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流管理重要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莫沙必利;反流性食管炎;药物经济学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3.089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 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 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 主要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 并导致食管黏膜损害, 严重者可致食管狭窄甚至引起食管黏膜细胞非典型增生及癌变。其发病机制多由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减退、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损害等因素引起, 由于反流性食管炎具有病程长、易反复、难根治的特点, 临床治疗难度较大, 近年来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本研究采用奥美拉唑镁、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和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对四种不同方案的成本与效果进行分析, 以期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用药以及循证医学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2年6月122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纳入治疗研究, 其中男67例, 女55例, 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A、B、C、D四组, 每组依次为29、30、31、32例。治疗前向患者交代清楚, 配合观察定期复查并留患者电话号码, 方便及时咨询。四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性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 ①胃镜诊断为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 入选标准参照洛杉矶世界胃肠病会议标准分级 C级和 D级以上;②治疗前1个月内均未使用过非甾体类药物、皮质激素类药物及质子泵抑制剂, 无上述药物过敏史;③无消化性溃疡、食管肿瘤以及贲门失弛缓症者;④无胃肠道手术史者;⑤无严重的心、脑、肺、肝、肾及恶性肿瘤等疾病;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除外;⑦本实验2周内未服用过其他抑酸药物及胃肠动力药物者;⑧年龄18~65岁。
1. 3 治疗方法 A组给予埃索美拉唑, 40 mg, 口服, q.d., 莫沙必利5 mg, 口服, t.i.d.;B组给予奥美拉唑镁20 mg, 口服, q.d., 莫沙必利5 mg, 口服, t.i.d.;C组给予泮托拉唑40 mg, 口服, b.i.d., 莫沙必利5 mg, 口服, t.i.d.;D组给予雷贝拉唑20 mg, 口服, q.d., 莫沙必利5 mg, 口服, t.i.d.。四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 治疗过程中仔细观察泛酸、烧心等症状及不良反应情况, 并作详细记录。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清淡饮食, 忌食辛辣凉及过甜过酸的食物, 治疗前后均做胃镜检查。
1. 4 疗效判定标准[1] 症状疗效判断标准以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痛为症状指标。痊愈: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症状改善≥2个等级, 但未完全消失;好转:症状改善1个等级, 但未完全消失;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内镜下疗效诊断标准:痊愈:食管黏膜炎症消失;显效:食管黏膜炎症减轻Ⅱ级及以上;有效:食管黏膜炎症减轻Ⅰ级及以上;无效:治疗前后内镜检查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成本计算指标 成本是指某一治疗方案所消耗的有关资源总价值, 用货币单位表示, 分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本研究成本主要有直接医疗成本包括药品和检查费用;间接医疗成本包括交通及药物不良反应治疗费用等, 其他隐形成本忽略不计。检查成本为患者在治疗前后所做实验室检查费用, 包括乙型肝炎抗体测定、丙型肝炎抗体测定、艾滋病检查、电子胃镜检查。交通成本四组均假定为10元;不良反应成本按照药物治疗成本的3%来计算。由于研究时限超过1年, 采取5%的折现率[2]。
成本效果分析的目的是寻找在达到某一治疗效果时成本较低的治疗方案。成本效果比(C/E)采用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来表示, 当对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时, 有的方案可能花费的成本较高且产生的效果也很好, 这时就需要考虑增加1个效果单位所花费的成本, 即增长的成本效果比(C/E)。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四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比较 A组痊愈6例, 显效17例, 好转5例, 无效1例;B组痊愈4例, 显效16例, 好转5例, 无效5例;C组痊愈3例, 显效18例, 有效6例, 无效4例;D组痊愈5例, 显效15例, 有效7例, 无效5例。四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55%, 83.33%, 87.10%, 84.38%,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四组内镜下溃疡愈合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4周后, 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组, 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3 四组不良反应比较 A组出现头痛1例、腹痛1例、恶心 1例、便秘1例;B组出现腹泻1例、头痛2例、恶心1例、腹痛及胃肠胀气1例;C组出现头晕1例、失眠1例、恶心1例、腹泻1例、便秘1例;D组出现头痛1例、腹泻1例、谷草转氨酶(AST)升高1例、恶心1例, 皮疹1例。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79%, 16.67%, 16.13%, 15.63%, 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4 四组成本比较 A组药品成本为492.80元;B组药品成本为433.44元;C组药品成本为450.52元;D组药品成本为389.48。检查成本均为426元。A组不良反应成本为14.78元, B组不良反应成本为13.00元, C组不良反应成本为13.52元, D组不良反应成本为11.68元。交通成本均为10元。折现后四组总成本分别为A组896.40元, B组838.32元, C组855.04元, D组795.30元。
2. 5 成本效果分析 四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别, 选定内镜下溃疡愈合总有效率作比照。见表2。
2. 6 四组敏感度分析比较 采用双向敏感度分析, 假定药品价格下降15%, 医疗服务价格上升或者下降10%进行敏感度分析。见表3。
3 讨论
由表1、表2得出, A组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内镜下溃疡愈合总有效率都是最高, 成本效果中A组也是最低。与A组比较每获得一个临床效果, B组需多花费2.51元, C组多花费4.48元, D组多花费5.59元。双向敏感度分析的结果也证实参数的变化对结果影响不大。A组埃索拉唑、莫沙必利联合治疗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有较高的临床症状改善率和治愈率, 首先可能与埃索美拉唑的左旋异构体优化了药代动力学, 增加了药物到达壁细胞水平的浓度, 并减少了个体差异, 使埃索美拉唑具有抑酸作用起效快, 能持续提高胃内pH值, 抑酸作用更强、更有效, 全天维持较高的抑酸水平有关[3]。其次莫沙必利是新一代胃肠动力药, 能增强全胃肠道的动力与协调性, 增加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 防治胃酸、胃蛋白酶及胆汁反流, 增强食管蠕动和食管下端的清除率, 缩短食管酸暴漏时间, 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消失和黏膜修复均有明确的疗效。
综上所述, 治疗中重度的反流性食管炎应选择质子泵抑制剂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 标准剂量的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联合治疗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患者耐受性、依从性好,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谢肖肖, 杨纯英, 周夏丰, 等.埃索美拉唑或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比较.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14):1793-1794.
