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培养学生地理的核心素养属于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加强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而言,能够充分的发挥终身受益的作用。然而,现有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等原因的影响,导致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不够合理。
一、构建多元化智能理论地理教学的具体目标
1.根据学生的智能特征建立不同级别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地理课程之前,必须要进一步解析教学素材,解读实际的教学内容。深入掌握制定多级教材属于第一步目标。教师在安排课程时,必须按照课本的难易度实行,有效的整理教学模块的次序,再与实际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制定出最佳的教学目标。教师简要诠释解析教材的具体方式与流程如下:
(1)在整节地理课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就是导课,合理的设计导课,不一样的课程类型,能够根据不同的角度开展,以往导课的形式都过于枯燥、古板,教师以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材料为主导,促进学习,进而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的课堂上,教学案例和导课安排必须要一呼百应,前后相继,融为一体。
(2)细化教学内容。课本上的内容是固定的,可以适当的引入地理方面的知识,不仅能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地理知识,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学习地理的态度。地理课程和学生平常的生活有直接的联系,课本上关于地理的案例对学生来讲根本就不够熟悉,教师应合理的开发教学材料,从学生的具体情况着手,因时因地的进行施教帮助学生知识的逐渐变迁。
(3)深化教学内容,与实际的教学案例相结合。通过书本上建模案例,利用学生熟悉,比较典型的乡土地理建模案例。破模与建模属于十分艰难的步骤,所构建的“模”必须要具备有条理、典型等性质,破模的整体流程也要与课本知识进行良好的融合,给予多元化的角度深入分析知识点,建模与破模之间也要相互对应、依托。
2.鉴于多元化智能理论建立出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在人们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属于基本的保障,也是帮助人们个性发展的最佳途径,最为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要拥有多样化的人才,由于地理属于综合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能够合理的展现出地理课程的实际特征。如地理学科的必修n:制定全球气候变化多元化的教学指标。利用不同的智能化,根据不同的角度充分的体现出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多元化教学的重点目标就是居于多元智能的角度诠释教学内容,基于多样化的角度来设定最佳的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目标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促使爱好与兴趣不同的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教学课堂上,还能充分的发挥活跃课堂环境,促使课堂的内容更加丰富。
二、以多元智能理论来丰富地理教学内容
1.教师方面
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上,关键点就是地理教学内容,实施与落实教学内容直接关乎着教学效率的成功与否。在这地理课堂上,教师属于整体课堂的主导者,也是促使教学内容与学生联系进行衔接的联系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仅凭以往累计的教学经验与对学生的认知,进而设计出最佳的地理教学内容,展示教学目标当中的技能和知识、流程和方式、情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的关系。教学内容作为师生之间进行互动的桥梁,也是确保学生地理方面的核心素养有效的提高。
2.学生方面
在地理课堂上,学生占据课堂上的指导地位,并且也占据学习的主导地位。学生之间会因为性别、特征、教育经历、生活氛围等诸多不同的原因,使得学生之间的智能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结构在实际的学习方式上表现也大不相同。
三、以多元智能理论完善地理教学的评价机制
在实际的地理课堂上,评价教学机制具体是指采取相应的方法,按照课程标准,根据教学潜在的价值观来进一步判断组成地理教学的药店,进而为在后续教学中供应合理的改进依据。普通初中地理课程的相关标准中提出:评价地理学习,必须建立在评价知识与技能的条件下,着重关注学生判断价值水平、评判思考水平、社会责任意识、恩生计划能力形成的评价状态。在地理教学活动与评价学习当中必须加强重视流程、应用、体验、中参与等。评价地理学习利用合理的发挥出潜在的发展性能,促使学生在地理学习评价中获取良好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更加积极的参与课堂上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学习地理的水平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地理 新课程改革 课程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49
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是学生进行地理学科学习的重要途径,对于扩展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现阶段随着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地理课程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完善,为初中地理课程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在新课程改革提出和实施之前,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和束缚,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时教学思想较为僵化、陈旧,课程教学的过程主要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对地理课程中的地理知识,进行学习和记忆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机械性和程式化色彩。同时过于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传播,而忽视对于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使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停留在一个十分浅显的层面上,不利于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的健康协调发展。
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将对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放在了十分重要的教学地位,同时对教师的地理课程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于是如何对传统的地理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改革,使其更加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便成为当代初中地理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这种背景之下,建构更为新颖全面的地理课程教学理念,提升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学科素质和学科能力,成为了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发展的新方向。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对地理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重新的整合建构,并且以此为基础和动力,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新理念的建构的几点看法和意见。
首先,改变传统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突出地理课程的学科逻辑性和问题性,使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能够“有迹可循”“有理可依”。在传统的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课程教学时间的限制,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内容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课程教学时间内,学习和掌握更多与地理课程相关原理和知识,使学生在考试时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往往习惯于采取由教师进行知识点讲解和分析。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地理知识进行接收和记忆,导致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被机械式的记忆和背诵所充斥和占据,给学生造成了错误的课程教学理念引导和暗示,使学生认为进行地理课程的学习,就是单纯背诵各种地理知识和原理,只要能够在教师规定的学习时间之内熟练的背诵相关知识,记住各种地理标志和概念,就算是完成了地理课程的学习任务,实现了课程学习目标。
