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步行街的规划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城市规划;步行街;功能;设计原则;空间构成
一、步行街的功能及设计原则
商业功能是步行街的主要功能,传统商业步行街街是历史上形成的,在城市中心区和城市区域中心的成立商业步行街。它是城市的名片,体现城市繁荣,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特色商业步行街具备三大特点:突出专业商品特点,经营专业商品的店铺在特色商业街里能够占到50%;突出民族和民俗特色;具有休闲、风情特点。步行街不只是美化环境规划的一部分,而且还是繁荣城市商业活动和有机活力的重要手段。在规划中设立步行街区,可增加商店,使原先单一的街道发展为网状,互相沟通的步行街区,并在功能上集文化、购物、娱乐、餐饮、观光旅游及历史保护于一体。由于它外部空间采用人的尺度,所以它既能创造富有生气的商业气氛,又可减少在闹市区对汽车的依赖。实现社会效益。为人们安排了一个愉悦身心的地方,增加了市民的自豪感和城市认同感。
步行街功能设计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商业街最终是为民众服务的。因此规划步行街要按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考虑到人的社会和生理这两方面,以人们的习惯、心理和感受为参照,满足人们的休闲欲望和审美要求。对不同的人群,设计出多种符合人性和个体特征的设施来,以满足人们在购物休闲时多方面需求。比如在街道的两边种植具有当地特色的树木和花草,增加城市的美感。为方便人民群众,可建立样式别致的公用电话亭,实用新颖的各种座椅,整洁卫生的公共厕所,美观舒适的休闲座椅、干净明亮的公共厕所、造型奇特的垃圾箱。在街道出入口、上下台阶设施等地方一定要想到残疾人尤其是盲人的特殊要求。
(二)错位经营原则。一条步行街不能只有一个或几种业态,常言道:百货迎百客,如果业态过于单一,就会形成相互竞争的压力,增加了内耗降低了效益。如果实行错位经营,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流,因为人们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这样就可以发挥多种经营的优势,提升了人气。
(三)突出休闲功能的原则。一般情况,人们的在购物时有一个疲劳期,大约为两个小时。如果年纪大点的可能还要短些。因此,为了增加人们在步行街的逗留时间,就要增加娱乐、休闲、和餐饮功能,要设置冷饮厅、茶馆、中西餐厅、美容美发、休闲娱乐场所。让人们在有一个临时休息的地方,有一个补充能量的场所,有一个陶冶性情的去处。
(四)经济性及环保原则 步行街的设计要考虑到各地方的不同情况,不能盲目追求豪华气派,脱离当地实情。如果过度地要求高档、美观、艺术,必然会造成曲高和寡的局面,同时也会造成巨大的浪费。设计步行街一定要考虑环境因素,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比较高,追求自然、回归自然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因此注重环境保护是步行街设计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提升形象与注重效益相结合原则。有的步行街在改造前车水马龙,繁华无限,但是改造后,只注重形式,街面的确变漂亮了,但是很多经营大众商品的经营者由于租不起店面只能搬走,这样只有高档商品留了下来,使很多消费者离开了这里,很多店铺变成了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情景,这与步行街设立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因此在设计规划时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二、步行街的空间构成
步行街具有独特的空间构成,步行街两旁的建筑要各具特色,不要千屋一面。地面的彩砖要与建筑的色彩一致,要有标志性景观(如雕塑、喷泉)、招牌广告、凉棚、游乐设施、景观照明、休闲坐椅、绿化植物配置和必要的广场,其设计的重要性应该与建筑设施相同,要体现一条街的整体性。建筑风格可多样,但色彩要和谐,不要让人们产生视觉疲劳。
步行街空间规划设计的原则
(一)规模适度原则。规模适度原则是指商业街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营业面积都要适度,不能超越界限无限发展。
1、正常情况步行街的长度应在八百为左右,中心部位应规划设计一到两个小广场,以满足特殊活动所用 。应该是把整个选区应在视野之内,可激起人们的愉悦心理和消费欲望。2、步行街的建筑不宜过高,一般在三层楼左右,个别卖场可到四五层。因为购物时人们一般不愿意上高楼。楼太高了还会产生压抑感,影响人们的主观感受。步行街宽度应在二十米到三十米。因为人们逛行走规律是走“之”字形路线,就是先在这边走一段,然后再到另一边走一段,如此循环往复。太宽的街道会降低人们的体能从而抑制了消费。步行街总的营业面积也不要太大。
(二)历史文化和艺术设计相结合的原则。没有历史文化,没有艺术设计的步行街是呆板和乏味的,缺少了灵气,缺少了品味。因此要发掘本地文化与建筑的特点,把充满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体的商业步行街呈现在世人面前。此外关于景观设计要本着放眼未来的理念,对当地民俗民风进行深度的开发,这么做既可以激发人们的归属感又别具特色。
(三)整体性、多样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在商业步行街公共空间的设计过程中应始终贯穿其中,要让使公共空间成为商业步行街中的一个有机整体。公共空间的整体性具体表现在绿化、景观设计,照明及休闲设施的设计上,让人们始终处在一个身心放松的状态中,如今的步行街在环境的设计上一定要保持与建筑设施空间上的统一和完整,要做到空间转换自然,恰如其分,不要给人以牵强的感觉。做好了步行街空间结构的统一性还不够,多样性也是规划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既要一致和谐,又要标新立异;既要整体美观,又要各具特色,要做到整体与多样的和谐统一。公共空间内划分应该使用必要的过渡、合理的衔接、恰当的引导等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方式把各自空间联成有机的整体
结束语 :总之,步行街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它的功能早已从最初的购物,扩展到集休闲、餐饮、娱乐、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步行街的规划,一定要本着人性、错位经营、休闲、环保、经济、艺术等的理念,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人们的审美情趣,设计出独具特色并为广大民众所接受的步行街。
参考文献:
关键词:商业步行街;地域文化;景观设计
商业街步行街是城市商业经济和来往人流最为集中的繁华场所,它承担着表达城市经济实力、社会和人文内涵的任务。经过历史的沿袭和文化的积淀,商业步行街的空间发展必然与地域文化变迁息息相关,融入了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文化习俗特征,形成了当今商业空间的地域性特征。作为设计师来说,在进行商业街的景观设计时,既要关注自然条件及地域文化的集合,又注重现代技术和当地材料结合运用的具体表现,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具有地域特征的现代商业步行街景观。
1目前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地域文化缺失
受到现代商业全球化的影响,我国一些地区的商业步行街设计缺乏对地域文脉延续的重视,其整体设计注重追求商业效益,缺乏各城市所特有的地域特征。从而产生了一些问题,如空间的处理手法单一粗糙、景观设施缺乏人性化设计、景观特色塑造欠缺无新意等。大量仅仅注重商业目的、忽视地域文化特征的商业街道,充斥在城镇的最繁华的中心地带,形成“千城一面”城市形象特色缺失的现象。究其本质,地域文化特色的缺失才是导致问题的关键。
1.2地域特征的生搬硬套
在国内现阶段规划设计中,出现了一些不合时宜、不符合地域特征的步行商业街,现代中掺杂传统,中式融合欧式,肆意掺杂称之为地域性设计。不同地域背景下,城市景观环境设计同质化严重,过于崇洋,过度模仿抄袭是根本原因;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本身就不是一个工业标准化的产物,每一条商业步行街都不应摒弃自身特有的地域风格。
2地域文化在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中运用的重要性
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式不同,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沙里宁在《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中写道,“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1]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须注重地域文化符号的提取和利用,加强区域的“归属感”和”亲切感”。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会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体现城市特色,成为外地人了解城市的名片。
3地域文化在商业街环境与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3.1利用自然条件
从开天辟地起,自然界就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任何景观空间都必然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它们始终保持着一种共生的关系。孕育在不同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中的自然观,是商业街区等城市环境地域性差异的重要根源。如苏州园林将江南地区独特的阴雨连绵的朦胧意境,太湖石那“皱、漏、瘦、透、”的峻美,结合亭台楼榭、春花秋月的婉约,从而才能咫尺之内再造乾坤。任何城市在进行商业步行街景观规划时,都应该综合考虑并发掘利用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尊重自然规律,规范组织步行街的景观空间序列,形成自身的特色。
