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范文

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

第1篇: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范文

一、引导学生明确思维目的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人类的思维才具有真正的目的性。生物课堂教学应当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首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明确思维目的,明确思维目的,其实质就是通过分析未知和已知的矛盾,为最终解决矛盾找到恰当的途径。我们对已知和未知这两个方面作全面的分析和综合,让学生在我们事先设置好的思维目标系列的指引、激励下,通过分解、简化、归类等方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整为零,从而明确为解决具体问题而设置的思维目的系列,缩小未知和已知之间的距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拾级而上,在不断的成功中实现从未知到已知的飞跃。

明确一堂课的思维目的是重要的,而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思维目的,意义则更大。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思维能力不仅是各学科考查的重点,而且对自己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常常告诫学生:体会一门课或一本书的思想精华有时可受益终身。知识的有效性是短暂的,而思想的有效性是长存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明确思维的目的,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激发思维的活力,提高思维的效率。

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要设法营造良好的思维情境,而且应指导学生怎样去思考,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启发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和逻辑方法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和其它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形成概念,作出合理判断和正确推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1.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把整体分解成若干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来认识、学习的一种思维方法。例如结构和功能的分析,物质与能量的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分析在生物学习中都有重要的意义。综合是在分析学习的基础上把整体的各个部分联系成有机整体来认识学习的一种思维方法。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新陈代谢,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等内容的学习都离不开分析和综合。

2.归纳和演绎。

归纳是根据个别事物具有某种属性而推论某类事物具有该属性,从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结论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归纳法能从经验事实中找出带普遍性的规律和原理,扩大和获得新知识。演绎是从一般性原理出发,按照一定规则得出个别具体事物的结论的逻辑思维方法,在科学证明、科学预见和构建理论体系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例如遗传的基本规律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得出的。在教学中可以用一些特别的例子引导学生归纳出其中的规律;然后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更多现象,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

3.比较、分类和类比。

比较是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确定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的本质特点和相互联系。分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按照事物的异同程度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分类的实质,是为了认识事物之间种与属的关系和联系,它可以使大量繁杂的生物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为有序地学习生物创造条件。类比是在比较的基础上,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方面相似或相同,推知它们在其它方面也相似或相同,把其中的某一对象的有关知识或结论推广到另一对象的逻辑方法。运用类比,陌生的事物可以转化为熟悉的事物,通过类比能使已有的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并向更深层次或更广泛的领域迁移发展,使原有的知识得到提炼和升华,因此它在生物学学习的应用上十分广泛。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需要教师充分体现在指导系统中的主体作用,而且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在学生中的主体作用。现代教育强调把人作为发展中心,因此我们应积极帮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善于质疑,勤思好问,注重反馈,学会反思,提高思维质量,为终身教育自主学习打好基础。

1?郾善于质疑,勤思好问。

疑问是思维的契机,思维总是从解决某个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从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开始,让学生养成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的习惯。问题是思考的开始,又是思考的结果,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主动学习。我们要教给学生质疑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如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在探索因果中发现问题,在归类判断中发现问题,通过类比、比较发现问题,从实际中发现问题,等等,同时对提不出问题,或提不出好问题的学生进行帮助,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并创造让这一部分学生发问的机会,并善于抓住他们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进行充分肯定,以增强他们的意志,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我们要注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局面,通过质疑不断把思维引向深入。

2?郾注重反馈,学会反思。

第2篇: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范文

总理在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当前存在两种错误认识.一、认为发明没有的东西,才算创新.二、认为逆向思维、形象性思维、批判思维、比较思维和逻辑思维等才是创新思维,错误将创新思维等同于创新思路.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本文在这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2理论综述

2.1中学生创新思维

中学生创新思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具有创新意识:敢想,敢问、敢做,有不同寻常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二、具有创新思路:能提出新问题,设计新的物理实验,做出新的物理解释.三、具有创新做法:作业具有多种解法或多个答案,能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对问题给出合理的解释或解决.

