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人力资源信息进行收集和加工,利用信息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和预测。它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人事决策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该能够为各部门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使用计算机对人力资源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现代化、科学化和正规化管理的重要条件。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设计
本系统使用 Microsoft公司的 VisualFoxpro 6.0数据库程序设计开发工具,它提供可视化的设计工具和导向,方便快速创建表单、查询和打印报表。整个系统从操作简便、界面友好、实用和安全的要求开发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能够完成企业员工信息的存储、备份、添加、删除、统计、查询检索、各类相关报表的打印及系统维护。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设计应是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提升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战略执行能力为最终目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从形式上促进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升。通过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整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提高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1.人事管理子系统
企业人事管理子系统的内容包括:①系统设置:系统设置模块完成对人事管理子系统中员工编号、部门编号和职位代码等。设计代码时需要和工资核算子系统、绩效评估子系统的代码相统一,做到直观、可扩展和易汇总。②员工基本信息管理: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学历、专业、职位、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和个性品质及家庭和社会关系等;③培训管理:进行培训前调查、确定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方案和评估培训效果的评价;④离职管理:提交辞职/辞职报告、经有关部门审批、办理工作交接、办理辞职手续和结算工资,离职员工个人档案信息转入企业人才库。人事管理子系统可完成对人事管理的各项内容进行输入、修改、删除、查询、统计、屏幕显示及报表输出打印。人事管理数据库完整地记录了企业所有员工的各方面信息,系统将能快捷、方便地获得各种统计分析结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人力资源要素的决策支持。
2.工资核算子系统
工资核算子系统的内容包括:①系统设置:系统设置模块完成对工资核算子系统中工资款项、使用单位名称、开始使用年月、人员和部门等的设置。②数据输入修改处理:工资款项定义、修改款项输入、考勤记录输入、工作单计算。③费用汇总:按部门汇总、按费用科目汇总和工资数据分析比较。④工资帐表:工资结算单、工资结算汇总表和工资分析汇总表。⑤转账功能:为了方便工资核算子系统与其他核算子系统的连接,根据工资分配汇总表生成工资转账凭证,并转入财务处理子系统和成本核算子系统。
3.绩效评估子系统
绩效评估子系统的内容包括:①系统设置:系统设置模块完成对绩效评估子系统的初始化设置,以及对员工代码、部门代码和职务代码等的设置,并提供对评估实施及评估分析情况的查询功能。②变动数据处理:考核方案定义、考勤数据录入和工作数据录入。③评估实施:日常工作考核、阶段考核、项目工作考核和特殊情况考核。④评估分析:等级评价汇总表、部门绩效汇总表、综合评价汇总表和评估活动的评价。⑤评估结果输出:评估结果输出即可以是单独部门也可以是个人的情况输出、打印图表输出和资料共享设置。 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能要求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系统设计的目标为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用户友好性、合法性和安全性等。
包装管理是物流系统七项基本功能之一,在物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饮料生产企业,如啤酒厂、乳业厂和汽水厂中,产品包装是其重要一环,其包装材料有塑料箱、木箱、纸箱、托盘、PET瓶、玻璃瓶、金属罐等,它们一部分是一次性包装材料,如纸箱、PET瓶、金属拉罐等,还有一部分是可回收的重复使用型包装,如塑料箱、木箱和玻璃瓶。一次性使用的拉罐和纸箱通常是和产品一起销售,计算在产品价格中,但对于重复使用包装则需要采用客户提货时缴纳包装押金、退包装时厂家退押金的方式处理,另外,饮料企业也可以采取授信策略,即借用方法来管理重复使用包装,信用(借用)额度根据企业的赊销政策和经销商的资信状况设定,一般按照5C(品质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Collateral、条件Condition)原则进行评分,评分通常由销售部和财务部联合进行。在设定相关的借用额度后,对客户购货的产品包装在借用额度内的则开借据,超出借用额度外的开押金单据,这样管理逻辑清晰,客户的产品账目、包装账目清楚。
2产品包装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包装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遵循信息系统开发原则进行,如创新原则、整体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产品描述、包装说明以及客户资料等基础数据的编码上要遵循这些原则;系统设计按照自顶向下规划和自底向上设计的结构化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C#、等开发工具,在SQLServer数据库支持下,建立基于B/S模式的企业内部Web平台,在Web平台上进行包装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该系统可供财务、销售、仓储以及客户在企业内部Intranet上使用。
2.1功能设计
包装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客户档案建立、包装的发出、回收和统计查询等功能,还应该能对包装押金和信用进行管理。在此,以某国际品牌生产厂的瓶箱包装管理信息系统为例,说明系统的功能。该包装管理信息系统由系统管理、客户管理、包装设置、包装业务和报表输出5大部分组成:
(1)系统管理主要完成系统的用户管理、产品设定、数据的备份与恢复以及打印机设置等。系统按照岗位即角色对用户进行授权,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可监控;系统对公司、产品和仓库进行设定,完成系统初始化工作;系统数据还可进行年、月、周和日备份,并进行数据恢复工作。
(2)客户管理模块可完成客户的开户、销户、信息变更和统计查询等任务,进行客户资料的基本管理,还能根据销售分析的要求,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这样有助于将包装管理与销售订单处理、财务分析等结合,形成几大系统的有机整合,事实证明对客户进行分类后,包装管理更容易,销售分析更有效,财务结算更方便。
(3)包装设置是为包装业务管理做准备,对包装的类别进行设定有助于仓库安排库位,系统还可以对包装进行增补、作废和变更处理,为后面的包装业务处理打下基础。
(4)包装业务管理(如图1所示)是系统的主要功能,主要完成对客户包装进行借用、抵押的发出操作和回收工作,并且具备对包装单据的冲红作废能力。如瓶箱处理比较复杂,系统需要时刻跟踪瓶箱的借用情况,每天客户所持瓶箱信用状况(借用数量)都在变化,所以企业每天营业结束时都要进行客户瓶箱的结算,以便计算出客户第二天瓶箱可借用数。除了这些基本的业务操作之外,其还应该具备瓶箱单据的查询功能,如押金单、借据、回收单和可借用数、已使用数的查询等。
(5)报表输出是包装业务管理的延伸,需要打印瓶箱发出、回收业务票据,还有一些统计分析报表,这些报表不仅物流仓储、市场营销部门要看,财务部和公司领导也需要查看,以便掌握客户和公司的销售和包装状况,为公司业务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2.2数据库规划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是数据库,数据库的设计要根据业务的需求来确定,其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要,还要考虑未来3-5年的需求,能根据环境和业务流程的变化进行相应的改变。在数据库系统中,SQLServer数据库由于与微软软件的无缝结合、价格低,得到很多企业的选用。本文以SQLServer数据库为例,说明相关数据表的设计。包装管理系统需要多个数据表,主要有:
(1)客户基本情况表。客户基本情况表储存的是客户开户、建立客户档案的信息,这些信息反映了客户的基本状况,是包装管理系统建立客户档案的基础,在实际过程中,可与产品销售系统共享同一客户数据。在该数据表中,对客户进行了销售区域的划定,这种划分根据公司业务管理要求设定,满足按区域进行的销售分析要求。
(2)包装种类表。包装种类表用于对包装进行品牌、规格和单价等的说明,相当于建立包装档案,其中字段“每箱玻璃瓶数”用于表示每箱的瓶数,该字段在瓶箱管理的实际操作中,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瓶箱数量的转换,非常有用。
(3)包装发出表。包装发出表记录包装借用和包装押出的数量、单价、金额等重要信息,其中的付款方式为“借用”和“现金”,用于区分该单据的种类;回收单号是当回收包装时,记录在原客户借据或押金单上的信息。
(4)包装回收表。包装回收表记录包装回收的数量、发出的单价、回收的金额等重要信息,回收方式对应发出方式,为“借用”和“现金”,用于区分回收业务的种类;发出单号是当回收包装时,记录在回收单据上的原客户借据或押金单上的号码。发出单号与回收单号的关联使得对包装和包装单据的跟踪变得方便和容易。
(5)包装结算表。客户包装结算表用于记录每天进行包装结算的结果,主要通过对发出单据和回收单据的计算得到每个客户从公司借出包装和退回包装的数量,通过这2个数据可以确定客户的级别;还可以得到客户“借用”和“押金”方式下在手中没有退回的包装数量和金额以及可借用包装数量,利用可借用包装数量实现对客户包装信用的控制,这是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最重要的作用,它能避免人工错误,防止出现“人情”包装。
3包装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流程
在包装管理信息系统5大功能中,包装业务管理是包装系统的核心,其它4大功能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进行设计的,为包装业务管理提供配套支持。在包装业务管理中,包装发出和包装回收是其中心模块,发挥着包装管理的关键作用。
4结语
【关键词】电力企业;营销管理;运维管理体系
计算机与信息科技已经成为未来社会生产的重要生产力,因此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将信息科技融入到生产经营中,所以构建IT运维管理体系十分重要。目前电力企业正在大力发展客户服务,这与IT运维体系的特点不谋而合。随着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电力营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复杂,因此对电力企业现有的运维管理体系进行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1 IT运维管理分析
IT运维管理是帮助企业建立一套适应企业业务经营发展以及业务环境的IT运维模式,从而实现企业运维模式的自动化以及信息化。IT运维管理经过了一系列的发展历程。
起初IT运维管理只是为企业提供网络服务管理的管理模式。它主要负责保证企业网络通信以及对企业生产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从而确保企业生产以及业务交易的正常进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服务管理逐渐转变为信息服务管理,信息服务管理将“服务导向”的概念引入企业管理体系中。信息服务管理在保证企业生产以及业务交易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还为企业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信息服务,从而将信息与业务结合到一起。
现阶段信息服务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业务服务管理。在这一阶段信息服务与企业业务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企业信息服务部门可以根据企业业务的变化调整部门决策,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 电力企业营销系统的特点分析
相比于其它企业,电力是一种社会生产必需能源,因此电力企业的营销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营销影响范围广。营销系统涉及到企业生产运营、客户服务等多种工作,因此一旦电力企业营销系统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整个电力企业生产中断,从而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二,营销系统保证维护工作难度大。电力营销系统是一个涉及到众多用户终端以及信息设备的复杂系统,因此营销系统的工作强度很大,再加上电力营销系统涉及的技术众多且十分复杂,因此容易出现系统故障,从而增加了系统维护保障的工作难度。
第三,电力企业对运营系统的工作要求高。由于运营系统要面向客户,要实时的向客户提供服务,因此这就需要运营系统持续不断工作,所以电力企业对运营系统的连续性要求很高。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现有的IT运维体系在新形势下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发展机遇,总的来说IT运维系统的发展趋势如下:
第一,将营销业务作为运维管理思想的核心价值,这是因为电力企业营销业务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电力企业营销部门的根本出发点。
第二,实现统一的层次化管理。传统的电力企业涉及范围广、机构众多,因此导致电力企业管理效率低下。实现电力企业统一的层次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水平,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
第三,向着数据共享发展。现阶段电力企业使用的IT监控体系众多且过于分散,这不利于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因此建立统一的数据收集管理平台,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效率。
3 构建新形势下的营销系统运维管理体系
构建一个完整的运维管理体系要从体系结构、人员构成、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由于企业IT运维管理体系涉及的范围广、部门众多,电力企业内的任一部门都不可能单独完成运维管理工作,因此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合作。通常情况下,电力企业内部与运维管理体系建设有关的部门包括技术部门与服务部门,企业要明确这两个部门在运维管理体系中的具体职责,合理分配任务,确保运维体系的构建。
另外,电力企业运维管理体系还要受到相关领导部门的监督领导,因此在构建运维管理体系时要考虑到这一点。
第二,由于运维管理体系涉及的人员众多,且工作人员能力有高有低,这些会很容易影响到体系的正常运行,所以企业要组建专业的运维队伍。企业要从各部门抽调或者从社会中招聘技术以及业务骨干,确保体系的前期运行,同时企业还要加强对体系内部人才的培训与选拔,提高人才待遇,从而激发运维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体系的工作效率。
第三,运维体系是一个信息化程度很高的系统,因此信息安全问题就成为体系构建时要考虑的重点。企业要在构建运维体系时需要考虑到体系的信息风险,制定完善的应对对策。同时企业要建立健全体系运维安全制度以及监督机制,组建专门的安全小组定期对体系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安全系统的漏洞,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4 结语
电力体系营销系统的运维体系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构建营销系统的运维体系至关重要。本文对IT运维系统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单概述,对电力企业现有的运维体系特点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研究,从体系结构、人员构成、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入手对运维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系统分析。
参考文献:
[1]唐向前,冯森贤,侯伟洲.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营销系统运维管理体系研究[J].科技风,2013(13).
