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素质教育提倡解放学生的思想,教师通过引导教育学生,让学生掌握一种能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從学生角度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能够给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提供有利工具,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是顺应时代潮流,并与现代教育教学相适应的工具。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的作用
1、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适应是教育教学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科技和管理模式不断冲击国内企业和制度的发展,在国内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最近几年发展最快的一方面,采用计算机管理能够减少人力物力的使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这一特点也使得我国成为互联网使用大国和互联网强国。
在教育教学中国近代以来都是采用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授课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很好的完成对较少学生的讲课和解惑答疑,若学生较多时很难做到对每个学生都能讲解非常仔细,达到面面俱到的层次。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方便学生对不懂的知识的课下学习解答,提高学习效率。所以从整体教育教学的模式上讲,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育教学的方式能够推进教学的发展。
2、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的思维逐渐转变,教师讲授知识的方式和学生都在随时大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当普遍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以后需要教师提高其工作能力才能使用这项工具。教师使用这项工具的同时也在要求学生转变与以往学习和接受知识的习惯,适应这种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方面主要体现在课前准备的备课、多媒体数字化上课方式以及课下做的教学研究等三个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入门较为简单,只需要教师利用简单的汉语拼音这些简单的基础内容就能达到使用的程度,但若想把教学课件做到直观易懂,内容丰富多彩还是需要教师付出很多努力的,为了让学生获得一种更快的接受知识、更直观的学习、在认识能力和方法方面都能帮助学生提升,作为教师有义务去掌握这门适应现代教学方式的教学工具。
学生能够在数字化的教学课堂上学习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提早的认识这门教学工具,而且,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能够连接很多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知识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另外学生通过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能够掌握这门学习工具,从而方便学生不在学校时学生自学、拔高等自主学习活动的实现。
二、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育教学存在的优缺点
1、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育教学存在的优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是在时展的情况下诞生的产物,顺应时代潮流,所以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方式比较,具有较大的优势,同时这些优势也与互联网本身的特点有关。
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方式相对较为灵活,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课下及时复习功课,随时随地的通过多媒体课件学习新知识和复习学过的知识,另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遇到的问题,总之只要是利用好计算机网络技术都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从而达到教师教学的目的。
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具有知识面广、教学方式直观等特点。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穿插一些与课本知识相关的网页、图片、视频等内容,只要在网上仔细挑选合适的内容,都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更快更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
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学能够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现在互联网聊天工具比较发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不仅仅局限于谈话形式的方式,通过聊天工具教师可以随时与本班学生交流,学生也可以通过留言、聊天等方式与教师沟通学习内容,从而更快的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育教学存在的缺点
虽然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较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很多优势,但互联网的开放性也与学生的课堂学习任务存在矛盾,存在对学生不利的方面。
互联网除了在学习知识方面更多的是垃圾网页、游戏、网络聊天这些比学习更具吸引力的东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抑制这些不利影响单单利用其学习资源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大多数学生还是户在互联网上浪费很多宝贵时间,从而无法完成学习规定的任务。
另外,教师在使用这项工具时,需要在社会中的大资源库中寻找学生需要的相关资料,外加在多媒体教学前还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处理,这些过程使得多媒体数字化教学前的准备阶段比较浪费时间。
三、理想网络技术教学工具
现在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存在很多优点,但也存在弊端。其根本的原因是现今为止还没有一种专门针对教育教学的相关软件,既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完成学习相关任务,并且能够在这些资源中方便快捷的让教师引用到多媒体课件上。这种专门针对教育教学的软件就是理想的网络技术教学工具,这项工具能够屏蔽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垃圾信息,能够对教学内容相关资料进行简单处理,还能够切实帮助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等特点。
四、结语
