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课堂考勤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生;晚自习管理。
一、高职院校晚自习调查
笔者编制了“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晚自习情况调查问卷”,对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具体结果如下。第一,关于上晚自习的态度。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于上晚自习的态度是比较认可的。我院非常喜欢上晚自习的学生占19.29%,比较喜欢上晚自习的学生占41.20%,不喜欢上晚自习的学生占28.28%,非常不喜欢上晚自习的学生占11.24%。第二,关于上晚自习的动机。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上晚夜自习的目的主要是学习。晚自习看专业书籍的学生占33.63%,晚自习玩手机的学生占18.18%,晚自习聊天的学生占10.92%,晚自习睡觉的学生占5.45%,晚自习看课外书籍的学生占31.82%。第三,关于晚自习的出勤情况。调查显示,每天都去上晚自习的学生占86.00%,经常去的占9.10%,偶尔去的占4.20%,几乎不去的占0.70%。第四,关于晚自习的作用。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反映,晚自习对个人学习发展是比较有帮助的,其中认为很有帮助的学生占到16.10%,有帮助的占28.65%,一般帮助的占43.07%,没有帮助的占12.17%。第五,影响晚自习的归因。调查显示,影响晚自习的因素中电子产品诱惑,占25.04%,自己不够静心占24.88%,教室吵闹占16.72%,缺乏有效管理占20.41%,其他因素占13.95%。第六,专业班主任对晚自习的影响。经调查研究显示,63.05%的学生认为专业班主任对于晚自习学习的效率是有明显帮助的,19.30%的学生不确定专业班主任对晚自习是否具有影响,17.65%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影响。
二、高职院校新生晚自习管理实践
通过调查发现我院晚自习出勤率略低、晚自习学习效率低;晚自习规律差;晚自习认知出现偏差,因此笔者提出了改进措施。
(一)建立健全晚自习管理制度
1.建立常态化的晚自习管理制度。我院制定《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晚自习管理制度》,并在大一晚自习中严格实施。同时设立严格的反馈奖惩制度,完善晚自习的管理监督机制,晚自习情况将作为班级考核的重要依据。新生班的晚自习检查结果将与学生的综合测评、助、贷、勤、减、免、补、入党推优等事项直接挂钩。2.加大辅导员、专业班主任晚自习管理的参与度。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辅导员、专业班主任的引领和指导[2]。我院辅导员、专业班主任不仅深入学生生活学习,而且积极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解决学生关注的理论问题及实际问题,并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创新晚自习的模式,设立“主题式”晚自习
目前,我院以2018级计算机专业为试点,晚自习考勤采用了课堂派进行签到,改变了传统的学委点名考勤制度,提高了考勤的效率,目前推行课堂派考勤使用状况良好。同时我院设置了“主题式”的晚自习,丰富了晚自习的内容。目前,我院将大一的晚自习分为视频观看、机房实训、专题讲座、期末复习团四个模块。课题组成员联合学生干部一同在组织,并且全程参与指导四大模块的活动和学习。
(三)发挥优秀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成立学习小组
学生党员、干部是高校学生中最进步、思想觉悟最高的学生,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也较大[3]。目前,我院已经安排了四名大二的优秀学生干部、党员与新生一起上晚自习,并且指导学生上机实训。目前四位新班助理学长能够以身作则、约束新生自觉上晚自习,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临近期末考试,各班级也在成立学习小组,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 早操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1我国高校早操的起源和现状
1.1起源
“早操”是舶来品,由传教士传入中国,最早在教会学堂进行。最初的“早操”是徒手做“游戏”,这在当时男女授受不亲的中国,曾受到学生和家长以退学来抵制。但到民国,已有高校做早操。解放初期,男女学生做早操已经成为一种优良传统。1951年11月24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公布和推行第一套广播体操,从12月1日开始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体操口令和配乐,迄今为止我国已经颁布9套成人广播体操。
1.2现状
条件许可的高校早操还在进行,但是早操出勤和质量已大不如前。以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规定早操时间是6:40分,但是许多学生在广播体操音乐响起后冲往操场,因为睡眼朦胧,队形东倒西歪,做操绵软无力,早操流于形式,难于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2高校早操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2.1重要性
长期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体育锻炼在增强学生体质拥有健康体魄的同时也能舒缓学生压力和紧张情绪。现在大学生的体质一直在下降,一方面是现在的考试制度,导致孩子从小就是学习第一,从小学开始就开始身体透支,另一方面是物质生活条件改善,出入用车,上下楼是电梯,周末或培训机构补课或窝家里追剧玩游戏,缺少户外爬山或者打球等运动。
长期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教育部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可见体育锻炼是为学生日后工作和生活提供健康体魄的保证。通过早操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现在大学生抗压力抗挫折力脆弱。体育锻炼可磨练学生毅力和积极进取的思想品质,克服惰性,增强自律,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2.2 存在的问题
(1)学校运动场所不足。高校扩招,但运动场所没有相应比例的扩建增建。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就是因为场地限制,只有一年级学生做早操。
(2)早操内容单一,学生无兴趣。早操一直是学生做了多年的广播体操。
(3)早操管理人员疲于奔波。高职高专院校多是由以前的中职学校合并升级而成,校址或者易地重建,或者选择其中一所学校扩建增容,教师居住地离学校较远,查早操使得班主任工作辛苦。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就是由十多所中职学校合并升级而成,全校800多名教职员工全部住在校外。查早操需要清晨5点多钟就出门上班使得老师对班主任工作望而生畏。
3早操的有效管理内容
欲使大学生按时出现在运动场,早操有质量,学工老师和辅导不觉得是沉重负担,就要求各高校制定科学高效的早操管理制度。
3.1科学管理的具体内容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各学院领导对早操工作重视程度高低是决定早操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由校主管领导为组长,成立专门的早操工作领导小组,一方面从人力物力上对早操工作大力支持,一方面对早操工作进行协调、督促和检查。下设执行机构,由学工处、团委、学生会、体育部共同协助,贯彻执行早操制度。
(2)制定早操的规章制度。学校把早操活动作为学生必须按时参加的一门必须课。任何学生无故不得擅自旷操、迟到和早退,严格执行学生早操考勤制度。早操出勤和做操质量直接和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评优评先、入党等挂钩。早操管理制度纳入学生手册,新生开学分发到学生手中组织学生学习并卷面考试。
(3)学生考勤措施得当,反馈及时。每日早操按照系部和班级为单位在运动场开展。每班体育委员排头,班长排尾。早操开始全班集合,班级纪检委员和班长一起查考勤,早操结束后纪检委员用短信把当天的出勤情况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学生会考勤一天一公布。方便各个系部学工领导及时了解早操动态。
(4)大胆创新,早操供给侧改革。既然传统的广播体操已经被学生厌倦,早操活动没有达到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初心,学校就大胆创新,采用学生喜欢的运动模式代替传统的广播体操。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就不愁出勤和质量。具体的早操项目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或者体育老师课堂上征求学生意见,最后确定是地方舞蹈、街舞还是太O拳、剑术等等只要是学生喜欢的运动形式就推行。
