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学习技术范文

计算机学习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学习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学习技术

第1篇:计算机学习技术范文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教学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中学计算机教育也在正在蓬勃发展,不断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

1.精心安排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钮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2.教师大胆放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把每一个内容讲得细细道道。这种做法是本人认为不妥。其弊有四点:1、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容易形成被动学习。2、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扩展,思想容易被框死。3、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难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运用科学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般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吸引教学”法、“实例操作”法和“任务驱动”等,坚持“以用为主,培养能力”的原则,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这对于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别值得一提的是“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4.培养信息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所不可忽视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也就是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是信息社会成员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育相当大程度上是让学生记忆各种知识(信息)。这种低效率的教育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式的增长,并且迅速更新换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可以说,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一套新的基本技能体系。除了吸收传统技能的精华外,应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等信息能力,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向学生提供“资料库”,让学生到“资料库”中去获取有用的材料。有的学生利用“资料库”中的各种各样的图片、表格,经过处理,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精致华丽的电子贺卡送给老师,有的学生制作课程表、值日表、通讯录来管理班级。也许有的学生运用笔和纸进行学习的能力不如别的同学强,但他们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却高于其它同学,这正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在。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了信息素质的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能力和意识,学习计算机的动力也就提高了。相信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一定会对增加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顺利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采取多种手段,及时巩固课堂知识

第2篇:计算机学习技术范文

(一)网络考试前台首页设计

一个网站其前台首页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用户对网站本身印象的好坏。因此前台首页的分布格局不但要适当正确,使得用户在观看后会觉得舒服;而且所有的功能都要在首页展现起来,能够使用户在最少的时间里就可以明白这个网站的使用方式以及各种性能。因此网络考试前台首页详细的有一下多个模块:学生注册以及登录:运用于学生注册和登录,同时保证具备查找密码的能力;而且还给予网络员登录后台监管体系的能力。

(二)考生注册的实施进程

考生注册就是说给他们一个能够实施账号注册的地方,学生注册账户并保留在信息数据体系中。信息总的来说就是学生的ID、学生证、学生信息和账号密码设置等等。学生依据提示进行专业挑选,而且也要依据网站要求补充学生证信息。

(三)登录网站的实现过程

学生或者管理员登录是学生或者管理员登录系统的方式。在登录页面上,学生只要填写学生证号以及密码就能够在网页上实现网站的操作过程,比如,实施网络考试、查找学生成绩、更改学生信息等;而管理员可以利用在页面上写下管理员的名称、密码而且选择管理员选择框,能够到网站系统的后台实施一定的实践操作。

(四)考试科目以及题型的选择

学生考试的学科和题型的选择,就是说学生在登录页面后,依据具体的步骤选择自己要考的学科和题型,上面操作的实施都要求学生自我选择。网站页面上会出现学生的相关资料,网站会依据学生的专业来挑选相关的菜单,从而把与该专业有关的学科展现出来。学生先选好自己的学科,再选与自己学科有关的考试题型以及练习题。而且学生还可以对他们自己的专业信息实施查找,还能够建立有关的记录档案,如果具有记录就会出现与记录有关的菜单,如果没有就会终止系统程序。题型选择的菜单是可以进行默认的,它会依据学生首次登录所记录的专业信息来决定。所以只要学生选好了他所要的学科信息,页面就会以信息的方式表现出来,选择所要的考试题型后进行点击;如果所展现的套题里面没有你所需要的,页面将会直接告诉你“套题未添加”或“套题已考完”的模式。

(五)考试题目的展现

当学生开始网络考试时,在首页会让学生选择自己想考的科目以及题型,而且在考试信息里记录,来表示该学生所选择的题目。当学生开始考试时,他的成绩就会现实在记录中,网站会把它当作最新的ID,然后寄存在Session里面。

(六)网站自行评测

当学生完成考试后就可以提交了,系统就可以接受到他所答的考卷,然后会直接的保留学生的答题,而且把学生的答案和正确的进行比较,从而知道学生的答案并保留在网站信息库里面。具体的步骤就是:对问题的种类实施查阅,在做了相应的比较以后,最终加计学生的正确的答案,就能够知道学生的考试成绩,而网站也会把学生的考试信息记录在案。

(七)查询成绩

页面给学生提供查阅成绩的方法,它的查阅主要有学生考试科目的资料、答题正确以及学生最后的实际成绩。在网站上,利用查阅资料库知道学生在这一次考试中相应的题目以及答案,然后通过系统传输学生的答案;再查阅考试资料知道学生的具体成绩;最终将信息放到浏览器上。