[论文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涉及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从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现状出发,探讨了优化该课程教学的一些措施。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现在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可以充分发挥考试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和引导功能、检测、鉴定与评价功能等,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可以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完成社会调研报告、市场调研分析等。在考核内容上,要坚持以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掌握为主,注重检测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水平。确立考试是重要教学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多种功能,摒弃一次考试下定论的不科学做法,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相结合。而且对于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比如程序设计课,可以要求学生既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知识与使用方法,又具有熟练使用一种中文平台及相应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工作的能力,采用平时考核(如作业与实习报告、阶段测验、课程设计等)和鉴定性考试并用,主要考核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简单的应用能力等。总之,要改变单一指标评价学习效果为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树立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思想,树立全面考核的思想,构建考核方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蔡开裕.计算机网络[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翟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述[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 网络技术 教学反思 教学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是先集中时间在教室讲完理论知识,然后再一起到机房做实验。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某些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理论时不能同时动手做实验,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对理论学习比较排斥,在做实验的阶段无法有效地将已学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尤其是我校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理论知识相对比较困难,这就促使我们在教学方面有所突破,根据教学计划和我校现有条件,利用机房实施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每次上课既讲理论又做实验,利用PPT课件中的图像、动画手段深入浅出地讲解网络理论知识,应用机房计算机硬件、虚拟机和其他仿真软件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理论教学。
一、教师讲解演示教学重难点
制作简明易懂且形象生动的PPT教学课件,充分利用图像、动画手段讲解网络理论知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尤其是对感兴趣的事物,不但能自觉学习,而且学习效率非常高。《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有许多知识比较抽象,如数据通信基础理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路由原理与技术等,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为了将抽象的理论讲明白,必须认真准备教学课件,做到简明易懂,只讲授最核心的理论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图像和动画手段将抽象的理论变成动态的画面。
例如,讲授数据通信基础理论的交换技术时,学生对三种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容易理解,我就把这三种交换技术制作成动画形式,强化教学效果。电路交换分为三个阶段:建立电路、占用电路传输数据和释放电路,课件能生动地反映这三个阶段;报文交换无需建立电路,但每个数据文件作为一个报文整体进行路由寻址,通过中间的交换节点进行存储转发,最终到达目的地。动画课件能形象地展示整个过程;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类似,将报文分成多个数据片段(称为分组或包),通过中间的交换节点进行存储转发,有数据报和虚电路两种方式,纯粹理论讲授学生不易理解,通过动画课件教学,学生基本能理解这三种交换技术,强化教学效果。
二、理论实践一体化,调动学生积极性
利用现有机房,实现一体化教学,理论讲解与网络硬件实验、软件仿真实训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网络组建、配置和维护技能。
计算机课堂教学环节是相辅相成的,加强中专计算机课堂学生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后者是前者的基础,环环相扣,密不可分。某些网络理论即使有生动形象的课件有时学生也难以理解,如IP协议、IP地址划分和子网掩码划分、路由原理和技术、DNS和FTP原理等,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我一般采取边讲理论边带着学生动手操作的方式,如讲授传输介质时,让学生传阅实际的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还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能够联网的双绞线。如讲授IP协议配置时,我先讲IP协议和网络掩码的概念及IP地址的划分,然后带着学生查看当前网络配置,并让他们自己修改一些配置。实践证明教学效果相当不错。
三、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作品展示是计算机课堂的必备环节,它不仅是对学生本课新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而且可以得到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表扬和赞赏。他们学习某一知识,总希望看到成绩,特别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或其他同学的羡慕,这将激励他们树立自信心,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完成某一实例后,抽取某几个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他们的作品时夸奖他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被表扬的学生的成绩得到老师的承认、肯定和赞扬,更会信心百倍,兴趣盎然,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由于我校学生比较调皮,如果不设法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管理方面,我采取以下措施:
1.学生到达机房操作计算机表现得非常兴奋和活跃,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影响正常上课秩序。针对这一情况,在上课开始阶段,让学生动手重做上节课实例中的难点,这样可以令学生迅速安静,再开始上新课,运用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精神。
2.制定专门的学生上机座位表,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3.在计算机教学中总会有一些学生掌握新知识比较快,当他们觉得已经掌握新知识时,往往就会开小差、讲话,或打游戏。对于这样一些学生,我把他们选为助学代表,让他们在掌握新知识、完成作业后辅导后进生,这样既可以使他们约束自己,提高学习积极性,又可以使后进生得到及时的辅导。
4.由学生回答问题,一起复习学过的有关知识。通过任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教师提出任务要求,由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6.教师讲解完后,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教师提示操作要点,出现问题时可查找课本或寻求帮助。
7.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
关键词:基于应用;网络课程;教学改革