2.2国内外研究现状

英国伦敦大学迁尔喜学院亚瑟•莫里斯•路卡斯教授研究了“探索式”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近年来,我国许多学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了一些理论与实践研究.其中华东师范大学教科研所构建了“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些成果,重视了创新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步骤,但忽视了对创新方法的激励、熏陶和实践.

3培养策略与结果分析

3.1培养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的培养策略是通过激发创新、感染创新、训练创新和实践创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先让其“心动”;再熏其“方法”,练其“技能”;最后促其“行动”.

3.2培养步骤

3.2.1激发创新兴趣是思维的触发剂,当学生对某问题发生兴趣时,思维就会活跃起来.激发创新,尽可能满足三个特点.第一,有新意.创设认知的冲突,设置思维的障碍,激发探究新知的好奇心.第二,有强度.心理学表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被客体所感知.在不引起学生消极情绪的情况下,现象越强,感知越深刻.第三,有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更能启发人由现象进入本质的思考.案例一敲掉一支废旧40W日光灯灯管的玻璃,用夹子取下一端灯丝,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将其引线连在大型示教欧姆表上.在室温下,测得灯丝电阻为4Ω.然后在酒精灯加热,灯丝变红,表示数为20Ω.酒精灯拿开,示数变小.再加热,示数又变化.但把合金拿到酒精灯上加热时,表示数几乎不变.不同的材料,温度不同时,导电性能有何规律呢?3.2.2感染创新挖掘教材中经典的科学思维、巧妙的实验与仪器设计原理以和深邃的推理,熏陶学生创新方法.如抓住主要矛盾把繁杂地实际问题简化的理想化模型法,把多因素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问题的控制变量法.如回旋加速器实验设计原理,卡文迪许扭秤装置的设计原理和推理并建立开普勒第三定律的过程等.案例二由于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速度变化太快,当时又没有准确测量时间的仪器,很难测量位移与相应的时间关系,因此伽利略不得不尝试将快速下落运动转为慢速运动.当斜面倾角不变时,经过多次实验得出,从静止开始下落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s∝t2;当斜面倾角变大时,仍有关系式s∝t2.伽利略由此推理得出:当倾角为90°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位移还是s∝t2.伽利略创立了“对物理现象进行实验研究,并把它与数学方法和逻辑论证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被誉为是经典物理学的奠基人.3.2.3训练创新首先,营造民主氛围.美国的托马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要在自由安全的气氛中进行.班级民主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逐步营造.建立教师积极的期望效应和良好的班级规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避免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会减退.修炼教师课堂驾驭的内力,在适当的时候通过提问或追问等方式实现你的教学意图.其次,训练问题意识.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创新的起点;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是创新的关键.课堂内,可以采取自学生疑、教师设疑、相互质疑和个别答疑等手段,逐步训练.还有,多引导自行探究.在学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设计合理实验步骤、探究实验结论、发表讨论意见和完善实验结论,逐步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怀疑性和批判性.3.2.4实践创新(1)开展课内小发明和小制作.设计问题,让课内知识现学活用.如学习“直流电动机”时,要求学生利用表层有一层绝缘漆的线圈动手制作一台电动机,并思考能量转化的情况.学习“平抛运动”时,要求学生测量汽车瞬时速度.(2)建立课外实践小组.扩大学习范围,拓展课程内涵.学习“圆周运动”后,布置学生课后调查分析,转弯时翻车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3.3研究取得的结果

结果1学生思维更灵活.从上课情况来看,课堂气氛更活跃了,对新事物或新问题充满好奇,也更喜欢与他人交流和讨论,即创新意识更浓了.结果2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对比.实验班的平均分呈进步趋势,但不同实验班进步情况不同.说明班级的进步与实施课题有关,还与班风、学风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有关.研究还发现,实施课题研究后,对年级前1~500名(占50%)的学生作用明显.对前800~1000名(占20%)的学生作用不明显.

