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教学研究方法范文

地理教学研究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教学研究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理教学研究方法

第1篇:地理教学研究方法范文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太差,无法将教师讲述的知识在大脑中形成空间立体图形。如果让学生能“亲眼”看到,情况一定会大有改善。但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想象,创设“情境”呢?笔者开始查阅资料。在《高中地理教学优化设计》中找到一个很好的活动安排:“教师自扮地球,让前排一位学生扮作太阳,再让最后一排的一位学生扮作遥远的一颗恒星。让学生理解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区别。”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笔者用粉笔在地上补画了公转轨道,自己在“公转轨道”上自西向东一边“自转”一边讲解。特别在“自转”一周后,叫学生观察笔者与“太阳”的位置,然后很夸张地转了个角度,使自己正面对准“太阳”。学生看后,对上课讲述的内容才恍然大悟——地球上某个点是先正对某一恒星,然后才正对太阳,多转了一定角度,导致太阳日比恒星日多了3分56秒。

二、课后随想

基本解决这个问题后,笔者认识到,对于一些空间想象能力的问题,如果能把学生领进“微型”的情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把抽象事物变为具体图形,学生肯定比较容易接受。在接下去的一、二两章内容教学中,遇到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空间问题时,笔者也试着用类似的方法去解决,效果相对都比较好。比如,在讲述国际日期变更线时,为了区分180°经线面对自己时两侧的东经和西经的位置,笔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在一张长方形的白纸上简单标上经度,再卷成圆柱体,自行观察,将平面的“地图”直接变成了立体的“地球”。

在讲述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时,课本上有一活动,但白天用灯光演示,效果不明显。笔者把胶带纸的一头贴在地球仪赤道上,另一头让学生水平拿住不动(用胶带纸当太阳的直射光线),地球仪转动,胶带纸随之移一圈,回到起点。胶带纸的轨迹就是太阳直射点一年中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路径。具体操作中,现象是比较明显的,但胶带纸一定要拉平,否则效果会异常;而且胶带有一定宽度,代表直射点的移动轨迹时还需作一定的解释。黄赤交角平面图看似简单,但理解成两个面(黄道面和赤道面)形成的交角,就我们学生的能力来说有较大的困难。笔者用两块硬纸板(长方形纸板代表黄道面,圆形纸板代表赤道面)斜交成23.5°,这样学生就能看到立体的、“真实”的黄赤交角。

讲三圈环流也是比较“痛苦”的一件事情,学生的头脑中无法将垂直和平面相结合的立体环流建立起模型。笔者就利用放水果的立体格子稍做修改来演示“近地面、垂直方向、高空”的立体环流,立体空间感就立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除了自己设计情境,有时候也让学生自己进行简单的设计,比如让学生用细铅丝制作气旋、反气旋水平、垂直方向的辐散、辐合、上升、下沉气流状况等。这么做将黑板、书本中的平面变成了立体模型。但笔者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最终建立自己的立体想象空间,能把平面的、抽象的事物在大脑中形成具体影像。

三、总结反思

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教师教学不仅需要“黑板+粉笔”的模式,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大胆创新,建立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风格。通过一些简单的情境创设或者自制模型辅助,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原本比较抽象的知识变为立体的、形象的感性认识,使地理教学中空间想象能力这一瓶颈问题得以疏通,突破教学难点,同时也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身临其境”教学,对于教师来说,一是自己能力的一种体现,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二是新的教学理念的一种体现,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达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地理学科一直被认为是“文科中的理科”,而空间想象能力一直是很多文科生的“软肋”。“身临其境”教学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从看教师创“境”向大脑自己创“境”过渡,空间想象能力自然得到加强。