【关键词】飞机维修;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Abstract】Aircraft maintenance industry as a basic part of the civil aviation industry chain, play a key role in aviation safety, and enhance the transport service quali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viation industry and modern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digital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more perfect,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produc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Aircraft maintenance;Production management;The information system
0 引言
伴随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民航业由过去相对落后的状态快速发展为世界民航大国,航空运力连续高速增加、运输总量持续攀升,飞机数量和种类快速增长、飞机结构和设备的构成更加复杂,飞机维修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提升。伴随业务系统的复杂化及管理标准的提高,原有的体系已经不能适应业务的发展,为达到较高的工作效率,维修公司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高效合理的数字化生产管理体系非常重要。信息化飞机维修生产管理系统有效缩短了生产流程,提升了维修效率,受到各航空维修单位的高度重视。
飞机维修生产体系以深度维修管理系统(BMS)为基础,通过维修工作的工作单卡准备、流程建立、工卡分发到工卡完成后的回收统计、工作项目的关闭实现整个生产流程的闭环控制和管理。在供应链管理方面通过航材管理模块中(MCS)实现航材寄售,降低库存成本和备件数量;多功能软体查询系统实现信息的充分共享,有效降低传统沟通环节中的“信息失真”和“噪音”;利用远程终端需求处置功能,工作人员在现场向供应部门远程提交航材需求和“菜单式”订货管理,由航材管理人员进行航材的现场配送和“点对点”直接保障,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生产经营性分析方面,通过深度维修工作中投入人力成本和消耗成本的数据采集、计算和汇总,以供分析人员对于投入人力成本和单项目收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进行人力成本的单机核算(JCS),实现项目收益状况的实时性监控和成本控制。
信息化飞机维修生产体系相对于传统的维修生产活动,具有以下方面的管理特点和优势:
1 维修投入人力的量化分析,实现生产流程的细节化管理
一直以来,民航维修业的维修工时以及工作效率是一个较为粗放的管理方式,人力投入多少以及工作量大小的不容易进行量化分析。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则可以非常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在工作区域都设有报工机,系统利用报工机对每份工作单卡的维修时间的跨度和参加工作的人员的数据进行采集,从而能够自动计算出每份工卡投入的人力情况。
将工作投入的人力进行量化有非常多的优点。首先,将每一个车间的全月的投入生产的人力情况进行汇总,并与每一个车间的完成的工卡的理论工时总和进行比较,即可以得出每个车间的工时效率,从而对不同的车间进行对比,可以作为车间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次,可以参考人力投入和实际公司可用人力的对比,对于企业人力实际状况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认识,判断企业目前人力紧张还是较为宽松;再者,通过对某项工作的实际投入人力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与系统设定的理论工时进行对比,可以对理论工时进行校正,避免理论工时与实际需要投入工时误差较大,由于理论工时直接关系到工作收益,从而使收益能够保持合理的水平。
2 构建人力资源配置模型,提高人力利用率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飞机维修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成本占了整个企业运营成本的很大比例。人力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配置,如何在深度维修工作开始以前就能够对各专业根据实际工作量进行合理的人力安排,精简、高效的完成所有的工作,是维修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
维修工作准备时,要在系统内建立所有维修工作单卡的数据库,其中包括了每份工作单卡的维修理论工时。根据周期内的工作任务量变化将整个深度维修周期划分为不同的工作阶段,每个阶段内的每日工作量相对均衡,系统统计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工卡的工时,据此可以计算出每个阶段每个专业的总工作量。利用此方法即可预先实现工作人员的初步规划和调配。
在工作中每一天又会对完成的工作量以及剩余工作量进行计算,并提交给人力控制员,人力控制员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动态的调整,从而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程度上做到人力配置的优化调整。
3 实行“链条式”管理手段,实现生产流程的“反馈输入控制”
信息化生产管理系统最直观的表现则是其“链条式”标准化控制,从维修任务的建立,到维修任务实施、监控与统计,到维修工时与财务结算,生产维修任务复杂繁琐,数据冗长,牵扯到企业的各部门,每一次的维修任务不管大与小都是五脏俱全,如果没有强大的管理控制系统,稍有工作失误就会出现遗漏,导致流程失控。环环相扣的生产管理系统利用其数据平台,围绕项目进行链条式控制,每个控制环节都必须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实现了标准化的控制模式,保证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4 文件处理流程的标准化管理,保障生产环节的闭环控制
工卡完成后,需要由工作人员完成工卡签署并返回流程控制员,控制员利用扫描设备对工卡进行批量扫描,系统将这批卡定义为已经完成,并自动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与系统确定的工作项目进行对比。到工作结束时所有的工卡必须全部返回,否则就不能认为工作全部结束。系统自动统计和分析的环节的实现,提高了维修工作中文件处理的效率。
原来飞机检查发现问题,需要工作者人工填写处理工单,语言风格极不统一,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问题描述不一样,增大了对于问题后续研究的难度。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后,飞机检查发现问题,只需要填写固定格式的单据,然后进行系统录入,完成后系统打印出工卡,由于单据的格式固定,语言风格也统一。而且固定格式单据的填写也节省了工作人员填写工单的大量工作量。
5 强大的数据库结构和持续完善,奠定维修生产数字化管理的数据基础
飞机维修业的维修依据是各种航空制造厂家的维修单卡及其手册维修方案有效合理控制,和各个航空公司对其机队维修的多样化特殊化控制,因此工作单卡内容多样化,其维修级别差异性,以及新机型的不断加入,组成了最基本的数据库信息;另外,随着飞机飞行时间的增长,飞机的结构方面会出现一些疲劳裂纹或者腐蚀,系统方面的某些功能会出现一些衰退,从而影响飞行安全。深度维修检查是发现这些缺陷和问题的很好的渠道,能够通过深度维修检查工作发现这些问题,并在维修期间进行纠正,对于保障飞机运行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对这一类发现的问题的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可以从中得出规律,从而能够做到对机的预防性维修,在飞机缺陷对飞行安全造成影响以前将缺陷进行纠正,从而提高了飞行安全水平。这些数据信息对机维修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这些数据的有效存储和管理则是维修产业数字化管理基础。
6 开发对接程序,完善供应链管理,建立保税寄售方式,实现与客户或外公司等资源共享
开发对接程序,实现与客户或外公司等资源共享。比如,由于航材领用每天有成百上千项次,采用以前的手工模式,需要浪费海关人员大量的人力物力整理出入库资料,进行海关核销。开发系统对接程序,将系统和海关系统对接,实现数据的无缝隙传输,自动通关。通过系统还可以面向全球进行寄售招标,减少资金占压、消除惰性库存、与国际主流物流管理接轨。
7 总结
信息化飞机维修生产管理系统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缩短了维修工期,整体物流效率提高80%以上,实现流程管理的精确控制,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使得维修的生产评估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时间,生产准备时间缩短了一半时间等。
【 关键词 】 云计算; ERP;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1 引言
上世纪60年代为了解决库存管理订购点的不足提出了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经过三个阶段的演变发展成为了今天的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ERP)。从目前来看,由于ERP系统建立成本高,并且需要各种资源条件的配合,其在企业中的应用还比较低,建立并能成功使用的百分比只有30%。云计算的出现有望改变这一现状。
所谓云计算即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它旨在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并借助SaaS、PaaS、laaS、MSP等先进的商业模式把这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云计算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不断提高“云”的处理能力。进而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最终使用户终端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并能按需享受“云”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使ERP系统再也不用为资源系统发愁,不但提高了ERP的应用范围,还提高了ERP系统的使用率。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应用,ERP系统的应用范围不仅包括了大型企业,也在中小企业中得到了很好的利用,由此使ERP系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2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作用
