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特殊学校的特殊教育范文

特殊学校的特殊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特殊学校的特殊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特殊学校的特殊教育

第1篇:特殊学校的特殊教育范文

 

结合教学经验,简单谈谈如何让特殊教育学校的聋哑学生的数学实践课好玩又好学。

 

聋哑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特殊,由于生理缺陷,他们得不到声音的刺激,其获取信息的主要感官就是双眼。

 

由于他们缺少语言,思维方式的表达主要是直观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不断创造和利用直观的因素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力求使课堂实践活动生动有趣,学生在实践课中既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能收获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

 

一、利用多媒体,充分发挥聋哑学生的视觉感官

 

聋哑学生的听力和语言能力欠缺,但是他们的视觉感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聋哑学生的视觉功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合理有效的实践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增长生活经验。

 

比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后,我为学生设计了一节实践活动课。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将人民币都展示出来,让学生再次熟悉课堂所讲的知识,然后为学生播放了一组图片,呈现的是一位学生去买苹果的场景,每个苹果2元钱,一位学生买了4个,然后给了一张10元的,店家又找回了2元钱。

 

学生在看到这几张图片后,都陷入了沉思,我知道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这些内容,但是由于聋哑学生生活经验极度匮乏,对于这样的交际还不适应,生活中缺少这样的实践与沟通。

 

于是我鼓励学生:“你们都很棒,要相信自己,我们在课堂上只是演示练习,有哪里不懂的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加油,老师相信你们!”在我的不断鼓舞下,学生终于有了一点点信心,于是我便将学生进行了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用人民币买卖东西,刚开始学生还有些不知所措,但是随着课堂气氛的逐渐热烈,他们对这样的实践活动乐此不疲,每个学生都玩得很投入、很开心。

 

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活动,既增强了学生与人交际的勇气与能力,巩固了知识,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也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了数学实践课的趣味。

 

二、设置趣味游戏,充分调动聋哑学生的积极性

 

数学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一门学科。在对聋哑学生的数学实践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重复灌输的方法,那么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觉到枯燥乏味,课堂实践也就得不到良好的效果。而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学生的身体能获得充分的锻炼,缓解紧张的情绪,体验活动的愉悦。因此,将游戏融入课堂实践中,将游戏与数学有机结合,创设欢愉的学习气氛,让聋哑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后,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我在课前为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数字,卡片上的数从1-10。在实践课开始时学生听到做游戏都很兴奋,然后我为每位学生发了一张卡片,为他们介绍游戏的规则:每位学生要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两人相加之和等于10即游戏成功,若是找朋友找错了则要淘汰,淘汰的人数超过6人则可以再次进行游戏,最后淘汰次数最少的学生为游戏的优胜者。在游戏中,每位学生都很积极,他们在一次次的犯错与改正中对运算的掌握越来越熟练,虽然有些学生在游戏一开始时有点无所适从,跟不上节奏,但是随着游戏的进行,我看到了学生不怕困难、不畏挫折的勇气。

 

教师为学生设计趣味的游戏,不仅可以让学生敞开心扉,还能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为学生之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对生活充满希望与信心。

 

三、联系生活实际,加强聋哑学生的数学实践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在数学实践课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资源,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设计与生活相关的实践活动,既增长学生的知识,又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善于观察是聋哑学生的一大优势,也是他们学好数学的基础。在学过“轴对称图形”后,我为学生设计了一堂“看一看,找一找”实践课。我提前在教室的不同地方放置了一些实物卡片,一些轴对称图形卡片有五角星、蝴蝶、雪花、脸谱、三角形、太阳等,一些非轴对称图形有苹果、树、月亮、平行四边形等,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与思考,在教室中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卡片,并将这些进行整理,找到卡片最多并且正确的小组获胜。由于每位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为了自己和小组的荣誉,每位学生都全新地投入到课堂实践中,使得这节实践课很有意义。

 

让数学实践课生活化,让聋哑学生的生活常识与经验与数学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他们看到课堂上的事物都是生活中熟悉的东西,就会对数学实践产生亲切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上,教师要针对聋哑学生的特点,为他们设计新颖有趣的游戏,将游戏融入数学教学中,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就学到了知识,并将其进行运用,有助于培养聋哑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第2篇:特殊学校的特殊教育范文

关键词: 特殊教育学校 学校管理 管理原则

一、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管理的共性

不论普通学校,还是特殊教育学校,都以教书育人为最高宗旨,都是培养人、造就人的地方,就学校管理而言,两者有很多共性方面。深刻理解和把握学校管理的共性特点,对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质量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指导、借鉴作用,应予以重视。

首先,在学校管理的理论基础方面,无论特殊教育学校,还是普通学校,都应反映学校管理的基本规律,都是管理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一般认为,学校管理原理的构成因素有目标、原则、过程、方法等,很显然,以上因素是构成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基础理论部分。

其次,如果把学校看做一个不断适应外在环境需求的有机体,那么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在组织目标的制定与达成、组织机构的职责划分与运作、组织制度与文化的建设等方面,两者都遵循着共同的规律。

再次,从学校管理对象的构成要素看,两者都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学校管理就是对以上要素的合理组织、运作,实现管理效益(率)最大化、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过程。其中,“人”是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具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因素,要做好学校管理工作,首先就要紧紧抓住“人”这个核心因素。学校管理重视人的因素,尊重人的需求,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最终服务于人、服务育人,使人获得发展,这是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共同的追求。