二、结语

第3篇:计算机学习技术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传统医学PBL;虚拟;学习环境

1.传统医学教学PBL概述

PBL概念诞生于美国,指的是以现实中的问题未出发点,以问题为导向获取新知识的学习方法;而PBL概念应用于教学领域则开始于1969年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认为医学教育既要研究疾病的生理学过程,也要研究疾病与社会、环境等之间的联系,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传统医学教学PBL是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采用小组活动方式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探寻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思辨能力。PBL作为医学教育的新方法,从其提出之日其就在全球快速发展,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

首先,PBL教学方法与当前的教育哲学观契合,PBL的提出基础就是建构主义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等学习理论,也符合终身教育思想。

其次,PBL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提升作用明显,运用PBL方法学习的学生相比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学习自发性更强,学习态度更积极,学生能在有趣、刺激、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学习独立性更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态度和习惯。

再次,PBL教学能改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PBL教学方法中解决问题都是以小组协作的形式来完成的,它督促学生通过团体协作解决问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无形致中得到提高。

最后,师生互动频繁、评价方式多样,教师反馈性高。师生能在课堂内外实现互动,评价方式多元化,让学生感觉自己能胜任学习的环境,提高学习兴趣。

但是,传统医学PBL教学方法仍有较多的不足,集中表现在学习社群狭窄,限于课堂上的学生;问题情境表现形式单一;教学成本高,需要配备充足的教师、教学工具等教学资源;交流协作渠道简单,同层次的交流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和创造性;缺乏深度和系统的知识,学生学科知识厚度积累不够;缺乏合适的教材,已有的医学教材PBL方法差异较大,需要重新编制教材,这是一个挑战。

2.计算机技术支持下PBL与传统PBL学习环境比较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利用计算机开展医学PBL教学已经具备了现实可能性。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PBL学习环境与传统PBL相比具有自身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极大地拓宽了学习社群的范围

传统医学PBL的学习者为同一课堂上的同学,因思想水平、年龄近似,思维的同质性较高,通过学习思维层次难以提高,导致学生的创新性不足。而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PBL将学习者放在大学习群体中,思维层次多样化,不同思维层次的参与者思考问题角度不同,为问题解决提供更多元方案,开阔思维和视界。

第二,增加了学习资源的来源途径

传统医学PBL的学习资源多是教师为讲解课程知识搜集或制作的文字参考资料、图片、模型、课件、影像资料等,信息来源非常窄,信息质量保证有限,不利于PBL医学教学效果的达成。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PBL学习方法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发,随着研究的深入,新问题的出现,学习者需要不断信息资料来应对这些新问题,借助当前发达的网络的搜索引擎功能,节省信息资源查找时间,学习效率大为提高。

第三,学生者之间交流与协作加强

传统医学PBL中学习者思维层次差不多,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难以有效提高;而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PBL的学习者,由于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不同思维层次的学习者可以突破时空限制相互接触协商,以更为广阔的视角解决问题。

第四,教师参与教学过程,及时反馈与评价教学效果

传统医学PBL中,反馈来自于学生的归纳综合,评价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同时扮演任务提供、学科专家、评价人员等多重角色,这要求老师的综合素质必须较高,否则将难以胜任。传统PBL仅依靠教师评价使得评价方式单一和主观片面性。而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PBL教学效果和评价方式多元化,学生可以通过报告、论坛、电子邮件等进行反馈教学内容,评价人员也可以吸引综合素质能力强的其他学科专家参与,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3.计算机支持下医学PBL学习环境的实现

3.1 虚拟PBL教室

计算机支持下的PBL教室是虚拟的,其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多媒体通讯技术,搭建数字化网络教育支撑平台。

这样的一个平台能够为师生提供与传统教师高度相似的课堂学习环境,但是其又不受时空限制。虚拟教室的师生可以像在传统教学的物理教室中一样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在和同学沟通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虚拟PBL教室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进入者只需将计算机与虚拟教室支持软件的主机连接,通过键盘操作就能进入“教室”学习,可以通过在线聊天、电子邮件进行沟通,通过后台管理系统上交作业和测试。可见,虚拟PBL教室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进入“教室”的使用者具有不确定性和身份多样性,其是实时完整的网络教学场所,是计算机技术与医学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产物。

