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信息化建设背景范文

企业信息化建设背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背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信息化建设背景

第1篇:企业信息化建设背景范文

【关键词】机旁库;信息化;ERP

1系统来源

随着重庆钢铁股份公司环保搬迁建设工作的结束,公司生产经营正式成为企业首要任务,设备备件管理水平是保障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必要手段,是体现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对公司设备备件精细化管理是提高效率、降低资金占用、设备利用率的根本保障。

钢铁企业作为高投入、超大规模、流程复杂的企业,设备备件品种规格多、价值差异大、消耗周期多变、资金占用大,要管好设备备件的采购、消耗、储备、修复等工作必须以信息化方式管理规范信息流和工作流,以实现全局共享。对股份公司设备备件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

2系统目标

建立重钢股份公司备品备件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备件计划申请、审批、采购、到货入库、库房、领用、机旁库、消耗的闭环管理,纵向数据、信息流互联互通。实现一定权限范围内各单位备件库存(一级库和机房库)信息共享,横向数据畅通。规范备件编码体系管理,分别按通用件和专用件管理编码的申报、审批、启用、停用流程管理,确保通用件和专用件唯一性,按新编码体系实施备件库存管理,以利于有效监控库存资金占用和积压备件利用。实现严格控制重复提报计划,对未执行完成的计划,重复申请加以控制。计划要按资金性质和使用性质分流,核算到产线和主机设备消耗。增加计划定额,采购定额,储备定额和消耗定额的管理控制流程,分单位定额执行情况及相关统计报表。修复合同审批相关功能完善。零库存计划提示功能完善等。

系统基于公司骨干网统一系统平台,打破信息孤岛。规范信息源和工作流程,以实现全局共享。并形成一个完整、高效的管理模型。实现“数出一家”的管理目标,实现采购部门、备件管理部门、仓储部门、使用单位的结算数据完全一致。根据业务流程及功能的需求所有数据传输都在骨干网上进行,有利于系统的运行速度以及数据安全。局部和总体以及各业务处理间高度协调和一致;并形成一个完整、高效的管理模型。并为财务子系统、成本子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3系统实现

系统按公司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开发和部署,系统采用单点登录和终端管理模式的C/S方式,既减少了C/S模式的客户端维护工作量,又有效的降低开发、维护难度。服务器端采用:中间服务器操作系统win2000server+OracleDeveloper6iRuntimes,数据库服务器:UnixWare+ORACLE10g。开发端:Windows9x/2000/XP+OracleDeveloper2000Release2.0。

3.1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包括需求计划、修复计划、追加或急件计划管理,由使用单位收集细化到产线、主机、用途的设备备件需求计划进入系统,对备件已经有未审批完成需求计划的不能再次提出需求,以便减少不必要的计划,减少资金占用。对必须要追加的计划走追加或急件流程。需求计划的审批通过必须根据消耗定额和审批定额控制审批量,对公司降本增效起到促进作用。需求计划管理包括机动科输入、机动科长审核、设备厂长审核、机动处接收分配、专业科分配、专业员审核、专业科长审核、机动处确认、计划变更处理、计划变更审核、计划执行查询、计划执行分类统计等功能。

紧急计划管理是采购需求计划的追加控制流程,包括追加计划和急件计划。对急件计划不受定额控制。包括:紧急计划输入,急件计划分配、紧急计划确认、紧急计划执行查询等。

3.2修复管理

修复管理是对具有修复价值的设备备件提出修复需求,经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审核后,与修复商签订合同后修复并重新进入机旁库使用的管理流程。修复计划必须核算到产线、主机,可以按备件不同性质单列核算。包括修复计划输入、修复计划审核、修复计划修改、修复合同签订、修复合同确认、合同评议输入、合同评议确认、修复合同修改、修复合同修改确认、修复计划执行查询、修复统计等。

3.3供方及质量管理

包括新增供方申请流程、合格供方审批流程、合格供方质量评价管理、供方质量异议管理、供应商有效期加锁与解锁管理、供方供应情况统计管理等。

3.4库房管理(机旁库管理)

针对采购需求计划的到货领用、修复回收件、修复完成的备件等要在机旁库入库处理,上机安装要办理出库处理等。机旁库备件以设备管理码识别到产线、主机设备。包括一级库(采购库)库存明细查询、配送申请处理、配送申请确认、入库单填写、确认入库、出库单输入、退库、内转、循环件上机、入库查询、出库查询、动态收发存统计等。

3.5定额管理

制定计划定额、采购定额、储备定额、消耗定额、零库存或关键备件的管理控制流程。包括定额消耗定额输入、消耗定额确认、消耗定额跟踪查询、计划定额输入、计划定额确认、计划定额跟踪查询、采购定额输入、采购定额确认、采购定额跟踪统计查询、零库存及关键备件定额处理、关键备件定额执行情况统计等。

3.6系统维护

对用户权限、主机编码、产线工序编码、设备备件编码、备件等级编码、用途性质编码、部门等相关内容的定义。

4系统特点

系统操作方便简洁,具有人性化的界面。实现全局数据共享和流程控制。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

根据公司备件管理资金使用性质和核算方式,对备件性质从计划到消耗闭环控制和核算。每一个备件都必须按产线、主机核算,对控制各产线主机的单耗和定额提供信息支撑。严格控制备件编码管理,保证备件唯一性。严格定额控制管理,计划审批超月定额10%,超过年定额不能继续追加审批量,确保定额计划执行完成。

实现了备件从计划申请、审批、采购、到货入库、库房、领用、机旁库、消耗的闭环管理,达到了信息流和工作流统一。

第2篇:企业信息化建设背景范文

Abstract: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s goal is enhancing the enterprise's produce, management, decision-making, efficiencies, the level and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enhancing the enterprise's competitive power, through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s application.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s actual content and the questions, analyzes the countermeasure.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问题 对策

Key words:enterprise informationquestioncountermeasure

作者简介:李丹祥,男,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10502班。

企业信息化就是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领域,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开发效率,获取信息经济效益的过程,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内外部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它包含了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的外部沟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企业生产、管理、决策等过程的效率、水平与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由于企业信息化是把大量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科研与经营,并通过信息技术,改善和强化了企业物资流、资金流、人员流及信息流的集成管理,对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产生冲击,带来了变革。所以,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发展相融合,会不断提升企业竞争战略、管理理念的创新,加速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具体上讲企业信息化应包括:市场营销信息化,办公管理自动化、信息化,事务处理自动化、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产品设计信息化。从信息化深度来讲有这样几个层面:事物处理、分析处理、支持系统和战略信息系统。

由于每个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不同、方向不同,所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点也不同。但总的来说企业都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

概括上讲企业信息化可以分为以下四点:

1、建设企业信息网络。企业信息网络是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在原有的企业局域网的基础上,用Internet技术改造成内联网(Intranet)和外联网(Extranet),这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2、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各种手段以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

3、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应广泛采用电子信息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这是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

