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前景范文

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前景

第1篇: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优势 机遇 劣势 威胁

高职教育的发展已经从外延扩张向注重内涵建设方面发展,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最重要的基础建设,是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思路的具体落实,也是生存发展的关键。本文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运用SWOT分析工具分析了会计专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为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思路。

一、会计专业优势分析

(一)行业风险低

无论企业规模大小,都需要财会人员来保证正常的运营,可以说财会人员是企业核心人员,是机构运转的关键角色。如财务核算体系,或企业审计工作,都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企业只有把财会部门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才能更好地发展。同时,财会行业相对特殊,企业不可能经常更换财会人员,因此,财会人员的流动性相对较小,职业风险也较低。

从宏观来看,会计行业发展已趋于成熟,各类相关的行业法律法规也较健全。财政部提出用十年时间打造高端的、具有国际水平的会计人才队伍。这给出一个信号,财会专业是国家重点推动的行业。

(二)人才需求大

长期以来,会计行业是对人才需求较大的领域,然而我国缺乏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与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整个行业需要大量会计人才。每年,会计专业毕业生只能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是由非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填补。

我们于2015年对40家企业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40份,收回问卷40份,有效问卷30份。

调研结果如表(1)(2)所示。

从调查结果看,民营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较大。

从调查结果看,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中小企业数量较大,占调查总量的80%;在调查的30家企业中,有会计需求的企业28家,没有需求的2家。在有会计人才需求的企业中,小微企业占75%,小微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量也较大。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对学历的关注度并不高,只有5家企业要求本科毕业,而其余25家只要求专科学历。企业更为关注的是会计核算技能以及是否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两项指标30家企业都高度关注,关注程度为100%。此外,对税务会计处理与纳税申报关注度较高,有25家企业对这个指标有要求,关注程度83.33%,可见培养有专业实践技能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艰巨任务,也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更是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体现。

智联招聘在线数据显示,从2015年春季不同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来看,销售业务、行政/后勤/文秘、销售管理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最大;财务/审计/税务职业对人才的需求占第四位。

(三)职业远景广阔

财会专业人员是各行业的必需人才,既是企业的后援支持,又是企业运营的关键。据猎头公司统计,从财会部门晋升为公司核心领导层人员的概率要比其他部分高出10%。近年来,由于企业越来越认识到财会部门的重要性,CFO(首席财务官)逐渐成为人才需求热点。企业财务人员已从传统意义上的“记账先生”成为参与企业战略决策的高管。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不能满足未来行业的需求。成为高端的注册会计师,则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扎实的业务知识,将成为未来职业道路的基石。金融行业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法务会计是会计行业中的新兴职业,是未来会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四)薪酬逐年上升

从2015年各行业薪酬水平分布情况看,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高居榜首,其次是中介服务业;再次是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人力资源等)。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月薪的增长,得益于行业前景看好,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职位机会不断增加的现实。专业服务/咨询(财会/法律/人力资源等)行业工作压力巨大但待遇优厚。中介服务行业虽然不受求职者青睐,位居最冷门行业排行榜第二位,但其薪酬水平却高居行业榜单第二位。

智联招聘专家认为,冷门行业并不意味着低回报,求职者在选择工作时应持理性态度,冷门职业往往竞争较少,如回报较高,可适当考虑。在2015年十大高薪行业中,财会行业位居第三;而且薪酬逐年呈上升趋势。

二、会计专业劣势与威胁分析

(一)职位竞争压力大

由于会计/审计类岗位因报酬优厚,职业地位相对较高,对求职者的吸引力也较大,导致职位竞争压力较大。

数据显示,从各行业的竞争指数看,会计/审计行业竞争指数最高,达到63.0,其次是电气/电力/水利行业,竞争指数为46.8,再次是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行业,竞争指数为46.5。总体来看,与国有企业相关的行业占据了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前列,位居前三位的电气/电力/水利和石油/石化/化工行业,因行业特性多为国有企业或垄断行业。这些行业特性使其能够为员工提供较高的收入,而其职业数量相对有限,竞争程度激烈。