3.2 虚拟临床技能培训室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虚拟临床技能培训室能够基本满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需要。虚拟临床技能培训室是利用当前的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技术和认知模拟方法相结合创建的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环境,这种虚拟化的模拟与真实医院场景一致,虚拟实践不受时空和教学资源的现状,为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切身体验,使得不同空间的学习者能同时对项目进行实践操作。一般来说,建立虚拟临床技能培训室需要功能强大的服务器、数据库系统、连接网络的科学实验仪器及合作工具等等。其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技能,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了解由接近真实生活的医学操作平台。

3.3 虚拟学习社区

虚拟学习社区是给学习者提供网络学习的交流场所,亲身感受类似于校园生活的体验,学生可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网页,从而形成以虚拟身份在网络中创立的一个志趣相同的学习者组成的电子公共区域,不断重组校园文化和实现校园文化再造。

4.结语

利用计算机技术改革传统是将来医学学习的发展趋势,实现这一改变还需要社会各界作出不断的努力。在利用计算机设计医学PBL学习环境需注意几个问题,即以深刻的理论为圭泉,遵循必要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原则;以科学、开放的学习平台为媒介,突破学习环境的时空限制和社群限制;以现实生活中的不良真实问题为驱动,信息搜集,探索问题解决方案;以学生为行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师生共同参与探究活动,实现以资源共享与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高瑞利.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PBL)的教学设计方法的试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马红亮,杨冬.网络环境下PBL的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3).

[3]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第4篇:计算机学习技术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自主学习;意识

中图分类号:TP3-4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日新月异,已经完全熔入各个行各业,并发挥及其的重要作用,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变,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重要引擎。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的特性。然而,对于语言类专业大学生来说,现实情况下不可能同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开设那么多的课程,也没有计算机专业教师精心的长期指导和教导,所以在不影响其专业课程的情况下,必须利用空闲时间去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同时要不断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新思想、新理念。并与自身的专业课程知识相结合,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展示自身专业知识,利用计算机应用新技术开拓新理念、新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所谓“自主学习”,指学生自己作主,通过自身的活动,自主的探索来获取知识一种学习行为。当然这种学习模式有两个必要前提,即学习者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教育机制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引入自主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积极探索语言类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自主学习开展实施。

1 语言类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困惑

现实情况下,语言类专业通常开设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一些非常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已经很难满足在信息时代下的工作和学习、生活环境,是当前语言类专业大学生普通存在的困惑。21世纪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是物联网、智慧地球、云计算、信息检索、微信、网络手机电脑为一体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腾飞时期,不断挑战和改变着人类生活方式。我们无时无刻都要去面对计算机信息时代。在校的大学生如果不利用空闲时间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不给自己定下目标。不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那以后,很难适应我们人类处在信息时代、计算机时代中,给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2 对于语言类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究

对于语言类专业大学生如何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同时,我们老师又如何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意识,促进学生终生自主学习理念的形成,让大学生知道与时俱进,主动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紧跟信息时代的脚步。为此,个人认为,除了课堂理论教学和教学实践过程以外,课外的时间就显得由为重要,就是要利用这些时间如何去自主学习并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比起简单地掌握课堂知识的技能更为重要,开启自主学习和自学成才的宝贵钥匙。

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体验出理论与实践性,要求是动手能力的最终转化。当然在应用过程涉及到很多应用技巧和方法。而现实我按照传统普遍的计算机教学形式,是以“教师首先示范―学生再次跟着操作演练―最后教师总结”这样的传统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很快掌握这门课的知识是很快的方法。但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多大效果。因为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进行练习,学生很容易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能顺利完成教师指定的课堂练习,但无法练习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没有多大帮助。离开课堂环境,过几天后,学生就往往记不起上次课常所学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不知所措。与此同时,对于语言类专业本身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就非常少,对于此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就更加很难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自主学习的理念入门和理解,更难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就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的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可能最前沿、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所以说对于语言类专业的大学生,空闲时间就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最宝贵的时间财富,而计算机书籍和网络平台上教学视频课,就是最好的导师,也是学习的最好平台和环境。而对于语言类专业的大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也清楚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结果是否正确,从而影响了自主学习的质量,也同时让学生经常处在是与否的学习环境中。因此对于语言类专业的大学生要及时的学习反思,遇到知识困难可以不断向别人请教。同时通过计算机书籍和网络平台不断自主学习,及时修正错误,避免学习的盲目性,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总之每个人的自身情况不同,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也有一些小的不同!只要通过自己努力和不断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会不断提高,为以后打下基础。