4、信息技术普及教育。提高企业员工信息化水平和信息文化素质。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信息化建设断层难补

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断层主要体现在组织结构断层、信息对接断层和复合人才断层3个方面。首先,山于企业信息化投入和运用不均衡,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即企业在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做得较好,但企业的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薄弱,企业的末梢,如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化基本空白;其次,信息化在企业内部的分头建设造成软件对接难,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再次,现有的企业信息化人员中,大多并不懂得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埋头于数据库、JAVA等计算机技术,无视企业需要,而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人才又缺乏IT知识,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2、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民效

一方面,由于我国很多企业尚未掌握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自身发展战略缺乏长远通盘考虑,从而很难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好整体规划,影响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实施,造就了企业信息化建设规模小、时效短的现状。另一方面,局限于企业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存在偏差。有些企业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管理及销售模式中,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企业的高层领导急功近利,在企业信息化初期,对信息技术抱较高期望,希望

通过企业信息化获得较高的效益,但一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又未明显提高,便丧失信心,这样显然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继续发展。凡此种种,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企业信息化的持续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3、企业信息化建设脱离实际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少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企业需求才是根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迷信洋货、系统功能求大求全,使所建造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与自身业务流程、管理大相径庭,以至于实施以后成效甚微,反而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投资的浪费。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缺乏熟悉企业特点、业务流程、管理特色的软件公司来协助企业推进信息化进程,对于信息化技术照搬套用,缺少系统的需求分析,使得所建造的信息化系统没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实施后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来看,影响和阻碍其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管理理念、人才问题、购买能力、基础条件和企业等几个方面。这里除人才问题需要一个较长时期外,其他问题都能在短期内解决,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指日可待。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企业本身的事情,它涉及很多企业,甚至很多行业,是一个全社会、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在信息化道路上,企业既要按照信息化建设的一般步骤进行操作,又要根据自身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强的特点进行有特色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的有效运作和参与市场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开发企业信息资源,这既是企业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企业信息化的归宿;再次就是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开展信息化教育,开发出适合本企业的集成化信息系统。

要搞好企业信息化,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增强企业决策者信息化意识,培养信息化人才

企业各层领导要深入了解信息化的实质,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要参与到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中去,并适应企业信息化要求,对于原有的业务流程、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等进行持续的调整。要通过各种措施不断加强企业员工的认识,将思想统一到信息化建设上来。企业信息化是一场全方位的创新和变革,首先需要决策层带头深化信息意识,然后才能带动员工参与其中,这样企业信息才能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为更好适应发展,企业应广招贤才。作为信息网络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程度的科学文化知识,如商务交流、市场营销、贸易理论、相关法律与惯例等。

2、改革机构,保证资金投入

组织机构是否合理,严重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由于不同企业成立的特殊背景,使得企业的组织机构总是缺乏科学性,因而改革企业随意性强的机构,理顺其业务流程,保证信息化系统数据能通畅传输,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基础环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奠定后,就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投资。信息化建设中投入的资金产生的效益可能是直接的、间接的、有形的、无形的、宏观的或微观的,但都不能及时得到效益回报。企业活动不断,信息流动与产生也不断,要使其能正常运行,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必要的资金投入,后续投入是企业信息化不断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一定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太大,是无底洞;二是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只要购买技术设备,安装使用就可以了,不必再做其他投资。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如果企业不愿在信息化建设上作必要的投资的话,必将会被经济社会淘汰。

3、建立企业信息主管制度

信息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应该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人员来从事这项工作。因此,企业应当设有CIO(ChiefInformationOfficer)职位,把他当作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保证CIO有充分的行政权力,能负责信息技术机构与其他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负责企业信息化工作,直接领导企业的网络信息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等与信息化有关的部门。

4、组建专职机构,进行总体规划

信息化具有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企业信息化应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的工作原则,组建专职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总体规划。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机构只有具有高层次的综合职能,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因此,这个部门不能简单地由某个科技或规划部门兼管,应该是一个具有全局性、独立的部门,要懂技术、能管理、会规划三者合一,否则将很难开展工作。

5、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消除“信息孤岛”

目前我国企业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有企业反映“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仍处于初级阶段,各个子网建设基本完成,但子网间仍未互通,信息孤岛仍存在”,还有企业反映“公司各个部门各自为政,信息系统开发缺乏统一规划,数据难以共享,存在信息孤岛,浪费资源,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不利于企业发展”。信息资源同能源、材料并列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信息化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信息化取得实效的关键。我们要纠正重网络建设、轻信息资源开发,即“硬件硬,软件软”的倾向。重点加大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减少以至消除“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 贾雅娟,企业信息化建设初探[J].. 太原科技, 2004,(05)

[2] 朱瑞萍,王伟东.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误区[J].. 河南科技, 2005,(10)

[3] 杨敏,试论企业信息化建设[J].. 太原科技, 2004,(05)

[4] 司青燕, 许涛, 李进霞.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与对策研究[J].. 科技成果纵横, 2008,(04)

第3篇:企业信息化建设背景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 企业架构 信息化建设 TOGAF框架

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高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信息化不仅包括人、终端设备、系统平台、网络硬件、通用软件、应用软件以及数据库平台等内容,而且也包括先进的电力企业管理方式和业务操作流程。在当前的环境下,电力企业都在进行着快速的发展和变化,管理方式和组织架构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给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很多的难题。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实现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发展的协调,更快、更好的实现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大部分电力企业都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1 企业架构的基础理论

目前,电力企业的经营离不开现代信息化手段的支持。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信息化规划是否合理、是否正确是一个影响深远的问题。由于信息化规划涉及多方面的技术性、专业性问题,不容易掌控。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需要建立企业架构,来明确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指导和解释信息化建设规划。企业信息化架构(Enterprise Architecture,EA)或称企业架构,它是有效平衡业务战略和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指导并管理IT规划、设计和实施的一套理论、标准、方法和工具。企业信息化架构是在业务战略和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平衡点,它主要具有协调性、前瞻性、动态性、全局性和规范性的特征,主要的框架包含Zacheman企业架构框架、TOGAF框架、IAF框架等。其中,TOGAF框架代表了架构发展的最佳实践,已经逐渐成为企业信息化的行业标准,在放开性、认可度及使用率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本文选取TOGAF框架理论作为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TOGAF模型如图1所示。

2 电力企业信息化架构(EA)模型的建立

在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建立合适的企业架构模型可以为信息化的规划、审批、实施等环节提供可靠的标准。针对电力企业信息化架构模型建设的先进性、实用性、易用性的原则,以TOGAF模型的形式,结合当前电力企业的发展和管理现状,构建电力企业信息化架构模型,如图2所示。该模型以TOGAF的ADM方法为基础,结合企业架构的思想与电力企业的管理实际,重新定义ADM方法的八个步骤,与此同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对每个步骤进行扩展,明确模型的含义,满足模型的实用性和易用性。

3 电力企业EA模型应用的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电力企业管理层还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障EA模型在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具体的保障措施有如下:

(1)与企业所有人员进行沟通,达成共识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所有员工的支持与维护。因此,电力企业信息化架构模型必须得到所有员工的认可,特别是管理层人员的认可。在此过程中,管理层可以以自己的权威积极调动所有员工参与到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共同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

(2)组织相应的团队来监控EA模型的应用

信息化建设的团队可以由信息化领导小组、实施小组及执行小组三个部分组成。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局,实施小组负责统筹EA模型的实施步骤以及实施路径,执行小组负责执行EA模型的每一个步骤。执行小组是EA模型的实施基础,是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执行力度及执行效果直接关系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3)建立制度体系,规范架构模型的应用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体系有利于保证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正常运行,即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来保证EA模型的实施,促进员工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在实施过程中少犯错误。同时,该制度体系必须有相应的奖惩措施。

4 结论

本文基于TOGAF框架设计了电力企业信息化架构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实现的保障措施。本文所构建的电力企业信息化架构模型对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电力企业的业务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企业信息化建设背景范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现代化;管理策略意义

引言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化的长期工程,它是指通过专设信息机构、主管、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技术的部署,配备适应于现代化企业管理运营的软件和硬件,创新业务工作模式,增强本企业的竞争能力。近几年来中国正加快步伐进入信息高速发展时代,当前,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席卷全球,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化成为必然的趋势,正在加速渗透到各行各业中,信息化引领着全世界的重大变革,推动着新旧动能的转换,引领着经济社会变革的核心技术。加快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既是全社会的需求,顺应知识时代和经济时代的发展潮流的需要,也是企业适应经济市场,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趋势。

1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信息化建设集中在大型央企国企,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很不乐观

经过多年以来的摸索,信息化的理念和方式已经逐渐的进入到了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但是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实施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主要还是大型的央企和国企,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相对来说还比较落后,全国范围内7000多万中小企业中真正实现信息化的企业占据的比例不足百分之十,即使有些应用较好的企业中,也或多或少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说,其一,部分中小型企业主管人员对信息化的认知不准备,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配置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辅助操作,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二,信息化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障碍,例如企业领导层支持力度不够;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资金投入不足;落后的管理思想和模式;缺乏专门人才等这些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障碍。要想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中取得应有的效果,必须抓紧时间克服这些问题[1-2]。

1.2各个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中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技术创新和在各个行业领域的普及和应用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近五年以来国内各个行业领域发展指数在稳步上升,排名全球第25名,第一次超过了G20国家的平均水平。国内各个省份来看,山东、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发展水平位居前列,但甘肃、内蒙古、贵州、云南、海南、宁夏等省的信息化发展缓慢,而其他一些省份的发展水平在国内则处于中等水平。

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条件

2.1具备信息化建设的内部要素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在引入设备和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企业信息系统能否集成,关键点就在于资源的共享,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系统分散,即可以实现将关键的数据准备快速地传到决策人手中,为内部运作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有些企业出现生产-供应-销售脱节、财务帐本与实际账面不符等管理问题,就是因为在供应链中生产、销售、采购、物流和财务各个流程之间系统单独运作,没有形成信息的集成化,管理的信息化,所以说信息技术的集成化是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

2.2有自己的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队伍

信息化建设需要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性人才队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从项目立项,程序开发,到平台投入使用以及以后的维护,每一步都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同时技术在变化,程序在升级和更新,信息系统也要随之升级和更新。因此,每个企业必须有一支自己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推进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3稳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与投入

信息化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管理问题,要求企业高层具有信息化知识和意识,重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和划拨经费,而且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需要不断摸索思路和模式,投资费用多,但收效甚微,需要企业管理者们增强信心,摆正认识。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加大投资与人才的投入[3]。

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3.1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系统化的管理,办公系统自动化,业务管理科学化,信息服务网络化,商务活动电子化这些对企业来说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信息化条件下,企业从前期调研、项目立项、合同签约、履行合约到后期的维护,都可以科学有效地管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设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宣传商品,与客户互动,减少企业宣传的成本,提高企业工作的效率。

3.2加快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提高企业的市场把握能力

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建设了信息门户,有些企业开设了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这些门户让企业能够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市场的趋势,抓住市场的先机,成为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应用的结合,有利于企业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3.3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准

确性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技术的引进,更重要的是将先进的管理理念、模式和方法引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流程中,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完整的和最新的市场信息是经营决策的基础,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让企业通过与客户和供应商多方面沟通,能够及时把握市场趋势和消费者的需求,及时调整和改善经营决策,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4]。

4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策略

面对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企业应当进行反思,如何正确进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1领导思想观念的转变,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与投入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要把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融入到计算机网络中去。只靠技术部门的人员是无法有效推动的,需要本企业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持,那就需要企业最高决策者的亲自领导,从企业全局上来协调和组织实施,所以只有企业领导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实现管理思想的解放,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为企业信息化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和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才能认真抓好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5]。

4.2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企业的信息化运行平台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配备适用本企业的管理软件,建设适用本企业的信息化运行平台,同时建设好企业内部的网络基础设施,配置相应的电脑、扫描仪、打印机、摄像机及照相机等一系列自动化设备,网络是信息的巨大来源,做好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要加强网络环境下安全认证体系,防止一些外来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入侵,确保本企业数据和运行平台不受外界的攻击,维护本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正常运行。

4.3重视人才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团队

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由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晚,对口专业的人才储备不足,所以缺少这一类复合型人才队伍,只有建设信息化系统后,加大对人才的培养,才能逐渐地造就这样一批精通专业知识,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信息技术队伍。企业可以通过人才的专业技术培训、同行业间技术的交流、对外合作等,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发现人才、挖掘人才、积累人才,逐渐充实企业的信息技术队伍,共同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5结语

当今世界,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给企业的长期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想在全球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须科学合理的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和产品的创新,加大信息化队伍的培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才能更稳定的推进信息化,更好的适应全球经济的发展,在信息化时代中不断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搜狐网: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谷彦章.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24):111-113.

[3]贾婷.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策略及深远意义[J].科技信息,2009,(09):347+358.

[4]杜昊.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24):108.