计算机网络技术被誉为是“近代最深刻的技术革命”。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各行业对网络管理、网络建设及网络应用技术与开发人才的需求[1],很多高校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该课程也是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系列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工作原理,还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面向应用,突出实践”[2]。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经验,以应用为目的,就其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1构建基于应用的课程体系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也在相应地变化。现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有多种课程体系,蒋天发教授将计算机网络的课程体系分为以TCP/IP协议为主线的网络课程体系,以局域网为主线的网络课程体系,以Internet 网为主线的网络课程体系,以OSI协议为主线的网络课程体系,概论性的网络课程体系等[3],并对每一种课程体系的优缺点及适用对象进行了传述。吴功宜教授提出了从网络技术发展的三条主线构建网络课程的思想,编写并出版了适用于不同层次的系列教材,提出的三条主线是:ARPANET-TCP/IP-Internet 技术,PRNET-Ad hoc-WSN/WMN的无线网络技术与网络安全技术[4-5]。冯博琴教授主持的国家级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站中将计算机网络教学总结成9个知识大类、3个层次的54个知识点和6个目的的31个技能点,等等。这些宝贵的教学成果与经验对我们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2从应用入手设计教学内容
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简称“大基”)课程中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概念和互联网的基本应用,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以“懂”、“建”、“管”、“用”(“懂”是理解网络基本原理、相关协议和标准;“建”是掌握基本组建网络的工程技术;“管”是学会管理、配置和维护网络的基本能力;“用”是学会使用网络作为信息和管理的平台)现代计算机网络为教学目标,以TCP/IP网络体系结构为主线,以加强应用,培养能力为重点,结合西部高校学生生源的实际情况,针对各个专业的不同需求,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的内容和技能要求进行取舍和整合,减少了重复,对“大基”中讲过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性的讲解,摒弃了传统课程中那些过时的知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网络技术中越来越广泛使用的网络协议与实现技术,如增加了应用广泛的无线网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授课课时,向学生介绍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强、技术更新快等特点,加之教学和学习该课程时存在两种误区:一是计算机网络就是些概念,了解概念、会上网使用简单的网络软件即可;另一种是名曰强调应用,但把该课程降低到单纯的网络产品介绍。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以生活中的网络为实例,按项目整合课程内容。把传统的章节内容归纳成模块化教学,每个模块都对应生活中的实际网络项目,将应用技术贯穿到实践中进行教学。
笔者按大项目和小任务组织教学与实践,逐步扩展,使学生在完成小任务的同时边学习边实践。
1) 项目一:构建小型网络[6]。
任务一:组建SOHO型网络。
任务二:构建办公(或宿舍)网络。
任务三:网络服务器的搭建。
任务四:小型网络的安全保证。
相关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网络硬件组成、网络中设备的连接方式、TCP/IP协议与IP地址基本知识、常用网络测试工具、网络病毒及防治等。这些基本知识在“大基”中已经讲过,但仅介绍概念,大多数学生未接触实践。
2) 项目二:用无线网络完成项目一任务。
相关知识: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知识、无线局域网硬件设备、无线局域网通信协议以及无线局域网组网模式等。
3) 项目三:构建园区网络。
任务一:多办公区之间的网络连接。
任务二:部门间网络的安全隔离。
任务三:网络的互联与互通。
相关知识: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及级联技术、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VLAN技术及应用、路由技术与三层交换等。
4) 项目四:Internet接入技术。
任务一:ADSL接入技术。
任务二:校园网接入技术。
任务三:构建安全的校园网。
相关知识:Internet基本技术、家庭网络接入技术及ADSL技术及应用、宽带接入技术、路由协议与网关、防火墙技术及应用。
5) 项目五:网络应用系统的总体规划方法。
将这些项目与任务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学生真正做到在学习过程中做项目,在做项目过程中学习,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
3从应用入手,积极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即系统、完整、讲细、讲透的讲课方法,既枯燥乏味,又束缚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加之课程学时普遍减少,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是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点[7]。在教学过程中,以“懂”、“建”、“管”、“用”为目标,从应用入手,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并将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相结合。如:场景教学与兴趣教学相结合、启发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任务驱动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演示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虚拟教学与实物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等[8-1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第一讲中,教师首先介绍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发展趋势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启发学生发言,谈谈自己使用网络的情况以及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并互相交流,最后,教师总结归纳,给出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78-02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并且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网络课程逐渐成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涉及到计算机、通信和电子等多个学科,而相应的理论、技术和标准等内容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些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理工科学生和文科学生对网络技术的不同层次需求,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使用技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网络人才,给广大计算机专业教师提出了很高的挑战。传统的教学内容体系、授课模式和实践教学环节需跟上时代的变化,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一些探索性研究工作,采取了一些成效的方法。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特点