4建议
以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的早操管理模式是学工处牵头,七个二级学院从周一到周五天安排学工老师值班,各二级学院辅导员又轮流值班。每个二级学院学生会体育部和班干部负责考勤。这种管理模式下每天早操操场上至少有二十多名教师在忙碌,但是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老师工作的繁重。建议学校试实行早操管理学生自治。具体操作办法是:早操活动学校学工处统一管理。学校出台政策把早操作为一节课,在全校范围内公开征集挑选有责任心的早操课老师,安排专任老师(在职和退休)上课。课酬有专项预算。制定早操课老师的职责和报酬。学工处考核早操课老师。学生会体育部负责学生出勤,各二级学院学生会体育部成员协助早操课老师完成当天的早操工作并及时把每个学院的早操出勤和质量反馈给各二级学院学工办。学工办反馈给班级辅导员。这样一次早操操场上最多只需要3名教师管理,其他事务放手让学生去做。一方面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和与老师同学交流的能力,另一方,把老师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疲惫的奔波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来。
一、学生到课率指标研究
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逐渐增大及学生人数的增多,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有了新的难题,其中学生课堂到课率低已成为高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制约因素之一。学生的到课率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秩序,影响教师教学过程的实现。学生到课率也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教学考勤是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良好校风、学风,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环节。因此,有效地抓好课堂考勤,是提升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保障。
对学生到课率有影响的指标主要有:教师教学态度、教师教学能力、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室条件和上课时间等。
二、教师课程调整指标研究
调课是指任课教师因故不能按照课程表规定的时间上课,需要临时或长期调整上课时间、地点或任课教师等涉及课表任何一项信息的变更。频繁调课不仅会影响教学的秩序和效果,还会让学生对教师以及该门课程产生反感。
教师课程调整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可以通过深层次地分析现有调课申请数据,总结出哪类课程调课率相对较高或调课频率较高以及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在保证教师合理调课的同时,应把调课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
三、学业警告、退学警告指标研究
一学期取得学分少于12个,给予学?I警告;累计两次学业警告,给予退学警告;累计三次学业警告,给予退学处理。学籍处理的目的是通过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促使学生完成学业,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引导、监控。通过在学习进度推进的不同阶段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采取提醒、教育等方式督促其学习。适当的学籍处理会督促成绩较差的学生努力学习,顺利完成学业;但不当的学籍处理也会对被警告学生以及部分相关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和学生、教师、教学管理工作者的问卷调查,可以获取学籍管理对教学质量产生的影响及其分值。对学籍管理可能产生影响的指标主要有:学生学习态度、教师教学能力、教师教学态度、辅导员思想引导、导师学习引导,等等。
学籍管理制度为学生的成长制订了基本的方向。严格学籍管理有助于学生将学籍管理制度上的要求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对教师来说,也便于向学生明确、落实教学上的各种要求,这就调动了教学过程中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四、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指标研究
关键词 四元三维 高职 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学风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和灵魂所在,学风建设是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工作,而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不断扩招的背景下,日益凸显的学风问题成了很多辅导员老师的“老大难”。本文提出了建立院系班三方联动机制,重点围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专业教师责任意识、加强创新型学工团队建设、重视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四个方面的建议,对如何促进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进行了探索。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在课程改革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实践表明,很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仍然存在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的现象,重知识轻实践,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淡漠,学习动力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高职的学习氛围。因此,各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亟需一切从实际出发进行更新和修订。要根据专业实际充实和完善方案,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安排课程。保证内容能让学生感兴趣,保证效果上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在教师培养和课程改革方面,大学应区别于初高中“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应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多采取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式,少灌输,多引导,少讲授,多互动,少理论,多实践,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心。从而保证同学们加强对专业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2强化专业教师育人意识
我们说,教书和育人是教育工作的一体两面,两者不可分割。在教学这一环节中,专业教师作为各班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风建设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对学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只承担着教书的责任,而舍弃了“育人”,忽视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对旷课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不文明的课堂行为,诸如玩手机,睡觉,看课外书等行为不闻不问,这对学风建设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当前,专业教师要更新观念,树立“以教为根,以学为本”的教书育人理念,以教风带动学风,以学风促进教风,全面提高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明确教师岗位职责。专业教师要在思想上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模范履行岗位职责。学院和系部要重视教师的思想教育培养工作,帮助专业教师明确个人在思想作风、治学态度、知识结构、业务素养等方面的目标要求,查摆出教风中存在的问题。树立优秀典型,发挥榜样作用,认真总结教书育人先进的工作经验,鼓励专业教师之间形成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对比,互相赶超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教风建设中的领头羊作用。