(二)高职毕业生实践经验不足

通过搜集2015年会计与审计专业相关的岗位招聘信息,所涉及的岗位有:财务总监、财务经理、会计主管、收银员、出纳员、核算员、办税员、审计总监、审计经理、审计主管、审计助理、审计员等。

在招聘信息中,对工作经历的要求情况统计结果如表(3)(4)所示。

上述比较发现,不要求工作经历的和在读生的信息合计占总信息的21.09%,较2014年下降了3.41个百分点,对于要求两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招聘信息较2014年6月上升了3.4个百分点。这说明工作经验对于应聘的重要性。

通过调查发现,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对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岗位会考虑招收。大多数企业认为,会计与审计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因而更看重应聘者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训条件不完善

1.校外实训基地缺乏。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根本要求,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部在2005年提出,教职成〔2006〕4号文提出,职业院校推行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是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但没有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加以协调,国家经费投入不够,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众多高等职业院校在缺乏经费和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很难找到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

2.实习学生会计岗位数量有限。

财会部门设置的会计岗位和办公场所有限,不可能接纳大量实习学生,会计专业学生大批量到某一校外实训基地实训很困难。

3.不能适应实习工作。

学生在校期间大多比较重视理论学习,忽视技能培养,特别是在教材建设上脱离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尽管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会计模拟实训课程,但课程内容陈旧,不能适应会计改革的需要,与企业会计工作不能实现无缝对接,影响学生的实习效果,甚至影响学生找工作。

如我国实施了小企业准则,但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开设相关课程,而社会上小企业数量庞大,小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很大。由于学生没有做过小企业会计相关业务实训,很难适应小企业会计工作。

4.企业不愿意接纳会计专业实习学生。

会计工作性质具有技术性、严谨性和保密性,会计人员要求持证上岗。实习学生不熟悉企业业务,不能独立承担会计某项工作,工作中容易出错,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导致企业不愿意接纳会计专业实习学生。

5.校外实训基地作用发挥不大。

企业会计人员有自己的工作任务,又要承担实习学生的指导工作,而且缺乏教学经验,在短时间内将核心技能和经验传授给学生有难度。此外,会计资料具有保密性,部分已经成为实训基地的企业,也不让实习学生参与具体会计业务,只让学生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使顶岗实习流于形式,很难真正做到有效的顶岗实习。

(四)会计专业教师缺乏

由于近年会计专业招生火爆,学生就业率相对较好,而专业教师匮乏,以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会计专业专任教师师生比如表(5)所示。

专业教师匮乏,特别是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更是奇缺,已经成为会计人才培养的羁绊。

三、会计专业面临机遇分析

(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会计专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企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会计专业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重任。高职会计教育具有职业性、岗位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等特色,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在国家层面上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对会计专业的发展无疑是重大利好。

(二)现代会计信息技术为会计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云计算在会计领域有着不可忽视的应用价值,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具有诸多好处,但是云计算在会计领域的发展也为企业带来不小挑战。制约云计算在会计领域发展的重大瓶颈是云计算的安全问题。目前多数企业不愿意将企业的会计和经济数据放在“公有云”上,主要是从安全性角度考虑。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会计专业人才掌握知识的多元化,也为传统会计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三)全球经济一体化拓宽了会计职业发展方向

我国经济已经融入到全球化中。作为经济管理手段的会计必然越来越重要,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具有国际视野,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机遇。未来大量需要具备会计知识、法律知识和掌握计算机运用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四)小微企业会计人才需求较大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使会计人才需求发生了变化,小企业(包括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是指生产和交易数量规模较小,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的,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盈利性经济组织。我国现有企业中,小企业数量占97.11%,从业人员占52.95%,主营业务收入占39.34%,资产总额占41.97%。在全国的小企业中,微型企业占66.93%。