第2篇:地理教学研究方法范文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最大的本质特征是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各种学习方式的运用,学习主题是学生,改变以往教师亲自教授知识的模式。专题学习也受到重视,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克服了以往以知识为中心的倾向。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都增加了许多探究活动,有的提供了许多供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范例或素材,而不是仅把分析思考后得出的结论直接呈现在教材中,意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对于这些探究活动,就不能以教师为主体,越俎代庖,代为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自主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当然,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就更显重要。

2.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2.1整合知识运用案例法。在新课程理念下,各种版本的教材编写思路、体系特点、教学内容选择和学习顺序各具一格,有其优势,也有其不足。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拥有几套不同版本的教材,教学设计适当的剪辑和加工,通过知识的整合,确定教学的深浅度,联系热点和生活实际,取长补短,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另外,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知识的构建。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地理教师,应该立于较高的教育平台,教学应该高屋见瓴,应该明确: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地理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这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地理的知识点是学生学习提高的一个载体,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因此,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非常重要。只有通过过程学习,学生才能学会学习的技能,掌握知识构建的方法。

2.2引导探究法。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的理念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注重对地理问题的质疑和探究。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激发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科学精神, 养成科学态度, 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人生规划能力。教师尤其要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积极探究、求异质疑, 并在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开发智能。”在这些新理念的指导下, 要求教师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本文主要论证两种组织形式。

2.2.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创设出一些精当问题, 这些问题要有层次、有梯度、有深度、有思考价值、有探究意义。如: 为什么说“一场春雨一场暖, 一场秋雨一场寒”;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选择冬季去, 夏季回来? 为什么我国北方房与房的间距比南方宽?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云是白色的? 在提出问题的同时, 教师要给出一定信息, 当学生思维误入弯道, 或出现思路阻塞、中断时, 教师及时“点拨”“引导”, 补充信息, 架起知识的“桥梁”与“阶梯”, 疏通思路, 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 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

2.2.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新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丰富, 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引导法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读图、演示来获得这些原理和规律, 使学生初步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形成强烈探究学习的欲望。有些问题个体探究不足以解决, 就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直到问题解决, 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2.3培养自学阅读法。新课程标准着重要求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可以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阅读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3.1提纲阅读法。对理论性强,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为降低难度,便于学生自学掌握,可采用提纲阅读法进行自学。这就是教师在课前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看书自学指出思路,从而达到降低自学难度的目的。

2.3.2地图阅读法。地理和地图关系十分密切,地图是地理课程学习的主要工具,包括地理课本上的许多插图,还有地图册。地图阅读法就是要求学生在自学阅读地理知识的时候,能够充分重视和运用地图,认真读图,分析地图,理解、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地理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寻求各种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答案,也能把图转换成文,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所揭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地理教师要授之以渔,教授学生运用地图的方法,而不是代替学生做分析,灌输给学生知识,教学重点是要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

总之,建立自学和课堂教学相配套的教学模式,把阅读自学作为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并反复坚持,不断改进,就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学生在认识到阅读自学的价值后,也会自觉拿起阅读自学这个武器,去提高地理学习成绩,从而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结论

第3篇:地理教学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灵感的激发;课堂的多变;地理课堂

地理课堂和其他课堂一样需要老师在课前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课前的备课对精彩课堂的创设有很好的作用,但对于课堂教学当中的一些意外情况、非智力因素的预测和控制却无法作出准确的设计,无法精确地看到课堂上面将要发生什么,所以,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灵感,除了老师精心备课之外。而需要在课堂教学进行当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预案。从学生学习反馈的各种信息来判定所要采取的各种方案,果断地应付那些偶发事件。老师要顺势而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从而获得理想的效果,o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自己的总结,粗浅地谈一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灵感。

一、注重学生独立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素质教育,其中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求学生有独立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具有批判性思维,对老师的所教内容,也要有批判性的态度,要有质疑的思想。