(2)全面考察师德和教风。学院和系部要随时监督教学管理中的制度执行情况,通过检查、督导和反馈等方式,重点评估专业教师的教风水平,广泛引导教师认真遵守和积极执行相关管理规定,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实现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还可以适时开展教学观摩和教学比赛,鼓励教师间互相听课和评课,加强教师间交流,树立“以教为根,以学为本”的理念,以点带面,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教风建设和教师工作考核相结合,把教风纳入专业教师晋升职称和评优评先的考核指标。
(3)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严格课堂考勤。专业教师要将严肃课堂纪律,加强课堂管理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上课前要充分认真准备,不能不分对象就一本教案行天下。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书育人。认真研究学生特点,把握专业要求。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对课堂考勤情况要认真了解和记录,对无故旷课学生要了解情况,必要时候联系辅导员,将学生考勤成绩作为结构成绩计入学生期末成绩。对模范遵守课堂纪律的同学要给予正面表扬,对课堂不文明行为要批评教育和正面引导。
(4)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专业教师的除了借助行政方面的规章制度,对学生采取“理智的约束”外,也要做到“情感的感化”。要做到从人格上,感情上去感染学生。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信任他们。专业教师也应与辅导员多加强沟通,增强对学生的了解,除课堂学习外,多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进一步交流,在生活上关爱班级中学困族、经困生、心理困难的“特殊群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同学是不同的个体,对每个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目标。
3加强学工队伍梯队建设
学工队伍要把教风学风建设当作学生管理的重大事项来抓。将党政负责人,辅导员,专业教师和优秀学生典型纳入到学工队伍梯队建设中去,充分学工队伍在教风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教风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从制度机制上巩固教风学风建设成果。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考勤制度,加强督导工作,注重目标管理,热情服务,规范管理,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1)强化组织领导。学工领导小组要总览全局,明确各阶段的形势和任务,找准学风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关键和主要矛盾,通过会议、座谈会或研讨会的形式,认真研究,解决问题,将学风建设的各个方面落到实际。梯队建设从上到下,从顶层设计和底层实践都做到有章可循,步步为营。系负责人担纲所属系部教风学风建设的总设计师、辅导员担任所管理班级的学风建设的策划师、专业教师扮演教学班级教风建设的执行者角色,学生党员干部肩负学风建设带头人的使命。
(2)严格学籍管理制度。狠抓考勤,落实考勤制度。班级管理可实行自治管理,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班(下转第29页)(上接第20页)级由学生干部负责考勤记录,做到每堂课都有详细考勤记录。专业教师严格考勤制度,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依据。辅导员通过不定时查教查课,或者借助现当代班级管理软件掌握班级出勤情况。对违纪现象进行严肃处理,针对突出问题的同学,要和学生家长通报和联系,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借助学校和家庭共同管理的方式,营造良好学风。同时,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多开展各种评先评优活动,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努力营造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
(3)加强督导工作,加强对活动的督导。学工队伍的管理者要勤督查教风、学风活动的工作进展与质量,同时积极利用外部资源,邀请学校教务处、人事处、督导室等智能部门对系教学工作状态进行指导、评估和考核。考核要坚持双重原则: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检查内容要全面,尽量涵盖班级常规工作和非常规工作,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定期通报和公示活动动态和督查结果,确保活动效果和工作成效,强化班级目标管理。对优良学风的班级给予奖励,后进班级给予引导。
4重视学生行为养成教育
(1)注重宣传教育。牢牢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阵地建设,加强传统文化德育宣传,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下的新机遇,充分运用简报、宣传栏和新媒体,网站、QQ群、博客、微信、微博等阵地营造舆论氛围,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堂。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丰富第二课堂文化,多开展学生感兴趣的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夯实学风建设基础;大力弘扬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好做法、好经验和实际成效,努力营造浓郁的学习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按照“五带头”要求,继续开展“学、明标准,做模范、促学风”活动。通过对大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推优入党”过程、预备党员发展过程等日常工作的开展促进学风建设。
(2)强化目标管理。辅导员帮助同学制定和调整学习目标和计划,积极帮助他们做好目标管理工作。多开展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的学术文化活动,以参加挑战杯,三下乡,科研立项、专衔本、考证、技能竞赛和学习兴趣小组等为抓手,促进学风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专衔本考试及各种职业技能考证,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努力提高学生专衔本报考率、通过率。以技能竞赛为载体,培养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在学生中形成讲学习、比学习的良好风气。
(3)营造优良舍风。大学宿舍是同学们学习生活的又一重要场所,加之,大学生明显具有从众意识,故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不能忽视宿舍文化建设。在学生宿舍可通过设置名言警句,开展宿舍美化大赛,文明宿舍评比,最佳学习寝室等的活动评比,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自律意识。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有益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在宿舍开展“读书活动”,开展道德规范进寝室活动,加大班级建设力度,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院和班级学生管理相关制度规定,展示大学生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 王国亮.地方本科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新西部(中旬刊),2013(6).