第5篇:企业信息化建设背景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软件选型 深化应用

1 企业信息化建设概念

企业信息化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集成化等技术,帮助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加强对企业精密管理的有效方法,用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核心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经营水平的过程。企业信息化构架包括企业产品设计信息化、企业生产流程信息化、企业产品销售及客户数据信息化、经营管理信息化、决策信息化以及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等多个方面。

2 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难点

2.1 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 信息化在我国一直是应用需求推动它的发展,头疼治头,脚病医脚。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的认识。现在很多企业的总裁或CEO并未对信息化建设有足够的重视。这些总裁们往往认为信息化是纯烧钱不产出的,然而现如今大多数高速发展的企业都有一个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视的CEO或CIO。一个好的信息化办公环境可以使企业组织扁平化,便于跨部门解决工作中的难题,事半而功倍。对于企业的每位员工,我们应让他们有个充分的了解,让其了解在工作中信息化的重要性,工作中突出自己的信息化应用的效率为企业创造出应有的价值。

2.2 企业流程不能充分体现 并非所有企业的管理者都能够深刻认识到企业流程信息化对企业的运作和管理将会产生的根本性影响。

虽然,每一个企业都在经营过程中,都会建立了一些操作流程,或者自然形成了一定的工作习惯。但是,由于未能系统地、深入地研究企业的流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运作效率和效果,至使低效流程、断口流程、部门流程等现象普遍存在。解决方法就是应具体了解每个岗位的操作流程,对现有软件系统(比如ERP)进行二次开发,以符合工作流程。

2.3 软件系统选型问题 在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很多企业盲目的上ERP等软件系统,但做ERP系统的厂家很多,要是不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就算软件有多好员工不爱用反而成为累赘。就好比我需要耕地,那我就需要买一台拖拉机,结果是买回一台坦克。你说坦克功率大但它不适合耕地,况且我这边只有拖拉机手没人会开坦克。很多企业在软件系统选型上就遇到这种问题,软件不适合、员工不爱用、维护成本不断增高,但是换软件也需较高的成本,这种情况往往置企业与进退维谷中。

2.4 生产流程未能有效管理 作者切身了解到很多企业认为仓库信息化基础建设成本过高还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帐方式,对进、销、存、资金没有一个整体管理。这样的结果便是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管理和生产效率,于是会出现采购环节、仓库管理、业务营销、生产管理、账务账目等各个流程的混乱。

2.5 善于指定企业信息化建设年度规划 很多企业没有相应的信息建设年度规划,各个部门提出应用需求就盲目的进行采购软件。这种没有规划的建设方式及其浪费资金且应用后没有相应的效果。一家企业应对建立信息化年度规划和年终述职制度,统筹安排,以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投资。作者本人曾在没有计划和审查的情况下购进3套软件,后发现3套软件中数据备份和文件加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重复,实在是重复投资。故信息建设的年度计划尤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年度计划随着运行中的实际情况可以做灵活调整,但需要反复论证,以免出现花了钱没有效果的情况。

3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应不断深入挖掘适合企业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管理模式,将信息化应用到企业的经营活动当中,通过信息化建设加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体制下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实施流程见下图。

3.1 重视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处理好信息技术的集成化 在引进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时,要考虑企业原有信息系统是否兼容新的硬软件,在实现资源的共享的同时优化信息结构。避免产生“信息孤岛”的现象。要尽量避免独立开发技术设计、生产、销售、采购、财务等各部门各流程的应用系统,要统筹规划让整个企业形成有机的整体,所以信息系统开发时要实现信息技术的集成化、管理信息化。使信息流通方便、快捷。从而保证了物质流、资金流的运转速度,实现现金流和工作流的整合,使企业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优化配给,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最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能力。

及时配置相应的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更重要的是建设网络基础设施。信息传输网络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研制、信息技术开发等设施建设都属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时应给企业规模的扩大留有提前量。在硬件采购上也可以用平板电脑代替商用笔记本电脑等措施,既满足办公信息化需求又降低硬件采购成本,

3.2 重视人才培养,建立一支适合本企业的信息技术队伍 人才是信息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以部分。单纯的IT专业知识并不能解决公司全部的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适时选拔一些掌握企业核心技术的专业人员充实IT队伍十分必要。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这是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3.3 对企业现有信息化系统进行改造 很多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对信息管理期望值过高,企业期望一套软件系统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旦收效不太明显,就可能会丧失信心。如果企业有旧的信息化系统可以对旧系统进行二次开发、深化应用,使其符合现今的需求。特别是2013年整体环境比较严峻的时期,企业不能贸然上线新的信息系统,对ERP,CRM等软件深化应用是现今的首选。

4 结论

总而言之,我国中小企业现状是缺乏人才、缺乏资金、组织多变、信息化建设无固定模式,因此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是要结合自身特点,切记生搬硬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借鉴成功经验,立足于ERP、EAM、SIS、CRM等核心系统,深化应用,走适合于企业自己的信息化道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同时为企业提供最大价值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华夏出版社,2003.1.

[2]叶晨辉.《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四大误区》.通信信息报,2007.2.

第6篇:企业信息化建设背景范文

[关键词] 中小企业信息化金融危机信息系统

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很多国家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2008年11月,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国中小企业的冲击,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小企业峰会专门探讨了应对策略。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咨询理事会主席胡安?拉福在发言中说,由于资金和规模等因素,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最大,其中资金缺乏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非常必要。鉴于中小企业在实体经济中占据的重要份额,政府应该给予中小企业足够的重视。在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已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由中小企业完成。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小企业无疑是我国经济的主力军。

信息化是帮助企业优化创新、提升管理和人力绩效的有效手段,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2007年,同志在十七大的讲话提出五化并举、两化融合,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流通及服务等各项业务活动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等各个环节,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目前,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意识到企业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竞争力,许多中小企业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节约企业成本

众所周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处理企业的信息流,可以节省人力操作的成本,节约纸张,从而节省时间,提高企业效率。

2.重组企业流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借助信息化管理,会使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化,从而需要企业对自身企业流程进行重组,以适应企业信息化。借助信息化管理企业,可以减少管理层级,使企业趋于扁平化,降低职能结构的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使企业应变能力得到提高

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对于企业内部来说,企业可以及时掌握诸如库存之类的内部数据,对企业内部资源做出及时调整,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外部来说,企业可以及时地获得市场信息,使企业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增强企业的灵捷性。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系统的普及,许多中小企业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国内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小企业信息化已经逐步成为了中小企业摆脱自身劣势、提高竞争优势以增强竞争力与发展能力的一种重要选择。但是,从中小企业信息化实际状况来看,绝大部分企业只是在局部的过程中运用了部分的信息化技术,真正的实现全过程信息化差距甚远。追根究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信息化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阶段

随着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中小企业也深切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也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就目前实际状况而言,尽管很多中小企业都不同程度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可是大多数企业领导者并不了解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含义,以及如何实施企业信息化。其中,有不少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对企业原业务流程进行“原版复制”,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此外,不少企业的决策者认为,信息化是软件专家的事,信息系统就是一种软件,企业只要出钱把软件买回来或请人把系统软件设计出来就可以了。由于存在以上误解,结果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难以实施,企业没有实现真正的信息化。

2.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我国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一开始人们十分重视技术性的因素,而对于非技术因素的重视却远远不够。在其后的实施过程表明,我国企业信息化成功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的管理水平没有跟上。后来人们明白在信息化过程中,企业的管理水平往往扮演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角色。企业信息化要促使信息技术发挥其在管理中的作用,就必须与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结合起来,融进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虽然如此,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限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依然很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在管理方法上,虽然很多中小企业领导者努力学习国际先进的经济理论和管理思想,但由于历史、体制、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但是在中国,中小企业很难照搬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其次,很多中小企业都是家族式管理,有些甚至是毫无管理可言。种种原因,导致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流程和内容都处于不规范状态。最终结果就是企业的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管理理念与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导致企业最终没有真正实现信息化。