这种地理课程教学方法,一方面使学生在进行地理课程学习时,只埋头对各种地理知识进行枯燥麻木的背诵和记忆,很少静下心来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挖掘,体会地理课程的奥秘和乐趣。另一方面则限制了地理课程自身的教学发展,贬低了地理课程本身所具有的教学价值,对学生今后地理课程方面的学习、发展以及地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和障碍。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时,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现状,突出地理课程教学的逻辑性和问题性,引导和带领学生对隐藏在地理课程知识背后的地理规律进行探讨和分析,把握地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从而使学生在进行地理课程学习时,能够真正的摆脱机械式记忆,以一种逻辑推理式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思维,对地理知识进行更加灵活开放的学习和掌握,从而使学生在积累地理课程知识的同时,发现地理课程的奥秘,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使学生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地理课程学习思维方式、方法。
其次,增加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案例比重,以教学案例作为教学辅助,加深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印象,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虽然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升,但是由于地理课程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在进行地理课程的学习时往往会遇到很多的理解性问题,对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形成一定的学习障碍。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之下,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地理课程的学习难度,转变自身的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做到从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实际和学习需求出发,将各种地理课程教学案例引入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作为地理知识讲解的落脚点和切入点,以更加形象和生动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地理课程学习积极性,树立学生的课程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在具体的地理案例中,进行地理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课程学习水平。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提出过“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强调学校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连,让学生在生活和运用中体验各科知识的价值与探究乐趣[1]。生活当中有许多素材可以很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生活、生命价值和意义,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不断发现和创新的过程,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这也是我们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教育部颁布的新地理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为初中地理教学的首位理念[2]。因此,地理教师的课堂应该体现这一理念。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了解甚至亲身经历一些当地的新闻事件发生,其背后可能隐藏着许多地理知识。如果地理教师能善于借用学生身边的新闻素材,将其经过地理加工后,定能打造专属本校学生的生活化地理课堂,从而让学生学得更加亲近、轻松和更加有兴趣,也能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
作为地理教师,如何将学生身边发生的新闻素材转化成为课堂上的教学素材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善做一个素材收集的有心人。就江西南昌而言,我们每天能够接触到的报纸有《江南都市报》,这里有很多发生在南昌当地的新闻。我们地理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经历着同样的新闻,关注着同样的热点。如果地理教师只是把这些新闻当中一个简单的资讯来了解,不能将其与地理课堂教学联系起来,那么教师可能只会把书本或者教参上的案例拿出来来举例。而书本上的案例往往距离学生的真实生活经历较远,学生可能会陌生而表现出没有什么兴趣,进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站在专业教学角度看待这些新闻,善于发现新闻背后的地理知识,发现其能够为某个知识点教学服务,做一个素材收集的有心人,那么我们的教学案例则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还有更多来自学生生活的鲜活案例,自然学生就更有兴趣,更容易理解。
例如据《江南都市报》报道,在2010年5月12日,省城南昌迎来了7个小时的特大暴雨,雨势惊人,致使南昌城区许多路段顿成泽国,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不少回家的市民只能在暴雨中等待或涉水赶路。同时还有很多有趣的图片,例如有人在南昌最繁华的中山路两个小时抓了三筐鱼,有车直接被淹没顶了,像一个乌龟壳露出来等等。这些图片资料就可以用于初中地理课堂上,帮助学生理解南昌的气候特征、洪涝灾害、城市科学规划等。
二、善于加工剪辑新闻素材。由于新闻报道是多角度全方面地报道的,其文字图片或者视频不可能完全满足课堂教学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地理教师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加工。例如报纸上的某个新闻报道,教师可能只需要其中的一张图片,或者图片中某一个细节,那么老师可以利用相机拍摄下来或直接上网搜索后用截图软件操作,再利用Photoshop等软件截取或放大需要的部分。同样的某一次新闻报道的视频,我们也可以用Shotcut或会声会影等视频剪辑软件截取某一小段来用于课堂教学,从而更加高效贴近课堂。
三、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新闻素材。面对一个身边的新闻素材,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恰当地设问,引导学生从地理学习的角度观察和思考,而不是看成一个有趣的故事。例如上文提到的南昌“看海”新闻图片,教师可以这样设问“为什么南昌在秋冬季节不会出现这种暴雨?为什么在我国东部很多城市夏季都容易出现这种现象?为什么南昌的中山路容易出现内涝?如何预防?”经过这一步步地设问引导,学生就能从新闻素材热闹的表象深入思考我国的季风气候特点,思考城市内涝的产生原因及预防等等。
例如最近《信息日报》报道南昌的堵车,其描述就非常诙谐幽默,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南昌,是一个大城市。在法国,你开一个小时车,就到了德国,再多开一个小时,就到了波兰。在南昌,你在中山路,开一个小时,还在中山路。”甚至还赋了一首词“《沁园春·南昌堵车》洪城风光,千里车流,万里人潮。望赣江两岸,车行如蚁;八一大道,汽笛啸啸。司机烦躁,膀胱欲破无处尿。看日落月升,尚未过桥。交通如此多焦,引无数驾友赴公交。叹捷达速腾,慢如蜗牛;奔驰宝马,无处发飙。一代天骄,兰博基尼,泪看电摩把车超。须限行,看的士公交,分外妖娆。数风流人物,步行更妙!”[3]当这些新闻素材展示在课堂上,学生肯定倍感亲切和兴奋,如果教师再进行诸如“城市为什么容易出现交通堵塞现象?如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引导,相信教学效果一定事半功倍,甚至这些新闻素材可以作为一个很好地研究性小课题,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探究性学习。
学生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的进步与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也是我们地理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而善于借用学生身边的新闻素材,打造生活化的地理课堂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等提供了良好的载体,能够让学生在属于自己的活动中探究、体验、感悟,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既满足了学生生活的需求又满足其发展的需求,让学习和生活紧密交融。希望我们更多的地理教师能够从日常生活的新闻中发现教学宝库,做一个善借新闻素材的有心人,更好地践行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初中地理;激发兴趣;优化结构;建立自信心所谓高效课堂,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通常为45分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课堂的功能与作用,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即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精力,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更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有着巨大的作用。笔者认为,构建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地理学科是一门与人类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上,我们就可以把教材中的内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知道地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大到国家的方针政策,小到我们的吃穿住行,无不涉及地理知识。