3.2对传统历史文化元素的提取和运用
商业步行街景观和城市的历史文化环境紧紧相连,便形成了商业步行街的地域化特征。以南京夫子庙商业步行街区为例,秦淮河畔滨河绿廊体现出传统江南水景之美,秦淮小游园内的诗碑小品、传统风格的灯具、名人雕塑、传统过街楼桥、亭、阁及各种画舫游船,与疏浚后的秦淮河将附近的乌衣巷、中华门城堡等景观串联在一起,构成了具有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魅力,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化步行街区景观。承载着历史文脉的现代步行商业街,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赋予城市的灵魂,表达着城市特有的语言和符号,指引我们用心去领悟历史文脉的意义所在。
4结语
作为现代城市风貌的窗口,城市商业步行街的规划和建设已经是塑造城市形象内涵的重要手段。设计师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须综合分析地域特征,遵循表达地域文化的设计原则,延续地域文化连绵发展的脉络,实现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地域价值,创造出个性鲜明、富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满足环境中的人对物质与精神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直长运.史学民:地域文化在老城更新中的延续与生长[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9)
2王晓.商业步行街地域性设计初探[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3石冰.步行商业街区自然地域性设计分析[J].福建建设科技,2010(1)
关键词:植物造景;人性化设计;商业街休闲设施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城市现代商业步行街是一种以步行为主、商业消费为目的的特殊街道空间,商业步行街植物景观要具有满足生态性和人的审美需求的功能,因此其植物景观构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纵观国内外的商业步行街,普遍存在绿化率不足、景观效果单一、荫蔽空间较少等不足之处,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当前对于植物景观空间与商业步行空间的关系研究不足;只有在明确两者关系的前提下,才能基于商业步行空间的特点来营造具有吸引力的植物景观空间。
一、商业步行街植物景观的功能
商业步行街的植物景观的功能因分类不同而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一下几种:
1.实用功能。商业步行街的植物造景选用多种多样植物,包括高大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等,它们具有遮荫、滞尘、降温、降噪、增湿、净化空气等作用。尤其在炎热的夏季,高大乔木那宽大的伞状树冠,把强烈的太阳辐射和热能予与阻隔,在树阴下,街上行人充分领略到植物对人类的人性体贴。由此可见,合理运用植物,可以调节、缓解和弥补现代城市建设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
2.审美功能。商业步行街植物造景既是园林植物与人工艺术创造的结合,又是物境与人文的结合,融合了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科学合理的植物造景对城市商业步行街具有自然和谐的、高品位的美化效果,可以柔化现代城市建筑冰冷单调生硬的直线条,给人以自然、宁静、艺术的享受。
3.经济功能。优美舒适的商业步行街植物造景,将使商业步行街更具吸引力,更加聚集人气,增加客流量,提高商品销售额,使商家获得更为丰厚的商业利润,从而使商业步行街更具商业价值,由此,将吸引更多的地产商、开发商、投资经营户,以致金融、保险、证券、企业总部、外国领事机构等住入,进而促进城市的经济繁荣。
二、现代商业步行街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商业步行街植物景观设计渐趋成熟,商业步行街将成为市民及外来游客休闲、娱乐、购物的重要目的地,同时也是展示城市新面貌的一扇窗口。但是当今商业步行街的植物景观设计有很多局限,概括起来表现如下:
1.对步行街植物造景的实用功能重视不够。
商业步行街的规划和设计师们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往往更注重的是植物的美化功能,而忽略其实用功能。这一理念又往往影响到对植物的种类选择和植物造景设计上,使其设计难以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致使现在很多步行街的园林设计,看上去很美,但在夏季,整条街仍处于暴晒之中,未能很好起到绿色植物的遮荫、调节温度、湿度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2.植物布局设计不合理。
一是硬质景观与植物景观的比例不合理。目前,一些商业步行街由于很注重商业气氛的营造,往往造成硬质景观设计过多,如水景、艺术小品等,使本来就狭小的空间,显得更加拥挤不堪;二是植物比例较少、布局不合理、稍显凌乱、亦没有主题理念,体现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搭配和造景设计上。很多植物,尤其是乔木,被低矮灌木围成的栅栏或砖石砌成的护栏大面积圈住,使游人难以亲近到植物,享受树阴的清凉。显然,其设计缺乏真正的人性关怀。商业步行街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其道路本来就狭窄,不宜将植物连片栽种,而圈围太多的游人。其设计应以“点、线”为主,兼以少而小的“面”点缀。以便留出更多的空间供游人活动,使人与植物更为亲近,真正体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3.植物配置不合理。
一些商业步行街的园林绿化设计中,乔木偏少,花草、灌木偏多,绿量不足,其生态调节作用降低。且在乔木的品种选择上,更注重的是新、奇、贵,而缺乏对其实用功能甚至是否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考虑,致使栽种的一些树木只有枯枝残叶,长势不良,未能体现其在原产地应有的风貌,更难实现其美化和实用功能。时下还流行栽种“光头树”,即花巨资从偏远山区移植古树。为了方便运输,几乎将其枝叶全部砍光,只留部分主干及次级枝干,以移栽古树提高园林设计的品位和档次。这种树多数难成活,即使能成活,也难以恢复其在原生长地的雄姿,更难收到枝叶繁茂、绿树成荫的景观效果。此外,植物种类单调,季相变化小。步行街不宜种植草坪,也不宜种植过多的灌木花草,因在相同单位面积上,栽种乔木获得的绿量比栽种前两种植物获得的绿量多。乔木的制氧量、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的能力均要比草坪强。因此,在人流集中、空间狭窄的城市商业步行街,适宜多栽乔木,向空中发展,立体绿化,以求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获得最大的绿量,并给予人群舒适的景观感受。
三、商业步行街植物景观设计的建议
面对当下中国掀起的商业步行街建设热潮,本人对其植物景观设计提出以下一些初浅的看法:
1.商业步行街植物配置建议。
城市商业步行街的植物配置应以高大乔木为主,灌木和草花为辅,当地树种为主,适当配以外来优良树种,注意不同叶色树种搭配,这样,既能增加绿量,遮荫降温,充分发挥其实用功能,又能丰富植物种类和色彩变化,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在树种选择时,应把握适地适树原则,根据当地气候、生态条件,历史人文,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地方文脉。选择易栽种成活,阔叶、绿量大、树冠大、遮荫效果好的树种。
2.商业步行街植物设计建议。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首先考虑实用功能,其次考虑美化功能。让行人能与植物亲密接触,尤其是高大乔木。在植物造景上,既要区别于交通公路行道树,整齐划一,机械呆板,又应区别于公园的纷繁复杂,因商业步行街人流量大,空间面积有限。在设计上应突出“步行街”的特点。在高大乔木沿街方向植株间或街两侧,即靠近街边商店门面处,可间或设计灌木草花台,花台的面积和长度不宜过大过长,应以不妨碍游人行走或进出商店为宜,亦可将花池花基与休闲坐凳相结合,做到功能与美观兼具。
3.商业步行街休闲设施配置建议。
设置美观舒适的休闲座椅、干净明亮的公共厕所、垃圾桶、统一管理、和谐协调的标识系统,做到使用方便、造型美观、制作精良。在街道出入口、上下台阶设施方面还要充分考虑残疾人特别是盲人的特殊要求,以及环境保护、防火防灾、紧急疏散的要求等。同时还应采用特殊的照明方式、特殊的地面铺装,使空间、建筑、景观的设置布局浑然一体,并运用好导游图、标志牌、时钟、喷泉、雕塑、小品景观、象征物等等人性化的配套设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理念。
四、结束语
城市是人类历史慢慢积淀的文化成果,商业步行街是城市发展的重大影响之一,城市商业步行街空间是城市公共生活的发生地,也是城市的精华所在。研究城市商业步行街植物景观的功能与设计最重要的目的是改善城市形象,美化城市景观,提高城市品味,创造优美的城市景观和繁华的商业氛围,创造更多吸引市民参与活动的场所。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持续加快,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植物景观的设计也随之进入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时期,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步行街休闲植物景观的色彩及视觉感受,应该冷静的分析城市商业步行街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力图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以确保设计思想的准确表达,确保商业步行街植物景观的优美个性,以人的直观感受作为基础,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徐默诵.现代商业步行街景观研讨[D].安徽:安徽农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2007.06.01.
