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从业而敬业,由敬业而乐业,要将自己的幸福与幼儿的幸福结合起来。高尚的师德是幼儿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要认识到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次包容和恰当的教育可以改变孩子的性格和人生。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爱的践行者。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职分。
二、要具有良好心态和顽强的事业心
实践告诉我们:孩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要从小培养。幼儿年幼无知,模仿性强,处处以老师为法式。上学时养成的性格和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某种习惯的形成日也就是某种性格的形成之时。这就是说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所以作为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心态,要谦虚、勤奋、自信、好学、勇于担当、勇于创新,要有宽广的胸怀,教师要有正气。教师的精神是富有的,要一身正气、思维活跃、充满激情。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教师可以平凡,不能平庸。今天,三、四岁的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这个年龄段进入听觉发育敏感期,听力大有发展的空间。鉴于此,在课堂要带领他们饱含想象的听音乐、弹奏键盘。这种快乐的音乐体验,能培养孩子对美好事物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教育是影响人的事业,教师的高尚情操、专业兴趣、美好心灵、宽广胸怀时时影响着孩子们,成为终生的美好记忆。所以,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每一个动作,每一种招式,时时都在潜移默化地感召着每一颗天真的心。使他们从小养成宽厚、仁慈、积极向上的美德,也像老师那样宽厚仁慈、爱岗敬业、友善诚信。
三、要具有丰富的感情和坚强的毅力
林斯顿指出:教育是观念和情感的教育;师生互动是情感与思想的交流;若要探索自然和社会,师生就要带着情感与期望上路。情感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其中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被认为是情感教育的核心。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应加强情感教育,注重师幼的情感互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把幼儿培养成为健康活泼、自主自信、合作宽容、友好交往,具有良好情感素质的人。
一、支架型情感理论的主要观点
美国研究者杰里·罗西克及其研究团队通过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实际教学中有一种特殊的教学支架——情感性教学支架,借用“支架”探讨教学中教师利用情感支架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方式。“支架”原意为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心理学家伍德最先借用这个术语描述同行或有成就的人对某人的学习过程所施予的有效支持。维果茨基社会心理学理论中的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怎样引导着教学的进行,帮助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基于此,罗西克将情感性支架定义为教师采用类比、比喻及叙事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对特定学科内容的情感反应,并且可以促进学生学习。
支架型情感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是从情感维度方面改进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反应,形成自己的学习意愿和态度,强化学生的学习成就、身心健康和自主性。同时,在教学中促使教师从忽视学生的情感反应变得有意识地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反应。在罗西克的理论中,教师关心的情感分为建设性情感和非建设性情感两类。建设性情感是指当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所要学习的内容时所产生的情感。非建设性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时的分心或者学生学习受到抑制时所产生的情感。教育中教师通过提供情感性支架,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情感性体验,增强他们所认为的那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的情感,降低他们认为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不良情感。师生的情感互动不仅有利于学科知识的学习,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自主自信、合作交往及良性情绪情感的建立。
二、支架型情感理论对幼儿园情感教育的启示
(一)教师应具有情感教育意识。
由于受到升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影响,某些幼儿园虽然在理论上坚持《纲要》和《指南》的精神,但在实际教育实施中仍然难以摆脱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的错误倾向,这造成幼儿园情感教育意识的淡薄或者回避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强化知识性的学习,忽略幼儿的兴趣及情感体验。这样的教育方式也许能使幼儿学会不少知识和技能,但无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充满爱的心灵及快乐的心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幼儿园实施情感教育就是一种爱的教育,教师积极情感的投入是取得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对幼儿的情感投入可以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获得幼儿的信任,激发幼儿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获得这种良性情感体验,会对周围的人、事、物抱以正确、积极向上的心态。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与幼儿达到共情,体会孩子的心情,把握幼儿的情感特点与变化规律,抓住时机,以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适时的情感教育。
(二)在活动中建立情感性支架,关注幼儿的情感反应。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目标包含知识技能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这三方面的目标缺一不可,共同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师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在教学活动中,只突出幼儿的认知目标,或者只把情感教育作为促进情感教育发展的工具,忽视幼儿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内心情感需要不断地重新整合,渐渐符合社会规范。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与各年龄段的教育内容,在实施中关注幼儿的情感表现,提供适宜的情感性支架,激发幼儿对活动产生情感性体验,有效地促进幼儿良性情感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合作与交往的发展。
当幼儿在活动中缺乏先验知识或缺乏完成任务的能力时,教师可以选择幼儿熟悉的或有过成功体验的类似活动引发对当前活动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的兴趣,引起幼儿的注意,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自信和成就感,避免失败挫折感的产生。当幼儿对某一熟悉内容产生不感兴趣、厌恶、恐惧等情绪时,教师可以把活动内容先渗入幼儿不熟悉的情境下,将活动的内容与能够使幼儿产生积极的、自信的、体验的事情联系起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削减负性情感体验,发展良性情感。如在开展“认识昆虫”这一主题活动时,许多幼儿对昆虫表现出害怕和恐惧的情绪,教师这时不能强行进入,可以采用幼儿不熟悉的“法布尔的故事”作为情感支架,在故事中逐渐放松,降低幼儿的不良情绪,引起幼儿对当前活动的兴趣,实现活动目标。
活动中情感性支架的提供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关注幼儿身边发生的琐事,挖掘情感教育的资源,将其渗透于幼儿园活动的各个环节,产生体验,养成习惯。
(三)利用多种形式丰富幼儿情感体验。
学前儿童认知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具体形象化,他们的认知活动依靠具体的事物或对事物表象的联想,不会进行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进行直接推理。幼儿情感的发展具有直接、易感性,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种趣味形式,生动、形象地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是最好的教材。”幼儿在大自然、大社会中身临其境感受,充分理解和接受情感世界,进而达到丰富其情感体验的目的。幼儿极易接受外界的情感信号,教师可以带幼儿到大自然中体验,也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心理特点的艺术作品和社会生活情境,利用情感体验净化幼儿的心灵,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方式,也是学前期情感教育重要的教育手段。区域活动是通过幼儿亲自操作活动材料亲自体验活动过程而获取知识经验的教学形式。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无拘无束地游戏,自由选择主题和玩伴,积极探索与尝试。不同的区域活动可以带给幼儿不同的游戏体验和情感体验,让幼儿从中获得各种情感的发展。在区域游戏中,幼儿之间学会了相互分享、互助、轮流,懂得了合作与竞争等,促进了他们积极情感的发展。
(四)建立家园合作共同体,共同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假如儿童在家里没有受到情感教育,他就不可能用心灵认识世界和接受老师的话,他所了解的是他听到和谈到东西的逻辑意义,而情感上、心灵上的潜台词他是不会明白的。”可见家庭情感教育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关键。
首先,家长应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和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幼儿的良好发展不是幼儿园单方努力可以达到的,需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幼儿园教师可通过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家园联系栏”、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关于家庭对幼儿情感形成的重要性及教育理念,将幼儿园的情感教育渗入家庭,使得家长能主动与教师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优势,共同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我们通常说的幼儿教育一般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上的幼儿教育论文是指三至六岁的儿童接受的幼儿园教育,广义上的幼儿教育是指三至六岁的儿童在幼儿园和家庭中所受到的教育的总和。陶行知认为,六岁以前是形成重要习惯、人生态度以及关键人格的重要时期,因此要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好好培养,只要对儿童进行适当的调教,即可长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但若没有进行好好的培养,一旦你有些习惯和毛病在幼儿期养成,是很难改变的。陶行知先生强调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明确的指出,教育要从小抓起,而幼儿教育则是根本。我们要重视对幼儿的教育,不可忽视小孩子的天性和能力,更不能漠视了对他们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让我们明白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创新幼儿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张,也就是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有技巧地启发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只有意识到了儿童的创造力,才能重视儿童的创造力,并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先生认为封建教育的弊端是束缚了孩子的创造力,没有言论自由,更没有动手的机会,学校仿佛是一个鸟笼,而孩子就是小鸟。