最后,从学校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看,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有着基本一致的工作内容,都包括教学工作管理、德育工作管理、体育卫生工作管理、劳动技术教育管理、总务后勤工作管理等。

二、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特殊性

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在遵循一般意义上学校管理的原则、方法、规律等的同时,存在管理方面的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对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做深入思考和揭示,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应立足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情况,办出特色,以尊重并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为宗旨。

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特殊性主要决定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为各类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他们可能有感官障碍、身体障碍,也可能有智力障碍、情绪行为障碍。障碍类别不同,教育上的特殊需求也会不同;同一种类别的学生,因障碍程度的不同,特殊教育需要也不一样。由于特殊儿童具有第一性缺陷和第二性缺陷,因此在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方面,情绪与行为问题方面,甚至包括生活自理方面,等等,他们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特殊性。正是这种特殊性直接或间接地带来了在教师、教材、教法、课程设置、教学仪器设备、校园文化、学生评价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或特殊考虑,进而决定了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与普通学校管理在方方面面的“同”中有“异”。这些“异”即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特点。

首先,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理念,应充分彰显平等、关爱、参与、共享的理念,尊重差异、维护每个学生生命个体的价值和尊严,时刻牢记一切为了学生的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努力构建平等、博爱、接纳、和谐、自强、自立的校园文化。

其次,在校园无障碍环境构建方面,特殊教育学校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不仅应营造适合特殊学生成长发展的无障碍的校园物理环境,更应重视营造平等、接纳、尊重、参与等有利于特殊学生健康、自由成长的支持性心理环境。

最后,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等方面,特殊教育学校有特殊性。特殊教育学校根据学生的特殊需要,贯彻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辩证统一的思想,在开发学生潜能的同时,关注其缺陷的补偿,更强调因材施教、个别化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开设了许多有针对性的课程,如聋校的律动课、沟通课,盲校的定向行走课,等等,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即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应一切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人人发展,发展人人。以人为本原则不仅是学校管理的最高价值取向,而且是教育的根本。以人为本原则要求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里的“人”,是多元的人,在学校管理中,主要指学生和教职员工。因此,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首先要以学生为本。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为各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在学校管理中,我们要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即在学校管理的价值观上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理念,全员共识,形成一种博爱奉献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氛围;其次,在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从教学计划、校园环境、师生关系、教学评价等,都体现出个性化发展的尊重,体现出获得最大限度地发展的促进,依其原本,促其发展,助其完善。

以人为本,其次要以教职员工为本。相对而言,特殊儿童对教师的智能挑战更大,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历程更为漫长。特殊教育学校贯彻以人为本原则,首先,应尊重教师成长的规律,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其次,应注重团队合作,让新教师很快融入团结奉献博爱务实的教师团队中来,而不是孤立无援地面对特殊儿童。最后,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二)民主原则

所谓民主,除了尊重个人的尊严及价值外,还应给予组织成员参与问题解决的机会。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民主原则,简而言之,就是尊重人权、实行民主管理。《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第五章第四十二条规定:特殊教育学校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教职工代表会议制度,加强对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由此可见,特殊教育学校的民主管理,在实践中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全体教职员工必须依照符合国家法令政策的程序或制度行事。二是全体教职员工要有充分的民主参与和管理意识,不仅积极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而且主动地对各个职能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学校管理的各项活动中。特殊教育学校实行民主管理有效的、基本的组织保障就是教职工代表会议制度。

经验表明,民主管理既是校长决策科学化的前提之一,又是全体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内在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在贯彻民主管理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有助于学校从自我封闭管理向社会多部门参与的开放管理过渡。(2)有助于管理由少数教育行政人员独断向全员参与管理过渡。(3)有助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管理。

(三)有效原则

所谓有效,是指管理工作要讲究实效,即以较少的投入,创造出更多的绩效。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有效原则指学校管理者能够充分利用人、财、物、时等资源,经科学合理的管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

有效是对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之所以强调这一原则,是因为某些特殊教育学校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还没有真正重视这个问题,往往不大讲究实效,效率、效益观念不强,意识淡薄,以致管理不能落到实处,甚至无为而治。造成以上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发展在水平和质量方面的不均衡性决定的,另一方面是对资源的认识和使用中重硬件轻软件,重一般资源轻专业资源的误区有关。

特殊教育学校管理贯彻有效原则,首先应特别注重选拔既有爱心又有事业心、业务素质强的人担任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进而组建合理、高效的管理者队伍;其次,特殊教育学校要努力塑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重视师资培训,追求教学质量,切实做到对学生、家长、社会负责。

(四)合作创新原则

伴随发达地区特殊教育的深度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特殊教育已不再是学校内部的事情和责任,而是需要校内外的各部门、各学科、各界人士的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合作创新原则强调满足特殊教育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特殊教育学校内部人员与部门间应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以创新性地高效解决各种问题,特殊教育学校与家庭、社会各部门及专业人员应开展密切广泛的合作。诸多经验表明,合作已成为特殊教育学校管理走向成功与开放的基本实践途径,也是满足学生各种特殊教育需要的关键。