[2] 李明晖, 李洪超, 马爱霞.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建议.中国药房, 2008, 19(11):956-957.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教育衔接专业课程;开发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也逐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教育是社会人才的培养渠道,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条件,我国现代教育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并逐步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教育内容的开发。物流管理专业是伴随社会电子商务平台产生的专业,做好新型人才专业理论与操作技术全面化发展,发挥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开展的实际作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特征
物流管理专业主要针对电子商务运行的产品运输、检验、存储等第三方商品管理,物流管理不仅是企业经营成本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线上销售与线下运输合理配合的重要部分,随着社会电子商务平台的逐步拓展,物流管理专业化操作,是保障管理队伍整合的有力措施,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的特征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特征,进一步开发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必须把握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灵活处理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社会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专业型人才。
二、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中的阻碍
物流管理与现代新型产业之间具有直接关联。由于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的起步较晚,在实际教学中依旧存在一些不足,对我国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带来了供应阻碍。一方面,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缺失。由于高职学生的在校时间较短,物流管理课程内容较多,实际开展教学时,仅仅对学生进行较为简单的主体理论教学,学生无法将物流管理的专业知识完善地连接为一个整体[2],在后期实践中,对工作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经常出现物流管理方式缺乏规律,物流仓储的信息记录不全,使社会物流管理工作的对接情况状况频频。另一方面,高职教育课程教学的开展缺乏新意。物流管理专业是现代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主要部分,但高职专业课程开展中,教师没有抓住课程的创新点,教学内容依旧是一板一眼的课堂教学,这与我国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相背离,无法发挥物流管理专业的优势,也影响了现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开展价值。此外,物流管理专业内容中包括成本。如货物管理、质量检验等等方面,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需要在课程教学中相融合,但从实际教学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期间,往往过于侧重某一部分,忽略另一部分,导致现代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失去作用。
三、发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的渠道
1.合理规划专业课程。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部分,也是高等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过渡对接的主要保障。高职教育不仅可以利用较短的时间进行人才专业化训练,同样也要注重高职教育专业人才的质量。做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开发,实现有限的时间中开展无限的教学。例如,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展实施专业课程知识的压缩,课程内容压缩并不等同于课程内容的残缺,而是选择物流管理专业的知识内容要精益求精,实现现代高职专业管理内容丰富,教学知识紧凑,为学生未来物流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更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的物流管理理论保障;其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课程的开展,是循序渐进的,依据高职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可以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为不同的教学水平,例如,某高等院校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部分,在每一阶段,分别设定不同的专业课程教育目标,课程开展由浅入深,做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的完善过渡,推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改革与开发。2.教学形式多元化。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适合现代教育开展多元化发展,是提高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与物流专业相对完善的必然性保障。例如,我国实施现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知识教学中,包含物流运输、货物存储、仓库分配以及货物验收四部分,高职院校进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善于借助多媒体等软件,为学生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提供一整套完整的课堂实践软件,将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融合在教学系统中,实现现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工作开展形式多样,课程教学内容也丰富多样;另一方面,物流管理专业实施课程教学开展形式多样,发挥学生的内在作用,例如,教师在现代物流管理课堂教学中,不仅有理论教学,同时也是课堂情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主要渠道,进一步为学生的能力发展带来有力的发展空间,推进现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适应社会人才供应的发展需求。3.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物流管理专业是社会电子商务平台工作管理的主要部分,为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实施发挥其作用,必须保障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某高职院校进行教学课程开发中[5],与当地大型物流企业进行教学联合,实施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应用相适应,学生可以在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后,在企业进行实际的上岗实践,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物流管理专业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体现。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的研究,主要从高职教育课程开发角度进行分析,实现现代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配合,为建立协调稳定的电子商务新平台提供人才供应。
作者:姜萍 邓小乐 单位:新疆商贸经济学校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技工院校 物流管理 培养模式
物流业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显。近几年来,物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致使物流行业中专业技能人才严重缺乏。我国大部分技工院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然而从该专业的培养模式来看仍存在许多缺陷,迫切需要解决,以便能培养出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物流专业技术人才。
一、技工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些技工院校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学习与积累,导致学生严重缺乏物流专业的实践知识,与社会工作岗位脱节。
2.教学条件与师资力量相对较弱
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条件相对比较落后,财力投入不足,教学设备陈旧,影响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些技工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中“一体化”教师、“双师型”教师和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数量有限,部分专业教师只是从与物流管理专业相近甚至不同专业转过来的教师。这些教师大部分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难以很好地完成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