2 陶行知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
陶行知先生,很早就开始关注并重视外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并密切关注国内的教育事业,关注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与国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比较,陶行知先生认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幼儿早期教育,因为幼儿教育是开始人生的基础教育,是人生可能发生转折的关键时期,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重视儿童成长的这一个关键时期,加强对儿童个性和习惯的培养。只有做好幼儿教育,才能够保证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成长为祖国所需要的人才。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儿童若得到好的教育,国家则发展得好,儿童若得不到好的教育,国家则面临危机,这也就是所说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强弱的关键就是能够得到好的教育。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明确了幼儿教育的根本。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应该对幼儿教育进行普及,尤其是农村,更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让所有适龄的孩子都能够在合适的时候,走进课堂,接受教育。保证儿童接受幼儿教育不仅有利于对妇女劳动力的解放,让妇女能够安心地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幼儿接受良好的教育,明辨善恶,在早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理论意义
(1)指出了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道路。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理论在幼儿教育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即使是在目前的中国教育教学中,其理论思想和现实意义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理论意义在于明确的指出了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道路,兴办幼儿园不仅可以解放妇女劳动力,还可以提高工厂的工作效率,更有利于提高儿童接受教育的机会,使儿童健康成长。同时陶行知还提倡在农村多多建立幼儿园,将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普及到农村,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公平的机会能够接受应该受的教育。在农村扩建幼儿园,也使儿童有了更多接触自然和认识自然的机会,有利于陶冶儿童的情操,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性格。陶行知这种对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关注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如今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同时也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师资力量,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
(2)有助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转变。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理论有助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转变。首先,使我国更加关注国外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逐渐向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化教育转变,逐渐从重视城市幼儿教育向农村幼儿教育转变,并逐渐普及化。陶行知指出,我们不能一味地光顾着学习别人的东西,还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态度,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列宁曾经说过,一个国家如果有太多的未接受教育的儿童,这个国家是无法实行社会主义的。可见,幼儿教育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意义。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理论意义在于很好地促进了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重大转变,并且这种转变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化的意义,由专注城市幼儿教育事业向注重农村幼儿教育及建设相应幼儿园的道路上转变。
4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1)提高幼师地位。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和“学”是一件事,主张寓“教”于“学”。做老师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知识并不是可以使用终生的。但在目前的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却是幼师的待遇和地位低都很低,很少有人愿意从事幼师相关工作,尤其是男性幼师就更少了,可能也与男性很难与幼儿相处和沟通有关,这就导致幼儿园中男性幼师严重缺乏。城市是如此的境况,农村的幼儿教师就更不受重视了,也是为什么很少有人愿意去农村当老师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要重视幼师的地位,给予他们以肯定,要切实地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和地位,并保障幼师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幼师的师资队伍,才能有更多的人愿意从事幼师行业,才能不断壮大幼师队伍,保证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这是前提条件,也是当务之急。所以,加强幼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保障幼师的合法权益,提高幼师的地位,主要包括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改善幼师的经济待遇,才能够有更多的人愿意投身到幼儿教育中。
(2)学会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无论是幼师还是家长,都要学会对孩子们的好奇心进行有效的保护。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或听到许多孩子不管遇到什么不懂的事,都会马上对老师和家长进行提问,就像一本“十万个为什么”。这个时候作为幼师或者家长切记对孩子说“不懂就不要问”这样的话,这样只会打消孩子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其实,很多幼师或者家长由于没有耐心,在无意间就会犯这样的错误。使得孩子下次再有疑问时,已经不敢说出口,这就导致孩子们的好奇心被一点点地扼杀,甚至失去了原本应该有的好奇心。失去好奇心,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可悲的,是不符合他们年龄段的现象。作为幼师和家长,要学会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要知道孩子的好奇心是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宝贵的财富。当孩子有疑问,充满好奇心时,作为幼师和家长一定要耐心地对他们进行解答,千万不能默不作声,要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和鼓励。
(3)会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对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玩耍的阶段,所以老师和家长要找到与孩子正确的相处方式,最好是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到知识,在玩耍中有所感悟。但是,目前有很多老师和家长一心只追求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小小年纪就让他们学习各种技能,参加各种补习班,给了他们很大的压力。作为幼师和家长,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所以幼儿的教育应该是在玩耍中教会他们学习,开发他们的智力。此外,还有很多老师和家长经常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觉得别人的孩子永远比自己的孩子优秀,这样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所以,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要学会在玩耍中教会他们学习,更要学会尊重他们和鼓励他们。给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让他们远离压力,远离厚重的课本,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健康的国家需要的人才。
(4)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园。随着家长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越来越重视,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的投资也越来越多,很容易导致幼儿教育的“西化”,这是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所鄙弃的。但目前,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存在并热衷于西式管理和教学的幼儿园。而家长们总觉得“西式”教育相比于“中式”教育是先进的,家长们希望孩子上最好幼儿园的这种心态,也将“西式”幼儿园推向了,尽管这种幼儿园的教育投资很高。这就导致了一些幼儿园一般家庭的孩子只能望而却步,甚至一些农村地区的孩子,由于家庭困难,根本上不起幼儿园,使这些孩子接受学前教育成为了困难。所以,我国应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园,而不能一味的崇拜和模仿外国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从目前的幼儿教育的现状来看,我们应该借鉴陶行知先生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根据中国的国情和现状,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创办真正适合我国的幼儿园,同时还应该加强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建立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
5 总结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界的先驱,他的幼儿教育思想无论在理论意义还是在现实意义上,仍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不仅指出了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道路,还有助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向更好的方向转变。幼儿教育需要幼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努力学会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建立陶行知先生期望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平民的幼儿园,实现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芳妹.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126.