特殊教育学校贯彻合作创新原则,首先要开展和重视校内各个层面的合作,以保证政策、理念的一致性。学校内部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学校领导层与教师、教师与行政人员及教师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学校全体人员对校内各项事务的职责充分了解,对学校正在进行的改革创新达成共识,积极参与,态度积极,从中扮演正确角色;学校建立起保障各部门有效合作、畅通交流的组织平台或制度机制,已形成能促进以上合作的组织文化,等等。

特殊教育学校贯彻合作创新原则,还应充分认识到与校外部门、人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部门、人员主要包括教育当局、普通学校、其他特殊教育学校、社区、家长、校外专业人员、义工(或志愿者)等。办好特殊教育首先应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在特殊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再怎么强调家长的作用也不过分,学校应与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特殊教育学校还应与社区及专业机构经常保持联络,建立良好关系,以获得一些经费、人力的支持和援助。这些合作,能够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提供必要且宝贵的支持性资源,进而为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志宏等主编.新编教育管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蒋云尔主编.特殊教育管理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第3篇:特殊学校的特殊教育范文

关键词:特殊教育 教师培养 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139

党的十报告从“关心特殊教育”上升到“支持特殊教育”,意味着特殊教育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加强特教学校的管理成为现代化教育中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必须以改革和创新提高管理效能,努力追求理想化的特殊教育。

1 创新特殊教育的学校管理理念

第一,遵循残障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理想化的特殊教育应坚持“以残疾儿童少年为本”,从特殊教育的特点出发,设计明确的教育目标,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近年来,我校以率先实施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为目标,以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以实施素质教育为途径,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努力为残疾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学校办学水平稳步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多次被市政府授予“关爱儿童贡献奖”。我们将进一步实施精细化管理,实施个性化教学,从每名特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量身定制个体发展计划,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开发,包括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

第二,在转型发展的现实基础上推动服务升级。特殊教育转型发展是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和新任务。近年来,我市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稳定在99%以上,教育权利得到了充分保障,特殊教育转型发展具备了较好的现实基础。其次,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从“初步均衡”到“优质均衡”,这是特殊教育学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特殊教育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理念引领,要在教育观念上体现现代化,在教育管理上体现现代化,在师资素质上体现现代化,在教育手段上体现现代化,在教育设施上体现现代化。理想化的特殊教育,应该是普通教育中的一种精细化教育。其关键所在,是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以及每天的教学训练内容与方法等等。在转型发展的现实基础上推动服务升级,最终要以实现特殊教育的现代化为目标,采取科学化的综合性措施,努力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残障学生具备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能回归社会、融入社会。

2 创新特殊教育的教师培养机制

近年来,我校积极实施“特殊教育教师成才计划”,组织教师制定成长规划,制订三至五年的个人成长规划,明确学历进修目标、职称晋升目标、专业发展目标,并提出达成的期限和采取的措施。注重人才梯队建设,使骨干教师群体不断壮大,骨干教师层次不断提高。

第一,确立“草根化”培养的宗旨。草根化培养,就是坚持教师培养工作走平民化、大众化路线,让每一个教师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发展潜能,都能参与课题研究,人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我们建立了学校教育教学微型课题的培养机制,引导每位教师申报个人微型课题,促使每位教师主动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切实解决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即使最近几年入校的新教师起点低一些、基础差一些,或者老教师年龄大一些,都不能放弃必须的专业发展。我们成立了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分层次引导每一位教师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发展状态。

第二,运用“刚柔相济”策略。刚性的方面是建立规章制度,用制度来促进学校的教育科研,用相对硬性的规定“逼迫”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学校的主课题,是苏州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残障学生艺术教育校本化的实践研究”。作为昆山唯一的特殊教育学校,我校现有14个教学班,162名在校学生,教职员工43人。学校先后被命名为“江苏省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苏州市教育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江苏省教育学会系统先进单位”、“江苏省书法特色学校”等,学校发展需要我们加强教育科研,为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提供机制保证。同时,我们也实行柔性的管理,诱发、促进教师体验成功。我们努力创设自由、民主、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激发教师的教科研动机,尽可能为教师发展创造条件,包括提供经费、聘请专家等。

3 创新特殊教育的学生管理机制

第一,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现代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为主体,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学校管理,我们积极建设和谐校园、文明校园。在创建过程中,尽可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让聋生做学校的主人。实践证明,当学生由“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时,能深切感受到学校领导、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因而更加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更加自觉参与学校管理,也更加能树立威信,让同学心悦诚服。激发“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和欲望,是构建学生自我管理机制的重要条件。

第二,增强学生的自立意识。学生自主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不断增强自立意识。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自立意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做到乐意帮助别人,才能夯实特殊学生自我管理的基础。由于聋生视觉敏锐,并且能运用手语和笔谈与人交流,所以聋生之间手语沟通良好,相互较为信任。当聋生干部发现不良苗头时,都能及时指出,别的同学也容易接受。

第三,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关键还在于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发挥引领作用。一是选好苗子。在学生中挑选政治思想好、工作能力强,学习认真的小干部,在强化培训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参与学校、班级的常规管理。二是指导方法。尤其是从未当过班干部的特殊生,在他们刚刚担任班干部时,往往无法开展工作。我们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定期组织优秀学生干部座谈会,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让学生干部参与到早读、眼保健操、早操、大课间活动等各项活动之中,有力地推进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第4篇:特殊学校的特殊教育范文

特殊教育学校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模式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开展言语-语言康复上会面临以下问题。