3 语言类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践

语言类大学生实践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个人认为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和技巧:(1)加强计算机理论知识。通过大理的计算机书算和网络媒体平台找到自已想要学并学得懂的计算机知识,从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在大脑里慢慢储存计算机理念知识。(2)加强计算机实践能动性。通过自主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后,就要通过大量的动手去实践完成一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操作,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动性。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操作技能。(3)理论联系实际。有了一定计算机理论知识,同时把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可以实践操作完成。那就以理论联系实际去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和项目。也可以通过书籍和网络平台查找一些项目案例,通过模仿,不断分析,到最后完成自己的任务和项目,达到创新。也许,很多大学生也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也知道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要性,当然是从易到难,借助多种平台去实践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学习的过程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要面对困难不要轻言放弃。总一天,你会成为一个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手。

总之,计算机应用技术更新周期在不断缩短,因此,对于语言类专业大学生必须学会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计算机、信息时代的变化。同时,自主学习能力对语言类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术能力的学习也有积极地推动作用。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自己身的职业能力的同时,也为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以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手段,结合语言类专业专业结构性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水平。为以后人生道路不断更上一层楼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河.浅谈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8,05.

[2]张泽华,王继兴,梁洁,徐国东.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7.

[3]陈桂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09,3.

[4]周洁文,高宏毅.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22.

[5]王菲.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2,24.

第5篇:计算机学习技术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模式

一、目前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文化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近几年的教学状况和教学效果来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的起点不一。

中学已普遍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而日益增加的家庭计算机又为部分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使相当多的学生在入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部分学生对计算机非常精通。来自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水平普遍高于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入学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上课感到内容太浅,而入学前程度低的学生又感到听不懂、跟不上,课后难以消化。学生学习起点不一,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教学内容过于系统。

由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是为了将计算机作为工具来使用,他们今后是计算机的应用者,因此,他们所需的计算机知识应注重应用性和实用性。而目前教学使用的教材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过于完整和系统,从二进制的转换、操作系统发展到网络体系结构,使理论授课内容非常庞杂,难以突出重点。另外,在授课的安排上,因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内容不是面向应用的,而是一大堆的概念和术语,使学生原本认为非常有趣的得十分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应有的学习热情。

3、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学习个性无法发挥。

计算机基础课虽然改进了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表达趋于直观,增大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教与学的关系还是“你教我学”,所不同的是将教材的内容搬上了计算机投影的大屏幕,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获取的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只能来自于课堂上的教师讲授。事实上,学生缺乏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如何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另外,由于同一学习起点的学生也存在着学习上的差异,采取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难以适应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不利于因材施教。因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分级教学的改革思路

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迫使我们必须对现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根据学生计算机水平的高低实施分级教学,分级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是改革计算机教学的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在学生计算机水平大致相等的班级,教师比较容易地为学生提供合理的输入,不论是基础好的学生还是基础差的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1、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进行分级教学。

新生入学伊始,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摸底,设计一些基础理论和操作题进行水平测试,达到合格成绩的学生可允许免修本门课程,并取得本课程相应的学分;同时,对合格分数以下的同学根据考试成绩分快班和正常班。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针对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开展因材施教。对于进入快班课程学习的学生,一方面缩短上课学时,另一方面多提供上机和上网学习的机会,使这些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和网络化学习的方式,在较短的时间里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对正常班学生,加职业技术学校习内容的辅导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当入学新生的计算机水平达到基本上的均衡,这门课的教学目标与课程学习内容还要进行实质性的调整,教学形式逐渐过渡到以自学为主,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学校组织考核。

2、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相结合的模式。

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班级授课与学生自主网上学习相合的教学模式。将计算机基础多媒体课件和相关知识、链接放在校园网上,并提供学生自由上网学习的环境,改变学生单渠道从教师那里获得学习信息的状况。同时精减正常班理论授课学时,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上网进一步对课程自主学习,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选择权。

3、教学内容和专业知识结合。

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设计一些练习和作业,而不必采用教材中的例子或作业。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意识。