[2]卢文平,廖国胜.现代步行商业街系统化研究及理论对策框架初探[J].工业建筑,2004,34(5):54.
[3]凯文林奇.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1.1滨水景区商业建筑的分类
根据水系形态的不同城市滨水景区大致可以分为江滨景区、湖滨景区及海滨景区,其中江滨景区和湖滨景区常被开发成城市开放型公园,形成城市景区。
1.1.1江滨景区的商业建筑设计
城市大多邻水而建,我国大多城市都有贯穿城市的江河,这些江河成为很多城市主要的滨水景观带,因为江河具有流动性且成线性分布,所以江滨景区的商业建筑多成带状发展,沿江、河展开,商业区进深较小。由于商业区成带状分布,所以常把商业区两端设为主要出入口,中间加以景观节点与城市道路想通,形成较为开放型的景观商业区。江滨景区多建设于江河两岸,用地时常相对紧张,商业建筑往往只能临江而建,但幸于此类景区的景观主要来自江河与堤岸,所以在规划上主要依靠沿河布置步行道,争取沿河步行景观的最大化,局部地段可离岸设置,以增加景区空间维度,同时根据景区需求,建筑要适当让出一定岸边作为开敞空间形成景观节点,以便供人观光休憩。
1.1.2湖滨景区的商业建筑设计
城市景区公园在选址时,乐于选择在有水系的位置建设,而湖泊则是其中最好的选择。湖泊水系的流动性不强,景观视野开阔,水面进深较大,根据湖泊的大小,可以沿湖设计多个滨水景区,必要时还可向湖面伸展,景区之间相互串联成一个大的城市公园。在湖滨景区设计时,由于湖泊提供了一相对开阔的环境空间,并且湖岸用地相对充足,所以城市湖滨景区有条件进行大型的景观及商业街区设计,在保证景区主体景观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其配套的商业建筑可以进行多种类型的设计,打造出种类繁多的湖滨景区。该类景区设计容易出亮点,是提升城市形象,建设城市名片较为关键的一笔。
1.2商业建筑对城市滨水景区的作用
1.2.1促进景区多方面的发展
生长于城市中间的城市滨水景区,给钢筋混凝土森林带去了一片自然的气息,是都市人们在紧张的生活中,最易得到放松的休憩场所。虽然其最初设计目的是在城市中创造出一片贴近自然的生态空间,但其仍未脱离城市的生活属性,所以在城市滨水景区内规划设计商业建筑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促进景区多方面的发展,完善景区的功能,满足都市人们所需的城市生活需求。
1.2.2扩大景区对城市的影响
随着商业建筑的规划、建设、运营,当商业建筑借助景区展现出与之配套的商业影响力时,商业建筑的商业影响就可以反向作用于景区,以其声誉带动景区的影响,给景区发展带来第二助力。另外城市又可借助景区营造出来的商业氛围,加大景区的利用率,使其在服务群众的同时,为城市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1.2.3分清主次、有效节制
商业建筑对景区有较多的积极作用,但在城市景区中规划建设商业建筑还是要分清主次、有效节制。因为城市景区建设的初衷就是为了在城市中营造出一片自然生态的空间坏境,如果过分的把商业建筑规划设计进去,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一方面背离景区建设的初衷,另一方面破坏了商业与景区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2景区对云龙湖北大堤商业街区的设计要求
2.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区,云龙湖景区位于徐州城区西南部,是徐州市重要景点之一,云龙湖东靠云龙山,西依韩山、天齐山,南偎泉山、珠山,三面环山,一面临城。随着徐州的发展,云龙湖景区被造成徐州较大的城市景区,为徐州市民提供了自然舒适的生态环境、是市民放松休闲的好去处。北大堤堤下步行商业街就位于云龙湖景区北面,靠近城市的一侧。用地东西约为630m,南北约为42m,用地面积34295.88m2,总建筑面积19609m2,建筑形式为局部两层的底层商业建筑。
2.2设计要求
2.2.1规划上保存景区整体风貌
徐州市云龙湖景区的建设目标是国家5A级景区,5A级景区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较高,涉及到内部商业建筑的主要要求有:选址不破坏景观,建筑风格统一、协调,建筑体量适度,功能性建筑选址要隐蔽或外观美化,景区周围形成优美的天际轮廓线等。所以对北大堤堤下步行商业街的规划上要满足景区大环境的要求,在满足景区的功能需求时,还应保存景区的整体形象。
2.2.2景观上优化景区细部空间
徐州云龙湖风景区总面积达44.7km2,其中核心景区15.1km2,作为一个较大的自然景区来说,其中的商业建筑在设计时应承担其局部空间的细化工作,因为建筑的尺度相对于自然环境来说是较小的,当人活动与景区中建筑群中时,空间尺度感被缩小,所以在景区商业建筑设计时要注重优化细部空间,使得整个景区的景观环境有放有收,充实饱满。
3云龙湖北大堤商业街区的规划设计
3.1总体构思及布局
根据地块的区域位置、历史文化特征、场地现状和周边环境,在对用地性质、使用人群、对外交通和外部视觉景观等做了详细分析后,将其定位为:富有地方特色、反映徐州历史文化、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游览和购物需求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把“完善城市设施、突出文化特色、滨水空间亲近游人”作为设计原则,利用步行街富有变化的线状空间形态和建筑功能的多用途集聚效应,通过融合当地人文要素达到繁荣商业氛围,提升城市地段形象的目的。在生态环境的考虑方面,从城市生态大系统着眼考虑步行街的作用,形成人与自然山水的亲近关系.景区的主要景观是来自云龙湖的湖景,配合湖岸周圈的绿化景观及景观小品形成的一个环景观带。从南向北看去,将湖景作为视角的前景,配合北岸已建成的美术馆、音乐厅等大型公共建筑,衬上徐州的城市背景,便形成了一道优美的城市风景线。所以在北岸建设商业街区,与环境不相符的建筑尺度,有可能会破坏这一城市景观。所以为了将堤下步行街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欲将其整体定位配角化,低调化。整个空间序列以徐州音乐厅为核心,以市民广场为主角,以原泄洪渠加以开挖的如意湖作为主要景观要素,与步行街遥相呼应。利用堤下高差变化将其划分成多个不同的空间,整体规划以步行台阶中心轴线作为步行街的中心对称轴,分别布置东西二大区,每个独立分区都围绕内庭院为核心空间,形成内街的形态,整个步行街北面临堤下路处又以线状布局,毗邻如意湖,一路迤逦而来,空间布局层次丰富,主次分明。两区之间的大台阶直通堤顶的滨湖公园,并根据台阶的尺度来控制建筑的收放。步行街建筑物充分利用北大堤下部空间,其大部分建筑物的屋顶标高低于或平于公园主景观路面(堤顶)标高,这样既不影响游人的景观视线,又可以利用步行街建筑物的屋顶种植花园,有效的把商业街区隐藏在大的景观环境中。并以此来消除大堤对景区的限制,将景区公园的带形空间向南加以拓展。通过商业街区,使得美术馆及周圈的城市绿地与云龙湖景区连为一体。
3.2丰富空间形式,细化景观细部
作为开放性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中考虑了观景、休闲、晨练等文化活动的要求,并提供展览、餐饮、购物等活动的场所和设施,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需求层次的使用者的需求。商业街的主要特点是因商业店铺的集中而形成了室外线性的购物、休闲功能空间,以及内庭院式,面性的功能空间,决定了其设计的核心就是让空间有用、舒适、富有特色。
3.2.1广场空间
结合步行街的特点,以东西两区中心对称轴线上的堤下空间为核心,在体育场及休闲公园的中轴线位置上形成节点空间,设置一个入口广场,它起着组织空间、引导空间的作用,是整个街道空间序列的开端。通过中轴线的控制,来实现广场与周边环境既相互联系又具统一性。因为有大量人流的集散,在两区中间台阶部位放大空间节点,并将此节点放大处理,形成面积较大的集散空间。同时,作为商业街的主要节点,具有鲜明的入口意象和引导性,起到汇聚,分散人流的作用。各构成元素尺度亲切、比例和谐、材料运用得体,使前来购物观光的游客或市民皆能产生强烈的亲切感和归属。
3.2.2街道空间
步行街街区的布局形态沿店铺街道一侧呈线状布局,鳞次栉比,店面凹凸有致,半封闭的、步道拓宽式的街道空间,呈现一定的不规则状。以集中人行活动区为指导思想,把街道做成弯弯曲曲的蛇形道,加上统一设计的街道家具,创造出强烈动感和节奏感的街道空间。街道自由舒展,连接和贯穿各功能区和多个景观节点,以追求界定鲜明、比例适宜的积极空间,有效地渲染出不同的环境气氛和空间特色。注重边界效应理论的运用,空地,建筑广场的边缘,建筑的凹处,是人们喜爱停留的区域。我们在商业街设置休息的座椅,让人们驻足、停留、交谈,弯曲的街道使步行变得更加有趣,变换的街道空间,间以广场的穿插,使步行网络更加简短便捷。
3.2.3内街入口与庭院内街入口的功能和类型是整个步行街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通常形成一个重要节点,是人们进入内街的“序幕”,是对步行街内街有所感知的重要范围。内街院落型空间具有相对静的特征和停滞性,人可以停下来进行交流,谈话等活动。在步行街内街的设计中,融入了北方民居的空间意向,将其核心空间设计成类似四合院内庭院的形式,实质上,内庭院的设立,不仅是线性空间的点空间和面空间的补充,还起到了外街线性空间的一种暂时停顿和休止。