为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理解,能够利用所掌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查阅相关资料,解决专业课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要求学生既要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基础理论知识,也要能够熟练地应用和维护网络的能力。因此,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要强化学生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基础理论的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应用网络技术的兴趣,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结合学生专业,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我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验教学10学时。在有限学时约束下,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安排。对于基础的、重点的内容,比如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TCP/IP协议族、以太网、子网规划与子网掩码等,教师在课堂上中要突出重点,讲清楚基本原理。但是,对于文科专业如工商管理专业、新闻专业和外语专业等,讲课时着重“互联网的应用服务”、“局域网的规划与设计”、“网络设备”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理工科学生如应用物理、电气和土建等专业可以增加“虚拟局域网”、“IP地址的划分与计算”和“路由算法”等内容。
三、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的交叉学科,涉及许多彼此交织的概念、协议和技术,是一门公认的比较难讲的课程。在“计算机网络”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方面,很多教师都提出了改进性意见。
1.采用类比教学法,突出TCP/IP体系结构的地位。因为TCP/IP体系结构是现行的工业标准,是Internet网络所遵循的标准,在目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应该占据核心地位,应凸显其重要地位,使学生清晰的认识到Internet网络的体系结构和运行机理。在介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每层的功能、使用的协议以及每层实现的关键技术时,应与TCP/IP的体系结构进行比对分析。
资源共享、存储转发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从最早起计算机之间的简单通信,到现在计算机之间的全面、深度业务交流,计算机网络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组织结构和协议标准,甚至在一定层面上代表了网络。计算机机网络是一个知识面广泛、理论结合实际的学科,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链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1]。通俗地讲是从客户端计算机,通过电缆、双绞线、光纤等连接到交换机、路由器等中继网络设备,到达核心服务器,最后连接到服务商。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络技术的应用在当前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下,几乎涵盖了各行各业,同时网络技术正在向信息高速公路、无线网络技术等方向发展。这些网络的全面覆盖,为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业务,提供了更快速的路径选择,保证网络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小到人与人之间的即时通讯,大到工程中的运算、分析。例如现在的网上商城、网上购物就是典型的技术运用,买方与卖方通过网络技术共同接入到互联网中,两者毫无阻碍地获得到了彼此的信息资源。
再者现在的许多远程医疗会诊,专家学者不用亲临到病源现场,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现场的图像、音频等数据转化传输到远端,医疗专家可根据实时数据进行指导,即医生的指令也能够迅速地反馈到现场。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核心就在于能够将数据实时地从源地址发送到目的地,在很多人力所不能及的地区、领域能够较便捷地架构桥梁,将数据准确获取到并无误地发送给需要者,并且两者还能实现实时地互动。
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养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使命,教师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及时掌握信息技术,率先成为引领教学改革的导航者[2]。其中网络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立足之本,授业者必须要透彻挖掘,理论联系实际,探索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由于??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92.html" title="医学论文" target="_blank">医学类专业教?的偏重,医学类专业院校对网络知识的普及并不重视,学生缺乏最基本的信息素养,更无从谈起网络技术的教育。
很多学校的网络教学机房设备,都是迫于招生专业的要求而后期应付形势建设的,多数都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而针对学生的讲解更是无从谈起。针对医学类专业的学生网络技术教育,肯定是有别于其他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例如医学类专业学生,不需要理解网络传输技术中的协议工作原理、数据包分组、字节校验等,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诉求不同,因而对网络技术的掌握也是不同的,非网络专业的学生,只需要告诉他们如何做,什么样的操作能够实现什么功能,而不再需要他们理解、甚至记忆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道理或原理如何等。
计算机网络虽然是在网络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门技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对很多学科的发展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现在教育更是要行业、企业、学校三方面的实际调研出着手,让在校所学能够切实地运用到毕业后的社会实践中,例如我们国家现在的高考改革,试题就越来越“接地气”。
1.1建设一体化教学场所
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环境,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深深体会到,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室、黑板已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要求,所以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成为首要解决的任务,积极筹建了网络技术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云计算实训室,各实训室的布局尽量体现职业特点,集讲解、实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身,承载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工厂模式,同时还将企业文化融入实训室,营造企业岗位化工作环境,使学生们在职业能力培养提升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1.2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标准,有机整合专业的课程,以突出职业本位、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网络技术专业团队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教学规律,在教学改革中,加大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以技能培养为核心,重组教学环节,有效整合课程,提高课程的综合性。新方案摒弃了以往课程体系,将多门课程揉合为模块,在实训室实行全天候模块化、分阶段、项目驱动模式的教学。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网络专业教改的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人们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要给学生讲授当前最实用的网络知识,要教会学生最常用的网络技术。所以专业课老师多次深入网络企业调研,分析产业、行业、职业、职业岗位群、职业岗位能力,合理定位培养目标,聘请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召开专业建设指导会议,反复讨论人才培养方案。最终确定了按照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划分的4大专业模块。把行业、企业、岗位所需的新知识、新工艺、新规范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实现学校课程体系与区域经济及企业、行业的对接。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技能训练,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技能。围绕专业技能养成组织相关的理论讲授,以“必需、够用”为度。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每个专业模块都安排了相应的企业实训,做到校内实训和企业实践相结合,校内教学与企业下场实习互补,全面提升学生实战能力,让学生真正把有用的实用的技能学到手。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考试,为学生更好地就业创造必要的条件。