三、分级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学生对分级教学的正确认识。

经过分级后,被分到慢班低层次的学生或许会产生自卑心理,再加上同班同学的层次较近,缺乏一种互相激励的环境,他们中有些人可能会自暴自弃。因此,课前加强学生对于分级教学的正确认识,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分级教学是为了他们的学习,也要让他们明确经过努力学习后,低层次进入高层次学习的机会绝对是有的,分级教学对于每个学生是公平的。

2、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分级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学习的任务只能靠学习者自己去完成。只有学生充分了解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在学习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把教师的教学目的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的,同时在此基础上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将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3、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中,不但可以学习已框定的课程内容,也可以通过网上查询,链接到相关网站,获取相关的学习信息,完全打破了单向获取知识的渠道。在这里,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完全由学生自己实践和寻求,不必按教材系统去学。它将包含两种能力的锻炼:一是信息的获取;二是信息的运用。另外,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还使自己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4、把握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师要针对学习者不同的语言能力、认知风格、动机、态度和性格等个体差异来施行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此激励,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得到“满足”。当然,要做到因材施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和不断地学习。教学要与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尤其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应与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相适应。今后我们将面临许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计算机基础的分级教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尹志军.关于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卷(第6期)52-53.5923.

[2]刘涛.新编计算机基础案例教程[J]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978-7-5308-4545-5.

[3]何迪.关于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4):224-225.

[4关心.关于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问题的探讨.黑龙江教育.2006,3:44-45.

第6篇:计算机学习技术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 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c)-0122-02

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项系统性的学科,涉及到许多的专业知识,需要学生能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学校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消化和巩固知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透彻。要想真正发挥初中计算机教育的实效性,就要积极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增加知识的含金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从而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

1.1 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严重

众所周知,我国的中考和高考牵动着广大家长的心,他们普遍将升学考试作为唯一的出路,花费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培养孩子,在选择学校上也往往仅凭借升学率来判定学校的好坏,通常将孩子送往升学率较高的学校就读。从学校的角度而言,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迎合家长的喜好,提高升学率,在应试学科上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其他学科则无需过多关注。正是这种思想的存在造成了非考试学科的不受重视,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科,在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上长期得不到更新,现有的配置比较落后,运行速度慢,根本不能满足实际的教学要求。从事计算机教育的教师也没有制定教学计划,只是照本宣科,将书本的知识复述一遍,对于学生是否理解以及具体的掌握程度漠不关心,导致学生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差,学习兴趣低,严重影响了未来对专业的选择。

1.2 教学内容更新较慢

教材是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标准,教学活动的开展大多是参照教材的设计,如果教材的编排不合理,那么教学质量将无法得到保证。纵观当前学校使用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材可以发现,教材的版本陈旧,是多年前一直沿用的老版本,上面的知识过于浅显,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教材上没有记录近年来新兴的计算机技术,学生难以正确了解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如今,学生的成长环境越来越好,他们从小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也不再陌生,一味地用过去的标准来要求现代的学生,只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使其错失最佳的教育机会,白白浪费了大好的时光。

1.3 实践操作训练较少

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操作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转化成实践操作的能力。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包括理论和操作两部分内容,二者的比例严重失衡,理论课占据了70%以上,实践课却不足30%,不少学生还要与他人共用一台机器,练习的时间再次被压缩。实践课上教师一般只是让学生练习打字,编辑文字,很少让学生利用网络来收集信息,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而迟迟得不到提高。在长期枯燥、乏味的操作之下,学生对计算机课程产生了厌烦心理,上课时无视教师的要求随意操作,导致课堂秩序混乱,计算机教学工作很难顺利开展。

2 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对策

2.1 转变观念,加强认识

虽然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是中考的考试学科,但是这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就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要向家长分析其中的利害关系,转变家长的观念,使其认识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从而配合学校做好教学工作。学校也要严格遵守教育部门颁发的文件,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以及师资团队的建设,更新教学设备,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除此之外,还应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方案,保证教学课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便及时修改教学方案,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2.2 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明确要学的是什么、怎么学、有哪些用处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运用各种手段激起初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例如,进行信息技术娱乐功能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要避免教学生听音乐、看电影和电视剧、玩游戏等,要尽可能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生实际相联系。可教学生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去进行公式计算,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去处理图片、编辑音乐、制作简单的动画等较为实用的技术,使学生能够明白信息技术不是简单的娱乐工具,它还可以成为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助手,将信息技术的娱乐性与实用性有效结合到一起,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2.3 实施分层次教学