【关键词】班级到课率 影响因素 措施
高职院校的学生班级到课率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要提高学生的到课率,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就要找到影响班级到课率的因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班级到课率和提高教学效果。
一、班级到课率现状
根据一学期对所有班级的随机检查、每周班级到课率、每月班级到课率统计结果显示,我院的总体学生到课率还可以,有的班级整个学期的班级到课率能接近100%,但有的班级的到课率则较低,只有50%左右,大部分的班级到课率都在80%以上,针对这一状况,我们根据实际统计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通过调查问卷、学生信息员会议都班级到课率也进行了调查,找到了影响班级到课率的因素,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班级到课率。
二、班级到课率的影响因素
1、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对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16.7%的学生不知道学习某门课的作用,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学,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上课睡觉。
2、课程设置欠合理。
高职院校课程的设置应理论够用,以实践为主,有的课程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程内容理论性太强,而实践性不够,或者实践内容稍显落后,全国高职类课程缺乏统一的具有指导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有高职课程体系方案,但在院校中应用的还是不够。
3、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班级到课率,有的学生因为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喜欢一门课。教师的讲课方法和讲课方式很好的话,学生上课既感到轻松愉快又能学到很多东西,自然学生就愿意去上课,班级的到课率也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职业责任感,只教书,不育人,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陈旧,课堂讲义多年不变,教学形式死板单一,缺乏吸引力。
4、课堂考勤管理力度不够。
高职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国家也在加大发展高职教育的力度,但高职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够成熟,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对于高职院校来讲,课堂考勤管理一定要严格,在平时的管理中要严格考勤关,有的教师对教学管理规定执行不严,学生的上课出勤情况与学科成绩并不挂钩或关联不大,学生不重视课堂学习。在期末考试时要严格考试关,只有考试关把严了,才能很好的促进日常教学管理,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5、节假日的影响
我们对53个班级连续16周进行了出勤率的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在包含节假日的教学周,班级到课率会比较低,从绘制的折线图上可以明显看出第5周,第9周和第11周出勤率比平时明显降低,而第5周在日历上是4月1日——4月5日,这周有一个清明节放假,第9周是4月29——5月3日,这周有一个五一劳动节放假,第11周是6月10日——6月14日,这周又一个端午节放假;从连续统计的53个班级的数据可以看出包含节假日的一个教学周,出勤率明显比较低。
三、提高班级到课率的对策
1、提高教师对高职教育的认识。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实用型实践型人才,动手能力强,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自己参加社会实训的能力,用项目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积极性高了,班级到课率就会提高。
2、教师和辅导员要严格把好考勤关和考试关。
教师上课时要严格考勤,辅导员应每周公布一次班级的到课率情况,对于旷课次数多的同学,要有一定的警告或处罚;教师期末要严把考试关,严格执行考试制度,考试试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对于对某门课程缺课达到一定学时数的,应取消考试资格。考试风气正了,能再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风,良好的班风学风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提高班级的到课率。
3、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调整课程设置。
对于不太适合高职学生的课程,可以适当的进行调整,可以通过减少课时数,或者通过更换教材或实训案例来调整学生的上课状态,使课程设置能够适合学科的需要,能够给以后的工作带来必要的知识储备。在课程的开始顺序上,也可以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进行论证和探讨,争取使每门课都能让学生感到学了以后的作用。
4、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提高自己知识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教学方法,加强师生间的沟通,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5、提高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
学生的一门课的成绩应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提高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可以提高班级的到课率。平时成绩可以包括平时作业和平时出勤,而平时作业在平时就交齐,期末不让补交,这样平时没有上课的学生就没有作业成绩了;平时出勤也是,没有就没分,平时作业+平时出勤如果能占到50分以上的话,就可以很好的控制学生的到课率,因为如果学生没有平时成绩,则期末考试及时考100分,本门课程也很难及格。
6、建立听课制度。
学院建立的听课制度,院领导、职能部门听课,有教学单位听课,校外督导专家听课,校内督导员听课,在组织听课的过程,发现学生的到课率都很高,教师的教学状态也很好,教学效果会非常好,多组织听课,也是提高到课率的一项措施。
四、小结
高职教育是是一项很有研究和发展研究内容,高职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课程的设置,课堂的管理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教育对学生的培养,要在高教教育领域取得进步,必须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的进行调查和研究,不断的完善管理,通过这些措施来更好的提高班级到课率和提高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电大开发教育到课率现象及研究对策.[教育管理研究].金荣标.浙江丽水广播电视大学
[2]高职大学生出勤率不高的成分分析及对策研究.金田[J].黄永.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学生工作处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高,对外学术及教育交流也日渐活跃与频繁,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国留学生留学,留学生教育成为了衡量高校知名度、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医学留学生是来华留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占近50%。重庆医科大学从2001年开始招收海外留学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留学生规模逐渐扩大,留学生生源从最开始的尼泊尔逐步扩展到印度、日本、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肯尼亚、坦桑尼亚等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目前在校留学生人数达到628人。
本院从2005年开始承担重庆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本科留学生的口腔医学教学工作。纵观全国各医学院校,海外留学生的课程设置目前没有统一安排。就口腔医学来说,有的院校如首都医科大学将口腔医学设为必修课,有的院校则没有将口腔医学纳入海外留学生临床专业学习的内容,本院是起初将口腔医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的选修课程,逐渐过渡为必选课程,到现在的必修课程。未来的医学模式是多学科、多序列的综合治疗,口腔医学虽是独立于临床医学专业之外的一级学科,但口腔医学的知识与许多临床学科密切相关,如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内分泌科、血液科等,很多全身疾病在口腔有特殊的表现,因此,口腔医学是临床医学的有益补充,掌握口腔医学知识也是临床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作者从2005年来一直承担重庆医科大学临床专业留学生口腔医学的理论教学及临床带教工作。留学生的数量从开始的40人增长至120人,对授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回顾近10年的教学过程,本院留学生的口腔医学教育正逐步走上正轨,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在稳步提升。