在地理课堂上,我非常希望学生能对课本上的内容和我本人所教内容提出质疑,能提出―些挑战性、与众不同的问题。例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来使一些抽象、复杂的知识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如“北美”概述部分的一道难题,“从加拿大乘飞机一直往北飞,方向不变,是不是可以达到俄罗斯?”只凭课本插图和极地方向图解释起来都比较费力,如果用一只纸叠小飞机在地球仪上模拟飞行,观察其机头方向变化,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到答案。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课堂里面对内容的质疑、提问,尤其是那些新颖观点的提出,对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独立思维能力有独特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要引以为例,多鼓励学生去思考,多鼓励学生去质疑,让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可以有奇思异想。不怕出错,就怕不想质疑。要冲破原有的思维定式,让自己思想更开阔,更具有灵感,那样地理课堂就会兴趣盎然。

二、地理语言要通俗易懂,并带有幽默性

高中地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地理实验当中,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如种花、养鸟等,这些内容和我们生活实际情况有着很大的联系,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灵感,具有不可估计的作用。地理课堂的老师应充分应用这些典型实验来让学生来动手、来操作,让学生在地理实验当中去体验、去体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人类认识的有限性,故教材对于一些地理现象、规律的描述还采用模糊语言。如教材中“至于太阳系以外的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高级智慧的生物,科学家正在探索之中”“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这里的“大多”“是否”都属模糊语言。教师授课中如忽视了,就会误导了学生,失去了教材及教学过程中的严密和科学性。分析图表的语言要指明空间、顺序、范围,引导学生读与析。

三、渗透感情地教学

地理学习,同样需要把学生的学习热情给调动起来,这样即使出现失误,也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些在课堂上、在实验中出现的失误、曲折、疏漏是不可避免的,此时此刻,其实就是教育的良机呈现在老师面前。老师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如果这样那会错失教育的良机,而应尊重学生的错误,且引导学生不断地找出失误的原因,让学生在纠错当中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探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主动地学习,在纠错当中找到学习地理的乐趣。

总而言之,地理教学同样需要创新,有的时候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人因此失去了很多宝贵的教育良机,而我们应当充分地利用这个良机,当成激发学生灵感的有利机会,把纠错的机会留给学生,把困难留给学生,让他自己去学会战胜困难,让他自己去体会战胜困难的乐趣。这样既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又克服了学习上的依赖性,增强独立性,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也有利于形成严谨务实的科研态度。

参考文献:

[1]张学成.应用生态学报,2008(2).

第4篇:地理教学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 可持续发展教学 课内活动 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3-0076-01

时代飞速发展,学生的心理、生理都被烙上时代的印记,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教育模式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储备、家庭成长环境等诸多因素。初中生性格初步形成,好胜心强,具有一定的猎奇心理,而且趋同性较强,再加上这个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初中生思想也较过去成熟了不少,但是初中生受到错误思潮影响的机会也增加了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外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和知识的教育,尤其是对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初中地理渗透可持续发展教学主要依靠两个途径,即不断丰富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

一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课堂是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键阵地,开展好可持续发展教育就务必要结合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着手,多方面、多渠道促进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

1.以科学的地理知识为基础

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成功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首先需要培养起学生对人地关系正确的认知。教师要努力建立起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是科学客观的,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通过传授客观的地理知识,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和科学严谨性,可帮助学生体会到真实客观的人地关系。正确的人地关系认识是渗透可持续发展教学的基础,只有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人地关系的重要性,才会尝试深刻理解学习地理知识,才会对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有探究欲。而当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之后,又会进一步促进自身培养起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学生会愿意自觉主动地参与协调人地可持续发展,并最终真正具备这种协调能力。

2.以可持续发展教育为主线

随着课程改革和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化,不难发现,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和观念已经在地理课本中有所渗透。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以新版初中教学为载体,抓住可持续发展教育这条主线,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觉参与协调人地可持续发展的愿望。首先,教师需要潜心了解新教材,去发掘新教材中渗透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然后要进行整理分类,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对教材了如指掌,才有可能较好地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笔者认为,整体来看,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可持续发展知识可以分为四个大类,即人口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可持续发展。