1.3建设一体化课程标准和教材
在既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体化教学课程标准和相应的授课计划等。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按照一体化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要求,吸收国家标准、企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对任务进行分类,设计训练项目,充分体现了企业工作过程所需要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结构。同时依据岗位能力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编写了适应教学改革的一体化教材,教材以职业为本位,以能力为标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教材中的每个项目注重任务引导,有规范的操作方法、步骤及支撑任务与拓展的相关知识等。
1.4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学过程上要实现教学与实训、实践的一体化,就需要一批技能过硬的适应“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双师型”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师每学期都有机会深入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增加了与企业及企业工程师的接触,开阔了教师的眼界,夯实了教师的理论知识,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在教学的同时,老师们不忘充电,积极踊跃地参加技能鉴定,陆续成为技师或高级技师。还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培训,积极推进校企人才双向流动,引进企业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鼓励学校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
1.5学风建设
“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改革要想事半功倍,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搞好学分建设。在执行新人才培养方案后,学生边学边练,通过老师演示、学生操作、阶段技能考核、企业下场实习等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实践技能明显提高;我们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每个任务完成后每组模拟考核,组内同学互相学习,互相竞争,项目结束后,全班统一考核,通过这种新模式的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升,从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生学一个项目,会一种技能,学有所获,学习有了自信心,学生满意度、家长满意度也相应提高。教学改革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全国高职高专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存在问题
【关键词】Blended Learning;网络技术;教学设计
1.问题提出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所有网络课程的基础课,主要学习计算机网络概论、局域网原理和组网、网络操作系统、网络互连基础、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等。最基本的内容是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学生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日常管理和维护。最基本方法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并了解网络新技术的发展。 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应侧重培养学生对组建网络,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等实际技能,包括计算机网络工程,简单局域网的组建,网络操作系统的配置与管理网络的设置与管理等。针对高等职业学院的培养目标,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在课程设计中灵活运用课程模式,如何安排实验教学保持正确的方向,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 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使学生可以适应知识日新月异迅速增长的趋势。本文进行了混合学习在网络技术课中的实践应用。
2.Blended learning教学设计模式
关于Blended learning的定义,国内外学者都有自己的描述。但一致的观点是都认为混合方式比任何单一的传递方式都有优势。混合式学习体现了教学原理的混合,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混合、教学策略的混合、教学媒体资源的混合以及倡导一学生主体的思想。我理解的定义是“混合式学习所要做的工作是在适当的时间,为适当的人,以适当的传递媒体,通过适当的学习方式,提供适当的学习内容。”
下图是BL教学设计模型:
3.研究目标、工具、方法
3.1研究目标
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态度和价值观,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团队意识,研究目标是:如何有效地在高职教学中开展混合式学习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开展混合式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渐培养他们利用对各种资源进行自学的能力,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比如学完本课程后,使学生既掌握网络集成、网络编程、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又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技能型的高级网络技术人才。
3.2研究工具
利克特量表
网络学习平台工具
本次研究使用的网络平台工具是由教育实验室开发的凌波教学软件(http://)。平台教学支持模块包括“远程遥控”、“屏幕广播”、“网上聊天”、“多人会话”。
3.3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法,访谈法等,访谈法主要是通过对比班教学,来检验过程的可行性和结果的优劣。从对照班学生成绩来看也是有效果的。
3.4学习活动
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种,其中有课堂讲授、协作学习、项目教学、实训练习等方式。
项目教学法,强调 “教、学、做”相结合,解决技能学习与职业素养训练脱钩的难题,为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实验内容包括网络组建、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网络应用系统的配置与安装、网络设备 ( 路由器、交换机等) 的安装与配置等方面的实验项目。高职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形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融理论知识于实际,促进理论学习和能力培养于一体,以行动的经验整合并反思其社会效果。学生通过行动制定、实施、评价项目,全面参与整个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实现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目标。