1.留学生的特点
由于教育经历、国家文化背景的不同,留学生和国内学生相比有自身的特点。留学生大多来自于英语为母语或通用语言的国家,其英语口语大多非常熟练,但很多留学生的英语带有浓厚的地方口音,并不是标准的美式英语或英式英语,这就对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其中文能力普遍较差,大多数只接受过短期中文培训,只有个别留学生能用中文交流,所以授课必须采用全英文教学。
留学生的教育背景及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对知识的理解及接受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一部分留学生听课非常认真,理解能力强,能认真记录及提出相应的问题,临床 见习也非常认真有兴趣。一部分留学生课堂纪律较差,体现在上课迟到、早退甚至缺席。但留学生普遍思维活跃,上课提问积极。分析原因可能是文化背景的差异、国内外教育体制不同所导致。针对以上特点,本院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做了重新梳理及改善,改变传统教学思路,尝试多样化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2.临床专业留学生口腔医学教育的体会
2.1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教学部门对留学生的各个教学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考勤制度、考试制度、学籍制度等。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针对留学生个性及课堂纪律较为散漫的特点,本院选派综合素质强的教师专门负责管理,协调留学生教学课程安排及具体实施;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并将考勤情况和考核成绩适度挂钩;严肃考场纪律,杜绝作弊现象的发生。同时对学生的考试进行形成性评价,出勤及课堂表现等均纳入考试成绩范畴。课堂秩序改善,教师的积极性及授课效果也相应改善,逐渐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2.2提高教师的英语授课水平教师是留学生教育的实施者,良好的师资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师英语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了教师的授课水平。本院2001年并入重庆医科大学,在留学生教育初期,口腔医院还是一所年轻的教学医院,虽然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及英语阅读能力都不错,但有的教师英语口语差强人意,课堂上基本只能按照备课的内容进行照本宣科,限制了课堂上的自由发挥。近年来,本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包括选送年轻医生参加学校的高校教师英语培训班;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全英文教学竞赛;聘请优秀的国内外专家对青年教师进行英语授课培训;选派年轻教师到国内外名校培训学习;通过学生及同行评价的反馈结果,遴选优秀教师进行示范性授课等,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教学氛围逐渐浓厚,教师队伍逐渐成长、教学水平提升。近5年来,本院高层次人才队伍工程启动,逐年选送一批优秀的年轻教师到国外进行学习及深造,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本院应进一步加强留学生教师师资力量的培养,如:借鉴天津医科大学在全国首推的《留学生英语授课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进一步优化本院的留学生教师队伍。
2.3狠抓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水平多年来本院一直坚持集体备课及课前试讲。授课前的集体备课非常重要,在上课之前,集中教研室优秀教师及相关授课教师对这门课的授课的方式、内容进行详细讨论。在集体备课时,教师相互启发和解疑、相互借鉴课件制作和教学经验,使教学资源的利用得到最优化。每个新教师正式授课前进行试讲,认真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没有达到要求的必须重新试讲。同时对授课环节进行监管,在留学生、院内同行专家和学校教务处3个层面建立留学生评教制度,组织督导专家听课,及时开展同行评教和学生评教,切实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2.4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技巧教师的授课技巧会让课堂真正地活跃起来,让学生收获全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应打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教学体系。在初期的教学实践中,本院大多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模式,但逐渐发现,留学生更容易接受西式的教育模式,对相对枯燥的“满堂灌”的教育模式较为反感;加之留学生《口腔医学》的教学不同于国内本科生的专业教学,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不可能系统地传授口腔医学知识,只能对重点疾病进行重点讲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本院逐渐将传统讲授方法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方法、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BL)方法等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叭采用引导式、问题式等手段,并结合具体病例进行教学,探索一条适合留学生口腔医学教学的模式。比如在讲授牙周病章节,传统的教育模式可能是逐一讲授牙周炎的病因、病理表现、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内容多,抽象且枯燥。本院采用PBL模式,在授课之前叫学生预习,同时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且学生自己也可能感兴趣的问题如:牙龈出血、口腔异味的原因是什么?牙齿为什么会松动?牙齿松动了怎么办?什么样的人容易患牙周病呢?洁牙会损伤牙齿吗?等,然后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当加以引导,课后简单小结,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事倍功半。同时口腔医学是一门很形象的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讲授时尽量少用文字,多用图片、动画、视频、教具等进行讲授,这将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化,学生更易于接受和消化。如讲解龋病窝洞的制备,可以根据典型的临床病例制作一个视频课件,在课堂上边播放边讲授,效果远远优于单纯的文字讲授。在口腔医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此教学实例不胜枚举,只要教师精心准备,必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5留学生口腔医学教材的选择如果说好的教师可以为这门课程增光添彩,那么教材则是学生学习的向导,是课程的血脉,是根本。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针对留学生的口腔医学课程均没有统一的教材,纵观一些兄弟院校,一般指定2本教材,一本是留学生生源国的原版医学教材,内容系统详实,类似学术专著;一本是学校自编的医学教材,采用提纲式结构,注重条理,2种教材相互弥补,教学效果很好。国外的口腔教育属于毕业后再教育,口腔医学教材类似于我国研究生的教材,原版医学教材内容虽然详实,系统化,但深度及广度高于临床专业留学生口腔医学的大纲要求。鉴于此,推荐在参考国外经典教材的基础上采取自编教材的模式。本院一直采用自编教材,内容涵盖口腔医学各个专业的各种重要疾病,内容简洁、条理清楚,易于理解。但10年来,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医学知识快速更新,教师应与时俱进,借鉴口腔各相关领域国际国内经典的教材,统一格式,结合临床重点疾病及新进展对留学生口腔医学教材进行重新编写,以便更好地满足留学生口腔教学的需要,给学生传递准确的知识,使其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真正受益。
