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阅微草堂笔记范文

阅微草堂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阅微草堂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阅微草堂笔记

第1篇:阅微草堂笔记范文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① 干:岸边。② 圮(pǐ):倒塌。③ 阅:经历。④ 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 杮(fèi):木片。⑥ 颠:颠倒、荒唐。⑦ 河兵:治河的士兵。

【悦读练习】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 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 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 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 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②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 一老河兵闻之 ④ 果得之于数里外

A. 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 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 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 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A C

2. C

3.(1)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第2篇:阅微草堂笔记范文

纪昀生于1724年,逝于1805年,字晓岚,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任官50余年,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他的诗文经后人搜集编为《纪文达公遗集》。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个人作品《阅微草堂笔记》,《清史稿.纪昀传》,《国朝汉学师承记》,《清稗类钞》,《东华续录》,《啸亭杂录》。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阅微草堂笔记范文

出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原句: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翻译:刘羽一次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

会:适逢,正赶上。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阅微草堂笔记范文

出自《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

2、掩过饰非:掩饰过失、错误。

出自李广田《〈散文三十篇〉序》:他们想占有一切,他们的手不用以创造,而用以掩过饰非。

3、字斟句酌: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第5篇:阅微草堂笔记范文

生魂意思是活人的魂魄。

相对于已死者离体的鬼魂,还活着的人出体后的魂魄叫生魂。据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生魂的一个最大特点是阳气比较旺,不太怕活人的阳气,因此冥府往往在阳间都要安排一些活人做“冥差”,也就是走无常,为的就是走无常的生魂可以靠近将死的人,不怕将死者身边诸多眷属所发出的阳气,待生魂将死者魂魄领出家门后,再由鬼差将之押往冥府。

出处:《集异记·卫庭训》:“神顾谓左右,看华原县下有富人命衰者,可收生魂来。”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阅微草堂笔记范文

精妙绝伦_成语解释

【拼音】:jīng miào jué lún

【释义】:精:精巧。绝伦:无与伦比。精巧美妙到了极点。

【出处】:宋·周密《武林旧事·灯品》:“灯只至多。苏、福为冠,新安晚出,精妙绝伦。”

【例句】:我国的手工艺品~;在国际上久负盛名。

炉火纯青_成语解释

【拼音】:lú huǒ chún qīng

【释义】:纯:纯粹。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出处】:唐·孙思邈《四言诗》:“洪炉烈火,洪焰翕赫;烟示及黔,焰不假碧。”

梦笔生花_成语解释

【拼音】:mèng bǐ shēng huā

【释义】: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第7篇:阅微草堂笔记范文

关键词:《镜花缘》 兵器 行政区划

一、关于兵器的问题

镜花缘多次提到,魏家和薛家传有连珠枪,并在第二十一回具体描写了连珠枪的使用:

唐敖正朝前奔,只觉身后鸣声震耳,回头一看,狻猊正离不远,竞向身后扑来。不由手慌脚乱,无计可施,说声“不好”,一时著急,将身一纵,就如飞舞一般,撺在空中。众兽都向多、林二人扑去。二人惟有叫苦,左右乱跑。忽听山顶上呱刺刺如雷鸣一般,响了一声,一道黑烟,比箭还急,宜奔狻猊;狻猊将身纵起,方才避过;转眼间。又是一声响亮,狻猊躲避不及,登时打落山上。众兽撤了多、林二人,都来保护狻猊。只听呱刺刺、呱刺刺……响亮连声,黑烟乱冒,尘土飞空,满山响声不绝。四周烟雾迷漫。那个响声。如雨点一般,滚将出来,把些怪兽打的尸横遍地。四处奔逃,霎时无踪。

从描写中不难看出,小樱使用的是火枪技术,而且是连发火枪技术虽说火枪最早出现在宋朝,李汝珍先生应该会知道。那连射型的呢?我们可以试着从当时最先进的西方寻找答案。

连射型自动步枪最早在1860年发明。弹仓容量为10发,且为后膛装弹。李汝珍时代的清朝应该没到,是没有后膛枪的,所以他知道的应该不是西式枪。且只是装填自动,击发开锁退壳还需手动。参考当时最先进的普鲁士击针式后膛枪,射速为每分钟1~2发,是不符合上文描写的那种单支也能有大兵团方阵齐射效果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

明末清初的时候,也就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时候,也没有射速这么快的火枪。清朝中期,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提到过有种火枪:“言少时见先人造一鸟铳,形若琵琶,凡火药铅丸,皆贮于铳脊,以机轮开闭。其机有二,相衔如牡牝,扳一机则火药铅丸自落筒中,第二机随之并动,石激火出,而铳发矣,计二十八发,火药铅丸乃尽,始需重贮。”

估计李汝珍先生是看过《阅微草堂笔记》的,这个应该是小樱连珠枪的原型。此枪为清朝第一热兵器工程师戴梓的发明,史载康亲王杰书(看过鹿鼎记的话对这人应该有印象)平兰藩之时,戴梓献连珠枪于其。二十八发枪应为改良品。但记载仅至于此,没有下文了。

所以综上所述,《镜花缘》中的这段描写完全是空穴来风、凭空捏造。但是我们读小说不能求全责备,应该用文学的眼光文学的心态去看,这样我们才能品味到这部奇书的妙处。

二、关于行政区划的问题

在《镜花缘》第三十二回介绍女科科举程序时,写道:“(一)考试先由州县考取,造册送郡……”这也是笔误,因为在唐代,州就是郡,郡下面没有州这一级行政建制,州郡下面直接设县。只在明清两代,才把州和县平列,州虽管理两个以上的县,但许多县直接归省管辖。所以州这一级政府不是必设的。在唐代决不能把州县并列称呼,尤其在武则天执政的年代,没有郡的名称,只有州的名称。这可参见武氏的本纪,例如:“神功元年正月壬戌。……杀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箕州刺史刘思礼……前泾州刺史王酌”,“癸酉,迁庐陵王于房州…‘丁丑,柳州司马李敬业举兵于扬州以讨乱”,这些记载都说明那时只有州的称呼而没有郡的称呼。