4研究总结

第3篇: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 信息技术 学科教学 整合 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1

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找到信息技术的切入点,就是要让高中学生在一个合理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生物学习活动。高中生物学习内容较为丰富,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进行紧密结合,可以使高中生物学习内容更加直观与形象,使学生对高中生物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正确把握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学科的切入点,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教学任务的完成。

1 坚持教育理论的指导,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切入点

坚持对教育理论的指导,是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学科整合起来的重要基础。只有在正确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之下,信息技术才能正确地作用于高中生物学科的发展。不管是从教学的方面来讲,还是从学生学习的方面来讲,教育理论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讲,并不是所有的教学理念都具有正面意义,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信息技术的切入,教师需要选择有效的教学理论来进行教学指导。

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认知主义理论的学习与落实,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重点,使信息技术既可以服务于教师,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调动与维护。教师更要加强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与落实,使信息技术为高中学生的生物学习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可以在自由的课堂环境中开展自主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例如,在学习《DNA的复制》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让学生在多媒体的课件基础上,进行DNA复制方法的自主探究。在正确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对信息技术进行正确的应用,可以促进高中学生生物知识体系的有效构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生物学习的目标与意义,从而促进学生生物能力的提高。

2 依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切入点

高中教育体系中之所以具有诸多不同的学科,是因为每一个学科都具有不同的学习内容,每一个学科都具有不同的具体教学目标。学科之间知识结构与学科特点不同,使得学生对于学科的学习需求也有所不同。如语文学科,教师通过语文繁体要让学生掌握汉语言的正确使用方法,使学生用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数学,则是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数学定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高中生物教学,是以高中生物基础知识为前提,让学生对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具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世界中的不同现象与理论。此外,高中生物教学更要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具有生物实验的水准。这样的学科特点,使得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很有必要。教师要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生的实验水平,使学生在实验中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索,促进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讲解《酶的特性》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对酶进行认识,就要利用实验让学生对酶有一个具体与形象的认知。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让学生对酶的具体形态有一定的了解,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酶实验的呈现,从而让学生了解酶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积极作用。然后在信息技术条件的支持下,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模仿,自主动手操作生物实验,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生物内容。这样信息技术应用切入点的准确把握,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以及生物学习兴趣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3 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切入点

教学内容的不同,对应着不同的信息技术使用方法。因此,面对丰富的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的性质出发,对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方法进行有效的选择。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会接触到一些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现象,也会接触到生活中很难观察到的生物现象。对于学生不能用肉眼观察的生物现象,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走进微观的生物世界,促进学生完整的生物思维的形成。

例如,在讲解《细胞的分化》的时候,教师单纯的讲解,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生物知识学习的需求,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接触一些细胞分化的图片或者细胞分化的动态作品,使学生能用肉眼对细胞的分化现象进行观察。又如,在讲解《微生物在实验室的培养》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深入到科学实验室内部,对微生物在实验室中的培养方法与过程进行全面了解。以教学内容的性质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会使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促进学生眼界的扩展,实现高中学生物学习积极性快速提高的目标。

4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对于高中生物教学的促进作用,得益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微观世界与宏观教学进行结合,是信息技术对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贡献。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生物教学资源的扩展以及教学信息的有效传达。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吉林 公主岭 136105)

参考文献:

[1]刘凯春.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2):125-126,129.

第4篇: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

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的自然科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具有诸多优势。在高中生物教学,要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一要依赖动手实践,在探究与实验中培养了创新能力;二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最常用的途径。创造性思维结构的六要素: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时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可以从以上六要素来展开。下面着重从这六要素来谈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 发散性思维是树立创新意识的基础。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或多向思维、扩散思维,就是在思维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由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找出跟更多更新的可能答案、设想或解决方法。发散思维是开放性思维,从已知领域中探索未知领域,从而达到创造创新的目的。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多方向、多数量、全面展开的辐射型思维方式,是创新思维中最可贵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形式能克服常规思维的单一性、单向性,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流畅性。通过发散性思维,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探索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一般而言,发散性思维的水平高,创造性思维的水平也高。因而,发散性思维是树立创新意识的基础。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师是学习环境的建构者,以建构主义为取向的教学应注意调整现有的教学材料、布置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学习者在认知上的冲突,以引起学习者的反省及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在学习生物学知识和应用生物学原理时,为学生创设多层次、多方向的问题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必修2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教学中,通过“尝试解释人类单、双眼皮性状的遗传”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1、遗传物质在细胞内是怎样存在?2、亲代的遗传物质是如何传递给子代的呢?3、父本和母本的遗传物质在子代细胞内相遇,保持独立,还是合二为一?再介绍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并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尝试解释3:1的性状分离?进行讨论1:用当时的主流观点能否解释?讨论2、如何解释3:1的性状分离?(1)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遗传因子是独立的。控制显性性状的为显性因子(D),控制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因子(d),(2)体细胞中应该有几个遗传因子?(3)生殖细胞中几个?体现思维的层次性;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体验运用“假说―演绎”法,又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2 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主体