3.教学手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有些技工院校物流专业的实训条件比较差,教学方法还是沿用传统的 “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只能被动吸收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高。
4.学生综合能力达不到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
随着现代物流的迅猛发展,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样化,既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又要学生学会物流规划的实践知识,还要学会利用最新的物流专业技术进行最优化运作的本领。现代物流涉及面比较广,实践性也很强,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活动。为此,企业要求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人人具备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去完成现代物流管理活动。物流行业作为一个服务行业,主要是为社会商品流通服务,也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企业需要一流的物流人才,而一流的物流人才最主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物流市场的开拓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能够为物流行业客户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
二、完善技工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对策
1.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标准、岗位要求接轨
课程建设的质量高低,直接对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知识能否提升产生影响。要抓好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技工院校可以采取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模式,即将以学科理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转变成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来进行改革。这样就将人才培养方案跟职业标准及岗位要求接轨。以行动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有如下两个特点:一是技工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在知识内容的处理上,要突出此专业的实用性,相对淡化专业理论知识,注重通过实践活动来展开专业课程教学。二是依照物流管理专业工作岗位的有关能力要求,明确专业课程的目标,合理选择专业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突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技术应用性。
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练”为一体,强化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逐渐改变当前有些技工院校所使用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专业模拟训练等新颖教学方式;运用物流行业调查、物流规划及营销方案的制作、实地调研等多种实践性的教学环节,进一步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创新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人才的一种先进模式,是技工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技工院校应积极探索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形式与内容,提升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一是大力开展“招工即招生”“招生即招工”工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二是大力推进校企合编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使一些典型、实用的物流企业案例进教材、进课堂,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物流实践知识;三是聘请物流企业的专家、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四是进一步搞好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使学生在物流企业工作岗位上获得“真枪实弹”的锻炼机会,为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莉俐.关于技校物流实训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
关键词: 中小企业 物流管理 现状及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近些年来增速高涨。中小企业是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物流管理是中小企业管理中的关键部分之一,如今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机遇与挑战并存。为了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分析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目前的情况特征,然后针对现状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些工作在中小企业管理中变得越来越紧急。
一、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不仅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还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然而,当前的物流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下面针对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进行探析。
1.物流管理观念落后。大部分中小企业物流管理观念较落后,单一将物流管理等同于货物的运输和仓储管理,对于管理信息体系的建立不够重视。
2.物流管理体系不健全。因为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较落后,中小企业采取的人工物流管理模式无法应对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虽然部分中小企业应用计算机进行物流管理,但是网络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没有建立,智能通信及扫码等现代物流技术应用不到位。
3.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大部分中小企业虽然重视物流管理,但是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缺乏,现代化的物流管理需要现代化的物流知识技术作为支撑。因为各地区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观念上的巨大差异,物流人员配备不合理,所以应该革新中小企业物流发展人才管理模式和人才选拔观念,实现物理管理目标,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优化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建议
1.提高企业物流管理上的认识,改变管理观念。现代中小企业要实现物流管理的优化,必须在思想层面进行深化改革,实现在物流管理观念上的创新,引入物流管理理念,正确认识物流管理,提高对物流管理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出详细的物流长期的实施计划、正确的发展策略,从物流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物流重组,逐步实现企业物流管理的一体化,降低整个企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成本,使客户利益的最大化,进而促使企业在竞争中百战不殆。中小企业只有改变物流管理观念,提高物理管理认识,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使企业健康、持续地良性发展。
2.建立健全的物流管理体系。造成目前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效果不佳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乏健全的物流管理体系。企业建立一套健全的物流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效率,还能够将企业的采购、运输、存储和配送等环节有效连贯、统一起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流成本。各中小企业在掌握物力管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还应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符合自身发展和健全的物流管理体系,实现物流活动的灵活统一,以此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另外,企业本身要加强与其他企业的联系,学习其他企业好的物流管理方式,完善自身的物流管理体系。
3.加强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目前处于信息化时代,这就要求各行各业深化对信息技术改革。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若企业缺乏信息化建设是不可能长久、健康的发展,不可能有足够的生命力在竞争中争夺一席之地。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要运用现代高科技使物流管理全面信息化,改变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解放劳动力。借用各种有效、可行的渠道,全面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并对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整合和合理的资源配置,强化企业资源的内部联系。如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各部门可以利用数据、信息等资源,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共享。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能够为企业高校、一体化物力的合理运作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从而实现物流的高校管理,促进企业发展。