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重视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工作,并且呈现出良好发展势态,捷报频传。在2014年湖北省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中,襄阳市荣获组织奖,个人作品一等奖8件,晋级参加国家级比赛。在第3届(永嘉杯)全国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中,襄阳市成绩斐然,获一等奖作品2件,二等奖作品4件,三等奖作品2件,综合排名位于湖北省第一。反思襄阳市在指导县级、组织市级、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中的工作,有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1开展活动成功经验
襄阳市将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予以高度重视,目的在于激发幼儿教师研究自制玩教具的兴趣,提高幼儿教师利用自制玩教具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能力。目前,幼儿教师自制玩教具已蔚然成风,涌现出许多精品佳作。
1.1全员参与逐级推荐挑选精品
第3届全国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展示评选活动(以下简称“展评活动”)启动后,襄阳市迅速响应,采取措施,贯彻落实,确立“走出襄阳、走出湖北、走向全国、走向冠军”的工作目标。同时,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展评活动每4年一届,周期长,机遇难得;在国家级展评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要历经县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角逐,竞争很激烈。
1.1.1抓宣传人人知
通过文件、会议、通信、网络等形式与途径广泛宣传展评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展评活动信息传达到每一位幼儿教师,做到人人都知晓;将展评活动要求辐射到每一所幼儿园,要求园园都参加。
1.1.2抓培训人人会
开展自制玩教具专题培训与讲座,围绕《自制玩教具的制作方法与技巧》、《参加自制玩教具竞赛注意事项》、《因地制宜自制玩教具》等3个专题进行讲授,让幼儿教师掌握自制玩教具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
1.1.3抓海选人人练
县级比赛采取海选方式,要求幼儿教师全员参与,鼓励大胆尝试。作品质量无论高低,贵在参与,扩大挑选对象和范围,重点是发现优秀人才,寻找创新闪光作品。
1.1.4抓精选人人信
襄阳市严格把好市级评审关口,组建权威性高、公信度强的专家委员会,依据评审原则、标准和条件,将最优秀的作品精选出来,质量是作品晋级省级比赛资格的唯一标准。
1.1.5抓奖励人人争
襄阳市教育局出台奖励办法,对在省级和国家级比赛中获奖的自制玩教具作品给予奖励,颁发证书,发放经费。
1.2年年举办建有平台基础坚实
襄阳市从2011年到2014年,每年举办一次全市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搭建自我展示、互相交流、共同学习的平台,鼓励幼儿教师锐意进取,积极主动地创新自制玩教具。同时,也是及早谋划,提前准备,为4年一届的全国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培养骨干教师,储备精英人才。他们的主要做法如下。一是创新活动主题。展评活动必须结合幼儿教育教学特点和需求,必须符合自制玩教具发展方向和趋势,必须融合襄阳地域特色,做到常办常新,办好办实,持续发展。二是创新活动形式。展评活动有评选、展示、专题讲座、参观、研讨和观摩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2013年襄阳市和荆门市共同举办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尝试和探索省域范围内市州联合举办活动的形式,受到普遍欢迎,构筑了两地幼儿园教育紧密联系的纽带与桥梁。两地幼儿教师在思想碰撞中产生创新火花,在学习思考中凝聚教育共识,在交流讨论中拓宽教学视野。三是创新活动待遇。襄阳市教育局出台政策,下发文件,明确自制玩教具的地位与作用,确认自制玩教具为教学科研成果,在职称评定、晋级、晋职、绩效考核、年度考核、评先表彰等方面予以认定。同时,将自制玩教具等同幼儿园“课本”,要求幼儿教师像钻研文字教材那样去研究和自制玩教具。
1.3团队协作集思广益制胜法宝
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在全国获奖的襄阳市8件自制玩教具作品都是团队智慧的结晶,经历了县级比赛时单枪匹马一个作者,市级比赛、省级比赛和国家级比赛时作者增加到3个“臭皮匠”的历程,共有3层团队。一是内部核心团队。成员由自制玩教具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组成。如荣获全国一等奖《益智石子棋》自制玩教具,内部核心创作团队发挥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功效,大家会商确定制作系列套棋,作品在外形、结构、使用方法以及所用材料等方面“独具一格”或“推陈出新”。参加国家级比赛时,《益智石子棋》涵盖有遵守交通规则的“交通安全棋”,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环境保护棋”,践行中国礼的“文明礼仪棋”,宣传风景名胜的“襄阳旅行棋”,了解家乡饮食的“襄阳美食棋”等17种游戏棋。实践证明,幼儿游戏情趣倍增,乐此不疲,沉浸在“玩棋”快乐之中。二是外部技术团队。成员由襄阳市域范围内的幼教专家、教研员、高校教授和幼儿园骨干教师组成,对代表襄阳市晋级湖北省和国家比赛的作品多次点评,仔细推敲,完善设计,反复修改,精细打磨,追求作品的尽善尽美。三是外围保障团队。成员由教育局领导、幼儿园园长、教研室领导和教育技术装备站领导组成,解决作者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技术支持,给予后勤保障。
2开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自制玩教具既是当前解决幼儿园玩具品种和数量不足的一种不得不为之的选择,又是目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一种主动自觉的选择。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自制玩教具尚存下述问题。
2.1原创性作品少
参加县级、市级竞赛的自制玩教具作品,包括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竞赛的自制玩教具作品,大部分停留在利用纸箱、果冻盒、饮料瓶、PVC管、呼啦圈、易拉罐等材料,通过剪一剪、贴一贴、粘一粘、画一画、缝一缝这些方法,制作成小火车、智慧屋、神州火箭、毛毛虫这些玩教具,基本上停留在改进与提高、增补与修改层面上,创新与创意的作品有限,深入发展空间比较大,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模仿作品多。自制玩教具融合了美术设计、手工制作、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制作具有独创性的、符合幼儿需要的玩教具,对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的挑战性,大多数教师只能参考网络、书籍照着做,缺乏灵感和创意;二是制作理念不新。许多作品没有结合幼儿的成长和需要,没有融入幼儿的想法和需求,仅仅侧重好看,明显在追求作品的“高(高度)”、“大(体积)”、“长(长度)”,制作理念缺乏“标新立异”。三是忽视幼儿的参与度。制作过程没有幼儿的参与,没有幼儿的试玩,为做玩具而做玩具,“做”与“用”分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缺少其中一个关键和重要环节,即把自制玩教具纳入幼儿园教学课程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检验,而是自制玩教具“做好(完成)”后直接参加比赛。
2.2简单东西复杂化
自制玩教具的显著特点和巨大优势就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自然材料、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材料易得、制作简单和成本低廉是自制玩教具快速发展、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然而,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一是过分装饰、装潢自制玩教具,给人一种“矫揉造作”感觉,有自然物还要专门刻意制造人造物来代替,认为天然物没有自己制作的上档次。二是将自制玩教具工艺搞得越来越繁琐,将流程搞得越来越复杂。三是不惜财力的投入,甚至到了浪费的程度。如荣获全国二等奖的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中心幼儿园《趣味迷宫》,主要材料是纸箱,需要纸箱的面积多达150 m2,幼儿园考虑整齐划一和美观一致,放弃利用废旧纸箱,改为从印刷企业采购统一规格的纸箱,开支一笔费用,自制玩教具废物利用、节约经费的优势被忽视了。
2.3为竞赛而制作
