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核算形式的特征范文

会计核算形式的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核算形式的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核算形式的特征

第1篇:会计核算形式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会计发展趋势;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学科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会计工作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使得会计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会计核算以及会计管理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经济形势发展下,必须重视会计核算工作,确保会计工作顺利开展。

一、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

1.会计核算集中化

我国企业中的一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非常注重会计核算的集中性,因而在市场经济活动中非常强调会计核算的统一性,而这类企业想要在更大程度上增加市场占有额、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及提高企业经济实力就要对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进行全面掌控,对其回笼资金、成本投入比例、利润率以及市场销售额进行全面核算,在必要的时候还要对其进行分级辅助式的核算,以求对企业单位的资金、销售和利润等因素进行更加完善地调控,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对于小企业而言,很多都实行了记账核算模式,也有少部分实行了独立会计核算模式,其中记账会计公司大都实行辅导核算,事实证明这种会计核算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并提高了其运作效率。

2.会计核算国际化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不断扩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的不断加强,以及各种外资设备和先进国际研究成果的不断引进,也逐渐使得会计核算走向国际化。会计核算国际化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会计机构内部人员考核制度以及所分配任务的模式显得更加接近于国际管理水平,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规范性和优越性。逐步走向国际化管理水平的会计核算制度也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必须采用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使工作组织流程更加规范,并且在其使用方法上要达到国际标准。而想要在极短的时间内使我国的会计核算达到国际化水平是不现实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通过不断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才能实现会计国际化。而会计核算和国际会计之间也存在着一种相互协调的关系,必须符合国际会计通行规则才能实现。此外,还要注重一些国际常用会计惯例和会计职业规范道德,例如,欧盟公司的一些司法协调指令就能够和其他国家准则相协调。

3.会计核算规范化

随着会计核算程序的复杂化以及应用内容的不断扩大,人们需要更加规范的会计核算体制以适应会计核算的不断升级。只有将会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核算规则制定的更加标准、统一才能使会计核算显得更加规范,其核算程序和措施才会变得更加合理。规范化的会计核算具体有以下几点要求:(1)标准性。会计核算要在相应的准则范围内进行,使其程序、要求显得更加统一;(2)统一性。会计核算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完成任务;(3)一致性。会计核算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上也要做到相同性。然而,走向规范化的会计核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某种特殊条件下,会计核算制度可以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做出适当的调整,依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其他法律规定来做出调整,各个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会计凭证来进行工作,并按时编制账簿和相关财务报告,使核算流程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4.会计核算信息化

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将事业单位的财务经营状况及时而准确地反映给企业的股东和其他利益挂钩者,而股东相关人员能够通过企业期初、期末进行总结的会计核算信息进一步考察企业的各种有效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还能了解企业管理者对受托管事项履行责任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在目前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一种非常普遍而实际有效的经济经营模式就是委托,而会计核算能够以正式信息系统的方式对会计核算的整个流程进行管控,从而对缓解信息不对称以及有机会主义倾向的行为进行有效管理,确保整个核算过程更加信息化、准确化。

二、会计管理的发展趋势

1.会计管理重视战略管理

现代企业只有不断对企业进行战略调整,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与制度建设,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通过实施会计管理战略则能够帮助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技术创新战略以及促进企业发展的市场营销战略。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根据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会计战略做出调整。而企业的会计战略其实就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它和财务管理战略一样关系着企业财务活动以及重要决策内容,是企业战略的核心。

2.会计管理重视无形资产管理

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企业资产管理形式的转变,使其从有形资产逐渐向无形资产转变,其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企业的专项投资逐渐倾向于无形化,因而企业的无形资产大都表现在知识产权的拥有上以及人力资源的管理上。由2007年新颁布的会计实用准则上规定的相关内容就能看出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如企业发明创造的科研成果;非专利技术,如技术秘密、管理技术、销售网络等;商标权,如申请注册商标,创造驰名商标;著作权,如出版的著作、设计的软件等;土地使用权;商誉,如培育企业形象,等等。

3.会计管理重视内部管理

加强会计企业的内部管理首先要建立一定形式的责任制,通过责任制度来带动企业制度建设,目标在于加强企业资产、资金以及财务成本和利润的管理,但必须以财务为中心,将成本落到实处,使各项考核更加透明化,实现以利润带动目标管理的目的。此外,还要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加强制度化建设,努力完善各种会计监督制度,使得会计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事项来行驶各种责任权利,对各种违反法律条文的事项要加强监督并予以纠正。同时还要处理好各个监督部门的关系,如注册会计师审计,外部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

三、会计学的发展趋势

1.会计学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所涉及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其和会计管理领域融合到了一起,不仅丰富了会计的研究内容,并且还使得会计学逐渐走向综合化发展模式。会计学的整体综合性特征主要体现在:(1)对所有会计学科的综合,将各种相互联系的会计分支学科作为一个研究的整体,并结合当前的知识经济条件对其整体趋势、运行规律以及相应的理论体系进行研究。(2)对学科的综合,具体表现在将分支学科中性质接近的学科进行综合,将相同的类型划分到同一类进行研究,并设立专门的会计部门学科组织。(3)对会计学科之间的比较综合研究,将性质接近的几门会计学科通过相互比较的形式进行研究,比如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相结合进行研究。

2.会计学向具体化方向发展

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极大程度上带动了会计内容的多样化,使会计领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扩展,因此,会计学必然朝着与经济高速发展情况相结合、与科学技术发展紧密联系的方向发展,同时还会增加经济管理方面的会计学分支学科。某一类专门性分支学科的形成,都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它是人们对客观理论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会计学在这方面发展内容上出现了专门性的具体化特点,重点在于对特殊问题的研究,而其相应的会计学科也呈现出了具体化的特征。如对会计学某方面进行核算的财务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财务会计学的学科内容主要有《租赁会计》和《破产会计》等内容的学科分类;而管理会计类的具体化发展方向主要有《决策会计》和《经济责任会计》等。

参考文献:

[1]甘立芳.浅论会计新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2009(25).