而且因为我们所讲的知识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件,学生才会有强烈的求知和探索欲望,才会激起他们对这门科目的兴趣和热情,进而为高效课堂的建立奠定良好基础。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中“多变的天气”的内容时,我们可以为学生展示四幅上学路上的图片(晴、雨、风、雪),让学生描述一下这四幅图中都是什么样的天气,并让学生结合自身的亲身体会回答天气变化是快还是慢,以此引出天气的概念和特点,这就为我们接来下内容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使地理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地理课堂结构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集声音、图像、图文于一身,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受到刺激,不仅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且地理学科有些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多媒体技术则能轻而易举地把这些问题解决掉,因为它能把这些知识以更为直观和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给了学生视觉上的享受,使教学重点、难点简单化,而且起到了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理论和操作技能,使之与传统工具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地势和地形”的内容时,如果只靠我们口头语言的描述和粉笔在黑板上的写写画画,学生还是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我们所讲内容,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我们搜集到的有关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这样一来,就使这些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和直观,学生理解起来也容易,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三、重视激励性教学评价,使学生建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清代著名教育家颜元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这句话表明了鼓励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当然,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学校教育中。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有着强烈的上进心,当他们受到来自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会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同时自尊心和自信心也能得以增强;如果我们对学生的表现嗤之以鼻,甚至挖苦讽刺,就会打击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并逐渐对这门课程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所以,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我们应该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并且尽可能多地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肯定和赞美,而且也形成了一种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快乐。
综上所述,构建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教学过程,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作为初中地理教师的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以研究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能力的有效方法,使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早日形成。以上就是我个人对初中地理课堂构建策略的几点建议,在此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良好作用。
参考文献:
[1]苏士成,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地理课堂;教学案例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现代地理教师的思想在不断地提升,教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也在提升。将探究式教学的方式引入现代地理课堂,将对传统地理教学产生冲击,进而带来地理课堂教学的一次变革。
一、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究作为基本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具备探讨和研究的过程。在中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一个知识点的提出,学生可以提出质疑,同时更多的学生参与对质疑解答中,使中学地理课堂具备研究性。
1.研究性
探究式学习的本质是研究,学生可以在课堂中通过提出问题,随后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找出所学习内容中的问题,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2.实践性
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性主要是强调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手段。通过教学过程,无论是动手能力、学习能力还是知识的掌握都将得以提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探究、提升。
3.开放性
探究式学习的开放性是指课堂教学和课后研究,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具有活力而又不失宽松环境的课堂,营造了一个可以群体交流的活动氛围,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的步骤
在地理教学之前,学生脑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概念,但是这些具备的概念并不是完全正确的,有一些概念是明显有问题的,这就需要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改变。探究式教学,很大程度上可以推动学生获取新概念,改变错误的旧概念。
要使学生能够接受新概念并不是容易的事情,通过对高中学生对地理概念的调查、了解、统计,逐渐整理出学生已经具备的概念,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和学习,帮助学生逐渐获取科学概念。
1.揭示学生的前概念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地对知识进行积累,在认识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观点,教师一般通过不同的方式去了解学生的掌握概念的情况,例如,问卷调查、座谈或者概念图方式,为以后的探究式教学打下基础。
2.诱发概念矛盾
诱发概念矛盾是让学生对其原有认知结构和现实的现象之间无法包容的矛盾。学生在学习新概念的时候,一定有原有的认知结构作为基础,学生往往都是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来接受新的问题,但很多时候是会产生矛盾的,一旦产生矛盾,就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适当时机引入科学概念,产生替代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就是概念发展、概念更替的过程。当前一个概念无法解释现有问题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接纳新的概念,纠正以往的认识。
三、教学实例
以高中地理必修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一课时)为例进行研究。
1.教材分析:这一节中包含着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大类型。对两种农业类型的比较是这一节的重点。
2.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来说,因为城市学生很少对农业有所接触,对农时、农事、农业等概念非常模糊。一般学生出现的前概念包括:(1)过分强调区域概念,南稻北麦,很多学生认为北方就没有水稻。(2)农时不清。(3)很少接触农业。(4)地域不清,不清楚降水和气温对农业的影响。
3.操作过程
师:同学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在大力发展农业,主要是因为我国日益增长的人口。我国粮食作物的产量逐年升高,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生:小麦和水稻。
师:我们初中地理都学过,小麦和水稻的种植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什么原因?
生:秦岭―淮河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同时也是1月份0℃等温线。
师:因此农业生产和气温、降水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一种重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
资料1:水稻需要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生长?