课堂讲授法要备课充分,特别是明确讲授内容的目标;控制好时间;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来调动学生的情绪,随时关注学生的反馈。
协商讨论是在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上,由学生先确定哪些是学习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是自己的兴趣点,教师把学生的这些问题汇总,把相对集中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整理出来(即构建集体学习契约),拟定讨论题,进行针对性的备课,在课堂上紧紧围绕讨论题进行集体讨论和讲解。
协作学习是课堂扩展的重要模块,通过该模块,学生不仅能将课堂知识扩充和深化,而且网络同步和异步交流功能,还为学习自定步调提供了条件。
在线解答学习模式主要用在学生自己练习过程中,而它又贯穿于任何教学模式,比如上机课,2课时,第一课时学生自己操练,第二课时,教师组织学生解决问题,每讲完一章内容后,教师都可以组织学生先提问题,再把所有的问题汇总后,分别找同学演示,实验班用的教学软件其中有学生演示模块,只要一个学生演示,其他学生都能够看见,那么其他同学就会仔细的看操作是否正确,由教师确定学习提纲,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进行选择,选择探讨的问题可多可少(即学生构建个人学习提纲)。
4.教学后的反思
当然混合式学习应用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还存在许多不足,在此就问题的存在进行反思。
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不充足。
网络学习提供的资料合理取舍,因此,要较好地完成任务,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网络自主学习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学生的学习技能还比较欠缺。
虽然混合式学习有导入课指导,课程进行过程中也会有不定期的专门针对学生学习部分的指导,学生有时还会存在一些问题。平时习惯于课堂上听教师讲授,接触一些新的模式的学习,可能涉及到观念的转变、人员的协调、对新的方式的适应等诸多问题,学生不一定会很快的进入状态。
评价的标准、信度、效度和作用
该案例提到了要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评价工具和评价参考,但是这些评价表格、问卷无论从指标的描述还是任务的分解都是十分不完整的,有待在今后的深入研究和实际教学中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型教学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于丽(1971-),女,内蒙古兴安盟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应用。(天津300387)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基金项目“教育技术专业网络实验课程体系的设计与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52WQ57)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090-02
研究型教学与研究型学习是我国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为目标,为学生具备自学能力打下坚实基础。文章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特点,探讨如何有效地将研究型教学引入该课程,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科研能力。
一、研究型教学的意义
目前国内高校在创新教育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的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到位;教学知识与社会生产实践脱节,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考核体系中只注重对知识的考核,而忽略对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核等。因此,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为目标的研究型教学,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趋势。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引入研究型教学,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不仅成为适应社会的人才,更能成为改造社会的人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科学,它的应用已经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整个学科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网络基本应用、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和网络相关科学研究。其中,网络基本应用的目标是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和简单网络故障维护的能力,这是现代人才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网络管理员与网络工程师是培养掌握网络集成、网络管理与安全、网络编程等技能,并专长于其中某一项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一层次的人才,既要具备较好的理论知识,又要充分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是培养该类人才的基本策略。
高等教育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涉及大量基础理论、基本模型,还要与当前的工程经验和工程实践密切结合,为社会培养既具有较高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网络应用技术人员。然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课堂参与度低;课程讲授过分重视确定性、陈述性和记忆性的材料,忽视原理性、策略性、创造性知识教学;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实验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长期存在。学生总体的感觉是教学内容过于抽象、空洞,知识陈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研究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十分必要。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方案
(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改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多年发展的基础上,“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已经具有自身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基础理论知识相对成熟,在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理论知识的选择上应该兼顾新兴技术。例如,当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广泛应用的工业标准是TCP/IP协议栈,而OSI参考模型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却没有被广泛应用,因此,只需要选择介绍其特点和网络体系结构的意义就可以了。