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以客体表象作为思维材料的称为形象思维,其加工方法主要是运用事物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联想、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以关系表象作为思维材料的称为直觉思维,其加工方法主要是运用关系表象进行整体把握、直观透视和快速综合判断。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可以形成灵感或顿悟、逻辑思维对创造性目标的实现有指引和调控作用。直觉思维它与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三者并列、缺一不可,直觉思维一般有三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整体把握――撇开事物的细微末节,从整体、从全局去把握事物,是一种从大处着眼、总揽全局的思维。二、直观透视、空间整合与模式匹配―― 对直觉思维来说,整体把握是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整体把握,即直觉思维只考虑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每个事物的具体属性(对事物具体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任务,不是直觉思维的任务);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直觉思维所用的方法是“直观透视”、“空间整合”和“模式匹配”(将当前通过直观透视、空间整合等心理加工方式所得到的关系模式与长期记忆中储存的类似关系模式进行比较,若能匹配,则按已有经验处理当前的关系),而不是靠逻辑的分析与综合。三、,快速判断――直觉思维要求在瞬间对空间结构关系作出判断,所以是一种快速的、跳跃的空间立体思维(而逻辑思维则是在一维时间轴上的线性、顺序的慢节奏思维)。必修1《分子与细胞》“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开始就推论其功能,似在为难学生,实际是训练直觉思维──整体把握、快速判断;而到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则凸显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创造性思维主体和过程。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主要体现严密的逻辑思维。教材体系是从“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到“细胞的能量货’──ATP”,接着“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再到“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进行安排,目的就是训练逻辑思维的能力。

3 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两条策略”

辨证思维是指“能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来观察、分析事物---尊重客观规律,重视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能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既看到事物之间的对立,也看到事物之间的统一,还要看到不同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即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反面,能从有利因素中看到不利因素,也能从不利因素中看到有利因素。横纵思维包括“横向搜索”和“纵向挖掘”两个方面。以系统的观点来认识新课程高中生物,如:必修1第1章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通过辩证思维、横纵思维,层层递进地认识。又如第3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以及第5章从“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到“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从细胞分化实现专一性到细胞的全能性,从脱分化到再分化;从细胞衰老到个体寿命的有限性;从细胞凋亡的不可避免到凋亡对正常生长发育、维持稳态的必要性等,都充满了辩证的思维。

第5篇: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法;高中生物;教学思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充分说明敢于怀疑,善于怀疑;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在学习中的作用。高中生物课堂问题式教学法,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熟悉的或感兴趣的数学情境出发,通过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生物知识、思想方法和技能技巧并应用生物知识的过程。“问题式教学法”的灵魂是师生互动,具体来说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高中生物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界认识,联系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之间的重要学科,在高中阶段一直备受重视[1,2]。问题式教学法是对传统生物教学方法的一种变革,本文拟通过对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应用问题式教学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为构建高效的高中生物课堂提供参考。