主要表现为:一是幼儿教师为“竞赛”、为“参展”制作精美的“赛品”、“展品”,一味追求自制教玩具的美观大方,虽然获得参赛资格,甚至获奖了,但是好看不好玩,中看不中用,幼儿不喜欢,被人们戏之为自制“看具”,成为一种摆设。二是各级承办部门过分侧重选拔推优的目的,将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拿奖上,“挑选精品、摘取大奖”的功利思想指导着县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与幼儿园实际教学需要结合程度不够紧密。三是县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自制玩教具评审结束后,在发挥展评活动功效方面不到位,在宣传获奖作品方面力度不够,导致榜样典型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甚至将自制玩教具束之高阁,弃之不“问”,弃之不“用”。
3自制玩教具发展方向
自制玩教具承载着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意图、教育思想和教育价值,是心灵智慧与劳动创作的结晶。幼儿教师的创意设计与制作水平,影响和制约着自制玩教具的发展方向,需要坚持3个“有利于”的原则。
3.1坚持有利于贯彻和落实学前教育“游戏活动观”要求
游戏与活动既是幼儿教育的主旋律,贯穿始终,承前接后;又是幼儿教育的主要方式,成为幼儿教育区别于小学教育的显著特征。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属于“揠苗助长”行为。模糊、淡化概念与原理的传授,注重、倡导游戏与活动的开展,需要为幼儿提供充足适宜的玩具。涉及到自制玩教具,这就要求幼儿教师遵循下述原则:一是自制玩教具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着眼于促进幼儿快乐游戏与活动,主动学习,实现“寓教于乐”的幼儿教育理想,避免自制玩教具“小学化”,甚至“中学化”倾向。二是要考虑自制玩教具所承载的知识、概念和原理是否是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需要学习的,幼儿是否能够真正理解这些知识、概念和原理,适合性是自制玩教具的核心要求。
3.2坚持有利于发现和挖掘玩教具“可探索性”功能
玩具是幼儿游戏的亲密伙伴,是幼儿活动的“实物教科书”,是幼儿学习的课程资源。但是,幼儿对待玩具一般的态度是喜新厌旧,几分钟热情后,就抛在一边,不感兴趣了。所以,自制玩教具要在开发“可探索性”的功能上下功夫,做文章。一是遵循“趣味性”原则,以儿童为中心,体味“童心”,体现“童趣”,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审美趣味,用丰富多彩的造型、色彩、声响吸引儿童。幼儿只有喜欢自制玩教具了,才能够玩,才愿意主动去操作与摆弄,才会表达想法与创意。二是遵循“一物多用”原则,一种自制玩教具开发设计出多种玩法,让孩子能够持久地玩,经常性地玩,常玩常新。同时,自制玩教具要富有挑战性,操作方法要变化多样,才能够激发幼儿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3.3坚持有利于宣传和推介本地“家乡文化”特色
许多优秀自制玩教具呈现出地域文化特色鲜明、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特点,值得充分肯定和大力推广。宣传和推介地方文化、区域文化、乡土文化、家乡文化,在幼儿心里播撒爱家乡的种子,是自制玩教具重要发展方向。这种家乡味浓郁的自制玩教具,创意往往来源于节庆活动、传统习俗、民间游戏等家乡文化资源,如:端午节的布老虎、元宵节的花灯等;取材往往利用自然材料、生活材料、废旧材料等当地物质资源,如:大海边的贝壳、新疆的和田玉边角料等;制作往往是结合本地风俗特点,联系幼儿生活实际,依据教育教学需求。地方文化、区域文化、乡土文化、家乡文化是自制玩教具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常用常新的创作题材。
1认真推进教学改革,夯实中职学生知识基础
和普通教育专业相比较,学前教育专业有着特殊性,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是将来的各学前教育学校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他们要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幼儿,这些幼儿思想纯洁得像一张张白纸,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这样才能指导幼儿健康成长,取得良好的幼儿教育教学效果。新时期的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等诸多能力。而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的这些综合能力是由基础理论知识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锻炼和转化而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夯实知识基础,从而为以后的幼儿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科学合理地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课程,促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表达交流、团结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是,由于相当一部分的中职学生文化知识基础比较差,因此对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学习有厌学心理。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实际学情,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要扎实推进教学改革,精心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的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2重视指导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技能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培养幼儿综合素养的重要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成长,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能够得到全面发展。这就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学前教育的教师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具备较高的幼儿教育教学技能。因此,在中职学前教育的教学中,要重视对中职学生的听、说、读、唱、跳、画等方面技能的训练,指导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技能的主要阵地。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中,要对中职学生进行语言、书写、计算机等基础知识教学,也要重视对中职学生进行音乐、绘画、舞蹈、手工制作等内容的教学,拓宽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面,全面培养中职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技能。
3重视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促进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是将来从事学前教育的幼儿教师。其工作对象是一群天真纯洁的幼儿,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是指导孩子们快乐地成长,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幼儿教育工作者道德品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品德好坏。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促进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热爱孩子、热爱幼儿教育事业。但是,升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中考文化成绩不理想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这些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因此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学情,指导学生把书本理论知识和幼儿教学实践相联系,在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时间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活动,指导和鼓励学生学会把课本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去,指导学生在幼儿教学实践中检验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并不断进行修正。