二 课外活动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

课外活动涵盖了很多方面,具体包括专题研讨、主题讲座、宣传活动、游戏竞赛等,这些都是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良好契机。但是初中地理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涉及面较广,地理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时,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有明确的目的计划

地理课外活动虽然是学生自愿参加的活动,但教师不能不管不问,不能学生想要组织什么活动,就开展什么活动,教师应该在活动前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更为灵活,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组织不好,不仅不能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反而会让学生形成一些不良的习惯。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外活动时,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引导学生开展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2.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初中生对很多事情似懂非懂,大多数学生比较好动,好奇心又较强,在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时要符合初中生心理、生理及其个性发展的要求。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及观点,不苛求面面俱到,要遵循由小及大、由近到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3.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地理课外活动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身边存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教师应抓住本地区资源开发中出现的一些环境问题,特别是家乡的溪流,乡村环境问题,引导学生综合分析,积极献计献策,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协调好各方关系

因为社会上对一所初中的评价只有升学率这一个标准,所以学校一切活动皆以升学率为主。但是,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还需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为了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争取到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支持和配合。

三 结束语

初中地理教学中要逐步渗透可持续发展观,这已是地理教学的共识。开展可持续发展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树立起可持续发展意识,帮助学生发掘到初中地理学科独特的魅力,最终使地理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功能得以发挥。

参考文献

第5篇:地理教学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高中地理;教学观念;教学方式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多学科交叉的信息系统,可以以图形化、数字化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所收集和处理后的地理要素信息。相较于传统的地图显示模式而言,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更加直观形象的表达空间分析效能,增强学生对地理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地理要素的识别与记忆能力,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地理关联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感知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开展教学活动对于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学灵活性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优势

1.改变学生信息获取方式,增强学生专业素养

地理信息系统中包含的内容丰富而全面,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意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辅助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能够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客观的态度和观念开展地理课程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拓展学生知识的获取来源和学习能力。

2.促进教师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提升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将素质教育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教师在应用过程中会不断的提升自身理论知识储备,探寻适当的实现方式,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将自己对地理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传授给学生。

3.扩散学生的地理学思想

地理具有自身的学科特点和特殊性,即其具有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双重属性。为向学生展示这些属性,促进地理学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必须结合现有资源,以最佳的方式向学生传达。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引入方式

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对地理事物、现象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时间、空间差异性形成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自主的、系统性的、逻辑性的地理知识体系结构。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学模式有限,课堂教学不可避免的会降低学生兴趣,增大学生的学习难度。而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丰富的内容和资源、灵活的展现方式,可以有效帮助改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时可以从以下三步出发逐渐深入。

1.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观念转变

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地理学科教学处于一种简单的单向流动状态,学生的个体差异、思维差异以及知识积累差异需要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这主要是因为教学活动中的互动性不足所造成的。

将地理信息系统引入到高中地理教学中,为其使用适当的、符合教学需求的教学观念,既能够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地理学科体系结构内的知识关联性,还能够将更加具体实际的地理问题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的教学观念具体体现为教学与过程整合、师生互动提升、地理人才与地理知识储备有用等。上述观念下,教师可以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提升课堂教学灵活性,鼓励学生从自身情况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参照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应用方式和范围,满足学生差异化学习需求。

2.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手段转变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更强大的数据分析、信息处理以及结果显示等功能,将其作为教辅工具,可以替代传统高中地理教学中所使用的挂图、手册等工具,以更丰富多样的图表的方式集成更多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同时,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还能够依照教学需求开展快速绘图、专题制作、三维显示等操作内容,为地理教学内容的定量分析提供新的、高效的教学途径。

3.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引入

考虑到地理教学内容具有非常显著的时空特性、定量分析特性、空间分布特性等,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开展教学时可以事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与归纳,然后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入地理信息相关技术开展地理问题解决活动。