考虑到ERP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先进的技术特点,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得到应用是必然选择。从目前来看,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作用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1)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企业信息的使用率
对于企业来讲,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要处理,利用原有的ERP管理系统,只能实现一般数据的处理,并且处理速度处理效果都不理想。也没有实现对企业信息数据的充分利用。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对企业原有的ERP管理系统是一个有力的补充,不但增加了ERP管理系统的功能,还提高了企业信息的使用率。
(2)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促进了ERP系统的发展和运用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得到应用后,直接提高了ERP管理系统的使用频率,实现了对企业信息数据的综合利用和分析,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使企业的信息管理档次得到提升。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诸多优点,十分适合处理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信息数据,系统的应用促进了ERP系统的发展和运用。
(3)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提升了ERP系统的使用效果
考虑到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特性,在企业中应用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必然。由于此系统能够实现对企业内部管理数据的综合运用和处理,因此直接促进了ERP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从目前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实际来看,直接提升了ERP系统的使用效果。
3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分析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将原有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与云计算技术进行了有益的结合,综合了二者的优点,在云计算的模式下提高了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充分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经过对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解后发现,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发挥了云计算技术的优势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其主要特点是应用了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主要是由分布式计算、并行处理、网格计算发展来的,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目前,对于云计算的认识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云计算没仍没有普遍一致的定义。通俗的理解是,云计算的“云“就是存在于互联网上的服务器集群上的资源,包括硬件资源(服务器、存储器、CPU等)和软件资源(如应用软件、集成开发环境等),本地计算机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发送一个需求信息,远端就会有成千上万的计算机提供需要的资源并将结果返回到本地计算机。这样,本地计算机几乎不需要做什么,所有的处理都在云计算提供商所提供的计算机群来完成。
(2)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ERP系统的充分利用
从目前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来看,其本质是一个管理平台,在这一平台上管理思想被系统化和形象化,可以为员工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ERP系统除了是一个有效的管理平台之外,其本身作为一个信息化系统在企业的资源和信息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ERP系统的现实应用来看,ERP系统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企业资源信息管理模式,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持续提高。由此可见,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ERP系统的充分利用。
(3)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结合了云计算技术和ERP系统的优点
对于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而言,其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了云计算技术和ERP技术上。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云计算技术已经成为了目前计算机技术的最主要的发展成果,对信息系统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但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处理效率,还增加了信息系统的功能,使信息处理系统的实用性更强。而ERP技术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在功能上难以实现突破,无法满足企业的现实需求。基于这种考虑,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结合了云计算技术的优点和ERP企业管理信息的优点,将二者融为一体,创造出了适合企业的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
4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
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在企业中实现了大规模的应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信息处理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提高了企业信息数据管理的实效性和工作效率。目前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在企业得到了重要应用。
(1)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财务系统得到重要应用
在企业的财务系统中,涉及到的基础数据非常多,如果单纯依靠传统的人工记账手段很难达到企业管理的需要,为了达到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和财务信息准确率目标,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成为了必然。从目前企业中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来看,该系统对完善企业财务制度,优化财务信息处理流程,增加财务信息处理手段有很大的帮助。该系统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辅助手段,对企业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
(2)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销售系统得到了重要应用
在企业的销售系统中,各项销售数据和指标对企业营销政策的制定和营销行为的开展起着重要作用。为了保证这些数据和指标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销售状况,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销售系统中得到了重要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应用情况来看,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销售业务数据的分析能力和管理效率,使企业的销售数据处理速度更快,直接提高了企业销售数据的有效性,为企业销售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3)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库存管理系统得到重要应用
在企业管理中,库存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企业的库存管理不但关系到能否实现产品的有效管理,还关系到能否为销售政策的制定提供基础的参数和依据。基于这种现实需要,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的库存管理中取得了重要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保证了企业的库存管理能够满足企业需要,并为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库存管理系统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使企业的库存管理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5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从目前企业的实际管理过程来看,ERP系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但是受到其自身限制,ERP系统要想实现快速发展,就必须借助于云计算技术。应用了云计算技术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规范了企业的管理行为,节约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促进了企业管理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管理的综合效益,相信未来基于云计算模式的ERP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樨,汤伟,王孟效.ERP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9年03期.