2.6从政策上提高教师参与留学生教学的积极性留学生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2个学时的全英文授课,课后起码要花费数倍于此的时间去准备,对于同样的授课内容,英文教学的备课时间是中文教学备课时间的4倍'基于此,为了培养及稳定留学生教育的师资队伍,保证教学质量,本院在课时津贴和业绩评价上体现优劳优酬的原则,切实提高全英文授课教师的课时津贴和课时系数,提高了教师的授课积极性,使英文教师队伍得以持续、良性发展。
3.留学生口腔医学教育的展望
关键词:学风建设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学风是学校的重要内涵,也是一所学校影响力的基础和体现。目前,我院学风主流总体上都比较好,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地利用各种条件,认真学习、掌握知识。也有部分班级学风建设存在问题,急需改善。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习惯不良好、不良行为突出等;在学风建设上的管理机制不够成熟,也存在管理水平有待完善等问题。因此,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是每所高校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一、学风建设的内涵
学风就是指学校风气,从狭义上讲,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学习环境等因素;从广义上讲,学风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风是教与学的统一,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学风是高职院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是学校人文积淀、底蕴的反映。对培养高素质综合性的人才起着重大的作用,对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调查问卷分析显示,学生认为我院学风状况总体情况比较良好,但是通过学生工作日常检查、平时观察、走访调查等,发现我院学风总体并不理想,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1.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部分学生思想不端正,缺乏目标性和方向感,学习积极性不高,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考试,为了混文凭,对大学的生活没有憧憬,对未来职业生涯缺乏科学的规划,大学生活无所事事,得过且过。
2.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自觉性不高
学习习惯不良好,学习方法不恰当,工科专业学习难度较大,不懂的知识点不会主动地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学习不刻苦,缺乏刻苦钻研精神,上课精力不集中,每到考试前才临时抱佛脚,有些同学临时备考工作都不愿意做,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出现;对自身要求不严,逃课、旷课、早退、上课玩手机、睡觉等不良行为屡屡出现。
3.礼仪意识淡薄,意识自律性不强
部分学生平时对教师不尊重,礼貌礼节意识欠缺,很少与老师同学之间交流沟通;追求享受,贪图玩乐,大部分时间用于上网、玩游戏、聊天、看小说、谈情说爱等,对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缺乏兴趣,对学习漠不关心。
4.教学管不一致,缺乏科学的制度措施
学风建设需要“教、学、管”三管齐下,持之以恒。长期以来,学院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部门的“管”未能有机的结合。同时,学风建设指导观念落后,缺乏实践;学风建设制度不完善,未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价制度和完善的考评管理体系,制约学风建设的发展。
三、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学风建设的五个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必须从学生、教师、学校等主要方面着手,构建有利于学风建设的教育管理体系。
(一)以生为本,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从日常学习、生活、班级管理到学校教育管理层次着手,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是加强班主任、辅导员的日常学生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院系领导、学工人员联系班级等工作,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内在动力;二是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创建优良的班风,完善班级制度建设,积极开展班级活动,进行宿舍文化建设,以优良的班风带动学风的发展。三是建立从新生入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到每学期的安全诚信教育,再到毕业就业指导教育这一全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指导学生做好大学生涯规划和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重塑自信、打造健康心理、提升礼仪素养、为学风建设的转变打好基础。
(二)加强教风建设,以教风促学风
1.提升教学质量
教风和学风相辅相成,学风促进教风,教风影响学风,在课堂上好的学生可激发好的教师的出现。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转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其次,强调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重视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的机会,通过讲解知识点、示范操作、学生操作、教师指导等环节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提高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改革公共基础课教学,促进养成教育。注重学生切身体验,内化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转变对学习的看法,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学校或系也可通过听课评议、微课竞赛、技能比赛等多种方式激励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严肃课堂纪律
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和课堂纪律第一管理者的任课教师对课堂管理的松、严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态度。一是严肃课堂纪律。对于“迟到、早退、说话、玩手机、吃东西、睡觉”等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学生要及时制止并给与适当的批评,批评不改、态度恶劣的课后报学生所在系进行教育和处理,情节乐氐谋ㄏ嘤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处理;二是严格执行课堂考勤制度。结合纪检委员的考勤记录,教师应通过点名、签到、课堂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考勤,严格请假制度,并在学生平时成绩中予以体现。
(三)加强学工队伍建设,完善学风建设规章制度
1.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管理体系
一是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着重抓好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队伍等学工人员队伍建设,辅导员和班主任要深入关心学生,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定时深入到班级、宿舍、课堂,全面掌握所负责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惑;注重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学生骨干在班级、系、学院学风建设中起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帮助纠正不良学风。二是完善学风建设工作教育管理体系。学风建设并不只是辅导员、教师或某个部门的责任,而是全体师生的共同责任。我院以学生工作处牵头,开展了两年的学风建设专项整治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学院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成立以院领导为指导,教务处、学生处牵头,系抓落实的学风建设监督管理体系。学风建设需要全员、部门共同参与,才能成为全院长期齐抓共管的工作。
2.完善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