第2篇:会计核算形式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 质量特征 会计目标

会计信息属于经济信息的一种,所以其不仅具有经济信息的特征,还具有自身的特征,但由于每个特征都具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各特征之间还相互联系和制约,所以其在关系还是结构层次上还具有主次之分。会计基础准则中对会计信息特征进行了规定,即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及时性和谨慎性等。

一、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

会计的目标决定会计信息不仅可以使政府实现经济调控,同时还可以为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提供详实的财务状况,从而使其成为决策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会计信息要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这是会计信息得以成为决策重要依据的主要质量特征。

1.可靠性

会计信息是使用者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所以只有保证其真实、可靠才能保证决策的准确性。会计信息的数据需要反映出需要表述的内容,在相同的会计资料及会计政策下,不同的会计人员需要得到相同或是相似的会计信息,不能有较大的偏差,同时在会计准确的制订时,要充分考虑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实现会计信息可靠性,需要在会计资料没有重要偏差时,确保所提供给使用者信息具有可靠性。

2.相关性

会计信息主要是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使用者提供服务,所以需要满足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需求,使其可以对企业的情况作出预测或评价,确保其决策的正确性。会计信息只有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才会有真正的利用价值,同时也有助于决策的正确性。如果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则会计信息没有相关性,也不具有利用价值。所以需要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这样的会计信息可以帮助决策者对未来的发展及盈利趋势做出正确的预测,同时对过去所做的决策进行有效的评价,使企业的经营成果得到有效的反映,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需要在会计资料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的整个过程中,将报告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有效的考虑进去。

二、会计信息的次要质量特征

1.谨慎性

谨慎性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原则,谨慎性原则可以对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性进行正确的判断,充分的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从而使其在核算时确保资产、收益、负债和费用即不高估也不低估,同时还需要定期或是在年终结束时对于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有效的实现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修正,但谨慎性原则并不是指在会计核算时可以进行各种秘密准备的设置,需要对所要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准备的判断,避免导致谨慎性原则的滥用。

2.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总能完全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会计信息要想反映其所能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就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核算和反映。融资租赁的核算、收入的确认(售后回购)、合并报表等会计方法均体现了该原则的要求。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仅仅按照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进行,而其法律形式又没有反映其经济实质,那么其最终结果将不仅不会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反而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3.可比性

首先,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其次,针对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要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以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在核算过程中,需要保证会计核算方法的一致性,不得进行随意变更,对于确定需要变更的,则需要将变更的内容、理由、影响及不能合理确定的累积影响数理由等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由于在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要求,所以需要保证会计处理方法的统一性,通过可比性原则,可以更便于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比较,从而使信息能够更好的保证决策的需要。在可比性原则基础上,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对采取适合自己的会计方法,但必须确保能够真实的对会计信息进行反映,这样可比性原则才能得以更好的体现。

4.可理解性

会计信息是为了更便于使用者使用,所以需要在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的会计报告时更易于使用和理解。这就是信息的可理解性,其是保证信息有用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信息需要用浅显的语言来对会计信息的含义和作用进行充分的体现,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信息的出发点。所以在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编制过程中,需要做到简洁易懂、数字准确、文字和数据紧密结合,确保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使会计信息的内容更加完整,更利于使用者利用。可理解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基本要求和质量特征之一。

三、结束语

会计信息质量对于会计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当前情况下,需要我们对会计基本准则及各项法律法规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使其真正的发挥其指导作用,从而保证会计准则的质量得以有效的提高。同时,为了使会计核算更有序的进行,则需要确保会计准则及制度是从现实环境及会计人员的习惯为出发点来制订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确保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胡晶.沈燕.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研究.财会通讯.2010.01.

第3篇:会计核算形式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会计稽核

会计核算,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账务处理流程相互结合的方式,它规定了凭证、账簿、报表之间的关系,采用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是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前提。原手工会计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和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等。这些会计核算形式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①处理环节多,处理内容分散;②处理流程重复,数据核对工作复杂;③处理周期长,信息传递、反馈慢,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差。会计电算化核算形式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会计电算化系统实现了从记账凭证到会计报表编制过程的自动化。提供更为真实、可靠、及时的会计信息,以满足投资者等各方的需要。会计软件公司也提出“让管理更简单”为核心设计理念,面向企业管理需求开发设计,旨在提高管理能力,完善规范业务流程,全面覆盖企业管理的5大关键环节:老板查询,财务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仓存管理于一体的企业管理软件。

1 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核算与手工会计核算的区别

1.1 账簿本质的变化

账簿作为存放经分类汇总的会计数据的载体,是一个承前启后、不可缺少的桥梁与纽带,手工会计账务处理的中心问题就是账簿问题。账簿的内容则是账户记录。账户就是对会计数据进行分类、归集而设置的单元。在电算化系统中,会计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但账户的存储载体确是多样的。实践已经证明,在磁、电、光等介质保存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人们需要的各种核算资料尽可通过调用这些介质上的数据库文件并加以显示。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自动地、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在电算化系统中,“账簿”仅仅是沿袭了传统会计的概念,其本质是虚拟化的。