[2] 王利红,陈金鹰,杨俊.云计算模式ERP企业管理系统[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2年01期.
[3] 刘异,呙维,江万寿,龚健雅.一种基于云计算模型的遥感处理服务模式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年09期.
[4] 徐玲.ER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宁夏机械,2009年04期.
[5] 步春媛,徐大华.基于ERP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年18期.
[6] 王德文,宋亚奇,朱永利.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电网信息平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22期.
[7] 宁家骏.云计算时代加强信息安全保护问题的若干思考[J].信息网络安全,2012.2.
[8] 季一木,康家邦,潘俏羽等.一种云计算安全模型与架构设计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6.
[9] 胡春辉.云计算安全风险与保护技术框架分析[J].信息网络安全,2012.7.
[关键词] internet分销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加剧以及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分销问题从没有象现在这样被企业重视。而越来越多的分销体系管理也呈现出很多新特点,伴随而来的是许多新问题的出现,如分销体系结构更加庞大、复杂,信息传递的手段多样性等。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信息需求和复杂结构使得传统企业的管理难以建立有效的分销管理体系。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新兴技术被应用到分销领域。而internet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度结合,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了基于internet的管理信息系统。
分销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作用是在分销网络结构和分销网络管理模式确定后,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优势,帮助企业完成分销网络的管理协调工作。分销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应该是支持有效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协调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整个分销网络内的流动;分别从产品的售前、售中和售后三方面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保证客户需求信息和产品销售信息的及时反馈,加强分销网络运行分析,为企业生产部门和供应部门的决策活动提供信息支持。
一、基于系统实施前的分销渠道重构和管理
1.分销渠道重构的方式。wWW.133229.CoM根据企业现有的销售状况,按企业设定的分销计划和目标对渠道资源进行重新布点和分配,目的是使产品的流通渠道达到高效率、低成本的状态。
2.分销渠道重构的思路和实施。培育市场的关键在于重视质量要胜于重视数量。数量太少不利于产品的销售和占领市场,但数量太多又容易出现协调困难、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等问题。因此,必须正确处理销售网点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分销渠道的管理。在完成分销渠道重构后,企业应将重点放在细心培育销售网点,创建销售公司和客户的互惠协作关系,保证信息快速有效沟通,正确处理短期销售和长期发展上。要做好对各地销售公司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鼓励或处罚并做出相应调整。
4.员工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核心思想是在使用系统的过程中,体现和贯彻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在一些重要的决策环节,企业决策的依据是由系统提供的基本数据,决策者还是需要人来完成,忽视了人员对管理信息系统所包含的先进思想和理念的掌握和执行,就不可能体会到数据和信息对企业的管理价值。在开发和实施本系统的整个过程中,除了解系统的运行过程、培训系统的操作和维护外,都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开发、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中所体现的先进思想的灌输,以使系统的应用目标得到很好地理解并加以执行。
二、分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
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企业首先要确定系统开发进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开发方式。如果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高,研发人员的业务素质强,完全可以选择自主开发研制,否则要进行委托开发。根据系统要求成立系统开发小组,进行系统规划并制定系统开发进度计划。
1.对系统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包括对系统实施的环境调查和系统目标调查。对系统目标进行规划,合理利用企业销售网络资源,针对客户需求,通过对各级分销环节业务的流程监控,降低中间库存水平,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2.对系统进行功能分析。充分了解企业产品销售和流通的各环节,根据企业产品的实际销售流程,加强产品的信息管理和流程管理。另外,对于流通环节中的发货部门和价格管理部门要进行严格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确保决策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必须做好系统开发前的“数据字典系统”的建设。
3.企业业务需求分析,包括主要业务数据流程的概括描述和分析。总结产品销售管理业务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产品订货、开发新用户、产品的发运、入库、产品的划价销售和货款回收等。业务内容确定后,再据此描述概括流程,同时对流程进行分析,理顺个环节的协作关系。
通过系统分析,可使分销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有明确目标,避免在系统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资源的浪费,为系统设计做好前期的基础准备工作。
三、分销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1.系统设计。综合考虑企业实施系统的硬件环境以及企业的组织结构等因素,以系统的工作效率、可靠性、运行质量和适应性为出发点,进一步明确系统设计目标。根据企业特点,可采用原型法、面向对象设计和结构化的方法进行系统的结构设计,描述系统的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以一般企业的产品分销过程为例,系统的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如图1和图2:
2.根据企业销售公司的分布情况以及销售公司的人员、用房面积和设备的配置情况,结合企业产品现有的销售情况以及对各销售公司的业务往来情况,进行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