水稻习性介绍:属于喜温喜湿作物,生长期长,苗期生长要求10~12℃以上,开花授粉要求18~20℃以上的温度,同时,还要求有充足的水分供给。
资料2: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区与人口密度的关系。
从分布的地区而言,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地区往往是人口稠密的地区。这里人口数量较大,对稻米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总结:季风水田农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生:有利区位条件:(1)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生长;(2)地势低平,适宜水田管理;(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4)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教师总结:由此可以看出,季风水田农业的区域分布来说首先处于地势平坦地区,需要良好的气温和降水条件,同时人口较为稠密,可以为季风水田农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资料3:南方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10年的南方水灾报道:从6月13日的强降雨至今,南方大部地区频繁遭受强降雨侵袭。当前正值秋收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南方早稻陆续齐穗灌浆,中稻开始分蘖,双季晚稻正在育秧,而近期强降雨过程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雨区集中在长江流域,这一地区是我国的农业主产区,连续的强降雨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创。
师: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生:特点:(1)小农经营;(2)单产高,商品率低;(3)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4)水利工程量大。
学生通过一节课的接触,发现与以往学习地理内容有着很大的不同,并不是通过简单的记忆就可以获得答案,而是通过不断地探究、思考、提问等方式来获取结果,在获取结果的同时也对以往的概念进行重新的整理,获得正确的信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探究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走进课堂,改变学生惯有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式教学,使得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的主动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理教学 电子白板 应用
一、电子白板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积极意义
(一)电子白板技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感官认知和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传统地理教学僵化死板的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压制,极大的影响了教学质量,而现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地理教学从静态走向动态奠定了基础。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将图片、文字、动画、声音有机结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认知,这无疑会使学生处于心情愉悦的状态,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电子白板技术能够实现圈点、拖动、旋转、放大缩小等动作演示,这些功能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内容的强调性暗示,使学生能够更加注意知识细节,最终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二)电子白板技术有利于讲解初中地理教学难点
在初中地理的授课内容中,存在着大量立体、复杂的知识点,在传统授课模式下,这些知识点需要教师反复讲解、多次演示才能被学生吸收。电子白板技术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应用能够克服这一难点,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具体。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将重点难点形象化、具体化。如在初中地理的地域产生原因的学习中,可以将演化形式以动画形式展现;在地球运动的知识难点地球公转中,可以导入地球公转的三维立体动画,配合动画进行灵活的教学演示、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公转的特点及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的产生原因。
(三)电子白板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主动探究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利用电子白板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究教学内容,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学生的探究结果,记录探究过程,教师利用白板的回放功能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如在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铁路干线的学习过程中,提出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状况的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教师将学生合理分组后进行小组展示绘图,将结果在电子白板上进行演示。最后,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的回放功能,让学生对刚才所学知识进行温习回顾,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以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初中地理教学应用电子白板的现状分析
(一)电子白板教学应用流于形式化
在应用电子白板的初中地理的授课实践中,相当一部分的应用的都是将电子白板作为传统黑板或是播放PPT的投影仪,没有真正发挥出电子白板的作用,没有根本上改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活跃度。仅仅应用电子白板的书写和展示功能,实质上是把电子白板作为了一种彰显教学信息化的工具,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策略。实际上电子白板完全可以取代黑板和投影设备,只有完全发挥出电子白板的优势才能实现交互参与的教学创新。
(二)课堂主体之间互动协同性较低
电子白板应用技术的一大亮点是让学生走到讲台前进行参与和分享,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这一设想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目前大多数教师在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只使用了电子笔拖拽、移动、旋转等基本操作,这种的层面的交互操作效果是极其有限的。互动协调的重点不在于技术层面的应用,而在于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学环节的设计,唯有将同学们带入电子白板构建的初中地理授课环境中,带动学生参与思考、讨论和演示,才能实现高层次的学习和高阶的思维拓展。
(三)现有教学素材有限,教师备课压力大
教师的授课素材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沉淀才能丰富起来,PPT授课模式普及以来,几乎所有的教师手头的课件都是PowerPoint(以下简称PPT)课件,教师已经习惯、擅长修改PPT课件资源。相对的,电子白板技术普及时间尚短,教师可以直接利用的NoteBook课件素材非常少,课件素材的积累要从零开始。而初中地理知识有着知识体系庞大、知识点琐碎复杂的特点,这就更加大了教学素材整合的难度,导致教师备课压力很大。
三、初中地理应用电子白板策略研究
(一)培训初中地理教师应用电子白板的能力
教师对电子白板的应用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电子白板的实际应用和电子白板的教学设计。培训应当针对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对教师加强训练,首先要使参训教师大量观摩优秀教学应用案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提炼出其优点和缺;其次给教师以锻炼和应用的机会,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模仿优秀案例进行课程设计,逐步熟悉电子白板的功能应用;最后要引导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更多运用电子白板技术,鼓励教师参与电子白板教学案例研讨,交流心得与体会,推动教师提高自身技术应用水平,切实发挥电子白板技术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的作用。
(二)融合教学目标适当穿插新奇事物
利用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这就要求在整合中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先,一方面不能为了使用新技术而简单堆砌教学素材,仅用信息技术作为丰富教学形式的工具,会导致本末倒置,失去整合初衷;另一方面,不能过多或过少依赖电子白板,对电子白板与初中地理授课的盲目整合将会导致教学方式的喧宾夺主,忽视对最终教学效果的评估。在教学大纲之外,可以在授课时适当的穿插新奇的内容,但穿插内容一定要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最好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如结合初中地理的授课知识穿插历史知识、语文知识、数学知识和科普知识等。教师要把握好课外知识拓展的深度和广度,确保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又不背离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
(三)加强教师本身与白板技术教学应用的配合
将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与初中地理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需要自觉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更多相关的教学理论,还需要在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定位自身与电子白板这一授课方式的关系,技术不能取代教师本身,要意识到任何硬件资源和软件技术都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教师本人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四、结语
目前电子白板的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已经相当丰富,但是在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实现应用电子白板技术的教学创新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要加强我国学校师生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积极意义的认识,形成学校、教师、学生共同重视、共同参与的教学氛围,促进我国素质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而乡土地理材料即在学生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和常接触的素材,然而,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乡土地理材料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达到扩展学生生活经验、增加他们对家乡的感知,使他们在感同身受中由衷地产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促成学生情感共鸣。
案例1:讲解“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章节,可用乌鲁木齐河滩路的发展变迁作为案例深刻说明问题。首先以图片方式列举红山塔下河滩路变迁;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河滩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与河滩路沿线的城市聚落又有何关系等;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论证交通条件对河滩路沿线的“华凌建材市场”、“小西门批发市场”两个超级市场发展的利与弊。这类扩展性的思考、想象、讨论,将学生对家乡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可有效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激发他们为家乡的建设成就而自豪的情感,也引发其在今后的生活中对乌鲁木齐城市建设的密切关注。
二、巧用乡土地理案例,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地理事物或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地理概念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抽象内容,在教学中直观性差,感受性弱,学生兴奋点不易激发。为此,必须引用乡土地理事例阐述说明,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从抽象到具体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
案例2:讲解“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章节,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可给学生留开放式作业:“田字路”、“BRT”、“地铁”这些新的交通运输方式与交通线的布局对乌鲁木齐城市聚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图1所示)?