1.2 记账过程发生的改变

记账,是手工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这里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如果有错误,只能采用类似于手工会计下的红字冲销法,通过输入“更正凭证”予以纠正。在电算化系统中,平时不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及总账,只将记账凭证保存在一起,在需要时再采用瞬间成账的做法:根据科目余额库文件的期初余额数据和记账凭证库文件的科目发生额数据,当即形成所需的“账簿”并予以输出。以前手工记账漫长的过程现在只需瞬间完成。

1.3 对账环节不复存在

在手工会计中,分类账分为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其登记的原则是“平行登记”,即把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信息一方面记入有关总账账户,同时还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有关明细账账户,并通过定期对账来检查和纠正总账或明细账中可能出现的记录错误。这种通过低效率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来换取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是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对账是设置账簿的产物。计算机本身是不会发生遗漏、重复及计算错误的。只要会计软件的程序正确且运行正常,账证、账账一定是相符的;只要报表公式定义正确,账表也一定相符。这样,就使手工会计下的对账环节不复存在了。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形式的影响是深远的,会计核算工作要从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重新构造会计模式,设计出适合计算机处理的,效率更高、数据处理流程更加合理的会计核算形式,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满足会计核算与管理的需求。

会计核算电算化后,会计核算变得快捷的同时,随着财务工作重心的转移,除日常的会计核算业务外,财务人员需要更多地把精力投入到财务管理工作和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工作领域和内容的变化要求稽核工作也随之变化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会计稽核是会计机构本身对于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的一种自我检查或审核工作。建立会计机构内部稽核制度,其目的在于防止会计核算工作上的差错和有关人员的舞弊。通过稽核,对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疏忽、错误等及时加以纠正或者制止,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会计稽核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资料质量的重要保证,是企业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有效地避免各种不应有的经济损失,防范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强化会计稽核工作,将使会计工作更快地走上正轨,从而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2 会计电算化下会计稽核的必要性

(1)通过会计稽核工作,对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疏忽、错误等及时得到纠正或者制止,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有效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是规范会计行为的有效手段。

(2)会计业务处理是通过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这样的流程来展开的,每一步骤都需要会计人员进行收集、整理、记录、计算,记账过程更避免不了许多重复转抄工作,原先的手工操作通常是在重复繁琐的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纠正问题,而应用会计软件后,财会人员仅需将数据一次录入,其他的过程均可由计算机进行处理且瞬间即可完成,这时人们容易忽视了原先操作过程的细节,完全信赖于计算机,以致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电算化如果程序权限设置不当也为舞弊提供了条件,且更隐蔽,防范更加困难,那么针对电算化处理过程进行完整细致的稽核是完全必要的。

(3)规范的会计核算离不开自身的正确稽核

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在财务工作逐步从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转型的时期,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和控制,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所以,强化会计稽核工作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需要。

3 目前会计电算化过程中会计稽核应注意的问题

(1)稽核工作本身未受到企业领导应有的重视,稽核结果和提出问题与建议不被重视,稽核人员素质、业务水平没有保证。

(2)内部稽核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目前仍有多数企业停留在账目基础上的稽核监督,未将重点转移到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及执行上,既不利于对经营活动进行事前监督分析,也不利于对经济效益、内控机制进行有效评估。

(3)稽核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复合型人才。目前稽核人员大多来自财务与业务部门,对电脑系统不熟悉,很难适应内部稽核现代化的要求;有些稽核人员怕得罪人,工作敷衍了事,这些都影响了内部稽核工作的正常开展。

(4)现行的稽核方法、程序大多针对单纯的会计核算业务,而很少涉及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稽核检查。

4 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和稽核的措施

(1)培养高素质核算和稽核人才,整合队伍。

(2)通过不同形式提高核算和稽核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采取轮岗方式,提高综合业务水平;二是加强会计准则知识和业务技能学习,提高核算和稽核人员业务能力。

(3)完善企业内控制度,使稽核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企业现有内控制度进行梳理。首先,完善制度体系,提高可操作性,以规范企业经济行为;其次,细化完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操作内容,使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避免因制度不完善造成的漏洞。

(4)强化稽核分析与评价工作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财务稽核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那么稽核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纠错上,更重要的是稽核发现问题的处理,及时纠正会计业务处理错误。可以借助日常的稽核分析,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和方式,提醒财务人员应该怎样处理,不再出现类似错误;对于发现的财务管理流程问题,应及时提醒财务管理人员予以解决,以优化流程;同时稽核部门、人员能够获取丰富的关于内部控制状况和有效性方面信息,从而改进稽核的程序,使内部稽核更具有针对性,提高内部稽核的效用。

中国经济现在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不断调整,会计管理职能的不断深化,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与补充,不论是对于会计职业的发展,还是对于会计人员个人的发展都日趋迫切,会计人员应通过多种学习途径,不断完善自我。会计人员应提高综合素质:

(1)具有扎实的会计基础。会计工作专业性比较强,无论单位大小,业务繁简,其会计工作的基础都必须要扎实过硬。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经济管理工作对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和财务信息反馈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会计工作将向更高层次发展。要熟悉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和财产清查方法,熟练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熟知各种会计档案的保管年限等。每个会计人员都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有新的要求。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只局限本专业,而是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特别是电算化条件下,网络技术的革命带来企业管理、营销方式、财务管理的革命,财务软件向网络化、管理型发展,迫切需要会计人员掌握必要的网络和应用软件知识。

5 结 语

每个财会计人员要熟练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会善于运用经济管理及现代管理知识、方法和手段,解决会计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对处理各种具体问题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向多能型方向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篇:会计核算形式的特征范文

Abstract: The foreign-invested enterprises involved in the business of a large number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foreign investment and finance, therefore, foreign-invested enterprises accounting in addition to domestic enterprises should follow the accounting principles and accounting methods, it also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aper, foreign-invested enterprises and domestic enterprises accounting syste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ies.