4.大力培养和引进物理管理专业化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企业的服务质量要求也随之增加,中小企业的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和质量,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对物流管理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企业的经营者不仅应该加大物流管理方面的培养和造就一批符合现代物流管理要求、具有开拓精神的专业人才,还应该在企业内部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机制,为企业物流管理提供人才保障。此外,还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为企业不断输送物流管理专业化人才。
总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领域已经由市场拓展扩大到物流管理上,中小企业若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优化企业的物流管理,对物流管理进行深化改革。企业的物流管理方法和物流管理手段不断被中小企业重视,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应该全面提高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企业的内部与外部发展环境,提升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增强整体企业发展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流管理;实验教学;环节;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级现代物流人才,需要从事物流工作的专业人才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并熟悉和掌握现代物流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管理理论,掌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并能在实际工作中熟练运用,同时应具备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实务运作能力。由于我国在物流专业的研究和教育方面起步相对较晚,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因此也就要求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应加强对上述知识的系统总结和实施。而物流实验环节是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开展物流实验课程的教学和培训,可以培养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有效地掌握有关物流信息、物流技术与设备、企业资源规划、物流配送与仓储管理、国际物流与报关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很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物流高级专业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开展物流管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非常重视实验性的学科,因此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开展物流管理的教学实验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开展物流管理的教学实验,可以有效模拟物流活动的过程,使学生能充分观察和了解实际物流活动,并在实际物流实验中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物流基础知识的熟悉和掌握,充分了解物流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切身体会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的作用;同时,学生也能在物流管理教学实验中参与物流管理活动,能够直接感受到物流管理活动规律,并能熟练运用物流管理知识完成物流管理活动。因此在我国物流教育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开展各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实验课程,对于完善现有的物流教育体系,提高物流管理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学能力,培养物流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是非常迫切的。
1.1 物流实验教学是完善教学大纲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客观需要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依托工程和信息技术并以经济理论、企业管理理论为基础的新兴专业,而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是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物流实验教学是完善教学大纲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客观需要,主要体现在通过开展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应变能力与团队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实验课程中了解并应用各种物流技术手段,如仓储、运输和信息技术手段等,熟悉、理解和掌握物流管理的业务流程、管理技术与管理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2 物流实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物流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常在理论课堂教学中,学生一般只是机械地记忆和背诵,不能有效地对专业知识进行掌握和灵活运用。但是物流实验课程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使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物流方面实际案例。学生通过学习思考和分析实际案例,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理论教学中相关概念、理论的理解,延伸理论教学;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获得实际参与感,获得书本上学不到的物流管理实验知识和技能,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专业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和素质。
1.3 物流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复合型物流专业高级技术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就决定了在实际教学中应加强物流实验教学工作。首先只有通过开展物流实验教学,才有机会发现物流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实验室教学,将学生置于一个充满创新的物流管理实验环境中,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现代化物流人才要求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实验能力,既要会思考,又要会操作,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环境的需要。因此只有强化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工作,才能培养真正具有竞争力的物流管理复合型人才。
2 物流管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随着当今社会对综合能力型物流人才需求的加大,物流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增强,物流实验教学在物流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由于物流实验教学工作起步较晚,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实验教学体系尚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物流相关专业的教学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一般来说,物流相关学科的建设周期都比较短,而且物流多学科整合的特色比较突出,而我国各个院校大多是在物流相关学科的建设过程中借助原有优势学科的基础条件,构建各自的物流专业教学体系,未能形成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
2.2 实验教学内容有待改进
实验教学内容是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核心环节,当前在物流专业理论教学内容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目前很多院校物流实验的教学还停留在验证和认知阶段,这将大大影响到学生的参与热度。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物流相关专业物流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还比较单一,学生的参与感不强,过多地强调实验操作,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综合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2.3 实验设施设备的利用率不高