初中时期学生刚刚接触信息技术的系统性学习,难免会无所适从,在学习成绩上出现剧烈的波动。有些学生的适应能力强,认知水平高,还有些学生基础薄弱,对知识的理解有限,如果将这两类学生放在一起,按照平均水平教学,只会拖延教学进度,尖子生得不到培养,水平低的学生基础仍旧不牢。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次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其划分到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的教学进度根据其实际掌握程度而定,这样尖子生能够拓展思维,学习到更加高深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低的学生也能巩固基础,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在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上真正有所收获,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积极性更高,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2.4 革新教学方式

教师在制定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到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要考虑到学习过程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例如学习幻灯片制作时挑选一些精美的作品展示给学生,学生会被这些色彩鲜美、设计精巧的图片所吸引,进而主动思考幻灯片的设计和应用原理,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参与热情也会愈发高涨。为了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操作技能,教师还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等,通过为学生设计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深化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提升学生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运用的同时,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3 结语

我国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十分匮乏,而这类人才恰恰是Q定企业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当作了重要的指标。由此可见,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重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制定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策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侯双双.试论初中信息技术课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7):126-127.

第7篇:计算机学习技术范文

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就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加强实践环节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观点。并对该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字:计算机信息技术

教学探讨 教学改革

Abstract:

This text combine actual teaching experience, probe into " 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undation " teaching method. And propose some views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teaching themselves and strengthen practice link. And has put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to the reform in education of this course.

Keywords:Comput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discussion

Reform in educationeeping.com

本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教育的必修入门课;涉及的学生人数多;学生的专业、基础、接收能力等差别很大。上好本课程,必须妥善解决好许多实际问题。教师及学校各级相关领导都必须高度重视这门课程,应该把这门课作为学校的重点建设课程。下面笔者将就他的实际工作谈一谈他对《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教学的看法。

1.首先必须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大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是整个大学阶段的所有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而大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大学计算机教学的基础部分,它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不仅应该随着大学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步发展,而且还必须结合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特点,着力于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着力于学生“计算机意识”的培养,重在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应当从过去的操作技能的培训逐步过度到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了解计算机作为专业工具的重要作用,熟悉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过程、方法和掌握获取专业软件的途径。

2.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对于教师来讲,教学内容组织的好坏、,对整个教学过程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熟悉教学内容和各章的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整体规划,即对教材内容做整体的分析与规划,将讲授内容分为若干个有机联系的部分,找出各个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实施各种有效的讲授方法,这样,就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前后相连,首尾呼应,融会贯通,成为一体。因此应先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划分为各个知识点,然后对各知识点再详细组织教学课程体系结构、总结出重点和难点、同时为教学过程准备大量的适合教学需要的、针对性强的、丰富的教学索材;最后再挖掘各种教学内容的前沿课题,为课程的发展做好准备。

为了更好地组织好教学内容,必须经常组织教学研讨活动,从事基础教学的教师提出各种宝贵的意见,大家一起讨论,一起组织教学内容,还可以在学生中讨论教学方法,同时可以制作出适合教学的教学课件,编写指导书、习题集、有可能编写教材。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强调与专业相结合

3.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只靠听课和看书是掌握不了的.必须通过在计算机上动手实践,才能真正理解、消化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上机操作实践是形成和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这门课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之一我们从多方面强调实践教学,①在教学安排上,压缩讲课时间,增加实践课的比例,另外要求学生自己根据需要再增加一些课外上机时间。②在考试成绩中,增加动手操作内容,在期末考试中,操作部分占40%;取消期中考试,用三个大作业( Word部分、Excel部分、PPT部分)代替期中考试,占总成绩3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10%也主要参考平时上机成绩。③采取小班辅导,确保每个机房(40~60学生)有一个指导教师,要辅导到位.④上机操作课内容要明确具体,同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⑤强调学生要通过多种途径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通过上网查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上机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去拓展知识、提高能力。

3.2与专业相结合

在上这门课时,强调与专业相结合,计算机应作为专业学习的工具.这里只强调一个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在网上找到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或热点问题或相关领域的重要文章等,记下网址,并把它下载做简单的处理后以邮件的形式发给教师,把它作为平时作业记入成绩.这一点收到较好的效果,从本课程的角度讲,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综合题目,练习了多项教学内容.从与专业相结合、作为专业学习工具的角度讲,学生通过这个练习,了解了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或热点问题或相关领域的重要文章等,这对今后学习专业知识大有宜处。