三、实施策略

首先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范围,围绕教学材料和相关课题确定软件应用方式,如等高线教学、剖面图教学等;其次制定较为具体的时间和流程方案,并依照教学内容设计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再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中获取关联教学内容;最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归纳教学活动中的知识点、并开展针对性的、重点性的教师点评和学生自我评价活动。具体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GIS的高中地理教学

参考文献:

[1]牟琳.地理信息系统在高中地理合作学习中的实践与探索[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2]段玉山.GIS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及BISPGIS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第6篇:地理教学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

地理学科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影响重大。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新课程背景下,对地理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当前在地理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还很深,严重影响了地理教学质量。因此加强对地理教学方式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严格按照课程大纲进行知识讲解,没有根据高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地理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设计。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使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课堂氛围沉闷,没有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影响,学生往往只是为了应对考试,才开始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而实际上,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并不十分感兴趣,很少参与相关知识的课堂探究活动,缺少对地理知识的思考,对于地理知识总是一味的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久而久之,降低学习效率。

3.课堂提问方式单一

纵观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对于一些地理问题,大多数教师都是对地理问题进行直接提问,80%左右的问题学生都是以集体性的方式进行回答,而且教师也总是以“对”或者“不对”予以回应。这样单一且固化的提问方式,无疑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二、地理教学方法创新模式的实现途径

1.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科学技术也逐步走进了教学课堂。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的优势,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有效性。

例如当学习到《中国区域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可以播放《黄土高坡》《青藏高原》等当地民歌,优美的歌曲旋律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再播放西北地区人们在劳作时情境图片、青藏高原的壮美景观等地域性明显的相关视频,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当对《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布》知识学习时 ,教师也同样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区域自然带分布用幻灯片和影视图像进行展示,同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提问,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达到了完美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情趣,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对西北及青藏高原地区的地形、地貌、温度气候以及风土人情等有清晰的认识和掌握。

2.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地理是一门知识覆盖面较广的学科,同时也充满了乐趣。教师要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是课堂主体地位,增加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为学生创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有效性。

当学习到《大气水平运动》课程内容时,由于有关风形成的知识点有些难度,对于一些地理基础较差的学生来学习起来会有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在课程开始时,“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学生听后,立即会欣然答应。此时教师就可以将课前准备好的耳球、彩色丝带等实验物品拿出,组织学生做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小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挤压耳球使其产生风,同时将丝带吹起。与此同时,向学生们提出:“彩色丝带为什么会飘起?风力大小与距离和压差有怎样的关系?”等问题。学生们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争先恐后的动手操作,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们互相讨论分析,自由发挥想象力。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改变了先前不敢表达想法的局面。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讲台上演示地理问题的解答过程和结果,并让其他学生做出评价,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及时做出总结。这种课堂互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还能够在学生的点评中,取长补短,提升自己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

3.积极实践,拓展学生思维

地理学科的应用性较强,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局限于课堂教学,根据教学需要,要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知识实践活动。从实践中,使学生加强对地理知识理解和运用程度,挖掘学生的潜力,扩展学生思维。

例如学习长江三峡工程建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项社会调查,学生可以走出校园,来到社会上就三峡工程相关的“大规模移民、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问题进程随机调查。通过调查,学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三峡工程建设意义和影响。而学习到天体运动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天文望远镜对木星、土星等大行星进行观察,此时学生就可以将自己观察的结果与书本教材中的星体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能够发觉二者之间的差别。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的教学需求。因此一定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采用创新形式的教学方法,促进地理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地理教学研究方法范文

    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传授知识、进行教育的主要手段。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是能否顺利完成地理教学任务的关键条件之1。