一、认真阅读课堂进程,灵活与固定相渗透地关注课堂

课堂上总是存在很多的变化,因此我们说:“课堂是不断生成的。”但是这种变化,很少有教师能够关注。应用问题式教学法也是一样,不少教师的问题都是在课前已经设计好的,这种设计的基础基本上都是依靠教学大纲来的。问题设计好后,不管课堂上出现什么变化,教师都是按照既定的计划去把问题展示出来。实际上,课堂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学生的思维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而这些思维的变化很多时候能影响学生的学习走向,甚至可以影响学生能力的形成,尤其是学生那些一闪而过的“思维火花”,教师更是要把握。这就要求教师真正地去认真阅读课堂进程,做好课堂的动态调控[3]。比如,对某一个知识点,学生听得很明白,一般都会露出微笑或者点头;反之,学生会有疑惑的眼神,或者发呆、皱眉、抓头,有的学生可能还会有“咬笔头”等一系列的动作。这时,教师就需要主动去调整问题的设置,根据学生的表现来重新设定问题,以达到最优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精研课堂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设计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之所以对生物缺乏兴趣,主要是因为不知道生物学了有什么用。实际上,生物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生活之中处处都有生物的影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让学生可以更好地领悟到学习生物的意义,这样才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比如在学习人体神经系统的构成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时下人们热议的瘦肉精为例,瘦肉精成分残留在猪肉内,若被人体摄入将严重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该化学成分对人体肾上腺的刺激,最终导致人体心血管系统受损。围绕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给大家提出这样的问题:在生活中与瘦肉精相似的还有哪些?如何利用学过的知识在生活中指导人们远离这些危害人体健康的东西。这样一来,“问题”就可以真正有效地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转变课堂教学观念,集体与个体相兼顾地培养学生

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相互之间的差异很大,我们没有理由强求让这些原本就千差万别的学生一定要经过管理发展成一种类型[4]。因此,我们要把教育看成是面向个体与集体共同开展的教育,也即:教育既要适合集体,也要兼顾个体,这样才能使集体与个体都获得最大的发展。在这方面,问题式教学法在运用的时候,还需要更多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别,问题的设置不应过难,这样会打击学生的进取心,容易使学生产生失败感,不利于探索性的培养,同样,问题的设置不应过于简单,如果学生不加学习就能解决问题就会给学生造成假象,造成其过度盲目的自信,也不利于自主性探索问题能力的培养[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要对每名学生进行深入地分析,制定优良的策略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仅对于学生,对于教师也是教学成果的肯定,对于师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生动的教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这种状态情境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一种相互学习。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问题式教学法,已经成为现代生物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我们相信,只要能够合理而科学地运用问题式教学法,必然可以为构建高效的高中生物课堂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刘素娥.浅议高中生物有效课堂的创设[J]. 新课程学习,2011,(5).

[2]王慧.如何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11,(8).

[3]米朝新.课堂教学中的“动态调控”[J].辽宁教育,2009(12).

[4]李玲.以人为本,注重差异[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10).

第6篇: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问题 措施

一、引言

要想让学生对高中生物课程产生兴趣,并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到一定的生物知识,首先就要求学校重视生物教学,加强生物师资力量的培训,购置完善的生物教学设备,并且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高中生物教学的现况

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不受重视的原因是多样的。高中生物对比其他理科科目来讲,内容相对容易理解,且高考分数所占比例较低,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轻视心理。部分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总体成绩,会相应增加其他学科的课时数,甚至会出现其他学科教师占用生物课时的情况,这就导致生物课时无法得到保证。在生物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照搬教材上的内容,不会对其进行详尽的解释,这也使得学生无法更好地吸取生物知识,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学习高中生物的兴趣。

三、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相对缺乏

高中生物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原因有以下四点。

1.由于高中学科较多,学校无法均衡配置每门学科的课时,再加上校领导对生物学科不重视,也就无法全面考虑生物学科的师资状况。

2.随着教育的普及、学校的扩招,高中生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但是教师数量却没有相应增加,师生比例越来越大。

3.随着教育的专业化与全面化,每位教师不得不承担更多的工作,专业水平不达标,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4.一些教师出于自身的考虑,一般倾向于选择条件较好的学校,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学校就会愈加缺少教师。

(二)教学方法过于滞后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会出现时间紧、任务重的状况,因此部分教师不得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行“灌输”知识,照本宣科,没有充足的时间和条件来进行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这就导致学生对生物学科无法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甚至失去学习的动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无法得到很好培养。