三、巧用乡土地理案例,促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尽管高中生抽象思维较初中生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具体形象思维仍起着重要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可有意识地选取一些直观形象的乡土地理案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深化认识。
案例3:讲解“流域的综合开发”章节,在完成教材内容学习后,尝试引导学生以同样方法分析“乌鲁木齐河流域的综合开发”问题,课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并将所收集到的数据资料制作成学案在课堂上使用。学生热情很高,不断提出新问题和解决思路,甚至有的学习小组设想以“乌鲁木齐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为题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课题研究。
案例4:讲到 “区位”这个概念,就“区位”的两层含义:一是指该事物的位置;二是指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的空间联系。可列举大家熟悉的华凌建材批发市场,让学生分析它的区位:“华凌”位于河滩路与西虹东路交汇处(第一层含义);有哪些因素利于“华凌”成为新疆最大的建材批发市场(第二层含义)。最终总结利用“在什么地方?有哪些影响因素?”断定一个事物的区位。这样,学生可以把“区位”这个抽象、复杂的地理概念具体化、简单化,从而进一步加深对 “区位”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为其后的农业、工业区位选择内容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四、巧用乡土地理案例,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我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竺可桢教授1929年在他所发表的“地理教学法”一文中指出:“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己知至未知,自儿童日常所惯于见闻之物,而推至于未睹未闻,自个人所受环境之影响,而推广及于社会全体,是故教学地理,开始必自本土地理着手。”这是符合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地理课堂结合学生身边熟悉事物,巧妙利用乡土地理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提高探究热情,促进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提升。
案例5:讲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章节,在仔细研究教材后,可大胆尝试“以天山北坡经济带为例”与学生共同探讨区域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图2所示)。
为尽最大可能将乡土地理――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通过课堂教学呈现给学生,在备课过程中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并借用文献中数据图表,最终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案例6:上述方法还用到讲解“城市化”章节中,以紧邻农大附中的“南梁坡”为教学案例,讲解“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学生以此为启发成立课题组,以《乌鲁木齐南梁坡城市化过程影响的研究》为题,结题报告在2011年自治区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评比中荣获自治区一等奖。
五、巧用乡土地理案例,增强人地关系认识
1,教育观念的创新
教育观念的创新源于提高国民素质(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需要和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发展所提供的可能程度。传统的地理教学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过于偏重知识传授,重理论轻应用,重分数轻能力,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是一种知识获得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建构自身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
习活动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习
环境的创设者,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是信息的传递者,同时还发挥着指导者、管理者、咨询者的作用。学习的过程是师生、生生协商进行的过程。
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它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
互关系的科学,它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掌握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键时期,所以《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六个基本观念: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②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③改变地理学习方式;④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⑤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⑥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这些新的理念是初中地理创新教育的基本观念,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初中地理教育创新的指导。这些新的理念归结为一点,那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提倡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树立“双主体教学”、“以学论教”、“以爱育爱”等教育观念。
2,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创新
学习环境是指在具体地理教学过程中,时间、空间和各种教学传播媒体与教师、学生行为的配合和支持。学习资源是指有关地理的基础教育理论、地理专业理论、地理教学理论、各种地理文献资料、相关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等。初中地理学习中课本不能成为教学的唯一资源,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包括野外考察(如对野外褶皱与断层的考察)、科技活动、参观天文台、开发校本课程、专题讲座、参加社会活动(如环境保护活动)等。传统的教学媒体比如地理课本、地图册、地理模型、仪器和地理挂图等,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遥感与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无疑丰富了地理教学资源。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室的硬件和软件平台配置,新教学媒体不断进入现代教学过程后,从本质上依赖于直观材料的初中地理教学在学习资源的展示和学习环境的创设上已具有根本性的突破。现以中学地理中关于“长江”的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资源是“中国地形图”教学挂图、地理教材和地理填充图,学习资源以视觉材料为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充分地调动学习者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器官,学习的效率才会提高,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在提供文本、图片等形式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投影提供音、视频素材,向学生展现长江从发源地到人海口、长江上主要水电站、长江中下游历史上大洪灾等学习资源,还可以通过登录计算机网络方式提供有关长江的“海量信息”等。
