保因地制宜

夜景灯光工程并非简单地把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简单地通体照亮,而是有诸多讲究。如不同体量、不同地段的建筑,采用不同的灯光,有的突出立面的效果,有的突出顶部的装饰,有的突出优美的轮廓,对住宅类的建筑则只照山墙和顶部,减少灯光对居民夜间休息的困扰;江岸用灯光勾勒岸线,并在江滨公园的水下设置灯光,让水下齿齿白石在夜间也成为风景,仿如晶莹的龙宫;山峰则突出轮廓线,底部稍暗,顶部稍亮,成为城市的独特背景;商业街区照明要求强烈明丽,流光溢彩,衬托商业氛围。

对不同区域的亮度均详细分化出等级,体现出高低错落的建筑节奏韵律感,天空背景区分的界面,如下图:以及城市与柳江构成倒影关系的亮暗互衬、动静结合,又达到环保与节能的目的。

5.重点商业街的夜景观设计

商业街灯光设计可以暗一些,以柔和舒适为宜。重点商业街(如五星步行街)的建筑夜景设计应报规划部门审批,规划部门应事先作夜景观城市设计,广告灯箱、牌匾等应进行统一规划。这样街景有秩序有特色,可以重塑商业街形象,增加商业街的吸引力。

6.特色夜景规划设计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差异很大,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民间活动特色,在柳州,特色夜景之一即商圈夜市的繁荣,柳州商圈夜市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以既有商圈带动夜市形成,既有商圈中的商家延长营业至深夜,亦会吸引餐饮等摊贩在路边开张营业,继而形成夜市,比如谷埠街目前的夜市形式便是如此;另一种是以夜市带动商圈,如目前的青云夜市,最初不过是夜宵一条街,逐渐辐射到服装、工艺品等生活用品的夜市结构中,继而附近的店铺见有金可赚,自然延长了营业时间,久而久之,一个吃、喝、玩、乐一条龙的商圈夜市便形成了。所以在城市夜景观规划组织人文景观时,可与当地的民间习俗联系起来,形成有柳州特色的“夜生活”场所。

7.结语

城市夜景观已成为一个城市国际化的象征。它使城市突破时间的限制来展示自身的形象与活力,使城市在吸引外资、发展旅游观光以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可以预见,未来的城市夜景观其表现形式将更为丰富多彩,也将为城市景观特色的营造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