对上海市50家企业进行了调研,基本情况见表(6)。

1.企业基本信息分析。

2.调查结果分析。

从学历角度看,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集中在大专文化程度,高职高专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契合社会需求。

从岗位角度看,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集中在会计核算岗位。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应密切关注会计专业最新发展,及时进行知识更新。

调查数据说明,会计专业迫切需要小企业会计准则方面的专业知识。鉴于会计行业发生的变化,导致会计人才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而社会上小企业数量庞大,小企业会计人才需求也很大。

四、发展型、复合型与创新型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对策

(一)建立校企共建实训指导教师队伍

技能型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目前看高职院校教师数量不足,满足不了教学需求,特别是专任教师缺乏企业会计工作的从业经验,难以胜任会计实训指导任务。通过校企合作,专兼结合,让企业的指导教师走进来,让学校的教师走出去,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为了更好地完成实训任务,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很强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二是建立校内教师定期到企业轮岗学习制度;三是让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互帮互学,优势互补,共同完成实训任务。

(二)加强会计实践课教学

会计基础课开在第一学期,由于新生开学较晚,课时紧张,影响授课效果,新生不具备专业课理论基础,课程内容抽象,因此,建议开设与会计基础理论课配套的会计实践课,打好专业基础。

(三)校企共建企业仿真实训中心

实训中心是校内学生实习的场所,是培养学生技能的基地。校企合作共建实训中心,由学校出资,学校管理,企业从设计到建成全程参与,使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更接近企业会计的真实工作环境,做到实训“硬环境”仿真。有条件可以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建立记账公司、会计咨询公司等,学生在实训基地实习后可到记帐公司、咨询公司实习,边学边练,将校内实训和会计工作岗位真正融为一体。

(四)校企共建仿真实训教材

实训教材直接影响会计实训的质量。校企合作开发实训教材,会计实训教材的内容要与企业会计业务相符合,从企业收集数据,找具有代表性的业务。实训教材要与实训项目配套,要有鲜明特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整体性和系统性。

(五)根据专业发展新动态调整授课内容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使会计人才需求发生了变化。从学历角度看,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集中在大专文化程度;从岗位角度看,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集中在会计核算岗位。调查数据说明,会计专业迫切需要小企业会计准则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在会计教学实践中应充实小企业会计准则教学内容,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结合会计专业特点,顺势而为,扬长避短,制定完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发挥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第2篇: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前景范文

一、准确把握我市当前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在广西经济格局中,经历了“辉煌—停滞—爬坡”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了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1978-1992年是我市农业发展的辉煌时期。这个时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了广大农村,以土地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业体制改革,解放了农村劳动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以传统方式为主要特征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等到了快速发展。1992年我市三产的比重为:45.5:27.5:27.0。农业是我市最主要的经济支柱,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高速增长,财政连年上新台阶,农民收入增长快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万元户,贵港和玉林成为了广西经济最发达地区的代名词。但是人多地少、农业分散经营、集约化程度不高、市场信息封闭等弊端开始出现。

1993-2001年我市农业发展的相对停滞期。尽管农业还在继续发展,但耕地开发已基本达到极限,农业结构调整提上了重要日程。为此我市提出了“粮、果、鱼、牧、林全面发展”的战略,启动了“再造一个山上贵港”工程,仅三区当时就利用荒山种了龙眼100多万亩,并初步形成了以桥圩镇羽绒集散交易、八塘镇蘑菇生产、石卡镇甘蔗、覃塘镇莲藕和茶叶、丹竹镇烟叶、金田镇淮山等主要形态的农产品基地,以贵糖集团、甘化公司、桂平糖厂、平南糖厂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非粮食农业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发展的势头不够强劲,产业与市场仍然缺乏有效的信息对接,市场化服务体系没有建立,政府行政性计划和盲目性指导色彩浓厚,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缺乏必要的市场性引导,卖粮难、卖菜难、卖果难现象不断发生。农民增产不增收,怨声载道。这个时期,以建材、化工等体系的工业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较快发展。2001年三产的比重为:38.8:23.2:38.0。这时期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量转移,绝大部分青年劳动力涌向广东,一部分有原始积累的农民开始进城务工、经商或定居,农民工资性收入首次与农业性收入基本持平。