这样让中职学生能够整体感知学前教育,培养中职学生热爱孩子和热爱学前教育的情感,也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和针对性,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快速成长。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回学校和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进行经验交流,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树立起身边可以学习的榜样,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总之,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认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不断优化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法,夯实中职学生知识基础,注重对中职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训练,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同时,加强学校和幼儿园的联系,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把书本理论知识和幼儿教学实践相结合,让中职学生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幼儿教育教学水平。
作者:武丹丹 单位: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 关系 幼儿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114-01
指出:“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可见,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其内涵在中国化中逐渐深化。然而,对理论与实践关系认识越是加深,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矛盾越加激化,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成为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幼儿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起点,关系到国民教育的兴衰,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发展幼儿教育的保障,也是各国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
1. 专业信念。专业信念体现教师对专业理想的认可程度。专业信念是判断一名幼儿教师是否成长为优秀教师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内在动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做出某种决策的充分理由的信念;(2)有关人们爱好特长的信念;(3)教师个人的自我信念和作为教师的职业信念;(4)有符合满足个人、社会、国家和教育目的的意志;(5)有关于怎样实现职业目标的恰适方法的信念。此外,专业信念还包括教师对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
2. 专业知识。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个人实践知识三方面,只有扎实、广博的知识基础,方能胜任教学岗位,在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
3. 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指幼儿教师顺利完成自己所教学科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总和,可以从师幼互动的质量进行判断,是诠释教师职业的有力武器,也是评价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程度的关键要素。教师专业能力的增强,相应的就会增加教师的专业自主性,能够使其尽展才华,最大的实现人生价值。[7]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后,幼儿教师专业化有了统一的标准,]但是,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理想欠缺。幼儿好奇心强,不是提出教师意料之外的问题,就是让教师觉得早熟或是不好教。面对幼儿的提问,部分教师固然会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但仍有许多教师敷衍了事甚至忘记、斥责等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幼儿教师专业理想的欠缺。此外,大多数幼儿教师之所以从事该行业,是因为想增加收入和获得职称,不在乎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幼儿教师的专业理想有待加强。
(二)专业知识不足。幼儿教师主要通过职前教育、入职辅导、在职培训方式积累专业知识。然而,当今的师范院校对理论知识重视不够,而侧重幼教技能的训练。此外,随着幼儿教育的日益重视,师资供不应求,师资来源混杂,教师专业不对口,严重制约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缺口较大,应该采取措施进行整顿。
(三)教学方法机械。在组织教学方面,幼儿教师依然以传统的“教”为中心,将自己视为知识的权威,不顾幼儿学习特点进行强制性的知识传授。甚至在所谓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伪装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死搬硬套注给幼儿,较少关注幼儿的实际经验,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灵活策略,最终阻碍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三、理论与实践关系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策略
学习型社会呼吁学习型教师,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储备理论知识和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一)深化理论学习,丰富专业知识。教育作为传递文化的载体,掌握适当的理论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前提。要求教师既要掌握学术理论,也要掌握实践理论。[9]今天,部分幼儿教师觉悟较低,认为没必要将高深理论用于幼儿教育,因此,从事工作后将教育理论抛弃,这种做法正是教师理论素养缺乏,低估幼儿教育的表现。因此,我们要引导幼儿教师学习先进教育理论,树立前沿的教育观。具体做到:首先,邀请国内外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到园讲座,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其次,鼓励教师参加高一级的学习进修,多渠道学习脑科学、神经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而优化知识结构。
(二)将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教育理论比较抽象,但教育实践是具体复杂的。首先,教师面对的是处于发展变化中不同个体。因此,教师很难将某一理论用于不同的个体,需要进行因材施教。其次,教师的工作任务较零散。因此,教师应利用创造性艺术,灵活运用多种理论。再次,教师须运用教学智慧进行创造性活动,吃透不同的理论。总之,教师应时刻防止将具体的理论通用于解决所有实践问题的倾向,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科研理论和实践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不同侧面,教育实践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需将理论研究的宗旨指向幼儿教师的实际现状,鼓励教育实践者学习理论,并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具体应做到:首先,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引导教师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并结合教育实践交流经验。其次,加强实践练习,并将经验上升为实践知识。教育工作者需丰富实践经验,根据所处的具体情况灵活变通教育理论,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宏斌.理论与实践关系认识的再深化[J].学理论,2012(27).