在教学方法上,重学术深度,即教学内容深层次的内涵,而不是教学难度。追求教学深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挖掘教学深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发展历史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发展史以及相关的人物故事,以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例如,讲到分组交换技术对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重大意义时,强调分组交换技术的提出以及当时多个科研队伍的研究状况,可以突出人物Leonard Kleinrock,当时他是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名研究生,第一个分组交换技术的公开工作者。通过这种方法告诉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历程中,有很多在校大学生都参与到其中来,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钻研精神。
二是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基本理论挖掘教学深度。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一些概念,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要引导学生从更深刻的层次上分析和理解这些内容,就有可能使学生创造性地应用这些概念。例如,介绍OSI参考模型时,可以介绍其三级抽象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贡献,以鼓励学生在具有相关技术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体系结构的研发工作,以提高包括网络安全性等内容在内的网络技术服务质量。
三是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实例出发,分析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网络技术的一些概念、原理看起来枯燥无味,单从讲授方式入手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引入相关实例,对典型的案例展开分析、讨论和评价,学生看到了相关理论活生生的应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例如,讲到ATM技术时,引入早期某高校花巨资建设ATM校园网,但没有被广泛应用的案例,从中分析ATM网络的特点和实现技术,这样从生动的案例分析展开知识的讲解,体现了知识与现实的相关性,使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有了一定的实际应用经验。
在教学手段上,还要大量辅助以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尤其是利用动画技术,可以将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和工作原理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将数据包在发送方的各层封装过程以及接收方的依次解封过程,利用动画方式演示出来,既形象生动,又容易理解和记忆。为了便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辅助使用各种相关工具。例如,借助Iris工具,可以捕捉并分析各种数据包结构,学生在该软件的帮助下,可以看到MAC帧、IP数据报、TCP报文等相关协议数据单元的内容和结构,这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网络协议提供了帮助。
(二)布置课外学习任务,完成知识扩展
长期以来,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而研究型教学就是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鼓励学生不要满足书本上的知识,而要研究和掌握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基于课程教学内容而又略高于教学内容的资料和获取资料的各种方法。这样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文献的良好习惯。
(三)设计综合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格外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它不仅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在试验教学改革中,要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告诉学生“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结论是什么”,改变为让学生去思考:你能做什么?怎么做?结论是什么?即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根据现有条件,自主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基础实验,其中多为验证性实验,验证网络技术的相关原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是先告诉学生本次实验要验证哪个理论,实验的步骤是怎样的。实验没有悬念,也就没有吸引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同一实验,并不提前告知学生要测什么,只是设计了实验的多组数据,让学生去思考、去实践,并对实践结果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相关结论。例如,在验证子网掩码作用的实验中,设计多组实验数据,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最后总结归纳出子网掩码对子网划分的作用。
第二层次的实验是扩展性试验,这类实验可供学生选做,以拓展学生的实践技能。扩展性试验主要包括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工程等相关方面,这就要求学生在完成此类实验之前,必须完成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而这类实验多从生活和生产经验中来,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生活实践中获取的不同方面的网络知识,在这里都可以进行验证。同时,学生有意义的经验也会被收录,补充到扩展实验中来,从而实现随时补充随时更新的有效机制。
第三层次的实验是综合设计性试验。此类实验,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思考并形成有效工作团队,自主设计实验。例如,给出某公司对网络的设计要求,要求学生针对用户需求和实际投资,自行组织团队,进行网络的硬件设计和虚拟实施,并开发相应的软件系统,以满足公司的业务需求。在团队进行网络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担当顾问的角色,以协助工作组有效展开工作。通过这类实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摸索学习方法、积累实践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四)课程考核注重刺激思维,鼓励创新
研究型教学的考核方法主要是考核学生灵活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课程考核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随堂测试。为了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每章结束后进行随堂测试,既考核平时作业的掌握情况,又提供了另一种形式的师生互动。二是实践研究论文。主要是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后,提交相关研究论文,并进行评审和答辩,答辩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三是综合测试。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课程综合考核,以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应用研究型教学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肯定,使得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充满了挑战和兴趣,学生的团队意识不断增强,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也应该越来越紧密地联系社会生产实际,在探索中不断推陈出新,为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付山.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漫谈[J].中国科技信息,2009(18).
[2]刘赞英,王岚,朱静然,等.国外大学研究性教学经验及其启示[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3]赵莉,黄春晖.基于Moodle的高校研究型教学设计[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