    教学语言由语音、语调、语速、音量、词汇等要素构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表现为操纵和运用上述要素的协调性、娴熟性和技巧上。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在运用上述教学语言要素时,符合相应的标准与要求。语音方面,要求教师发音准确、规范,吐字清晰,运用普通话。语调方面,要求有抑扬顿错、不平淡、不低沉,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合理控制语调高低及语气的变化,具有较强的节奏感与韵律美。语速上,要求快慢适中,能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调控语言快与慢的转化,使学生感到快慢适度,易于接受。音量方面,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将音高、音强、音长控制在最适地的程度,使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听到教师所讲的每句话、每个音节、并且耳感舒适。词汇方面的要求包括:①用词准确、科学。即传授的知识信息正确无误,没有科学性错误,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②用词规范,准确使用地理术语。即用词遵守语法规则,符合逻辑,能够正确运用地理名词术语授课,能够处理好通俗语言与地理专业语言的关系,有较强的地理学科色彩。③用词生动、形象。即教师在不影响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运用丰富优美的词汇及各种语言修辞技巧表述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到形象贴切,深入浅出,生动易懂。

    教学语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导语、提示语、承转语、分析语等;教学语言还有不同的说明类型,如叙述性说明、描绘性说明、论证性说明、解释性说明等。灵活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根据教学需要选用恰当的语言说明类型,是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又1重要方面。其总的要求是:组织严密、条理清楚、节奏明快、清晰流畅、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富于逻辑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具有感染力和美感。各种语言表达形式和说明类型还应符合1定的要求,限于篇幅,不11赘述。

    2.灵活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于地理教学实践的能力

    地理教学不能离开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的指导。随着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中许多理论并没有被广泛应用于地理教学实践,有些地理教师的教学仍停留在经验探索阶段。因此,地理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提高自身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能力。在提高的过程中,要注意如下要求:①较为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心理理论知识,做到应用过程中的及时提取和及时应用。②善于按地理学科的逻辑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定律、原理等进行有意义的改造,并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应有的灵活性与创造性。③善于捕捉最新的理论信息,应用新的理论解决地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④善于将自己的教学体验和经验用理论进行加工,使之能上升为理论。

    3.分析和组织地理教材的能力

    地理教材的分析与组织包括深刻的教材阐释与有效的教学策略两个方面,是1种研究性的教学行为。要求地理教师能够依据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分析地理教材的整体结构、编者意图;能够准确区分地理教学课题的知识构成与层次,深刻分析地理教材的知识结构、智力价值与思想教育价值,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能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教材内容特点,灵活地处理教材,注意弥合学习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的差距;能对教材作必要的补充、修正。

    4.优选和运用地理教学方法的能力

    地理教师在对教材、学生、教师自身条件、教学设备等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选择适宜这些要素本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所选择的地理教学方法(或方法的优化组合)的结构、适应范围、运用步骤与要求进行地理教学。要求地理教师熟悉各种地理教学方法的功能、适应范围、实施步骤、运用要求;能够根据地理教学课题的特点,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与技能水平,教学设备状况等,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设计所选择方法的运用程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地理教学方法完成地理教学任务。

    5.设计和调控地理教学过程的能力

    设计地理教学过程的能力,是指地理教师为实现地理教学目标,顺利地制订地理教学方案与进行决策的活动方式。调控地理教学过程的能力,是指地理教师根据地理教学方案及教学实际,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方式与课堂管理方式,使教学过程富于节奏、秩序与效率的能力。具体要求是:①能够准确、科学地制定地理课堂教学目标,掌握导入、提问、板书、作业等的设计方法与技巧;②能够根据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学的顺序与课堂教学结构。③能够创设积极的地理课堂气氛,会控制地理教学过程的节奏,采用恰当的课堂管理手段,使地理教学富于效率与秩序。

    6.运用地图进行教学的能力

    要求地理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特点正确选择各种地理教学挂图,掌握规范的指图技巧,熟悉各种类型地图的识读方法;能够用地图灵活地讲解和提出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获得地理知识,形成读图能力;掌握编绘常见的地理教学挂图的方法。