3.3建筑色彩分析
建筑的立面以暖灰色(低彩度)为主色调,局部间以高彩度和明度的点缀色,并设计了大面积的清水玻璃、隐框幕墙,与中间地标式建筑——音乐厅低调呼应。门窗饰线,铁艺栏杆以及木本色装饰百叶,建筑功能入口用高起汉白玉的牌坊来区别,其整体为典雅,低调的中性色调。设计的铺装,小品,附属设施等采用暖色调设计,从色彩上取得和谐的效果。从整体风格到细部设计遵循现代、简洁、朴素淡雅的原则,与周边环境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统一。
4结语
关键词:商业步行街;中国传统建筑;城市表达
Abstract:Therearecommercialandrecreationalinthecommercialstreet.Itmustconstructthestrongbusinessatmosphereandamusestherecreationalfeatures.ItmakesthemostoftheChinesetraditionalbuilding''''selementinthebuildingdesign,andmakemodernisgoodwithtraditiontocombinedtogetup.Atthesametime,wefigurethatit''''simportanttopaymoreattentiontothetersenessandsimplicityburtheluxuryandoverdoing.Moreover,wegiveprominencetoit''''spracticability,co-Mpatibilityandhighefficiency.What''''smore,wealsonoticethathowtoeconomizethegoundandthecost,howtotakefulladvantageofthearchitecturalspace,andhowtoconstructapleasantcampusenvironment.
Keywords:CommercialStreet;ChineseTraditionalBuilding;CityExpression
1项目概况
武冈市位于湘西南的雪峰山脉东麓、南岭山北缘、资水上游,地处邵阳市西南五县(市)中心,。总面积1549km2,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14km2。有苗、侗、仫佬、回、瑶、壮、土家、满、蒙古、黎、白、水、高山、彝等15个民族,总人口74万。
武冈铜保新城商业街位于铜保新城中心,紧邻新区行政中心,东临规划的主要干道铜保路。规划建设用地东以规划的主要干道铜保路为边界,南面以城市交通支路春园路为界,西部以原有城市干道强武路为界,边界呈方形,总建筑面71024.3m2。
2设计构思
2.1设计定位
商业步行街,其主要功能服务于商业活动,同时也承担娱乐休闲的功能。本方案设计既注重起功能上的实用性、兼容性与高效性,又注重节约土地,充分利用建筑空间,营造宜人的商业氛围。
2.2设计理念
2.2.1节约土地,节省建设成本
设计伊始,以场地高差为方案切入点,充分考虑与场地高差进行有机结合并加以利用,从而减少建设中的挖填方量,以降低建设成本。
2.2.2商业步行街的多功能性和兼容性商业步行街兼有商业性和休闲娱乐性,它既要营造浓厚的商业氛围,又要体现其娱乐休闲性特色。
2.2.3建筑性格的恰当表达
建筑外墙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充分运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以蓝灰色麻石喷涂、青灰色贴面砖(主墙面),深灰色亚光不锈钢和深灰色铝合金(栏杆和窗框)、灰色镀膜玻璃及白色涂料(部分梁柱和构架)表达简约的建筑风格;大量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丰富了建筑立面。
利用设计中的虚实对比,均衡与侧重,统一与变化,形成具有较强光影变化,构图和谐,营造具有视觉愉悦感的空间效果。良好表达了商业建筑的内涵,同时也避免大空间和大构架给人带来的空洞和冷漠。
2.3设计构思
商业步行街的位置与规模决定了设计首先如下问题:一体化构思“规划——建筑——景观”;整合设计功能与环境。规划既着重与环境生态和商业步行街功能的研究,又关注商业步行街内部与外部城市环境的整体联系,将整合设计的理念贯彻与内外功能的组织,景观环境的保护和再利用;建筑形态以群体面貌出现,与环境巧妙结合,在追求建筑风格延续和统一的同时,保持对复杂地形的多样适应性。
2.3.1整体有机的景观格局
根据场地特点,在建筑轴线、景观轴线上组织室内外空间,形成各种空间序列,相互汇合、渗透、转换、交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且不受车辆交通及功能分区之干扰。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整合,空间相互渗透,构成以人的景观感知为中心的体验空间序列,最终形成新校区的整体感合场所感。
2.3.2理性与浪漫结合
布局充分利用周边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将理性与浪漫结合,有规则式建筑广场空间通过转接、过渡的手法,与周边环境、城市景观融为一体,创造人文、尺度适宜的商业购物空间。
2.3.3强调交通组织的层次性
人车分流,快速车流置于城市干道,内部为步行道,并考虑紧急车辆通行,以保持中央腹地的完整性;同时,交通路网设计尊重原有竖向特征,在此基础上改造利用并形成特色。
2.3.4可持续发展与良好的周边环境
考虑规划、建筑的可持
续发展、功能的合理转换,延续现有周边环境的多样性与地方性,在浓郁商业氛围下,创造一个生机勃勃的购物场所。
3总体布局
完全规则的用地孕育了建筑的雏形。椭圆形的广场和横向的步行主轴形成规划的核心。广场和步行街的交汇处是商业步行街的中心。规整组合的建筑体块与道路完美地结合。某种程度上讲,建筑大体就应该这样,我们只不过是此时此刻顺理成章地这样做了。建筑自然地簇拥成一个个群落,其间演变出多重性格的公共活动空间,组织成纵横交错的步行系统。二号地块延续了之前一些流畅的做法,赋予商业铺面以崭新的面孔。
两个地块自成一体又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体现了一种和谐而活泼的美。
4空间的营造
建筑形态满足了商业构架与空间的关系。顺沿横向道路的运用,使单一的沿街界面变得富有层次,形成了一定的商业空间网络。线性空间与广场片状空间的结合,加大了商业休闲的逗留余地。
我们在这里积极创造公共空间,提高开放性,引入了步行街,露天广场,灰空间,室内庭院,空中庭院的概念,几个层面的空间组合形成有趣的空间序列。自然的形体组合给各个方向的城市道路带来独特的城市景观。
首先以半圆形休闲广场空间作为商业步行街的主出入口,行道树及铺地的导向将人流引入商业步行街。鲜明的主题雕塑、椭圆形的玻璃幕墙及一排排柱子架空的走廊在阳光的照射下产生奇妙的光影效果,给人以温馨的感受。柱廊形成的灰空间成为了公共活动空间到商业空间的自然过渡。清澈的喷泉、有序的行道树及斜向的硬质铺地将人们带入到个性空间的惊喜中。适宜的空间尺度,细腻的环境处理,成为我们设计的一个核心。向东西两端行走,有更细腻亲切的步行空间,空间的收放自如,打破了几百米冗长的感觉。同时,各种样式的休息椅凳合理设置很好的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
亚历山大说过,一个好的设计并不是告诉人们如何设计空间,而是让空间有机会长成生气活泼的花。在这中间我们试图给顾客提供一种充满阳光、空气、艺术品的有人性、有精神的场所,让室内室外环境的融合改变全室内令人窒息的购物空间。形成一个人们乐在其中、不知疲倦的购物展示平台。连廊与边界,其尺度、体量及被关注刻画的程度,已远远超出了“交通”功能。
5结语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而引发了商业步行街的建设热潮。商业步行街由于自身功能的综合化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大批商业步行街再很短的时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宜人的空间尺度,细腻的环境处理、浓厚的商业氛围构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商业步行街;大规模建设的同时,盲目建设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武冈新城商业步行街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强调应尊重当地实际情况,力求在满足实际商业功能的基础上,整合处理功能与环境,探索了富有特色的新商业步行街空间的方式和策略。希望对步行街建设提供有益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夏伟.商业性街道的评价体系建构——生态学的启示和方法.[硕士论文].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04.