在人才方面,由于受到企业规模和企业本身制度的限制,中小企业缺乏技术和管理人才。然而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当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继续教育重视不足,采取的形式通常是短期培训,导致信息化人才的素质难以提高;此外,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限制,很难吸引并留住信息化人才,人才流失也就成了中小企业的一大问题。因此,与其他问题相比,人才不足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影响因素。

3.信息化实施效果不理想

在国际上知名的企业管理软件有SAP、金蝶和用友。目前,在国内真正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具有典型意义和推广经济实用型信息化的解决方案还很少。有很多企业购买国外知名管理软件,但是由于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没有国外企业管理软件的要求,导致企业信息化难度大、代价大,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三、金融危机后的启示

对于这次金融危机,著名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2008年11月17日表示,当前这场金融风暴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带来更多的是机会,他希望在网络技术的帮助下,中小企业能够促进世界产生变化。他还认为,中小企业想跟大企业竞争,让自己的企业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创新,更加节约成本,就必须使用IT技术。

这次金融危机证明,在受金融危机冲击最激烈的时候,那些勇于利用信息技术在管理和运营上创新的中国企业实际上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并能够提早为经济恢复,加速发展做准备。在订单压力凸显、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资金紧张、人力资源成本持续提升、节能环保责任加重、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等金融危机所施加的种种压力下,这些企业快速地优化自己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流程,积极探索转型和升级之路。

现在,中国经济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逐渐走上恢复的通道。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1%,第二季度同比增长7.9%。然而,经济回暖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将重新回到高增长、高消耗、低效率的发展之路,中国企业必须要通过转型和升级,来适应即将到来的新的经济环境。企业如何能够更好更快地实现真正的信息化,主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企业信息化意识

哲学告诉我们,只有全面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才能搞好企业信息化。因此,企业领导者要提高企业信息化认识,企业信息化的本质是增强企业的竞争,企业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竞争力。

首先,中小企业应该真正认识什么是企业信息化,认识到信息化不是单纯的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实际上,企业信息化包括企业业务信息化与企业管理信息化,伴随在企业整个过程之中。

其次要充分的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这要求企业要把实现企业信息化提高到一个战略的高度来来加以认识,要解放思想,转变思想观念。这种观念的转变不仅仅包括企业领导层,还包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普通员工,都要求转变观念,强化企业信息化意识。

另外,要增强主体意识,只有增强了自身主体意识,并贯穿于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全过程,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最终成功。这些意识主要包括环境意识、危机意识、管理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做到这一点,才能确保在整个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消除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观念阻碍和人为障碍,从而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

2.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对于企业来首,企业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提供管理的工具使企业从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提升企业管理的效率、减少企业管理的成本。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除了相关的技术因素之外,更大的因素将取决于能不能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同中小企业的具体实际良好结合。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适合其特点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打下基础。

另外,中小企业要加大人才的培养。中小企业要想搞好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有拥有计算机操作和网络管理能力、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研究能力人才,此外,还要提高所有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管理知识和理论水平,这样,才能达到企业信息化的基本要求。

3.选择适合自身企业的信息系统

中小企业在管理软件的选型上,不能盲目的相信购买大品牌的管理软件,因为中小企业的规模达不到那些大品牌尤其是国际大品牌管理软件的需求。因此,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中小企业结合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管理软件。如果有能力的话,可以自己开发合适的管理软件。

四、结论

现在,金融危机已经过去,我国经济正在全面复苏,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目前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信息技术正在进行一次大的创新,很多管理软件已经由C/S向B/S转换,3G网络正在全面推广,信息安全技术也在得到高度重视。二是国家信息化战略正在稳步推进,信息化已经得到国家的重视,电子政务全方位实施更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环境。三是在全球危机中,企业电子商务显现出更为快捷和成本的优势。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一场革命,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生产流程及管理的方方面面,对于完成整个国家信息化任务将担负着重要使命。此时,如果企业能够抓住机遇,重视企业信息化,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信息化实施方案,就会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实现最终目的,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陆学艺李培林:社会蓝皮书(2009)[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文仕伟: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信息化与应对策略[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02)

第7篇:企业信息化建设背景范文

1 无线网络技术的特征及优势

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化社会创新建设的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在社会、经济等方面发展中的应用是符合社会整体发展的必要需求,是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重要做法。而就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我国众多的企业、事业单位都在全力促进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和拓展,力图能够通过信息化的建设在新一轮的网络资源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那么,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而言,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在整体统筹规划和推进的过程中,有必要按照企业内部各个组成部门的分布,在企业全范围内覆盖网络技术,促使企业工作人员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与企业相关的信息,接收到关于工作的通知,而不再是局限在过去有线网络技术给工作人员带来的局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构建以部门为基础的网络信息化建设部分区域是必要的发展趋势。那么,基于这一要求的实现,无线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是必然的。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弥补有线网络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使用人员和使用工具,尤其是在当前移动客户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优势。而且,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来讲,如果采用有线网络技术,那么安装人员需要做好企业内部调查,然后进行网线的布置,因此,不但加剧了信息化建设的难度和工作量,而且网线的运用对企业工作人员办公形成了很大的限制,即企业员工必须在接有网线的计算机上进行办公操作,这样就会影响到企业人员的工作效率。而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改变这一发展趋势,但是无线网络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安装人员合理地布局无线网接入点,对覆盖范围进行精确的计算,最终保证无线网能够覆盖到企业的各个角落中,而且企业员工的电子设备在介入无线网时不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此外,对于企业来讲,无线网的安全性相比有线网较低,所以企业在运用无线网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做好加密设置,或者隐藏无线网络等保证自身无线网络运用的安全,避免外来人员通过无线网络进入企业内部,对企业的信息数据安全形成危害。整体上而言,无线网络技术相比有线网有着重要的应用优势,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同样必须针对其缺点进行针对性的预防,保证无线网的安全使用。

2 无线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意义

无线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网络组建模式建构而成的,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覆盖到每个角落,且人员的使用具有很大的便利性,在当前政策和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下,无线网络技?g的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的首要选择,当前大大小小的企业已经形成了密集的无线网络群,企业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深入到企业每个员工中,通过不同的形式为企业员工提供与企业相关、与自身岗位相关的信息资料。整体上而言,无线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能够促使企业信息化建设速度、便捷度和利用效率等方面整体提高。

3 无线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用

3.1 企业无线网络技术应用的原则

3.1.1 兼容并包

企业无线网络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兼容并包的原则首先是无线网络技术的开放性,即企业的每个员工都可以通过权限设置或者加密设置等接入到企业固定的无线网络中,但是开放性要有适度的标准建设,而不是无条件的网络技术开放。其次,则是包容性的原则,一方面企业的无线网络技术能够积极地适应企业信息化设备和网络技术设备的升级改造;另一方面企业的无线网络能够与企业原先的网络技术实现兼容符合,不会发生强烈的碰撞,以此整体上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3.1.2 性价比最优化