3,学习过程的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观。一般而言,初中阶段是抽象思维和概括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同小学阶段相比,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相对优势,但思维过程中需要直观形象和经验的支持,属于经验型逻辑思维。初中学生的思维独立性与批判性有了明显发展,但有时看问题比较片面、偏激,辩证思维有待发展。从认知心理的角度看,发展学生认知结构是教育的基本价值趋向。
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处理的技巧是评价一节课
成败的关键。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线性的,是在教师精心指导和设计下进行的,学生自主控制学习过程的机会很少,因此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大同小异,这不利于辨证思维和批判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和个性的发展。与传统教学或学习理论比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对一个教学问题的解决,可以有无数的方法和途径,但教师首要选择的是最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顺序的,教师必须对学习者的知识储备、起点能力进行分析,把握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通过合作、体验、互动、探究等过程,动态、主动地构建自身的认知体系;使学习过程具有个别化、多样化和弹性的特点。例如:在讲授“海陆的变迁”这一节时,由于学生刚接触地理,有关知识的储备有限,所以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由一首歌引入,歌中唱到:“只要你爱想爱问爱动脑,天地间所有的秘密你全明了。”为学生营造敢于质疑,大担探索的情境;再通过“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故事,找到学生认知的切入点;然后通过一系列动画展示“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荷兰的围海大坝”等,引发学生对海陆变迁的思考;再从魏格纳的偶尔发现到大陆漂移的猜想,从板块运动学说的提出到东非大裂谷的扩张等一系列素材中引发学生对海陆变迁的讨论和再认识。这样,在这一系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成了科学问题的探究者,教师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引导者。
4,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在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注意充分挖掘学生自身认知元,准确把握学生学力特征,帮助其形成主动建构的内驱力,探索出赋予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现行有合作、体验、互动、探究等四种学习模式可在初中教学中供选择,现以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为例来说明。在初中地理第一册第二章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明确学习任务:收集身边的地图、了解所收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绘一幅教室平面图和一幅校园平面图。分组:分组的方法有两种,即同质小组和异质小组,这要视具体内容要求而定。在这里,最好采用异质小组,全班分成5个组,每组7—8个人;时间:半天。检验与评定:每小组派一个人讲解组内成员所选择地图中三幅图中的比例尺,比例尺的三种表现方式,地图上方向三种形式及判认,图例和注记。办一个专栏,展示小组成员所制校园平面图。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习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认识主体之间的交流和研讨,有助于彼此取长补短,共同建构起科学、变通而系统的知识表征;同时认识主体在合作互动中思维明朗化,更有利于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思维过程;此外合作互动还有利于认识主体达成共识,并分享解决问题的成果。
5,学习评价的创新
传统的地理学习评价几乎完全凭借考试及对考试结果的定量分析,这种单一的评价
无疑是片面的。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关于学习的评价包括评价目标的多元性,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通过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参与度、注意力持久性、小组分工状况、最终成果等对学生作出积极地评价。由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富有探索性和开放性,初中学生在围绕问题所开展的合作互动学习中势必会产生一些“超常规的”、甚至是出乎教师意外的看法或结论,这些都是应该给予鼓励的,这些对学生保持学习热情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我在讲“流星·流星雨”这课时,老师设计一个评估学生学习参与度的准则,这个评估内容包括①学生收集内容量;②收集信息的质量;③通过什么样的媒体收集的;④ 要求学生做一个口头演讲,把收集到的信息演讲出来。每个类别中设计有不同的分值,给学生打分,评估前老师把评估标准提前交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评价环节中应以足够的宽容心态给予科学的评价,以保护学生的心理资源,培养其创新意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评价还包括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即教师、同伴、自我、家长、社会都可以参与评价,使评价更加丰富和真实。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育创新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会不断地完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善于思考,勤于探索,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创新。
参考文献