目前我国各大院校对于物流实验室的建设都非常重视,建设规模不断地扩张,实验室的整体投资规模基本都在百万元左右,为物流实验教学提供了基本的软硬件条件,物流实验室正在逐步变成学生长期使用的教学基地。但从目前各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也还普遍存在实验室的设施设备的利用率不高的现象。
2.4 实验教学的管理和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
一般来说物流实验室的构建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对于物流实验室的管理也需要建立与之对应的管理模式,特别是实验室的规划建设及日常管理、实验课程的开发、实验教学资料的管理等方面更需要专门管理。但目前而言,很多高校的物流教师都仅仅具有管理学领域的研究背景,而对于掌握物流实验室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常常造成实验室的管理不到位。另外物流实验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现有的质量评价主要是教师依靠学生的实验报告来完成结果评价,但由于目前的物流实验教学时间较短,学生无法完全掌握全部实验内容,因此教师依据学生和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评价体系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
3 物流管理实验教学主要内容
目前我国物流实验课程的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物流专业的相关实验教学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需要在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对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更高要求,构建物流实验教学体系。
3.1 基础性实验教学
基础性实验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由感性到理性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础实验方法和技能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这一阶段的实验验教学可安排3门实验课程:《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实验C》。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便对物流专业知识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以达到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目的。
3.2 提高性实验教学
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以后,就可适当地开展第二阶段的实验教学,把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地掌握和理解,同时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阶段可安排3门实验课程:一是《物流技术装备与作业仿真实验》,主要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托盘、叉车、货架、pos机、条码、条码打印机、手持终端、无线射频采集器、GPS设备等基本物流设备以及配套软件的使用方法;二是《物流管理流程模拟实验》,具体内容可包括运输与配送管理流程模拟、仓储管理流程模拟、国际货代与报关作业流程模拟、码头集装箱堆场管理模拟等部分,通过实验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相关流程管理;三是《自动化立体仓库运作实验》,让学生掌握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构成、应用和管理。
3.3 综合性实验教学
本阶段的实验课程主要安排在第四学年,本阶段主要可开设1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物流管理综合实验》——企业物流管理沙盘演练。沙盘演练,源于战争中的沙盘模拟推演,它运用独特直观的教具,融入市场变数,结合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讲师点评,使参与实验演练学生在虚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全真呈现企业在数年经营中的物流管理问题表现,把长期企业经营及物流管理才能看出的结果浓缩在2~3天时间里集中暴露出来。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市场分析与订单管理、采购与库存管理、产品规划与研发策略、生产管理及与物流管理相关的财务管理。通过此阶段的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门专业课知识和技能,解决具体案例情境下的物流问题,掌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进行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
4 构建实验教学体系的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对于物流人才需求的层次也在不断地提升,对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物流本科教育应适应这一形势,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知识有效应用能力,对于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其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加强实验内容的多元化
实验室的建设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实现与时俱进地升级扩展,应建立以实验室为核心,以社会资源为补充的多元化空间构建模式,将实验室建设与校外基地实习相结合,实验室将成为企业环境的集中模拟场景,提升实验内容覆盖范围,在基础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实验内容的多元化。一般而言,管理学科的一些实验得出的结果可能会是定向性的认识,并不能绝对量化,因此物流实验的内容选题应重点考虑实验结果的多元性,并在实验过程中加以侧重。同时在实验教学内容的建设上,尚需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相结合,在实验课堂教学上要实现科研与教学的有机整合,将科研项目与实验内容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扩充。
4.2 增强实验教学的开放力度,完善评价体系
实验室的开放性对于不同的视角而言是分层次的,对于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要增强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就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开展,这也就要求增强实验教学的开放力度。一方面重视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如在硬件平台建设上可采用多场景模拟,适合于不同学生的求知需求;在软件类实验教学中应加强时间维度的开放等。另一方面还应完善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采用以项目制为基础的评价制度,实验室效果的评价建议以学生自身的收获为基础,不要过于重视绝对的量化结果。
4.3 拓展实验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实验动机
一般来说学生在初始阶段对于实验教学都非常感兴趣,参与性也很强,但是随时间的推移在这种新鲜感减弱后,对实验教学的参与程度就会下降,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激励,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纳入教学体系的实验课程教师一般大多采用成绩等作为手段进行高压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这种强制性的教学效果往往不甚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还应在增强内容趣味性的基础上采用多样化教学,比如采取分组竞赛的办法进行效率的衡量教学,并采取实验成果归属学生,比如条码制作实验中鼓励学生制作个性化条码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这样会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4.4 建立配套的师资资源
稳定的实验队伍需要有稳定的师资力量相匹配,实验教学师资队伍需要具备比较高的综合素质、扎实丰富的理论基础、很强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因此必须建立稳定高标准的教师队伍来建设、管理物流实验室。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应建立“以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专职实验教学教师为主体,以科研兼职型教师参与为基础,以校外资源为补充”四位一体的实验室师资构建体系。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同步进行,实验教学的发展提高需要有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丰富的实验教学内容,健全的实验教学体系,多层次的实验教学项目,多方位的实验教学方法,综合性的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式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能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促进手段。
参考文献:
[1] 周艳. 浅谈建设物流专业实验室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意义[J]. 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8):234-235.
[2] 王成林,邬跃. 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实验教学[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23):60-61.
[3] 高静,黄俊,张大威. 物流管理专业开放式教学体系构建——以西南大学为例[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24):66-67.