企业在进行无线网络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性价比最优化的原则,首先则是无线网络技术的实用性原则,企业所选择建设的无线网络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等必须保证复核企业的需要,不能选择速度过慢的无线网络技术。其次,则是无线网络技术的经济型原则,保证无线网络信息化建设成本的有效控制,实用性与经济性两者相符合,以此保证无线网络技术能够被企业很好地应用。

3.2 企业无线网络规划需要考虑的问题

3.2.1 无缝漫游

企业无线网络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无缝漫游主要指的是在企业内部,通过使用移动客户端,企业每个人员可以在相同的扩展服务区不同的基本服务区中信号随机切换,且能够在不同的拓展区不同的基本服务区中信息同样能够实现随机的切换,且整个信号切换的时间快而短,实现无缝漫游。

3.2.2 不同类型转发切换

无线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还应考虑到本地转发和集中转发之间的切换。本地转发不经过无线控制器的数据处理,而集中转发需要经过无线控制器的数据处理进行。且两种转发模式的应用有着自身的优缺点,而在使用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结合自身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和无线网络的数据处理速度等,在本地转发和集中转发两种模式之间进行选择。

3.2.3 灾备

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需要保障此种技术的完整性,避免意外情况对无线网络产生损害和碰撞,所以需要设置一定的灾备。而企业在灾备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覆盖范围和建设规模,可以通过增加备份交流电(Alternating Current,AC)的方式对无线网络设置保障屏障,以此保障无线网络的稳定运行。

3.3 企业无线网络规划与实现

3.3.1 网络拓扑结构

企业无线网络规划与实现需要在网络拓扑结构建立的基础上进行建设,但是就实际而言,当前许多企业在有线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已经基本上建立了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其中核心层主要是对网络的数据信息进行交换,核心层的存在主要是保证网络运行的平稳安全,这一网络结构层的建设必须做好外部网络路由器的安全建设和科学的部署,保证经过路由器的网络能够准确地向覆盖范围传输,能够很好地适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而在无线网络拓扑结构的接入层中,接入器主要是由无线控制器AC挂接与核心交换机相连接,以此能够通过交换机促使无线网络信号集中、高度的转发,能够有效解决无线网络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

3.3.2 命令配置

在?o线网络拓扑结构建设的基础上,需要针对无线网络进行命令的配置设置,而一般需要针对冗余AC和三层漫游进行优先配置,需要针对具体的配置层进行顺序的优先配置设置,保证每层配置命令能够很好地被无线网络技术传递和转化使用。

3.4 企业无线网络架构应注重的问题

企业在无线网络架构中,应注意到无线网络技术的设置必须符合企业对无线网络技术的覆盖范围,保证路由器的覆盖设置能够保证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每个角落,而且,无线网络的构建必须同时注重无线网络技术应用的先进性和成熟性,既能够保证无线网络技术是比较先进的,短时期内不需要企业重新进行构建,但是又不能够仅仅保证技术的先进性,而且要选择应用不熟的无线网络技术,避免给企业造成数据信息的交换形成不良的影响,能够在技术先进性和成熟性之间合理的权衡,保证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形成促进作用[2]。

第8篇:企业信息化建设背景范文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规划 过程框架 规划方法

STUDY ON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LANNING METHODOLOGY OF TELECOM OPERATORS

Tian Peng Luo Bangcai Guizhou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pac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was faster and faster. Information planning has become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booster and engine of improving the economic benefit an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However, an effective information planning methodology will help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and meet the needs of the enterpri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elecom operators as the main body in this paper, an framework of informatization planning process is proposed, the informatization planning,s basic principle is expounded, several common methods of planning are carried on the analyses, the value of informatization planning is summarized, providing an useful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other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planning.

Key words: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Planning Process Framework Planning Methodology

一、引言

企业信息化规划以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为指导,结合先进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以及企业业务的最佳实践,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制定企业未来信息化蓝图以及实施保障计划,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信息化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和总体指导,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依据[1]。

当下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成为了衡量一个企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现代化企业的核心内容之一[2]。对电信运营商而言,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电信市场的开放,竞争的焦点从网络竞争、规模竞争向客户竞争和管理竞争转移,同时在电信企业内部进行了组织架构重组和业务流程重组,内外环境的变化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环境、现状、战略、业务和市场,电信运营商应从企业信息化规划入手,寻找一种有效的信息化规划方法,提出适合企业3~5年长期发展战略需要的信息化规划,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支撑企业的发展战略,强化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框架与原则

在国务院“两化融合”思想的指引下,随着电信运营商业务发展,快速成长的业务需求对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服务标准,信息化规划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使信息化建设能够敏捷地支撑电信运营商业务、服务、运营、管理以及创新发展,提出了信息化规划过程框架与基本原则。

2.1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过程框架

从电信运营商企业战略及业务发展需求出发,根据工作内容和时间先后顺序不同,可将整个信息化规划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前期规划回顾,第二阶段进行现状、需求及驱动力分析,第三阶段制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第四阶段提出具体建设项目,进行项目投资估算与设计实施,如图1所示。

在理解电信运营商发展战略和核心业务的前提下,分析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前期规划执行情况,找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差距与不足,评估上年度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分析电信行业发展环境,明确企业内部相关部门业务需求,利用关键成功因素法,对发展需求及驱动力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企业未来信息化改进方向;在全面调研,充分分析企业信息化现状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制定规划期总体目标和实施原则,从技术架构演进规划、信息化组织和人员规划及信息化服务规划入手,勾画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结合企业规划思路和方法,提出必要的建设项目,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计划,分析项目投资预算,对项目投资进行权衡,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2.2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基本原则

在电信运营商进行企业信息规划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信息化规划就难以有效指导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坚持战略驱动和业务导向。目标牵引力和业务驱动力是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的源头,信息化规划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制定信息化架构,推进企业的整体发展;同时,围绕业务发展需求,制定出具有业务价值和业务促进力的规划,提高规划的可接受度。

坚持整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要整体规划,分步骤、分重点实施。从建设逻辑上,要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先从IT基础设施及底层数据建设,再发展核心业务系统,优先解决最紧迫、最重要的需求,并在所需的人、财、物的投入上有所倾斜[2]。

坚持循序渐进和注重实效。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是一个循序渐进并贯穿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动态过程,要把握核心和重点,由急至缓,循序前进;基于成本去设计规划,规划不宜太大,规划期不宜过长,一般3~5年为宜,同时要考虑规划的扩展性和可用性,这样更能提现规划的实效与价值。

坚持全员参与和加强培训。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人,必须要让每位员工都清楚,每一个人都积极地做好准备;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是根本,实行培训与引进并举,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和人才引进渠道,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所需的适用人才。