关键词:外商投资企业 内资企业 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核算特点

Key words: foreign-invested enterprises domestic enterprises accounting accounting system accounting features

作者简介:冯苗芹(1976-),女,河南登封人,会计师,现在登封电厂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工作。

一、外、内资企业会计核算内容及其原则

会计核算又称会计反映,其主要计量尺度是货币,是从价值、数量上记录、计算和分析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以会计报表形式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系统的、完整的、综合的核算资料[1]。

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包括: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核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这些内容基本上涵盖了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但由于会计环境纷繁复杂,经济活动及会计业务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并产生一些新的会计核算内容。其变化的内容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信息化;会计核算内容多样化;企业会计信息公开化。在空间、时间和操作流程上,传统的会计方法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从整个世界发展趋势来看,必然被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所取代,向无纸化交易转变。在买方市场上,传统的商业模式被彻底颠覆,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已不再是厂房、卡车等资产,其不可缺少的内容还包括企业的终止清算,破产清算。

会计核算遵循的原则主要有:相关性原则;其作为会计核算的核心原则,是由会计的基本职能所决定的,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会计记录的清楚明晰是满足相关性原则的必要条件。及时性原则;这一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确保核算的时效。一致性原则;其要求会计在结算账目时,必须保持概念、处理程序、计算方法的一致性。另外还有会计确认、计量方面的原则等。

二、会计核算制度

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给会计核算制度带来的挑战与变化,推动了会计核算制度的一系列改革。下述是会计核算制度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

1985年制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

1992年6月 财政部修订《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为《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

2001年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贯彻了国家实行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包括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财务、会计的会计核算工作。

2006年10月 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其根据是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自2007年1月1日开始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包括外商投资企业)。《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内容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企业,但对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在外商投资企业的特点和管理需要方面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核算制度呈现新的变化和特征,其显著特征是将“知识”纳入

到会计要素范围内,及会计计量与报告系统中。在新经济时代,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改进和扩大了会计信息披露,拓宽了会计的核算手段和技术,主要表现为财务报告披露时间的改变,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能够及时有效的向报告阅读者提供信息。全球一体化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已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新经济时代环境下对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加强对知识的探索与运用,并对运用知识以后的经营结果进行科学、正确和有效的计量、分析和评价。

三、外商投资企业会计核算及其特点

外商投资企业涉及的业务有大量进口、出口贸易,涉外投资与融资等,因此,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核算除了应遵循内资企业的核算原则和核算方法以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在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经济经营活动时,会计在结算账目时极有可能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货币,因此,确定一种货币作为企业的记账本位币就显得至关重要;外商投资企业在接触有关外币收支、债权债务的业务时,采用外币记账核算方法更加合理;对进口、出口贸易业务的处理,通常情况下则是运用国际贸易结算的惯例;由于汇率变幻无常,所有涉外业务面临风险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在进行核算时一定注意汇兑损益情况,以及报表折算差额。

总之,我们应该总结改革开放30年以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经验,根据外商投资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结合我国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进一步扩大吸引外商投资企业(FDI)投资的规模,走合理利用外资、积极对外改革开放、统筹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争取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参考文献:

[1].张咏梅.会计核算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内容探讨[J]. 财会与审计.2001 (6)

[2].李梅.新经济与统一会计核算制度[J].经营与管理.2002 (6)

[3].周德芳.对信息时代会计核算问题的探讨[J].现代商业

第5篇:会计核算形式的特征范文

一、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业务核算

企业的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合称企业的三大经济核算,构成企业核算体系。企业三大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各不相同,但有密切配合,相互补充,从不同侧面担负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核算和监督任务。统计核算主要研究经济活动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主要包括企业经济活动条件统计、企业投入统计、企业产出统计、企业经济效益统计等方面。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连续、系统的记录和计算,并据以编制会计报表的核算。其主要内容包括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户的设置和记账、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会计报表编制等几个方面。企业业务核算,又称企业的业务技术核算,是对企业各种经济技术业务活动进行登记和核算,及时反映各类经济技术业务的状况和变化,使有关人员据以进行领导和管理工作。

二、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的关系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三大核算主要是为企业经济管理服务,但为国民核算提供材料,也是企业核算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在国民核算与企业核算的结合上,研究企业三大核算的协调问题。为此,首先必须明确三大核算及其相互关系。在三大核算中,尽管统计核算是重要的,但会计核算占特殊重要地位。在企业业务核算中,为了反映和监督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内容,必须通过会计核算反映企业供应、生产、销售全过程的来龙去脉,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在货币方面的归宿。评定企业经济效果,这在企业是由会计部门来承担的。统计部门制定的统计指标,常常需要会计部门提供材料。企业业务技术核算也与会计核算密切相关,因此会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中心。

业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企业业务核算侧重于原始资料的调查、登记、保存和必要的计算。例如,职工人员卡片,反映生产过程的原始记录,领发原材料的原始凭证、库存记录、设备使用情况记录、职工出勤、缺勤情况记录等。这些资料都是会计核算的统计核算的基础资料。没有健全的会计业务核算,也就不可能有健全的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

三、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的协调

在明确企业三大核算的内容和相互关系之后,再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协调。随着经济技术的巨大发展,特别是现代电子计算机的飞速进步,三大核算将逐步走向融合一体化。即对同一种数字来说,经过不同的加工处理,会得到不同的研究结果,适应不同的核算――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具体要求。三大核算协调统一的重要标志,是通用化、标准化和系统化,具体内容:

(一)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的协调与统一。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是业务核算、会计核算以及统计核算的基础依据。有的要求相一致,有的要求不相一致,这就需要相互协商,尽可能使它们统一起来,使其既简化观察、计量、登记手续,又能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二)指标口径的协调和统一。由于分析研究目的不同,不同核算所用的口径,常常存在不同的情况。例如,工作总额的计算,统计要求按应发制计算,会计要求按实发计算。会计指标主要考察资金运动,而统计指标主要用以研究投入产出和效益的数量关系,彼此存在一定的差异,使之在指标涵义、计算范围等方面存在程度不等的出入。为此,需要在满足各自需要的情况下,力求三大核算的协调和统一,以方便运用、对比和分析。

(三)分类方法的协调和统一。有的分类方法是统计研究需要的,从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看,作用不大;相反,有些分类是适应会计和业务需要的,统计分析则用不上,需要统筹兼顾,尽量保持协调统一。

(四)计算过程的协调和统一。在计算技术不发达时,计算过程是分散进行的。现在,由于电子计算技术在发展,三大核算的计算过程,包括原始资料的输入、存储和加工计算,就可能走向统一,并兼顾几个方面的需要。这种计算过程的变化将会对三大核算的协调、融合和统一发挥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经济迅速、兼容共享的目的。

第6篇:会计核算形式的特征范文

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企业经营决策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因素。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地位以及我国的法律政策等。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不仅会影响企业对财务信息的处理,还会影响到企业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关键词:

会计核算方法;影响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市场竞争压力逐渐加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获取更加的市场经济优势必须要加强对会计核算的重视,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制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方法选择方面应该要更加谨慎,因为企业的核算方法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信息,左右企业管理者的经营和决策,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与企业的经营特征密切相关,企业只有根基自身经营的状况和特点来选择更加适合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才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更加真实有效的财务数据。但是,由于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较为多样,企业必须要对相关的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然后进行综合考虑。

一、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社会现状

1.会计核算的范围进一步加大,核算模式更加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位我国开机核算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和人才支持。我国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发展师弟啊,该时代背景下企业的会计核算广泛不断增大,会计核算模式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首先,从会计核算的范围来讲。传统的会计核算范围主要包括对企业会计核算相关指标的核算和处理、会计核算的标准以及其他相关的内容。新形势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该使得我国会计核算的核算范围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财务信息的审计以及对人力资源信息的管理与核算等内容。换句话说,财务会计核算人员在制作财务会计报表时不仅需要统计好企业相关的财务信息,还需要对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甚至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工作人员还需要按照各国不同的货币原则进行财务会计报表的制定和信息的披露;其次,对于会计核算的模式而言。传统的企业会计核算模式较为单一,新时代背景下的会计核算模式则更加丰富化和多样化。目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模式已经将明细核算、会计报表等模式更加细化,增加了多日记核算、记账凭证等多种方式。会计核算范围的加大和核算模式的更加优化使得我国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任务更加程序化和简易化,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并使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管理职能发生了改变由传统的核算职能转变为了管理职能,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企业的全面发展。

2.会计核算方法更加灵活,内容更加丰富

首先,从会计核算内容丰富的程度来看,当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采用了棋盘式的报表提示。该种报表体系的确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相对传统的科目编码记账模式而言,其会计内容更加丰富,方式也更加灵活化;其次,就会计核算的灵活性而言。现代化企业会计核算主要依靠的是信息技术的智能处理,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在程序编码的帮助下自动实现会计核算,且能够实现随机核算,大大提高了核算的灵活性。当然,这也是相对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而言的。我国传统企业会计核算实行的是定时的核算,核算方式较为单一且固定,灵活性较差。市场经济的变化较快,企业咋发簪过程中需要及时掌握最新的财务信息才能够做出正确的经营与决策。这一点传统的会计核算必然难以做到,但是现代化会计核算更加灵活和全面,能够及时为企业经营者提供有效的财务数据和信息,为企业经营者经营决策的调整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要素分析

1.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原则分析

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标准应该要从时效性、准确性等方面着手。首先,从准确性角度分析,目前我国会计核算属于电算化模式,该模式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会计核算。在不考虑会计核算任务量的多少时,精确程度的高低成为了企业在会计核算方法选择上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精确性指的是会计核算方法对于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真实性和有效性,只有当会计核算的精确度越高,企业管理人员能够掌握的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做出的经营决策才能更加全面,也才能够更好的保持相关利益主体的实际利益;其次,从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分析。会计核算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的开放性、智能性和实时性等。会计核算的规范性能够方便企业不同的部门进行协调合作,促进会计核算信息的流通,为企业相关利益主体提供更多的信息收集途径;最后,就会计核算的时效性分析。信息时代的到来决定着市场信息更换速度的加快,企业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会计核算工作,保证会计核算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才能够准确反映当时的财务会计现状。

2.会计核算方法分析

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仍然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就目前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现状来看,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有平均分配法、集权平均法、实际成本法等多种。这些会计核算方法部分是针对成本的分配和处理而制定的,部分需要依靠公允价值计量进行配合,另外一部分则需要根据企业不同的生产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确定的是,目前国际国内关于会计核算方法种类较多,经济行为的而差异性也会导致会计核算方法的不同。且目前我国会计核算方法采用的多为组合形式的核算方法,如将制造费用和生产成本进行联合分析和核算的方法即是组合方法。因此,企业要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需要根据会计核算方法的要素或者相关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例如,在成本核算方面来看,企业有计划成本法、交互分配法以及直接分配法等多种选择。