2002年-现在是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爬坡期。在这一时期,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推进,农业经济继续发展,新增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新建了一批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基地;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超过农业生产性收入。根据最近的调查统计,截止20**年6月底,全市有农业产业企业89家,其中市级以上的23家;农业产业基地112万亩,其中规模化(连片1000亩以上)基地23个;农业园区10个,其中自治区级现代化园区的1个,;畜牧、水产、禽类养殖基地6个。农业工业化企业带动和辐射农户61万多户,农民从农业产业化中获得收益达5.16亿元以上。20**年三产业的比重为:27.2:36.1:36.7。但整体来说,这阶段我市的农业产业化仍处于爬坡阶段,农业工业化程度低、科技水平低、信息化程度低等状况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农业工业还没有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同时,农业服务行业开始全面市场化,种子、化肥等农资价格逐步上升,农业发展成本加大。

二、当前我市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随着步伐的加快和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工业经济在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和中心城市得到了充分发展。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其发展速度和水平远远低于工业的发展。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率越来越大,到20**年达到了创记录的3.28:1的水平。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不是在缩小,而是在不断扩大。面对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大趋势,我市现代农业发展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果不打牢基础,不优化结构,不整合优势,不形成强势,不走农业工业化道路,就会被市场边缘化,不仅影响农民的增收,而且延缓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影响我市全面发展的大局。归结起来,我市现代农业发展遇到的主要挑战是:

挑战之一:面临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强劲发展的挑战。经过若干年的结构性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了区域性和功能性划分的布局,全国范围内农业产业化趋势波涛汹涌,迅猛发展,涌现了一批规模巨大、带动力强劲的城乡一体化产业(即城郊型农产品基地,如上海郊区工厂化蔬菜生产基地)、集约型产业(如山东寿光蔬菜基地、海南热带水果蔬菜基地、云南普洱茶基地)、专业化产业(如伊利、蒙牛奶业)、出口型产业基地(如山东大蒜、沿海地区水产品出口)……这些发育充分的农业企业和基地,其产品在市场上占据了越来越多的份额,形成越来越大的优势,而落后地区(例如我市)的许多农产品由于没有规模化优势和高附加值优势,逐步被市场边缘化,农业产业化步履更加艰难。

挑战之二:面临后发展地区后来者赶超的挑战。后发展地区指我国中西部地区和广西西北地区,他们挟土地和资源的优势,大做山上文章,不断拓展林产品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大力进行山川旅游、山区矿产资源等开发,大益资源丰富之利,发展速度后来居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很快超过了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平原地区。更重要的是,由于具有土地和资源优势,又形成了吸聚外来资金的吸盘效应。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挑战之三:来自我市农业自我发展而面临的困难挑战。农业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非常有限,人均基本上是七分田三分地,人多地少,无法腾出更多的土地搞集约化经营,再加上土地使用权流转困难,农业分散经营、小打小闹的局面一直无法改变。另一方面,由于农业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不高,部分地方农业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靠牛耕作的低水平困境,农业工业化就更谈不上了。土地资源的有限和农业工业化程度的低下,迫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的劳动力年纪大、素质低,很难承担推进农业工业化的重任。

挑战之四:面临劳动力转移压力不断加大的挑战。我市480万人口中,约380万人在农村,剩余劳动力每年都在增加。同时,由于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大批没有技能或年纪稍大的农民工开始回流,一部分进入当地城镇自谋职业,一部分转入当地企业就业,但相当部分人员无法就业。又由于我市工业还处在爬坡阶段,工业发展总量不大,劳动密集型的大企业不多,吸聚和转移劳动力的能力差。因此,就业的压力非常巨大。