[2]左亚文.论理论对实践的三种态度[D].武汉大学,2014.
[3].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库姆斯.师范教育的新设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9(4).
关键词:幼儿教师;科普活动;学前教育;心理学;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61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99-02
伴随着国家对科学技术的日益重视,教育不同层面逐步、深入地开展与之相关的科普活动。幼儿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作为最基础、最启蒙的阶段,其科普活动对于启发幼儿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在幼儿阶段开展的科普活动,日益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幼儿园层面和幼儿家长层面的重视和关心,深入探讨以幼儿教师而教育主体的科普活动,有助于我们加深幼教科普活动与幼儿教师之间联系的理解。
一、在幼儿教育中开展科普活动对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分析
第一,幼儿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科普洞察力。受其特殊年龄阶段影响,幼儿有着特殊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对很多事物都表现出好奇心。幼儿在心理和生理上表现出来的这一特征要求幼儿教师在开展科普活动中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善于捕捉和洞察发现不同儿童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以及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表现出的不同特征。
第二,必须具备较强的科普分析综合能力。在科普活动中,教师的洞察能力极为关键,但幼儿教师的综合分析能力也同样重要。科普活动中幼儿教师的科普分析综合能力是在前期对幼儿开展科普活动行为、语言等外在具体表征方面进行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更高一层次的总结和升华,分析出幼儿参与科普活动的各种规律和内在特征。
第三,创境能力。幼儿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依赖于情景。开展幼儿科普教育活动中,外在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创设良好的科普环境,能够为幼儿更深入参与科普活动营造一种舒适、和谐、轻松、愉悦的氛围。
第四,幼儿教师要善于协调好自身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为顺利开展科普活动奠定和谐的幼儿相处的关系。在科普活动中,建立一种良好师生关系,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能够为孩子们更加深入地参与到科普活动创设友好、和谐的情境,对于科普活动中新鲜事物、不明白的问题愿意向教师请教,有效地帮助孩子们解决科普活动中遇到的一些难题。
二、教育学、心理学对幼儿科普教育的影响
第一,立足于教育学和心理学是有效开展幼儿科普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幼儿科普活动必须以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为基础和前提,幼儿教育学科学回答了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科普活动的内容、极其重要性以及开展科普活动的内容是如何让幼儿接受的等相关问题。在回答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帮助教师在开展幼儿开展科普活动过程中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使得科普活动更加有效。
第二,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为有效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提供正确的理论支撑和方向引导。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对开展幼儿科普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一些重要的理论和观点是科学、规范、有效开展幼儿科普活动的重要指南。例如,学前教育学中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以理论多元化的视角来解析人的心理及其行为的机制,为开展幼儿科普活动中从不同角度把握幼儿心理规律和生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手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第三,幼儿科普活动是在遵循幼儿教育学、心理学规律基础上的一项重要教育活动。幼儿科普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内集中进行的,有一定主题思想或提出明确的口号,并要达到一定思想教育目的和科学技术知识普及要求的科普教育活动。从这点上讲,幼儿科普活动是完全建立在符合幼儿教育规律、遵循幼儿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升幼儿科学素养、培养幼儿科学兴趣爱好的一项重要教育活动。
三、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有效开展科普活动的具体措施
第一,在幼儿教育中有效开展科普活动必须要高度重视师资力量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努力构建一支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开展科普活动的关键点和根本保障点在于教师。幼儿教育阶段开展科普活动,必须要高度重视师资力量建设,重点引进和加快培养一批既能够熟练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和幼儿教育学专业理论、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教师,又能够熟练运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理论知识、能够将自身科学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幼儿身体力行行为的教师。幼儿科普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要从长远着手构建一支创新型的幼儿师资队伍。在师资引进过程中要重点对拟引进的师资在科学素养、科学创新能力、科学普及活动策划与组织实施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衡量,并将其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科学普及活动的组织实施能力作为是否录用的主要标准之一;同时,幼儿园要从学校层面加强对已有师资力量在教育学及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应用方面、科学活动普及组织实施方面的培养和提升。从很大程度上讲,幼儿科普活动开展的效果如何、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影响如何,都依赖于幼儿教师队伍。只有建立起了一支既能够熟练掌握和具体运用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够将培养幼儿科学创新能力和科学普及活动作为自己教学实践的自觉行为的教师队伍,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创新科学普及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为今后培养高素质的科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在幼儿教育中开展科普活动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实践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在幼儿阶段就培养孩子的创新型科学思维,就必须要从幼儿现有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殊阶段出发,在开展幼儿科普活动、培养幼儿科学兴趣的同时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活动。
第三,幼儿教育中开展科普新活动需要重点依托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以及相应的科技比赛等形式。幼儿园在开展科普活动地方过程中,必须要从幼儿现有的心理规律出发,即幼儿正处在任何事物都非常好奇的特殊年龄阶段,尤其是表面感性事物、多姿多彩事物表现出强烈好奇心和强烈的兴趣。因此,幼儿园开展科普活动中,要善于创新载体和活动形式,例如,可以通过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以及各种各样的科技比赛形式进行。“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在学校中烘托一种浓厚的校园科技氛围,形成一种人人参与科技活动、人人关心科技活动的良好气氛。”[1]通过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不仅孩子们的科技创新积极性得以有效的调动,而且还能为对科学技术表现出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空间,并在比赛中扩大自己的科技创作视野,为今后更高层次的科技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幼儿教育中开展科普活动需要传授给幼儿更多的科学意识,加强对幼儿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在幼儿阶段开展科普活动中,无论是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无论是采取什么形式的活动方式,幼儿园以及指导师都要从具体的科普活动项目出发,针对幼儿的特殊心理特点和规律,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专项培训,让孩子们能够对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相关原理以及内在规律等基础知识进行传授,让学生掌握起参加科学创新活动的基本功,以实现科普活动的最终目的。一般来讲,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培训幼儿基本的科学观察能力。在举办科普活动中,让孩子们在具体的参与环节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观察事物,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主动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善于记录的良好习惯。科学观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基本科学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如果离开了观察这一环节,那么在以后深入的分析环节、总结升华环节将会面临诸多困难。比如,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开展科普活动中,成立专门的科技制作兴趣小组,教师在课上为学生传授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教给孩子们具体的观察问题的方法,然后把孩子们带到一个具体的科技事物面前,让孩子们根据已有的相关科技知识去观察科技实物作品,发现其表面特征以及与该项科技实物相关的具体应用。
二是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并重点培养幼儿在科普活动中善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具体的科普活动,要重点培养孩子们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孩子善于思考的能力,主要目的就在于让幼儿在科普活动中能够找到正确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培养幼儿善于思考的能力,要让学生在科普活动中能够有效地做到学与练的结合、继承与创新的结合,善于运用创新思维打破传统的思考模式,能够形成与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思维方式。