虽然李汝珍已经注意到唐代和清代行政区划的不同,所以在第六回介绍一百个花仙子在凡间的去向时,特意写道:“凡县分隶于郡,郡归于道――酋即后世之省。――如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之类。至于外域,海外甚多,不能历举。若以众仙姑降生而论,如君子、黑齿、淑士、歧舌、智佳、女儿各国,大约亦有几人,谪在其内。”所谓后世,其实就指清代。中书省原本是中央办公机构,元代为了加强中央政府的管理,所以在“路”这一宋代就有的行政机构之上,设置“行中书省”,作为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从此“省”不再是中央办公机构,而逐渐成为地方的一级政府。明代把“行中书省”改为“布政使司”,但管辖范围是一样的,清代则明确把这一级行政区划定名为“省”。

第8篇:阅微草堂笔记范文

哈密瓜,是甜瓜的一个转变。有“瓜中之王”的美称,含糖量在15%左右。形态各异,风味独特,有的带奶油味、有的含柠檬香,但都味甘如蜜,奇香袭人,饮誉国内外。哈密瓜不但好吃,而且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哈密瓜有180多个品种及类型。

哈密瓜的外形呈长卵圆,重2—3公斤,皮色灰绿而果柄处布有粗网纹,瓜肉色如晶玉,甘美肥厚,芳香醇郁,细脆爽口。每当我咬上一口,唇上就像抹上一层粘粘的蜜糖,淡淡的甜味和可口的汁水在口中慢慢缠绵再渐渐淡去,每吃一次都是一种享受。

在古代古人就对哈密瓜赞不绝口了呢。早在元、明时期,哈密瓜已广为种植。元初李志常在《长春真人西游记》赞道:甘瓜如枕许,其香味盖中国未有也。《阅微草堂笔记》:“西域之果,蒲桃莫盛于土鲁番,瓜莫盛于哈密”,“瓜则充贡品者,真出哈密。”

哈密瓜其中铁的含量比鸡肉多两三倍,比牛奶高17倍。哈密瓜肉中维生素的含量比其它水果也毫不逊色。在哈密瓜鲜瓜肉中,维生素的含量比西瓜多4至7倍,比苹果高6倍,比杏子也高1。3倍。中医认为,甜瓜类的果品性质偏寒,还具有疗饥、利便、益气、清肺热止咳的功效,适宜于肾病、胃病、咳嗽痰喘、贫血和便秘患者。哈密瓜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而这种抗氧化剂能够有效增强细胞抗防晒的能力,减少皮肤黑色素的形成。

第9篇:阅微草堂笔记范文

与孙方友五百多篇“陈州笔记”、“小镇人物”系列一样,《小镇人物续写两题》中的马燕昭和陆青妹,也在短短两三千字中走完大半生。被称为“小小说之王”的孙方友,力求小说“形小指大、以微探宏”,尽管对“马燕昭泼墨”有轻讽色彩,然而总体看来,孙方友轻描写而重叙述,不直接掺杂叙事人的情感或评判,也不试图复活叙事者的位格。相比于师陀为果园城涂上的伤感色调、陆文夫在苏州小巷里嵌入的意识形态规约、冯骥才对天津卫市井传奇明显的陈列意图,孙方友更像是本雅明笔下那个“讲故事的人”――不做任何解释,叙述极为简洁。在本雅明看来,这种不掺杂心理分析的“故事”因骨架简单而留足丰富的想象空间,它们“越能融入听众自己的经验,越有可能被一再转述”,成为希罗多德讲述萨米尼忒斯的故事“数千年后还能震撼人心的原因”。因写意主席像而被捕致疯的马燕昭和被嫉妒、复仇侵占一生的陆青妹,他们稀松平常的人生以同样简洁的方式被我们尽收眼底,甚至可附着于街谈巷议,具有了被转述的可能。这样的简约,使得孙方友的“新笔记体小说”尽管被人与《聊斋志异》古今并称,但其“摹绘之笔顿减”,实则更亲近于“尚质黜华、追踪晋宋”的《阅微草堂笔记》。或者更进一步,脱“小说”之胎,而直接换以“故事”之骨。

孙方友注重故事的完整性,总不忘在篇末交待马燕昭、陆青妹们的命运路向,像是告慰读者,也为人物志添了传记意味,不同于阿城以无字象棋或被拆成四件的钢琴作结,在物象上留下余韵。

孙方友并不止于“说故事”本身,也在故事中寻求言简意丰的效果。在陆青妹和雷五孩儿的仇怨博弈中,黄妮儿始终是一个戏份不多的留白。她不仅身处丈夫和陆青妹的压力下,乡野舆论构成潜在的“围观人群”,也逼迫她压抑母爱、“洗清嫌疑”。由此,以几位小镇人物为主角的复仇故事,不仅是扭曲人性的照鉴,更将公序良俗对人性的挤兑揭示出来。是为层次的丰富。于广度上,单篇小说虽为短制,然孙方友数十年专注于陈州风俗人物的摹状,其宏大规模,不输巴尔扎克架构“人间喜剧”的气魄。他对陈州民间人物进行沉静耐心的描摹,不带有明显的文化意图,因而具备方志学的标本价值。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