每一个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都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企业的经营规模、实力、核心能力以及产品性质等。所有的企业所处的行业是不同的,生产经营的产品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物流配送的规模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资金、人员及管理资源的限制,在短期时间内很难提升物流管理的效率,并且多数的中小企业都把资源投入到企业的核心任务上,这样就只能将物流管理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一个企业都已经进入微利的时代,产品的成本与利润更为透明化,针对这种情况,物流显然已经成为企业的第三方利润源,现代物流是降低企业成本,赢取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部分。物流管理对企业来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且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物流方面上来讲,起步是相对较晚的,虽然这几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是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处于分散、最初步的功能性管理阶段,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依然是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罪魁祸首,物流活动被较为分散,处于一种隐蔽状态,企业内部不能对物流进行规划设计管理,造成企业物流内部出现混乱等现象。一些中小企业在经营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管理观念落后、缺乏专业人才等,这些问题都经常会造成部分中小企业出现物料停顿、混乱或无效搬运的现象,大大降低了物流操作的效果。与国外先进的企业相比相差的距离相对较大。随着物流管理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的众多的中小企业虽然已经开始重视物流管理,同时也开始选择配用专业的物流管理人员,但是,这些所谓的专业人员仍然停滞在仓储和运输上,而对企业物流环节中的原材料积存、资金占用、损耗、存货跌价、各种设施和设备折旧损失及相关人员的培训费用等隐性成本考虑不进去和周全,同时由于我国现行会计制度没有实行单独物流成本核算体系,最终导致物流成本根本无法进行归结分类。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导致我国物流成本经济效益不好的发展状态。
三、完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建议
(一)转变管理观念。要想改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就必须要加强物流的管理,要把传统的物流管理思想观念转变为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清楚的认识到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中小企业要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改变传统忽视物流管理的现象。完善和建立完整的物流管理供应链体系,满足企业的经营需求,通过健全的生产、采购和销售网络,提升物流运作的速度与效率。另外,我了能够很好的实现物流系统的作用与优势,中小企业必须要以客户为中心,服务质量在顾客决策当中战友决定性的地位。为确立竞争的优势,中小企业需要将物流管理的目标建立在差异化的客户服务上,将短期客户发展为长期的忠实客户。
一、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不足
目前,我国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已经有300多所,这是为了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市场中,我们往往会发现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需求量很大。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就业率却并不是很高。根据现状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与实际人才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企业希望招到能够在短时间内独立工作的实践性人才,而学校在教学中却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部分学校为了节省教学费用,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学生掌握了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却没有实践的机会,导致他们在找工作时没有竞争力。并且,即使他们能够顺利地找到工作,企业也需要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而学生没有实践过,学习起来感觉比较抽象,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单纯的理论讲解也不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流管理本来就是一种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虽然理论知识是基础,但是单纯掌握理论是没有用的。而且,物流管理的学习难度较大,里面涉及到了法律、经济、统计、管理、数学计算等多方面的学科,其综合性也很强。当下教师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除了课堂理论内容枯燥乏味,更重要的是单纯的理论教学会增加学生学习物流管理的难度,教学效果也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1.改革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变理论教学为“校企合作”模式。提高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必须改革当下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变为“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学校要尽可能与物流管理相关的企业联系,实现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当然,这里所说的实践不同于学生暑期实习,而是指针对专门知识点进行的实践。例如,学生在学完一个模块后,学校便安排学生进行一周或两周的实践,合作企业负责提供实践机会,学校的教学安排要与企业的物流管理实践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顺利推进。这种合作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运用到实践中,增进他们对物流管理实践方面的了解,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他们在实践中,能够了解到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使得学习不再抽象,将抽象化的理论变为具体的实践操作。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为他们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2.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培养方案。要实现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从而提高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还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设置教授课程,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培养方案。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的背景下,怎样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当下高校教学的研究重点。所谓人才,只有符合市场的需求,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才能称之为真正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要,进行市场前景分析,招生时根据需求决定招生数量,而教师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教学目标,培养合格的社会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
[关键词]安庆师范学院;物流管理;特色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5-0166-03
1 引 言
安庆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2005年设立。尽管是地方院校一个年轻专业,但通过精心建设,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已蓄积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拥有副高职称以上教师8名,博士6名,师资整体实力已处于同类高校前列;主持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软科学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并主持了十多项横向合作课题;主编出版了安徽省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物流管理系列教材》,该系列教材基本涵盖了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良好的市场反应;主持教育部教育规划项目1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3项,《物流管理导论》课程已建设成为安庆师范学院校级精品课程;参赛学生作品荣获“顺丰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一等奖。这也是历届安徽省高校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众多学生作品中唯一获得一等奖的作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专家充分肯定了参赛学生综合素质。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已获批为安徽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我校坚持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在专业特色定位、建设思路和建设举措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2 精准定位专业特色