[1]叶澜主编,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王策三着,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3]褚亚平等着,地理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未来教育,唱主角的不再只是取决于教育信息和教育产品,而是人;未来的教育组织关系、教学关系也将与今天不同,将出现微组织化、个性化、特色化,甚至未来一多半的教育教学也将是多元化的。这些新型的教学组织关系需要人脉教学网络将其“链接”。从课堂教学个性化、特色化角度看,教学信息永远都是不对称的,更何况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自媒体教学研修时代虽然已经来临,但它在网络媒体方面内容传播的影响已经成为话语权的一极。因此,在个性化的自媒体地理教学研修中,只有找到有用的教育信息,才能创造出价值。1.通过“在线学习”形式,形成多维立体的学习声纳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人员的限制,只要有一台电脑,并且能够上网,就可以开展泛意义性质的网络学习、交流,整理相关信息资源。2.通过多方信息整理、加工,融合自己的观点、想法,将外部信息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发现教育自为的道路。3.广泛的阅读量以及实际操作经验沉淀后经整理形成自己风格的内容。自媒体教学个性化研修的发展是网络教育的一个新高度,它高于网络培训机构、高于普通的网络教研会议等简单形式,可以在研修者的亲力亲为中形成个性化的网络自我研修教育和教学交流的旗舰。4.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自净化”“自提升”的功能。即在评论、转发教学资源或教学信息时,能够更理性、更谨慎;或者是对网友的资源、观点进行质疑、辟谣,当然也包括对科学知识正确认识的事实澄清。自媒体个性化地理教学研修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托管平台是美国的Facebook和Twitter,中国的Qzone、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和人人网、微信公众平台、皮皮精灵等。网上海量的资源、公开课,更是让我们接触到不一样的课堂。常言道,要让自己的地里不长杂草,那就要种上庄稼,并且勤加管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产力,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二、自媒体个性化地理研修的形式与应用
教师教学自媒体研修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自媒体能提高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发展的个性化品牌的认知度和教学品牌的信度与忠诚度,其终极目标是帮助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学粉丝”,并为目标学生提供特色化的教与学服务和优质化的教学产品,从而打造教师自身的核心教学竞争力。教师教学的自媒体研修拼的是教学品牌,是教学个性化教学品牌的信度和学生学习的忠诚度、美誉度。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推广和实施,一线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品牌的打造显得加倍重视,因为随着教学质量化、均衡化、优质化、多样化需求的逐渐满足,教师课堂教学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凸显,通过教师个性化教学品牌溢价效应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会使教师自己的从业口碑广为传播,从而在其教学品牌的信度和忠诚度上具备更多的话语权。质量化是教学发展的必然和应然,教师要想高效拓展自己的课堂教学品牌渠道,必须拥有自己的教学“粉丝”,这就像“苹果”之于“果粉”,“小米”之于“米粉”一样,教师与自己的课堂学习粉丝“同呼吸共命运”时代,已经成为教师教学创造个性化品牌的必由之路。
(一)自媒体地理教学思想研修当下,中学地理教师聚在一起开展教研活动时,主要交流的已不再是“我是怎样教地理的”“今后应该如何改进地理教法”等内容,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是怎样学地理”的话题。因此,地理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成长需要渐进式形成自己的地理教育教学思想,并把这种自媒体研修理念转化到自己的教学行动中,融汇于自己的备课、说课、上课、作业设计、试题评析,以及地理课题研究、地理教科研活动中。教师是学校科学发展的第一要素,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实力所在。尽管课堂教学的脸面应该是一件艺术品,但支撑课堂教学内涵的仍然应该是大脑,也就是课堂教学的科学规律和教师的教学理性。以地理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的自媒体研训培育和个性化专业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研修,对于创造性地实施地理新课程,全面落实地理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地理教师个性化专业成长和学生可持续发展,形成地理教师个性化、专业化、特质化的教育教学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教学理论是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积淀,是教学实践的行动指南,是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根基。所谓的教学实践专业化,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过程之中,利用自己的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学识学养、教学基本理论、教学实践活动,以及学校的特色校园文化氛围等来影响学生群体化、个性化、特色化成长的专业理念、态度和能力水平等。这里的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是从教学一线教师的个案研究中提炼出来的,是教师教学专业实践工作的重要策略之一。有鉴于此,笔者除在新华书店购买《小组合作教学》《中小学有效教学导论》《课程文化》《课程管理》等新教学理论著作进行理论学习“充电”外,还凭借网络电子书报的强大平台,积极链接一些教育大家、名家的博客,如朱永新论新教育、李镇西的博客等,实时学习新教育理论思想,并应用于自己的地理教学之中。在自媒体地理教学思想研修中,要积极开展自媒体自助式“五学”:“专家引领学”“课题研究学”“带着问题学”“同伴互助学”“上网‘淘宝’学”。初步形成一套具有个性化研修特色的“理念研修——专家引领——联合助学——行动实践——同伴互动——研修反刍——成果彰显——群体共振(进)”的地理教学思想研修运营机制;同时,形成地理教师特色化、个性化、优质化成长的“四个一”地理教学思想研修模式:一个好的成长定位,正确树立自我研修进步的标杆;一个好的课题,用于个体研修的抓手,课题要对地理教育教学起到“能引领、有内涵、成体系”的促进作用;一个好的自媒体地理教学理论研修成长网络,为地理教师自媒体个性化研修、幸福成长助力;一个好的自媒体教学理论研修氛围,以营造优良的自媒体地理教学理论进步平台,为有志于成“名”成“家”的青年地理教师助威鼓劲、摇旗呐喊。
(二)自媒体集群式(团队式)研修自媒体集群式研修,也称团队式研修,即个人研修者依托一个或多个固定的地理网络研修团队的集体智慧力量,研修者参与其中,或网络展示自己的地理教学课件,或集体研修某一个地理课题,或就大家共同感兴趣的开学地理第一课进行磋商,或就一个具体的地图教学问题展开研讨等形式的研修。这种团队式研修,可以让研修者获得自己需要的教学技能技巧。如星韵地理群中,江苏常州一中李万龙教授的“幸福地理”和电子白板技术、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李斌老师的“户外活动与地理”、河南省郑州市四十七中赵伟杰老师的“高中地理室外探究活动课”、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徐艳老师的“以矿石为载体的中学地理社团建设探索”、江苏省溧阳教研室贺丹君老师的“基于学生差异的教学微设计”培训等;四川钟天平老师的“Word地理画图群”面向全国地理教师的Word制图技术动画模拟辅导;蓝月亮YY频道约请全国著名的地理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技术、技能培训,全国高考地理试卷的“十大好题、十大差题”讲座、交流并获得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的青睐刊载;同时YY频道组织的2014高考试题风云榜“经典、困惑”评选获得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主办的《教学考试》的鼎力支持并刊载;中教网地理官方群以安徽淮南二中刘登宇老师为龙头开展全国地理高考试卷的评析系列讲座受到青年地理教师的热爱;星韵地理学堂约请华东师范大学附中冯丹老师、华中师大一附中初中部陈丽娟老师、人教社编审丁尧清、湖北省特级教师程良安、福建省福鼎六中陈竞宇、安徽省淮南五中孙峰等就学生社团、地理八年级教材解读、微课视频的分段播放技术、中学地理课堂游戏的开发与设计、地理与生活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访谈节目,都有千余地理教师的积极参与、追随、发问、交流和捧场,并且这种形式的培训和访谈都有极强的地理教育教学“”“吸睛”磁力场作用,很受全国地理教师的喜欢。而这种培训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育行政培训的空白。