(一)康复介入较迟,导致康复效果不明显。特殊儿童父母缺乏早期言语-语言干预意识和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的滞后性使得特殊儿童入学年龄偏大,错过言语-语言干预的最佳年龄导致干预效果不明显。有研究指出,语言干预训练对语言发育不良儿童有效果,年龄越小,效果越好;疗程越长,效果越稳定。当前我国的学前特殊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一项对江苏特殊教育学校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班都是近几年里创办的。在这些学前班任教的老师中,真正了解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懂得特殊儿童教育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教师非常欠缺,大部分班级没有合适的教材,教学活动安排也不够科学合理。

(二)言语-语言康复资源的缺乏。无论是特殊儿童的言语-语言康复还是其他的类型的康复都是一项高消费的教育活动,它需要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提供支持,其中外部资源包括干预的场所和干预设备,内部资源包括言语-语言干预课程及专业的干预教师。

1.康复场所和资金的缺乏。外部的硬件设施是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言语-语言康复的基本条件,特殊教育学校干预中心以及干预设备的不完善会直接影响到言语-语言康复的成效。特殊儿童言语-语言康复的场所具有严格的要求。特殊学校的康复用房具有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对象的特殊性、干预训练的阶段性和特定康复器材的配置等;同时,言语-语言干预中需要借助一些现代化的设备,这些设备价格比较昂贵,特殊教育学校资金的短缺使得无法为言语-语言干预提供设备,这些条件都限制了特殊学校开展言语-语言康复。

2.缺乏标准的言语-语言康复课程指导。2007年教育部出台了盲校、聋校和培智学校三所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一些亮点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其中在课程内容上,既注意课程门类与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大体一致,又注意根据残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特殊需要增设专门课程,但方案并未对各类障碍的康复提供详细的课程指导。有研究者指出,目前各培智学校普遍缺乏明确的、系统的语言康复内容。现今培智学生的语言康复内容一般照搬或截选语文课程内容,语言康复内容普遍缺少内在连续性,且内容的编排体现不出“康复与教育结合”的语言康复思想。

3.专业化的言语-语言康复教师短缺。随着社会的发展,康复对象范围的扩大,言语康复需求和康复人才缺口的矛盾日益突出,专业的康复教师的缺乏是制约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言语-语言康复的重要因素。面对言语障碍人群这个庞大的群体,我国从事言听康复的人员仅0.45万。当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程度还不高,据教育部2007年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接受特殊教育培训的统计数据显示,在34990位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中,只有18976位教师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的培训,仅占54%。有研究者认为,我国当前对言语-语言治疗师的培养工作重视不够,我国语言治疗师的培养起步较晚,开始于医疗院校的康复专业发展到一些高校建立言语听力学专业。

(三)特殊儿童父母对言语-语言康复技能的缺乏。家庭是特殊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的态度和对康复训练的支持程度会影响到特殊儿童康复的效果。有研究者通过个案研究指出,应把训练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去,保证患儿在家庭中得到长期系统合理的科学的训练与治疗,家长做功能训练,患儿容易配合,更易取得较好的效果。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在西部地区,专业人员对家庭定期培训或入户指导的条件不具备,在多数地方即使设有专门进行家庭指导的人员,但因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指导水平不高,存在概念不清、内容局限、方法僵化以及工作思路刻板等问题。

二、培智学校言语-语言康复未来展望

教育和康复相结合已成为当前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对特殊教育学校提出了新的挑战,特殊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完善几个方面的建设来实现转型。

(一)在政策层面上,落实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政策。自我国实施“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以来,普通中小学校的对口支援工作已经落实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殊教育是一项高投入的教育,它是与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连的,东部地区的特殊教育在教育理念和康复技术上都已达到成熟。在未来的特殊教育发展模式中可以通过落实国家的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政策,加强东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联系,东部地区为西部地区提供选派教师和管理人员到贫困地区任教、任职,帮助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西部地区的学校支持特殊教育教师到东部地区进行进修,共同努力促进西部地区特殊教育的发展。

(二)完善学校康复中心的建设。康复中心是特殊学校进行康复训练的重要场所,康复中心的设备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康复活动的开展以及康复的成效。康复中心建设是进行特殊学校进行康复活动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完善康复中心的言语-语言康复的仪器、辅助工具、教具等是康复必备的条件。其次,康复课程、教材、诊断评估测量工具、图书等是进行康复的软件设施。第三,是对中心科学的管理机制,康复中心的正常运作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中心的仪器保护、操作程序、注意事项等等都需要有严格的规定。

(三)加强与医院或高效的合作。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康复是借鉴医学领域的康复理念,医学领域中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际操作上发展都已成熟,因此,特殊学校加强与医院的合作能够获得专业的言语-语言治疗师的指导,同时也可以改善教育与康复割裂的局面。另外,在一些高校已开展了关于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的专业,加强与高校的和做能够获得专业人员的理论及操作指导,同时,高校开展的语言康复是从教育训练的角度起步,因此,特殊教育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能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去找到合适的语言康复方式。

(四)鼓励和支持特殊教育教师参与培训。当前,我国还尚未建立语言治疗师的资格认证制度,相应的培训机构也还正在发展之中,语言康复师的短缺与需求的矛盾在近期内还会继续存在。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特殊教育的资金支持,开展了各类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学校要鼓励和支持特殊教育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借鉴其他学校康复的经验。同时,对于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机构以从教师的实际出发,既要注重对特殊教育教师理论知识也要兼顾教师的操作技能,在未来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中应向“双师型”的转型,既具有基本的教学能力,又具备康复训练技能;既掌握教育学相关知识,又了解多种特殊儿童康复知识。