三、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论探析

3.1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专家和企业界开始了对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并形成了一些比较典型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例如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价值链分析法等,经过对这些方法的学习和实践,提出了几种电信运营商常用的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

3.1.1 GMTD方法论

GMTD方法论具体指的是:Guideline,“一个指导思想”,即企业的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Methodology,“一个分析方法”,即以关键成功因素法为主要分析方法;Time step,“三个时间步骤”,即以规划回顾、需求及战略分析、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三大时间步骤为规划流程;Dimension,“四个维度”,即以战略、资源、产品、客户四大竞争力的提升体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企业价值提升。

GMTD方法论是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总体思路,将企业信息化规划分为“一思想、一方法、三步骤、四维度”四个方面,为电信运营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更加合理、科学的支撑,有效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是目前电信运营商比较常用的规划方法。

3.1.2 问题追根溯源法

从电信运营商业务发展需求入手,聚焦客户业务要求,分析技术人员抱怨的原因、用户使用问题与客户感知以及端到端的业务流程,通过横向比较,找准企业管理、运营中存在的根本问题,以及业务需求与IT能力之间的矛盾。

对于业务部门来说,以业务为驱动,通过分析具体业务对应的具体IT功能实现,对IT规划提出要求。对信息化部门而言,业务驱动作为信息化的重要输入,信息化在能满足具体功能的同时,更需关注满足业务类及发展趋势的信息化能力是否具足、结构是否合理、需要哪些构成要素、是否可良性持续发展等,通过点上的汇集、分析和关联,进行自底向上、追根溯源,对问题进行深入挖掘,明确IT能力,制定科学的IT规划,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3.1.3内涵变化分析法

电信运营商信息化建设面对的业务环境、战略要求相对过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电信业由“通信业”转向“信息服务业”,企业发展已由过去的“利润驱动”转向“价值驱动”。

通过分析全业务环境下企业战略和业务内涵,聚焦企业战略转型及信息化内涵的变化。从企业信息化角度来说,信息化以全流程为贯穿,针对业务发展策略和能力填充点,对新的变化和发展规律需要有进一步的深入认识,并对移动互联网业务和商业模式下IT内涵变化进行重新审视。

从规划层面来说,基于战略内涵和业务需求,聚焦IT内涵变化和IT能力映射,采用MATRIX(矩阵)框架,梳理企业信息化能力建设同企业战略与业务需求驱动、客户体验驱动、持续性发展驱动的关系,进行多角度二维分析,将信息化能力建设转换为业务和服务能力,推进IT的技术、管控、服务体系方面的工作开展,创造IT价值。

3.1.4价值区间权衡法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传统的通信业已经由单一的利润驱动向多元的价值驱动转变,而竞争焦点集中在企业掌握价值链过程中面向客户的运营能力、应用提供与管理能力、服务聚合能力三个方面。电信运营商企业核心竞争力区间应由信息流的传播者向能力提供的管理者、服务应用的集成者以及客户渠道的聚合者改变,通过对产业链的引领与价值链掌控,最终成为标准与模式的引领者。

在深入推进转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提升企业价值的背景下,企业信息化的价值应围绕企业运营价值、股东价值、产业链价值、员工价值、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展开,构建一套相对具有客观性、全面性的基于企业价值贡献作用比重加权的二维模型来衡量信息化的作用和价值,全面提升整体化企业信息化能力,实现IT支撑和业务发展的“有机融合、创造价值”。

3.1.5企业战略解码法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信息化工作应聚焦企业发展问题。电信运营商移动数据业务领域管道价值份额被进一步压缩,传统核心业务市场面临价值分流,流量增长与价值提升难以同步增长,抢占用户第一接触界面的竞争日趋激烈。

聚焦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本质。移动互联网业务与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吸引用户、聚合资源、价值链掌控,从上、下游客户角度,聚焦管道、平台、应用在商业模式中的作用,对IT内涵的进行重新审视,从新的角度去理解“新三者战略”:智能管道、综合平台和应用。管道是桥梁,是基于客户与电信、客户与客户之间发生关联或关系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产生的作用角度。平台是容器,是基于面向内部运营与管理、面向外部合作接入与能力提供的实体系统和标准层面。应用是体验,是基于客户感知到的综合内容与体验层面。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除了IT支撑层面外,在其他方面应有更大的作为。

3.2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思考

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展现的首先是内容,作为一个面向未来能力建设的可阅读物和传达思路思想的载体,应根据电信运营商自身具体情况,适当的将内容的思维模式过程有所体现,这种“做什么”、“为什么”有上下文的方式将有利于把问题和思路传达得更清晰和透彻。

规划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思维过程,这种思维模式过程的体现方法经过总结、归纳和提炼后形成可模式化的形式,可以认为就是一种方法论。

所有的方法都是以内容为基石的,需要的只是把要阐述的内容和观点以合适的方式和逻辑结构展开,形式为内容服务,并成为内容重要的组成要素。方法论是基于内容的一种工具,可以选择工具、应用工具或创造工具,但不必为了方法论而方法论,法无定法,因时、因人、因事而定,量体裁衣,寻求一种适宜电信运营商自身发展,具有实效的信息化规划方法,将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四、电信运营商企业信息化规划价值体现

电信运营商信息化规划是信息化工作的先导,对能力建设和工作重点起到价值导向的作用,满足“二八法则”,即信息化规划花费20%的投资将为企业贡献80%的信息化成功率。

信息化规划是一项重要机制和组织形式,将信息化工作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业务、管理等紧密衔接起来,系统性的调动IT专业资源来协同解决问题、开展能力谋划、明确工作思路。规划不等同于工作计划,规划聚焦在企业级的战略、业务、价值同IT的连接,由此使得IT各级人员明确在战略地图中的坐标定位、方向、路径、内容及方法。

信息化规划是下年度信息化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先导,是IT专业下一年度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的重要来源,是企业发展战略在信息化工作、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服务与支持等方面的细化,促使企业的管理人员和IT从业人员以全局化和大局观的角度去看待、评估企业的信息化现状和信息化工作的未来,对企业IT建设工作形成长期性指导体系,促进企业对现有问题和IT需求进行全方位的诊断与梳理,能够针对当前问题和改进方向进行IT系统实施。

五、结束语

信息化是生产力,要高瞻远瞩,超前规划,发挥出对企业创新变革、精确管理、高效运营的引领性作用。信息化规划要结合电信运营商自身的发展战略和业务发展需求,从整体上进行规划,注重重点,循序渐进。然而信息化规划方法很多,必须结合电信运营商自身特点分析,从多种适配方式中创建符合企业实际和未来要求的信息化规划方法框架[3],推进信息化规划工作实施,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行,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 范玉顺,胡耀光. 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基本框架与方法[J]. 新材料新工艺, 2004(9):2-7

[2] 蒋桂艳.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研究[J]. 微型电脑应用, 2012(10)

[3] 龚至晖,李.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探讨[J]. 移动通信, 2012(11):134-137