三、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分析

1.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一般因素分析

法律法规是影响我国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在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应该要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信息技术在会计信息处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跨级信息系统的建立,而在会计信息系统的背景下,企业能够明确掌握会计核算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标准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经营的特征进行会计核算方式的选择。也就是说,在会计核算相关信息基本确定的情况下,法律法规对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影响作用最大,企业需要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会计核算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当然,除了法律法规因素外,企业会计核算原则、经济计划、收入费用的稳健等也是企业选择会计核算方法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时也需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会计核算的原则进行综合考虑。

2.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潜在因素分析

企业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除了一般因素外,还需要考虑其潜在因素。企业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潜在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的潜在承诺。潜在承诺指的是企业在日常的经营和管理工作中,为了与相关的利益主体保持密切的联系,且有需要在合同规定以外对利益主体进行潜在承诺。具体来说,企业对销售客户的口头承诺、对工作人员的基本承诺以及对供应商、债权人等的非正式承诺等均属于潜在承诺;第二,外部治理环境因素。企业会计核算的本质是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披露,而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需要依靠一定的环境因素。对于企业来讲,企业所依赖的环境因素包括内部治理环境和外部治理环境,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的披露不仅能够反应企业的内部财务状况,同时还能够反应企业的外部治理环境现状。只有当会计核算反应出企业的真实状况,企业管理者才能够根据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进行经营与决策。目前我国企业主要依靠制定财务会计报表的形式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披露,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根据外部治理环境选择灵活的、有针对性的会计核算方法。

3.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经济因素分析

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重要原因。从整体上来说,当前影响我国企业核算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有税收情况、企业的市场价值和生产成本等。首先,从企业的税收情况方面看,税收是企业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需要交纳的税收越多,代表着企业的经营成本越高,企业收取的经济效益越低。因此,就企业的所得税而言,企业必须要采用更加合理的会计核算方式,使企业的损失降低到最小。一般来说企业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进行处理。加速折旧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当企业所用的生产设备效率较高时,企业可以多提折旧费,相应的,若企业生产设备的效率越低,企业可以少提取折旧费。同时加速折旧法较为重视对经营资产的回收,利用回收的资金进行科技投入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对于税收部分而言,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以推迟一部分税款,相当于实现无息贷款,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其次,就企业的市场价值而言,企业的最终目标就是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而对于股份企业来说,要衡量它们的市场价值就需要企业对每股的盈余进行密切的关注。折旧计提方式和不同的存货计价方式会导致每股的盈余出现不同,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因此,企业需要根据企业的市场价值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方式;最后,就企业的生产成本来说,企业的生产成本与市场的经济波动有一定的关联。当物价开始上涨或者下降,企业的存货价值必然会相应的受到影响。企业的存货价值如果降低则会导致财政支出增加,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该种情况下则需要企业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会计核算。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社会现状为:会计核算的范围进一步加大,核算模式更加优化;会计核算方法更加灵活,内容更加丰富。会计核算方法选择需要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要素进行分析,本文就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分析。会计核算方法需要遵循准确性、规范性和时效性三方面原则,而会计核算的方法种类较多,比较常见的加速折旧法、平均分配法等,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一般因素主要有法律法规、会计核算原则、经济计划、收入费用的稳健等,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潜在因素有企业的潜在承诺和外部治理环境因素等,而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经济因素则包括税收情况、企业的市场价值和生产成本。企业在综合考虑会计核算的原则、方法和影响因素的情况下课恰当选择可行的会计核算方法,使企业的会计核算更加合理、准确及有效。

作者:李旭晋熔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单海华.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2:129-130.

第7篇:会计核算形式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会计信息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内涵

所谓“实质重于形式”是指经济实质重于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法律形式)。其中,“实质”是指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形式”是指包括法律形式在内的具体表现形式。

1.实质重于形式在于强调对经济实质的反映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不仅仅要求企业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而且要求企业应当按照教义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在实际的工作,外在的法律形式并不能完全反映其实质和经济现实。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仅仅按照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来进行,而其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却又没有反映其经济实质和经济现实,那么,其最终结果不仅不会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反而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的作用。

2.实质重于形式修正了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作为《国际会计准则》的一项会计核算基本原则,是对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和确认计量的一般原则的补充,起到修正会计信息的作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是财务报表提供信息的四项主要的质量特征。可靠性又包括如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谨慎、中立性和完整性等次级质量特征。可见,实质重于形式的作为可靠性的修正原则之一,旨在准确反映业务的经济实质,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我国要真正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就必须要按照国际惯例向国际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真实、公允、可比的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没有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企业就不可能正确地进行管理、决策,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也就得不到合理的保护,金融证券市场缺乏透明度,市场风险自然也就得不到有效的防范和化解。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下的会计核算制度根本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因此对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改革,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通过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内涵的简要分析,我们看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于规范会计核算行为,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正确、完整的会计信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就需要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出发,对提供会计信息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有悖于会计真实性的环节和问题,并加以修正,这样才能进行正确的会计核算,为企业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下面本文从几个方面来谈一下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中的具体运用。

1.在融资租赁方面

融资租赁是国际上通行的租赁方式,也是企业经营者所常用的筹资方式。租赁是出租人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在契约或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将资产出让给承租人使用的一种信用行为。固定资产的租赁业务可分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种方式。其中融资租赁是指在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其资产所有权最终可能被转移,也有可能不转移。从法律形式上来说,在租赁期间内,承租一方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但是,由于这种形式的租赁在租赁合同中所规定的租赁期限一般是很长的,大多数都接近于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又或者是到租赁期满之后,承租方获得购买资产的优先权等等。从经济实质上看,承租方相当于利用货款购置了固定资产,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承租方在租赁期间应将租赁物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同时在进行会计处理时,确认为企业的一项长期负债项目。