比较典型的划分一般分为四个主要模块,即产品信息管理模块、用户权限管理模块、分销公司管理模块、产品流程管理模块。其中在系统的整个运行过程中,流程管理是系统的核心,包括产品的入库流程、订货流程、销售流程、各分销公司之间的调拨流程以及客户退货流程。
3.系统配置与机器选型。处理方式采用实时处理,结构考虑采用减少实施成本和适用性的集中式系统结构。
4.计算机系统选型。服务器采用ibm eserver xseries 360服务器,该服务器采用intel比较专业的xeon mp处理器,紧凑的3u机柜优化设计集成4路计算功能。灵活通用的xseries 360服务器可以轻松处理日常应用程序服务,也可以应用于密集型的应用程序环境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2000高级服务器版本,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大型网络数据库,web服务器采用microsoft iis 5.0软件,网页界面采用jsp动态网页编程。
5.数据库和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中,对企业的实际业务和结构进行详细调查归纳,分类整理资料,建立内容翔实丰富、数据真实准确的数据字典,为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和系统做好基础工作。代码设计要考虑系统的运行效率。有规律的代码组合便于企业实施系统时,进行信息的分类、校对、统计、检索和文件管理。根据符合《分类编码通用术语gb10113-88》的标准设计出适合本企业系统各部分可通用的优化的代码系统。
6.分销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系统可采用比较实用的成本较低的b/s结构来架构系统的网络体系。将数据库和应用软件放在后台服务器,各销售公司通过浏览器进到公司主页,经过身份认证进入本系统。本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四、系统实施的关键
1.面向对象的产品信息模型的建立。企业根据系统实施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组织和配置。使系统在实施过程中达到高度的用户化,最大程度体现系统的易操作性和界面的友好化。产品可根据用户的喜好和习惯自主配置,实现用户的个性化服务。
2.数据信息的开放性。系统开发时采用xml语言描述所有的数据信息,使其他软件可以很容易从系统中提取所需数据,达到集成管理模式下的信息共享。
关键词 身份授权;应用安全;权限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5-0154-02
做好企业的身份授权工作,不仅需要技术手段和软件平台支撑,还需要在管理层面上的运作。对于身份授权管理的实践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三个层面的抓手,从业务管理层面需要建立一个机构和一套制度,在技术管理层面主要抓支撑业务管理层面的核心功能以及落实一套相应的开发与集成标准,最后还需要有适当的建设实施策略。
1 机构与制度
1.1 成立一个处理身份授权工作的专属机构
不同类型的大型企业的组织机构不尽相同,但在信息化部门的组织体系上大同小异,应当在企业信息运维机构下设立一个专职的身份授权机构,这里姑且把它叫做“信息权限中心”。目前大多数大型企业缺少这样一个专职机构,系统身份权限的运维模式还是以系统甚至项目为单位的,项目组频繁换人重新培训、账号挪用无人监控回收,这些都是存在于信息部门的问题和风险,身份授权工作亟需一个常态化的相对稳定团队来组织运转。如果把我们的信息系统资源比作是一栋大楼,“信息权限中心”的作用就像是这座大楼的前台传达室,协助处理什么人要去什么地方,要用到什么东西做什么事。
“信息权限中心”的应具备两块职能和业务,第一块是对企业信息系统用户的身份授权的服务职能,主要承担的是身份信息维护、对用户进行权限分配等执行层工作。而对哪些人具体可以用哪些信息网络资源(比如某个系统的某几个功能),信息部门不具备完全审核的职能,这应由该资源的归口管理部门承担。对其身份信息的维护和对用户权限的分配,这项工作仅需和普通用户交互,普通员工经过简单培训操作,按照既定工作或者叫做操作制度即可上岗作业。但需注意在人员配置上,身份信息管理和权限分配管理本身是两个不相容岗位,应当分开设置。第二块是对于系统厂商的管理职能,信息部门应当审核系统厂商在系统中做了哪些功能,这些功能到底设计来给谁用,掌握这些数据一方面可以促进权限安全管理、功能共享融合,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信息化投资提供辅助决策依据。负责业务主要为权限定义和资源管理工作,这需要与系统研发厂商和实施厂商交互,要求员工最好具有一定信息系统开发经验,经过集成开发标准制度和系统操作培训即可上岗作业。
1.2 建立配套身份和权限管理制度
在建立身份授权配套管理制度时,应把握业务管理和技术管理两个大方向,除了上诉提到的“信息权限中心”的机构及其职能以外,本章主要对业务管理层面的管理制度的核心要素进行阐述。
1)规范企业的身份信息管理。不同的企业或者部门由于业务的不同,在使用信息系统的人员构成上有很大的差异,规范身份信息管理的核心要素在于账号的划分、命名规范、回收机制。
根据作者的经验,认为比较合理的账号划分方式是将企业中使一用到信息系统的账号分为临时账号和员工账号,员工账号信息可以与企业的人资系统集成获取基本员工信息,除去员工账号以外均作临时账号处理,这里面可能涵盖一些企业自身的外协人员、合作伙伴的管理制度。
区分员工账号和临时账号的唯一边界是账号是否受人力资源部门管理,具体到信息系统层面上即有没有纳入到人力资源系统管理,这样做主要是出于安全目的而不存在用工歧视的问题,因为人力资源部门对身份信息有一次可信核查,反之则需要信息部门来加强这部分账号使用人的身份信息核查。从账号命名规范上也应该在全公司统一,如果公司已有工号则建议使用工号,如果没有工号建议按照8位流水号的形式排列即可。
账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含开通、使用和回收,账号的开通应由申请使用人相应单位的指定员工提出,以缩减业务部门的审核周期。账号的回收在此是最易忽略却也是最关键的安全环节,员工账号的回收以员工离职作为回收点,临时账号以使用期限到期后自动回收作为触发点,再次使用可以办理续期手续,临时账号单次申请的最长使用期限为一年。
2)规范企业的权限管理。企业权限管理的难点在于现实中的岗位与系统中的权限不是一一匹配的,难以完全采用业务的语言去描述信息系统中的权限。例如,物资部的小李和小张担任公司采购工作,如果让两人去跟“权限信息中心”的权限管理员口头(或书面表达)的方式去申请权限,这样的处理是带着一些随意性、不规范的。
这就需要我们在管理上有标准和制度,权限如何梳理?由谁来做?我们认为任何一个功能都有服务的对象,否则是无意义的。目前,绝大多数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实现权限管理上均是采用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RBAC)模型,我们不妨先假设统一身份授权也是通过角色来进行控制的,那么对于企业的管理权限,其实就是在对角色与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管理。那么角色是否等同于岗位?现实情况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因为在没有规范的情况下,实施厂商可能根据系统的业务范围不一样,可以把角色近似为岗位、也可能近似于功能。
但在管理上这是我们的基本思路,要求系统厂商在需求设计时将现实的岗位与信息系统中的角色基本划上等号。信息部门的“权限信息中心”在系统功能需求设计时协同业务部门需求方,同时对‘角色权限关系矩阵表’进行审核,保障岗位与角色对应。当然,岗位与角色的关系主要还是为了方便和规范信息系统中的权限管理和提高安全保障,与实际人资薪酬等并无必然联系。岗位角色梳理的完善同时也为企业跨系统流程管理带来间接的好处。
3)规范系统的资源管理。我们对资源的定义是包括应用、菜单、功能、链接、流程等一切在企业信息网络上且需要被保护的对象。统一管理资源的好处在于有利于打破信息展现层的壁垒。统一资源管理的难点主要在系统上线运行时,要求各应用按照统一资源的方式进行注册。因为在实际情况中,我们发现目前很多系统在升级过程中就包含了资源数据,资源数据应该要注册到权限系统中。