[2]刘刚松.商业步行街外环境照明设计研究.[硕士论文].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2003.
【关键词】商业步行街;景观空间;氛围
商业步行街是为了迎合人们的行为心理和消费习惯,而逐步建立起的这种购物活动与城市交通相分离,融人们的购物、休闲、娱乐、街道景观展示和强调文化和地域性特色为一体的城市生活性街道类型。
传统商业街是以商业为基本行为,结合多种观赏、娱乐社交等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在市民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建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街道被日益繁忙的车辆占领,带来了车流和人流混杂,店铺和摊贩逐渐退入大楼的底层,形成“一条线、两张皮”的模式。城市中心的商业街在经历了经济的辉煌与历史的风雨沧桑后,基本上己呈现老态,环境质量不高,休闲设施不够完善,与日新月异的城市生活无法匹配。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一种类似于西方购物中心的商业步行街形式迅速发展起来;另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促使一些历史悠久的具有传统商业特色的商业中心重新焕发活力。因此,对于我国商业步行街空间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1 商业步行街空间界面的概念
界面是相对于空间而言的,是指限定某一空间或领域的面状要素。作为实体与空间的交接面,界面是一种特殊的形态构成要素:一方面,界面是实体要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界面又与空间密不可分,界面与空间相伴相生,不同的物质界面相互组合,会形成不同的空间效果,反映出不同的场所精神与特色,激发出人们各种美的感觉。
界面限定了商业街的平面轮廓、空间轮廓和天际轮廓,与街道户外空间共同构成完整的商业街步行环境空间。对于商业街步行环境空间而言,界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步行环境空间中物态的基本内容,它的形态是步行环境空间的基础,决定着步行环境空间的整体效果,对商业街气氛的塑造起着关键性作用。如果在设计这些物态要素时,有意识地研究这些要素的形态、尺度、比例、质感、颜色和相互之间的紧密关系等等,将有助于创造步行环境空间的整体秩序,达到满意的空间效果。界面与商业街户外空间的“交接”并非都能表现为一个显形的“面”,从形式上讲,商业步行街中的界面可以分为显性的(实在)和隐性的(虚空)的界面。商业街中的“显性界面”、“隐性界面”,还有头顶那片随季节、气候不断变化的天空,共同构成了步行环境空间的界面。
“显性界面”又分为底界面和垂直界面:商业步行街的底界面是指能允许人通行的地面,它是商业步行街空间中人们的视觉和触觉接触最密切的一种界面,它有组织人们活动、划分商业步行街空间领域和强化景观视觉效果等作用;商业步行街的垂直界面是指两侧的建筑立面,可以利用它的质感来渲染街道空间的气氛,可以利用它的高低、前后的错落来增加空间的深度感,而它的连续性是保证整个商业步行街空间完整性最重要的一环。“隐性界面”没有明显的“面”的感觉,它的界面形式有赖于观察者的心理感受,它的美丑、舒适与否将直接影响步行环境空间的品位与城市生活质量,主要包括休息设施、环境小品、标识、植物、其它服务设施以及广告。
2 商业步行街道的历史沿革及发展
2.1 商业步行街的历史沿革
商业步行街发源于中国,唐朝长安就有商业街:东市和西市。到了宋代清明上河图就是典型的商业街,可到了近现代,我国商业步行街发展落后于西方国家。
西方于1930年林荫大街发展商业街获得成功,成为现代步行街的雏形。1950 年以后城市面临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中心区经济逐渐衰退,步行商业街建设成为复兴城市中心区的良策。因此各国掀起建设步行街的,如德国的科隆、法国的巴黎和美国的旧金山等城市都建设了步行街。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建设商业步行街。目前,商业步行街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和形象提升的重要内容。
2.2 商业步行街的发展现状
商业步行街在其发展的进程中,其功能由单一的购物需求向集购物、休闲、健身等多元化需求转变。
2.3 商业步行街中景观元素的运用和构成特性
商业步行街的景观元素是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组织艺术,由人工景观组成的综合景观,其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域的环境,地形,气候和历史文化等。
3 景观空间尺度的营造对商业步行街氛围的影响
3.1 街道长度及宽度对商业街氛围的营造
商业步行街的设计追求最佳商业人气氛围的长度,即所谓的购物者最佳心理距离。商业街的宽度也不宜过宽,人们逛街时习惯于走之字路线。街宽可能会使顾客疲劳,抑制购物的愿望。
3.2 建筑高度与街道横向尺寸对商业街空间营造的影响
建筑高度与街道横向尺寸的比例直接影响购物者逛街时的感受,合理的尺寸比例给人亲切近人的感觉。一般来说建筑高度(H)与街道横向尺寸(D)的比例一般以 H/D=1 为主,这样的空间尺寸即不失亲切感,又不过于狭窄。从视觉上来讲是欣赏建筑的最佳视角,容易形成独特的气氛。
3.3 建筑之间空间的错落对商业街空间营造的影响
商业步行街建筑形式的布置十分容易陷入单调构陷中,建筑整齐,形式单一,当走在这样的步行街时,会给人一种重复厌烦的感觉。所以在步行街设计时建筑物之间要错落有致,使街道在统一中求变化,同时赋予节奏感和韵律感,以形成对购物者持续的吸引力。
3.4 休息景观节点空间尺度及设置间距的尺度对商业街的氛围的影响
休息景观的设置的尺度和间距会引起人的不同心理感受,人的心理要求和习惯方式表明,300m 是步行者最愉快的距离,休息景观的设置间距应在 1.2m 以上,这能使人在休息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
3.5 景观绿化种植的设置尺度对商业街的氛围的影响
街道景观绿化应根据街道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还可以通过垂直绿化来丰富街景。对于尺度较大的步行街,合理的种植一方面能够弱化心理上的街道宽度,还可以丰富人们更好的视觉和心理感受。
4景观元素的运用组合对商业步行街氛围的影响
4.1 不同的景观元素营造不同的氛围
不同景观元素营造出来的氛围各异。比如休息景观缓解了疲劳,使人感觉方便舒适;绿色植物景观不仅改善局部的气候环境,还可以增加街道空间层次感和缓和建筑的压抑作用,营造出符合行人尺度感的空间界面。雕塑小品展示城市文化以及人类的活动。
4.2 人性化景观元素的设计更好的服务商业步行街的使用人群
商业步行街景观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人的需求。比如在景观元素的设计时候要充分考虑购物者的视觉和生理的需求,满足其文化和历史情感的需求。这些小的细节使景观设计真正服务于人,亲近于人,令购物者体验到舒适和愉悦。
4.3 地域文化及社会主流思想在商业街景观元素中的运用和体现
商业街的景观元素要符合地域的文化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比如天津的古文化街,街中的建筑多为仿清建筑风格,建筑尺度宜人,商铺店面长短错落有序,呈现出鳞次栉比的古街特色,加上“狗不理”和“泥人张”等特色百年老店,其间充满了浓郁的天津口味。
5结语