4.发展网络与远程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个效果。

《计算机信急技术基础》课程由于教学面广、内容多。传统的教学方式己难以实施。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校园网实现网上教学和远程教学。网上教学指开发基于校园的CA1课件。把教师的备课笔记、布置的作业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远程教学指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教学活动,它包括同一学校不同教室之间、不同学校之间以及不同城市、不同国家之间的教学。它使学生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学习到最前沿的知识,阅读到最优秀的教材,感受到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也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网上教学实现了学生自学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还可以使有精力的学生选学更多的内容,而且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呈现教学信息和接受反馈,大大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已成为今天人们必备的一种技能,我们应当建立信息技术教育的新观念,积极在教学过程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一切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严德良。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08-25.

[2]张李。 把脉信息技术教学[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09-22.

[3]纪丽莉。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分层次教学[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09-22.

第8篇:计算机学习技术范文

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高中学校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与此同时也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从当前高中学校对高中生在计算机方面的教育情况来看,还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这其中既有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有我们高中生自身的原因,本文就从我们高中生的角度出发,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群体中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能够有效提高高中生计算机学习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

高中生;计算机信息技术;问题;学习方法

前言

在国家开始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高中生也越来越重视除学习之外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计算机方面。现在计算机已经普遍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当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计算机的身影,我们高中生为了能够充分驾驭此项技术,并让其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应当加强在该方面的学习。下面笔者先对我国高中生在该项技术的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和阐述。

1高中生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现状

计算机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得到了普及和应用,学校为了让我们高中生都能够使用计算机,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从该课程开设以来,我们高中生对该项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使用该项技术,但是从课程教学目标上来看还是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对计算机的掌握还是处于起步阶段。

2高中生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应用实践训练:高中阶段的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较多,造成课时十分紧张,很多时候学生一直都处于高度紧张的学习状态。并且,我们高中生还需要面对很大的高考压力,通常只重视高考科目的学习,不会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上消耗过多的时间。这些客观上的原因使高中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虽然基本掌握了教师所讲授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但由于没有进行实际的训练,导致高中生在学习完该课程几天后便会忘记[1]。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掌握仅仅停留在简单应用阶段,不能够专业使用该项技术。

2.2缺乏深入的学习:高中学校对学生进行的计算机技术教育,一般所采取的方式为课堂教学上的理论讲解和此后简单的上机实践。这种教学方法只能够让高中生对该项技术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和了解,不能够使学生完全掌握此项技术。要想切实提高高中生的计算机水平,应当深入学习该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并花费时间进行操作实践。然而,由于高中生课程较紧、学习时间缺乏,再加上家长和高中生对该方面知识的不重视,使得高中生在课后不会深入学习该方面的知识。缺乏课后的巩固和自主练习是导致高中生无法获得良好学习效果,无法充分掌握和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重要原因[2]。

3高中生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有效方法

3.1加强高中生的应用实践训练:在高中阶段,我们高中生不应当只重视高考科目的学习,还应当全面培养自身各个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在计算机上,更应当十分熟练、了解和掌握该项技术,以便能够在生活和学习当中利用计算机为我们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因此,我们应当加强计算机的实践训练,进一步提高我们学生计算机应用的能力。首先,我们高中生可以向学校申请在课余时间进行计算机的训练,以便能够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操作实践,在巩固计算机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其次,合理规划我们自己的学习时间。通过规划每天的学习时间,可以使在不影响其他科目学习的情况下,能够抽出时间对计算机进行实践和应用。最后,转变学习意识。意识的转变是提高高中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往高中生只重视高考科目的学习,对于与高考无关的科目,往往会将其忽视掉,使得很多高中生缺乏实践生活能力,成为一个“书呆子”。只有当高中生的学习意识发生转变,高考的成功不再是高中生进行学习的唯一目的,获得全面发展才是最终王道,通过这种意识的转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才会成为可能。

3.2加强高中生的自主深入学习:高中生要想学好计算机信息技术,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学习,还需要在课后进行深入的学习。高中生在自身现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不断丰富计算机知识和理论,对于我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一定的帮助[3]。例如,我们高中生可以先学习相关理论,以通过计算机的“国二”考试。当我们充分掌握了相关理论时,便能够进行深入的学习,尽可能获得更多计算机类的资格证书,这些证书能够证明自身所具有的计算机水平和能力,对我们今后学习与工作都有一定益处。而且,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科目,应当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与实操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否则高中生在该方面的学习就成为了一种时间资源的浪费。高中生要想深入学习该方面的知识,还应当具备较强的毅力和信念,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另外,学生在学习该方面的知识时,不仅会总结出自己的学习心得,还会遇到很多困难,此时同学之间应当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能够使自己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4总结

总之,现在计算机已经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为了能够使用计算机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高中生就应当加强在该方面的学习。现阶段,虽然绝大多数高中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使得学生所获得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从我们高中生的角度,对如何进行计算机学习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让更多高中生找到提升自身计算机能力和水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焦中明,马晶.高中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动机研究———以江西省赣州市两所高中为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03(06):111-113.