2.受托代销商品方面

受托代销商品流通是企业特有的会计核算事项,主要核算企业接受其他单位委托的代销、寄销商品。按照合同规定,委托单位向受委托方提供代销商品,在委托代销期间不转移商品所有权,不做销售处理,应视为商品的移库处理。而受托方接受委托方提供的商品,并发生商品销售之后,也并非立即支付货款。也就是委托方对代销的商品没有所有权,也就没有构成受托方的一项负债。但实质上,受托方尽管对代销商品没有所有权,却能够自主控制代销商品,并进行运用,以此进行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谋求企业的利润,同时受托方对代销商品的销售状况、损益等负有相应的责任。国际会计准则对资产确认的表述是:如果一项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其成本和价值也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就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其为资产。因此,代销商品只是以赊购的形式成立,它构成企业的一项资产,同时也形成了企业的一项负债。其区别在于,代销商品并不像其它商品一样即时付款,成为企业的存货而列入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项目下,而是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出。

3.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方面

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该区分为不同的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核算。而具体是运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进行核算,与投资方的持股比例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当投资方拥有被投资方有表决权的资本总额达到20%及以上时,就可以被看成对被投资方的财务和经营决策施加重大的影响,应该采取权益法进行核算;反之,则采取成本法进行核算。然而,持股比例只是判断企业是否有控制权或者有重大的影响而已,它只是形式上的一个参考标准。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按投资方对被投资方的控制程度来决定采用的核算方法。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如果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控制权或共同控制权,企业对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核算法;如果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重大决策具有控制或共同控制权,或者可以施加重大影响,那么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这一规定充分的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4.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第8篇:会计核算形式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企业 会计核算职能 管理 新思路

在我国企业中,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不明确的现象,很多人认为,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是相同的,这样的想法给会计人员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同时也让企业管理职责和范围难以划分。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会计工作经验,针对现代企业会计核算职能和管理思路进行讨论,并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会计核算是指以资金形式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连续的反映、监督和参与决策的工作。主要是在事后核算,重在“算”。财务管理是指运用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的方法,对企业资金的筹集、运用及分配进行管理,主要是事前、事中管理,重在“理”。但是这两者却有相似的地方,那就是他们都是都为了企业的管理服务,围绕的主体也相同,都是围绕企业的资金展开工作,所以两者往往是相互的交叉,相互的协调。

以上是对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的职能进行的简单阐述,主要说明了其相似之处和区别。而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这两方面的概念经常混淆,从而使得在区别两者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

一、会计核算及会计核算的职能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单位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进行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的记录、计算和报告。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是会计核算的显著特征。会计就是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去记账、算账和报账,以便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

会计核算是指运用价值量对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连续,系统,综合的记录,计算,加工,整理,汇总并提供财务会计信息的过程。通俗的讲就是从事记帐,核算,报帐的工作,他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记帐就是会计人员运用会计方法把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记录下来;算帐就是在记帐的基础上应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会计指标;报帐就是通过编制会计报表方式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会计管理体系

现阶段我国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由一般会计、责任会计和管理会计三部分组成。

一般会计也就是传统的会计,其主要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来进行财务企业的财务处理,处理企业中的各种账目,缴纳税款和保险等业务。一般会计是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的最基本形式,它完整的记录企业的经营和收支情况,通过各种财务报表,向管理层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供决策层制定决策计划,同时也可以作为投资者的投资参考依据。

在西方,责任会计是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它的存在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上责任不清的问题,从而提升企业的效益和管理水平。我国改革开放后,责任会计才在我国企业内逐渐推广开来,例如,目标管理、指标层层分解与考核、厂内银行结算等,丰富了我国责任会计的内容。

而管理会计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它面向的是企业的发展规划和日常管理工作中的经营活动,并且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决策资料。

三、财务会计管理与会计核算关系

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会计管理都是以提升企业经营效益为目的,彼此相互影响。从工作人员的的工作上来看,财务会计管理人员一般都是从会计核算起步发展的,一般都从会计核算开始干起,一步一步的迈向财务管理岗位。理论上讲,会计核算工作的每一件事,都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依据。在职责上,会计人员在职责上分工较细,而财务会计管理的工作则是全面展开。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也有相互培养的内容,主要有是:财务管理要利用会计核算的资料进行分析预测,为企业提供财务决策;财务管理要利用会计核算的记录,采用适当的经济手段,调整资金分配,调整生产和销售;还要根据会计核算制定财务计划等。同时还要明确会计核算的各个程序,为企业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数据,还有根据会计的核算,为企业提出管理办法和修正改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计策。

四、现代企业会计管理新思路

企业管理的最重要内容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资金。财务会计管理和会计核算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特别是资金管理,很多企业都是因为财务管理的缺陷而使得核算不准,进而而造成资金和财产的损失。所以,无论是国企、私企还是其他类型的企业,都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多少企业因管理上的不善而被淘汰出局,这其中的教训往往是对企业财务管理不够重视,会计核算不准确,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有效职能。我们都知道,建立一个企业容易,而管理一个企业却不容易,如果不重视管理,不注重把会计的核算职能有效发挥,企业就不会获取长足的进步。所以,会计管理要有新的思路,那就是:加强统筹协调和配合,明确资本经营预算的支持方向和重点;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盘活资本存量,促进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借鉴国际经验,提升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探索建立首席财务官制度,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构建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认证体系,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推动企业强化内部约束和财务管控,实现管理创新。