第5篇:特殊学校的特殊教育范文

一、特殊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运用学生不适应的教学模式

从实际上来说我国很多所特殊学校的教学模式同普通学校的教育模式并无差别,普通学校的学生和特殊学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运用相同的教学模式会使特殊学校的学生不自觉的感到一种压力,并且会在心理上暗示自己的能力不如普通学校的学生,从而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成立特殊学校的目的是为了能够针对性的对一些生理、心理方面特殊的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就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替他们考虑问题。制定一套适用于特殊学校学生的教育方案,在难度上也要有所考慮[1]。

(二)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

特殊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上比较的宽松,没有给他们制造一定的压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学生在做练习题的时候,粗心大意,做错了习题没有当回事,没有重视起来,书写不规范,难以看清字迹,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遇到一些稍微有难度的习题,就放弃不做了,这些不好的学习习惯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

(三)缺乏专业的人才,社会不够关注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社会上,都是处于弱势的,他们很容易就会被整个社会忽视,他们的声音淹没在人海里而不会有人重视起来,特殊学校顺利的展开教学活动,必须要依靠社会方面资源的支持。此外,由于特殊学校的特殊性,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必须是专业培训的人才,这样才能达到特殊学校特殊教育的效果,让特殊学校的学生一样服务于社会。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说,国家没有特别针对性的对教师进行培训,在整个市场,这种专业性的教学资源也很少。使得不能推动特殊学校教学的发展进程[2]。

二、改变特殊学校特殊教育现状的方式

(一)改变教学的模式

教师要针对特殊学校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和理解能力不足的弱点,改变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用实践结合理论。数学的很多内容都是不具象的,学生难以理解,教师要给学生设立多个学习目标,并引导学生一个个去实行,在学习三角形、长方形的图形内容时,可以应用到多媒体播放实物,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在脑海形成图形的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辨认三角三角尺、三角架、电视机屏幕、柜子、盘子、碗、杯子都是些什么形状,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师也要在课后针对所学知识设置一些练习题,这能够巩固课堂上的所学,学生在理解知识之后再去做练习题,会大大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激发主动去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可以邀请一些知名的特殊学校的教师给他们传授经验,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教学,给学生营造一个他们认为舒适的、轻松的学习环境。

(二)利用多媒体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教师采用到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真实化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知识起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在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可以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应用到教学当中去,把分月饼的情景以动画、PPT与录音带入数学课堂。首先利用幻灯片,屏幕显示桌子上放着一个苹果,4个学生围在桌子旁,一教师提出问题:怎么样把苹果平均分成4份?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平均切苹果,认识到平均切分后,每一份月饼的大小都是一样。然后教师将苹果的一份递给了小黄,等小黄吃完了,教师又提出问题:小黄吃了这个苹果的多少?让学生在分苹果中认识到小红吃了四分之一个苹果,用数字表示为,读作四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占据了其中的一份。就这样,最后通过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图片的定格、闪烁等方法将平均的分的图片重现。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保证教学的质量[3]。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特殊学生一直是教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实践证明,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有效的提升学习成绩、激发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时,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设置这样的问题:妈妈让小明去买水果,两斤苹果、两斤橘子,橘子4块钱一斤,苹果6块钱一斤,这些水果总共要多少钱?学生基本都能很快得出答案4+4+6+6=20元,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其他方式解答,学生之间可进行讨论,得到2×4+2×6=20元这样的解决办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特殊学校的数学教学还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由于教师使用不恰当的教学模式,社会对特殊学校的关注度不够,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都不能使特殊学校的教学事业顺利开展。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实处,使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应用多种方法去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的去探索知识,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去。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彭校蓉.如何培养“特殊”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J].读写算(教研版),2012,02(13):209.

[2]袁丽娟.培智数学活动课的实践与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14,34(1):28-31.

[3]王静贤.浅谈教师如何提高聋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6):151.

作者简介:

第6篇:特殊学校的特殊教育范文

关键词 特殊教育中专学校 体育 校本教材 意义

什么是特殊教育呢?在我国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表述,但综合看来这些定义都包含了几个层面:培养目标、教育措施或手段以及教育对象和实施机构等。特殊教育专家刘全礼按照特殊教育的定义和教育与特殊教育的逻辑关系,将特殊教育定义为:对特殊儿童开展的、有目的的、旨在满足他们的一切教育需要的活动,这些活动既可能是增进特殊儿童的知识技能、影响特殊儿童的思想品德、增强特殊儿童体质的活动,也可能是改变或矫正他们缺陷或行为活动。在我国特殊教育是指对视力、听力言语、智力有残疾的人和有多重残疾的人实施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需要特殊的教具、学具、和特殊的教学方式。特殊教育也像普通教育一样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更特别强调了进行缺陷补偿和发展优势教育,即根据特殊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课程、教材教法、教具、组织形式等方面,除有与普通教育相同的共性以外,还要有一定的特色适应特殊需要和补偿缺陷。并根据不同类型特殊学生的具体情况,完成一定的特殊任务,达到一定的特殊目标。另外特殊教育更加注重早期教育和个别化教育,更加强调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特殊教育要争取到更好的效果,必须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强调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1更好的推进特教中专学校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方针,着眼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的发展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成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现代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残疾人想要在这个社会生存下来就必须比别人更适应这个社会。他适应社会的能力那里来?相当一部人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了。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化的需求,为残疾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权利,这是我们的责任。