4)强调软件平台的统一性。无论公司的规模多大、地域分布多广,身份授权的使用都应在同一套统一软件平台上,管理上可以是分级的。统一使用是数据源一致性基础。
2 功能与标准
2.1 技术管理应当把控的核心支撑
有了相应常态化的组织机构和较为明确的身份授权管理制度为基础,现在就需要建设一套具体的统一身份授权管理系统软件来支撑具体工作落地。身份授权管理的软件平台中应当把握在使用、安全、集成接口的核心功能和其他一些重要的非功能性指标。
1)使用功能支撑能力。申请审核的流程处理能力。身份授权的工作处理效率是影响应用效果的重要因素,要利用管理和技术手段、线上流程提高处理效率。批量操作处理能力。作为一个全公司的身份授权处理机构,批量作业的能力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运维投入量,是否有完善的账号批量申请处理、权限分配批量处理、权限定义批量处理,资源批量导入功能应当是衡量系统功能成熟度的重要指标。分级授权能力,对于特大型企业,“信息权限中心”工作可以分到各级单位进行管理,按组织、按系统的分级授权功能也是基础支撑能力之一。其他关于便捷授权的亮点功能,简单操作步骤的交互体验。细粒度权限控制能力,限制用户轻易获取全部数据资源,做到需要什么数据,用到什么数据,就开放什么数据。
2)安全功能支撑能力。权限回收机制。实现账号到期回收,权限到期回收对于全生命周期管理起到了闭环的作用。审计记录全面,登录、分配。对权限操作要有易读记录,可以适当形成图像报表。授权委托功能,可以在管理使用者不在岗时委托他人处理,在“信息权限中心”的服务性团队建立后该功能的需求已经被弱化。互斥功能,制定权限间的互斥,使用技术手段限制不相容岗位操作。
3)集成接口支撑能力。人力资源系统集成,如对现有系统接入解决同步监控、数据比对的功能,短信/邮件集成接口,成熟套装软件成熟解决方案。
2.2 应用开发与集成标准要求
基于统一身份授权系统的应用开发与集成标准是作为技术管理的重要抓手。主要是对系统集成接入、运行管理提出技术约定,在系统接入方面对于提供身份授权服务的厂商是否具备完善的接口和指导应用厂商开发的示例场景是重要衡量标准。
3 建设实施策略
建设实施策略从大方向上总体分为三步,第一步是严控新建业务应用,在需求设计时按照统一身份授权的开发集成标准进行;第二步是推进系统改造力度强的系统,比如近期有大型技改计划的系统可以将此部分改造统一考虑;第三步进入全面改造阶段,至于第三步的推出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在目前逐步加大信息化投入的大型企业中,信息系统平均六年会有一次比较大的更新换代,在更新换代过程中逐步改造即可。
参考文献
[1]金琼琤,杨树堂,蒋兴浩,李建华.基于T-RBAC的企业权限管理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4(10):93-95.
[2]孙权,陈伟,王东红.信息安全管理:全球最佳实务与实施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左天祖.中国IT服务管理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朱细波.web信息系统中统一细粒度访问控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
1.为煤炭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随着煤炭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仅凭管理者的个人经验已经难以把控企业发展的大局,保证各项决策的正确性。而开展统计工作,能够通过统计信息揭示更加系统、集中、全面的企业发展状况,为企业管理者作出科学决策提供详实的参考依据。统计工作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于一体,能够如实反映出煤炭企业经济运行的数量和质量,帮助管理者从重视经济数量转向重视经济质量,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帮助煤炭企业认识生产经营规律
统计工作通过获取煤炭企业原始数据资料,对其进行汇总、编制报表,能够初步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而要想深入揭示煤炭企业本质特征,摸清楚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规律,就必须通过统计分析工作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作出综合评价。同时,通过统计分析工作还可以深入分析企业经济活动结果的产生原因,帮助企业了解生产经营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此外,企业统计工作中所搜集的原始资料只是反映了某一项经济活动现象,而通过统计分析与预测,能够认识到经济活动现象的本质,掌握企业生产经营规律。
3.帮助煤炭企业明确经济运行方向
在统计工作中,主要包括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两种分析方式。通过对煤炭企业统计数据按照月、季、年进行定期分析预测,能够如实反映企业在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为企业制定生产经营计划提供数据支持。同时,统计工作还能够根据企业既定的管理目标、生产计划以及营销绩效,对企业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进行预测,使企业避免出现盲目扩大经营规模、盲目投融资的错误决策,稳定企业发展大局,始终坚持正确的经济运行方向。
二、强化煤炭企业统计信息管理的建议
1.建立统计信息管理平台
煤炭企业要加快统计工作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提高统计信息管理效率,实现统计信息高度共享,消除信息孤岛问题,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更加直观、准?_、全面的依据。为此,煤炭企业应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建立起统计信息管理平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拓展管理平台的功能。具体包括:在工作平台上实现煤矿生产统计、安全费用统计、设备购置统计、节能减排统计等各项统计工作的协同开展;对统计数据进行图形化展示,自动生成图表,增强数据的可视性;提供跨区域工作模式,统计人员可随时随地开展统计工作;提高统计信息共享水平,使企业管理层可及时掌握相关数据,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动态信息。
2.开发利用统计软件
煤矿企业在进行统计信息管理时,比较常用的软件包括以下几种:SPSS、SAS、MINITAB等。上述统计软件都具备资料处理功能,软件类型不同,画面的呈现方式有所差别,如有的是文字编辑、有的是试算表。借助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处理的优点体现在当资料文档建立完毕后,无需进行转入操作,可直接用资料进行分析或处理。但通过实际应用发现一些问题,即只用统计软件进行文档建立,而不使用软件的分析功能,会使软件的作用无法获得充分发挥,不符合经济性的要求。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加大对统计软件的开发利用,同时为确保软件开发工作的有序进行,煤矿企业应对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资金预算体系加以完善,由于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投资,它所带来的效益并不会在短时期内体现,所以企业应当本着增收节支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增加对统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投入,可从技术改造项目中拨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系统建设,以此来提升企业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