(三)实验器材过于陈旧

有些学校和教师只是重视生物学科的理论教学,对实验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并且对实验教学投入的经费十分有限。因此,很多生物实验教学设备十分陈旧、落后,得不到更新和维修,无法正常使用。例如有些生物实验需要用到某种药剂,然而一些学校并没有购买这种药剂或者替换已失效的药剂,导致实验无法正常进行。还有的学校没有正式的实验室,各种实验器材都不齐全,导致许多生物实验都无法得以开展。这样学生就无法学到有效的生物知识,就不可能对生物学科产生兴趣。

四、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增强师资力量

各地教育部门需要结合当地具体的教育状况,优化配备高中生物教师。现阶段,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过于陈旧,阻碍了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加强对生物教师的培训。从理论教学到实验教学,对生物教师进行全面培训。学校可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全面落实网络教研,使教师学会贯彻落实最新的教育理念,吸收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并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加以运用。教本身也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学会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只重视课本理论教学,忽视了实验教学。然而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喜欢上生物。

(三)完善实验设备

在生物教学中,很多资料和数据都要通过实验得到。这就要求学校要建立设备齐全、功能齐备的生物实验室,加强对实验设备的维护与更新,保证生物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生物教师要学会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并要学会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开展网络模拟实验,以弥补实际教学条件的不足。这样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7篇: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现状分析 教学模式创新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行,尤其是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高中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改变那种死气沉沉、缺乏兴趣、缺乏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使之富有无限生机和活力,才能有效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

在以往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地口头讲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讲课,但这与高中生物学科的实验性特点是背道而驰的。2011年我在学校进行了一次调查,在400名调查学生中,有91%认为,按照以往那种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形式单一、枯燥乏味、死气沉沉,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时候还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兴趣是高中生学习生物最重要的原动力,作为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很难被动地接受某些知识,并且叛逆心理很强。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要充分调动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自主探寻新知,并且逐步提高高中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广大高中生物教师转变以前那种陈旧、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立足高中生实际,营造一个高效、实用、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

一、现阶段我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已经开展了好几年了,口号喊得也很响亮。但在新课程理念实际推行过程中,却困难重重,始终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部分学校虽然在口号上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生物综合素养的要求,但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却过于形式化,华而不实,在平时具体课堂教学中根本就落实不了那些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高中生物教师和学生缺少沟通。许多教师也想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但是只是流于想法而没有付诸行动,或有的流于形式而没有深入开展,以至于很多时候不能够准确理解高中生的心理活动,无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其次,教师教学思维僵化,缺乏活力和变通。很多高中生物教师也很想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也感觉到了它的不足,但是只是浮于形式和表面,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还是留恋于传统模式,教学方法也懒于变通和转变,致使高中生对学习毫无兴趣可言。

最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缺乏高效的组织。许多生物教师还是以完成课堂教学为唯一目标,忽视了对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没有积极组织课堂活动进行实践,忽视了高中生物学科实验性这一主要特征,致使高中生很难理解和掌握课堂所学的那些理论知识。

二、创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1.转变单一、落后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高中生积极性。

由于学校对生物学科缺乏重视,导致部分生物教师没有主动地去转变教学模式适应学生,从而使高中生学习生物的厌学心理更加严重。因此,需要我们正视生物学科的价值和地位。于是我提出了“我爱生物,我更要让学生爱生物”的教学思想,把创新教学模式作为终极目标,以提高高中生生物综合素养,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核心目标。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积极改进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与我及时交流、沟通。在课下,我会及时让他们写一些意见,把他们的一些意见写在上面,然后通过电子邮箱发给我。这样不但增进了师生之间感情,更调动了他们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2.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以往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多媒体教学将图形、声音、画面有机结合在一起。一些抽象的知识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地演示出来,使高中生对知识的掌握变得更加形象、易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细胞的分化》这一章节时,以前我必须带上厚厚的细胞分化挂图,并且要用将近半节课的时间才能把细胞分化的基本过程讲完,且同学们的听课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特别是阴天光线不好的时候,后几排的学生根本看不清前面的挂图,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现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我把本课教学内容做成了课件,并且把细胞分化的过程制成了动画,只要用一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把细胞分化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然后用三分钟进行简单讲解,同学们就完全理解了。真正做到了化繁为简,事半功倍,无形中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有效提高高中生实践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要积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勇于开拓高中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我们在平时生物课堂中要积极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自己去积极探索、勇于发现、得出结论。我经常给高中生安排一些课后小实验,例如:让高中生分组去记录实验室里玉米、黄豆、豌豆、小麦胚芽形成过程,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看看能够得出怎样的结论。这些实践活动,给高中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平台,使他们创新能力大大提高。