体育课教学就是以体育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身体得到锻炼,身心得到发展,从而增强学生机体,增进学生的健康。目前由于体育教材缺乏、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针对性适应不强。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上体育课。尤其是残疾学生身体不方便,普遍自卑的心态,从而使得学生体质明显下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基于残疾学生的体质状况、身体、身理、年龄差异、兴趣爱好、生活环境等不同,灵活的进行课程选择以及针对残疾学生对体育需求的千差万别来进行开发,以达到教学目的。

2提高特教中专体育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在特殊教育中专学校,由于学生的特殊性和残疾的多样性,这就不仅要求我们懂得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还需知道不同残疾类别的学生的专业知识。如聋生的手语、盲人的盲文、各种残疾人心理知识等。只有更好的把这些结合起来才能上好每堂课,教育好每个学生。由于大部分体育教师都不是学特殊教育的,对于残疾人体育教学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都个不相同。新教师有活力但缺乏经验,老教师经验丰富但又缺乏创新思维。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可以有机的把“新老”结合起来。让新老教师相互交流;让新老教材相互补充。使新教师少走弯路,老教师更具活力,让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得以积累传承。新老教师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从而更快更好的提高特殊教育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3从实际出发,传承地方体育文化,积淀办学特色

国家的教育大纲是基于面上的规定,他不可能了解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如场地、器材等方面的因素。而我们编写校本教材就是基于点上的教育,因地制宜编写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教学大纲。有些地方尤其是少数名族地区,有地方特色的体育传统项目或者竞技项目更好的传承与发扬。打造地方特色,使学生参与起来更有兴趣和激情。

4便于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定位

教师备课、上课离不开教材。由于教材的缺乏,不能集体备课,这就直接导致上课时的场地、器械冲突。从而影响教学质量。而且大部分教师都是按照普通教材进行备课,普通教材又不一样,从而导致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不一致,影响学生上课情绪,更无从实现为其他专业课程服务的教学目标。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充分考虑其服务其他专业学科的教学目标。适当的增加其他专业知识,如盲人需增加臂力和指力练习内容。实现集体备课,集体研讨,可以有效缓解场地、器械的冲突,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为其他专业学科服务。

5更好的为残疾人竞技体育提供支持

随着国家对残疾人竞技体育的投入逐步加大、认识逐步提高。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也迎来了大发展的好时期。残疾人同样可以通过竞技体育来展现自我价值,为国争光。而各特教中专学校也是残疾人相对集中的地方,对于残疾人体育苗子的选拔和训练有着很好的机遇。因此在校本教材开发中,合理的融入竞技体育项目,在日常的教学中观察并以此衡量、选拔运动员,为残疾人竞技体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7篇:特殊学校的特殊教育范文

关键词: 培智学生 特殊教育 语文课堂 教学策略

一、特殊教育学校语文学科的重要性

在普通小学教育体系中,语文学科是基础,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石,在特殊教育学校中也不例外。特别对于这群培智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与现实社会的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的生活是被家长与老师所全权包办的,能力有限的他们在家中无所事事,不会做家务;交往能力弱的他们极有限地参与社会活动,需要家长和老师手把手地辅助。语文学科包含他们大部分的生活,让他们学会生活技能,增强他们的能力,重拾自信。语文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让他们学会与他人文明友好地相处,让他们渐渐走出家门,慢慢融入社会。语文学科就像一把钥匙,它能开启培智学生与现实社会间的一扇门。

二、特殊教育学校语文学科的现状

1.语文教材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现在特殊教育学校中使用的教材是各校经过自己的社会实践或教学经验所提炼而装订成册的,尽量考虑自己学校学生的能力,贴合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有的学校是根据学生的能力,结合他们生活实际而临时设计进行教学的,因此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材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2.教学内容单一化。

因为培智学生的各项能力有限,他们模仿能力弱,需要教师不同程度的辅助;记忆能力弱,需要不断反复练习;理解水平较低,需要实际事物的帮助。他们在学习知识时总是需要重复和直观,老师在教授时也选择浅显的内容并不断地提醒。因此,久而久之课堂内容变得简单且单一,重复且枯燥。

3.学生程度差别大,造成顾此失彼的现象。

一个班的培智学生虽然少(8-9名),但是学生的程度差异却很大。以本班(10-12岁儿童)学生为例,程度好的学生可以写短篇日记,与别人进行有目的的交流,而程度差的学生,他不能与别人进行简单的交流,甚至很难配合老师完成一个简单的活动。因此,课堂中的内容要配合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选择,而一个内容可能不同时满足九个学生的能力与需求,往往就会造成顾此失彼的现象。