三是在科普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积极动手的实践操作能力。开展科普活动,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最重要的是锻炼提升孩子善于动手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原理,在相关工具和设备设施的帮助下搞一些小发明、小制作;要鼓励幼儿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一些灵感,运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一些新产品。在科普活动中,幼儿的动手能力极为关键,如果孩子的动手能力不强,即使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再高,那也必将无用武之地。
四、结语
幼儿科普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幼儿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必须要以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为重要依据,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幼儿科普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科普洞察力、较强的科普分析综合能力、创设良好的科普教育环境能力以及善于协调好幼儿之间关系的能力。要想保障幼儿科普活动开展的效果,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必须要高度重视师资力量的引进和培养工作,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兴趣入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实践活动,依托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以及相应的科技比赛等形式,加强对幼儿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参考文献:
[1]王琰.以儿童为主体――幼儿科普节目“大龙实验室”的创作[J].当代电视,1999,(12).
[2]龙海云,田力,姚奕婷.幼儿地震灾害自救常识教育初探――幼儿园科普教育纪实[J].科普研究,2009,(01).
[3]郭玉洁.从娃娃抓起――浅谈重视幼儿科普读物的出版[J].中国出版,2000,(06).
[4]李康耀.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学法举隅――幼儿心理学与幼儿教育学课程教学例谈[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06).
[5]李康耀.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学法举隅――《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教学例谈[J].淄博师专学报,2011,(02).
[6]胡箭,关成林.早期教育理论问题与早期教育研究方向的思考――兼谈《幼儿教育学》教材内容的处理[J].教育导刊,1998,(S1).
[7]蔡惠莲.学会学习与幼儿教师的培养之我见――中职学校《幼儿教育学》的教学体验[J].成功(教育),2011,(14).
[8]孙承毅,杨占鹏.幼儿教师继续教育需求分析与对策――以鲁东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1,(10).
[9]胡雪赞.谈幼儿教育学课中“活动教学”的设计与运用[J].中等职业教育,2006,(20).
[10]文颐,唐大章,杨春华,王青艳.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基于四川省幼儿园园长及成都中职学校幼教专业骨干教师的调研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02).
[11]张威.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幼儿教育心理学辅助教学[J].成功(教育),2011,(03).
[12]李幼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为案例[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06).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幼儿教育也跟着发生了改变,对幼儿教师素质和教育方法有了更严格的要求,使幼儿教师不仅有具有很强的洞察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掌握基本的幼儿教学方法,对孩子心理活动的探寻,还要具备非常扎实的教育科研能力,使幼儿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一、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特征
(一)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具有实用性
培养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目的,是让幼儿教师能在孩子出现新问题、新现象的时候,能有更好的方法进行解决,不断探寻幼儿教育的规律性,将探寻出的结果有效应用到幼儿教学中[1]。
(二)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具有广泛性
幼儿教育科研方面研究的比较广泛,其中包括很多方面的幼儿教育工作,比如数学、语文、英语、音乐、美术、手工制作等,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将幼儿教师教育科研成果,落实到实际应用实践中,才能体现出幼儿教育科研的价值。
(三)幼航淌教育科研能力具有实践性
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要能够在解决幼儿教育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对平时教学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科研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幼儿教师可以在实践科研活动中探究方法,提升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
(四)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具有操作性
幼儿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对于教育科研研究过程中,不要太过重视研究教学课题的深度,要在符合实际,问题涉及面较小的方面进行重点研究,研究活动的时间也不宜过长,这样使幼儿教师在教育科研中能够灵活操作,快速探究出科研成果。
二、幼儿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
(一)幼儿教师科研意识不足
幼儿教师的科研意识是教师参加科研活动的前提,教师对科研具有一定的意识,才能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用更强的积极性参与教育科研活动[2]。但是现阶段,幼儿教师对科研意识比较弱,对教育科研没有足够的认识,更体会不到幼儿教育与教育科研的关系,使自身没有科研兴趣。再有,幼儿教师的科研理论基础和技能不扎实,导致科研实践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育科研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与教师对教育科研理论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现今幼儿教师的科研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也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再加上教师没有时间自学,关于教育科研培养的机会也少,导致幼儿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存在一定差异。
(二)科研范围和课题选择方法不当
幼儿教育科研的范围和课题选择方法如果不恰当,就影响幼儿教育科研的活动,因此,幼儿教育科研的范围需要扩大,在课题的选择上也有做到科学、合理。但是,在现在的幼儿教育科研活动中,所选的研究课题缺少新意,缺乏创新性,没办法以最新的角度来进行科研,一些研究课题的范围不够广泛,课题研究的目的不明确,导致幼儿教育科研活动严重缺乏实效性。
三、培养幼儿教师科研能力的方法
(一)强化幼儿教师对科研能力的认知程度
在我国的教育中,幼儿教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幼师学校对教师的各方面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幼师学校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在对幼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时,更加重视教师的职前教育,让教师对教育科研能力有一定的认知,掌握基本的科研能力,幼师学校对教师的素质培养,以及对幼儿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这些因素都能对影响到整体幼师的综合素质。因此,幼师学校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不但要注重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重视培养教师教育科研的认知能力,经常开展教育科研训练[3]。例如,幼师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关于教育科研知识讲座,让教师有机会进行教育科研培训;可以开展教研讨论小组,让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分享,互学优势,改善不良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这些教研活动让教师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能力。
(二)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
幼师学校培养幼儿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同时,要建立起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这对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师素质来说都至关重要。在培养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之前,要建立起健全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让教师对教育科研有更深的认识,并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将教育科研活动重视起来。
(三)加大教师学习力度,主动探究教育科研
幼儿教师学好教研理论知识,才能更有效的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中,主动积极探究科研内容,提升自身的教研能力。在具体学习中,要不断选择新课题,不断更新对教育教研的理解,使自己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更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结束语
总之,幼儿教育在国家教育中的地位深重,幼儿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应更加严格,鼓励教师经常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探究,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重视教育科研的学习,为我国幼儿教育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红梅.幼儿教师要注重教科研能力的提高[J].考试周刊,2013.