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营造是个复杂的过程,在景观空间的营造过程中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对景观元素进行综合设计,打造精品景观空间,最大化的提高商业步行街的氛围。商业步行街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时期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人们对步行街的要求会不断地变化,步行街建设所涉及的内容和问题也在不断变化,因此,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和更新我们的城市规划设计和景观环境设计,以提高我国商业步行街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通过对青岛当地居民的问卷调研,统计数据显示(图2):89.25%的受访者青睐于选择首层商铺经营,仅仅约2%的受访者可以接受二层或三层的商铺。数据表明:投资者和消费者最关注的还是首层铺面。因此,如何提供更多的首层商铺空间是体验式商业人性化设计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青岛·十五街”的商业街规划理念对此给予了完美的解答。在该项目规划设计的前期,我们利用基地现状高差较大的地理特点,引入了“多首层”的概念设计,在兼顾投资者和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提升了项目的商业价值。
“多首层”设计是指通过缓坡布道、扶梯等建筑交通元素的布局应用,将一层与二层甚至三层步行街自然贯通起来,将人在一、二层等之间传统的垂直动线转换为自然起伏的曲线,达到两个甚至三个首层的效果,扩大步行街聚拢人流的功能。跨街而立的南北两区不仅不会隔断步行街动线的完整,反而会因为地上、地下贯通连廊和码头式的设计而形成连贯的步行街体系。
“青岛·十五街”这种独创的多首层设计突破了一般商业街对首层的规划理解,使首层的优势空间扩展为原来的2倍甚至更大。该人性化的设计得以方便的将交通人流和周边商业设施的人流引入二层甚至三层的商铺,从而形成一条庞大的人流带,让建筑商街扩展的同时还形成了一个复合型的“内、外街体系”,将汇聚人流的功能充分扩展:外街,即依附于建筑正反两个立面、紧临市政街道而形成敞开式步道;内街则是因建筑的围合而形成休闲购物走廊,两种商街不仅形成了完整的购物走廊体系,还为合理规划商街功能提供了设计上的便利。商街在不同空间上回转,将人的动线曲折化、情趣化,为以后延长消费人群的停留时间创造条件,成为商铺可随时捕捉的商机。
2“情趣化”的街面
体验式的休闲消费是以轻松娱乐、闲庭信步的方式开始的,“阡陌纵横”的购物摩尔(shoppingmall)总是让人的心情紧张而又沉闷。如何才能留住顾客的脚步和目光呢?结合顾客的消费心理和习惯行为,无疑就是要让他们随意漫步,因此就必须为这种漫步的消费提供专门的通道--商业街,并且让所有的漫步者都能在每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就能被某一偶像零售店所吸引,这是消费习惯决定的商业必然。
用建筑的方式解释“街”的过程就是对消费理念的一次深度解析,商业街不一定是临着大路的,如长安街;也不一定需要漫长历史的积淀才能形成,如王府井。“青岛·十五街”就是通过建筑来实现商业街的体系化和多层次化(图3),这样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使消费者逗留最长可能的商业步行街。只要有了这样一条街,所有商铺都沿街分布,剩下的就是逗留,就是体验,就是消费。
体验式商业步行街,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的,都要做到妙趣横生,它们是真正只有行人通行的步行街。诚然,宽阔的街道成就了体验式商业模式的成功,如巴黎的香榭丽大街、纽约的第五大道,芝加哥的北密西根大街等,都是著名的例子,但是目前世界成功的体验式商业模式开发经验表明,为了获得预期的满足感和惊奇感,理想的购物娱乐大街应该是9~15m宽,而且有弯道。此外,如果街道超过60m长,宽度方面就应该有所变化,以避免视觉上的单调。拐弯的街道可以强化行人的体验,增加行人的好奇心,因为人们想知道拐角那边到底藏着什么东西。当然,为充分营造商业步行街氛围,还应在每个路口建筑物裙楼间设置天桥连通,不仅让行人更方便、安全,还可加强人流和商业物业之间的良性互动。[2]
3“有故事”的广场
根据对当地居民的问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图4):除临街商铺以外,综合性的休闲广场也是较为受访者欢迎的商业形态。
“青岛·十五街”成功打造了三个主题广场,分别是:A1区的城市艺术广场(图5)、A2区的T台时尚广场和A4区的休闲娱乐广场(图6)。城市艺术广场营造了一种静谧、典雅、多变的艺术氛围,它以圆形咖啡厅为中心,周围以多层次退台为人与人、人与建筑的对话提供了互动式空间,用建筑艺术创造了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广场,将城市广场融入城市背景之中;A2区的T台时尚广场形态则偏向于严谨、工整,它受横向、纵向及空间多轴线严格控制,连接三个不同的标高,由低到高拾级而上,如同演绎着现代经典的舞台剧。同时利用先进的技术设施和景观,增强其影响力;A4区的休闲娱乐广场则以放大的尺度、精心的植栽,并有机地运用当地的建筑材料,使城市广场华丽活泼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建筑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产生异国情调又令人熟悉的效果,让顾客以轻松的方式逗留、体验、娱乐、消费。三个区域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并汇聚成一个大的中心广场,聚集人气,成为城市的大客厅。
就体验式商业空间而言,广场的特色大多源于环境的塑造,环境能为来访者创造一种地方感,为商户创造一种存在感,同时也能为顾客创造一种温馨的归宿感。国外大量成功案例表明:有经验的开发商会使用一整套共同的设计词汇来塑造地方特色,创造出一种能够支持和吸引商户个体形象的地方感[2]。如广场上修复的教堂,中央喷泉以及公共大台阶等,而且这种地方感又契合了大量偶像零售店和偶像餐馆的环境需求。
4“互动式”的路线
体验式商业不同于传统商业中心的那种平铺直叙的商户构造,它更需要静心的规划和定制化,以满足日间和晚间活动的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成功的体验式商业中心的空间布局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街道式空间可将一些列令人怦然心动的专卖店组织起来,从而强化日间购物活动,而零售店的设计也构成了街景的一部分,它把街上的客人吸引到各种零售环境造就的体验空间中;餐饮设施倾向于围绕着广场等公共空间,或者就在拐角处和“十字路口”的街景中“扎堆”经营。餐饮经常充当起延伸四种主要活动路线的作用:购物活动、家庭郊游、晚间外出活动及游客游览活动。关于娱乐设施的位置,特别要考虑如何满足周末和晚间活动的需求,一方面,为了缓解高峰期的拥挤和排队现象,娱乐设施需要一定的相对独立。另一方面,娱乐设施的“外溢”现象也提供了一个促进零售店销售的机会。如利用影剧院和娱乐设施与零售商店串在一起产生经济效益,并以此来平衡分割晚间活动的实际需要,并产生了一种有利于零售店购物的活动流,从而使顾客进入一种计划之外的体验消费,延长顾客逗留的时间。
5结语
“青岛·十五街”的商业规划和建筑设计由顾客的体验和情感出发,从色彩和灯光,到每条走道的宽度,都具有人性化的设计,使消费者在购物的同时产生愉悦的心情,不知不觉中就把每个楼层都逛一遍。这是该项目的特点,更是成功的体验式商业中心必须具备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体验消费下的新商业模式[N].中国房地产报,2006-05-22(036).