五、结束语

近年来,会计职能由核算逐渐向管理型不断转变,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财务人员素质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仍不能适应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要求,因此企业管理当局要不断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提升相关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第9篇:会计核算形式的特征范文

事业单位具有服务性和非盈利性特征,这使得事业单位会计具有区别于企业会计的特殊性,而目前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则主要参照企业会计管理模式,这使得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一直陷入一种困境,以至于造成当前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诸多问题:

一是缺乏创新意识,难以适应新时期财政财务管理与监督工作的需要。二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只靠会计核算中心予以监督,而会计核算中心人员少,难以全面掌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具体情况。三是部分事业单位账外资产问题较为严重。四是变相隐瞒收入。由于事业单位大部分实行“票款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使那些已经习惯了随意支配资金的事业单位感到很不适应,为了能够继续随意支配资金,个别单位便寻找各种借口使应上缴财政的预算外收入变相转为“往来款项”进行账务处理,想方设法隐瞒其正常收入。

如果不从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发展新的会计管理模式,改善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会计工作质量将很难得以提高。

二、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模式的多种创新形式

在改革过程中,会计管理模式的创新,各地区各部门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各种模式所具有的优缺点,选择适合本单位发展的具体操作模式。归纳起来,这些模式的创新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会计委派模式

会计委派制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凭借管理职能,对国有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统一进行委派的一种会计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各级政府相应设立会计管理的专设机构,负责国有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委派、考核、调遣、任免和日常管理。具体操作

1.建立会计工作站

对县级以上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会计、出纳,由会计委派工作领导小组代表政府进行直接委派,实行“岗位定编、人员流动、择优录用、工资统管、持证上岗、奖优罚劣”的管理办法。 建立会计服务所

以乡(镇)为单位,成立会计服务所。会计服务统一管理,与被服务单位在经济利益、人事管理等方面所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会计专业服务单位,主要从事会计服务、企业管理咨询、审计业务等。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1)事业单位内部仍然有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可以对单位发生的经济活动及时进行监督和核算;(2)主管会计人员是政府派来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利于单位自我约束和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3)这种管理模式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促进会计人员的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从而为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证。

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1)委派的会计人员与入驻单位的领导及内部的会计人员之间的关系不好协调。(2)会计委派制尚缺乏法律依据。

(二)会计核算中心模式

会计核算中心是在单位财务自主权、资金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集中办理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业务,及时向各部门提供会计信息。该模式是在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或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独立的会计核算中心,隶属于财政部门或行政主管部门,在业务上都归财政或主管部门领导或指导。会计核算中心再分设不同的职能科室,分别负责核算下属各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而各事业单位取消会计机构,撤消银行账户,只保留一名或几名报账员,根据本单位经济活动过程中取得的合法凭证及时交到会计核算中心,由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统一进行核算。

该形式的主要优势在于:一是会计核算中心模式可以使会计人员从根本上摆脱领导制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二是会计核算中心模式可以统一会计人员、统一会计核算、统一银行账户和统一会计管理等,便于规范会计工作;三是符合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便于推行财政集中支付制度。

该形式的主要不足在于:一是会计人员不再是单位内部的人员,无法及时对单位内部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使会计监督变成了外部监督;二是忽视了会计的内部管理和报告职能,使会计人员无法及时参与单位的内部经济管理;三是会计人员参与单位经济决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受到阻碍。

(三)财政集中支付模式

财政集中支付模式的职责是统一办理和具体承担全预算单位的所有资金的收付结算。对纳入集中管理的单位,支付中心按照“责权不变、集中支付、分户核算、封闭运行”的办法进行管理。

这种模式是优点是比较稳妥,方案操作较规范。缺点是在具体运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有的部门认为,实行集中支付是财政揽权,损害了部门利益,剥夺了部门的财务管理权;还有的部门认为,尽管花钱,反正最后都由财政报销,一些部门的主管领导和财务人员认为省心了,最后由财政把关,把责任推到财政身上,影响了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四)零户统管

“零户统管”是对乡级行政事业单位在保证单位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以提高管理效益为目的,取消各单位会计,实行报账制,由乡财政所统一管理各单位的会计业务。各乡镇委派单位会计,由地方政府对各单位的财会负责人、主管会计进行委派。被委派的人员可以从原单位产生,也可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管理体制坚持“会计机构不变、会计地位不变、会计职能不变”的原则。对会计人员的人事档案、职务晋升、工资调动、事业职称、工资奖金及福利等实行统一管理,并建立和完善委派会计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岗位轮换制度和奖惩制度等。

三、促进会计管理模式有效实施的配套措施

值得强调的是,我们在选择其中的会计管理创新模式后,其有效的实施还需要加强其他相关配套措施,以保证创新模式具备有效性及可操作性。这些措施包括:一是加强对财务人员培训,加强其对创新形式的了解。各级财政部门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组织以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使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各基本环节的规定和要求,并对各种创新形式能熟练操作。

二是积极推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创新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相关部分应积极推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创新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各级单位了解创新的必要性及有用性,开展多种学习形式,让各级单位能真正的了解创新的实质,并积极的响应。

三是要处理好会计管理与财政管理、财务管理的关系。会计管理从属于财政管理,财政管理的一些方针、政策和措施都会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和监督。因此,会计管理模式的选择必须考虑到本地财政管理和预算管理改革的需要,处理好会计管理和财政管理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鲁小红.浅谈会计管理体制的创新[J].焦作大学学报.2002,3.

陈绍新.会计管理模式的创新[J].干部论坛,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