一是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供和谐的学习环境。系、学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同时,举办一些有特色的和学风建设有直接关系的文体评比活动,让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走向课堂,爱上学习,从而营造优良的学习气氛。二是树立大学风观念,将相关工作的开展与学风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完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的课堂班级学生管理制度,对于违纪学生,严格按照《学生手册》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处分,从而教育和警示学生要自省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形成优良的学习风气;完善学工人员相关工作管理制度,结合实际,制定辅导员、班主任岗位和日常工作细则、考核评优办法等,使一线学工人员在学风建设工作中有章可循,做到科学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在制定各项制度后,应采取配套措施监督各项制度的实施与执行,组织开展各类评比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风气,营造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一)心理素质不高
高职学生因为自身素质原因,在高考中大都成绩不够理想,加上中学时期时缺乏老师关注和同学尊重,许多人心理素质不高,自信心不足,有不少人甚至存在自卑心理。在自卑的阴影中,一旦受到挫折就会表现出心理较脆弱,承受能力较差,容易自我否定,自暴自弃,甚至走极端。有许多高职生在中学期间是问题学生,因为成绩差,所以较容易产生反叛心理,往往在许多方面喜欢与老师、家长“唱反调”,又因为此时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很容易导致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加重。
(二)自我要求不严格,自律意识差、缺乏责任感
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之所以学业基础差,是与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许多学生平时自由散漫、不守纪律,甚至沽染上不良习惯,没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也正因为如此,许多高职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对自我要求不严格,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做到认真规划,缺乏责任感,自律意识差,心态没有摆正,觉得来读大学主要就是混文凭。
(三)文化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这类学生底子薄,文化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大都是不会学习,不爱学习,也不想学习,在中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没有打牢基础的缘故。因此,高职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自主性,学习动机不高,没有良好的学习风气。
(四)注意力易分散,兴趣容易转移
高职学生因为在中小学期间,普遍对学习兴趣不浓厚,也不在行,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高职学生不爱学习,大部分人把注意力放在其他新生事物上,对学习以外的东西接受能力较强,接受程度高,但是专研深度不够,兴趣容易转移。
对于像我校一类的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应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别于普通高校的学生管理方式,开拓一条适合高职生特点的管理模式。
二、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对策
(一)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高职学生心理素质不高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多从高职生心理发展特点角度出发,不能一味地拿高职生与普通本科生进行比较。高职学生易产生自卑心理,而自卑又将衍生出许多其他心理问题。所以高职院校学生更加需要获得他人的认同。高职院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范围、深层次地开展起来。
1、以开展讲座、健康知识宣传等活动帮助高职学生正确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培养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学会情绪调解的方法,掌握人际交往中的技巧,教会学生沉着地应对学习与就业的压力。
2、以开展团体辅导、心理咨询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帮助高职学生树立自信,消除困惑。
(二)高职学生的学风建设
高职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校期间没有树立起良好的学风,这势必影响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质量,甚至会导致“迷恋网络”“沉溺游戏”“逃课厌学”和“荒废学业”等不良现象和后果的出现。对此,学校在探索如何调动起高职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也要采用严格的制度管理方式。
1、组织学生进行早晚自习、对早晚自习及课堂出勤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奖惩制度。在学生进校初期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完善课堂考勤制度。对高职学生的课堂考勤实施班委、任课老师、学院督导的三级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的上课出勤率,进一步完善学风建设。
(三)高职学生的教学管理
1、侧重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高职学生因为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不高,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浓,所以高职院校侧重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锻炼,与普通高校培养的研究型人才相比,着重培养技术型人才。
2、采用理论实践多样化教学。针对高职学生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将教学管理重点放在学生的技能学习上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引起学生对技能学习的兴趣。
(四)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比,文化素质较低,价值取向扭曲。并且高职学生法纪法规意识相对单薄,人生目标迷茫等特点,更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非法集会活动。因此,对高职生思想领域教育,要加强学生思想监控,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对高职生进行科学的,积极的思想教育。
1、高职院校应开设法律公共基础课,使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2、积极面向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宣传活动,例如开展法制讲座、出板报、组织班团政治课等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法纪意识,减少违纪违法事件的发生。
(五)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
相对于普通高校学生整体素质较高,自我认识充分,自我管理严格的特点来说,高职学生自觉性不强,自由散漫、自律意识差。加上整体学风的影响,高职生生活作风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沉迷网络,通宵上网,恋爱问题等。因此高职院校一般采用寝室严格管理制度,例如严格规定作息时间,学生寝室住宿、夜不归宿情况等。
关键词:实验室开放 管理制度 教学改革
工科院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具有创造精神的工程师的摇篮,经过工科素质教育,学生将具备开展基础研究,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发现新现象,开发新产品和新材料的能力。工科院校开设的电工电子实验课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它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电路实物紧密结合的能力。电工电子实验是重要的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强化学生基本训练,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加深学生理解课堂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初步进行科研设计能力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本文主要对电工电子实验室实验开放的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 实验室开放管理的目的