特色专业建设方向必须与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及其发展趋势密切相关。任何一个建设比较成功的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定位。精准定位专业特色一般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差异性。差异性就是与其他学校相同专业有不相同的地方。这种不相同可以是知识基础的不相同、能力要求的不相同、市场面向的不相同、培养目标的不相同,等等。只有具有不相同,才能说有“特”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专业建设本质上是一种管理学上的“差异化经营战略”。二是价值性。价值性是指“特”的价值性,是指与其他学校相同专业差异化的地方是一种新的价值增长源泉,带来的或者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或者是人才培养成本的降低,是为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核心竞争力服务的。特色专业建设不是“为特而特”,特色专业建设应该是一种需要所为。三是可行性。学校或者学校所在的地方具有或者有能力提供建设这种特色专业的相应资源,如果没有相应的资源支撑,特色建设就不可能落到实处,只能是空中楼阁。
基于对特色专业建设有关影响定位问题的全面考量,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特色定位于:着力培养具有较高就业能力和较强创业能力,在地方物流、商贸等相关行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式就业和创业人才(以下简称“两栖型”人才)。这种专业特色定位具有三个鲜明特点:
第一,坚持能力为本。物流管理人才市场存在背反现象:一方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供给急剧膨胀,学生就业出现困难。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已有410所大学、824所高职院校和2000多所中职学校开设物流专业,接受物流教育的在校生超过100万人;另一方面是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岗位很难招聘到符合企业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市场存在供求缺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才供求发生结构性偏差,高校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主要是理论知识型,而不是企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型。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有必要把学生能力培养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第二,坚持“两手抓”。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不仅重视就业型人才培养,而且要重视创业型人才培养。因为:一方面,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上的讲话中要求高校要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既是高校社会责任,也是未来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是一项提高物流产业企业家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和振兴物流产业的客观需要;此外,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无论是从教学资源保障来说还是从创业壁垒跨越来说都具有较强的现实可行性。
第三,坚持服务地方。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要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专业发展中如果脱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如果不能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就可能失去存在的社会土壤,就不可能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安庆市把物流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以及安徽物流产业发展的整体落后,为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潜在庞大的地方人才市场需求,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坚持服务地方、融入地方可以说是一项具有广阔前途的事业。
3 科学谋划建设思路
围绕物流管理特色专业建设要求,我校提出了物流管理专业基本建设思路:学科交叉融合,专业通识并重,强化实践实训,深化校地合作。
3.1 学科交叉融合
物流管理具有交叉学科性质,做好物流管理工作需要复合型知识。而培养富有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物流管理“两栖型”专业人才,对学生的学科知识更是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物流学、管理学、经济学、信息学、社会学和创业学等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我校把这种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要求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和人才培养实践中。
3.2 专业通识并重
通识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多元化、个性化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受到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要同步发展,在传授专业知识同时,要重视人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道德和创业道德。
3.3 强化实践实训
知识是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人才培养绝对不能忽视知识传授。但能力又不等同于知识,它是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是一种心理特征。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践实训,完成一定活动是实实在在的工作,而不是纸上谈兵。坚持能力为本,要求物流管理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强化实践实训。
3.4 深化校地合作
要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要让学生接近活生生的物流管理实践,要培养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需要深化学校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地方社会的合作,不断丰富、拓展合作形式。在专业建设各个方面引入企业资源、地方资源,构筑学生和教师进企业、进社区和企业家、管理专家进课堂的宽广渠道。
4 系统部署建设举措
4.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模块体系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从传统“就业型”向“两栖型”转变,我校重视物流管理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在理论研究、市场调查、校企互动、精心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培养“两栖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差异化、个性化、市场化。
根据新的人才培养要求,我校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一是合理设置专业方向。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基础,为了更好地服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专业方向进行了细分,重点开设商贸物流管理、国际物流管理和制造物流管理三个专业方向,为之配置可选修的课程模块,形成更精准的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二是改变物流管理专业必修课程结构。将《创业导论》、《商业计划书写作》等创业基础课程纳入专业必修课程中,同时将物流管理专业部分非核心必修课调整到专业选修课当中,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创业管理基础知识的教育;三是增加物流管理专业选修课程数量。在选修课程中增加创业知识拓展课程和物流管理能力提升课程模块,如《风险投资管理》、《物流行业创业》、《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物流管理综合实验》等;四是本着理论管用够用的原则,减少专业课程中理论教学课时,增加课程中实验与实训课时,特别是增加就业模拟和创业模拟实战课时,以培养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和素质;五是建立学生到工厂、企业、农村、社区开展就业和创业实践实习的长效机制,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实践实习时间原则上要求不少于半年。
4.2 聚集力量,加强能力培养导向的教材与课程建设
一是认真修订由我校主编的安徽省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物流管理系列教材》,广泛吸收物流管理专家和物流行业企业家的意见,增加有助于“两栖型”人才培养的内容。二是致力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分销渠道管理》、《国际商务谈判与实务》等学校能力型课程创建为学校精品能力型课程,致力将《物流管理导论》课程建设为省级精品课程。三是积极邀请物流行业知名管理专家、企业家和创业成功的校友参与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并根据物流行业发展需要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动态修订。