(三)自媒体个性化(特色性)研修1.参加网络在线学习课程如笔者参加的“江苏在线学习”,就可以不受时间、地点、人员的限制,只要你有一台电脑,且能上网,你就可以随时上网学习。“江苏学习在线”学习内容新颖、丰富,有16000多门课程,包括工作、生活、修养等方面,你不妨去“江苏学习在线”进行注册,然后进行实名认证,尝试看看,说不定你对它会感兴趣。“人教网地理”以其深厚的地理教育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案例等,引领着全国中小学地理教师的教学实践专业发展。网站里有面向教师的“同步教学资源、教材培训、教学园地、高考专栏、个人专辑、专题探讨和地理学会”栏目,内容丰富,极大地补充了教材以外的地理信息,对教师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的开展帮助斐然;有面向学生的“同步学习资源、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学生作品、地理人物、学习指导、解题指南、复习指导”栏目,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丰富学习内容,提升地理科学素养。更值得一提的是,网站自办的“高中地理E刊”“初中地理E刊”,汇聚了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证案例、课件、动画、教学感悟等,极大地丰富了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内外的“案例式”自主研修的内容,这种在线式的网络研修,既有教师个性化教学成果的展示,又有教师共性教学的需求,图文并茂,动态生成,深得广大一线地理教师的喜爱,“E刊”鼓励教师参与其中,积极分享自己的地理教学成果,并汲取他人的教学经验得失,“品味”地理教育教学“味道”。2.自媒体地理教学随笔、散记撰写梯度开发理论告诉我们,由于教学者的经历、受教育程度、对事物认识视角的不同等,人们所需要的知识阶层亦有所差异。但是人们都有一种积极而旺盛的理论思想渴求,那就是希望获得地理新教育理念的引导,并指导自己的地理教育教学实践行动。于是,一部分地理教师就在网络里开辟自己的博客、建立自己的网页,把自己的地理教育教学实践所做、所得、所思、所悟、所感等变成“网络铅字”分享给网友。在互联网上,我们的每一个教学研讨账号,都像一个小小的新媒体。我们就教育教学中的感悟、困惑等发帖子、转微博、评新闻……我们的信息、观点、态度便汇入了互联网的比特之海。在教师教学研修中的自媒体——自我的小媒体,在全球数亿网民、数亿微博的努力之下,焕发出巨大能量。如王树声名师工作室、常州市李万龙地理名教师工作室、靖江市严侠华名师工作室、苏州市蔡明湿地文化研究、扬州市朱雪梅名师工作室、常熟名师大侠沈国明、南粤女侠冯丹、沪“大地之鹰”王亚东、写在人生边上的孙德勤、一支笔鲁爱华、福建涟水陈立新博客、淮南朱庆龙、甘肃康庆琪、瓜山居士杨清、常熟一哥邵俊峰、龙城帅哥胡星荣、镇江才俊田宏文、河南李新运、prezi坛主司林刚和阳兆卫、风靡全国的“小苹果、大中国”之四川罗春等,他们都是有思考力、有创造力、有执行力、有影响力的中学地理教学大佬、新俊,他们是全国地理教师的楷模,他们以自己优秀的地理人生行动和理念感悟引领着青年地理教师的教学实践专业化成长。
(四)交互式濡染性(交叉式)研修在地理教学的新自媒体时代,我们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教学者,人人都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这种媒介基础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自由度显著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专业化发展及教学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网上有许多热情的教师,他们写博客、建群、开讲座、做课堂等,做教育公益,指导一切愿意学习的教师。网络既是学习平台,又是展示平台。记录点滴感悟,和广大网友进行思维碰撞。网络,让我们发现自己,发现同行者。苦闷,不只是我自己;快乐,你有,我也有。自媒体个性化教学网络研修,让我看到前进的方向,走在前进的路上。它既有自己的主动选择,又有团体的无言督促。如蓝月亮中学地理教研YY频道中的陈国祥老师就在与广大青年地理教师的交流中用先进的地理教育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引导青年才俊们去思考自己的备课、上课、教学反思等;内蒙古白絮飞教授以案例教学理论引导青年地理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备课设计;吉林杨剑老师用先进的教学课件设计思想指引着青年地理教师的个性化自媒体研修方向;常州五中的胡星荣老师以其扎实的地理基本功竞赛业绩和理念与青年地理教师们交流竞赛心得;四川王智勇老师用实例地图融汇于自己的地理教学实践等等。
(五)实战性自媒体研修在自媒体个性化地理教师网络研修活动中,在地理教师QQ群、博客群里,地理教师可以充分感受地理教师成长性教学研修的“新空气”。大家以地理教科研论坛研修为互动平台,尽情地在虚拟网络世界里对地理教学,或者就一节地理课、一个地理观点进行讨论,发表充满“地理味道”的个人见解,以弘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网络研修新风尚。网上集体备课时,共享无极化网络资源。由于新教材需要教师对新课标有较深的理解力和吃透力,教师们对新教材的备课产生或多或少的疑惑。于是,这些地理教师依托自媒体网络,本着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精神,实行“主备人上传个人备课案例,组内同学科评议切磋,做到‘三统一’,即学单元‘主体’,学重难点,学进度,并最终形成电子个案共享”备课方法。大家在网络集体备课时,就怎样使地理教学更有“地理味道”制订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电子教案范例,并留出电子教案纸张的一部分作为其他教师个性化教案的补充,以适合自己的地理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实际。网上论坛里,交流相互间的问题与思考。地理教师创设具有“地理味道”的网络论坛活动时,大家分别在BBS里开设不同的网络研修主题,采用回帖或跟帖的方式在网络中进行对话和交流互动。研修活动分两种形式开展:一种是对共性问题,每次由主研教师提出一个最近的研修专题,大家通过网络课堂积极开展诸如“动态地理课堂问题生成研究”“二氧化碳的是是非非”“为什么在内陆城市的夏季经常可以‘看海’”等研修活动,并通过网络进行地理课堂“会诊”;另一种是在“斑竹”的带领下,大家在新浪、百度等网上注册博客,实现智慧共享。同时共同自觉抵制和屏蔽网络流言蜚语,净化地理网络教学研修空间。网络平台中,切磋教学课录制成视频,共同剖析着自己的“经典”案例。在自媒体个性化地理教学研修中,通过语音视频方式为自媒体个性化地理教学研修者用户提供个性化“内容流”服务,自觉过滤掉教学品牌渠道拓展中的冗余环节,让自媒体个性化地理教学研修的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如2014年7-8月间的“台风为何扎堆来?”问题,大家经过网络检索、研讨后发现,历史上亚太地区10天内3个台风连续登陆的情况的确少见,但今年的七八月份是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的高峰期,所以也不算太奇怪。利用周末或假期,牺牲休息时间,有组织地参与QQ网聊,进行交流,碰撞思想。如2014年8月2-3日,笔者等众多地理教师在星韵地理QQ空间中集体参与了由重庆市地理学会、星韵地理和重庆市杨家坪中学共同举办的“山城论道:2014年星韵地理年会”的互动,聆听了王建力、杨华、李万龙、冯丹等教授、名师的前沿讲座,分享了“长江口口”等星韵网友的精彩视频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