开放实验室是指学校正式建制的各级各类实验室,在完成正常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面对大学生、研究生开放使用。实验室除完成正常的实验教学以外,还可利用一切可以开放的时间和资源面向学生开放。
以前,学生做实验时,都是由任课教师根据任课的章节来决定做实验的内容和实验时间,然后在规定的时间里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做预定的实验,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实验,缺乏思维,没有创新性,另一方面,实验室的资源在业余时间里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有效利用和挖掘实验室资源条件,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实施素质教育以及高新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为鼓励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实验教学、科研和各类社会活动,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规范有序地做好电工电子实验和其它实验项目,实验室必须进行现代化的开放性管理。
2 实验室开放的主要任务
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的的客观要求。实验室开放不仅对学生技能训练,而且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的各个实验室要对学生进行课外开放,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率和开放内涵,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实验资源的效益。开放实验室以开出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型、研究型、综合型实验项目为主,吸引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到实验室参加实验、小制作、发明、创造活动,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推动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3 进入开放实验室的程序
学生个人、社团组织或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进入开放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进入开放实验室必须进入开放实验室的多媒体预约系统进行预约,并填写《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开放实验室申请表》电子文档,填写的主要项目有所在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和实验内容,由实验室管理教师来确定实验的具体时间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实验预约流程如图所示。
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首先,进入实验室要进行考勤,有条件的可进行电子打卡考勤或直接进行签字登录。实验时,要在实验指导教师、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活动,并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项目的创新点、实验数据采集记录、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结果、收获与体会等进行认真总结。实验结束时也要进行考勤方可离开,实验报告应由实验指导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签字,和考勤登记一并作为对开放实验室进行考核的依据。
4 要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实验人员必须树立严肃认真、严谨求实、严守纪律的工作作风,实验室要保持整洁和肃静,要保证学生开放实验的顺利进行,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实验管理制度来保证开放实验的正常运转,具体情况如下:
4.1 开放实验室的制度
实验室要有一套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来约束学生实验,为使开放式性实验教学、科研活动能够规范有序、顺利高效地进行,特此制定以下管理条例:
(1) 开放性实验室采用开放与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实验室既要对学生开放,让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度在室内做实验,又要进行必要的管理,保证实验室安全有序。
(2) 开放实验室由理论教学教师和实验人员配合管理。理论教学教师主要负责对学生实验作出理论指导,该实验室的实验员主要负责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低值易耗品的管理。
(3) 对于课题研究,实验目的要明确,有完整的实验计划(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简单步骤,实验方法等),计划经理论教学教师批准后,提前一天以上按实验所需仪器列好清单交给实验室实验员。
(4) 学生在实验项目完成后,应向实验室提交实验报告或论文等实验结果。实验室应及时总结和交流工作,根据实验情况写出实验心得。实验室须做好成果收集和论文推荐发表工作。
(5) 开放时间一般为学生课余时间,不能占用正常的教学时间。
(6) 开放实验室的设备的管理实行损坏赔偿制度,对损坏的设备要登记,并按价格酌情赔偿。
(7) 不得把实验设备拿出室外。
(8) 开放实验室实行登记制度,凡在实验室内做实验的师生应填写相关登记。
4.2 开放实验室的工作量
在开放实验室指导学生实验的实验教师、技术人员,其教学工作量(不含正常教学工作量)由所在实验中心负责人于每学期末对本学期工作量进行核算,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认定,并由教务处将开放实验室教学工作量按公共课教学工作量的管理方式核算到有关院、部,由有关院、部纳入实验教师、技术人员岗位津贴考核。业余时间(含假期)实验工作量按正常实验工作量的1.2倍计算。
4.3 开放实验室的经费
开放实验室于每学期末提前报下一学期进行开放实验所需实验消耗材料预算经费,经实验中心主任核定后,报资产管理处物资材料科审核。资产管理处于每学期初将所需经费核拨到相应院、部,由院长、实验中心主任或开放实验室主任掌握使用。
学校定期进行开放实验室评比表彰活动。表彰奖励在实验室开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
5 提高指导教师的素质
学无止境,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水平的同时,实验指导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学术水平的提高。实验指导教师要多参加有关学术交流活动,到兄弟院校取经,加强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及信息检索等方面的学习,拓宽知识面,注重培养创新技能,不断更新知识和教育观念,加强科研和工程背景训练,科学地实施教学,提高指导学生电工电子实验的能力,去适应新时代的实验教育要求和发展方向。
6 结束语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大爆炸的世纪,学科交叉,专业互相渗透,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要适应新时展的需要,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怎样进行电工电子开放实验改革,才能使电类专业学生具备初级电气工程师的能力与素质,使非电类专业学生具备宽厚扎实的电工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是一个值得大家精心思考、长期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它应该在实践中边修改、边完善。按照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要求,教师们应群策群力,实实在在把电工电子实验这门课程开设好,使学生经历电工电子实验后,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为今后从事专业工程技术工作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建唐.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杨洁.高等院校可开放实验教学初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3):41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