[2]美国城市土地研究学会编;李树会,周鸿飞译.零售娱乐中心规划与设计.第二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
关键词:褐石风格 住区规划 商业街模式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esign of Yingkou City brownstone style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planning project cases, introduces a new mode of commercial street and residential villa residential integration, the paper illustrates and from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community function.
Keywords: brown stone style commercial street planning area.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风格的定义
运用褐色的石材和砖石以及红砖建造的建筑,兴起于欧洲,兴盛于美国纽约。褐石建筑是纽约和新英格兰大多数历史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多属于联排式住宅,建于整个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这类建筑得名于赤褐色砂石——一种沿用至二十世纪初的建筑材料。这类房屋与相邻住宅共用一面墙,由此形成长排的房屋建筑,成为了纽约许多街区的风景线。厚重的墙壁、精致的挑高天花板、装饰壁炉或实木壁炉,还有雕饰的门厅,以及褐石街区独特的铁艺灯影、山花坡顶、八角飘窗、咖啡街角、被艺术化的景观小品,组合而成一幅文艺和奢雅的生活画卷,由此演变成为褐石风格。褐石风格代表着一种中产的、富足的、美好的、雅致的生活状态。
项目鸟瞰图
2.褐石住区规划设计 营口锦联-经典名郡项目位于营口市站前区东部,属于老城区核心地段。整个项目意在打造营口市第一个“褐石”风格洋房社区,以洋房、小高层及高层住宅进行组团规划,区内引入商业内街,并对城市广场优化设计,配以大型超市和独立公建提升区域价值和社区生活质量,使街区与住区完美结合,形成整体性强的优质社区。
我们沿项目临市政路一侧设置了褐石风情商业街,以东侧住区入口为开始,依次设置了市民活动广场、中心会所广场和南侧以超市商铺为主的商业广场。商业街的设置除了满足住户日常商业需求,更重要的是为了创造一种闲适的氛围。通过道路两侧2-3层的商业街围合出宽松的街道尺度,两侧道路种满法国梧桐,树下人们可以悠闲的在室外喝着咖啡交谈,偶尔缓缓驶来的小火车将我们仿佛带到了纽约街头。在社区内部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景观节点将人们带入一个平和宁静的生活区。红色砖楼掩映在绿树繁花之中,这里仿佛如世外桃源一般安详。连接入口广场与市政广场的是我们社区的景观大道,这里布置了艺术化的雕塑,水景喷泉。穿过景观道便可以进入封闭的组团内部。每个组团由3-4栋楼宇组成,利用开敞空间又分别形成了组团内部的景观中心。人们可以在这里亲切的交谈,慢步。
商业街内部透视图
户型设计是每个住宅项目的灵魂所在,而整个项目的户型是完全针对褐石所研发出来的全新设计。在设计户型的过程中我们把自己当做住户设想在这样一个充满风格情调社区中怎样的户内外空间才能和褐石融为一体。这让我们想起了诗人卞之琳在《断章》中的一句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于是我们针对不同楼层的户型设置不同的室外空间,通过退台、阳台的设置,让住户能够在不同的楼层看到不同的风景。
3.商业街模式初探
对于住区配套的商业街模式,本次设计也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并总结了以下几点:
3.1建筑设计
以低、多层建筑为主,包含中小型独立建筑、沿街商铺等形式;业态构成应做到功能灵活,以休闲、娱乐、餐饮功能为主,辅以部分中小型主力店;考虑到对外营销,尽量减少纯二层商铺,一二层一起对外出售;大型主题商业可以大部分设于二层,但在一层设置出入口;
3.2规模与尺度
长度最好控制在300米以内,不宜超过500米;规模控制在5-30万;步行街宽度与街边建筑高度比值控制在1-2,步行街宽度控制在6-20米
3.3流线组织
商业步行街由一条主流线与多条次流线构成,组织商业单元;主流线宜采用自然曲折的路径,忌宽大,笔直,大一统;共享空间设置尺度宜人的广场,临街面商家露天茶座,供居民休憩并聚集人气;交通组织要做到人车分流,易于管理,给步行者安全放松的交往空间;设置足够停车场,易于到达,易于排空;
3.4地域性
考虑到北方气候,尽量减少纯室外街道,通过架设屋顶,设置半封闭空间;焦点处宜设置主题标志物,为往来者留下深刻印象;此外要注意历史文化与建筑风格的传承;天际线;外立面;建筑细部及材质的运用;地面铺装;门窗;雨蓬;挑檐; 栏杆;广告柱、广告牌、招牌;灯具,灯箱、霓虹灯、LED灯等灯光工程;旗帜等软装饰;花坛、雕塑等小品;电话亭;凉亭、座椅;路牌……
商业街平面图示意
结语
关键词:步行空间;特性;内涵;意义
自古以来,步行活动一向是城市中最基本、最必要的交通方式。一般来说,每次交通出行的始端和末端都必定是步行,而且交通出行本身很多就是步行。正因为人的这种行走特性,赋予步行空间意义和价值,也使为人民服务成为它的主要功能。街道,特别是人行便道,成为城中最主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之一。步行空间构成城市形象和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它为城市生活提供的不仅是物质环境,还提供了重要的精神、社会和心理的环境。同时,步行空间也是城市街道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地方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原本是道路运作做主体的步行者却被各种车辆挤压在道路空间的两侧。而各类城市建设也往往将无直接经济产出的步行者活动空间逐个蚕食掉。这样,不但损害了步行者的应有利益,同时也影响了其他类型交通效率的正常发挥,造成人行不便,车行不畅。同时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频繁的城市建设更是雪上加霜,如建筑边上垒起的一道道有形或无形的围墙,将其外部空间一个个封闭起来,建筑物附近可供人们活动的外部空间少,使城市缺乏生气,让人感到索然无味,反之,将建筑的外部空间向社会开放,使其“公共化”、“城市化”,有了人和人的活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持久性的环境质量。
目前,我国城市的步行空间明显处于缺乏统一性筹划、体系化不明显的状况,各种步行空间在城市中的分布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彼此也缺乏必要的联系;城市干道或街道依然是相邻公共建筑联系的唯一媒介;步行天桥和地道的设置都是迫于城市机动交通的压力而建,缺乏人性化考虑;而正处于建设中的广场也只是零星地点缀于城市之中,虽然部分改善了城市外部公共空间的效果,但对城市总体来说让人缺乏必要性的联系。这种割裂与不成体系的状态严重增加了城市交通负荷,使城市机能运作不畅。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步行空间体系造成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尤其是公共建筑空间)的割裂,不利于城市外部公共空间的整体性与协调性的发展。
一、城市步行空间的概念及其范围的界定
杨・盖尔在《交往与空间》里对步行的概念定义为:“步行首先是一种交通类型,一种走动的方式,但它也为进入公共环境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法。”所以他认为“步行活动常常是一种必要性的活动,但也可能仅仅是一种活动现场的托词――我只是打这儿路过”。
城市步行空间,是指以步行行为为主要交通方式,步行者享有交通优先权,能够保证步行行为正常进行的那部分城市空间。即指连接分散于城市中的各类空间的步行网,包括人行道、生活广场、步行林荫道等。M.盖奇和M.凡登堡指出:“步行环境是连接分散于城市中的开敞空间的步行网”。
E.D.培根则认为,步行环境包括“步行街(区)、林荫道、空中和地下步行街(道)等典型内容,他们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元素。其中步行商业街区是其中最典型的内容。”
应当指出,原本意义上的城市步行空间本隶属于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是其中适宜于步行或专为步行活动开辟的那部分空间;但随着城市的立体化、复合化的发展,步行空间甚至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也出现了室内化的特征,它与建筑空间的结合也日益紧密,空间界限的模糊使人们不能单纯的将它理解为室外的空间。