关键词:学前教育 前景 就业状况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前景
从招生政策上来说,21世纪前,幼师院校实行指令性招生,有指标数额约束,也有省区地域限制,生源质量很好。新世纪伊始,国家对这一专业的招生控制全面放开,从而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生源良莠不齐,质量方面出现了较大滑坡,随之学生素质大不如从前。近些年来,社会办园数量增加,无形中对幼儿教师的需求量上升,因此幼儿教师就业岗位相对充足,但幼儿教师就业情况堪忧,转岗得很多:一是幼儿园所对幼儿教师要求较高,部分学生不能胜任幼儿教师岗位,表现在: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法应聘幼儿教师岗位;技能不够熟练,被幼儿园辞退掉;还有部分幼儿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都达不到岗位要求;二是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存在就业观念不正确,对自己没有一个合适的定位,致使有的学生就业时在众多岗位面前不知所措;有的学生太强调专业对口或去大城市就业;有的学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有的学生过分依赖家长帮忙。由此的看来,目前,中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指导刚刚处于起步与摸索阶段,的确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升自我对策
1.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
对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讲,大学学习阶段是进入职场前的关键阶段,这就要求学生在大学阶段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目前来讲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掌握幼儿教师必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毕业后走上幼儿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就业观念是指有关就业的意识、态度、想法,有什么样的就业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就业行为。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其专业的针对性强,就业的指向性明确,毕业后就应该到基层从事幼儿教师职业,做一名成功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培养祖国未来,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将个人目标与社会集体目标融为一体。所以,在大学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明确就业方向,坚定专业选择,培养对幼儿和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理解和掌握幼儿教师职业的历史使命和职责义务,树立终身奉献幼儿教育事业的远大理想。
第二,夯实理论基础,提高专业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大致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个部分,其中理论课包括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学理论知识、心理学理论知识和通识理论知识四个方面,实践课包括教育见习实践课和教育教学技能实践课两个方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在学好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选修通识课,学习基本的与人交流、沟通协调、组织管理等社会生存知识;加强理科知识的学习,丰富知识系统,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思路,以此来提高综合素质,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又可以促进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还应通过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教育见习实操技能的锻炼,来提高专业技能,凸显专业素养,保证从教能力,如积极参加教师职业技能大赛、课程PPT制作比赛、到幼儿园参观学习、与幼儿园教师交流沟通等。
2.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
职业选择是一种社会活动,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对未来职业的导向非常明确,学生毕业后将会走上幼儿教育事业,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上岗前,应该充分了解幼儿教育环境,掌握幼儿园对应聘者相关条件和素质的要求,制定明确的努力目标。
首先,要具有坚定的从事幼教事业的目标,并沿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其次,要合理规划大学四年。大一,通过专业介绍会、学长座谈会、师生交流会、就业招聘会、到幼儿园参观等形式了解专业相关情况;大二,根据幼教职业对学生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要求,积极主动加入学校社团组织,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基础素质,如加入团总支、学生会,做学工助理等学生组织,参加辩论赛,讲课比赛等学生活动,还可以从事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兼职,志愿者服务活动;大三,借助教育见习的机会,深入了解幼教职业的具体要求,掌认真撰写教案,争取上好每一堂课,多向老教师请教,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大四广泛收集幼教岗位需求信息,及时掌握相关政策环境,寻求相关人力资源的协助,认真撰写求职简历,主动参加就业招聘会。
3.客观合理的评价自己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产物,主要在通过别人对自身评价和对别人言行评价的过程中,学会自我评价。首先,正确的剖析自己。主体对自身能力、品性、特长等特质的评价,能充分调动其各方面积极性,如果能够正确地如实地认识自己,就能扬长避短,在工作上做出成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从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的特点,毅力的恒久性,已有的知识结构,献身精神等方面作出自我评价,找出从事幼教职业的优劣势,并加以增强或改进。其次,从朋辈的评价中认识自己。一般来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熟悉你的人对自己的态度与评价,能帮助我们认识、了解自己。当朋辈的评价和自己的评价相一致,说明自己的认识能力较好,相反则说明自己的认识能力较差,需要及时作出调整。最后,通过心理测试认识自己。心理测试是一种常见的,科学的自我认识方法,测试结果一般信度较高,但要求学生在做心理测试题时要认真对待,客观真实的反应题目要求。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客观合理的评价自己,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