4.针对高中生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第8篇: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生物图文转化;能力提升;有效教学策略;物理模型;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32-02

1.问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问题的提出: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高考理科综合卷生物学科部分的选择题第五题: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α)。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A. a B. b C. c D. d

当年这个题目得到很多高中生物教师的认可,认为是这份卷子的亮点之一。它考查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是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重点也是高考复习重点,早巳广为学生所熟悉。在平时的训练中通常利用胚芽鞘的弯曲方向来判断生长素的影响,但是本次命题利用学生常见的生长图像,以曲线图的形式别出心裁地要求用弯曲角度来分析实验结果,这种逆向考查方式在平时练习中是较少见的,新而不怪,只是在图文转换方面有较高层次的要求。这是典型的立足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生承受能力范围内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以及运用逆向思维去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在2009年暑假厦门市生物学科培训中,新高一生物教师对这个题目的难度预测值是0.37,而据参加高考改卷教师提供的数据,根据全省高考考生的答题情况,此题难度仅0.24。说明考生此题完成效果并不理想。而从近几年高考考查的情况来看,生物图文的转换是综合能力考核的主旋律。

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而在教学中发现教师和学生往往忽略对这些资源的研究和学习,精美的插图仅仅是吸引了他们的眼球,专业性较强的老师也不愿意去花时间研究,学生也只懂得欣赏其精美之处,而无法读懂其内涵。如何通过资源的整合和挖掘、分析,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1.2问题研究的意义。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试题的新颖度、难度和区分度在一定程度上都借助生物图形的转换,创新。而对于初始学习阶段的学生而言,生物图的识别、辨析是很难的难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生物图认知能力的提升,要从初始学习阶段高一年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打好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以有效教学策略为依托,长期有意渗透,学生在图形、图表的信息表达方面将有较大优势,也能为学生将来的高考这方面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生物图学习能力方面的提升,既能培养其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又有利于其高考成绩的提高。

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中,特别强调教育过程中直觉思维的价值,强调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动口、动手、动眼、动耳、动脑,去做、去实际操作、体验和表现,实现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自主、参与和合作。生物学科中生物图形,是学科知识直观具体的呈现形式,是对抽象概念的直观诠释。笔者在实施生物图形教学中,试图借助生物图形有效教学策略(如生物插图、图片、图像、图形、图表等教学策略),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途径开展优化生物图教学的研究,另一方面设计图式校本作业,鼓励学生活学活用"图形策略",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水平,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有意义的生物学习。一言以蔽之,本教学策略旨在通过图形策略学习,将师生的注意力从习惯的教,转移到感性引导下的自主学习,转移到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主题上,重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实现高中生物教与学的优化。

第9篇: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物;复习教学;教学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73-02

关于高中生物复习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可以参照平时的教学,先把整个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特征参透,再有针对性的提出教学方法。在本文中,笔者提出其特征包括人文性、逻辑性和实践性三方面,教学方法主要从大方面着眼,提出相关教学方法的提纲。

1.高中生物的知识特点

要进行全面的复习,了解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特点是第一步,要把握整体就要从整体进行归纳,笔者根据教学经验把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特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人文性。我们常常把生物称为理科中的文科,一方面,因为生物理论知识多以文字描述,它的数理性不如化学、物理强;另一方面,在自然科学中,生物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最为紧密,它所包含的知识是我们在生活中甚至在自身也能有所体会,所以生物知识在某些方面正如社会科学学科一样带有主观体会性。以上两方面的特征就组成了我们所说的人文性,所以在复习中可以参考文科学科的复习方法,灵活地复习。