在现代城市里,步行环境日趋体系化,它将城市中心区、商业区、交通枢纽区、居住区这一系列城市步行空间结合地下步行空间和空中步行空间联系配合起来形成三维化的步行空间网络。
步行空间不同于一般的步行区,步行区被称为“Traffic Free Zone”,是为了缓和市中心交通的压力,并满足购物者的需求而实行的人车分离的纯步行的区域。很好地组织步行系统,能减少市中心人们对汽车的依赖,改善城市的人文和物理环境,保障市民的安全感,促进零售商业的发展,步行街不只是美化规划的一部分,而且是支持城市商业活动和有机活动的重要构成。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是现代步行街规划设计的基础。同时,步行街规划建设的基础。同时,步行街建设的成功与否还关系到城市中某特定地段,乃至整个城市的生活状态。
实际上,步行街反映了现代人对以往那种生气勃勃的街道生活的内心向往。随着新步行街的建立,人们对步行街购物条件的关注已经转到了对交往条件的关注。上海城隍庙步行商业街、南京夫子庙步行商业街区更新改造的成功等都说明了这一作用的存在。
二、城市步行空间的特性与内涵
(一)生态性
隶属于城市外部公共空间的城市步行空间包括了城市空间中大部分的自然环境要素,是城市自然环境系统的主要研究对象。城市步行空间的生态性表现在改善地区自然环境、提高生态多样性、保持生态稳定性、改善城市生活的自然品质、提高环境的自净能力。城市是人类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正是因为城市的高度人工化,城市步行空间的生态性才是尤其需要受到高度重视,这是城市加强自身调谐能力的一种途径。
(二)文化性
城市生态系统既有其自然地理属性也有其文化属性,是人类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人与环境的关系既有生理、物质的一面,也有精神、文化的一面;城市步行空间既包含自然环境要素,又包括社会文化要素。城市步行空间不仅包含各种城市文化职能,如游憩、交往、教育、完善城市的组织结构及功能,热切祈祷保护历史景观地带、构造城市景观特性及个性、营造纪念性场所、体现城市文化氛围等作用。
(三)经济性
城市步行空间作为城市中包含大部分自然环境要素的空间体,它的经济性一是体现在可以度量的经济价值上。还有一种外延的价值,使公园周围地区受益。如:对生物多样性的保全,对城市空气质量、水体质量的改善。随着人类价值观念的更新,这种价值将在人们的生活占据更显著的位置,是一种隐形的经济。
根据生态的规划设计观,城市步行空间在城市结构中具有与建设实体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是相承的关系。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庞大系统,尤其对于大城市,只有不断地从外界输入信息、能量、物质,以抵消城市内部发展生产的增熵,才能保持稳定,而城市内部活动与外部的交换大部分要通过城市步行空间所在的外部空间系统来完成不完善的步行空间。
总之,城市步行空间是人与自然生态关系协调发展的空间基础,是以人为主体的城市生态系统达到平衡的空间保障,是城市规划工作在物质空间形态方面体现生态思想的重要途径。
三、城市步行空间研究的意义
城市步行环境设计是对城市步行空间的功能、空间、景观、设施等各方面所进行的综合性设计,其目的在于创造生动、优美、富有特色的城市步行空间环境。它是塑造城市形象至关重要的一环,具有深刻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一)创造城市空间秩序,满足现代都市中人的需求
现代城市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社会意识向多元化发展,同时也给城市带来多元化的问题和矛盾。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追求标新立异、独出心裁,使城市陷入空间混乱缺乏秩序的境地。步行空间所具备的大面积的开敞空间及其构成城市筋骨脉络的步行道,在城市中自然呈现带有不同性质、趣味的节点的联系的步行网络,是创造城市空间新秩序的理想场所。
现代城市由于工业化大生产的特征以及人们对西方讲究简单、统一理性秩序的规划理论的推崇,形成了冷漠的、大尺度的、非人性的空间环境,结果是“千城一面”。相反城市步行空间应该具有鲜明的自然环境特征,它展示了城市的历史发展和人的文化属性,是现代生活的高效率、快节奏中,为人们设置了具有文化情趣和宜人尺度的户外闲暇空间环境,使城市空间充满亲切感和识别感,并形成城市的景观特色。
步行空间是现代城市中具有商业、休闲、娱乐设施开发功能的空间场所,同时还拥有城市中人们渴望的自然环境、浓郁的人文景观和丰富的情态特征,它随着春夏秋冬、昼夜晨昏而不断变化,带来多样的情趣和意境,因此进行步行空间的设计更符合现代人对于时间的要求。
(二)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四通八达的步行空间建构了城市的筋骨,与城市的交通系统联系成一个完整的交通网络。具有良好环境的步行空间、步行街区、广场往往居于城市的中心区域,成为城市功能、景观环境最为集中的地区,步行空间会成为反映城市形象的窗口。
“城市的精华在于空”。“空”主要是指城市形体环境的公共空间。最易识别,最易记忆,最具活力,是城市的魅力所在。优美的、人性化、情趣化的步行空间提高了城市的易识别性,使城市魅力倍增。
城市形象与步行空间存在着系统的关联,步行空间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在城市形象中的系统性,而不能孤立地、片面地来处理。
(三)丰富和完善城市建设理论,并指导城市步行系统的建设
行人交通事故是与行人有关的交通事故。我国城市和乡村道路上行人很多,特别是城市里行人更多,因此行人交通事故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以北京市为例,每年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中,与行人有关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27%,其中行人应负主要责任者占14%。受伤人数中,与行人有关的交通事故占受伤人数21%,其中行人应负主要责任者占8.6%。事故次数中,与行人有关的交通事故占18%,其中行人应负主要责任的占7%。由于我国城市中交叉路口基本上都有交通民警指挥与控制,因此交叉路口所发生的交通事故在总交通事故中所占的比例一般比国外的小。在某些国家,交通事故中的死亡事故有50%左右发生在交叉路口及其附近,其中主要是行人死亡事故。
除北京外,东京的行人交通死亡事故在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比其他城市少,主要是因为在东京建立了很多人行天桥和地下人行通道。东京的人行天桥有1000多座,在世界各大城市中占第一位。随着车辆拥有量和行人保护设施的增加,工业化国家的行人交通事故处于减少的趋势。
另外,行人的多少对车辆的速度也有影响。我国城市中,特别是城市中心,尽管车辆并不太多,但速度总是不能提高,主要原因之一是行人太多而又未采取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行人的步行心理因人而异。例如:上班的行人怕迟到,步行急速;下班的行人有的急于想回家,加快步行速度;有的想买东西而放慢步行速度;外地出差人员来到一个城市,一切都感到很新鲜,往往东张西望,这样的人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最大;并且行人中妇女、儿童、老人与其他人的心理活动有又所区别。
城市步行空间是构成城市形象和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同时,步行空间也是街道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城市文化的内涵。它结合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因素,具有导向性明确、渗透性强的空间特质,是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建设系统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合理地进行步行空间设计是改善城市环境、创造城市特色、提高城市生活环境质量、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
目前国内外对城市步行空间的研究从内容上都比较具体,如中心区的、居住区、商业区的等等,或是步行空间的路径选择、步行速度与流量的关系、步行空间的安全性、形式与容量等等,对整个城市步行空间的规划布置并没有整体考虑。城市设计师们应当将整个城市步行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逐步完善和丰富现有的城市设计理论内容,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借鉴,
参考文献:
1、F・吉伯德(Freddweik Gibbered)著;程里尧译.市镇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