    7.速绘、设计和运用地理略图、板画及各种常见地理图表的能力

    要求地理教师能够快速、准确地默绘各种地理略图,运用简易的绘画技巧绘制常见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板画;掌握地理统计图表与联系图表的设计与绘制方法,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已有地理知识水平与认识水平设计地理略图、板画与图表,并运用它们准确、形象地阐述和分析地理教学课题。

    8.选择、运用和制作地理直观教具的能力

    由于地理知识具有较大的时空跨度,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难于直接感知。因此,地理教学离不开地理直观教具的辅助。要求地理教师必须熟悉地理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像等直观教具的教学功能、适应范围和运用方法,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教学目的要求、学生的年龄和智力发展水平,恰当选择地理直观教具,设计地理教学过程,能够制作常见地理模型、标本、会制作地理幻灯片,掌握初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知识、能进行常规操作。

    9.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

    除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外,地理教师还担负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要任务。如带领学生进行野外考察、地理调查、参观、进行气象观测、天象观测、水文观测、环境监测等,要求地理教师能够制订实践活动计划,确定实践活动的场所、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具体方式;能够正确指导和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参与动手实践的能力。

第8篇:地理教学研究方法范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落实,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创新的管理形式。新课程教育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受到了重视,特别在农村教学中。地理教学管理需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发展上入手,注重课堂趣味性。接下来,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管理经验,就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管理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管理;方法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注重课堂参与性,让学生懂得学习地理、善于学习地理,并且能够将所学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推动学生综合发展。

一、从教育根源抓起

教师提升思想认知是新课程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可以通过服务和管理的融合,采取随机听课、教学评价、学校达标会考调研等形式,进行跟踪调研,实行多样化评价指导,进而提升教师在教学中的思想认知和教学行为,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端正的态度进而实现地理教育管理目标。

对教师专业水平进行严格要求,也是确保教学质量的保证。初中阶段,地理知识在思维逻辑上结构上较为缜密,地理知识较为抽象,特别是新教材的出现,留给了教师充足的发挥空间。针对这一问题,初中地理教育管理可以对教师进行全过程培训。即:参照农村教育发展形式,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帮助教师完成地理教材和多媒体技术的融合,使教师能够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实现图文并茂融合式教学模式;然后根据教学进度,对全市农村教师进行网络培训。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教师可以进行逐层分析,实现城乡学校资源共享,实现初中地理教育管理的全面落实。

二、寻求创新型管理方法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效率平平,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分散,使得初中地理教育管理的间断。针对这一问题,只有寻求创新型管理方法--科研增效。

相对于教研活动,科研活动优势更为显著。所以,可以参照农村地理教学情况,制定重点科研可以,提升教师专业教学水平为目标,鼓励农村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例如:以“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为课题,分别设置不同的研究形式。例如:活动课教学研究、实践活动研究等,通过科学的方法深化研究设计管理,通过海陆的变迁,让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研究板块构造学说,并能够让教师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形成特色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专业的课题研究,才能提升教师地理教学技能,进而在教学中有效的引导学生,实现农村地理教学的增值效应。相对于传统的教育管理方法,创新型管理方法更具有特色优势,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导向。不断的进行地理教学研究,将推动教师专业技能为研究对象,提升教学质量为热荩辉谔骄恐刑剿鞣⒄梗我想农村地理教师的专业技能将会得到大跨步式的提升,其教育管理效果将更为显著。