挑战之五:面临加入WTO和与东盟签定农业自由贸易协定带来外部压力的挑战。我国在加入WTO组织后,于20**年又与东盟十国签定了农业自由贸易协定。这两件大事对我国的农业来说,是一面双刃剑。有利的一面是我国的农产品可以直接进入世界市场,同时可以更广泛地与外国进行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利的一面是我们必须经受得住国外政府对农业的补贴政策,以及低廉的农产品价格对我们农业发展的冲击,特别是大宗农产品进口对相关农业带来的重大危害。我市与大部分东盟国家同属于亚热带气候,农产品品种结构多有雷同,农业自由贸易协定的签定,对我们的冲击更大。

三、推进农业工业化的若干建议

农业工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最终发展形式,是我市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六靠”核心战略的重要内容。农业工业化内涵,是指依托农产品或其他农业生物资源,运用现代工业的生产理念、经营方式、物质形态、管理手段,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的生产价值或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实现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一体化经营和发展。农业工业化首先要求用现代物质手段改造和装备农业,建立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的农业产业基地,同时将农产品进行加工并进入市场,形成生产(农产品基地)—加工(工业企业)—市场(加工产品销售)的产业链,实现农业效益的最大化。当前,我市的农业工业化进程,虽然存在资源制约,但我们拥有人才、技术、资金、区位、交通、特色农产品和大量农村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发展农业工业正当其时。推进农业工业化,必须要运用“六靠”理念,确立“五个五”工作思路,凝聚共识、强化机制、优化模式、打造品牌、抓好对接,实现农业工业化新跨越。

——凝聚五点共识

一是抓农业工业化就是抓全局的共识。加快发展是我市总体战略目标,是我市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和最根本的任务。加快发展的前提,就是要实现工业化,包括农业工业化。农业作为一个经济整体,农村作为一个生产和消费的区域,农民作为创造财富的力量,只有将这些要素进行整合和提升,才能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充分发展,才能达到投入和产出效益比率的最大化。因而可以说,农业工业化是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要求。我市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证明,不走农业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的目标就不能实现,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成为一句空话,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贵港的目标离我们将越来越远。

二是抓农业工业化就是抓根本的共识。“六靠”思路的核心战略在于推进工业化。工业化体现的是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实现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同样地,农业要取得跨越式发展,农业工业化是不可逾越的发展壕沟。在我市发展的现阶段,工业是连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纽带,是推进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电机和加速器,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决定因素。可以说,没有工业化的带动,农业产业化将难以推进,城镇化将难以为计,服务业将难以兴旺,全面小康社会也将难以实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工业化,这是农业发展的不二法门。

三是抓农业工业化就是要抓项目的共识。工业化的关键依托是项目,项目是经济工作的主抓手,是聚集资金、人才、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有效载体。无论是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是建立农业市场流通体系,都要靠项目来支撑。大项目有大发展,小项目有小发展,没项目难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本身就是项目建立的过程,是“土地-农民-企业-产品-市场”产业要素整合的过程。争取中央、自治区对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功能区域规划、农业产业基地、品牌农业发展等项目的政策性财政性支持,是我们必须努力的方向;把经过整合和包装的农业开发项目和建设项目向外推介,吸引外来投资,也是我们实现项目战略的一种途径。

四是抓农业工业化就是抓就业的共识。工业化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出口和主渠道。贵港作为传统的农业地区,经济实力弱,弱就弱在农业大而不强,弱就弱在工业是短腿。农业大,不是农业土地辽阔、资源丰富,而是农村人口多,农村劳动力比重大。农业不强,最主要的就是农业产业化不强,核心是农业工业化不强。在我市工业化还处在爬坡阶段,以及城镇化水平不高、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不强的阶段,农业工业的不发达,增加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今后若干年内,我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在持续增长,只有加快农业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程,才能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不足的问题。