4.3 内培外聘,建设高素质的知识与能力合一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保障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培养“两栖型”人才。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校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内部培养”。着力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积极派遣教师到高校、科研机构、物流企业接受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教育;鼓励教师走向物流行业第一线,到企业挂职,做科技特派员,到企业或工程单位参加实践训练;鼓励教师结合物流行业管理和发展实践问题做科研,把论文写在解决物流企业实际问题上。另一手抓“外才内引”。引进一批既具有扎实的物流管理知识,又具有丰富的物流企业管理和创业实践的专家和企业家来校承担教学任务;注重从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聘任少量兼职教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改善队伍结构,增强活力;聘请一些具有饱满创业精神、扎实创业知识、过硬创业能力、良好创业道德、对物流行业创业问题有着深度思考的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兼职创业教育导师,常态化邀请他们来校开展创业教育和辅导。
4.4 瞄准“两栖型”人才特点,进行教学方法创新
积极采用课堂讨论教学、情境教学、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尝试建立导师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索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合学生个性思考的机制,使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性、创新性、战略性、系统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实际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
4.5 抓好第二课堂建设,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功能
一是充分发挥我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师认证考试培训基地的作用,鼓励学生参加物流师资格或物流职业经理人资格考试,争取使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成为双证型(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学生。二是建设好挂靠我院的“安庆师范学院大学生物流协会”和“安庆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培养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中的作用,将目前每年举办一次的“创业设计大赛”、“物流设计大赛”等专业赛事打造成学生广泛参与的品牌活动。同时,每月定期举办“就业创业大讲堂”,邀请企业家做创业就业讲座。三是积极开展创业精神培育活动。例如:通过开展活动,积极宣传创业光荣的价值理念,营造有利于创业的氛围;通过开展户外拓展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敢于冒险的拼搏精神;通过开展生存训练模拟,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组织学生深入物流经营管理第一线参观、调查、实践,让学生接触活生生的物流管理实际。
4.6 打造创业实践平台,实现学生真实创业
一是建设一支创业辅导导师队伍。导师队伍由地方创业成功人士、创业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和在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方面富有造诣的在校教师组成,为学生真实创业提供辅导。二是创建创业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训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训基地现场观察、体会、参与物流企业创业流程与创业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鼓励学生创业,协助拟创业学生选定创业项目,指导学生编制创业计划,促成创业项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学生从中体会创业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创业意识。四是开展创业咨询活动。由教师和外聘的咨询专家共同为学生创业提供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郑确辉.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30):19-20.
一、《物流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现状
(一)双语教学师资水平不高物流管理课程双语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极强的专业水平和外语技能,尤其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外语口语能力,以有效开展教学组织活动。但纵观现阶段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师资队伍水平不高,外语应用技能不强的现象较为普遍,师资力量的薄弱已日渐成为制约影响物流管理课程双语教学质量水平的关键因素。
(二)学生外语能力高低不一作为教与学的两个主体,学生的外语能力也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群体在早期外语学习中,教师出于成绩考虑,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外语口语训练普遍较少。此外,学生群体在来源上也极为广泛,其外语学习能力高低不均,极易出现双语教学中的“两极化”现象,既难以调动外语基础薄弱的学生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又容易使其在双语学习中走入学习误区。
(三)缺乏针对性强的双语教学教材物流管理课程双语教学中,面临着如何挑选教材的问题。如选择原版的外语教材,虽然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但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加大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度,此外,使用物流管理外语原版教材,其成本支出也较大,物流管理课程双语教学教材的针对性不强。
(四)双语教学、考核的形式过于单一物流管理课程具有学科综合性、内容广泛性、实践操作性等特点,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双语教师过于注重理论讲解,对课程的实践要求重视不够,导致学生产生课程内容过于抽象的感受。双语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也过于单一化,教学手段不够丰富。此外,在课程评价考核上,物流管理课程主要采用传统的书面考试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外语口语技能及实际管理技能的考核,偏离了课程教学及人才培养目标[2]。
二、改善《物流管理》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强化师资教师队伍建设物流管理课程涉及众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周边知识,其理论性、专业性及系统性较强,物流管理课程双语教学要取得实质进展,需要夯实师资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前提基础。这就需要高校在师资建设上,一是在教师人才招聘及录用环节注重考查教师的外语技能和学科专业水平;二是要按照教师人才引进和输出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聘请外语技能水平较高的外教任课,间接促进教师外语教学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参加各类培训交流,在提高其外语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可以借鉴学习其先进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带动物流管理双语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做好物流管理课程教材建设首先,可以沿用外语原版教材内容。物流管理外语原版教材在知识层次上较为专业清晰,在语言表述上较为规范,在对其教材进行使用时,应注重外语原版教材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做到既吸取其精华内容,又根据《教学纲要》标准对其加以整合。其次,做好物流管理内部教材的编制工作。在充分借鉴吸收外语原版教材的思路、方法和内容的同时,外语水平较为优秀的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物流管理及学校实际情况,对物流管理课程教材进行自主编制,突出我国物流专业特色,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丰富物流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的方法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学科教学实践中采用多媒体加以辅助,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作为物流管理课程来说,也应积极采用这种新型教学形式,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此外,物流管理课程中涵盖了众多教学案例,在这些教学案例的呈现上,教师也应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及课件等形式,对教学中的重难点加以提示。除了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适当使用分组学习法及角色扮演法等,以推进物流管理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优化课程考核的方式方法在物流管理课程考核上,应打破原有的教师考核、书面考核为主的单一形式,采取教师、专家、学生多向考核方法。在教师考核环节,应由教学组督促,教师结合教学课件,阐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探索有效的课程教学模式。在学生考核环节,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对学生的外语口语能力进行考核,注重日常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将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作为总体考核成绩的一部分,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师生互动,在教学相长中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此外,教师及学校应突出物流管理的实践性要求,通过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外语知识运用创建平台。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