[4] Thomas H D. Putting the Enterprise Into the Enterprise System[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August,1998:3-5

[5] 段延娥,戈连柱. 关于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应用的探讨[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7(S1)

第9篇:企业信息化建设背景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信息化

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工程,可直接推动企业可持续改革发展进程,可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实际生产效率。要想有效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实力,就必须深入化探讨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1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企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1.1计算机应用技术

熟练操作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程序,同时系统化掌握相关软件性能、设置、性质等应用知识,在不同环境下保证较为理想的计算机操作实效,这便是所谓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该技术可以为不同人群提供多元化且富有针对性的服务。

1.2企业信息化建设

在针对特定企业进行实际管理环节中,信息化即各类高端的管理方式和操作技术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在此种环境之下,涉及科学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才能得以顺利执行,完成企业整体框架管理的整合使命,使企业时刻彰显自身配置的合理性。总的来说,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工程,不单单能够有机协调自身生产经济管理流程,同时更可以大幅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

2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国际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在此种环境下,作为企业务必要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这对于今后在市场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有着重要作用。经过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融合之后,企业才能够持续获取多元且可靠的资源,保证后续资源重复性开放和应用的便利性,辅助企业吸纳更多适当的合作伙伴和项目,最终顺利增加商机并获得理想成就。

2.1提供给企业更为强大的信息化革新发展动力

经过合理程度的改革之后,企业整体核心竞争实力会上升,这是企业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革新和信息化建设活动的根本宗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持续推进,各类企业开始改变以往封闭且单一的发展状态,日渐朝着向外延展的模式过渡,实际上就是实施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改革计划,无形中激发出企业更多的革新拓展活力。

2.2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提升自身科技水平

在企业之中大力推广应用创新型信息技术并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对于提升企业自身科技水平十分有利。一旦企业拥有技术优势,便可以动态化地调查和掌握市场状况,保证在后期竞争局势中处于有利地位。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就是说企业在处理原材料购置、存储、运输、制造、加工、销售等业务内容过程中,需要尽量凸显客户服务的中心地位,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顺利延展出由上游供应商、中间生产者、第三方服务商和下游销售机构融合而成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

2.3优化企业信息化生产组织结构,提升生产效率

在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强化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效的过程中,企业综合实力势必得到提升,这对于企业良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企业供应链管理工序流程对于企业生产组织结构有着深刻影响,所以,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企业供应链管理融为一体,是现代企业业务管理和发展的主流方向,重点就是借助互联和局域网、电子商务、数据库等创新型信息资源管理技术,针对上游供应商、中间生产主体、第三方服务商等进行信息化调控。经过各类主体整合之后,提升企业在激励市场竞争中的综合应变潜能。

2.4提升企业信息化组织内部的凝聚力,解决各类信息流通问题

如若企业内部信息化组织业务人员能够长期进行有效沟通,便有助于强化员工彼此之间的联系。在企业之中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进一步加快信息资源共享进程,使得许多优质信息资源尽快整合成为企业内部发展需求的资源。

3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工序流程中融入的具体方式

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企业管理活动之中,实质上就是进行既定业务流程数字化操作,该类改革活动包括以下细节。

3.1业务的处理、现金的流动、客户交易的信息化

经过计算机技术和数据信息有机整合之后,保证结合实际状况制定和实施完善的业务运作方案,提高企业内部各类机构工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实力,使得整体效能提升。在企业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旨在实现企业业务管理自动化,是企业开展远程控制的必要手段。企业最为关键的业务流程即生产,在该类流程之中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要素,能够愈加可靠地保障企业既有产品质量和操作实效。在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之下,为了尽力迎合市场经济变化细节,第一要务便是整改以往单纯追求完美的价值观念,循序渐进地挖掘梳理出创新型产业管理方法,即在凸显企业主导地位的前提下,使得不同工序流程更加灵活,最终顺利衍生出现代完善的企业供应管理架构。企业在持续完善自身供应链的过程中,要重视当中涉及的各类细节,如若发现任何环节存在隐患,都可以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建设途径予以消除,避免如以往般制约企业实际生产和管理实效。

3.2产品和辅助工艺设计的信息化

在企业实际运营管理过程中,研究怎样科学地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于今后企业基础性业务流程完善的影响极为深刻。在整个改革项目之中,核心结构单元就是信息集成化应用系统,在此类环境之下,可以更加高效地收集高端的信息资源,供应更为精准的管理信息,为今后企业业务管理实效提高奠定基础。在管理过程中务必要把握重点,之后完成企业管理的改革指标,尽量使企业的不同工序流程都能够得以顺利开展,并且在提升日常业务处理效率的基础上,使企业可以在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获得有利地位。另外,企业在开展业务管理信息化改革工作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诸多非正常化的信息内容,这就是所谓的非结构化信息。非结构化信息和结构化信息相对立而存在,非结构化信息可以细化为电子文档、视频文件、电子邮件、多媒体技术设施等要素。在如今过于繁琐冗杂的社会事务之中,则更加需要将计算机网络应用功能和实际的办公需求等进行有机融合,这样才可以不断适应如今这个社会的变化发展规则。综上所述,任何企业想要掌握零件采购-销售一体化流程管理策略,必须要熟知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推广的现实意义,这是今后企业多元化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还须知信息化管理的核心特征,便是借助企业局域、互联网络以及电子商务和数据库等技术资源,加以协调化监督和管制,旨在尽快使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供应得以有机融合,进一步彰显出现代企业随机应变的高超潜质。

4日后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前景

首先,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之后,可以愈加合理地提升基础数据信息的载入实效,使得企业经济基础信息管理的精准和时效性得以同步彰显,在整个工序流程之中,对于企业尤其是内部领导层来讲,更加有助于做出满足企业经济发展需求的战略规划。其次,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提升企业办公的自动化水平,其间沿用的流程都保留合理程度的简化特性。在此基础上,特别是在今后企业处理相关业务环节中,便可以尽量转变以往的工作方式,真正完成无纸化、自动化办公等挑战性指标,辅助企业节约合理数量的生产成本,最终成功提升企业业务管理实效。再次,企业整理工作流程的绩效将会进一步提升,同时消除以往诸多不完善的环节,进一步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实效。归结来讲,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之后,可以更为灵活且可靠地将员工的实践经验融入进去,保证各类优质化信息资源能够借此实现互补,之后方便企业工作人员相互借鉴和学习,最终顺利提高职工的学习和创新技能。最后,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企业信息化双重作用下,不同机构配置得到前所未有的调试控制,包括企业既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有效性资源,如此便可以在原本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获得最为优良的效果,最终大幅度提升企业实际生产经营和监督管理绩效。

5结语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持续创新、企业内部信息化程度日渐加深等作用之下,企业内部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范畴变得更为广阔,包括以往的业务流程等都发生本质性变化。长此以往,计算机应用技术势必贯穿于企业信息化操作的全过程之中,这对于现代企业信息化改革建设等,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婷.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25(23):1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