1.2 逻辑性。前文中我们谈到了生物学科的人文性,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它的科学逻辑性仍占主要地位。它所包含的知识点环环相扣,正如自然界中独立的生物个体看似毫无联系实际通过一个生物链构成整个生物体系,生物学科看似独立分散的知识点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生物知识体系。

例如高中生物知识的总体结构,归纳起来主要分为:生命物质基础、生命结构基础、遗传变异及进化、细胞代谢、生物活动、生物和环境六个模块。从这些模块总结可以看出,高中生物知识经历了一个由微观到宏观的过程,每一个微观模块的知识点与其相对应的宏观模块有相应的联系。在我们初次教学的时候,采用的是逐点逐点的讲解的方法,并不会跨越教材把后面的内容联系起来,而教学实践证明大多数同学也不能够准确地把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所以在进行最终复习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一个微观到宏观相互联系对应的特征,从而进行合理高效的复习。

生物学科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联系决定了它严密的逻辑性,所以仅依靠主观思维是不足以学好生物学的,我们在复习安排中要注意遵从知识的条理逻辑,切忌"一把抓"。

1.3 实践性。生物知识来源于实践总结和实验验证,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实践实验密切相关。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实验和强调同学们对生活实践的体验,在复习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它的实践性,利用实践教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由面到点,全面复习

根据高中生物知识的种种特征,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做出复习教学计划,力求做到点面兼顾,夯实基础,有效提升。

2.1 注重教材,夯实基础。教学中我们强调以教材为重,因为教材中包含了最基础的知识体系,但是在复习中往往存在着"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的现象,许多老师在安排复习时,把教材略过就进行知识拓展和提升训练,导致复习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在前文中我们总结出生物学科的"人文性",所以社会科学学科的复习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生物学科,其中之一就是对教材的掌握。首先,从整体上考虑,学生要掌握每本教材的主要知识结构,例如必修一主要的知识由走近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细胞的生命历程六部分。显而易见,六个知识点总结就是教材的六章标题,所以要让同学们关注教材标题,写出知识框架,做好整体把握。其次,从知识点考虑,同学们对于教材中的理论描述不应采取"走马观花"的浏览方式,阅读要仔细,理解理论从其意义上理解是一方面,从字面意义上理解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以上要求是我们在复习时对教材复习的要求,打好牢固的基础才能有稳定的提升,所以对于每一本教材都要做到从字到框架结构的全面把握。

2.2 把握结构,注重联系。我们把教材内容总体进行了复习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还处于一种散乱无序的状态,接下来就要开始系统复习。在对教材复习的要求中,我们已经谈及了把握知识结构,在此我们就整个高中生物知识的复习再次强调整体结构复习。

首先,根据教材上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分模块复习。例如基因知识模块,它包括了基因的发现、基因是什么、基因的变化及基因的实际运用四大方面的内容,以基因的变化方面为例,它又包括了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两个内容。在知识模块的划分中,不同的老师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例如生物进化理论,有的老师会把它划分到基因的变化中,有的老师会把它划分到基因的应用中,但是我们始终要遵从最优教学选择,保证学生能最好理解和掌握。

其次,对重难点知识强调复习。从整体上把握了知识结构、规划出知识框架后,接下来就要着眼于个别,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在强调复习重难点知识时,除了依照通用的教学准则、经验外,也需要及时的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对复习知识的要求,找到总体知识的重难点的同时也要有所侧重点地复习。重难点知识复习可分为理论知识复习:"重点理论、易错难点理论分析",以及题型复习:"常考题型解析、难点题型分析",从理论学习和运用两步突破掌握重难点。

2.3 实验辅助,加深理解,巧妙记忆。在最终复习的阶段,由于学习时间紧迫、学习压力较大,需要掌握的知识较多,同学们思维会疲惫和混乱,采取巧妙的实验穿插,可以起到提点知识,帮助记忆的效果。如果有条件,尽量采取实验操作或者现场实验演示,或者运用多媒体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