三、管理好课堂双主体

根据农村地理教师的教学和专业特点,实行双主体教学形式,即:地理教学中师生关系平等是一种合作形式,注重主体教学形式,进而抓住课堂教学管理。双主体在不同的教材中有着不同的效果体现。在某一个区域地理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某个区域为例,进而掌握了解区域的重要方法,让学生能够根据方法的掌握而主动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区域地理进行定位--定性--定向,探索出一条学习规律。在“不同区域差异”教学时,师生双主体通过研究、分析总结出不同的方法。在学习自然地理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私利概念、规律的产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地理的神奇魅力,树立正确地理观念和学习态度。在学习人文地理时,师生结合共同研究人地关系的发展,进而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另一方面,师生主体效果在不同的课堂状态下有着不同的特点。初中地理课堂分诶:新知识学习、知识复习、知识评讲;根据教学理念,在新知识学习下,以教师为主体影响主要表现在“示标”“定标”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主要利用沟通交流、课堂练习等教学目标中、在知识复习过程中,根据不同学习理论知识,师生双主体影响下充分展现整合练习、应用练习等不同教学环节中。讲评主要是对习题知识的讲评,将提升学生学以致用能力为目标,充分体现双主体形式,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管理。

结语:

总而言之,教学管理方法渗透在教学中,相互监督相互发展,进而改变农村地理教学现状,弥补其不足,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分别从: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地理课堂教学管理中注重实用性、管理好课堂双主体,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初中地理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包春晖.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究[J/OL].学周刊,2016(32).

第9篇:地理教学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二地理;具体应用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究出台了新课程改革政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推广,我国高中地理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我国中学的地理教学不再仅仅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是以案例研究为对象,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分析理论知识,有力促进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二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教学理念发生明显转变,注重联系实际成为当前教学的时代特征,案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案例教学法的概念:案例教学即教师依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征加以选择设计典型案例,为学生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案例教学法已经推广应用到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并且在便于学生理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方面显示出了强大优势。因为地理案例教学不同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它可以提供更直观、典型的数据和背景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学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简单具体化,从而进一步降低学习难度。但是不能否认,目前我国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在运用案例教学时依然存在一些不恰当的地方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有待深入探究。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二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案例教学法在高二地理教学中得到了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并且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下文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1.学生的基本地理常识严重缺乏

我们对我校高二的学生进行了一个小的测试,发现学生的基本地理常识严重缺乏,这就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正常应用。因为案例教学是为学生提供特定的情景,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由于学生地理常识严重缺乏,因此在典型案例中不能将理论与实际完美结合,从而影响了地理案例教学的效果。

2.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根深蒂固

根据对部分高二地理课堂教学现状考察发现,我国大部分高二地理的授课方式依然是灌输式的讲课方式。即使新课改明确规定了要大力推广素质教学,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教师仍然主导课堂,使得案例教学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发挥其潜在优势,这严重阻碍了地理教学的健康发展。

3.地理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

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高中地理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这就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教学质量。由于案例教学需要教师设计典型的教学案例,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但是由于教师对案例教学法不是很熟悉,而且没有接受专门的教学培训,因此很难设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案例,这就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促进案例教学法在高二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案例教学法在高二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下面针对上述列举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旨在进一步促进地理案例教学的健康发展。

1.加大学生地理常识普及力度

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学生地理常识的普及力度,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基础水平,为其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地理问题提供坚实基础。我们可以在编订地理教材时注意基本常识的注入,或者在制作视频课件时注意加入地理基本常识。

2.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我国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只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的引导者。比如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发言,给学生互动、交流、讨论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应该改变传统理论传授的教学方式,在进行理论教学时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案例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现实地理问题的能力。

3.建立健全教师的培训体系

我国教育部门应该建立健全教师的培训体系,通过定期的培训与考核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其案例教学水平。还应该为教师构建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加强教师在案例教学理论与实际问题上的探讨与研究,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案例设计的水平,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案例教学模式。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各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进入21世纪以来,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推广,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客观来讲,我国在案例教学法在高二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我国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案例教学理念,并结合我国的教学特点,加以吸收利用,并不断发展创新,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贾遂建.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研究———以开封市为例地理教育.河南大学,2012(学位年度).

[2]王运菲.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研究———以人教版旅游地理为例.学科教学(地理)河南大学,2014(学位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