三、语文课堂中教学策略的运用

1.创造和谐舒适的教学环境,克服学生的畏缩、自卑等不良心理。

培智学生由于认识活动等方面的缺陷,在生活和学习中遭受的挫折和失败比常人多得多,他们普遍存在退缩和自卑等不良心理。他们对所从事的事情缺乏自信,缺乏成功的期望,甚至事情尚未着手做,就觉得无法成功,从而放弃努力。对于这样的学生,需要教师为他们创造和谐温馨、欢乐愉快的教学环境,尽可能地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师生间的信任,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不良情绪,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2.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成功机会和体验。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尽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使他们通过努力能够学会所教知识和技能。当学生感到自己能够学得懂、学得会、记得住、用得上,当看到自己的成绩、看到别人赞许的目光时,会受到很大的鼓舞,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在教授拼音时,对于某些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拼读就可以,有的学生可以要求他独立拼读。再好些的学生,就可以请他帮助能力弱一点的学生,当起小老师的角色。总之,分层要求,让每个学生都做他能做到的事,先建立自信,再增加难度,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3.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强化。

对于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强化。比如有一个自闭症学生,上学快一年,很少跟同学交往,平时也从不主动开口说话,我想尽办法也没能让他主动开口说一句完整的话。突然有一天,我拿来了一个印有米奇图案的盒子,我发现这个自闭症学生眼睛总是盯着米奇的图案,嘴巴微张,似乎想说什么。这时候,我主动走到学生跟前,拿出盒子放到学生手里,问:“好看吗?”学生答:“好看。”由此开始,学生渐渐跟老师互动起来,主动性的语言也出来了,让我激动不已。

4.设计多种学习通道,实现个体学习目标。

班级中学生程度差异大是教学困难的一个主要因素。同一个教学内容并不适合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有的学生适合回答简单的问题,有的学生适合在提示下回答问题,有的学生适合复述问题,有的学生适合适合用行动回应问题,有的学生适合完成一项跟问题答案相关的任务。这堂课大家在同一个课堂上同样的内容,但每个人实现的目标不同。能听懂问题的学生,请他回答问题;能注意听我说话但不甚理解的学生可以重复我的问题或答案;不善于说话但有理解力的学生可以用行动表达他的答案;完全听不懂的学生请他完成一项相关任务,等到完成时全班给予他适当的评价。在这样的过程中看似各忙各的,实则每个学生都各有所得,都是根据自己的学习优势参与课堂学习,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总之,对于培智学生来说,语文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使他们的生活更丰富,使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使他们的生活更精彩。怎样把语文这门学科带入培智学生的人生里,是需要经过教师们的极大耐心的。怎样合理地、恰如其分地将语文知识展现在学生的眼前,需要教师们无限与博大的智慧。

第8篇:特殊学校的特殊教育范文

关键词: 特殊教育 教学方法 综合素质培养

一、正确对待残疾学生

残疾学生接受科学合理的教育后,其能力一定能得到提升,残疾学生依旧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且进步空间很大。这一点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和学生是有目共睹的:学生从刚来时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发展到毕业时的会洗脸刷牙、穿衣叠被、自觉就餐、打扫卫生,会礼貌待人,能助人为乐。很多儿童不光智力有障碍,同时存在语言障碍,表现为发音不准、表述不清,有的甚至只会说极简单的个别词语。经过学习和训练,这些同学都不同程度度地取得了进步,充分说明他们是有学习能力的,对他们进行教育是有必要的。残疾是不可逆的,对于残疾儿童,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这些儿童充分发展其能力,引导他们热爱生活,享受生命,提升其生命价值,提高生存质量。

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育中,老师让学生多说、多认识物品,在玩中学,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上课时对学生的爱是一大亮点,教师或抚摸一下学生的头,或拉一拉学生的手,对于这些残疾学生,只有教师无私的爱才能换来他们对老师的信赖,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听课时我也在想,如果是我不见得就能做得比他好。还有,运用现有教具,采用多种形式反复练习本课所学内容,如:运用磁性教具、实物、主题图等训练学生用语言表述“一个什么”。另外教师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如:表述“一个什么”时优生说完整的“一只公鸡”,后进生说“一个鸡”也可以。教学的环节较完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理念,巩固练习时拓展延伸,让生说家里什么是一个?既联系了生活,又训练了学生的抽象思维。由于学生智力水平低或者其他方面的障碍,有意注意时间短,课上没有休息和娱乐放松时间,玩中学体现得不够,一节课下来学生累教师也累。集体备时几位听课老师进行了讨论,大多数老师认为现行的教学模式不适应残疾学生的实际和需要,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把在康复训练室睡大觉的教具、娱乐用具请出来,放在班里。平时可以玩,讲课当用则用,不用就收起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了思维,又使仪器教具们物尽其才,各得其所。适当减少文化课课时,多些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时。当前,残疾学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致使残疾学生实践能力低,自我认知能力差,自我意识弱,也有的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生活能力差,人际关系淡漠。因此,急需对残疾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任课教师应改善上课的模式,让学生享受更好的教育。在全市特教优质课评选中,听了市特教学校的一节培智班的音乐课。感觉以前看起来傻傻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是那么可爱。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幼儿启智班的孩子年龄较大,但智力水平大概相当于幼儿的智力水平,所以要把学生当做幼儿园里可爱的孩子来爱,来教。比如,老师指令性的语言:“××去拿茶杯发给同学们”,“××去送回去”等就显得生硬,缺少人文关怀。其次课堂上要适当体现新理念。比如,复习让学生数数时可指名到前面数,及时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还可以请其他学生评价“拿得对不对”,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还可分组比赛,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出示主题图时,可以先请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对于抽象的内容还可以编成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如:“1像铅笔一长条,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最后,教师要运用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