五是抓农业工业化就是抓城镇化的共识。工业化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发动机和加速器,是实现城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决定因素。城镇化反过来会推动工业化的发展。农业工业化的资源在农村,但农业工业的发展平台却在城镇或交通方便的区域,农业工业发达的地方,必将成为吸引大量人才(劳动力)、资源、资金的聚集地,必将成为第三产业发展充分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工业化是推进城镇化,促使农民洗脚上田,走进城镇、融入城市的最大动力。

——强化五种机制

一是扶大做强机制。即强化建立政府对现有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机制。依托现有的贵糖集团、甘化公司、农机制造公司、青隆机械公司、雄森和乳泉酒业、源安堂药业、亚计山养殖场等23家市级以上的强优农业龙头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为核心,以做强品牌、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为着力点,以资本运营、强强联合为手段,走内涵式发展和规模扩张的路子,打造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要从政策扶持、原料生产、贷款融资、财政贴息、项目申报、环境治理、劳动用工等方面做好服务,建大平台,搞大产业,谋大发展。要象贵州的酒、云南的烟、内蒙的乳制品一样,营造一个企业就能支撑一个区域经济,一个企业就能建造一个现代新城镇的经济格局。

二是培育孵化机制。强化运用行政、经济、市场等多种手段,形成培育壮大中小农业企业、孵化新兴特色龙头企业的机制。对我市现有的香米、蘑菇、蚕丝、腐竹、茶叶、药材等特色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要发展壮大,走科技兴企之路,促进具有技术特色、产品特色的骨干企业快速成长;没有形成规模的要孵化培植,要建立良好的农业工业化融资平台、项目平台,积极为新兴企业解决发展资金、项目问题,尽快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中小企业群。要学习外地经验,象四川成都市政府一样,建立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公司,完善融资体制,引进大型农业开发项目,引进大资金,搞活大农业。

三是倾注活力机制。强化农业基地化建设扶持机制,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对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农业生产基地,在农机购置补贴、良种作物补贴、粮食种植补贴、水利设施建设扶持、科技示范扶持、市场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要启动农业科技入村到户工程,以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为主要措施,开展送科技、送种子、送服务下乡的支农主题实践活动,形成农业创新和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应用能力,带动农业的发展进步,带动农民的增产增收,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生动活泼、生机蓬勃的农业发展新局面,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倾注新活力。

四是强筋健骨机制。强化对农民的培训机制,奠定农业工业化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农业工业化不可或缺的主导力量,农民的素质如何,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工业化的进程。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在农业生产良种良法技术方面对农民进行必要的培训,还要在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发展策划和应对挑战等方面对农民进行大力的培训,从内在素质上改造农民、强化农民。要加强农民工专业转岗培训,建立培训、就业、跟踪服务一体化机制,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形成强大的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为农业工业化创造条件。

五是筑巢引凤机制。强化农业项目招商引资机制,提高对外合作开放的程度和水平。农业要大发展,既要加快推进农业工业化进程,还要走出去、引进来,通过内强外联、开放合作,提高农业发展的水平,提升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比如,玉林市通过与台商共同建立桂台农业合作经济区,引进台湾许多农业开发公司和农业合作项目,使玉林的农业产业化迅速跃上一个崭新的台阶;我市的永顺鸽业通过与深圳公司合作,也由小打小闹发展到年产60万对的规模。当前,我市小型农用柴油机在东南亚有很大的市场,完全可以通过对外合作做强做大;港南区的羽绒加工产业可以通过与浙江民营企业联营,扩大整体加工规模和提高技术水平,等等。

——优化五种模式

一是扁平化模式。这种模式大多是农业生产资源型的“基地+农户”模式,它的末端是分散的农户或集约化的种植大户,由于传统的种植优势,其在市场上已形成一定的知名度,产品由传统的分散型的客商收购。如桥圩的泽泻和穿心莲药材、桂平的淮山等大多属于这种模式,是一种自发性或处于低水平的基地化模式。