煤炭企业的统计人员是统计工作的主体,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工作成效,为此,企业应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借此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首先,应对统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进行严格认定,确保所有统计人员均持证上岗。其次,企业应定期对统计人员进行专业系统地培训,使其在培训中了解并掌握更多与统计工作有关的业务知识,并对相关技能加以熟悉,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再次,统计人员应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经济理论,熟悉统计数据的网络传输,实现信息共享。
通过线损“四分”管理工作的开展确实可以提高线损管理精细化水平。但是,要在线损“四分”管理过程中切实做到常态化管理一直是线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下面对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及困难进行分析。
一是大荔县供电分公司”简称“我公司”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和营配信息集成系统正处于全面应用阶段,三个系统均与线损管理工作有关,但是三个系统在线损“四分”工作中的功能定位不明确。
二是线路和台区线损异常分析没有实现信息化的全过程闭环管控,线损异常分析管理不到位,没有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三是线损日常管理工作流程在信息系统中的固化及应用功能需要进一步提升,方可确保线损管理工作过程得以有效监控,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是由于信息系统中环网转供电的算法不够完善,鉴于线路环网转供电方式的复杂性,原有的算法不能满足目前线损管理工作需要。
为解决以上问题和困难,巩固线损“四分”网级达标成果,并建立自局职能本部到基层供电所和班组的“四分”管理常态化工作机制,受渭南市供电分公司委托,我公司作为试点单位,开展了基于多系统联动的线损“四分”管理常态机制研究与应用的科技项目。
工作思路
线损“四分”常态化管理就是要切实做好线损统计、基础数据更新、异常监测与处理、工作质量考评等方面的日常管理。要做到线损“四分”自动统计准确、基础数据动态维护、线损异常实时监测和闭环处理、工作质量考评的客观公正就必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线损“四分”的信息化管理。
因此,我公司确立了以信息化推进常态化的线损“四分”管理思路,即:通过信息系统优化和固化线损管理流程,强化线损纵向和横向工作的联系,以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营配信息集成系统为支撑,不断推进线损“四分”常态化管理。发挥营销系统信息全方位、运用广、数据准确的优势,对线损的四分工作进行核心的管理,以此来实现线损统计、分析、考核的全面常态管理,并云豹和计量自动化系统数据的时效性优势,对四分线损率进行实时的监控,让其可成为线损异常分析的一种有效性很强的工具。
具体做法及工作亮点
理清系统功能定位,实现三大信息系统的联动管理。我公司基于多系统联动的线损“四分”常态化管理,吸取了信息化管理的精髓,充分发挥现有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和营配一体化系统的专业优势,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以及数据共享,实现了三大系统的联动,使线损“四分”管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发挥营销系统信息全面、应用广泛、数据准确的优势,对线损“四分”工作进行核心管控,实现线损统计、分析、控制和考核的全面常态化管理;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数据实效性高的优势进行“四分”线损率的准实时监测,使之成为线损异常分析的有效工具;利用营配信息集成系统电网基础数据详实的优势实现电网拓扑关系基础数据的动态维护,确保“四分”线损率统计准确;三大系统各自分工又相互协作,共同提升了线损“四分”常态化管理水平。
固化工作流程,实现线损“四分”核心管控。由于营销系统中各项业务实现全过程有效的管理和监控,并与配网管理、客服中心、计量自动化等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因此要利用营销系统进行核心管控,固化线损管理流程,便于实现线损“四分”的全方位常态化管控。
我公司按照渭南市供电分公司《流程再造客户服务项目实施计划》的要求,对固化在营销系统中的线损管理九大工作流程进行进一步整合,提高工作流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加强对工作质量的监控。如图1所示。
相应的模块介绍,如图2所示:
图2 功能描述
营销系统数据翔实,线损统计分析更准确可靠。营销系统是较为成熟的系统。单个系统运行稳定,功能完善。营销系统中的电量电费数据都经过了严格复核,因此以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为核心进行的线损统计也更为科学、准确。
基于营销系统的线损统计分析实现了包含厂站发电量收集、线路供电量收集、售电量数据抽取、环网转供电移交、报表统计、数据核查等工作在内的海量数据自动收集和统计核查,避免了手工统计的错漏,确保了线损“四分”数据的准确可靠,为辅助降损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厂站、线路电量收集功能是将原有的负控终端、配变终端遥测接口扩展至省网结算关口、地方电厂、10kV线路计量关口,灵活地读取并存储相关计量点的表码数据,然后通过营销系统的电费算费模块进行计算,解决了以往关口表码需手工录入系统的不足,减轻了基层单位工作量,提高了数据统计的工作效率。
创新环网转供电算法,更客观地反映线损实际水平。我公司还在系统中创新了环网移交电量分割的三种算法,在设置了10kV线路环网关系、环网时间、转供电用户后,系统便能对10kV线路进行环网转供电以及负荷割接后的线损率进行自动修正,使系统统计的线损率尽可能反映线损实际水平,且不用在现场环网点处加装双向计量表计,减少了工程投资和线路停电时间。
线损率准实时监测,完善线损异常管理技术手段。我公司基于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线损准实时监测充分发挥了计量自动化系统无需人工干预的特点,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生成的日线损率曲线可以实现短周期(按日)线损计算的优势。线损异常可进行回溯分析,缩短了线损异常发现与处理的周期,便于对线损异常进行辅助管控。系统中各类丰富的数据采集改变了以往线损分析无从入手的局面,加强了反偷查漏工作的针对性,提高了线损异常管
理的技术水平。
管理成效
基于多系统联动的线损“四分”管理常态机制研究与应用取得以下成效:明确了各系统的功能定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三大系统联动,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的常态化管理模式;
在现有电力营销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和营配一体化系统这三大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三大系统的联动,共同打造了线损四分精细化管理的信息化工作平台,避免了重复开发专门的线损平台,形成了以营销系统为核心管控、计量自动化系统和营配一体化。系统有效支撑的常态化、精细化、信息化的线损四分常态化工作机制,提高了线损四分工作质量和信息化水平。
创新实现了配网线路和台区线损异常的全方位管控,通过系统可对异常线路和台区进行异常原因认定、异常审核以及异常整改处理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实现了线损异常率可控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