四、实现优化教育

1.备课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应做到四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备作业。教师通过备课,熟悉教学大纲,从整体上把握住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熟知残疾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全过程,写出教案或教学笔记。教学方法的设计应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同时准备好教具、学具。总之,好的教案或教学笔记不仅能体现教师的教学特点和风格,而且能从中看出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

2.上课

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对各类残疾儿童的课堂教学要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要遵循教学规律,重视直观教学,加强个别教学和个别指导。课堂教学是残疾儿童接受教育康复的主要途径,应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双基”培养有机融于一体。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明确一堂好课的标准。

3.布置作业

有些作业,最好能面批面改,使学生从批改中真正获益。教师应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先复习,后作业,先审题,后解答;做完作业后要认真检查;书写要工整,要爱护作业本;要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等等。经过教师的指导和提醒,久而久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4.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形式之一,是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的补充和延续。教师对学习成绩优异和学习上存在困难的残疾儿童应加强个别辅导,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例如,教师在课后对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进行补救教学,指导学生自学,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消化教材,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5.复习与成绩考查

定期进行终结性评价,评价报告要收入学生档案。最后,对视力和听力言语残疾学生及智力残疾学生的考查、考试科目、办法等分别做出说明。

第9篇:特殊学校的特殊教育范文

关键词:残疾儿童 班主任 教育引导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258-01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大陆有残疾人约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其中0-14岁的残疾人口为387万人,5岁以下学龄前残疾儿童有141万,6-14岁学龄残疾儿童246万。2006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605所,在校残疾儿童36.29万人。经过国家多年来的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以专门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设立特教班和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格局。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班主任,深感责任重大,在此与各位同仁分享几点心得,为了特殊教育更好的发挥作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 特殊教育的意义与重要性

特殊教育的定义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006年的调查显示,全国6.34%的人口是残疾人,这是一个不小的群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级领导干部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特殊教育事业也愈来愈受到关注。“关心特殊教育”的字句首次写入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从2008年起,国家开始组织实施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由此可见发展特殊教育意义重大。

首先,发展特殊教育能够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切实尊重人的权利,要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引导人,促进所有人的全面发展,而残疾人群体虽然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但残疾人应该享有和健全人一样的权利和地位。其次,发展特殊教育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特殊教育,真正体现了人人享有受教育权利的平等性,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素质,全体人民的素质普遍提升才会促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第三,发展特殊教育有利于残疾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发展特殊教育事业提供了经济基础,反之,特教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残疾人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地方经济建设中去。通过集中安排就业、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等形式使他们融入主流社会,从而唤醒残疾人的社会价值感。

2 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

特殊儿童的特殊之处主要在于他们的自身条件限制了他们的各种特殊需要。比如说聋哑儿童、残疾儿童、精神发育迟缓儿童等等。种种的特殊条件造就了他们的或者身体或者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平衡。

2.1物质需要

特殊儿童的物质需要包括基本生存物质的需要和环境物质的需要。基本生存物质主要指满足其基本生理需求的物质,例如食物、衣服、住处等。然而环境物质需要就相对要复杂一些,比如说针对盲童的盲道、针对聋人的助听器材以及在特殊教育学校设置的相关安全设施等。

2.2精神需要

满足特殊儿童的物质需要并不困难,然而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才是重要的课题。很多孩子是因为一些意外或者是不幸的经历才成为残疾儿童,他们的心理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和冲击,这需要心理医生的细心抚慰。有些天生的残疾儿童成长过程中被人歧视,性格发生扭曲,更需要人从健康的方向引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掌握满足特殊儿童精神需要的技能是特殊教育教师的必要素质。

3 班主任的基本素质

3.1思想品德素质

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在思想上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以便更好的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轨迹。其次,要有坚定的信念,并且对全体学生同样热爱。班主任要相信教育的力量,坚信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包容每个学生的缺点,有教无类。对于个别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要坚信只要对他做深入细致教导,同样能教他成才。第三,要善于处理好与其他科任教师、学校各部门及社会有关人员的关系,互相尊重和支持、团结合作、以身作则,共同一致性的教育、影响学生。

3.2知识技能素质

一是班主任的基本责任――教学,它要求班主任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求对其他学科知识也要了解。二是科学的教育方法,要求班主任全面掌握和善于应用教材,组织、讲解教材,激发学生潜能,辅导学生并且开拓新知识。

3.3个性心理素质

班主任具备健全的、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是非常重要的,是班主任素质结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班主任,要求观察敏锐、思维准确、想象丰富、情绪饱满、意志顽强、兴趣广泛、信念坚定、性格开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帮助学生塑造并完善人格。

4 关于特殊教育发展的思考

近几年来,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成逐步发展态势,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教育衔接问题,很多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想继续读书的特殊学生很难进入更高的学府。二是师资力量不均、流失的问题。数据显示我国西部残疾人群体庞大,但是教育资源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并且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差强人意,致使教育人员流失。三是特殊教育学生就业的问题。很多学校的教学设施配备与现代残疾人就业需要脱节,并且残疾学生就业需要社会的普遍援手。针对以上问题,首先要提高社会整体认知水平;其次要加大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第三需要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津贴;第四加大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只有这样,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才会更快更好的发展,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参考文献:

[1]宋红亮.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体制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9期.