二是锥型化模式。即“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这种模式比第一种模式进一步优化,特点是基地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由一个专门的公司按照与农户约定的价格收购,然后由公司统一推向市场,盈利与否由公司自己负责。这种模式也叫订单农业,规模大小决定于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市场需求量。如桂平的万德米业、港北的大福穗米业、港南的永顺鸽业、以及扬翔猪养殖业、鹅三宝养鹅业等。

三是链条模式。即“市场+销售公司(协会)+加工企业+生产基地+农户”的模式。这是一种农业工业化的基本模式,相对于前两种模式,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环节各多、链条更长,产生的效益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如我市蔗糖的综合加工利用、桂平坤锦禾食品加工业、源安堂药业等。

四是园区化模式。就是通过政府设立农业工业园区,引进大批农业加工企业,形成农业资源的整体聚集和加工企业的整体聚集,产生农业工业的规模化效应。这种模式是现代农业工业化发展的最好模式,也是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模式。由于园区企业大多数是民营企业,企业建立可以是独资,也可以由农民以土地、资金、资源入股,共同参与园区企业建设,共同分享农业加工和销售产生的利润,参与更多的利益分配。更重要的是,随着园区的建立、企业的增加、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可以吸收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使许多农民可以洗脚上田,成为产业工人和城市(镇)居民。目前我市已经启动的园区有蒙圩龙门农业工业园区、长安工业园区、桥圩羽绒加工园区、根竹园艺园区、平山芒编工业园区等,但规模都比较小,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

五是物流化模式。通过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基地和流通体系,辐射带动农业规模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这种模式,需要有完善的市场流通体系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机制,市场化程度更高,信息更通畅,影响力更大。如山东寿光市的农产品市场,触觉伸展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吸引了全国的农产品经销商;玉林市的中药材市场在广西乃至我国西南地区也小有名气;我市的大西南林产品市场也要努力朝这个方向发展。

——打造五种品牌

一是打造大企业品牌。如年产值超5亿元以上的贵糖集团、扬翔饲料,投资达9亿元的亚计山扬翔养殖场,产值超亿元的甘化公司、三露饲料、万千饲料、源安堂,还有雄森和乳泉酒业、青隆机械、金源酒精等一批大有发展前景的企业,都要做大做强,做出更大的名气,打造更响的名声。

二是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我市拥有许多的知名农产品品牌,如桂花牌白糖、榴化牌卷筒纸、肤阴洁等知名产品品牌,有荔枝之乡、羽绒之乡等农产品源产地品牌。这些知名品牌,要通过包装、宣传、策划、营销等手段,形成1-2项“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中国知名出口品牌”,10多项“广西名牌”、“广西著名商标”等,创造更多的品牌效应和品牌价值。

三是打造绿色、特色、珍稀农产品品牌。如大米、酒业、药材、蘑菇、蚕丝、腐竹、茶叶、黄沙鳖、余甘果、鸽子等。

四是打造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品牌。如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平天山森林公园、西山宗教文化生态旅游景区、西山农家乐和龙泉、银泉山庄等。

五是打造农业流通市场品牌。如林产品市场、农资专业市场等,还要拓展芒编等农产品海外市场。

——抓好五个对接

一是抓好企业与农业基地的对接。农产品加工企业要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做好对接,通过建立合同农业、契约农业、股份农业,把企业与农业紧密连接起来,共同参与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过程,共同分享产业产生的效益。

二是抓好产品与市场对接。要通过建设工业园区搭建农产品生产加工与市场的对接平台,通过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信息网络,特别是农村农业信息网络,使农业、农民与市场连接起来,把握市场动向,抓住市场商机,减少生产盲目性和被动性。

三是抓好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体系对接。农业工业化进程,必然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许多农民通过劳动力转移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劳务人员。随着身份改变,他们将面临着户口迁移、劳动保障、子女读书、劳动培训机会,劳动用工管理、权益维护、享受社区公共服务、再就业机会等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政府认真面对,从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和角度,建立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的长效机制,真正推进我市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