[2]姬广辉.如何激发高中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4,11(23):128.

第9篇:计算机学习技术范文

[关键词]创新;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141

[中图分类号]TP3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2

0 引 言

21世纪的今天,在时代经济迅速发展的环境下,职业技术教育也必须要进行创新改革,以满足时代的需求。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育,一方面要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也必须要强化学生实践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效地促进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对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创新教学的模式。

1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原则

1.1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在职业院校的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要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并且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实际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设置需要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为学生的学习配备完善的机房及电脑设备,针对毕业生也需要构建毕业设计网站,以能够在适应当前时展的环境下,综合性地培B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专业技术,从而促进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1.2 坚持与实际密切联系的基本原则

在实际教学中,计算机课程教育教学模式的设计,需要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才能在此基础上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是当前课堂教学活动整体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有助于满足当前社会环境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毕业之后的成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1.3 坚持遵循全过程的实践原则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遵循全过程的实践原则。在职业院校相关特色及基本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构建独立的实践教学模式,最大化的基于学生的中心思想,坚持全过程的实践教学原则。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积累相应的教学经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整体提高,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及教学的有效性。

2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路径

2.1 改变传统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观念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进课堂可活动,这有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创造性,学生不必被动的接收知识,教师也可以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其次要明确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加大对学生创造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提升广大教师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更新教学观念,采用科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从学生的角度对当前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展开研究,真正实现“想学生所想”。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加大对计算机技术优势的应用,综合设计多个教学模式,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想象力,并注重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这对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2 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计算机信息技术主要具有灵活性高、实践性强以及综合设计性强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和教材及实际生活进行密切结合,以此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这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条件,想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学好,均具有创造的能力。比如,在进行幻灯片制作时,可以将之前做好的包含动画、声音以及图片等多媒体的幻灯片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好奇心的引导下引导学生详细学习幻灯片的每一个制作步骤,这不但有助于实现教学的目标,同时也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加强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

想象力是人们对世界认识的一种基本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基础,没有想象力自然也就没有创新。教师可以基于信息技术的特点,设计出一些独特的、相互之间具有紧密联系的内容,从而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当前人才的培养提供相应的创新路径,并为当前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思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效地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启发及诱导学生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此来培养创新性的人才。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学习及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以及应用信息,密切结合当前课程的特点,并采用不同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养成创新性的思维。

2.4 改变学生学习的状态

改善学生现在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方式,为广大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多向交流的学习氛围,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新颖教学内容以及使用正确的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

从以上内容能够明确看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教材内容,制订合理的教学方式,是显著提升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基础。

3 计算机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实例分析

3.1 基本框架

在实际课堂的教学中,关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构建,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必须要加大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从而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完整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为实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

通常来说,在职业院校中,关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重点集中在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上,一方面要加大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强化学生的软件及硬件学习。在设计领域中更需要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在这一教学模式的设计过程中,不但要能有效地保障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实践,还要能有效地实现对学生整体教学的全面管理。

3.2 实施过程

在时代经济发展的环境下,现代化职业院校一方面是基于自身发展规律,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其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在创新发展的进程中,需要注重和当前时展的潮流相结合,基于院校整体的发展方向,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另一方面,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也需要对整体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合理的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以此来提升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合理性,并科学设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实验教学。

在职业院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和教学计划密切结合,并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学生个体的实际需求,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目标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毕业设计网站,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之后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结 语

在时代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科学技术也在迅速发展,同样在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但是现代在计算机教学行业中,关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依旧是研究的热点,而不是实践的完善。本文在对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中,首先分析了它的教学原则,之后分析了其具体创新的教学方向,以期能够提升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并为广大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文献

[1]银听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电子电工教学的成功结合[J].信息系统工程,2013(10).

[2]张涛.《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卷宗,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